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大学

2024-06-14

五年制大学(共12篇)

五年制大学 篇1

摘要:目的 调查并对比我校四年制和五年制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 为实施教学改革和修订护理本科生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为框架设置问卷, 对我校四年制和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各89人进行调查。结果 四年制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方面总体得分 (4.17±0.51) 稍高于五年制毕业生 (4.01±0.74) , 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职业态度两个条目上明显优于五年制毕业生 (P<0.05, P<0.01) ;四年制毕业生在知识方面得分 (3.58±0.68) 略低于五年制毕业生 (3.63±0.61) , 但无显著性差异;四年制毕业生在技能方面得分 (3.48±0.30) 略低于五年制毕业生 (3.63±0.25) , 尤其外语运用能力明显低于五年制毕业生 (P<0.01) 。结论 我校毕业生质量总体较好, 但在护理职业态度、中医护理、文献检索、信息管理、抢救配合及应急护理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四年制,五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 (以下简称“《标准》”) , 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3个方面, 分别为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本着探索21世纪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了解培养的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是否符合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 课题组以《标准》为框架, 于2013年6月对我校应届毕业生质量进行了调查, 并对我校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和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2009级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和2008级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应届毕业生。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1.2 研究工具

以《标准》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框架编制调查问卷, 问卷包含受试对象一般情况,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基本要求情况, 即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情况、知识和技能情况。每项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 “非常同意”计5分, “同意”计4分, “不确定”计3分, “不同意”计2分, “非常不同意”计1分。由受试对象自填问卷。

1.3 调查方法与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 我校毕业统考前由课题负责人征得应届毕业生同意后详细说明问卷填写要求, 分别对我校2009级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和2008级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四年制本科应届毕业生99人, 五年制本科应届毕业生134人。由受试对象本人按照要求独立填写后现场收回, 共收到有效问卷224份, 随机抽取四年制和五年制各89份,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主要进行统计描述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毕业生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得分最高。对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自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 四年制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方面得分 (4.17±0.51) 高于五年制毕业生 (4.01±0.74) , 在知识方面得分 (3.58±0.68) 略低于五年制毕业生 (3.63±0.61) , 在技能方面得分 (3.48±0.30) 略低于五年制毕业生 (3.63±0.25) ,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详见表2。

2.2 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自评结果

在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方面,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绝大部分条目自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 但有两个条目四年制毕业生得分显著高于五年制毕业生, 分别是条目2和条目3, 说明四年制毕业生在“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和“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伦理”方面明显优于五年制毕业生。结果详见表3。

2.3 毕业生知识自评结果

在知识方面的各条目自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对医学、护理学基础、疾病护理等知识掌握程度相差不大, 五年制毕业生此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结果详见表4。

注:*P<0.05, **P<0.01

2.4 毕业生技能自评结果

在技能方面,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在人际沟通、整体护理、护理技术、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等方面得分较高 (分值均≥3.60) , 而在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等方面得分不够理想 (分值均≤3.50) 。其中, 五年制毕业生在外语阅读与会话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P<0.01) , 但在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详见表5。

3 讨论

3.1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的差别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方面各条目得分差别不大, 但在条目2、3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四年制毕业生在“关爱生命, 尊重护理对象”和“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伦理”方面明显优于五年制毕业生。可能与两个班级课程设置及授课教师不同有关。

注:**P<0.01

在知识方面, 四年制和五年制毕业生各条目自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种学制毕业生对医学、护理学基础、疾病护理等知识掌握情况相差不大, 五年制毕业生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而在技能方面, 五年制毕业生在外语阅读与会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在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别, 这一结果值得反思。毕竟五年制比四年制学生多花1年时间, 花了更多的学费, 学习了更多的课程, 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竟然与四年制学生无明显差别, 五年制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3.2 人才培养质量存在不足

3.2.1 毕业生职业态度与专业能力不足

对于护生来说, 职业认同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它决定了护生的学习态度和毕业后的工作态度, 但在《标准》中该领域的重要性未得以体现。夏颖[1]的调查显示, 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情感体验以及行为表现3方面都处于中等认同状态。其中, 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状态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 尤其是对护士职业地位以及护理发展前景的认识上, 高年级学生的认同程度都较低。张馥丽等[2]认为, 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水平中等, 因自己喜欢而就读护理专业者专业认同程度最高;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程度还与性别、实习医院等级、不同录取方式有关。在前期访谈中, 我校部分学生也表达了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不高, 打算毕业后改行等想法。因此, 促进本科护生提高专业认同度需要社会、教师及护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学校教育中应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同。

本调查结果提示:毕业生总体上对我校的护理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特别是在人生观、团队精神, 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 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但我校毕业生在护理职业态度、反思精神、药理知识、国家卫生政策、中医护理、文献检索、信息管理、外语运用 (四年制毕业生) 、抢救配合及应急护理能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存在差距的原因有很多, 如我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文献检索被列为选修课, 有部分学生未选修该课程;学生下临床过少、过晚;因实验资源有限和班级规模过大等原因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中医护理课程实践时间太短, 实验课过少;专业课开设过晚, 课程安排前松后紧, 衔接性差、安排欠妥当等。需进一步探究上述因素对护生的能力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与张银华等[3]的研究相似的是, 几乎所有护生都认为现阶段我校五年制护理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模式与普通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区别不大或几乎相同;87.0%的护生认为护理英语课程的收获不大, 98.4%的护生认为现阶段的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3.2.2 五年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 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国际型、涉外型护理人才[4]。涉外护理教育是护理教育和涉外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基础上, 应以涉外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帮助护生实现涉外就业, 即赴海外就业或在国内的涉外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从目前来看, 我校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但很少有毕业生能真正在海外就业。如何使我国涉外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 使涉外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人才真正涉外就业, 是值得护理教育者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 只有9.0%的五年制毕业生有海外就业意向, 大部分就业意向选择国内三级甲等医院, 还有10.1%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即转行。与四年制本科毕业生相比较, 五年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这势必会影响到该专业的招生。我校2005年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护理专业英语方向111人, 2006年招收118人, 2007年招收104人, 2008年招收86人, 2009年招收70人, 2010年招收65人, 招生规模越来越小, 可能学生和家长感觉投入与预期回报不平衡, 故填报该专业人数越来越少。该专业的学制能否改为4年, 应是下一步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

4 结语

本研究结果为我校进一步修订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及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需要指出的是, 本研究仅以《标准》为框架设置问卷对毕业生进行调查, 问卷采用毕业生自评的方式, 样本量也仅局限于一个学校, 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未来研究应采用用人单位管理者评价、同事间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如几方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其结果将更为准确和可靠。

参考文献

[1]夏颖.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0.

[2]张馥丽, 陈瑜, 赵志荣.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程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 2011 (10) :11-14.

[3]张银华, 陈燕, 易霞.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现状与建设构想[J].护理研究, 2011 (5) :400-402.

[4]朱玉婷.涉外护理教育必须注重护理技能以外的素质培养[J].护理教育, 2005, 23 (2) :64-65.

