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班

2024-05-17

五年制高职班(精选12篇)

五年制高职班 篇1

我校测量F0201五年制高职班, 2002年9月入学, 全班48名同学, 男同学32名, 女同学16名, 分别来自云南各地州市, 学生中少数民族有满、白、傈僳、哈尼、壮、回、彝7个民族, 共13名同学, 贫困生12名。由于学生自身特点、社会的影响、教师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 至2005年5月, 测量F0201班班级管理工作十分被动, 旷课、迟到现象随时可见, 开一次安静的班会, 上一节平静的课, 都要受到起哄的挑战。学生宿舍钱物常有丢失, 打架斗殴常有发生, 2005年5月, 一名同学被本校另外一个五年制高职班一名学生刺伤, 酿成人身重大伤害事故, 三个月后伤愈出院, 性格受到严重影响。以上情况严重影响了测量F0201班的班级建设及学生顺利毕业, 为此, 系领导三换班主任, 以期改变班级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

一、班级特点

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年龄小, 不适应学习阶段的转变。

与三年制高职生相比, 五年制高职生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生, 生理上仍处于未成年阶段, 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均较差, 进入大学后, 远离父母, 班主任又采取松散式管理, 导致学生学习及思想上不适应。在初中阶段, 学习内容比较少, 老师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教, 每一个知识点反复练习, 直到学会为止, 而在大学, 学习内容比初中多, 信息量大, 课堂练习又较少, 学生必须花大量的课余时间对其加以消化、理解和巩固, 此时学生仍就沿用初中学习方法, 必然造成学习上的不适应。

2.从家庭到社会, 环境上不适应。

在初中时期, 五年制高职学生大部分都住在家里, 人际关系简单, 但在进入大学后, 由于环境发生突变, 接触的人多了, 社会关系复杂了, 因此, 使得大部分同学无法处理人际关系, 造成了环境上的不适应。

3.自律性差, 可塑性强。

五年制高职生年龄偏小, 是非观念不清, 思维不定势, 自律性差, 但可塑性强。

由于上述特点存在, 加之我校是第一次招收五年制高职生, 学生管理上无经验借鉴, 至2005年5月, 形成测量F0201班学生管理不利局面。

二、存在的具体问题

针对测量F0201班的混乱状况, 摸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变得十分迫切, 因此, 学校采取通过频繁与学生接触, 班主任跟班上课, 与任课教师和前任班主任交流等方式, 来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 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管理方式不切合实际。

由于五年制高职生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均较差, 加之教师在学生管理上缺少实践经验, 没能对症下药, 因此, 学生在经过三年大学学习生活后, 就形成了现在的被动局面, 这缘于教师们没有认识到放任式管理是针对成熟群体而言, 而严格式管理则针对不成熟群体 (例如, 五年制高职生) 而言。

2.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没发挥应有作用。

面对班级混乱的现状, 班干部不敢大胆管理。不是随波逐流, 就是保持沉默, 过多的考虑了自己的得失。

3.后进生中非正式群体是班级混乱的根源。

8~10名城镇学生已成为非正式群体, 经常旷课、迟到、上课讲话, 成绩差, 校系处分多次。

4.学生中的安全隐患。

学生宿舍钱物时有丢失, 打架斗殴常有发生,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

三、具体措施

1.创新学生管理方式

传统的适用成熟群体三年制高职生的放任式管理, 不适合不成熟群体五年制高职生。对五年制高职生的管理, 必须坚持“一手抓思想教育引导, 一手抓严格管理”的原则, 本着师生有别的原则, 确立班主任的权威, 同时做到“有情的老师, 无情的管理”。

2.发挥班干部作用

通过调查摸底, 班主任提名, 学生投票差额选举出8名同学, 组建新的班委。把48名学生分成8个组, 每组中都有好中差学生, 一名班委负责一个组的日常管理, 制定管理条例, 对照检查, 班主任找组长了解情况, 再找到有问题的学生做工作, 具体落实。

3.以恰当的方式取缔非正式群体

对于非正式群体中的学生, 与家长联系, 私下谈话,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阐述厉害, 本着学生成人成才的宗旨, 不让一个后进生落下, 但也不能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针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 推荐选举其领头为班长, 置于班主任眼皮底下, 使其大胆管理全班同学, 带动其余后进生进步, 从而取缔非正式集体。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 此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1~2名学生外, 其余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均有较大程度改善。

4.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细心调查寻找根源, 把握分寸, 进行警示教育, 根据学生意愿, 自由组合寝室人员, 此举效果十分明显, 到毕业的两年时间里, 再也没有发生钱物丢失, 打架斗殴等方面的大小安全事故。

5.发挥班主任应有作用

班主任不定期跟班听课, 宿舍走访, 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成才中来。

6.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加大举措多方创造条件,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投身到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来。

(1) 科技活动。

老师充分利用手上的科研合作项目, 分组让全班学生参与相关的技术工作, 在生产岗位上担岗, 通过经济纽带, 改变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使老师变老板, 学生变员工, 实现了角色转换, 让学生体会到了进入社会的现实考验, 增强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将学生带回课堂后, 整个班级面貌大为改观。

(2) 进入工地。

利用学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有关规定, 学生自由选择用工单位或由指导老师带领进入工地实作测量, 使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了实践技能, 又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经济问题。

四、收到的效果

1.取得的成绩

在学校院系领导、学服办、任课教师, 学生家长关心支持配合下,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有效保证了学校最后两年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先后有72人次获得学校各种荣誉, 两人获得恒昊奖学金, 课堂纪律大为改观, 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因旷课受处分学生人次比例由两年前122.4%降至2007年5月的14%, 补考人次由60人次下降到12人次, 至2007年7月, 测量F0201班没有发生过任何大小学生安全事故和较大的违反校纪校规事件, 48名同学全部顺利毕业, 除3名同学外, 其余45名同学一次就业。

2.存在的问题

(1) 极少数后进生的情况没有得到较大改观。

(2) 近1/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大的提高。

(3) 学生全面发展、整体综合素质提高欠佳。

五、学生管理总结

1.不管学生管理工作局面如何被动, 作为班主任都不该有畏难情绪。

2.老师对所有学生充满爱心是做好学生管理的基础。

3.班主任不厌其烦地多与学生接触, 多下学生宿舍, 多跟班听课, 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本方法。

4.管理方法要随机应变, 贵在创新。

5.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精神面貌。

摘要:通过对本校五年制高职班测量F0201班班级管理的实践, 探讨较为有效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措施, 创新管理方法, 从而保证学生成人成才。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管理,措施

五年制高职班 篇2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从在校学生中分年级分层次共随机抽取了20个班共1000名学生,进行现场书面问卷调查。调查中,样本涵盖面大,各年级抽样比例均衡,共回收有效问卷968份,有效率96.8%。使用的问卷在设计方面,严格遵循合理性、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非诱导性和便于整理分析原则,分学生基本信息、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涯规划等共设计了57道单选题目,让学生匿名作答,答卷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信息搜集成效;最后将调查得到的所有问卷资料,经过审查与核实全部输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保证了问卷的填写、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分析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情况。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信息

