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五年制(精选12篇)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1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诊断和防治措施等问题的一门学科。作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医学微生物学为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掌握常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为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此课程理论教学课时较多而实验课时较少, 这就使得实验课程无法受到同学们的普遍重视, 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近年来, 我教研室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时、实验室硬件设施等情况不断调整实验教学大纲, 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结合专业特点, 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内容繁杂、抽象、知识点多, 学生普遍感觉记忆点太多、连贯性差、对所学知识难以宏观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起到很好的补充和加强作用。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教研室针对不同专业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课时和教学方法, 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上, 去除临床应用性差的实验项目, 优化实验设计, 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机会,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1.1 实验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 筛选实验内容。设定细菌形态学检查、细菌人工培养、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为医学微生物学主干实验内容, 其中肠道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共计6学时, 其余实验内容均为3学时。
1.2 实验课堂设置
在实验课中, 教师首先以简明概括的语言介绍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目的和要求, 讲解中注意时间的压缩, 重点应放在操作方法的指导上。在整个学生操作实验环节中, 教师现场巡视, 随时指导, 为锻炼学生独立实践能力, 标本的采集、实验仪器的调试、完成实验步骤等操作均在教师监督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实验课堂中, 3学时的实验内容涉及到四大方面, 包括细菌镜下形态观察、油镜使用和保护、细菌涂抹标本片的制作和革兰氏染色法、病人痰标本的采集和抗酸染色法。课堂初先由教师示教操作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 之后学生亲自调节显微镜完成镜下形态观察并绘图,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 学生不仅掌握油镜头使用, 而且可以使理论课堂中学到的抽象内容如螺旋菌、鞭毛、芽孢、荚膜等, 通过动手观察加深认识。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是医学检验技术中常用的两种染色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教操作, 学生在掌握正规染色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亲自实践, 制作细菌涂抹标本片、染色、冲洗、脱色、复染、显微镜下寻找细菌, 这一系列操作均独立完成, 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细菌形态的认识, 同时也锻炼了对显微镜使用能力, 为开设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最后老师利用5~10min时间归纳整理思路、指出存在问题, 并联系临床提出课后思考题, 如假如病人痰标本中未查到抗酸菌, 可以完全排除肺结核吗?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以节省教学时间。整节实验课内容安排紧凑、时间分配合理、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效果显著。
1.3 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实验课教学水平
在实验教学中, 有些操作抽象、晦涩难懂, 多媒体教学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形象生动地展示,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如细菌的接种法及培养技术、肥达氏实验、病毒的分离培养等, 学生常会遇到如操作过程遗忘快, 需老师反复示教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录像、动画等能明显解决上述问题, 特别是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 可显著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提高学习效率[1]。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到了大量的实验资源, 建立实验资源库, 同时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课件, 为实现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 针对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意见、教研室主任听课意见及教学督导抽查意见等反馈信息中存在问题, 如有些教师对实验背景知识和临床应用讲解不够、留给学生操作时间少、实验结果不易控制等问题予以解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我教研室组织教授、高年资讲师和新进教师对每一实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集体备课, 仔细梳理, 高年资教师对新进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 严把教学质量。经过不断地集体讨论、修改和补充, 提升了实验课教学水平。
2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针对此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 不应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 而应因材施教, 尝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2.1 换位教学模式
对于内容单一的基础微生物实验, 如细菌的消毒灭菌方法中紫外线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教师实行换位教学模式。即由教师在前一节课介绍下节课实验内容, 布置学生预习, 上课时随机请一学生为老师和其他同学介绍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示教, 最后由教师补充内容, 提出该同学讲解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由教师和同学共同展开讨论, 查漏补缺。
2.2 以问题为基础的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实验课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医学教学模式, 它是以病人的疾病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查阅资料, 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解决问题, 其基本理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3]。在医学微生物的实验课教学中, PBL教学法在细菌学和病毒学实验部分均得以广泛应用。例如:针对药敏实验内容, 教师设计烧伤合并创面细菌感染病例, 针对该病例提出以下问题:该病人必须应用抗生素治疗来控制感染, 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如何进行细菌的培养并选择出特异性强的抗生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引入病例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紧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打破专业学科限制, 设立微生物实验专题。此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入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应用此模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实验: (1) 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2) 烧伤创面或脓液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 粪便标本或肛拭子中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4) 应用抗链球菌溶血素“0”的测定辅助诊断风湿热; (5) 肥达氏实验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6) 流感病人含漱液中病毒的检测。以上实验全过程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4 开放式设计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优秀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 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验操作基础上, 以医学微生物专业内容为主,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 由指导教师提出实验课题, 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设计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在教师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实验, 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对实验内容要求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和操作可行性,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整个实验包括了课题的提出、文献资料收集、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及总结、讨论优点与不足等流程, 形成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实践, 教师辅助指导的科研氛围。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 可以让其参与到教研室课题中, 进一步培养科研能力。
3增加学科新知识, 扩充学生视野
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同时, 应与时俱进、及时准确的向学生传递本学科新事物。近年来, 威胁公众健康的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且与本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 如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艾滋病、手足口病等, 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也应对这些问题做以讲解, 使学生能够随时联系所学知识扩充视野。此外, 也应及时向学生们宣讲实验室安全问题事例, 如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在山羊解剖实验过程中感染了布鲁氏菌, 为实验室安全敲响了警钟, 以此加强学生对于实验室操作规范的重视。
4完善考核制度, 培养严谨学风
在过去的实验课考核中, 主要依据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来打分, 实验课成绩仅占总分数的15%, 难以体现其重要性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 我教研室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考核方式由单一的实验报告为主转化为综合考核, 实验成绩也提高到总分数
的30%, 现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考核: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实验预习及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 (2) 技能操作考核:从实验大纲中选取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术作为考核内容, 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细菌涂抹标本片的制作、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辨认、细菌的接种技术等, 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评分标准打分, 提高了学生对本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3)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两年多的实践, 学生的学习热情、技能操作和科研思维均有了极大的提高。
5结语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经过改进后, 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均更趋科学和合理, 也突出了“以学生为本, 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 使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同时, 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本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尚处于尝试摸索阶段, 难免存在诸多不足, 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改革中, 我校计划采取以基础教学实验、临床病例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教研室课题实验等多层面相结合的方法, 采取更加灵活主动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 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杰, 官守涛, 朱明磊.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8 (2) :194-195.
[2]吴亚欧.PBL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安徽医药, 2009, 13 (4) :462-463.
