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化

2024-09-17

杭州文化(通用12篇)

杭州文化 篇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牧所写的 《江南春》。诗中的 “四百八十寺”和 “楼台”指的便是佛教的寺庙,可见佛教在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这也成为现在杭州的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1 佛教文化旅游的定义

佛教文化旅游是指通过到佛教圣地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佛教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佛教文化、追寻佛陀、佛教高僧名士遗踪或参加佛教圣地举办的各种佛教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佛教圣地,作为各地的黄金旅游地区,历来都是中外游人朝拜、观光、考察和疗养的好地方。佛教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教义,千姿百态,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雕塑、石刻、壁画,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而名扬天下,从而促进了旅游业不断兴盛和发展。在新的环境下,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的佛教旅游,已不仅仅是佛教信徒以朝圣为目的进行佛教文化传播的方式,而更多的是人们在旅游中将其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加以追求、欣赏和体验。这些佛教建筑、设施以及活动的价值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神往。

2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概况

2. 1 杭州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

杭州佛教历史源远流长,素有 “东南佛国” 之城,佛教文化资源是杭州创文化名城的一个基本依托。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五代,期间兴修扩建寺庙,古刹林立,南宋末期最多达480 所。五代吴越国时期,大力奉行 “信佛顺天”,扩建兴修寺,为杭州佛教盛行的一个高峰点; 南宋时,上层建筑统治者与佛教相结合,大批佛寺被王室占用改为御花园,是为杭州佛教发展的另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历史兴替,逐渐形成北山、南山两大寺庙群,佛教派生不同宗派,其中禅宗派生的临济宗成为杭城佛教主流。民国时期,宗教信仰自由,早已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等与佛教相冲突,逐渐使佛教世俗化。

2. 2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杭州佛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后代存留了不少物质精神文化。寺院、塔、幢是佛教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现存著名的寺院有灵隐寺、虎跑寺、净慈寺等,和灵隐寺经幢与双塔、六和塔、雷峰塔、白塔等。在杭州历史上也不乏高僧、文人雅士如唐时有法铣、法钦、道标,吴越时有德韶、延寿等法师,两宋有遵式、省常、契嵩、净沅、元照、宗本、如净等法师和苏轼( 东坡居士) 等。白、苏等许多文人墨客和能诗善文的僧人留下了大量有关佛教文化的、充满禅意道心的诗文名篇。还有很多关于佛教的民俗文化,古时佛寺仅仅只供寺人吾禅清修,崇佛之人参教交流,之后因政权的加入和佛本身的思想,这些寺院的开放对象扩大到了黎明百姓,佛教的有些佛事活动,也逐步演化为民间习俗。

3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 1 佛寺的商业行为淡化了佛教旅游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宗教之所以能源远流长,从认识论的角度上就因为神是一种不可被人感知的和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可是现在有不少的寺庙却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而打破了这种感觉,如灵隐寺,据一个简单的调查显示,有60% 多的人认为寺庙的商业气息很浓,只有不到10% 的人认为没有商业气息。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寺庙内外工艺品商店偏多,商业性建筑对寺庙空间的侵占使寺庙周边活动场所显得局促; 拉客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人吆喝招揽客人,扰乱佛寺的清净氛围; 游客拥挤,秩序混乱,噪声过大,部分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 大量野导存在,破坏寺院清静形象。

3. 2 佛教文化旅游竞争激烈,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缺少新意

因为我国是一个佛教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不仅仅是在杭州有关于佛教的旅游资源,在别的地区也有很多,比如无锡有灵山大佛,四川有乐山大佛,河南有少林寺,西藏更是有布达拉宫等,这些地方的景点都很有特色,别具一格,而现在杭州的旅游产品缺少新意。

3. 3 缺乏具有专业修养与知识的佛教文化旅游人才

佛教文化旅游是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对于对佛教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的游客来说,佛教文化旅游只是看看建筑、欣赏自然风光。导游人员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导游人员的杭州佛教文化知识相对匮乏,对杭州佛教的发展和意义了解不多,难以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好奇心理等要求,大部分导游人员讲解存在皮毛化和庸俗化的现象。也不仅仅是导游,在寺庙的工作人员对佛教的了解也不是很多,他们的修为也同样影响着杭州佛教旅游的发展。

4 发展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的对策

4. 1 完善寺院管理制度,避免过度商业化

佛教文化旅游过程中,一些旅游垃圾、文物损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就要求寺院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人员需更好履行监督的职责,引导旅游者的行为,及时做好寺院情况的记录,及早修复,保证文物的完整度以及人员安全。佛教旅游资源和其他文化旅游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便不可复原,即使是重修、重建,它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对于寺庙的一些商业行为一定要加以限制,寺庙里要减少为了谋取利益而设立的活动,多开展一些有助于宣传佛教文化的活动。寺庙周围的一些店铺也要适量的建设,如果一些无关紧要的商铺过多的话会让人觉得商业气息过于浓重,从而破坏了寺庙的名声。

4. 2 立足于地方特色,加强区域合作

当前我国大多数佛教旅游景点只进行了一些初级旅游建设,很少挖掘自己独特文化特点,对蕴含在佛教旅游资源当中的文化进行设计和开发,并不能够满足大家对佛教文化旅游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开发佛教旅游资源时要根据佛教不同教派、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佛教旅游地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不同佛教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杭州可以和舟山、绍兴、宁波等周边地区在佛教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方面加强协作,联手打造“浙东佛教文化游”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

4. 3 注重专业导游人才的培养

佛教文化旅游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是建设旅游文化的关键。因此在杭州佛教文化的导游讲解中,导游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佛教知识的讲解,应向游客介绍杭州佛教文化的精髓,力求深入和对比。旅游主管部门可以考虑设置专业的景区佛教讲解员,甚至可以鼓励僧人讲解佛教和寺庙相关知识。

5 结论

目前杭州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一种描述性开发,更多的是对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一种浅开发,多停留在实景开发建设上。杭州佛教文化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三方面建设,使佛教文化成为杭州除西湖和茶与茶文化外的第三代文化主题。

摘要:佛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之一,佛教文化与旅游结缘已久,以佛教圣地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古已有之。佛教自传入杭州就慢慢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佛教文化。文章以杭州为例,分析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概况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杭州,佛教文化旅游,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翟志芳.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高伟军.佛教中国化视野下的杭州灵隐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荣观.吴越王朝与佛教文化[J].锣研究(第八辑),1998(8).