五年制大学 篇2

(供临床医学系<五年制>)

一、前 言

(一)性质和任务

妇产科学是根据女性一生各期生殖系统的变化以及与妊娠、胎儿有关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它包括产科、围产医学、妇科、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和优生等。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治方法及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措施,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妇产科和其它临床学科的医、教、研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提倡启发式教学,适当介绍国内外新动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医疗、教学、科研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自学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目的要求

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女性内外生殖器解剖及邻近器官的关系。

(二)讲授内容

1、了解女性骨盆的组成部分、骨盆的分界。熟悉各个平面及各平面的径线。

2、熟悉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了解盆腔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并讲解其临床意义。

4、讲解骨盆底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三)实验实习

1、正常外生殖器官。

2、正常内生殖器及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目的要求

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熟悉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女性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2、详细讲解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3、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4、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三)实验实习

示教性激素作用检查方法:准备阴道涂片标本、宫颈粘液标本。

第四章 妊娠生理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

2、熟悉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

3、熟悉羊水形成与功能。

4、熟悉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

2、重点讲解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形成,胎盘的功能、羊水的代谢和功能。

3、重点讲解生殖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4、一般讲解妊娠期母体其它系统的生理特点。

(三)实验实习

1、示教妊娠期母体变化。

2、方法:临床观看孕妇的体态、皮肤、乳房、阴道、宫颈等孕后母体变化。

第五章 妊娠诊断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2、熟悉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

(二)讲授内容

1、详细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妊娠试验、黄体酮试验、基础体温测定及超声检查等。

2、重点讲解中期及晚期妊娠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胎心音听诊。

3、重点讲解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判定方法。

(三)实验实习

1、妊娠试验(血、尿放免检查),超声检查、胎心音听诊仪等的示教。

2、不同时期孕妇的检查示教。示教妊娠的诊断方法。

第六章 产前保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产前检查的意义、检查内容。

2、熟悉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方法。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产前检查的内容。

2、重点讲解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方法及胎儿成熟度的监护方法。

(三)实验实习

1、掌握腹部四步触诊法。

2、骨盆外测量各径线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第七章 正常分娩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决定分娩的三要素。

2、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产程图描绘及处理。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决定分娩的三要素即产力、产道、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重点讲解以枕先露为例的分娩机转,说明胎儿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产道的形态和大小所进行的连续动作。

3、重点讲解分娩的先兆征象、临床的诊断、产程的分期与产程图。

4、重点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与处理。

(三)实验实习

1、电化教学片:正常分娩。

2、临床见习三个产程的经过与处理。

第八章 正常产褥

1、自学产褥期内产妇生殖、泌尿系统和乳腺的生理变化。

2、自学正常产褥期的护理(饮食、排泄、活动、休息和哺乳)。

第九章 妊娠时限异常 第一节 流 产

(一)目的要求

掌握流产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流产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流产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3、重点讲解稽留性、习惯性、感染性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三)实验实习

1、示教病例。

2、临床讨论。第二节 早 产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早产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早产的防治。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病例分析。第三节 过期妊娠

(一)目的要求

熟悉对胎儿的危害性、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对胎儿的危害性和诊断方法。

2、重点讲解胎盘功能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解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

第十章 妊娠特有疾病 第一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妊高症的基本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有关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几种学说。

2、重点讲解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3、根据病理基础重点讲解临床表现与诊断。

4、讲解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5、一般讲解鉴别诊断。

6、重点讲解预防的意义及主要措施。

7、重点讲解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

1、示教询问病史。

2、见习病人体征。

第二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对母儿影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自学

第十一章 异位妊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特点、辅助诊断方法及早期诊断。

2、掌握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

2、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3、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方法及早期诊断。

4、一般讲解与流产、黄体破裂出血、盆腔炎的鉴别。

5、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

第十二章 妊娠晚期出血 第一节 胎盘早期剥离

(一)目的要求

掌握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病因、分类、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

3、一般讲解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的鉴别诊断。

4、一般讲解并发症及其处理。

5、重点讲解预防措施及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二节 前置胎盘

(一)目的要求

掌握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病因和分类。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

3、一般讲解对母儿的影响。

4、重点讲解预防和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

第十三章 多胎妊娠与巨大胎儿 第一节 多胎妊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多胎的分类、诊断及并发症。

(二)自学 第二节 巨大胎儿

(一)目的要求

2、了解巨大儿的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

3、了解肩难产的处理。

1、(二)自学

第十四章 羊水量异常 第一节 羊水过多

(一)目的要求

了解羊水过多的诊断意义和处理。

(二)自学

第二节 羊水过少

(一)目的要求

了解对胎儿的危害性、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二)自学

第十五章 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 第一节 胎儿生长受限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及分类。

2、掌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诊断及处理。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和分类。

2、重点讲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诊断。

3、重点讲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产科处理原则。第二节 胎儿先天畸形

(一)目的要求

了解常见胎儿先天畸形的种类及常见原因。

(二)自学 第三节 死胎

(一)目的要求 了解死胎的常见原因。

(二)自学

第十六章 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第一节 胎儿窘迫

(一)目的要求

掌握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

第二节 胎膜早破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胎膜早破的原因。

2、熟悉胎膜早破的诊断及处理。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

第十七章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第一节 心脏病

(一)目的要求

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分娩与心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2、重点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包括未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妊娠伴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性。

2、熟悉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防治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重症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性。

2、一般讲解妊娠与病毒性肝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重点讲解防治措施。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典型病例讨论。第三节 糖尿病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诊断依据。

2、熟悉糖尿病孕妇的处理原则。

3、熟悉新生儿的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2、一般讲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

3、重点讲解糖尿病孕妇的监护及产科处理。

4、讲解新生儿的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典型病例讨论。第四节 贫血 自学

第五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学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自学

第七节 肺结核 自学

第八节 急性肾盂肾炎 自学

第九节 慢性肾炎 自学

第十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学

第十八章 妊娠合并外科疾病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自学

第二节 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自学

第三节 肠梗阻 自学

第十九章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弓形虫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对母儿影响及诊断和治疗。

(二)讲授内容

自学

第二十章 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与产前诊断 自学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产力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产力异常在异常分娩中的重要性。

2、重点讲解产力异常的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包括产程图)。

3、重点讲解产力异常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重点讲解产道异常的临床分类、诊断、对母儿的影响和处理。第三节 胎位异常

(一)目的要求

掌握胎位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胎位异常的原因。

2、重点讲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臀先露、肩先露的诊治。

3、一般讲解前不均倾位、胎头高直位的诊治。

4、自学面先露及复合先露。

(三)实验实习

1、重点见习及讨论相对头盆不称的临床经过和处理。

2、看臀位分娩录像。

3、讨论其它异常分娩。

第二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 第一节 产后出血

(一)目的要求

熟悉发病原因,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2、重点讲解不同病因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

3、重点讲解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及治疗措施。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二节 羊水栓塞

(一)目的要求

熟悉羊水栓塞的临床经过、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羊水栓塞的病因、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临床经过、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

临床见习或典型病例讨论。第三节 子宫破裂

(一)目的要求

熟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二)自学

第四节 脐带异常 自学

第二十三章 异常产褥 自学

第二十四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病史书写的特点。

2、熟悉妇科检查方法。

(二)实验实习

1、介绍妇科病史书写内容、顺序以及妇科的特殊要求。

2、介绍妇科检查方法,包括腹部检查、盆腔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如一般生长发育状态、性发育情况、有无畸形或毛发异常分布等。

3、介绍如何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出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疗计划,包括建议做进一步化验或其它辅助检查项目,并拟订治疗措施。

第二十五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与外阴硬化性苔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自学

第二十六章 外阴及阴道炎症

(一)目的要求

熟悉外阴、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传播途径及炎症的发展与转归。

2、重点讲解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外阴尖锐湿疣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防治。

3、一般讲解外阴炎、前庭大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三)实验实习

介绍前庭大腺、阴道炎的白带特点和局部变化。第二十七章 宫颈炎症

(一)目的要求

熟悉急、慢性宫颈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讲授内容

重点讲解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分度及治疗。

(三)实验实习

见习慢性宫颈炎的特点和局部变化。

第二十八章 盆腔炎症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了解结核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重点讲解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三)实验实习

临床病例讨论急、慢性盆腔炎和结核性盆腔炎。

第二十九章 外阴肿瘤

(一)目的要求

了解外阴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二)自学

第三十章 宫颈肿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

2、熟悉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宫颈上皮内瘤变。

2、一般讲解子宫颈癌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3、一般讲解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学、上皮不典型增生、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的病理变化。

