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

2024-09-27

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共7篇)

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 篇1

近年来,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高校班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逐步发生变化, 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格化管理概念的出现及其在城市建设、社区管理、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成功应用, 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笔者在充分吸收中外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班级管理经验, 进一步深入地探讨网格化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网格化管理相关概念

美国科学家伊安·福斯特 (Ian Foster) 曾这样描述:“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 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 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讯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享。”笔者更愿意将“网格”理解为把具有共同目标与类似机能的组织划分为规模与配置大致相当的小单元, 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与灵活性。

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 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透明地共享组织资源, 以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

网格化管理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1) 共享性。网格化管理中的各类资源实施统一管理, 协同调配, 可以确保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 立体性。网格单元之间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间, 信息都可以无障碍传递, 避免了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 保证了事件处理各阶段的有机衔接。 (3) 前瞻性。网格化管理利用网格单元对问题进行处理, 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问题。 (4) 开放性。网格化管理充分允许公众参与到问题的处理进程中来, 这样可以弥补管理者的不足, 推动管理的系统化和全员参与化。

二高校班级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以苏州大学医学部2013级护理班为例

张丽淼等人认为, 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侧重于刚性管理, 以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这样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就与规章制度的执行人密切相关, 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政策执行者无外乎班主任和班干部, 如此就有必要审视班干部群体的工作现状和工作中的问题。以下仅以笔者所管理的苏州大学医学部2013级护理班班干部群体为例做一个尝试分析。

首先简单说明下班级情况, 2013级护理班由53位同学组成, 在学生民主评议下产生了包括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11名班干部。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工作学习中, 班干部群体工作学习中暴露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 虽然班干部之间分工看似较为明确, 皆有各自的头衔, 但却出现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 有的同学顾虑“名不正而言不顺”, 不敢为班级事务建言献策。班级的管理事务在平常的运作中, 逐渐形成了“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三驾马车, 而其他班委集体失语和不作为。这样的工作布局, 造成班级管理层的凝聚力不强, 无法形成合力, 从而延误同学问题的解决时机。如医学部的重要通知, 行政方面往往由班长一人负责传达, 而其他班委并未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并没有做好有效衔接。

第二, 班级管理信息传递滞后、沟通不畅。50多位同学组成的班级相对于11名班干部而言, 平均每人需要负责4名同学, 而往往现实的情况是1对52, 不能有效地将消息通知到每一位同学, 更别提平时对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深入交流。学期末即出现一位同学因未能及时办理落户手续, 造成必须迁回原籍的后果。而这仅因为班长和其他班干部在通知时并未落实到每个人。另外, 传统班级同学多以寝室为单位, 如果寝室的四个同学都不是班级活跃分子, 会出现与班级其他同学的脱节, 与周边寝室的疏离, 参与班级活动积极性低, 久而久之, 游离在班级之外, 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第三,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在传统班级管理中, 对于安全事宜仍停留于“事后处理”。虽然近年来高校管理中已经逐渐意识到关节点和重大节庆日的安全预防和宣传, 但仍有遗漏。在日常管理中, 班长负责统计学生节假日去向, 限于精力并未深入了解同学的具体情况。且假期结束后, 统计返校学生工作由于责任不清, 造成无人问津的局面。如此对于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展工作、掌握学生安全信息, 带来诸多不便。同时, 各位班干部因为职责分工不同, 掌握学生的信息亦各有侧重点, 故而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生动态信息, 在处理班级事务中制约较多。

三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班级管理

根据学界现有研究, 关于网格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尚属探索时期, 理论建构依旧是一个宏大的愿景。本文主旨不在于此, 笔者无意对此做过多的评述, 仅以自身班级管理的经验, 就网格化管理的落实与执行提出自己的看法。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笔者并未经过严格的网格化管理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 仅在实践中自觉摸索出一条“网格化管理”的思路, 开始时自命为“分区管理”或“片区管理”, 至今在班干部群体中仍如此称谓, 然为行文方便和对接学术界, 故而统一称为“网格化管理”。因此, 不难发现, 笔者所要论述的班级管理经验如果有“网格化管理”的痕迹, 也仅仅可以说是具备了“网格化管理精神”。据笔者目力所及, 现下思想政治教育引进网格化管理建构体系, 无外乎也是借鉴思想精髓而已, 建构高校班级管理领域的网格化管理理论依旧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针对大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以及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网格化管理是笔者认为比较妥当的。

具体而言, 笔者在第二学期伊始, 即抽出时间对班级管理实务进行了梳理。总的思路即:理顺班主任、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管理机制的有序运行, 将班主任、班干部的职责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调动学生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 引导班级学习生活的良性发展。笔者称此为“让学生们知道,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要做什么事”。如此的安排, 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 这也是笔者尝试网格化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首先从实际出发, 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由于自身的教学、行政工作, 不可能再如初高中班主任那般样样亲力亲为, 故而需要放权。大学班级的特点不同于初高中和小学的班级, 班主任不再直接耳提面命, 而是由班干部负责与学校、学部 (院) 沟通、协调, 故而笔者以为大学班主任更应该放权给班干部和学生, 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做到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管”;其次从学生班干部角度而言, 笔者对每个班干部强调的理念是:做一个班干部必须要在工作中得到锻炼, 不能影响学习。为锻炼每个履职的班干部, 必须将工作分配到每个人, 使每个班干部都能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基于以上考量, 故而笔者对班干部队伍进行了以下的改组和管理。

第一, 重组班干部队伍。大学第一学期, 笔者在尊重“90后”大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 对于班干部队伍也基本处于考察期。虽然期末考试差强人意, 但暴露的问题促使笔者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在新学期的班会上, 要求组织委员组织班干部改选工作, 让原有的班干部做一个一学期履职报告和竞选演说。经过民主评议, 重新组织了班干部队伍。在新的班干部会议上, 笔者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 (1) 锻炼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的战略决策首先取决于快速、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获得能力; (2) 临危应变能力。护理事业未来面临的危机决策情况很多, 需要在校内即开始锻炼临危应变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需要对所获得的重要信息与敏感信息迅速做出反应, 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变班级、网格寝室的计划; (3) 沟通能力。在班级管理中, 协商沟通始终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集中指挥、充分发挥团队决策优势和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方式。