[3]覃星明, 陆恒树, 郭庆成, 等.问题导向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21 (7) :13-14.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10030
1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完成医学基本训练,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医药卫生事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精神;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防治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基本技能;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3.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举止文明、尊师重道;热爱医学、尊重生命,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医患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日常的听说能力,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了解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
五年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主要课程
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学(不含统计)、诊断学、外科学
1、内科学
1、外科学
2、传染病学、内科学
2、神经病学、外科学
3、儿科学、妇产科学
六、主要实践环节安排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入学 教育 11
军训 22
教学 15 18 18 18 18 18 18 10133
考试 1 1 1 1 1 1 1 11 9
机动 1 1 1 1 1 1 1 1 1 1 10
假期 5 7 5 7 5 7 541
实习教育11
临床 实习14 24 12 50
毕业 教育1 1
合计 25 27 25 27 25 27 25 27 25 15 248
七、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见附件1
(附件1“教学进程表”由教学计划管理软件产生)
八、实习安排
50周。临床实习各科必须进行出科考试,实习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实习安排详见实习手册。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临床医学中国最长年制的专业 篇3
然而,随着近年来医疗环境日渐恶化,老百姓每天看着新闻报导的各地“医闹”、医生收红包、医院过度检查开药等难免会有忧虑,甚至有父母担心,我的孩子读了这个专业,以后出来就业怎么办?
以上的两种看法大约反映出了目前人们对临床医学的预想以及担忧,其实在我看来,有句话特别恰当,每一名医生都是一名福尔摩斯。那么临床医学生究竟是怎么磨炼成一名医生的,而目前的医疗环境能够带给一名医生怎样的待遇及地位?
—生医生:中国年制最长的专业
基础阶段
临床医学专业分为5年本科,8年本硕博连读(仅有几所名校开设),而2014年则取消了7年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起来仿佛回到高三备考的日子,简单的奠基课程“四大神兽”(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及“四小神兽”(生物化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此外还有众多专业课程如诊断学等。但是其他单独的3级专业课程耳鼻喉科学、眼科学等仍需要涉猎。课程之多,脑力记忆力要求之高,堪称是各专业之最。
深造阶段
2015年起,医学界投下了—枚重磅炸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全面推行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4年试点(2020年全国开展)”即所谓的“5+3+X”医师培训计划。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1.白色字体表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下可获得硕士学位证,获得率并非百分百。2.本图左侧栏只以硕士为终点,若继续深造可依次往上累积,并且基础医学不计入内。已经不是最短5年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为了缩短读书时间,不少同学选择本科毕业便投身医院就职,尽管目前本科学历是可以就业的阶段,但若是想在三甲医院谋得一职,硕士学历是必不可少的。故而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前考生必须深刻明白临床医学路程是怎么规划的。所以我用上方流程图简单解释。
2020年起,卫计委要求全国医生无住院医师规培证不可定职医院。于是即便是最低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也是需要8年才能就业的。总而言之,临床医学专业是—个漫长的修炼过程。
医者仁心:痛并快乐着的升级过程
学习临床医学就是不断地升级,虽然背书很累,但是却能在逐渐了解人体、了解疾病中默默地收获喻悦。大一的时候,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异常细胞,把两只眼睛看成了斗鸡眼;大二怀揣着忐忑期待的心在晚上八点多去标本制作室里的福尔马林池中“捞尸体”,有男生坏心眼地模仿妖魔吓得女孩子们尖叫连连,却又嬉笑打闹成一团;大三技能培训课与小动物斗智斗勇,女孩子边摸着小白兔安慰边注射麻醉药;大四诊断学总会有女生羞答答地跟男孩子请求当自己的体格检查模特,于是我在想大学情侣有多少对是在这半年的模特生涯中形成的呢;大四内外科,每个医学生总是能神经兮兮地、一惊一乍地猜测自己是否得了书里记载的某种疾病,然后被老师笑了—通疑病症。
学习的过程总是快乐的,但是医学考试却不是简单的,到了期末考试,无论是学渣还是学霸都想有—块记忆面包,不然看着那一本本厚实的教科书,每个字都可能是考点,可能会没有自信心,所以呀,平时积累胜过记载的考前拜佛。
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
其实大家都认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很明确——医生,只不过在于到哪里当医生的区别,医院或者私人诊所?但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研究所专职科学研究工作者等。
目前三甲医院趋于饱和状态,要求就职人员有高学历,有些甚至要求博士学历。但是二甲医院、一甲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对学历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有些本科学历即可,而目薪资并不会比三甲医院低太多。
特别是2015年国家卫计委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解放医生”大潮,医生就业道路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而针对目前紧张的医疗环境,一方面全国规培启动旨在提高医生职业水平,另一方面2015年11月起,“医闹”公布入刑《刑法》,对某些无理取闹的患者起到约束。
医生薪资由基本工资与奖金(科室二级分配)组成,其中《医学界》曾调查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按照职称最大工资份额,住院医师为1000-2000元,主治医师为2000-3000元,副主任医师为2000-3000元,主任医师为4000-5000元。目前而言,医生前期收入是极其低下的,得随着职称升高而提高。
职场生活
做一辈子的医生,意味着要一辈子不断学习、要一辈子不断加班、要一辈子亏欠家人,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医生在坚守呢?我总感觉是为了心中那个治病救人的理想和信念。很多人都说主任医生们收入颇为可观,我觉得这样的测算不准确,应该把医生的收入从其执业第一年开始做平均算起,这样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平均水平差不多,因为前期的收入是十分低下的。我希望非医学专业人士不要再去毫无依据地幻想医生的收入有多么高。如果要追求高收入,我们的确有一部分同学早就跳槽到公司了。请相信,我们今天还坚持在做医生,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当初的理想!我们不需要神话,我们只需要理解。
——《医学界》江湖人称happy哥
作为内科医生,发现疾病就像破案,要严密谨慎地推理,仔细地寻找证据,当一个复杂的疾病被彻底查清,那种成就感是患者的感谢所不能比拟的。
——《医学界》杏林小草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校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个班共560名学生, 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诊断学》为教材, 以大课讲授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授课。对560份期末考试试卷进行试卷分析。
1.2 试题组成
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试卷满分为100分, 总题目为61道, 各类题型分布见表1。
1.3 评分方法
试卷评判根据提前制订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 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阅卷。对主观性试题按照评分标准由一人评分, 以减少人为阅卷差异。
1.4 数据处理
将每位考生的每题得分输入计算机, 用Excel 2003和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分别进行学生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试卷的信度分析。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为100分, 平均成绩为 (71.35±10.8) 分, 最高为92分, 最低为42分, 全距为50分, 考试成绩总体呈负偏态分布。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
