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大学生

2024-05-24

七年制大学生(精选12篇)

七年制大学生 篇1

明晰不同群体网上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有助于提高互联网思政工作针对性,但无相关报道。为此,我们调查了中医学专业不同学制学生网上行为的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自编问卷,20种网上行为按发生频度分经常(每周至少2次)、偶尔(每周最多1次)、准备(过去无计划有)、曾经(过去有现在无)、决不(过去无计划无)5级,依次计5,4,3,2,1分;24种影响因素及赋值见表1。

随机抽取广州中医学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上过网的在校五年制学生200人、七年制学生120人,按学制分组,两组人口统计学指标无显著差异。发放问卷320份,回收298份且全部有效。资料录入SPSS11.0,考察影响因素与网上行为的关系,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选入和剔除标准分别为0.05,0.10。

2 结果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的网上行为都与影响因素呈线性关系。表2示,五年制、七年制学生的每种网上行为都受1-6种因素影响;对其网上行为,业余爱好、上网对将来利弊及父母、兄妹的支持度有正向作用(提高发生率),每天上网时间、每月上网费用有负向作用(降低发生率),朋友数有双向作用(既减少某些行为,又增加其它行为)。但对五年制学生的网上行为,朋友支持度、上网对现在利弊、上网地点、上网时有旁人无显著作用,人际关系、父母学历和工种、网上信息真假以及同学、老师的支持度有正向作用,学习成绩、家庭月收入有负向作用,性别、谈恋爱、家庭关系有双向作用;对七年制学生的网上行为,谈恋爱、父母工种、老师支持度、网上信息真假无显著作用,性别、学习成绩、家庭关系、家庭月收入、朋友支持度有正向作用,人际关系、父母学历、同学支持度、上网地点有负向作用,上网对现在利弊有双向作用。

3 讨论

普遍认为互联网对大学生成才利弊并存,但相关研究理论探讨多、数理分析少[1]。本研究运用Logistic分析,得出一组预测中医学专业不同学制学生网上行为的方程。随机抽取60例验证,结果五年制、七年制学生网上行为的准确预测率依次为62.7%-81.4%,70.6%-88.7%,平均分别为75.8%,78.0%,信度较好,可资借鉴。由于标准化回归系数表征影响因素每变化1个单位对网上行为发生率的贡献率,因此通过控制方程中的影响因素,可有针对性地控制相应网上行为的发生率。

通常认为,不同人群的网上行为受不同因素影响,且一种网上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种因素可影响多种网上行为。本研究显示,某些因素对七年制、五年制学生有相似影响,某些因素对两者则有相反影响,两者网上行为的平均影响因素依次为3.65,2.65种,且五年制、七年制学生分别有1,3种因素对观测的所有网上行为均无显著影响,分别有5,10种行为只显著影响观测的1种网上行为。这一方面说明,由于五年制学生比七年制学生网上行为需求层次低,更倾向尝试新事物[3],不同学制学生网上行为的影响因素确实不全相同,五年制学生比七年制学生网上行为的影响因素更趋多元和分散;另一方面又提示,由于通常认识不完全科学,或是在本研究设计的24种因素外还存在影响网上行为的其他因素,某些网上行为表现为只受单一因素影响,某些因素也表现出只对一种网上行为有或对所有网上行为均无显著影响。

本研究还显示,影响五年制学生网上行为最多的因素是父母支持度(影响12种行为),其次是性别(8种),再次是家庭月收入、每天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明确(均为7种);影响七年制学生网上行为最多的因素是业余爱好、上网地点和每天上网时间(均为7种),其次是性别、朋友数和每月上网费用(均为4种)。这提示,虽然对不同学制学生的同一种网上行为常需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干预,但中医学专业学生网上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没有通常认识中的那么复杂,不仅可以通过监控某种因素,对某一个网上行为进行针对性干预,如通过减少朋友数,可显著减少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网上聊天、七年制学生浏览娱乐新闻的行为,而且可以通过监控某些共有影响因素,同时对多种网上行为进行全面干预。

李氏等[3]整群分析本研究样本发现,性别、业余爱好等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网上行为有正向作用,谈恋爱、家庭月收入等对其网上行为有负向作用。表面看来,该结果与本研究对不同学制学生的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实际上,不同因素由于对五年制、七年制学生的网上行为有不同程度甚至是不同性质的影响,因此在整群分析时可能加强、减弱、中和甚至反转某种影响,如本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对五年制学生浏览时事新闻有正向作用,对七年制学生谈生意有负向作用,但李氏等整群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对中医学专业学生浏览时事新闻和文学作品都有正向作用,但对谈生意无显著影响,两者实际上并不矛盾。

参考文献

[1]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卫生[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0.

[2]刘步平,方春平,黄素芳,等.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与七年制生的网上行为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2):17.

[3]李强,刘步平,刘凌云.中医专业大学生网上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3):187-188.

七年制大学生 篇2

七年制学生骨科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的体会

PBL的.基本原理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引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作 者:苏佳灿 丁鸿 柳正清 李明 王志农 景在平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与野战外科学教研室,上海,33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424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骨科临床   教学  

七年制大学生 篇3

【关键词】组织学 胚胎学 七年制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49-02

【Abstract】There are some drawbacks and defects in traditional clinical medicine of seven-year education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hours. We disscuss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form of theory course and experimental clas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ystems of internet teaching,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reforming the forms of examination.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form in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ic learning and being independent.

【Key words】Hitstology Embryology Seven-year Program Teaching

傳统“填鸭式”教学一直占据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方式,学生过分依赖课堂的讲授和总结,对课堂以外的知识所知甚少,这对现代化医学人才培养十分不利。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是一种主要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本教研室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积极推进七年制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一、理论课授课形式改革

组织学与胚胎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形态学科,内容具有平面和立体、静态和动态、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特点,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和枯燥。[1]单纯强调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性和抽象性,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方面,我们注重加强组织学与胚胎学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增加相关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知识,补充介绍组织胚胎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例如,在讲授胚胎学时,向学生介绍胚胎干细胞在科研领域的新进展以及试管婴儿的相关知识,以激发同学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2011年,教研室对2010级的七年制医学专业学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部分章节中引入了以问题为中心的(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2]实践证明PBL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3]课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PBL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课授课形式改革

实验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约占总学时的3/5。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实验教学的工作量大,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动学习不足、死记硬背,感觉内容枯燥,最后失去学习兴趣。

为克服上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实验教学中也尝试了PBL教学。

实验课采用小班制(40人)授课,每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和一名实验教师,上课时每10人一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每次课以一小组为主进行汇报(形式采取口头、板书、绘图、课件等方式),期间由其他同学提问,该小组进行解答。教师监督并适时引导,避免讨论的问题过于偏离基本概念或主题。PBL教学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PBL教学模式符合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另外,教研室还安排了以组织学实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教研室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实验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过程的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制片技术操作。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辨认组织器官的结构,并分析切片的异常现象。开放的实验条件提高了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丰富网络学习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4]本教研室几乎所有教学资源均已上网,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教学日历、课堂录像、组织学图库、复习思考题、实验指导等,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如果给予同样的信息量,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网络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及学习内容,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另外,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教研室还设立了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等教学方法,在线教师可以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以便随时交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改教学内容,实现互动学习和教学。

四、培养科研动手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走向社会的医学七年制学生需具有熟练的临床技能和科研与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目前,我校对七年制医学生尝试采用导师负责制,以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为载体,使学生了解科研课题的申报、查阅文献、开题报告、实验过程、论文撰写、科研鉴定等科研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研室的科研活动,以期增强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医学七年制学生的科研技能水平。另外,我校推行七年制医学学生申报校级乃至教育部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学生3~4人一组,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题、设计实验,并完成科研论文。通过参与和完成创新实验项目,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动手能力。