第二, 落实网格化管理。在11个班干部中, 根据班级学生宿舍分布管理原则, 将所辖学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 每一网格单元基本即一个寝室或两个寝室, 形成了每个班干部管理一或两个寝室的责任制, 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 对网格内的学生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规定每个班干部要定期与所负责的同学进行交流, 上传下达消息, 要求班干部对负责的同学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生活小圈子, 将内向、宅寝室的同学带出来, 推广“上自习小分队”任务。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 各网格负责人充分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等作用, 使得网格负责人真正服务于各小组, 努力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及时向班委会和班主任反映同学的正当利益诉求, 建立学生管理的全覆盖体系。网格化管理班级适应了学生从高中的固定教室到大学固定寝室的实际情况, 更符合组织扁平化的原则。组织扁平化指的是将全班同学按照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以后, 根据就近原则, 以班干部为中心, 以小组为载体, 辐射和引领周边的同学, 在网格单位内形成凝聚力。在网格内, 班干部不但要起到领导和示范作用, 更要成为朋友, 主动出击, 建设集榜样示范、思想引领、沟通舍情、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为一体的班干部责任区。

第三, 建立班委常委会会议制度。传统班级管理中缺乏班干部决策群体, 一般都是班主任主持班级会议, 且缺少民主协商形式, 即使有也因班主任参与而多了拘谨和严肃的气氛, 不利于活跃的讨论氛围形成。故而要注重培养班干部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意识, 提议建立班委常委会会议制度。班委常委会由11名班干部和2位学生代表组成, 学生代表每次会议更换一次, 以确保能及时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和诉求, 班主任和辅导员可由班委会决议是否邀请一并列席。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 会议中心议题包括总结前两周的工作, 筹划下一阶段的工作要点。考虑到列席会议人员的时间和开会地点问题, 除了定期定点实地召开会议外, 还可借助QQ、微信等网络载体, 以确保例会的准时召开和计划工作的修订。每次例会纪要要求由文艺委员负责记录, 会后发送给与会成员和同学们, 使同学们知晓和了解班委会的近期工作, 求得理解和支持。

第四, 培养班长机制。班长无论在班级中还是班干部群体中都是一个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需要团结同学, 需要在班干部中敲定决策方案和凝聚战斗队伍。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前期工程, 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可以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2013级护理班的班长小徐是一个相对内向、尚缺张力的同学。故而笔者学习德国演说家海因兹,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在玩笑中希望班长能在工作中成长起来, 能在班干部会议中真正承担起组织者和决策者的角色, 能团结班干部群体。要求在班委会例会中, 能领导管理不断碰撞出来的思想和班级管理建议。班委会例会中总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在班主任缺席或不列席的情况下, 统筹众议形成令人信服的草案, 是对班长的锻炼和考量。在班主任和其他班干部的信任下, 班长在进行周工作总结中, 就自己的负责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 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 总结的语言越发有针对性。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辅导员与班主任不能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成为不作为者或“隐形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指出:“要根据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焦方式来探索新的组织建设模式”, 只有正确找寻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共同点, 并有针对性地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 才能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在放权的同时, 更应思考如何给予学生们想要的学习生活环境。

网格化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是班级管理创新迈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网格单元不仅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平台, 同样也是为班级提供服务的载体。通过对单元网格进行针对性、精细化、系统化的管理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网格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以下特征: (1) 主动化管理。网格化管理由过去被动应对班级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2) 精细化管理。管理区域的精细化, 以及责任到人的管理理念, 使得班干部必须将工作精力集中到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 关注细节, 实行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是一项尚待深入探索的课题, 希冀广大同仁继续努力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 2005 (3)

[2]张丽淼、杨锐、徐晖.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广价值——以高校管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

[3]王景.高校共青团工作网格化管理探析[J].前沿, 2013 (6)

[4]张圆君.“90后”大学生的班主任工作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16)

浅谈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 篇2

一、五年制师范生的特点

五年制师范生招收初中毕业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 他们都处于青春期的后发展或成熟阶段。生理方面的特点表现为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等, 师范学校不比初中学习紧张, 在时间的划分上宽松的多, 所以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身体条件进行学习。尤其是刚刚从初中毕业, 入学时仍延续以前的学习态度, 如学习刻苦用功、学习动机简单、学习方式单一;心理方面的特点表现为追求个性、自尊心强、性格叛逆、热爱冒险和幻想等。这个时候, 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时期, 心理发育也正趋于成熟, 从初中到五年制师范的转变或多或少会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塑造。思维方面, 由于生活阅历少, 积累的知识经验不足, 在事物的分析上缺乏客观意见, 想法肤浅, 思考不够深入, 这就导致偏激思想和情绪的产生;在行为规范方面, 自立意识、自觉意识得到提升, 自理能力有所增强。五年制师范生在初始阶段, 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 常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与矛盾, 对自己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别人看法十分在意, 又不愿别人过多的“指手画脚”。

二、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班级凝聚力的缺失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需要成员之间相互信任, 有共同的目标, 成员能为班级目标的实现和衷共济, 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中时, 学校的工作重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其他品质的教育不是太多, 所以学生对于班级集体归属的意识普遍不高。进入师范学习后, 班级凝聚力缺失的问题便在各种活动来临时暴露。

(二) 班级中合作竞争的功利性

五年制师范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奖学金制, 这样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 但也因为名利的关系, 使竞争更加激烈, 甚至转变为恶性竞争。况且没有一种奖罚制度是绝对公平的, 奖学金制不能完全可观的反映学生的进步状况, 这不符合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学生只在乎自己的学习与发展, 却不能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这也是班级凝聚力缺失的一种体现。

