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

2024-07-23

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共8篇)

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 篇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媒体和工具, 很多物理“课件”集中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现象, 或者用“课件”展示理想化的物理过程, 但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 演播式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 使教学过程人性化, 而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只能有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与融入, 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 是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整合, 考虑的是物理课程的整体效果, 是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 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环境构建工具, 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因素, 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 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 将中学物理教学从传统的“灌”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现有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

笔者以为,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之主体是物理课程, 而非信息技术, 物理教师要注重提高教学基本功, 注重对教材的理解, 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研究, 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被削弱。物理教师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技术。避免生搬硬套, 成为“鸡肋”;而应该结合新课程, 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 尤其对创新和实践等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模式不能停留在以前的单一演示型和练习型模式。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学科教学的新模式是物理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

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可以分为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我们强调后者的探索, 但演示型教学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性。教师应当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 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摸索新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使整合模式多样化, 最终达到全面整合的目的。本人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综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 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 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使用, 主要应用于课堂演示。这种模式可以组织提供物理情景, 演示理想化物理过程或课堂中难以完成、难以观察的物理现象,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 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情境, 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等方面有明显效应。这种模式对硬件配置要求不高, 可以应用于高中各年级新课、复习课、习题课甚至实验课。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布朗运动、光的衍射、重核裂变等高中物理实验, 展示加速器、潜望镜 (全反射三棱镜) 、人工核聚变装置等实物照片, 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仿真电学实验。实践证明, 这些手段引起普通高中学生极大兴趣, 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如高二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课, 教师将法拉第生平投影上大屏幕, 作为故事讲述, 同步演示其中相关实验 (例如电磁铁、研究电磁现象的实验) 。几乎所有学生都发现:将磁铁伸入和拔出线圈的过程中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当磁铁静止在线圈中时, 无论磁场多强都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同时也指出许多科学家未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因:观察不仔细, 忽略了磁铁伸入和拔出线圈瞬间所发生的物理事实。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电磁感应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反响非常热烈。

2. 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教师把相关学习内容放到对应的网站或服务器 (最好是学校或教师网站) , 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谓之网络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但必须指出, 采取这样的模式, 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 否则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学习, 这个问题在普通中学尤为突出。目前来看,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中学中比较少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理念。同样的课程标准, 不同的环境, 风格各有差异的人 (教师与学生) , 恰当的切入和互动, 可以赋予教与学活跃的生命。许多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已经开始了对整合的探索和实践,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将见证教育工作不断进步的历程,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 篇2

就图式理论与<全新版大学英语>教材相结合进行实验,探讨适合这一教材的`教学方法.通过激活读者头脑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使大脑处于活跃思维状态,积极利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文章;另方面,通过课堂设计,可以促使新的知识牢固地存储在学生的长期记忆中,为获取更多的英文信息打下基础.

作 者:吴小芳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世纪桥 英文刊名:BRIDGE OF CENTURY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 关键词: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 篇3

电力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集控制学、电子学和电力学为一体的综合专业课,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因此比较难学,但是学好它,不但对后续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的选课和学习非常重要,而且对学生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科研项目、考研以及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原因,高等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在针对课堂教学,特别是面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时候,应该采用最合适或者说使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难点中,首先对教材中电路纯理论知识,通过教师巧妙地图解处理,将语言知识转换为电路图,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和生动,从而更便于学生理解;然后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中原因如下,1)杜绝教师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能将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者学生科研项目等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和教学难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课堂所学知识点非常有用,而且能够立即让他们受益,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学生自觉地通过计算机仿真去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教学难点进行自我学习和巩固,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难点。3)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1,2]。笔者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研教改和学生在学生科研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学经验值得推广。

1 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难点举例

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和王进军教授主编的,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第八章8.3.4节中的零转换PWM电路为软开关技术中的教学难点[3],教材中仅仅对其工作原理做了简单阐述,但是相对于其复杂的工作电路和工作波形,课堂上不但教师难以用最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而且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去学习,更谈不上很好地掌握并与实际相结合。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结合参考书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教材上这部分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在课堂上将其工作原理的文字部分通过图解或者表格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然后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下面将完全的课堂教学演算呈现出来。