五、考试形式改革

考试方法和类型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拓宽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尝试要求学生期末完成一篇与本课程有关的综述,并将其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20%)。改革实验课考试形式,将实验课考试成绩比重加大到总成绩的30%。通常情况下,实验课考试形式都是以实验报告为主,但实验报告会存在一些假象,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实验课考试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各自的显微镜下观察5张考试切片并答出器官名称;然后播放幻灯片,学生辨认幻灯片所示的细胞、组织或结构。实验报告及平时表现占实验课考试成绩的10%,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组织胚胎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推行PBL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七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训练,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庄宝祥、王丽娜、王金平等.对建设高质量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探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3)

2 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2)

3 王婷、于淼、刘琳等.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

七年制大学生 篇4

一、基础医学七年制学生的特点以及妇产科学教学现状

要摸索出适合基础医学七年制学生的教学方法,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共性。相对于医学院校五年制学生,基础七年制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七年制学生生源质量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第二,思维相对活跃,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知识面相对较广;第三,距毕业时间较长,不存在考研和就业压力,所受干扰少,学习环境单纯,学习积极性高;第四,有一定的优越感,相对自信或有些自负,心理状态时有不稳;第五,与临床课程相比,基础医学课程相对缺乏灵活性,较枯燥,操作性较差,导致基础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第六,因基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生命科学,因此,大部分基础医学学生不重视临床课程,甚至造成基础和临床脱节。针对上述特点以及妇产科教学所面临的病种多、信息量大、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如何提高基础医学七年制学生妇产科教学质量,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妇产科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目前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相对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在面对基础医学的教学上,妇产科教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工作者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模式,以提高基础医学七年制的妇产科教学效果。

二、开展讨论式“模拟PBL”教学

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结合该特点,我们以“启发为辅,讨论为主”的启发、讨论式教学为基本教学原则,模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汲取知识,并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其本质是通过解决某问题,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密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1]。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临床专业知识上,多数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方面较为生疏,且有无从着手之感,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查阅有质量的文献,如何为他们提供更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与PBL的区别所在。在开展讨论式教学时,先行引导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方向,同时结合病例、引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解答,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得基础医学七年制学生对妇产科学这一临床学科兴趣增加,调动积极性,更利于其理解和掌握妇产科学知识。

三、双语教学及多学科知识的结合

合理适当地应用双语教学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教学方式,将专业词汇和某些生僻的词汇融入到课堂的具体内容中学习,更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基础医学七年制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出国深造的计划,双语教学提前为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如果仅仅接触本专业知识,也不利于思维多向发散性的培养,因此,对于妇产科这类临床学科,注重鼓励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认真学习,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使其认识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若能互相渗透、交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中,针对基础医学学生的特点,在讲解妇产科临床知识时,重新组织编写教学大纲,突出重点,精讲强化。同时,多讲前沿性知识和最新科学动态,教材上有的可相对少讲,鼓励学生回去自学,教材上没有的而又很新颖,交叉性前沿性知识则相对多讲细讲,结合具体事例和最新成就,为学生呈现更为广阔的知识层面。这也为基础医学学生的科研埋下伏笔,这正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密不可分之处。

四、重视临床实习,开展特色实习

应调整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五年制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因为种种原因常常被忽视,而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导致有些高等医学院校难以开展有质量的实习课程,甚至取消实习课,这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不利于学生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针对这点,教育工作者应适度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6-8人,使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应用到临床当中。同时应借助教学模具,例如,骨盆模型,胎心听诊,分娩及转模型等,增强可操作性。同时鼓励开展标准化病人的储备,积攒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实习作准备。

五、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建立妇产科典型病例库,让学生在尽量多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典型病历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实习过程中穿插病例,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的模式进行病例讨论,同时教师有目的地总结,这样,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校内、校外甚至国外的典型病例加以制作保存并能随时再现。此方法的采用对七年制临床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医学科学的整体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潮流。其优点很多,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且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并且可以节省教师板书和绘图时间,从而加大教学信息量,把有限的时间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而互联网的应用也让医学教学得到更好的促进。目前网络教学模式有很多种,讲授式、辅导式、探究式、协作式、讨论式等[2]。这些都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更具有交互性。而七年制学生尤其注重效率,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为同学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不必忙于记笔记,在课堂上可以紧跟教师的思路充分思考,从而使知识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收。

综上所述,针对七年制学生,在妇产科教学方面应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师生互动,提高效率,让双方有各自的空间,让学生更好更高效率地接受知识,并且自由地延展自己的思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摘要:基础医学七年制在医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其培养的特殊性导致基础医学七年制对临床学科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基础学科, 针对该现状, 医学教育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包括讨论式“模拟PBL”教学;双语授课;应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等, 该模式有利于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关键词:基础医学七年制,妇产科学,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张敏敏, 徐晓璐, 杨骅等.灵活运用POL/PBL模式优化内科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2) .

七年制大学生 篇5

一、组织领导和管理:

1、在学校和临床学院领导下,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对七年制教育实行统一管理,指定一位教研究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并由研究生秘书协助处理有关日常工作。

2、教研室根据七年制临床定向实习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安排一名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为导师进行指导,并安排有关人员协助导师进行培养工作,定期检查。放射科在科室主任与教研究室主任的领导下,设教学秘书一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负责主持实习医生在放射科的教学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实习大纲的完成情况,出科实习考核成绩、综合成绩统计、上报等。暂定由肖叶玉负责(副主任医师)。

3、采取集体培养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科主任负责制,由教研室指定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导师;日常医疗工作由主治医师及总住院医师给予具体指导。

二、目的要求:

1.培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要求学生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严肃的学习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较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又有远大理想和高尚医德,身体健康的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高尚的医务工作者。2.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医学影像方向专业学生在放射科实习是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不仅要让学生重视这一阶段的学习,而且也要让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教学,并作为教师综合考评的一项参考要素。3.放射科实习期间工作基本要求:工作上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遵守备种操作规程,坚决杜绝差错事故发生。每天早上参加科室交接班会和读片会诊,实习生不得独立操作使用各种不同影像仪器设备,诊断报告书写应有上级医生签名才有效。参加值班,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得随便向外透露病人的病情,对家属及单位介绍情况时,应按上级医生意图进行。4.放射科实习期间业务培养基本要求:(1)具有扎实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自学、独立分析临床影像的常见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完成住院医师基本训练,毕业时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熟练掌握医学影像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熟练掌握常用影像技术。(3)外语以自学为主,需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每轮转(包括普通放射、CT、MRI和超声科)至少有1篇外文医学文献的读书笔记交导师审阅。(4)能独立担负影像诊断学、影像技术学的见习辅导工作,指导本科实习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5)具有一定的从事影像学医学科研的能力,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完成1篇以上影像相关的综述或论著,并且需到达一定学术水平。

三、实习时间分配:

影像诊断学:60周(普通放射30周,CT 20周,MRI 10周); 超声诊断学:10周; 机动实习:2周;

论文准备和论文答辩:8周。

四、实习医生守则:

l、遵守教学医院和放射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医院的领导和上级医生的领导,尊重医院全体人员,虚心向老师们实习,及时完成交给的任务。

2、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关心、爱护、体贴病人,不得单纯为了自己学习而增添病人痛苦,对病人及其家属的馈赠应一律婉言谢绝,培养高尚医德。

3、放射科因设备昂贵、操作要求较高,易因不当操作导致机器损坏,故要求实习医生要严格遵守科室的规章制度,未取得上岗资格前不能独自操作机器,所有操作均应在上级医生的督导下进行。

4、工作上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坚决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男实习生在给女病人作体格检查或有关诊疗操作时应有第三者在场。

