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工作

2024-08-29

幸福地工作(共12篇)

幸福地工作 篇1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员工的满意度每提高5%, 就会连带提升11.9%的外部客户满意度, 同时也会使组织效益提升2.5%。可见, 组织若能有效提高在职员工的幸福感, 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竞争力。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学校组织。新课程改革认为,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 提升幸福意识, 发展幸福能力。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学校”的理念下, 我们难以想象, 如果教师丧失了幸福感, 他怎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又怎能教育学生去感受幸福, 又何谈和谐呢!为此, 我把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作为对教师的最好福利。

一、提高生命质量, 让教师有尊严地生活与工作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使人有尊严地活着。全国著名校长李烈老师说过, 校长心中最重要的是人!关注人, 永远是管理的第一大要务。关注人, 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 也不是表面、肤浅的沟通。关注人就要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统一;关注人, 就一定要关注到人内心深处。只有走进人内心深处, 才能真正获得影响这个人的力量。而人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价值和尊严。为此, 我们学校提出了最大可能地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自我的价值、提升自我的价值, 从而提升其做人的尊严感的两部曲:做最好的自我和不断自我超越。

做最好的自我, 追求的是自我实现。这是一种将社会需要和自我美好愿望融合的自由境界, 是个体发展的最高境界, 激发的必然是“我要……”的那种主体精神, 而避免了“要我……”的那种发展的被动性。不断自我超越, 是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价值、提升尊严, 优化教师生命质量、促其成长的自我更高追求。要相信每一位教师, 不断发掘其潜力, 帮其实现这“两部曲”, 从而使工作成为一种需要, 一种快乐, 一种幸福。

二、搭建发展舞台, 创造机会, 扬每位教师之长

马斯洛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且这是人的最高需要。因此, 要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必须尊重教师, 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每一位教师都有长处和巨大的潜力, 作为管理者, 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教师, 放大其优点, 知人善任, 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事情做, 给每个人一个机会让教师做事, 做成事, 做好事, 做大事。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四个工程”, 其中一个是“老树常青工程”, 即让老教师留下财富, 不留遗憾。其做法包括组织老教师总结经验、带徒弟、写“我的教育生涯”回忆录、作报告, 评名师, 实行首席教师制度等。在为大家创造机会、搭台铺路中, 让每一位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组织挑战性的大型活动, 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幸福

在多年的办学中, 我有一个不成文的做法, 一年内, 或两年间总要组织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大型活动, 以展成果, 扬校威, 聚人心, 树信心, 鼓士气。如2008年5月, 我校成功举办了一场“诵读经典, 润泽人生”大语文教育十年成果展示活动。

学校成功了, 教师就获得了成功;学校出名了, 教师就获得了荣誉。学校应该做的, 就是给教师搞好服务, 让大家有展示的舞台。活动除有课堂展示外, 还有一台以诵读为特色的大型演出, 有全区的校长、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专家参加。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无论规模还是时间都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 人人参与, 经过20天的奋战, 奉献出了一场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展示活动。特别是那台诵读演出, 别出心裁, 荡气回肠, 展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深厚底蕴。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电视台做了全场录播。好多老师激动地含着眼泪看完了我们自己编、导、演的全场节目, 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每一个人的特长和潜力, 每个人都深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动力, 能前进;有能力, 能成功;有成绩, 受尊重。学校能够为教师做的, 就是让大家安心、开心、舒心、体面, 活得有尊严、有地位、有品位、有价值……

四、民主办学, 让教师对校长“勿欺也, 而犯之”

子路问“事君”, 孔子说:“勿欺也, 而犯之。”可当今不少人对上级领导却往往是“勿犯也, 而欺之”, 甚至“巧言令色”, 拍马逢迎, 欺上之术的高招层出不穷。其结果, 领导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便值得怀疑。

你想真正了解情况, 就到教师中间去调查吧;你束手无策的时候, 就到教师中间寻找方法吧。因为教师是贴心人, 教师是诸葛亮, 这是我多年校长经历的深刻体验。每当学校遇到大事、难事, 我总是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共进退。学校的每个办公室都有一条醒目的标语:“学校兴衰, 我的责任。”时刻提醒教师, 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学校的发展远景我们共展望:“学校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学校?把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一小的教师应是什么样?”在个人思考、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举办了“学校发展论坛”。学校的制度大家定, 我校的制度均来自教师的智慧, 制定的过程就是悦纳的过程。正是这样, 形成了“我参与, 我体验;我奉献, 我自豪“的风气。实验一小的团队建设越来越成功, 越来越健康, 许多棘手复杂的思想问题、人际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并且在解决过程中, 绝大多数当事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认同, 没有感受到“被强迫”。也正是这样, 每一位教师才越来越发自内心地热爱这所学校。

五、为教师设计人生发展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提出, 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个规划, 凸显个人发展主线。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完善自己, 另一方面, 在内心告诉自己, 把教师当做事业来看, 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 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 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 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 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 (经验型教师) , 最终成为人师 (专家型教师) 。

