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护理

2024-06-25

五年制高职护理(精选11篇)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1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 应用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来满足患者的需要, 让患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1]。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也备受重视。考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在检验和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对于考试成绩的好坏、试题质量的优劣、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的评价, 目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卷分析。通过试卷分析, 思考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以提高教学质量[3]。笔者对我校2010级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基础护理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 探索更加完善的教学及试题质量评价方法, 为教学方法改革和试题质量提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学生情况: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生为初中毕业中考后统一录取。2010级高职护生170名, 女生167名, 男生3名。 (2) 教材及教学方式:教材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护理技术》第2版。理论教学152学时, 实践教学152学时, 总计304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

1.2 方法

遵循教考分离的原则, 试卷由教务科从题库抽题组成, 满分100分, 共69题, 各题型所占比例见表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在课程完成后一周左右进行。依据统一评卷标准, 客观题采用流水方式评卷, 主观题按得分点每一题由一人评卷, 以减少人为评分差异, 最后由专人负责查阅试卷, 进一步保证评卷的公平公正。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护生考试成绩及分布 (见表2)

护生成绩为34~93分, 平均分为72.16分, 标准差为10.43分, 全距为59.00分, 多为65~85分, 基本呈正态分布。

2.2 试卷分析

以难度和区分度作为评价试卷质量的主要指标[4]。

2.2.1 难度 (P)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一般用试题得分率或答对率来表示。本次研究用通过率计算客观题难度 (某题答对人数/总人数) , 用平均得分率计算主观题难度 (某题平均得分/标准分) 。本套试卷难度为0.7, 各题的难度见表3。

2.2.2 区分度 (D)

区分度是试题对不同学生学业成绩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学生答对得高分, 而使水平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 则其区分度很强。区分度是鉴定题目有效性的指标。0.15≤D≤0.30为试题良好, D<0.15为不宜采用, D>0.30为试题优秀。本次研究采用得分率求差法计算每道题目的区分度。本套试卷的区分度为0.61, 各题区分度见表4。

2.3 护生各种题型的失分情况 (见表5)

3 讨论

3.1 考试题型和成绩

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的题量比为7∶1, 分值比为3∶2, 客观题题型只有单项选择。为了考查护生对基本概念、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使其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自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以后, 我校基础护理学期末考试中加大了单项选择题的题量, 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仿, 主要使用A2、A3、A4型题, 辅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题。但并没有完全采用客观题, 保留了一定比例的主观题型。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此次考试护生成绩为34~93分, 全距为59.00分, 65~85分者占73.53%, 及格率为92.35%, 平均分为72.16分, 这表明绝大多数护生基本掌握教学重点, 达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90分以上1人, 50分以下7人, 最低分34分, 表明少部分护生知识掌握不牢固, 提示教师要关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的护生。可以利用课后辅导或增加辅导资料、课后练习题等方式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成绩。

3.2 试卷质量

合理的难度分配是一套高质量试卷的重要方面[2]。本套试卷难度为0.7, 难度适中, 其中难度<0.4的较难试题8题, 占11.59%, 为单项选择题 (7题) 和填空题 (1题) , 分别占单项选择题的11.67%和填空题的50.00%;难度0.4~0.7的适中试题22题, 占31.88%, 为单项选择题 (18题) 、名词解释 (3题) 和填空题 (1题) , 分别占单项选择题的30.00%、名词解释的100.00%和填空题的50.00%;难度>0.7的容易试题39题, 占56.52%, 为单项选择题 (35题) 、简答题 (3题) 和病例分析题 (1题) , 分别占单项选择题的58.33%、简答题的100.00%和病例分析题的100.00%。区分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另一重要指标。本套试卷区分度为0.61, 区分度优, 能较好区分护生实际水平。其中, 区分度≥0.40的50题, 占72.46%;区分度0.30~0.39的5题, 占7.25%;区分度0.20~0.29的6题, 占8.70%;区分度<0.20的8题, 占11.59%。

3.3 护生失分情况

此次考试护生失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病例分析题和简答题, 总失分率30.59%。病例分析题和简答题失分率低, 可能与护生复习时注重大题的背诵有关。基础护理学中的简答题一般是条款清楚的大知识点, 护生容易记忆, 不易失分。病例分析题考点突出, 混淆护生判断的障碍设置不明显, 护生感觉比较简单。教师将改革后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以及大量辅导资料中基础护理学部分的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建立题库, 并以辅导资料的形式让护生进行练习, 这是单项选择题失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单项选择题失分集中在A2型题, 说明护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中“标本采集”和“急救”章节内容失分率最高, 标本采集知识4道题中两道题失分率高, 分别为60.00%、90.00%;急救知识5道题中有3道题失分率高达67.06%、86.57%和91.76%。表明护生基本没有掌握以上知识点, 提示教师应加强此章内容的讲解。名词解释和填空题失分率高, 说明护生对基本知识点记忆不够准确, 对小知识点不会归纳总结。

3.4 存在的问题

3.4.1 对基本知识点记忆不够准确

护生对基本知识点记忆不够准确造成某些知识点混淆;对基本概念理解得不够准确造成概念不清, 这是名词解释和填空题失分的重要原因。

3.4.2 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差

单项选择题中A2型题的题干都会联系临床实际, 要求护生综合分析题干后作出判断。护生会出现错误理解甚至无法理解题干内容而答错, 这主要是因为其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3.4.3 某些内容讲授不够细致深入

教师是影响护生学习的因素之一。“标本采集”章节知识点多而细, 并且目前临床发展变化快, 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很难理解其重要性。“急救”章节知识点多而复杂, 与健康评估、外科等密切相关, 护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也不容易记忆, 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授课技巧, 很难激发护生的听课兴趣, 更不能将知识点讲清讲透。

3.5 建议

为提高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集体备课。备课内容要细、要深, 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统一教师认识。年轻教师应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有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紧扣临床。建立一支懂医学、懂护理、懂人文、肯钻研, 热爱护理专业并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高职护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解决的问题[5]。我校根据基础护理教研室教师数量和每学期教学工作量,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进入临床学习, 丰富临床经验, 拓宽临床视野, 培养“双师型”人才。 (3) 不断完善题库, 提高试题质量。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都应对试卷进行分析, 区分并淘汰区分度差的试题。可适当调整难度分配, 例如, 加大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的难度, 以达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殷磊, 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廖灯彬, 宁宁.外科护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9, 24 (20) :73-75.