(三) 班级管理制度的缺乏

一般学校制度的实施都是班主任借助这些制度, 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去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就造成班主任一味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班干部呆板进行监视活动, 学生表面维护规章制度,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方式最终只会造成该集体和个人的对立, 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 限制学生的发展。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学习风气、习惯等。这些隐性的制度有时使其他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一方面, 不良的学风会影响一个班的风貌, 另一方面, 班级制度的建设对于师范生而言, 是学习适应集体生活, 实现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 现在大多数学校制度反映的是校领导的意愿, 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 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 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不足

这是当前学校班主任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上任的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学习还有待提高, 有丰富经验的的班主任却可能存在管理理念僵化, 停滞不前的问题, 班级管理理念必须与时俱进, 才能保证班级管理的工作有效进行。

三、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对教育最终目的的肤浅理解

教育的目的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一个失败的班级管理, 错把“管理”误解为“教育”, 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服从、统一, 现代社会定义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技能, 包括性格、处事方式、思想品质等, 错误的班级管理是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二) 对学生个性的忽视

学习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方式、基础、兴趣、遇到的困难都不尽相同,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 班主任会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或其他各种原因忽略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造成管理的失败。

四、关于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 班主任应严格规范自己

作为班级与学校之间的纽带, 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有素质高、作风硬、责任心强的特点。班主任在班级中起引导和表率的作用, 只有善其身, 精其技, 才能有能力保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 将所带班级带入正常的运行轨道。

(二) 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正确的学生观中, 班主任应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班主任有信心在自己的指导和帮助下, 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发展, 学习优异, 各有所长,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 感情良好。作为班主任, 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念引导, 创造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 养成互动的学习习惯。由于师范生专业的特殊性,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并成功传递给学生, 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也是大有裨益。

(三) 班主任应制定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积极保障。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片面的束缚学生的行为, 而是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调节学生的日常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协助学生完成各方面的发展。一份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 班级干部的合理利用

班级管理是一件琐碎费事的工作, 师范学校一位老师可能同时担任两到三个班级的班主任, 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事事俱细几乎不可能。这时就需要一支组织能力强、思维灵活的学生干部团队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班干部在班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 其工作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入学初, 班主任可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学生档案, 了解学生进校前的各方面情况, 结合学生在师范学校里的日常表现, 挖掘学生的潜力, 安排相应的干部职位。其次, 可以通过竞争上岗的方法, 班级内实行“民主竞选制”, 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管理, 实现班级管理自责化;另一方面向学生传输民主意识, 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五) 确立集体目标, 树立学习榜样

在班级管理中应实行目标激励法和榜样带动法。为培养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班主任应确立一个切实的集体目标,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 班主任还应适时给学生作出帮助提醒, 解决学生前进中的疑难, 避免出现消极情绪和恶性竞争。另外, 学生都有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 班主任可有效利用这一点推动班级的发展。给全班学生树立榜样。要利用学生榜样的基层特质, 搞好班级内的榜样事迹宣传, 与学生认真真诚地分析其成长原因, 号召全班学生向榜样看齐。因为榜样出自学生中间, 具有真实可信性和现实带动性, 更有特殊的亲和力。相比于一些遥不可及的伟大人物的事迹, 学生榜样的树立将收到更为直观的效果。

(六) 学生德育管理的注重

对师范生的培养教育, 不能单单以文化课成绩为教育管理重心, 道德品质与专业素养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学校肩负着学生成人成才的双重任务,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 引导班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把树立良好班风作为这一系列教育的落脚点。班主任应本着博学为师, 身正为范的准则, 注重德育管理, 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掌握过硬的专业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 重点突出一个“管”字, 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虽然没有什么较大的创新之处, 但确实是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的根基。本文只作了较为概括的论述, 表达笔者自己对于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的看法。实质上, 就五年制师范学校班级教育管理方面的探讨远不止笔者所写, 此文仅作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简单交流。笔者相信, 通过教育工作者们坚持不懈的探讨与研究, 班级管理存在的弊病将减少, 班级管理终将成为素质教育进行中的积极方面。

参考文献

[1]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研究》, 2000年第6期.

[2]王海燕.《论班级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年9月.

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 篇3

一、C管理模式的涵义与特点

C管理模式是立足于道、儒、法的中国传统文化, 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及中医智慧融会一体, 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 能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智慧型、创新型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与传统A、B模式相较而言, C模式具有根本性的创新。它将组织整体定义为球型, 高层为球心中控组织整体运行;中层围绕在高层之外, 维系、协调组织内外环境的平衡;基层在最外层, 负责具体反应和执行。三层通过诸多和谐存在的圆形结构互相沟通、协调、配合, 非常默契、智慧与能动。

二、C管理模式对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创新的启示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思想、学习、家庭情况、心理表现上都有着较普遍的突出性:缺乏责任感;学习兴趣薄弱, 仅满足于应付考试;不合群、个性强和桀骜不驯;同时还有着深深的自卑。传统的“警察式”、“保姆式”、集权式的管理模式, 有滞后性、不能动。C管理模式的理论给我们的班级硬软件系统建设带来了创新思路。

(一) “硬件”系统建设

所谓“硬件”系统建设, 即是班级组织架构与成员职责的确立与实施;制度、规定、细则的制定与落实。“硬件”系统建设可结合C管理模式在现实可行条件下做如下调整。

1.调整班级组织架构

整个班级构架可参考构建为一个球状模型。班主任在球心, 起到稳定、中控的作用;围绕在中心层外的是班级主要干部, 分别为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和团支部书记;外层则是四个“家庭集体” (常规是四个, 也可自定数量) , 每个集体自成小球模型:其核心为家长, 中层为劳动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 外层为其他同学。

在此架构运行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注意:首先, 在组成家庭时, 由家长与同学之间相互选择构建 (兼顾操作性, 家长需由班主任提前考察选任, 且家庭总人数确定) ;其次, 每个家庭为一自然组, 学期初定座时的位置可由学生在组内自由选择;最后, 每个家庭将以周为期循环按序与班级主要干部一同服务、管理、经营整个班级。此几项操作意在尊重个体的独特性、自主性和个人偏好;也意在表达信任其个人能做出较有益的选择;同时多个班干部岗位的设置, 意在给孩子展示的机会;而且归队成功, 会让学生有归属感, 加强凝聚力建设;最后, 让学生懂得珍惜友情、努力学习沟通交流、争取共同进步 (因一旦发现自组位次影响学习、生活, 即面临“强拆”) 。

