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024-06-14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通用12篇)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1

1 提升工作幸福感的意义

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是教师的心理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满足时,精神上一直保持愉悦的一种心理状态。

高校教育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的激情投入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教师能否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学生的幸福感受。高校教师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职业水平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地方,高效教师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决定了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导向,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不但显著相关,而且前者对后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的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到其教学的效果。教学效果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拥有更多幸福体验的教师会将快乐、积极、感恩、自信等积极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而积极情感的培养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极为重要。积极的情感可以拓展人们的智力、生理和社交资源,这些资源的丰富储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威胁和抓住机遇。也就是说,提升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拥有更多积极情感的大学生,能够更勇敢地面对挫折,更积极地抓住机遇,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1 工作价值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为人师表的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行为方式,将会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导航定向的作用。教师要想体验到工作幸福感,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价值,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仅仅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的话,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幸福的。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它不仅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会促进社会的进步。高效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取决于物质上的报酬,更来自于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认可,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愉悦与享受。

2.2 薪酬福利

高校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其薪酬福利应与其创造的价值相符。从人的需要层次来看,薪资水平首先满足的是人的生存需要,这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同时,薪资水平又是高校教师价值和社会地位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如果一个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不能与其贡献相匹配,幸福就无从谈起。

2.3 发展前景

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是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较好的发展前景,带给高校教师的是希望和动力,可以使其在工作中更积极主动。如果没有好的发展空间,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就很难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更无法让他们安心从事教学工作。只有对学校发展有信心,对学校前景很认同,才能使高校教师幸福地工作。

2.4 环境驾驭

对外部环境压力的适应和驾驭能力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很多调查表明,目前高效教师普遍面临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问题,而这些压力已经直接导致教师工作幸福感的降低。高校教师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他们既要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又要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高校教师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只有提升自己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才能产生较强的幸福感。

3 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提升途径

现阶段,提升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管理者应当把教师幸福感的培养、提升和维护放到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成就感,提高其工作效率,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和创造力。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工作热情和聪明才干,提高高校教师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不仅是学生发展之地,更是教师发展之地。只有教师素质和工作热情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管理者应该以充分调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关心和爱护教师,只有高校教师们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才能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3.2 充分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首先必须注重其基本需要的满足。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提高教师的工作幸福感,首先应该充分了解高校教师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有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教师搭建平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其次,要保障教师合理的福利待遇,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三,应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第四,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最后,学校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到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

3.3 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归属感都会影响到高校教师的幸福感受。高校管理层要从工作的角度去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受,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应该包括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如果能将教师个人职业目标和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就会出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教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学校也实现了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产生很强的幸福感受。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搭建各种实现职业目标的可靠平台,公平地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才能更快地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教学和科研两个领域获得双丰收。

3.4 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应首先确立教师与学校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应符合教师群体对学校未来的愿景,体现全校教师的共同追求,才能产生强大的内聚力,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教师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这将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其次,学校应重视为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创造有效的沟通机制。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人们在活动中能够敞开心扉,产生心灵的碰撞,从而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

摘要: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体的人生质量,更关系到大学生群体积极情感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缺失的情况较为突出。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和研究了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和维护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提升路径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2

摘 要:员工幸福感指的是个人在工作当中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自我的主观感受,是企业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文章分析了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现状,提高员工幸福感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及一点展望。

关键词:员工幸福感;重要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12-2

概述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人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企业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资源,企业在发展中要培养人、塑造人,使员工在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工作,最终得到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员工幸福感是近年来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幸福感受到自身、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员工幸福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员工幸福感的措施,进而促进企业发展。员工幸福感的现状

一家咨询公司针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国内的许多企业中,有45%的企业员工面临着压力,企业中有25%的员工在工作中没有活力,有9%的员工非常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有3%的企业员工存在比较高的精神抑郁方面的倾向。上面的调查可以说明,在中国企业员工存在缺失幸福感的问题,反映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性

从短期来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可能增加企业投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其实就是在为组织的高绩效买单。同时,建设和谐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提升员工幸福感。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

3.1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幸福感不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一个快乐的企业是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取决于企业内在的软实力,也就是所说的员工幸福感。有效的幸福感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得到有效的用户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2 有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获取利润与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之间有时候存在差异,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可以使两个目标趋于一致。可见,员工的幸福感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注重员工幸福感不仅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使员工在工作能力上得到提升,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3 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升员工幸福感尤为重要。企业中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促进的状态,拥有幸福感的员工能够乐观地面对和处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创造快乐,享受幸福,追求个人与企业理想的实现,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尽管8小时之外生活状态也影响员工的幸福感。从企业层面看,员工的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的感受或者评价就是员工的幸福感。员工的这种感受是整体的,所以企业的各方面都可能对员工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

4.1 个人方面

幸福感是每个人的主观体验,人对事件的感知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感,而每个人对一件事件的感知受到内部心理机制的影响,所以企业员工幸福感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有着紧密联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员工幸福感受到员工的整体和具体的人格特质的影响。同样每个人心态的不同也会影响自身的幸福感,积极的心理资源,乐观的生活态度都会增加自身的幸福感。同时,合理的自我定位等也会影响幸福感,例如如果一个对自我评价和预期过高的员工,一旦面临到其自身的评价与其实际受到的评价有较大差距的时候,这个员工便会认为自我价值没有实现,从而缺失幸福感。

个人健康情况也会影响到其幸福感,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工作时会就会注意力很难集中、情绪失落、记忆力变差,工作缺乏激情与精力,很难体验到工作带来的乐趣,工作效率降低,进而影响自身幸福感。由此可见,自身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到企业员工幸福感。

4.2 企业方面

4.2.1 物质因素

物质提供是一种保障,能够给员工在精神上一种宽慰。在当今商业化的社会里,所有的生活必须品及用品都需要用钱来购买,人们都是为了钱而工作。薪酬是物质保障,是企业员工的进行谋生的手段,同时是以个人价值的衡量。

员工的幸福感是基于对物质基础的满意度,当企业的薪资报酬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员工幸福感便会下降,消极的现象就会体现在工作当中;反而,企业在满足了员工的价值需求时,员工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进而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来说,薪酬影响了个人情绪、工作积极性和个人潜能的发掘。

4.2.2 工作环境

研究表示只有15%的幸福来自于收入,或其他的经济方面因素,而90%的幸福感都来自于非经济方面因素,比如所处的工作环境。在一个杂乱的工作环境里,员工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员工的幸福感就会随之下降。因此,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仅会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员工还会产生工作意愿,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4.2.3 企业氛围

企业氛围与人们的主观感受联系紧密,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幸福常常和所处的环境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在友好、信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中工作,工作的积极性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因此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反之,不好的人际关系、企业氛围会影响员工心情,进而很难投入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果,降低幸福感,形成恶性循环。

4.2.4 发展空间

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促进渠道的畅通,能使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要让材料在同

一时间见面,是否有良好的职业前景,是现代企业员工特

别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员工更快乐,是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发展的业务定位,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员工个人发展的期望管理。

每个员工都在追求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员工自身的背景以及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过去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寻求合适的岗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其得到自我实现,增加幸福感。

4.3 社会方面

除了企业和员工的个人因素外,员工幸福感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舆论、职业认同感等各方面的引导,影响着员工生活中的信念、态度及方式,并最终影响到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另外,员工幸福感也会受到其他企业薪酬、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束语

