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医学

2024-10-14

糖尿病临床医学(共12篇)

糖尿病临床医学 篇1

糖尿病表现为血浆葡萄糖的水平增高, 属于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也属于慢性的非感染性疾病。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未能治愈。糖尿病患者要在很长时期内,严重时终身都要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才能预防糖尿病的发展与并发症的发生[1]长期服用药物后,患者就无法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 医生与糖尿病患者都开始注重降糖药物安全性[2]。现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病例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以此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病例80例,8例患者经过检测诊断均为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35.4±3.1)岁。

1.2方法

选择该院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病例80例, 对时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药品种类等情况进行数据处理统计与分析。

1.3判断标准

药物不良反应要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判断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累及损害的器官,判断代谢与营养的障碍低血糖、酸中毒等不良反应[3]。

1.4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对80例患者不良反应时间和不良反应所累及器官及药品类别等进行信息处理统计与分析。

2结果

80例病例不良反应多发生用药1 d内。怀疑药品包括双胍类和磺酰脲类二代及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药品累积于器官使人体胃肠系统、皮肤附件、中枢神经系统等受到损害。8例患者均经过合适治疗治愈或者好转。80例患者服药不良反应时间的间隔计算根据不良反应时间减用药时间, 大多数病例服药1 d内出现不良反应,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比女性高,很多患者都在50岁以上,这种情况和糖尿病疾病年龄分布有关。虽然大多数ADR患者用药1周内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用药数小时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等。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才能降低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不良反应潜伏期长,是用药累积导致,例如对患者的肝胆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还容易出现贫血症状,这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停药采取针对性治疗才能缓解症状[4]。

不同药品会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口服降糖药会导致人体多系统受到损伤,包括胃肠系统、皮肤和附件、中枢和外周神经、全身、代谢与营养等方面的损伤[5]。占最大比率的就是对患者胃肠系统造成的损伤,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对皮肤和附件损伤多表现出皮疹瘙痒,低血糖和代谢酸中毒多表现为代谢与营养的障碍。以药品类别上分析,很多不良反应都是由双胍类药物引起,其次为二代磺酰脲类药物,二代磺酰脲造成的不良反应会使皮肤和附件受到损害, 使人体代谢与营养出现障碍,使肝胆系统受到损害。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症,低血糖症发生机率达到5%~20%,尤其多见格列本脲。磺酰脲类的药物通过肝脏的代谢而失去了活性, 一旦肝功能发生异常,这类药物就会诱发人体肝脏受到损害,所以,临床上一定要格外重视。

有些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不高,很容易在临床上被忽视,但是,这些机率不高的不良反应却十分严重,为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该研究中选择的80例患者出现很多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例如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还出现了视物模糊和肾功能异常及贫血等症状。资料显示,双胍类药物会使患者出现贫血和肝功能异常,而非磺酰脲类药物会使患者白细胞减少。由于糖尿病症状多,再加上并发症表现,很多比较少见和罕见不良反应很容易忽视,所以,一定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的判断和积极治疗。糖尿病属于临床慢性疾病, 很多患者需要保持长期用药甚至需要终身用药,才能使血糖得到控制,预防器官受到损害。患者可以通过饮食的调整和运动锻炼及血糖、尿糖的监控,实现有效的治疗。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时要尽量选择一种降糖药, 足量的应用,需要配合用药时,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降血糖药物降血糖机制的不同完成组合,可以提高降糖的效果,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例如用磺酰脲类的药物时如果需要配合双胍类的药物就要考虑两种药物作用机理与代谢特点, 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药物。而且,要提高患者用药的指导,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就要及早采取适合措施。

综上,患者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很容易出现临床的不良反应,使人体各系统和器官受到损害,所以,临床要严格了解适应证,控制合理用药,分析不良反应,保持临床的用药安全。

糖尿病临床医学 篇2

1.1心理疏导护理措施由于骨结核和糖尿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很容易在患病期间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致使病情的康复、身体的免疫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作为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患者的康复治疗,即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病情的病因和病况的主要治疗过程和手段,鼓励患者积极正面的面对病情,树立抗击病魔的自信心,同时对有的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担心的是结核会不会传染给自己的家属,针对这一点来说,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整个病因的产生,并以康复出院的人为例子,现身说法,使患者摆脱自卑、失落情绪的困扰,并且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谈时,要一直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根据患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找到患者的失落点,随后对症下药,与患者交流沟通,使患者心情开朗。

1.2饮食护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考虑到患者虽然患有骨结核合并糖尿病,但不能只注意一种疾病的饮食护理,要兼顾两种疾病的病情,合理搭配饮食,适当增加糖类的摄入量,不要过于严苛,同时三餐的饮食搭配要合理,每餐尽量保证有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出现,以此来增加患者对葡萄糖的慢吸收,增大胰岛素的释放量,同时要在饮食中增添牛奶、大虾等高蛋白食物,以此促进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由于结核病有一定的中毒症状,故要鼓励患者每天保持一定的饮水量,促进毒素的排出,通过对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护理控制,来保证疾病的快速康复是有效的护理手段之一。