[3]张旭东, 张双娥.试卷分析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作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 11 (2) :252-253.

[4]张凤, 张巧俊.神经病学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4) :329-331.

[5]朱红, 王肇俊.护理高职教学改革探索[J].护理研究, 2003, 17 (6) :664-666.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2

摘 要: 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设计应注重整体设计到操作细节等环节的协调,以护理专业需求为目的的理念,将多种教学元素紧密衔接,从而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 药理学 教学设计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药理学的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学生是药理学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特征分析和设计时。首先应该进行准确、细致的调查研究,因为药理学教学是理论探讨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的过程,既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较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我校招收的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她们青春富有活力,记忆力好,学习欲望强,且前期已经结束了与药理学密切相关的解剖、医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科目学习,总体成绩良好。前期已经通过一些实验、标本的学习,初步训练对病因的分析能力,具备学习药理学的必要基础。

2.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规划教材,该教材一个重要特点是以临床案例导入,突出教学重点,将基础和临床有机对接,激发学生探究好求的心绪,符合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3.目标确立

药理学的教学目标是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理学》课程标准,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以及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标准确立的。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通过与临床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基本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药理学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严谨工作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灵活、开放的人文精神,以及牢固的专业思想、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

4.教学实施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等基本理论知识及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以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法,课前提出任务,鼓励学生预习,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采用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采用PBL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积极开展课后拓展活动,比如:一是社区服务: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居民对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的相关认识。并结合所学护理药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二是制作板报: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在信息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登录网站、博客、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登录在线学习网站,整合网络资料,自主设计并制作电子版或纸质版用药指导的宣传报。通过拓展延伸内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临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自评、组评和师评,并将完成结果纳入平时考核。

5.教学评价

5.1全面评价。药理学教学效果评价内容不仅包括药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如学生对基本理论及动物实验基本技术掌握与综合运用能力、主动学习的方法、能力与合作精神等,需要把这些内容统一到评价系统中,全面评价教学质量。

5.2多形式评价。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三部分,期中师评占50%,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30%;评价形式可以是笔试、口试、实验操作、课程论文等,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终考定输赢,一卷判合格”的僵化模式。

6.教学反思

笔者依据新的教学理念,以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个课程中体现的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将药理学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社会,这是大的教学观的一次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教学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汇报展示为学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展示的情境中体验到了学习实践的乐趣。

参考文献: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3

关键词:三年制与五年制;高职学生;外科护理;实践学习

笔者在2006、2007、2008年对我校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和急重症护理学实践学习中,进行了实践教学学习能力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方法

随机将所担任的三年制与五年制高职学生作为实验班。连续3年来对学生的实验成绩总结评估。

二、过程

(一)教学任务和程序

1.教学任务。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外科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技术操作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熟练进行基本技术操作,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严肃认真的医疗作风。

2.程序。

对学生最基本的技术操作训练,应在循序渐进原则的指导下,抓好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实行“学、练、看、做”四步训练法。第一步为基本法的练习,包括无菌技术的示教及练习、外科常用器械的识别与传递、基本技术操作如打结及缝合方法等,这一步的训练称作“学”。第二步是用离体动物器官练习,采用离体动物(猪蹄)做模拟生物体的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目的是为了强化基本技术的训练,为在动物活体上进行手术训练作好准备。练习时4人一小组,时间为2学时。练习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按基本方法操作,这一步训练称作“练”。第三步是进行综合手术示教,按照外科护理学实验指导的要求,以兔剖腹探查术为例,从备皮、洗手、手术区的消毒铺巾、穿手术衣、戴手套及医护手术配合等步骤边做边讲,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这一步训练称作“看”。第四步是综合手术练习,每4人用一只兔,4人分别轮流承担手术者、第一助手、器械(手术、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角色,进行兔剖腹探查的术前准备及手术中配合的练习,这一步的训练称“做”。通过以上四步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职业护士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二)情境设置

实践教学必须创设一个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的外科工作环境下进行训练和练习。如在进行“手术前无菌准备”的教学时,在外科实验室中营造出手术室的情境,从手术人员的更衣开始,严格按照手术室的工作方式和路线示教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待手术等步骤,每一步骤都给学生详细讲述操作注意事项并分析其目的、意义。尽管采用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原来1课时可示教完成的内容,现在却需要2课时,但课后考核发现,学生动作规范,失误率低,无菌观念强。在考核中刻意制造出的一些不恰当的操作现象,学生都能及时发现。在外科手术基本技术操作动物示教时,由4名教师分别承担手术者、第一助手、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角色,进行兔剖腹探查的手术配合,在操作中创造出医院手术室的情境,特别要注意无菌技术的应用和规范的器械传递与使用。分组练习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将无菌技术的观念融于有关操作中,个别学生通过及时指点也有了良好的无菌习惯,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习惯。