1.1 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材193页8.3.4节中对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常用的软开关电路—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做了简单的叙述,相对于其实际的电路的复杂性,简单的几句话不足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现在笔者将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分为两个教学过程,第一个是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第二个是课堂知识的具体应用。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如图1所示[3],相对于传统的升压型变换电路—Boost变换电路[4](在教材第五章直流-直流变流电路的第123页有详细介绍),升压型零电压转换电路在Boost变换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辅助网络,该网络由辅助开关QZVT、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及二极管D2和D3组成。电路工作时,辅助开关QZVT先于主开关QMAIN开通,使ZVT谐振网络工作,电容Cr上电压(即主开关QMAIN两端电压)下降到零,创造主开QMAIN零电压开通条件。下面结合其工作波形图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设输入电感足够大,可以用恒流源IIN代替,而输出滤波电容足够大,输出端可用恒压源V0代替。设T

(1)T0~T1 Lr电流线形上升阶段。 辅助开关Tr1开通,谐振电感电流iLr线形上升,t=T1时达Is,二极管D的电流ID则由Is线形下降,t=T1时降到零电流下关断,等效电路如图3(a)所示。

(2)T1~T2谐振阶段。LrCr谐振,电流iLr谐振上升,而电压Vds由V0谐振下降。T=T2时,Vds=0,Tr的反并联二极管导通。等效电路如图3(b)所示。

(3)T2~T3主开关Tr开通。由于Tr的体二极管已导通,创造了ZVS条件,因此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在t=T3时给Tr加驱动信号,使Tr在零电压下导通,等效电路如图3(c)所示。

(4)T3~T4 iLr线形下降阶段。t=T3,Tr1关断,由于D1导通,Tr1的电压被钳在V0值,Lr的储能释放给负载,其电流线形下降,等效电路图如图3(d)所示。

(5)T4~T5 ids恒流阶段。t=T4,D1关断,这时Boost型ZVT-PWM变换器如同普通Boost型变换器的开关管导通的情况一样,等效电路如图3(e)所示。

(6)T5~T6 Cr线形充电阶段。t=T5,Tr关断,恒流源Is对Cr线形充电,直至t=T6时,Vcr=Vo。等效电路图如3(f)所示。

/型变换器开关管关断的情况一样,处于续流状态,直到t=T0,下一周期开始,等效电路图如图3(g)所示。刚才图3所示的七个工作原理可以用七个运行模式表示,如表1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过教师的巧妙处理,将教材193页上复杂的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图解结合文字解说的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都能掌握和理解。接下来笔者将所学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加深学生印象和突破难点的效果。

1.2 课堂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上面对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学生对其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他们可能疑惑,学了这个知识难点,到底它具体应用在哪些地方呢?逆变电路在教材第五章123页对升压变换电路的作用一个是电压抬升,另外一个是是功率因数校正,这两个知识点我们已经掌握,那针对这次学的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跟普通升压型电路作用没什么差别。于是笔者就将升压型零电路应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一个是验证软开关理论,另一个就是验证其功率因数校正功能。图4所示为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其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首先是市电220V交流输入,通过不控整流变成直流电,但是由于采用二极管整流以及大电感电容滤波,因此系统功率因数比较低,而且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关于功率谐波的危害在本教材69页第三章整流电路中的3.5.1节中有详细的阐述[6],在这里不做具体叙述。由此可见,在不控整流电路中引入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另外一方面,由于引入了新的电路,因此系统的效率会降低,由此需要采用软开关技术来提升系统效率,这也是本节的软开关技术应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根据电路理论和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可以算出系统的元器件参数:输入电压Vin为单相220V,升压电感L为470μH,谐振电感Lr为8.3μH,谐振电感Cr为958p F,输出滤波电容Co为2200μF,开关频率f为100k Hz。然后在仿真软件Pspice中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其仿真模型和仿真波形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7,8,9,10]。