2.尽量细化、明确集体中各成员职责范围

一个班级体中成员的职责确认工作应尽可能细致、明确, 确保后期集体运转高效、有序。

首先, 班级中成员职责制定要明确、具体, 同时应给予不同程度的“放权”, 但需明确权利界限, 越限之事要及时寻求帮助;其次, 积极渗透班集体各成员的职责, 同时注意规避落实工作时“大小集体”间的矛盾;最后, 注意运转时发挥各成员相互监督的作用, 以确保班级在正常轨道上越来越有效地运转。

3.调整班级规定、细则

班级管理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故师生需在各现行规章制度基础上, 参照C管理模式理念共同量身定制《班级管理标准及量化细则》、《家庭管理评比量化细则》、《班级管理奖惩条例》、《学期操行评定标准》、《卫生打扫标准》、《宿管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条例。在规范制定时, 要注意体现“以人为本”、不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多采用正激励慎用负激励。例针对拾金不昧、特别贡献等精神成绩要格外强调除予表扬, 同时给予量化加分和家校通荣誉公示, 如此以期实现班集体“血液自净化”。总之, 在硬管理中也要有“温度”, 要尽量守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二) “软件”系统建设

所谓“软件”系统, 就是班级中各项有效促进班级建设管理、看不见摸不着的措施组合。如果“硬件”是沃土, 那么“软件”则是光照、雨露。在过去的学生管理研究中, 就“软件”系统建设已总结了较多的有效经验。在此, 我们主要说一说在C管理模式下, “软件”系统可有哪些建设启示。

1.放开“手脚”, 让大家共同营造温暖、积极、公平、上进的班级氛围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学业上的不出色, 经常被外界甚至父母亲看轻, 渐渐导致他们敏感、孤独、自卑、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等各种不良心理, 所以在他们的班级管理中尤其需要注入温暖气息, 撒播积极的种子, 尽量体现公平。因此, 我们可利用建好的球状班级模型, 借助平行家庭的能动性和竞争力, 放开自己的手也释放整个班集体的“手脚”, 让学生尽情发挥, 展技显能。可让他们自行选择温情、活跃的主题自开班会、团会, 自行选择社会公益单位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自行计划、组织、完成各类他们感兴趣活动, 并可邀请任课教师、平行班同学、校领导一同参照《家庭管理评比量化细则》进行公平、公正地评比、打分、奖励。当然, 在调动到学生的积极性之后, 班主任还可有意将学习竞赛穿插其中, 慢慢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和成就感。

2.带着爱的眼光, 利用球状模型的作用, 理性、客观地处理学生问题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学生问题很难避免, 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对于这些孩子, 学习成长、成人仍然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课。给予他们引导, 给予他们机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面对学生问题, 教师的人格魅力, 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与学生沟通的语言表达, 都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 处在核心位置的“大脑”——班主任, 必须不断“修身养性”, 自练人格, 始终带着爱的眼光、平和理智的心态, 利用“期望效应”、情感激励和小集体 (同桌好朋友的辅助, 同家庭“家人们”的帮助) 共同促进的方式, 辅以关心信任智慧的语言, 帮助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使孩子欣然“亲其师、信其道”。在此过程中, 要尽量做到学生问题的自净化处理。也就是, 我们期望问题可在球状模型运行过程中, 及模型各部分相互作用之下被消化、解决, 并尽量减少其反复性, 减少向学生家长“告状”的机会。这就需要模型的各部分都能充分运作并且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结语

C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的理念、架构和在企业模式创新运用中的经验, 给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宝贵借鉴。但在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中, 要能充分发挥C管理模式的作用, 还有待其他众多方面的辅助。例如制度细则的细致全面跟进、激励机制的同步实现、决策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提高、班级体学习意识的强化贯穿等等, 这些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努力、完善。

摘要:自国家实施职教攻坚战略以来, 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被格外重视。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独特性, 其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凸显出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学者王汝平提出的C管理模式极其对国内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作用的有效经验, 给五年制高职学生班级管理模式创新带来了在启示。

关键词:班级管理,五年制高职,C管理模式,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汝平.C管理模式[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1) .

[2]刘慧敏.C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启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 (6) :51-53.

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 篇4

1. 班主任在男幼师入学初期要激发其专业道德情感, 渗透人文情怀

男幼师的特殊性其一:毕业等于就业, 入学后无就业后顾之忧, 学习动机不足。入学前对专业还未形成完整的认识, 专业情感较淡。

(1) 情感入手, 帮助男幼师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 增强责任感。幼儿教师是否喜欢自己的职业, 是影响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的一个前提性因素。一位能把幼教事业看做是自己兴趣点或者是觉得幼教有价值的幼儿教师, 其专业发展动机状况往往是良好的。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好合理的学业规划, 加强职业认同感。不能让男幼师进了学校门, 还在后悔自己的选择。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入手: (1) 入学初期有针对性地播放一些婴幼儿成长相关的纪录片, 这些形象的纪录片能让男幼师直接感受到婴幼儿的天真纯洁, 激起他们人性中的柔软部分, 促进职业心理健康成长, 进一步激发专业兴趣, 逐渐升腾起积极的专业情感。 (2) 带领男幼师阶段性地浸入专业实践场, 通过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等, 感受幼儿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全面性、创造性等特点。并在此过程中让其感受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 产生一定的“学业危机感”, 促进其学习自觉行为的产生。通过这种隐形教育, 唤醒每一位男幼师心中的潜在力量。

