天才教育

2024-10-14

天才教育(精选12篇)

天才教育 篇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才教育中心 (以下简称CTY) 成立以来的32年中, 在国际上并未引起太多关注。这个专为智力超群的中小学生设立的精品教育计划, 被看作是对现有中小学教育的一种补充。除那些天才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那些天才学生的父母之外, 极少有人关注。然而, 近年来我们的天才培养计划在美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并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关注。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 以及教育部门都想在本国推广我们的计划。

一、CTY是怎样的一个机构?它是如何建立的?

CTY创始于1979年, 是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利安·斯坦利历时10年的研究项目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 斯坦利教授不像是一位可能创办类似CTY这样机构的人, 因为尽管他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测试专家, 但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关注并不多。然而有一天, 有位同事告诉他, 一位名叫乔·贝茨的12岁天才儿童已经完全不满足于巴尔的摩公立学校里的高等数学课程。在与乔·贝茨及其父母会面后, 斯坦利理解了这名儿童的困境, 开始思考“乔·贝茨有多聪明?”这个问题。突发奇想之下, 他让乔参加了通常适合17、18岁学生参加的大学入学考试 (SAT) 的数学测验。乔获得的成绩好到他可以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或类似的大学。此时此刻, 斯坦利博士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及挑战那些像乔·贝茨一样的其他学生。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 斯坦利的研究成果表明:排名前3%的12-14岁年龄段的中学生, 在SAT的数学及语文部分能够获得高于大学录取新生的平均分。斯坦利得出结论, 像乔·贝茨那样的学生并没有受到足够的挑战, 即便是那些学校内开展的天才项目对其的挑战也不够。这些学生时常感到很无聊, 有些人被认为有行为问题, 其他人干脆把自己的聪明隐藏起来以便于能与同龄人为伍。斯坦利博士的应对之策是, 创建一个补充性的暑期教育中心——天才教育中心 (CTY) 。从1980年项目初始的250名学生, 现已增长至2011年暑期大约9000名的参与者。他们参加为期3周的暑期课程, 这些课程开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内, 以及东至普林斯顿大学、西至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的24个大学校园内。该中心还为能力超群的学生增设了网络及周末项目, 为学生及父母提供一些服务项目。例如, 该中心的评测和咨询中心即提供心理测试及职业咨询服务。基于教师提名和高于年级水平的测验, CTY在全美国范围内招收天才学生, 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涉及6万到7万名学生。

CTY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下设的一个非盈利机构。其天才培养计划已被美国中部大中学校联合会认证。CTY总部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园内, 同时, 其美国西海岸的办公室设在加州洛杉矶。

二、CTY如何发现天才学生?

下面, 我将补充一些上面提及的天才学生录取工作的细节。斯坦利博士对天才教育领域的贡献之一, 就是天才学生搜寻模式, 即CTY的“纳才入口”。下面是它的运作方式:

1.美国境内学校的教师、校长以及学生顾问给CTY天才搜寻机构提名他们最好的学生——那些在年级考试分数排名前5%的学生, 以及那些达到本州及国家测试水准的学生。

2.学生父母访问CTY天才搜寻网, 为学生报名参加选拔考试, 支付很少的管理及测试费。测试日期会寄给学生家长。

3.选拔测试用来判断学生能否进入CTY计划。所有测试均超出学生的年级知识水平。测试不检测学生知道什么, 而侧重他们的认知能力, 特别是基于数学及语言的推理能力。最初, SAT考试被选作唯一适合录取学生的测试, 因为SAT考试不是基于考察学生的知识内容, 而更多的考察学生的推理能力。但在过去的数年里, SAT考试已增加了测试内容, CTY已开始寻找其它替代测试以检测学生原始的认知能力。目前CTY已开发出自己的中学和大学能力测验 (SCAT) 作为备选。SCAT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 学生可选择参加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考试。考生可在世界各地的Prometric (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化教育和考试认证服务公司名, 总部设在美国马里兰州) 考试中心参加考试, 目前有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试卷。阿拉伯语版本的试卷正在制作中。CTY也接受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美国大学招生的另一种考试) 以及其他某些考试的成绩, 来作为学生认知能力的证明。最后, 学生也可能要参加STB测试来取得入读资格。STB测试全称为Spatial Test Battery, 由CTY自行研发, 用于考查学生的空间感知、空间推理、空间记忆的能力和天赋。

通常天才搜寻会收到由学校推荐的那些中小学生的提名, 这些学生均名列所在班级的前5%。天才搜寻会将数额压缩至它能接受的3%, 依据是通过查看这些班上名列前茅的学生在选拔测试的得分情况。

4.成绩公布后, CTY会向合格的学生寄发录取通知, 告诉他们可以参加CTY的哪些项目。未获录取的学生也不会被遗忘。他们会被祝贺参与天才搜寻活动, 并向他们提供一些选择, 包括学生本人和一名家长可以参加的一些周末课程。被录取的高分学生将在美国的许多大学校园内举办的“颁奖仪式”上获得表彰。

三、CTY如何培养天才?

CTY的教育计划旨在对常规的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和完善, 同时CTY也和学校一起合作。我要阐述的是, 天才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我首先将重点介绍CTY的暑期项目, 然后是在线项目和校内项目。

CTY的天才培养模式包括七个部分:

1.不同年龄段的天才学生聚集在大学校园里进行为期三周的全寄宿培训 (年龄较小的学生在中学校园参加走读培训) 。在此期间, 每个学生学习一门精读课程。每个培训地点有200-500名学生, 一般提供15-30门课程。所有的学生都很聪明, 没有谁会跟不上课程进度。

2.提供速成课程。在这些课程中, 学生攻读高等级的高中课题, 例如, “速成高中物理课程”或者“个性化数学序列课程”。

3.提供超前课程。这些课程是大学水平的课程, 通常不是初中或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包括认知心理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4.寻找、培训、选派老师, 这些老师都是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 并能运用适合这些天才学生最好的教学方法。这通常是指那些基于短小讲座、讨论、学生陈述、实地考察和大量辩论等形式的开放式教学。寻找到合适的老师是CTY天才培养计划最关键的部分。例如, 我们的老师要能够接受学生在某些学科的某些方面比老师知道的更多, 而且必须知道如何利用那些最聪明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智力和好奇心, 来帮助自己完成教学 (我自己担任大学教师多年, 我可以保证最后这一点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不太容易接受, 包括我本人) 。

5.鼓励学生问“为什么”, 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 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这些答案可能是学科前沿知识。基本上, CTY的课程旨在鼓励聪明的学生跨越课堂或学科的限制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 他们会善于运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6.创建一个同类学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 聪明才智得到认可和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并无所畏惧地表达出来。

我可以举例说明一下CTY老师在一个开放的、好奇心驱动的课堂上会有何不同。我去年曾与一位来自阿拉伯的同事展开一次讨论, 他观摩了CTY的课, 我问他有什么看法。他告诉我所学的内容并不出乎意外, 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却让人十分惊喜。他解释说, 一两代人以前, 他所在国家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是这样的:学习阿拉伯语只为读《古兰经》;熟记大部分《古兰经》内容;背诵记住的内容给老师。背诵的范围和准确度越高, 学生就越成功。

他认为, 一些老师坚持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学生是学了很多, 但是在自己思考方面很弱。他赞赏CTY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做法。

7.CTY快速发展的在线课程将CTY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带入网络世界。CTY为全球天才学生创建虚拟社区, 借助学生熟识的工具, CTY指导老师与这些生于21世纪的“数字化学生”进行互动。在CTY在线, 从学前儿童到12年级的学生可以全年注册学习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外语、写作以及其他众多课程, 从而增强并丰富他们的学校课程。在线课程很好地利用了科技和人际互动。课件可以提供讲座和评估, 老师则可以扮演不同的、更有价值的角色:指导、培养、鼓励学生, 并对每个学生提供非常个性化的反馈和即时的知识传授。学生们说他们从这些课程中得到的关注比在普通面对面的课堂中更多, 而老师们高度评价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能帮助他们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天分。CTY在线也与学校合作, 为需要更多挑战的学生引入更高级的课程, 为学校课程拓展选修科目。例如, 对本年级科学课感觉无聊并出现行为问题的有天赋的学生, 他们有机会选择更高级的CTY在线课程作为替代。他们去图书馆或计算机室, 学习与自己能力相匹配、高于年级水平的课程, 与那些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专家级指导老师进行互动。CTY在线的指导老师与学校的老师和管理者合作, 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制定下一步计划。CTY在线也提供一个非常有用的名为Cogito.org的网站和在线社区, 向全球对科学和数学充满热情的顶尖学生开放。该网站以天才学生的创新项目为特色, 促进天才学生和科学家互相联系, 共同进行他们感兴趣的尖端研究。

