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涉外护理

2024-10-18

高职涉外护理(共10篇)

高职涉外护理 篇1

一、通过对护理英语单词中的构词特点进行分析, 掌握构词的规律

相比起公共英语来说护理英语在词汇构成这方面来说更加复杂, 词根基本来自于拉丁语以及希腊语, 然后与前缀、后缀一起形成复合词。而且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词产生, 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学习的难度, 但是护理英语专业词汇有是有规律的进行构词的, 因此要熟练的掌握常见的前缀、后缀以及词根等, 并了解其意义。

( 一) 对前缀、后缀以及词根进行汇总

在开设课程的前两周时间内对词汇的前后缀以及词根进行专题讲解, 学习构词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猜词来记住单词。例如炎症是由- itis来表示的, tonsillitis的意思为扁桃体炎; gastr - 是胃的意思, 而单词gastrectomy的意思为胃切除手术。

( 二) 以词性变化为基础进行词汇的扩展

例如静脉对应的单词vein, 对其进行扩展可以联想到venous, 可翻译为静脉的, 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就可以变成我们所需要的专业词汇静脉注射 ( intravenous injection) 以及静脉输液 ( intravenous infusion) 等。

( 三) 将长单词分解开

护理英语中有很多单词非常长, 这些单词通常来说都是复合词, 其中包含多个不同含义的词根。我们可以分解这些复合词, 使其变成以一个构词元素, 这样的化繁为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 了解单词的意思。例如单词electrocardiogram翻译为心电图, 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不同的词根, 分别是electro - , 含义为电; cardio - , 含义为心; gram, 含义为图, 只要知道这三个词根的意思就很容易猜出来 “心电图”这个单词。

二、使用CGFNS内容作为教学主线

( 一) 学习最新的国际护理理念

学生在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技能之后, 可以更好地符合护士出国考试的要求, 并且了解中西方护理之间理念的不同。学生学习了这些先进的理论知识, 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护理教育方面的距离也缩短了不少, 所以说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始终是主线, 而且学生也拥有了更多走向国际的机会和能力。

例如PACU这个科室只有西方国家才设有, 我国一般是不设置这个科室的, 必须有ICU经验的护士才能在这个科室工作。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差异以后可以更加顺利的通过出国考试, 并且对自身的护理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 二) 书写护理程序

在护士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其工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例如护理计划的制定、病人转院的相关记录以及转科需要的转诊信等。书面表达的准确和完整程度是对护士工作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书写方面的训练, 帮助学生更好地书写护理程序, 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并且准确的进行表达, 对于学生护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我们在书写相关材料的时候要表达 “无效的呼吸模式和胸痛有关系”, 那么就写为 “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 related to chest pain”, 这是一种固定的书写格式, 而不是按照书面的词义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 而是使用专业的术语来进行专业表达。

三、使用OET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模式, 可以在每堂课刚开始的十五分钟时间用来进行听力教学, 播放一些医院背景下发生的对话, 然后安排学生扮演刚才对话中的内容进行模拟, 在此过程中提升交流能力, 然后讲解CGFNS中的内容。

( 一) 专业术语的表达

人们在涉及到某一专业的时候使用的英语并不是日常生活用语, 而是专业英语, 这二者在表达方面的误差是很大的, 例如walk和ambulation在日常用语中都表达 “行走”的意思, 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后者在专业表达中是指 “非卧床运动”, 说明病人在手术以后进行一定的下床运动, 而后者指的是大步流星的行走, 两个词的意思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 二) 设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交流能力, 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设置, 安排学生或者师生共同进行角色扮演, 根据既定的病历和任务使用专业词汇准确地进行表达, 避免学生在真正面对外国病人的时候不知如何交流。

摘要:如今发达国家护士的数量严重不足, 所以在我国的各大护理院校尤其是高职护理院校中, 都已经广泛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 那么首先需要研究和重视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进行医护英语方面的教学, 使护理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外语技能, 与国际化的护理水平相接轨。但是护理英语作为一种专业英语, 比较枯燥乏味、词汇量大而且偏难, 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研究护理英语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博文, 陈荟洁, 王海燕.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医学, 2013, 14:1669-1670.

[2]张艳萍.试论英语教学改革之3R模式——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 2012, 04:151-152.

[3]黄刚娅, 周芹.浅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09:14.

高职涉外护理 篇2

【关键词】 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近年来,中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培育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学校发展竞争力的需要,很多学校在加强基础医学各学科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英语学科的发展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涉外英语教师队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却不尽如人意,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大联系力度,改善教学状况,提高口语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一、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英语口语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

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校时的分数相对来说比较低,英语基础也普遍薄弱,他们的词汇量比较匮乏,词法、语法及语言应用能力都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掌握的日常口语对话也很有限,他们缺乏自信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想说却不知道正确的表达方法,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说英语的兴趣。

2、涉外护理专业同样缺乏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英语和其它语言一样,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更多的练习才能得到提高。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并没有良好的学语言的环境,大部分高职类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也没有外教,不能给学生开设外教的口语课程。而且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并不能全程都用英语授课。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为了学生能顺利通过A、B级考试,教师在授课时基本是英语和韩语混合进行授课。很多高职院校也没有英语角,学生在课堂以外很少有机会练习口语,这种语言环境下学生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很困难。

3、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体系不完善完善

目前我国的英语考试中,主要还是以笔试为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需要通过全国的英语A、B级考试,这两种级别的考试都没有口试。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的期末考试也没有口语方面的测试。而涉外护理专业又要求学生的口语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没有考试的压力,教师和学生就都不重视口语方面的练习,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和动机也就不强。

