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技术(共12篇)
建筑设计技术 篇1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系列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次的企业走访, 并向广西区内外多所建筑类先进院校学习经验等方式, 展开充分的市场调研, 并结合行业市场需求开展了多项《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1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开设以来存在的问题
(1) 行业参与度不高
原课程标准的制定往往依靠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在每月例行的教研室会议中以生产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发表个人的看法并进行讨论汇总后形成。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并没有企业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行业市场需求的结合仅靠课程教学团队老师平时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的片段性信息作为支撑。因此制定的课程标准行业参与度不高, 导致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严重脱节, 在教学活动中的直观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实践动手参与度较低, 经常出现为应付老师的任务而不得不完成日常作业, 作业完成效率低, 质量差等问题。同时因为课程标准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 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目的性, 多数学生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各种考核。
(2) 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标准不严格
原课程标准中虽然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等内容有相应的知识及能力要求, 但日常教学过程中, 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建筑外立面设计比较简单, 可讲授内容不多, 且日常生产实践中习惯于关注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而对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够重视, 表现在教学上往往偏重于建筑室内空间设计部分的讲授及指导, 容易忽视建筑外立面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 导致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执行力度不够, 学生通过学习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
(3) 实训场地缺乏
良好的实训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更加投入, 注意力更加集中。长期以来, 受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场地、经济等各种条件制约, 无法为设计类专业提供能够模拟真实企业环境或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训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经常需要使用普通教室替代专业实训室。普通教室中因课桌椅较小且无法移动, 故无法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学生方便的绘图, 更无法提供更多的空间用于小组成员的讨论。并且因为普通教室是全院公用, 受制于学院整体的教学安排, 使用上有时间性, 无法满足本专业学生长时间连续性实训的要求。
(4) 师资队伍行业经验薄弱
目前, 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 缺乏行业生产实践经验,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容易被这部分老师所忽视, 所布置的实训作业任务严重脱离生产实践, 仅为课程部分知识点的简单练习甚至于要求学生多次抄写某部分内容。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过于枯燥乏味, 对作业严重缺乏兴趣但需要通过课程考核而不得不完成作业, 所以直观表现也是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疲于应付, 所提交的成果质量极差。
2 课程标准的改革
课程教学团队先后到多家兄弟院校及长期稳定合作的生产一线企业进行了走访交流讨论。通过充分的先期调研及总结, 在修订现行课程标准时, 抛弃了原课程标准中的空话、套话。为了使课程标准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结合, 先后多次与生产一线企业共同探讨各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其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 确定出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敲定的框架, 进而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整体的设计。然后根据课程整体设计目标, 梳理每个教学单元中的典型工作子任务, 再结合典型工作子任务进一步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
在研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时, 既考虑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的要求, 又需考虑到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应从接受设计任务开始, 通过方案构思、方案定稿等设计阶段, 形成方案手绘表现及计算机表现, 最终完成方案评价。
同时, 在课程标准中强调整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法的方式指导学生分阶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训练。课程实训应尽可能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 学生通过组织合作, 制定工作计划并分工协作, 自主的进行设计全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师在其中仅扮演工作任务的下达及监督者, 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而学生则扮演的是工作任务的实际操作技术人员。
例如, 本门课程的某个典型工作任务为《某幼儿园建筑设计》。在编制工作任务书时, 首先课程教学团队从某企业选用了一个任务量及难度适中的真题。在实训任务开始时, 教师扮演委托单位代表的角色, 将委托单位所提供的基础资料及需求交给学生;在实训任务进行过程中, 教师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 而学生通过分组后, 各组内分别有学生扮演项目负责人、设计人员等角色, 首先编制任务表, 然后分组展开讨论并分别进行概念设计, 然后进一步组织讨论, 选出最优方案并进一步深化定稿, 在设计阶段完成后形成方案手绘表现及计算机表现;在实训任务进行尾期, 教师及行业工作人员扮演专家开展模拟项目评审会, 最终成绩由同学各组互评20%、教师评分40%、行业人员评分40%的方式确定。
3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教学团队中各任课教师设计行业工作经验, 学缘结构, 知识能力的不同, 不可避免的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不同教师授课重点偏重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情况。
为保证课程标准的严格执行, 在教学单元设计的环节中, 直接引入基于课程整体设计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子任务并作为教学范例, 同时鼓励任课教师参考该子任务自行编制或选择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若某学期担任本课程授课任务的任课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 无法自行编制工作任务或拿到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 也可以使用课程标准中各教学单元环节设计中提供的子任务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而对于行业经验丰富的教师, 则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专业认知、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近似教学范例的任务。
通过制定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范例, 不仅使教师的授课方法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和实训指导法扩展了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 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更有利于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范例与生产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使学生能够带着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目的去主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某多层住宅设计中的方案构思阶段教学任务时, 可按照该教学单元环节设计中的“风格的确定”、“设计理念及设计构思”、“美学因素及艺术内涵”等三个内容确定某个学习情境项目。结合学习情境项目, 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各组设计方案的推敲,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主要扮演为项目甲方, 在多次听取各组学生设计方案汇报时不断提出整改要求, 并适时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使学生从单纯运用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逐渐过渡到能够独立运用拓展知识, 独立分析事物特点等较高技能,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工作情境中实战性的进行学习, 并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原有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设计成果往往由任课老师或实训老师直接评分。设计类成果的评价相对主观, 除基本的错误外, 设计质量及表达方式的优劣受评价教师个人的风格喜好影响较大。原有的考核方式虽规定了评分点细则以求尽量做到客观公平, 但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仍然受到每位老师个人的风格喜好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便于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自己的设计成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新制定的课程考核方式由原来任课教师单独评分更改为在课程设计结束前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成果汇报, 并邀请两位或以上专业教师参与。最后的评分由参与学生设计成果汇报的专业教师“背靠背”评分、学生互评得分、企业参与评价等方式按照一定的系数相加, 除增加成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外, 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考虑到学生作品难免有不成熟之处, 新的考核方式还规定可通过额外的加分方式鼓励学生根据各方评价意见对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此外, 将原有期末考核的理论考核方式变革为理论和实践考核并重的方式。除进行基本的理论考试外, 规定两个小时内按要求完成的某建筑快速设计任务, 要求能基本表达出建筑平面、立面、透视以及文字说明等内容, 并在课内设置专门的时间进行快速设计考核。
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应综合考虑平时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 课内设计实训项目成绩以及最终期末考核的成绩, 综合评定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
5 实训场地的建设
长期以来, 受学院场地、经济等各种条件制约, 无法为设计类专业提供能够模拟真实企业环境或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训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经常需要使用普通教室替代专业实训室, 并且校外固定签约的实训基地数量也较少。
在与企业充分合作的基础上, 除逐步形成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外, 校内实训场地应形成独立的专业教室, 甚至可考虑参考企业或设计工作室布局模式, 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室。在实训选题时, 应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选定实训题目, 期待实现“真题假做”甚至于“真题真做”, 并且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整度。在实训指导过程中, 可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指导, 实训结束后, 由参与指导的行业专家分别就学生实训成果及实训指导工作给出相应的评价。
6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效地融合, 使学生带有强烈目的性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不但能获得专业必须的知识, 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而且还学会如何进行实际工作, 充分与行业工作接轨。
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 但目前只能从学生近期上课的表现以及学生意见反馈等环节看出部分效果。未来还需结合毕业生用人单位使用反馈意见, 充分与企业进一步交流后不断调整。
此外, 今后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在教材中以作为典型工作任务的实际生产项目为导线, 将专业知识穿插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整本教材的设计能够完整反映出真实的工作情境以及完整的工作过程, 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相关知识, 又能够具备与行业接轨的专业技能。
摘要:通过行业走访及向先进院校学习经验等方式, 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从教学单元设计到课程整体设计进行改革, 并改善实训条件、改革考核方式, 以期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建筑设计类人才。
关键词:建筑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边颖.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5) :32-39.