四、CTY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CTY取得成功的一些特点:以补充性的暑期课堂的形式, 把美国最具天赋的学生集中到一起, 训练有素的教师们鼓励他们开发智力才能、思考技巧、进行创新思考, 而教师们也喜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乐于全体学生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

还有一个原因促成了CTY近年来在美国及境外取得显著发展。对于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处于上升趋势, 许多经济学家、教育研究人员和商业作家对此进行了描述。其中最突出的要数约翰·考博士, 2007年约翰·考博士的《创新型国家》一书在美国及海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2009年3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刊出的“叩击世界热点”一文中, 约翰·考博士制作了他的全球创新地图。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瑞, 以及先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去了多伦多大学的理查德·佛罗里达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指出了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所起的关键作用。最近,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莱瑞萨·莎卫尼娜教授接过了旗帜, 2009年在她编辑的两卷本《天赋研究国际手册》一书中, 莎卫尼娜加入题为“天才、社会和经济”的一个章节, 用很大篇幅收录了大量有关天才教育与全球经济、针对天才青年的创新教育以及企业家天赋的文章。2010年12月, 莎卫尼娜在CTY组织的员工研讨会上展示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

CTY引起国际关注的另外三个原因是:谢尔盖·布林 (谷歌创始人) 、马克·扎克伯格 (脸谱网创始人) 和特里·陶 (菲尔茨奖获得者) , 他们都曾是CTY的学生, 都是著名的创新者。CTY的很多学员已经成为罗氏奖学金获奖者、发明家、创造者和学者。

作为总结, 我想列举两个作家, 他们的作品跨越了美国250多年的历史, 而他们的观点紧扣CTY的宗旨。第一位是托马斯·杰弗逊, 美国第三任总统, 也是独立宣言的主要作者。我要引用的是当时比较激进的观点, 是他在评论弗吉尼亚州公立学校时说的话:“我们希望通过……在穷人阶层 (选拔) 天才青年, 让他们像富人一样公平地依靠自身的天赋来改善生活境况。而如果不去搜寻和培养, 这些孩子的天赋就会被浪费掉。”正如您所注意到的, 搜寻和培养高智商天才正是CTY的宗旨。我们也同样致力于让每个高智商的天才学生, 即便他的家庭无法支付CTY的学费, 都有机会接受CTY的教育。

第二句要引用的话源自威斯康辛大学的艾莫瑞塔斯·弗兰西斯·史莱格教授。在其发表在《教育周刊》 (关于K-12教育的主要出版物之一) 的一篇论文里, 史莱格教授研究了美国人是如何在创新上取胜的。史莱格教授认为, 美国人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和数学菲尔茨奖数量, 与美国的人口规模相比极有优势, 尤其是在美国的公立中学教育仅仅在工业化国家处于中游水平, 落后于芬兰、新加坡、中国上海和韩国等。他的答案是:向最有天赋的学生提供特殊课程。他写道:“评论家们常抱怨美国的学校教育对天赋极高的学生没有挑战性, 尤其是理科和数学方面。但也许这个国家正在做的是正确的……校外项目最初的推动力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家朱利安·斯坦利, 是他创办了CTY。”

天才教育 篇2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 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

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生活中的天才教育家 篇3

天才的成就来自于父母的态度

卡尔?威特是十九世纪德国的一个着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于数学;九岁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年仅十四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二十三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着名大学里授课,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教学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尔?威特能有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天赋有多高超,相反地,他在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赖他父亲老卡尔?威特教育有方,但卡尔的父亲只是一名牧师,并不是一个研究教育的学者,他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用心的从各个方面将小卡尔培养成人人眼中的神童。

卡尔的父亲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教养方式,一样可以培养出有非凡成就的孩子。

现代的家长们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还特别了解早期教育的影响,于是早早安排各式各样的课程,让孩子天天都奔西跑的学这学那,希望孩子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点”,但是却发现好像学了这么多,却和其它所有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难道真的是因为那些“神童”天赋异禀吗?

老卡尔?威特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称之为潜能。

他用大树的生长来形容孩子的发展:如果有一棵大树一切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最高可以长到三十米,但真的要长到三十米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般可能有机会长到十二米到十五米左右,假若环境不好土壤不够养分,就只能长到六到九米,不过若能细心照料,定期浇水施肥,那么则有可能长到接近三十米。这比喻就是说孩子虽然有一定的天赋智能,而教育的理想就是在于使儿童的潜能充分发挥,以便日后有不凡成就,但由于教育不得法,人们的这种潜在能力,大多数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及早挖掘、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这种潜能,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由于教育不得法,潜在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天才的失败来自父母的催逼

有些家长也知道孩子的潜能要及早的挖掘,还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乎不断督促孩子用功念书,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殊不知天才的失败就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

卡尔?威特举了许多例子,其中之一就是卡尔?冯?路德维希,一个着名而悲惨的例子,他是一个学业天赋极高的孩子,但因为父亲不断的催逼他,强迫他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得学习,反对一切和学业无关的兴趣,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卡尔?冯?路德维希八岁时父亲就让他上大学水平的数学课程,九岁时学习微积分并尝试写剧本了。他不断跳级,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课程,十一岁大学毕业。他主修数学,大学的教授们预言他会成为一名世界级的数学家。然而,并不如大家预期的,卡尔?冯?路德维希上研究生一年后,对数学全然失去兴趣了,随即转入法学院,但很快也对法律失去兴趣。最后他从事办事员的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承担责任。

老卡尔?威特举的例子说明,要成就一个孩子,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实施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天赋。要培养一个聪慧的孩子,并不是不断的逼迫他努力学习,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让他们懂得自己如何做决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方方面面都成熟的人,才不会成为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才不会即便有了很好的学业成绩,最终仍旧无法在社会上有高成就。

在国内恢复高考制度后,曾有专家学者针对过去3000名高考状元做了追踪调查,发现并没有任何一位成为大企业家或是高等职位的政府领导,也没有在学术上有特殊贡献的人。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出了一群会读书、会考试的人,而不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家长们为了孩子在学校能有好的学业成绩,而不断地让孩子提前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加强班,到最后就只培养出了卡尔?威特所说的卡尔?冯?路德维希一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一个被扼杀了天赋的平庸之人。

加拿大天才教育与辅导及其启示 篇4

在加拿大, 各个省和地区对其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水平单独负责。同样, 为天才学生所提供的教育性服务的分配, 也深受各个省和地区的教育法、规章以及部级指示的影响。因此, 加拿大天才学生的教育与辅导因各省区而异, 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来看, 有两个主题表现得极为突出。

第一个主题是天才学生鉴别与培养方法的多样性。在某省被认定为天才的学生, 在其他省很可能不被认可。并且在各省内部, 学区之间的鉴别程序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主要强调项目的多样性。近年来,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于不同的学区, 为天才学生提供了多种项目。虽然这种实践允许社区作出一定的响应, 但是在项目选择上却具有易变性的缺点, 再加上鉴定过程中的可变性, 则极易造成这样一种情形: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在某个学区备受关注, 而在其他学区则变得熟视无睹。学区内也设有一些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学,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 即为了培养天才学习者。如: (1) 在市区, 许多小学都设有“挑战中心”。它每年为学生提供三种学习模式, 每种模式持续9个星期; (2) 向中学生提供跳级课程, 使他们拥有学习挑战课程、加速课程以及高级强化课程的机会; (3) 在郊区, 则根据教师的意愿和创造性为天才学生提供一些修正课程[1]。

