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旅游服务

2024-06-25

涉外旅游服务(精选12篇)

涉外旅游服务 篇1

近日,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上海日报》与锦江集团旗下的华亭海外旅行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上海旅游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挥各自的市场资源优势, 通过共同设计、培育和推广优质旅游产品。

在合作框架下, 双方将充分发掘上海日报的专业英语采编优势, 将版面推荐的上海特色节日、活动和景点等符合外籍人士兴趣的内容设计开发成可供报名参与的旅游线路产品, 并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外籍人士通过《上海日报》的生活服务新媒体平台i DEALShanghai推荐后参与华亭海外的线路产品可以享受相应折扣。

涉外旅游服务 篇2

涉外招聘信息服务合同

合同编号【招聘代码】: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北京安吉丽娜文化交流有限公司Http:// 为充分利用乙方既有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及丰富的外籍人力资源更好服务于中国涉外事业,现双方就乙方协助甲方招聘外籍教师/专家提供信息服务的事宜协商一致并签订此合同。

第一条 信息服务事项

基于双向选择之原则,乙方向甲方提供数名符合甲方要求的、并且愿意接受甲方待遇的外籍教师/专家的申请资料,为甲方与外籍教师/专家缔结聘用合同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条 乙方的义务

乙方通过自身拥有的独特渠道发布甲方需求信息、为甲方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乙方还负责对外籍教师/专家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外籍教师/专家的护照、学历、履历、推荐信等相关证明文件负有形式审查的义务,负责将这些资料(影印件)及时报送甲方。乙方对甲方明确要求不得泄露的事项,负有保密义务,乙方可以向甲方提供与本项服务相关的其他咨询。

第三条甲方的义务

甲方向乙方提供对外籍教师/专家的需求计划(包括涉外招聘必要的要求、待遇;甲方英文文字和图片介绍资料、涉外招聘合同样本等等);向乙方提供相关必要合法涉外招聘资质(聘用外籍教师/专家的资格证书等),并保证上述材料真实可靠;甲方负责审核乙方提供的外籍教师/专家相关材料并确定聘用人选;为外籍教师/专家办理所有来华工作必要手续并接待外籍教师/专家,与外籍教师/专家进行最后的签约工作。

乙方完成服务事务,甲方按照本合同第五条之规定向乙方及时支付约定的服务报酬。

第四条 咨询服务完成的约定

全球免费电话:400-8811-886地址:北京市金苑路2号奥宇国家创业基地主楼503室 TEL:+86-10-51663658FAX:+86-10-51184585/86/87Website:

甲方与外籍教师/专家签订正式聘用合同(按国家外国专家局规定,应在外教到校柒个工作日内),乙方服务即告完成。因甲方为外教事实上的雇主,乙方不能参与甲方对外教的后续管理工作,故甲方与外籍教师/专家签定聘用合同后的一切事务(聘期内延长或终止合同、外教发生事故等等)与乙方无关;乙方提供的甲方认可的外籍教师到达甲方所在地30天后,如因甲方的原因(如终止办学等不可预料事由)未能与外籍教师/专家及时签订正式聘用合同的,视为专家乙方本项服务完成.

第五条咨询服务报酬的金额与支付时间

甲方支付乙方每提供一名外籍教师/专家的服务报酬金额为人民币 陆仟元整(¥6000)付款时间约定:甲方在接收乙方提供的外籍教师/专家到校叁拾日内,及时支付乙方信息服务费用(如在外教到校叁拾日内,因外教个人原因无故离职,乙方应及时退还甲方为此外教已支付的服务费或提供同等资历外教弥补该职位)。如甲方逾期未付,乙方有权按照每天合同总额的1%加收滞纳金。

乙方在收到甲方付款后即通过特快专递寄送收款发票。

第六条合同效力

本合同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甲方结清乙方咨询服务报酬时终止。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各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

第七条保留条款

免责申明:在目前中国涉外招聘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加之涉外招聘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乙方不对任何外籍教师/专家承诺甲方提供并发布或在后续联络中的信息(语音、文字及图片)无瑕疵;同样,乙方也不向甲方对任一外籍教师/专家提供的资料、外教自身的人品、教学质量等等提供担保;乙方保障在服务的有效期内通过自身渠道面向全球发布甲方招聘信息并忠实、完整、及时传达甲方和外籍教师/专家双方之意愿,并尽最大努力协助甲方与外

籍教师/专家缔约成功,但是否同意聘请以及是否同意接受甲方条件并到甲方学校任教完全由甲方和外籍教师/专家双向自由决定。

对于有申请甲方职位的、符合甲方要求的并由甲方审核初选后确认的外教,乙方应在甲方与乙方签约后及时提供甲方该外教电话、Email、地址等既有联系沟通方式,并有协助甲方与初选外教直接沟通的义务;甲方应尽快面试(包含交换Email、电话号码、MSN、Skype等一切甲方能与外教直接沟通的各种面试方法),甲方(面试方)对面试结果负责并有及时与乙方沟通通报面试结果及后续联络进程的义务。

如果合同出现纠纷,双方应本着友好的态度协商解决,或者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商议。

第八条本合同签定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区

第九条其它约定事项《电子授权书》确认:甲方授权下列人员为与乙方合作之全权代表,知晓并同意该代表与乙方关于涉外招聘所有电话语音、Email内容等网络电子沟通信息,为甲方真实意愿表达并愿意以此信息为基础,解决可能纠纷,并为此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姓名:___________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机: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此合同如通过传真签署,同等具有法律效力。甲方(盖章):乙方(盖章):北京安吉丽娜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或

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

电话:开户银行:建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 传真:户名:北京安吉丽娜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帐号:***10138

涉外旅游服务 篇3

劳动力是重要的资源,在全球物质资源优势已不再凸显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涉外劳务的竞争优势,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任务。大力发展外派劳务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部分缓解国内就业市场压力,而且将增加劳务收入,更有助于丰富劳动者经验、增强素质,为中国相关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和有力保障。

濮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濮阳国际),于1997年经原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短短的十几年间,已先后向日本、新加坡、韩国,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约旦、毛里求斯、尼日利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2万多人,涉及机械、电子,建筑,缝纫,水产、食品、塑料,医护,种植、餐饮、服务等30多个工种,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外经企业和河南省外派劳务状元企业等。

立足本地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各类出国劳务项目

河南,是中国人口较多省份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濮阳国际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认真组织实施“出国门,富万家的521工程”。针对濮阳地区农村劳动力状况,濮阳国际不断开发适合本地劳动力出国打工的新项目,重点开发了年龄跨度大、文化要求低、收费少、派出快、挣钱多的项目,如赴新加坡、阿联酋建筑工、日本短期蔬菜种植工、约旦制衣工、韩国水产、远洋船员等。

为了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该公司已逐步形成了以外派劳力型劳务为基础向技术型劳务发展的格局。近年来,濮阳国际还积极开发了高层次,技能型,适合大学生出国就业的新项目,如商业销售,物流服务、生产助理等,每年都要选派一批大学生参加境外的一些大型企业的选拔和面试,实现外派劳务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局面。

提高劳务人员素质打造外派劳务品牌

郭循立谈到,出国培训是提高出国劳务人员素质,提高履约率、降低违约率、创建濮阳外派劳务品牌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出国人员的素质,该公司专门成立了培训中心,他们派出的每一位劳务人员,在其出国前都经过系统的、全封闭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语言和技能两方面,培训结束后,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通过考核的才能外派出国,对考核通不过者,将继续免费培训,直到通过考核为止。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公司+基地”集“选拔一培训一派出”于一体的外派劳务模式。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建立了商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但培养了大批的出国预备人员,而且还拉长了产业链。

自2004年以来,濮阳国际培训中心先后被河南省扶贫办、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商务厅确定为河南省扶贫开发涉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基地和河南省外派劳务培训中心。2007年,又被河南省扶贫办、河南省劳动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省团委联合表彰为河南省扶贫开发“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先进基地等。

濮阳国际在努力开发国际劳务市场的同时,狠抓出国培训,着力塑造企业形象,全力打造外派劳务品牌。郭循立说:“我们所经营的商品与普通的商品不一样,我们的商品更具有特殊性,因为我们的商品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既要服务好用人单位,又要服务好外派人员。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开展以提高外派人员素质为核心,注重培养外派人员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神,赢得了国外客户的普遍认可,同时,也提高了濮阳国际在国際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帮助百姓脱贫致富促进涉外经济发展