每个企业员工都想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努力工作的就是为了自己拥有幸福的生活,企业要把幸福放在内部管理之中,幸福感是快乐感与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当员工感受到工作幸福感之后,便会对企业有认同感,进而把工作不仅当成赚钱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进而更有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幸福感,成就更加成功、和谐的企业。

参 考 文 献

影响高校音乐教育幸福感的因素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体验;幸福感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文化诸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生活需求有了提高,生活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挑战。素质教育应运而生,艺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在音乐教育界普遍推崇奥尔夫教学法,它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深得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就是即兴。奥尔夫认为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体验——一种愉悦的幸福感。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陶冶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音乐的心理体验—幸福感

我们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政治因素等。从词性来看,幸福感属于褒义词,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它是积极向上的。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有高尚人格、博爱、勇气、审美力、才能和智慧等。其中重视自己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在音乐教育中,这种心理因素将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挖掘,因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体验生命与情感的教育,它可以给学生带来正向情绪体验。

在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课这两类的课堂里,只存在“接受”和“参与”两种角色。这种“接受”音乐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引导,并适时地予以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得到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获得音乐欣赏的初步技能和感性体验。此外,大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与它所表达的相关内容,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审美意识与精神境界。另一种“参与”音乐的实践是审美活动最生动的方式。比如在表演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以演唱、演奏或其他活动方式参与音乐欣赏,使学生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与音乐融为一体,最终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情感体验。

所以,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这就是一种幸福感。

二、影响因素和培养音乐幸福感的途径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认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

(1)人格。人格是指做人的基本准则或品格,而良好人格则是被社会普遍认可、赞同的健康、合理的做人准则或品格。从人格的本体论角度看,人应当讲求做人的规范。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相对特殊和优秀的群体,同样不应当偏离人格规范的轨道。讲求人格是做人的一种起码要求,更应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约束。高尚的人格是正幸福感的基础,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时间是相当稳定的,它与稳定的人格特质高度相关。

(2)自尊。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随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不断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3)自我价值感。它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

(二)客观因素

(1)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对个体而言,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2)经济状况。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研究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另外的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

(3)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

针对上述种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音乐教育可以化解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大学生幸福感。音乐的内容、旋律等都是值得教师们利用和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歌词、音乐标题乃至文字(语言)说明等非音乐因素建立起沟通形象思维的桥梁,通过联想、想象、表象等心理过程,再造、重组出新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的孕育成熟过程就是迈向音乐幸福感关键的第一步。

大家知道,教书育人要因材施教。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由于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高相关,因此,如何将消极的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并通过理性的分析外部因素的限制因素和内部可利用的资源来克服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以提高自尊和改善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提高主观幸福感。这些都可以在音乐教育都得到很好的锤炼,因为 好的音乐能让人感动,美的音乐能让人陶醉,有朝气的音乐能让人挺拔奋进,伤感的音乐能让人流泪,思乡的音乐能让人想家、思绪万千……。因此,我们要特别抓好音乐欣赏课和音乐表演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不单纯是感官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悦,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辅以逻辑思维,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使生动的音乐形象的感性体验与准确深刻的理性认知完美地结合,让学生感受崇高,感受美好,感受爱、体会爱、学会爱,感受自我的力量,超越自卑与痛苦,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以实现审美心理活动的完善和飞跃。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音乐能最大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能为大学生提供社会交往、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创设大学生生活的良好情境,环境育人,从而为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达到一个希望的水平。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其融入集体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可以增加个人的主观的幸福体验。

参考文献:

[1]张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吴跃跃,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4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主观幸福感 (Subject Well-being, SWB) 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已有研究证明, 主观幸福感包含了三个独立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2]。其中,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是指伴随着生活事件与评价而出现的个人的情感体验, 这些感情体验组成了对SWB评价的基础。一般生活满意度是SWB的认知成分, 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 权衡其重要性后, 在“不满意—满意”维度上对其生活进行整体评价的认知判断过程。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但是, 现在学者趋向于认为SWB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其中, 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 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 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了人口统计变量、遗传、人格、文化等。

一、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 人口统计变量

人口统计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收入等。但是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变量与SWB之间的相关很低, 即使把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一起, 对SWB的解释率也不到20%。

在性别方面, 总体上男女差异不显著[3]。但在SWB的不同维度上, 两性的差异还是存在的。Fujita等认为, 如果女性在遇到不好或难以控制的事件时, 可能导致她们难以抵制消极影响;如果她们生活美好, 则她们比男性更能感到强烈的幸福。所以女性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体验上都较男性强烈, 但在总体的SWB水平上又与男性相当[4]。近来, 随着社会的变革,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都有了一些变化。当女性面临着和男性同样的竞争环境, 承担着一样的工作时, 两性在情绪表达上的差别变得模糊不清。这也可能导致男女在情绪体验上逐渐趋向一致[5]。

在年龄方面, 早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者曾经假定, 年龄可以作为预测幸福的一种重要指标。但是, Blanchflowe和Oswald (2000) 对40个国家的6万名成年被试者的研究表明, 在构成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 只有正向情感有随着年龄增长而略微下降的趋势。从20岁到80岁, 生活满意度呈微弱的上升趋势, 而负向情感在各个年龄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 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这些研究者认为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 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6]。

在婚姻方面, 以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结婚的人要比没结婚的个体报告更高的SWB, 但这一结果既可能是由于结婚造成的, 又可能是因为快乐的人更可能选择结婚。近年来, 已婚者比未婚者拥有更高SWB的观点更是受到了质疑, 幸福体验与婚姻状况之间的相关系数在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造成的[7]。

(二) 遗传因素

已有研究证明, 遗传因素与SWB具有相关性。在收养和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 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等[8]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 其SWB水平的接近程度, 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他们还发现, 40%积极情感的变化、55%消极情感的变化和48%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 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能解释22%积极情感变化、2%消极情感变化及13%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有学者认为, 人具有快乐或不快乐的基因素质, 气质的差异引起个人体验SWB的水平不同。

(三) 人格因素

Costa在他的研究中全面解释了人格五因素 (开放、尽责、和谐、神经质和外向) 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外向和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起着气质性作用, 即它们分别对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有较高的内在敏感性;开放性虽然并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但却增加了对两种情感的体验, 它起着经验性的作用;和谐性和尽责性则对主观幸福感起着工具性的作用, 它们通过创造使人们快乐的环境及生活事件而提高主观幸福感[9]。也有研究者以大学生为样本, 发现在大五人格中, 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 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 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总的来说, 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10]。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 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 情绪调节起着中介作用。

以重新评价策略为例, 神经质对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有显著的负性影响, 并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来间接影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外倾性对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有显著性的正性影响, 对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有显著的负性影响, 但只通过重新评价策略来间接影响正性和负性情感。神经质、外倾性和重新评价可以有效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变异[11]。

(四) 归因倾向

归因是指根据行为和事件的结果, 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倾向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内控者倾向于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 而外控者则认为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决定。已有研究表明, 个体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内控者、介于内外控两者之间者幸福感指数均较高, 且无显著差异;外控者幸福感较低, 与内控者、介于内外控两者之间者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12]。也有研究表明[13], 在成功的情境下, 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在失败的情境下, 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 如果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 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差而导致失败, 则会使个体否定自我, 产生羞愧、灰心, 甚至绝望的感觉, 严重影响其幸福感体验。