图6主开关管Tr和辅助开关管Tr1驱动波形仿真图

图7主开关管Tr软开关工作状态仿真波形图

图8输入电流跟随输入波形电压仿真图

(参见下页)

图5为图4所示的电路在Pspice中的仿真模型。图6为主开关管Tr和辅助开关管Tr1的驱动波形图,图中显示了主开关管Tr是在辅助开关管Tr1关断后才开通的,而且辅助开关管导通时间很短,显著地减少了开关管Tr的损耗。图7为主开关管Tr驱动波形Vgs,漏源电流波形Ids以及漏源电压Vds的仿真波形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开关管在开通前先有电流反向流过其体内二极管,使漏极电压箝位到零,再加驱动脉冲从而实现零电压开通。当驱动脉冲变为零时,由于主开关管Tr漏源极两端并联着谐振电容,使得主开关管Tr漏源两端的电压缓慢上升,从而实现零电压关断,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这就是这节课学习难点的软开关的工作原理。图8为输入交流电压和电流波形图,从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输入电流很好跟随交流输入电压,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因此通过零转换PWM电路的课堂教学示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可掌握升压型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学生复习了功率因数校正的概念;3)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将前面所学章节和本节课知识联系起来,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4)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容易地掌握课堂教学难点。

3 结论

综上所述, 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在针对教学难点的授课过程中,将文字叙述通过图形和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把计算机仿真软件Pspice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值得广大高校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借鉴。

摘要:在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课堂教学中,针对软开关技术教学中的难点知识—零电压转换PWM电路,笔者首先将繁琐的文字叙述转化成图形和图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授。然后将计算机仿真软件Pspice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轻松突破难点。通过课堂教学示范,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比较好,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推广。

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 篇4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道:“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所以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呢?在课堂上, 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说话机会、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敞开心扉,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使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投入到学习中,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1]。

如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呢?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用有意义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 效率高的教师总是不断寻找新的、不寻常的、富有想象力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中。为了有效地战胜学习厌倦,教师应当:

(1)规划具体的策略、课程内容和技巧 , 以便让各种各样的学生参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采用何种策略。

(2)监测使用的策略 ,并适当调整 ,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3)准备好备用策略,因为没有一项策略适合所有的学生。

(4 ) 跟学生沟 通 , 告诉学生 所学内容 与现实有 很大联系。学生想参与的学习内容一定与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未来有关。

(5)无论成功大小 ,都要庆祝。某个任务的完成 ,会鼓舞人心、令人激动,并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2]。

2.什么是1+3教学模式

1+3教学模式的内涵 :1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生自主学习阶段;3是课中3个环节,包括交流研讨、展示提升和课堂检测,进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阶段。

1+3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发现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就要求教师将学生学习过程设计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既是感知的重要途径,又是发展思维的基础,要借助于活动的开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等特点,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搜集材料、阅读教材、模型构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中满足求知的欲望,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案例

下面就以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中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为例: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

(2)能说出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3)搜集胚胎工程研究进展的资料 ,认同胚胎工程的建立及发展意义。

【学习重点】

(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3)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

【学习难点】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学习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模型制作、观看视频、角色扮资料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教材P60,利用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介,搜集关于胚胎工程进展的信息,讨论下列问题:

1.胚胎工程的建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 在每个阶段中 ,胚胎工程技术有什么重大突破? 这些重大突破对推动生产力发展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胚胎移植技术的成功和应用带动和加速了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

3.胚胎工程应用于哪些领域 ,并有哪些成果和进展 ?

4.通过胚胎工程的建立过程 , 你如何认识科学、技术、 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模型构建

结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减数分裂,以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N为例,采用纸板、铅笔、剪刀等材料,小组合作完成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

活动三:合作探究

结合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畜每次射精排出的精子数以万计 , 但通常只有一个精子能够与卵子结合,这能说明是一种浪费么? 怎样理解这一现象?