“走一个富一家、走一批富一乡”,这是出国打工的真实写照。据统计,10年来,濮阳国际已派出出国劳务人员1.2万多名,为该地区带来净收入累计达16亿元。在濮阳已形成了许多出国厂、出国乡,出国村和出国户,不但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还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招商引资,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郭循立对记者说,在濮阳一人多次出国,一家兄弟姐妹同时出国或先后出国的情况比比皆是。

侯永爱,是中原油田职工子女,毕业后选择了出国打工,先后到密可罗尼西亚做了两年服装工,回国后通过濮阳国际合作公司先后到毛里求斯和新加坡打工,连续3次出国,在国外工作了7年,挣回了30多万元,3次出国使她学到了很多东西,目前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缝纫工教师。

27岁的濮阳县清河头乡农民靳叶少对记者说:“出国打工算致富的捷径。”2000年,他通过濮阳去出国干船员,3年后除了个人开销外还带回了5万多元。今年,他要还去新加坡干建筑,据他估计这次能带回来10多万元。

几年前,濮阳县渠村乡翟庄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李国俊率先去阿联酋出国挣了钱,回国后当上了村支书。为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李国俊与濮阳国际合作公司合作在村里建立了出国咨询报名点,并动员自己的弟弟、女儿、儿子、儿媳先后出国打工。弟弟李汉芝去新加坡干建筑工,4年挣了20万元,回国后到市里创业,投资开办了“程辉轮胎大全”,自己成了小有名气的老板,李国俊的两个女儿及儿媳先后出日本从事水产加工,出国半年每人都挣回了5万元,儿子正在日本研修。

通过濮阳国际外派出去的这些人员,除挣了钱、开拓思路以外,有的还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李风玲,毕业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通过濮阳国际赴新加坡工作,目前,不仅每月有近2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外,还在新加坡上了大学。

郭循立笑着说“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村,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这么多劳动力如何转移,如何让其发挥作用,我们濮阳国际就有这个责任,利用国际、国内的发展机遇,帮助企业和个人‘走出去。”

涉外旅游服务 篇4

1. 语用失误

1.1 语用失误的定义

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是英国语言学家詹尼托马斯1983年第一次提出来的, 她指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 语用失误可分为语言的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何自然在他的《语用学概论中》将语用失误定义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 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随着跨文化语用失误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语言学家李元胜 (2003) 在托马斯对于语用失误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提出语用失误的定义不应该只关注言语层面, 还应该关注非言语层面, 因为交际是由言语及非言语构成的。因此, 语用失误应进一步定义为“因为跨文化中交际双方因缺乏准确理解和有效语言使用能力而产生的对于话语或非语言信息的理解或表达失误”这一定义不但涉及了言语层面还涉及了非言语层面, 因而变得更加全面而有说服力。

1.2 语用失误的类型

根据上述定义, 语用失误应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语用语言失误、社会 (社交) 语用失误以及行为语用失误。前二者属于言语的层面, 后者属于非言语的层面。

语言语用失误即语言本身的失误, 具体指学习者因使用不合外语语言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将本族语的语义和结构套用在外语上所造成的失误。社会语用失误则是指在交际中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造成的语用失误。行为语用失误指在非言语交际中, 因文化不同而导致非语言行为选择上的失误, 以致交际失败。

2. 英语导游涉外旅游服务中的语用失误

2.1 英语导游语用失误的定义

基于上述定义和分类, 笔者认为英语导游涉外旅游服务中的语用失误是指:导游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过程中, 因不同的文化间语言表达方式与习惯、价值与观念、思维的方式以及非语言行为的理解等不同, 所造成的用词不准不恰当、用词的失误以及非语言行为表现不当等现象, 并因此使导游与游客交流产生误会、中断或者使游客产生不快或不满情绪的语言及非语言失误现象。

2.2 英语导游语用失误的类型

在涉外旅游服务中, 英语导游常出现的语用失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2.1 英语导游的语言语用失误

英语导游的语言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除此之外, 导游话语表达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语速等方面也会造成其导游服务中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 造成游客的误解。

导游词汇的语用失误集中体现在词义方面。下面的例子就是导游因不能正确理解undress的一词多义而造成的语言语用失误。

案例1:一位美国游客请导游陪同他到中国一家饭店用餐, 上菜时希望服务员不要把蜜汁事先浇在鸡脯上, 他要自己来。就对导游说:Would you please tell her to serve the chicken undressed? (请你告诉服务员上鸡肉时, 别先浇汁, 好吗?) 导游以为undress是不穿衣服的意思, 而且服务员还是一位年轻姑娘, 于是大惊, 便立刻回答No, I can’t. (不行) 。游客问为什么, 导游回答You are in China, sir. (这是在中国, 先生) 。游客觉得自己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感到很难理解, 于是很不满意。

导游语法的语用失误也有许多表现形式, 不过主要表现在英汉对于反意疑问句的不同回答上。案例2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案例2:一个英国旅行团来中国杭州观光旅游, 根据安排, 游客们在杭州境内的时间较长, 而计划内景点却不多, 待完成了计划中的所有节目后, 还有多半天时间。于是导游就推荐游客们去动物园看熊猫盼盼表演。可是,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熊猫馆时,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盼盼在几天前就被借走了。导游十分抱歉地向游客们翻译了动物园的这个解释。其中一位男游客立刻走到导游面前问道:You didn’t know that beforehand, did you?这时导游没加以注意, 混淆了中英文对于反义疑问句的不同回答方式。他立刻地回答Yes。而他的这句回答在英语中就等于:Yes, I knew that beforehand. (是的, 我事先知道此事) 。那位客人自然有些生气, 但又怕是误会, 又紧追问了一句:You didn’t meant that you knew it in advance, did you?不幸该导游对自己的语用失误没有丝毫察觉, 再次回答:Yes, Miss.于是游客十分气愤, 之后就打电话给旅行社投诉了这个导游。

2.2.2 英语导游的社会语用失误

从事涉外导游服务的人员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交流, 能听、会说英语还不够。即使母语同是英语, 不同国家的人也因其社会体制、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 而在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例如在澳大利亚, 人们有很多独特的语用表达, 致使一些初次带游客去澳洲观光的领队产生误解。

案例3:一个中国的观光团到达西澳大利亚首府时已是晚上七点半了而游客们尚未进晚餐。当地地陪史密斯小姐介绍当晚的安排道:We’ll have tea at about 8:00 right after we arrive at the hotel.During the tea time I’ll have you registered and have your rooms ready so that you may have a rest right after.中国的领队将其翻译为:我们大约8:00到宾馆, 到了先就喝茶。期间, 史密斯小姐会帮我们登记入住以便喝完茶后大家就可以进房间休息。客人听完十分疑惑, 问道:“还没有吃晚饭呢, 怎么先进房间休息?而且在飞机上也已经喝够茶了”。于是有人大声说:我们不想喝茶了, 告诉史密斯小姐我们想先吃晚饭。领队也觉有些不妥, 便问史密斯小姐:Excuse me, Miss Smith, but w hen could we have supper?We are all hungry and tired.We don’t need any tea. (请问, 史密斯小姐, 我们什么时候吃晚饭?大家都又累又饿, 不需要喝茶了。) 后来经过解释, 该领队和游客才明白, 原来澳洲人, 特别是西澳人习惯把每天的正餐称之为Tea, 这里的tea不是喝茶的意思。

这个案例正是因为缺乏背景知识而导致当语用失误, 不了解到达国的体制、人民的价值观念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语用前提均会引起社交语用失误。

2.2.3 英语导游的行为语用失误

行为语用失误指在非言语交际中,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而导致的非语言行为选择上的失误, 而导致交际失败。非语言交际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因此, 行为语用失误也体现在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方面。体态语的语用失误是由于交际双方中任何一方的动作或者姿态不合时宜而引起的失误。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触摸行为等。副语言语用失误指对沉默、话轮转接或一些非语义的声音的使用不当引起的失误。客体语语用失误指物质的一切有意和无意的错误展示引起的失误。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化妆、个人用品等。