为了方便天才学生提早进入大学, 温哥华市的全日制学校提出了一个选择性项目。该项目属于省级资源项目 (Provincial Resource Program, 简称PRP) , 它为天才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类似的省级资源项目省内还有许多, 共有50多个, 其中, 一个专门致力于天才学生的特殊学术需求, 即天才学生的学术转换项目。天才学生的学术转换项目由温哥华学校委员会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创办。该项目始于1993年, 最初由温哥华学校委员会主动发起, 成为加拿大此类项目中唯一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为那些希望提早进入大学的天才学生提供学术上的支持, 如中学需求、教授指导等理论研究。

第二个主题是拥护群体的重要性。1972年, 安大略省创办了“天才儿童协会” (Association for Bright Children, 简称ABC) 。该协会的家长群体一直发挥着关键

筅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孙璐

作用, 从而确保天才学生的教育存在于省的议程中。“阿尔伯塔天才儿童协会” (Alberta Association for Bright Children, 简称AABC) 创始于1979年, 属于省级重点组织, 它为天才儿童家庭带来了福音。该协会通过网络提供支持, 编译并发布信息给家长、教师和学校。同时, 负责联络其他省内的团体, 就相关事宜与省政府和立法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地方分会和网络小组则对各自的学校拥有管辖权, 可组织开展一些成人教育和儿童项目等[2]。1983年, “不列颠哥伦比亚天才儿童协会”成立, 而后, 这个倾注着不同家长共同努力的协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整个省。这些家长群体的大力拥护, 对上个世纪80年代天才教育的政策、实践以及资金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天才教育委员会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简称GTEC) 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它在阿尔伯塔省的天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负责公布教师培训文件、出版阿尔伯塔省教师协会天才教育委员会期刊 (the Journal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Alberta Teachers’Association, 简称AGATE) 。这是加拿大唯一的一种天才教育刊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天才儿童教育者协会创建于1978年, 可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及家长信息等服务。

官方出版物对天才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马尼托巴省的《行动蓝图》就提出了一个“重建教育计划”, 该计划强调理解、赏识并且运用抽象模式、关系、概念以及数字、文字、思想、问题之间的联系[3]。2000年9月, 阿尔伯塔省的学校可以利用一种新的资源:《天才学生的教学》。书中提供了天才项目的设计方案及实施策略, 突出强调项目管理, 并且对天才概念、天才学生的鉴别以及在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的天才进行了探讨。

同样, 大学在天才教育中也担任着一定角色。卡尔加里大学于1988年创建了天才教育中心, 该中心的根本任务是提高阿尔伯塔省天才学生的教育水平。针对此目的, 该校采取了相应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为教师提供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及研究生水平培训的机会; (2) 对天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进行研究; (3) 通过能力调查和“夏季计划”为天才学生提供直接服务; (4) 为家长开设讲习班; (5) 与AABC、GTEC及阿尔伯塔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早期的“天才教育发展”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Gifted Education) 会议[4]。

二、加拿大天才教育与辅导的研究成果

1. 多面高度敏感模型

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大学的Mendaglio教授提出了天才辅导的概念, 该概念主要强调灵敏度与强度的特性。他指出, 关注天才儿童的激烈情绪是为了加强与这些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经常看到来自天才儿童的各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而辅导员如何应对这些反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儿童对情感表达的学习。Mendaglio提出了多面高度敏感模型, 即提高多方面的敏感性。这个概念加深了我们对自我意识、观点采择、移情作用和情感体验的理解。因此, 对于辅导员而言, 关注天才学生重要情感特征的细微表现十分重要。Mendaglio对天才学生的辅导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审视天才学生的态度取向和期望值。其中要消除一些破坏性的观点, 如天才学生通常视自己为精英等, 这种态度将严重阻碍特殊计划的开展。 (2) 让辅导员感到安全并能胜任自身的职务。在学校里, 天才学生向成人发起挑战是相当普遍的, 如果专业人员在知识上储备不足则会变得很有压力。 (3) 要有适当的情绪表达模式, 来帮助天才学生处理自己复杂的情感。 (4) 对学生的情绪表达作出快速回应。 (5) 通过非语言暗示来识别情绪[5]。如果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 非语言暗示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推断他们的情感体验。 (6) 避免判断、批评或者尽量减少情感的表达。由于共享情感具有一定的压力和风险, 因此, 辅导员对待学生应避免反应过度。

2. 天才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过去的45年里, 与天才学生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献表明, 天才学生的职业教育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多项分化潜能; (2) 投资; (3) 期望值; (4) 灵活性; (5) 生活方式; (6) 创新[6]。多项分化潜能是指在多种职业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投资主要涉及财政和人事费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获取教育证书, 从事职业的先决条件。期望值指与职业相关的价值观。灵活性则包括离开家去从事自己的职业, 以及因教育和职业成就而引起的社会地位的提升。生活方式涉及事业对个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天才学生个体通过创新能够创造自己的事业, 如通过学科结合的方式将天文学和物理学整合为天文物理学。Pyryt提出了一个相关联职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用来解决由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发展、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性别角色意识、人际关系绩效培训以及压力、时间管理等组成的诸多问题。

3. 自我概念的发展

人们认为, 加拿大天才教育中关于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该方面的文献。其中一项成果就是在研究中运用Pyryt和Mendaglio的自我感知调查法 (Pyryt Mendaglio Self-Perception Survey, 简称PMSPS) 。这项评估工具解释了多维论和多元论视角下自我观念的复杂性。PMSPS根据相关因素对自我概念作了详细说明。这些因素有:学术、社会、运动、外貌、诚实、守信等。该测量工具也被描述为多元理论, 因为自我概念的建构反映了三种主要的理论观点 (反思评价、社会比较、归因) 。研究中, 我们运用了Pyryt和Mendaglio的自我感知调查法。结果表明, 理论上的自我概念能很好地区分天才学生和一般青少年[7]。PMSPS除了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外, 也为从业者、教师和辅导员提供了一种评估学生自我概念的有效方法。教师们可以根据结果进行有计划的干预。由于评估得分涉及三种理论方法, 因此, 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理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 天才学生家长与家庭的辅导

作为一名天才儿童的家长十分不易, 因为家长并不总是知道如何才能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鉴于此, 学校的管理人员经常会给他们一些帮助。如学校的辅导员通常具有广博的天才教育知识, 指导家长正确地处理教育制度和家庭生活之间的问题。这就使得家长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重要。Silverman指出, 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在家庭、学校、同龄人以及社区等范围内的活动。还强调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孩子的需求, 还要关注家长的自我认知和愿望, 帮助家长处理一些影响重大的事件。此外, 部分家长可能需要接受心理辅导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8]。

为天才儿童和青少年家庭提供的家庭辅导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家长指导, 另一种是家庭治疗[9]。家长指导涉及发展的观点, 即认识到天才学生对家长和家庭带来的独特挑战。这种辅导类型关注天才学生的最优发展, 而不是诊断或纠正其心理健康问题。在家长指导模式中, 辅导员主要帮助家长了解智商测试的含义并探讨今后的一些建议。家庭治疗源自系统疗法, 家庭医生在其中扮演着互动者的角色。他们认为, 家庭问题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 而不仅仅是一个成员产生的。同样, 他们把因果关系视为环状而不是线性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既对孩子影响家长的方式感兴趣, 也对家长影响孩子的方式感兴趣。家庭辅导有助于培养家庭—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增强天才儿童家长胜任角色的信心。

Bickley认为, 家庭辅导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它能使天才学生产生深远意义的变化。她提出, 天才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形会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因此, 辅导员可以根据家庭辅导的进程来识别并修正这些行为。Sandra Shiner来自多伦多市安大略教育研究所, 她为天才学生的辅导提供了大量建议。她认为, 辅导员接受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天才学生职业指导需求的专门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在天才学生职业指导需求中, 她建议使用VISE模式 (VISE分别代表职业、身份、社会和教育) , 这种模式有助于辅导员在特定的领域进行干预, 如家长期望、家庭压力和社会期望等。

