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小狗包弟》(精选8篇)
赏析《小狗包弟》 篇1
巴金, 被誉为20世纪中国良知的符号;《小狗包弟》是他的巨作《随想录》中的名篇。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巴金先生人性的光辉, 共同走进《小狗包弟》。
一.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是第一次让高中阶段的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反思“文革”, 这既充分体现了课改专家的改革理念, 同时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通过阅读和思考, 领悟其丰富的内涵,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的要求。这篇文章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属于“思考·领悟”板块, 重在“品文品人”。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有三:第一、在于它的认识价值,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第二、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己, 从而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第三、在于它的阅读写作价值,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范例。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据此, 我确定以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 品味语言, 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自主阅读、圈点分析与小组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勇于剖析自己的伟大人格。
2.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及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学习难点:感悟作者的伟大人格, 培养自我反省意识。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利用早读预习课文, 搜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 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
2.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导入。
列宁说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文化大革命, 那是个是非颠倒、亲友疏远、人情殆尽的年代。 (与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文革”的相关资料, 加深对“文革”历史的理解)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作为良知符号的巴金对那个时代, 对自己, 他作了怎样的剖析?今天我们就通过先生的《小狗包弟》去了解那个动乱时代的人们的生活, 去深刻感受巴金的伟大人格。
第二环节: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 然后复述情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与口头表达能力)
[互动设计2]把握情感———学生品味体验情感, 然后讨论、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打开灵魂忏悔者的心门———探究和品味。
[互动设计3]细处探究, 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分组讨论、交流)
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互动设计4]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品味语言 (探究、讨论、交流)
“我怀念包弟, 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 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自心底的语言, 不仅仅是歉意, 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品味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环节:说句心里话――忏悔意识与我 (说说学习之后的感受)
联系自身实际, 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的过错。
在学生说完后, 教师强调: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我们都会犯一些错误。敢于正视错误, 既是一种勇气, 也是一种自我认识提高的表现。或许在我们说出羞于启齿的错误之后, 我们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内心会更平和、人会更真实, 同时我们也完成了一次灵魂洗礼和人格升华。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把巴老作为榜样, 做到“一日三省吾身”!
(设计意图:“文学即人学”, 抓住阅读教学契机, 深化情感教育, 深挖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坦诚真实的人格)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个人只有忏悔自己的过失, 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的历史, 才能远离专制野蛮走向理性和文明。这让我们记起, 1970年12月7日,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忏悔谢罪;2009年11月16日,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向多达50万“被遗忘的澳大利亚人”致歉。
巴金老人生前有个愿望, 就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 把当时混乱动荡的情景展示出来警示后人。今天我们通过《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既加深了对那段特殊岁月的认识, 又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提升, 这便是对巴老最好的纪念。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选取一件令自己后悔、难过或遗憾的事例, 以坦诚的心写下自己的忏悔, 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短文, 进行自我剖析。
赏析《小狗包弟》 篇2
《小狗包弟》 导学案NO.8
巴金
【学习目标】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学习重点】
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指导】 诵读法
探究讨论法
【知识衔接】
1、作家介绍(《学海导航》p42)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写作背景
“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首先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人望乡》至1986年8月20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怀念胡风》,历时八年,共完成42万字。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做了十年的奴隶”的“奴在心者”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文革”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友、出卖良知的行
预习案
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那是一个多么**的年代,)人的生命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小狗也难逃一劫。《小狗包弟》即从侧面反映了十年**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
【学习过程】
1、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舔()
作揖()
拍摄()
叱()骂
....包袱()
解剖()
租赁()绿草如茵()....虫蛀()
吠叫()
堕入()
款待()
2、多音字
熬
()熬煎
()熬白菜
作
()作坊
()作业 爪
()爪子
()爪牙 难
()难受
()难民
3、整体把握全文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引子()—— 开端()——
发展()——
结局()——
尾声()——
思考: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4、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5、读完文章后,你有没有发现包弟的遭遇和艺术家的小狗的遭遇的不同之处?你怎样看待这种不同之处?