学校设计三年、五年发展规划, 甚至十年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不少校长关注的问题。可是, 对于每一个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之路, 不少校长并没有认真考虑;即使教师本人, 也多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不仅设计了学校的近期、长期发展规划, 而且为每一个教师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这目标并非高不可攀, 只要努力就能实现;不是让他们“为稻粮谋”, 也不是为工作而工作, 而是让他们为一生幸福而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并让他们从奋斗中获取成功的乐趣。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手册, 设有“我的名言、格言”“我的教育故事”“我的课题计划”“我的论文”, 还有三年到五年的生涯规划。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置不同目标, 为区级名师、市级骨干提出争当省级特级教师的目标, 并为他们创造环境与条件, 形成了“我追求, 我进步;我成长, 我快乐”的良好氛围。

六、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让教师安心、愉悦

构建和谐校园, 要坚持尊重人、关心人与发展人相结合的原则。使和谐的伦理规范建设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使教师们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使教师们有成就感、荣誉感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感。而这一切作用到学生身上, 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既富有美好前景、又跳动着健康脉搏的道德生命体。

构建和谐校园, 校长是第一人, 校长要用其人格魅力之“场”影响每一个人。校长的魅力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心态上:让自己的天空常蓝, 让别人的内心温暖;充满爱意, 追求最佳心理状态和绩效, 才能和每一个人一起实现“最好的自我”;校长要与人为善, 以人为本。总之, 校长要正直、敬业、谦和、悦纳、包容、大气、赏识……把学生、教师放在“心”上, 放在第一位。

幸福地工作 篇2

我没有应她,继续保持沉默。

姐姐是继母带过来的,与我同龄,大我几个月而已。我只是,十分讨厌她对我的热情,对我的关心。甚至觉得,这是一种矫情,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明明凑过来分享我的父爱,却装作似乎很懂我的样子,只不过是更显我的不幸罢了。

抽血前,我确实是紧张。身子麻酥酥的,可还是倔强的把手毫不迟疑的伸进窗口。明显感觉到有只温热的手在轻抚我的后背,一下一下轻轻拍着。我紧闭双眼,另一只手摸索着,揪住了一只手,就没有再松开,额头渗透着密密的汗珠。

收回抽血的手,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姐姐惨白的微笑。“是我抽血,你怎么好像比我还疼?”我用棉球紧压着伤口,戏谑的问。“没啥,我看你很疼,就觉得自己疼了。”她笑着解释道,把手悄悄从桌上拿下。我冷哼一声,知道姐姐比我还怕疼,可懦弱到这个地步我是没想到。

可是,当我低下头的时候,却看到了她被掐的红中泛紫的手腕。姐姐想把手收回去,被我抓住了。“没事的,我不疼,一点都不疼……”她像个被发现撒谎的孩子,脸涨得通红,一遍遍重复着不疼不疼。

一不小心,我弄掉了棉球,姐姐捡起它,扔进垃圾桶。又抓住我的手,细心地拨弄着遗留在我伤口的棉丝,就像在去除我心里对她缠着的棉丝。“疼吗?”她抬起头,温柔的问。

心里突然很感动,我看着姐姐,轻轻摇摇头,又低下头,用极低的声音说“对不起。”“没事没事,我又不疼。”她笑成一朵桃花,回答道。在嘈杂的医院,即便是我最低的声音,她也能够听的一清二楚。

我突然就很想知道,从前的两串项链,我说我喜欢红色,你说的喜欢蓝色是真的吗?从前在马路边散步,我说我喜欢安全的里侧,你说你喜欢有车走过带来风的外侧是真的吗?从前在南京迷路,我说我怕,你说的不怕是真的吗……也许,十几年来,我没有忽略春日漫天的杨絮轻舞飞扬,没有忽略夏天遍地的蛙鸣所歌唱的梦想,没有忽略秋天那一畦畦麦田中承载的金黄,也没有忽略冬天那遍山满地银装素裹的辉煌……可是,我忽略了姐姐给我的幸福。

幸福地发酵 篇3

奶酪,一种用牛奶、羊奶加入霉菌后发酵制成的食物,常见于欧洲人的餐桌。近年来开始在国内流行,但很多人还是习惯于根据字面意思理解,认为奶酪就是有着浓郁奶香味的食物。从法国留学回国的刘阳,利用国内的原材料在北京开了家地道的法式发酵奶酪店,用代表最喜欢的蓝色和蓝纹奶酪的法语单词“布乐”命名,努力让更多人知道、接受并喜爱,这种“没有奶味的奶酪”。

发酵奶酪没奶味儿

去法国以前,刘阳跟大多数北方汉子一样,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满足感,食物带来的快乐更多是吃饱吃撑的体验,从没有静下来体会过食物本身的细腻。2005年,刘阳去法国深造,住在科西嘉岛上一座名叫Santo Pieto Di Venaco的村子里。邻居是位地道的科西嘉人,每天就在山坡放羊,挤羊奶做奶酪。

刘阳对奶酪的最早记忆,是超市里光明牌小三角奶酪。那时,刘阳以为奶酪就是这个味儿,甜的、奶香的。到了法国,他才知道以前念念不忘的“小三角”原来是再制奶酪,和发酵奶酪在品质上有着天壤之别。作为欧洲地道的发酵型食物,奶酪在法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就拿基本款羊奶奶酪‘多姆’来说,几乎法国每一个省份的‘多姆’都是不同的味道。”这让初来乍到的刘阳很是吃惊。