杭州文化 篇2

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杭州”的来历: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赴诸侯大会,在此“舍杭(杭,方舟)登陆”,因称“禹杭”,后来演变成“余杭”,隋代开始正式出现“杭州”这个地名。杭州又名钱塘。相传古代海潮侵袭,有当地豪门募钱筑堤,名“钱唐”,唐代为了避国讳改为“钱塘”。

从县城到首都:春秋战国时期,杭州地区先后属于吴、越、楚国。秦朝设县,汉武帝时设郡,隋代始设杭州。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和南宋先后定都杭州,这是杭州历史上最繁荣显赫的时期。此后杭州一直是两浙一带的首府,解放后仍为浙江省省会。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从新石器时期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

杭州文化孕育和荟萃了众多为祖国、为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州官和能工巧匠,为杭州留下了一篇篇光耀千古的华章,构成了“文化之邦”的形象和品位。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25处。

80年代以来,杭州陆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

杭州G20文化前瞻 篇3

如今,杭州在中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一座“文创之都”。2007年,杭州首次提出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而据2015年4月由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杭州文创实力已居大陆城市第三位。

杭州文创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571.83亿元,同比增长 20.3%,比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同比增速高出10.1个百分点,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已达22.1%。

文创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撑。杭州先后出台了涉及园区建设、基地建设、电影院线建设、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文创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意见,并设立了市级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最高额时达到4.11亿元。

为了解决文创产业由于轻资产特性而面临的融资瓶颈,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金融的探索,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投融资专项资金,鼓励在杭金融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目前,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已经与11家在杭金融机构签订了融资战略合作协议,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160多亿元。杭州还是国内唯一拥有两家“文创银行“——杭州银行文创支行和浙江省建行杭州文创专营支行的城市,仅杭州银行文创支行就为200余家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了9亿元的信贷支持。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激励下,一批优秀的领军企业应运而生。2003年,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面对旁人的“烧钱”质疑,毅然砸巨资进军动漫产业,如今的中南卡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原创动画公司之一。

“我们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何不挖掘出来,连美国人都做出了《花木兰》,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做?”回顾转型的经历,吴建荣坦陈,看到中国企业把成吨的货物运到海外,其利润远远抵不上国外企业把薄薄的动画光碟出口到中国时,就萌生了转型的想法。

而杭州的环境则更坚定了他转型文创的决心。“杭州自古是江南文化集聚之地,文创产业符合市民的生活追求,这里还有像中国美院、浙江传媒学院这样专业对口的学校,杭州的生活环境也能吸引文创人士前来居住。”

目前,杭州上市文创企业就有23家。以这批领军企业为核心,全市已经形成了5个国家动画产业(教育)基地、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

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文化节展也风生水起。从2005年开始,杭州市连续11年承办中国国际动漫节,以“动漫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中国国际动漫节坚持文化惠民与产业促进双管齐下,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带动当地动漫产业由无到有、由弱而强,更是成为全国动漫产业的风向标。

日益茁壮的杭州文创企业已经成为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创立于2005年的华策影视集团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连续8年成为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每年生产1000多集电视剧、数十部电影和十余个综艺节目,已经将9000多小时的影视内容发行到全球五大洲158个国家和地区。

在2015年10月份于英国伦敦举行的中英创意产业交流活动中,华策影视与英国最大的商业电视台ITV签约,正式宣布共同研发制作体育综艺节目《冰上星舞》,这一节目将以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每期节目都将以一个中国元素为主题,将于2016年下半年与观众见面。

杭州文化 篇4

一、文化消费研究的意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波及我国各个领域, 在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时, 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文化消费“口红效应”频频见诸于报端。在很多专家看来, 文化消费是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翻看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其成绩有目共睹, 然而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却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据国际经验, 一定的GDP发展水平, 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 以及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有相关性。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根据国际算法, 2005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超过了1700美元, 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50亿元左右, 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平均值的差距至少在15000亿元以上。换句话说, 中国居民的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仅仅不到1/4。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得到释放, 文化消费存在海量发展空间, 文化消费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之一, 加强文化消费研究势在必行。

文化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内容而言, 通常可以把文化消费划分为文化产品消费和文化服务消费两种形式, 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消费项目。文化消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生活消费的水平, 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程度与速度。研究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可以为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化教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及区域文化经济制度的有效性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追求活动, 文化消费的发展受到诸多元素的影响, 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心理动机、个人收入、地理环境等。文化消费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多学科、全方位着手, 以拓宽研究领域, 深化研究内容。鉴于文化消费研究涉及数据广泛庞大, 为更为细致微观研究, 我们选取典型城市, 以点带面, 深入探讨。作为东部沿海城市, 杭州经济发达,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其文化消费发展在东部城市具有代表性, 并对中西部城市具有示范意义, 因此本文重点调研杭州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二、利用恩格尔系数分析杭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文化消费比例

根据杭州市统计信息网提供的数据, 2000年以来, 杭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都有大幅增加, 200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9元, 是2000年的2.24倍, 人均消费性支出14895元是2000年1.91倍。下面我们利用恩格尔系数分析杭州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 探讨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通常认为恩格尔系数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关系如下:恩格尔系数大于60%, 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处于绝对贫困状态;50%到60%之间, 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处于温饱阶段;40%到50%之间, 居民生活消费实现小康水平;在20%到40%之间, 居民生活消费趋向富裕;小于20%, 居民生活消费最富裕。根据杭州市统计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0年以来杭州历年的恩格尔系数以及文化消费所占比例 (见表1) 。

(根据《2008杭州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http://www.hzstats.gov.cn/) 。)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一, 从宏观层面来看, 杭州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明显, 虽然用于食品的支出依旧占据消费的第一位, 但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所占比重则日趋增大。从表1可以看出, 教育文化、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三者的总和逐步接近40%, 居民消费结构正逐步进入较为高级层面。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 2000年以来杭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已经基本处于40%之下, 交通和通信的增幅最快, 最高年份 (2006年) 曾达到2000年的4.65倍。文教娱乐支出增幅明显, 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6年达到2010元, 为2000年1.86倍, 其在整个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00-2004年一直处于食品支出之后, 居第二位, 2005年始让位于交通和通信排第三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比例逐年下降, 表明耐用产品逐步到位,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可见一斑。第二, 当前杭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城镇居民居住支出所占比例持续上升, 居住消费基数日渐增大, 反映出近年来杭州房价涨幅过快, 居民购房压力增大的实际状况。其次, 2005年以来文化消费发展略显缓慢并呈现出下降趋势, 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最后, 2007年城镇居民在食品消费上的支出明显上升, 交通和通信及文教服务支出也有下滑趋势, 这与2007年我国物价飞涨存在很大关系, 据相关报道“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 同比上涨6.5%, 与8月创出的十年最高点持平”。从这里可以看出居民文化消费的波动受经济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

三、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ELES) 模型分析杭州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倾向

在研究消费结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中,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实用效果一直备受好评。经济学家Luch提出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Y为收入;bi*为边际消费倾向, 而且bi*≤1, 为边际储蓄倾向;Xi为第i种商品的实际需求量;PiXi为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 PiXi0为第i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消费倾向具有明显优势:它可以直接运用截面资料进行参数估计, 无须任何有关价格 (水平) 的信息, 还可以用来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基本需求分析。

根据表1数据, 并由 (1) 设: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 根据ELES模型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 分别以人均消费性支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为因变量, 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各指标的t统计值、相关系数R、模型判断系数R2见表2。

分析表2数据可以看出, 2000年以来, 杭州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35, 即杭州城镇居民新增收入中有63.5%用于消费支出, 消费需求旺盛, 对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稳步发展作用巨大。从数据上看, 交通和通信边际消费倾向为0.209, 说明汽车消费、手机消费、网络消费发达;食品边际消费倾向依旧占据第二位, 衣着和居住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076和0.074, 占据第三位和第四位。反观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仅为0.061, 居于第五位, 这与其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差距较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 虽然杭州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基数较大, 在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较高, 但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十分低, 且有递减趋势,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根据《2008杭州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http://www.hzstats.gov.cn/) 。)

从上述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来看, 2000年以来, 在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深入的背景下, 杭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 生存性消费资料比例不断下降, 享受性和发展性消费资料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杭州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根据“低层次消费结构是以追求生存资料为主, 主要包括简朴型消费结构和温饱I、II型消费结构。中层次结构是以追求发展资料为主, 主要包括温饱III型和小康型消费结构。高层次消费结构是以追求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主要包括比较富裕型和以后的富裕型消费结构”这个标准, 杭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从小康型消费结构向比较富裕型、现代型消费结构迈进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 文化消费虽然有较大幅度发展, 但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不足这一问题十分明显, 尤其值得业界关注, 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汉辞:我国居民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不到1/4[EB/OL].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70228/13958516.html.