案例4:一个中国导游在跟一位英国游客介绍景点, 讲解的十分投入, 为了防止唾液溅出他在讲话时, 时而会用手捂住嘴, 却发现本来听到兴致勃勃的英国游客越来越表情不自然, 后来这位英国游客竟然要求更换一位新导游为其服务。

这个案例就说明了中国导游因为体态语语用失误而造成游客不满, 因为在英国, 用手遮住嘴, 是想防止谎话从嘴里出来, 因此这位英国游客感到不满。

英语导游在涉外旅游服务中如果不注意这些行为语言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 造成英语导游涉外旅游服务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造成英语导游涉外旅游服务中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很多, 有语言本身造成的也有文化差异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3.1 英语导游缺乏专业的语言学习, 对英语语言本身掌握得不牢固

许多英语导游都是学习旅游专业出身, 从带国内团开始做起, 逐渐开始接触涉外旅游服务, 因此大多数导游都是先考了中文导游证, 而后补习英语加考了英语导游证书, 因此, 有许多英语导游没有英语专业的学习经历, 而只是经过了短期的英语语言培训, 因此语言基础不够牢固。

从以上案例1和案例2中所出现的语用语言失误可以看出, 造成语用语言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语用者对英语语言本身掌握得不牢固。

3.2 英语导游涉外旅游服务中的文化负迁移

而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许多高校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 开始培养专门的英语导游人才。但是在教学中往往还是按照传统语言的授课方式, 片面重视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句型的练习, 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习惯以及语用知识的传授和强化。以致所培养出的英语导游不十分了解或熟悉英语本族语的语用方式和语言习惯, 从而在涉外导游服务中自然而然的将本族的语言文化习惯、语言模式和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观念直接照搬照用来与对方交流, 这就难免误解。这种在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模式对第二语言的干扰, 就是文化的负迁移, 上面的案例3就是一个实例。

3.3 导游与游客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两者相互影响, 因此思维方式差异的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中英思维方式为例, 从总体上看, 汉语思维方式以直观感性为主, 特点是思维综合、重意会轻言传。而英语思维方式是分析性逻辑思维, 重分析和概念, 轻笼统。汉语思维是整体优先, 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结构模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 要想使交际顺利进行, 就应注意使用对方乐于接受的思维方式去组织语言。英语导游如果以母语的思维方式出发, 在涉外导游服务中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 从而影响导游服务的质量。

总之, 英语导游在涉外旅游服务中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还有很多, 比如价值观的不同、

民族习惯的差异、宗教信仰的不同, 等等。这就要求从事涉外服务的英语导游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 不断加强语言文化的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尽量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

摘要: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英语导游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英语导游在从事涉外旅游接待服务的中出现一些语用失误, 这将会对涉外旅游服务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 接下来详述了英语导游涉外旅游服务中语用失误的一些具体案例, 最后分析了这些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英语导游,涉外服务,语用失误,具体案例,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Geoffrey Leech.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2]Jenny Thomas.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1983.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

[6]王力.王力文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涉外旅游专业个人简历 篇5

基本信息

姓名: YJBYS

出生年月:1990年12月

性别:女

毕业院校:辽东学院

学历:大专

政治面貌:群众

专业:旅游管理

电话:***********

E-mail:***@yjbys.com

教育经历

/06—/06

辽东学院 | 旅游管理 | 大专

主修课目:旅游管理 饭店日本语 标准日本语 商务英语

在校奖励情况与实践经验

2012/05 -- 至今: ****酒店 | 前厅部

因学校安排,已在**酒店(准四星)轮岗实习主要是在前厅部学习,总机、商务中心、礼宾部、有2年收银与接待的工作经验(收银与接待合并),已掌握所有有关前台操作方式,且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外语、微机等培训,曾在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中,计算器累加、人民币点钞、验钞已优秀的成绩获得技能标兵称号. 现任前厅部商务中心兼前厅办公室文员,负责文件排版打印、传真收发、考勤及售票工作等.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职业:行政/后勤 人力资源

自我评价

涉外旅游专业中的跨文化渗透研究 篇6

关键词:涉外旅游专业;跨文化交际;文化渗透

随着中國国力的增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了。中国经济报道社会频道曾有一篇题为“跨文化沟通能力应成为中国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的报道,文中指出:随着人才和资金的国际化流动日益频繁,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旅游、国际贸易、翻译、等职业对涉外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2013年10月,中国商业电讯网发布了一则题为“具备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的涉外旅游人才奇缺”的新闻,提到了中国旅行社中高层外语导游缺口严重的问题。事实上,目前全国中文导游已基本饱和,真正缺乏的是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级涉外导游。因此,如何培养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涉外旅游专业极为关注的话题。

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在《无声的语言》这本书中首次提到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间存在差异的人之间的交际。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不同,跨文化交际障碍时常发生。胡文仲先生曾归纳出四类常见的文化错误: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是不适当的。如外国朋友问:你在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如外国友人说:“你今天真漂亮!”我们回答:“哦,没有没有!”②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如a与外国朋友见面时说“你要去哪里呀?”③以偏概全,过于笼统化。比如认为所有的法国人都很浪漫,所有的荷兰人都是醉鬼等等。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事实上,对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更深层次的冲突,导致国际交流的失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学习跨文化交际,避免由于文化误解而导致的文化冲突,有助于他们快速与世界经济融合,给自己在旅游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涉外旅游专业,也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上有所改革。

一、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旅游英语》课程遵循“语言+旅游知识”的原则,强调语言正确性和旅游知识,而忽视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程中的渗透。授课教师应对《旅游英语》等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实现双语双教材,让《涉外旅游》等课程与《跨文化交际》并行,将跨文化知识渗透到每一个模块中。

二、跨文化渗透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教师应提供与语言内容相关的语言材料和文化内容,尽量保证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和材料的生活性。通过情景的学习,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取相关的语言点和文化内容。

2.适度性原则

把握文化导入的内容,要分清主次。在语言教学中,语言学习为基础,文化导入为辅助,文化因素慢慢渗透到语言学习中,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点的同时,把握相关的文化因素。

3.交际性原则

文化导入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情景演练等教学模式,学生在了解英文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进行语言交流,从而更好地学生理解文化,并进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

4.及时性原则

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中。文化教学内容也应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有所调整,除了历史事实,文化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要及时纳入课程中。

5.平等性原则

在对文化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时,要注意文化的平等性,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摒弃文化偏见或歧视。

三、课程中渗透的文化内容

1.语言沟通模式

包括问候、邀请、道歉、感谢、电话、日常沟通等用语的禁忌和礼仪等等。比如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往往比较直接。当在旅行中遇到不满意的待遇时,他们往往会非常直接地提出来。作为导游,一定要了解他们只是在就事论事,并不针对任何人,只要努力帮他们解决问题就行了。如果不了解这点,将问题转嫁给自己,认为是在针对自己,就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导致一系列的不愉快。

2.非语言沟通模式

如服装、手势语、肢体语言等等。作为旅游行业的高级人才,一定要了解中西方在非语言沟通方面的差异。比如中国人的人际距离相对较小,坐公车时,即使彼此触碰身体也非常正常。西方人(尤指欧美)的人际距离较大,公开场合的肢体触碰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动作小,声音也小。一名涉外导游在带外国团时,一定要了解非语言沟通方面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词语的文化内涵

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语的情感色彩、指代意义和联想范畴等。还有一些成语、谚语的使用。中国人崇敬“龙”,称皇帝为真龙天子,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西方人眼中的龙,却是邪恶的、恐惧的、是魔鬼撒旦。中国人喜欢老虎,认为老虎是森林之王,因此诞生了诸多关于“虎”的成语,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等表达对虎的崇拜。而西方人的心目中,“狮子”才是森林之王,具有王者风范。如“the lion and the mouse”,表示“小人物有时也会起大作用”。比如狮子纹章是英国的国徽,英语中“the British Lion”就用来转喻“英国”。

4.背景知识

单纯的英美文化的知识点,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只有结合英语国家的相关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相关的背景信息,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英美文化。

5.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差异很大,涉外旅游人才应了解西方人士的基本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遵守西方国家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比如不能随意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和收入等;没有预约不能随意造访他人;不能轻易帮助老人或残疾人等等。