在邻居的引导下,刘阳开始品尝奶酪。最初,味觉有些抗拒,也无法用酸甜苦辣形容。慢慢地,他品出了其中的滋味,并爱上了发酵奶酪的味道。“很多人觉得奶酪就是奶味很足,实际并不是。好的发酵奶酪吃的并不是奶味,而是发酵的味道。这种发酵的味道,无法形容,就算是同一块奶酪,也会因为时间、霉菌、环境而千变万化,所以非常有意思。”刘阳说。回国前,他就决定进入法国的农业技术学校学习奶酪制作,把这些“没有奶味的奶酪”带回中国。

2007年,身怀奶酪技术的刘阳回到中国。但直到2009年,刘阳觉得时机成熟后,才从法国采购了主要设备,在京郊租了门面开了家小店。在这条全是菜馆、理发店、打印店的街上,刘阳这家写着法文的布乐奶酪店特别显眼。

在东方的西方味儿

刚开始,光顾奶酪店的顾客90%都是外国人,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刘阳利用中国材料制作的法式奶酪。但对那些误打误撞走进店里的中国顾客来说,这些带着绒毛,颜色灰白,闻起来甚至有些奇怪气味的奶酪却让他们很陌生。“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是刘阳面对顾客,尤其是中国顾客时最容易被问到的问题。刘阳鼓励来店里的顾客亲自尝试:“一开始我会推荐顾客品尝相对较淡的奶酪,等舌头接受奶酪的味道后,再推荐尝试味道重一点的奶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接受到接受,这个过程并不复杂。”

为了制作出让大众和自己更满意的高品质奶酪,刘阳对奶源的控制到了严苛的地步。经过千挑万选,他选定了内蒙古牧场上吃草料的牛和农户散养在西山大觉寺吃野果长大的羊所产的奶。“奶源,是制作奶酪的关键。最好的奶,是吃着天然草料生长的牛和羊产的奶,因为草的植物香气会反应到奶的味道里,最终带到奶酪里。”刘阳对自己的奶源很有信心。

每周至少有四天,都可以在制作间看到刘阳忙碌的身影,因为制作奶酪的大部分工序都得手工完成。奶酪店用来做奶酪的霉和菌,全都来自法国实验室的成品,性质稳定,失败率低。一般来说,制作软质奶酪需要三四个礼拜,而制作硬质奶酪则需要2个月到5个月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也直接影响奶酪的口感,同一款奶酪,发酵一周和发酵两周的味道有着明显的差别。”奶酪的制作技术,是刘阳最引以为豪的事,在他以前,还没有中国人将法国传统制作奶酪的技术完完本本引入中国。小小的一间奶酪店,年产量4~5吨,“听上去很多,其实每个月也就400千克,每天也就十几千克,基本上全都能卖出去。”

每个人对发酵奶酪的味道都有自己的认识,有的人觉得带着肉味,有的人品出了海鲜的味道。不管怎样,香、鲜永远是发酵奶酪的味觉重点。刘阳希望自己的布乐奶酪店,能向法国百年老店一样,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让更多人爱上这没有奶味的奶酪。

① 半硬质“多姆”略带酸味,时间越长酸味越淡,但坚果与泥土的香味会愈见浓郁。

② 小巧的“羊脂球”起源于法国东部古村落,成熟期后有着清晰的纹理和细腻的口感。

③ 这款名叫“粪球”的奶酪,原料和工艺与“羊脂球”相同,但因为形状不同,会对发酵过程产生些许影响。可以沾香草,也可以烤着吃。

④ 介于软质和硬质奶酪之间的“北京蓝”,加入青霉素菌,发酵后有种特殊的气味,吃起来有股鲜味儿。

⑤ 多年的坚持,刘阳把纯正的法国奶酪带到了中国。

教师怎样幸福地生活 篇4

一、“满足的傻子”与“不满足的苏格拉底”

当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时, 他是要人们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即人一定要过“人”的生活。苏格拉底这一“人生哲学”的转向, 实际上就是要人们追问“幸福是什么”, 什么是“幸福地生活”。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活得有意义。其要义是:一要活着;二要有意义地活着。“幸福地生活”就是过有意义的生活。追求幸福就是努力领悟、获取和享有生活的意义。教师的幸福既是指个人生活过得有意义, 也是指职业生活过得有意义。就教师的职业生活而言, 其主要意义在于帮助学生“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

幸福与不幸的问题只可能是“人”的问题, 因为只有人才会思考和领受生活的意义。伦理学史上有关于“满足的傻子”与“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谁更幸福的讨论。“满足的傻子”常常被替换成“满足的羊”或“满足的白痴”, 苏格拉底则是“不满足的哲学家”。英国伦理学家穆勒认为, 尽管苏格拉底的心理状态不如傻子的心理状态快乐, 但苏格拉底比傻子幸福。为什么呢?因为苏格拉底能有理智地生活, 能思考生活的意义, 而傻子不能。

为了“幸福地生活”, 教师是做“满足的傻子”, 还是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绝对不能做“满足的傻子”。虽然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但是, 要“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 教师必须是“善者”“智者”和“能者”, 而不能是“羊”和“白痴”。

教师要不要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呢?“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意味着永远对现有的生活不满意, 不断追问生活的意义, 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必须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人们常说“学无止境”,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育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等等。人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要从事“最光辉的职业”, 既要掌握教育科学”, 又要懂得“教育艺术”, 教师必须做不断“进取”和“上进”的人。

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承担各种责任、义务和任务, 遇到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 因而必须“动脑筋”, 甚至“想方设法”。当任务圆满完成, 问题迎刃而解时, 教师会如释重负, 露出满意的笑容。相反, 当人们把教师“不幸”的原因归结为教师“压力大”“任务重”和“角色冲突”时, 他们“缺”的正是灵魂的安宁。他们通常的表现是心理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轻者吃不下饭, 睡不好觉;重者思维中断, 记忆力下降, 精神恍惚, 甚至引发自杀行为。

可见, 教师要“幸福地生活”, 必须能像“满足的傻子”那样精神得到安宁, 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那样不断“进取”和“上进”。

二、超越“电极操作者”:从满足、快乐到幸福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做“满足的傻子”, 而不愿意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呢?满足、快乐与幸福到底是什么关系?教师应当追求什么样的幸福生活?