[2]陈芳、周英峰、郭奔胜:2007:物价持续上扬的背后[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1/15/content_7081096.htm.

[3]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分析[EB/OL].www.njcdtjx.com/upload/month_0707/gd7k_2.doc.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 篇5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2007年4月22日,杭州西湖大道与定安路路口的开元中学旧址被一个新名称代替——西湖创意谷开元198。

这座汇集了逸飞集团、设计师吴海燕的东方国设计馆、中国美院的色彩研究所、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渠晨明的雕塑艺术研究院等多家艺术类公司的建筑物,将其触角延伸到包括时装设计、城市建筑色彩研究、家居陈设、模特经纪、环境艺术等在内的领域当中,成为发展艺术品业、建筑景观设计业及时尚消费等特色产业。

之江文化创意园

如今的文化创意园,依旧可见当初水泥厂的建筑形态

园区内正在举行的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作为之江文化创意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4月7日,凤凰·国际创意园的标志性建筑——双流水泥厂,用其后工业时代的粗糙印记,向世人展现其野性和粗犷之美。在艺术家眼里,之江文化创意园中的双流水泥厂建筑群以其质朴感官和极具层次的建筑分布形态,让这一特殊的工业建筑形态变身为新生的现代创意办公展示空间。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文一西路75号,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汇聚着中国博客网等52家数字娱乐类企业,构建了数字娱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研发、孵化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内容包括数字娱乐软件开发、动漫产品制作、娱乐网站经营、衍生产品及服务、手机短信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始创于1958年的杭州化纤厂,地址为杭印路49号,当时是中国大陆首批建造的4家化纤厂之一。现在被改名为LOFT49,开始成为艺术时尚工作者的基地,开始有了新的活力。

而LOFT49的华丽转身,也给了拱宸桥一带旧厂房一个很好的变身范本,于是A8艺术公社、唐尚

433、乐富智汇园等产业基地,把工业遗存、历史建筑培育成文化艺术、设计服务的基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原杭州重机厂地块将被打造成集文化娱乐、商业休闲、科研孵化、新型都市工业于一体的杭州次级商务商业中心。

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66.3公顷,周边为杭州新兴的北部居住区,区块北部和东部为城市快速路石祥路、石桥路。将来园区内会有创意产业区、新型都市工业示范区、商业休闲区、科研孵化区、总部商务区等五大功能区。

创意良渚基地

创意良渚基地

创意良渚基地主要由中国良渚文化村片区、良渚城镇一期行政商务片区和二期商业街区组成,将构建为杭州北部集聚度最高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杭州市北部市级服务业基地的主体。而玉鸟流苏创意文化街区是“创意良渚”的主要产业集聚区,拟建为杭州市级特色商业街区,今后扩展延伸到良渚商业中心,构建为规模更大的良渚创意文化街区。

西溪创意产业园

西溪创意产业园

西溪湿地的静谧和源于自然的野趣,对于无污染的IT产业,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组合:1.5万平方米的桑梓漾西溪文化艺术村落,投资约8000万元,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大科技园和西溪湿地周围高档商住街等串珠成链,打造以艺术创作室为主体的,集技术创作、艺术交易、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艺术基地。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当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落下帷幕,在看似平静的休博园内,正悄悄地发生一些改变。2007年2月28日,休博园百城馆区正式被批准建立成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紧接着的浙江首届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又将为休博园打响“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的第一枪。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休博园威尼斯水城区块。

该园以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挂牌运作为契机,带动湘湖周边区域产业集聚,主要发展艺术设计、文化休闲旅游及文化会展等产业。

下沙大学科技园

嫁接了周边高校的智慧大脑,下沙大学科技园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也难怪其初建不久,就先后落户了新加坡杭州科技园、第五时尚设计产业中心及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计量学院ZILOG(杭州)应用设计中心等高校文化创意园和机构。下沙大学科技园总规划88万平方米,联合各高校,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园,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影视制作、文艺创作、时尚设计、传媒文化、旅游及城市规划等产业。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草根文化大餐:杭州国际街拍 篇6

由钱江晚报举办的2013杭州国际街头摄影节,于2013年4月27日在世界各地以举牌为形式标志揭幕:丹麦、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挪威、瑞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阿联酋、肯尼亚、美国……中国的绍兴、济南、三亚、大连、西双版纳、宜宾、平遥、玉树、乌兰浩特、呼伦贝尔大草原……

参加这次盛会的大都是非职业的摄影爱好者,人数超过万名,征集到近十万幅原创作品,声势大,影响广。这次盛会历时半年,设有佳作比赛。

为充分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开放性,比赛总决选于2013年11月8日在杭州市民广场举行。当晚,初选入围的照片一幅幅在高清大屏幕上播放,专家评委和来自各国的留学生组成的大众评委,通过一轮轮公开亮分,决定入围照片的去留与晋级,最终《祖孙情》荣获特别大奖。总决选过程中穿插专家现场点评和观众微博参评,欢愉轻松又紧张激烈。

这是一场快乐的草根文化大餐!

专家点评

司马小萌: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

第二届杭州国际街头摄影节的片子质量非常高,非常生活化,非常街头化。

我见过大型的决选,也见过有组织得很好的,但是从没有见过在户外举办的露天摄影大party、摄影人的大party,还有这么多市民群众自发来参加、观摩摄影艺术的分享,实在是件令人激动的事。

李涛:人民摄影报副总编辑

这届街头摄影节的作品,印证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让摄影艺术走近普罗大众,也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到摄影的魅力。

吴品禾: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国际街头摄影比赛的作品精彩纷呈,带给观者无限想象,图片语言表现力绝佳。在后期制作泛滥的时代,街头摄影更考验摄影师的反应能力,更忠于摄影的本体语言。

吴宗其: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本届国际街头摄影节的参赛作品内容广泛,有国内特色,又有国际范儿。

裘志伟: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

街头摄影节有着崭新的面孔,它开放,它娱乐,它欢快,它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是摄影的精髓——分享快乐。

顾勇:浙江省商业摄影委员会秘书长

街头摄影是城市文化生活丰富的体现。

马鹰:杭州市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街头摄影节作为杭州市民的一项群众文化生活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它背后反映的是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的追求和精神上的共鸣。□

(本文照片由钱江晚报好摄之友网提供)

杭州文化 篇7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与其集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杭州确定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 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本文通过数学建模, 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 经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指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 并从经济学角度对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最终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测算

(一)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测算

一地区某产业的集聚度可以通过该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产业的成果数量等指标的人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来体现。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多种子产业, 要想把所有子产业的数据都收集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选取能反映产业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文章研究数据仅仅选取人均文化事业单位数、人均剧团演出场数、人均报纸发行数、人均杂志发行数和人均图书发行数、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等。以下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样本数据。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分布水平其集聚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测算: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HCIGE=1/4[人均文化事业单位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人均剧团演出场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1/3 (人均报纸发行数与全国的比值+人均杂志发行数与全国的比值+人均图书发行数与全国的比值) +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