明确:总体来说,包弟和那只小狗一样,都是死于那个荒唐而残酷的年代,但是,他们之间又有那么一点点的差异:艺术家的小狗一直在家里等待着朋友的归来,它最后是为了自己的朋友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悲愤的死去,在它这里,还是有着朋友(也就是自己信任的人类)仍然关心自己的信心的;但是,包弟就不一样了,它已经感受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氛了,也担心自己可能会被交出去,因此它更加谨慎的生活,尽量不给别人捕捉它的机会。但是,或多或少与巴金的自我保全思想有关,包弟还是被所亲近的人打发走了。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作为读者,我们也像巴金一样,对它有一种无法弥补的亏欠和伤痛,由此更能理解作者为什么难以从中解脱出来。
6、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7、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⑴同意俗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是一条狗呢?再说巴金也是为了保全家人,和小狗比起来,家人要更重要结合背景,我们知道,文革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人人自危,为了保全自己,出卖一条狗又算得了什么呢?比起那些出卖家人,朋友,邻里的人,我觉得巴金算好的了,我很能理解他的做法,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⑵我不同意巴金的做法,小狗包弟虽然只是一条狗,但它也是一条生命,它也有它的生存权,难道只因为它是一条狗我们就有权利剥夺它的生命吗?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包弟和巴金及巴金的家人一同生活了七年,从课文中我们能够感到包弟只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家庭成员,它不仅可爱,而且忠诚,它日日守候主人的归来,如此的忠诚,最后却被解剖,我感到很心痛。
⑶我觉得不能用同不同意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也不同意巴金的做法,但对他的做法我能理解巴金这么作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第一组同学已经说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何况是一条小狗呢?巴金在十年浩劫中不但失去了小狗,更失去的至爱的人萧珊他本身也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我觉得他是很痛苦的,也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8、作者本文要写的是自己的小狗包弟,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家的遭遇开篇?
9、“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一共出现了三次,是怎样出现的?在这三次问话里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10、文革结束后,作者说他的院子和隔壁房屋之间的竹篱笆被换成了无缝的砖墙,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1、在讲述自己与包弟的故事时,作者讲述了包弟的哪些经历?他的感情又是怎样随之变化而变化的?
【随堂练习】
1.《小狗包弟》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这篇文章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除此之外,他还有长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又被称为“________”三部曲。
2.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一组词填进去()
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________去。它亲热的________着,扑到他跟前,到处________,用舌头________,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
A.奔 叫 闻闻 舔舔 B.跑 喊 闻闻 舔舔 C.奔 叫 走走 舔舔 D.奔 哼 闻闻 舔舔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陈泰康农科小组”的同志们为改造黄河故道盐碱池,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是五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B.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C.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必须怎样写。
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4.根据原文,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
A.在十年“文革”期间,人的尊严被严重的践踏,人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当然也就很难照顾到一只小狗了。但是,巴金却为包弟的悲惨遭遇一直自责不休,这一方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B.包弟在那时的遭遇并不是单一的,他的悲剧其实代表了很多人所遭受的不幸。C.巴金在怀念包弟,他同时也在怀念曾经与他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妻子萧珊。
D.巴金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日本作家由起女士有朝一日要向他问起包弟的情况。【相关补充】 文体知识
随想录式的散文,题材广化,既有对社会生活、历史场景、国际交往等大题材的摄取,更有对个人心迹的袒露,友人亲人间真情的表现,凡人俗事的叙写。在题材开拓方面,充分展示散文文体的优势。随想录这种散文创作形式它崇尚真实,将个人生活引入了散文创作天地,写自我故事,抒自我情愫,由此而被散文家所推崇。随想录式的创作找回了散文曾经在很多人那里失落的真诚品格,引领散文
创作由虚空伪饰走向求真务实。随想录不是无病呻吟、无中生有的装腔作势之作;作者必须有感而发,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真话,其间有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真性灵。
所以巴金的《随想录》堪称现当代散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散文开始告别一个浮夸、说谎的阶段,而进人一个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散文创作开始告别一个自我粉饰的阶段,而进入到一个自我反思省察的时代。随想录的话语方式在当代散文史上具有转型意义。当代散文创作中,曾有将散文当作诗写的主张。作为这种主张的实践,散文表达的景观、人事过多地“人造化”,许多“诗意”散文是被“做”出来的。巴金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他的《随想录》或叙或议或抒情,随意运笔,杂体相生,天然自成,不拘一格,全然不是做作之物,较好地展现散文随意生姿的审美风范。【拓展】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变化过程。
2.领悟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追求道德完善的自律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介绍作者
教师诵读中央电视台“200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节目中的一段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板书)
补充材料:101岁的人生旅程,1300万字的作品《激流三部曲》享誉全球。
问:这个人是谁?明确:巴金。
(设计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突出作者的成就,明确作者的崇高品质,为理解作品的主题作铺垫。)
二、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主旨
默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文革的句子,由此说说文革中哪些现象让你觉得荒唐,或者说不可思议?