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师能力素质方面存在问题

1、教学视野不宽。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职业的,且缺少相应的培训,一般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对国际上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不够,对欧美等国家护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掌握不多,导致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难以适应培养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2、知识结构单一。虽然现在中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拥有专业学位和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的比例仍然偏小,特别是缺少一些既懂英语教学,又具有相应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教师自身的“燃料”不足、储备不够,只能就英语教英语,难以承担起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3、实践经验不足。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的英语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特别是一些学校将英语教学定位于一门基础课程,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很少有进入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缺少实实在在的感性认识,教学与实践脱节,存在“两层皮”现象。

4、科研能力较弱。重教学、轻科研,按部就班教课的教师居多,能够潜心钻研、大胆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的教师比较少,尤其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一些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这些成为了限制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瓶颈制约。

三、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的教学策略

1、扩大词汇量,增强学生自信心

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口语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词汇量比较少,要想提高口语水平,必须要鼓励学生多背单词,扩大并积累词汇量。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害怕说错,被别人嘲笑,作为口语教师还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与人交流。当学生开口说英语时,要给予肯定的赞许和鼓励,让学生慢慢地消除心理障碍,敢于开口说英语,并大胆与人用英语交流。

2、创设有利于口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有利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用英语交流,让学生在频繁地说英语的过程中提高口语水平,有以下几点建议(1)营造语言氛围。大家都说要想学好英语,去國外住一段时间口语水平会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就是环境使然。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尽量使用英语,学生也用英语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听说英语。开始时会有困难,学生不能完全听懂,但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英语水平会有质的飞越。(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以身临其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相关知识。多媒体教学让枯燥的书本内容更为直观,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欣赏英文原声电影并对影片中的简易句子进行模仿,学生既开拓了眼界又练习了口语,还能积累一些词汇。

3、改变高职英语的考试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就必须有一个量化标准对他们进行考核以此来加强学生和教师对口语教学的重视,因此英语考试中应该加入口语测试。口语测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给出一定的情境,与自己的搭档编写对话然后进行表演;或者是朗读课文然后根据内容回答问题;也可以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阐述一段话。口语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短语句型的熟练使用以及能不能陈述观点时思路够不够清晰。教师可以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口语测试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打分。

参考文献

[1]闰晓磊;杨明义.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2]邓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才智,2009(15).

高职涉外护理 篇3

为了顺应国际上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为我国培养大量的涉外护理人才, 很多高职院校开办了涉外护理专业, 但从近几年的护理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 我们的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接轨转型的障碍

从体制外来看, 中外护理工作存在理念、程序、法律、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不是简单地引入合作办学、原版教材、英语课堂等就能够解决的。从体制内来看, 现有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大的突破, 在教学目标、组织管理、制度设计以及评价体系方面, 与国际护士教学、考试有较大差距。涉外护理的学生要实现海外就业必须要通过雅思 (IELTS,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国际英语水平测试系统) 及CGFNS考试 (美国国外护校毕业生资格考试) 等, 但多数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大学公共英语三、四级的等级考试上。问卷调查显示,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04级、05级涉外护理专业的253名学生中, 有96%的学生毕业时能考取全国医护英语综合等级证书三级或四级, 而在模拟CGFNS考试基础护理部分的摸底测试中, 不及格率达100%, 原因一是护理英语词汇缺乏, 二是中、美护理工作存在理念、程序、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差异[1]。

1.2 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 表现在“双师型”、“双语型”护理教师人才短缺, 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比较丰富, 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限, 课堂教学无法实现英语教学, 而英语教师一般又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 在教授专业英语时, 难以由表及里、深度沟通, 情境教学更是力不从心,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交流互动、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而这方面又是国外护理教学中更为关注的;另一方面, 虽然通过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 聘请RN (美国注册护士) 外教授课, 但受学生英语基础、思维习惯、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限制, 往往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完全跟上、听懂, 多数学生则懵懵懂懂, 往往是教师费劲, 学生吃力, 教学效果难以显现。

1.3 教学改革滞后

为了推动涉外护理教学与国际接轨, 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 对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索, 但这种改革明显滞后。从政策层面看, 涉外护理教学改革缺乏有力指导, 缺乏科学、统一的战略定位及规划安排;从教学层面看, 教材的设计、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与专业要求不相适应;从教材方面看, 2005—2012年出版的护理英语相关教材有28本, 但几乎没有一本能够涵盖国际临床护理技能和护理理念, 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 内容设置无层次, 实用性较差, 内容和形式单一, 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够, 使学生学完后不能达到涉外护理学生培养目标, 不具备国际护理的能力, 不能与国际接轨[2];从课程设置方面看,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设置分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 但据调查显示, 50%以上的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开设了的大部分为选修课程, 课时数仅有10~20节。

1.4 情境教学缺失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是以英语为工具, 以特定的外籍病人为服务对象, 进行专业性护理服务, 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咨询服务等目的。在美国,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为1∶3;澳大利亚护理专业课程中, 理论知识占43%, 临床见习和实习占57%。因此, 实践教学是涉外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的专业英语教学中, 仅能为学生提供一般的视听教材, 缺乏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 学生难以通过模拟或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来完成专业英语的学习。

1.5 就业困难

尽管当前护理人才仍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 但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出国就业要面对语言关、专业关、应试关、审核关等诸多门槛, 走出国门就业的道路十分坎坷。加上我国的医护英语教育在学制、护理理念、临床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 而且培养的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不能直接与国际接轨, 因而呈现出就业相对困难的局面。

2 对策与措施

2.1 创新教学理念

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护理人才, 所培养的护理人才应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工作的能力, 这一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涉外护理教育应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因此, 必须打破常规, 树立开放式办学理念, 吸收国外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加速使护理职业教育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在教学规划上, 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统筹指导, 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涉外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制订和调整涉外护理专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指导各高职院校招生、教育、就业三位一体, 并与国际接轨。在教学方向上, 树立以工作为目标的教学导向, 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与IELTS及CGFNS考试接轨。在合作办学上, 不仅要对接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 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还要开通学生到国外医院实习工作的“直通车”。