首先, 满足是幸福的基本条件, 不满足者肯定得不到幸福。有位高中女教师说, 在一次结婚宴席上, 其他酒席桌上的人都“红光满面, 精神焕发”, 唯独她们坐的那桌个个“面黄肌瘦, 肤色黯淡”。因为那一桌坐的都是她们的同事, 而她们校长的指导思想是“死缠烂打出成绩”, 要求老师们“早上早一点, 中午挤一点, 晚上晚一点”。她先生抱怨说, 早上没等他睁开眼她已经走了, 晚上他睡着了她还没有回家。另一位教师则说了学校里的恶性竞争的情形:以前是7:00上晚自习, 后来有个年级6:30上晚自习, 校长进行了表扬, 其他年级就坐不住了, 都改为6:30;然后又有人6:15晚读, 不久后其他年级也6:15到教室, 慢慢地竟形成了制度。难怪有教师感叹:除了上班时间, 其他时间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睡觉!如果身体和精神长期被“透支”, 甚至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教师感受到的只是痛苦和无奈, 怎么可能幸福呢?

然而, 满足了需要是否必然是幸福的?弗格森说过:“幸福指一种全然自主的存在模式。”快乐、满足和成功只是我们贴给特殊经验类别的标签, 它们缺乏幸福所具有的根本包容性。在弗格森看来, 如果把幸福翻译成快乐、满足和成功, 这是幸福意义的退化。澳大利亚伦理学家斯马特也说, “我们称一个人是‘幸福’的, 如果这只是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满足, 甚至过得快乐, 丝毫没有不满足感和痛苦, 这是不够的。”他认为“幸福”不仅是一个描述词 (它同满足和快乐的概念密不可分) , 也是一个评价词, 表达的是对某种形式的满足和愉快的观念的“赞赏态度”。生活的意义离不开需要的满足, 但幸福绝不仅仅是需要的满足, 因为幸福是人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对生活意义的领受。

心理学家曾经用老鼠做过一些实验, 他们在每一只老鼠的脑中插入一个电极, 但不同的老鼠所插的脑的部位是不同的。当给不同的脑区输入电流时, 有的老鼠表现为愉快, 有的表现为痛苦, 有的则没有任何反应。在刺激能产生愉快的实验中, 老鼠甚至学会了按电钮, 它通过不断地按电钮来刺激自己, 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有些实验中, 老鼠坐在电钮旁数小时, 隔几秒钟按一次电钮来刺激自己。试问:当我们都成了像这些老鼠一样的“电极操作者”时, 我们会感到幸福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 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人的幸福不在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和低级趣味的实现, “人是为了某些更高级的东西而被创造的”。我们不能像奥古斯丁那样把享受和快乐看成是达到真正幸福的阻碍, 我们也不能把幸福止于快乐和享受, 特别是肉体上的享受和快乐。

教师的幸福在于教师对教育意义的领会及其教育生活意义的实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宇宙的奇迹, 人是万物之灵, 人的成长是宇宙的秘密。自从有了人类之后, 这个源于自然的物种不仅能够自觉地探索和认识自然, 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造和“推动”宇宙。自然界本来是无法“教育”自己的, 但自从有了人类之后, 通过“自己教育自己”的“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的人类活动, 自然界开始了走向真、善、美的自由自觉的创造, 教师工作因此而具有了“人类学”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无论我们怎样描述教师的“伟大”都不为过。换句话说, 教师确实是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的幸福具有无限的意义和空间, 这是其他很多职业根本无法比拟的。

三、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幸福的现实途径

虽然, 教师职业本身具有无限的幸福空间, 但是, 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 我们不能像基督徒那样通过“默想”上帝来达到幸福和分享智慧。要把幸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教师要“扎根”于“幸福生活”, 就必须要有现实的依托和途径。这种现实依托和途径, 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的幸福来说, 同样地, 发展才是“硬道理”。

陈桂生教授曾经感叹“教育学的迷惘和迷惘的教育学”, 认为中国教育学面临着“两面不讨好”的尴尬境地:理论工作者认为它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 表述带有随意性, 理论水平不高;实际工作者则认为它脱离实际, 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这样的看法提出近20年了。最近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研究生的座谈会上, 他又把教育理解为“半专业”, 因为教育是复杂的, 有自身的特殊性, 它不可能像物理、化学、医学那样专业化、程式化、标准化和技术化。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 也对我们回答教师怎样“幸福地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何理解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什么?怎样的发展才是教师幸福的“硬道理”?