概括时代的特点:荒唐、残暴、冷酷、践踏生命。
三、分析小狗包弟的形象
问:以“小狗包弟”为题来写一个国家的一场历经十年的大动乱,一只小狗身上负载这么大的主题,那么这个形象应该是个非常典型的形象,找出小狗的特点,读句子,读出小狗的可爱。
归纳: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板书)
问:作者在描述与包弟的七年相处时,情感是怎样的?(明确:欢快)
四、探究本文的思想主旨:
1.包弟最后的归宿是怎样的?(明确:被“我”送上了解剖台)
2.作者为什么要把它送上解剖台?(明确:保全自己)
3.包弟讨人喜爱,人和动物本该和睦相处下去,是谁打破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局面?(明确:动乱的社会现实)
4.作者当时有没有犹豫?这说明“我”的哪两种情感在作斗争?(明确:保护小狗、保全自己。最终还是保全自己占了上风,抛弃了小狗。此时作者很矛盾:送包弟走,可以保全自己的家人,但良心是不安的;不送它走,就会被抄家,但可以获得良心的安稳。)
5.这说明什么?(明确:人性弱点: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自私)
6.在作出这个决定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明确:忧虑、轻松、沉重)
7.文章以“包弟”为题,却不仅只写了包弟一只狗,还有另一只狗,思考:这个段落如何与全文联成一个整体?
明确:结构上是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逻辑上形成对比
板书明确:相同点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以狗性映衬人性,还是突出人性的弱点。
总结:思想主旨一:揭示人性的弱点。(板书)
五、归纳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变化过程:
小结:抒情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板书)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小狗包弟的命运困扰着作者,也牵动着读者的心。
归纳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抒情过程
(事) (情)
与包弟的亲密接触欢乐
不知如何安排包弟忧虑
送走了包弟轻松
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至今不能释怀歉疚
抒情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
(设计目的:强调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与之产生共鸣。)
六、剖析作者的形象——一颗“忏悔和自责”的心。
找出对于自己把小狗送到医院解剖桌上一事直接表达忏悔感情的句子。
明确:反而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
为了想保全自己,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
我的心仿佛放在油锅里煎熬;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向它表示歉意。
讨论(板书)
1.包弟到底应不应该送出去?
参考:包弟的命运不是作者所能掌控的。
2.作者作为一个文革中的受害者,作者是否有必要歉疚、忏悔?
资料:1968年8月,64岁的巴金被监禁;9月,被抄家,并经受各种形式的批斗;1970年在上海郊区劳动改造;1972年妻子病逝;1973年,在四平方米的小屋翻译外国作品,直至文革结束。
参考:这是一种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反省自己人性中的阴暗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结归纳:(板书)
文章的主旨二:忏悔与自责
七、拓展延伸:
讨论
讨论一:巴金忏悔的价值(板书)
1.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2.呼唤着理性社会的回归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巴金)
讨论二: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会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多媒体展示二战后,德国总理在犹太纪念碑前下跪了,德国经济迅速复苏,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图片资料。)
教师总结(板书):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丑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性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篇4
一、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 感悟巴金对人性的呼唤和讴歌。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上课前疏通字词, 了解作者, 找出包弟有哪些可爱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 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 带来勇气, 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 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重点研读
课前我们通过自主学习, 找出了小狗包弟聪明、通人性、有灵性的可爱之处。可是这样讨人喜欢的小狗, 结局怎样?
