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学生

2024-07-25

八年制学生(通用7篇)

八年制学生 篇1

摘要:儿科学是八年制学生见习和实习的必修学科。当前, 面对我国儿科医生紧缺和儿科精英人才匮乏的现状, 以及为适应社会和学科对高质量复合型儿科人才的需求, 不断探索八年制学生在儿科学教学实践中的模式就非常必要了。根据儿科见习、生产实习及专科学习三阶段的特点, 作者分别制定教学方法, 结合个体化原则, 以达到提高八年制学生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以培养临床医学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长学制教学模式, 近年来, 专门从事医学教学以及各个专业、各级教师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八年制学生培养方案和模式[1], 使得八年制教学内容得以不断完善和充实, 以基础医学专业和内科系统总结的经验为多[2,3]。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紧缺, 儿科精英人才匮乏, 必将影响我国儿科医学的发展, 因此, 加强学生在儿科学实践中的培养对于促进儿科事业的发展很有必要。儿科学是八年制学生见习和生产实习的必修学科, 由于他们在自我学习、接受新事物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将可能成为未来儿科精英人才的重要成员, 不断探讨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八年制学生在儿科实践中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4], 而目前相关报道较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的教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创建八年制教学模式始即接纳学生, 进行包括见习、生产实习及专科学习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 现就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和体会分阶段进行总结, 希望为八年制医学生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有用信息。

1 临床见习阶段

培养临床兴趣:见习阶段是学生们对临床医学最为好奇的一个阶段, 在此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非常必要。向他们介绍儿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儿科医学的特殊性;带领学生参观病房、门急诊以及儿科相关的诊查室;让学生和患儿及家长进行初步的交流, 初步建立他们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专门的时间和学生讨论他们初涉临床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儿科医学相关的正面事件, 向学生解释社会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 以便加强他们对儿科临床工作的热爱, 避免社会不良事件消弱他们的从医信心。

密切结合理论和实践:每一个系统甚至每一种疾病的理论授课结束后紧跟相应的见习带教内容, 继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在见习课中的作用[5], 例如上午完成肺炎的理论授课后, 下午即带领学生接触肺炎患儿及家属, 进行问病史和查体, 然后集中讨论这个肺炎患儿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诊断相关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自己将理论和临床病例相结合分析。

医学相关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每节课前都会让每位学生就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发言, 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PPT汇报病例, 除了学习临床知识外, 还要学习医学PPT的制作要领以及如何讲解PPT,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每周进行一次临床流行病学基础知识的小讲座, 包括如何使用Epidata数据库、SPSS软件在医学统计中应用、如何检索儿科临床文献以及介绍儿科常用的网站和数据库特点等内容。通过这些额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临床科研有初步的认识。

2 生产实习阶段

入科前准备:培训各级带教教师, 明确带教教师职责;向学生介绍应该遵守的医院和科室制度、儿科生产实习培养目标和客观指标、教学实践安排等相关内容, 使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见习结束时要达到的目标。

儿科临床实践培训:每一位学生都由一名住院医生负责带教, 主治医师每天进行床边查房以及每周针对一种儿科常见疾病进行教学查房, 查房过程中通过提问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去, 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在床边参观腰穿、骨穿、胸穿等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结束后随即应用医学模拟教学产品让学生进行演练, 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门的教学门诊, 由主治医师担任教学带教教师, 每4小时诊疗10位患儿,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诊疗;每一轮生产实习结束时, 组织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在内的教师进行严格考核, 虚拟教学场景及标准化病人开展阶段考核。

开展儿科双语教学:开展英语讲演, 每位学生根据儿科疾病自定题目, 用英文准备5分钟的演讲;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设计一段英文诊疗对白进行表演, 把英语逐渐渗透到临床实践和应用中去;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早交班;把专业外语考试作为出科考试的一项考核内容。

开展科研活动:包括临床科研和基础科研。八年制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多地集中在临床实践, 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使得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较差, 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因此, 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入科时即分配给每位学生一个临床疾病, 由专业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包括所分配疾病临床问题的提出、病例调查表格的设计、Epidata数据库的建立和录入、导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撰写医学论文等方面均有学生独立完成, 由于见习时间紧张, 病例数要求较低, 关键是培养学生进行临床科研的能力;此外, 每周还开展一次科研相关内容的讲座, 带领学生参观实验, 与科研型研究生互相交流学习, 辅助科研型研究生完成一些小型实验。

注重沟通和反馈:开展医患沟通技巧的专题讲座, 指导学生独立和患儿家长沟通;每周安排一次带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会, 鼓励学生及时提出反馈意见, 并将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出科考试的必考题, 以便改进教学工作。

3 专科学习阶段

在儿科见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 选择儿科进入专科学习阶段, 对此阶段要求较高, 需在掌握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要点基础上, 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将要有大幅度提高。

临床能力培训:按照住院医师的标准要求八年制学生, 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在儿科不同部门的轮转都有专人负责指导, 对每一种要求掌握的疾病和技能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培训, 而且教师需签字认证, 科室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强化阶段考核的作用, 从临床思维、临床分析综合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阶段考核, 每3个月评估1次;定期应用医学模拟教学产品、虚拟教学场景及标准化病人进行强化学习。

科研能力培训:在临床能力培训为主的前提下, 要更加关注科研能力培训在专科学习阶段的重要性, 在专科学习阶段的每一过程都要渗透科研能力的培养。入科前指定科研带教教师, 入科后迅速布置科研任务, 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在生产实习阶段所进行的简单临床科研实践的基础上, 按照同样的流程扩大临床病例入组数, 独立完成科研论著, 并要求在毕业前发表。每一位学生均安排1-3个月的实验室工作机会, 辅助科研型研究生完成简单的科研工作, 熟悉实验室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每半年组织一次科研能力的考核和沟通, 尽可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英语学习, 每2周开展1次英文文献读书报告会, 汇报某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并要求用英文进行汇报, 每3个月考核1次专业英语读写能力;由专科医生每月开展1次临床思维培训, 从学生出发, 提出问题, 教师负责梳理和归纳。