首先,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专业自觉”, 形成“教育人”的意识。教师是直接面对受教育者 (学生) 的人, 是直接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作为教育者, 教师与受教育者有着长期而稳定的交往关系。教师不仅用知识和情感去影响学生, 在长期的交往中, 学生还受他们的人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人”的意识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般的“问题”意识, 而且还要有“教育”的问题意识和把握“教育问题”的能力, 站在“教育人”的立场上, 以“教育人”的身份、特质和视角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比如, 教师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意向 (好为人师) 、情感 (寓乐于教) 和态度 (长善救失、长智救愚) 。教师必须要有教育者的眼光和能力, 其核心是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教师幸福的问题上, 教师的“教育人”意识要求教师认清和把握好教师幸福的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和无限性。教师的劳动虽然会消耗体力, 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精神活动。同时, 教师劳动的报酬也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 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以及对社会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教师幸福的关系性则体现在教师的幸福是在给予与被给予中实现的:一方面, 教师必须无私地、无条件地教育学生, 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一方面, 教师劳动的成果必须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 必须通过学生才能肯定自身,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教师的幸福是以学生的幸福为前提的, 它是被给予的。再者, 学生的成长既是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 也是学生及其集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教师的幸福是建立在超越个人打算或个人利益的计较的基础上的, 教师劳动与幸福因此而在境界上具有了相对崇高的特征。就教师幸福的无限性而言, 不仅教师劳动直接对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而且通过学生对社会的贡献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这些特点不仅是教师幸福的源泉, 也是教师幸福的巨大动力。

其次, 教师要不断地探究机制, 把握规律, 形成策略。规律常常被认为是外在的、客观的、必然的因果联系。然而, 离开了人的活动和意志, 我们不仅不可能谈论规律, 而且, 即使谈论它, 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教育工作应当遵循教育规律 (比如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 但是, 教育规律同样是在人的活动中展开并起作用的。如果说揭示“规律”的抱负是“远”而“大”的, 那么, 对“机制”的描述却是“近”而“小”的。对教师个人来说, “远”而“大”的规律远不如“近”而“小”的机制更容易把握。因而, 相对而言, 教师更应当重视对机制的探究。同时, 教师还应当具备策略性思维, 不断使用和发展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教师经常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和情况, 教师的工作是非常具体的, 遇到的问题也是非常具体的。如果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又注重反思、归纳、总结和积累, 并且将学会的策略融会贯通, 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迁移, 那么, 教师会因此而增长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 从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幸福的作文:幸福地成长 篇5

那个男孩像被时间静止了一样,呆呆地站在太阳下面,实在想不出他这样是在干什么,难不成他在享受日光浴?阳光下的他仿佛有什么魔力吸引着我,莫名的感觉让我不由自主地靠近。看着他如此沉醉这美好的意境,并没有察觉到我正在逐渐走向他,一时不忍心去打扰他。

我没有忘记接近他的目的,最后还是残忍的打破了空气中的宁静,小心翼翼地和他打招呼:“hi!”

以为我的突然出现会吓坏他,没想到他一脸平静地说:“很开心认识你!”好似我的接近在他意料之中,而他早就发现了我的存在。

“不好意思,打扰你了。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他脸上露出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我在感受幸福……”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不会吧,哪里有幸福?”莫非他清楚我在想什么?

“阳光就是幸福的存在,因为它带给我温暖。”

“你的幸福如此简单,难道拥有阳光就是幸福的?那岂不是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一连串的问题,期待着他告诉我答案。

“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因为我比较容易满足。其实幸福很简单,它无处不在,只是有时会被人忽略,大多数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想,我就是他说的大多数人中的其中一个吧。

“我之所以喜欢阳光,是有故事的。”他抬起头,仰望天空,似乎在回忆那过去的故事。“我叫辰北阳,爸爸说我出生那一天,阳光明媚,天气好的不得了。不幸的是,妈妈把我生下来就去世了,从小我就不知道呆在妈妈怀抱里是什么样的感觉。每当我难过时,就会跑到有阳光的地方,想象着那就是妈妈的怀抱,暖暖的,很舒服!”

听着他的故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个不停。曾经认为一文不值的幸福,再也找不回,我发誓:以后会珍惜现在的幸福。“谢谢你,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幸福!”说完,给他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希望我仅有的力量,能带给他一点温暖。

美丽“花儿”幸福地开 篇6

每年一度的回族“花儿会”,整整六天六夜,歌声不断,盛况空前。歌手们两人一对,三五人一伙地聚集在山头、坡下、河旁、林间相互对歌,比谁唱的歌儿多,谁唱的最好听。有些出名的歌手甚至能从早唱到晚。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的听众少则数千,多则数万。

“花儿会”的演唱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回族人民的山间生活、野生活和纯真的爱情,歌手们都有很强的即兴创作能力,他们的歌词顺手拈来,文字优美,形式活泼。无论是旋律、节奏、还是唱腔都有独特的风格,曲调也显出西北地区的高昂、奔放、粗犷、悠扬。

也许很多人都听过回族民歌“花儿”, 回族姑娘就是那歌里唱的“花儿”。而花儿们最美的时候是成为新娘的这天,这一天她们集所有的宠爱和幸福于一身……

去年12月18日,是回族姑娘云儿告别单身的最后一天。她的好姐妹全都来到云儿家里,云儿的母亲也做了一大桌好菜招待,这是一种礼节,叫“喝花茶”,喻意为花骨朵马上就要开放了。这是大喜的前一天,是云儿和姐妹们告别的日子,也是把喜庆传给大伙的日子。这天的“喝花茶”,见不到一个男子的身影,因为这是闺中姐妹们和新娘子婚前的最后聚会。