四、文化渗透的方法

1.加强文化导入的意识

传统的《旅游英语》更侧重理论教学,基本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需要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课程中自觉地导入文化部分的内容,让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语言知识当中,使学生理解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文化所起的作用。

2.提高文化导入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必须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导入。

(1)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电影、网络等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真实情境的观察,感受有声或无声、有形或无形的西方社会文化,其风土人情、地理概貌等等也会一览无遗。

(2)创造實践机会。教师应该布置课外作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一名外国人士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并做深度访谈等。教师应主动搭建留学生与班级学生的沟通平台,让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相融合,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并感受彼此的文化。

(3)加强阅读。首先教师本身要阅读大量的西方文化材料,有机会可出国旅行,进行深层次的立体阅读。其实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行走。在阅读和行走过程中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从而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组织各种活动,如圣诞party、复活节活动等,邀请留学生参加,让学生在组织和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5)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教师要与旅行社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走出校园,实践真正的国际导游任务,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更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Edward T Hall.The silent language[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3]陈星伊.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4]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谢军.英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负迁移作用[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

[7]赵贤洲.对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8]张艺华.体态语言奥秘[M],中国物质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

叶霜霜(1982.2~),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系,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跨文化。

论涉外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篇7

关键词:旅游立法,行业自律,权益保护

1 涉外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1.1 涉外旅游消费者权益的含义与特征

涉外旅游消费者权益是指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基于法律的规定及合同的约定而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法律上权利和利益两者既是紧密联系又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涉外旅游者的合法的权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表现为涉外旅游相关法律规定了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合同上。二是表现为旅游消费者所独有的权利上。在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四项消费者权利 (即知情权利、安全权利、意见被尊重权利和选择权利) 之后, 1969年尼克松总统又补充了一个“便于救济的权利”。1985年4月9日, 联合国制订了保护消费者的一个准则, 该准则明确提出了保护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这八项权利后来被确立为消费者的八项人权, 这八项权利主要包括: (l) 获得公平价格待遇的权利, 即公平权; (2) 获得必要的物质需要满足生存, 即所谓的生存权; (3) 获得所需资料的权利, 即“知情权”; (4) 获得安全保障的权利, 即安全权; (5) 获得必要赔偿和帮助的权利, 即“补偿权和求助权”; (6) 能够咨询所遇到的问题的权利, 即“知情权”; (7) 享受必要教育的权利, 即所谓的“教育权”; (8) 得到一个相对健康环境的权利, 即所谓的“环境权”。

1.2 保护消费者外国旅游的意义

首先,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国外旅游, 如果旅行社侵权, 会破坏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打击了旅游消费的积极性, 导致了旅游消费市场的缺乏活力。另一方面, 如果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可以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 国外旅游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现。旅游合同是由旅游者和旅行社双方签署的, 旅行社有权征收费用, 但当然, 承担保护外国游客的合法权益是其义务和责任。旅行社不履行, 不完全履行合同或者不适当履行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旅行社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最后,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旅行社为了能够持续发展, 必然要在正当竞争中, 保持自己的优势。旅行社只能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入手, 尽一切可能的手段, 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惠顾, 来保证经济的效益。

2 涉外消费者权益受损害的表现

将国外旅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进行了比较。在现实生活中, 国外旅游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 外国旅游者有权对旅游服务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 旅游服务项目通常是迫于旅行社的指定, 这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利受到限制。其次, 涉外游客有权获得真实的信息, 这主要是消费者的知情权。但是, 一些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旅行社通过不公平竞争, 虚假广告内容作出可信的, 虚假信息, 误导游客。夸大, 以次充好构成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犯。再次, 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游客的切身利益问题, 是最受关注的环节, 也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安全权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旅行社有义务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尤其在涉外旅行中, 由于身处他国, 如果当地的治安环境很差, 消费者的人身财产更处于危险之中。但现实的旅游中, 因为不当的预防措施, 游客人身遭受伤害, 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暴力和意外事件是常见的。最后, 旅游消费者受到损害时, 有权获得损害赔偿的合法权益, 但是, 当损害发生时向旅行社索赔却是一件非常麻烦和困难的事。极差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低与报名时的“热情”形成鲜明对照!

3 涉外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3.1 旅游立法体系不健全

因为我国还没有制定一个全面的旅游法律制度, 对游客权益的保护还主要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 以及一些分散在其他各种法律和法规中的规定。旅游法规、规章针对性极强, 但从内容上看非常不完整, 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 所以在实践中, 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不能更好地保护游客的利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 虽然立法层次较高, 但其规定比较笼统, 因此, 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2 涉外旅游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旅行社之所以敢屡次侵害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扰乱旅游市场秩序, 其重要原因是旅游消费者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当消费者的权利遭受侵害时, 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不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导致侵害者更加肆无忌惮, 使旅游市场中的不规范现象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3.3 涉外旅游信息的不对称

旅游经营者往往凭借自己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地位, 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而隐瞒对其不利的信息, 更有甚者, 虚构捏造假信息误导消费者, 而旅游消费者只能依照自己的常识和经营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 往往导致消费者不能理性地判断。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旅游消费者面对的是一个与旅游各个利益相关行业组合起来的产业链, 因此, 旅游经营者往往是这个行业的强势者, 其掌握大量的信息, 而旅游消费者正好相反。尤其是涉外旅游市场, 国内消费者, 对市场的了解大部分更依赖经营者介绍, 因此,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因此, 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 既有客观原因, 又有主观原因, 很多情况下, 都可以通过人为地采取一些措施, 对不良现象加以纠正。

4 涉外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

4.1 加快旅游立法, 完善法律体系

上面部分我们提到旅游法律体系不健全,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保护旅游者权益的根本。首先, 在我国现行的制度设计中, 全国性的法律往往与地方法规部门法规、规章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果不协调好这个问题, 很可能导致多头管理, 导致依据某个法律法规, 让行政部门很难顺利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制定旅游基本法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依据其他国家通行的做法, 旅游基本法应包括一个国家旅游行业的基本原则, 行业的基本规范, 旅游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部门的宏观的指导规范。其次, 在旅游法的指导下, 六个元素及旅游市场管理相关领域的, 例如“酒店法”, “旅游管理法”, “旅游安全法”等法律, 形成的完整性旅游法律部门, 为旅游消费者保护自己的利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另外, 在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国际组织的决议上签字, 正式承担国际义务。在未来, 旅游法律体系应该是一个以“旅游法”为主、以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规定为骨架, 来补充旅游业法律法规的法律体系。

4.2 旅游合同有名化, 维护旅游市场消费者的利益

在旅游市场中, 签署必要的旅行合同,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旅游消费者的利益尤为重要。“合同法”总则第8章, 总共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但旅游合同尚属无名合同, 旅游合同在合同总则的框架内, 比照适用合同分则的相关规定。旅游合同在合同法中, 属于无名合同, 并没有具体的规定, 仅仅靠类推原则, 往往很难解决旅游合同中复杂的关系, 如此情形, 对于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旅游市场的和谐发展都很不利。

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考察, 很多国家都已经在民法典或者合同法中做了关于旅游合同详尽的规定。如德国民法法典对旅游合同就有专门规定, 旅游者既要与旅行社签合同, 也要与旅游地景点签合同。同时旅行社、航空公司、各目的地的饭店等相关企业之间也要分别签订合同, 这些合同规范都在德国民法典中有详尽的规定。又如日本的《旅行业法》中就有专门的对于旅游合同的准则, 其条文之详尽堪称典范, 明确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使旅行社和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得到了有效地平衡, 避免了许多无谓的纠纷, 合同的双方都已合同法规定的标准合同为依据。这种管理方式不仅适合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此外, 也使政府专注于宏观管理, 不去干涉旅游市场的具体事务, 从而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我国应借鉴德国、日本的做法, 因为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涉外旅游的不断增加, 制定一个标准范式, 更有利于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有利于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3 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旅游经营行为

主要是通过行业自律, 发挥行业组织, 旅游行业组织的作用, 旅游行会是在维护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及提高服务质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民间社会组织。通过行业组织的成员, 制定一个共同遵守行业准则, 经营准则和行为守则,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旅游消费者的利益。