三、简要评价与启示

加拿大的天才教育与辅导项目之所以多样化, 主要是因为各省和地区对自己所管辖学校的立法和政策单独负责。加之家长和教师拥护团体、官方出版物和大学对天才教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致使各省和地区鉴别、培养天才学生的方法也呈现多样化。从整体上看, 加拿大的天才教育与辅导似乎缺乏联邦政府的指导, 这反而为多种支持力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如拥护团体和高质量的大学项目等。而各省和地区则主要通过建立网络实现知识共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会是天才教育中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

加拿大的学者为本国天才教育与辅导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Mendaglio的多面高度敏感模型及Pyryt和Mendaglio的自我概念调查法。除此之外, 他们在职业发展、家长和家庭辅导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 不仅包括评估方法 (如能力、态度、情绪以及天才学生的需要) , 还包括教育指导。然而, 考虑到加拿大各省和地区对其教育单独负责, 相应地, 为天才学生所提供的服务也呈现多样化, 这就需要各省和地区充分考虑天才学生的特点后而设置, 并且应有合理的管理方式。今后, 加拿大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卓越工作意识的提升, 联邦政府和各省区应积极协作配合、共同努力, 将卓越意识体现在实践中, 进一步促进加拿大天才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英才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目前在总体上尚处于实验阶段。自1978年以来,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对英才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 创办了各类英才教育班, 设计了英才教育课程, 对英才学生的成长作了各个方面的实验研究, 其中, 包括比较研究、个案研究、追踪研究等。二十多年来, 中国的许多大学和中学的英才教育实验都很有特色,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中国科技大学开设的少年班, 天津实验小学、北京市第八中学等学校建立的超常儿童实验班, 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英才学生们设立的“数学与理科特别班级”等等。就读于这些班级中的英才学生均以较短的年限、优异的成绩、健康的体魄, 完成了中小学和大学的学习任务。目前, 多数人在国内外获得或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10]。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英才教育为国家的各方面建设, 特别是在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为标志的高科技领域输送了一大批杰出的年轻人才,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英才教育的开始和迅速发展, 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分不开, 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扶植分不开。如今, 英才教育已作为中国科学和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在茁壮成长。“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加拿大的天才教育与辅导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英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Klapp, J.&Porath, M.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gifted education in British Columbia.AGATE (Journal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Alberta Teachers’Association) , 2000, 14 (2) .

[2]Peters, J.Alberta Associations for Bright Children:The first20years.AGATE (Journal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Alberta Teachers’Association) , 2000, 14 (2) .

[3]McCluskey, K.W.&Mays, A.M.Gifted education, enrichment and talent development:Perspectives from Manitoba.AGATE (Journal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Alberta Teachers’Association) , 2000, 14 (2) .

[4]Mendaglio, S.&Pyryt, M.C.Centre for gifted education: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AGATE (Journal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Alberta Teachers’Association) , 2000, 14 (2) :15–19.

[5]Mendaglio, S.Counselling gifted students: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s and Counselors.The Alberta Counsellor, 1998 (24) .

[6]Pyryt, M.C.Career education for the gifted:Complexities and recommendations.AGATE (Journal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Alberta Teachers’Association) , 1998, 12 (1) .

[7]Mendaglio, S.&Pyryt, M.C.Using focused assessment to understand and enhance gifted students’self-concept.AGATE (Journal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Alberta Teachers’Association) , 2002, 15 (1) .

[8]Silverman, L.K.Counseling families.In L.K.Silverman (Ed.) , Counseling the gifted and talented.Denver:Love Publishing.1993.

[9]Moon, S.M.Counseling families.In N.Colangelo&G.A.Davis (Eds.) ,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Boston, MA:Allyn and Bacon.2003.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篇5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早期教育的方法

(1)原则:

A、学习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采用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做游戏、模拟等孩子喜欢、有趣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时期,更是教会孩子获取、发现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时期,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想教给孩子什么知识,首先巧妙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并教会孩子如何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孩子知识,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有兴趣,理解力是否达到。早期的知识教育,并不是严谨的课堂教育一样,而是生活化的随意传授,在和孩子游戏中、散步中都是讲解知识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枯燥学习,而是各种游戏、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演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用一切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各种参观、展览、活动、旅行都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让孩子自己讲述自己的体会和见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疯玩。针对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各种游戏。

B、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防止自己和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十分重要。不要忽视对孩子习惯、品德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智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勤奋、自制力、勇敢、礼仪、服从、诚实、善良、自尊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先弄清事情真相,再讲道理,不要错怪孩子,也不要用打骂方式。善行记录,好的进行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错误的不强化,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对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要适度和注意方式,不过分表扬,不空洞表扬,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自满,狂妄自大。从小培养孩子做好事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习惯,也不要过分追求爱美。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要让孩子凡事学会想办法。尊重孩子,不要戏弄孩子,也不要欺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认真作答,不欺骗,不戏弄,不会的要一起寻找答案。

(2)各种能力培养的方式:

A、语言能力。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让孩子尽早很好的掌握这项能力。不断的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要用儿语,最好用正常、严谨的语言。语言学习,背不如练。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成人正常说话一样和孩子说话,教会孩子正确、标准、准确、完整的发音和用词用语。语言教育采用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开发对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孩子大一点,可以将故事讲一半不讲结尾就结束,让孩子自己想象各种结尾并讲出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再大一点,可以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他人通信以及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岁开始就可以教孩子阅读。但是要注意: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让孩子觉得学习快乐。在孩子想要学习更多的时候结束,可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词汇应该从日常用语开始。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音律感觉。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是慢慢的读,边读边记效果不好,快速阅读,多读几遍自然记住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力,而不是刻意的去记住信息。

C、想象力培养。讲神话故事,并让孩子相信是真的,不要过早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做手工。让孩子自己表演故事。

D、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留神看”游戏--经过商店,和孩子比赛记忆橱窗里的东西。让孩子从小记路。

E、感官、触觉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播放古今名曲。看世界名画摹本,摆放有名雕塑模型。阅读绘本。培养对色彩的感觉--看色卡、彩色玩具、用蜡笔等进行颜色竞赛让孩子根据指令画正确的颜色。散步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触摸感受各种材质,体验不同的感觉。

F、数学能力。生活中各种场合的数数。购物游戏。

G、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体活动,并对孩子的表现关注和进行指导。

H、情商培养。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和自己化解情绪。在做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干扰训练。

I、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从小鼓励孩子,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不当众批评孩子,批评注意方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J、金钱教育。不要从小给孩子大量的金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适当的零花钱,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储蓄和理财。学会节俭。

K、意志力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提高游戏难度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L、勇气、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冒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

M、身体健康。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饮食有节制,多运动锻炼。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胃和牙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锻炼唱歌、深呼吸锻炼肺部。

(3)有益的游戏:

对孩子的教育,游戏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游戏设计要巧妙、要目的明确,不要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

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留神看,经过的商店、马路上、桌子上的东西复述--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亲近自然,散步、园艺、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力。

讲故事--激发想象力、锻炼记忆力、传授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卖东西、比谁的东西多数数、掷色子比输赢、给予金钱奖励--数学知识。

模仿雕像游戏,保持一个动作谁的时间长--锻炼孩子肌肉。

盲人摸像游戏--让孩子蒙眼摸东西,给予孩子物品的描述给予提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力。

猜东西,将家里的东西讲出来特点来互相猜。纸牌游戏,将各种知识写在纸牌上互动。

用纸、布等做手工。学习园艺--培养耐心、观察力,激发兴趣。

平静下来有戏--取棍子游戏,其他棍子不能动,锻炼专注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3、感悟

(1)保护孩子好奇心、探索欲的重要性。成年后的个人职业选择能否适合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于此有很大相关性。

(2)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潜能激发、能力培养。这才是整个人生幸福的基石。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摧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错过孩子潜能开发,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3)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父母悉心培养的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至少父母之中一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孩子持之以恒的付出。

(4)相信教育对于孩子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只要采取科学的早期教育,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总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主要由家庭教育,入学之后学校的教育的知识也十分有限。父母要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

(6)在入小学之前,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就已经基本打牢固。潜能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各种习惯也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入学之后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7)随波逐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起父母都必定有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志坚强。

(8)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有条不紊的进行。

(9)对于教育重视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大师,以及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并及时调整。