4、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转移途径。

5、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分期、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6、一般讲解子宫颈癌的预防,强调防癌的普查普治。

7、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三)实验实习临床病例讨论

第三十一章 子宫肿瘤 第一节 子宫肌瘤

(一)目的要求

掌握子宫肌瘤的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

2、重点讲解子宫肌瘤的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3、详细讲解子宫肌瘤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原则。

4、一般讲解子宫肌瘤与妊娠的相互关系、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三)实验实习临床病例讨论。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情况和致病因素。

2、重点讲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和临床分期。

3、重点讲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特别是分段诊刮的重要性和治疗。

(三)实验实习临床病例讨论。第三节 子宫肉瘤

(一)目的要求

了解子宫肉瘤的诊断、治疗。自学

第三十二章 卵巢肿瘤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2、掌握卵巢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诊断与处理原则。

3、强调早期发现和手术是防治卵巢恶性肿瘤的关键。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卵巢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组织发生学分类。

2、重点讲解几种常见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3、一般讲解恶性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和辅助检查法。

4、重点讲解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

5、重点讲解卵巢肿瘤的并发症及其诊断和处理。

6、重点讲解卵巢肿瘤的防治,强调定期普查的重要性。

7、一般讲解卵巢肿瘤手术治疗为主、恶性肿瘤辅助化疗。

第三十三章 输卵管肿瘤

(一)目的要求

了解输卵管肿瘤的病理、临床诊断及治疗。自学

第三十四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2、熟悉绒毛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葡萄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和随诊。

2、重点讲解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诊。

3、重点讲解绒毛膜癌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强调化疗的重要性及其随诊。

4、讲解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

第三十五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的临床类型及特征。

2、熟悉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的治疗原则和措施。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出血机理。

2、重点讲解不同类型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3、一般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辅助诊断方法。

4、一般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鉴别诊断要点。

5、重点讲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第二节 闭 经

(一)目的要求

熟悉闭经的常用诊断方法。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闭经的诊断及辅助诊断方法。

2、重点讲解不同病因的闭经的处理。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讲授方法 见习时进行讲解。第四节 痛 经

(一)目的要求 熟悉痛经的治疗。

(二)自学

第五节 经前期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自学

第六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特点和临床表现。

2、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特点和临床表现。

2、重点讲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第七节 高催乳激素血症 自学

第三十六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一)目的要求

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一般讲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和病因学说。

2、重点讲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3、一般讲解子宫腺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三十七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发生。

2、熟悉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性疾病。

(二)自学

第三十八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子宫脱垂的病因、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

2、了解尿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二)自学

(三)实验实习临床见习或病例讨论。

第三十九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不孕症的定义。

2、熟悉不孕症的病因、检查程序、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1、详细讲解不孕症的定义及有关因素。

2、重点讲解不孕症的检查程序与诊断方法。

3、一般讲解不同原因不孕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十章 计划生育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常用避孕措施的避孕原理、使用方法及正确选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

2、掌握人工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防治。

(二)讲授内容

五年制大学 篇3

【摘要】近五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英语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对倦怠成因和对策的探析以及对倦怠和其它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但也存在着研究设计过于简单,缺乏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的探讨,缺乏干预策略效果的评估性研究等问题,英语学习倦怠今后的研究应体现出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多样化的趋势,同时应加强对干预策略效果的评估性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学习倦怠 成就 不足

一、引言

外语学习倦怠是指: 学习者因为外语学习活动的内容,过程或结果与学习者本人的预期存在差异而产生的,以耗竭、对外语学习的冷漠态度和在降低的自我效能感等消极情感为主要表征的心理综合征(杨涛,2010)。英语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每位学生在大学里都需要学习一至两年的英语课程,在此过程中,相当数量的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倦怠感(即英语学习倦怠)。这种消极英语学习心理、态度和行为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现象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

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为时间段,以“大学生”和“英语学习倦怠”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相关论文91篇,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成就,同时也指出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研究成就

1.英语学习倦怠的现状研究。张敏(2013)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倦怠程度明显比女生高,大一学生较大二学生的倦怠程度低,但文理科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严金波(2013)对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感整体较强,主要表现在情感耗竭严重,远离合作学习,学习动机弱,自主性不高,自我评价差。周小惠(2014)对某普通高校的23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总体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成就感低和行为不当两个方面;(2)一二年级在英语学习的心理情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明显不及一年级学生;(3)高分组学生只在行为不当上表现出较严重的倾向,而低分组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方面的情况均很严重,且程度远远高于高分组学生。

2.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和对策。韩媛媛(2010)对重庆工商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成就动机因素,教师因素,心理健康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大学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

肖雪莲(2013)的研究表明:英语学习倦怠由内外两种因素造成,内在因素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倦怠。而英语课程安排偏离学生的需求,课时少,教材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学方法落后等也是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对教师的培训;采用多样教学法等对策。

万阿平(2015)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原因有:英语学习动机的缺失,不良的人格特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单一的学习评价模式,并提出高职院校应针对专业制定教学方案,明确学习目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应该开展心理辅导,干预不良人格,以此来预防和缓解英语学习倦怠。

3.英语学习倦怠与其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在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与其相关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中,以探析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动机的相关性研究最多。

(1)英语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田彦兰(2013)以湖北大学非英语专业7个自然班为被试来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是英语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王显志,胡修齐(2014)对河北联合大学三个校区四个年级 615 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即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其英语学习倦怠程度就越高,自我效能感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2)英语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杨涛(2010)在其博士论文中探讨了外语学习倦怠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语学习倦怠的程度与动机的消极变化间存在相关关系,外语学习动机系统的多数结构成分与外语学习倦怠间存在程度不等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对外语学习环境的消极态度与外语学习倦怠的出现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积极态度不一定会阻止倦怠的出现;外语学习活动的语言结果(语言水平)对外语学习倦怠程度预测能力的有限,外语学习效果较好的学习者同样可能出现外语学习倦怠。王林艳(201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倦怠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英语学习动机状态的消极变化是英语学习倦怠的重要症状。

三、英语学习倦怠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研究设计过于简单化。目前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是横向的定量研究,少数会辅以简单的访谈法等定性研究来进行。该种方法客观,简单易操作的优势不容忽视,但动态性不强,不能够准确、深入的了解英语学习倦怠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将横向和纵向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探索出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使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参考性。

2.缺乏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的探讨。现有的对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探析,综合性研究较少,而学习者个体的生理、周边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成因也会对英语学习倦怠构成影响,所以,今后应试着多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英语学习倦怠。

3.缺乏干预方法效果的评估性研究。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开始关注英语学习倦怠的干预性策略研究,但也只是泛泛而谈,深入的有实际意义的干预性研究很少,而对这些策略的效果评估几乎是空白的。因此,加强对干预策略及其效果评估的实证性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张敏.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倦怠调查——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4):139-143.

[3]严金波.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9):107-111.

[4]周小惠.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9):112-115.

[5]韩媛媛.大学英语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6]肖雪莲.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7]万阿平.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388-391.

[8]田彦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倦怠和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D].湖北大学,2013.

[9]王显志,胡修齐.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6):29-30.