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19.33%,女生占80.67%;农村学生占55.7%,35.85%为独生子女,90%以上的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之间的占47.5%,3000~4000元之间的占43.22%,4000~5000元之间占8.55%,5000元以上的占0.73%;有近10%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离异,学生不和父母一起生活。总体来说作为医药类学校,我校招进来的生源男女生比例悬殊,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少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一般。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一定的特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身心素质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承受能力。调查中发现有50.06%的学生“各项体育项目全部达标”,42.98%的学生“各项体育项目大部分达标”,只有6.96%的学生体育项目“大部分不达标或者基本不达标”;49.57%的学生天天“有意识地锻炼身体”,42.25%的学生“有时锻炼身体”,8.17%的学生“基本不锻炼身体”。在回答“你是否经常患有一些疾病需要看医生”这个问题时,4.15%的学生选择了“是”,91.87%的学生选择了“否”;另外有3.98%的学生“患有某种疾病需要定期请假到医院就诊”。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身体素质良好,有较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比较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常常会发生心理失衡。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表面看来活泼好动,但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内心非常脆弱,甚至悲观、消沉,不懂得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中有49.21%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50.79%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尽可能地扬长避短。49.21%的学生对心理承受和自我调节能力很重视,41.39%的学生一般重视,9.4%的学生不够重视或者不清楚。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释放压力。当遭遇失败时,49.08%的学生选择想办法再次解决问题,41.03%的同学选择向他人倾诉,这一部分学生能正确地面对失败,能积极主动地战胜失败。9.89%的学生选择大吃大喝或者睡觉,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失败。49.08%的学生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40.9%的学生不相信,10.02%学生选择半信半疑。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49.08%的学生觉得有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41.39%的学生觉得容易被人误解,8.06%的学生觉得不想见人,1.47%的学生觉得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更多的正面引导。对自己的评价中,50.96%的学生喜欢现在的自己,40.9%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还有8.14%的学生讨厌现在的自己,这反映了学生中存在对自己不自信的现象,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人际沟通交流。

3.思想道德素质

调查显示,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较为理想。但同时也显示,部分学生的思想领域弥漫着享受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理想和信念渐渐被淡漠、遗忘;情感道德观念上又缺少理性的克制与约束等,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与引导。

(1)思想素质

对于金钱的认识,48.6%的学生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40.78%的学生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8.42%的学生认为钱不能没有,但不是追求的目标,2.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问及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时,48.35%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取决于金钱的多少,40.66%的学生认为取决于权利的大小,8.06%的学生认为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0.73%的学生认为取决于生活是否舒服、潇洒,0.12%的学生认为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仅有0.37%的学生认为取决于是否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是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拜金的倾向,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在问及“选择工作的首要标准是什么”时,48.11%的学生选择工资待遇好,40.42%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才能和有发展空间,8.42%的学生选择工作稳定,只有3.05%的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说明学生在考虑择业的时候比较急功近利,多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在奉献和索取方面,59.22%的学生认为奉献是索取的前提,40.78%的学生认为索取是奉献的前提;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48.11%的学生认为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40.42%的学生认为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集体,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坚守个人利益。

(2)道德素质

在问及是否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的问题中,91.58%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让”或者“偶尔让”,只有8.42%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让”,59.58%的学生认为上公共汽车时,应该遵循先到先上和让别人先上车的原则,但有40.42%的学生认为应该抢着上车。关于“你以前关心过文明礼仪的话题吗?”的问题中,27.99%的学生选择“没听说过”,40.42%选择“听说过,不太关心”,8.42%的学生选择“有些关心”,23.17%的学生选择“非常关心”;如果在路上或车上手上有垃圾时,47.99%选择“随手扔掉”,44.29%的学生选择“找个没人的地方扔了”,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了“找到垃圾桶在扔进去”;大部分同学(88.77%)有时或经常在自习课上吃东西或大声喧哗。与同学相处时,92.32%的学生常会用到“你好”“谢谢”“对不起”这类词,88.65%的学生认为大家应该讲诚信。

(3)政治素质

关心的新闻内容,47.86%的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40.05%的学生关注娱乐新闻,8.42%的学生关心科普知识。对入团的态度,48.23%的学生积极争取,40.25%的学生不想入团,还有11.52%的学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入团的动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是信仰共产主义和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4.科学文化素质

在校学习期间,91.94%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8.06%的学生选择不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过当问及“在互联网上,你能够进行熟练地学习吗”这个问题时,47.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熟练,40.29%的学生选择不太熟练,还有12.21%的学生选择了基本不会。

在学习方法方面,57%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43%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后,47.5%能独立完成,40.29%选择抄答案,12.21%的学生选择老师不收就不做。在学习态度方面,91.58%的学生选择上课认真听讲并能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只有8.42%的学生选择在上课大部分时间开小差,基本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感兴趣的态度。在学习成绩方面,57.13%的学生有过考试不及格科目,并且只有60.07%的学生认为学校学到的知识对今后就业有用。

5.独立生活能力

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46.76%的学生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自己的房间由自己整理,其他的学生选择有时做家务或基本不做家务。只有46.76%的学生选择自己洗衣服,并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生活自己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处事能力上,当面对一项任务时,46.76%的学生非常有自信能够独立完成,39.8%的学生选择犹豫不决和不想承担,还有13.26%的学生选择希望有别人指挥和帮助;遇到事情时,只有46.76%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其他学生都选择询问父母或者他人的帮助,说明大部分的学生遇事缺乏独立处理的能力。

6.生涯规划能力

在发展目标方面,39.6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详细的实现目标的计划,对自己的未来处于茫然的阶段。在发展能力方面,如何处理好娱乐与学习之间关系这个问题上,46.4%的学生选择完全可以,39.68%选择基本可以,只有少部分的学生经常处理不好或完全处理不好。39.68%学生选择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86.08%的学生非常清楚怎么做才会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利。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显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低年级学生主要特点

一是渴望成才,但往往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因而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有部分学生因职业教育的现实社会背景而产生失望、不满和自卑的心理。二是求知欲强,有上进心,但对所学专业了解很少,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三是对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生活不适应。四是思想单纯,可塑性大。五是自我意识强,不少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甚至把社会、他人与自我对立起来。六是自理能力差,不少学生比较娇气,怕苦、怕累,不愿付出,依赖心理较重。

2.高年级学生主要特点

一是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不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职教生活,学校情况已基本熟悉,学习、生活规律已适应,新生的约束感、孤独感已消失,关心社会生活,敢独立思考,但往往看问题片面。他们努力探索人生、积极思考人生问题,但缺乏意志力和高标准,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产生各种矛盾和苦恼。二是学习上、思想上出现不同层次。一部分学生成绩优良,积极要求进步,追求较高层次的理想和生活目标,开始设计自己的前途;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习条件不满,或因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某些困难,产生悲观情绪,放松要求。三是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民主愿望,热情希望参与并独立自主地组织各种活动。四是集体意识增强,出现非正式群体。但非正式群体往往重义气轻原则,往往影响全体学生的安定团结。