(五) 文化因素

主观幸福感存在文化差异。Diener的实证研究和跨文化综述表明[14], 国家财富和主观幸福感的文化差异有0.6—0.7的高相关, 富裕的国家比贫困的国家有更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 而在贫困的国家, 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更强。但是这一效应在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或超过1万美元时就变得很小了。在收入上有突然增加的人们, SWB明显得到了提升。这些结果都说明了收入对SWB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只有当基本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是生活的主要目标时, 收入才会影响人们的满意度, 随着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 收入的增加对SWB的影响变小。

Arrindell和Hatzichristou[15]等人的研究较为全面地覆盖了文化的四个维度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IDV、权力距离PDI、男性气质—女性气质MAS、不确定性规避UAI) 及其它文化维度对SWB的效应:当研究者不考虑一国的富裕程度和人权状况时, IDV和PDI有极高的相关, IDV和UAI能最理想地预测文化间水平的SWB, 且IDV比UAI对SWB的贡献大;但是, 当一国的富裕程度和人权状况进入回归方程并控制了其它文化维度后, IDV和PDI的零阶相关, 以及IDV和SWB的相关都降至不显著水平, 这说明IDV和一国的富裕程度有显著的相关。若控制IDV和PD在内的其它文化维度, 仅UAI和一国的富裕程度就可成功预测SWB的36%—54%的变异。MAS不能单独预测SWB, MAS必须与一国的富裕程度产生交互作用才会影响SWB, 且这个交互作用不受UAI的影响。

二、未来研究展望

在以后的研究中, 我国学者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 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果关系。上文所提及的影响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基本上是一种相关关系。在很多时候, 既可以讲这些因素影响着主观幸福感, 又可以讲主观幸福感影响了这些因素。而且, 即便是这种相关关系往往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所产生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 应该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结构方程建模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ME) 方法日趋成熟并被大量运用, 这一方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程[6]。

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十大因素 篇5

一、教师的待遇------即工资、福利、保险。政府要想使教师感受到较高的幸福指数,政府就应该使教师的工作水平、福利、保险真正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这一方面政府是关键。

二、学校的物质生活环境-----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环境布置以及其是否整洁、亮丽、舒适。这一方面政府仍然是关键。

三、人际关系-------亦即教师所处的学校,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校长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社会的期待-------以往的教育承担了过多的社会期待,教师承受了过多的社会的压力,不是万能的教育要想满足社会家长所有的期待显然不可能完成。由此当然会产生对于教育和对于教师的很多的不满。在这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当努力降低一些家长对于教育对于教师的期待。让他们对教师的希望降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努力转变家长把成才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学生成人的倾向。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学生成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孩子的成人教育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五、专业自主权--------这表面上是与校长有关,好像校长不管那么多,教师就有了专业自主权;与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好像主管部门不管那么多,校长就有了办学自主权。但最主要的是和整个社会对中小学教育功能的定位和评价有关。只要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高考的地区差异现象存在,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就永远不可充分的享有。

六、专业素养---------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和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应着力提高的一个方面,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的提高,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的完成教学任务,只在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学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七、职业安全感--------除了极个别的教师以外,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总体上是优秀的。给教师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职业环境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八、社会声望和评价体系------当我们的教师除了能送走几个学生上了好的高一级学校之外,还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相信社会就会说,这些教师除了教学,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本事。那时我们的教师可能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我们如果与社会比金钱财富,肯定越比越自卑,但我们如果培养自己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情趣,相信也会令社会上的许多人羡慕不已。而如果自己只能永远迎合社会的庸俗低级趣味,不但令别人看不起,同时自身也找不到自己的优越的合理定位。

九、家长的口碑-------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尊重家长,教育家长虽然不是我们直接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当然做好这一工作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十、学校制度------现代新型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这一方面,我们的校长应该和教师一道做更多的工作。

当然影响我们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可以概括为生活收入水平、个人健康状况、家庭生活和谐程度、社会人际关系、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等五大指标。其中我们的个人健康状况、和谐的家庭生活、丰富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不过这些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的。

谁来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靠自己。我们的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与社会适当的融合,相信我们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有更多的增长。影响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的因素

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呢?我想至少有这样17个因素。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理解、认识这些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就找到了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的一些着力点和“抓手”。

1.待遇。待遇不仅仅是薪水,待遇是个多元的概念,包括四险一金等等。待遇非常重要的是薪水,但又不仅仅是薪水。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我们政府的责任。

2.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中是不是充满了公平与正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融洽、和谐。但是真正能够影响我们喜怒哀乐的人都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人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同事。对于我们的感受来说,小环境比大环境更重要。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好不好,领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一个教师也都可以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贡献力量。

3.教师的劳动强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工作量。现在老师们,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量都偏大,所以我们的确有一个解放教师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怎样缩小班级规模,减少课时量,进而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当然,这首先也是政府的责任。

4.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什么叫做教师的专业的自主权呢?就是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门专业,它的从业人员所拥有的权利。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职业的专业的人员,有专业权利。教师的专业权利包括教什么和怎么教,还包括参与教育探索和发表教育研究成果,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等等这样的一些权利。认识到教师的这些应该享有的专业权利是很有价值的。我们教师怎样更好地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怎样做到更好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都有重要意义。

5.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就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教师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我想那就是因为同样的工作任务如果你专业素养比较高,你就更能够感受到那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胜任愉快,就能够很好地享受工作过程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专业素养比较高,你就能更多的得到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在你所归属的团队中就能够享有更加良好的个人声望,更好地满足你自尊的需要。

6.学校的物质生活环境。环境,包括校内环境和周边环境。学校是不是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果走进一个学校乱糟糟的,非常喧闹,我们老师一定会感觉不好。让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学校物质环境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保持学校的整洁和干净,我们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7.学校的硬件建设。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健身器材等等,是不是用起来顺心顺手,富有效率和效益。8.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教师这个职业,是不是稳定的,是不是享有职业安全的,对于教师的心理安全有重要影响。过去在一些地方,普遍盛行的末尾淘汰制,其实是一个非常粗暴的和简单的做法。这样不能够很好地带给教师职业的安全感。因为你单纯地按照这种线性的排队,那总会有人排在最后。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为我们的教师确立起一个职业的基本标准,即职业基准。只要一个老师达到了职业的基本要求,他就应该享有职业安全。当然,过于稳定也容易导致有些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所以,应该建立起一个好的机制,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度。

9.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是有不同层级的。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的资质怎么样,会影响到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社会声望。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入职条件,比如说提高学历层次。尽管学历不等于能力,但是从统计学上,更高的学历对于个人来讲,更有可能发展他更强的能力。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来自觉地维护我们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如果我们的学生感觉教师是一个不正直、不光明、学问与品行有问题的人,那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就会大打折扣,事半功倍。

10.生源质素。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包括学生有没有良好知识经验的背景,有没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学生的素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的素质决定的。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有三个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就是家长的文化素质,第二个因素才是教师的素质,第三个因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硬件设施。为什么家长素质会那么重要呢?因为我们今天的孩子在成长中受两个经验系统的影响,一个是家长所带给他的日常生活经验系统,一个就是学校教育带给他的这种精英文化的经验系统。家长的素质会影响到他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怎么去思考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待人待事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无疑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家长,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会与学校所倡导的、所带给儿童的非常的相近,从而使得这两个经验系统――日常生活经验系统和学校教育带给他的经验系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能够使得孩子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11.对教师的评价。这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不是科学;另一个就是评价的过程是不是民主,也就是评价的过程教师是不是能够参与。有个比喻说得好:评价机制好比是杠杆撬动物体时的支点。这个支点的位置,直接决定杠杆撬动的难易程度。一套好的评价机制,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对教师每一个学期都应该有一个评价,这个评价由谁来做,由学校的中层领导,比如说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为什么要由他们来做呢?因为这个评价应该建立在对教师日常表现非常具体、清晰了解的基础上。