2.2 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质量分析以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1]。难度 (P) 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反映试题的重要指标之一, P值越高, 难度越低[2]。区分度 (D) 反映试题对考生水平的鉴别能力, D值越大, 区分度越高[2]。一道试题的质量是由该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共同构成的, 在参考其他试题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本学科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评价[3,4,5]。本试卷难度P为0.67, 适中偏易, 难度分布情况见表3。区分度D值为0.22, 属良好试卷, 试题区分度情况见表4。
2.3 试卷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试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 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采用Cronbaech’sα信度系数。信度系数α= (k/k-1) ×[1- (∑Si2) /ST2] (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 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 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 , α的范围为[-1, 1]。标准化考试要求信度值α≥0.8, 一般课堂考试的信度值多在0.4~0.7之间。本次试卷的信度为0.80, 认为本次的考试成绩是稳定可靠的。
3 讨论
3.1 题型分布
本次诊断学考试试卷有5类题型。客观题是考核学生对诊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主观题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 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比应为6∶4, 数量比应为 (6~7) ∶ (3~4) [6]。本次诊断学考试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比为6∶4, 数量比为7.71∶1。试题覆盖面较广, 题型分布基本合理, 基本符合命题要求。
3.2 考试成绩分布
本次考试成绩平均分为 (71.35±10.8) 分, 峰值分布在60~80之间, 呈负偏态分布。高分数段的人数较多, 而低分数段的人数较少。表明学生对知识点基本掌握。但最低分42分, 最高分92分, 全距50分, 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差距较大。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特别注意兼顾学习差的学生, 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如个别辅导、加强答疑等, 帮助他们学习, 进一步提高总体教学效果。
3.3 试题质量分析
一套好的试题要求有合理的难度分配, 一般难、中、易的比例应分别为20%, 60%, 20%[7]。本试卷难度为0.67, 属难度适中试题, 但各试题难、中、易比例分别为29.51%、21.31%、49.18%, 其难度适中试题比例偏小, 而难度较易试题比例偏大, 因而本试题不能真正区分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 是造成考试成绩呈负偏态的主要原因, 在下届学生考试中应适当增加难度适中试题的比例, 以便能够正确评价教学效果。本试卷区分度为0.22, 区分度尚可, 属良好试卷。试题区分度差、一般、优良的比例分别为60.65%、31.15%、8.20%, 结合难度指标, 提示本试题在区别高、中水平的学生方面尚有待改进的地方。
3.4 信度分析
试卷的信度是试卷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的一种反映, 一般认为信度系数在0.9左右可靠性最好[8]。诊断学每次考试的题量大, 覆盖面广, 每道小题的分值小, 如单项选择题每题仅1分。本次考试信度系数为0.80, 表明本次考试有一定的可靠性, 考分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通过对以上试卷及结果的分析,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 要继续强调课堂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 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开阔视野。适当增加试题难度, 进一步提高试题质量。
摘要:目的 评估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方法 对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560份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平均成绩为 (71.35±10.8) 分, 难度为0.67, 区分度为0.22, 信度为0.80。结论 试卷题型分配较全面, 试题总体难度适中, 区分度良好, 信度高, 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但也存在试题偏多、高质量试题较少等问题, 反映出在命题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诊断学,试卷分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科范, 罗险峰, 康灿华, 等.双语教学的调查与统计分析[J].交通高教研究, 2004 (6) :96-98.
[2]熊晓美, 冯晓敏, 金巧云.护理本科急救护理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J].现代护理, 2007, 13 (3) :226-227.
[3]陈熙, 吴成秋, 贺栋梁.试卷分析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5) :542-543.
[4]蒋宁一, 刘生, 梁九根, 等.临床医学本科生核医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6) :66-68.
[5]张永爱, 李静, 陈鹏, 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试卷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1) :63-65.
[6]张凤, 张巧俊.神经病学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4) :329-330.
[7]黄强, 陈科, 刘剑鸣.对本科学生实施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2) :123-125.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5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
引言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6
2004年5月28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增加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试办学校的通知(教高函[2004]9号),决定中山大学等5所学校为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试办学校。我校按照“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宗旨,制定了《关于加强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大医学[2004]1号),对八年制实施精英化培养。2009年,教育部、卫生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前景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我校将自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起全面推行“三学期制”。为此,我校也将重新修订八年制培养方案。为深入了解八年制学科和专业特点,我校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了八年制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分析和探讨工作。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次调研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调查分析八年制前期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制定新的八年制培养方案提供指导及借鉴,体现了教育部提出的“让学生参与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理念。因目前我校八年制学生尚未有完成后期课程的学习。因此,本文重点调查分析八年制前期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情况。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7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五年制医疗系最后学年临床实习班36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临床实习完成后、毕业考试前进行。统一在教室内,限时10分钟,不记名,不能互相讨论。发出调查问卷36份,收回35份(35/36,97.2%)。
2 调查内容
最后学年的首要任务、实习的医学生最欠缺的是什么、对临床动手操作少的原因、在实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临床实习生参与临床的程度应该有多大、实习生总体感觉如何、对实习不满意的地方、实习生累或紧张的原因、实习中压力加重的原因、对自己主管病人的了解程度、比较理想的提高自己与患者沟通能力的方法、感到心灵疲惫时是否想转行、对过去五年的感触,是否后悔当初选择了医学专业、是否应开办专门的课程帮助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3 结果
最后学年的首要任务:42.9%(15/35)的学生选择临床实习,34.3%(12/35)的学生考研,14.3%(5/35)的学生找工作,其他8.6%(3/35)的学生(出国、聚会、相亲嫁人)。
实习的医学生最欠缺的是什么、比较理想的提高自己与患者沟通能力的方法:实习的医学生最欠缺,60%(21/35)的学生选择动手能力,20%(7/35)的学生选择沟通和表达能力,8.6%(3/35)的学生选择钻研精神,8.6%(3/35)的学生认为是基础知识,2.9%(1/35)的学生选人文素养。比较理想的提高自己与患者沟通能力的方法,51.4%(18/35)的学生选择观察教师如何与患者交流,34.3%(12/35)的学生选择自己与患者沟通,教师在一旁指导,8.6%(3/35)的学生建议组织讲座,模拟场景练习,5.7%(2/35)的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很自信,不需要教师指导。