2.2 创新教学方法

2.2.1 课程优化

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色, 合理设计各科之间的权重比例, 强调专业知识与英语学习相结合, 护理教育与多元文化交流相融合, 使课程设置达到最优化。突出英语教学核心课程, 提前导入专业课程学习, 实现专业课程前移, 尽量采用双语教学, 然后逐渐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 开设或增加跨文化交流、国外护理动态、护理英语文献阅读和写作、护理心理学、护理社会学等与国际护理相接轨的新课程, 使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2.2.2 教材优化

本着“学考结合, 实用为主, 国际接轨, 体现技能”的要求, 在吸收国外护理专业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不同国家护士考试试题、应聘护士面试或口试试题以及CGFNS考试、澳洲护士职业英语考试 (OET) 等试题的特点, 推动《护理英语》教材改革, 充分体现实用性, 使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护理英语综合能力, 并能顺利通过出国护士考试, 从而具备从事国际护理工作的条件。

2.2.3 情境优化

多媒体教学仍然是视、听、学的重要手段, 展示国外医院护士真实工作场景以供学生模仿, 通过模拟与病人、护士和医生的对话再现护理工作过程, 模拟急诊室、药房、给氧、静脉输液、手术前后病人护理等情景, 要求医、护、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之间全英文交流。通过运用多种手段, 开展情境实践, 达到以工作为导向的“做中学”的要求。

2.2.4 评价优化

学生能力的评价最终体现在考试和工作实践中。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考试内容、成绩评价逐步与IELTS及CGFNS考试接轨。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真正达到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既能从事英语教学又能从事护理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上, 要创新理念, 打破学科界线, 推动交互式培养, 即对英语教师进行护理专业培训, 对护理专业教师进行雅思强化, 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选派教师出国学习、进修, 鼓励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与国外医院、学院建立合作关系, 探索“外教+专业教师+学生”的“1+1+N”模式, 推动RN教师点对点教学。广泛邀请国外护理代表团及护理专家举办讲座, 开阔学生视野, 增长国际护理文化知识, 提升操作技能。把建立涉外护理人才库作为教研室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本校留学在外、工作在外校友的跟踪反馈, 充分发挥校友的示范效应, 推动视频沟通、远程指导、回请教学、微博交流等工作, 充实师资力量。

2.4 创新培养模式

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决定了培养模式必须体现特色, 虽然不可能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服务, 但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就业取向、从业目标等, 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实现英语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雅思考试的形式来授课, 并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创造条件让学生“订出去”, 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 以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适应性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流出去”, 通过合作交流办学、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加强实习指导等措施, 培养出语言交流能力强、护理专业知识牢、临床实践能力高, 能参与国际护理市场竞争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

摘要:针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分析影响涉外护理专业与国际接轨的诸多问题,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及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创新对策, 使涉外护理专业教学更能契合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路, 陈小菊.本科涉外护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2, 9 (4) :60-61.

高职涉外护理 篇4

一、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往中使用很普遍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速,对人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阅读及写作相当不错的学生碰到说英语却听不懂;说话难以启齿,在英语的应用上成了一个十足的哑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

(一)条件限制

1.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而现在绝大多数班级较大,一般在60人左右。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3.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目前,学生由于电化教材设备和资源较差等种种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这样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

(二)心理障碍

英语课本上的语句并不深奥,学习中的主要困难源于它的外语特性。汉语是我们的第一语言,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由于不受其它语言的干扰,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对于英语,农村学生多是在初一年级才开始接触,早已习惯了母语思维,加之缺乏适当的语言环境,学习起来往往举步维艰。许多学生在使用英语词句时总想着其的汉语意思,习惯于靠翻译的办法推进,这种模式势必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表达能力,想说说不出,说出来就错。于是多数学生宁可费事去写,也不开口说,背弃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口语练习更是惟恐避之不及。

(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良影响

当前,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1.轻视英语听说教学和学习。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应付英语等级考试,而目前英语等级考试还没有口语检测项目,学生便片面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教师持这种态度的也不少。于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上,学生学习英语像学习古汉语那样:阅读、背诵、默写、填词、翻译、解释,口语训练普遍不被重视,本末倒置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英语课程教材中安排的大量听说活动得不到落实,形成“哑巴”英语。

2.学生学习英语听说的积极性不高。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氛围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

二、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在英语听说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坚持用英语教英语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创设适当的语言环境

学生的表现欲很强,英语课堂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每人都到这个舞台上去尽情地表演,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表达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如,在进行“Whenisyourbirthday?”教学时,教师让前后桌四个学生为一组,假设给其中一个组员过生日,让每个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词汇、句型表演生日聚会的短剧。教师可以把课堂当舞台,自己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改编成短剧让学生登台表演。在教学中,可准备经典的英语演讲、电影对白、文章、新闻报道等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标准英语听说训练教材,学生以范例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范例的内容稍加修改,加上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了。

(三)推行三种问答教学方式,增强交际运用的互动环节

提问具有“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提问一般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三种方式。“师问生答”主要用于教师将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执导编排成小品就其中的实物、情节、细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这样的问答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节奏紧凑,用时少,效率高。“生问师答”主要用于学生就英语学习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用英语向老师提问,老师也用英语进行回答。“生问生答”由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时引导学生间相互用英语问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互教、互学、互纠整体效应,促进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并且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形成能力、挖掘潜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交际的场所

学生在学得一定科学基础知识并建立了稳定兴趣以后,就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多看课外读物,组织课外一帮一学习小组、英语角等,老师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到英语角与学生进行英语对话、交流。促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文化障碍的消除

高职涉外护理 篇5

一、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现状分析

( 1) 师资现状分析。优秀的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势必要依赖强大的师资教学力量,因而师资力量是评价一个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依据之一。尤其对于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在注重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的同时,其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是通过英语听说教学来达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英语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是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以便在涉外护理工作中,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这就对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听说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医学专业知识尤其是护理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的现状却十分尴尬,虽然英语老师都有着很强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能力,却在医学方面缺乏最基础的知识储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不利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提高。