五年制大学 篇4

大学英语是大学课程的必修课,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 学生课堂参与度少, 只能被动地吸收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力。同时, 两年制的教学周期相对过长, 学生往往在二年级开始就表现出疲劳感,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已经在一年级时通过CET4甚至CET6, 课本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结合合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 提倡开放式教学, 将原来的二年制压缩为一年制, 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以及考核方式都有所变化。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开放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好感, 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构想

Penny Ur在其编著的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中指出:所谓“开放”即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用局限于某一个唯一的原先设定好的标准答案。R.C.Cohn于1969年创建了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 提出了开放式教学。他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学习情境, 做到教材教案多样化, 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手段。

2.1 教学目标的开放

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提倡个性化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系别的学生英语水平有所差别, 比如, 理科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文科学生弱一些, 对其可以制定一些基础性的教学目标, 为后一步教学打下基础;同一个班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出有一定难度的目标, 激发他们的潜能。总之, 要制定一些发展性的目标,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2.2 课程设置的开放

“一年制”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变化, 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课程教学由原来的两年压缩为一年, 包括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及网络自主学习。大班教学为每周2学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网络材料等培养学生的读写译能力, 增强其跨文化背景知识;小班教学为每周4学时, 用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师还会点评网上自主学习情况, 答疑解惑;网络自主学习为每周180分钟, 依托外研社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平台, 提供多样化的难度各异的学习材料, 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上, 学生可以进行教材的继续学习,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欣赏经典影视作品, 选读报刊材料, 了解跨文化交际背景知识, 与教师进行互动留言。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后,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在自主学习阶段主要起监督管理和答疑辅导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的开放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 教师教授的内容可能满足不了一些学生的需求, 而另一些同学却消化不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者皮亚杰 (J.Piaget) 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 教师要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提升他们对背景知识的探索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2.4 课后任务的开放

课后任务的布置不能局限于课本的学习, 开放式课后任务强调作业的拓展性和自主性。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是必要的, 比如对于所学课文中单词短语的记忆和使用, 这需要每位同学都要掌握;而与所学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知识的扩展则可以分配给基础稍好的同学, 让他们课下搜索信息, 在课堂上做汇报, 这样, 其余同学对这些知识也会有所了解和吸收;另外还可以提供一些话题, 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和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课前准备, 每次课结束前预留15分钟让两位同学做PowerPoint的展示, 并让其他同学做评价。开放式课后任务不仅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 也可以让中等水平的同学顺利地完成作业, 同时满足了较高水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2.5 考核方式的开放

开放性评估不同于以往的以期末考试考核成绩的做法, 它是由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构建而成的大学英语N+2评估系统。其中“N”为形成性评估内容, “2”为终结性评估内容。“N”包括课堂口语活动次数及评价 (10%) , 三次测验 (20%) 以及外研社教学平台自学成绩 (20%) , “2”包括课堂笔记 (10%) 和期末统一考试 (40%) 。通过开放式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 他们进而认识到, 要想在课程结束时取得满意成绩, 必须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持续努力, 一次口语表现或者一次测试成绩并不能决定最终成绩。同时, 他们也会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点滴, 边学习, 边自省, 边进步, 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

3 反思

开放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突破了课内外的界限, 真正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更加有效地完成自主学习。要实现开放式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还需要师生双方更新观念, 及时改变, 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资源以供他们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一年制大学英语教学还需要后续的选修课程予以支撑, 可在二三年级开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选修课, 以专业为导向, 以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成, 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Piaget, J.&Inhelder, B.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M].New York:Basic Books, 1969.

[2]Penny Ur.吴一安导读.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大学五年感想 篇5

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门即将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医学生,此时很多感叹,所以在此就说说自己对大学这五年来所感悟到的一点点心得.也算是对自己的五年生活做个总结吧!感觉在大学五年的生活中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不足,每个从中学迈入大学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学无论从学校气氛到各种管理体制与中学相比都显得十分宽松,的确,没有了中学升学率的压力加之大学是为了培养面向社会的优秀人才的办学思维都让我们感觉十分轻松。但是,在这种宽松的背后是需要我们更加自律,尤其是我们医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我们都要对未来有一个目标和计划。毕竟大学的延续是我们最终要踏入社会,大学就是一个半开放的社会,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首先,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我们每个踏入医学殿堂的学生而言,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我们要终生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代同步,学医是很苦很累的同时也是需要责任心最强的,因为我们今后面对的群体是活生生的人!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后盾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当初报医学有些同学却并非出于自愿,因为医生是个在家长眼中太好的职业。这也并不重要。要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不容易,当还在迷途中不知所措时,不如静下心来作好自己面前的事。我很幸运,选医学作为个人职业是我一直的理想,虽然结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总算也是临床的一份子了。在求学路上,医学对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有兴趣就有动力,慢慢会找到方向,尝试去做的更好,也知道自己的方位,有个比较全面的策划。

告诫即将踏入临床实习的同学们:一年的临床见习和一年的实习对你们今后的工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校你们的身份是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有老师解答到了工作后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你们要利用这宝贵的机会多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找出差距提出问题;主动创造自己独立动手的机会,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培养好自己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次,是努力在大学生活中磨练自己,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我们医学院校的学生常被戏称为“书呆子”,这固然和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大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学习之外的活动的欠缺。现在的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要由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多种才能:例如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患者,交流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医生的行业特殊性使得了我们平时很少有时间来锻炼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医生不仅要“医人”还要“护己”,大学期间要养成锻炼的习惯对你自己终身受益。

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管理 篇6

一、教学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生源质量问题

生源质量不高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地方保护的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通过行政命令划分学生,造成条件好的学校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条件不足的反而招了很多学生;其二,职业学校门槛偏低。近几年,为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一批普通中专升格为独立的高职学校。其中一些基础薄弱,甚至不具备职业教育基本条件的学校,也参与生源分割,挤压了生源市场;第三,市场化办学带来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了职业教育市场的混乱。

2.培养模式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感到现有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按照通才型,甚至理论型人才的标准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这脱离多数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3.师资培训问题

职业学校需要教师确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掌握职业教育技术,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管理层不断创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但目前学校培训体系难以支撑这种要求,“四新”培训等培训体系覆盖面狭窄。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为职业学校创造更多的提高学历、提高教育能力的培训机会,以利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更快的建设和发展。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思路

1.总的思路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知识、技术与能力的有效匹配和综合能力训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基本观点

(1)课程改革是模式创建的核心,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2)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技术(或方法)、能力三个方面,知识学习、技术训练(或方法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能力的形成;教学应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知识、技术内容,实现知识、技术、能力有效匹配。

(3)采用知识、技术(或方法)、能力一体化模块教材。每一教学模块包含知识要点、技术训练(或方法指导)、能力训练三方面的内容,若干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每完成一个教学单元设置若干综合项目训练课题。

(4)在专业教材中,“知识要点”按照技术训练和能力训练的要求进行设定。“技术训练”内容按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国颁职业标准逐级进行设定,依据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技术训练;“能力训练”内容通过确定简单或综合项目课题标准予以明确。

3.实施步骤

(1)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将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

(2)根据专业方向,通过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总体目标;

(3)进行专业能力课程与非专业能力课程开发。

①将专业能力课程分为公共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将非专业能力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特长训练课;

②根据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专业能力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体系;

③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能力课程的知识、技术、能力目标,非专业能力课程的知识、方法、能力目标;

④编制专业能力课程和非专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

⑤组织编写一体化模块教材。

(4)组织教学实施。

(5)开展教学评价。确定技能型人才评价标准,对照标准开展评价。

三、教什么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五年制高职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选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计划时着重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1.把握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尺度

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重组和调整,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有机结合。

2.要掌握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明确各门课程在不同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学技术的特点和需要,设置不完全相同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立要考虑五年一贯制的特点

充分发挥五年制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的优势,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结合专业特点,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

4.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

了解掌握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时,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职业的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要把“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作为职业分析的重点,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提高课程开发的有序性和先进性。

5.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

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增加考试考核的灵活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要把住考试考核这一关,让所有学生都按标准、按规格毕业。

四、如何教是深化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也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我们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基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即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兴趣。