对实习不满意的地方、对临床动手操作少的原因:对实习不满意的地方,77.1%(27/35)的学生认为临床操作机会较少,14.3%(5/35)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很少,5.7%(2/35)的学生本来就对医学不感兴趣,2.9%(1/35)的学生认为病人不配合。对临床动手操作少的原因:60%(21/35)的学生选择医患关系紧张,20%(7/35)的学生认为教师不给机会,11.4%(4/35)的学生认为受到法律制约,5.7%(2/35)的学生自己兴趣不大,不想动手,2.9%(1/35)的学生认为教师病人多工作忙,没空管。
在实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临床实习生参与临床的程度应该有多大:62.9%(22/35)的学生选择多是打杂的工作,31.4%(11/35)的学生选择作为教师的助手,5.7%(2/35)的学生旁观。在实习过程中应该参与的程度:57.1%(20/35)的学生认为作为教师助手,一般参与30-50%,28.6%(10/35)的学生认为打杂,稍微接触达10-30%,14.3%(5/35)的学生认为是诊疗的主要角色,参与50%以上。
对实习的总体感觉如何、实习生累或紧张的原因:对实习的总体感觉,37.1%(13/35)的学生认为累,但很愉快,能学到很多东西,31.4%(11/35)的学生认为累,但觉得没什么用,11.4%(4/35)的学生不是很累,11.4%(4/35)的学生对工作有点紧张,平时会有点压抑,5.7%(2/35)的学生对工作应对自如,平时比较从容,2.9%(1/35)的学生很快乐,很充实。实习累或紧张的原因:62.9%(22/35)的学生认为刚刚接触临床,面对病人时无从下手,17.1%(6/35)的学生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11.4%(4/35)的学生由于病人和家属的不信赖,自己感到沮丧,5.7%(2/35)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与患者沟通欠佳,2.9%(1/35)的学生是家里压力大。
实习中压力加重的原因:48.6%(17/35)的学生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不熟悉,34.3%(12/35)的学生担心工作中发生差错,8.57%(3/35)的学生担心工作做不好被教师批评,5.7%(2/35)的学生担心被传染疾病,2.9%(1/35)的学生由于病人的病情变化。
对自己主管病人的了解程度:74.3%(26/35)的学生大概了解,14.3%(5/35)的学生详尽了解,11.4%(4/35)的学生不了解。
感到心灵疲惫时是否想转行:57.1%(20/35)的学生想过转行,42.9%(15/35)的学生没想过。
对过去五年的感触,是否后悔当初选择了医学专业:57.1%(20/35)的学生选择不后悔(即使困难重重,也坚定学医的信念11人,将更积极的生活学习工作7人,认为没有后悔药2人),42.9%(15/35)的学生选择后悔了(认为学医很苦很累7人,医疗纠纷越来越多2人,医生压力越来越大5人,收入差距大1人)。
是否应开办专门的课程帮助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57.1%(20/35)的学生需要,28.6%(10/35)的学生急需,14.3%(5/35)的学生无所谓。
4 讨论与对策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培养一名合格医师的基础。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影响到学生未来作为临床医师的整个生涯。
临床医学专业以前有两种培养模式:五年制和七年制,也就是本科教育和本硕连读。从2004年起,国家教育部批准七所重点大学实行一种新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八年制本博连读模式。八年制的医学教育是我们国家医学教育的一个最高层次,它的目的就是与国际接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定位在达到医学博士学位的水平,既可以从事直接面对病人的临床医学工作,也可以从事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1]。因此,目前许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在用人制度上,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甚至直接要求博士毕业生,这对五年制本科毕业生择业有着严重冲击。在调查最后学年的首要任务时发现,42.9%的学生选择临床实习,34.3%的学生考研,14.3%的学生找工作,8.6%的学生考虑出国、聚会、相亲嫁人。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迫使许多学生挤向考研这条“独木桥”,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他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考研的准备上。一部分学生忙于准备推荐材料和面试等,对临床实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严重影响学生实习质量。因此传统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1”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中[2],应引入新的理念:应当给予一定的时间,满足实习生择业、考研等方面的需求,实习生因为有教学计划内的时间去择业、考研,减轻了心理压力,可以踏实的进行临床实习,不会影响整体实习计划和质量。
临床医师服务对象是人,不允许有任何的疏忽或处置不当,否则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临床医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既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及管理组织能力。长期医疗实践中,临床工作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思维方式、操作规程、工作作风和制度,这些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在理论课上学到,需要在临床实习中获得。但是,目前临床实习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医学临床模式转变,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尤其儿科面临的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所以大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自己的孩子,怕加重病情或传染新的疾病。就是勉强答应示教,也常常是穷于应付,冷淡相待。使实习生少有机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不能独立进行医疗操作,另外部分临床带教教师认为学生实习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让学生做不如自己做得快、准确,如果出现差错,引发医疗纠纷,带教教师还要负责,因此只让学生做些无关紧要的事,大大影响了临床实习的质量[3]。在我们的调查中关于实习医学生最欠缺的是什么,60%的学生选择动手能力,20%的学生选择沟通和表达能力。对实习不满意的地方:77.1%的学生认为临床操作机会较少,14.3%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很少。对临床动手操作少的原因:60%的学生选择医患关系紧张,2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给机会,11.4%的学生认为受到法律制约。在实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62.9%的学生选择多是打杂的工作,31.4%的学生选择作为教师的助手,5.7%的学生旁观。因此目前临床实习现状势必要影响学生实习的质量,影响合格毕业医生的培养。如何在不违反医疗法规、制度的前提下,让医学生真正学到临床技能,学会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是每一位带教医师的职责。应探索在临床导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如“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医学教程”等。但是医学生在临床的实际操作过程必须在导师的密切监督下进行,以逐步形成学生规范化的临床技能。
临床医学生大多数学习热情高,求知欲强,有在医学领域干一番事业的愿望,调查结果显示,对过去五年的感触,是否后悔当初选择了医学专业:57.1%的学生选择不后悔,即使困难重重,也坚定学医的信念,将更积极的生活学习工作。42.9%的学生选择后悔了,认为学医很苦很累、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医生压力越来越大、收入差距大。对实习的总体感觉,37.1%的学生认为累,但很愉快,能学到很多东西,31.4%的学生认为累,但觉得没什么用,11.4%的学生不是很累,11.4%的学生对工作有点紧张,平时会有点压抑,5.7%的学生对工作应对自如,平时比较从容,2.9%的学生很快乐,很充实。实习累或紧张的原因:62.9%的学生认为刚刚接触临床,面对病人时无从下手,17.1%的学生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11.4%的学生由于病人和家属的不信赖,自己感到沮丧,5.7%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与患者沟通欠佳,2.9%的学生是家里压力大。感到心灵疲惫时是否想转行:57.1%的学生想过转行,42.9%的学生没想过。学生的思想状况虽然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它所回馈的信息则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教学现状的不足之处。
实习生进人医院后,应当进行岗前教育。临床实习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开展临床实习前“如何进行临床实习”的专题,实习期间组织学生座谈、交流,针对不同的心态进行解释、调整,让他们了解到实习任务的繁重,以及他们在医疗方面知识的匮乏,在实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从而顺利完成从一名医学生向医师的转变,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病人解除痛苦。通过进行择业、就业与实习关系的专题教育,让学生明白以往择业、就业的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医疗单位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基本条件,以及顺利通过就业考试、面试的基本要素,促使学生从临床实习一开始就注重包括临床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红,陈立章,陶立坚,等.八年制医学前教育的探索与初步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35-38.