2.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中 ,细胞中很多结构会消失 ,而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下来,对这一现象怎样理解? 为什么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

3.一个卵泡能形成几个成熟的卵子 ?

4.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 , 还是指卵泡从卵巢中排出?

5.刚排出的卵是成熟的吗 ? 它在母体的什么部位与精子受精?

6.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主要有哪些相似点或不同点?

活动四:角色扮演

观看酷6网视频: 胚胎发育的过程(http://v.ku6.com/show/tOiyRlsXkcUXZCb P.html)。

假设你是精子,以精子的运行途径为线索,展示哺乳动物是如何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

活动五:资料分析阅读教材P67的内容 ,分析下列问题 :

1.表中哪种动物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 ?

2.将体外培养的马胚胎移植到母马子宫时 , 应选择什么阶段的胚胎? 如果换成牛又该怎么处理?

3.为什么说关于动物的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研究会为胚胎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活动六:检测试题:

1.完成下列基本概念 : 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 、透明带反应、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融入技术的现代诗歌教学模式 篇5

建立现代诗歌网络资源学习库

人教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单元包括《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四首诗歌。单元学习由探求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开始,让学生通过网络浏览现代诗歌的各种材料,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流派。然后,利用班级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与专题研究进行指导,运用搜索引擎,获得研究参考资料,掌握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建立一个以站内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收集、查询系统,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形成专题资料库。

征集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料阅读中,针对每首诗歌提出问题,由教师汇编整理并上传到网络上。问题可以由学生选择回答,把成果发布到网上,供师生讨论和参观。建立网络资源平台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依据主题和任务的需要,分析、归纳和筛选适合的资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辅导他们处理网络信息。比如,《再别康桥》的空两格格律形式问题,应从互联网中找到徐志摩诗歌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就是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

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诗歌的戏剧化情境指导赏读

现代诗歌赏读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文学感觉和想象力。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诗歌史观念,教师必须跳出封闭、孤立的文本世界,运用新诗史的审美眼光重新审视现代诗歌在艺术上的种种努力和缺憾,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用一般的文学性标准解读文本可能会造成的诠释过度或不足的倾向。

在这四首诗歌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图片、音乐或者网页,都要基于现代诗歌赏析规律——诗歌戏剧化情境。在现代诗歌中,诗歌戏剧化情境是指诗歌戏剧性的场景常常是摄取现实经验中的几个场景,表现为或隐含故事,或造成突变,或构成对比,或是场景的象征、喻意等,其目的都是指向呈现在场景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情绪。诗里的每个场景的呈现都将人物置于戏剧性处境之中,相对客观地展现其性格与命运,让主体的情感和思想渗透在艺术的转换过程之中。戏剧化场景对诗歌表情达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虽然诗歌中的描写能够配以相应的图片来展示情境,但是要让学生具体理解,还是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讲解,指导学生从写作背景和时代特征进入赏析。

《再别康桥》的魅力在于写了一个过程性的令人震撼的场景:黄昏时“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到夜幕降临时的美丽康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不可避免的离别便愈会与之产生剧烈冲突,这是一种“美”与“美的消逝”之间的无法超越的冲突。这里暗示着一特殊场景的“时间”概念:诗人没有把离别的愁绪放到离别前的不安或离别后的追思之中来表达,而有意选择了作者离别自己心爱之地的一刹那来表现。事实上,诗人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刹那间的戏剧性效果,因为只有此刻,离者的愁绪才会处在一种最复杂最强烈的状态。诗歌教学贵在抓住诗人情感表现的律动,播放康桥的风光图片基于教师对于景色的独到阐释。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艾青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四个诗歌的戏剧场景,即思念保姆、保姆之爱、保姆之死、保姆之歌。意象场景的戏剧效果,诗人以简约的笔法选择富有意味的典型的意象显示人物内在情感,并且把诗中的人物置于戏剧性的场景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图片要尽可能呈现诗歌中的意象场景,引导学生解读如何通过戏剧化情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变化。