建筑设计技术 篇2
时光荏苒,18周的毕业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在这里首先感谢XXX公司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也要感谢同事和师傅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我实习单位是建筑设计单位,虽然单位比较小,但是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的工作是建筑施工图设计,从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已能完成基本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也遇到过许多许许多多困难,遇到困难就要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得进步,下面是我对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些个人浅见和感受。
首先,国家对施工图有正式的文件规定,一本是我们经常说的深度规定,一本是标准图册,还有一本非正式的,就是施工图绘制图样,具体名字忘了,上面说的三本只是国家规定的施工图深度要求,三本东西把施工图需要画到一个怎么样的程度,分别以文字,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了。
施工图是在方案和扩初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的深化,方案和扩充中有很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都需要在施工图中完善,所以对方案和扩充有比较周详的了解,设计施工图前,需要做方案就要和业主好好沟通,然后就是对规范必须熟悉,那就建议有规范的单行本,或者电子文本,单行本是自己买的,电子文本可以到网上去免费下载,基本都有的。但是规范的编制人员是不同部门出来的,所以还得有技术规定和强制规范来统一,现在大多按这两本规范来审查。
我在画施工图的时候,配备的就是这五本书,和电子规范。规范不是背出来的,而是用的,用到了就去翻,但首先得明确到什么地方去找,否则这么多地方,找死也找不到。然后就讲图里的东西了,一般一套施工图,由目录、总平面图,施工说明、统一大样、门窗表、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厨房卫生间楼梯等需要放大表达的1:50大样,还有单独节点大样组成,统一大样指-1-的是整个区块里的建筑统一的大样,比如一个小区里的所有住宅的某一个节点,一个别墅区里的线脚大样,这些一般由1:20来画,平立剖一般是1:100,如果图纸不够大,那就分区、段绘制。
平面图在扩初的时候,就已经将尺寸定好了,在施工图阶段,一般就只需要标尺寸和其他标注就行了,标尺寸,首先的就是标完全,不要漏,第二就是没用的尺寸不用标,省得图上尺寸很多,第三是,能推算出来的尺寸,可以不标,注意,施工员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拿尺去量,所以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尺寸一定要标全。平面图上最外面三道尺寸线,一是总尺寸线,这个就看单位了,有的单位是标在轴线上的,有的单位是标建筑外包线尺寸的,第二,标的是轴线尺寸,外墙的厚度120也是标在这条尺寸线上的,轴线尺寸是建筑和结构施工的定位尺寸线,是打桩用的,在总图上定位也是用这道的,第三道尺寸是门窗尺寸线,那就是把轴线尺寸线拷下来,然后分隔好了,刚才说到门窗线,建筑外墙的门窗尺寸线,都是标在第三道尺寸线上,如果这堵外墙没有门窗,那就不要标尺寸,里面的门窗尺寸,比较复杂,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如果门垛是统一的,120和240,那可以在施工说明中说明,在建筑平面图上不用标注,非统一的门垛,那就单独标注。
剖面图一般是要剖在结构最复杂,空间变化关系最大的地方,当然,能推算的,也可以统一一个剖面解决问题,所以作为建筑设计者,不要怕剖面难画,如果有些不画,那就不能准确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施工单位没有依据地乱建,你设计的东西,就不是你造出来的东西了。但在画剖面的时候,也要学会偷工减料,有的时候能表达清楚的,就挑简单的来,特别像住宅,基本上看着平面,也就能知道剖面的样子了。剖到的,都要画出来,剖面上,一般是楼板、楼梯、门、窗、洞等构件需要标注。对了,补充平面图上一点,平面图上的标注,都是和轴线发生关系,都要从轴线开始标,不要悬空地出现一条尺寸线来,施工员不是拿尺量的,而是看图计算的。针对这一点,剖面上,都是和层高线发生关系,建筑剖面外,也是三道尺寸,从外到内,建筑高度尺寸,这条尺寸线有点乱,我个人喜欢将室外地平做为区分,建筑高度(女儿墙顶、檐口高度),地下建筑深度(到地下室底层板顶),以及建筑高度以上部分这三部分尺寸统一在这道尺寸线上,第二道尺寸线,我画的是层高线,第三道,就是门窗线,对于建筑来说,我们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把结构的尺寸也画上去,到时候结构做了调整,我们建筑没有收到消息,那两面就会打架了,施工单位就会不知道按哪个施工了,这在剖面上,像梁高多少,柱宽多少,我们就不标了。还有,平面上标过的门窗位置,我们在门窗看线上,也是不标尺寸的。
接下来的就是材质问题,如果材质不复杂,那就可以在立面上直接标,如果比较复杂,那就需要用数字引出标,同时,也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填充来表示,这样更直观,对于那些非规则体的建筑,可以分段绘制立面,在分段立面的图名写上几轴到几轴立面图就行了,还有某些“口”字形建筑,有内庭院,如果建筑内庭院的立面能在剖面中表述清楚,那就不用单独绘制,如果不能,那就单独表示了,因为施工图是建筑师对施工员施工指导,只要把怎么做用图表达明白,那就行了,无论用怎么样的方法,当然最简单最明了的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画图也要挑一种对我们来说最简单的方法来画。画立面最好用正投影,别用斜投影,到时候标不清楚,别人看不清楚,比较麻烦。
建筑施工图中,所有的尺寸都是结构尺寸,除了楼地面标高和需要画的装修后尺寸,有一个例子,住宅中,阳台是栏杆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面粉刷做出来的,如果建筑标的结构到结构110,那扣掉20的粉刷,就只剩下110-20-20=70了,所以这时候结构到结构要标150,但为了达到防止小孩子穿过栏杆,就需要标建筑完成后尺寸是110。建筑墙身大样尺寸,我标的也是三道,和剖面上一样,在内部靠近细部的地方,再加上细部尺寸,在高度上,从楼层标高开始,在横向上,和轴线发生关系,不要从内外墙面或者楼板底部等地方开始标
墙身大样上也需要标明材质等,首先使用国家标准的材质图例,然后可以自定义图例,或者用引出线或者在大样图边上集中注明。
最后的,就是节点大样图,某些地方画整个墙身没有必要,那就取其中一个节点进行标注,详细程度和墙身大样相同,对了,标准图集,一般我们画大样节点,最好就是套用图集,因为图集是通过国家以及省市权威部门认定的图,很多东西不用我们去管是否正确,出了问题,也不是我们的责任,对我们来说,也 可以少画节点大样,对审图的来说,也就不用去复核你的大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了,用的话,比如散水,你选择一个大样,然后在施工图中的墙身大样上画上去,然后在平面图上引一个标注,按着图集说明来标明,在哪本图集上,第几页,第几个图,图集是否有效,那就要单位来负责了,一般需要有专门人员来管理资料的,他们就是专门关注这些消息的了。而建筑图书书店,以及主管部门,也会发放文件下来的,到时候就需要单位来更换购买新图集了。
对于建筑施工图来说,建筑设计人员包括单位里的负责人及盖章者承担的责任是很大的。
1、要尊重方案,施工图的造型及功能与方案阶段有重大改变,那就需要与甲方沟通并让甲方接受施工图的造型。
2、遵守规范,规范是建筑使用舒适及安全性的最低要求,如果连这点都达
不到,那这建筑也就是不合格的建筑,最终也比较难实现。
3、美观,更多的细节处理都被放在施工图阶段完成,因此施工图阶段并不只是一个画图的阶段,更合理地说是一个完善设计的阶段。
4、舒适性,如今方案阶段短平快的做法,会增加施工图阶段的工作量,但作为对建筑使用者负责,这一点是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
5、经济性,要让甲方省钱,是我们作为服务行业的宗旨。
6、指导施工,如果你画的图,别人看不懂,或者不能快速阅读,那这图,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上面这几点,可以概括为建筑施工图的可行性,即能将图纸真实地转化为建筑的设计过程。每一点中,设计者所承担的责任有大有小,但最终所承担的责任,那就是金钱和性命。
关于提高规范查阅速度的个人方法,几乎很多人都认为,要熟悉规范,那就要把规范每一条都背诵出来,个人认为这样对考试有用,对平常工作使用完全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当然,如果你真的能把规范一条条背出来,当本活字典,那是最好的了,不过似乎没这个必要。其实用的时候,除了那些真正常用的,或者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是常识性的规范条文必须记住外。其他的规范条文只需要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就行。
建筑设计技术 篇3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框架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阐述,尝试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0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专业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开展专业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标准,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本文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构建为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构架及实施等。
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核心任务,建设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人点,通过构建并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强化高职教育的特色[2]。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建筑施工技术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起点,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典型案例或虚拟项目创设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在动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本课程内容选择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实践项目的作业程序安排教学计划。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4.5个学分,计划16课时为课外学时,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相关任务。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框架和内容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的依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3]:①课程定位。②课程教学目标。③课程教学内容。④考核方式与标准。⑤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⑥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2.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内容
2.2.1课程定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中层分立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员。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能胜任施工员的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同时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该课程是学生学习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后续课程还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课程。
2.2.2课程目标。本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置1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五个不同项目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方案、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保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两个最主要的学习情境,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内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相应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
具体目标如下:
①能力目标:a能识读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记录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方面资料;c能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并将部分材料送到测试中心检测;d能计算施工现场土方工程量,要能进行典型大梁钢筋翻样;e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检查验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指导、检查;f能根据施工文件与国家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g能组织整个项目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
②知识目标(部分内容):a了解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立项、规划、征地拆迁、斟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及施工工地周围环境。b针对基坑开挖项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稳定边坡的方法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c掌握地基处理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储运和吊装流程,以及锤击法、砌砖等技术要领。d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特点和施工要领;熟悉先张法、后张法的操作程序和预应力值的建立传递的原理,熟知建立张拉程序的依据和放张标准;了解预应力筋张拉的台座,锚(夹)具、张拉机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机械;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和储运程序及其安装工艺。f了解常用脚手架的构造和设计方法;了解脚手架使用安全技术。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和各层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领;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冷胶料防水屋面的构造、性能和做法;了解沥青胶、冷底子油和冷胶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点。h了解抹灰的分类、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装饰抹灰面层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种类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点;了解幕墙及金属饰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中部分的英文专业词汇。
③素质目标:a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b具备与人协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备对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应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d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弄虚作假;e具备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2.2.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节选部分内容)
2.2.4考核方式与标准。①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进考评标准,在考核内容中增加实践项目。②评定成绩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日常抽查结果、汇报、答辩和考试情况,以便做出客观判断。③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适当鼓励运用创新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学生。④考核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评价。⑤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练习)、成果考核,分别占有60%、40%,其中综合考核包含上课纪律、考勤、学习态度、日常工作等。
2.2.5课程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实现岗位资格证与职业标准对接,充分运用专业群资源库中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资源、标准规范等行业技术资料。
①注重教学课件、微课的开发,拓展教学资源。②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发电子教案,直观地展示实践操作过程,使得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笔者建议,应该将常用课程内容纳入电子教案开发范畴,构建多媒体信息资源库,促进多媒体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教学网站、电子期刊等主流平台,全方位开发网络课程,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改变“教与学”单一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实现教学资源双向传递,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④产学研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⑤积极开拓课后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纳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
2.2.6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①教学建议。主讲教师应对本课程的内容能够整体把握,在课前应对教授的学生做提前调研分析,掌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与学的沟通与和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②教学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特点和与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以行动导向方式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训练技能过程中始终明确学习的目标,将工作流程融入教学流程,通过采用案例、项目任务等方式,提高职业关键能力。
3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4]。其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对自身职能转变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课程实施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接受程度等问题的出现,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修订、完善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唐俊,顾建军.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9年1月.