[2]李柏林,高洁.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214-215.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8
1 临床见习前带教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带教教师要了解每批见习学生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理论课时间及内容。一般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课结束大约6~10个月后才进行临床见习, 由于理论课课时较少, 因此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知识的印象不深, 见习时对所学理论牢记的人极少。因此, 带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教学大纲准备见习材料, 制订详细的见习教学计划。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内容较多, 包括耳鼻咽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而见习时间仅为32学时, 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充分了解疾病的各种表现, 带教教师就要根据见习内容选择病例, 并注意平时积累典型病例。
2 激发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兴趣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学时比内、外、妇、儿科少, 且很多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一定从事该专业, 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重视, 也不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兴趣, 首先, 带教教师在临床见习开始时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重要性: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解剖结构与多个器官有密切联系, 如中耳、鼻窦与颅脑毗邻, 鼻窦炎、中耳炎可引发颅脑疾病, 咽喉是呼吸道的门户, 一旦阻塞会引起生命危险, 如喉异物、急性喉头水肿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些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 如慢性扁桃体炎可能是心肌炎、肾炎的病灶, 鼻出血可能为血液疾病、高血压等疾病所引起。其次, 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学科。最后, 见习时让学生多看、多实践, 如复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解剖知识时, 通过现场内镜检查的讲解, 让学生直观了解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在指导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体格检查时, 让学生辨认常见解剖结构, 使抽象的解剖名词应用于实践中;在确保医疗安全的情况下,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诊疗操作, 让学生获得职业成就感。
3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3.1 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CBS是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自学和小组讨论式教学法[1]。在见习中引导学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病例为主题的小组讨论。讨论时, 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 结合临床科研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如学生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人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 带教教师提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 鼻息肉鉴别诊断,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进展等问题, 学生围绕病例, 带着问题思考、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最后进行讨论和总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临床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2 充分利用功能检查室
临床见习是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阶段,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初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由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时间较短, 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见到所有的病种, 充分利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功能检查室就显得非常必要。该科室的内镜诊疗室每天接诊病人约70人次, 病种包括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常见病;耳功能室每天接诊病人约30人次, 病种包括可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可让学生参观功能检查室, 对病人询问病史、检查后进行诊断, 讨论治疗方案。通过直接参与诊疗, 使学生对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有深刻印象。
3.3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片、图标、动画、声音、录像及软件测试等于一身, 可利用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途径将难以理解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急救措施及手术操作等展示给学生, 使其获得感性认识, 如播放鼻出血病人的视频, 让学生观察鼻出血的真实情况, 从而对鼻出血的病因及各种处理措施产生深刻认识。但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 要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2]。
4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模式从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医生除了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外, 还要为病人提供精神、文化、情感服务, 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临床见习中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3]。带教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人、关怀人的意识, 鼓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尊重病人, 关心病人, 以实际行动赢得病人的信任。同时带教教师也要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具备良好的医德风尚。带教教师示教时, 需注意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情感, 保护病人隐私, 对病人关心、理解, 多与病人交流, 语气温和, 动作轻柔, 如进行间接喉镜检查时需牵拉病人舌头, 检查前与病人沟通让其理解并配合, 牵拉舌头时不宜用力过大, 病人咽反射严重不能配合检查时也要耐心安慰, 始终渗透着对病人的关怀和体贴, 通过言传身教, 使学生耳濡目染, 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临床医学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临床见习中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解剖学知识及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带教, 总结出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体会如下:带教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
参考文献
[1]和水祥, 习博, 张蕴璟, 等.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6) :1290-1294.
[2]胡桂周, 许统亮.多媒体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 2008, 21 (1) :40-41.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9
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的背景
20世纪中叶,美国西余大学率先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目前以整合课程为代表的第三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且正加速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于问题的学习”两种课程模式在1993年举行的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被列为推荐的课程模式,受到充分肯定[1]。
1.1 现代医学教育发展阶段、特征及要求
自1910年Flexner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致卡内基基金会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奠定了美国现代医学教育模式。100年后Frenk等发表的《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改革医学教育,加强卫生体系建设》认为,现代医学教育经历了“以学科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和“以系统为中心”的模式(见表1)。在新形势下,医学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是岗位胜任能力不能满足患者与人群需求。主要与课程设置条块分割、各行其是、一成不变的弊端有密切关系。提出了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大学教育、以问题为导向的整合教育等两代改革的基础上,推进转化式学习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新理念,为开创医学教育新时代找到了新思维、新策略和新举措[2]。也确立了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执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表1 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及特点
1.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前景
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在全国推行“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研究(MSOP)”,多所医学院校推行了器官-系统课程、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等。哈佛大学倡导的“新途径”课程改革即是其中的代表。“新途径”医学课程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综合性的系统整合课程的优点是能打破单一学科界限、促进课程融合、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促进自主学习等。我国台湾地区部分医学院校参照了英美国家的课程整合方案并有所发展,其中阳明大学采用的基础和临床2个课程单元的“双循环”以区段整合课程为基本模式的整合课程体系,整合较为完整,且操作性强,为部分医学院校借鉴。我国内地一些医学院校也进行了课程整合的改革,如中国医科大学、锦州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开展了课程整合。西安交通大学基本参照阳明大学的模式进行了课程整合,浙江大学医学部参照美国UCLA模式进行了课程整合,构建了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双循环回旋式”的整合课程体系。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是目前国外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医学院校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迄今为止,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本上都以系统为主线的整合课程为主,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与国外相近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体系。而国内五年制临床医学尚没有完全建立一个被认可的适应国际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浪潮的医学教育体系。
2 我国以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开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出台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下称“意见”),作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其中要求课程中要有一定的整合课程。2004年国内开始招生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以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做了比较好的尝试。
2.1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教育现状