大量数据表明,在我国高职高专涉外护理的英语教学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大约占到75% ,虽然高校每年都在引进新教师为教学队伍补充新生力量,但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师资力量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对教师的医学知识储备方面,应加大力度进行培养,才能做到名师出高徒。因此,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纷纷提出新的计划,对新教师的培养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知识的积累,积极鼓励年轻教师通过各种进修方式来不断提高自己,以达到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的目的。

( 2) 学生现状分析。由于近几年来涉外护理事业的不断兴起,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的现象明显。单从英语成绩这一项就能看出,虽然学校明确规定涉外护理专业招生对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的要求,但实际能达到要求的生源数量往往不能满足学校的招生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校方通常采取降低录取标准的办法来补充生源。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英语水平下降趋势明显,与扩招之前的生源质量相差较多,同时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与当前高校的教学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这些都为高职高专的涉外护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阻力。

( 3) 无涉外护理工作环境的语言教学。高职高专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将双语教学很好地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很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觉得在本国生活工作对英语基本用不上,即使需要使用时,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完成一定的工作; 另外,教师本身也并没有太多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因此其自身的英语能力和水平也比较有限,很多不能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的改革措施

( 1) 改进教学机制。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来提高涉外护理教学的水平,是较为有效的方式。要培养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就必须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同时注意结合护理行业当前最新的发展动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护理英语知识。在招生时对生源进行质量上的控制,除了总成绩要达到校方的要求外,外语成绩也必须合格才能被录取,从源头上对学生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 2) 加强涉外合作。随着国际市场对护士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涉外护士越来越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高专院校与国际的合作,并由开始的单一学科的交流逐步发展为多元化、多学科交流,尤其在英语教学方面也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由原来的“英语学习”转变为“英语应用”,这不仅对高职高专涉外护理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他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 3) 将英语学习与护理操作结合。作为高校教育者,不仅需要重视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培养,同时更要加强护理英语方面的训练,并通过使之与护理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记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根据实际交流的需要展开相应的英语教学。将英语术语及时融入相应的护理操作中,并在不断的锻炼中,学用结合,在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认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护理英语水平。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视知识的传递,以应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国际市场涉外护理人才的要求,因而通过有益的改革来提高护理英语教学水平,教学中坚持以能力提高为中心,在加强案例教学的同时,适当补充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且较为实用的内容及教学材料,提高学生在工作中对护理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 4) 提供出国就业的机会。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担负起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就业思想的开导,由学校进行出国平台的搭建,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同时还应积极进行全面涉外工作的准备,各个环节及细节都应考虑周到,比如,首先应设立承办部门,对涉外工作的流程、相关手续等一系列细节都应考虑周全。其次,要对有出国意向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由高校教师自行组建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采用传统教学班和双语教学班的多种辅导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最后,还可以通过与外国医学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此来加强国际交流与人才互动。

( 5) 增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重视对高校教师水平的提高,加大一线教师的科研投资力度,使一线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都能够得到较明显的提高,同时积极鼓励一线教师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尤其近几年,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及涉外护理的日趋活跃,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是频繁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更为一线教师及护理专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总之,随着涉外护理的兴起,高职高专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急需提高。然而,师资力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提升不仅在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在于校际合作的广泛性和多元化。此外,还应针对护理英语教学现状中学生自身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护理工作环境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必会有较大的突破和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上出现了护士紧缺的现象,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护士的需求更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老龄化的加速,因而造成涉外护理的兴起,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涉外护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了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高职涉外护理 篇6

本次测试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新入学三个星期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大学生, 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有效回收146份, 其中男生51份, 女生95份, 剔除规律答卷和未答完的问卷之后。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兴趣程度上看, 其中6%的学生特别喜欢英语, 20%的学生队英语是一般喜欢3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竟然高达50%的学生选择不喜欢甚至厌恶英语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关于兴趣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很不容乐观!

从高考成绩上看, 62%的学生英语小于80分, 28%的学生学生英语成绩在80—100之间, 大于120分的只占4%。也许, 英语就是他们大多数学生的弱科, 可以理解为就是因为英语分数不够高才导致没有进入更好的院校学习深造。

从英语成绩提高的最大障碍上来看, 34%的学生选择听力, 23%的人选择阅读, 39%的人选择了单词, 写作到是占得比重不是很高。这一调查结果会使老师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大学期间英语级别上来看, 90%的学生选择通过AB级, 8%的学生希望通过公共英语四级, 3%的人想继续通过公共英语六级, 对于雅思考试选择的人就更少了, 只有0.7%。

从生源地看, 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 其中来自边远少数名族地区的农村学生超过一半, 只有30%的学生来自城市, 没有来自国外的留学生。学生的生源地决定了学生们的部分理解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甚至创新力。

从选择本专业原因上看, 19%是由于自己喜欢, 34%学生是因为父母逼迫, 32%的选择了就业形势所迫, 更有17%的学生竟然选择了随便填的志愿。

从上面调查结果中, 笔者总结出了目前普遍存在三种英语学习态度:

第一, 如日中天, 信心满满, 积极乐观。这些大都是是那些高考分时较高, 自己又非常喜欢这个专业的学生。

第二, 萎靡不振, 灰心丧气, 消极悲观。那些高考分数较低, 不喜欢本专业, 父母强迫自己来的农村或边远少数名族地区的学生普遍持有这一态度。

第三,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不屑一顾。持有这一种观点的学生还是少数的, 因为他们觉得上什么大学无所谓, 上什么专业也无所谓, 自然学不学英语也就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态度。

三、思考与对策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外因可以通过内因起作用。英语学习态度的转变不是一个人的事, 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一种团队协作的成果。因此这需要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的携手努力, 团结协作。

(一) 学习者的态度与策略是制约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英语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根据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程度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就直接可以观看英文原版的的电影, 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使用英语的思维方式, 不要用中文的方式.