5、实习医生应按规定准时上下班,不准无故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因故离开科室时应经上级医师同意,并告知去向。迟到或早退三次作旷实习一天论,旷实习一天按旷课四学时计。晚上提倡上科室学习。

6、实习期间旷课4学时者,给予通报批评:旷课累计达8学时以上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旷课累计达20学时以上者,给予记过处分;旷课累计达30学时以上者,给予留校察看一年处分;旷课累计达50学时以上者,或连续旷课一周者,给予勒令退学的处分。

7、实习期间,病假应有医生证明。原则上不得请事假。如有特殊情况,须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请假在2天内由病区主任审批并报医院医(科)教科,3—7天经病区同意后报医院医(科)教科审批。原则上学院规定每名学生最多累计请假10天,请假超过1周者,由本人提交书面报告(附相关资料如见工单位通知书等),经组长、科室、科教科签署意见后报医学院科教处审批,累计超过两周的报主管院长审批。实习期间请假超过某科l/3实习时间或累计请假超过一个月者,须补实习后才能毕业,累计超过四个月者应随下一届学生实习。

8、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得随便向外透露病人病情或预后情况,对病人家属及单位介绍病人情况时,应按上级医师意图进行。

9、注意加强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克服好高骛远,单纯追求技术操作,忽视基础训练的倾向,应扎扎实实地学习。

10、需使用科室设备进行科研实验者需严格按照科室申报程序进行,并以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为前提。

五、各影像专业实习内容:

(一)X线诊断学、介入放射学、X线摄影技术(30周)1.熟悉放射科的工作程序、检查项目的规章制度。(由教学干事与教学秘书具体介绍)工作程序:登记室一透视室(摄片室或造影检查室)一暗室一读片室一(或示教室)一存片室

检查项目:常规透视、常规摄片、特殊摄片(高千伏);床边摄片、常规造影检查、介入放射学检查。

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读片制度、技术组评片及废片讨论制度,X线保管及借片制度。

2.掌握X线诊断原则,读片程序和X线诊断报告书的书写格式,文字叙述要求规范化。

3.掌握常见胸部疾病的病理特征、X线表现与鉴别诊断(有下划线者为重点掌握):肺部炎症(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化脓性肺炎、肺脓胞等),肺结核、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管异物、支气管囊肿、胸膜腔积液、液气胸,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胸部外伤,隔疝等。掌握胸部透视检查技术。了解先天性肺发育异常、肺霉菌病,尘肺肺间质性病变等。

4.掌握或熟悉常见心脏病的病理特征、X线检查与鉴别诊断(有下划线者为重点掌握):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疾患、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乐氏四联症。

了解冠状动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治疗,能密切配合心脏杂音的临床资料分析X线片。

5.掌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常见病的病理特征、X线检查与鉴别诊断(有下划线者为重点掌握):食道癌、食管异物、食管炎症、胃溃疡、胃癌、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结肠肿瘤、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胆道结石;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掌握腹部立卧位透视检查技术。初步掌握胃肠道钡剂检查和小儿空气灌肠复位技术;了解胆道肿癌,泌尿系炎症,生殖系统炎症、结核、肿瘤,小肠结核,克隆氏病,消化道畸形等。

6.掌握骨关节系统常见病的病理牲特征、X线检查与鉴别诊断(有下划线者为重点掌握):骨关节损伤,骨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结核,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常见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软骨瘤、成骨肉瘤、软骨肉溜、尤文氏肉瘤、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髓瘤、骨转移瘤等),常见关节病变(化脓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佝偻病等。

了解氟骨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克汀病等代谢、营养障碍骨病、内分泌性骨病。

7.掌握上颌窦炎、上颌窦癌、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眼眶异物定位、颌骨澳性病变等常见病的X线诊断。

8.了解介入放射学的诊治范围和优点,了解介入治疗基本过程和术后处理,熟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发出的成对及不成对脏器供血血管解剖。

9.掌握胸部、腹部、脊柱及四肢关节常见部位常规摄片技术,掌握暗室洗片机操作技术,初步掌握头颅、乳突、放大摄影、高千伏摄影、床边摄片等特殊摄片技术;初步掌握IVP大剂量静脉注泌尿系造影、逆行肾盂肾盏造影、胆道瘘管造影技术、了解体层摄技术。

(二)CT诊断学(时间:20周)学习内容与教学人员安排

l.熟悉CT室组成人员分工情况、日常工作流程(由教学干事与教学秘书具体介绍);

2.了解CT扫描机的构造,成像原理(由技术组负责);

3.了解人体各部位(器官)CT扫描的适应症及扫描技术要领,常规部位检查前病患者的准备,造影增强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由技术组与护理组共同负责); 4.初步掌握头颅、胸、腹部正常CT解剖,并能初步发现各类病变。

5.掌握CT检查中常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点掌握脑瘤、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出血、脑梗塞,肺结核、肺癌、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的CT表现及诊断要领;

6.每天下午预先阅读交班片,并预先了解该片的可能诊断与诊断依据,上午参加阅片讨论,按要求书写诊断报告书,掌握正确分析CT图像和诊断方法。了解普通X线检查和CT检查优缺点。

(三)MR诊断学(时间:10周)

1、熟悉MR室工作流程,MR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检查前的病人准备。

2、了解MR设备的组成及特点,MR成像的基本原理。

3、基本掌握头颅、脊柱各方位成像的MR断层解剖;熟悉体部MR各方位成像解剖,熟悉各种正常组织和基本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并与CT图像比较。掌握MRI脑膜瘤、脑梗塞、垂体瘤的诊断要点

4、发现各部位异常MR图像,基本掌握常见病的诊断要点。

5、了解MRI检查的优缺点,正确选择包括MR在内的各项影像学检查。

(四)超声诊断学毕业实习大纲(医学医学影像专门化七年制)

1、目的要求:

通过10周超声诊断临床实习,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掌握各种超声检查技术的适应症、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方法,掌握人体常见超声检查切面、超声解剖结构及检查方法,掌握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掌握超声诊断报告单的规范书写方法。

2、:时间安排:

每人在超声诊断科室实习共10周,其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实习3周,腹位及小器官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实习3周,腹部二维超声显像检查实习4周。

3、实习内容:

(1)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实习要求

①掌握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心动图)、心脏声学静脉造影检查的适应症及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方法。

②掌握常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主动脉短轴切面、肺动脉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的超声解剖结构及超声测量方法。

③掌握二维脉冲波多普勒、二维连续波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探查方法及各自优缺点。

④掌握下列常见心脏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其它心脏病,心瓣膜赘生物,心包积液,左房粘液瘤,左室室壁瘤。

⑤掌握超声心动图检查报告单规范书写方法。

(2)、胸部超声检查实习要求

掌握胸膜腔探查的适应症、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方法。掌握胸腔积液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3)、腹部超声检查实习要求

①掌握腹部各脏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的适应症、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方法。

②掌握肝、胆、脾、胰、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胎儿及附属物、腹部大血管、前后腹膜等脏器的超声解剖结构,其各自毗邻关系及超声测量方法。

③掌握常见切面的超声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包括:肝胃切面,肝腹主动脉切面,肝下腔静脉切面,肝胆切面,济肾切面,肝肋弓下缘大斜切面,第一肝门切面切面,第二门切面切面,左、右肝管切面,门静脉及胆总管切面,胆囊纵,横切面,脾脏纵、横切面,胰腺纵,横切面,肾脏纵,横切面,膀胱纵、横切面,前列腺纵、横切面,子宫纵、横切面,卵巢纵、横切面、胎儿双顶径切面,胎儿胸腔,腹腔横切面,胎儿股骨长径切面。

④掌握下列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脂肪肝,肝硬化,肝囊肿,多套肝,肝脓肿,肝癌,肝血管瘤。