1.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再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子学生自身是否努力,取决于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方式。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做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同样可以解決问题,甚至做的更好,着力培养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五年制高职成为一种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创新性的高职教育。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或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生源的实际状况。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上下功夫,要通过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年制大学 篇7

外语学习倦怠是指: 学习者因为外语学习活动的内容, 过程或结果与学习者本人的预期存在差异而产生的, 以耗竭、对外语学习的冷漠态度和在降低的自我效能感等消极情感为主要表征的心理综合征 (杨涛, 2010) 。英语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每位学生在大学里都需要学习一至两年的英语课程, 在此过程中, 相当数量的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倦怠感 (即英语学习倦怠) 。这种消极英语学习心理、态度和行为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 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现象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

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为时间段, 以“大学生”和“英语学习倦怠”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 (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相关论文91篇, 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总结成就, 同时也指出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研究成就

1.英语学习倦怠的现状研究。张敏 (2013) 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 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男生的倦怠程度明显比女生高, 大一学生较大二学生的倦怠程度低, 但文理科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严金波 (2013) 对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感整体较强, 主要表现在情感耗竭严重, 远离合作学习, 学习动机弱, 自主性不高, 自我评价差。周小惠 (2014) 对某普通高校的23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总体比较严重, 主要表现在成就感低和行为不当两个方面; (2) 一二年级在英语学习的心理情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明显不及一年级学生; (3) 高分组学生只在行为不当上表现出较严重的倾向, 而低分组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方面的情况均很严重, 且程度远远高于高分组学生。

2.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和对策。韩媛媛 (2010) 对重庆工商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成就动机因素, 教师因素, 心理健康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 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即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培养大学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

肖雪莲 (2013) 的研究表明:英语学习倦怠由内外两种因素造成, 内在因素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机, 从而产生倦怠。而英语课程安排偏离学生的需求, 课时少, 教材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教学方法落后等也是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对教师的培训;采用多样教学法等对策。

万阿平 (2015) 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原因有:英语学习动机的缺失, 不良的人格特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单一的学习评价模式, 并提出高职院校应针对专业制定教学方案, 明确学习目标,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同时应该开展心理辅导, 干预不良人格, 以此来预防和缓解英语学习倦怠。

3.英语学习倦怠与其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在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与其相关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中, 以探析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动机的相关性研究最多。

(1) 英语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田彦兰 (2013) 以湖北大学非英语专业7个自然班为被试来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自我效能感是英语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王显志, 胡修齐 (2014) 对河北联合大学三个校区四个年级615 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01) , 即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 其英语学习倦怠程度就越高, 自我效能感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2) 英语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杨涛 (2010) 在其博士论文中探讨了外语学习倦怠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外语学习倦怠的程度与动机的消极变化间存在相关关系, 外语学习动机系统的多数结构成分与外语学习倦怠间存在程度不等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 对外语学习环境的消极态度与外语学习倦怠的出现之间存在联系, 但是积极态度不一定会阻止倦怠的出现;外语学习活动的语言结果 (语言水平) 对外语学习倦怠程度预测能力的有限, 外语学习效果较好的学习者同样可能出现外语学习倦怠。王林艳 (2013) 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倦怠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英语学习动机状态的消极变化是英语学习倦怠的重要症状。

三、英语学习倦怠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研究设计过于简单化。目前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是横向的定量研究, 少数会辅以简单的访谈法等定性研究来进行。该种方法客观, 简单易操作的优势不容忽视, 但动态性不强, 不能够准确、深入的了解英语学习倦怠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 今后的研究应将横向和纵向相结合,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探索出英语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 使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参考性。

2.缺乏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的探讨。现有的对英语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探析, 综合性研究较少, 而学习者个体的生理、周边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成因也会对英语学习倦怠构成影响, 所以, 今后应试着多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英语学习倦怠。

3.缺乏干预方法效果的评估性研究。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开始关注英语学习倦怠的干预性策略研究, 但也只是泛泛而谈, 深入的有实际意义的干预性研究很少, 而对这些策略的效果评估几乎是空白的。因此, 加强对干预策略及其效果评估的实证性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2]张敏.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倦怠调查——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3, (4) :139-143.

[3]严金波.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13, (9) :107-111.

[4]周小惠.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9) :112-115.

[5]韩媛媛.大学英语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6]肖雪莲.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7]万阿平.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1) :388-391.

[8]田彦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倦怠和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D].湖北大学, 2013.

[9]王显志, 胡修齐.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6) :29-30.

五年制大学 篇8

一、兄弟院校培养情况

经过数年实践探索, 一些办学较早的医学院校在七年制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 证明七年制教育在文理科科学基础、科学素质和外语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比较符合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要求。

如同济医科大学探索的七年制教育模式包括:德育四结合模式、学位课程渗透模式、多形式导师制模式、两段式科研训练模式、临床教学双科并进模式、“五、七”学制互通模式。哈尔滨医科大学在七年制教育中坚持“二个突出和三个优先”原则:突出文理医结合与渗透, 突出能力训练;安排优先, 投入优先, 教师选聘优先, 都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中医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教育拓宽培养途径, 走联合培养之路, 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采取基础与临床交叉渗透的方式, 保证临床时间达到4年, 以适合学位办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的规定[2]。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实行七年一贯制整体培养目标,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考核和淘汰制度, 七年制学生分别在三年级和五年级末进行中期筛选, 对达到七年制各阶段培养要求的学生准予升级学习;对思想品德不合格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实行中期转入五年制本科学习和毕业的办法。

同时各高校在七年制教育中也存在一些共同问题, 如理论研究不深不透, 缺乏对七年制中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教学管理体制不顺, 各院校和各部门缺乏沟通和交流;培养环节缺乏统筹安排, 存在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浪费;经费问题也是制约某些学校七年制发展和影响培养质量的瓶颈。

二、我校培养情况

我校已有10余年的七年制学生培养管理经验, 从2000年只有中医学一个专业方向30名学生, 扩展到目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医药结合和传统中医学5个专业方向2000余名学生,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培养环节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习1.5年, 中医专业本科课程学习时间2.5年, 临床见习及实习时间1年, 专业定向培养及毕业课题研究2年。实行“前期趋同, 后期分化”的培养方案, 前5年按本科方式培养, 课程设置除开设中医专业本科所有课程外, 针对七年制学生开设了《中医古汉语基础》和《学术思想史》等课程, 并从3年级开始按本科生导师制度配备导师。从第6年开始专业分流, 确定专业导师, 在完成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同时进行临床轮转实习和科研训练, 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毕业前进行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为保证培养质量, 实行五年分流淘汰制度, 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七年制学生按本科毕业处理。可以说我校在七年制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但随着招生人数迅速增加, 我校七年制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 影响了培养质量, 制约了七年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生源较好但培养滞后, 学生培养质量与五年本科加三年硕士学制研究生相比体现不出优势。

2.培养过程没有体现“七年一贯”的模式, 课程学习不连贯, 临床实习科室存在重复现象, 缺乏统筹安排, 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

3.临床实习时间较短,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科研能力培养不足, 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我校七年制教育改进方案

(一) 管理体制:

由于七年制教育为本硕融通, 为更好地实行“七年一贯”的培养模式,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学习、临床实习、科研训练等内容, 我校教务处和研究生处通力合作, 学生处、各学院及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形成了全员观念和全局观念。

1.全员观念:七年制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本硕贯通的较高培养层次, 应体现学校最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同时七年制规模的扩大也使其在学生构成中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学校从上到下形成全员观念, 把七年制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2.全局观念:要保证招生、培养、思想教育、学位授予、就业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各职能部门必须相互配合与支持, 必须依靠各学院以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形成七年制教育一盘棋的全局观念, 各部门在各司其责的基础上, 做好沟通与衔接, 精诚团结, 才能形成七年制教育强大合力。