(三)小组教学

将学生每4人为一学习小组,在教学中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小组长以不同形式强化操作技能训练,以便在教师无法随时指导练习的情况下,小组长能承担起指导学生规范练习的作用。如实验一“外科无菌技术、手术体位”,对照班按常规在计划时间授课,实验班全在计划时间示教后,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10名组长按实验的操作过程再操作一遍,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予纠正。在下次课时,由小组长协助教师指导本小组的同学练习。在日常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并对小组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工作成绩突出的小组长给以适当的奖励,以不使小组教学流于形式。采用小组教学法,教师的作用是观察、指导、督促学生按标准练习。这样做体现了全员参与、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操作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公众交谈技巧等社会交际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兴趣、气质、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

(四)在教学中贯穿整体护理和素质教育的思想

现代护理学把病人这一服务对象看成生理、心理和社会、精神、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护理的宗旨就是帮助病人适应和改造内外环境的压力,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新的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要有爱心、诚心、同情心,有积极奉献的价值观,有灵活的沟通技巧,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模式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和应用,为了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使护生适应临床整体护理的需要。我注意在技能操作中随时对学生加以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学好技术,解除病人疾苦的成就感、光荣感,并列举临床上因治疗护理不当给病人造成的身心痛苦及医疗纠纷,如无菌操作不规范的术后感染问题、技能不熟练造成的术中出血问题,使学生明确面对病人责任重于泰山,从而培养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视病人如亲人的观念,达到学科渗透的效果。

三、考核方法及成绩分析

实验技能考核时,对大纲要求的考核项目,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考核,成绩分析如下:t=4.1607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年制平均成绩高出五年制达7分多,三年制80分以上占81%,五年制是26%,经统计学处理P<0.001,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与体会

三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入学前接受过系统而严酷的高中教育,经历了高考的考验,学习能力明显较强,成绩较理想。五年制高职学生因是初中毕业入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学习主动性较差,自我约束力不足。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4

关键词:人才培养,护理,高职,五年制,调研分析

五年制高职为初中毕业后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自2000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目前已培养毕业生5 852人。此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证明, 具有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五年一贯统筹安排、课程间衔接合理、实践性教学占比高、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1]。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2013年利用多种资源进行调研分析。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调研概况

1.1 调研目的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 卫生部明确指出要加强临床护理, 各级各类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激增;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大卫生观”的深入认识, 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激增。因此, 为了准确地了解目前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 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其岗位胜任力, 满足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 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多元化需求的职业教育改革, 进行专业调研。

1.2 调研时间

2013年6月—2013年11月。

1.3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覆盖我省13个市45所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9所, 三级乙等医院18所, 二级甲等医院6所, 二级乙等医院2所。

1.4 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校自2005年至今的五年制高职护理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访谈;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2012年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986份, 回收有效问卷920份, 有效率93.3%。

1.5 参加调研人员

我校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麦可思专业团队等。

2 结果

甲等医院6所, 二级乙等医院2所。根据开放床位数, 2 0 0 0张以上1 1所, 1 5 0 0张~2 0 0 0张1 0所, 1 0 0 0张~1499张17所, 1000张以下7所。根据医院性质, 全民所有制医院28,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9所, 军队医院5所, 民营医院2所, 外资医院1所。

2.1 调研单位基本情况

调研的45所单位都是医院。根据医院评审等级, 三级甲等医院19所, 三级乙等医院18所, 二级2.2调研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回收的920份有效问卷分析, 认为护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有190人, 占20.7%, 认为一般缺乏的558人, 占60.7%。护理人才需求的学历层次调研分析, 需求研究生学历的有46人, 占5.3%, 需求本科学历的有570人, 占62.0%, 需求专科学历的有267人, 占29.0%, 需求中专学历的只有12人, 占1.3%。

2.3 对我校毕业的护理人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调研结果与分析

2.3.1 专业能力的要求

排位第一的是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 占60.4%;第二是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占59.4%;第三是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占55.2%。前3位的占比差别不明显。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占第四位的是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 占46.9%, 第五是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占24.0%, 第六位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占22.9%, 对专业能力要求占比最低的是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 仅占2.1%。

上述数据显示, 护理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专业能力需求首要的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具备专业技能、适应岗位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提高工作效率。对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要求最低表明行业关注的是护理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而非证书。

2.3.2 方法能力的要求

排位第一的是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占79.2%, 第二位是应急处理能力, 占47.9%, 第三位是学习能力, 占36.5%, 第四位的是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 占32.3%, 第五位的是协调与整合能力, 占22.9%, 第六、七位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岗位规程的理解与应用, 占比都是13.5%。

上述数据显示, 护理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方法能力需求与专业能力需求有相似之处, 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是应急处理能力, 这两者都与临床岗位需求密切相关。学习能力是任何专业岗位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是护理岗位的特殊性提出的需求。护理岗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变化, 不断出现新的病种、病情变化快、新的治疗手段的应用, 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不断学习、解决问题、应急处理的能力, 护理岗位服务的对象是患者, 很多护理操作与患者密切接触, 特别是一些侵袭性治疗措施的实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自我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 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2.3.3 社会能力的要求

排位第一的是沟通能力, 占83.3%, 第二位是道德修养, 占79.5%, 第三位第四为执行能力、抗压能力, 均占60.4%;其次分别为礼仪修养47.2%、文学修养41.7%。

上述数据表明, 沟通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社会能力, 护理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与患者、与医生、与护理同行、与患者家属等等人员都要进行各方面的沟通交流。道德修养的要求仅次于沟通能力, 说明目前培养护理人才要注重护理职业道德修养, 培养护士的爱心、责任心。

2.4 麦可思专业团队对2012届护理专业毕业生调研结果 (见表1)