3.即将毕业实习就业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是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辨别是非能力和观察社会能力有所增强,对一些重大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且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二是产生紧迫感。三是学生中层次明显分化,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政治上也有更高的要求;部分学习吃力的学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抬头,各方面降低要求。五是考虑问题渐趋实际。学生的自我意识,成人感明显增强,大部分学生考虑个人的前途、生活、恋爱问题,并产生一系列矛盾心理和思想问题,集体观念逐渐淡漠,小群体和个人活动增多。

(二)建议

根据以上不同阶段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成效,提出如下建议:

1.对新生的建议

一是加强培养目标的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好生活学习指导,使学生树立信心,立志做合格的职业学校生。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系风建设、班级建设工作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群体适应能力。通过国旗下的演讲、团课、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三是加强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学风教育,使学生爱专业、会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四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要使学生不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始终拥护党,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五是从新生入学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单独辅导,单独咨询,以解决其心理问题。

2.对高年级学生的建议

(1)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使学生弄清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场所的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日常行为、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2)加强学习目的、学风教育,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要结合班级建设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教育,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加强社团活动的锻炼。大力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氛围,搭建调整心态的舞台,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充实学生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学生改变自身现状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3.对即将毕业实习就业学生的建议

(1)要进行就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调整自己,适应社会要求,同时理解就业的方针、政策、原则,消除紧张情绪。(2)要做好合格人才的预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人观、成才观,引导他们学会科学辨证地看待成人成才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群体、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增强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

“水以长称远,山因直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靠一种办法或几种办法就能解决,必须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对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日常环节都要全面加强严谨、严格的管理。严要求才能出素质。光有正面教育、引导,没有日常严格的训练,好习惯、好作风是培养不起来的。管和教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学校中的管理必须有明确的教育作用,而这种管理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许世建,张翌鸣。五年制高职校综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10)。

[2]赵宏。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7)。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辅导员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DY026。

浅议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势 篇3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课程设计 效益

社会的发展进步,迫切需要大量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五年高职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不同于三年制中专教育,而是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整体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

一、课程设计优势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照“五年一贯制”的教育特点,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它不是中职和高职的简单相加,而是精选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标准,重点保证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在五年时间内,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让学生既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掌握了系统的实践操作知识。

五年制高职课程设计目标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的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层次定位和主体内容。它包括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学时比例、课程的考核方法等等,科学地安排了五年来的教育历程,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很好地衔接起来,是一种最优化的职业教育体验。

二、效益优势

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对象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处于学习语言、掌握技能的最佳年龄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更能激发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提早三年接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能更好地形成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不会像部分高中毕业的学生一样高分低能。

五年制高职缩短了达到同等学力(专科)的修业年限,比读完高中再升入普通高等专科的时间少一年,在较短的时间内既保证了高中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又达到了国际上同类技术人才六年的培养要求,时间效益明显。缩短一年的时间,可节省近万元,而且学生早工作一年,也早受益一年,对学生和家庭都是极大的帮助。

目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生的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学习兴趣不大,这类学生如果上高中,可能会很快辍学,对社会造成负担。而五年制高职的教育特点吸引了他们,加上国家的助学金制度,使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社会效益巨大。

三、职业技能和人格素质形成优势

掌握一项生存技术,在社会上立足,这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职业技能和人格素质。这些年,因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固定资产投入多,实验设备、设施齐全,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先进技术,专业技能提升很快。师资队伍是办好五年制高职的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师早已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实训“双师型”发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现代研究型教学发展,每名专业教师都必须有岗位技能本领。良好的教学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让每个学生在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定岗实践中提升技能水平。“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在企业定“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互动效应,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每个人应具有较为全面的人格素质。五年制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首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从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做起,以笔者学校为例,每天的“一日生活制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衣食住行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从基本礼仪、文明用语学起,加强通识教育,增加相关文化课程的比例,并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其次是职业素质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企业文化;顶岗实习让学生更早地在工作中体会生活的不易。五年制高职的长学制优势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让每个学生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并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就业升学优势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颁发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因为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掌握上高于中专生,在操作动手技能上强于本科生,所以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可参加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就业、升学渠道通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五年制高职班 篇4

具体来讲五年制转段阶段的学生有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

1)信心不足,自我怀疑

这是五年制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失落和自卑感强烈。很大一部分同学由于自控能力差,贪玩且学习不得法,成绩普遍较差,面对高职学习难度的提升,很多同学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的干脆放弃努力。同时他们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尽管经过老师反复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也能清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因学习基础较差和心理障碍不能完全排除,学习成绩和兴趣始终无法提高。

2)偏执和叛逆心理严重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但五年制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比较容易把许多的不顺利都归之为某种“不公平”,像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心理的失落、人际关系的紧张、不被高职生群体接受等等。从而使他们选择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以致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和安稳。

3)面对新的环境产生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很多五年制学生失去原本的安全感,甚至内心产生恐惧,心理学上称为“社交恐惧症”,在心理上的不适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失落,失去目标所带来的精神苦闷,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的孤独和寂寞感,容易产生想家、想念原来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等。二是失望,在众多优秀的高职生面前,他们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不被认可,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当失落和失望交织在一起,使得中职生对新的学习环境感到不适,由此产生了郁闷和困惑情绪。

4)应对策略

(1) 入学前瞻教育

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入学前瞻教育,包括3个模块 :首先是学校发展情况,通过介绍学校的现状及未来规划,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自身特色,使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有一个宏观、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其次是信息工程系及专业情况,要通过介绍信息工程系的发展、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教师队伍的构成、培养方向与途径等方面的情况,使学生对自己所在的教学系系和所学的专业有比较详细和清醒的认识 ;再次是学习方法和管理方式,主要涉及到学习阶段的划分、相关要求、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校园及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制度。让新生在所学专业方向上开拓眼界,树立远大理想,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

(2) 实训基地开放

参观实训基地,教学系技术中心主任将从专业、行业和就业等角度,向参观的五年制学生介绍专业教学理念、行为模式、实验基地的教学功能、教学内容等。通过实训基地开放活动不仅可以激起参观学生的专业学习志趣,而且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专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

(3) 职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讲座主要是对五年制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思想、就业前期准备的启蒙。通过教育讲座帮助五年制学生认清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了解自身素质结构,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为今后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4) 学生干部交流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与五年制学生干部的交流,提高五年制学生干部服务同学的能力,加强五年制学生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提升五年制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学生干部,使之成为教学系学生工作的坚实依靠力量。

(5) 专业社团活动

专业社团活动主要针对五年制第三年学生成立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社团,该社团由专业部教师牵头,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组成,时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社团旨在拓展同学们的专业知识 , 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同学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兴趣,活跃学术氛围 , 提高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扩大影响力。