根据测算数据, 我们发现最近几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有所下降, 2003年集聚程度较高, 2007年集聚程度最低, 而2008年与2007年相比集聚程度又有所提高。

(二) 与相关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比较

得到历年上海、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如下:

对3个城市进行横向比较, 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指标数值可以看出, 北京的历年数值都远远大于上海和杭州, 北京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中心, 但杭州的集聚程度要超过上海。对3个城市进行纵向比较, 北京和上海的集聚程度日益下降, 这说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态势。虽然这2个国内顶级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上有较大的发展, 但是, 由于国内其他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和快速发展, 北京和上海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 其集聚发展速度在减缓。杭州2003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最高, 之后几年有下降趋势, 但2008年集聚度又有所提高。这与杭州政府瞬时采取措施,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

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程度与需求、劳动力、资本、人文、信息通讯、相关产业发展等因素有关, 而且呈正相关关系。下面来分析杭州这些影响因素的状况。在数据选取上, 我们采用人均GDP和消费支出来反映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水平;采用高校师生数来衡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力供给情况;采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反映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供给情况;采用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因特网注册用户和宽带业务用户数量来衡量文化创意产业信息通讯情况。

(一) 人均GDP和消费支出情况

需求是由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两个要素构成的, 人均GDP能反映该地区的购买力情况, 而消费支出能反映该地区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者偏好。杭州人均GDP始终高于全国人均GDP, 自2006年以来就超过了北京, 2008年杭州人均GDP为70832元, 位居全国第2名。杭州较高的人均GDP反映了杭州人的购买能力。

2008年杭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6719.1元, 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5504.28元。消费性支出中, 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是1782.02元 (占总消费支出的10.66%) , 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是2589.77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率与1995年的7.8%相比, 已经有较大提高。这说明杭州人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如果进行横向对比, 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占13%, 北京为14.5%, 上海为14.8%。可见, 文化娱乐在杭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还有待提高。

(二) 所在区域高校师生情况

所在区域高校师生情况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力供给。据统计, 2008年杭州高等学校有36所, 在校学生409559人, 专职教师24017人, 高校在校学生和专职教师与总人口比例达到1:15.63。2008年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和专职教师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66.23, 北京为1:19.50, 上海为1:25.77。由此可见, 杭州高校学生和专职教师的密集度比较高, 文化教育的密集度比较高, 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力供给后劲比较足, 有利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 省教育厅对高校进行整体规划, 开辟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萧山高教园区等。这些高教园区和高校师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后盾, 通过教学、科研、实践等活动的融合, 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三)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能反映某地区资本供给的整体情况, 而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能反映该地区过去这段时间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供给情况。2008年杭州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额达99601万元 (占总投资0.5%) , 比上年增长33.22%。杭州还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 资金总额高达每年1.52亿元, 并将根据需要逐步递增。

纵观全国, 2007年全国文化娱乐业投资占总投资的0.9%, 北京3.31%, 上海0.69%。相比之下,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额度还不够大, 而北京对文化娱乐业相当重视, 投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8倍。

(四) 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因特网注册用户和宽带业务用户

文化产业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网上图书、文献搜索、网络电影、网络电视、网络音乐应运而生。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因特网注册用户和宽带业务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信息通讯情况。2008年末, 杭州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16.35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866.81万户, 因特网注册163.67万户, 宽带业务132.12万户, 4个指标共计1578.95万户, 比上年增加4.8%。

按户籍人口计算, 2008年杭州人均固定电话0.61部, 人均移动电话1.28部;全国人均固定电话0.28部, 人均移动电话0.41部;北京人均固定电话0.75部, 人均移动电话1.32部;上海人均固定电话0.73部, 人均移动电话1.28部。杭州在信息传播方面远远优越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比北京和上海逊色一些。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是比较高的, 在相关城市的比较中,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高于上海和北京;最近2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相对与全国平均水平又有所提高, 这是《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5-2010年) 》实施的效应体现。但是,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 杭州各因素情况有优有劣,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进一步扩大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杭州人均GDP证明了人们强劲的购买力, 因此, 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激发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影剧院可以通过降低票价等吸引更多的观众;各种艺术表演团体可以通过表演进社区等方法, 缩短与观众的距离;各旅游景点可以通过降低门票或实施节假日门票等方式, 吸引更多游客;政府可以通过发放专项消费券鼓励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

第二, 鼓励高校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规模。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在高校招生计划中有意识地增加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和专业招生人数。对高校专职教师可以采取顶岗实习等方法, 促使专业人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实践指导教学, 还可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第三, 对创意园区进行集中细致规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但是各园区之间及园区内需进一步协调规划。现在运行中的杭州创意园入驻企业涉及行业面比较广, 同一园区内有贸易公司、动漫公司、艺术品公司、数字影像公司等, 需要在投资前进行引导。各园区需要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 对入驻企业要有选择。只有同行业产业集聚才能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效应、规模效应、区位经济效应。

杭州“老字号”彰显的民俗文化 篇8

杭州老字号企业的创办时间一般都较早,如:百年汇昌创办于嘉庆五年(1800)、胡庆余堂创办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老字号企业都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如张小泉的剪刀、状元馆的面条、都锦生的丝绸;杭州老字号一般都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杭州地方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百年汇昌200年来一直采用传统手工方式生产杭式蜜饯和糕点。因此具有良好信誉,在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一、杭州“老字号”的特征

(一)地理位置

杭州老字号商业企业一般集中在游客较多的地段,店铺并排林立,交通便利。其中以河坊街、湖滨路、中山中路等地区最为集中,这些地区保留着较好的历史文化风貌,是来杭游玩的游客必到之处。比如百年老店聚集的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繁华地段,南宋时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地,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历经元、明、清直至现今,这一带聚集众多“老字号”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更成为清河坊重要的文化艺术展示点。

(二)客流状况

杭州老字号的消费人群主要以国内外游客和本地的中老年顾客为主,一些经营观念创新的“老字号”也吸引不少年轻顾客群体,比如大众化程度较高的知味观、张小泉和楼外楼。究其原因,这些老字号分部连锁店广布,具有品牌、品质优势,价格适中。

(三)品牌价值

杭州老字号大多历史悠久,质量可靠,其传统技艺和技术过硬,商品经营和企业文化有自身特色,据调查,如胡庆余堂、张小泉、楼外楼、知味观、毛源昌等杭州老字号品牌的认可度达到50%以上。杭州老字号具有品牌价值优势和艺术观赏价值,这些是其他新型商业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四)宣传方式

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宣传方式层出不穷,相对于其他国内外品牌的宣传而言,杭州老字号宣传方式不够创新,且宣传力度不够。其广告在网络报纸极其少见,仅覆盖在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在信息化的时代,这样的宣传方式明显落后,网络和微信平台作为现今的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已显示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多杭州老字号却视而不见,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和自媒体资源。

二、杭州“老字号”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悠久历史文化

杭州“老字号”记载着杭城的时代变迁,处处彰显着历史文化的底蕴,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华老字号“楼外楼”已成为杭州西湖的一张名片,名菜“龙井虾仁”延伸到杭州的茶文化,文化气氛立现。一座城市因为有了老字号方显其有历史内涵。