参照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护理专业的主要指标均高于本校平均和本省高职平均水平, 其中校友推荐度是指同等分数同类型学校条件下, 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戚朋友去就读。推荐度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愿意推荐”的人数, 分母是回答“愿意推荐”“不愿意推荐”“不一定”的总人数。

3 讨论

3.1 调研主要结论

从全校整体情况来看, 本校就业结果及质量较好;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较高、价值观提升状况较好, 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满足工作岗位要求;课程有效性和教学评价较高;社团活动尚有改进空间。从主要培养结果指标具体来看, 本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 离职率较低, 从毕业生自身角度反映就业质量相对较好, 就业稳定性较强;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 说明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毕业生主要从事职业护士职业, 就业于综合全科医院行业, 体现出本校的专业培养特色和就业特点。从校友评价来看, 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较高, 说明毕业生在校期间有着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对母校的整体认可度较高。但多数毕业生认为宿舍服务不够好, 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从价值观、能力和知识来看,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健康卫生”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水平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但仍需加强“治疗与保健咨询”知识的培养。从培养过程来看, 毕业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和满足度整体评价较高, 学校应该继续加强教学培养和专业技能相关实训, 以提升课程对实际工作或学习的有效性。从社团活动来看, 本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公益类社团活动的比例较高, 可能与本校的专业特点有关, 其余各类社团活动的参与度有待提升。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议学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提高社团活动的覆盖面。

3.2 对今后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建议

3.2.1 关于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遵循“以素质为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根据护理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主动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 进一步拓展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方向, 形成较为完整的护理专业群。采取课程综合化、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增设现代护理有关课程和人文课程等方式, 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而非理论型科研人才。通过调研分析, 对本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 强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五年贯通、高等、职业”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的3个主要特征。光靠书本到书本的课堂教学, 肯定不能适应企业用人单位需求, 学校、教师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有更多操作机会, 尽早接触岗位实际。我校目前采用“3.5+1+0.5”人才培养模式, 在3.5学年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强化临床实践环节。 (2) 岗位任务分析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专业教师深入临床一线, 了解临床发展动态, 积累实践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收集真实的岗位任务, 由此开展的教学可能更生动、直观、形象、实用、易掌握。 (3)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与多元教学方法的实践。根据专业领域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领域, 参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将护理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分解为多个训练模块, 便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护理程序导入, 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 分阶段有梯度地进行学习与训练。采取目标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不拘一格充满生机, 带来教学主体的新变化---由客观知识传授转为教师、学生的双主体。理论教学以“基础、实用、够用”为度, 突出实用技能培养。实践操作技能以“实用、熟练、善用”为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1.0∶1.5。教学贴近岗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样的培养模式, 学生喜欢、医院欢迎, 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3.2.2 关于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师资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建立一支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性”师资队伍。师生比适宜, 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经常深入到医院实践训练, 掌握最新护理岗位技能, 能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

3.2.3 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

学校多举办各种社团活动, 结合专业特点,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提升学生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社团活动的覆盖面。通过社团活动, 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能力。

参考文献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5

课前自学内科护理学学习效率目前,职业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

高职学生在高年级时已具备一定的医学临床基础知识的情况,笔者在学生的第六学期采用学生课前自学与上课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随机将本校2010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学生课前自学与上课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实验组与对照组班级人数、学生的年龄、入校成绩、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均无差别。

2 方法

所有班级均选用相同的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所有班级已经上过一学期的《内科护理学》,对教材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实验组的学生要求在讲解相应的内容之前先进行自学,上课之前先进行考核,经过课堂的讲解之后再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考核,将两次的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同一个班级上一学期与本学期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

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1)实验组学生上课前后测验成绩的比较:上课前测验的成绩为52.37±11.49,讲解之后测验的成绩为74.36±5.85。两者比较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对照组与实验组成绩的比较:实验组的成绩为74.36±5.85,对照组的成绩为67.54±9.63。两者比较P<0.01,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实验组本学期的成绩与上一学期采用一般教学取得的成绩比较:本学期的成绩为74.36±5.85,上学期的成绩为60.17±5.63。两者比较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5 讨论

《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体系繁多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记忆,学习压力比较大。《内科护理学》所讲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护理专业各专业课的关键。换而言之,《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直接關系到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教学人员应该从备课、授课、课外辅导、考核等方面加强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确保教学质量。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和习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课前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原因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内容是留给学生自学的。

本研究中,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改变了以往上课时学生心中无数,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知识的状态。通过课前自学,大多数同学解决了课本中一般性问题,上课时,学生对自己在课前自学中不懂的疑难问题会特别注意听讲。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学生解决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和求知欲望听课,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通过课前自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尝到了经过自学获得知识的甜头,增强了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了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国华.有关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1):265.

[2]彭美娣.《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体会与认识.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4,3(6):83-84.

[3]王丽,景霞,刘悦,郑晓艳.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护理教育,2008,6(2):263-263.