[3]王淑文.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月.
[4]高建亮.基于工学结合的《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研究[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7,课题主持人:蒋春霞)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房屋建筑设计技术分析 篇4
1 房屋建筑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一些房屋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达到采光标准,这样就令其有些功能与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比如住宅内的厨房、卫生间等地方,这些地方无论是采光还是通风都不是很好,客厅虽然通风不错,但是常常朝向不佳,无法直接采光,所开的洞门也较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使用起来也不是特别方便。住宅采光问题是房屋建筑中十分多见的问题。除此之外,如果建筑物长度太长,远远超过温度变形所允许的长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设置伸缩缝,时间一长,墙体中必然产生裂缝。在公共建筑中,没有针对特殊人群进行设计,比如残疾人,一些建筑的残疾通道及专用卫生间没有被考虑到建筑设计中。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通道高度达不到标准,比如楼梯底的高度、室外防护栏的高度等达不到标准,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安全出口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安全出口是发生意外事故时疏散群众的重要通道,但是安全出口的数量及楼梯的数量都达不到设计标准,对房屋的防火要求没有严格规定。此外,在房屋住宅设计中卫生间直接面向起居室或者厨房,位置设置在地层住户起居室或者厨房的上方都十分不利。在高层房屋建筑防火规范设计中,防火墙两侧门和洞口之间的距离设计不够合理,无法满足需求,甚至有的设计方案中其宽度及高度都达不到规范标准。高层建筑中的防车道也是被设计师常常忽略的地方。
2 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作用
2.1 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是确保房屋质量的有利手段,其优化所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因此,在提高房屋建筑设计质量时,应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优化,存在不足的地方或者问题要及时修整与改进,避免建筑结构存在抗震能力不足等问题。
2.2 降低工程造价
提升建筑整体质量是建筑行业必须关注的焦点,但是建筑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投资成本的提高,而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甚至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房屋建筑质量则必须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这样不仅可以将建筑结构的经济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还能将建筑原材料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从而降低房屋建筑施工成本。
3 绿色建筑设计
3.1 绿色建筑含义
所谓绿色建筑设计就是指在建造整个房屋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减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除此之外,还将施工中的各种资源物尽其用,尽可能地节约资源,既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又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环保又高效的生活环境。
3.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尽可能地体验身处自然的感受。要想在房屋建筑中节约能源,必须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就是被广泛推广的自然绿色能源之一。利用太阳能不仅可以减少空调及供暖设备的使用,还能够利用自然风,大大降低空调等设备的使用频率,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情况。
3.3 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就是资源节约的问题,将能源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除此之外,绿色房屋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还要对环境、当地地形及气候等条件予以充分考虑,令建造出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充分融合。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另一个宗旨就是保护环境,促进建筑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统一。建筑中将自然能源充分利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要利用绿色建筑衍生出新的意义,赋予其绿色设计理念,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节能建筑的设计
4.1 节能建筑设计的含义
节能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节能为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对建筑进行分类划分,对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其中,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必须考虑风向问题,风向都有一定的规律,在设计中将风向这个重要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4.2 节能建筑设计的具体理念
建筑行业发展紧跟高新科技,因此在现代建筑能源技术中,地源热泵是比较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该技术不仅经济性强,对环境影响小,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可靠,大力推广该项技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施行。在节能建筑设计中,太阳能作为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被广泛利用,特别是在我国的某些特定地区,太阳能更是成为主要能源之一,受到关注及不断地开发和研究。在该特殊地区,房屋建筑的屋面是能源消耗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进行房屋面设计的时候要重点考虑节能、保温方面,无论是墙体的隔热保温功能还是隔音功能都要大大提高,墙体防水问题也必须关注。
5 智能安全建筑设计
5.1 智能房屋建筑设计的概念
现代社会是新技术大力发展的社会,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在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建筑设计与计算机网络、监控、通信等方面紧密联系,具有智能化的建筑在信息管理方面更加便捷,设备控制及安全性能方面也更具优势,智能化房屋建筑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
5.2 智能化建筑的具体理念
智能化建筑分为3类,分别是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及通信自动化。而现代房产公司为了让自己在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又相继提出了信息管理自动化及防火自动化两大类,该两大类的提出也表明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会越来越完善。
5.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房屋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集中地,它的安全性也必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众多房屋意外灾害中,以火灾最受关注,因此大多数的房屋配备有火灾报警系统,包括报警装置、触发器及火灾报警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房屋建筑发生火灾时快速地将火灾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将电信号又传送到报警控制器中。此外,火灾地点也传送到报警控制器中,人们通过该信息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有效解决对策,减少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6 房屋建筑注重美学的规律
6.1 建筑物设计的统一
新时代对房屋建筑设计无论是节能还是智能方面都提出了更多要求,但是对房屋建筑的外观要求也从没有降低,房屋建筑的形状、色彩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房屋建筑设计无论属于何种艺术形态都要统一,建筑的主要部位、次要部位及辅助部位在色彩方面也都要统一,这样的房屋建筑更美观。
6.2 建筑物设计要求均衡性和比例问题
房屋建筑设计的均衡性十分重要,均衡性好的建筑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好的舒适感,建筑设计比例科学合理也不会让人们感受到偏离感。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韵律感,建筑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生命力的,这一点在建筑立体设计上尤为明显,当然建筑设计中的细节部分也要重视,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具有建筑物精神在其中。在一些十分复杂的建筑物中,韵律感变得更具弹性,建筑物的大小宽窄都要设计得当,相互融合交替,如果房屋建筑设计过于死板传统,则无法体现建筑物所存在的韵律感,相反在设计中进行变化,那么建筑物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性及感染力都不是普通房屋建筑设计不能比拟的。
7 结论
优化房屋建筑设计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功能性与延长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美的需求及对经济性的追求。
摘要: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下,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这也就造成人们对房屋建筑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在设计的时候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防雨、避风的需求,而要结合现代需求、环保理念,完善建筑设计技术。但目前,房屋建筑设计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设计思想、建筑设计所采用的模式等。除此之外,我国的环境变得日益恶劣,人们在进行房屋建筑时更趋向于绿色环保。文章从房屋建筑设计的理念、存在的问题、作用等方面来探讨新时代的建筑设计方式。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永丽.房屋建筑设计技术分析[J].规划·设计,2014(9):57-58.