1.3用药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后遗症或药物不良反应等现象,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和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尽量避免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的负面情况影响治疗的整个进程,但骨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用药较为繁杂,同时服药后反应较为复杂,如患者在使用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时,会由于药物的影响,而产生尿糖呈现假阳性的问题,而当患者服用利福平后,排出尿液会出现桔红色,使患者产生焦躁情绪,因此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服药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尽量避免患者产生不良的思想负担。

1.4消毒护理措施由于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在打喷嚏、咳嗽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使用双层纸巾,同时对于患者使用的餐具,要做到定期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但一次性餐具在使用过后,要进行集中销毁,防止病菌的传播,同时患者居住的病房,也要定期进行消毒清扫,保持通风,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1.5康复治疗护理措施患者在康复出院后,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等药物,并要叮嘱患者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检测尿糖、肝功能、血糖等指标是否在标准值范围内,同时患者若发现任何异常,要及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最好做到每天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提高肺活量,且要保证每天饮水量的合理摄入,提高免疫力。

2、结果

在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4例骨结核合并糖尿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理,患者的病情已基本维持稳定,同时患者也基本掌握了病情的主要缘由,能够自行检测血糖、血压,并能够坚持服药,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护理治疗效果明显。

3、小结

老年糖尿病临床护理 篇3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03-01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54 例,年齡60到80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 ·3-3·81mmol/l,餐后血糖15·64-2·8mmol/l.全部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体重下降·多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 心血管病变 肾脏病变 神经病变 眼部病变 皮肤病变 感染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因病程长 用药多而产生消极情绪 有时拒绝服药 不治疗,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介绍控制血糖及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性,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2.2 饮食护理控制总热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使糖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盐清淡为宜。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2.3 运动指导 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 有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应因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每日坚持半小时左右,宜在餐后1小时运动,不宜空腹运动,运动时需备小食品,低血糖时立即食用,缓解低血糖症状。

2.4 皮肤护理 患者易勤洗澡,更换衣物,用温和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足,注意检查皮肤的完整性。

3 小结

糖尿病临床医学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来该院就诊的80 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符合WHO1999 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对照组40 例患者中, 男性24 例, 女性16 例;年龄范围在40~81 岁之间, 平均 (中位) 年龄为58 岁;糖尿病病程在2~32 年之间, 平均 (中位) 病程8 年。 研究组40 例患者中, 男性25 例, 女性15 例; 年龄范围在41~80 岁之间, 平均 (中位) 年龄为57 岁;糖尿病病程在1~33 年之间, 平均 (中位) 病程为9 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入院治疗时的血糖监测值、冠心病类型比例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 包括积极的营养饮食治疗、运动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和抗冠心病药物, 维持血糖在一定范围。

1.2.1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早处理;用药前向患者讲解降糖药物和康冠心病药物的具体药理作用、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 严格遵医嘱用药。 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异常变化, 有事起药物的毒副作用, 观察是否遵医嘱治疗, 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和措施, 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住院患者一般每周测2~5 次血糖, 测1~4 次血压。 要教会出院患者及其家属监测血糖、尿糖、测量血压、脉搏等检测指标的方法和技能。 有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 或每周2~3次随访或来院复查, 询问病情, 测量血压、脉搏、心电图等, 定期不定期检测血糖, 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等反映血糖变化的指标。

1.2.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 必须长期服用药物, 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护士应运用沟通技巧和艺术, 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出现的不良心态, 利用与患者建立的良好护患关系, 针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遵医嘱进行综合治疗。 ②个性化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体状况和疾病病情情况, 进行饮食护理和指导,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 尤其应注意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 多食高纤维、低脂食物, 做到营养多样化, 掌握食物互换的基本技能, 这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性措施。 ③病房要定期、不定期使用紫外线进行照射;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用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等对待患者, 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便于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mmol/L) 的检测值,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次数, 以此作为评价护理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1.4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值采用 (±s) 表示, 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 应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运算应用SPSS19.0 完成。

2 结果

观察表明, 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 (9.18±1.54) mmol/L, 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 (15.21±1.68) mmol/L, 心绞痛发生8 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 (6.19±1.08) mmol/L, 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 (8.21±1.35) mmol/L, 心绞痛发生2 次, 见表1。