[4]王延刚.在素质教育中提高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方法,2009,(6):77.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6

1 修订背景与依据

1.1 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护理专业的发展本身也要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护理人才需要。

1.2 护理用人单位调研结果分析

1.2.1 调研对象

我校利用2010年、2011年两个暑假组织护理骨干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江苏省13个市32个县区40家医院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9家, 三级乙等医院6家, 二级甲等医院15家。

1.2.2 调研内容

医院规模与就诊情况;护理人员学历分布;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医院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医院未来三年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医院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等。

1.2.3 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486份, 回收有效问卷472份, 有效回收率97.1%。

1.2.4 调研结果分析

未来3年, 医院对拟聘护理职位的学历要求以本科及高职为主, 比例分别为55.2%和38.4%。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第一是责任心, 占88.4%;第二是吃苦耐劳, 占70.2%;第三是化解压力与承受挫折, 占60.1%。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知识的要求排位第一的是专业实践知识, 占80.8%;第二位是基础理论知识, 占72.4%;第三位是相关专业知识, 占65.0%。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能力的要求排位第一的是沟通能力, 占90.2%;第二位是专业技能, 占84.6%;第三位是协同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均占78.7%, 其次分别为学习能力67.2%、文字表达能力60.4%。

1.2.5 调研分析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我校连续两年的调研结果分析与余菊芬[1]调研结果有相似之处, “用人单位对护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仅仅是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还建议学校加强对护生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 加强职业风险意识教育, 加强法律法规课程知识的学习,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的培养等”。根据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建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 强化对护生沟通能力、实践技能、人文素质的培养等。

1.3 护理行业专家论证建议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 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因此, 我校每年暑期都会召开行业专家论证会, 充分吸取行业一线专家的建议。综合专家提出的建议, 总结如下:目前学制科学, 优势明显, 建议为使最后半学年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可行性, 可增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安排;在课程设置中将职业的认同感、沟通能力、护理程序的应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相应的课程教学中;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建议增加“问题设置”教学法;专业教师应经常深入临床, 了解临床最新发展动态, 与临床实现最大限度地接轨;建议将人际沟通课程后移, 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 收集整理临床护理中常见突发沟通事件的应对措施, 发挥人文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建议加强人文与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拓展服务能力。

2 主要修订内容

2.1 明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专业课程设置起决定性作用, 我校修订后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调整部分课程设置

尽管很多关于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学校都增设了人文社科课程, 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与法、人际沟通等[2]。但我校连续两年调研结果显示仍存在部分护生实习期间及毕业后人文素养、沟通能力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现象, 分析原因可能是过去的护理人文类课程偏重学科体系, 对护生的能力训练不够, 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因此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大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力度, 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 使文化基础课程能充分发挥其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服务、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作用。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增加人际沟通、信息技术的课时数, 在专业课程中增设护理礼仪、护理工作制度等与临床接轨、为临床服务等实用性课程;在选修课程中增加“护理文化”、“临床思维”、“护理信息技术”、“护理职业安全与防护”等与临床护理岗位密切相关的培养护生工作能力的课程。

2.3 坚持与完善“3.5+1+0.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3.5+1+0.5”模式即3年半在学校进行理论、实践学习, 在1年毕业实习后, 护生再回学校进行半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我校自2003年开始试行至今, 几年的实践证明此模式存在的优势有:有利于护生专业思想的树立;有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便于医院安排毕业实习;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明显优势。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前3年半学校教学难度增加;最后半学年学生管理存在困难;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学生在校的学习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们在坚持此模式的基础上, 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解决方法: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职业特点淡化学科体系, 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最后半学年为适应国家执业护士考试改革, 主要辅导学生的执业护士考试, 就业前的岗位培训, 如护理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的学习讨论。学习目标明确了, 学生的管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部分用人单位已经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 要求学生在岗工作的情况,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人性化服务, 如每年我校学生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业人数较多, 一般达到50人左右, 且这部分学生成绩、综合素质都较高, 通过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此医院地理位置与我校毗邻, 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单独编班, 利用休息时间对其进行执业护士考试辅导答疑。还有些医院, 如长海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我校则通过网络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2.4 突出与强化实践技能教学

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继续加大实践技能教学力度, 增加实训课时, 在考核中坚持专业技能单列考核, 凡技能考核不及格者不得参加专业理论考核;护生毕业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 进一步强化护生的实践技能。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校还明确了护生见习、实习的时间, 从而真正做到了强化实践技能教学。

3 讨论

3.1 以就业为导向是修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

遵循“以素质为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根据护理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主动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 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是修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而非理论型科研人才, 因此, 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应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增设人文课程等, 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2 教学改革是保证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 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 高质量地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是进行教学改革。“五年贯通、高等、职业”是五年制高职的3个主要特征, 只靠书本到书本的课堂教学, 肯定不能适应企业用人单位需求, 学校、教师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有更多操作机会, 尽早接触岗位实际。专业教师应深入临床一线, 了解临床最新发展动态, 积累实践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此开展的教学会更生动、直观、形象、实用、易掌握。我校自2007年起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60天, 2011年暑期我校首次选派了11位专业教师到江阴人民医院进行近一个月的集中实践。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理实一体、目标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构建体现职业教育最新理念的课堂, 使教学贴近岗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3.3 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

卫生职业岗位是直接为人的健康服务的, 需要有较全面的人文修养, 包括语言文字修养、人际关系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艺审美修养、文化传统修养等。因此, 我校开设了人际沟通、护士礼仪、形体训练、心理咨询、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医学伦理等显性的和隐性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环境中那种隐含在各种人、事、物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常规教育中注重把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课程和隐性课程中, 利用每年“5.12”国际护士节拓展第二课堂, 采用主题班会、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英语口语演讲、医学知识竞赛、知名护理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菊芬.市场调研结果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J].时代教育, 2010 (2) :141.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7

五年制高职学生从中考招收而来, 他们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 如年龄相对较小, 心智不成熟, 自我意识较强, 自制力较差, 知识基础较薄弱, 对抽象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弱, 但可塑性较强, 对生动的事物敏感, 相应的对其接受力也较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 又有着所学课程专业性强, 学习任务重等特点。生物化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地位不容忽视。而五年制高职学生面对其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学习的动力, 又感到难以理解, 学起来力不从心, 加之学习该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 因而更加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致使很多同学谈其色变, 对所学内容不理解, 直到最后为了通过考试一味的死记硬背, 造成不良循环, 导致后面学习其他相关医学课程也似懂非懂, 知识链“断链”。针对这些现象, 探索有特色, 更加生动,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将其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并加以实践就成了一线生物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就介绍几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及相应实践。