导师负责制:进入专科学习阶段,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 在导师全面负责的基础上, 仍然需要按照科室的计划完成专科教学活动, 定期开展导师集中见面会, 导师之间互相交流带教体会,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 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渐渗透, 逐步移行, 使学生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 而且在统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 需要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点, 八年制学生基本上为20世纪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一代, 思想很活跃, 思维很敏捷, 接受新兴事物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很强。但是,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发现这一代学生中存在急功近利, 自我意识较强, 自觉性略显不足等情况, 因此要熟悉每位学生的特点, 体现个体化学习的模式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使学生更容易主动学习。在分阶段探讨八年制医学生在儿科实践教育模式的过程中, 要注重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在硬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需要对教学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充分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 让教师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 使八年制医学生愿意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德炳, 殷晓丽.关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 (3) :321-325.

[2]高磊, 徐晓璐, 李淑德, 等.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6) :102-103.

[3]纪超, 叶菜英.八年制医学生药理学实验课程优化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 (6) :926-928.

[4]丁晶, 曾超美.八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5) :88-89.

[5]韩彤妍, 常艳美, 朴梅花, 等.病例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PBL教学形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8) :8-9.

八年制学生 篇2

笔者承担了2006级和2007级的湘雅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疗专业的烧伤理论教学任务, 在与之前承担的五年制, 七年制临床医疗专业教学进行初步分析比较, 感觉在教与学方面有如下特点:

1“抛砖引玉”式的主动学习模式

由于之前未有八年制教学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 所以在课件的制作, 内容的安排以及讲授的侧重点等方面结合教学大纲有一些自己的摸索与尝试。由于这批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为扎实, 思维活跃, 知识面更为广泛。已经不能满足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在课堂中的复述的简单教学模式。所以我更多的是提出一个概念后让学生自己马上去思考为什么教科书上要这么来写, 俨然他们的角色似乎成了一名专业研究人员, 刺激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例如烧伤补液公式本来只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概念, 但笔者提供诸如从美国陆军医院的Brook公式;南京公式;第三军医大公式等;再介绍到教科书中的公式, 林林总总不下十余种公式中间, 各有各的时代烙印和补液侧重。那么什么才是最适合临床的操作路径, 这里就需要一个在脑海里进行快速的筛选比较, 同学之间可相互就此问题简单交流。教科书中提供的只是一个原则, 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否则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从这里学生能从安静的课堂中体会到危重烧伤患者的抢救中, 补液复苏的紧迫性和复杂性。从而更能体会到张孝骞老校长常说的为医者“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的感受, 继而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2 将专科临床常见问题提早带入课堂讨论

笔者认为医学教育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全科型的医师,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高精尖的领军型医疗人才。那么八年制医学生的教育可能更多地以突出后者为目的。为此一个讲授烧伤理论的课堂, 同时也是为对此专业有可能今后产生兴趣的同学提供展示的一个场所。虽然这时他们还刚接触桥梁课, 但通过课前的了解, 他们对临床的书本知识已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所以将专科临床常见问题带入到课堂, 可对书本中的知识有更深入和更生动的了解。比如大面积深度创面的处理方法, 临床当中经常有所争议。为此我提供一个深度烧伤的创面图片, 让同学简单分析有哪些可行的创面处理途径, 将书本中介绍的多种方法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并权衡不同选择之后的利与弊。这种思索不以简单追求某个正确答案为目标, 而强调选择的理由是否更具有可行性。这一块内容较之以前的教学安排有意识地有所侧重。

3 充分体现系统整合授课理念

“系统整合授课”理念于1993年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首次被推荐, 此模式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 向学生传授某一器官相关的解剖, 病理生理, 临床疾病诊断, 治疗等知识。旨在综合重组医学课程, 淡化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存在的界限, 强调医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八年制的医学生更需要具备一种整合知识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的的能力。烧伤作为一个单病种之所以放在外科总论而非各论当中, 是因为它不单体现的是皮肤或肌肉热力损伤这么一个概念, 而是全身各器官, 系统的病理生理均牵涉其中, 用现在的一个词“全科医学”来描述可能也不为过。所以在讲授烧伤的病理生理这样一个大概念的同时, 充分体现系统整合授课理念。使同学一方面将在基础课中的各器官系统有效循环灌注不足导致休克引起的后果与桥梁课中的烧伤临床症状表象相结合, 另一方面将危重烧伤休克的特点与烧伤补液复苏的特殊性相对应, 尽可能从烧伤章节中领会基础课与桥梁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4 介绍行业研究动态

笔者认为八年制教育的目的既然有培养医学精英人才的潜在目的, 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通过简单介绍一些大家可能感兴趣的行业研究动态, 亦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钻研导向, 明确他们追踪科技前沿的方向。例如烧伤或其他创伤后的瘢痕治疗研究, 目前在国际上仍处于一个瓶颈, 如何突破以往的通过各种有创性手术来改善这种严重困扰患者生活质量的难题, 是一个融合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以及生物材料学等多种学科的造福人类的复杂研究工程。因此国外有专家坦言任何一项关于此种研究的突破性进展都有可能问鼎诺贝尔医学奖的资格。