第二天一大早,新娘子云儿就被精心打扮得像是艳丽的花朵,虽然早就准备好了,但也要等到中午两点才能出门。因为新郎要先到清真寺里去向新娘子家人行礼,才能到新娘家来接亲。还因为中午是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这时候把女孩子送出家门,预示着新娘今后会过得幸福美满。

当云儿在闺房里等待的时候,新郎已经去了新娘家款待宾客的清真寺行礼。那里坐满了新娘子的七大姑、八大姨,新郎官要一一给女方的亲友说“赛俩目”(问好),俗称:“认大小”。

把女方家的亲友们全认清可不是件容易事,云儿的婚礼来了10桌亲朋好友,新郎官像个啄米的小公鸡似的,不停地握拳躬腰,嘴上还要大声地问候长辈,一旦叫错就要重新来过。

还好有伴郎在旁边提醒,这也是回族人结婚要找已婚男女当伴郎伴娘的原因:因为过来人对长辈们比较熟悉,对礼节也比较懂,可以帮助新人。新娘家的大门已被孩子们堵得紧紧的,无论新郎怎么劝说,孩子们也不给开门,直到新郎大声喊出:“云云,我爱你!”第一道门才打开。

千呼万唤始出来,云儿脸上羞涩的笑容是那般甜蜜,让一旁的我们都羡慕得很。漂亮的新娘乘上接亲的轿车走了,她的兄弟姐妹们也都陪着去到新房。云儿的父母则就此止步,母亲喜极而泣,偷偷抹泪。

来到清真寺,新娘子必须穿着长衣长裤,还得把头发包起来,这样才显得庄重。长辈说,结婚这天女子要脱下少女戴的绿色头巾,换上黑色头巾。但云儿和我们一样是“现代派”,觉得黑色头巾不好看,干脆戴了一条花色的头巾。

一对新人出现在大伙面前,大家都兴高采烈。别以为这时候才开席,其实从上午开始,新郎家已经在待客了。按照传统,这一天准备的都是“流水席”,大家吃一桌走一桌。男方家的年轻小伙子们不停地在伙房与大厅之间穿行,端茶倒水、收拾碗筷。同时,他们也不忘眼睛溜溜地转着,在宾客中寻找心仪的对象。或许下一对新人,就会在他们中间产生。

回族的传统婚姻礼仪一般要按提亲、订婚、迎娶等几项程序进行:

提亲:由男方选两位媒人,携带“四色礼”(茶叶、方块糖、红枣、糕点)前往女家;女方父母则极为慎重,一般要在征求女儿意见,多方了解小伙子人品及其家庭情况后,才予以答复。若同意则接受礼品,并聘请两位媒人,作为女方代言人。此后,男方媒人陪同小伙子来女方家拜见父母,并商议订婚事宜。

订婚:俗称“挂坠儿”。这天,男方要摆“九碗三行子”席,宴请四大媒人,并派媒人陪同小伙子一道前往女家;女方也要摆“九碗三行子”席款待客人。之后,男方呈上订婚礼品,主要有金耳坠、服饰、布料等,请姑娘家的姊妹检查,女方父母也送小伙子“回礼”,礼品一般为鞋袜。此后,双方商议迎娶事宜,并择定结婚吉日。婚礼的前一天,男方给女方送去待客用的肉粮油等。

迎娶:婚礼清晨,由新郎和伴郎来女方家接新娘,并在此举行“尼卡”仪式。娘家人为新娘梳妆打扮,戴上红绸盖头后,由两位伴娘相陪,一位“压箱”小孩相随,带着嫁妆,随迎亲人去婆婆家,还有一男性长辈率领几位晚辈亲友,为新娘送行。当接亲车辆行至婆家时,众亲友便捉住新郎父母,使其反穿皮袄、抹成花脸、耳戴辣椒、倒骑毛驴、高唱“花儿”,尽情戏弄一番。之后,将新娘引进新房,开始设宴席款待来宾。傍晚,还有闹洞房的习俗。

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通用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

李勇和:幸福地经营企业 篇7

曾经有媒体采访过李勇和, 说他是“上午喝茶, 下午睡觉”, 这样特别的作息习惯引起《今日零售》记者的强烈兴趣。

“不能为了挣钱而挣钱, 挣钱是为了享受生活。”李勇和说。

在采访中, 记者有幸品尝到了李勇和的茶艺, 李勇和的确对茶乃至于中国的文化有很深刻的研究, 厨师出身的他始终对高品质的美食有一种偏爱之情, 除了经营永和超市之外, 他还是很多餐厅酒店的顾问, 让自己的企业能够通过美食变得与很多的社区超市与众不同。

面对《今日零售》记者对永和超市经营上的肯定, 他边泡着茶边笑着说, “我是国企的下岗员工, 有事干也就可以了, 没想要做多大, 实际上我最想要做的就是开夫妻店, 比如说卖五百个包子, 我就卖五百个包子, 多了我不卖你, 这样的企业不能叫做企业, 只能说这样的事是最幸福的。”

这样的回答让《今日零售》记者倍感诧异, 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 一名合格的企业家, 不该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为先吗?