胆道: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

胰腺:胰腺癌,胰腺假性肿,慢性胰腺炎。

脾脏:脾弥漫性肿大。肾脏:肾、输尿管结石,肾、输尿管积水,肾癌,肾囊肿,多套肾,肾萎缩。

膀胱:膀胱癌、膀胱结石。

前列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结石。

子宫及附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增生症,宫内节育环,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包括巧克力囊肿),卵巢瘤,卵巢输卵管脓肿,输卵管积液。

产科:正常妊娠诊断,胎儿发育超声评价(超声检查估测孕龄,胎儿体重等),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细胞癌,胎儿脐带绕颈。

⑤掌握腹部超声检查报告单规范书写方法。

(4)、小器官超声检查实习要求

①掌握眼球、甲状腺的超声检查适应症、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及检查报告单规范书写方法。

②掌握眼球、甲状腺的纵、横各切面的超声解剖结构及超声测量方法。

③掌握视网膜剥离、甲状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囊肿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毕业论文工作(时间:8周)

在实习阶段,要安排一定时间,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实际完成从选题、课题设计、查阅文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有关资料到书写论文的全程科研训练。毕业论文应以临床病例综述,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也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毕业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和一定应用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

科研方向和课题要求在学生进入定向实习半年内基本确定,以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结合论文题目阅读有关文献,书写文献综述,收集资料,积累病例,为撰写论文做好准备。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该在导师指导下,拟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和完成期限。在实行计划过程中,教研室和导师应加强指导,使学生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在论文答辩前,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集中精力,最后完成论文工作。

六、实习鉴定和考核

五年制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 篇6

五年制高职类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基本情况 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学生,基本是上世纪90时代中后期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大都不错,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学习成绩比较差。学生中95%左右是男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少数班级甚至没有女生,这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学习习惯和礼貌习惯方面 问卷显示,78%的学生基本能遵守学校的各项作息制度;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课堂讲话、睡觉等。在早晚自习方面、课前复习课后预习方面、课外阅读方面的积极主动性明显不够;礼貌方面,常常表现出两面性:在老师面前礼貌有加,但平时容易冲动爆“粗口”。有在课间追跑打闹现象,也有乱扔东西的习惯。这主要与社会和学校教育有关。相对来说,五年制的高职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这多少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加上来自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使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随波逐流。

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方面 8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过浪费的行为,尤其是在家里的时候。在金钱的支配方面,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计划,52%的学生认为家长在金钱方面是“有求必应”,自己不用考虑太多。而在打扫卫生方面,住宿的学生和走读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说明五年制高职类学生的自律和独立意识比较淡薄。健身习惯方面,学生都比较喜欢各项活动和运动,而且普遍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学校应加强学生各项活动的合理引导和规划,突出优势活动,塑造学生高尚品质,进而以点带面,促进各项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 家长在学生的职业选择方面扮演了主角,调查显示:只有14%的学生是自己选择的专业,绝大多数都是父母选择或亲朋推荐的专业,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喜好程度不高;关于将来就业选择方面,学生基本比较朦胧,没有明确的主张和看法;随机访谈发现,学生都愿意坚持读完五年制高职并顺利取得毕业证书,说明学生目前的选择虽不完全是主动意愿,但现阶段的学习选择是他们和家长最理智的选择。

良好习惯养成的对策分析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学校可通过开展各项阅读活动或比赛,以及一些常规的有利于学生学习阅读的检查评比,或者设置阅读周、月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关于学生的生活习惯,要求老师和家长要经常交流沟通,父母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一味迁就孩子。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德育教育。学校应多组织一些體育活动,让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胜利的喜悦,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建立起信心。

七年制大学生 篇7

一、自主学习理论

(一) 自主学习的定义

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自己主宰学习的能力”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 , 也就是“能够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 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进度, 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 监控严格意义上的语言习得过程”。[1]这一观点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

自主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主学习者必须有交际责任感, “必须具备独立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学习者能积极参与学习的交际过程, 而且能用自己掌握的独特知识来积极解释新信息”, 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2]同时, 评价是学习自主性的核心, 学生必须对自主学习的进程进行控制和评估, 教师也需要对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 自主学习中S-S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中S-S (Student-Student) 学生对学生的教学模式又称协作学习模式, 即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协作学习小组, 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 给学生分派任务, 使小组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相互支持、相互合作”。[3]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而变成指导者, 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 这也是促进学习者完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把握。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应设置适当的环节,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Presentation教学法的概念及实施过程

(一) Presentation教学法的概念

“Presentation是指演示、介绍、报告的一个过程”。[4]教师上课采用PPT加演讲的形式, 其实就是presentation的一种类型。大学英语课堂中的presentation一般采取小组报告和个人报告两种形式。英语教学中, “presentation是指由学生就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做专题发言的教学形式”。[5]“通常, 一个完整的presentation应该包括演说者的演讲和演讲之后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问答两个环节, 在高校教学中则体现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6]该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口头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使用语言的能力。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长此以往, 无疑学生将缺乏主动性、创造力及自主学习能力。Presentation教学法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思维习惯。

(二)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presentation教学法实施过程

课堂presentation教学法充分利用了自主学习中的S-S教学模式。由于课时有限, 本研究采用的是小组报告形式, 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实力较为均衡的协作学习小组, 给每个小组都分派不同的任务, 小组同学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各小组之间互评打分, 相互督促激励。

在该研究中, presentation教学法的对象是我院2010级七年制大一学生, 共39人。学期初, 教师明确告知该教学法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如下:

1. Presentation的内容

学生做presentation的话题由教师在综合英语课本将要学习的单元中选出。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warm-up做文章的导入, 必须使用PPT, 建议增加与话题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展示的时间为30-40分钟。Presentation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

2. 分组及排序

全班共39人, 分为5组, 其中四组每组8人, 一组为7人。分组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 但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做适当调整, 注意男、女同学的搭配、不同特长的同学搭配等, 尽量使各小组水平趋于一致。每组选出一人做组长, 负责团队的工作安排。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如有冲突则抽签决定。

3. 培训及准备

首先教师规定好PPT必须包含的内容及基本格式, 并简单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精美的PPT。各小组拿到题目后开始分配任务, 搜集材料, 制作PPT。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帮助学生设计内容, 拓展思路, 深化主题。在展示的技巧, 如演讲的语调、互动、风度等方面也提出一些建议。为了弥补学生初次做小组presentation的经验不足,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之前学生展示的PPT或者视频, 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对presentation的兴趣, 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些灵感和启示。

4. Presentation的实施

每两周做一组presentation。首先是小组成员按顺序展示, 之后是问答时间。有疑问的同学可以举手发问, 做展示的同学给出回答。做展示的同学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 注意与大家的互动。问答及辩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次,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展示的小组表现进行讨论, 时间为10分钟, 并根据教师提前下发的评估表 (Marking Criteria for Group Presentation, 总分为100分, 包括Structure20%, Content20%, Slide design&Management20%, Language20%, Delivery20%) 对该组进行打分。最后, 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该组表现做评价, 并给出得分。打分的各小组的平均分, 即是该展示小组的最终得分, 小组得分, 即是每个成员的得分。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发言, 指出该组展示的优缺点, 纠正展示过程中的发音、表达等错误并给出修改建议。

三、效果评述及启示

(一) 效果评述

一学期结束后, 对2010级学生就presentation教学法做了简单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问卷共10个条目, 每个条目2个选项, 分为是、否。调查问卷在学期末presentation活动全部结束后发放, 共发放39份, 回收39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其调查结果如下:

Presentation教学法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n=39)