(10)父母要做好早教,必须要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同时要不断学习储备充足的知识。

(11)对待教育付出才有回报,要有投入才有收获。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才能收获孩子的能力,不要妄想孩子的能力自己就有很大的增长。

(12)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教育主张的一贯性,以及整个家庭成员教育上的一致性,不要前后不一致,以及多人之间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同意,始终如一的不同意就不会产生问题。

(13)不要用打骂,而是讲道理的方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让他感受,思考,从而理解。

(14)对孩子教育,父母要用心,时刻关注、了解孩子。及时发现苗头和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和改变。

(15)做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16)摆正心态,教育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出来,但要坚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会大不一样。

(17)不要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会让孩子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和丰富多彩。

(18)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掌握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学习的能力。

(19)让孩子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字面上的知识。

(20)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1)孩子都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变化。抓住这个特点,对于孩子的吃、玩、学都有用。

(22)度要把握好。孩子吃、玩、学的时间,量的度家长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23)注意孩子艺术气质的培养,音乐、绘画、诗歌。

(24)品德、健康、智慧都发展得好的孩子才会幸福。

(25)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优秀会极大的感染孩子,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不认同你,那么教育就起不到效果。

(26)打骂对于孩子教育只会起反效果,用讲道理,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

(27)为孩子精心布置成才环境,布置成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快乐的成长。

(28)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同时也在教育中有成长和收获,自己也会有改变。

(29)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

(30)真正的艺术来自于本能的冲动,学习的只能是技巧。

(31)教育得当,孩子在10岁时完全就可以拥有大学的水平。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2)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当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父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用好这个时期,以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很省心很多。

(33)孩子3岁就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语言、文字、图形、音乐、人生的准则、态度等等。不要怕太多,孩子的吸收能力超过你的想象。

(34)学习,应当是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硬灌知识只能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兴趣,成为知识的储存器,不能自己思考和理解。

(35)作为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做好教育记录。将教育的过程、收获、问题进行记录,可以反思和理清教育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好教育计划。设定好教育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的方向,才能够避免本末倒置。

天才教育 篇6

印度顶尖人才的回答是否定的居多,“我没有背到99×99耶”、“听说好像有那样的学校,可是我的学校没有这样做”。继续问下去,发现印度人中有很多“平常就用数字玩游戏”的人,和“常常背诵”以及“不用电子计算器”的人。什么是“用数字玩游戏”?他们举例回答说,比如把眼前驶过的汽车车牌上的数字相乘、相除或是做因数分解等等。

在德里一所小学一间三年级的教室里,学生们的桌子上空空如也,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本,也没有铅笔;老师也不在黑板上写任何字,只是用口头的方式接连地说出计算题,学生们于是在自己的脑海中计算,然后不断地讲出答案来。 “89×73是多少?”、“142×56是多少?”、“256÷16又是多少呢?”这些计算题如果先是用眼睛看算式,然后写在纸上加以计算,一点儿困难都没有,但如果只用耳朵听问题,而且又不能写在纸上计算,那会出乎意料地困难。前一位数的计算结果,到了算到下一位数时已经忘记,根本加不起来!

这所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背两位数的乘法到99×99。他们使用的方式是,不断地重复这样的心算,让学生们脑海里能够确实地浮现出算式,然后能够长期记住。

“心算可以活化学生的头脑,锻炼脑力,还可以增进记忆力。因为计算要求的就是速度,所以我们施行的教育永远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算的训练,并且要求他们能够保持演算的速度。”任课老师说。

在印度,点心和用餐时间都是宝贵的学习时间。在印度,大家很少外食,几乎都是全家团聚一起围桌吃饭,所以老师还会用“恰帕提”(chapaIi),一种和咖哩一起吃的圆形薄饼,来做计算的学习。

“今天有9块恰帕提,所以每个人可以各吃几块呢?”老师常常会问小孩这样的问题,然后一边动起手来切成1/2 、1/4,一边和孩子们进行和算数相关的对话。

天才教育 篇7

那么,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抓教育呢, 怎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呢?笔者通过十几年对家庭教育的实践和学习, 发现家庭教育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并认为家庭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希望对年轻的家长能有所启发。

一、0~3岁的教育

现在, 很多年轻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胎教。听轻音乐, 母亲心情舒畅, 多接触美好的事物, 在饮食上多注重全面营养, 多运动, 等等。这些做法对胎儿的正面影响肯定是存在的, 而且也应该这样做。孩子一出生, 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加入到了这个小生命的培养当中,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开始围绕着孩子转了, 孩子吃喝拉撒、身体健康都直接影响着这个家庭的快乐。在此期间, 对孩子的教育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太高深的技术含量。很多家长在这段时间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 觉得孩子太小, 教他什么都不会懂得, 所以很少注重孩子的多元智能开发。然而,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是他们大脑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婴儿可以轻松在几年内掌握一国或几国语言, 可以在一两年内认识他身边客观存在的东西。甚至有些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认识了几千汉字, 能够熟练阅读。我的心理学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案例:让你去看一只羊的脸, 并且记住它的长相, 然后扔回羊群, 几分钟后, 你还能在羊群里找出刚才的那只羊吗?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茫然。在我们的印象中, 羊都长得一样, 好像没什么大的区别。反过来, 如果人都穿一样的衣服, 留一样的发型, 估计羊也会感觉到我们是一样的。接下来, 让我们拿着一支笔, 端详一个人的脸, 然后把这个人画出来。没有经过培训的你, 能吗?也就是说, 人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 而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又是非常的小。但是, 婴儿却能分辨出哪个是妈妈, 哪个是阿姨, 妈妈抱着就会笑, 阿姨抱着, 小宝宝就会仔细观察, 有时会哭。甚至妈妈的喜怒哀乐的这种面部肌肉微妙变化引起的气场的变化, 婴儿都能感觉到。相比复杂的人脸, 汉字显得简单多了。对于婴儿来说, 他的眼睛好比照相机, 能够记录下他看到的一切东西。而我们大人的记忆却是有选择性的。所以, 经常遇到充耳不闻的现象。记得孩子四岁的时候去海南旅游, 他们团队从景点出来, 很多人都傻眼了, 一样的旅游车停了一排, 哪辆车是自己团的呢?孩子这时候大声指出他们应该坐的那辆车, 并且说他记住了车牌号。

孩子从刚生下一直到会爬的时候, 对婴儿的教育主要是感官刺激, 促进婴儿听觉、视觉、触觉以及运动神经的发育, 在此期间, 父母及家人要珍惜孩子醒来的时间, 对孩子讲话、让孩子看颜色丰富的玩具、给孩子手脚按摩, 等等。这种有益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的大脑以及神经尽快对外界刺激建立联系, 及早完成大脑与外界的沟通。

在孩子会爬之后, 他们的学习行为成为了一种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只要他们醒着, 他们就会以成人无法比拟的精力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不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 学习就是本能, 他们能学习周围的一切。狼人能学习狼的生活方式就是这个原因。在此期间, 家长要格外注意让孩子尽量接触丰富的内容, 这样孩子的大脑发育才会发达。我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人看孩子时, 他们喜欢搬个凳子在太阳底下耗时间, 而身边的孩子也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长大。每当我看到这种情况, 我都很心疼孩子的这些宝贵时间, 因为他们正在浪费他们那超过常人好多倍的大脑记忆细胞, 而一旦过了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期, 孩子对周围世界作出的反应会越来越迟钝。一个天才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被我姥姥看着长大的情形。七几年的时候, 每家每户都很穷, 收音机电视机一概没有, 连小孩子看的书也是极其稀有的。但是, 姥姥家就有本小人书, 书名应该是《草原小姐妹》 (这是我凭着记忆查到的) , 但是姥姥不识字, 我问她有关书里讲的故事时, 她仅仅告诉我里面有羊, 有女孩。我几乎从她那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着这本小人书, 渐渐读懂了图画中的意思。我的童年就是在仅有的几本书陪伴下度过的。当时, 为了满足我探索知识的需要, 我一度成为家长心目中最淘气的孩子。相比之下, 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呀!早早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接触到电视、电脑。所以, 现在这些新新人类大都在小的时候都受过良好的感官刺激, 学了大量的知识, 他们几乎都有这种能力——随便拿起一个手机玩上十几分钟, 手机里的所有功能就差不多都被他们掌握了。而很多中老年人却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 小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能小看, 不能浪费孩子的时间, 要珍惜孩子醒着的时间!