假设检验表明,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 研究组空腹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出现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因素三大营养素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 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机体出现脂代谢和凝血系统异常, 内皮功能发生障碍, 血管出现炎症性改变, 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常会引发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2]。 所以, 应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使患者参与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较为常见。 护士应通过护理评估询问和了解患者有关其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行为以及治疗的依从性, 通过向患者解释并讨论其病情,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治疗方案, 同时应解释和讨论该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及如何应对等基本知识, 切实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做到不气馁不泄气, 积极面对疾病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 在选择治疗措施和药物时, 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 适时调整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 以免增加家庭负担。 护士要加强对于营养学、行为医学、交流技巧等知识的学习, 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 使患者坚持终身治疗, 取得全力合作, 这是获得满意治疗护理效果的关键。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要及时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问题评估, 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 要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3]。 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通过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 积极有效疏导患者出现的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 共同鼓励患者,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实施个性化生活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体和疾病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和指导,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 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 多食高纤维、低脂食物, 合理搭配饮食, 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 达到进一步控制血糖的作用;定期不定期使用紫外线照射病房, 能够有效保持清新、整洁的病房环境, 为病房创造干净、舒适的环境;护士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用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等对待患者, 赢得患者的信任,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4]。

该研究随机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来该院就诊的80 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患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结果表明, 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 (9.18±1.54) mmol/L, 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 (15.21±1.68) mmol/L, 心绞痛发生8 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 (6.19±1.08) mmol/L, 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 (8.21±1.35) mmol/L, 心绞痛发生2 次,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0.01) , 研究组空腹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 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菊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34 (8) :69.

[2]张广芳.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 2013, 26 (8下旬刊) :474-475.

[3]姚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15) :22-23.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 篇5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导致糖尿病逐年上升。若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身体残疾或过早死亡。在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糖尿病健康教育也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是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养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进个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我院对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了系统的在院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

2008年1-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年龄18-80岁,平均52.3岁,病程3个月-1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50例,高中以上70例。教育时间2-4周。

2健康教育方法

2.1 健康教育形式 ①个别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糖尿病患者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各种适时的指导。如药物用法、饮食指导、运动情况及血糖的监测。②集中教育:组织患者定期集中进行交流治疗经验,并通过幻灯片、播放录像等方式集中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教育。③宣传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单,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小册等,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识。

2.2 健康教育内容

2.2.1心理疏导 糖尿病患者由于受文化程度高低和信息来源多少的影响,易产生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对糖尿病认识不足,甚至一无所知,针对此类患者,要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及控制血糖和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另一种是紧张过度,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等情绪,而不良的心理反应也可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语言温和,态度亲切和蔼,易于接近,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使其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饮食管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可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减轻胰岛的负担,使胰岛功能得到恢复。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活动量、工作性质及血糖的高低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向患者介绍一些营养学知识,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定时定量进食,少吃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粗粮等食品;忌吃甜食,戒烟酒,还要做到均衡营养。

2.2.3运动教育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适当有效地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运动还可以减轻患者压力和紧张情绪。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活动种类,如医疗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最好采取有氧运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

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h左右进行,医疗步行是最佳的运动方法,根据身体情况可采用中速步行(每分钟100~120步)。如出现心率在100~120次/min,有劳累感应减速停止。出去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以备低血糖时用。

2.2.4 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保存方法等。不同药物用药时间不同,严格按照医嘱准确执行,餐前服用降糖药后,要及时进餐,以免引起低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掌握正确的抽药方法,严格消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胰岛素混用时,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将其混匀注射,使用前两次应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注意胰岛素的保存,2℃-8℃为佳,以免失效。定期检测血糖,并记录每次测得的血糖结果。

3结果

3.1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够做到:①对糖尿病有全面的认识,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能认识到控制血糖、饮食的重要性。③自觉采取运动治疗,合理地选择运动种类、时间和运动量。④合理应用各种降糖药物。

3.2 临床效果较好120例糖尿病患者经过3-6个月的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有所改善。血糖平均值由11.9 mm

ol/L下降至7.2mmol/L;检测血糖次数从0-1次/月上升至2-3次/月。更好地控制血糖,对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4讨论

4.1 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其预防保健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让病人更自觉地配合治疗,有效地控制饮食,为糖尿病的各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篇6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典型病例根据“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的体重减轻),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不困难。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人的诊断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1],入院时空腹血糖为9.2~20.5mmol/L。

1.2方法 通过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综合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

2 护理

2.1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加强个人卫生,经常用中性肥皂或温水洗澡;出汗后及时用温水擦干汗渍或更换内衣;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伤害,避免使用热水袋等过烫物品;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生受伤或感染,及时就医。女患者阴部易瘙痒,指导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清洗会阴的毛巾和盆应单独分开,毛巾经常太阳照射消毒;会阴部应保持干燥。

2.2饮食护理 主食固定,每日250g~300g,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戒烟限酒,多饮水;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6g以下。合理控制热能,维持标准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肥胖(BMI>25)者应严格限制总热量,以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而消瘦(BMI<18)者应放宽总热量,以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1]。制订总热量:成人理想体重(kg)=身高-105或(身高-100)×0.9,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参照患者的饮食习惯,计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给量:碳水化合物一般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成人每日O.8~1.2g/kg理想体重,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伴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g;脂肪占总热量的20%~25%,每日0.6~1.0g/kg理想体重。