从以上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100%的同学喜欢presentation教学, 而且这种方法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访谈中得知, 学生喜欢这种方式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会了一些搜集资料、制作PPT及探究问题的方法;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 充分的交流与学习使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升华;大量的准备和练习工作使得口语水平有明显提高。此外, 人人参与的规则使那些以前在课堂上胆小不敢轻易开口的学生在演说中变得活泼自信。89.7%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84.6%的同学认为学生互评的方式很好, 激励了他们的小组合作,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一名同学感到课堂演说有压力。但同时, 有9名同学认为课下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准备, 课外工作较重。总的来说, presentation教学方式的使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期效果。值得一提的是, 七年制教改班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其中31人顺利通过四级, 过级率为79.5%, 相信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无关系。

(二) 启示

首先, presentation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人人参与演讲增加了练习口语的机会。为了演说的精彩, 许多同学在课下反复练习演说技巧, 无论发音、表达还是流利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 presentation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在课下积极搜集材料, 制作PPT, 围绕所选话题展开讨论, 设计演说内容, 在此过程中锻炼了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不再依赖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他们渐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教师从课堂的中心位置走出来, 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再次, 学生互评的评估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意愿。学生评估作为最终成绩的方法激励了学生努力准备演说材料, 相互借鉴学习,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评价他人表现、批判性地看问题的能力。

最后, 学生的presentation呈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信息, 拓展了教师的思路。比如有的小组自己拍摄与主题相关的视频, 并且用电脑软件进行剪辑等后期制作, 展现了精彩的创意, 受到大家喜爱。因此, presentation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当然, 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教师必须提前给展示的学生做好辅导工作, 指点思路, 检查内容紧扣主题, 也可以适当提供相关材料。学生互评结果为最终成绩, 教师完全不参与打分, 有时难免出现不够客观的情形, 教师还需加强指导。学生由于水平有限, 各小组表现不一, 对于学生的表现, 教师应以表扬为主, 尽量找出其优点加以肯定, 对presentation结束后的点评应客观、全面、深刻,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此外, 部分学生认为pre sentation花费太多的时间准备, 其实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因为自主学习并非是一种稳定的学习状态, 实现自主学习本身就需要花费很多工夫。在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上, 教师还应该给予积极引导。

四、结语

自主学习无论对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还是个体的成长,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根本,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充分参与到社会互动中, 并在互动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大学英语课堂中的presentation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参与互动及反思的环境与机会。

实践证明, 通过presentation教学法, 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明显提升, 批判性的思维得到培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教师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需要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对presentation的进程进行掌控,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虽然该方法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 但是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d Little等.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6.

[2]Bergen.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M].Bergen:Universitetet I Bergen, Institutt for parktisk pedagogikk, 1990:102.

[3]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89.

[4]黄萍.Presentation教学法在高校文科教学中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5, 26 (4) :367.

[5]姚金玲.交际教学法在presentation中的应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27 (2) :64.

七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体会 篇8

关键词:七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

首都医科大学从成立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以来, 一直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 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 七年制医学生在校期间实行两阶段教育,即前三年于校本部完成基础教育,后四年于临床医学院完成的临床教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05年开始承担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教育工作, 每年招收近40名学生, 目前已培养出很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临床教育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笔者一直以提高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其抗压能力、增强其医患沟通能力为临床教学工作宗旨。 现将多年来临床教学体会做以下总结与分析:

1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七年制医学生因其特有的培养模式, 以及课程多、时间短的结构特点,教学计划安排十分紧凑,大致分为四部分: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及见习;临床内、外、 妇、儿通科轮转实习;二级学科定向实习;科研能力培养及硕士毕业论文完成。 其中,前三部分主要在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如何使医学生高效利用见习及实习机会,最大限度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是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1.1扎实医学生理论基础

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前提。 七年制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后需要完成1年余的医学专业理论课程学习。 在此阶段, 学习环境由学校变为医院, 学习内容由基础变为临床,需要学生们尽快适应这种转变[1]。 多年来 ,我院采用往届优秀学生经验交流的方式,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较大,非常有助于尽快掌握临床学习方法。 此外,大量的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输入大脑,学生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及掌握的牢固程度均不足,需要在后期临床实践中不断巩固[2]。 可采用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会的方式,学生间将各自临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相互分享, 并对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予以回顾总结,让其真正做到做自己的老师,相互学习。

1.2激励医学生积极参加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理论向实践过渡的关键阶段。 见习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准化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进一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激励医学生积极参加临床见习是我院近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之一, 笔者有三方面的体会, 即介绍、监督、协调。 首先,在医学生第一次由课堂走向临床前,作为班主任,需要对带教老师、临床环境、 可能出现的问题、 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介绍,以尽可能消除学生对未知的恐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临床见习[3]。 第二,监督是见习过程中督促学生必不可少的方法。 平时成绩及表现成绩的双线评分制度是实现监督的基础。 由带教老师根据出勤情况记录平时成绩, 同时每次见习选择一名学生主要负责问诊、查体、完善辅助检查,并做简要病例汇报,带教老师根据表现评分,每名同学最终见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及表现成绩构成。 如此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临床见习,而且可以让每名同学都有机会独立思考疾病的诊断依据与治疗原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临床思维方法,熟悉临床诊疗常规。 第三,做好学生、带教老师、患者三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对见习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根据学生的专长合理分组,以促进相互学习;做好与带教老师的沟通,是实现监督及严格评分制度的保障;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见习更是不可或缺[4]。 通过上述三方面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临床见习,完成由课堂到临床,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利过渡。

1.3充分发挥医学生临床实习的能动性

临床实习是在见习基础上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应用医学理论解决实际疾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临床各专业学科(二级学科) 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疾病信息的能力,病历书写和诊疗操作能力以及接触社会,与患者、护理人员交流的表达能力[5]。 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分为内、外、妇、儿通科实习及专科定向实习。 而学生们实习能动性不足主要发生在通科实习阶段,专科定向实习阶段学生们一般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管理患者,而且伴有科研任务,所以能动性较高。

七年制医学生在临床通科实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不足是带教老师反映出的普遍问题。 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通科实习中的能动性是我院近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另一问题。首先,狠抓医学生的理论基础。如前文所述,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临床实习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前提。 第二,注重实习前临床技能的强化培训及实习中临床操作量化管理[6,7,8]。 近年来,我院采取实习前强化、集中式技能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应用专业模型,集中对各项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并反复强化训练, 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四大穿刺、心肺复苏、消毒换药等基本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对临床操作项目及数量制订标准,并由教学干事定期检查学生操作的完成情况及规范程度。 通过组织院级、校级技能大赛,督促、 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技能操作,并相互学习。 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技能评价越来越高,一方面老师放心让学生参与临床操作,另一方面学生也更愿意参与临床实习。第三,提倡提问讨论式教学查房。教学查房分为讲解式、提问式及提问讨论式[9]。 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利, 提问式容易导致查房气氛紧张, 而提问讨论式既可调动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积极性,又可以在讨论及上级医师的总结中学习分析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 此种教学查房模式在临床实习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肯定。

1.4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教育处联合相关科室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参与义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社区病患进行问诊、查体、基本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等一系列诊疗工作,不仅有助于医学生诊疗思维的建立、了解社区常见病种,而且通过耐心细致的服务,进一步体会身为医生的责任与奉献精神。

2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抗压能力

医学生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考试焦虑。 我国约55.2%的大学生存在考试焦虑 ,而医学生由于学制长、 课程多、内容抽象、专业技能要求高,考试焦虑情况尤为突出[10],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 抑郁是我国医学生的另一个常见心理问题。 有研究显示,我国医学生抑郁发生率约为1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抑郁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医学研究生的抑郁发生率约为15%[11]。 医学生学习竞争大 ,工作环境特殊,人际关系复杂,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是导致高抑郁发生率的原因。其中,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是根本原因[12]。 据不完全统计,63.8%的医学生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情况[13],这导致医学生在学习 、工作过程中 ,抗挫折、抗压力能力差,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医学人才,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医学知识服务社会。