具体到如何珍惜孩子醒着的时间, 冯德全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家长可以参考他编写的《零岁方案》进行认物、发音、识字三者齐头并进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识字教育。我通过对自己孩子的实践, 证明了3岁孩子认识两三千字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情。另外, 蒙特梭利在这方面也做了很有意义的研究, 她的书《蒙特梭利教育法》、《吸收性心智》对有婴幼儿的家长都是是非常有益的。孙瑞雪编撰的《爱和自由》、《捕捉孩子敏感期》都是很好的育儿书籍。

二、4~6岁的教育

我们要强调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习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不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而是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身边有很多家长反映过这样的问题:孩子以前非常喜欢画画, 结果进了美术班呆了一段时间后, 再也不愿意画画了。孩子非常喜欢音乐, 结果报了音乐学习班后, 孩子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这都是由于不正确的要求导致孩子学习兴趣的减弱和丧失。也就是没有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的孩子从小没有进过任何一个特长学习班, 但是他凭借自己识字量大, 自学了儿童简笔画。我家的各种乐器也都是让他拿来玩的, 并没有给他请老师进行某方面的深入培训。但是, 他目前弹钢琴弹得很好, 还经常有一些音乐方面的创作——一些小的曲目。不管孩子的作品如何, 我们都会欣赏、陶醉, 因为我们知道, 孩子的下一个作品一定比这个更好, 这就是赏识教育!你只需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和要学习的内容即可, 孩子的学习可以不专业, 但是很有兴趣。家长们能做到吗?还要让幼儿园的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吗?

三、小学的教育

孩子进入到小学, 每个家长几乎都被功利心充斥着, 孩子的成绩几乎成了定性孩子一生的准绳, 家长既要求老师严格管教孩子以提高学习成绩, 又在家里心疼孩子因为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而导致睡眠不足, 还一个劲抱怨自己孩子写作业效率低下, 爱磨蹭。殊不知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会一次又一次打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作业渐渐地成为孩子应付差事的一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 就算他正在写作业, 他的脑子也不是百分百在作业上配合手眼动作的。大量的作业干扰了孩子判别知识点与知识掌握与否的信息, 孩子每日疲于完成作业, 有时间了就爆发一下自己的自由, 痛痛快快地玩, 很少有时间去思考、梳理所学的知识。以致越往后学习越困难。当年的乖宝宝逐渐成了家长的心病。

究其原因, 是由于家长的功利心爱面子导致的。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太简单了, 他们完全能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掉绝大部分知识, 然而就有家长不满足孩子九十多分的成绩, 非要花上钱浪费孩子的休息时间补课, 去追回那不小心失去的几分。补课老师很高兴呀, 这孩子什么都会还来这里补课, 显得自己水平也挺高, 孩子这么一折腾, 认为只有补课才能提高成绩, 所以从此提高成绩就依赖补课。课堂听课效率逐渐下降, 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但是,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成绩不好的补文化课, 成绩好的学艺术课。孩子们在这种被要求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着理应凭借自己兴趣而完成的内容。

事实上, 孩子们有能力轻松完成这些额外的学习任务。但是, 由于所要完成的额外学习任务占据了他们大量的玩耍时间, 所以他们逐渐对此产生抵触。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我们的家长喜欢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天才源于热爱 篇8

天才的爱迪生因为对电感兴趣并专注于废寝忘食的研究, 才会有后来那些伟大的发明。尽管一生只在学校里读过三个月的书, 但通过勤奋好学, 勤于思考, 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一千多种成果, 成为著名的发明家, 被誉为“发明大王”, 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 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879年10月22日, 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 他又重新试验, 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 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从某一方面来说, 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登峰造极的成就。而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哲学家, 释迦牟尼等宗教家, 都是出于对“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感兴趣, 才会埋头探究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酷爱科学……总之这些人物都是在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 永不懈怠地努力, 最后成为天才的。有些运动员经常训练得非常辛苦, 当有人感觉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执着”, 他们的回答常常是“因为我喜欢”。因为热爱, 肯于为这份事业吃苦付出,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热爱的事业上, 也无怨无悔。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 从少到多, 天长日久, 天才就可以被创造出来。天才不是空洞的概念, 而是在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无法舍弃的东西日复一日奋斗出来的。“走喜欢的路, 走一千里也像走一里路一样, 不知辛苦”。只要有这种持恒专一的精神, 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天才也需要后天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更敏锐地去发现可塑性极强的学生们身上的美好品格和创造力, 重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并使之发扬光大。激发和养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确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课题。“神童”和“天才”, 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的努力, 就不能成才。学校也要为学生发挥特长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 教师先努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学生表现出学习的兴趣时, 才开始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 使其受到震撼与感染, 既是教也是学, 既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涯, 也是在探索人才培养之路。教师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加强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应该首先做到, 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 感染学生。

有许多学生抱怨说, 每到期末把通知书拿回家, 父母都只盯着“学习成绩”一栏看, 而漠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学习成绩固然重要, 也只能说明一方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在教学中, 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发现和探究获取知识, 而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被动接受者。因而,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充分地尊重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不过分的干预他们, 给以恰当的指导。比如运用激励性评价, 引入竞争机制及利用兴趣小组等, 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让天才的火花熄灭, 不放弃对天才热爱的专业、事业的支持, 使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一个天才 篇9

2岁时, 他能口齿伶俐地背诵不少唐诗宋词, 《大学》和《论语》的相当一部分也能背得像模像样。

4岁, 他能准确无误地认清1000余个汉字。

小学, 他仅仅花了3年;别人要学6年的中学课程, 他用4年时间全部消化。12岁那年, 他成为了某所大学的少年班学生。接下来, 读大学, 出国留学, 等到他揣着硕士文凭从海外归国时, 还不满19岁。

一位民营企业高薪聘请了这位青年英才。可不到半年, 他愤然辞职了。作为一名“海归精英”, 一直被人称赞为“天才”的他, 实在忍受不了连小学也差一年才读完的民企老板的指手画脚。

很快, 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遗憾的是, 上帝并没有因为他是一名人人知晓的“天才”就给他创业伊始必遇的艰辛和挫折大打折扣。他仍被人视为“天才”, 但他在公司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上却是糊涂汉。结果, 他的公司在垂死挣扎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接受最终的失败。

一所大学当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邀请他去学校任教。但, 当他看到数年前自己的一位年少同窗, 当年成绩比他差很远, 脑瓜比他笨很多, 却已经成为副教授, 而作为“天才”的他, 竟然只是位讲师时, 他的心里很不舒坦, 甚至可以说极不平衡。心理的失衡使他对教学始终无法提起更多兴趣, 也导致了第二年没有接到学校的续聘书。

祸不单行, 再次遭受失败打击的他因为心情郁闷致使脾气日渐暴躁, 恋人选择了离开。

在父母的鼓励下, 他信心百倍地去众多人才市场应聘过各类工作, 却总因这样那样的缘故, 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荒废了一年又两个月的时光后, 他的父亲因病去世, 这不仅给他带来深深的痛苦, 更带来了急切的责任感———他, 必须马上找到工作排遣痛苦, 也让年迈的母亲放心。

偶然的机会, 他读到一则新闻, 北京大学某高才生在卖猪肉。新闻使他豁然开朗, 他压低脑袋走进了菜市场。他瘦弱的手臂举不起笨重的猪骨砍刀, 他唯有选择贩卖萝卜青菜。

爱成就天才 篇10

学期结束的时候, 校长把罗琳请到了办公室, 激动地说:“你对这些学生施了什么魔法?他们的考试成绩, 竟然比其他班的还要好!”

罗琳老师迷惑了:“这很正常呀, 您不是说过, 这些学生很特殊吗?”