[2]李能能,董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讨[J].建筑技术研究,2013(12):73-75.
[3]令狐克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优化技术[J].四川建材,2015(1):56-57.
[4]陶小林,杨杨.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优化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264.
建筑设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5
我201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后在成熟和迷惘的交织中,进入呼和浩特华德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在我眼里,设计院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它能磨炼人的意志,淡泊人的心灵,业务素质能得到快速提高,人的心理也能快速成熟起来,这无不凝结着每位领导的英名决策和正确领导。
下面从业务素质,外界沟通与内部合作等几个方面来总结自己的专业技术业务。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专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在参加工作的几年里,通过大量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操作流程,绘制方法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各类建筑规范,设计通则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与掌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案设计方面
方案能力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应必备的重要能力。好的平面方案直接与建筑的适用,经济,美观三大基本要素挂钩。通过对聚龙湾住宅小区、东乌旗住宅小区、乌海市乌达区等各类住宅区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我住宅小区整体规划和住宅户型设计立面造型设计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首先了解工程的实际地理情况,实地考察;其次埋头苦干,虚心请教,查阅各类建筑设计
规范资料;最后了解房地产开发的动态和走向,与甲方沟通,揣测开发商的商业目的;努力寻求设计师与开发商完美的结合点。
作为设计师,主要通过国家现行规范和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高度和间距来宏观控制;基本柱网的确定,消防通道与小区路网的贯通,建筑风格的选定也是一名成熟的设计师必须熟练解决的几个问题。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上述问题,并妥善处理,遇到难题时就虚心向领导和资深专家请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二、效果图表现方面
效果图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建筑设计作品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决定着建筑的整体风格,也是决定开发商取舍整套方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认为效果图的表现是建筑设计前期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使一名合格建筑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通过对华典新城住宅小区、百泉山庄生态旅游园区、成吉思汗大街亮化工程等效果图制作,熟练的掌握3dmax,VRay,photoshop等设计加强对建筑形体,三维空间的理解。可以熟练地制作出单体建筑透视效果图、群体建筑鸟瞰效果图、沿街立面效果图等。但是在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制图软件日新月异的今天想要把建筑效果表现的更好,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三、施工图设计方面
施工图是方案设计的后续,它将建筑设计从宏观引入到微观,从控制到限定。使建筑设计作品更贴近生活和方便施工。这就要求设计
师必须增强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建筑规范的透彻理解。通过工作这几年的大量施工图设计,从一般住宅到商业建筑,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多层到高层,从刚开始的的描图组图,到后来的跟图学图,接下来的独立操作。我亲眼目睹了自己从无到有,从迷惘到清晰的成长过程,基本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可以解决施工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设计是一项贯穿工程始末的工作。设计前期,我们致力于与甲方的沟通,通过我们的职业嗅觉了解开发商的商业意图,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是我们坚持的一贯立场。设计中期,我们需要与同专业的合作,与相关专业的配合完成,建筑专业作为其他专业的先导,必须对整个设计流程负全面的责任。在我看来,合作中的摩擦总是难以避免的,但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无论工种的相同与否,职位高低,都必须抱学习的态度,虚心的精神,舒缓的语气,以理服人的姿态;任何的自以为是,适才自傲都会导致内部矛盾,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继而拖缓工程进度。设计后期,我们要与施工方进行不断的交流,无论交流的结果如何,都对我们今后的设计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是我们的问题,就要敢于承认并迅速加以更正,不是我们的过错,也要做细致的解释工作。
计算机模拟技术集成建筑设计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建筑设计;集成设计;应用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building design
Shi Guo-Dong
(Handa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ools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integrate computer simulation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in order to resonate hope you scholars.
【Key words】Computer simulation;Architectural design;Integrated design;Application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给社会带来了利好。这场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产生了很多新兴产业,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作为国民经济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是从事建造各类房屋和兴建各项土木工程的行业,而其中计算机模拟在建筑集成设计中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促进了建筑设计的不断优化和整个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2. 计算机模拟
(1)模拟是一个过程,它是建立现实和虚拟系统的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进行实验的过程,其中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系统的行为或者对系统运行的策略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在实际生活中,它会根据系统指示作出部分假设, 并利用数学方法和逻辑关系对这些假设进行合理描述,从而将这些构成一个可以揭示系统工作过程的模型。如果是一个简单的系统,此时模型就可以通过解析方法进行表示并加以解决。一个例如面积=(长×宽)的简单的关系等式, 就是一个解析的结果。但是在实际中, 我们所感兴趣和所遇到的问题不会像上述问题一样简单,通常都是非常复杂的, 以至于我们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示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用模拟来对系统的行为进行估算。纵所周知, 模拟将会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和应用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几乎所有可以被虚拟的系统都通过计算机建立模型, 例如工厂、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集成电路、高速公路系统、飞行动力学、国民经济、社会关系学以及虚拟世界等。在上述的每一个系统的实现环境中, 系统的模型都被证明是性价比更好、危险更小、更快或者比在实际系统中进行实验更具有可操作性。
(2)模拟基于状态变量改变的方式通常可分为:离散事件模拟和连续模拟。在离散事件模拟中, 状态变量在时间的离散点上产生瞬间变化;而在连续模拟中, 变量连续地变化, 通常表现为一个有时间变量的函数。通常情况下,在应用中模拟是把离散事件模拟和连续模拟结合起来同时使用的,而在其中只有一个占有主导地位并主宰整个系统。
3. 计算机模拟在建筑集成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
集成化建筑设计是一个包含多专业、多学科并存在迭代的设计流程,它一方面需要设计师们具备跨学科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更高效、更可靠的设计工具。集成化建筑设计一个整体,计算机模拟则是实现建筑集成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没有计算机模拟,集成化建筑设计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当前,如电子、汽车、仪器等主流制造业中,早已依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完成了由粗放的设计到集成设计的转型,实现了设计与生产的数字化集成。而在建筑业中,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完善。集成化建筑设计要求各系统紧密合作,分阶段逐步深入,逐步细化;各专业需要循环设计,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在每个阶段都采用软件模拟预测使得生态建筑的理念能贯穿整个设计流程,使建筑生态节能效果最大化。
4. 计算机模拟在建筑集成设计中的作用
4.1 在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1)在建筑设计之前的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中,计算机模拟可以有效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如此很多建成后的不利因素就能够直观地摆在设计者的面前,以供决策。这些因素包括了建筑日照、噪声、建筑的可视度、整体风环境等。计算机模拟可以将这些设计因素直接进行量化计算,规划也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
(2)例如在规划设计当中,需要某个标志性建筑在整个区域环境中有着良好的可视度,也就是在区域内的大部分环境中都能够很好地观察到某个标志性建筑。这时就需要做规划中对某建筑的可视度的分析,着名的Ecotect 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可视度分析。使用Ecotect 进行的可视度分析,设计者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找到环境中可视度较差的区域,反过来对规划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再返回软件中进行分析,直到模拟的结果达到规划或城市设计的标准。
4.2 建筑方案的对比,预测及优化。利用建筑性能分析软件(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风环境)建筑师可以对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和优化,在设定好建筑内部材料、室内人员活动等条件后,计算机就可以将建筑在运行时各个性能如耗能、风环境、日照等参数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集成设计才可以整合建筑的各项生态技术,通过场地优化、设备优化、装饰优化和施工方案优化等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系统,发挥各子系统的长处。
4.3 在各类节能评估标准中的应用。生态建筑的评估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对建筑性能的预测将大大减轻评估任务的工作量,例如在美国的LEED CS2.2标准中就明确地要求,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建筑中75%的主要空间的自然采光照度要达到270 LX。如美国伯克利实验室开发的专业计算机光学模拟软件Radiance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室内天然采光的光学模拟软件,这款软件就经常用于LEED 评估标准中的模拟软件。
4.4 提供了各专业进行协同设计的平台。
(1)如今的建筑功能和技术都越来越复杂,建筑设计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了,生态建筑更是要求建筑能够采用多种生态技术以达到节能生态的要求,而很多时候各种看
浅谈对水工建筑的设计初步研究
似有效地节能手段的叠加并没有起到与投入相对应的生态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某些节能措施与建筑的其他方面相冲突。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集成化设计要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各专业人员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有效的协同设计。
(2)着名软件公司的Revit Architecture 软件是一款用于建立建筑信息模型的软件,Revit 提供的是一种接近现实世界的设计模式,Revit 建立的建筑三维信息模型包含了建筑中的几乎所有的信息参数,从设计到使用,甚至是建筑使用周期的终结,如此,建筑的各个专业、施工方、业主、政府等都可以基于同一个三维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协同设计。以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平台的集成化设计,使设计的效率大大提高。
5.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的方式也必将由原来的粗放设计向集成化设计转变,建筑设计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也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就目前的建筑市场来说,情况还不容乐观,在各建筑设计团队中,建筑集成化设计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使用,更没有将计算机信息模拟和性能模拟融会到建筑设计之中。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其利好的一面。近年来,建筑集成化设计和计算机模拟的相关基础和理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形成系统的学科,进而会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规范化的框架。因此,计算机模拟在建筑集成设计中的应用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必须沿着这天正确的路走下去,把计算机技术完全融会贯通于建筑集成设计之中,使建筑设计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为人们设计出更人性化,更舒适的建筑产品,服务人类,并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许健.计算机模拟及其应用和发展.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01期.