2.1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医学科学文化教育,也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14]。 在此主要探讨笔者对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摸索与总结。

当下医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充分重视心理素质教育,而是在于没有意识到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开设有心理学相关课程,但是由于此类课程多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进行授课,不少学生反映理解困难,收获不大。 医学生进入临床医学院后,临床教学本应是促进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的一个良好平台,但是大部分临床医学院没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 发现医学生抑郁主要源于抗挫、抗压、自我定位等能力不足。 一方面,七年制医学生大多是高中时的佼佼者,但是步入大学后,高中时的优越感变为大学的挫败感,大幅度心理落差以及抗挫能力不足,导致抑郁发生。 另一方面,医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不同的患者,会遇到各种困难,加之当下医疗环境紧张,临床工作体力及精神压力均较大,此时需要临床带教老师或临床辅导员识别学生心理变化, 积极给予引导,使其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并学会适当释放压力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

2.2提高临床教师自身素质

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结果[15]。 目前 ,临床教师工作普遍由临床医师承担,临床医师在医学专业知识教学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并不具有优势。 在紧张医疗环境下,一部分医师自身消极情绪较重,会对医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医师自身心理素质较好, 但是不具备系统的心理教学方法。 所以遴选高素质的临床医师教师团队,进行规范化心理专业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培训,对提高临床心理素质教学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临床带教老师及辅导员与医学生接触较密切, 有助于早期识别学生心理、情绪变化, 早期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给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不良情绪。 同时,为人师表,自身素质高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

2.3加强医学生心理干预

当医学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会同时对生理、认知、行为产生严重影响,表现为失眠、免疫力低下、记忆力减退、迟到早退等。 及时、正确地予以心理引导及干预,可以帮助学生尽早从心理危机中解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陆凤艳等[16]尝试构建“多元化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包括朋辈支持体系、师长支持体系、学校支持体系、医院支持体系四部分。 其中,辅导员在医学生生活生扮演者亦师亦友的角色,与学生接触较密切。 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技术培训的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心理辅导及咨询,有助于早期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予以疏导。 心理干预亦可通过指导学生自我定位实现。 医学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具备自我定位的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在其自卑或是自大时引导他们做一合理的自我定位。 教会他们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不狂妄自大,亦不妄自菲薄,保持自信,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增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伴随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发生率不断升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引起。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使学生适应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实习医生诊疗水平的有效手段[17]。 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以便充分获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简单明了的向其交待病情,了解其所需所想,自如开展和终止谈话[18]。 而目前七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对医患沟通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心理准备及应对技巧,因此其医患沟通能力普遍偏低。 所以在临床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以增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3.1医患沟通课程

在临床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加入医患沟通课程,采用书面教学、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强化医患沟通技能教育[19]。 通过医患沟通课程教育 ,使学生们掌握语言、心理、行为沟通技巧[20],同时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即高效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增加诊断的正确性、 治疗的有效性及患者的满意度。 伴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医师的临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培训更加规范化,所以有研究者建议将医患沟通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考核系统,将医患沟通能力考核纳入规范化培训考核内容[21], 增强住院医师综合素质。

3.2模拟训练

针对临床中常见的医患问题或典型的医疗纠纷案例,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22,23]。 标准化患者是临床教学中常用的提高医学生沟通技能的模拟训练方法[24]。 所谓标准化患者即经过专业训练 ,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标准化病史采集及沟通交流训练的正常人。 通过与标准化患者反复演练,既不干扰临床工作,又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临床场景,因此对临床专业技能及沟通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入。 我院目前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进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模拟训练,即学生分别扮演某种疾病的“患者”或“医生”进行问诊及交待病情等沟通交流,并予以录像。 一方面,通过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医患沟通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参考录像带对照,使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如此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以利于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

3.3实战训练

即使情景模拟得十分逼真, 也达不到临床实战的效果。 所以临床实战在增强医患沟通能力上必不可少。 考虑到门诊有着患者流动量大、患者性格、文化程度迥异、病情轻重不等的优势,因此将临床实战选在门诊更能检验并提高学生们沟通能力。 与相关科室带教老师协商, 让经过培训的医学生与患者面对面实战交流,交流后由门诊带教老师给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医患沟通的满意度调查, 最后综合老师及患者的反映评价培训效果。 如此,不仅可以检验培训效果,而且可以激励医学生主动地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沟通技能。

4小结

七年制大学生 篇9

1 明确定位, 七年一贯, 本硕融通

“七年一贯, 本硕融通”是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就是坚持“理医结合、文医渗透”的七年连续培养模式[1]。

我校坚持: (1)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行“七年一贯, 本硕融通, 加强基础, 注重素质, 整体优化, 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一些重要的基础性培养, 如基本技能、学风养成、思想教育、基础知识于七年内有目的、有层次地组织实施。 (2) 充分利用广西大学综合办学的优势, 于第一学年内把学生安排到广西大学进行公共基础课学习, 走理医结合、文医渗透的道路, 这对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十分有利。 (3) 将伦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开设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 全面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4) 将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加强学生自身现代化建设, 使其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 (5) 将综合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并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2 整体优化, 面向临床

整体优化, 面向临床, 就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突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具有自身特点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2]。

(1) 实行通式教育。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要从相对狭窄的专业对口教育转变为通式教育, 即由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转变为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科学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综合素质教育。 (2) 早期介入科研活动。在七年制培养过程中要创造条件, 使学生提早介入科研活动,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于科研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从而提高科学素质、创新能力。 (3) 加强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淡化基础课和临床课各教学阶段的界限。在学生培养过程中, 淡化基础课和临床课界限。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渗透、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渗透;加强医学基础课与临床专业课的交叉融合, 让学生提早接触临床;加强综合能力和临床技能训练, 从而实现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3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 创新课程内容和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创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1) 加强基础教育,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将生命实验科学从原有的学科中分化出来, 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有利于加强基础医学与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融合, 扩大学生知识面, 使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开设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 (2) 整合与优化现有课程, 促进课程结构综合化。在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 避免分割过细、与现实脱节或重复。 (3) 加大选修课比例, 着力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选修课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载体,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在原有选修课的基础上,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特长, 开设新型选修课, 并尽力为学生提供套餐式的选择模式, 为其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发展。 (4) 促进课程的国际化, 增强医学教育的国际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要使学科前沿知识在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 并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为七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

3.2 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

(1) 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和交互式教学方法, 逐步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法和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临床课程教学法, 推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并重的教学模式,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积极鼓励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需要的教学手段, 制作适合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需要的CAI课件和视听教材。 (3) 改革考试方法。我校除进行课程考试、阶段考试外, 还举行临床执业医师模拟考试。

3.3 进一步完善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体制

在教育部颁发的七年制医学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3], 明确提出医学院校应有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体制。

从2007年起, 我校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归入研究生学院管理。充分利用研究生学院的教育管理资源, 加强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管理, 使其融入研究生学院浓厚的学术和科研氛围中,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改革成效

我校200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有学生28人, 其中获得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5人, 占90%;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25人, 通过率为90%;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为100%;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人, 占11%。

我校力争通过七年的临床医学培养, 使学生成为符合21世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 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和人际交流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柳亮, 罗佐杰, 农汉红, 等.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评估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9) :5~6.

[2]柳亮, 甘剑锋, 邓砚.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评估现状与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8) :1250~1251.