(二) 授课老师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不断给予恰当的鼓励,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1) 老师要全身心的积极投入教学中去, 在课堂上要洋溢着情感的活力。在课堂上, 要想同学们具有良好反应能力和保持良好地学习动机, 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 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 老师应该想到这可能是学生由于紧张忘记了或他们还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老师应该重新解释一下, 在反复的强调重视他们强化记忆。

(2) 教学方法要尽量丰富多样, 充满乐趣、情趣。只用一种教学方法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 缺乏生机与活力。比如现在的年轻教师一上课只是把早已准备好的课件放在屏幕上, 教师教自己的, 学生玩学生的, 感觉是在研磨时间, 只要等到下课铃响就万事大吉了。因此老师要想激发并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就得认真钻研教材, 主动换位思考,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 而采用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

(三) 学校要有所作为, 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规章制度。

(1)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特长。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2) 学校应该确定长期引进外教进行教学的制度。毕竟涉外护理专业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外国人, 只有从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应该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 才能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在国外定居后的生活。外教的教学水平也是要定期通过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的考核, 只有那些在考评中符合学生需要、适应专业发展、利于学校提升的外教才能继续留任。涉外护理专业需要高水平的外教, 涉外护士素质的培养更需要高水平的外教。

摘要: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 研究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对于全面改进大学英语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学习者的态度与策略是制约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高专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普遍存在不够端正的态度, 鉴于此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分析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现状、陈述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试图就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建议和学习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涉外护理,英语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田娟,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宜春教育学报, 2009S1期.

[2]4.刘红刚.暗示法在大学外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研究,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3。

[3]夏虹, 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态度, 教育科研, 2012 (7) .

[4]温茂兴, 涉外护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南方护理学报, 2005, (06) .

高职涉外会计课程中的图形教学 篇7

涉外会计课程是继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从会计处理的原理上看, 涉外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 我们一般会认为, 学生既然已经完成了财务会计的学习, 再来学习涉外会计课程, 应该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学生在学习涉外会计课程时的接受速度远远低于财务会计课程。究其原因, 涉外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相比, 其独具特色的特点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速度较慢。我将涉外会计课程特点总结如下:

(一) 从业务范围来看, 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在涉外企业中普遍涉及到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等, 必然也相应涉及到国内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业务的处理。因此, 要求学生必须将视野放宽, 从国内要扩展到国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涉外企业业务特点的情况下, 尽快从财务会计课程中只涉及到国内业务的思维模式中转换过来。

(二) 从外部环境来看, 非常复杂。

在业务方面, 需要涉及到国外客户或国外供应商等;在出口退税方面, 需要涉及到税务部门、海关和外汇管理局等;在外汇兑换方面, 需要涉及到银行。

(三) 从会计处理来看, 独具特色。

其中最具特色的应该是汇率对会计处理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一般不会开设国际金融课程来系统学习汇率的相关内容。而在涉外会计课程中, 由于课时的限制, 也只能对汇率作简单讲解。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涉外会计业务时的不自信。特别是对于涉外业务中汇兑损益的处理, 更是摸不着头脑。

二、高职涉外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在涉外会计课程教学5年的经验总结,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涉外会计课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对进出口业务理解慢

进出口业务是涉外会计课程中最基本的业务。虽然从会计处理原理上看, 进出口业务的会计处理与财务会计的业务处理基本是一致的。由于前面我提到的涉外会计特点中, 学生在财务会计中的视野是国内, 而将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国外需要一个调整过程。再加上汇率对进出口业务会计处理的影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在理解进出口业务会计处理时速度必然会比较慢。

(二) 对关税业务容易混淆

在关税业务中最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关税完税价格的确定。对于进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的计算, 是以CIF价 (到岸价) 为基础;而对于出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的计算, 是以FOB价 (离岸价) 为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到这里时, 如果没有抓住CIF价、FOB价的特点, 对于在计算关税完税价格时到底是用CIF价还是用FOB价经常容易搞混。就算当时记住了, 过后往往很快也就忘了。

(三) 对出口退税业务很难理解

出口退税对于涉外企业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税法基础比较薄弱, 在税法中所学的计算“应交”税款的内容掌握得不够扎实, 因而在涉外会计中计算“应退”税款自然就成了难题。特别是生产企业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的相关内容, 学生更是觉得难上加难。就算教师仅仅要求学生能够“依葫芦画瓢”按照公式计算, 不少学生也很难做到。

三、图形教学在高职涉外会计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一) 进出口业务中的图形教学

1. 简要介绍

在进出口业务中采用图形教学, 主要是解决如何让学生尽快从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国内视野中跳脱出来, 将视野扩展到国外。在描绘图形时, 需要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同时反映在图形上。最重要的问题是, 在将所有经济业务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在图形上的同时, 能将国内和国外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

2. 应用举例

本文以外贸企业自营出口业务为例, 其他进出口业务可据此作为参考。在上图中清晰地反映了左边为中国的A公司 (出口方) , 右边为外国的B公司 (进口方) 。由于很多情况下, 进出口业务涉及到港口运输, 因此图形中是以港口运输为假设前提的 (该前提适用于以下图形) 。将国内的A公司 (出口方) 和外国的B公司 (进口方) 联系起来的就是6笔基本的经济业务。

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与财务会计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异同在于: (1) 备货。与财务会计中购买商品的会计处理基本一致。 (2) 出库。与财务会计的会计处理理解上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借方登记的是“发出商品”, 原因在于由于还未确认收入, 暂时不能结转成本。 (3) 确认收入。与财务会计的会计处理理解上基本一致。在自营出口业务中, 货物装运后, 根据出口全套单证向银行办理交单结汇时, 可以确认收入。 (4) 结转成本。与财务会计的会计处理理解上基本一致。在自营出口业务中, 确认收入后, 根据出口发票和出仓单可以结转成本。 (5) 支付国外运费和保险费。与财务会计的会计处理不一致。在自营出口业务中, 出口业务是根据外运公司和保险公司转来的国外运保费发票, 审核付费时需要冲减收入。 (6) 收款。与财务会计的收款业务会计处理原则一致。以上6种出口业务中, 除了第 (1) 种情况, 其他情况会计处理都受汇率的影响。