5 强调医学人文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知识的日新月异, 在新世纪对于传统的医学生教育提出了许多问题。可能有些问题暂时并没有很尖锐地体现出来, 但随着新生代医学生的崛起, 身为医学教育工作者, 我们深感教育改革有所作为[2]。随着医学的发展,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临床医学由过去的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从而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TS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词。STS主张把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社会应用融为一体, 视“科学, 技术与社会”为一巨大系统, 其目的是培养了解社会并为社会服务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造就具有STS意识和能力的新人[3]。21世纪的医学发展要求医学生在掌握医疗专业技能的同时, 更富创新性, 更富人文性。烧伤是一种意外伤害, 很多情况下与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医生在处理医疗事务的同时, 也需尽可能多地向患者提供诸如心理疏导等方式的人文关怀。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的不单是培养出一名拥有医学博士文凭的医生, 而应同时通过深入生活和临床, 增加对国情的了解, 看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患者的疾苦, 更理性的了解自己从事的医疗行业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地位, 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不光要具备医疗技能, 还必须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摘要:为满足学生要求,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教研室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烧伤”章节教学中采用主动学习模式, 将临床常见问题引入课堂讨论, 充分体现系统整合授课理念, 追踪行业研究动态,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强调医学人文理念。从多个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践中对八年制医学教学方式进行深一步探讨。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外科学,教学实践,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丽琴.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3) :225-240.[1]ZOU LQ.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of eight-yearprogram medical college student[J].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2008, 7 (3) :225-240.Chinese

[2]朱颉, 罗成群, 周昌菊, 等.新时期医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 (6) :159-160.Chinese[2]ZHU J, LUO CQ, ZHOU CJ.Idea on education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new period[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cine, 2004, 14 (6) :159-160.Chinese

八年制学生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实习的200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39人, 其中男生19人, 女生20人, 在其神经内科见习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2], 自行编写调查问卷, 主要针对八年制医学生在神经病学见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见表1。

注:针对不同问题, 根据答案严重程度及一致程度由低到高使用0~5分的尺度进行打分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 要求学生客观真实作答。见习前后分别发放问卷39份。各题目分数统计结果用±s表示, 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在问卷信度方面, 见习满意度共12个条目, 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Cronbach’sα) 为0.906;职业选择影响因素共16个条目, 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Cronbach’sα) 为0.830。对于本问卷的效度, 采用专家判断法, 由一名医学教育学专业副教授和一名神经病学系副教授审核并修订。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见习前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6份, 其中男16份, 女20份, 有效回收率92.3%。

2.2 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及其相关因素

与见习前比较, 学生见习后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明显下降 (P<0.05) 。在其相关因素中, 教学内容分散程度得分见习后明显低于见习前 (P<0.05) ;而教学及训练时间长短、专业基础课与临床实践脱节程度方面见习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注:*与见习前比较P<0.05

2.3 学生对神经病学各项见习内容的满意度

学生满意项分别为带教教师教学态度、查体指导、查房带教、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程度, 不满意项依次为英文教学、专业外语使用及病种齐全程度, 总体评价较为满意 (见表3) 。

2.4 影响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可能性的因素

学生见习前后对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可能性评分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其相关影响因素中, 除“科学探索方面无前途”得分在见习后明显低于见习前 (P<0.05) 外, 其他选项得分见习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4) 。

注:*表示与见习前比较P<0.05

2.5 促使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相关因素

见习前有12名学生 (男6名、女6名) 表示出对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兴趣, 促使其选择该职业的相关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对专业的兴趣、科学探索有前途、专业教师影响、家人支持以及工作使命感。见习后依然有12名学生 (男6名、女6名) 对从事该工作有兴趣, 见习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5) 。

3 讨论

3.1 见习前后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

分析见习前的调查问卷, 发现学生普遍对神经病学见习有畏难心理, 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比较分散, 增加了见习教学难度。由于目前我院神经内科八年制医学生见习教学为小组模式, 每组13人, 由一位带教教师脱产负责教学, 尽量增加每位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病学概述、基础知识复习串讲、神经系统查体示范及练习、临床典型实际病例学习 (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病史的书写及分析) 、教学录像学习 (包括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体征及辅助检查) 、专业英语学习以及腰穿模拟操作演练[3]。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模拟演练及PBL教学法[4,5], 以教材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学习, 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文献能力[6,7]及对专科研究热点的关注[8]。见习后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的畏难程度明显下降, 大多数人认为见习安排较为合理紧凑, 便于记忆和理解,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2 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效果的评价

在对见习教学各项内容的满意度方面, 大多数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查体指导、查房带教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表示满意, 表明带教教师综合素质在见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满意项则包括英语教学、外语使用和病种齐全程度。尽管在目前的八年制教学中, 我院带教教师已加大了双语教学力度[9], 但本调查显示学生仍对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 见习时间短和病房住院患者有限亦极大地限制了医学生见习, 观看教学录像可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弥补。

3.3 影响学生未来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进入见习阶段的临床医学生而言, 其就业倾向主要来源于兴趣, 而家人理解、就业前景、工作条件、科室待遇对就业影响较小, 这可能与见习学生尚未完全接触临床及无就业压力有关。在本次调查中有1/3的学生 (男女各半) 表现出日后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意愿, 促使其未来从事该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是对本专业的兴趣, 其次是科学探索有前途、专业教师影响、家人支持以及使命感。

以上结果表明, 我院八年制医学生对目前神经病学见习效果总体上是满意的, 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还需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改革, 如可适当增加见习时间, 选择理论基础扎实和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见习带教教师, 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与科研活动等, 以进一步提高神经病学见习效果。

摘要:目的 了解八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 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以正在见习的39名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见习, 学生对神经病学的畏难程度显著下降 (P<0.05) ;见习内容中, 学生满意项分别为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查体指导、查房带教、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 不满意项依次为英文教学、专业外语使用和病种齐全程度。结论 八年制医学生对神经病学见习效果较为满意, 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如可适当增加见习时间, 选择理论基础扎实和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见习带教教师,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

关键词:神经病学,见习效果,八年制医学生

参考文献

[1]Ridsdale Leone, Massey Roger, Clark Lucy.Preventing neurophobia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so future doctors[J].Practical Neurology, 2007, 7 (2) :116-123.