对于商人这一词的理解, 李勇和有着自己的一套解释, “都说商人逐利, 可是作为一名商人, 逐利是商人的本分, 你把企业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贡献, 既可以给政府创造税收, 给百姓提供就业的机会, 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细算下来, 从2002 年李勇和下岗后在唐山的一小区附近开熟食店起, 他就在用行动尽着自己的本分, 他的熟食绝对是美味, 但是只做熟食远远是不够的, 李勇和很快便在经营中发现社区群众买菜的不方便, 本着让顾客觉得方便幸福的原则, 他将菜市场的蔬菜引入了店内, 深受社区群众的喜爱, 李勇和一寻思, 干脆将简单的日用品放进店里, 那么群众岂不是更省时, 于是第一家永和超市便在唐山市丰润区诞生了。

当谈及近两年唐山经济下滑, 对于他产生的影响时, 他坦然道, “实际上,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主要靠基础建设, 现在过去了, 必然要有一个过渡, 不管是一个企业、一个政府还是一个国家也好必然要有的一个过渡。”唐山总共有四大支柱产业:钢铁、煤炭、水泥、陶瓷, 支柱产业的转型影响到购物是必然的, 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 这是一场挑战又何尝不是一场机遇呢?

相比于很多企业的愁云惨淡, 李勇和这种泰然处之的心态就更为让人欣赏, 知情人私下里向记者透露, 在许多超市都在为扩大规模、降低企业成本而选择开加盟店的时候, 李勇和却依然坚持直营, 因为直营更加的便于管理, 严格把关, 不会出现质量的问题, 这或许就是永和超市能够始终做到了“价格低、质量优、服务周到、购物便捷”的原因。

“想要抓住一个人, 就要先抓住一个人的胃。”这是中国很多人都信奉的一句话, 身为厨师, 李勇和无疑非常成功, 身为企业家, 他更是将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放在第一位, 自从第一个自有品牌诞生起, 他要求配送中心所有的原料均要使用最好的, 让消费者能够吃得放心。

当记者提出要去配送中心参观时, 李勇和十分爽快地说, “在永和没有秘密。”一个企业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便可以充分看出他心胸的广度。

对于未来新形势下永和超市的发展。李勇和也有着自己的规划, 他买了一块地, 准备再建一个配送中心, 扩大自有品牌的规模。

和李勇和接触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他说话极为的“直”, 哪怕面对合作伙伴, 李勇和依然直接, “可以不在乎眼前的利益, 但是必须要知道未来的利益在哪里。”

他说, “我说话太直, 一般人接受不了, 但是时间长了就明白了, 直是最节省双方时间的方法了。”

幸福地做一名体育教师 篇8

三年级一班有个小男孩叫雷鑫星 (化名) 。由于家庭原因, 他在认识事物和语言表达上有些欠缺, 大家都说他“不够数”。也正因为此, 我也就对他多注意了一些。通过我的观察, 他对老师的话都能认真地听, 同学们的举动也能很认真地看, 可是当大家的目光注意到他身上时, 他便不知所措了, 甚至有些害怕。于是当老师或者同学面对面与他交流的时候, 他总是逃避, 把头深深地埋在两只胳膊下面, 却还不断地抬起头来瞅, 然后又是深埋下去, 似乎在学校里他只能活在他自己安静的世界里。

我有一种直觉, 他会让我感动。

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 他平时从不说话, 也从不和其他同学玩。我只是默默地注意他, 不敢随便和他多说话, 唯恐惊吓了他。一次上体育课做练习, 当我来到他旁边时发现他流鼻涕, 没多想就掏出口袋里的一块纸巾给他递了过去, 没成想他接住了还自己擤了鼻涕。这让我很高兴。我想这可以让他减少对我的戒备心理, 于是我每次上体育课时都会看看他是不是又有鼻涕流出来了。

他真的让我感动了。

一次体育课上做韵律操“七彩阳光”, 学生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做, 他依然在最后一个。

我从前排到后排一边走一边观察, 发现后排的同学不如前排的同学做得认真。我想如果向后转看看这些后排的同学变成前排时能不能认真做呢?但是紧接着我就惊奇地发现雷鑫星在大声地喊口号, 立时感觉眼睛里有一种东西在涌动……我立即问大家:“同学们, 大家注意了没有, 雷鑫星在干什么啊”?“他在喊口号”。“对!他在做他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让我们为他的进步鼓掌吧”!顿时, 场上响起一阵阵鼓励的掌声。这时有些同学说:“老师, 他在教室里还跟小虎说, ‘哎, 走, 上体育课去!’看到你他就高兴地跟我们说, 李老师来了, 李老师来了!就是上别的课, 他有时也会说李老师来了”。

我久久的没有说出话, 因为感动。

幸福地行走在家庭教育的大道上 篇9

一、我手写我心

第一次家长会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和家长建立信任的沟通关系。会前, 可提前给家长写一封公开信, 并用心命一个紧扣主题的经典题目。比如, 我中途接班时, 信的题目是《用我的努力点亮您的希望》, 是这样开头的:

很冒昧地打扰您, 并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读这些文字, 因为从这一刻起我们就算相识了, 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共同陪您的孩子走过他 (她) 还要在小学学习的几年宝贵时光。

因为是中途接班, 消解家长的彷徨与无助, 让家长对我信任或因为我的接任而放心很重要, 于是我写到:

我知道, 从我面对您和您的孩子的那一刻起, 我就要准备迎接质疑和挑战, 我会用我的工作方式和成绩赢得您的支持;我会用我的课堂吸纳您的孩子对我仰慕的目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对自己的这种能力毫不迟疑, 我有个习惯——总愿意让脚步抵达眼光达不到的地方!