[2] 张伟伟.计算机模拟在建筑集成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12年03期.
[3] 梅小妹,苏剑鸣,张荔军.建筑设计中CAD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07期.
[4] 王婷婷.仿真模型和虚拟现实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1期.
[5] 范永明.建筑设计中CAD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研究.软件导刊.2008年10期.
[6] 江剑锋.微型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科学之友.2012年9期.
建筑设计技术 篇7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上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造就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 形成了专业特色,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运行模式探讨, 以期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探索与发展提供借鉴。
1“零距离”就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 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 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结合专业实际情况, 在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 针对专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缩短毕业生就业之后培训阶段, 采用“411”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学校有一学期综合实训,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建立了一个以“零距离上岗”为教育目标、教育与岗位“零距离”为接口、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411”人才培养模式, 4指前两学年4学期传授知识, 培养基本能力, 第一个1是第五学期通过典型工程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使其在顶岗实习前具备履行顶岗实习岗位职责的能力, 第二个1指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形成职业能力。与传统“2+1”的培养模式相比, “41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以能力为本位, 循序渐进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以能力为主线, 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合理设计能力培养顺序, 以学生的单 (专) 项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学生顶岗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 循序渐进”是“411”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段的核心理念, 它体现了“41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2) 模拟实训, 超越情境
通过对工程实际项目的有效设计, 在将要建立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 采用实务模拟实训教学, 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学习, 可以达到超越情境、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学习的效率。“模拟实训, 超越情境”是“4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理念, 它体现了建筑行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特殊性。
3) 能力本位, 既是出发点, 又是终结点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目标, 它既是培养方案的出发点, 又是培养方案的终结点。整个培养过程贯穿“项目教学法”理念, 以培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职业岗位 (群) 人才为目标。
2 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互融
专业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 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 参照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按照“理论教学模块化, 实践教学项目化, 素质教育经常化”的思路, 重构课程体系, 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特色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内容要求层次清晰、相互配合、主干突出、个性拓展。内容可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如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专业技术知识模块及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适当开设的一些人文、社科等方面的选修课模块等。
实践教学板块体系构建要求内容完整, 形式多样, 结构合理, 可操作性强。专业围绕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实训、综合技能素质提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 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培养, 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实践。在实际教学中, 要求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毕业生明确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 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 形成了专业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 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以强化实践, 突出实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 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 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本专业注重适应工程环境、培养工程意识、工程思维的训练,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近年来我院实训项目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有如下表现:
1) 在传统的实训项目基础上, 突出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如计算机绘图, 广联达造价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等, 适应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施工技术实训中尝试以校内模拟实训和现场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3) 毕业设计课题与顶岗实习工程项目相结合, 真题实做, 确保了学生设计质量, 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4) 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 增加《建筑力学与结构》结构施工图识读实训, 进一步增强识图能力;
5) 《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加大现场教学的比重, 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感性认识;
6) 将毕业设计修改为综合实训, 使学生“零距离”定岗实习。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 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设置教学单元 (即学习情境) , 每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项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或项目, 如以项目施工过程为主线, 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按技能项目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分解从“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 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 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面向经济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
摘要:新时期的发展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新的教育模式下, 顺应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结合教学实践, 专业实际, 对专业运行模式进行探讨, 为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文生.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J].中等职业教育.2007 (23) :44-46.
[2]黄波.“六双”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学平台.2011 (8) :57-58.
[3]杨卫国, 王京.浅谈高职院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09 (14) :15-16.
[4]卓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9 (9) :58-61.
建筑设计技术 篇8
20世纪末, 电子设计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已日趋转向基于计算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即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技术。EDA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 在EDA工具软件平台上, 对以硬件描述语言HDL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 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结构综合 (布局布线) , 以及逻辑优化和仿真测试, 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EDA技术在硬件实现方面融合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IC版图设计技术、ASIC测试和封装技术、FPGA/CPLD编程下载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等;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计算机辅助测试 (CAT) 、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技术以及多种计算机语言的设计概念;而在现代电子学方面则容纳了更多的内容, 如电子线路设计理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系统建模和优化技术及长线技术理论等。
二、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 随着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应用, 传统的手工制图设计印刷电路板和集成电路的方法已无法满足设计精度和效率的要求, 因此工程师们开始进行二维平面图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以便把人们从繁杂、机械的版图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这就产生了第一代EDA工具。
到了80年代, 为了适应电子产品在规模和制作上的需要, 随之出现了以计算机仿真和自动布线为核心技术的第二代EDA技术。其特点是以软件工具为核心, 通过这些软件完成产品开发的设计、分析、生产、测试等各项工作。
90年代后, EDA技术继续发展, 出现了以高级语言描述、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征的第三代EDA技术。它的出现,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设计的效率, 使广大的电子设计师开始实现“概念驱动工程”的梦想。设计师们摆脱了大量的辅助设计工作, 而把精力集中于创造性的方案与概念构思上,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
由此可见, EDA技术可以看做是电子CAD的高级阶段。EDA工具的出现, 给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Intel公司Pentium处理器的推出, Xilinx等公司几十万门规模的FPGA的上市, 以及大规模的芯片组和高速、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的应用, EDA技术在仿真、时序分析、集成电路自动测试、高速印刷电路板设计及操作平台的扩展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新一代EDA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在传统的数字电子系统或IC设计中, 手工设计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先按电子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进行功能划分, 然后将每个电子模块画出真值表, 用卡诺图进行手工逻辑简化, 写出布尔表达式, 画出相应的逻辑线路图, 再据此选择元器件, 设计电路板, 最后进行实测与调试。手工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缺点: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十分困难;由于无法进行硬件系统功能仿真, 如果某一过程存在错误, 查找和修改十分不便;设计过程中产生大量文档, 不易管理;对于IC设计而言, 设计实现过程与具体生产工艺直接相关, 因此可移植性差;只有在设计出样机或生产出芯片后才能进行实测。