[2]徐京杭, 雷冬梅, 闫丽娜, 等.八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效果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6) :111-114.

[3]苗榕生, 陈江天.应用标准化病人及考试强化型教育进行八年制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 :73-74, 104.

[4]汪锡金, 干静, 叶民, 等.神经病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13) :125-126.

[5]尹又, 黄流清, 赵忠新.八年制神经病学临床见习中思维模式培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2) :958-959.

[6]高聪, 宋兴旺, 林绍鹏, 等.利用网络进行神经病学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12) :1332-1334.

[7]梁燕玲, 许治强, 林永强, 等.基于网络平台的PBL在神经病等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 (9) :924-927.

[8]谷绍娟, 宋治, 张如旭, 等.神经病学教学中培养科研能力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9) :56-57.

八年制病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篇4

病理学虽然属于基础医学范畴, 但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是医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与临床疾病相关的课程。因为病理学中涉及到了全身各大系统、器官的疾病, 学生对这门学科往往非常好奇。如何把握学生对临床疾病的好奇心, 转变为对病理学的学习热情, 是病理学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 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 以教师课堂讲课为主, 是目前各大医院院校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这种模式类似小学、中学的授课模式, 老师讲, 学生记, 最后的考核根据学习内容出考卷考试。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 优点是系统性强, 重点内容突出, 学生最容易适应。但是其缺点也很显而易见。其一是教学模式中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主要是被动接收信息, “死记硬背”, 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其二是各器官系统被分割成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 授课时间也分跨了几个学期, 跨度很长。对于病理学而言, 组织学是基础, 但是大部分学生往往已经不记得正常器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这给病理学教学尤其是切片实习带来了很大困难。第二种是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 ,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重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和教师辅导相结合。但是PBL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临床学科的教学。第三种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跨越了从前的学科分类, 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 强调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例如, 讲述神经系统疾病时, 就从神经系统解剖学、组织学、神经生理学到病理学, 令学生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有了整体的概念, 从前所学的也不再是各个孤立的学科了, 而是被有机地整合起来, 有助于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构架。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 因而也被称为系统整合课程。这种教学模式能显著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兴趣, 但是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而且由于与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差别较大, 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国内一些知名的医学院已经开始试行这种系统整合型课程, 而且越来越成为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为例, 他们将系统整合课程安排在八年制教学的临床医学阶段, 包括了临床外科学总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10大块内容, 涉及到了组织胚胎学、解剖、病理、病理生理、医学影像、内科、外科、神经内科等十几个教研室。通过课程改革,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能力, 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医学教学也不再是以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而本校也在八年制教学中开展了以神经系统为主线的多学科联合教学课程, 其中整合了神经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物学等学科, 以疾病为基础, 授课期间穿插了各个学科的内容。课堂内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 而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病例, 从解剖学、组织学基础到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内容十分生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授课效果也要远远优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变得勇于提问, 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并从教员那里得以求证。从教员角度来讲, 对主讲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需要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 收集各种资料, 对于授课内容要十分熟悉。教员不仅要起到良好的课堂引导作用, 而且还要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 其中花费的精力要远远多于传统教学。

在临床教学中可以实行系统整合课程, 在基础医学中同样也可如此。病理学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理论内容, 然后安排一定的课时观察病理切片。由于组织学课程与病理学并不安排在一个学期, 学生在学习病理学时由于已经记不起正常组织学的特点, 所以在观察病理切片时学习效率较低, 疾病的病变特征很难记得住。在系统整合课程中, 可以将病理穿插安排到组织学、解剖学甚至生理学的内容之后,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详细介绍其解剖结构、生理特点、组织学特征以及相关疾病的特点。而病理学实习部分中, 可以将常规HE切片转换为数字切片。这样整个器官从正常到异常, 条理和逻辑性强, 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转归, 能加深理解, 前后所学的内容不会脱节而不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参考文献

[1]王子妤, 黄玉芳, 程雪琴, 王中立.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中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总结与思考[J].科技信息, 2012, (23) :150-1.

[2]李震, 毛柏青, 舒涛, 万宝俊, 谭飞, 诸倩.课程整合在八年制医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 (5) :509-11.

[3]罗春英, 黄照权, 卢云龙, 吴若实, 平静,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整合优化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 (3) :400-1.

[4]曾静, 易群, 卿平, 万学红, 左川, 王一平, 李为民, 刘伦旭.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进行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探索及反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22) :3516-20.

[5]孙丽梅, 米小轶, 邱雪衫, 王恩华, 孙宝志, 闻德亮.病理学课程整合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4) :81-2.

八年制学生 篇5

(5) 教学过程实行“二、二、三”3阶段教学模式。第1阶段以文理基础课为主 (安排在综合性大学) , 使医学生打下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掌握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第2阶段以医学基础课为主, 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 从事医学工作做准备;第3阶段主要是临床专业课、第2次基础课、实习、科研训练及撰写毕业论文, 其中将临床专业课、通科实习及第2次基础课统筹安排在一个单元 (约4个学期) 进行一体化教学, 力争使医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具备初级住院医师的临床水平。

(6) 效果评价, 淘汰选优。评价一个教育活动是否成功, 其基本观点就是确定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效果的评价, 可采用目标导向式评价模式, 即根据预期教育目标, 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来判断实际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教育目标或达到目标的程度[10]。并通过评价信息反馈, 用以调节、控制、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目标导向式评价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常规智能评价、临床智能评价和综合智能评价。

有一定的淘汰符合教学规律, 也是确保教学质量所必须的。为鼓励医学生在竞争中努力学习, 保证七年制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进行入校选拔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实行淘汰制。

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是七年制医学生培养的核心, 其培养方向最终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对国内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研究, 可为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临床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人才[1]。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缺乏实践经验, 还有诸多需要借鉴和学习。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策略。

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应用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达到世界医学教育的标准与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贾巍, 买买提·牙森.我国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3) :458~460.