生:被送上解剖台无辜惨死
(出示投影) 探究一:可爱的包弟无辜惨死, 谁是致小狗于死地的罪魁祸首?
教师要求必须从课文中寻找依据, 并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 讨论三分钟后每组派发言人阐述本组论点。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作者害死小狗。
(板书:作者)
依据:
(1) 文革抄四旧, 小狗属于四旧之一, 小孩砸门, 作者怕包弟把红卫兵引到家中来。
(2) 作者当时属于半靠边的状态, 自身难保。
(3) 六十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 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 一些人大声叱骂, 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作者不得已把包弟交给了医院的大妹妹。
生2:文革害死小狗
(板书:文革)
依据如下:
从第一自然段看出, 艺术家遭批斗, 当时的人为了自保, 熟人变成陌路人, 只有艺术家的狗为了主人而忍受棒打脚踢, 甚至不食而死。可见文革扭曲人性, 害死小狗。
师: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两个原因, 哪个是主要原因?
生:文革
师:是的, 作者的种种行为都是在文革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作者把包弟送上解剖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师:在第十段和文末, 作者清楚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歉意, 同学们找出来。
(学生明确后齐读)
师:在文革中, 作者遭批斗, 受尽皮肉之苦, 妻子萧珊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 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救治, 最后连诀别的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
(出示投影) 探究二:深受文革迫害巴金却站出来为一条小狗的死承担责任并进行深深的忏悔, 你如何看待巴金这一行为?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巴金是一位有良心的作家, 在说谎成风的时代, 敢说真话, 他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生2:文革中连一条小狗的命都保不住, 何况是人呢?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是为了引发人们心灵的共鸣。
师:大家更多地是从文本表层剖析, 从人性角度还可以怎么挖掘文本深层内涵?
生:作者这样做是为了让后人懂得尊重生命, 唤醒更多人的良知。
师:不错。作为主人失去了包弟, 作为丈夫失去了妻子, 作为本应受社会尊重的作家受到了迫害。在这种情况下, 作者没有选择痛斥社会的不公, 命运的无情, 而是选择对一条小狗的歉疚。这样描写, 表面看是作者用以自责, 其实质是从另一角度表现人性的渴望与呼唤。的确, 倘若没有专政队的诸种暴行, 巴金绝对不会送走包弟;假如人间充满人性, 怎么会践踏无辜的生命?因而, 自责和忏悔, 实际就是对人性的呼唤;而呼唤人性, 从另一层面讲是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板书:说真话, 呼唤良知, 珍爱生命, 呼唤人性
(投影展示)
现在, 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
———巴金《随想录·一篇序文》
(出示投影) 探究三:文末说: 我怀念包弟, 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从中可以看出巴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他是一位有良知、真诚、敢作敢为的人。
生:他是一位善于反省,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教师明确:善良正直善于反省 严于解剖自律
(投影展示)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 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 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 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
可见, 善于反省, 也是一种智慧。前人已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出示投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反省是一面镜子, 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 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海涅)
三、拓展延伸
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大家请看这两幅图, (投影) 画面上下跪的人是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
背景介绍:一九七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 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 肃穆垂首, 毅然双腿下跪, 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 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消息传来, 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
同样在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 做法却和德国截然相反。
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 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 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 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可见, 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由此可以得出下面几句话:
一个人忏悔内心和谐
一个民族忏悔走向理性
全人类忏悔和平发展
四、课堂小结