因乾隆皇帝而誉满神州的“张小泉”剪刀也沐浴着传奇的历史文化色彩。剧作家田汉的一首赞美诗“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与并州”更是反映出品牌的产品、技艺和服务文化。可见,“张小泉”剪刀这一“中华老字号”品牌,既与名人文化相联系,又具有商业财富价值。边福茂鞋店《西行追驾边福茂》的传说,叙述边福茂鞋子的“正宗”特色,自从王文韶穿了边福茂鞋子步行追驾的这件事传开以后,“边福茂”声名远播。直到现今,杭州人都有“头顶天,脚踏边”这句口头禅。

民间传说是历史的回声和反响,也是历史的同路人,而老字号传说的存在是对历史的见证。

(二)人文自然相融合

杭州“老字号”的特点之一是善于把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结合到一起。杭州著名老字号“楼外楼”,就能将水光潋滟的西湖秀色和历史典故巧妙结合,始终奉行“以文会友”的宗旨,其菜名蕴含了无法估计的文化遗产。比如,由苏轼引出的“东坡肉”,由岳飞引出的“油炸桧”,由宋高宗引出的“宋嫂鱼羹”,由张翰引出的“西湖莼菜汤”,由秦观引出的“油焖春笋”,由乾隆引出的“鱼头豆腐”等。“知味下马,闻香停车”的百年名店知味观以经营杭州风味菜为特色,名声最著的“西湖醋鱼”“幸福双”、清宫御膳“猫耳朵”等菜名极具江南特色。

楼外楼和知味观犹如名家荟萃的精品博物馆,每道菜后面都有典故可追溯,形成了杭州特有的饮食文化。

(三)民族特色文化

世界品牌是世界的,但更是民族的,“老字号”不能缺失民族性根基,是否具有民族特色是“老字号”认定的条件之一。在儒家的早期文献《大学》与《中庸》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就是“诚”,诚信之重,无可替者,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观念在“老字号”身上的体现,就是以诚成物,崇尚信誉至上,博得良好的口碑相传,以优质服务、优质产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杭州著名的老字号药房“胡庆余堂”就是以诚立业、以诚建字号的典型。

“老字号”品牌既是古老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更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地方特色。“老字号”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原汁原味”的自主创新品牌,具有民族创新精神。就像人们使用“张小泉”剪刀,就会联想到中国杭州;一提到“全聚德”,就会联想到中国北京烤鸭;一提到“楼外楼”,就会联想到杭州西湖。所以,“老字号”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共计518项,众多知名杭州“老字号”名列其中,如胡庆余堂的中药文化、西泠印社金石篆刻艺术和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等。

胡庆余堂有着“江南药王”的美誉,由“红顶商人”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创设。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胡庆余堂形成其特有的中药文化,其核心包括经营理念、制药技艺、胡雪岩亲书的店训“戒欺”等。西泠印社金石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可溯源至殷商时期。百年来,西泠印社始终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和“兼及书画”为宗旨,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领域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学术社团,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张小泉剪刀的锻制磨工精工序共有72道,选料讲究,镶钢均匀。三百多年来,历代张小泉的继承者一直恪守“良钢精作”的祖训。这就是大部分“老字号”的经营宗旨,也是货真价实向顾客宣传的广告,时间一久,“老字号”印象便深入人心。

(五)商业价值文化

众多“老字号”品牌长盛不衰,究其原因是沉淀其中的商业价值文化,即商品的品质、品牌的诚信、经营理念、人格力量、口碑及影响力等等。故人们称“老字号”品牌为“金字招牌”,其蕴含的商业价值文化是无价之宝,例如,胡庆余堂药店,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一直到今天仍为中外人士所喜用。胡庆余堂在全国中药界的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荣誉地位,这跟它的创始人胡雪岩“济世”“善举”的经营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胡庆余堂门楼上至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讲求“诚信”,品质好、价格实、童叟无欺,这才是“老字号”能传承百年的经营之本。人们对“老字号”品牌的怀旧情结也对商家诚信的经营理念的一种呼唤。

“老字号”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历史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标志和符号,其文化上的象征远远超出了物质意义。“老字号”经过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智慧与心血,以其历史悠久的品牌,融汇文化性、历史性、民族性的特点,逐步演化成杭州风土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经典式的文本符号,成为一个区域乃至中华民族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刘婷.从胡庆余堂的空间形态看传统商业老字号的时代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

[2]吕洪年,曹莉亚.杭州市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杭州研究,2005(9).

杭州文化 篇9

我们第一次来到扇博物馆时,因为天色已晚。吃到了闭门羹。隔日,我们再次来到拱墅区中国扇博物馆,跟第一次相反的是,这里热闹非常,拱宸桥头小贩的叫卖声声声不绝。一种含蓄文艺却不张扬的感觉扑面而来,感觉自己的心立刻沉静下来。走进博物馆,马上就被橱窗里的各种手工艺品所吸引,有剪纸、扇子、手绘脸谱,茶杯等等。旁边有好多小朋友在画图,亲手制作工艺品。我们拿出单反采集素材,并采访了其中一个正在画扇面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表示她非常喜欢扇子,希望把自己喜欢的画画在扇子上。“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以微寒”,扇子被发明时,最原始的功能是用于消暑降温,当扇子的驱暑功能淡化后,扇子更多代表的是文化,并显现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如今,人们仍钟于扇子,也正是缘自那种深沉的文化情结。其他人则在触屏式电脑初步了解有关杭州扇子的信息。左边的拐角处,通往另一个馆。我们进到內馆,里面灯光昏暗,墙上挂着一幅幅似乎会发光的各个朝代的画作。走进一看,这些图画都有一个相同点,每幅图画中都有扇子,而且这些扇子大小各异,样式精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那个播放视频的大屏幕,在一段视频播放完之后,透过透明的屏幕,我看到八个侍女抬着一位衣着华贵的成年男子。两位跟随其后的侍女抬着一面巨大的扇子。仔细观察下,她们的形态逼真,就好像要从屏幕背后走出来似的。苏东坡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之句,描写周瑜的绝世风度 ;杜牧以“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描写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 ;东晋桃叶的《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是对王献之的深情盟约 ;秦淮河边的李香君,斑斑血迹在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桃花扇底送南朝”,一把扇子,映射出个人的际遇和历史的沧桑。扇子具有特殊气质,在摇摆之间尽显,而正是轻轻摇动的动作让扇子仿佛有了一丝情绪,一份姿态,一段故事。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轻轻挥动洁白的羽毛扇挥来东风,挥来满船的箭,挥来蜀国的一分江山 ;汉钟离袒胸露腹,轻摇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大雅 ;济颠和尚背插破蒲扇,腰悬酒葫芦,似醉亦醒。扇子已经成为他们形象和传说本身的一个特征,又怎么分离得了?