(6) 专业课程学习

五年制学生最好在第六学期进入教学系学习,即前两年半在南校区完成学业,后两年半进入所在教学系学习。

在制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为了使五年的教学形成一个整体,并不是将中职的课程和高职的课程进行简单地叠加,而是依据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形成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即在前两年半已基本完成了中职课程的学习,在第六学期就安排了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因此五年制学生在第六学期进入教学系学习比较合适。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篇5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只经历了小学和初中,学习到的有关语文的知识非常少、非常浅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4.思维活跃灵敏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

这就导致了“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以及“上课只讲俏皮话、文章只到网上找、毕业难填求职表”这种状况。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缓解,则会严重影响五年制高职生的成才。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职业学校必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更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避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本内容涵盖广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能够熏陶思想情感,明辨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应用文写作是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最基本的交流途径。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加上当局者迷,轻视语文学习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确立专业化导向

专业化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不能只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而要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

2.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是要创造宽松的创新教学环境。创造性的灵感总是在主体迷恋、执著、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因此,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成为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二是教学体系要多样化。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也不一样,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建立选修与必修、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第三是要将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3.创新教学内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高职语文“学以致用”。

4.创新考核方法

五年制高职语文应该不拘一格,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变一元化为多元化,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探索 篇6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探索

为贯彻落实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高职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1999年开始我国部分省(市)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高职学生,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1]笔者所在学校自2003年起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先后开设发电厂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农村电气化等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近年来,与多数院校一样面临高考录取率上升带来的冲击,即报考五年制高职人数逐步减少,生源质量也明显下降,各校均出现教育教学工作难度不断增大的局面。研究和分析这一问题特别是如何做好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这个课题,对今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五年制学生的生源均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精力充沛,对各种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可塑性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化基础差。报考五年制高职招的初中毕业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大多数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中考分数多数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②学习动力不足。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年龄还小,到什么学校就读大多数是其家长的决定;即使有自己想法的也多数因“成绩低,只好进入五年专学习”。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甚至有的认为是“为家长完成一件事”。同时,高职院校相对宽松的校园环境导致部分学生不求上进,不愿意再学习,特别是原来学习是“在家长看管下学习”的学生在出现考试不及格后,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动力。③学习目标不明确。许多同学年龄还小,许多事情由家长出面解决,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不知道如何规划等,也就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④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同学由于基础弱,课前没预习、上课听不进去更不想静心听讲,课后不复习,实训时也懒得动手,找各种理由逃课、旷课。⑤心理承受力低、逆反心理强。入学时的年龄小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多数同学很少经历必要的挫折锻炼和心理教育,存在心理承受力低、逆反心理强的不足。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面临着文化基础差与繁重的学习任务冲突就可能无法正确处理,势必影响学习的态度。此时如果高校老师教育方法不当,也很容易导致师生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走向极端。

二、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思考

1.编制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高职教育,学制长达五年,便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但是学制长也不利于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学生入学时学校编制的专业教学计划内容很受社会欢迎,而五年后学生毕业时社会可能不再需要这方面的内容。[2]因此需要编制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并且要及时跟踪社会发展对电力的人才需求,及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有全面系统的思想,按照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统一规划五年的课程体系[3]。所开设的课程必须要循序渐进,是注意与普通大专的区别,要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并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切实打好打牢基础,以便适应快速发展就业岗位需求变化的形势。合理增加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如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英语等基础性课程应切实打牢基础,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让五年制的毕业生不会面临职业岗位的变化或是岗位职责内涵的提升而失去竞争能力。

2.科学的授课教学方法[4]。每位专业任课教师在讲授第一堂时建议采用科普教育方法,即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工程实例讲起,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将来有什么实际的用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讲授时要指明重点的章节以及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让他们学习时有重点、有目标。讲课时内容上要围绕重点有针对性讲解,由浅到深、由工程实例到理论依据逐步展开。在讲理论依据时尽量讲如何应用而不进行复杂的推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注意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灵活结合。一般认为多媒体教学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但是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室光线较暗,影响学生的精气神;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时教学内容会较多,学生无法接纳。因此,建议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相结合,便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材中的例题老师要讲透彻并适当增补同类型的例题。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提高实践课时数比例,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多数专业课除理论教学外还配套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归总的一个环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因此在设计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讲清设计步骤、设计方法,还要严格规定设计进度,合理地安排答疑时间,不定时和定时相结合掌握学生的设计动态。实践环节要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學院的实训设施要有针对性添置并考虑学生人数和工位数配套;鼓励学生在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3.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重视五年制大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正确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要我读书”转变为“我要读书”。组织各种学习帮扶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其特长的同时帮助其提高综合能力、完善人格,相关部门可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有针对性提出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指导思想;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宿舍和课堂中,与学生做朋友,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关怀和帮助,师生关系和谐程度越高,管理获得的效果就越好;任课教师在和学生无论什么场合都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教书育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真诚的关怀帮助。[5]

参考文献:

[1]武汉美.论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2]谢明荣,邢邦圣.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2,74(1).

[3]曾宗福.对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4]虞婷婷,杨茹.工科五年制大专教育教学方法探索[J].内江科技,2009,(7).

[5]杨盛用,杨艳萍.五年制高职高专教学与管理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6,(17).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改项目(2010JY004)的研究成果

五年制高职班 篇7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新生,新生管理

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年龄较小,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高校都是一个全新的社会,要一个人独立面对新环境,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及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分析这些变化,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适应这些变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1.深入学生宿舍,尽快了解学生

在新生入校后,要尽快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等。作为新生班主任,我多次到学生宿舍,与新生亲切交谈,在交流过程中尽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感到我是个容易接近、随和的班主任,并且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学生知道我在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对我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2.及时组建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班干部队伍

要细心选好班干部。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是否合理,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是否具有好的精神面貌和班级风气。但是,要想在新生刚入学,同学们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也不能由班主任包办,班主任包办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但是,单纯的所谓的“民主”,让学生完全“自决”,往往会使一些学生倾向选举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得到“照顾”,同样有不足。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上台演讲,然后让学生以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表演等能力,同时又选出了班上适合带领班团的有才能的干部。组建起班干部队伍后,班主任要及时地教育和培养。因为培养好班干部,班主任工作就不会脱离学生,不会孤军作战。

3.积极开展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新形势、新社会的要求,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优秀学生的基础。在入学教育上学生就学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八荣八耻等重要思想。另外,我还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政治方向;在学习之余让学生积极与党支部取得联系,撰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4.了解和爱护当代大学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刚入学的新生,因为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观念及生活习惯还没有改变,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因为班主任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其次要经常抓好舍长的带头作、监督作用,并与宿管中心的阿姨保持联系;最后积极参加班级里的各类集体活动,组织、安排好相关的事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大学班主任还要充当一名心理咨询专家的角色。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这就要求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个别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个别的辅导。要使学生的思想正常发展,就必须给他传递积极的信息,帮助他调整心理情绪,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得以健康发展。

5.努力搞好班风、学风建设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对新生班来说,搞好班风、学风建设是这个班级和学生良好发展的关键。第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办事;第二,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第三,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第四,应该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加强考勤管理;第五,掌握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第六,经常与任课授教师取得联系,及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见和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督促学生学好各门功课,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第七,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学院、学校开展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第八,加强考试纪律教育,树立良好的考风。