(2) 渗透美的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 激发男幼师心中的美好。每个人天性中总有美好的一面, 如何激发男幼师心目中美好的一面,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1) 通过专业书籍推荐, 增强其美的感悟能力。 (2) 布置各种任务, 激发其美的设计能力。班主任可以就班级班训、班级班徽、班级班歌、班级日志本、班级班刊等设计和实施, 给他们充分的展示平台。 (3) 要让其入学初期尽早选择某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技能, 弹唱说跳画等。利用空余时间加强训练。 (4) 提供特长展示平台, 增强其美的实践能力。班主任要多提供一些平台供学生去展示, 也要鼓励他们多参加校内外学前教育基本功比赛。

总之, 班主任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帮助男幼师成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活动是沟通教育理想‘彼岸’和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没有教育活动的开展, 就不可能产生教育影响, 也无所谓教育效果。”

2. 班主任要充分理解当前男幼师出自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 构建正确三观

男幼师的特殊性其二:现阶段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较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与影响。

当前入学男幼师学生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 这种家庭特点让他们更容易养成懒惰、自私、不懂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性格。在校内从语言、行为等各方面表现出种种不文明现象:有些学生在服饰上表现为奇装异服, 理哗众取宠的头发, 穿拖鞋进校等;在谈吐上表现为脏话连篇, 不主动向老师问好等;在课堂礼仪上表现为不遵守课堂正常纪律等;在个人礼仪上表现为吸烟、打架、乱扔垃圾等。因此, 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入学初期进行集体式的养成教育, 促进个体良好素养形成, 具备良好人格素养的男幼师才能对幼儿起到正面示范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入手:

(1) 不定期深入宿舍, 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动态。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非正式沟通, 让学生从心底重视并理解学会生活。

(2) 通过日常谈话、榜样示范、专门的主题班会渗透健康的生活文明方式。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班主任不能操之过急。班主任首先要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为人处世的态度, 最后指导学生怎么做, 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坚定的行为意志力和信念,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3) 帮助每位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职类相对自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课堂内学会记课堂笔记, 学会提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外学会自主管理业余时间, 不盲目从众, 提高学习自主能力,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生活、技能训练中, 减少不良行为产生。

3. 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男幼师心理健康, 帮助其建立和谐发展观

男幼师的特殊性表现其三:为师范院校增添一抹独特, 但更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部分男幼师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并非是自己的兴趣, 更多是源于父母的选择;有些人是因为自己本身性格内向或身体原因, 认为自己并不适合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 看中了未来能分配工作的保障;有些人是因为不愿意面对高中艰苦的学习环境, 宁愿选择一条看似轻松的道路。然而, 当他们面对多种技能课、全新的文化课程、多频率展示活动时, 困扰问题逐渐增多, 将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入手来培养男幼师学生的健康心理:

(1) 通过国家政策解读、社会需求、幼儿发展需要让学生理解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女性教师的不足, 而是一种开创性工作。男幼师在幼儿园里面有着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帮助班级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点, 培养特长, 让他们在高职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接受现实、悦纳自我。

(2) 通过一些优秀男幼师的课堂活动展示、名师事迹报告会、学长经验交流会等引领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更准确的定位, 引领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美好追求。

(3) 充分挖掘学生的性别优势, 使他们在幼儿园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 (1) 增设体育类特色第二课堂。当前幼儿园园长普遍认为男教师在体育运动技能方面可以弥补女教师的不足。幼儿园最期待的是具有鲜明男性个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幼师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大量研究表明, 当前幼儿园男性色彩重的游戏普遍缺失。事实上警察、解放军、交警, 这些以男性为主的职业角色尤其受到幼儿的喜爱。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等游戏, 幼儿也颇有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增添轮滑、武术、攀登等体育类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思维, 增设智育类第二课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在思维方式上, 男性更擅长抽象思维, 女性更擅长形象思维。

4. 班主任要抓住男幼师青春期特点, 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男幼师的特殊性表现其四:正处于青春躁动时期, 他们敏感、感性, 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渴望被他人理解, 渴望被异性接受。逆反心理又较重, 所以教师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往往走不远。

笔者作为班主任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至今印象深刻。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 让所有班级集体采购了书立。在使用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了书立之后, 学生上下课都喜欢把头埋在书立下做点课堂以外的事, 如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鉴于这样的情况, 笔者在没有和他们沟通的前提下, 要求他们把书立全部撤掉。于是, 有人在座位下面开始嘀咕起来, 甚至有几个学生竟把书立当着笔者的面扔掉了。笔者深感这是一种强烈的反抗信号, 班级里肯定有不少学生对此颇有意见, 作为出头者才会有市场, 才能这么“理直气壮”。从这件事中我深刻认识到, 进行班级某项常规事务变动前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凡是处理问题都需要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进行。班主任在遵循“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时需做到以下两点:

(1) 尊重他们的合理想法, 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有时不必向学生一味直接强调学校的纪律, 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虽然这样看似效率很高, 但其实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应该怎么做, 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

(2) 放手让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他们感受到包容感, 被信任感和相互尊重。在全班性的活动如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郊游等之前, 一定要有所安排布置, 切忌由班主任包办代替, 而应放手让学生干部去组织开展工作。每次活动前, 召开一次班委会, 指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让班委干部围绕目的、要求去做出相应的安排, 任务明确, 分工合作, 既要有统筹安排, 又要责任到人。使他们满足自我肯定的需要, 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 帮助他们客观地看待自己。

5. 班主任要理解男幼师的职业特点, 树立集体发展观

男幼师的特殊性表现其五:男幼师是个朝阳职业, 目前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悬殊, 男教师就业后仍存有职业困惑。

从2010年开始, 江苏省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免费男幼儿师范生, 经过五年的培养, 将来成为幼儿教师。目前, 江苏省已招收1139名学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 力争到2020年为全省每所幼儿园培养一名男教师。尽管如此, 幼儿园内男女教师比例仍然悬殊较大, 男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加入同事间除工作以外的话题, 这使得男幼儿教师难以融入同事圈子, 缺乏集体归属感。上海市第一位幼儿园男教师潘浩瀚就曾坦言:“第一天参加工作, 因为就自己一位男教师, 自己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吃饭, 不好意思和女教师交流。”要解决男幼师就业后的职业困境, 需要各界合力解决。国家需制定男幼师专业发展政策, 幼儿园需要制订具体的男幼师专业发展计划, 社会媒体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条途径进行。