(二) 教学硬件:

1.师资配置:中医院校单科设置的弊端, 使各专业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学术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一方面我校通过校际联合, 借助综合大学的学术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加强七年制学生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医学基础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我校师资配置上给于优先考虑, 安排资深专家教授为其授课,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2.教学设施:我校在七年制教学和科研设施配置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如配套完善的多媒体教室、设施齐备的实验室等。

3.经费:学校积极向教育厅、卫生厅、财政厅等主管部门争取七年制学生培养经费, 保障课程学习、临床实习尤其是科研活动等培养环节的顺利实施, 力争使这些优秀人才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三) 培养环节:

1.培养模式

七年制不是五年学制的机械延长, 而是“七年一贯, 本硕融通”的培养模式, 我校在理顺七年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通过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增加研究方向、加强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等方式, 实现“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培养目标。将七年学习作通盘考虑, 进行整体优化, 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中医基础知识,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动手能力, 强化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优化课程设置, 重组新的知识体系

七年制不仅仅是比五年制多上几门课, 应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我校对七年课程学习进行整体规划, 合并本科和研究生同源课程, 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浪费。课程设置突出主干课, 减少必修课, 丰富选修课, 加强实践课。重组知识体系, 加强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 将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增设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课程。对于传统中医方向学生除加强中医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外, 还注重和中医临床课程以及临床实践的结合。

3.加强临床锻炼, 提高实践技能

中医七年制教育主要培养面向临床的专业学位学生, 但因学制所限, 其在临床实习时间要比本科毕业后进行研究生学习的学生少30-40周。医学实践性强, 临床实践上的不足必然会对临床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为克服这一缺陷, 我校一是通过合并本科和研究生同源课程, 适当压缩课程学习时间, 增加临床训练时间, 提高综合诊疗能力;二是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有些专业课程边实习边讲授, 采取病床边授课的方式, 增加临床锻炼机会。

4.规范专业选择, 加强引导考核

我校对七年制学生选择专业、确定导师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制定相应制度, 对各专业人数和导师指导学生数进行明确规定, 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对课程和临床时间统筹安排后, 选择专业时间可适当提前, 如在五年级第二学期, 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转入研究生阶段时组织转段考试, 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方可进入专业学位培养阶段。

5.注重科研能力培养, 提高创新能力

七年制学生应早期介入科研活动, 使其在直接的科研实践中提高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二、三年级增加实验课比例, 四、五年级以科研小组的形式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六、七年级在导师指导下, 选定毕业课题, 独立从事某一专题研究。尤其是酝酿开展优秀人才育苗计划, 利用长学制的优势, 对科研能力较突出的人才给予一定经费资助,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验条件, 力争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冲击省级乃至全国优秀学位论文。

6.强化淘汰和激励机制, 保证培养质量

要使我们培养的七年制学生都能成为精品, 就必须加强教学督导, 实行全面和全程的质量监控, 通过一系列淘汰和激励机制切实保证培养质量。我校除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有严格的要求外, 也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在七年制学生中增加三年和五年考核淘汰机制, 对达到规定要求和能力的学生继续七年制培养, 不达标的则转入五年制学习毕业。同时在五年制学生中通过考核择优转入七年制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等评优奖励活动, 加强宣传引导, 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营造积极进取、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

摘要:七年制医学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模式, 近年我校在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办学定位、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本文在回顾总结兄弟院校和我校培养情况的基础上, 从管理体制、教学硬件、培养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我校七年制教育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七年制教育,现状,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石鹏建, 郭永松, 赵士斌.我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2) :1-5.

五年制大学 篇9

一、自主学习理论

(一) 自主学习的定义

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自己主宰学习的能力”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 , 也就是“能够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 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进度, 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 监控严格意义上的语言习得过程”。[1]这一观点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

自主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主学习者必须有交际责任感, “必须具备独立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学习者能积极参与学习的交际过程, 而且能用自己掌握的独特知识来积极解释新信息”, 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2]同时, 评价是学习自主性的核心, 学生必须对自主学习的进程进行控制和评估, 教师也需要对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 自主学习中S-S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中S-S (Student-Student) 学生对学生的教学模式又称协作学习模式, 即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协作学习小组, 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 给学生分派任务, 使小组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相互支持、相互合作”。[3]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而变成指导者, 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 这也是促进学习者完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把握。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应设置适当的环节,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Presentation教学法的概念及实施过程

(一) Presentation教学法的概念

“Presentation是指演示、介绍、报告的一个过程”。[4]教师上课采用PPT加演讲的形式, 其实就是presentation的一种类型。大学英语课堂中的presentation一般采取小组报告和个人报告两种形式。英语教学中, “presentation是指由学生就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做专题发言的教学形式”。[5]“通常, 一个完整的presentation应该包括演说者的演讲和演讲之后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问答两个环节, 在高校教学中则体现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6]该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口头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使用语言的能力。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长此以往, 无疑学生将缺乏主动性、创造力及自主学习能力。Presentation教学法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思维习惯。

(二)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presentation教学法实施过程

课堂presentation教学法充分利用了自主学习中的S-S教学模式。由于课时有限, 本研究采用的是小组报告形式, 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实力较为均衡的协作学习小组, 给每个小组都分派不同的任务, 小组同学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各小组之间互评打分, 相互督促激励。

在该研究中, presentation教学法的对象是我院2010级七年制大一学生, 共39人。学期初, 教师明确告知该教学法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如下:

1. Presentation的内容

学生做presentation的话题由教师在综合英语课本将要学习的单元中选出。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warm-up做文章的导入, 必须使用PPT, 建议增加与话题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展示的时间为30-40分钟。Presentation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

2. 分组及排序

全班共39人, 分为5组, 其中四组每组8人, 一组为7人。分组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 但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做适当调整, 注意男、女同学的搭配、不同特长的同学搭配等, 尽量使各小组水平趋于一致。每组选出一人做组长, 负责团队的工作安排。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如有冲突则抽签决定。

3. 培训及准备

首先教师规定好PPT必须包含的内容及基本格式, 并简单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精美的PPT。各小组拿到题目后开始分配任务, 搜集材料, 制作PPT。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帮助学生设计内容, 拓展思路, 深化主题。在展示的技巧, 如演讲的语调、互动、风度等方面也提出一些建议。为了弥补学生初次做小组presentation的经验不足,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之前学生展示的PPT或者视频, 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对presentation的兴趣, 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些灵感和启示。

4. Presentation的实施

每两周做一组presentation。首先是小组成员按顺序展示, 之后是问答时间。有疑问的同学可以举手发问, 做展示的同学给出回答。做展示的同学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 注意与大家的互动。问答及辩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次,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展示的小组表现进行讨论, 时间为10分钟, 并根据教师提前下发的评估表 (Marking Criteria for Group Presentation, 总分为100分, 包括Structure20%, Content20%, Slide design&Management20%, Language20%, Delivery20%) 对该组进行打分。最后, 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该组表现做评价, 并给出得分。打分的各小组的平均分, 即是该展示小组的最终得分, 小组得分, 即是每个成员的得分。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发言, 指出该组展示的优缺点, 纠正展示过程中的发音、表达等错误并给出修改建议。

三、效果评述及启示

(一) 效果评述

一学期结束后, 对2010级学生就presentation教学法做了简单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问卷共10个条目, 每个条目2个选项, 分为是、否。调查问卷在学期末presentation活动全部结束后发放, 共发放39份, 回收39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其调查结果如下:

Presentation教学法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n=39)