1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及相应实践

1.1 教具、课件, 化抽象为生动具体

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生动的事物敏感, 对其接受力也较强的特点, 教师在课前可以精心搜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具、多媒体资料等, 如模型、图片、音频、视频等, 加入教学过程, 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例如在学习DNA的分子结构时, 教师仅仅是讲授就显的抽象难懂, 如果拿来教具—DNA的结构模型就容易理解多了。当然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也必不可少, 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过程时, 复杂抽象的复制过程让学生听的头晕眼花, 很难理解, 但如果加入动态视频, 整个复制过程就一目了然, 学生也更好理解。借助教具、课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 一举两得, 事半功倍。

1.2 课前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对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比较有执行力, 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和下一次上课所相关的任务。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这几章节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减肥话题设置问题:减肥是爱美女性永远不变的话题, 很多学生也盲目追捧。可是同学们想过吗, 只有知道变胖的原因才能科学减肥, 健康减肥, 保持美好的身材。为什么人会变胖或是变瘦, 这是机体内发生着怎样的生物化学变化而造成的呢?课后请大家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渠道搜索相关信息, 下次课把大家的答案集中起来我们一起进行讨论。

由于任务和自己所关心的话题相关, 学生在课后会通过各种方法来寻找答案, 完成任务。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也或多或少的获得了一些书本可能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 一举多得。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面对感兴趣的话题求知欲望大增, 注意力集中。教师和学生一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的更轻松, 掌握的更牢固。

1.3 把游戏融入知识的学习过程———游戏串连法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如:在讲到脂类代谢这一章, 脂酰基的β氧化有四步: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这个知识点就可以由游戏串连起来。随机抽取几组同学, 第一位同学说第一步:脱氢, 第二位同学说加水, 以此类推。如果有同学接不上, 或者说错了就表演一个节目 (如讲笑话, 说谜语等) , 表演结束游戏就继续进行, 道具继续往下传。

再比如在课堂复习时间, 联系学生熟悉的游戏“击鼓传花”, 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 背对全班其他同学, 敲击讲台 (注意安全, 敲击力量适度, 声音适度) , 同时台下同学手拿准备好的道具 (如空矿泉水瓶) , 从第一位同学开始传递, 讲台上的同学随机停敲, 在停敲的一刻, 道具传到哪位同学手里, 哪位同学就回答老师准备的一个本次课学习过的问题, 在娱乐的同时也巩固了本次课所学的内容, 寓教于乐。

1.4 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课———角色互换法

高职学生往往表现自己的欲望较强, 希望老师更多的关注, 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选取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或章节片段让学生来体验一下当老师授课的过程, 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而下面听课的学生也会感到学习氛围轻松, 更愿意学习思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仔细倾听, 控制好班级纪律, 在学生讲完后注意鼓励学生, 并加以点评、梳理和巩固知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以促进师生关系,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推动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 结束语

其实,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用心的老师。对于五年制高职校的教师来说, 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一线教师还在探索实践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章节不同的特点来适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需求, 多方位综合考虑, 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摘要: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为原则, 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 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8

关键词:课前自学,内科护理学,学习效率

目前, 职业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是关于认识疾病及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

高职学生在高年级时已具备一定的医学临床基础知识的情况, 笔者在学生的第六学期采用学生课前自学与上课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随机将本校2010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学生课前自学与上课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实验组与对照组班级人数、学生的年龄、入校成绩、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均无差别。

2 方法

所有班级均选用相同的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所有班级已经上过一学期的《内科护理学》, 对教材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实验组的学生要求在讲解相应的内容之前先进行自学, 上课之前先进行考核, 经过课堂的讲解之后再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考核, 将两次的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同一个班级上一学期与本学期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

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1) 实验组学生上课前后测验成绩的比较:上课前测验的成绩为52.37±11.49, 讲解之后测验的成绩为74.36±5.85。两者比较P<0.05,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对照组与实验组成绩的比较:实验组的成绩为74.36±5.85, 对照组的成绩为67.54±9.63。两者比较P<0.01,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 实验组本学期的成绩与上一学期采用一般教学取得的成绩比较:本学期的成绩为74.36±5.85, 上学期的成绩为60.17±5.63。两者比较P<0.05,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5 讨论

《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体系繁多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记忆, 学习压力比较大。《内科护理学》所讲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 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 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护理专业各专业课的关键。换而言之,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 教学人员应该从备课、授课、课外辅导、考核等方面加强教学,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因材施教, 确保教学质量。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和习惯。事实上, 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课前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 教师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原因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 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 大部分内容是留给学生自学的。

本研究中, 学生通过课前自学, 改变了以往上课时学生心中无数, 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知识的状态。通过课前自学, 大多数同学解决了课本中一般性问题, 上课时, 学生对自己在课前自学中不懂的疑难问题会特别注意听讲。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学生解决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 而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和求知欲望听课, 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通过课前自学, 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尝到了经过自学获得知识的甜头, 增强了自学的兴趣和信心, 培养了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国华.有关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 (11) :265.

[2]彭美娣.《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体会与认识.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4, 3 (6) :83-84.