(1) 利用班集体, 帮助男幼师学生找到归属感。 (1) 班主任同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 使目标能得到学生认可, 并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 共同建立一些班级传统。组建班级活动团体, 定期的班级晚会, 定期出外郊游活动, 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3) 在小组或班级中强调民主、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教师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 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导向, 促进班集体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风貌。总之, 在男幼师学生毕业离校前, 帮助他们形成内部合力。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一起交流, 相互借鉴, 共同成长。

(2) 毕业前做好就业辅导工作, 帮助男幼师从心理上适应就业环境。如入职后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如何与周边同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促进自己专业不断发展等, 帮助学生架构起“自我支持, 自我建构”的理念, 在工作岗位中自觉、主动地实现个人价值, 不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自强自立, 仁爱诚信, 公正无私, 敬业守职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讲, 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男幼师是当前的朝阳职业, 班主任要随时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 让男幼师学生对学前教育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和乐观的态度, 自身也能不断学习改变。人一生最难做的两件事是改变自己和改变他人, 而班主任就很有幸同时遇到这两件事情, 在改变学生的同时改变自己。这是师生不断收获成长的过程。

身为男幼师班主任, 每日处理繁杂事务, 因为学生违规的行为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抄作业、迟出宿舍、旷课、抽烟、谈恋爱等。正处在特殊年龄段的男幼师学生们在心理上极力想要独立, 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 意志的自觉性、目的性还不稳定, 容易动摇和受暗示性, 教师对他们的想法不能一味尊重, 过度尊重就成了放纵。在原则性问题上一定要拿出自己的魄力, 不可事事迁就。总之用各种方式让所有学生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如阳光倾泻, 处处遍及。笔者深信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宁愿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因为任何时候情感投资远比强权压制来的回报更大。

参考文献

[1]叶澜.更新教育观念, 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02) .

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 篇5

1.1 生理及心理年龄均较小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一般在15~17岁,正处于青春期,朝气蓬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较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主见和是非观念,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1.2 学习目的不明确

五年制高职生源主要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的成绩普遍较低,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欠佳。更有部分学生不是自主选择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而是由家长一手安排的,他们入校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专业前景、发展方向、就业形势知之甚少,对学习的必要性、专业课及基础课的认识不足,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普遍现象。

1.3 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修养远未形成

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世,不懂得尊重别人,更不懂得谦让,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修养。

1.4 可塑性强

尽管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他们身上仍有很多闪光点,如自我表现意识强、思维活跃、思想单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可塑性强。

2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2.1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使每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每位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学习基础不同,对自己的规划定位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育指导学生。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身为教师,要把五年制高职所谓的“问题”学生变成“漂亮的孩子”,这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所在。

2.2 赞许、鼓励是学生前进的良好动力

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使命。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外界评价氛围,班主任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将会成为他们前进的良好动力[1]。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接受挑战,敢于冒险和尝试。

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觉得未来渺茫,不知如何走下去,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帮助学生制订明确且符合实际的目标,在学生努力的过程中给予其肯定和期望,运用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追用共情,学会换位思考

Stephen R.Covey曾说:“当你带着共情倾听一个人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为他提供心理氧气。”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体会他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的立场和感受,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情感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学生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与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营造出彼此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2]。当五年制高职学生无论学习还是行为产生偏差时,班主任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处境中,去了解、理解学生,只有通过共情,将教师换位到学生的角色,教师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把握问题的根源。而学生则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接纳,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对师生关系有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

2.4 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活动的作用

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可塑性强,教师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把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先生曾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可见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定期举办人文知识讲座、读书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要明确重点,科学安排,循序渐进,交叉开展,互相渗透,形成德育合力,增强主题教育的感染力、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一些主题,自己召开主题班会,不仅能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从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2.5 抓两头、促中间

教师在培养优秀生和差生的同时,也要给予中等生更多的关注和重视[3]。我们不仅应该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应该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因此,我们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以促使中等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进步。

2.6 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既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育人”,又包括“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4]。

学生的教育和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任课教师是了解学生和班级的另一个窗口,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心,同时也可以将任课教师的表扬及时传达给学生,增进师生感情。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告诉家长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并请家长配合和支持,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在家的表现,这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班主任更要及时与全校行政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后勤服务队伍保持联系,消除学生管理盲区,清除学生管理死角。

3 结语

管理是一门科学,学生管理更是一门与众不同的科学。虽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管理难度大、问题多,但是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去对待学生管理工作,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才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芳芳,张威.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运用[J].职业,2012(32):130-131.

[2]左夫.换位思考[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3]徐照.浅谈五年制高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J].价值工程,2013(23):264-265.

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 篇6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由学生干部组织开展的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勃发时期, 活泼好动、情感丰富、兴趣广泛、争强好胜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他们展示才华、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也是班主任用以培养他们兴趣、点燃他们学习和生活激情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高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开展班级活动, 让学生把握主动权

班主任要放弃 “保姆式”“警察式”“放羊式”的管理方式,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充当指导者、支持者、促进者、合作者, 发挥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要让全班学生人人都具有班级主人翁的态度, 踊跃参与, 发挥班委的核心引领作用,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 1) 重视班级活动的动员工作。“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班级活动要想很好地得以开展, 组织动员工作必不可少。如何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使得 “心往一处想, 力往一处使”就显得格外重要。班主任在开展动员时, 必须精心准备, 理清头绪, 将活动的目的、意义、过程提纲等事先准备好。另外, 在动员时注意情感的运用, 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及慷慨激昂的陈词去感染他们, 牵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觉得 “不做不行”, 有种兴致勃勃的激情。[2]

( 2) 重视班级活动的过程检查。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落实, 严格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做到, 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同时通过树立榜样示范, 以鼓励为主,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次活动要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在活动开展中要不断询问和提醒, 做到仔细认真, 把集体的事落实到个人, 把个人的事当成集体的事来完成,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班主任绝对不能袖手旁观, 充当看客或总结者, 需要做合作者和参与者, 全程参与到活动中去。班主任参与活动, 其实也是检验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 能够为下次的活动总结反思。