20世纪医学模式经历了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束缚下的我国的医学教育通过落后的医学教育体系把中国主流医学界固化在过时落后的生物医学模式里面。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在职业精神、团队合作及交流等人材成长方面的教育薄弱,综合执业能力培养效果不佳。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学习的是生物医学模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尽管21世纪是更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的综合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但其对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基本上不了解。为此,许多国内高校也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医学教育改革。通过国内外医学教育实践,一致认为系统整合课程利于执业胜任力的培养[3]。
2.2 存在的问题
医学教育的核心是推动卫生体系公平有效地为病人和人群提供服务。但制度和教育的弊端,导致了全球卫生人才数量的短缺。尤其是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的高等教育,几十年来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形成,要改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目前尚受到许多因素制约。
教育改革的主体依然是学校,缺乏其它系统参与及政策支持。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指出,机构改革的理想结果是形成教育机构与卫生机构相互依存的教育体系。当前的医学教育机构设置并没有与卫生问题现状和卫生体系需求相匹配,影响实质性改革。学校层面对现有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课程设置改变及知识的整合,难以有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参与,只能停留在病或病人的知识和技能层面。这种层面的整合难以使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转化为一个和谐统一的管理系统。另外这种整合都是在各自学校的培养理念下进行,难以在其他学校推广。同时由于缺乏政策的有步骤规划与引导,使器官系统整合的医学教育体系构建总是停留在观望、筹备与酝酿之中。尽管我国有八年制的实施经验,但八年制有其学位授予的优越性,而且也仅限于学校的教育层面。给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借鉴的,除几个版本的教材可参考外,没有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尚缺乏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考评机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体系利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但对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针对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要求等还没有相关的专业委员会给予指导。教育部在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尚未体现对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要求[4]。也缺乏权威的教学专业组织机构对每个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要求给予参考标准。一方面,包括制定考评标准和考评体系、整合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等,致使实施过程比较盲目,没有参照。另一方面,以胜任能力为基础的教育需使用多种计量学和评审方法,需对胜任能力获取的进展和失误不断进行评价。但我国目前尚没有对课程体系最后评估成功和失误的标准。也尚没有机构制定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考核要求,及对医疗工作中毕业生应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的考评体系。
新的教学模式与现行学科建设的要求不甚一致。我国不同机构设置的学科分类目录不太一致,就本科专业的教育而言,临床医学专业属于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我国对高校的学科建设也基本按照这种分类进行优势重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进行建设与评审。多年来各高校已围绕这些学科分类进行顶层设计和学科发展规划。如果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基础与临床的两个一级学科,取消原来的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中已没有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等二级学科的名称,取而代之的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名称,则会出现这些系统属于几级学科,其学科范畴如何界定等问题。因此,新教学模式下,也必须在重点学科培养内涵、要求、目标及建设手段、学科带头人及团队等方面均需重新组合与界定,以提升对新教学模式支撑力度和反哺效果。否则难以达到真正的整合,实现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
基本教学组织与教师能力培养。一方面,在长期“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下,各学科界限分明,尤其在以教研室作为基本教学组织的框架下,基础与临床割裂。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是实施系统整合课程最大的障碍。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是实施系统整合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教师的培训与评价中,都是讲课技巧,训练教师如何讲好一节课。而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系统整合课程模式下,在全球互联网知识平台的背景下,需要从以往的记忆式学习开始过渡到对所需数据信息的定位、综合、分析和决策,要求大学必须加强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解读和利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目前的教师都经历的是学科培育体系,缺乏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理念和经历、缺乏课程整合思维、讨论课堂的引导能力和培养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手段。近几年搞七年制和八年制整合课程的高校,几乎都送教师到美国、香港和台湾进行师资培训。而对于这些模板式的培训成果应用和我国五年制的临床医学教学体系如何对接,尚没有权威组织进行研究和推广,致使各家的基础教学组织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也百家争鸣、变化莫测,这对于遵循规律的医学教育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与目前医院的医疗结构设置不对应。21世纪的医学教育是以团队为基础的跨行业教育。卫生系统的不断改革,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当前的医疗活动,往往辗转于家庭-医院-康复中心-家庭的一系列服务。完成这个服务,需要一个团队,包括社工、护士、医生、治疗师和医疗顾问等。目前我国越分越细的诊疗科室的独立运行,导致大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小团体意识难以冲破,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尤其对五年制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而临床实习的附属医院仍然是内、外、妇、儿科等科室在轮转,进入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同样是以学科分科的培训,没有与系统整合内容相对应的医疗体系和医疗中心,使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环境和程序不匹配,导致知识应用的思维容易混乱。可能连现实基本工作都难以适应,谈何胜任力。
学生缺乏前期的知识积累。国外的临床医学及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的学生前期都有4年自然科学和生物医学知识的积累,进入专业课学习后,进行系统整合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系统整合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构建良好的行医学的思维,在培养执业能力方面取得较好效果。而五年制的学生受学制影响,不可能像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样,在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上有充足时间学习系统整合所需要的前期生物医学知识。多校的实践证明,完成系统整合课程需要4-5个学期左右时间,而且要在扎实的生物医学知识基础上进行。而五年制的临床医学除1年实习外,只有1年时间学习包括数理化及生物医学基本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开展系统整合的教学要求。
3 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设想与思考
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依然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主体。为了促进我国五年制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紧跟国际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步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在构建医学体系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设想和思考。
3.1 医学教育参与机构及医学教育政策
在《21世纪医学教育报告》中,列出了10项教学和机构改革目标,其中6项涉及教学改革,4项涉及机构改革。要求从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各自为政转化为一个和谐统一的系统;从互不相干、孤立、自给自足的封闭机构,转变为世界性的联盟或者联合体,共享全球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革新成果方法。为此,我国的教育和卫生系统在医学教育职能方面的管理、资源配置及机构构建都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需要有专门的联合体机构负责制定与世界接轨的医学教育政策,为开展系统整合课程创造适宜环境;成立新课程体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重构新学科体系、研讨修订临床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制定对专业建设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学业,包括“5+3”教育体制下的管理与考核政策等。我国相互依存的教育卫生系统尚没有形成和谐统一体,缺乏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关键元素。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的课程整合应该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可以在相近学科或关系密切的上下游课程之间有部分整合,以减少内容的重复或割裂。在4年级的临床课阶段可以有内外科的整合。真正的系统整合在第五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在运用所学知识中得到整合思维,同时衔接3年规培教育体系完成对医学生的培养。
3.2 基本教学组织构建与教师培训考核
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对师资队伍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与目前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整合课程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整合的不仅是基础到临床的专业知识,还有医疗的全部过程及具有社会属性的患者、患者家属的需求等。如果全面实施,要求师资基础-临床一体化建设。在现行体制下全面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另一方面,在以学生为中心及以群体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彻头彻尾的服务生。群体健康需要什么教师就要传授研究什么,没有了一成不变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师角色达到完全的转变,在目前体制下尚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整合课程的开设要首先进行师资队伍的重组和培训。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也需要重新制定。一系列问题尚没有形成体系之前,难以全面实施系统整合课程。
3.3 附属医院医疗结构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需要基础与临床的和谐统一,是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美国的医疗机构大多像著名医院哈佛附属麻省总医院一样,逐步成立医疗中心,对一些学科进行了整合,如肿瘤治疗中心、心血管中心、内分泌中心等,从医疗管理到医学教育真正成为一体,保证了以“新途径”为改革理念的系统整合课程得以顺利实施。而目前我国的三级医院常常是学科分明、越分越细,不利于开展全面的课程整合。
拟更好地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必须从指导思想、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教学大纲及课程设计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以保证我国的下一代医护人员能够适应21世纪国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和系统的形成,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难以进行彻底,人才岗位胜任力的培养难以有所突破。即使有器官系统整合成功的案例,也是停留在高校自己自娱自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董哲,韩黎丽译,彭瑞懿审阅.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公报[J].医学教育,1994,135(9):3-6.
[2]Frenk J,Chen L,Bhutta Z A,et al.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The Lancet,2010,376:1923-1958.