首先, 应当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 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规范, 且逐渐摆脱行政化的色彩。在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往往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 如美国, 在旅游管理的体制上都奉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这种模式,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往往都是起到一个宏观管理的作用, 行业协会往往对于旅游管理占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仅仅要制定相关规范, 还要对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以及损害消费者的行为给予惩戒, 只有触犯国家法律才可能诉诸司法程序。我国旅游行业组织要想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应当摆脱行政化的帽子, 不做政府的傀儡, 而是作为一个与政府协调的组织, 协调政府与企业,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协调好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只有如此, 才能促进旅游业的不断繁荣。

其次, 通过国家立法, 给予行业组织一定的权威性。例如, 日本的“旅游法”对旅游行业协会性质、成立的资格、业务内容、管理人员的选择和任免, 对协会的监督及取消条款进行了详细规定。目前, 旅游行业的组织运作刚刚起步, 尚未成熟, 需要国家立法的帮助, 以加强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此, 旅行社协会充实发展中, 应该学习日本旅游协会有效的做法, 在未来“旅游法”, 明确协会的业务 (参照国际旅游协会的业务内容规定) , 使其管理职能在法律法规保护下, 顺利地实施。提高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旅游消费者是整个旅游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 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旅游发展的命脉。因此, 旅游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旅游维权意识的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让消费者初步了解, 特别是旅行条例, 应当让消费者了解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及义务, 旅游经营者享有哪些义务及责任, 以及如何处理履行合同纠纷及相关赔偿, 了解当涉外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如何迅速得到有效的解决, 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及时的维护, 等等。

参考文献

[1]罗文岚.中国旅行社业法律制度评述[J].桂海论丛, 2002.

[2]田喜洲.游客的权益如何得以保护[J].经济论坛, 2004.

[3]侯正良.试论WTO对中国现代化旅游法治之要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涉外旅游服务 篇8

关键词: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动态研究

1 广东省旅游行业现状分析

截至2009年6月底, 广东省共有旅行社1073家, 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142家, 占13.2%。全省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33659人, 其中部门经理级别以上的管理人员6382人, 占19.0%;导游人员7215人, 占21.4%;领队人员4539人, 占13.5%;会计人员2567人, 占7.6%;其它人员包括计调、业务员、文秘等, 人数最多, 共12956人, 占38.5%。目前较受青睐的旅行社人才是熟练掌握出入境旅游业务的领队, 精通境外策划和项目开发的管理人员, 以及擅长组团调度的导游。全省现有旅游景区 (点) 将近2000个, 景区从业人员约6.5万人。景区需要掌握旅行社开发线路、度假酒店管理、游客管理以及高素质的英语导游讲解服务专业人才。广东省现有星级饭店1154家, 饭店直接从业人员36.43万人。饭店业目前急缺通晓销售、公关、客户服务等部门实操人员, 尤其是懂外语的客房服务、前厅礼仪接待、餐饮服务等基层服务人员。此外, 新兴的旅游企业如网络中间商、旅游杂志社、会展中心等正不断壮大, 迫切需要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加入。

2 广东省旅游英语人才需求预测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的出台, 广东力争到2012年初步建成旅游强省。到2020年, 建成辐射华南、服务全国、影响亚太、面向世界的具有较高国际水准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7600亿元左右, 旅游创汇达到180亿美元左右,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10%以上。

据世界旅游理事会 (WTTC) 宣布, 中国旅游就业现在是世界第一位的, 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并预测到2011年可吸纳8800万的就业人数, 到2015年, 每年将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广东省是全国的旅游大省, 而现有导游从业人员21533人, 仅占全国10%, 中级导游员、外语导游员尤其缺乏,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来旅游人才缺口每年达20%, 仅广州地区2011年导游一项, 缺口将近2万人。

3 省内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现状

调查发现旅游英语专业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目前广东省开设了旅游英语高职院校约20所, 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名左右的毕业生。专业主要是作为旅游管理、经济管理、财经、应用英语专业等下设的一个方向。大部分院校专业师资不够理想, 主要来源英语语言类和旅游管理类, 而既懂英语又懂旅游管理的师资严重缺乏。从专业开设的普遍性、师资力量、精品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看来当前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4 改革与措施

4.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要求制定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既有较好英语能力又有一定导游和旅游管理知识和业务实操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招收的是专科或高职层次的学生, 培养的既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 也不是操作型基层服务人员, 而是具有一定理论素养, 专业技能熟练, 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涉外旅游人才。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既不能走传统本科教育的路子, 偏重理论课程的教学, 少开设实践性课程, 培养“学究性”人才;也不能一味因循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做法, 工具性、操作性课程开设过多, 理论性、素质性课程少, 培养“工匠性”人才。

4.2 课程改革与建设

(1) 围绕职业生涯构建课程体系,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过程组织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制定培养方案。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行业和企业, 根据岗位的职业标准, 探索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将“双证书”纳入教学体系, 努力构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 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的教学体系。

(2) 校企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 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 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4.3 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双师素质高、整体实力强”的总体目标, 重点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突破口, 注重企业经历、梯度培养、专兼结合、校企共建,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第一, 积极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 并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现有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或进修提高学识水平, 培养和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和教学名师队伍。第二, 走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派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要求旅游英语专业教师要朝“双师型”方向发展。第三, 聘用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作兼职教师, 建立起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第四, 制定专业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首先, 招收一批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以充实本专业的教学力量;其次, 从现有的基础外语教师队伍中选派有发展潜力的老师进修旅游英语专业为第二学历;此外, 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教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 尽快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通过三到五年, 逐渐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雄厚双师师资实力的专业。

4.4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按照“仿真、示范, 校企共建, 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 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 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来开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1) 挂靠本地旅行社, 建立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 逐步从教学型实训基地向生产性实训基地过渡, 满足学生实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需要, 最终达到以产养学的目的。 (2) 建设旅游仿真景点导游实训室, 购买四个经典景点讲解软件, 用于学生仿真景点讲解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除了满足校内学生的旅行社、模拟导游等技能培训的需要, 还可以举办技能比赛、专业人才选拔交流等活动;承担旅游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与培训, 承担旅游中等职业学校、职中的旅游专业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 还可为企业员工提供英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 预计成人培训每年达200人次。其次, 在已经形成的“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周边地区的联系, 在省内外力争建设相对稳定、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5个, 宾馆饭店等作为主要的校外饭店实训基地12个, 以省内外著名景区景点为旅行社及导游实习基地4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大批量、多批次的短期轮岗和长期顶岗实习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让学生运用课堂和实践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商务的国际化准则, 培养职业发展能力, 做好职业规划。

结合上述讨论分析和动态研究, 针对存在的不足, 相信经过努力, 我院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将真正走上校企合作道路, 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我们的经验也将在在全省其他院校得以推广, 对涉外旅游人才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俞仲文, 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5~3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56~158.

[3]吴必虎, 胡晓芬.中国旅游教育体系的结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3) :65271.

[4]李丽君.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 2004 (5) .

[5]陈福义.旅游教育改革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 (9) :1272129.

[6]游涛.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

[7]方桐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历程简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

[8]杜江.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 (本科) 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S2) :1272139.

[9]申葆嘉.论旅游学科建设与高等旅游教育[J].旅游学刊, 1997 (S1) :21224.