2.3糖尿病足的护理 嘱患者勤换鞋袜,每天用温水清洁足部。洗之前用上肢前臂内侧试水温,如果对温度不敏感时请家人代替,洗净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若足部皮肤干燥,可涂抹适量羊毛脂。洗足后仔细检查双足,了解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胼胝、鸡眼、甲沟炎、甲癣,是否发生红肿、青紫、水疱、溃疡、坏死等损伤,有无变形,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定期做足部感觉的测试,及时了解足部感觉功能。患者自行检查双足时可以借助镜子检查[2]。指导患者不要赤脚走路,以防刺伤;外出时不可穿拖鞋,以免踢伤;应选择轻巧柔软、前端宽大的鞋子,每天更换鞋子,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每天检查鞋子,清除可能的异物和保持里衬的平整;指甲保留1 mm,对有视力障碍的患者,应由他人帮助修剪指甲;不要用化学药消除鸡眼或胼胝,应找有经验的足医或皮肤科医生诊治,并说明自己患有糖尿病;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烤灯时谨防烫伤,同时应注意预防冻伤;休息时不将双脚交叉,不穿影响下肢血液循环的紧身裤或裤袜。发生足溃疡的危险性及足溃疡的发展均与血糖密切相关,血糖值是干预有效与否最敏感的指标。足溃疡的预防教育应从早期指导患者控制和监测血糖开始,同时要说服患者戒烟,防止因吸烟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而进一步促进足溃疡的发生。

2.4运动治疗的护理 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建议餐后30~60分钟运动为宜;每次30分钟以上,一般不超过1小时,每周运动5次以上。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后心率来衡量,运动后心率=170一年龄(岁),这样的运动量属中度,这样可以保持有氧代谢。运动量的增加应根据自身条件而循序渐进。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运动;避免在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携带甜食,结伴而行;运动后测血糖。急性并发症(感染、DKA)、糖尿病坏疽、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

2.5酮症酸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酸中毒、呼吸有烂苹果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休克,血糖>13.9mmool/L,酮体阳性者,应遵医嘱予以处理。迅速建立双路静脉通道,选用留置针,快速补液;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氧气吸入。生命体征监护、血糖、酮体、血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率监测。准确记录出入液量。观察有无脑水肿、低血钾、低血钙等表现。

2.6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 定时监测血糖,定时定量进餐。胰岛素剂型剂量要准确,注射准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大夜班护士注意观察11PM的血糖值,如血糖低于5.6mmol/L,嘱患者睡前加餐,并加强巡视,必要时叫醒患者,预防凌晨低血糖或无感知性低血糖。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汗、心悸、饑饿、手抖、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嗜睡、反应迟钝、视物模糊等低血糖表现,一旦出现,立即予含糖高的食物或50%葡萄糖20~60ml口服或静脉注射。

2.7心理护理 重视患者的情绪反应,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多与患者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向其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 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自我监测血糖并定期复诊:经常观察记录血糖水平;每2~3个月复查GhbA1;每年1~2次全面复查,了解血脂、心、肾、神经功能和眼底情况。掌握降糖药及胰岛素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应对[3]。饮食治疗的要求。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生活规律,戒烟酒,做好个人卫生及足部护理。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维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关心和帮助病人。指导病人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雪芹.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2.101.

[2] 刘新美.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80.

糖尿病临床护理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9月, 该院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该院临床诊断,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身体机能障碍, 患者患病年限为3~8年, 排除患有心、脑等严重疾病患者。140例患者中, 男性84例, 女性56例, 患者年龄在26~62岁之间, 平均年龄 (48.36±12.58) 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7例, 高中或中专68例, 大专及以上35例。把14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分别7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病史年限、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健康教育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护理, 使患者了解医院相关规章制度, 并进行比较单一的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

1.2.2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全方位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成立健康教育护理小组, 系统、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和指导。具体临床护理路径如下。

1.2.2.1入院护理首先评估入院护理 , 对患者身高、生命体征、血糖等进行检测。其次, 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制度、主治医师、护理人员等内容, 对患者卫生、心理等采取专业化、个性化护理, 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1.2.2.2住院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 每天要对患者进行常规基本护理, 每天测量血糖浓度, 指导患者生活、饮食、卫生等, 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2], 无菌操作, 告知患者了解糖尿病控制方法以及并发症等问题, 从而合理避免并发症。另外还要指导患者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 树立治疗信心。

1.2.2.3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当天同样要进行与以往同样的护理工作, 另外加强出院健康护理指导, 使患者了解自身情况, 定期进行身体各项指标测量, 嘱咐患者注意事项。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 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统计结果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五项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后, 对糖尿病五项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8.57%,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42.8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所示。

3 讨论

众所周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糖浓度过高, 长期困扰患者日常生活, 带来了重大影响。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对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作用[3]。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4],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五项知识的知晓率, 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总之,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 具有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临床护理, 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0例I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分别70例患者, 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护理, 观察组给予糖尿病临床护理方式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五项基本知识知晓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五项基本知识知晓程度明显偏高, 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差异均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临床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全方位的护理, 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糖尿病五项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 从而科学的预防和防治糖尿病, 并且增强患者满意程度, 提高生活质量,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都冬梅.辨证施护在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1 (9) :291-292.