(二) 关税业务中的图形教学

1. 简要介绍

在关税业务采用图形教学, 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关税完税价格的计算时, 高职学生容易将CIF价和FOB价搞混淆的问题。在描绘图形时, 关键是在于先搞清楚关税的征收机关是中国的海关。因此, 中国海关所在地的点对应的价格, 就是关税完税价格计算的基础。

2. 应用举例

图2反映的是进口业务, 左边为中国的A公司 (进口方) , 右边为外国的B公司 (出口方) ;图3反映的是出口业务, 左边为中国的A公司 (出口方) , 右边为外国的B公司 (进口方) 。由于海关所在地的点对应的价格, 就是关税完税价格计算的基础。因此, 两个图形中关键是要找海关所在地的点。从图形来看, 就是标注黑色三角符号的点, 这个点在两个图形中的位置是一致的。最后结论为:进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的计算, 是以CIF价 (到岸价) 为基础;而对于出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的计算, 是以FOB价 (离岸价) 为基础。由于海关所在地对应的点在图形中的位置是一致的, 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这样学生就能牢牢记住这个知识点了。

(三) 出口退税业务中的图形教学

1. 简要介绍

在出口退税业务中采用图形教学, 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做出口退税计算时, 老是找不到方向感。由于图形比文字和语言更直接, 因此将相关资料反映在图形上, 学生能有一个更直观的体会。本文专门针对最难理解的生产企业增值税“免、抵、退”税方法进行图形讲解。在描绘图形时, 应注意尽量将“免、抵、退”三者之间的关系放入图形中, 以方便学生理解。

2. 应用举例

假设:增值税增税率17%, 退税率15%

离岸价折合人民币为100万元。其他资料如下。

在图4中清晰地反映了A公司出口退税的基本情况。由于学生已经知道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基本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根据以上资料进行计算:应纳税额=28.9- (34-2) -1=-4.1万元, (其中2万元为:由于征税率17%和退税率15%的差额导致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具体计算=100× (17%-15%) =2万元) 。在图4中, “免、抵”都反映到图形上了, 那还有“退”应如何理解呢?我们再往下继续分析:应纳税额=-4.1<0, 则期末留抵税额为4.1万元;免抵退税额=100×15%=15万元, 应退税额为两者之间取小。最终结论:应退税额为4.1万元。

四、结论

高职涉外护理 篇8

关键词:涉外导游,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将旅游业提升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的高度, 我国旅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国范围内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完整旅游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 中国接待入境游客将跃居世界第一, 这必然会造成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的猛增。

2013年江苏省旅游工作会议强调把江苏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作为未来的主要工作目标。而从江苏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来看, 欧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是第一市场, 对英语、日语、韩语等涉外导游人才需求量大, 对他们的涉外导游应用能力要求也高。涉外导游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能力、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涉外导游人员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作为涉外导游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高等院校有必要重审涉外导游人才培养体系, 以培养涉外导游应用能力为核心开设课程, 以培养优秀涉外导游人才为目标, 迎接大旅游时代的到来。但笔者了解到目前江苏许多本科院校鲜有开设独立的涉外导游专业, 部分高职院校有涉外性不强的旅游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 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英语导游等专业。但总体来说, 这些专业要么重视导游技能的培养, 要么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顾此失彼, 如何找到两者平衡的切入点, 对于培养优质涉外导游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关键。因此, 如何提高未来涉外导游的职业能力, 构建高职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尤为迫切。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培养高职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依据

什么是市场需求?在经济学中, 市场需求指在一定时间内, 以一定的价格,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旅游行业而言, 这里的消费者是指游客, 游客有什么样的需求, 我们就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导游人才, 涉外导游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此, 我们对旅游行业用人单位、涉外导游员和外国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毕业生进行了回访, 了解旅游行业对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要求, 了解入境游客的旅游需求,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从而提高涉外导游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促进涉外导游应用能力体系的完善。下面列举我们导游课程组对江苏省入境游客的满意度调查 (见表) 。

由此可见, 外国游客对涉外导游的满意度不够理想, 高职院校在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面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审视涉外导游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实现涉外导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方向

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给高职院校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决定中指出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这使得高职院校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形势迫使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 改变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 重新整合旅游教育资源, 深入理解涉外导游应用能力内涵, 结合行业发展需求, 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了解旅游行业对涉外导游人才的规格需求, 设立由行业专家、经验丰富的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阶段性地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能力为本, 以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多元化的专业能力、多维度的专业素养为基础, 并将其有机结合, 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优化教学系统, 全面构建创新型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核心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的具体模式,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表现形式。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效, 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问题, 而且还有人才培养观、市场定位、专业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推行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坚持“教最新的、学有用的;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原则, 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因此, 建立科学、实效、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开设涉外导游专业院校的迫切任务。

目前在为数不多的涉外导游专业中, 有的只开设导游考证考试所涉及的少量旅游类课程, 忽视涉外导游的职业性, 过度重视语言类课程的开设, 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师大都毕业于外语学院语言类专业, 对旅游甚至导游这一领域了解不多, 或者只知皮毛, 这样培养的未来涉外导游也许语言能力可以, 但不能准确地为入境游客提供良好的导游服务。有的过度强调学生导游职业能力的提高, 过度开设旅游服务类课程, 忽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培养, 忽视涉外导游的服务对象是境外游客。涉外导游主要针对入境游市场, 使用入境游客的语言为他们提供导游服务。他们不仅承担着为游客组织安排旅行和游览事项, 提供导游讲解、语言翻译和旅行生活服务等工作, 还肩负着向来自世界各国游客传播璀璨中国文化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的涉外导游不仅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 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还要具有沿途讲解和景点讲解能力、灵活应变能力, 具有为入境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服务能力。同时, 作为国家对外开发的窗口和形象, 涉外导游还需具体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基于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设立的课程体系才是完善的, 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涉外导游人才, 使学生毕业后很快上手, 顺利走上涉外导游服务的发展道路。