“文化大革命”已经远去, 但它距离今天还不到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去审视、反省那段耽误了整整一代人的岁月, 是为了唤醒良知、呼唤人性的回归。
课堂练笔
2005年全国卷二
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 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 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 突出课文特点。不超过五十字。
课文题目:小狗包弟
(理由)
生:通过以小见大的写法, 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呼唤。
生:一条命运悲惨的小狗, 一位真诚正直的作家, 一次良心的洗礼。
师:大家抓住了本文的写法和主旨, 回答不错。善良、正直、勇于自责、敢于自我反省的巴金老人用他的行为感召我们, 他是知识分子的楷模, 是世纪的良心。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对他的概括:穿越一个世纪, 见证沧桑百年, 刻画历史巨变, 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 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 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 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五、课后作业
《小狗包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2003年“感动中国”对巴金的颁奖词中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围绕包弟说一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2、找一找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2、用诗行的形式总结。
3、“我”为什么没有小狗了?是什么外界的力量使善良的一家人最终没有保护住爱犬?(明确)文革。教师介绍文革。
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
1、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文革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四人帮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怎样表达歉意
诵读第10段,画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之。
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赏析打动自己的字、词、句。
七、延伸迁移,课堂练笔。
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
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八、推荐阅读:
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和巴金的《怀念萧珊》
赏析《小狗包弟》 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七段式 教学法 《小狗包弟》
一、七段式教学法的理论解读
课堂教学是有节奏的艺术。要让课堂有节奏,采用问题式导向是很好的办法。教学开展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过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很关键,要有层次性、逻辑性和鲜活性。在课堂问题解决上要有集体讨论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的问题;要有“想”的问题和“做”的问题。这样才符合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我们可以将教学设计为七个环节,使之成为有节奏的课堂。
一是课前一读,让学生随机选文朗读,这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把学生上课状态“活”起来。先接触作家要先做背景介绍。二是问题一的解决,这个环节主要由老师进行讲解,给学生整体认知打下基础,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做铺垫。三是问题二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解决,因为当课上到这个环节学生开始疲劳,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动一下,使精神活起来,同时解决教学内容。四是问题三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不允许学生互相讨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五是问题四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动手完成的问题,使学生从思考中转到动手中,形成能力。六是当堂及时练习巩固,给出课后课文延伸思考,作为作业完成于《课文反思本》上。七是留一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安静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以《小狗包弟》为例谈七段式教学设计
材料一: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看见八具尸体。”
材料二:1966年8月24日作家老舍先生在连日遭到毒打无法忍受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在夜间投湖自尽。在动乱的“文革”十年间,人的生命如草芥,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亲近的小狗也难遭劫难。
(以小狗为核心设计问题链)