[3]王丽, 景霞, 刘悦, 郑晓艳.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护理教育, 2008, 6 (2) :263-263.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9

关键词:四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大量高职生进入护理行业,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文素质不高、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发展后劲的短板暴露无余,现行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只有延长学制并重构四年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基础差、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1 现行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1.1 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按照“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专业发展理念,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本位,充分利用学院、医院合作共建的教学平台,构建以“医校合作、学做一体、项目引领、实境育人”为特点的“2+1”分段组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1.2 课程体系

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素质课4个模块构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面向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康复护理岗位群、老年护理岗位群。

1.3 课程内容及结构(见表1)

表1中所有课程学时为3 084,其中理论学时为1 381(占44.8%)、实践学时为1 703(占55.2%)。

2 现行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

(1)校内学习时间少。按照“2+1”分段组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和正常人体结构、生理、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年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素质拓展课程,第三学年全年顶岗实习。由于医学课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明显不足。

(2)实训比例过大。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技能培养,不断加大实训学时比例,减少理论课所占比例,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甚至达到1∶1,这样导致学生进入临床虽然上手快但是发展后劲不足。

(3)课程结构不合理。由于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都有相应要求,而这些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学时较多,故只能压缩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及人文素质课程学时,缩减课程内容,导致课程结构不合理。

(4)见习时间短。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必须早接触临床,增加见习时间。而目前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见习时间都不足一周,达不到早期了解和认知医院的目的。

(5)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大多依赖于终结性评价,即根据课堂考勤、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方式单一[1]。

3 延长学制的必要性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特点,可将专科层次学制设定为四年制。

(1)高职护理专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除具备技术技能外,还需要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人文素养。针对高职护生文科生居多、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足、理解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不强、职业能力不高现状,三年制使得理论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只有延长学制,才能在保证技能训练到位的前提下,加大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增加讲授内容,防止知识点遗漏。

(2)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明确规定只招收第一学历为二本以上的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导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只有延长学制才能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增强后劲,缓解其就业压力。

4 四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延长学制,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方式,重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体现“面向农村、强化人文、突出护理、着重能力、体现社区”原则[2],遵循护理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专业课程为主体,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起点,在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毕业生未来护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学习领域,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4.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延长学制后转变为“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半天理论学习、半天实操及见习),第四年进入其他医院实习。

4.2 评价方式改革

在第四学期末,由辅导员、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展学生互评,同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者进入临床护理学院学习,不合格者继续留在学校理论学习一个学期以达到合格。对于已在护理学院学习的学生,每一个月测试一次,不合格者返回学校学习,直到再次合格后回到护理学院,实行竞争和激励机制。

4.3 专业课程设置与临床对接

经过多年实践与反复论证,笔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按传统的临床分科即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设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与临床对接,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4.4 课程内容改革

以满足需求为准则,突出基础课程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将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以缩减学时,同时还适当增加部分课程内容和学时。如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将病原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整合为免疫与病原微生物;针对文科生居多的实际,增加部分初、高中化学、生物课程内容,以填补其理科知识的空白;减少非专业选修课的门数及学时数,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4.5 加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重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人文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对护理专业而言,教育体系及课程体系的革新要求淡化学科界限,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和要求,以利于学生能力提高为原则,在原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美学、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学、人文素质修养、社交礼仪、音乐、舞蹈等相关人文课程,并将部分课程优化重组,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3]。

4.6 增加专业理论课学时

目前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各实习医院也反馈虽然高职护生动手能力强于本科护生,但他们理论水平却显著低于本科护生。现在各级医院和病人除了要求护生能熟练进行各种操作外,还要求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并能与病人进行沟通,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高职生基础和理解能力、学习自觉性均较本科生差,在校学习需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由于过分突出实践课教学,使得理论课学时一再被压缩,教材中较多知识没有时间讲解。而延长学制既能增加理论课学时,又能根据医院要求增加部分讲授内容,从而实现教学与临床的对接。

4.7 实践课教学模式改革

将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观摩—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讲评”实践课教学模式,改革为“情境导入—分析任务—教学视频—教师示范—学生同步练习—分组实训—当堂考核—教师讲评”模式,在教师示范时按照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进行操作。帮助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形成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操作能力[3]。

4.8 早期接触临床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进入医院早期接触临床,让其了解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体会角色的转换,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接触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相关性,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应用能力,锻炼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4]。

为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拓宽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通道,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应用对接,必须延长学制,改革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四年制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杰.护理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4):72-73.

[2]刘萍,陈再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78-280.

[3]罗仕蓉,杨天琼,王锐霞.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1,24(8):2473-2474.

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管理 篇10

一、教学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生源质量问题

生源质量不高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地方保护的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通过行政命令划分学生,造成条件好的学校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条件不足的反而招了很多学生;其二,职业学校门槛偏低。近几年,为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一批普通中专升格为独立的高职学校。其中一些基础薄弱,甚至不具备职业教育基本条件的学校,也参与生源分割,挤压了生源市场;第三,市场化办学带来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了职业教育市场的混乱。

2.培养模式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感到现有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按照通才型,甚至理论型人才的标准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这脱离多数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3.师资培训问题

职业学校需要教师确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掌握职业教育技术,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管理层不断创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但目前学校培训体系难以支撑这种要求,“四新”培训等培训体系覆盖面狭窄。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为职业学校创造更多的提高学历、提高教育能力的培训机会,以利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更快的建设和发展。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思路

1.总的思路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知识、技术与能力的有效匹配和综合能力训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基本观点

(1)课程改革是模式创建的核心,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2)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技术(或方法)、能力三个方面,知识学习、技术训练(或方法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能力的形成;教学应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知识、技术内容,实现知识、技术、能力有效匹配。

(3)采用知识、技术(或方法)、能力一体化模块教材。每一教学模块包含知识要点、技术训练(或方法指导)、能力训练三方面的内容,若干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每完成一个教学单元设置若干综合项目训练课题。