6.认真做好困难学生工作

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中贫困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对于来自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高额的学费和住宿费是一笔天文数字。为了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继续学习、深造,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和经济困难带来的负面影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认真地做好困难学生的工作。认真做好困难学生的工作,这是学校学生工作稳定发展的关键。困难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新生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工作。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应积极为其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工作。国家专门设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安心、顺利地完成学业。助学贷款的设立从根本上能解决贫困生目前的经济压力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各种奖助学金评选办法进行评选,客观、周到地考虑每个学生,遵循公平、公正、让学生心服口服的原则。

7.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是学生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班级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增加校园文化氛围的活动,

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可新方

(郑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

图书馆是服务于人类求知需要的职能机构,高校图书馆则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等多媒体出版物随之增多,原有的图书馆馆藏已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迫使图书馆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下,不断合理化、规范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本文从当下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问题,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意识,树立新的服务观,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

一、当今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 图书馆馆员服务疏忽。

在借阅工作中,有些馆员在还书过程中,由于工作不仔细或无意中造成有些读者还回的图书未经处理就上了架。读者借书时发现借书记录未消除,不能借:或者在借阅时,没重新输入借阅证号,错误地将有些读者借阅的图书,记在其他读者的借阅记录中。当读者提出质疑,馆员不愿意面对和及时承认自己工作的过失,与读者发生争议,不能进行正常的服务。

2.“区分读者”,无法体现平等服务原则。

为科研读者服务,特设置专科咨询室,规定必须有科研课题或者是中高级职称的证件方可入内。与此相反的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每位公民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进图书馆如入商场一样自由。这种“区分读者”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消极的因素。这种针对服务对象的“区分服务”与图书馆的服务精神背道而驰,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形势是不相配的,更不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3. 图书馆馆员业务水平有限。

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少干多、任劳任怨的服务态度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需要有技术、有能力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应从书刊管理者、文献传播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所以,图书馆应加强对馆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有能力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二、图书馆服务意识的创新

1. 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意味着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有去处,使学生不感觉无聊。应以发挥学生特长为主,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如开展百科知识竞赛、学生手册知识竞赛、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卡拉OK比赛、班级演讲比赛、个人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宿舍三人篮球赛等活动来激励大家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能体现寓教于乐,提高层次及有益身心健康,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沟通师生情感,展示才能,全面发展,升华自我,创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世界观,人生观成熟起来,精神面貌有所改观。

农业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为学生成长提供条件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做起。管理好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

书馆的大转变。过去,图书馆中,馆藏、馆舍、馆员三要素以印刷品为中心,而当今发展中的数字图书馆,馆员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馆员主导地位的突出,逐步打破了旧的模式,随而代之的是充分调动馆员的各种能动作用,这就要求馆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做得更细、更准、更透。

(1)从思想上认识服务的重要性。首先,确立“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满意”的目标,熟悉和了解读者的需求,调查读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建立读者公开投诉和建议箱,听取读者的投诉、建议,并认真、及时回复读者留言。其次,重视基础服务。外借阅览基础服务,是图书馆永远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而图书馆服务出现的问题约80%发生或来自外借阅览流通部门,这是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时间最多、最频繁,因而也是矛盾最聚集的部门。虽然大部分图书馆已经用计算机检索代替了人工检索,全方位开架借阅代替了闭架管理,但是,基础外借阅览服务还属于技术含量低、重复率高的劳动型工作。因此,大多数图书馆领导对基础服务重视不够,使流通基础服务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所以,必须重视基础服务工作,培训好基础服务人员,从而提高他们的基础服务素质和水平,使他们增强服务理念,从而减少读者不满的情况的发生,以过硬的专业素质、热情的服务感动读者。

(2)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建立服务质量责任制。图书馆应根据各部门业务工作内容和服务准则,编制不同类型的流程图,将工作流程的质量措施和方法形成文件。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体系,能够使各部门之间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服务标准,同时要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进行岗位质量检查,每个员工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建立图书馆每周工作日志和质量记录。这样,图书馆员的素质就会提高。

3. 健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馆员队伍的建立是首要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职业问题上主要是服从分配,需要就是志愿,而且,长期以来国家统包统分,一次分配定终生的用人制度,使大家对竞争既无思想准备又无行为准备。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竞争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进步,能够提高生产力。我们应当利用和发消除新生的孤独感等,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光存.谈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J].职大学报,2006,(2).

[2]张明泉.班主任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3]张京磊,王晓雷,李美玉.大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

[4]曹慧群,魏波,张黔玲,倪倬.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2:90-91.

[5]陈文芳,熊江波.浅谈新时代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7:46-47.

五年制高职班 篇8

一、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弊端

(一) “3+3”培养模式

“3+3”培养模式, 是指学生经过三年的高中或中职教育后再进行三年的高职教育。这种模式按生源不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每年一度的高考, 招收未达到本科院校录取线的高中毕业生, 实现高中与高职的衔接, 这也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路径。另一类是招收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 完成三年中职教育的学生再考入高职院校学习三年, 获得高职院校的文凭。这种中职与高职的衔接, 是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而开辟的一条上升通道, 也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针对这两类不同生源的学生, 在课程的设置、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管理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弊端。首先, 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一般是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而设计的, 不适合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目前而言, 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的人数少于普通高中生, 大部分专业还做不到高中生与中职生分类教学, 只能把中职生插入高中生的班里一起上课。这就使高职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 有一部分是中职生学过的, 造成了内容重复和时间浪费, 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就普高生而言, 由于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完全是应对高考, 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更没有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规划等训练。他们中还有一部分是在无法进入本科院校的情况下, 不得以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因此, 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低落, 不能马上适应职业教育。他们要经过一系列的职业认知教育活动后, 才能逐步适应注重职业技能训练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 “3+2”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 (教职成〔2002〕2号) 明确指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 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发展五年制高职应坚持以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要办学主体。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另外, 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及有关高等学校也可以根据社会对五年制高职人才的需求, 在自身条件满足不了办学需求的情况下, 可利用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 但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这就形成了两种形式的“3+2”分段培养模式:一种是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模式, 即在三年中职学校学习后, 经过高职学院的甄选考核, 合格者升入高职院校学习两年, 获得高职院校文凭。甄选考核不合格者, 不能升入高职学习, 只能获得中职学校毕业证。另一种是由高职院校独立实施的“3+2”分段培养模式:完成三年中职阶段教育再继续完成两年高职教育。

这种“3+2”培养模式, 是针对职业院校的, 在课程设置上能够克服“3+3”分段培养模式造成的课程重复现象。因此, “3+2”培养模式比“3+3”培养模式在学习时间上缩减了一年, 有利于人才的快速培养。但这种“3+2”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不论是在两所学校分别教育, 还是在同一所学校进行分段教育, 都是把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明确分开, 造成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完全割裂。这不利于课程体系的整体化设计, 不利于教学环节科学地、系统地安排。若是中职、高职的教育分别在两所学校进行, 两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上的差别, 会给升入高职的学生带来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即使学生是在高职院校培养, 由于明确分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 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分别按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的教学标准实施教育教学, 导致中职重技能轻理论的教育结果给高职阶段的教育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 不利于招收优选学生