[2]贾巍, 买买提·牙森.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探析[J].新疆医学, 2009

[3]贾巍, 买买提·牙森.我校与内地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结构比较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5) :585~587.

[4]王德炳.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5]卢捷湘.高等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6]马艳, 达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结构比较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02, 3 (6) :34~36.

[7]刘文第.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8]马建辉, 厉岩, 陆定中, 等.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2) :9.

[9]吴昱东, 黄重庆.办好七年制医学教育[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3,

[10]董俊虹, 程智勇.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西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6 (1) :79~82.

1 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以本科生为起点, 学生基础素质不高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生源主要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 应届高中生心理及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 对各种专业不够了解。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都是听从长辈的意见, 对于医生的工作性质和应该具备的素养知之甚少, 很难保证其对临床医学专业有足够的兴趣;加之目前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刚进入大学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均有许多不适应。另外, 八年制学生的学习压力要高于五年制, 易使学生失去学医的兴趣, 甚至导致厌学;即使部分学生坚持下来, 很多也是迫于自身及父母的压力, 这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

1.2 医学前的预科教育不足

医生是一种具有较高要求的职业, 除了要具备一般职业素养外, 还要具备敬业奉献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厚、仁爱等综合素质。医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为一体的学科, 因而对八年制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纵观当前世界各国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 无不注重医学前的基础教育。我国医学预科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在综合性大学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 掌握广泛、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与技能, 为学习医学打下基础, 融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2]。目前国际一流的医学院校都附属于综合性大学, 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处于刚起步阶段。各个学校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基本均分为“医学预科”和“医科”两个阶段, 在具体的分配时间上不尽相同;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目前并不都附属于综合性大学;如第二军医大学培养的八年制学生, 前期基础预科教育在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开展。在我国, 不同大学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 水平也有所差异, 素质教育参差不齐, 不利于后期连贯性医学教育的实施。

1.3 实践培训时间相对短、基础设施条件差, 导致学生临床能力不足

在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中, 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实习时间普遍在4年左右, 比国外医学生临床培训时间要短很多。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必须经过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培训, 其目的在于加强临床实践, 培养临床思维, 明确职业选择, 逐步了解社会, 奉献反馈社会, 体验医务工作者肩负的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历史责任[3]。我国八年制医学博士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要求毕业后1年达到主治医师水平。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阶段的培养时间大多为2~3年,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好与基本常见疾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 是摆在八年制临床教学者面前的难题。目前大多数院校八年制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基础理论课程过多, 临床技能训练课程偏少的现象;还有个别院校存在对临床技能培训重视不够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缺乏教学所需的场地和必要的设施, 临床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临床技能教学内容少。授课教师大多是临床医生, 平时医疗工作繁忙,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上, 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停滞不前, 无法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医疗环境下, 医患关系逐步从传统的医方主导、患者盲从的模式转换为医患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的模式, 患者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提供给教师进行真人病例示教的机会逐步减少, 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学效果。

2 提高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水平的相关策略

2.1 招收医学八年制学生时抬高准入“门槛”

在目前还不能改变我国八年制医学生从高中生中招收的现实条件下, 为保证选拔优秀的人才, 可以在高考录取时, 以学生文化成绩为主要依据, 同时参考学生平时成绩, 要求报考八年制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从事医疗事业提出自己的书面申请志愿及实际看法。在录取前由招生单位派专人与考生见面, 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依据学生笔试和面试成绩, 由学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录取。另外, 也可考虑在具备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资格的院校采用自主招生或是从本校大二学生中, 根据其意愿及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择优录取攻读八年制的医学博士。结合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每年的新生录取比例不宜过多, 宁缺勿滥, 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的录取比例仅为2%~3%。严进严出可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2 构建合理的医学预科教育体系

在八年制医学教育预科阶段, 不仅要使医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外语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使其树立做一名优秀医生的坚定信念。围绕这一目标, 在预科阶段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优势,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加强理工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如可以组织预科生观看医学院发展史的宣传教育片, 邀请预科生到医学院校本部临床医院参观等, 使其对医院环境和未来医生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邀请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讲述他们的学习经历以及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进一步强化医学生对医生工作和社会价值的认识;组织高年级医学生与新生进行联谊交流, 把好的经验传授给新生, 为新生的学业发展提供帮助。

2.3 改革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临床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工作和科研能力, 达到医学博士水平的应用型临床医师, 因此, 对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八年制临床教育要加强教学及实习基地建设, 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力度, 规范临床见习和实习科目,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在实践过程中, 首先要安排高素质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保证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床位数及在各科室的轮转时间。针对八年制临床教学时间相对短、任务重的特点, 要求教师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外, 还要充分利用PBL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述教学方法要求带教教师除课前准备理论知识外, 还要准备合适的病例, 熟悉入选病例的情况, 对该病例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最新进展有深刻认识, 并能够对与病例相关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 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还要熟悉各种临床操作技能。在强化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 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临床思维能力、自学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几点设想

盛树东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225127)

摘要: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各要件的职能作用, 阐述反馈控制模式和途径以及运行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内容, 设置和完善学校教学信息管理机构, 建立和强化教学事故反应或紧急情况预警机制, 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拓展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公告平台。

关键词: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运行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过程, 也是一个控制过程,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 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1]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形成了教学过程的三对基本矛盾, 故在执行教学计划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或不完善。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反馈教学活动中的运行状况, 随时进行控制和调节,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平稳进行,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运行原则1.1民主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信息的反馈主体, 有评教和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教学信息涉及方方面面, 有批评、建议, 难免会出现一定偏差, 但这种教学的互动形式, 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集中体现。因此, 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正确和正常看待学生评教, 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2公正性原则

此原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客观

注: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 (2011-R-19786)