涉外旅游服务 篇9

自从2009 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海南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蓬勃发展,尤其是以酒店业的发展最为具有代表性,海南的岛外游客甚至说外国游客的数量越来越多,海南酒店的涉外性得到凸显,酒店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酒店行业的工作岗位对外语技能要求的程度有多高,具体都需要哪些外语语种,上述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都是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衡量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考量。

2 海南酒店业现状

海南酒店业具备很多内地酒店所不具备的特征,比如在酒店的地理位置布局上,海南的酒店就和内地的酒店差别较大,比如在内地一些星级酒店尤其是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多分布在规模较大或者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比如省会和一些地级城市,而在海南很多高星级酒店不仅仅分布在海口、三亚两个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在很多二线城市也都分布着很多星级酒店,有些还是全球( 全国) 知名酒店品牌。

酒店布局的分散造成了人才尤其是外语人才的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对于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酒店是很需要的,而学习小语种的毕业生对酒店来说就更抢手,因此,任何酒店对于优秀的外语人才都不想与之失之交臂。但是,对于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来说,很多外语或者小语种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去一些县级行政单位去工作,对他们来讲无论从职业发展潜力还是收入水平显然大城市更有吸引力,因此,对于很多处于二三线城市的酒店来说想招聘到称心如意的外语人才是难上加难。

3 海南酒店业外语语种需求分析

在来海南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根据母语国家不同来进行划分,其中排名第一的当属俄语,因为海南尤其三亚一直是俄罗斯游客出国度假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如果旅游目的国是中国,那么凡是到中国来旅游的俄罗斯游客中首站一定会来到三亚。

去过三亚的人可能会发现,在三亚的很多商店的招牌都是用三种至四种外语进行书写的,其中有一些商店只有一种外语那就是俄语。购物尚且如此,到了酒店尤其是涉外性较强的高级酒店,俄语标示的出现就更是司空见惯了。由此可见,三亚酒店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达到了极其渴望的程度。

根据国家旅游局和海南旅游委的调查数字,海南( 三亚) 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游客的第一境外旅游目的地,而俄罗斯也成了海南第一境外客源国。

4 海南酒店行业岗位俄语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海南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南酒店入住的外国游客( 以俄罗斯游客为主) 越来越多,如何与这些俄罗斯游客进行无障碍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酒店的人才使用和储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调查发现,在酒店的各个岗位之中( 在所有需要的专业技能之中) 最重要的技能莫过于与俄罗斯游客的沟通能力,也就是俄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一般的酒店员工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俄语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是不可能掌握的。

那么酒店业都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岗位、哪些岗位需要俄语( 口语) 技能,经过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岗位一: 客房服务员岗位。对于酒店来说,满足客人( 游客) 的住宿要求、给客人以家的感觉是酒店业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所以客房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酒店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作为从事客房岗位的酒店工作人员来说主要的职责就是打扫客房卫生、整理和及时补充房间内物品、检查客人是否有物品遗失,由于客房服务员在打扫卫生包括提供客房服务时都需要与客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该岗位对于俄语水平有一定要求,但是不高。

第二,岗位二: 前厅服务员岗位。前厅服务员主要工作职责是接受客人的咨询、房间预订、退房、办理业务、票务、商务等纷繁复杂的工作。但是,前厅服务员工作岗位是酒店的门面,更是客人到来以后对酒店的第一印象。客人一来到酒店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酒店大厅( 大堂) ,因此客人来到酒店以后最先见到的人就是前厅服务员( 大堂服务员) ,在接待客人的过程中语言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大堂服务员来说对外语水平熟练程度的要求也较高。

第三,岗位三: 餐厅服务员岗位。饮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了解我国国粹的重要方面。对于餐厅服务员来说要主动向客人介绍菜单上的种种美食,尤其是给外国人介绍菜品,对于餐厅服务员的外( 俄) 语水平要求极高,因为餐饮中所用到的很多词汇都是生僻词,如果只是介绍菜名还好,如果客人询问这道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是用什么原料做出来的,想用俄语描述清楚餐桌上的美食对于从事餐饮工作的服务员来讲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四,岗位四: 康乐服务员。酒店的职能除了为入住的客人提供日常的饮食起居之外,还应该有休闲娱乐场所等设施。对于涉外酒店来说大多数都是给客人提供休闲养生场所。比如很多俄罗斯游客到中国来对一些( 高档) 酒店的理疗设施很感兴趣,因为中医养生在俄罗斯人看来非常神奇,也非常具有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这些俄罗斯游客的兴趣,但是作为康乐部门的员工来说讲解中医的道理就要颇费一番周折了,因为涉及的医疗方面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并不是经常用到的,如果不是有很好的词汇积累是不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的。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对于酒店企业来说无论是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康乐服务员还是前厅服务员基本上所有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外语技能的员工,尤其对于具有大量俄罗斯游客的海南来说,对于俄语人才的需求更多。

5 实现校企俄语人才的对接建议

对于酒店与学校之间的俄语人才的供需矛盾,也正是目前校企供需矛盾的缩影。学校想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酒店也想为自己招揽到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好、忠诚度高的员工。因此,如何在学校和酒店之间架起一座俄语人才引进的桥梁是学校和酒店企业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酒店订单班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酒店业对于俄语人才需求的困境。对于酒店来说可以在学生刚一入学就按照酒店的用人计划来设置订单班,该班级无论从企业文化学习到专业技能的开设都可以按照企业的思路来学习,学校要做的工作主要是两项: 第一负责提供学生学习的场所; 第二负责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功底。对于酒店来说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来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的,因此酒店愿意和学校联合开设订单班更看重的是学校对学生俄语能力的培养。

6 结论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助推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外国游客纷纷来到海南,在所有的境外游客中俄罗斯游客的数量是最多的,大量的俄罗斯游客也凸显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俄语人才的匮乏,同时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俄语专业人才也急需拓宽就业渠道,酒店也急需俄语人才,二者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海南俄语人才还不能稳定的高质量的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该语种人才的需求,如何合理地解决供需矛盾是酒店和学校共同研究的课题。

摘要:海南国际旅游岛自2009年至今已经将近6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间海南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旅游业无论从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酒店业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的速度更快,酒店规模的扩张对人才尤其是能满足酒店涉外需要的外语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结合海南是俄罗斯第一的境外客源国(省)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了俄语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海南,涉外酒店,俄语人才,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秦美卉.浅谈如何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2010(7).

涉外旅游服务 篇10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倾向于实用主义,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收纳了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到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相关热点。1)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方面的研究。Voltaire Garces Cang[1]以日本为个案,以盂兰盆节为例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利益者的界定。Dan Knox[2]则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表演的过程中,自身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将有可能固化从而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时应充分考虑到时代性和变化性。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Hyung yu Park[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意义的解读,作者认为共同的民族记忆,作为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立于政治纷争和冲突中。因此昌德宫的旅游体验可以唤起韩国国民重申他们的种族和文化的亲和力,有利于朝韩重新想象作为一个国家的过程。Nicole Ferdinand,Nigel L.Williams[4]认为一旦节日被确定为当地的文化和遗产的庆祝活动,可以成为国际事件传播到他们的原籍地区以外的国家。为此研究者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为例说明节日政策的制定者和节日的组织者,从管理个人庆祝活动到共同的资源治理从而推动了节日的国际化进程。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研究。Wantanee Suntikul,Timothy Jachna[5]以老挝琅勃拉邦镇非历史建筑遗产的相关利益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非物质遗产保护监管机构、地方企业、遗产区民众之间的利益纠葛。文章认为该地企业主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也危及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协同保护遗产的建议。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传承关系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方式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吴彬[6](2012)在充分分析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的结果上,从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基础,文化资源等方面充分分析了浙江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建设的条件,列举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的建设情况并分析了教学基地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意见。系统性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传承的融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王建设(2009)[7]肯定了地方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以平台加模块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陈连锦[8]从校园文化活动的角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也有很多学者从单一的专业建设角度论述非遗的高校传承方式。保奕帆(2012)[9]的硕士论文《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方式的探索》以云南艺术学院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课程为例,研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中的课程设计、课程特点和教学方式等。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3年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以吉林省高职院校的旅游人才建设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吉林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课题研究。课题以导游专业、酒店专业、会展专业为三个研究点,从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第二课堂的开发等不同方面研究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结合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建设的多年经验分析了非遗与旅游专业人才建设融合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门宇静[10]以旅游类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非遗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研究该专业建设的模式和发展方向,为我们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融合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研究。邓婷[2]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体系相结合,分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旅游景区、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开发之中。田青刚[3]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定义为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红色旅游的角度研究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彭小舟[11]以桑植民歌为例,通过问卷和调研的形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估模型。王虹[12]从产权、模式和历史的角度提出了民族村寨的可持续旅游开发,立足对民族村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三、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涉外旅游的融合来看,仍有不足。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专业的建设关系上看,大多数学者着眼点都是如何将非遗的内容纳入旅游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过分强调其校园教育而忽略了非遗的社会性和民间性,我们不仅要让非遗进校园,更要让校园教育走进民间,让非遗在属于自己的土壤中生根开花。其次,国外的研究重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界定和保护,而国内则重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和利用,面对国际文化的差异,如何利用涉外旅游让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国际化的推广等问题鲜有学者涉猎,这将是我们今后着重要研究的领域。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之间的关系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倾向于实地调研和统计,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保护和权益界定方面,而国内学者倾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方面开发和多元传承。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涉外旅游专业和人才建设之间的融合研究比较薄弱,这也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吴彬.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建设初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2]王建设.地方高校开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09(08)