与之相比, EDA技术的优势则显而易见。
1. 用HDL对数字电子系统进行抽象的行为与功能描述到具体的
内部线路结构描述, 从而可以在电子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进行计算机模拟验证, 保证设计过程的正确性, 可以大大降低设计成本, 缩短设计周期。
2. EDA
工具之所以能够完成各种自动设计过程, 关键是有各类库的支持, 如逻辑仿真时的模拟库、逻辑综合时的综合库、版图综合时的版图库、测试综合时的测试库等。
3. 某些HDL语言也是文档型的语言 (如VHDL) , 极大地简化设计文档的管理。
4. EDA
技术中最为令人瞩目的功能, 即最具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特征的功能是日益强大的逻辑设计仿真测试技术。这极大地提高了大规模系统电子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5. 传统的电子设计方法至今没有任何标准规范加以约束, 因
此, 设计效率低, 系统性能差, 开发成本高, 市场竞争能力小。EDA技术的设计语言是标准化的, 不会由于设计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它的开发工具是规范化的, EDA软件平台支持任何标准化的设计语言;它的设计成果是通用性的, IP核具有规范的接口协议。良好的可移植与可测试性, 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6. EDA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所有设计环节纳入统一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案中。
7. EDA不但在整个设计流程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设计能
力, 在各个设计层次上利用计算机完成不同内容的仿真模拟, 而且在系统板设计结束后仍可利用计算机对硬件系统进行完整的测试。而传统的设计方法, 如单片机仿真器的使用仅仅只能在最后完成的系统上进行局部的软件仿真调试, 在整个设计的中间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四、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展望
目前, 现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代表的大容量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等效门数迅速提高, 其规模直逼标准门阵列, 达到了系统集成的水平。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CPLD、FPGA等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逐渐兴起, VHDL、Verilog等通用性好、移植性强的硬件描述语言的普及, ASIC技术的不断完善, EDA技术在现代数字系统和微电子技术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通常意义上来说, 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已经再也离不开EDA技术的帮助了。
建筑设计节能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节能技术
开展建筑设计的节能化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大方向之一。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受到节能技术的影响。那么主要的影响建筑设计的节能技术有哪些呢?本文会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1 开展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分析
1.1 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开展建筑节能设计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自“十一五”规划以来, 一直非常注重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建筑行业想要遵循可持续化发展, 需要从设计阶段就开始体现。因此, 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结合节能的相关知识, 从而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化发展的节能设计。
1.2 促进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主要行业之一。在节能环保这个部分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开展建筑节能设计,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的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从而使得我国朝着更加节能化、干净化的方向发展。
1.3 促进我国建筑的国际化发展
在国际间, 节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 开展建筑节能设计也是建筑行业跻身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4 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虽然我国的能源占世界首位, 但是我国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却是非常少的, 加之我国能源分配的较为分散, 严重的不均衡。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的能源出现了严峻的状态。因此, 对我国的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措施。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就能够很大程度的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通过建筑节能设计, 使得建筑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 进一步促进能源的再利用。
2 影响建筑设计的节能技术分析
2.1 节电技术的影响
在开展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 并不是可以按照设计者的意愿随意的开展, 而是要了解设计的成品是否能够实现或者满足现阶段的节能技术要求。因此, 在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还是受到节能技术的影响的。节电技术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什么是节电技术呢[1]?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 将这些可再生资源转化为电能供建筑使用。常见的节电技术有闭环控制技术、能量回馈技术、电能质量治理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在建筑工程中常使用的技术。还有一些技术是在建筑工程中不能够应用的技术, 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些技术的应用领域还没有发展到建筑行业。因此, 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节电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分析哪些技术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中, 哪些技术不能应用到建筑工程中, 从而使得设计的作品符合相关的使用要求。
2.2 节水技术的影响
节水技术也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主要节能技术之一。节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国每年因缺水而死亡的人数高达一个亿, 而且数据正在呈现上涨的趋势。因此, 各行各业乃至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尽可能的节水。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对节水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水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应该从不同的两方面阐述:一方面如果建筑设计的主要群体是工业用水, 那么在进行节水设计的过程中, 主要是水的循环利用技术。水的循环利用技术是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 也是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要求在开展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建筑体能够自身的对水进行初步的净化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建筑设计的主要群体是生活用水。那么影响建筑设计的主要节能技术是节水工程。生活用水对水的质量比较高。节能技术无法满足对生活用水的净化, 因此, 在这方面节水技术会很大的限制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开展。
2.3 节气技术的影响
随着科技与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建筑内使用的都是天然气。因此, 在开展建设计的过程中, 影响建筑设计的主要节能技术之一是节气技术。节气技术对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节气技术影响了建筑管道分布的设计。由于建筑内容的煤气都是通过管道进行输送的, 因此, 建筑管道的设计要满足煤气的输送与使用, 两者必须最大化的结合[2], 结合的过程中还要满足经济型与合理性;然后, 节气技术影响建筑设计的材料设计。由于煤气是易燃的气体, 因此, 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到煤气的这一特性, 设计选择的材料要尽可能的是非易燃的材料或者金属材料;接着, 节气设计影响建筑设计的内部布局。为了使得管道使用的最优化, 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要适当的调整建筑的布局, 从而满足节气技术的要求。此外, 节气技术影响建筑设计的安全性设计。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问题, 而节气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安全性的发挥。
3 开展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不仅仅受到节能技术的影响,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影响着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开展, 其中设计人员对节能技术掌握的程度偏低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想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 设计人员就需要对节能技术有一个充分的、全面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因此, 设计人员应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尽可能的掌握最新最全的节能技术知识, 从而更好的去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其次, 设计的成品理论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对建筑的实地考察情况不够, 没有对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 使得设计的成品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因此, 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 一定要充分的进行实地考察;此外, 太过于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 只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 不考虑其它的因素, 使得建筑的成品太过于狭隘。因此, 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懂得发散思维。全面考虑、结合各种因素。
4 结语
以上内容就是本文介绍的关于影响建筑设计节能技术的相关内容。在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想要更好的开展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 就需要不断的发展我国的节能设计与技术行业, 从而使得两者的结合更加的吻合。
参考文献
[1]张瑞文.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建设科技.2014, (3) .
从建筑遮阳设计谈绿色建筑技术 篇10
维基百科将绿色建筑表述为:通过在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仔细与全面的考虑,以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水、材料等方面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建筑对人们健康以及周边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活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认为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如何实现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到运行和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对环境造成危害总量最少,同时居住者和使用者有舒适的居住质量。
评价体系分5个方面:合理的建筑选址、节水、能源和大气环境、材料和资源及室内环境质量。该标准成为绿色建筑实践与设计的有力推动者。
绿色建筑的内涵是全方位、立体的、高科技的环保工程,以科技作为发展动力,追求环保、健康、节能、智能化,实现人和环境的共生。我们可以将绿色建筑形象地描述为“环保+节能+健康+高效+智能”的建筑[1]。绿色建筑的设计涉及到隔热、保温、遮阳、能源利用等方方面面,建筑遮阳作为一种高效、低廉的节能手段,在绿色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筑遮阳的意义
建筑开口部位一般约占建筑表面积的1/6,但消耗制冷及采暖空调能源超过一半。资料显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空调用电负荷达50 W/m2~200 W/m2,能源浪费极为严重,而空调的长时间开启势必造成供电高峰,甚至烧坏电路和配电设施,导致断电、停电,威胁城市供电安全,在空调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更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环境恶化程度。因此,建筑遮阳作为一种被动措施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同仁的关注。