由于职业教育长期被“低层次”化的影响, 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职学校, 其生源绝大部分是高考中本科院校落选或是考不上高中而不得不选择职业学校。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困难, 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降低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认同度和工资待遇等。因此,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 学生在满足招生条件的情况下都优选选择普通教育的院校, 而职业院校在招收优质生源中处于严重的劣势。

二、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

在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优化过程中, 各层次应有明确的定位, 使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岗位。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指由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 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五年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独立完成中职和高职的一体化培养。这种模式与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相比较, 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 实现统一教育理念下的一体化人才培养

就全国职业教育现阶段的情况看,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型技能性人才, 在工作岗位负责生产加工的操作;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国民经济的生产、管理、服务领域一线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 负责制定生产加工工艺, 维护生产设备, 管理指导工人生产等工作。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 涵盖了中职和高职的教育内容, 但可以不用考虑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而直接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的依据, 整体设置五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 使所有课程的教学都为支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一般可按职业素质、专业技术和专业拓展三大课程平台来整体建构五年的课程体系, 而不是按中职段课程和高职段课程两部分设置 (请参见: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虽然从课程设置的形式上与一般高职教育没多大区别, 但从课程设置的内涵上完全融合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公共基础课中设有语文、英语、数学、思政、体育、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既含有中职要求的内容, 又有高职要求的内容。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 把原来中职和高职都开设的同一门课程融合为满足初中生源知识结构的高职课程。实训课程的训练内容也避免了原来中职和高职的重复, 形成了阶梯式提升的能力训练体系。

(二) 避免了生源不同造成的教学两难的弊端

在“3+3”分段试点高职教育, 由于同时招收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给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带来困难。如:高中生已经学完了高中阶段的文化课程, 相对来说文化基础较好, 对专业理论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对于专业技能操作类的训练课程, 由于不涉及高中教育, 学生没有接触过, 在高职教育的训练中就要从最基础的操作技能训练做起, 要多花费一定的训练时间。与高中生相比,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较弱, 对专业理论学习困难较大, 但他们在中职接受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 并与高职中的基础技能训练相重复。这些生源由于知识技能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教学内容要求上的差异, 使学校设置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环节时处于两难的境地。实施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 班级里不再有高中毕业生, 所培养的学生都是同一起点的初中毕业生, 他们的文化基础一致,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都是从零开始“齐步走”。这种没有知识结构差异的同一化生源, 使培养方案整体统一化设计成为可能, 使学校按照统一设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实施人才培养得以实现。

(三) 有计划地实施阶梯式的能力提升训练

在国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的要求下,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证书分为五个等级的规定, 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应与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相匹配。如:中职教育应对应考取中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职业技能证书, 高职教育应对应考取高级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反映出职业人的专业技能水平,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可以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资格提升上实施阶梯式提升的能力训练, 分别获取与之对应的中级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即在第2—3学年内按照中级职业资格标准重点训练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 考取中级职业技能证书;在第4—5学年内按照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训练, 考取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这种阶梯式提升的能力训练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的技能提升规律, 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等级相匹配, 达到了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要求。

(四) 有利于提高招收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有利于生源的优化,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五年制比原来的“3+3”分段式培养减少了一年的时间, 这并没有“偷工减料”, 而是把“3+3”分段式培养过程中课程内容和实训环节的重复学习所浪费的时间剔除掉, 使人才培养更有效率。这给同样的初中生获得高职文凭减少了一年的时间, 也就意味着学生少交一年的学费和提前一年就业,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二是初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就读, 让学生提早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职业的向往。同时, 由于初中生的可塑性较大, 在高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中, 受到较好文化氛围的影响, 更容易培养成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会进一步激发更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途径, 改变过去那种升不了高中而不得已进入职业学院的局面, 使生源质量大有提高。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的逐步形成, 职业教育会逐渐走出“低层次”的阴影, 再加上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的逐步出台和完善, 会使更多的优质生源选择职业教育。

(五) 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 职业教育一般都是在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整性, 造成学生在初中毕业后, 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只能上中职学校, 而不能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造成职业学校“低层次”的概念,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优秀或较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走进职业院校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 崇尚“一技之长”的背景下,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内部层级衔接的系统化, 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但涉及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还不多, 涉及七年本科一体化培养的研究就更少见。因此,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今后实施七年制职业本科教育甚至九年制职业研究生教育在一体化培养上提供了经验, 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现行教育运行制度有待优化

为了使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更加完善, 需要在运行制度上的再优化。

(一) 实施宽进严出的招生制度

宽进严出的入学与毕业方式, 是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不适合采用学科式的知识体系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更适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操作式的考核, 而这种考核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 因为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策划、分析和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 才能完成一些综合性的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反映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需要考核的内容。如果采用知识性的考试, 不能反映出学生职业潜在倾向和能力;如果按技能操作方式考核, 一般初中学生没有学过专业技能, 更无法考核。因此, 采取宽进严出的招生策略最适合他们。宽进, 可以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 让他们自觉自愿地选择职业教育和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严出, 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达到毕业要求, 使高职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只有社会认可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质量学生, 才会真正改变原来那种对职业教育“低层次”的观念, 逐渐改善高职毕业生的工资福利待遇, 使职业教育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样受到社会的尊重, 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风尚, 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 能够吸引大量的优质生源, 使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不断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二) 构建与终身教育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多年来, 终身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不断被政府层面提出, 但未见有实质性的实施。因此, 职业教育亟待与终身教育相融合, 真正构建起终身教育制度下的职业教育体系, 让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职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灵活有机地结合, 按照公民的意愿或需求随时选择学习或工作, 达到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通过工作促进学习的良性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 可以通过建立“学分银行”的方式, 完善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学籍管理功能的连接。“学分银行”是面向全体公民, 以终身教育的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和转换服务平台, 是一种模拟银行功能特点, 使公民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学习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将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制改变为弹性学制。其目标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根据“学分银行”规定, 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 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 然后按获得的学分累积到个人的账户。当学分累计达到某一层次教育的要求时, 即可从“学分银行”中提取这些学分到教育机构或学校“购买” (申请办理) 学历证书。职业教育应与“学分银行”建立密切的互认关系。允许把“学分银行”有关课程的学分, 经职业院校确认后, 累加到学校教育的课程学分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途中可以停止学习, 将已经获得的课程学分存入“学分银行”。职业院校要实行弹性学制, 认可学生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学习所获得的学分并存入“学分银行”。

摘要:对比分析我国现行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模式,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更具有优势, 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一体化设计方面是分段式的“3+3”和“3+2”模式不能比拟的。我国在实施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时还应该完善有关制度, 实施宽进严出的招生制度, 这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五年制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将为构建与终身教育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五年制,一体化培养,宽进严出,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敏俊.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26) .