[3]陈连锦.非遗教育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4]保奕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方式的探索,硕士论文,2012

[5]门宇静.旅游类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非遗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J].中国培训,2015,12

[6]邓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旅游产品体系研究[J].学理论.2011(26)

[7]田青刚.大资源观下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论[J].鸡西大学学报.2011(08)

[8]彭小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估研究——以桑植民歌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

涉外旅游服务 篇11

在跨文化旅游中担任导游翻译工作的人员称为“涉外导游”或“涉外翻译”。他们是从事接待来自海外的访问者、旅游者的人员,确切地说就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语)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海外旅游团(者)参观、游览等事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包括导游翻译服务和旅行生活服务。因为他们在跨文化旅游活动中同时兼任了“导游”和“翻译”两种工作,所以他们是与游客接触最频繁、交流最多的人。他们与游客之间的交际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旅游文化的传播,他们的协调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旅游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涉外导游必须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又包含着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跨文化能力包含敏感性、宽容性与灵活性。”因此,作为一名涉外导游,除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深厚的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外,还要充分认识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因为“翻译显然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更是一个文化传通、交谈和融会的过程。翻译同文化因素、背景知识和内在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联,并受他们的影响和制约。”在跨文化旅游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不同,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民族心理特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交际失败,甚至会导致误会或冲突。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交际失败或误会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这位军官听后客套道:“哪里,哪里!”可是翻译却将这句中国人常用的客套话译成了“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感到莫名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节性地称赞了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我她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显然,这样的误会是由于译者忽略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因此笔者认为,一名涉外导游翻译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非常重要,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差异。

一、言语行为之文化差异

作为一名导游翻译,无论是在自己的行为中,还是在为服务对象的翻译沟通中,意识到来自不同社会的人使

用的社会语言规则存在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各社会或群体在问候,道歉、感谢、祝贺、邀请、恭维等诸多言语行为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可循,即使是类似的情景,相同的社会功能,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语句可能截然不同,所采用的方略也有天壤之别。”如:因社会结构、血缘关系,及文化取向等方面差异的存在,东西方在称呼类型、称呼方式的选择,及称呼语的功能方面截然不同。如:汉语称谓中,职务、职业、职称等均可被列为头衔,而英语中却不同。中国学生常用“Teacher Zhang, Teacher Wang”来称呼老师,这样的称呼在英语中是没有的。汉语中,在不知其姓名的情况下有“老大爷”、“大婶”、 “大姐”、 “师傅”等敬称,而英语中则敬称为 “Sir” 或“Madam”。又如:由于文化差异和制约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不同,人们之间打招呼时所涉及的话题也不同。美国人在问候之后可能会谈论天气、工作、居住条件等,并设法找出共同之处。日本人在开始谈话前,习惯互报姓名,工作单位,职业或谈一些关于个人身份的情况。中国人相互见面时会谈及到婚姻、经济状况等,中国人的这些话题有时会构成对西方人隐私的威胁。另外,中国人非常注重“谦虚”和“礼貌”,在受到别人邀请吃饭时习惯说:“不”,即使是愿意接受,也是在反复邀请后才可接受。而对美国人来说这是明显的拒绝邀请的表示。可见,了解言语行为之文化差异,对一个跨文化导游翻译来说,比掌握外语本身更为重要。“一个语法错误,一个语音错误,一个词汇错误,不会使我们触怒对方,别人会以为这些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语言使用规则一旦出错——一个不合适的问题,一个迟迟出口的‘道歉’,一个不及时的‘恭维’或‘祝贺’,一个对‘恭维语’或‘问候语’的不恰当的反应,将会被当成没有修养的表现,被当成对人格的有意冒犯或侮辱。”

二、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都讲究礼貌。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都有其独特的原则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各自按自己的礼貌原则行事,势必会产生误解。

在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的中国,“礼”的精神始终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学者们认为,中国社会中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礼貌”的内涵,礼貌准则的侧重或选择,礼貌在言语行为方面的分布,还是礼貌与人际间的社会地位的关系,涉及的话题等。如:以谦虚为美德的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卑己尊人”:在赠送礼品时会贬低所赠之物,在设宴招待别人时会很谦虚地贬低所备饭菜,在公开讲话的开场白的措词方面,许多中国人包括领导人,都要谦虚一番,说“我没什么更多的可讲”或“我在这方面懂得不多,随便讲几句,浪费大家时间啦!”等等,从而达到“卑己尊人”的目的,而这些在中国人眼里非常礼貌的言语,常常让西方人感到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他们会想“既然没什么好讲的,又浪费大家的时间,那为什么还要讲?”又如:在宴请客人时,中国人的好客和热情表现在不断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甚至频频为客人夹菜。这种款待方式却不为西方人所接受,在他们眼里,吃多少或吃什么应该由客人自己来决定。另外,中国人招待客人,菜肴准备得越丰盛越礼貌,对餐桌上的浪费不以为然。作为客人,则是吃得越多越礼貌。但西方人从不在餐桌上浪费,他们会将自己盘中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而且,对西方人来说,吃得过多、过饱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行为。跨文化旅游中会常常涉及到用餐,赠送礼品等事宜,导游对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一定要有很高的敏感性。

三、非语言交际之文化差异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能力固然重要。但只注意语言交际,忽略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不完全的交际。“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的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限的交际目的。非语言交际也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忽视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涉外导游在其服务过程中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也不同。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国人会摇头或摆手,许多西方人则喜欢耸肩。其次,相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表达的含义不同。例如:英语国家的“OK”手势,因文化不同,这个手势的含义也不同。中国人用此手势表示“零”;法国人表示“零”或“无”;日本人表示的是“钱”;在巴西和希腊等国则是一种污秽动作。再次,有些动作在一种文化中只表示一种含义,在别的文化中却可能表示多种不同的含义。例如:两人挽着胳膊或勾肩搭背的动作在英语国家只存在于夫妻、恋人或青年异性朋友之间,多与恋情或性有关;在中国则可以表示男女之间的恋情,同性之间亲密的友情,晚辈与长辈、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密之情、关心或尊敬等。另外,还有许多姿势、动作只存在于某一种或某些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却不存在。如:中国人在面对长辈、上级或老师时,坐、站、走等体姿要求端庄以示尊敬。而英语国家的人对体姿就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在中国的课堂上,学生被要求坐得端端正正,而在英语国家,学生的坐姿就比较随便,大学生甚至可以将脚放在前面的椅子上。可见,非语言行为的含义丰富而微妙,其文化差异更是错综复杂。所以,涉外导游在工作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四、传统风俗习惯之差异

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中或许就是不祥之物。作为一名涉外导游,如果不了解游客来源国的风俗习惯和禁忌,完全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去对待外国客人,就有可能产生沟通障碍,甚至导致误解。如:在跨文化旅游中,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选择礼品时必须要考虑交往对象的习俗或禁忌。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杭州一家旅行社接待一个意大利旅游团,导游翻译带领客人参观丝绸厂后,就代表旅行社赠给每位客人一份纪念品——一块绣有菊花图案和旅行社社徽的真丝手帕。而客人们看到礼品时不是欣喜,而是一片哗然,有人甚至表现出非常的气愤和伤感。原来,在意大利人看来,手帕是亲人离别擦眼泪的不祥之物,是不能作为礼物相送的。另外,他们还忌讳菊花,因为菊花是他们祭坟扫墓时才用的花。可想而知,这位导游翻译对他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另外,在旅游活动中,还要特别注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食物方面的禁忌,如:穆斯林国家的人忌讳吃猪肉,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不吃动物内脏等。

总之,一名导游翻译只有在熟悉掌握本土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客源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研究,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掌握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敏感性,理解、尊重、宽容异质文化,才能知己知彼,求同存异,更好地弘扬和宣传本土文化,在跨文化旅游活动中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穗文,龙小明.旅游发展中的跨文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7).