建筑遮阳系统既可以遮挡紫外线和辐射热,又可以调节可见光,防止眩光;调节自然气流来改善环境。同时,该系统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保护人体健康,减少空调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2](见图1)。
据专家预测,上海市全市的建筑物如果全部采用隔热性能强的玻璃,建筑能耗至少可节省25%,1年则可以节省2.4亿度电。根据这个数字推算,如果上海市全市建筑物全部采用遮阳产品,1年因遮阳节能则可节省约7.2亿度电。如果全国各地都能推广应用遮阳产品,那么能源节约将更为可观,所以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第一道节能措施,遮阳应首当其冲。
3 建筑遮阳的形式
3.1 按窗口系统遮阳形式分类
窗内遮阳系统(纤维质、席帘、布帘)、窗体自身遮阳系统(各种镀膜玻璃)、窗外遮阳系统(分为绿化遮阳、简易活动遮阳和建筑构件遮阳)。
3.2 遮阳板形式分类
其分为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选择何种形式的遮阳需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太阳高度角、纬度、遮阳日期、遮阳时间以及朝向不同来综合考虑。因此,可调式遮阳板是最适用、最有效的遮阳设施[3]。
3.3 高效智能遮阳分类
户外可调铝合金百叶帘、可伸缩外遮阳篷、户外卷闸百叶帘、室外透景遮阳织物、太阳能驱动风光感应帘、户外24 V安全性遮阳帘等。使用哪种遮阳设施,需根据建筑物性质、设计风格和日照规律等进行科学的选择。
4 建筑遮阳的设计方法
4.1 利用绿化的遮阳
对于低层建筑来说,绿化遮阳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美观的遮阳措施[4]。绿化遮阳可以通过在窗外一定距离种树,也可以通过在窗外或阳台上种植攀援植物实现对墙面的遮阳,还有屋顶花园等形式。落叶树木可以在夏季提供遮阳,常青树可以整年提供遮阳。植物还能通过蒸发周围的空气降低地面的反射,常青的灌木和草坪也能很好地降低地面反射和建筑反射。
4.1.1 建筑周围植树
在建筑周边一定距离种树,可以对低层的户型提供有效的窗口与墙面遮阳。一般适宜选用高大、树枝伸展较宽、夏天茂盛、冬天落叶的乔木。当利用植物进行窗口遮阳的时候,应当注意不能影响自然通风与采光。在夏季主导风的方向上,不应种植太密的树木,比如大灌木和乔木,以免降低风速甚至改变风向,造成自然通风受阻。此外,茂密的树叶也不应靠窗口太近,以免遮挡自然光线的进入。
4.1.2 屋面绿化遮阳
屋顶花园,隔热效果是显著的,同时对于第五立面的美化也有很大的作用。
4.1.3 墙面绿化遮阳
绿化墙面遮阳,一般选择爬藤植物如爬山虎、牵牛花、爆竹花等爬墙生长。必要的时候可以搭架拉绳,以辅助其生长。
4.2 结合建筑构件处理的窗口遮阳
遮阳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四种: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5]。
4.2.1 水平式遮阳
这种遮阳形式能够有效地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下来的阳光。故它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口,低纬度地区的北向附近的窗口。
4.2.2 垂直式遮阳
垂直式遮阳能够有效地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侧斜射过来的阳光。但对于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下来的阳光,或接近日出、日落时平射窗口的阳光,它不起遮挡作用。故垂直式遮阳主要适用于东北或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4.2.3 综合式遮阳
综合式遮阳能够有效地遮挡高度角中等的、从窗前斜射下来的阳光,遮阳效果比较均匀。故它主要适用于东南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
4.2.4 挡板式遮阳
这种形式的遮阳能够有效地遮挡高度角较小的、正射窗口的阳光,故它主要适用于东西向附近的窗口。
在设计遮阳时,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的朝向、房间的使用功能等因素,综合进行遮阳设计,可以通过永久性的建筑构件,如:外檐廊、阳台、遮阳板等,制作永久性遮阳设施。
4.3 专门设置的遮阳设施
4.3.1 活动窗口外遮阳
固定遮阳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与采光、自然通风、冬季采暖、视野等方面的矛盾。活动遮阳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个人喜欢,自由的控制遮阳系统的工作状况。形式:遮阳卷帘、活动百叶遮阳、遮阳篷、遮阳纱幕等。
1)遮阳卷帘。
窗外遮阳卷帘是一种有效的遮阳措施,适用于各个朝向的窗户。当卷帘完全放下的时候,能够遮挡几乎所有的太阳辐射,这时候进入外窗的热量只有卷帘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向内传递的部分。这时候,如果采用导热系数小的玻璃,则进入窗户的太阳热量非常少。此外也可以适当拉开遮阳卷帘与窗户玻璃之间的距离,利用自然通风带走卷帘上的热量,也能有效的减少卷帘上的热量向室内传递。
2)活动百叶遮阳。
有升降式百叶帘和百叶护窗等形式。百叶帘不但可以升降,还可以调节角度,在遮阳和采光,通风之间达到了平衡,因而在办公楼宇及民用住宅上得到了很大的应用。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铝百叶帘、木百叶帘和塑料百叶帘。百叶护窗的功能类似于外卷帘,在构造上更为简单,一般为推拉的形式或者外开的形式,在国外得到大量的应用。
3)遮阳篷。
这种类型比较常见,但质量和遮阳效果一般,目前市场使用有些杂乱。
4)遮阳纱幕。
遮阳纱幕既能遮挡阳光辐射,又能根据材料选择控制可见光的进入量,防止紫外线,并能避免眩光的干扰,是一种适合于炎热地区的外遮阳方式。纱幕的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具有耐火防腐,坚固耐久的特点。
4.3.2 窗口中置式遮阳
中置式遮阳的遮阳设施通常位于双层玻璃的中间,和窗框及玻璃组合成为整扇窗户,有着较强的整体性,一般是由工厂一体生产成型的。
4.3.3 窗口内遮阳
内遮阳的形式有:百叶窗帘、垂直窗帘、卷帘等。材料则多种多样,有布料、塑料(PVC)、金属、竹、木等等。内遮阳也有不足的地方,当采用内遮阳的时候,太阳辐射穿过玻璃,使内遮阳帘自身受热升温。这部分热量实际上已经进入室内,有很大一部分将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使室内的温度升高。
4.3.4 玻璃自遮阳
玻璃自遮阳是利用窗户玻璃自身的遮阳性能,阻断部分阳光进入室内。玻璃自身的遮阳性能对节能的影响很大,应该选择遮阳系数小的玻璃。遮阳性能好的玻璃常见的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这几种玻璃的遮阳系数低,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种玻璃对采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低辐射玻璃的透光性能良好。
5 建筑遮阳的发展趋势
以新材料、新技术为手段的新一代建筑师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更加高效的生态建筑遮阳方式。他们在使用新型材料的基础上,能够自动控制和调节,不但加强了遮阳效果,而且与建筑其他功能如采光、通风的协调也大为加强,使遮阳板成为综合解决遮阳、采光、通风、太阳能利用的多功能构件[6]。
5.1 风、光、雨、温度或湿度遥感器与活动遮阳产品相结合
装上风雨遥感器,可以使活动遮阳产品根据风雨的大小来调节伸出的长度或角度,保护遮阳产品在恶劣环境下减少侵蚀;装上光、温度或湿度遥感器,可以根据日照的角度和强度、温度或湿度的大小,调节外遮阳产品的状态,尽可能为室内创造最佳的舒适环境。
5.2 光伏发电与建筑遮阳相结合
目前,很多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考虑如何很好地综合建筑遮阳板与太阳能收集器的设计。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BIPV)是光伏发电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与建筑遮阳相结合是其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对于节约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环境及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市场该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6 结语
建筑遮阳设计应贯穿在规划设计、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建筑施工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建筑所处地域的纬度和气候特点,太阳能利用的不同类型和技术要求来选择不同的遮阳方式,同时结合建筑造型、平面功能与遮阳部位、构造节点等因素,做到既符合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又满足高质量的室内健康环境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建筑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摘要:简要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涵义、建筑遮阳的意义,着重从形式、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建筑遮阳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进而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建筑遮阳设计既符合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又满足高质量的室内健康环境需求。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遮阳,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谢浩,刘晓帆.高层建筑中遮阳与艺术相结合的探讨[J].房材与应用,2002(2):17-18.
[3]蔡镇钰,范守中.建筑设计资料集[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黄浩.绿色建筑遮阳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3):31-32.
[5]刘明娟,张永生.以西安地区为例谈教学建筑的遮阳设计[J].工业建筑,2009(S1):25-27.
[6]中国遮阳网.www.chinasunshade.com.
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措施 篇11
摘要:建筑节能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建筑节能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性课题。同时建筑节能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危机感与责任感,结合地域文化、技术及生态环境,设计出更人性化的节能建筑。本文探讨了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是符合行业长远发展方向的重要方面。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各种新型高性能的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应用与推广,但节能设计不是仅仅依靠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就可以做好的,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地冷等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也是不可忽视,同时还应在建筑物中加入辅助的节能设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1、建筑节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需要能源提供动力。1990~1995 年第8 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2%,而一次商品能源平均每年增长才有316%。这种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能源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制约因素。我们要发展国民经济,就非依赖于节能不可。近年来高耗能建筑不断大量兴建,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建筑用能继续急剧增长,势必会限制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国民经济持续、快捷、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搞好建筑节能。
2、建筑节能是改善广大人民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我国气候冬冷夏热的问题是相当突出的。冬天需要采暖,夏天想要空调,而采暖和制冷都需要能源,其中对优质能源的需求量增长更快。而我国的能源供应特别是优质能源如电力、燃气的供应目前还很紧张,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只有大力开发能源,并在注意节能的条件下改善人民的建筑热环境,这种改善才有可能。
3、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在我国,人均可采能源储量不丰,建筑用能巨大,大气污染严重,居民又对改善冬寒夏热的环境要求迫切,因此,把建筑节能工作真正落实到设计中去,这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国家已十分明确地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头等大事,要求我们付诸行动,结合我们建筑设计的情况,就必须抓紧建筑节能,坚决遏制建筑用能浪费严重,建筑热舒适状况不佳,而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的趋势。
二、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措施
1、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像蒙古包的圆形平面,圆锥形屋顶能有效地适应草原的恶劣气候,起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对于沿海湿热地区,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開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同时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通常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适合这一地区气候环境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
2、住宅平面的建筑节能设计