[2]徐永峰.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 2013, 19 (9) :257-158.

[3]王亭君.标准化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7 (9) :1288-1289.

糖尿病临床医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肾内科2012 年7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96 例老年DN患者。年龄均>65 岁, 为2 型糖尿病 (T2DM) , DN均为临床期。 随机将96 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 例。研究组中男31 例, 女17 例;年龄67~89 (76.4±5.2) 岁;病程4~11 (7.8±3.1) 年;合并高血压13 例, 眼底病变9 例。 对照组中男30 例, 女18 例;年龄66~91 (76.2±5.3) 岁;病程为4~12 (7.6±3.5) 年;合并高血压14 例, 眼底病变10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用DN基础疗法, 包括低脂饮食、低盐饮食, 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与血糖水平给予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等。研究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 应用前列地尔, 在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0ug前列地尔行静滴治疗, 1次/d, 连续治疗28d。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8d。

1.3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 利用采集的血液样本检测BUN (血尿素氮) 、SCr (血清肌酐) 水平, 检测时采用自动分析仪。此外, 还在治疗前后采集24h尿液标本, 以检测UAER (24h尿蛋白定量) , 采集方法为早上排干净第1次小便后, 从第2次开始留, 直至留取24h的尿液;随后将24h内的尿液混合均匀, 从中抽取100ml~200ml作为检测样本[2]。

1.4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28d的治疗后腹水、糖尿、血尿及蛋白尿等临床症状消失, UAER的降低幅度≥50%, 判定为显效。 经过治疗后腹水、糖尿及蛋白尿等症状及体征等得到明显改善, 且UAER降低幅度达到30%~50%, 判定为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腹水、糖尿及蛋白尿等症状、体征等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或病情恶化, UAER降低幅度<30%, 为无效[3]。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BUN水平、SCr水平及UAE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研究组的UAER、SCr及BUN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人体中的PGE1 (前列腺素E1 可对血管中的平滑肌产生直接作用, 有效平衡缩血管因子与舒血管因子[4]。在血管得到充分扩张的情况下, 肾血流量也会明显增加, 因此通过补充PGE1 能够有效改善老年DN患者肾小球中血液高凝的状态, 在高凝状态消失、血液黏度降低时, 尿液中的蛋白含量也会逐渐降低, 因此患者的肾功能也可以得到改善[5]。前列地尔属于PGE1 制剂, 该药物可以利用脂微球保护PGE1, 避免进入体内的PGE1 出现失活问题, 再加上脂微球可以在肾小球内实现靶向分布, 因此可以确保PGE1 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 由于前列地尔可对血管产生刺激作用, 静脉注射过长时将会明显降低患者对于治疗的耐受性, 进而造成后续治疗难以跟进, 对此可以采用后续治疗的方法弥补这一不足。 本研究采用了前列地尔对48 例老年DN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证实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在治疗后研究组的肾功能检测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前列地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DN患者的治疗效果。前列地尔还能口服后可结合平滑肌与血小板中前列环素的受体, 并对血栓素的形成过程与钙离子的内流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有效改善DN治疗效果。 综上, 前列地尔治疗DN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郑晓, 赵伟, 欧倩滢, 等.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0 (3) :216-217.

[2]薛文鑫, 李静, 李怡文, 等.强化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 (6) :82-86.

[3]亓文璇, 李婷, 段丹波, 等.血清α1MG和β2M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 (4) :429-430.

[4]彭少华, 陈婷, 李彩蓉, 等.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35) :4092-4096.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9

1 糖尿病必要知识的及时灌输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该种疾病的并发症知之甚少, 同时自身又没有太强烈的异常反应, 患者常会掉以轻心, 麻痹大意。所以向患者解释糖尿病对人体造成多脏器造成损伤的危害性, 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 成了护理的首要任务。同时, 也要让患者明白, 他们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 关键是需要其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 正确认识糖尿病, 配合医生积极地治疗。

2 多角度的临床护理

2.1 正确的服药

一些患者由于对口降糖服药的药理作用认识不足, 常常导致药物的剂量、服药方法及时间掌握不当, 或与饮食及运动配合不当, 造成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所以, 应指导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在护理过程中, 注意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 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磺脲类药物有厌食、胃酸分泌增多, 腹部烧灼感等副作用;双胍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肠炎病人应忌用。同时叮嘱患者不要擅自增减药量或乱用市售新药, 药量和品种变化应及时同医生商量。