[3]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于2008-201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 内科学教 学的临床 医学五年 制学生,其中2006级和2007级共计61名学生为对照组,2008级、 2009级、2010级和2011级共计225名学生为实验组。
1.2研究方法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综合教学管理模式。所有学生均采用的统一内科学教材 (陆再英主 编,第七版,人民卫生 出版社出 版),按照人体器官系统将内科学分为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与泌尿系统疾病、血液与肿瘤系统疾病及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等6个学习区段。
L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即理论课上教师讲解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知识,并运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的方法进行授课;实习课上学生对相应病患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并接受理论及查体考核。
P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即在内科学各区段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的讲授由同等资历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及教学时数进行授课;实习课的讲授由高年资住院和主治医师选择典型临床案例和相关问题组织小组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指导者,适当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PBL教学以小组病例讨论为实施过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5-10人/组为宜,轮流选取学生代表为小组组长,负责本组学生考勤及“角色”分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及主动思考的能力。具体安排如下:1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所学知识水平的状况设计授课提纲,并为学生提供相关教材及信息资源,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线索和方向;2学生根据临床所学的知识,查阅相关教材、专著、文献、学术期刊及网上资源,获取并收集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3各小组值班组长汇报初步的自学方法和结果,教师组织讨论并进行评价,提出新的问题假设,拟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学生再次获取和收集资料;4各小组再次分享自学方法和成果并进行讨论,教师给出该病例的最后部分(包括最终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结合该部分学习目标进行总结凝练,分析问题及提出整改方案。
1.3效果评价
考试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反馈相结合 的评价模式。
理论考试:内科学PBL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命题难度相当的试卷,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均需接受内科学理论考核。
学生反馈:值班组长随堂进行考勤,并计算学生的出勤率;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 在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对今后临床是否有帮助、以往教学方式比较、自学能力提高以及增进对理论学习的理解等7个方面进行调研。发放问卷全部收回,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数据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P< 0.05表示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全部统计 分析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
2结果
2.1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成绩分布情况汇总
该研究共纳入2006级(n=30人)、2007级(n=31人)临床医学五年制接受LBL教学学生61人,成绩< 60分3人,60分-70分15人,70分-80分20人,80分-90分20人,≥90分3人,经过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见图1);2008级(n=53人)、2009级(n=49人)、2010级(n=67人)及2011级(n=56人)临床医学五年制接受PBL教学学生225人,成绩 <60分2人,60分-70分12人,70分-80分51人,80分-90分114人,≥90分46人,经过正态性检验符合非正态分布即偏态分布(见图2)。
2.2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成绩比较
接受LBL教学法临床医学五年制2006级、2007级学生共61人,内科学平均成绩为(75.50±10.37) 分;接受PBL教学法临床医 学五年制2008级、2009级、2010级及2011级学生共225人,内科学平均成绩为(83.07±7.53)分。接受两种教学法学生内科学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注:LBL: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2.3学生反馈
课堂考勤:根据每位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进行考勤评分(满分10分),出勤率 (%)=Σ 每位学生考勤评分/总评分×100%。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五年制2006级3班及2008级1班学生的理论课考勤成绩,计算其课堂出勤率。接受LBL教学的2006级五(3)班共计17名学生,其中1名学生考勤成绩9分,另1名学生考勤成绩9.5分,余学生均 为满分10分,出勤率为99.1%;接受PBL教学的2008级五(1)班共计20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堂出勤成绩均为满分10分,出勤率为100%。
问卷调查:随机对临床医学五年制2007级11名及2011级2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在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对今后临床是否有帮助、以往教学方式比较、自学能力提高以及增进对理论学习的理解等7个方面进行调研,反馈意见2011级明显好于2007级。
3讨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发展潜能。在校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外,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及今后职业发展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也应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PBL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特色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的LBL相比, PBL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5]。其主旨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1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PBL教学法学生是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 “主动探索”。学生在课前会积极查阅资料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会热烈讨论、踊跃发言,甚至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遇到的困难主动提出的新问题;在课后会帮助解决他人的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意见。2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和思考能力:PBL教学学生真正掌握了如何利用书籍、期刊、 文献、互联网等电子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能够将这些资料与讨论病例相结合进行归纳总结。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打破惯性思维,进行科学思维,完成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别是一些临床不典型病例,学生创新性、发散性、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为其今后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3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LBL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更不利于其解决问题,甚至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PBL教学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内科基本技能的水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综合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写作能力,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6]。
对于教师而言,PBL教学模式也使其角色发生着改变,从“台前”转至“幕后”,从“主动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及热情;在呈现问题时,带教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避免学生漫无目的查找;在总结问题时,教师应将知识系统化,讲解重点、难点,对学生发言和讨论的知识进行评价,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PBL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学习交流, 给他们以启发,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也便于了解有特殊见解和想法的学生的意见、看法和认识,使教学更具有个体化、多样性和针对性。
西安交通大学有关教师于2009年到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进行PBL教学的参观、学习和访问,经专家组仔细酝酿、反复论证、周密筹划,提出了将学科整合式PBL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的教学思路;西安交通 大学第二 附属医院 从2010年开始将PBL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目前教学成果已初见成效。本研究结果证实接受PBL教学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接受LBL教学组(83.07±7.53v.s.75.50± 10.37,P<0.00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反馈结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但在教学反馈的过程中,学生也指出病案质量是影响他们对PBL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病案编写是PBL教学准备工作时期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写好PBL教学病案我们认为应符合以下几项原则:1要对教学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摸底调研;2病例要体现学科知识的整合,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临床思路;3问题设计要具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4方便和促使学生通过适合的途径收集及整合信息资源;5病案要贴近实际临床,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最后,病案的编写和审定还应不断更新和完善,使之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模式在全国医学教育的开展各具特色、 要求也不尽相同,但迄今为止对PBL实施效果的评估还未有客观、一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过程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主观与客观评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评估相结合均是目前常见的教学评价方法。因此,建立一个科学量化的PBL教学评价体系对于科学客观地评价PBL教学效果至关重要[7,8]。 本研究采用理论考核与学生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得到了相对科学、客观、合理的研究结果,为今后PBL教学更好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当然,PBL医学教育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事前没有评估调研,各学习小组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学院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学生收集资料遇到瓶颈;一些病例过于简单或深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或有畏难情绪;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轮流发言,内容重复过多,重点问题没有讨论; 部分学生只准备自己的问题,对其他问题搁置不理;前面的学生发言超时,后面的学生时间不够;考核评价模式需进一步改进等等。
总之,PBL医学教育教学法虽然较LBL法有优势[6,9,10],但目前并不能完全摒弃LBL教学法。LBL教学法具有传授信息量大、系统性强等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作者所在单位的教师采用PBL教学法的内容会逐步增加,并不断总结经验,同时也会根据内科学临床病例的特点,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或者将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集两种方法之所长,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LBL教学的2006级和200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61名学生为对照组,接受PBL教学的2008级、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25名学生为实验组,教学效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反馈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模式,应用SPSS软件进行两种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共纳入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286人,接受LBL教学的学生61人内科学成绩符合正态分布,接受PBL教学学生225人内科学成绩符合偏态分布。接受PBL教学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接受LBL教学组(83.07±7.53 v.s.75.50±10.37,P<0.001),接受PBL教学组学生反馈(课堂考勤联合问卷调查)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相较LBL教学法,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内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且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和思考能力并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11
一、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不可动摇的基石。医学名词中约有1/3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课程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对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来说,首先应培养其对医学课程的兴趣,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循序渐进,若直接变为英语教学,则学生会觉得接受知识比较困难,而人体解剖学及相关或者派生的英语专业词汇占医学词汇的七成以上,掌握和熟悉解剖学词汇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从而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七年制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观测点之一,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上要端正态度,在思想上要重视双语教学。七年制医学生是现代医学走向世界的关键力量,能够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为今后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年制学生是每个医学院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其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外语的驾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医学院校的水平。若学生能掌握解剖学大部分专业词汇,那么就可以为以后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及英语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解剖学双语教学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双语教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双语教学的核心是引入国外先进的学科思想、新颖的课程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参与双语教学教师的素质是贯彻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重要是的应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英语讲座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水平。当然,学校可以尝试从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国家或多语地区聘请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或具有相关海外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也可以通过一定程序的选拔,选派优秀教师到外语学校或国外培训,以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四、双语教学教材的编撰
编撰合适的七年制医学生教材是推行高效双语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在编撰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谨慎,要尽可能采用英语原版教材的表达方式,又要注意突出重点,一定要适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同时也要编撰配套的英语版习题集,作为学生课后的复习资料。该学科合适的教材若能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开阔专业视野,就可以为以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模式的培养任重道远,还需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探索,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只有坚持不懈、反复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医学校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适应2l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等医学人才,使我国的医学事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妍妍,王然,宋英莉,等.医学生理学双语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748-749.