目前, 我国有十余所院校开展了八年制医学教育, 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与技巧, 较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但这些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均存在不足, 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规范八年制医学教育体制, 改进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 使各阶段的培养计划、内容、方法等做到相对统一;同时做好质量监控, 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为医学发展和广大患者服务。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2) 05-0009-03

公正地反映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要细致而准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对意见双方都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1.3及时性原则

信息的一大特征就是时效性, 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1.4保密性原则

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 但也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利益关系, 而在这些关系中教师明显居于主动、主导、主控的地位。学生讲真话、说实情、提意见存在一定的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负面信息有时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进而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 学生及教学信息员有权利要求教学信息部门为其保密。

1.5恰当评价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 反馈信息主要是通过评价发出的。因此, 既要注意评价的正确性, 又要注意评价的可接受性, 使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状态[2]。

参考文献

[1]王德炳.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2]王云峰, 潘慧, 傅麒宁, 等.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实践与思考[J].协和医学杂志, 2011, 2 (2) :187~189.

八年制学生 篇6

关键词:医学教育,八年制,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培养标准及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传统临床医学的培养方式比较注重医学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 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主, 和国外临床教育有明显差距。自2004年起, 为促进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国内12所医学院校陆续设立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随之而来的, 如何相应提高培养标准和教学质量, 使八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真正完成精英教育, 已成为高等医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新的重要挑战。

1 现行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的缺陷

临床实践体系。八年制医学教育实施专门化人才培养, 基本按照“科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临床”的教育模式。延长的学制主要向基础理论倾斜, 临床实践教育存在一定缺陷, 八年制毕业生在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方面往往不能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水平。而教学医院又缺乏能力将其毕业的八年制医学生全部纳入本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 因此八年制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以第二军医大学八年制专业目前实施的“2+2+4”模式为例, 医学基础教育结束后安排4年临床实践, 本意使学生以充足的临床经验为平台, 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科研, 但学生进入这个阶段后, 无法立即胜任住院医师的工作, 磨合期较长。此外, 在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 教学内容和学生对临床思维的认知水平不平行, 教学方法随意性大,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考核体制。目前学校八年制学生的临床实践考核方法包括:阶段考核、出科考试和毕业考核, 但这一体系大多是建立在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基础上的改革, 并无针对八年制医学生的考核体系。不仅考核内容的深度、广度不足, 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更是流于形式。因此作为衡量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 也需要随着教育工作者认识的深入不断优化, 趋向合理和全面。

2 从内科学入手加强八年制临床实践教育

根据学校八年制临床专业提出的“以创造力为导向, 临床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培养目标, 勿庸置疑, 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以内科的临床实践教育为突破口, 举一反三, 能够为其他学科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参照意义的范本, 改革成果有助于医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内科临床实践教育改革方法, 国内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 但都提示医学教育必须立足于提高学生兴趣和增加其学习时间投入, 两者缺一不可。现有的教学方法是前人经验的积累, 适用性稳定性较好, 教学改革不宜全盘颠覆, 宜从共性问题入手, 逐步调整, 同时兼顾师资培养。因此, 我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结合多种教学方式, 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并探索新的考核方法, 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 适应八年制学生的需要, 提高教学效能。

3 国外医学生临床实践现状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效能, 一直是国内外医学教育同行专注的热点。综观近年来各高校临床教学模式探索结果, 比较成形的当属问题教学法 (PBL) 和案例教学法 (CBL) 。在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 PBL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广泛, 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中95%采用PBL法[1]。而国内PBL教学尽管关注度非常高, 但真正采用PBL教学的院校和课程比例不高。结合本校现状, 八年制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管理相对集中, 有条件优先实施PBL教学。

CBL法教学近年来被国内普遍认同和采用, 对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能力训练有重要的作用。CBL教学对于临床教学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它的核心是案例, 案例的好坏、教材是否合适、师资力量是否到位都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的成功与否。由于CBL要求学生有相当的临床理论知识, 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较传统教学方法大, 所以目前在临床教学中真正采用CBL教学的还不多。

4 新多元化教学法是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整合和优化

新多元化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法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 做到多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 协同发挥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具体的实施方法是:①将临床病例和临床技能归类, 分为不同知识点;如贫血的诊疗, 人工气道的建立等;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现有水平及知识结构, 以教学大纲为核心,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 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 分层次进行学习;②分站式学习。是新多元教学法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将看似复杂和凌乱的教学内容, 通过目标设定和集约合成的方式组成多个模块, 以分站授课指导方式实施教学, 突出特定环境、场景下教学实践内容的基本要点, 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内科临床技能培训的过程中, 尽可能将操作上有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异同。比如, 将环甲膜穿刺,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整合在一起, 分四站依次向学生传授, 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 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开放气道后人工辅助呼吸的使用, 更加贴近临床实际, 并将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又如我们可以胸穿、腹穿、腰穿、骨穿整合在一起, 既有利于教学的组织, 又有利于学生比较不同穿刺之间的异同和注意要点, 同时也便于考核和实施。③CBL。是新多元教学法的核心。CBL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提问为导向, 以启发式教育为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其精髓在于发挥案例和临床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 在《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课的授课中, 主要是按分站模式化方式进行授课, 每个学生经过所有四站的学习后,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再采取了CBL教学法, 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 根据设定病例情景, 选择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并进行操作, 操作中采用合作式教学法, 加强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和临床决策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PBL, PBL是新多元教学法的出口。经过前面分站学习、CBL等教学后, 最后采用PBL进行总结和深入。学生有了知识准备, 并结合临床病例, 此时已有自己的见解。此时采用PBL教学法, 才能真正起到以问题为导向, 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为主的作用。学生在讨论和病例分析中再次强化认识, 畅所欲言, 提出不同见解。最后由教师对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同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5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Mini-CEX) 是“以考促学”的最佳方法