七年制大学生 篇10

1 麻醉学教学特点

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 在基础医学方面以药理、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学为基础;在临床上又与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息息相关[2]。现代麻醉学经过150余年的发展, 逐步形成基础理论趋于成熟、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的二级学科。但是, 七年制医学教育仅采用《外科学》教材中的“麻醉”、“外科重症监测治疗”、“心肺脑复苏”等部分进行麻醉学相关内容的教学。麻醉学的授课内容只能涉及麻醉学理论的最基本部分, 无法使学生完整了解现代麻醉学的基本内容。同时, 我校临床轮转实习的科室中也不包含麻醉科, 无法使学生完整掌握现代麻醉学的基本操作。在这种情况下, 七年制学生往往对麻醉学缺乏系统认知和实践基础, 这也是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院校不将麻醉学作为七年制二级定向学科的主要原因。

2 七年制学生的特点

七年制学生的优势在于招生生源相对较好, 理论知识扎实, 外语水平较高, 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较大的发展后劲。其次是没有考研的压力, 一年的临床轮转实习完成质量较高。与五年制毕业生考取的硕士研究生相比, 七年制学生有其本身的特点[3]:①培养时间相对较短, 七年制学生的专科定向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 而硕士研究生有三年时间;②基础相对扎实, 系统地学习医学基础知识 (部分进行了双语教学) , 熟悉药理、生理、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麻醉所需的基础知识;③临床经验相对丰富, 经过一年高质量的临床轮转实习, 系统掌握了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具有麻醉所需的临床技艺;④可塑性强, 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 可进行多学科方向的培养;⑤科研能力较弱, 相对于硕士研究生, 未系统地学习科研理论和培养科研能力, 缺乏科研思维和技巧。

3 存在的问题及可利用的优势

随着七年制学生的扩招, 我校七年制学生于2006年可以在二级定向中选择麻醉学科, 囿于麻醉学教学和七年制学生的特点, 势必使七年制麻醉学二级定向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

3.1 存在的问题

麻醉专业理论薄弱。众所周知, 在我国七年制教育中, 一直使用的是七年制专用教材, 麻醉学的内容主要在外科学总论中, 共有四个章节, 分别是麻醉、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心肺脑复苏、疼痛治疗。其中, 麻醉这一章共四个课时, 心肺脑复苏两个课时, 其余两章内容各一个课时, 总计8个课时。除此之外, 并未设置其他与麻醉相关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而在我国其他设有麻醉学系的医学院, 在本科教育阶段, 将要完成诸如麻醉解剖学、麻醉药理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相比而言, 七年制教学中麻醉学的内容根本无法满足专业理论的要求, 只能让学生对麻醉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 选择麻醉学作为二级定向的七年制学生与接受过麻醉学本科教育的研究生相比, 专业理论知识明显薄弱。

麻醉实践经验缺乏。在临床见习阶段, 麻醉总共有4个课时, 主要是观摩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实施, 仅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在临床轮转实习中, 并未安排麻醉实习。因此, 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是七年制学生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科研能力较弱。七年制学生的培养模式为:一年公共课教育, 两年基础医学理论教育, 一年半临床医学理论教育, 一年临床实习轮转, 一年半的二级学科定向培养。在整个七年一贯的教学中, 穿插着学习一些基本的科研理论及方法, 但所学的内容少, 操作的机会也不多, “5+3”的硕士研究生则有充裕的时间系统的学习科研理论, 相比之下, 七年制学生的科研能力比较弱。

3.2 可利用的优势

生源优秀,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七年制专业招收的生源, 质量优于其他的医学专业, 这部分学生在高中的时候, 往往都是班里的尖子生, 学习积极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为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意味着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 效率更高, 可以明显缩短培养时间。

基础知识扎实, 知识面广。宽厚的医学理论基础是培养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毫无疑问, 七年制教育的精髓在于基础, 通过严格分流淘汰制等措施而顺利进入二级定向的七年制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是很牢固的。除此之外, 七年制教育也更重视学生人文、科学、艺术精神的培养, 这不论在临床工作中, 还是科研道路上, 都是不可或缺的。

临床基本技能扎实, 经验相对丰富。七年制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 不用面临考研、找工作的压力, 可以安心实习。因此, 在实习阶段, 临床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临床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已经具备一名医师的基本素质, 这是“5+3”的硕士研究生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英语能力较为突出。七年制要求必须在本科阶段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否则要面临残酷的淘汰制度。另外, 一直坚持双语教学, 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培养模式探讨

4.1 强调临床定位

麻醉专业的七年制学生培养重点在于面向临床, 因此我们采取以临床实践为主, 自主学习为辅的培养模式。临床培养时间为期一年。培养目标主要参照麻醉科第一年住院医师的要求进行培训。

在麻醉学理论学习方面, 因七年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 医学基础知识扎实, 我们并不专门组织理论学习, 主要指定卫生部《临床麻醉学》教材作为理论学习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一边实习一边学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我们每两周会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证明,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 他们的理论水平基本能达到临床工作的要求, 为他们今后从事麻醉专业打下较好基础。

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 首先要完成包括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心脏手术等临床麻醉亚专业的实习, 我们主要采用“高年资教师指导制”与“导师负责制”, 保证临床技能的培训质量。临床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临床技能带教与培训, 一名高年资老师负责一名学生,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病人的麻醉操作、术中监护, 随老师一起值夜班, 使学生深入了解临床麻醉工作, 同时方便带教老师监督、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纠正不正确的临床操作, 循序渐进的传授麻醉技能。而导师则要每月对学生进行书面考核, 以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 检查教学实习内容完成的情况, 及时按临床实际调整实习计划。同时定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 七年制学生毕业时基本能够达到麻醉科第一年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要求。部分学生经过双向选择, 毕业后留在我科工作, 很快胜任麻醉科低年资住院医师的工作。

4.2 加强科研能力训练

正确处理临床和科研的关系,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也是七年制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虽然明确临床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在临床能力, 但要在加强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重视临床科研思维的训练, 使学生既具备熟练的临床知识和麻醉技能, 又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做一个“双赢”的临床型人才。由于七年制学生培养要达到医学专业学位的要求, 我们主要要求学生在临床中去发现问题, 通过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来寻找科研思路, 在导师的指导下, 最终确定一个可行的、科学的临床选题来作为硕士课题。在最后半年的时间, 进行实验的实施、总结, 并完成论文的撰写, 争取发表1-2篇文章。

4.3 利用学生特长

现代网络使医学步入信息高速公路, 网络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4]。目前培养的七年制研究生, 计算机能力和水平可以说是在很多老师之上,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特长,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参与科室网络的维护, 为老师准备各种材料, 建立工作站, 并做基本的答疑解难, 使同学们用其所学, 用其所长。由于七年制学生在英语上的优势, 我们开展了每月一次的读书报告, 通过对一个麻醉相关问题的中英文文献的回顾分析与进展探讨, 一方面促进了科室临床与科研方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七年制研究生的毕业课题提供素材和依据。

5 展望

虽然七年制学生在麻醉学二级定向时存在自身的问题和不足, 但通过细致分析可以利用其特点和优势弥补不足, 解决问题。通过细致分析麻醉学教学和七年制学生的特点, 可以发掘一条既能适合七年制学生麻醉学技能学习, 又能促进科室发展的科学培养模式。

摘要:基于对七年制学生和麻醉学教学特点的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 在七年制麻醉学二级定向培养模式上探索了一条既能适宜七年制学生麻醉技能学习, 又能促进科室发展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七年制,麻醉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柳亮, 罗佐杰, 农汉红, 等.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评估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9) :5-6.

[2]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

[3]王康.七年制医学研究生培养心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 :155.