(4)在专业教材中,“知识要点”按照技术训练和能力训练的要求进行设定。“技术训练”内容按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国颁职业标准逐级进行设定,依据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技术训练;“能力训练”内容通过确定简单或综合项目课题标准予以明确。

3.实施步骤

(1)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将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

(2)根据专业方向,通过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总体目标;

(3)进行专业能力课程与非专业能力课程开发。

①将专业能力课程分为公共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将非专业能力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特长训练课;

②根据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专业能力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体系;

③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能力课程的知识、技术、能力目标,非专业能力课程的知识、方法、能力目标;

④编制专业能力课程和非专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

⑤组织编写一体化模块教材。

(4)组织教学实施。

(5)开展教学评价。确定技能型人才评价标准,对照标准开展评价。

三、教什么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五年制高职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选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计划时着重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1.把握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尺度

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重组和调整,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有机结合。

2.要掌握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明确各门课程在不同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学技术的特点和需要,设置不完全相同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立要考虑五年一贯制的特点

充分发挥五年制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的优势,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结合专业特点,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

4.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

了解掌握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时,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职业的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要把“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作为职业分析的重点,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提高课程开发的有序性和先进性。

5.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

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增加考试考核的灵活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要把住考试考核这一关,让所有学生都按标准、按规格毕业。

四、如何教是深化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也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我们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基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即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兴趣。

1.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再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子学生自身是否努力,取决于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方式。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做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同样可以解決问题,甚至做的更好,着力培养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五年制高职成为一种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创新性的高职教育。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或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生源的实际状况。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上下功夫,要通过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年制高职护理 篇11

1 准备

1.1 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5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 共203人;另5个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共202人。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陈燕燕主编的教材《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第二版, 教学时数为34学时。

1.2 精选案例

要认真研究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并认真研究学情, 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情况。在此基础上, 精心选择相适应的案例。所选案例应遵循以下标准: (1) 典型性:案例从临床中获取, 经过加工, 保留典型表现部分。 (2) 针对性: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取有价值的案例, 使案例能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3) 完整性:所选案例要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护理等各个环节。 (4) 疑难性:根据案例中的疑难点设置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其积极进行思考讨论[2,3]。

1.3 课前准备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案例教学;其次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做好翔实的笔记。

2 实施

2.1 介绍案例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介绍案例及背景情况等。例如, 在介绍沙眼疾病的案例时, 可以先对结膜的概念、结膜和角膜的区别、我国的沙眼发病情况等进行简介。

2.2 广泛讨论

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所有案例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分析、解释, 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保证讨论向预定方向有序进行, 而不会偏离主题。

2.3 总结讲评

案例讨论结束后, 学生以分析报告或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汇报交流, 成绩评定可分为自我评定、小组评定及教师评定3个部分。教师讲评时首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做出准确的评判, 阐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3 结果

3.1 主观评价

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主要为:掌握重难点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统计结果见表1。

3.2 客观评价

学期末专业成绩评定分为专业理论考试和病案分析两部分, 分别占70分和30分。病案分析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3个部分, 各占10分。统计结果见表2。

注:与实验组比较, *P<0.05

4 讨论

4.1 案例教学法在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4.1.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调查结果表明, 实验组学生经过案例教学法的训练, 不论在期末考试成绩还是在个人综合素养上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案例教学法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创设了临床情境, 可使学生更贴近临床, 学习如何解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与同组学生讨论、相互配合,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4.1.2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案例教学法的准备过程中, 教师需要把临床案例加工成适合于教学的案例,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案例,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经常参与临床实践, 与临床一线医师紧密配合, 收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把控课堂的能力, 主导课堂发展方向,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法, 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性、责任心均得到加强,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

4.1.3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 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 学生也对教师的苦心、爱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4.1.4 五官科护理学适合于案例教学法

目前临床医学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习效率不高。五官科护理学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如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所以非常适合案例教学[5]。

4.2 案例教学法在五官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4.2.1 案例质量和数量需进一步提高和增加

教学案例的编写需要教师和临床一线医生、护士的共同配合, 这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难, 加之教师案例编写经验不足, 使所编案例与学生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 因此, 应成立由学校教师和临床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五官科护理学备课组, 由临床医护人员负责收集原始的临床案例, 由学校的专职教师负责对这些案例进行整合、编写, 最后双方共同备课, 确定案例问题和重点、难点。同时, 收集编制好的案例建立案例库, 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6]。

4.2.2 教师的教学技能需进一步提高

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对于案例教学的理念、技巧和使用方法却不够熟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容易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 且在教学中也未将其他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综合。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定期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交流切磋, 并不断总结,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认识。

4.2.3 学生的重视程度需进一步增强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考查课程, 教学时数较少,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加之学生是初中毕业后入学, 虽然已经到了三年级, 但知识接受能力仍显不足。在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 由于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法, 学生的讨论易流于形式。所以,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

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护理专业三年级10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实验组 (5个班) 和对照组 (5个班) , 分别实施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各自教学法主观评价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各项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的教学中, 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五官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王青梅, 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31) :7-11.

[2]刘扣英, 林征, 嵇艳, 等.案例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160-162.

[3]董青生, 冯驰, 杨溢, 等.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结合病例教学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华西医学, 2013, 28 (3) :455-457.

[4]李晓东.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11) :45-46.

[5]罗丽霞, 彭素清, 童小珍.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 :86-87.

[6]易智慧, 左川, 邓蓓, 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消化性疾病模块教学探讨[J].华西医学, 2014, 29 (12) :2364-2367.

上一篇:合作互助学习下一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