这个评价过程中首先应该有一个非常正式的面谈,这个面谈应该大概是一小时左右,首先应该给教师一个对自我工作状况的一个总结、回顾、反思、评价的这样一个机会,然后这个评价者基于你的平时对教师的了解,和我们对这个教师的岗位职责的要求,来对他做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中肯的评价。如果一个老师几年下来他的评价都是很棒的话,那我们可以考虑,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对这个教师评价一次,不必每学期。我们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的评价。

12.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是不是比较人性化,是不是充满了温暖的、关爱的,会影响到每一个教师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会让教师更多的体验到作为学校的主人翁这样的一个感觉,会使得教师更好地明了,更好地理解学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有助于增强他们遵守学校制度的自觉性,有助于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13.学校的声誉。如果一个教师所在的学校社会的认可度、美誉度比较高,他就会有更多的职业自豪感,对于所归属的团队更高的认同。反之,则可能羞于承认自己是该校的教师,对学校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自觉地维护学校良好的声誉,改造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提高那些薄弱学校的教师的生活的幸福指数非常必要。

14.社会期望。对于教育,过高和过低的社会期望都不利于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过高,会使得教师面临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过低,又会使得教师感受不到职业的社会价值。

15.教材质量。教材编得好不好,无疑会影响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比如,是否有合理的逻辑线索,难易程度是否合理,选文或例题以及习题设计是否精当等等。

16.课程资源可开发和可利用的程度。如果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可利用的程度很高,那我们的的教师就更能感受到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相反,就会有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一所学校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学校也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

17.教师的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为什么我把它放在最后一点呢,那就是因为教师的健康受更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学校也可以在改进教师的健康状况方面作出努力。

这17个因素,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在价值排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对不同的教师的影响程度会不同,这取决于每个教师的价值观、生存境况、生命境界。但可以肯定这17个因素对所有教师的生活的幸福指数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影响到一个教师对于职业的安全感、认同感、成就感以及最终的幸福感。这里讨论的17个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教师生命质量的因素。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6

摘 要:员工幸福感指的是个人在工作当中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自我的主观感受,是企业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文章分析了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现状,提高员工幸福感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及一点展望。

关键词:员工幸福感;重要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12-2

1 概述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人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企业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资源,企业在发展中要培养人、塑造人,使员工在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工作,最终得到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员工幸福感是近年来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幸福感受到自身、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员工幸福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员工幸福感的措施,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2 员工幸福感的现状

一家咨询公司针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国内的许多企业中,有45%的企业员工面临着压力,企业中有25%的员工在工作中没有活力,有9%的员工非常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有3%的企业员工存在比较高的精神抑郁方面的倾向。上面的调查可以说明,在中国企业员工存在缺失幸福感的问题,反映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性

从短期来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可能增加企业投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其实就是在为组织的高绩效买单。同时,建设和谐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提升员工幸福感。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

3.1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幸福感不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一个快乐的企业是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取决于企业内在的软实力,也就是所说的员工幸福感。有效的幸福感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得到有效的用户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2 有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获取利润与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之间有时候存在差异,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可以使两个目标趋于一致。可见,员工的幸福感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注重员工幸福感不仅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使员工在工作能力上得到提升,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3 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升员工幸福感尤为重要。企业中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促进的状态,拥有幸福感的员工能够乐观地面对和处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创造快乐,享受幸福,追求个人与企业理想的实现,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 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尽管8小时之外生活状态也影响员工的幸福感。从企业层面看,员工的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的感受或者评价就是员工的幸福感。员工的这种感受是整体的,所以企业的各方面都可能对员工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

4.1 个人方面

幸福感是每个人的主观体验,人对事件的感知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感,而每个人对一件事件的感知受到内部心理机制的影响,所以企业员工幸福感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有着紧密联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员工幸福感受到员工的整体和具体的人格特质的影响。同样每个人心态的不同也会影响自身的幸福感,积极的心理资源,乐观的生活态度都会增加自身的幸福感。同时,合理的自我定位等也会影响幸福感,例如如果一个对自我评价和预期过高的员工,一旦面临到其自身的评价与其实际受到的评价有较大差距的时候,这个员工便会认为自我价值没有实现,从而缺失幸福感。

个人健康情况也会影响到其幸福感,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工作时会就会注意力很难集中、情绪失落、记忆力变差,工作缺乏激情与精力,很难体验到工作带来的乐趣,工作效率降低,进而影响自身幸福感。由此可见,自身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到企业员工幸福感。

4.2 企业方面

4.2.1 物质因素

物质提供是一种保障,能够给员工在精神上一种宽慰。在当今商业化的社会里,所有的生活必须品及用品都需要用钱来购买,人们都是为了钱而工作。薪酬是物质保障,是企业员工的进行谋生的手段,同时是以个人价值的衡量。

员工的幸福感是基于对物质基础的满意度,当企业的薪资报酬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员工幸福感便会下降,消极的现象就会体现在工作当中;反而,企业在满足了员工的价值需求时,员工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进而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来说,薪酬影响了个人情绪、工作积极性和个人潜能的发掘。

4.2.2 工作环境

研究表示只有15%的幸福来自于收入,或其他的经济方面因素,而90%的幸福感都来自于非经济方面因素,比如所处的工作环境。在一个杂乱的工作环境里,员工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员工的幸福感就会随之下降。因此,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仅会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员工还会产生工作意愿,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4.2.3 企业氛围

企业氛围与人们的主观感受联系紧密,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幸福常常和所处的环境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在友好、信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中工作,工作的积极性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因此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反之,不好的人际关系、企业氛围会影响员工心情,进而很难投入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果,降低幸福感,形成恶性循环。

4.2.4 发展空间

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促进渠道的畅通,能使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要让材料在同

一时间见面,是否有良好的职业前景,是现代企业员工特

别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员工更快乐,是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发展的业务定位,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员工个人发展的期望管理。

每个员工都在追求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员工自身的背景以及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过去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寻求合适的岗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其得到自我实现,增加幸福感。

4.3 社会方面

除了企业和员工的个人因素外,员工幸福感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舆论、职业认同感等各方面的引导,影响着员工生活中的信念、态度及方式,并最终影响到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另外,员工幸福感也会受到其他企业薪酬、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5 结束语

每个企业员工都想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努力工作的就是为了自己拥有幸福的生活,企业要把幸福放在内部管理之中,幸福感是快乐感与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当员工感受到工作幸福感之后,便会对企业有认同感,进而把工作不仅当成赚钱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进而更有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幸福感,成就更加成功、和谐的企业。

参 考 文 献

[1] 刘文成.提升员工幸福度促进企业人本管理纵深发展[J].

山东工业技术,2015(03):253.

[2] 张广仁,张志伟.构建幸福企业,提升员工幸福感[J].商,2015(06):24.

[3] 丛龙峰.员工幸福管理的三角框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8):27-33.