从以上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100%的同学喜欢presentation教学, 而且这种方法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访谈中得知, 学生喜欢这种方式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会了一些搜集资料、制作PPT及探究问题的方法;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 充分的交流与学习使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升华;大量的准备和练习工作使得口语水平有明显提高。此外, 人人参与的规则使那些以前在课堂上胆小不敢轻易开口的学生在演说中变得活泼自信。89.7%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84.6%的同学认为学生互评的方式很好, 激励了他们的小组合作,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一名同学感到课堂演说有压力。但同时, 有9名同学认为课下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准备, 课外工作较重。总的来说, presentation教学方式的使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期效果。值得一提的是, 七年制教改班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其中31人顺利通过四级, 过级率为79.5%, 相信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无关系。

(二) 启示

首先, presentation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人人参与演讲增加了练习口语的机会。为了演说的精彩, 许多同学在课下反复练习演说技巧, 无论发音、表达还是流利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 presentation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在课下积极搜集材料, 制作PPT, 围绕所选话题展开讨论, 设计演说内容, 在此过程中锻炼了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不再依赖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他们渐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教师从课堂的中心位置走出来, 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再次, 学生互评的评估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意愿。学生评估作为最终成绩的方法激励了学生努力准备演说材料, 相互借鉴学习,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评价他人表现、批判性地看问题的能力。

最后, 学生的presentation呈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信息, 拓展了教师的思路。比如有的小组自己拍摄与主题相关的视频, 并且用电脑软件进行剪辑等后期制作, 展现了精彩的创意, 受到大家喜爱。因此, presentation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当然, 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教师必须提前给展示的学生做好辅导工作, 指点思路, 检查内容紧扣主题, 也可以适当提供相关材料。学生互评结果为最终成绩, 教师完全不参与打分, 有时难免出现不够客观的情形, 教师还需加强指导。学生由于水平有限, 各小组表现不一, 对于学生的表现, 教师应以表扬为主, 尽量找出其优点加以肯定, 对presentation结束后的点评应客观、全面、深刻,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此外, 部分学生认为pre sentation花费太多的时间准备, 其实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因为自主学习并非是一种稳定的学习状态, 实现自主学习本身就需要花费很多工夫。在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上, 教师还应该给予积极引导。

四、结语

自主学习无论对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还是个体的成长,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根本,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充分参与到社会互动中, 并在互动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大学英语课堂中的presentation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参与互动及反思的环境与机会。

实践证明, 通过presentation教学法, 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明显提升, 批判性的思维得到培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教师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需要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对presentation的进程进行掌控,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虽然该方法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 但是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d Little等.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6.

[2]Bergen.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M].Bergen:Universitetet I Bergen, Institutt for parktisk pedagogikk, 1990:102.

[3]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89.

[4]黄萍.Presentation教学法在高校文科教学中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5, 26 (4) :367.

[5]姚金玲.交际教学法在presentation中的应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27 (2) :64.

五年制大学 篇10

卫生学是医学院校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生培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使八年制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医疗工作当中能联系卫生学所学过的知识处理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问题, 即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国内外诸多相关医学院校都将卫生学列入到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1]。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预防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 国内的一些知名院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都陆续加大重视卫生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加强卫生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训, 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以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发展的需要[2]。

以往我校卫生学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 主要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设计, 而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培养中应重点关注的部分如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前沿、社区卫生服务与健康、预防保健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建设项目的危害评价、职业心理健康、灾后防疫等内容常被忽视, 也缺少针对性的题库和现场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卫生学是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培养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如果采用和预防医学专业一样的教材和授课方式, 难以让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 势必会对将来的工作带来障碍[3]。

针对这种现状, 需要开展面向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培养的卫生学课程体系优化和创新。

二、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卫生学课程的优化和创新

从中南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出发, 以八年制临床医学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求为落脚点, 对卫生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建设具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特色的教材, 教材内容不同于预防医学专业的内容有:容易出现职业病误诊误治的病例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手段分析、灾后心理疏导案例、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实例分析。在课程资源建设上, 采取案例分析到问题求解的技术路线, 强化学生对现代卫生学基本概念的认识, 加强理论卫生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开发与之配套的计算机分析题库, 以分析解决问题过程 (临床案例——发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求解) 为主线, 构建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卫生学课程的习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等计算机分析资源库。以现代计算分析技术为手段,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开发与教学资源相配套的计算临床案例分析程序。在后续的其他专业课学习中能够做到基础扎实,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具备解决临床应用问题的能力。

开展卫生学实验创新设计, 针对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设置教学实验, 设计自助开放实验系统, 教师提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列出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 老师按学生要求配备好试剂盒设备, 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 写出实验报告,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面向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培养的卫生学课程体系优化和创新思路见图1。

面向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培养的卫生学课程优化创新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一) 开展卫生学课程比较分析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和国内外调研, 对各院校、各专业的卫生学课程建设进行比较研究, 总结课程特点, 归纳不同专业的共性要求, 分析不同专业属性带来的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差异。

(二) 根据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展开分析

根据以往的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本科生往往偏重于临床知识的学习, 而对于卫生学缺乏足够的理解和重视, 不知如何将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与自己的临床工作实践相结合, 妨碍了预防工作在临床的实施。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要进行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重治轻防”思想的转变, 正确理解新医学模式, 培养预防医学思维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开展预防工作。举出很多实际案例和图片的展现, 讲述其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重要性和实用性) 。

(三) 建设临床和预防相结合的案例库

基于典型的临床和预防相结合的案例以及临床中易出现误诊误治的案例, 依托卫生学理论知识, 构建案例库。案例库包括案例的临床和预防背景、图片、理论问题、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误诊误治的分析鉴别、案例报告的格式等内容。比如, 讲授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典型的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案例水俣病的引入, 以研讨的形式, 启发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围绕水俣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程经过及治疗处理等内容, 就环境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常见的接触机会、中毒机理、诊治原则及防制措施等知识点展开充分的讨论。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知识面, 又使他们学会了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和处理临床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四) 做好教材建设

结合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培养方案和卫生学课程的特点, 对当前的主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利用案例库, 对教材建设内容进行规划。

(五) 开发教学软件

在案例库的基础上, 筛选典型问题, 编写与其配套的计算分析程序, 程序应具备强大的案例分析和提问回答功能, 满足学生输入分析资料后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分析正确性。

(六) 设计实验

针对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培养关注的现实问题, 梳理实际教学实验环节, 合理安排化

学实验、操作实验、现场实验、创新实验、分析试验等, 加深学生对前面论述的知识点的掌握。化学实验可以基于已有的实验设备。现场试验在我们现在已有的固定基地如韶山、临澧县的合口镇等基础上, 还可以增加长沙市自来水厂、机械厂等基地。

三、结语

面向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卫生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恰到好处地贯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赋予了学生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符合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综合素质明显增强。经过优化和创新后的卫生学课程融科学性和需求性为一体, 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 有助于完成“传承人类良知”这一大学最本质的任务[4]。

参考文献

[1]黄潋滟, 李勃兴.结合课程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卫生学本科教学体会[J].南方医学教育, 2008 (3) :42-44.

[2]谢晓利, 王起, 刘云岗.在医学八年制中开展卫生学全英教学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4) :756-758.

[3]李静, 张美荣, 许爱芹.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9) :827-828.