转过身来,看到中国扇子的发展史,图文结合,篆刻在墙上。再往前走,又是不一样的景象。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木质的门栏上三个烫金大字“扇子巷”,里面的店铺模拟了古代贩卖扇子的店铺。这些店铺里陈列的扇子,大多都是精品。还有一些铺子向我们呈现了扇子的制作过程。走出这条街道,有一间自助播放动画屋子,我们按了墙上的按钮,就进入到屋内观看动画。环绕屋子的大屏幕向我们展现了手拿舞扇翩翩起舞的动人姿态,还有孙悟空拿着芭蕉扇飞来飞去的淘气模样。在动画播放完以后,我们看到了更加令人惊奇的景象。在半圆拄播放室里面,同样是透明的屏幕加以装饰,但当我们看到里面挂满的各式各样的扇子以后,我们不禁赞叹。我认为扇子在不同的人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说书人,如田连元 ;说相声的,如郭德纲 ;棋士,如马晓春、古力 ;书画家,执扇者更多。扇子之于他们,是道具,是品位,是某种象征。他们扇的不是风,是文化。

带着呆滞的惊叹之感,我们进入了第二层,给我们最大的感觉是简洁大方,因博物馆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展示,所以第二层的展品更多的则是与近现代元素的结合,以折扇的形式呈现给所有人。二楼与一楼保持了相同的风格,都有仿真的店铺供游客感受古扇的气息,也有现代化的玻璃柜来展示各种类型的扇子,有镂空还有我最喜爱的象牙式扇子。扇子的样式各异,大小不同,整齐且保存完好的储藏在展柜里。扇子代替眼睛,将杭州的历史,甚至是各朝代的记忆保存下来。

接下来,我们在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里,看到了入驻的“王星记”折扇的生产现场。我们也对两位手工艺人进行了采访。两位手工艺人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扇子的制作工序,从制作扇骨,到糊扇面,再到沿边,各位手工艺人手艺娴熟、精湛。一位手工艺人一天大约可以完成200把扇子的一道单一工序。当问到杭州与扇子是否有何不解之缘时,一位手工艺人的回答是江南之人大多心思细腻,手艺精巧,而如今的杭州折扇大约分为男款和女款。其中,男款大多为西湖十景,京杭大运河。女款大多为西湖十景中的单景,如三潭映月等。展现了杭州本土的特色。我们采访的“王星记折扇”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而纵使斗转星移,时代变迁,杭州王兴记折扇一直保持着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另一位手工艺人在受访时表示 :现在,很多人认为现在有了空调,扇子不再具有乘风纳凉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把我们中国的扇文化和手工艺文化传承下去。让这一珍宝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丢失。当被问及是否有与扇子有关的一段故事或者回忆时,这位手工艺人说 :“我从孩没有出嫁便开始做扇子,也会一直做下去。我这一辈子都将是关于扇子的回忆。”

杭州文化 篇10

一、乡村文化景观

(一) 乡村文化景观分类

多元素组合的景观包括田野地貌、山体水文、森林、气候、土壤、建筑及居住区, 是形成场所的时间与社会文化的叠加与综合。文化景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是人类把自己的某些思想形态或观念意识同自然景观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复合景观, 其实质就是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改造的结果。古村落景观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文化和物质景观的融合。

中国乡村文化景观建设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历史古城, 主要以保护我国古代特色生活环境为主, 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古典气质。如云南的丽江古城, 因为它完整保存着宋末元初纳西族民居建筑风貌, 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乌镇独有的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水阁临水建筑。第二类是开发特色旅游资源为主的村落, 如杭州安曼法云的古村落, 是一个标志着杭州的历史人居文化的古村落, 安曼国际酒店集团并购古村落后, 开发改造成供少数人使用的奢华酒店, 因此, 历史赋予她的独特而自然的美却因此而保留了下来, 并以一种现代的形式重新启程。第三类,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如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第四类是城市化乡村, 主要以经济开发为主, 中国四大名村都属于此类, 最出名的属中国第一村华西村、上海九星村、小岗村和河南南街村等。

(二) 杭州乡村地域文化景观解读

杭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环境优美, 拥有“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美誉, 21世纪开始, 杭州经济的发展为杭州乡村文化景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先后提升改造了“龙坞村”“龙井村”“安缦法云”“西溪湿地”等, 对杭州村落的传统文化习俗、自然景观、建筑景观、水乡景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提升改造, 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在五年计划中, 杭州市政府将会:“加大对古屋、古巷、古道、古桥、古亭等古迹遗存保护与修缮力度, 注重传统艺术、民俗技艺、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整理编撰‘古村故事’。每年力争创建1个以上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保护利用项目, 市级每年启动建设3个左右历史文化村落重点保护利用项目。”2

二、国外乡村文化景观

国外发达国家如英国、荷兰、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乡村景观发展较早, 其乡村景观规划在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与技术,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 英国乡村文化景观的建设经历了从限制当地居民的规划转变为为了当地居民、通过当地居民、与当地居民一起合作的规划;从“放置一边”转变为连接性的规划;从美学保护的起因转变为科学、经济、文化因素的起因;从关注旅游者转变为关注当地居民;从地块到系统;从孤岛到网络;从保护到恢复加强;从国家到国际化的历程。3

再如当西方研究者看到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石头城 (Zanzibar) 随着古镇旅游者的增加, 带来了商业过度繁荣, 同时也摧毁了古镇原有的经济和文化结构时, 研究者得出乡村景观传统性与现代商业化、保护与发展之间需要均衡的发展的结论。如今普遍的共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保护模式:即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选择适合当地景观特征的乡村发展方式, 达到乡村景观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互相促进。

三、乡村文化景观的设计原则

在发展的反思中, 政府和研究者开始制订乡村文化景观的设计原则。

(一) 保护性原则

对乡村文化景观首要的是保护原则。对自然风貌较好的景观以及优秀的具有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 实施完全保护, 不过度修饰, 尽量保留原始风貌。西溪湿地国家公园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始至现在的三期工程, 开发始终遵循科学保护, 规划先行;以民为本, 妥善安臵;生态优先, 最小干预的开发原则。在湿地建设中对西溪当地历经上千年遗存的民居、庵堂、诗词碑刻、桥墩、河埠等, 在建设中均实施了很好的保留、修缮。

(二) 发展性原则

在保护再现传统优美景观和特色文化的基础之上, 进行经济发展的融入, 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经济的发展是安居的关键。杭州市政府大力推进“一区块一特色”的美丽产业板块和“一镇村一业态”的精品小镇。着力促进生态环保新型的、高经济效益的农村新型经济快速发展。例如, 在桐庐, 近些年来, 通过培育“一乡一品”、新农村建设顾问团、新型农民综合服务组织等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 为全县“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这个过去望山兴叹的穷乡发生了巨大变化, 实现了乡村文化景观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 补偿性原则

补偿实际上是在维护原有乡土景观基础上进行新的内容的植入扩充和发展, 使景观更加适合现代生活方式, 是一种有益的发展原则。例如杭州湾花田小镇在原有景观基础上补偿发展了大面积的葡萄、猕猴桃、翠冠梨、西瓜、有机蔬菜、金华两头乌等高品质产品, 成为浙江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人工湖里养殖有鲤鱼、草鱼、河虾等多种野生水产。”开辟出绝美的现代田园休闲生活区。

(四) 再生性原则

再生是指对己经濒于消失、破坏严重的乡村文化景观进行重建修复, 再现景观的原始面貌。例如杭州湘湖地区对越王城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生性建设, 使湘湖景观保存了历史的元素, 再现了“越城晚钟”的湘湖历史风景。杭派民居示范村同样秉承了再生、传承的原则, 对许多破败的古民居进行了重建、再生, 在原有景观基础上, 成功的案例有临安太湖源的野趣山居型、西溪湿地的杭韵水乡型、桐庐阳山畈的诗意田园型、青芝坞的都市风雅型等。再生后的乡村景观获得新的生命, 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休闲港。