[2]韩天学.基于系统理论与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 2014 (26) .

[3]赵形, 钱冰冰.中高职衔接贯通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3 (32) .

[4]黄志良, 袁乐.论五年制高职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角色[J].职教论坛, 2013 (4) .

[5]徐国庆, 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 2012 (5) .

[6]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7) .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 篇9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 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职业学校必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也是一门工具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 不仅是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 更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 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避免被社会淘汰, 就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 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为人的全面发展、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 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本内容涵盖广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 能够熏陶思想情感, 明辨是非善恶,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应用文写作是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最基本的交流途径。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尚未成熟, 加上当局者迷, 轻视语文学习是很正常的。所以,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1. 明确教学目标, 确立专业化导向

专业化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 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不能只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 而要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 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

2. 改变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是要创造宽松的创新教学环境。创造性的灵感总是在主体迷恋、执著、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因此, 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成为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二是教学体系要多样化。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 教学时数也不一样, 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 结合专业特点, 在教学中建立选修与必修、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第三是要将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各专业的教学中, 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 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3. 创新教学内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 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 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等, 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 适当发挥与拓展, 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 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 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 提高审美趣味, 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 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 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 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 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 确保高职语文“学以致用”。

4. 创新考核方法

五年制高职语文应该不拘一格, 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 变一元化为多元化, 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 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总之, 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 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摘要: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 是一个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课题。语文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 区别于高中语文教学, 也不同于大学语文教学。因此,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有所创新。本文拟从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实际出发, 从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语文,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小青.问题与对策:从创新教育视角看高职语文教学[J].职教通讯, 2005, (11) .

[2]孙华天.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几个关系的处理[J].成人教育, 2006, (02) .

[3]潘亚茹.对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冶金教育, 2005, (01) .

[4]李保华.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1) .

[5]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01) .

[6]卢锦明, 王建萍, 何兰玉.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3) .

[7]尹文彬, 钱耐香.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定位[J].新余高专学报, 2006, (01) .

[8]宋园园.关于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的实用性与教法的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成因分析 篇10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 社会舆论

在一般人眼里, 五年制高职学生, 就是考不上高中的一些落后生。这些学生即便是出了学校也比一般大学生低一等, 最多被认为是体力劳动者, 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技术工人”, 说到底仍是工人, 待遇也不会高, 干活环境又“脏”又“累”又“重”, 仍是“末等公民”, 因此产生了厌学。

2. 五年制高职学生实际能力与企业用工需求有差距的影响

目前一些企业用工需求在实际招工中出现了一味追求高学历, 不是本科生就不要;还有一些企业则相反, 宁愿招收没有任何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人上岗后再培训;学校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距离, 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不能胜任。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 也必须和初中毕业就工作的人一样从学徒做起, 待遇也一样。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与今后的职业定向缺乏足够的信心, 产生心灰意冷情绪, 对学习自然而然就不敢兴趣了。

3. 社会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

五年制高职学生因自身心理未完全成熟, 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 自身的控制能力比较差, 对于社会不良文化极易受到侵蚀, 在这种侵蚀中, 对网络的不合理使用成为了学生厌学产生的一个因素。

二、家庭情况的影响

1. 家长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影响

许多家长希望子女能读高中、能成才, 但如果父母只重视学生的学业, 高要求于成绩, 会让学生压力较大;如果家长忽视学生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兴趣培养, 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甚至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不良情绪, 那就会厌学。

2. 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的影响

调查发现, 许多家长教育观念守旧, 教育手段单一, 一些家长甚至拿出以前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那一套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不考虑时过境迁。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伺候好孩子的日常生活, 教育孩子的事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而当看到孩子成绩时, 这些家长的反应基本一致———打、骂, 所以这些学生在升入高职之前基本都是在家长的暴力或“冷暴力”下度过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喜欢学习吗?

3. 家长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老师,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在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 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如果家长是学机械的, 那么他就会告诉他的子女机械专业的学习要领和发展前景, 从而帮助子女建立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 高素质、高学历的家长都会在学习上给予子女多一些辅导, 这就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而如果家长素质较低, 对子女力不从心、要求不高, 就会使其慢慢失去学习兴趣, 产生厌学心理。

4. 特殊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特殊家庭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家庭的变迁、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条件困难、受到部分学生的歧视, 给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创伤。有的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封闭、孤僻、自卑, 有的人性专横、处事偏激, 有的心理脆弱、叛逆、怨恨, 学习缺乏自信。这些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基本不过问, 学生感受不到家长对自己的关爱, 自己也就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 厌学也就必然了。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1.“三风”的影响

学校里的“三风”指的是“校风”、“班风”、“学风”, 学生如果在“校风”好、“班风”正、“学风”浓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各方面提高的会很快。但是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班风好, 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班的班风不好, 还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班级的班风很差。事实上, 班风好的班级不想学习的学生比例比班风差的不想学习的学生少。

2.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 师生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据调查, “学生厌恶某门课程的原因”中, 选择最多的是“本门课程的教师讲课水平太烂”,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被这门课的任课老师批评过, 所以厌恶这门课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给学生厌学带来影响。如果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对某位老师不满, 就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 从而导致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甚至用厌学的方式来消极反抗。如果老师爱学生, 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 进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

第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 教师在讲授课程时照本宣科、仅仅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上形式不够灵活、教学手段滞后、方法陈旧, 这类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 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只有新颖的、多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影响

五年制高职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点问题, 导致学生不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 所以导致他们厌学、退学, 这也给个别学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五年制高职课程设置, 把它视为一个整体, 通过充实的教育, 探索教育机制, 激励学生把自己的领域扩展到未尝试过的王国, 从而在给每个学生提供职业和业余追求之外的学习体验的同时, 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消除厌学的情绪。

4. 学习内容和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五年制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现状也是影响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 五年制高职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这类学生特点的标准的教材, 所以在选用教材时随意性较大、更换频率高, 许多选用的教材都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没有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因此对学生来讲难度大、深度大, 导致学生听不懂, 学不进去, 时间一长, 就对教材及学习内容厌倦了。

四、学生自身的影响

1. 是一直来厌学的继续

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不是进入五年制以后形成的, 而是在初中甚至小学已经产生了。由于这些学生自身基础薄弱, 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 不能适应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逐渐在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对学习厌倦。进入高职学习后更强调自觉管理、自我学习, 原先的升学制度没有了, 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 管理方式也不同于以往了, 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多了, 脱离了父母, 寄宿在学校, 这些条件都再次唤醒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2. 不会学习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导致学习效果都是在老师时刻督促、班主任严格管理下取得的, 这种状态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导致了平时上课玩手机、睡觉、不认真听讲, 慢慢的对学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

3. 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 才能有好的成绩。但五年制高职学生中, 为了混个文凭, 将来找个好工作的占了80%, 为了掌握一门技术而学习的学生只占12%, 态度不端正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逃避退缩, 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 甚至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4. 自卑, 信心不足, 迷失方向