2.2 帮助患者正确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常因自测血糖方法不当或怕麻烦, 不能每天坚持, 往往对指导治疗不利而加重病情。所以要向患者反复讲明自测血糖的重要意义。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仪, 使检测质量得到保证。比如, 妥善保护好仪器和试条纸, 特别注意防潮;取末梢血时不要过分挤压, 以免挤出的组织液对血液标本造成稀释, 使结果出现假性偏低等等。

2.3 指导其正确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 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注射胰岛素后, 要按时巡视病房, 询问患者有何反应, 特别是首次用药的患者, 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

由于多数患者出院后仍将不间断使用胰岛素, 所以, 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说明胰岛素使用的必要性及其种类、特征、作用、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是护理工作的必要环节。要向患者说明, 胰岛素应应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4℃) , 禁止冷冻, 使用前1h取出, 恢复至室温。注射的部位要在腹前壁皮下注射, 这样便于自我操作和护理, 并且每次注射都要更换部位, 防注入皮内致组织坏死, 注射点之间也要相隔1~2cm, 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嘱咐患者要在注射后30min进餐, 若就餐时间推迟, 应吃些饼干。

另外, 对胰岛素用后的不良反应, 有对患者也应进告知的义务。比如, 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都有关系。常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 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 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 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

2.4 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护理

糖尿病患者一般对感染的抵抗力都较低, 即使发生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也常常容易导致败血症, 因此预防感染性疾病也是护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工作。首先, 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 如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其次, 要注意皮肤卫生, 糖尿病患者最容易患毛囊炎、疖肿、痈等, 都要及早治疗。特别要重视足部护理, 足部易受伤甚至溃烂, 因此每日至少检查患者足部皮肤外观, 是否有水疱、抓伤或发红等, 每日以温水, 中性肥皂水清洗足部, 保持足部清洁。再次, 要讲究口腔卫生,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口腔炎、牙龈炎、牙周疾病, 常发生牙齿松动、脱落、龋齿等, 因此, 注意预防牙病十分重要。

3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 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 思想包袱很重, 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针对这一情况, 医护人员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而且在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时, 态度要和蔼, 语言要亲切, 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高尚的情操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 帮助他们丢掉包袱, 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在例行护理过程中, 多与患者交谈, 让患者明白病情控制稳定, 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 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 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问题, 向患者分析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 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 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 正确对待疾病, 积极接受治疗, 才是防止病情加重, 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在此基础上, 对患者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

4 医疗护理的必要补充

4.1 加强饮食疗法的宣传和指导

在护理过程中, 对患者及家属反复讲明饮食疗法的重要性, 使其了解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 是糖尿病最根本的疗法之一, 糖尿病患者必须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三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 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且要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 防止血糖波动过大, 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当病人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 可指导其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摄入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 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 以保证饮食平衡。超重患者, 忌吃油炸、油煎等食物。同时, 要求家属在炒菜用植物油, 并且少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也应该小于6g, 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

4.2 提高患者对运动疗法的认识

运动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又能提高患者的糖耐量, 并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但是, 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疗法认识不足, 或因体虚乏力不愿活动致运动量不够以及运动不合理而加重病情。所以, 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护理的又一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情况、病情程度、有无并发症、以往运动习惯及客观环境等,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运动方式、运动程度、运动量及频度。刚开始的运动量不能过度, 运动方式以散步为宜,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运动的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 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次/min, 运动前应有5~10min的热身和放松, 每周散步3~4次, 每次30min左右。也可以采取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游泳及做家务劳动等活动, 来达到锻炼的目的。

总之,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在院内, 还是在院外, 都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 家属也要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 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 更不要施加压力, 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 并有效疏导, 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 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 做好病情监测, 发现病情异常, 及时送其就诊, 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 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李丽君, 方懿珊, 谢平芝.3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4:15.

[2]欧阳红娟.临床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8:22.

[3]M.Maislos, D.Weisman.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patient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type2diabetes mellitu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cta Diabetologica, 2004, 6.

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42例, 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42~80岁, 平均年龄 (62.3±2.1) 岁;病程3~20年, 平均病程 (8.2±1.1) 年。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2]。不同年龄阶段及病程的患者, 其心理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 大多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 少数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 未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一些病程较长的病人, 则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抑郁、绝望等不良心理。针对这些情况, 护理人员可定期开展一些知识讲座, 或平时主动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措施及不良反应等应注意事项, 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度;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 消除患者疑虑,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 从而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康复, 提高生存质量。

1.2.2 给药护理

护士应强调双胍类或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危害性, 如引起皮肤过敏、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 使其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一般磺脲类药物须在饭前30 min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服用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者应在外出时随身携带饼干、糖果, 血糖较低时可随时服用。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向病人讲解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 并告诉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使其能够独自完成胰岛素注射。遵医嘱教会患者确定制剂种类、剂量、注射部位的方法。一般情况下, 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与腹部是注射频率较高的部位, 但要注意交替使用, 避免发生脂肪萎缩及硬结的现象。此外, 要正确掌握药物的剂量。该院对68例患者在饭前30 min给予了常规胰岛素 (徐州万邦金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2024567) 皮下注射5 U/次, 3次/d。护理人员应保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 对于第一次用药者, 应由护理人员行胰岛素注射, 并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胰岛素过敏、低血糖等症状。发现低血糖时, 须及时给予糖水口服治疗或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1.2.3 运动护理