问题一: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学生找,老师指导,让学生对课文线索有个清晰概念。)提示:a.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了。b.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c.拍摄包弟的镜头。d.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e.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总结特点是: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点明用意: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一家人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问题二:文章题目是《小狗包弟》,却以另外一个小狗与主人的故事开头。请大家将文中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对比一下,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小组学习,形成成果,学生讲述,老师点评。)提示:相同点——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通过对比说明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问题三:“您的小狗怎样?”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怎样出现的?在这三次问话里作者的心情如何?(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教师提供参考:1.日本女士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时问起,当时包弟很好,作者心情很愉快。2. 1962年作者生活幸福,心情的幸福感让他觉得有人问他,这是生活幸福的写照。3.“文革”开始,小狗和作者一家遭难,作者失去了小狗,于是猜测日本作家的再一次提问,心情悲痛沉重。
问题四:作者面对包弟的遭遇,不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自己独立完成,锻炼从课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问题五:关于作者对小狗处理的整件事,你能谈谈感想吗?学生交流后,教师自我明确:作者感情波澜起伏。与包弟亲密交往时很欢快;“文革”来临,又不知道怎样安排包弟,感到忧虑;刚送走包弟时感觉很轻松,之后又心情沉重,陷入良心自责和对包弟的歉意中。
问题六:作者为何要以一条小狗反映“文革”的现实?你能从小狗视角写一段反应当时它的所见所想的文字吗?(课后思考,完成于《课文反思本》上)学生完成后,教师自我明确:狗犹如此,人何以堪?1.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的权利。2.连一只小狗也无安宁之日,更突出:文革对人性的毁灭性践踏。3.小狗和作者经历的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小狗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心灵历程。写小狗是实,写心灵是虚,写虚以写实为基础。
三、结语
问题式教学法可以起到一定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但它还有很多弊端,如问题是老师设计的,不符合新课改问题的随机生成性,问题的设计怎样囊括所有教学内容,教学量过大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美]艾玛·麦克唐娜戴安·赫什曼.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小狗包弟》的二重解读 篇7
一.文本解读解决基本问题, 但要为下一步解读作铺垫
让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三个问题, 问题一:课文第一段讲艺术家的狗的故事有何作用?问题二:复述包弟与“我”相处的过程和我的心理变化。问题三:根据文章第11自然段理出文革前后我家的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在教学参考中都有现成的答案, 学生稍加思考也能答出来。
为过渡到深层次的人性解读, 讨论一个更有难度的问题:在真正的迫害还没有发生时, “我”已经把包弟当作一个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因素而抛弃了, 写这样的内容是否有损巴金的形象?
参考解答:细读第10自然段, 看得出巴金对自己的批评是很重的, 他说“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可耻”一词表示对人格的否定, “逆来顺受”一词表示对无理的事采取容忍态度, 巴金在送出小狗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受着良心的拷问, 他把这件事写出来不仅不会损害他的形象, 反而证明“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因为对失去良知的痛恨恰恰是对坚守良知的呼唤。
二.人性的深层次解读提问启发更深入的思考
㈠文革中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被无辜迫害致死的人那么多, 有谁会去体味一只小狗的死呢?为什么巴金要着重的记上一笔呢?
参考解答:是为了忏悔自己的过错, 更是为了见证一段历史。文革作为时间史被很多人提起过, 但文革中人的心灵史却很少有人去见证。
㈡作者在文中说“不仅是包弟, 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一位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独特而深刻的大师, 竟在某个历史时期发现自己的命运与一只狗一致, 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究竟是什么出了问题?
参考解答:包弟在其他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中的死亡都没有特别的意义, 只有在文革初期, 只有在造反派的反复围攻的“心惊胆战”的日子里, 包弟的死才具有了悲剧意义。巴金交出了小狗, 也交出了自己, 交出了一个人正常的理性思维, 这正是文革中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心理过程, 他们从此走上了被扭曲被毁灭的道路。小狗包弟不正代表了文革中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广大弱势群体吗? (此处可补充巴金及家人在文革中的经历)
巴金在《〈探索集〉后记》中曾 说:“不能把一切推在四人帮身上, 我自己承认过四人帮的权威, 低头屈膝, 甘心任他们宰割, 难道我就没有责任!难道别的许多人就没有责任!”这话颇令人深思。
㈢见证的意义
所谓见证, 一是要亲自到场亲眼去看, 二是要挺身而出, 指证事实真象。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两点呢?他们有的到场了却无法看见, 有的人看见了却不敢证明, 甚至有的人出于某种目的出具伪证, 在这种情况下, 巴金的《随想录》发挥的见证的作用就具有了莫大的价值了。
文革之后, 人们都不愿再提起那段历史, 在这种现状下, 在文革中受尽迫害的巴金首先站出来忏悔反思, 于1978年开始发表他的《随想录》,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有什么呢?