[2]宋金鑫,许明璋.对医学七年制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399-401.
[3]张静.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9(24):567.
[4]王华民,林英姿,彭江龙,等.利用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6):791-794.
[5]杨媛华,王辰.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320-321.
临床医学五年制 篇12
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任课教师, 必须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求必须从学生只具有初中阶段基础知识出发。五年制学生的实际情况是, 只有初中阶段粗浅的化学知识, 而且大多数在中考时未达到普通高中录分线, 进入高职学院后, 一下子要学习各种医学专业课程, 基础比较薄弱, 过渡显得急促。在这种情况下, 化学教学就必须体现承前启后的性质, 承接初中化学知识于前, 开启医药专业知识于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要十分注意联系初中的相关化学知识, 使学生的既有知识与后续的新知识衔接自然而有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求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要贯彻“有教无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 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基础差, 搞“一刀切”, 而要因生施教, 积极寻找充分体现学生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同时, 又要平等地热爱和激励所有学生。比如课堂提问时, 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就要进行梯度式的精心设计。简单易记又必须掌握的知识, 请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相对较难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给予表扬, 回答错误予以纠正;无论正确或错误, 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 都要及时鼓励和肯定, 使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和愉悦感, 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 对于学习相对差的学生, 尤其不能歧视, 不能挖苦, 而要循循善诱, 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激励, 促使他们总结经验, 以勤补拙;同时, 在学生之间积极倡导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和谐共进风气。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必须以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武装学生。掌握知识重要,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掌握了科学思想方法, 可以变无知为有知, 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缺乏科学思想方法, 即使有知识, 知识也会僵化。化学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授化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树立化学思想, 学习化学方法, 即在化学领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态度。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中, 特别要重视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教会学生注重观察化学和医学实验, 学会用原子、分子的观点去分析和解释化学乃至医学现象并得出结论。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 也要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技能, 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复述、阅读划线、记笔记、拟提纲、归纳总结、反思评价等等, 促使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可以说, 学生自觉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之时, 就是化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之日。
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 是学生刻苦学习、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下气力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
激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关节点, 在于强化化学地位与作用的教育。这种教育, 应当贯穿于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以大量的医学、药学和生活实例, 生动地讲授化学与医学各专业的关系, 以及化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对于医药学、对于人类日常生活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 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氧化还原剂时, 对于影像专业的学生, 我着重强调硫代硫酸钠在影像拍照定影中的还原作用;讲授胶体的渗透作用知识时, 联系临床病例, 用渗透知识解释高血压病人的水肿现象并提出应对措施。这样,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 更足以增强他们对化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增强其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激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关节点, 也在于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方法, 尤其要注重运用“悬念法”进行授课开场。
激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关建点, 还在于善于运用演示实验的方法。五年制学生只在初中学习了一年的化学, 阅历少, 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力欠缺。实践证明, 化学演示实验这种直观而又有趣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弥补学生的上述欠缺, 加速培养他们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 从而接受并加深理解化学概念, 是非常有效的。
坚持师生互动“共振”
化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双边活动, 只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共振”时, 才能实现学生认识过程的飞跃, 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应尽力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 努力开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共振”的生动局面。
在以疑导读、启发提问中实现师生互动“共振”。教学过程中, 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节奏, 在于教师的得力引导;而教师得力引导的关键, 在于循序渐进地提出疑问, 以疑问启发学生思考, 实现师生思维“共振”。据此, 我在化学教学中, 根据不同阶段的授课内容, 注重首先向学生列出疑问式的提纲3-5个, 引导他们带着疑问看书5-10分钟。在学生对讲授内容大致心中有数的基础上, 对于相对简单的概念、原理方面的疑问, 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回答, 教师仅予以点拨、补充或完善;而对于重点或较难的问题, 则由教师集中精力, 透彻讲解, 并引导学生在基本领会的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对于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 教师有的放矢地再予以深入讲解。这样, 教学就经历了一个思维振动由教师传导给学生, 再由学生传导给教师的反复互相传导的“共振”过程。
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中实现师生互动“共振”。五年制学生, 自控能力差, 但可塑性强。为了促使他们及时消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化学教学中必须坚持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三大环节, 并力求使师生思维的“共振”贯穿于三大环节的始终。课前, 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事先预习, 激活学生学习新知的化学思维;另一方面, 通过对学生预习效果和接受能力的调查, 进而激活自己准备教案的授课思维。此时, 在学生预习效果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师生思维达到了“共振”。课堂上, 教师根据教授知识的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 分类提出问题, 从而使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课内问题而活跃化学思维;教师也通过学生的回答而接受教学效果的反馈, 进而活跃和改变自己的授课思维,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此时, 师生思维在授受化学新知的现场达到“共振”。课后, 通过完成化学作业, 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消化新知内容, 而教师经过认真批改作业并与学生交流, 思考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师生思维在学生接受新知的实际效果上达到“共振”。这种师生互动“共振”的过程, 就是教学相长、知识授受效果不断提升和刷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方志美.课堂点睛之笔—开场[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6) :149—150.
【临床医学五年制】推荐阅读:
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医学09-27
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06-12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07-02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08-27
八年制医学博士06-03
七年制医学教育10-03
医学临床实习帮助--医学口诀08-27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09-14
临床医学中医学课程11-07
医学临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