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3]。适量的运动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与血糖, 且有利于减轻体重, 增强体质。护理人员应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情况, 制定最佳的运动方案。如果是单纯性的糖尿病患者, 无其他合并症, 可选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有节奏的全身活动, 每次运动时间在1 h左右, 分3次进行, 坚持4次/周, 一般在饭后50 min进行效果较好;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可选择太极拳、交际舞、快步走等有节奏且相对轻松的有氧运动;对于视网膜异常者, 应禁止进行负氧运动、阻力运动、憋气运动等活动, 且所选择的运动场所必须空气清新, 路面平整。全部运动应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2.4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4]。在糖尿病的任何阶段, 饮食治疗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讲解饮食原则, 耐心解答其疑问, 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血糖、血压等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让患者认识到合理饮食对疾病治疗的意义, 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应遵照以下原则进食: (1) 膳食平衡性原则, 尽量选择一些多样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多进食一些含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如鱼肉、蛋、谷薯类等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 (2) 适当放宽主食限制, 尽量不吃单糖及双糖食物;主食应粗细搭配, 以利于血糖的降低。 (3) 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每天的摄入量应有严格控制;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预防体重增加而不利于实现对血糖的控制。 (4) 限制钠盐食用量。如果食用的钠盐过多, 会促进淀粉在体内的消化, 进而加快葡萄糖吸收, 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长时间摄入过量的钠盐, 还会引发高血压, 且极易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为此, 护士应建议病人尽量不吃咸菜、豆瓣酱等含盐量高的食物[5]。 (5) 适量增加高纤维膳食。高纤维食物在胃肠中占的空间较大, 容易产生饱腹感, 且利于减慢糖吸收速度, 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故应建议患者多进食豆类、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6) 多喝水, 控制饮酒量。病人很容易因为多尿而加快体内水分的蒸发, 使得血液浓缩,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 应建议患者多喝水。酒精可对肝脏造成损坏, 且会加重磺脲类降糖药的低血糖效应, 长时间饮酒会促进血清三酯的升高。因此, 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禁烟酒。 (7) 少吃多餐, 进食应定时、定量。在规定摄入的总量条件下, 应将每天的食物分为几次食用, 最好是4~5次, 注意预防由于暴饮暴食而导致血糖突然升高的情况,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低血糖[6]。

1.2.5 对并发症的护理

护士应主动告知病人相关的并发症会出现的症状, 并教会患者如何通过观察手抖、出汗、强烈饥饿等反应确定是否发生低血糖反应[7]。保持对患者体征的观察, 留意是否存在恶心、嗜睡等等酮症酸中毒表现;注意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观察病人有无四肢麻木等表现;有无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皮肤感染、肺部感染等表现;女性是否出现外阴皮肤瘙痒等。一旦发现异常, 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 以便采取措施处理。

1.2.6 健康指导

积极组织对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教育, 可通过集体讲座、上门回访、个体咨询等方式,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息规律, 戒烟酒, 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量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教会患者自测血糖并掌握血糖的控制标准, 如空腹应低于7.0 mmol/L, 餐后2 h应<10.0 mmol/L。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运动锻炼, 叮嘱患者按时进餐及服用;教会病人及家属如何正确护理足部;注意足部保暖。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包括测血糖、血压、血脂及检查肾功能、心血管状态等。

1.3 观察项目

自制生命质量评分表了解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情况, 主要包括血糖控制度、生活满意度、疾病影响程度等5个项目。分值越低, 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8]。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 患者的血糖值得到了有效控制, 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 该院对6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心理、运动、饮食、并发症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通过观察表1可发现, 经过运动、饮食等护理干预, 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由护理前的 (106.9±2.3) 分降至 (95.2±1.0) 分, 较护理前有了显著改善, 说明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比如, 对于不同年龄及病程的患者, 护理人员根据其年龄与病情特点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疏导, 使其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控制血糖, 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然后主动配合治疗。又如, 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 需长期服药治疗, 护理人员则根据患者实际对其进行了给药护理, 有效预防了由于患者乱用降糖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糖尿病治疗还需进行适量的运动,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年龄等情况, 为其选择了适合本身体质的运动, 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大大提高。饮食控制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对患者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为此,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了合理的饮食计划, 并向患者讲述了饮食应注意遵循的原则, 比如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预防暴饮暴食而引起血糖的突然增高;又如限制每天的钠盐摄入量, 预防摄入过量钠盐加快淀粉消化, 而增加葡萄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等。并发症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 也极易并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一旦发生并发症, 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危险。所以, 该院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 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对其进行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患者之所以服药依从性不高、不配合护理, 大多是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本身的认识, 未意识到遵医服药、控制饮食等措施的重要性。为此, 护理人员主动对其进行了健康指导, 如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糖值、血压及血脂等的方法。