为了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动手能力,《雨巷》的教学可以采用编写剧本,制作视频短片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视频制作软件、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根据所查的诗歌背景资料,把这首诗歌编成一部电影剧本。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还可以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服装、对白、动作等,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街道背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感受。

在理解诗歌内容大意以后,学生会带着初步阅读诗歌的感觉和经验进入课堂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表现形式。诗中的戏剧性台词就是将戏剧式的对话与独白引入诗中,将情节和故事用独白的对话来构成简约的情节链,以刻划人物性格。这样,诗中的主人公“我”不再是诗人的自语,而是兼有戏剧化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就是混合型的,它甚至可以经常变换角度,又可使情节有了更强的动作性。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的“独白”注重印象和经验的表达,戴望舒在《雨巷》中的“独白”注重情绪和气氛的烘托,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叙述的方式直抒胸臆。诗人在诗歌中采用多声部的表达方式,不仅有独白,也有相互说话与对自己说话等方式,在抒情主人公、客观叙述者或潜在抒情主体的交迭互换中,构成了一种多声部的戏剧化倾向。

现代诗歌单元的写作和评价

现代诗歌单元的写作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诗歌的创作,二是现代诗歌评论的写作,这样设计适合不同需求和特长的学生。让学生综合单元学习的知识和诗歌经验,以个人的观点和艺术理解写作,教师要安排学生在课上展示和汇报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观摩和评价同学作品,最后归纳到整个单元的学习评价。网络资源平台搭建所产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如下。

1.在搜集资料方面,“完成任务”是指依据阅读需要,按教师提供的网址搜集资料;“稍有成就”是指依据阅读需要,参考教师提供的网址搜集资料,并能自行补充资料;“可做示例”是指依据阅读需要及个人的兴趣,参考教师提供的网址搜集资料,并能自行补充资料。

2.在阅读和整理资料方面,“完成任务”是指依据阅读重点裁剪和编辑所搜集的资料;“稍有成就”是指依据阅读重点剪裁和编辑所搜集的资料,并加上个人的看法或感想;“可做示例”是指依据阅读重点及个人兴趣,理解所搜集的资料,用个人文字摘录,编写内容大意,并加上个人的看法或感想。

3.在诗歌阅读理解方面,“完成任务”是指理解诗的内容深意,综合所搜集的现代诗资料,能就诗里情和景的描写发表个人的读后感想;“稍有成就”是指综合所搜集的现代诗歌资料,能赏析诗的意境,抒发个人对诗的感受;“可做示例”是指综合所搜集的现代诗歌资料,以知性认识提高感性的赏读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的意境情味,抒发个人对诗的感受。

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 篇6

小学是人生记忆能力最强的阶段,基本这个阶段当中记下的东西几十年都不会忘记,因此各国的教育都注意对小学的培养。英语一直作为我国的“主课”,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今年来的小学英语教育,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发展新的教育模式,但是在众多教育模式的选择下,各大学校都将目光投向了“游戏教育”的构建模式,因为这样的教育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作用效果更佳明显,因此本文从英语教学出发,对这一模式的运用进行重点分析。

二、词汇教学中的游戏诊断式融入模式

英语当中词汇的训练是最枯燥乏味的,因为除了读音辅助记忆之外,基本上没任何可辅助记忆的工具,而单纯的独一辅助要求孩子对于元音辅音进行掌握,无疑加大了孩子的学习难度,因此是否能够开辟一套可行的学习模式,即让孩子能够记住词汇同时能够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经过多年的时间发展逐渐形成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模式,这一套模式针对教学的目标出发,针对掌握词汇的重点难点重新塑造理解思路,以一种孩子能够清晰认知词汇的方式教导孩子记忆词汇,这样的游戏手段很多,例如“你比划我猜”,游戏的模式大家已经熟烂于胸,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你比划我猜不单单是一项游戏活动,更是一项打破语言规律增强记忆程度的传播方式。通过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家的研究,之所以我国学生无法对外语进行快速掌握,并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在环境和语言叙述上与英语“格格不入”,环境问题自然是指没有好的口语交流环境,导致英语的记忆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并不强,但最大的问题是处在我国语言的用法与英语的用法并不相同,很多主语以及宾语都是颠倒的,这样使孩子对于英语的掌握产生了困难,因为受困于传统的母语思维模式,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与英语产生共鸣。