进入高职以后, 约有65%的学生有自卑感, 其中7%的学生非常自卑。自卑这种消极想法使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 在他人面前没有了自信。有些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后, 认为革命到头了, 没有了追寻的目标, 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的情绪。

五年制高职:体系建构的探索创新 篇11

1985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同意试办三所五年制职业技术专科学校的通知》,之后,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国家地震局地质学校、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就开启了举办五年制高职的历程。五年制高职的大规模践行首推江苏。成立于2003年6月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超大规模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设46所分院、40个办学点及9所高等师范院校,开设130多个高职专业,在校生近20万人,就业率达95%以上。这种以小带大的“蛇吞象”模式,是江苏职业教育勇于探索创新的首创。

这次《规划》明确提出“完善五年制高职”“支持办好重点培养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急需人才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可以说是对长期以来人们积极探索举办的五年制高职这一办学形式的明确肯定和积极回应。在政策给力的背景下,五年制高职重整行囊、名正言顺地再次上路,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五年制高职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五年制高职是典型的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它直接将中职和高职相互打通,将同一类型、两种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融为一体,体现了教育整合的创新。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多渠道、多机制、多类型整合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丰富了办学类型,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贡献功不可没。

五年制高职具有人才培养上的连贯优势。一是教学上的连贯优势。技术、技能的形成同知识的积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在校时间长,有利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系统地进行课程实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训练,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较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二是课程上的连贯优势。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一直是困扰高职教育的一个难题,中高职课程“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通常中职或高中阶段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或专业基础知识需反复学习,造成课程内容重复和学时浪费。而五年制高职由于将中职和高职教育两个学段结合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体系,有效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内容的交叉学习,学时的浪费损耗,提高教学效益。

五年制高职是中职发展重要的政策利好。当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应显现,就学人数开始进入下降通道,生源衰减成为趋势和常态,僧多粥少的竞争日益突显,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又陷入新的困境。许多学校招生人数锐减,校园冷清,人心涣散,学校的发展面临新的生存拷问。五年制高职利好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困境中的中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中高职联办可以大大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人才需求的“高移”,中职学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五年制高职为这些基础差、起点低,希望读大专的孩子提供了圆梦的机会,因而可以激活招生,恢复学校办学的景气度。五年的大专学制比三年中职延长了两年在校时间,可以增加两年的办学收益,而且五年制高职使中职校获得多元办学发展的机会。五年制高制都是中职起点的学校,中职和高职不是排他的、非此即彼的,完全可以中高职并存。即一所学校既可以办三年制中职,也可以办五年制高职,这就多了一种生存之道,一种路径选择,对中职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初探 篇1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特点,班集体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自身修养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 指导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及生活等方面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角色作用。他们对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联系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 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而且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年制的高职生是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年龄、行为方式及心理状态等方面有着很明显的特征。

1.学生思想意识简单

高等院校五年制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 年纪小、社会活动少、集体生活能力差、自律性较差。因此, 整个班级很容易呈现班风散漫、纪律性差、学生班级荣誉感低等诸多问题。

2.学习主动性低、学习效率低

在高职院校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多五年制高职生没有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长此下去, 理论知识薄弱, 再接受新的理论知识就会造成“听不懂、学不会”, 甚至陷入消极厌学的恶性循环。五年制高职生一进入校园就参加很多社团, 整天忙碌于社团活动, 因此, 学习的时间很少、学习效率低。

3. 心理和生理年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其心理年龄。五年制高职生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 但是在心理方面往往还不成熟, 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反常的行为, 如在人际关系中会出现焦虑和不知所措等现象。

二、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了解五年制高职生的一些缺点, 同时也应看到他们的很多优点

充满活力、热爱新事物、可塑性强。为了使这些学生快乐地成长, 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本文从五年制高职生的特点、班集体建设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结合笔者担任五年制高职班主任一年的工作实践, 谈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

1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班集体是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其成员能够团结互助的集体①。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及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具有很大的帮助, 能够产生很强的集体凝聚力, 形成一种健康的教育环境。良好的班集体如此重要,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班集体的建设工作呢?

⑴选好班干部, 努力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班干部处理问题的方式对班集体的建设很关键。班主任在入学初期要选好临时负责人。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中, 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 对其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要进行指导。班主任要下放权力给班干部, 让他们大胆地去管理班级并及时对其管理方法予以指导, 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班干部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履行好职责, 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⑵坚持做好班主任“第一次”工作。做好第一次入学教育工作。②班主任在入学教育中使学生要树立起高尚的职业理想, 转变学生的人才教育观念, 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求学求技的道路上, 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开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会是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认识为主要内容, 因此, 班主任可以以一些特殊的形式进行主题班会, 比如茶话会班会、视频班会、案例班会等一些新颖的形式,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为创建良好班集体奠定基础。

⑶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班级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 全班的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每个学生都要有努力的方向。在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过程中, 既要确立长期的奋斗目标, 又要确立短、中期的奋斗目标, 同时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要有机地进行协调, 各个阶段的重点奋斗目标要明确。

良好的舆论环境对班集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需要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来营造③。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

2.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组织指导下, 以班级为单位, 全班学生参与的一种教育活动④。班级活动是联系学生与班集体,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在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中, 第二课堂活动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五年制高职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七条基本标准, 包括智力正常, 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人际关系和谐, 能动地适应环境, 保持人格完整, 符合年龄特征。④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其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因此,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为五年制高职班主任,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学生入学开始,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与任课教师沟通、与学生谈话、访问宿舍等方式进行。要收集好调查数据, 对班级中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2.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心理辅导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学生生活的适应能力, 了解并认识自我, 因此, 在这个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训练, 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对于中期的学生 (五年制学生是入学第2-3 年) 重点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能够正确认知恋爱和性道德意识。对于后期的学生 (五年制学生是入学第4-5 年) 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就业观, 了解社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使自己能够尽快地融入社会。

3. 班主任要重点关心和帮助有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学生,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班主任要以谈心的方式进行。班主任要把握时机, 在谈话之前充分了解学生, 在谈话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 重点发挥谈话对象的主动性。

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协同性和平等尊重的原则, 并且要及时疏导、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校教职工、所有任课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等全方位的教育结合, 它存在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友好和睦的教育氛围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班主任与学生要相互信任, 学生才会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自尊、自重和自信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 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⑤

班主任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善于用爱心来化解心理问题, 热爱学生, 了解学生, 要与学生多沟通,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使其转化为他们前进的动力。班主任要做到:严师之教, 慈母之心, 良医之术, 绣花之功。⑥

总之,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 因此,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五年制高职班主任, 要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更新观念, 寻找班主任工作规律。班主任要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之人。

注释

1 姚畅.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难点及对策[J].大众科技, 2008 (10) :184-185.

2 侯勇.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 2011, 9 (2) :13.

3 彭容.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与对策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6 (3) :238.

4 张敏.浅谈如何做好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J].苏州工职院, 2006, 18 (4) :15.

5 贾冬妮.浅议高职班主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81 (3) :106-107.

上一篇:功率放大器原理下一篇:赏析《小狗包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