曾有文献[9]指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干预, 血糖控制度可高达 (29.5±0.8) 分, 生活满意度可达 (28.4±1.6) 分、疾病影响度 (36.2±2.3) 分、糖尿病相关忧虑 (12.3±0.9) 、社会或职业烦恼 (11.4±0.9) 、总评分可达 (96.2±1.2) 分。该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一致, 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 这可能与该次评估项目数量有关, 或与患者体质有关, 具体还需进一步验证。由此可见,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饮食等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日后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中, 还要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护理对策, 使其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 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有了更好的认识, 积极配合治疗, 不仅有效控制了血糖值, 且生存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耀锐, 白冰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8) :249-250.

[2]韩平.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6) :69-70.

[3]郭琼瑛.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 (2) :267-268.

[4]宁红香.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6) :713-714.

[5]郭影, 杨菲菲, 赵淑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3) :173-174.

[6]迟星云, 宋桂芳, 张爱凤.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1) :16-17.

[7]车映菊.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 :112-113.

[8]谢芳.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9) :1635.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篇11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36-01

近年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及老龄人口比例增多,糖尿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1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I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1.2Ⅱ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2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而且最佳的治疗必须是适合各位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的治疗最好要避免副作用,不能只顾控制了血糖而忽略了糖尿病降糖药带来的一切危害,都有可能威胁人体健康,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注意多休息,控制体重等。

2.1饮食治疗,这是治糖尿病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对其他一切食物,包括主食、副食、蔬菜和烹调油,均应在烹调前将皮、根、骨等不能食用部分出去。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清淡,低油低脂,少盐少糖;一定要控制好每日所需营养元素及每日所需热量,但要保证营养。

2.2运动疗法,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提高人体抵抗力,饭后适当运动还能降低血糖,消耗人体多余热量,糖尿病可以做的运动有散步,爬楼梯,打太极等。运动不宜激烈。

2.3药物治疗,这是治疗糖尿病必不可少的。但是为了避免降糖药的副作用,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呢?首先不应该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其次,必须有效的降糖稳糖

2.4心理治疗

糖尿病肾病62例临床分析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DN患者, 男34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52.8±12.8) 岁。糖尿病病史6个月~30年。

1.2 诊断依据

凡确诊为糖尿病并有间歇性或持续性蛋白尿2次以上或肾功能不全, 同时除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他肾脏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心力衰竭者。

1.3 临床表现

62例DN中主要症状有:间断性蛋白尿32例 (51.6%) , 持续性蛋白尿19例 (30.6%) , 水肿24例 (38.7%) , 高血压29例 (46.8%) , 血尿素氮≥7.14 mmol/L 15例 (24.2%) 。

1.4 伴其他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43例 (69.4%) , 周围神经病变35例 (56.5%) , 糖尿病性心脏病29例 (46.8%) , 脑血管病变21例 (33.9%) , 高脂血症14例 (22.6%) 。

1.5 治疗

本组病例中38例因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接受正规胰岛素治疗, 其余患者服用消渴丸或糖适平, 效果欠佳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 (或) 拜糖平, 合并高血压者用卡托普利、心痛定降压治疗, 有明显水肿给予间断应用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等利尿剂, 同时治疗其他合并症。其中3例患者于DN确诊3年~5年死于终末期尿毒症, 1例确诊后2年死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2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4%, 国内文献为0.9%~36%[1], 本文报道为21%, 与之基本符合。DN的病理基础为肾微血管病变即糖尿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 是糖尿病患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本组62例均为临床期DN患者, 在临床表现中以蛋白尿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 分别占82.3%和46.8%, 所伴其他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 (占69.4%) 、周围神经病变 (占56.5%) 、糖尿病性心脏病 (占46.8%) 的发生率较高。DN起病隐袭, 呈渐进性加重, 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 也可发生在糖尿病早期或亚临床期。DN的诊断主要靠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出现间断或持续性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等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作为依据。肾穿刺活检对明确诊断很有价值, (下转第1126页) (上接第1123页) 但因临床应用有一定困难而不常采用。对于DN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据统计, 一旦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 病程即进行性发展, 平均7年即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2]。本文有3例持续性蛋白尿患者于DN确诊3年~5年死于尿毒症, 1例死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故DN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 从发现糖尿病开始, 即坚持长期、有效地控制好糖尿病, 纠正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影响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笔者认为控制好糖尿病, 包括饮食治疗、胰岛素及口服药物应用, 对合并有高血压者能同时给予有效控制, 这是治疗DN的关键, 对延长患者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宗薇.肾病糖尿病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 1991, 12 (6) :635-636.

上一篇:技术嵌入下一篇: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