“可我说的特殊, 是指这些学生都是一些有问题的学生, 有的智商低, 有的患有抑郁症……他们都是一些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校长解释道。

“那他们的智商为什么会这么高呢?”罗琳把学生名册递给了校长。

“哦, 你弄错了, 这不是智商, 这是他们个人储物箱的号码。”

到最后, 罗琳老师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把学生的储物箱号码误解成了智商, 而这个误解最终让学生们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罗琳老师的魔法是那样的神奇, 一群特殊的学生, 在她的眼里都是天才, 她把他们当作天才来教, 并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天才而付诸努力, 他们就真的成了天才,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原本只是一场简单的误会, 却也是因为误会, 加上罗琳老师的爱心和耐心, 成就了学生的成绩。

读了这个故事, 我产生了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他们的“差”只是暂时的, 没有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我开始向学生暗示:你们每一位都是天才。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去激励学生, 尤其对待“差生”更是抓住其点滴进步, 大加表扬和鼓励。因此, 他们也总是信心十足的努力去做每件事情。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逐渐明白, 对学生的爱不应挂在嘴上, 写在纸上, 而要身体力行, 用行动检验。只有辛勤的付出, 才能换来丰硕的成果。在学校里, 我平日里只要一有空就与学生待在一起, 与他们一起学习, 一起游戏, 使自己融入他们的生活, 让学生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姐姐。

一、宽容的爱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 一颗心用来流血, 一颗心用来宽容。”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一种宽广的胸怀, 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一种崇高的境界。古人有云:“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人生在世, 谁都会犯错误, 只不过错误的大小轻重不同而已。

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懂得宽容学生的错误, 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宽容是相对于批评和处罚等“硬”手段而言的一种“柔术”。宽容学生应以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 教师只有把学生当做有感情的人来对待, 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 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细微之处见真情, 师生相处的细节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宽容是内心满满的爱来对待学生, 善待学生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包容学生的过失, 化解学生的怨恨情绪。当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将他叫到一旁, 心平气和地询问情况, 语重心长地劝导,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批评不是害而是爱。班主任教师, 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 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理解的爱

理解, 就是教师以学生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心比心”方能容纳学生。我们班上有个女生, 学习成绩优异, 却很有个性, 总是与其他学生产生小矛盾。一天她和其他几个女学生在跳绳, 玩着玩着, 竟然吵了起来。她气冲冲地跑回教室, 狠狠地将那几位女学生的书全部扔到地上。等到学生来报告, 我跑到教室时, 教室里已经乱成一团。她的个性如此强硬, 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来批评她, 她肯定受不了。于是, 我走到她的身边说:“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告诉老师好吗?”她低头默不做声。我凑到她的耳边轻声说:“走, 我们到外面去谈谈, 好吗?”我拉着她的手来到办公室。“不用问, 你现在一定很后悔扔了同学的书, 对不对?”她抬起头, 惊奇地看着我说:“老师, 你怎么知道的?”“老师小的时候也跟你一样, 最受不了别人说长道短, 气不过就会做出冲动的事, 事后, 又深深后悔。”“那我现在怎么办?其实我很后悔, 想跟她们道歉, 可我怕她们不肯原谅我。”我看着她说:“这一次老师会帮你的, 但今后就要看你自己了。当然, 老师相信你以后肯定不会这样做了。”于是, 我请来刚才一起玩的女学生, 经过劝解, 平息了这场风波。第二日早上, 我批改家庭作业时, 在她的本子里看到一封信, 上面写着“老师谢谢你, 你的话让我懂了很多道理。我保证要好好改改自己的脾气, 老师请相信我……”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喜悦, 只要理解学生, 他们就会慢慢懂事的。

三、尊重的爱

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教书, 更在于育人, 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需求, 也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古训时刻告诫我们:谁爱学生, 谁就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谁的教育才最具有力量。因此我恪守信条, 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早上学生问“老师好”, 我也会发自内心地回答“你好”。我不小心弄翻了学生的笔盒, 我会说声“对不起”。对于学生的帮助, 我会说“谢谢”。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 窦桂梅也曾说过:“小学老师, 本来就姓小。”我们要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 重视学生, 欣赏学生, 倾听他们的意见, 接纳他们的感受, 包容他们的缺点, 分享他们的喜悦。只有尊重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聆听学生的心声, 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爱, 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潜力的人, 这样无形中就会促使学生进步并形成健康的人格。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力。我们的责任就是用爱去挖掘他们的潜力, 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个天才。爱学生, 相信学生, 把他们当成天才, 他们才有可能成为天才。如果希望学生长成一棵大树, 那就让我们帮助他们长成大树吧。

摘要:教育的真谛不仅是教书, 更在于育人。教师要用爱来宽容学生,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个天才。

天才教育 篇11

“儿子,以后你就不用挤在那个又破又热的胶囊房里复习了,这房子宽敞。可你要知道,为了给你创造这条件,妈妈做了很大牺牲,但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妈妈!”李向阳信心满满地点了点头。一回头,他发现门口站着一个身高不到1.6米的男人……

这个男人正是这套房子的主人——黄秀娟的男友丁志国。从穿着打扮上一看就是当地农民,这和母亲黄秀娟明显不相称。但李向阳此刻并不诧异,他的人生之路正是母亲一个又一个“牺牲”铺就的。这一切的牺牲背后只因黄秀娟坚信自己有一个“天才儿子”!

黄秀娟1971年出生于深圳,1988年从深圳财会专科学校毕业后与男友李进逢在深圳工作,第二年结婚生下了儿子李向阳。2000年读小学5年级的李向阳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黄秀娟欣喜若狂,觉得儿子是个数学天才,她摩拳擦掌,决心今后一心一意培养儿子向数学进军。黄秀娟就这样走上了一条疯狂的育才路,这家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为了让儿子能上当地的好中学,黄秀娟“孟母三迁”多次搬家,为此夫妻因观念不同,矛盾不断激化。心情不好的丈夫在2003年5月9日晚的一次事故中离世。事后,车主和保险公司共赔偿12万元。李向阳沉浸在丧父的悲伤中,原本不错的成绩一日不如一日,感到力不从心的黄秀娟干脆做出大胆决定:辞职,靠丈夫的赔偿金度日,直至把儿子送进名牌大学!

卖房,辞职,放弃再婚……黄秀娟的执著令李向阳倍感压力,成绩也很不稳定。2006年,李向阳发挥失常,勉强考入深圳一个普通学院读本科。黄秀娟仍坚信儿子会在读研的路上显露自己“数学天才”的天赋,她决定一心支持儿子考研。

母亲拼命一搏图再嫁,读研路上一波三折

2010年李向阳称自己想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最好在北京学习、备考。黄秀娟其实不知道,儿子之所以执意要到北京备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大学时谈的女朋友在北京。

北京艰苦的生活使一向要强的黄秀娟不得不低头。2010年9月,一同租房打工的一位嫂子给黄秀娟介绍了个老伴——50岁的离异退休工人丁志国。想到丁志国有两套拆迁房可供母子俩落脚,黄秀娟便委曲求全,快速与他同居。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丁志国是拆迁户,家中两套拆迁房:为了获得黄秀娟的芳心,他把大房子给黄秀娟儿子居住,并承担下了他所有学费,他一厢情愿地想着李向阳早日考研成功,黄秀娟就能安心跟他结婚。

可黄秀娟从来没有想过要嫁给丁志国。2011年,2012年,李向阳连续两次考研失败。黄秀娟的泪水夺眶而出,李向阳赶紧安慰母亲道:“这次就差一点点了,妈妈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明年我一定考上。”

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2013年6月的一天,黄秀娟下班后经过一家咖啡廳,赫然发现李向阳正拉着一个年长他十多岁的女人的手献殷勤,像在谈恋爱。黄秀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五雷轰顶!

回到家后一审,李向阳竟然直言不讳告诉母亲,他大学时谈的一个深圳女友跟一个美国人跑了。李向阳告诉母亲,如果跟严校长结婚就能跟着她轻松出国,人生将开启更辉煌的篇章。

儿子更高更新的想法对黄秀娟来说实在已经力不从心,但她马上被儿子必须出国的决心说服。没错,她确实常常听见儿子在电话里跟几个美国朋友用英语流利地交谈。对“天才”儿子来说,出国才是符合天才身份的正道。这一夜,黄秀娟失眠了,无论如何不能让宝贝儿子为了出国而委身于中年女人,反正自己不再需要跟丁志国过了,何不自己挺身而出,找个家境殷实的男人再嫁一次,拼力一搏,把儿子送出国!