住宅平面设计中首要问题是确定适当的套型面积。因为适当的建筑面积不但可以节约用地(建筑行业“四节”之一)还可以大大节约建筑用材,减少营造、维护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另外,建筑平面的巧妙布局亦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规律使南朝向为最为节能的建筑朝向,此朝向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得热,而且此朝向建筑与我国夏季盛行的东南风差不多成垂直关系,容易形成穿堂风,而又避开了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因此,将住户长时间活动的居住空间(如厅、主要卧室)设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南向位置,利用自然环境使室内达到最大的舒适度,为住户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能耗。而南北向建筑可以获得最多的南朝向房间,所以建筑平面谊设计成南北向。对于日照、通风条件较差的北朝向与长时间接受太阳辐射的东西向可布置些平面功能比较次要的电梯、楼梯、管道井、机房、卫生间、厨房等,以挡住日照直接照射主要房间,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经调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南北向的多层建筑的传热耗热量比东西向可降低5%左右。
3、建筑物周边的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 个重点。绿化能够改善居住条件,美化环境等等,且对于房屋建筑周边的小环境气候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利用技术手段,营造好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并使之与内部环境很好地联通,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耗能。在对建筑物周边进行绿化设计是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植被苗木的选取要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在控制好工程成本的前提下也可引入水环境,这不仅利于建筑物周边的生态平衡,同时也能够改善空气的清洁度。另外,一些高大乔木的种植需要根据冬夏两季的阳光照射情况而定,要保证冬季有充足的阳光,夏季能够起到遮阳的作用。建筑物的绿化设计不要仅仅局限与平面上,可以根据条件对建筑物进行竖向的绿化,如对外墙、阳台、顶部进行适当的植被覆盖,使绿化有立体感,显得自然,这样给建筑物提供1 个复合型绿化环境,有效减少了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对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隔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节能效率。
4、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就经常将使用频率较少的房间如厨房、餐厅、次卧室等房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对北侧寒冷空气的“ 温度阻离区“,从而达到节能及保证使用频率较多房间的舒适度的目的;在印度柯里亚的管式住宅及干城章嘉公寓楼的设计中,就通过空间的竖向分隔,起到了极佳的通风降温效果。
5、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如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墙体屋顶中的应用,达到了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新型透光隔热玻璃在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透光隔热效果;采用可调节的铝材遮阳板,达到遮阳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6、充分利用太陽能
太阳能是一种天赐的能源,节能建筑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在建筑物的建设方面,尽量选择南北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事实证明,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建筑耗能要少。这样的各居室室温较高,居民在此可充分享受阳光,使用也较合理。住宅等民用建筑也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水的水温在冬夏季的温差不大相当于恒温的原理,来调节室内温度,已达到节能的目的。公共建筑节能采用屋顶或外墙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或者外墙利用光伏材料,光伏材料发电以提供本建筑的用电,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较好的太阳能资源,这为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这种绿色的洁净资源,减少建筑能耗,提供了资源保证。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指的是需要辅助资源配合的太阳能使用系统的建筑。在这种系统里面,光电系统是研究较多的对象,但它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且太阳能的系统的利用费用过高。所以如果大批量地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指在阳面使用储蓄热质、阳光房来吸收储备热量进而利用的一种形式,目前应用便捷广泛。
总之,实现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主导,由国家立法,对建筑节能做出全面的、明确的政策规定;必须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地、严格地采取节能措施,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鹏,张磊勇,霍俊伟. 用VB开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2]刘冬梅. 浅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J].工程与建设.2007(05)
[3]王丽芳. 对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8)
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 篇12
1 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发展状况
目前对建筑钢结构的研究在高层、超高层钢结构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进展, 在高层钢结构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的分析理论, 高层钢结构技术有了成套的技术,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 厚板柱残余应力目前常被用于高层钢结构中, 对厚板柱残余应力的研究我国现在已经处于比较完善的阶段。在文献中有部分给出厚板柱残余应力影响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改进数值积分法。 (2) 反复荷载的作用下, 恢复力模型的研究在梁柱刚性节点、钢材等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了许多。在原创性上损伤累积的钢材滞回模型、钢构件平面及空间滞回模型等模型对滞回模型理论分析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3) 非线性分析在钢框架系统中运用具有很大的难题, 由于对模型中个单元结构进行计算, 结构位移未知数量多, 造成计算量庞大。将单元间组成扩大梁单元和扩大柱单元, 主要是为了减少对框架分析时的未知数, 钢结构框架体系统一非线性分析理论被提了出来。提出的这一理论可被用于静力荷载也可被用于动力荷载。 (4) 钢结构有非常好的延展性, 根据本特点进而在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设计。钢结构为四个级别, 按体系、节点、构件延展性能力进行划分的。设计原理依据“小震-延性”对小震水平进行了合理的确定。 (5) 对钢结构进行高等分析和设计, 其方法主要基础建立在钢结构框架体系统稳定分析理论研究上。需要考虑结构初始缺陷, 节点域变形和节点半刚性影响采用双非线性研究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对框架机构整体稳定性极限承载力进行较精确的计算。 (6) 非线性分析的方法主要针对在火灾情况下的钢结构使用, 几何非线性和应力引起的材料非线性需要被考虑到, 还要考虑到温度引起的材料非线性。结构钢材、连接材料和耐火钢的高温性能参数的计算公式建立是在已经提出的火灾下钢构件内升温的实用计算公式基础上建立的, 另外还建立了各类钢结构基本构建抗火极限承载力的验算公式, 现代钢结构抗火设计理论已经较完整的建立了。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结构设计缺乏深度
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工作必须有专门的设计单位进行完成, 这一规定是由我国建设局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的。有些建筑钢结构设计的不合格是因为一些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不够和能力不足导致的。在实际中负责钢结构设计的都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进行设计的, 经验不足以及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对课本内容的掌握不够完全, 理解不够清晰以及指懂得一些死理论, 不能将设计与实际相结合。在对钢结构简单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问题。甚至在全铸钢和全焊接等问题上, 他们托付给加工厂进行完成, 完全没有考虑过加工厂会不会再进行转手, 他们的设计能不能保证专业性。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会在这一做法下被大大降低。对于钢结构设计没有深度这一问题, 设计单位应该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 来保证设计的专业性以及建筑的安全性。
2.2 缺乏创新设计
有些设计在复杂的建筑工程中太过于传统没有创新性。设计的创新性和自主性的缺乏, 主要是因为设计者经验不足以及缺乏自信心, 导致了设计太过于传统。假设实际情况与设计缺乏对比, 就会导致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 所以对建筑钢结构的设计不可以随意的增加相关系数, 焊接技术要依情况而定, 做任何的设计步骤都要与实际相结合, 这样才不会对成本造成浪费。这一系列的假设问题都是有可能出现的。所以,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专业性和创新性就要不断的加强, 设计单位要对设计队伍进行补充, 让设计更具有专业性和创新性, 挑战复杂的建筑设计项目也要具有创新型和专业性, 不然设计单位只能设计一些简单的, 传统的局限性和限制将得不到突破。
2.3 与物理原理相矛盾
钢材料具有导热性能强的物力性质, 为了确保建筑室内温度的恒定以及保温情况, 对建筑钢结构的设计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 又因为热量的传递不能从建筑外传到内部, 还会通过窗户玻璃进行传递, 所以还要对建筑外围能吸收的最大热量进行测量。室内有较好的保温性就要求建筑有教好的设置, 以好的设置保证良好的保温效果。
3 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与理论
3.1 焊接柱残余应力稳定性技术
焊柱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超出本身承受极限的相变应力、加工热力以及热应力, 这将导致焊柱在冷却后内部仍保留有残余的应力, 对于这类情况我们称之为焊接柱残余应力。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中残余应力会经常被用到, 所以针对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3.2 构建恢复力技术
构件恢复力技术, 往往会涉及到恢复力特性曲线, 依据恢复力特性曲线进行恢复力模型的建立, 利用恢复力模型对建筑物进行抗震分析很有效果。刚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到了成熟的阶段, 它作为原创新和开辟性恢复力模型的先驱为构建恢复力技术提供了基础保障。
3.3 抗震设计
地震带给我们的生活许多的影响以及危害, 有一个安身之所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建筑钢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来地震频发, 这就提示我们, 建筑抗震设计方面的问题就是太弱, 所以设计单位要不断的对其加强, 并对设计要有所创新, 打破传统。在抗震技术设计上更是要做好相应的技术, 如果做不好, 当地震到来时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抗震设计是建筑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设计问题, 它涉及到了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的质量性能。
3.4 大跨度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技术
传统的刚性结构和现代的柔性结构是大跨度工业厂房钢结构的两种体系。传统的刚性结构设计在各方面已趋于成熟, 且使用也较广泛。现代的柔性结构设计也在逐步的区域成熟状态。这种设计的方法不仅满足了建筑钢结构设计中的需要, 还能够在市场上打破国外垄断的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钢结构设计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被发展起来了。为了建筑钢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得到解决, 要求设计单位对设计者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不断的加强, 提高设计的深度, 提升建筑钢结构设计的出那行度, 克服物力与原理之间的矛盾。建筑钢结构的设计, 我们要对其做到与建筑行业在实际中的情况相结合, 在设计上采用的技术一定要科学有效, 建筑行业将随着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水平提升的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伦基.《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设计使用介绍[J].建筑结构, 2012, (3) :144-151.
【建筑设计技术】推荐阅读:
房屋建筑设计技术分析08-28
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06-02
BIM技术建筑节能设计06-17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09-15
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05-16
住宅建筑之建筑设计08-02
建筑设计中建筑抗震10-24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10-10
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10-26
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