[4] 苗元江,王旭光,陈燕飞.员工幸福感研究述评[J].企业活力,2011(08):92-96.

[5] 杨俊仕.对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几点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01):119-121.

大学生党员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篇7

幸福感是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 是一种正面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细腻温柔, 不宜体察, 但是对于构筑一个人的健康心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幸福感波动性大, 监控性和描述性小, 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就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学生党员群体的幸福感, 关乎到学生党员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对于党员群体、对于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分析学生党员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能够更好的增强学生党员的幸福感, 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学生党员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1. 学生党员幸福感的性别特征差异。

在采用均数比较分析数据后, 发现男生党员的幸福感水平高于女生。在各因素得分中, 男生党员在工作上的得分小于女生党员。而在其它因素中, 男生党员得分都高于女生党员。党员性别上的幸福感体验差异来源于男女面对的社会环境及社会角色定位不同。男生党员在工作上自我要求和社会要求均比较高, 所以在工作上的幸福感体验要求也较高。

2. 学生党员幸福感的年级特征。

一、二、三、四年级大学生党员幸福感有差异。其中, 大一和大三学生党员的幸福感体验值较高, 大二学生的幸福感体验值较低, 大四学生党员的幸福感体验值最低。这种年级差异来源于学生对于大学认知体验的增强和认知体验落差。大一年级, 新生刚刚入校, 满怀憧憬, 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 任何正向的新事物都能对新生的认知产生刺激, 这种正向刺激能够带来巨大的幸福感。大四年级, 因为面对就业、学业、毕业等一系列压力, 面对将要走入社会的恐惧感, 学生党员的幸福感体验会被挤压, 幸福感体验也就较差。

3. 月均消费对大学生党员幸福感的影响。

根据大学生党员的消费情况, 将学生党员的月均消费水平分为1:600元以下;2:600——1000元, 3:1000元——1500元, 4:1500元以上。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党员的幸福感并没有和消费能力曲线保持同步提升, 即学生党员的幸福感并没有因为消费水平越高而幸福感越高。学生党员在2、3两个水平基本平稳, 1、4两个水平幸福感低于2、3两个水平。这说明并不是消费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 在达到一定的物质基础后, 幸福感不会随着消费水平提升而提升。

三、学生党员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党员都经常有幸福感的体验, 只有3.5%的学生党员偶尔有过幸福体验。这说明学生党员的整体幸福感水平较高, 学生党员群体的心理也较为健康。这种幸福感情感体验, 能够给学生党员带来更多的正向情感体验, 这种正向情感体验能够通过学生党员的生活、工作、学习而传染到身边的非党员群体, 这样就能够提升党员群体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

学生党员在性别、年级及消费水平差异上体现出来的幸福感差异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发掘大学生党员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说明性别、年级、消费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党员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学生党员幸福感在性别差异上的表现, 更多的是社会性别分工上的体现。社会性别分工和社会性别心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个体进行社会定位, 因此男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要多于女生党员。男生党员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就会体现在对于工作的更高要求, 对于团队的更多责任, 对于社会更多的回馈。因为男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高于女生党员, 使得男生党员不宜得到满足。女生党员相对于男生党员更容易得到满足感和社会认同感, 就使得女生党员在幸福感这种个体情感体验上高于男生。但是这种性别差异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因为幸福感是一种个体情感体验, 不能标准化测量, 不能建立统一的情感体验量表, 这就使得在对待同一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幸福感体验不同。

学生党员因为年级而出现的幸福感差异, 是因为学生党员在社会体验和预期心理上的差异。大二年级的学生党员, 陡然面对大二生活时, 已然没有了大一的新鲜感, 对于大学的预期体验也不能全部得到满足, 就会因为预期心理而产生心理落差, 这种心理落差就会影响其幸福感体验。但是这种心理落差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慢慢消逝, 幸福感的体验就会随着心理落差的消逝而逐渐增强。

学生党员幸福感在消费水平上体现出来的差异, 具有社会普适性。是党员作为一个“社会人”而表现出来的正常的情感体验差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 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后, 人们的需求更多是情感体验方面的。这种情感体验上的满足并不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更加满足。

同时, 在研究中发现, 学生党员个体化的幸福感体验能够随着党员角色发挥而提升。这说明党员角色会对学生党员的幸福感体验产生正向促进。

参考文献

[1]崔宪涛.新时期党员素质教育与测评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2]章炜杰, 张礼华.试论党员心理的宏观控制[J].组织人事学研究, 2003 (01) .

[3]李焰, 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12) .

[4]苏娟娟.关于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4) .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8

1 影响护士幸福感因素

1.1 人格特质因素

研究证实人格特质因素为对护士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最重要因素。在人的五大人格因素中, 外向、积极情感会对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同负性情绪之间则无显著的相关性, 因此积极、外向的性格会提高主观幸福感。神经质同消极情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会使幸福感得以显著降低[2]。

1.2 适应方式和欲望

曾有学者指出, 适应能力强的个体其幸福感要高, 并且该现象在低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依旧存在。

1.3 个人应激水平

有研究证实, 主观幸福感会受到应激水平的影响, 尤其是同忧郁、焦虑等情绪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忧郁与焦虑情绪会使幸福感降低, 在某种程度上该情绪会对正性情绪产生负面的影响[3]。

1.4 应对方式

近段时间的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十分显著的调节作用。护士若是以积极态度去应对, 会显著增加幸福感。并且积极应对方式同GWB评分结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消极应对方式则同GWB评分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

1.5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为个体对自己在一定水平上能否可以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者是主体自我把握和感受。一般情况下, 自尊以及自我效能感强者, 其主观幸福感也就会越高。并且自尊、经济、健康等均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影响[4]。

2 管理干预措施

针对影响护士幸福感的因素, 临床管理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 以实现改善护士幸福感的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有: (1) 改进管理方式:现阶段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 从而导致护理人员缺乏保障和安全感, 护理工作繁重, 压力较大。管理者应该进一步加大护理工作人力物力的投入, 尽量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保障其身心的健康。以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实施管理, 多体谅理解护理人员的难处, 对其给予积极的鼓励, 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工作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 研究证实, 奖励对提高护理人员自尊心及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存在生活困难者, 应采取适当的帮扶政策, 给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 (2) 改进检查方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针对检查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身心负担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临床实践证明, 频繁的检查确实会进一步增加护理人员的压力。因此, 作为管理者需要对检查方式展开相应的改进, 保证检查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譬如说, 可以将过去的背诵应急流程转变成实际演习的方式, 并且针对检查结果而言应保证奖罚并重以及公平合理[5]。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安排护士工作时间时, 管理者应充分考虑轮班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建立科学的弹性排班制度, 保证不会对正常护理工作产生影响的前提下, 积极合理的调配护理人员, 节约人力资源, 并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睡眠得到充分的保证。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劳逸结合, 温馨团结的工作环境。 (4) 改善人文环境:现阶段护理人员的学历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之分, 若是护士本身存在学习欲望和热情, 应鼓励其不断学习进步。护士的职称也能从初级发展至高级, 存在较大的晋升空间。医院以及护理管理均需要高度重视护理教学与科研技术的发展, 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应该进一步拓宽。因为发展空间可以让护理人员感到更有动力和希望, 从而使其主观幸福感得到显著提高[6]。 (5) 提高收入:通过不断改革, 将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与医院的效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不断的进行创新, 以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帮助医院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得到更加理想的回报。

3 小结

研究表明, 提高护理人员的幸福感, 会产生积极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 这对于提高身心健康以及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均具有促进效果[7]。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 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 进而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研究证实, 护理工作风险大、责任重、压力大、护士班次特殊等, 均会降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最终影响护士的幸福感[8]。因此, 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对合理的人员编制予以配备完善, 对工作时间与工作班次予以合理安排, 实施更加科学、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可以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改善其幸福感。曾有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 个体幸福感源自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相应的人际支持网络, 因此护士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 并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予以注重, 通过不断的学习, 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护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 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 并注重体育锻炼, 对充分的休息以及充足的营养予以重视, 自觉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会自我调节, 努力将工作压力转化成动力, 改善对工作的认同感, 并保证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9]。从而使身心状态得到改善, 以积极饱满的态度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

摘要: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程度和快乐感, 是目前对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进行总体衡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护理人员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一个典型人群, 其主观幸福感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从护士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方面进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干预,护士,管理,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员娥, 李艳, 厉小小.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2) :1073-1074.