第二天一早,黄秀娟要求儿子跟严晓晓分手,承诺一年内帮他实现出国梦。

快过河了垫脚石造反,苦妈挥锤人生砸毁

2013年8月,黄秀娟开始偷偷登陆相亲网站,一门心思寻找老年钻石王老五。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命中率,她在某相亲网站交纳会费升级为VIP会员,参加高端相亲会。黄秀娟不在意年龄,职业,她的择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有实力能支持儿子出国。

9月初,丁志国无意中发现李向阳带回的一份托福考试资料。他打电话给女儿丁琳,问考托福是做什么的。女儿告诉她,考托福就是要出国。当天晚上,黄秀娟一进门就见丁志国坐在沙发上等她。他生气地问:“李向阳想出国留学怎么没听你跟我说过?你是不是在利用我?”黄秀娟没好气地回答:“你有什么可利用的?”这轻蔑的回答将丁志国激怒,他气急败坏地对黄秀娟拳打脚踢:“我明知道你儿子是稀泥扶不上墙,我还这么对他,为什么换不回你的一点真情?”黄秀娟无力招架,很快被他打得蜷缩在墙角连连告饶……

9月底,丁志国向黄秀娟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在年内完婚。黄秀娟冷笑道:“我们都成这样了,还有结婚的必要吗?”可丁志国死活不同意分手。李向阳受不了两人日夜争吵,干脆搬出家,到同学家住去了。黄秀娟也加紧相亲力度,盼望着迅速逃离丁家。

2013年10月初,黄秀娟结识了一家医疗器材进出口公司的新加坡籍华人老板张志华。张志华64岁,早年丧偶,三个女儿都已在美国成家立业,他独自一人在国内打拼。黄秀娟一门心思想攀上这个“钻石王老王”,两人也开始频繁交往起来,他们的交往最终被丁志国识破,矛盾进一步加深。

10月29日晚,黄秀娟正在家中拖地,手机响了。她正准备去看,丁志国忽然一把将其抢在手中:“是不是那个张志华打来的?”黄秀娟大惊。丁志国冷笑着说:“少把别人当傻子玩!今天你别想出门!”见他什么都知道了,黄秀娟索性摊牌,表明自己必须分手的决心。丁志国哈哈大笑:“这几年我为你们母子俩花费不少,要分手可以,拿40万出来弥补我。”黄秀娟气得浑身发抖……

11月9日晚,张志华打来电话,黄秀娟连忙跑到楼下公共厕所去接听。不料丁志国跑到一墙之隔的男厕所,将他们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黄秀娟刚上楼,丁志国就跟上来,对着她的脸颊就是一拳。黄秀娟被打得眼冒金星,泪水迸出。

第二天一早,丁志国起床后打电话叫锁匠来给家里的防盗门加锁。过了一会儿丁志国喝了点酒回来,又指着黄秀娟说:“姓黄的,你谈了个有钱男朋友,等着,我非要狠狠敲你们一笔!”说着就动手打她,还抽她嘴巴。黄秀娟越来越害怕,丁志国可能真的要到张志华那里闹个天翻地覆!想到这里,黄秀娟恶从胆边生。下午两点,丁志国喝醉睡着,她飞快冲到外面窗台上操起一把铁锤,砸向了丁志国头部……半小时后,丁琳到父亲家来玩,打开门就看到父亲丁志国的尸体,丁琳一声哀号,立即报警。

接警后,北京警方将黄秀娟传唤至公安机关进行讯问,黄秀娟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

2014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鉴于黄秀娟主动交代了自己罪行,且供述稳定,故认定黄秀娟自首,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决被告人黄秀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编后话: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为此他们不惜倾家荡产,甚至用很多疯狂的举动来创造一切打造神童的机会。殊不知,孩子的灵魂却在家长描绘的天才世界里被蛀空,变得越来越麻木自私,父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孩子非神童的真相,搭上自己的一生幸福做陪葬。黄秀娟的悲剧也在于此,值得中国众多家长反思!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篇12

1. 学习本文说理透彻、见解独到的思维方式。

2.学习本文结构简洁明了、条分缕析的手法。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手法, 体会这些论证方法在说理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关于作者鲁迅 (略)

二.关于本文的综合评述

本文是作者在北师大附中一次校友会上的演讲。针对当时社会上对“天才”的呼唤, 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要有天才, 必须先要有培育天才的土壤, 必须要消除扼杀天才的因素。

单看标题就很有讲究, “未有天才之前”包括以下内容:

A:未有天才, 必先要具备什么, 一—即先要有天才成长的土壤, 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当时众人都呼唤天才的情况下, 能独辟蹊径, 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发人之未发, 新颖独到。

B:未有天才之前———探求未有天才的原因, 为什么天才出现。显然此标题就暗示出要分析天才未出现的原因, 这也就暗示出了本文的具体内容, 可以说言简意赅, 暗示性很强。

三.全文论证结构 (略)

总评:

1. 全文结构井然:

议论文几个部分依次排列, 使整个说理非常有序。

2. 做为演说在显著的地方摆出中

心论点及分论点, 既能让本人演讲的主题突出, 又能让听众明白演讲的内容。中学生日常作文应学习这种手法。

3. 解决办法有的放矢, 又有延伸。

如, 在解决办法中强调要有新思潮, 是针对上文提到的“整理国故”, 排斥外来思想而提出的;“创作”“翻译”, 是针对“崇拜创作”而提出的。

同时又有延伸。针对上文三种做法一一指出正确方向外, 又特别强调要培育天才, 必需要有坚苦卓绝的努力, 需要以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天才。

四.论证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1.层层递进。全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层层推进论述, 由表及里分析:问题存在, 原因明确, 方法明朗可行, 能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论证。文中多处以花比喻天才, 以土壤比喻促成天才成长的民众, 比喻恰切精当, 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一下了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使人容易明白, 印象深刻。

3. 类比论证:

拿破仑例子是类比论证, 逻辑严密。

∵拿破仑:之所以成为天才, 是因为背后有许多兵

∴今天的人要成为天才, 背后必须得有许多的民众

4. 举例论证

在谈到各种扼杀天才现象时, 列举了当时的一些做法、事例, 使文章针对性强, 说服力强, 能给人以警醒和觉悟。

五.本文语言精当, 言简意赅, 说理周全。

(1) 本文在谈到天才成长需要民众时, 无论用拿破仑的事例, 还是用比喻, 语言都显得十分恰当, 逻辑严密, 无懈可击。

(2) 本文语言有“味”, 需仔细品味。特别是文中的一些说明, 点到为止, 但意思明了。如针对“整理国故”的说法, 作者指出:有人说, 国故都不整理好, 却要去求新。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 “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 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 比喻恰切恰当。同时又告诉人们:国故没有整理好, 可以去继续整理, 但不能因此不准别人去接受新思想, 不能排斥别人学习新思想。这些话很容易让人想到“拿来主义”的论述。

(3) 语言辩证周全, 既批评错误做法, 又能够肯定其合理的做法。

作者在批评扼杀天才现象时语言十分恰当, 摒弃了那种“非此即彼”“有我无你”的做法。如针对有合理、有不合理的“崇拜创作”, 作者指出, “能创作的自然创作, 否则翻译介绍”。这里作者肯定了他们的创作是正确的, 但同时又指出, 不能因为崇拜创作而不让别人去翻译、介绍。话语照顾很周全, 很辩证。这样的语句在文中很多。

而针对完全错误的“恶意批评”, 作者一方面鼓励青年人, “起初幼稚, 不算是耻辱”;另一方面强调对待这些批评都可以置之不理。“都”字显示出作者绝决的态度。

以上这两例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语的讲究。

课后反思:

本文结构很好, 学生应学习借鉴。

但文中部分语言需要学生仔细品味, 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上一篇:《望海》下一篇:牛羊布氏杆菌病防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