三、听力教学中的游戏诊断式融入模式

听力培养是英语培养当中的另一难题,是因为我们没有良好的口语环境,在我们周边生活的都是中国人,由于缺乏口语沟通,因此在听力上会产生许多误区,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常常将一些词汇或者句子弄混,如此错误的听力训练日积月累的不断重复,直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套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我将其称为“谎言英语”,德国科学家在一项调查报告当中指出,一个正常人一天最少要说二十句谎言,因此谎言已经成为人生命的构成,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每天都进行一次英语演讲,演讲的内容当中要参加一段“谎言”,并让其他学生努力的理解演讲学生用英语演讲的意义,让他们当“福尔摩斯”寻找出演讲人说的谎话,这一方式刚一开展便得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因为这个游戏利用了孩子的“争强好胜”、“好奇”、“当小侦探”的心里,孩子们都会认真的听另一个孩子叙述故事点那个中的谎言,从而踊跃的发言,而叙述的孩子为了讲故事编的更加完美,会和我做积极的互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语言基础,因此同时增强了自己对于语法的掌握以及对于听力的锻炼。

四、语法教学中的游戏诊断式融入模式

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小学生掌握一系列的语法术语或语法概念,而是为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服务,即学的目的是会“用”,如知道在具体的语境下时态如何变换或者词形如何转换等。语法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语法知识,是否能正确应用,仅仅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提问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应用操练来诊断学习效果。此时,可引入游戏诊断式来辅助教师教学,诊断学生语法知识学习成效。教育游戏能让抽象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中,通过

语法知识练习检验和巩固所学语法知识,为学生初步交际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教育游戏在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进行诊断的时候,以特有的评价机制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游戏诊断式的实践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选择教育游戏、常规教学、教育游戏辅助教学、评价总结。

五、语音教学中的游戏探究式融入模式

在语音教学中,学生在模仿教师发音和跟读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可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即利用知识探究型教育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习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同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与总结。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或问题学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驱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游戏探究式融入模式的实践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选择教育游戏、常规教学、教育游戏辅助教学、评价总结。

六、结语

教育的模式千变万化,但是教育的宗旨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依靠知识带来的乐趣更加喜欢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愿意看见孩子快乐的学习,而是是被拘囿在无穷无尽的应试教育当中。

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模式的融入 篇7

一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1. 拓展训练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拓展训练就是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单向教学模式, 使教师成为主角,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一局面得到根本转变, 使学生与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并以学生为主, 使学生成为主要的参与者。教学形式由“教师教, 学生听”转变为“学生做, 教师看”;学习内容要从由教师掌握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转变为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的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学习的结果要由间接获得知识转变为直接结合间接经验获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时间和不同地点的变化, 在活动中主动感悟学习带来的体验;使拓展训练活动本身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2. 拓展训练的教学流程

拓展训练属于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其主要流程可分为: (1) 课前准备环节。创造拓展环境, 学生组建自己的团队, 调整学生心态。 (2) 感知活动环节。教师布置拓展项目, 让学生理解规则。 (3) 项目体验环节。学生进行项目挑战, 教师进行引导和监控。 (4) 经验总结环节。学生们互相分享, 教师进行指导并提升。 (5) 结果分析及运用环节。学生积累经验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上面五个环节就是拓展的整个流程, 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中不断体验拓展所带来的乐趣与启发。

二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 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沿袭了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遵循认知规律,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将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阶段。这一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侧重于本体化的加工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直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 没有启发式教学;其教学方法单调枯燥, 没有与实际场景联系起来;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开发过程, 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在新课改中重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标, 但并没有有效地实施下去。更多的还是千篇一律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也造就了更多的“高分低能、学用脱节”的学生, 导致他们在学生生涯结束后并不知道自己在体育课上学了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使体育脱离教学危机, 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互补。