四、乡村文化景观的评价

乡村文化景观评价是对景观的物质性、文化精神属性的评价, 包括乡村景观的宜居度、交通便利度、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相容度、美景度等。通过多方面的评价, 实现乡村文化景观的价值与功能。

(一) 乡村景观可居度评价

乡村文化景观依据其原有村落和景观基础、与都市连接等条件上改造, 首要的评价原则是它的宜居性。包括它的生态功能、聚居条件、社区功能、可持续性、成长性等, 是一个评价体系。例如青芝坞因其比邻浙江大学玉泉校区, 因其年轻时尚元素, 被改造规划成包括住宅区、民宿、娱乐区在内的活力时尚社区景观;花田小镇则建设有农耕文化和田园文化, 有传统的风格也有新型的社区文化, 这种混搭和碰撞正是小镇的宜居吸引人之处。

(二) 乡村景观可达度评价

乡村文化景观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其客观自然景观、原始村落文化, 要使改造后的乡村文化景观能够留得住人, 能够源源不断吸引外来观光客人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交通的便利性, 不仅包括乡村景观与都市连接的交通条件, 还包括村落景观各个景观源之间网络的交通条件的便利性。由于村落景观各自不同的地理条件与地理位置, 如何规划完善交通条件是文化景观成长性是否好的重要条件。例如杭州市政府着力以“沿路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古迹等为区域重点, 深化提升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根据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实际, 在现有28条精品线路的基础上, 每年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10条, 到2020年, 新增精品示范线50条左右, 基本实现精品线“镇镇通”。”4此举正是基于乡村景观可达度的评价原则进行的规划。

(三) 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

在乡村景观规划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原始景观文化保护与新景观开发, 原住民区域与开发区域, 原始经济与新兴经济的冲突性, 如何协调好出现的矛盾, 是其能够融合并和谐存在、发展, 既保护了原始文化村落景观, 又发展出新的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行为, 有效管理乡村村落景观文化资源, 促进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相容度的评价是景观可持续性的重要评价原则。九溪烟树、满陇桂雨、龙井问茶、十里琅珰、西溪湿地等文化景观与村庄密切融合, 开发中注重人文生活与景观、文化的有效结合, 都较好协调了这些矛盾并形成富有活力的旅游观光生活区功能, 形成活态化富有生命力的乡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体。

(四) 乡村景观美景度评价

杭州市地处江南, 因此乡村文化景观一定要符合江南自然人文景观, 具有江南风情特色。江南特色山水风景与人文景观是乡村景观美景度的重要评价原则。例如, 杭州市政府在“方干故里”之称的富春江镇芦茨村建设开发中全力塑造江南水乡风景, 以环绕村落的树木植物、水漫沙汀、渔舟泛碧等绝美的江南风景打造了一幅“家家都在画屏中”中的新富春江山居图。

五、结语

在杭州乡村景观改造中, 依据江南地域风貌和杭州历史风情文化, 将其嵌入乡村自然环境空间, 并开发衍生出符合现代人居住、生活、休闲的新兴社区服务功能, 使原始优美的乡村文化环境搭载现代生活, 传达出生态性的、生机勃勃的新兴文化景观, 即在保留杭州地域特色乡村文化景观基础上, 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科学、系统和规范的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内容体系, 如此才能使杭州乡村文化景观走得长远。

注释

11. (http://www.hangzhou.gov.cn/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8日文件.

22 .同上.

33 .王铄.中国和英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伦敦东南部乡村和中国武汉木兰山乡村旅游为例[J].乡村旅游研究.2007 (2) :18.

论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篇11

关键词:杭州;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

一、杭州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分析

(一)“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历史悠久。杭州栽茶、制茶、饮茶、艺茶之风史由来已久,史料记载,自东晋始,西湖群山便种植茶树,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曾记载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西湖龙井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到龙井,品茶赋诗,赐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西湖龙井茶由于孕育于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之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精良的栽培管理技术及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精湛制茶工艺,形成了“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品质。它既是我国众多名茶中影响最大、声誉最盛的茗品,也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深厚积淀的杭州茶文化。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承载内容。古往今来,在杭州这片奇川秀水里涌现出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人茶相融,人茶相育。自唐至清代千余年间的120余种茶书中,编撰者为杭州籍的有8人,茶书有10种。历代任职于杭州的嗜茶吟诗好泼墨的文化人更是不胜枚举,白居易、苏轼、陆游、吴昌硕等均将杭州茶文化掀起一个高潮。如今,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民歌教材的《采茶舞曲》;到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无处不体现出现代的杭州百姓对茶的钟爱。优美的杭州名茶传说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爱情、亲情的美好向往; “女采茶、男炒茶” 的杭州茶俗、茶礼无不折射出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龙井、虎跑泉水龙井的西湖双绝无不蕴藏着深邃的茶文化内涵。中国的茶肆、茶坊于宋时形成高潮,南宋时都城星罗棋布的茶馆成为杭州人休闲的好去处。如今杭州市区大小茶馆遍布,总量达1000多家。无论朋友聚会还是商务洽谈,到茶楼饮茶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时尚。

(三)政府对当地茶旅一体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从政府角度来看,杭州市政府给予了茶文化旅游开发高度的重视,相继制定了茶业名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西湖龙井茶推出国门,此外,还积极地引导茶旅一体化的建设,使得当地的茶文化与茶旅游融为一体,使得城市旅游业依托茶文化的发展更富生机,二零零五年,杭州获得了“茶都”的美称。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杭州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面对着忙碌压抑的城市生活,许多人都萌生了呼吸自然、愉悦身心的渴望,在这个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应运而生。由于茶的独特特征与历史定位,许多人将其视作自然的象征。

二、杭州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

杭州茶文化悠久深厚,要做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就必须深挖茶文化内涵,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及建设相配套的独具茶文化内涵的服务设施,针对上述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促销,培育客源市场。杭州茶文化旅游必须通过宣传促销才能为外界所知并提高知名度。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联合起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着力宣传,树立“中国茶都”形象,把杭州茶文化旅游“推出去”,让潜在旅游者对杭州茶文化的特色有一定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另外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应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例如,在海外市场开拓中,应将重点放在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亚洲茶文化圈内重要客源国,如日韩、印度、东南亚国家以及港澳台,它们在饮茶习俗、茶艺、茶道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做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营销,使之成为稳定的客源。

(二)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专线,丰富产品内涵。要根据茶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线路,科学设计茶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茶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开发独具特色的茶旅游产品,如推出优茶品尝游、茶俗风情游、茶农体验游、茶乡生态游、茶乡夏令营等。要注重深入挖掘茶文化的独特内涵,以深层次的文化吸引力来留住游客。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和组合出令游客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针对青少年旅游者茶乡夏令营活动;针对中老年旅游者的茶文化休闲度假保健游;针对假日休闲旅游兴起以及人们对新茶喜爱的“新茶采、尝、购”游等。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茶文化知识与素养。茶文化旅游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与体会,就必然要求旅游产品的提供者拥有至少相匹配的德行。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旅游方面的知识、基本的礼仪道德,还应对茶文化、茶种、茶具、茶饮、茶点、茶道等方面加强学习与充实,能够熟练地进行介绍和引导,既提高饮茶兴趣和爱好,又增加品茗的氛围和雅意,从而大大提升茶文化的内在品位。此外,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可与各大院校合作,积极开办与茶文化旅游有关的专业,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热爱精通茶艺文化的传承人和炒茶大师。引进茶文化和旅游业高端人才,从而提升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的水平。

三、总结

我国具有厚重的茶文化历史积淀,茶文化旅游的开展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符合现代健康生活的要求,具有独特的精神与文化价值。杭州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又有享誉国内外的名茶“西湖龙井”。因此,在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开展多形式的特色旅游路线,使得杭州成为以茶文化著称的休闲旅游之都。

参考文献:

[1]沈国斐.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J].北方经济,2005(10).