四、优化教学团队是培养高职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这为我们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涉外导游专业的教师存在两种对立的现象, 一是外语水平较高的语言类教师, 缺乏涉外导游工作相关的知识;二是掌握一定的导游工作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师, 外语水平又不高。所以, 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保障, 这离不开学校与出境游的旅行社、景区的深度合作。

首先, 聘请导游业务技能娴熟、实际经验丰富的涉外导游或口译员作为兼职教师, 与大型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校外实训基地实行人力资源互聘合作制度。经常请他们派资深涉外导游和教师们一起进行教研活动, 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新形势下入境游客的旅游需求, 也可和教师们一起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教材。很多涉外导游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茫然, 甚至没有参加过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因此, 在旅游淡季时, 聘请这些专家送经上门, 定期给学生上课或开设专题讲座, 传递职业发展的正能量, 可以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

其次, 选派年轻的外语教师到提供入境游服务的大型旅行社、景区挂职锻炼。年轻教师外语水平高, 主要教授学生外语类课程, 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翻译和写作。但他们对涉外导游专业认识不够, 对未来涉外导游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认识不清, 导致语言类课程无法与专业课程互相融合。尽管部分教师有外语导游证, 但由于各种原因, 他们几乎没有带团经验。学校和企业可以协定, 安排有导游证的教师, 在资深导游的帮助下, 从参与组团、接团到安排各类旅游活动, 然后逐渐熟悉到独立带团。让他们与旅游行业零距离, 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 丰富自己的职业知识、水平和能力,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做到真正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对涉外导游外语核心技能的要求, 从而培养出大型旅行社和景区需要的能说会做的技能型人才。

第三, 给专业课教师提供外语培训的机会。现在的高职教师大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有些还有海外教育背景, 外语基础较好。稍加培训, 就为未来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而在涉外导游专业中尝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培养高职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保证

传统、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已经不利于高职涉外导游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也无法科学地判断学生某一阶段的语言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水平。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涉外导游应用能力的保证, 既要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从事涉外导游工作的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导游服务能力, 还要能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了从事涉外导游应有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从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当前全国旅游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培养合格、优秀的涉外导游人才, 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团队,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够切实提高高职涉外导游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勇.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第二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9.

[2]魏凯.高等职业教育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 .

[3]刘虹, 赵林平.浅谈高校涉外导游人才的英语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1) .

[4]张跃西.浙江国际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N].中国旅游报, 2011-11-16.

高职涉外护理 篇9

关键词 广西; 高职; 涉外事务管理

1 现代社会对涉外事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外贸经济和涉外服务业方面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1-7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5600家,同比增长7.89%;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7%。目前我国已跃升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涉外经济活动日益扩大、范围更广,不仅体现在三资企业、外贸企业、部分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等直接从事涉外业务的企业的进一步扩大,更体现在大量原本没有涉足过对外业务的国内一般企业,由于发展与壮大的需要,也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针对这一宏观环境,社会对拥有良好的外语水平,熟悉经贸知识,了解国际惯例,掌握涉外服务的涉外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要保持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为涉外领域输送一批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涉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广西高职院校对涉外事务管理的专业设置与定位

广西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部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入世以来,广西以其独有优势吸引着愈来愈多外商投资者的目光。

2011年,广西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7亿美元。随着广西开放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大大提高,利用外资进入最好发展时期。从规模看,大企业跨国公司明显增多,美国沃尔玛、万豪国际、德国巴斯夫、法国威立雅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广西。从地域看,外商来源地也日益多样化,目前有包括欧美、日韩、印尼、新加坡、香港等76个国家或地区在广西投资。从投资领域来看,除加工制造业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重点领域外,房地产业、商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同时,广西通过成功举办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促进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同时吸引东盟企业到中国投资,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05个,总投资额74.2亿美元,其中国内各省份及中央直属企业对外合作的"走出去"项目52个,总投资额26.5亿美元。

因此,面对蓬勃发展的广西对外经济,广西急需大量能够胜任涉外第一线工作的人才。而全国培养这类涉外管理人才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本科高校有100多所,高职院校有700多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会选择高级管理岗位就业,对于西部一些刚起步的对外经贸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来说,虽然迫切需要涉外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作,但他们又难以付出太高的人力成本去招收学历较高的人才,特别广西地处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使得东部地区高素质人才不愿南迁;而对于西部现在的大部分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来说,他们又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纯技术型的蓝领人员,而想通过一个平台来使得他们能有更高的发展前景,为今后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开设涉外事务管理专业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调研,广西目前对涉外事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1、涉外贸易及其他涉外事务企事业单位翻译人员;2、外贸公司的报关报检人员;3、边境旅游服务人员;4、各口岸、商场的外语导购;5、涉外酒店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针对这一需求,广西高职院校应将办学定位落在培养面向涉外贸易行业(外贸企行业、边境贸易、跨国公司)、星级涉外饭店及旅游业及各类涉外事业单位从事代理报关、进出口报检、导游导购、饭店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涉外事务管理人才上。

社会对外经济环境给高校的涉外事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外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也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期盼:

1.具有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认识和理解国际事务,站在全球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并做出决定;

2.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口头表达正确流利,书面表达清晰准确;

3.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办事的水平,熟悉政治、法律、政策、贸易规则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能突破文化差异障碍:具有多元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

5.具有处理国际业务的能力:熟悉工作流程,熟练基本技能,信息收集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根据这些要求,高职院校针对涉外事务管理专业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开设相关课程:

3 涉外事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3.1 培养涉外事务管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遇到的难题

这主要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3.1.1 从学生方面来说,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本身素质和学习基础与本科院校相比就有一定差距,再加上高职院校学习年限比本科少,在这种基础差、时间紧的情况下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涉外管理能力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且在国际贸易中的外语能力要求比日常生活中的要高得多,涉外事务管理涉及的课程又多,时间紧迫,如何避免让学生陷入贪多不烂,学而不精的状态,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3.1.2 从教师方面来说:要从事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灵活处理涉外事务的能力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的磨练,如何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是最关键的地方。涉外事务管理的课程不但需要有理 论的支持,更需要有经验丰富、实际从事商务职业的人才来讲授,可是现在高校中具备这些素质能力的教师还比较少,很多精通外语的专业教师,对商贸完全外行,涉外交往很多教师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只能是把理论生硬传授给学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应对的措施

3.2.1 给学生灌输"涉外管理人才"的概念目标。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毕业了之后可以做些什么,所以要把"涉外管理人才"的概念带入课堂,在学生入校那一刻就让他们树立起涉外管理人才的奋斗目标,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主动的重视对英语水平、口语练习以及商务技巧的积累、管理能力的提高的培养。

3.2.2 培养"跨文化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1)开设国际课程。将国际因素整合到课程中,使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导向,让学生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诸方面都有所接触,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文化以及形成差异性的原因。

(2)加强国际交流,提供锻炼的机会。创造条件让涉外专业学生作为交流生到国外学习,亲身领悟异国文化、不同语言表达和不同思维习惯的差异;安排涉外专业学生与国际交流学生的同吃、同住、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交往中锻炼跨文化能力;

(3)引进国际项目和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接触空间;利用假期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跨国公司见习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现实,融入社会,感悟企业文化,熟练工作流程,体验跨文化交流。

(4)要在课程学习、项目活动、在线研讨和跨国见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使用外语,不断提高外语水平。

3.2.3 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体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设置"涉外仿真环境",使用项目任务推动法、进行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身处其境",通过搭建实验训练平台、进行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身处其位"。通过"境"和"位"的有效对接,从模拟到角色心态的逐渐转变,切实提高操作能力。

涉外门诊护理管理问题及对策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阅涉外门诊医疗登记本,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涉外医疗门诊患者资料共152例, 除去登记不完整、信息不清晰的14例, 有效资料138例, 有效率90.8%。

1.2 方法

对患者就诊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科室等进行调查。通过开放式访谈从语言沟通、服务流程、绿色通道、院感质控四个方面进行涉外护理工作相关问题调查, 共访谈涉外护理工作人员41人。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138例调查对象中男性79例, 女性59例, 年龄1~81岁, 平均 (33.8±16.6) 岁, 年龄<60岁的123例, 构成比89.1%。患者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

2.2 涉外门诊患者就诊情况

外籍患者就诊科室中以呼吸科、消化科频率最高, 其次为骨科、妇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 (表1) 。可见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就医需求大。就诊患者的国籍分布显示 (图1) , 主要就诊群体是欧洲国家患者, 构成比44%, 其次是亚洲, 构成比27%。从国籍推断就诊患者语种以英、日、韩语为主。

2.3 护理人员的访谈情况

访谈的41名涉外护理工作人员中, 71%认为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问题, 影响诊疗效果;29%认为绿色通道不畅通, 影响患者满意度;24%认为就诊服务流程不科学, 制约就诊时间;14%意识到质控等细节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有潜在医疗隐患。认为这几个方面均存在问题的占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71%的工作人员认为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 护理人员对药品名称等专用英语词汇掌握非常有限, 影响了病情询问及治疗指导的沟通效果。护理人员要加加强常用语的归纳学习, 同时医院应加强人才引进, 抓好具备涉外医疗工作能力人才的储备, 组建多语种护理团队。

涉外医疗是特需医疗的一种, 根据特需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医疗流程, 规范涉外门诊接诊流程、急诊接诊流程、预约式就诊流程、门诊-入院衔接流程等, 门诊医技检查流程, 在门诊信息化建设方面开辟优先检查功能, 从信息化叫号系统上给予涉外患者适当的优先权, 顺畅就诊通道, 提高工作效率。另外, 绝大多数外籍患者都持有不同的国籍医疗保险卡, 在中国享有保险制度下的免费医疗[1], 因此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涉外患者保险记账交费流程, 为患者提供更快捷的支付流程, 缩短等候时间[2]。

国内研究显示, 外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迫切, 主要表现在语言交流、保护隐私、风俗禁忌等方面, 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技能要求较高[3]。护理工作要与时俱进, 结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患者,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4]。

涉外门诊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保证和优质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谨遵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 切忌因为沟通有障碍而忽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 随意简化护理操作规程。本调查发现, 外籍患者人员构成复杂, 病种多元化。医护人员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范器械台摆放、器械传递、锐器整理、废弃锐器处理等操作规程[5], 在接诊过程中要注意自我防护原则、无菌技术原则、院内感染原则。

摘要:目的 探讨涉外门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涉外门诊收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涉外门诊护理工作特点, 通过开放式访谈收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结果 涉外门诊中以呼吸科、消化科患者最多, 欧洲患者占多数。而问题存在于语言沟通、绿色通道、服务流程、院感质控方面。结论 涉外门诊护理管理对策应从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畅通门诊绿色通道、落实标准化服务流程、加强质控等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涉外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杜平京.特需门诊患者就诊需求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护理, 2007, 6 (18) :1716-1717.

[2]苏慧.流程优化在涉外门诊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学, 2015, 43 (9) :1188-1189.

[3]王爱玲.优质护理在涉外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 (21) :79-81.

[4]王博雨.多元文化下的涉外护理领域的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2) :277-278.

上一篇:VOCs挥发下一篇:新时期初中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