[2]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2009:107-108.

[3]李儒林, 张进辅, 梁新刚.影响SWB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17 (11) :784-785.

[4]郑宏志, 陈功香.314名城市老年居民SWB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 2010, 15 (15) :184-185.

[5]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35 (13) :647-648.

[6]杨海荣, 石国兴.初中生SWB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2 (16) :418-419.

[7]岳超敏, 主婷, 陈欣怡, 等.社区护士与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2) :11-13

[8]田莉, 周文萍, 张鹰, 等.黄石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 2008, 18 (1) :20-22.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9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衡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一种认可程度。目前,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研究内容方面对于主观幸福感予以了研究,众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内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整体性、相对稳定性以及主观性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分为情感以及认知两部分[1]。还有学者指出,主观幸福感主要是人们评价目前的生活质量,其是人们对于生活现状的一种认可程度,其强调主观幸福感主观性与积极性,将其作为自我生活幸福程度的评价标准[2]。此外,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从情感性和认知性方面整体评价生活质量,其不仅是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指标,而且是情感反应的评价指标[4]。该研究综合考虑上述学者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不仅是人们自身设定的标准,而且是当前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其不仅是人们对于生活状态的一种认可或者是喜爱的程度,而且是人们评价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

2体育锻炼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情感成分

相关调查研究证实,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来源于一定时间内的消极情感于积极情感之间的平衡,这一时间段内人们体验的愉悦情绪于幸福感成正比例关系,于不幸福感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着重要的影响[5]。体育锻炼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影响人们积极情绪以及体育锻炼产生运动愉悦感两个方面。就体育锻炼影响人们积极情绪而言,其主要是因为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跑步者的高潮、流畅状态以及运动愉悦感等积极的情感容易产生,而上述情感是主观幸福感的一项主要内容。不同于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在流畅体验方面体育锻炼更容易让产生;就体育锻炼中可产生运动愉快感而言,其属于一种运动体验的喜爱、喜欢、痴迷等积极情感反应,积极情感容易改善人们的心境。

不同的研究角度影响运动愉悦感的定义,诸多观点的影响力较大,其中学者将人们的态度、情绪于体育锻炼中运动愉悦感产生联系在一起,其中运动愉悦感对于优化个体参与运动并在其中获取积极感觉之间存在有联系的最为优化的一种心理状态,又可以被称为是“流畅”。第一,运动愉悦感不同于积极情感,其还应当包括最为优化的心理状态;第二,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运动愉悦感,而运动愉悦感既是体育锻炼产生的结果又是体育锻炼中的心理过程;第三,运动愉悦感有且只能在体育锻炼中产生,故可以理解运动愉悦感是一种排他性的结构;第四,人们开展运动锻炼的内部动机虽然于运动愉悦感有关,但并不是其唯一内部动机, 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们身心的发展、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调节人们的情绪和情感。

3体育锻炼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

就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而言,其主要是指人们面对当前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满意感,因此,又可以被称为是生活满意感,其属于一种人们以自身拟定的标准整体评价其生活质量后产生的认知体验。长期以来,人们多将健康作为主观幸福感感知的一项重要标准,同时多数人们也将健康作为评价其主观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标准。众多研究数据均证实,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最有手段是体育锻炼,而且人们通过数据统计同样得知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积极情感的最佳手段。形成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让帮助人们体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而且正由于主观幸福感同体育锻炼之间的正相关因果关系,二者间的相互影响显著体现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居民中。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们更多地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这一表现在退休群里中表现显著。这是因为,就退休人群而言,其具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更为丰富其日常生活, 而且可有效帮助他们提高对于生活满意度的感知。我国较为常见的体育锻炼项目体育舞蹈和太极拳,参加此类体育活动退休人群多能够感受较多的主观幸福感,且此类幸福感更为强烈。

4体育锻炼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机制

近些年,有学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研究和实证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影响机制,其主要是针对长时间观察体育锻炼的人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健康感以及主观幸福感等,通过对上述诸多方面变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其发现体育锻炼与参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即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主观幸福感较高,产生上述结论的主要因素在于,人们通过体育锻炼这一方式丰富自身的日常生活,进而提高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提高其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 继而达到有效增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目的。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于人们之间的主观幸福之间联系,就具体联系而言可以总结为因果联系,即参与体育锻炼是因,获得主观幸福感为果。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予以丰富,继而有效地强化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在此基础上对居民出现负面情绪予以抑制。就生理学角度进行考虑,体育运动对生理结构及机能产生直接作用,人们通过自身的律动感知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愉悦进而产生愉悦等情绪。作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消遣活动,体育锻炼既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予以了很大的丰富,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予以显著提高。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协同活动可为人们培养的愉悦情绪,其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亲近机会,而且可在交往中培养积极情感抑制负面情绪的产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追求协调的人际交往。由此可见,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获取幸福,而且还能获得精神和心理双方面的需求。

5结语

体育锻炼作为一项城市居民的主要娱乐消遣活动,其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而且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长时间以来,人们不断追求幸福,且在对幸福的定义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尽管人们在理解幸福感方面存在众多不同,但其最终的追求目标是获得快乐。人们精神方面产生运动愉悦感的重要方式是体育运动,而人们产生主观幸福感主要源泉是体育运动。伴随当前社会不断丰富的物质文化,人们在获得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不断追求精神生活需求,故对体育锻炼在于人们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主观幸福指的是人们以自身制定的标准对当前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衡量的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体育锻炼作为一项城市居民日常娱乐消费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其不仅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体育运动对生理结构及机能产生直接作用,人们通过自身的律动感知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愉悦进而产生愉悦等情绪。目前,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研究内容方面对于主观幸福感予以了研究,众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内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因此,该文借鉴并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针对其中与居民幸福指数有关的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将人们幸福感与体育锻炼之间的联系予以阐述,以期达到有效地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锻炼,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内涵

参考文献

[1]姚明,曲泽静.城市“蚁族”幸福感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2,12(6):233-234.

[2]贾丹丹,吴冰.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1(8):12-13.

[3]叶玲.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278-279.