由于我国没有规范统一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和量分标准, 国内医学院校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医学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为了使临床能力的评价客观准确, 应该将临床能力考核贯穿于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定期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 使能力训练寓于培养之中。采用Mini-CEX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2]。相比于目前现行的八年制学生考核形式, 具有以下优势[3]:①考核内容全面。目前的临床考核重在考核受试者的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诊断治疗决策等临床技能, 但在考核中会受到时机、场地和病人病情的限制。Mini-CEX考评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可广泛应用于病房、门诊、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等多种环境, 有利于全面考评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实际的临床处置能力。②简便易行, 不影响临床工作。目前的临床考核每人次约需用时2h, 需要考官和受试者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 通常还需事先安排病人, 占用考官和受试者的大量时间。Mini-CEX考评用时短 (约20-30min) , 无需特殊设备, 随时可以进行, 受试者在完成例行临床工作的同时接受主治医师的评量和反馈, 减轻了考官和受试者的负担。③以考促学, 实现教学相长。Mini-CEX较传统考核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实时反馈”这一环节, 让学生能当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如何改进, 反馈阶段等同于一次“一对一教学”, 学生印象深刻, 教学效果好。同时, 实行Mini-CEX的过程, 临床教师也会检验自己诊治病人时是否符合原则, 实现教学相长。

在前3年采用Mini-CEX考核的基础上, 临床学习的最后1年采用“临床拓展考核”的形式。临床拓展考核的考核对象为有一定临床知识的高年级医学生。由各专科教授组成考核组, 从临床病例入手, 先考核病例相关知识点 (集中) , 再从该病例出发, 提问涉及内科的各个专业 (分散) , 最后对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思辨过程进行深入提问 (深入) 。只有通过建立这种先集中再分散最后深入, 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 才能科学、公正反应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思维养成以及是否具有相应临床能力。

6 新临床实践模式整合和优化的意义和价值

在目前的八年制学生教学中, 虽然也采取了多种教学模式, 但结构散乱, 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处于“自学”状态。新多元化教学法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采用新多元化教学法的意义在于:①八年制学生的在临床实践的不同阶段, 对临床问题认识深浅不同。结合这一认知规律,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 将临床技能和临床病例分析放在第5学年和第6学年, 为后期的临床实践打好基础;把有了一定临床知识才能完成的病例分析放在第7学年和第8学年。通过重组, 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及时获得成就感, 又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成为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继续进取的动力[4]。②多种教学模式的重新组合。近年来, 我们已在不同层次学生的临床教学中采用了PBL、CBL等教学手段。但毕竟还是较浅层次的实践, 未实现真正意义上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整合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不一定适应长学制的培养要求。其次, 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后, 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既往教学中按照教学进程, 对不同的症状学进行PBL或者CBL教学, 但往往此时, 学生的临床背景和理论知识还不能起到主导讨论的程度, 这样学生成主导反而变成了教员占主导地位, 违背了新教学模式的初衷。③新临床能力考核体系的实施有助在实际操作平面公正评估学生的临床能力。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是调动教学双方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Mini-CEX模式和临床拓展考核, 在学生进入临床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不同侧重点的考核, 由点及面, 再由面及点, 适合长学制学生的考核[5]。通过这样的考核形式, 能避免学生成为“会写会说不会做”的“低能儿”, 也可以避免一些本不该发生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O’Neill PA.The role of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ation, 2000, 34 (8) :608, 613.

[2]Malhotra S, Hatala R, Courneya CA.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perceptions of 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J].Med Teach, 2008 (30) :414-419.

[3]Iasya G, Susan S.Evaluating competence in medical students[J].JAMA, 2004, 291 (17) :2143-2151.

[4]Eugene C, Nancy J, Elizabeth B.Enhancing clinical skills edu-cation: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s clerkshipclinical skills workshop program[J].Academic Medicine, 82 (7) :690-695.

八年制学生 篇7

1 双语教学的理解及定位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双语教学是一种宏观上的概念,指以母语与非母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的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可随国家、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1]。就我国医学院校而言,主要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开展医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双语教学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包括查阅外文文献、对外交流)能力,用英语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利用英语来学习医学知识,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紧跟学科前沿,掌握动向,与世界对话。而对于教师,并非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而是通过外语传授医学学科知识。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又不绝对地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是通过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间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二者相得益彰。

2 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当前生命科学的形式需求

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并深入到各个领域,一些医学难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医学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它的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的语言载体功能以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桥梁作用更加彰显突出。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成果大部分出自发达国家,且80%以上以英文形式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杂志或在国际会议上交流[2]。我国现有的医学科学水平距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国内的医务工作者英语能力欠佳,缺乏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以及及时掌握国际医学科研动态的能力。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人才的任务日益紧迫。

2.2 八年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为适应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及国际接轨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原则[3]。目前,包括我校在内我国共有十二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4],向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高峰冲击。我校从自身军事医学院校的使命和国家教育政策出发,制定了八年制培养目标,除了强调宽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科研创新素养,还强调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较好的沟通技能和与他人(包括国际)交流协作的能力及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大发展潜能的高级军队医学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需要[5]。因而培养良好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是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重要实践内容之一。

2.3 学生前期课程的学习情况所决定

为培养八年制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理、工、文、医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和重庆大学一起对2005级八年制学员进行联合培养,通过理工综合班两年的时间让学员获取相关理工科基础知识,之后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优势专业继续一年的学习,进一步提升理工知识素养。经过三年的前期教育,使学员具有了较为深厚的工科知识底蕴和人文素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全国计算机二级100%通过,三级通过率超过70%;英语方面,94.7%的学员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六级通过率超过68.4%,但是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医学英语词汇、外文阅读等方面尤为欠缺。这要求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进行提高,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2.4 大体解剖学课程特点的要求