( 3) 重视班级活动的反馈。每次活动结束应该先请具体负责的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交流经验和教训, 找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班主任在总结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做得好和进步的地方, 表扬取得进步和表现优秀的学生, 同时要指出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后续项目或新的活动打好基础。同时班主任还要利用总结会与学生共同分享参与的感受, 提出下次活动的要求和期望。只有这样,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学生, 都能通过活动得到锻炼和进步, 班集体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都会产生很大的飞跃。

二、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挖掘潜能促发展

一般而言, 大多数的高职生在初中阶段的成绩都排在班级的中下游, 在初中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到了高职院校, 当初被抑制的表现欲便会很强烈, 需要班主任提供各种机会以帮助他们释放青春能量, 发挥个人特长。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 在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挖掘潜能, 促进其发展, 形成一定的特长; 另一方面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表现和发展聪明才智的机会, 促进他们健康地持久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极大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如班级的一次元旦晚会, 班级近半数学生参加演出, 有模特、伴舞、独唱、话剧、水果拼盘等节目, 演员再加上化妆师、服装设计师和服务队的人员总共有班级总数三分之二的人, 每人的分工都记录在班级日志上, 彼此分工明确, 不重不漏。在话剧表演的节目中, 化妆是一位女生负责的; 演员的衣服、帽子和王子的剑等道具都是学生自己设计, 使用包装纸、美术彩纸和废旧物品制作的。衣服颜色和款式很受观众喜爱, 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们为自己的创意而欢呼雀跃。

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发展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提供适宜的空间, 为学生们提供不同的平台恰恰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之一。[3]当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目标时, 便会有意无意地遵守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准则, 自觉不自觉地会做出表率作用, 这样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等相应方面也会做得很好, 这样水到渠成地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适时鼓励赏识教育, 注重体验式的精神成长

中国有句名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渴望, 渴望得到重视, 渴望获得赞扬, 渴望体验成功, 他们在初中阶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被学校、老师特意重视, 在这里他们尤为渴望得到肯定。所以班主任适时、充分、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会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大门, 给学生温暖、信心和慰藉, 坚定他们勇往直前的信念。

赏识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在班级管理中能发挥神奇力量。我和学生们在每学期一开始就达成共识, 只要有班级同学参加的活动不管一个或几个, 大家就都去为他们加油鼓劲, 在班会课上我们还请他们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比如在一次歌咏比赛中, 第一个节目歌伴舞, 中途音乐突然停止, 班级领唱的女生和伴舞的同学在台上的那种紧张又不知怎么办的心理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比赛结束后, 几个学生就在班级讲台上形容当时的感受, 开始只说紧张、不知所措, 其他同学不满意这个答案, 一个接着一个问, 他们不知不觉也说了半个多小时; 学生还重新演示当时的情景, 让其他同学扮演, 换位思考, 这次的表演结果又不同, 学生都从中体会到不能轻易去评价别人, 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嫁接到别人身上。这样由一次活动引出班级内第二次活动, 学生在说和做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精神感悟。这种体验式教育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产生移情, 更能理解他人, 也能更好地增进班级同学间的情感,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及时调整学生情绪, 点燃生活激情

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是快乐多于烦恼的, 积极乐观的心态往往是校园生活的主流; 但人总会感伤, 总有情绪低落、心情烦闷的时候, 如若能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低落的状况, 及时组织活动来调节学生情绪, 点燃他们的学习、生活的激情, 将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生活。在班级中, 文娱班委就肩负着这样的重任———能及时发现同学的情绪变动并主动积极地告诉班主任, 所以他就有了更好听的称号——— “情绪侦探”。当某一个阶段部分学生情绪不佳、学习无动力、自我要求降低时, 班级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干部征求班主任意见后就开始组织班级活动, 有时活动规模不需要太大, 比如在班级比赛接歌、男女对唱、用方言唱歌或模仿某人说话等。有个男生用方言模仿赵本山, 模仿他那表情和动作, 大家觉得有趣就一起模仿, 结果大家不是模仿赵本山的模样, 而是无形中模仿这个男生的样子, 他便成了我们班的明星, 班级鼓掌的统一格调也是他发明的, 头和脖子缩起来, 手掌横着拍打, 哈哈大笑之后, 大家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所以班级活动开展的重要性非常大, 它是保持一个班集体永远充满活力的必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是调整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五、协同合作, 促进学生人际交往

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我们班级也不例外。他们自我意识强, 但缺乏合作团队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占少数, 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受老师和家长表扬认可的几率较小, 在集体中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所以在各种班级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 促进他们彼此间的沟通交流, 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学生在班级中一般比较容易形成多个小团体, 以宿舍或户籍所在地为单位进行交往, 男女生分开活动, 或走读生与住宿生分离, 所以在班级活动中尽量交叉在一起, 交叉安排节目。另外, 充分发挥男女生各自的魅力, 一般男生在班级较为活跃, 充当的角色很多, 比如 “领导人、活宝、大众情人”等。有一次班级活动中大家公选了一个矮矮胖胖的男生, 让他戴假发、耳坠、项链, 穿裙子, 并化妆扮演公主, 着实让他过了把“女生瘾”。这样的班级活动轻松愉悦, 彼此之间会多一份了解, 减少生疏感, 心中把班级作为一个大家庭来对待, 虽不能人人成为好朋友但也学会了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通过参与和组织各种班级活动, 学生会发现团结合作的力量远远高于个人的力量, 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还需要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自己首先也要支持和尊重他人。

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活动要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 并深层次挖掘极具潜力的特长生, 兼顾个性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长足进步与良性发展。活动目标是预设的, 但学生的很多成长和进步是生成性的, 对于这样极其珍贵的隐性教育资源, 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捕捉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价值。每个孩子都有优异的闪光点, 善于发现那些受忽视孩子的优点是不容易的, 部分孩子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点。那么班主任就要做一块 “试金石”, 尽可能地点石成金,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帮助每个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茂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3) .