[4]杨婷婷.关于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3(2):56-57.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10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分布

为反映民办高校教师幸福水平, 广东省民办高职教师幸福感课题组对广东省8所民办高校的450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402份。该样本的分布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高职院校, 8所民办高职院校具有代表性, 可以基本反映广东民办教师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二、民办高职教师幸福指数现状

按照结合苗元江所编制《综合幸福问卷》计算方法, 在诸多显著的相关因素中, 各因素对幸福感水平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依据被调查者所选的首要两个因素, 并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加权时, 我们对第一因素和第二因素的权重采用非等权权重, 是将第一因素权重设为两倍的第二因素权重, 得到各因素影响作用, 权数的确定各因素权重, 如表1:

(一) 幸福指数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广东民办教师中分别有12.47%和近50%的教师表示生活得很幸福或比较幸福, 31%的人表示幸福程度一般, 有不到3%的人觉得自己很不幸福。

将调查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得到总体综合幸福指数为71.13, 总体处于一般偏上水平, 说明广东民办教师对自己的生活基本处于相对比较满意的状况。但与2011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所调查13000个居民所得出的广东省居民幸福指数75.3相比, 低于平均水平。略低于与同时调查的两所公办院校的193位教师幸福指数73.6的水平。

(二) 分项幸福指数

1.关于身心健康状况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有53.33%的人对自身身心健康状况满意或很满意, 有12.22%的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该项幸福指数为69.55, 与同期调查的公办院校的69.55相差无几。

2.对物质生活的满意状况。总体上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与其他方面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仅有32.73%的教师对物质生活表示满意, 远低于广东居民的45.22%, 有21.11%的人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与广东居民的18.4%相近, 该项幸福指数为57.13, 与公办院校教师相差5分。

3.对人际关系状况的满意状况。广东民办高职教师中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较高, 达到63.89%, 人际关系幸福指数为65.19, 但仍明显低于公办院校的74.13%。

4.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感受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对个人价值实现程度表示很满意仅为14.23%, 远低于广东居民的17.5%, 幸福指数为58.25, 低于同期公办院校个人价值实现程度幸福指数为66.78, 两者差距较大。

5.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调查结果总体看, 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教师, 对个人的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在所有各个分项指数中最高的, 其幸福指数民办高校达到72.38, 公办院校高达到74.48, 其中三级指标中家庭融洽指数达到78.12%, 公办院校在该项指标高达80.13%。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调查结果, 广东民办教师对身心健康、收入水平、生活舒适度、人际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家庭生活等各项满足程度分布如表3。

由各个分项满意程度分布情况表可以看出, 广东民办教师的各项幸福指数均低于同期广东公办教师的幸福指数, 其中差距较大的是个人价值实现。

为了进一步体现高校教师的各方面幸福感, 我们结合高校教师的特点, 在一般居民幸福感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工作满意状况、业余生活满意状况, 以及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工作稳定性和所教学生素质四个方面的指标。 (1) 工作满意程度。从整体上看, 广东民办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不容乐观, 其综合幸福指数仅为61.35, 仅高于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 低于公办高职的64.23。在被调查者中, 有13.34%的对工作表示不满意, 仅有12.34%人表示很满意, 40.46%的人表示无所谓, 幸福感一般, 体现出大多数广大民办教师没有从教学、科研工作中实现奋斗的价值。 (2) 业余生活状况。样本数据显示, 高校教师业余生活满意程度一般, 其幸福指数为61.86, 处于分类指数的一般水平, 37.33%的被调查表示业余生活满意程度一般, 18.536%的人表示很满意, 14.41%人表示不满意。 (3) 工作稳定性。两个调查问卷样本数据显示, 有34%的公办高职教师对工作稳定性很满意, 很不满意仅仅2.2%;而民办高职教师对工作稳定很满意只有12%, 很不满意也有15.6%。 (4) 所教学生素质。无论公办高职还是民办高职, 对学生素质满意程度偏低。两个调查问卷样本数据显示, 民办高职对所教学生素质, 很满意只有4%, 公办只有5%;有65%表示一般, 公办在63%, 两者相差不大。

(三) 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检验

在主观幸福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物质条件、人际关系、个人价值实现、家庭生活等方面对幸福感的影响, 测算了Pearson chi-square系数, 并进行了统计检验, 发现以下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测

算及检验结果汇总如表4所示。

运用SPSS 17, 通过层次回归分析, 其结果显示:教师身心健康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386, t值为14.4, 在0.01的水平下显著;物质条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245, £值为13.53, 在0.01的水平下显著;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23, £值为12.134, 在0.01的水平下显著;个人价值实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274, £值为18.644, 在0.01的水平下显著;家庭生活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213, t值为13.573, 在0.01的水平下显著。由此可见, 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会导致身心健康、物质条件满意度、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及家庭生活满意度提高, 影响显著。

摘要:本文按照苗元江所编制《综合幸福问卷》, 调查405位广东民办高职教师幸福指数现状, 得出总体单指标幸福感指数和分项幸福指数结果, 并对幸福指数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检验, 发现身心健康、物质条件满意度、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及家庭生活满意度等5个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11

在最近的中国之旅中,我应一位中国企业家之邀与其共进午餐,这人才四十出头,已是亿万富翁,企业还在持续成长。

我们通过翻译交谈,这位人人都以为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人,倾身向我用不流利的英文低语:“我不幸福。”他的双眼透着哀伤,仿佛在恳求我帮助他。

在那次旅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富有的人,以及其他像他一样有诸多幸福理由的人,内心却苦苦挣扎、无法享受他们的人生?

这段文字出自于威尔·鲍温的笔下,这位美国知名作家、心灵导师通过这段文字旨在表达这样一个理念:金钱买不到幸福。

其实早在几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所做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收入超过平均值的人,虽然对生活较为满意,但在很多时候却未必比其他人更幸福。

不过,很多中国人也许并没有很早地意识到这一点。近三年来,每年度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都会对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钱的问题”上,中国人还显得有些纠结。

最满意的幸福:身体健康

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中,究竟是健康占主导地位,还是收入居首,抑或是家庭关系为主因?对于这个问题,拥有着不同幸福理念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小康》一直密切关注着影响国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在“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中,每一年,健康、家庭关系、婚姻、收入、职业、社交、个人能力、学业学历、家庭背景等十多种因素的排位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2011年,排在首位的是健康,收入居于次位,家庭关系排名第三,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社会保障、住房、职业、社交、个人能力、环境和婚姻;2012年,收入上升到了首位,健康居于次席,婚姻排名第三,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家庭关系、住房、社会保障、职业、环境、个人能力和社交。

到了今年,这个排行榜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几年,越来越流行于发短信和在微信朋友圈里互动的中国人常常喜欢发给亲朋好友这样一句话,“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储蓄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看来以后还需要在这段话的最后加上一句——“幸福人拥有健康”。2013年,健康超越收入,重新回归到“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首位;值得关注的是,家庭关系首次坐在了“老二”的位置上; 收入则“史无前例”地下降到了第三的位置上;位列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婚姻、职业、社会保障、社交、个人能力、环境和住房,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都稳坐第五把交椅的住房,今年则险些被挤出了前十名之外。

去年,《小康》杂志通过调查总结了“新时期国人十大幸福标准”(详见2012年11月1日刊),其中包含了身体健康、收入满意、和家人在一起、得到爱、拥有个人住房、自我价值实现、吃到安全食品、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安全、有可信赖的朋友这十大标准,那么,本年度,在这“十大幸福标准”中,国人对哪些感觉满意,又对哪些不太满意呢?