[2]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沈祖祥. 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4]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袁长青,谢秀兰. 融会与浸染: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6).

[6]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7]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涉外旅游服务 篇12

1 教材的选择

(1) 以学生为中心

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 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学实践性强, 教材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加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类教材的编写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知识背景等。高职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刚刚通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 这些处在不到20岁年龄的青年中很多人对于学习, 尤其是像语言学习这样枯燥的过程还没有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如果教材本身索然无味, 学生们如何能够将语言学习任务坚持下去呢?进入高职学院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在高中时大部分成绩不能算是出色, 更无法要求他们具有广泛的知识, 他们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有符合相应知识背景的教材, 这样更便于他们理解教材的内容。

(2) 以环境为依托

这里指的环境包括地域环境和校园环境。

与一般的语言类专业不同, 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其所生活的环境应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生们需要的语言知识中, 应当包括周围环境相关的内容。比如, 学生们应当从教材中获取当地交通、饮食、景点等的表达方式。

语言学习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的学习, 不能仅限于通过背诵来获取, 更需要在实际环境中能够进行操练的内容。如果教材编写不考虑学生每天学习、生活所接触到的校园环境, 就很难促使学生在平时操练教材中的语言知识。

(3) 以实际操练为重点

束定芳、庄智象在其《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1996) 里提到了教材编写的原则, 其中就有真实性原则和现代性原则。以实际操练为重点, 是因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实际环境中使用, 而实际环境不仅千差万别, 而且还充满了各种变数。为此, 教材就需要从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设计, 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教材操练语言, 即学以致用。如果教材不能让学生进行适量的操练, 那么学生只能是学到知识, 不能算是习得语言能力, 对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

教材要以实际操练为重点, 那么在内容设计上就必须有较多实际操作性强的练习。而且, 除了课文的设计要以实际对话为主外, 课后的练习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实语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种问题不应当只是语言上的, 和语言相关的文化礼仪上的问题也应包括在内。

(4) 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

根据笔者在英语课授课时向学生了解的情况, 高职学院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遇到的很大一个问题是所学的语言不敢使用。比如, 笔者曾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同学院的加拿大外籍教师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因为简单的交流用语学生是完全掌握了的。可是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完成这个交流练习, 原因是不敢开口, 这也是许多英语初学者会出现的情况。于是, 我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们不敢开口的原因, 结果, 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担心和外籍教师进一步交流时不知道该如何让对方理解自己真正的意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们很难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通过汉语思维方式产生出来的想法。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外语国家的文化。

(5) 增加情感因素

我国出版的外语类教材从来都非常重视情感因素, 因为学生学习语言是要和他人进行交流的, 交流的内容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你来我往, 还应当包括情感的传递。比如要使用外语去同他人解释清楚某个误会时, 所要用到的不仅有语言, 还要有适当的对他人的理解, 这就是情感因素的表现。并且, 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说, 他们都处在20岁左右的年龄, 这个时候人的心智尚处在不成熟的时期, 更加需要正确的情感因素进行引导, 培养好的人格品质。

再者, 情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 到处都能接触到它。因此, 如果教材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情感因素, 只是一味地强调语言知识, 无异于填鸭式教学, 内容能否吸引人暂且不提, 首先就会使所教授的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 对于学生, 尤其是高职学院学生这样的青年人来说会非常难以接受。

2 教师队伍的建设

(1) 重视本土教师的作用

对于外语教学来说, 外籍教师历来被视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的一员, 目前许多外语培训机构甚至打出"全外教授课"的招牌, 吸引学员就读。可是, 我们要弄清楚的一点是, 我们的教学对象现在还只是外语的学习者, 他们尚未完全掌握和外籍教师交流的语言能力, 既然如此, 盲目地强调外籍教师的作用只会适得其反。高职学院的涉外旅游专业学生, 在入学之初只是英语基础良莠不齐的学习者, 大部分学生的外语 (英语) 能力还处在比较差的水平, 他们中的这部分人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外语能力。既然如此, 相比起可能会增加语言学习障碍的外籍教师, 能够和他们进行无障碍交流的本土教师更应该获得重视。这里我们不是说要忽略外籍教师的作用, 只是针对基础较差的高职学院学生来说, 拥有共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本土教师在教学上优势更加明显。

除了语言能力以外, 作为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师, 还应当拥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 最好是有过涉外旅游方面工作的经历。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能够为他们所用的外语能力, 如果教师本身对旅游专业一窍不通, 如何能够充分理解该专业的术语, 继而传授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呢?

(2) 兼顾外籍教师的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谈了本土教师的重要性, 但这并不是说外籍教师在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当中就没有多大作用。外籍教师在这个教学教育团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重要性体现在他们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地道的语言和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 同时还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操练机会。只不过, 外籍教师在这个教师团队中应该被定位在辅助本土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上。

外籍教师队伍也应当是高素质素养的, 但不同的是外籍教师队伍应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里的流动性是相对于本土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而言的。本土教师出于对教材和教学环境等的熟悉考虑, 不应该经常更换。但是, 外籍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集中在听说和文化知识方面。外语和外国文化在目的语国家往往还有一些地域上的差异, 这样的话, 如果能够有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外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专业学习都会有不少的好处。

3 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

诚然, 每位教师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 但是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一些共性。首先便是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专业及以后就业的方向与旅游有关, 课堂教学就应当多与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尤其是要把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交流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其次, 课堂教学要尽量减少传统的讲授式授课, 应当让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的操练活动中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提到的要把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放在第一位,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特别是对于本来基础相对于本科院校较薄弱的高职学院学生来说, 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4 校企合作

高职学院要以就业为导向, 学生的学习就不能只是闭门造车, 应当让他们更多地去和社会、和企业接触, 要实现这一点, 推动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看来, 高职学院的校企合作往往只限于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实习, 而要通过校企合作来推动学生的外语学习,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学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运作。由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参观或实习的企业多为景区、旅行社及酒店等, 他们能够有很多的机会使用课堂上学到的外语知识, 但是要想有效地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和交流能力, 只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是不够的, 应当将教师指导和学生锻炼结合起来, 在实习过程中或者结束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外语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 由教师予以指导解决。

(1) 校际合作发展模式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 高校各自为阵进行发展的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了, 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合作, 携手共进才是发展的趋势。近来陆续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涉外旅游专业, 而涉外旅游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走出去"的特性。并且, 专业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更新。另外, 由于涉外旅游专业外语教学需要包括高素质的教师、高质量的教材以及合适的实习实训场所, 仅仅依靠某一高职院校自己的力量要实现这些是不够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互间合作, 进行资源共享, 实现"双赢"式的发展。当然, 这里提到的校际合作并不只限于国内, 与国际上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合作也能够为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学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合理安排英语和非英语外语课程

在涉外旅游专业中开展外语教学主要有三种常见的形式:一种是只开设英语课程;一种是只开设非英语外语课程;还有一种是二者并行。目前, 笔者所在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第三种形式。一方面,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掌握的外语知识, 使得学生在掌握非英语语种的同时也不会在英语这门重要外语的掌握上产生缺失, 从而在就业和获取外语水平证书上处于劣势;另一方面, 英语学习也从方法和技巧上促进了学生对于其他外语的学习。但是, 如何合理地安排好英语课程和其他外语课程也是这种教学形势下高职学院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在这两种外语课程的安排上应该给非英语的语言教学以更多的投入, 这主要是因为开设的非英语语种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 学生在这门新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操练。英语教学则应以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为主, 辅以一定量行业英语的教学, 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选修的形式将英语学习延续到课堂以外。

由上可见, 高职学院在涉外旅游专业中开展外语教学可能会遇到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课程安排等各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依靠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外, 更主要的还是高职学院自身努力。高职学院应当把握住目前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 做好专业建设计划, 让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从外语教学中获得能力素质的提高, 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建华."英语+小语种"复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2]任丽萍.我国涉外旅游人才开发模式国际化趋势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8) .

[3]李玉芝.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09 (4) .

[4]吴建冰, 郑燕萍.涉外旅游专业人才教育思路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 .

[5]曾招喜.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6 (4) .

[6]陆恩.高职院校涉外旅游专业能力本位课程设置--以苏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0) .

[7]吕天春.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5) .

上一篇:空间管理下一篇: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