五年制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时间管理 五年制高职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12-02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职位的需要。其中时间管理观念是限制高职学生学业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时间观念淡薄,未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上。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一、高职学生时间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树立时间管理观念,学习时间管理方法,对高职学生非常重要。

目前存在于高职学生思想中的时间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观念淡薄,普遍存在时间浪费现象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来源是应届初中毕业生,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属于不能正常升入普通高中的差生。从作风严谨的应试教育阶段,突然进入以自我学习为主的大学校园,环境的改变,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很多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致无所适从。他们不懂得如何自觉地支配时间,不会自我掌控时间,更不懂得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大量时间耗费在上网、睡觉、闲逛和社交等休闲娱乐方面。

(二)时间计划性差,缺少合理的时间安排

与普通本科乃至三年制学生相比,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较多的学习问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有较强的自卑和叛逆心理,但大都活泼好动,不喜欢循规蹈矩,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味追求个性独立,在学习生活中不愿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时间,多凭个人喜好做事。即使有学生制定好了行动的计划,也往往由于思想懒惰和意志力差,使其功亏一篑。

(三)目标不明确,时间利用效率不高

针对时间管理这以课题,目前还没有哪个高校对学生开展培训。由于缺乏时间管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对日常事务排序混乱,时间消耗于在一些零碎的无足轻重的事情上,反过头来迫切而且重要的时期反而没有及时处理;高职院校中无论男女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目标,普遍表示前途渺茫,在校期间除了正常上课之外,不知道该如何支配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

(四)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低,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高职学生都不愿计划使用自己的时间,只是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对时间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对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不甚了解,难以合理地规划时间、掌控时间和使用时间,更不知道怎样有效利用零散时间,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面对突发事件的干扰束手无策。

二、提升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分别从学生自身,辅导员以及校方三个方面阐述。

(一)学生

五年制高职学生自己要学会要运用时间管理技巧,克服许多人性弱点。首先养成以下好习惯:

1.准时:不论上课或与人相约,不应随意迟到。应提前出门,并将整体时间宽估些,预留缓冲空间,不要拖拖拉拉。如果是上午的活动,还得早起,而起床又是一大挣扎。

2.早起:要起得来就得早睡,才能睡得够、精神饱满。通过情况下,由于与精彩的电视节目或其他有趣的事相比,睡眠往往又被牺牲了。不熬夜,是非常难改正的习惯。

3.按时吃早餐:若不预留时间吃早餐,匆匆忙忙进食可能消化不良;边上课或工作边吃早餐,也不太妥当。有人索性不吃早餐,使自己的脑力及精力都日渐不足。最好在家中吃早餐,之后排便(早上七点前最恰当),这些事都需从容不迫,不能有时间压力。

4.学会取舍,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对高职学生来说,也要学会对自己的事务进行分类排序,分清做事的主次、先后顺序,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二)辅导员

五年制高职辅导员是主抓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责任重大。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实现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辅导员要抓住新生入学的时间段,灌输时间管理的概念,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时间管理有清晰的认识,及早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通过种种措施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时间管理氛围,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加强时间观念。

2.组织开展时间管理培训

辅导员应面向学生间定期开展时间管理培训,向学生传输各种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对近期自己的时间管理成果进行检验并向大家分享经验。通过培训交流,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时间管理技巧,提高时间利用率。

3.协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五年制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少主动提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就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通过学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并要求任课老师监督每位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执行,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能力的目的。

4.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与其把课余时间浪费再打游戏睡懒觉上面,不如多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只要是有益身心,能起到一定锻炼价值的活动,都课余鼓励学生参加。

5.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

辅导员应该多跟家长沟通,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及时告知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以及之前的一些情况,对于问题学生,要求家长在家进行监督,并且及时反馈给辅导员。

6.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学生的负面情绪会严重营销学生管理时间的主动性。作为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时刻保持警惕。一经发现学生情绪波动,要及時干预,第一时间加以关注。

(三)学校

学校在学生教育方面往往起主导作用,根据专业情况合理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学校也要合理设置课程和选用教材,对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或者教材要坚决予以删除,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注重师资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转220页)(上接212页)再者,学校要统筹安排学生活动,减少学生会议和重复性学生活动,以免浪费学生时间。最后,学校可通过统一组织学生课外学习、加强宿舍管理等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避免浪费时间。通过以上措施,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时间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时间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锦霞.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3(10).

七年制大学生 篇12

关键词:信息化,传统中医药,人才储备,信息化方向

1 当前的问题

目前, 传统医学正在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然而, 客观来说, 目前中医学创新和发展与西方医学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笔者认为, 差距的成因就在于两点, 其一, 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相对少, 其二, 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不够。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大形势下, 这种差距必须得到尽快解决, 而相应的人才基础是最根本也是最难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需要宏观构想, 全盘设计, 踏实构建的不懈努力。事业的发展不但需要学科自身的快速深入的发展, 而且需要加深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不断拓展发展的方向和空间。

2 确定信息化方向的原因

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信息已经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巨大变革。传统医学的发展身处其中, 必然也需要深度整合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和高速发展的形势推动本学科的快速发展, 探索和开拓新的发展领域, 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程度和速度上的问题。而这不但需要强化和推动科研工作, 更需要坚实而有前瞻性的人才储备计划和人才梯队建设, 相关的学科交叉人才储备和积累到一定数量和质量, 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再加上, 具备必要的信息素质, 是对当前及未来社会成员的必然要求, 通过具备较强信息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将迎来传统医学发展的新态势。而当前医学与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人才存在很大空缺, 制约了自身发展。笔者对2012级部分硕士研究生对学科交叉的把握和自身学习需要的问卷调查如下图, 反映了当前研究生对信息技术的多方面的学习需要, 和对学科交叉的发展前景的展望。

此外, 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来看, 当前医药学等专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尚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在几年来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 教授我校各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的计算机课程, 从中发现, 很多研究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不足以满足日常工作及科研工作需要, 很多同学迫切希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以帮助自己完成科研任务和日常文档处理工作。对于一部分研究生同学来说, 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专业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的瓶颈。

目前已有的信息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面向实际应用, 涵盖多个应用分支, 大多数信息类课程已开始三年以上, 师资和教学经验充分。由于之前课程结构规划合理, 课程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因此课程设置吻合度很高。此外, 除了计算机教研室一线教师外, 在网络信息中心及其他系部科室, 近年来学校也引进了很多计算机、管理信息、教育技术等专业的教师和教辅人员, 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初步具备。

3 努力方向和预期效果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较强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从事中医学信息化、诊疗仪器研发、中医工程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也可以从事临床等医务工作, 还可以从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一旦在七年制中医专业中增设“信息化专业”, 会达到直接培养和向社会输送中医学科和信息技术的交叉人才, 满足医药学院校、研究所, 医院等医疗机构对于该交叉学科的人才需求, 此前, “在中医药专业学生中选拔计算机特长的学生”从事有关学科结合工作的状况将明显改观, 符合目前社会对专业人才越来越细化分工的大势要求。

4 结语

众所周知, 当今的时代是社会巨变的时代, 各种不确定性不但存在, 而且还会不断加剧, 这使高校必须面临现实的巨大挑战, 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有目标有步骤地推动中医药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整合和应用如同伸展开来的树根, 更广泛地汲取相关学科的营养, 促进自身成长, 与此同时, 抓住机遇牢牢巩固住自身的地位。对于学校来说, 该专业方向的增设, 会开拓研究领域, 促进学科交流和深度融合, 促进主干学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提高创新能力。同时, 由于拓展学生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 能够为毕业生更好地择业就业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 学科交叉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激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从原来只具有中医学专业知识, 其他领域知识离散和薄弱的情况, 转变为重点掌握中医学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知识和技能, 更有利于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亦博亦专, 提高综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中医药专业的各类医疗与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最终会整体提升我校的社会声誉、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 无论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宏观意义上, 还是具体到我校的专业设置与发展, 或是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 信息化专业的开始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作为立志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类高校, 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特色人才培养工作, 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品牌社会责任下一篇:通信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