《小康》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13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国人对身体健康最为满意,对于和家人在一起的满意度也非常高;对拥有个人住房、得到爱、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的满意程度一般;对于有可信赖的朋友、人居环境优良、吃到安全食品、社会安全则感到不太满意。

同时,《小康》还联合触动传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一线城市的38000辆出租车上进行了这道题目的调查,133667人参与并完成了调查,他们当中,同样是对于身体健康满意的人最多;居于第二位的也同样是和家人在一起;排在第三位的则和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有所不同,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对于收入的满意度也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资深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甘劼认为,公众对于这道题的答案选择,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身体健康关系到生存,属于生理需要,作为基础,这是不会动摇的,而当身体健康,即生存基础受到威胁时,就很难感受到幸福了,因为要为基本的生存考虑和挣扎。在甘劼看来,公众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不高,实际上并非社会不安全,而恰恰是因为现在正处于社会相对安全的大前提下,公众的安全需要被滞后了,大家不会主动思考社会不安带来的后果。

健康超越收入,是“幸福真心话”吗?

国人真的认为,身体健康对幸福感影响最大,而收入,还没有家庭关系重要吗?

看一看具体哪些事情的出现或发生,会真的让国人不幸福,便能测出国人的“幸福真心话”。

在这个调查环节,《小康》为受访者提供了多达30多种会让人不幸福的具体事件,结果,近六成受访者从众多事项中选出了钱不够花这一项,表示身体不好会让自己不幸福的受访者仅有四成——金钱,在决定人幸福与否的关键时刻,还是反超了身体。此外,婚姻不幸福、工作太累、干不喜欢的工作、住房条件不理想、没有房子住、家庭不和睦、睡眠不好和失业等事件的出现或发生,也会让国人觉得不幸福。

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也都一致认为钱不够花是让人最不幸福的事情,不过从总体来说,他们对于幸福的感受还是有所差异的。

“90后”最无法忍受情感孤独,除了钱不够花和身体不好外,失恋、干不喜欢的工作、知心朋友很少都会让年轻的他们不幸福;“80后”最无法忍受繁忙劳累,除了钱不够花和身体不好之外,他们对于工作太累的不幸福体验最为深刻;“70后”最无法忍受婚姻不幸,在五个不同年龄段的受访群体中,只有“70后”们把婚姻不幸福看做让自己不幸福的第二大事件;“60后”最无法忍受厌倦疲惫,除了钱不够花之外,让他们不幸福的另外四件事情——身体不好、干不喜欢的工作、工作太累、睡眠不好,都或多或少地指向了厌倦疲惫;“50后”则把孩子工作是否理想看得无比重要,如果孩子的工作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便会有强烈的不幸福感。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篇12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北京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课题组,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多所高职院校的500 多位高职教师发放自行设计的 《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 ( 以下简称 “问卷”) ,得到有效样本426 个,后期采用SPSS 19.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 本次实证研究的部分统计数据

在调查高职教师 “工作中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共设置10 个选项,要求最多选3 项。从统计结果来看,第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素质不好,难教” ( 178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7. 0% ,有42. 1%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二重要的因素为 “很少获得成就感” ( 171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6. 4% ,有40. 4%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三重要的因素则是 “工作烦琐机械” “评价机制不合理” “学校管理不当”,分别有超过1 /3 的样本选择了这些项目。具体见表1。

在考查高职教师 “总体上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共设置14 个选项,要求最多选3 项。从统计结果来看,第一因素为 “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不健康” ( 236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20. 1% ,有55. 5%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二因素为 “收入太低( 188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6. 0% ,有44. 2%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三因素则是 “个人发展前景不好” “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分别有超过35% 的样本选择了这两个项目。具体见表2。

2 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般因素分析

结合国际上主流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式,我们首先从身心健康、物质生活、生活安逸、个人价值实现、工作满意度、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七大方面来探讨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健康的身体是人们进行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在调查高职教师 “总体上感觉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不健康”在全部14 个选项中排名第一。

在物质生活方面,问卷所有涉及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的题目,收入这一因素都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样本的收入分布上,目前年收入5 万~ 8 万元的教师占49. 5% ,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则倾向于一般偏不满意一极的评价。

生活的安逸程度,也可以称之为生活的稳定和安全情况。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对职业选择的原因分析,在426 份有效回答中,选择 “工作较稳定”的教师142 人( 33. 3% ) ,而 “假期较多”占据第三位,83人选择( 19. 5% ) 。有58. 9% 的教师会经常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但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增进因素中,生活安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现代社会,家庭的情感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强。在问卷中,涉及家庭的问题较少。在访谈中,有一位高职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木桶理论说明,家庭生活往往是一个人主观幸福感这一大木桶的短木板,当家庭生活出了问题,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和无奈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本研究侧重于调查在高职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在问卷中,“工作中,高职教师自认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学生素质不好,难教”排名第一,但在涉及人际关系的项目中,数据表明高职教师的人际关系状况普遍较好。

工作情况是被调查者对自身职业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对其能否感到幸福有重要影响。在一天工作结束时,状态不理想的老师所占比例值得关注,感觉身心疲惫的老师占了总数的27. 7% 。对压力状况的评价呈现一般同时倾向于压力较大的一极。在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源是 “职务晋升和评职称” ( 42. 5% ) 。在日常工作中,69% 的人选择偶尔能够体验到幸福。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都会紧跟市场要求进行专业调整,使得教师需要经常面对专业、课程的更换,造成工作上安全感和稳定感不足。

个人价值实现程度,是马斯洛层次需求中最高等级的需求,是幸福感来源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此次调研中,从专业发展、成就感等角度考查了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程度。高职教师目前专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强烈,追求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 49. 5% ) 。这说明高职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对整份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所有涉及自我实现的题目中,该因素都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3 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殊因素分析

文献研究和我们调查的数据都显示,在上述七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些突出的因素在影响着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成为外界客观因素。这主要包括: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

第一,从社会价值导向来看,社会对高职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是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思维在社会上依然根深蒂固,从政府重视到大众认同,社会价值导向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会存在的行政量化、目标体系固化、目标考评表象化等问题,会使得教师重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对学生、学校、自身最重要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高校管理行政化。

第三,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定中,现有的高职教师平时教学看实践能力,评职称则是注重考查科研。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能力与市场需要的无缝对接,这要求高职教师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要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而不是撰写研究型的学术论文,但目前,高职教师在评职称中并没有突出实践能力。

第四,正是因为社会对高职教育重视不足,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在进行报考时,一般不会将高职院校列入自己的志愿。通常,高职院校只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生源质量成为制约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

4 结论

收入和自我实现( 专业发展、成就感) 是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其次是日常工作、健康和外界因素( 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 。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收入和自我实现分别是其理论中最低和最高层次的需要,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人类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但在我们的调研中,这两个极端需要是非常明显的、最重要的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具体来说,高职教师对目前收入状况的评价倾向于一般偏不满意的一极,认为收入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方面。认为当前工作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成就感不足,而且认为成就感是幸福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高职教师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所造成的。

日常工作中,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工作烦琐,学生不好教,这也使得教师的成就感降低。

外界因素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多数老师认为社会不够重视高职教育,学校的管理不当,日常考核和评价不合理,职称评定压力很大。

摘要:通过对426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和自我实现最为重要;其次是日常工作、健康和外界因素(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其中外界因素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

关键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9(4):152-161.

上一篇:政治文化根源下一篇:五年制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