[2]杨妮,李小明,杨骏.茶文化旅游初探——以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

杭州文化 篇12

中国人饮茶不单纯为了解渴,已超越了茶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进入了精神领域,成为一种境界,一种修养。狭义的茶文化是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精神以及与茶有关的众多精神文化现象。广义的观茶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次,物质文化包括茶叶实践经验、科学技术,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与茶有关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杭州茶文化旅游特点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与茶文化内涵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是茶业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以茶为载体,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体验、商贸、购物、求知、习艺、娱乐、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在我国南方产茶地区已吸引了数量可观的中外旅游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西湖龙井茶素有“天下第一茶”之称,是具唯一性、代表性的旅游稀缺资源,开发潜力巨大。2005年在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旅游报》等10家权威机构联合授予杭州市“中国茶都”的称号。因此,杭州拥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杭州自古为名茶产区

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产茶区,陆羽《茶经》所记唐代名茶就有产自杭州淳安的鸠坑茶,产于杭州天目山的天目山茶和产于杭州余杭的径山茶,其中径山茶还是唐朝贡茶。明代被公认的13种名茶中就有3种是产于杭州的西湖龙井、浙西天目茶和分水贡芽茶。如今的杭州名茶有: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淳安千岛玉叶、桐庐雪水云绿、建德千岛银珍、临安天目青顶、富阳富春茗绿、萧山云石三清茶、滨江桂花茶。这些名茶合力构建了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牢固基础。

(二)杭州茶文化遗存丰富

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就是陆羽在杭州余杭隐居期间写的。自唐朝至清朝1200余年间留下的120余种茶书,杭州籍作者就有8人,著书10种。历代在杭为官的文化人中,嗜茶者众多,留下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诗词文章,最著名有白居易、苏东坡、秦观、陆游、张岱、高濂、吴昌硕等人。现代的杭州人民仍对饮茶钟爱有加:周大风创作的《采茶舞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民歌教材;王旭烽创作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荣获茅盾文学奖。乾隆与十八棵御茶的优美传说、苏东坡与辩才品茶吟诗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美好向往,杭州的茶艺、茶俗、茶联折射出和谐精致的人文精神;杭州双绝“龙井茶配虎跑泉”蕴藏着深邃的人文内涵。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杭州茶文化,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中的奇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三)杭州茶文化景点质高量多

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著称的西湖龙井茶保护产地占地168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狮峰、龙井、云栖山、虎跑山、梅家坞,茶山叠嶂,满目葱茏,云雾缭绕,其间还保留了大批与龙井茶息息相关的高品质旅游景点,其中有我国惟一的以茶文化为专题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先后接待了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有梅家坞周总理纪念馆,记载了周恩来总理5次亲临梅家坞指导农村工作的美好回忆。有始建于宋代的龙井寺,杭州三大名泉之一的龙井泉,胡公庙、虎跑公园、乾隆亲自采摘的十八棵御茶,丁家山毛泽东采茶处,“林彪行宫”,有乾隆皇帝亲自题名的龙井八景,有龙井问茶、云栖竹径、虎跑梦泉、梅坞春早等杭州新10景,有杭州10大特色街之一的梅家坞茶文化街。还有日本茶道的源头径山寺、南宋皇帝茶具生产地南宋官窑遗址博物馆、老虎洞修内司窑遗址等。这些高品质的景点就串成了杭州茶文化旅游的主线。每年3月底举办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暨西湖龙井开茶节,龙井茶炒制技术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抖、带、搭、甩、捺、拓、扣、压、磨、敲等10大手法,颇具观赏价值。

(四)杭州茶馆业兴盛,茶艺表演绚丽多彩

南宋时作为都城的杭州茶事已经非常兴盛,茶肆类型多样,档次高低齐备,注重名人字画和音乐插花装饰,还有沿街叫卖的茶担。当时从寺院到宫廷再到民间的茶事礼仪已形成完整体系,直接促成日本茶道的径山茶礼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古都遗风的影响,使得杭州人的生活追求安逸,节奏相对缓慢,讲究品位和精致;湖山的秀美诗化了杭州人的人生态度,陶冶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喝龙井茶成为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因子的渗透使得杭州茶文化具有了大众、永恒的特点。杭州的茶馆约有800多家,从装饰考究的主题茶艺馆到融入景区的露天茶摊,遍布城市街道和西湖周边,形成了曙光路和南山路两条茶馆集中区域。茶馆成为杭州的一道城市风景线,有“到杭州旅游,不去茶馆乃憾事也”之说。

三、提升杭州茶文化旅游的对策

发掘利用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对丰富杭州旅游内涵,提高杭州旅游文化品位,突出文化特色和发展旅游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顺应旅游新趋势,树立“中国茶都”的旅游形象

茶文化旅游完全契合当代休闲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体验旅游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十分高雅的文化产品。茶又是健康饮品,具有较多的药用价值,是游客旅途购物的最佳选择。茶文化旅游可以弘扬祖国茶文化,起到教育国人、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利用茶文化旅游还可以振兴茶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杭州应统筹规划,处理好茶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关系,对于梅家坞、龙驹坞、双峰等茶产地家庭旅游休闲度假区,要加强景区管理和设施配套整治工程,严厉查处游客投诉最多的“假龙井”、“暴利龙井”现象,维护安全诚实的旅游商品购物环境。打响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打造杭州“中国茶都”的旅游形象。

(二)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丰富壮大茶文化旅游市场

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和龙井开茶节是杭州茶文化旅游的重头戏,要不断提升节庆品味,拓展活动内容,使之成为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共同参与的一个茶文化嘉年华,能极大地提高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进而激发潜在游客的旅游兴趣。另外,要充分利用杭州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茶文化史迹游、茶乡生态游、开茶采尝游、茶园家庭休闲游、茶工业遗产游、茶科学考察游、茶民俗采风游、茶馆茶艺体验游等。在龙井茶产区适当地方还可以建立一个辐射长三角的,集茶叶交易、旅游休闲、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高档次的茶叶集散中心,也将会成为杭州一个新的重量级茶文化旅游景点。

(三)开发设计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商品

杭州茶文化旅游必须注重茶商品开发研究工作。茶商品从狭义上说是指各种品牌的茶叶;从广义上讲是以茶为龙头的包括茶食、茶画、茶具、茶书法、茶工艺品、茶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个方面的旅游商品。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必须注重杭州地方特色,设计开发文化内涵、品位较高的旅游商品,出版装帧精美适合休闲阅读的茶故事、茶传说、茶谚语等书籍,印刷设计精美的茶明信片,制作价格适宜的DIY茶工艺品,开发茶树木雕、茶花茶、儿茶素产品、茶食品等系列新产品,还要注重品牌意识,做大做强,提高茶元素的科技含量。借助茶文化旅游平台,杭州将有望成为全国茶文化、茶贸易的中心,并辐射影响全球。

四、结语

上一篇:卡车电动轮下一篇:航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