浅议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势 篇11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课程设计 效益

社会的发展进步,迫切需要大量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五年高职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不同于三年制中专教育,而是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整体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

一、课程设计优势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照“五年一贯制”的教育特点,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它不是中职和高职的简单相加,而是精选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标准,重点保证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在五年时间内,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让学生既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掌握了系统的实践操作知识。

五年制高职课程设计目标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的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层次定位和主体内容。它包括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学时比例、课程的考核方法等等,科学地安排了五年来的教育历程,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很好地衔接起来,是一种最优化的职业教育体验。

二、效益优势

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对象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处于学习语言、掌握技能的最佳年龄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更能激发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提早三年接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能更好地形成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不会像部分高中毕业的学生一样高分低能。

五年制高职缩短了达到同等学力(专科)的修业年限,比读完高中再升入普通高等专科的时间少一年,在较短的时间内既保证了高中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又达到了国际上同类技术人才六年的培养要求,时间效益明显。缩短一年的时间,可节省近万元,而且学生早工作一年,也早受益一年,对学生和家庭都是极大的帮助。

目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生的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学习兴趣不大,这类学生如果上高中,可能会很快辍学,对社会造成负担。而五年制高职的教育特点吸引了他们,加上国家的助学金制度,使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社会效益巨大。

三、职业技能和人格素质形成优势

掌握一项生存技术,在社会上立足,这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职业技能和人格素质。这些年,因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固定资产投入多,实验设备、设施齐全,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先进技术,专业技能提升很快。师资队伍是办好五年制高职的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师早已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实训“双师型”发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现代研究型教学发展,每名专业教师都必须有岗位技能本领。良好的教学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让每个学生在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定岗实践中提升技能水平。“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在企业定“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互动效应,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每个人应具有较为全面的人格素质。五年制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首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从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做起,以笔者学校为例,每天的“一日生活制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衣食住行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从基本礼仪、文明用语学起,加强通识教育,增加相关文化课程的比例,并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其次是职业素质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企业文化;顶岗实习让学生更早地在工作中体会生活的不易。五年制高职的长学制优势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让每个学生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并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就业升学优势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颁发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因为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掌握上高于中专生,在操作动手技能上强于本科生,所以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可参加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就业、升学渠道通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五年制高职学生体育消费调查 篇1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身体锻炼,“花钱买健康”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国更是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尤其在发达城市,人们对健身具有极大的热情。笔者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以及其热衷的体育健身项目,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课堂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高职学生的体育消费不但体现了当前“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思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4年级学生。

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对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男生180份、女生120份,问卷采取每班随机发放,学生平均年龄18.3岁。回收有效问卷284份,男生176份、女生108份,有效率94.67%。

三、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分析

1. 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29.93%的学生认为校园闲暇健身活动应该由学校投资和组织;45.07%的学生对体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认为学校应无偿提供健身场所;25.00%学生同意与同伴共同投资进行健身运动。高职学生主要的收入来自家庭给予,经济条件与体育消费有着必然的联系,贫困生的体育消费较低,因此,影响高职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经济收入。

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每月消费20元以下的男生占25.00%,女生占41.67%;消费21—40元之间的男生占61.36%,女生占54.63%;消费41元以上的男生占13.64%,女生占3.7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月消费金额在40元以内是学生都能承受的范围。贫困生的体育消费一般在20元以下,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庭给予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因为钱来得不易,所以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去健身馆办月卡消费,这说明现代高职学生体育消费形式多样化,体育消费意识在不断增强。

2. 高职学生闲暇时间分配情况

所谓闲暇时间就是除学习、睡觉、生活等一切必要时间后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足的闲暇时间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和实现体育消费的客观条件。调查显示,占用学生闲暇时间最多的是上网(30.63%),其次是逛街看电视之类(25.70%),体育活动排在第三(18.31%),其他排在第四(13.03%),最后是图书馆、资料馆休闲(12.32%)。部分高职学生在进校时成绩就不是很理想,对文化科目不感兴趣,因此他们对闲暇时间的支配方式以娱乐为主。笔者发现以体育活动方式度过闲暇时间已逐步成为学生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时尚。学生还反映学校体育场馆太少,可供学生休闲的体育项目少,体育设备老化并存在安全隐患等,这些已成为学校不可轻视的问题。体育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育休闲的地方,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将“终身体育”的理念执行到底,认真贯彻教育部等联合下发的“阳光体育运动”政策,让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爱上体育运动。

3. 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可分为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两部分。直接体育消费主要特征为经济上的直接投入,在高职校学生的体育消费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大多数,例如体育服饰、体育刊物等。

表2显示学生体育消费最多的是体育服饰的费用,其中男生的经济投入占61.93%,女生的经济投入占49.07%,其次是体育刊物,第三是运动饮料,第四是观摩比赛,而在体育器材上的经济投入非常少,体育服饰、体育刊物、运动饮料占比例较大在情理之中,学生认识到优良的装备会带来一定的运动热情,再加上南方天气炎热,运动饮料更是必不可少。在统计时笔者发现部分女生爱好广泛,对运动瘦身比较热衷,例如健美操、瑜伽等。这说明现在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更趋多元化、合理化。

4. 高职学生体育投资项目和场馆

调查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上有一定的差别,例如电气系学生喜欢投资在技巧灵活的项目上,而信息材料系焊接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耐力项目。在我校开设的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选择羽毛球的学生最多,占31.34%;选择三大球的人数排在第二位,占25.35%;选择乒乓球的人数排在第三,占18.67%;选择武术的人数排在了第四,占15.14%,只有9.51%学生选择了其他。男生选择篮球、足球的比较多,女生选择排球、羽毛球的比较多,低年级的选择三大球多于高年级。

学生主要体育消费场所,选择学校免费场地的占60.56%,选择公园或休闲广场的占25.35%,选择社会上综合性体育消费场所的占10.21%,选择其他的占3.87%。高年级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进出社会营利场所健身的比率比低年级的高得多,这说明经过几年历练,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浓厚。

5. 体育消费的动机

据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的消费动机,按动机强度程度依次为:健身娱乐动机、审美追求动机、攀比动机、体育成就动机、完成学习任务动机等,这些消费动机主导着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下面对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进行分析。

(1)健身娱乐动机

健身、娱乐这种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被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为主要的动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与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职学生作为21世纪的技能型人才,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他们的选择,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们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2)审美追求动机

男女生都有审美追求动机,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其原因是:一方面,这跟男女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学生在需要与行为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反映更多的是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而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我国传统文化对不同性别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有关。

(3)攀比动机

不同性别的高职学生在体育成就动机、攀比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强于女生。攀比炫耀的目的在于向外界显示消费者本人的身份、地位等,以取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好感等。消费者通过此类消费以显示其生活的富有和地位的特殊或超群,这种消费行为具有偶然性和浓厚的感情色彩,带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攀比炫耀动机,男生的攀比炫耀动机比女生更强烈,更想显示其经济和体能上的实力,相比别人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尊重。

(4)体育成就动机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很多体育项目男性成绩远远比女性好,男性的运动比赛激烈、精彩,更具观赏性,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程度男性高于女性,男生的体育成就动机明显强于女性学生。在体育成就动机上贫困生的体育成就动机最为强烈,尽管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他们更想通过体育活动的载体显现自己的能力。贫困生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使他们在体育方面刻苦耐劳而不甘人后,拥有强烈的体育成就动机。

四、结论与建议

1. 高职学生大部分已具备良好的体育消费意识,并且有

体育消费行为,但还处于低级阶段(高年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浓),同时也有不少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淡薄。高职学校需对他们加强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炫耀的体育消费行为要进行说服教育,正确引导,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处理好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消费和积累的关系,在体育消费中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进行攀比或跟风,要使消费既能满足现实需求,保证身心健康,又能兼顾长远,促进全面发展,确保高职体育消费行为的理性化、合理化和实效化。

2. 学校体育场地少、条件差,器材损耗严重,学生无体育兴趣,可供学生消费的体育项目少。

因此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迫在眉睫。高职学校更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课堂抓起,在教师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多开选修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健身技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

3. 加快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程与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的结合起来。

仅靠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远达不到健身效果。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高校开展了“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体育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高职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把好的模式引进来,让学生得到实惠,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体育消费合理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杨爱华.重庆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研究.体育科学, 2002.6.

[2]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分析.体育科学, 2002.6.

[3]钱利安等.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商业现代化, 2007.3.

上一篇: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下一篇: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