中国人总是喜欢一团和气, 喜欢大团圆, 因此对过错甚至是罪过总是尽量回避, 对十年文革似乎也是这样的态度。可是有人说:“中国的人性自觉是从文革后开始的, 西方的人性自觉是从奥斯维辛之后开始的。”国际上对奥斯维辛的研究和反思从未停止过, 那么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十年文革的反思和研究是下几个世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基于这种考虑, 巴金在《小狗包弟》甚至他的 《随想录》中更多的是表达他的对社会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篇8
(一)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2.认识“文革”对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二) 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内容, 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2.感受世纪老人真诚的忏悔。
3.认识“文革”十年给人带来的难以抚平的伤害。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做一个真诚的人。
教学重点
感受世纪老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 了解“文革”给人造成的心灵伤害。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革期间, 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跟女朋友用英语打电话, 其目的是为了练习口语, 但被人告发, 说他是“里通外国”, 于是被关押批斗, 最终因无法忍受屈辱跳楼而亡;热爱生活、幽默风趣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文革中屡遭批斗终因无法忍受人格的侮辱、身体的蹂躏而跳湖自尽。两个人物的悲剧命运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文革十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是一个非人的年代, 缺少人性, 缺少温情, 人性的扭曲和变异达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 走近那个荒唐的年代, 同时感受巴金老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简介文革十年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里是这样评价“文革”十年的:“在这十年, 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的消失, 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相互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 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的家庭被轰毁, 千千万万的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狂浪的, 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是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 诚实的化为诡诈, 恬静的化为疯狂, 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 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他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 但是最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 那么“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革对人身心造成的残害。
三、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 文章写了什么故事?
明确: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
2. 为小狗包弟建立一个档案。 (包括姓名、籍贯、旧主人、个性特征)
明确:姓名:包弟籍贯:日本旧主人:瑞典
个性特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忠诚等
3. 在与包弟相处、相离的过程中,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与小狗的亲密接触——欢快不知如何安排包弟——忧虑送走了包弟——轻松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至今不能释怀——歉意
四、精读第一段, 学习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比较两个故事之间的异同, 想想作者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何用意?
明确:相同点:都在讲述人与狗的故事。
不同点:前者表现了狗对人的忠诚, 后者表现人对狗的背叛。
用意:1.引出下文巴金与狗的故事。
2. 反映当时武斗、血腥的社会现实。
3. 面对艺术家的悲惨遭遇, “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
而狗“亲热的叫着, 扑到他跟前, 到处闻闻, 用舌头舔舔……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身边”。通过这一对比, 反映了特定时期人性的扭曲, 人情殆尽, 世态炎凉。
4. 人性不及狗性, 更加体现了作者忏悔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五、研读10—12段
1. 你如何看待巴金抛弃包弟的行为?从文中可以看出巴金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在那样一个非人的残酷年代, 人的生命贱如草芥, 人尚且无法保全自己, 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 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 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 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 我瞧不起自己, 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 包容了超人的勇气, 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 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他看来, 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 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当他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牺牲另外一个生命的时候, 他感受到了屈辱。同时, 我们还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作家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因为他的忏悔, 为将来历史上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让后人们记住这段历史, 不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巴金是真诚的, 同时他有着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2. 品读11段的景物描写及作用。
景物描写:“脚下是一片衰草, 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少掉了好几株花, 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美好的事物消失了, 丑陋的东西出现了。尽管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但文革造成的伤害, 文革留下的后遗症依然存在, 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在于体现了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痛是难以愈合的。文革的经历像噩梦一样时刻缠绕着自己, 让作者伤痕累累。
六、课堂小结
2003年, 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颁奖词是这样评价巴老先生的:“穿越一个世纪, 见证沧桑百年, 刻画历史巨变, 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 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 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 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是呀, 在天地间行走着一个真诚的人, 他的真诚感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愿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 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
七、布置作业
以坦诚的心写下自己的忏悔, 交给或寄给你曾经伤害过的人。
八、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巴金
小狗——忠诚
【赏析《小狗包弟》】推荐阅读:
小狗包弟08-13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09-28
小狗包弟课件06-11
小狗包弟说课稿人教版11-13
8 《小狗包弟》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07-12
写小狗的作文:我喜欢的小狗11-03
描写小狗的四年级作文:小狗风仔07-03
有关小狗的三年级作文:聪明的小狗08-12
关于小狗的睡前故事-小狗穿鞋08-18
小狗大白作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