[2]高小芬.探索区域活动中空间位置的摆放[J].考试周刊, 2010, (12) .

五年制护理班班级管理 篇7

进入新世纪以来,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逐年加大。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使学生及其家庭投入的教育成本降低,而教育效益和回报提高。它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它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适用、新兴、现代、复合等特征,密切贴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就业形势很好。但是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大。如何适应这一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及班级的组织管理能力,已成为每一个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共同关注的焦点。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它完全颠覆了以往工业时代的管理理念,具有理论的前瞻性,方法和工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在各个领域广泛推广。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寻找适合本班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机制及五年制高职学校培养现代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使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就业压力与现代企业需要的学习型人才缺口之间的反差能尽量缩小。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建“学习型班级”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及原则

我于2006年10月开始研究创建学习型班级,于2007年9月将数控高职G0608班列为学习型班级创建试验班级,借助学校现有学生评价体系,对该班进行考核,使研究分析更加有效、可靠、可信。在具体操作中,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体性和民主性相结合原则。

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成长。而民主性原则则是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班级组织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进。

(二)创造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班级学生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创造性不可或缺。但同时还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从事任何活动光靠组织内部的资源是不够的,还应向外开放,积极争取组织以外的各种资源,从而信息与资源共享。

(三)坚持团队学习,分层提高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试验班级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层面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使团体智商远大于个人智商之和。

(四)坚持系统思考,全面发展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步、发展的过程,班主任应避免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防止静态思考,要动态思考;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各问题。

三、主要措施

(一)改变观念,领悟学习型组织理念。

首先,在班级进行动员学习,倡导全体同学深入了解学习型组织原理,深刻领悟创建学习型班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对班级组织(两委会、班级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第五项修炼》内容,使其深刻领悟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真谛与特征,基本掌握“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并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于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中,共收到5篇较有质量的学习心得体会。再次,对班级组织成员进行再次培训,全面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并通过晨会、主题班会等将创建学习型班级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每位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想。而后班委会自发进行了“关于创建学习型班级”的问卷调查,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创建学习型班级活动与自己紧密相关或与自己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表示愿为团队做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学生们对创建活动都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且充满期待、新鲜、好奇的心情。最后,在全面理解创建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后,进一步讨论研究如何创建学习型班级并着手实践。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班级组织负责人自我超越。

根据学习型班级的理念,让实验班级着手构建“学生个人———团队———班级”学习循环体系,改变以往由班委、团支部指挥班级工作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即若干个团队,以此作为班级工作的若干个基本单位,并将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每个团队中,这样班委、团支部则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作为每个团队开展活动的辅助。为使学习型班级创建活动有序进行,结合班级自身实际制定《团队活动制度》、《团队学习制度》、《团队评价制度》、《团队队长职责》、《团队创建活动激励措施》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机制,把“学习+激励”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同时还要鼓励班级组织负责人立足岗位,立志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开拓,不断自我超越,从而让这些组织领导者的青春、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竞相迸发出来。各个小组的不断自我超越必将带来整个班级的自我发展与进步。

(三)认真制订班级愿景、组织愿景、个人愿景、活动愿景。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型班级创建中,最关键的就是共同愿景的制定,好比一个人正是有了理想才会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一样。只有班级具备了一个符合本班实际的共同愿景,才能产生凝聚力,使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自觉地约束自己,发展自己。我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学期开学初和结束前都做一次本班所有同学的深度会谈,实事求是地对班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班级、各团队及个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制定班级目标、各团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个人目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各团队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共同奋斗。这是因为班级愿景所具有的那股令人深感号召的力量,使全班学生难以抗拒地融入到集体之中。而活动愿景则是连续的,并且时刻变化的。一些校园活动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校园文化节,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等,对于这些活动,班级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每一学年制定一个总体目标,然后细分到每月、每周要完成的要求,逐步推进。而有些活动则是具有突发性的,比如捐款,或是临时安排到我班的志愿者活动等,就必须要求班主任能在第一时间就该活动与全体同学深度沟通,达成共识,有时候没有办法达成一致,就必须班主任出面,与学校沟通。

(四)开展团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观念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习应变的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团队,在团队中运用合作沟通,互帮互助,促进每个人的潜力智能都得以充分发挥,使团队的智能与贡献远大于个人之和。因此,班级要经常举行组织内、组织间及师生之间的深度汇谈,深刻地理解班级学习系统中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及整个班级学习等三个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学习与他人也是息息相关的,使学生们更加认真地进行学习,促进各团队内、团队间的良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利用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进行学习,即创新。2008年9月份,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85%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学、赶、帮、超、竞的气氛浓厚了,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智模式发生了变化,已经尝试着用新的角度、另一个立场看待问题,这些又成为学生们继续再学习、再创新的动力。

四、研究初步结果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促进了我班学生观念的转变,树立了学习型班级管理理念,完善了本班管理机制,形成了我班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善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及学习、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

(三)本班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四年级的时候,一半以上的同学自觉地报名参加了专转本和成人高考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提升与自我修炼。

(四)促进了本人的素质提高。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我连续获得校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在2009-2010学年被委以年级组长职务,在06、07级全面推广创建“学习型组织”班级。

五、系统思考

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在创建学习型班级时,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团队学习的气氛,我们应努力做到:

(一)要积极开展深度汇谈。

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平等与民主的交流与探讨,人人都参与,敞开胸怀大胆陈述想法,充分发表意见,把个人或少数人所拥有的信息、经验、教训通过召开班会、主题班会或讨论会等,变成群体共同拥有的学习成果,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教训共享,在互相学习中达到共同提高。

(二)要正确处理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的关系。

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是个人学习的聚焦,也是个人学习的动力源泉,它有利于满足不同成员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形成个体有活力、团体有合力的良好气氛。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一个团队要想成功,只一味强调竞争而不善于合作,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才能使个人和团队和谐发展。

总之,学习型班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医生形象下一篇:课堂考勤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