通过上面对拓展教学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 拓展训练具有很好的激发个人潜能, 增强团队活力和创造力, 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等作用。拓展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如何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巧妙地运用于体育教学模式中, 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难点。

第一, 将传统体育项目稍加改造, 有效地融入拓展训练理念。这样使体育课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 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 以拓展训练选项课的方式加入到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中;在学校体育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程, 使一些勇于挑战自我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方式;且使学校体育的课程得到了拓展,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拓展训练是什么, 使拓展训练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得到很好的推广。

第三, 在校内举行有关拓展运动的运动会, 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多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安全危险系数低、以团队合作为主的项目。

拓展训练中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 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价值, 因此在学校体育课中的开展有广阔的前景。随着学校体育设施的日益完善, 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 这都为拓展训练在学校体育中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因此, 要在学校体育中合理有效地推广拓展训练课程, 有机地融入到现有体育教学中, 使其向多元化和健康化方向发展;对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也应更加多能化与全面化, 培养未来的体育工作者对拓展课的组织与开展能力;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专职教师的专项课程培训, 编写拓展训练教材和制定完善教学大纲以及整理相关的教辅材料, 建议各学校建立专业的拓展训练基地, 同时要严密组织、周密计划、制订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合理有效地将拓展教学引进体育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教学改革方法, 为了使其顺利地开展还需要一些时间与社会的广泛支持, 如何顺利地推进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当代体育人的研究重点, 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其可行性。

摘要:拓展训练是一种完全以学生的自我表现为中心, 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拓展训练让参与者能够直面自己, 学会团队合作精神, 体会团队的力量, 同时,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的整体身心素质, 推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贯彻,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因此, 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开展起到启示作用。

全新模式融入教学科研 篇8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色彩,往往在课上引进一些教育游戏来充实课堂。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幼儿、小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完善教育构建的模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师的讲课资源,便于讲解和引导,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随着教育模式不断得到优化,教育游戏的引进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教育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推崇,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教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引进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譬如,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游戏往往会让学生过分注重课堂游戏的娱乐性,从而忽视教学的真正内容。往往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只记住了课堂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游戏环节,忽视其本身应当通过教育游戏而掌握的知识。从这一角度来讲,教育游戏虽然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却影响了他们的听课质量。因而,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游戏的质量和模式。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教育游戏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生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孩子们学习英语创造出一种更加舒适的环境。但是,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当中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教育游戏的广泛普及和过度使用,导致了一些不贴切课堂教学内容的教育游戏出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虽然也有利于缓和教学气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没有达到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三、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模式构建中的优化措施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教师应利用教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总结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规律,选择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游戏,利用直观的、具体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具、儿歌、多媒体等手段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卡通动物形象,组织学生学习与动物相关的单词,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然后复习阶段通过“看图片背单词,比比谁记得多”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卡通贴纸、小星星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鼓励和表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样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需要逐步培养、及时督促的,单纯的抄写和拼写已经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字体美观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办字报,发给大家五颜六色的彩纸,让大家把美文、句子整理出来写好,教师选择优秀的作品张贴出来,大家观摩学习,这可以美化班级教室,加强学生对英语的视觉审美。

(2)将模式构建具体条理化。首先,教育游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融入模式,老师们应明确教学目标,并要求学生用教育游戏来丰富词汇练习,通过其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建立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其次,游戏合作竞争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构建,采用游戏合作竞争模式,教师应根据内容来选择对应的教育游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小组之间通过自身的评分系统来开展自评,教师最后点评和总结。再次,游戏探究式在语音教学中的构建模式,教师利用游戏探究式模式对学生知识巩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在平时生活中必须随时对知识进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游戏诊断式融入语法教学中的构建模式。在语法教学中,如何进行时态、词形的变换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利用游戏诊断式来辅助教师进行语法教学,能够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变得非常形象直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上一篇:工会劳动保护下一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