大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基础医学的主干学科,不仅与生理学、病理学紧密相关,更是诊断学、外科学的基础。据统计,人体解剖学相关或者派生专业词汇占医学英语词汇的70%以上[2],因此掌握解剖学英文专业名词,可以延伸到掌握其他医学学科的词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课程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英文原著可以表述得更加准确,这是单用汉语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大体解剖学开展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3 大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大体解剖学讲授的是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讲解实际病例相比,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为营造宽松、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解剖学教研室八年制教学组的教师针对八年制学员的具体情况以及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八年制医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双语教学:

教材使用。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杨惠君主编的《实地解剖学》(2002年第一版),此外学校还专门为八年制学员配发两本英文版教材,一本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柏树令主编的教材《Human Anatomy》(2007年第一版),另一本是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怀经主编的《REGIONAL ANATOMY》(2006年第四版)。

教学实施。课堂授课由教学经验丰富,能熟练、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教师讲授。每次上课前老师以讲义的形式给学员印发相关的英语资料,列出重要而常用的解剖词汇,同时用中英文给出5个相关问题、2至3个英文病例,引导学员对下次课的相关内容进行预习。

多媒体课件制作上,教师文字言简意赅,图片直观易懂,动漫通俗形象,使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整体过程分解化、静止知识动态化。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时,教师通过一张图像,把肝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的吻合网络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把重要的吻合支路用不同的颜色和中英文名称注解。然后用动画的形式示意当肝门静脉高压时,静脉血沿每条吻合支路的逆流情况以强化门静脉的结构系统,并分析门静脉高压静脉血逆流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展示其临床病症图片。再一起分析讨论相关的英文病例,由大家一起进行总结,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这种教学方式使学员不但轻松地掌握了门静脉系统而且对解剖学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体会的更加深刻。

实习课上以串讲-提问-回答-点评的方式进行。首先由教师进行简单示教,在标本上用中英文描述结构,强调重点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学员分组动手解剖标本。教师再以组为单位进行结构串讲总结,以口语化的简单句型描述结构,讲解专业词汇和术语,关键词汇多重复几遍,分析词根、前缀和后缀,介绍构词规则和演变,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随后,分析讨论之前印发的问题和英文病例,由于大家对实际病例较为感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英文词汇也跃跃欲试的去复述。

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再给几个英文案例,要求学员以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并以PPT的形式用英文在理论课上对自学内容进行汇报。然后由教师再针对各个病例串讲总结相关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结合,展现生动、形象的人体结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员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既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复杂繁琐的解剖学结构和相关的专业词汇,同时也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面对繁多的词汇,复杂的结构,刚开始学习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口语表达、PPT中英语比例,使学员较快的适应双语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为了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到实验室、上解剖学专业网站和网络课程三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验室里,面对标本,学员相互串讲、不断用中英文复述结构;通过教研室网站完成相关作业并提交,由老师作出点评,查缺补漏;同时在网络课程和老师推荐的网站上查看解剖图谱,观看视屏、动画和一些相关的中英文病例,多途径提高医学生的英文水平。

教学反馈。经过两个月的学习,进行了第一次解剖标本考试,考试结果并不理想,仅有65%的同学达到优秀。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和学员开了座谈会,纠正对双语教学的错误理解,分析总结过去的教学方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得出最适合的中英文比例,PPT中70%、口语表达中50%的英文为最优比例。

4 大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效果比较

按照八年制的考核要求,在期末考试中英文试题比例占50%,而五年制的英文比例仅为10%。在难度系数高于五年制的情况下,采用双语教学的八年制学生成绩明显优于采用单一汉语教学的五年制(八年制平均成绩为80.5分,无不及格,五年制平均成绩68.97分,有3%不合格)。经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4,小于0.05,说明八年制双语教学的学生成绩与五年制非双语教学的学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双语教学,学员掌握了解剖学的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具备一定的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英文学术报告也逐渐能听懂,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5 大体解剖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大体解剖学是八年制医学生踏入医学殿堂的起步课程之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双语课堂,既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努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使医学生不仅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与单一的中文教学相比较,双语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用中文描述不清的抽象术语用英文常常能更好的进行理解,同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的运用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英语毕竟不是母语,由于语言环境是汉语,理解方式和思维习惯也是建立在汉语之上,刚开始会很难适应,对知识的理解只局限于几个单词,由于专业词汇很多,大部分为生词,既要理解英语又要去理解专业知识,思维速度会明显低于汉语,难以兼顾。因此在双语教学试行中,教员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员接受双语教学,交互式的融洽课堂氛围提高学员的积极性。课前认真备课,保证学员对课程内容有效掌握,再循序渐进增加英语教学的比例,最后按中英文的最佳比例进行授课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否则盲目的进行双语教学,以牺牲专业知识为代价,一味的追求英文的比例,必然造成学员的理解障碍,只会拔苗助长,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对于学员,要意识到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从思想上接受双语教学,积极参与进来,努力去适应。按照老师的要求,课前认真预习,熟悉专业词汇,听课时会更容易把握一些,课后认真复习,尽可能多的运用专业英语总结重点。另外,作为八年制的学员,在新兴的八年制教育和双语教学模式下,有责任和教师一起探索一套适合于八年制学生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高效的医学双语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八年制医学人才,提高生命科技的竞争力,使医学教育和世界提早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根据我国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教育部与卫生部共同提出应逐步扩大长学制医学教育。第三军医大学从2004年起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生,并对其实行双语教学。本文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等方面介绍了在大体解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八年制,大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医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兴祥,刘伟,沈清燕.医学双语教学探析[J].医学教育,2004,3:23-24.

[2]熊鲲,黄良,曾志成.人体解剖学实习课双语教学浅谈[J].实用预防医学报,2003,10(6):1020-1021.

[3]夏欧东,林新宏,曾志荣.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01-902.

[4]伍文星,杨彬.创新八年制教育管理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55-456.

上一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下一篇:影响会计诚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