面对我班的每一个孩子, 不管曾经的他 (她) 表现如何, 他 (她) 的成绩是否优秀, 他 (她) 现在站在我的面前, 都是一张白纸, 我会用我的人格魅力让他 (她) 喜欢我, 喜欢这个集体、喜欢学习、喜欢……同样, 我会真心的去喜欢关爱每一个孩子!

一个学校的优秀来自于老师的优秀, 而老师的优秀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知识。对于一个老师来说, 差距永远不是知识, 差距在于知识的转化——也就是思考力;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是一个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的思考者, 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的匠人。

我一直以一种学习者的心态穿行在我的教育的路途中, 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教给我们的孩子的是什么, 难道真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吗?更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等等!

接任新生的时候, 家长会前我给家长的公开信叫《心会跟爱一起走》, 开篇我写道:

我是您的孩子的班主任某某。首先感谢您对学校的信任, 将孩子送到我们这里。这是一种信任, 更是一种托付, 是这种伟大的信任, 让您放心地将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们, 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 并因能得到您的信任而感到无尚荣光。从这一刻起, 我们会用心付出, 用爱灌溉, 陪您的孩子开始走向一段岁月的精彩!从这一刻起, 我们就像朋友, 我更相信, 因为孩子我们会成为挚友, 共同携手, 为孩子唱响美好未来!

二、时间巧安排

新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 我会选在开学后一个月左右, 时间的选择, 对于家长会的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因为一个月, 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不至于在家长会上言之无物, 或毫无重点。二是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可留意一些学生在校的生活场景和画面, 把这些配上温情的文字展示在与会的家长面前时, 他们的脸上一定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身影的欣喜, 甚至是看到孩子优秀的生活状态及精彩的表现的欣慰。这样, 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尊敬就不用说了;三是这个阶段对于家长来说, 孩子上学已经一个月了是否适应, 可能遇到的问题, 都能成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谈资和话题, 还有利于家长会的深入沟通和交流。

三、梦想需护航

家长会上, 我展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我个人独有的“特点”。家长们最想听到的也许就是作为班主任的老师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以为, 所谓的“独特”包括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成长目标。我会跟家长展示:

我的教育理念:教育其实很简单,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爱”, 两个字“做人”, 三个字“相信他”, 四个字“平等尊重”, 五个字“德行和责任”

学生的成长目标:今天比昨天优秀, 明天比今天更好。

然后给家长讲非常吸引人的古今中外的有关家庭教育的小故事, 引申出道理再点题, 让家长育人有目标, 再给家长提出学校、班级的育人要求, 以便家长配合你共同教育孩子。这时, 你还要教一些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比如要求家长多陪伴孩子, 多看什么书, 怎样与孩子共同进步等等。让家长真正明白父母的行为准则、视野和心胸、爱与分享的能力、生活态度等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不要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定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这样, 通过这次家长会为以后的成功做好铺垫。

幸福地工作 篇10

一、创设快乐生活, 让教师幸福工作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要让教育变成快乐的事情, 首先要老师快乐, 这样学生才会快乐, 教育才会快乐。因此, 将快乐的元素植入教师的职业生活, 让教师快乐学习, 快乐工作。

一是快乐读书。读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但是读书却需要兴趣, 需要乐趣。在“快乐读书”思想指导下,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讲坛”活动, 每位教师都要登上讲台, 就自己当月所读书目作读书演讲, 演讲结束后, 在场所有教师参加投票, 评出演讲优胜者, 学校对优胜者奖励一本图书, 以此激励教师读书。在“读书讲坛”活动中, 教师乐享同伴的读书演讲, 乐享 “读书优胜者”的荣耀。此外, 学校还定期向全体教师赠书, 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向学校提交图书订单, 学校根据教师给出的订单统一订购, 将图书逐一发放到教师手中, 教师读自己想读的书, 自然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获得赠书后, 要向学校提交一篇所赠图书的读书体会, 并组织专人审查, 读书体会没通过学校审查的, 不能享受下次学校赠书。现在, 教师认真读书, 用心撰写读书体会, 已经蔚然成风, 在读写结合中, 教师收获的是文化素养的提升, 收获的是真知灼见, 教师不仅体验到赠书的快乐, 阅读的惬意, 更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二是快乐教学。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教得累;作业负担重, 教师批改压力大, 这些都是教学不快乐的原因。因此, 学校从提高教学效率和减轻作业负担入手打造“快乐教学”。教研组每周召开一次学科教研会, 学校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全校大型教学研讨, 教研组长、教学业务干部与任课教师一起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研讨教法, 为教师提供贴心指导, 解决教学困难, 让教师教得轻松, 教得开心。深化作业改革, 合并同类作业, 取消低效作业, 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相结合, 减轻教师负担。比如, 语文“大作文”与“小练笔”合并成一本习作作业, 语文、数学取消“生活乐园”作业。同时, 突出基础训练, 语文、数学、英语增加基础知识作业本。作文本, 教师精批三分之一, 学生批改三分之二;基础训练, 教师精批四分之一, 学生批改四分之三;基础知识作业, 由教师指导学习小组长全批全改。这样, 就减轻了教师批改的工作量, 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备教材、备教法, 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让教师充分享受教学的快乐。

三是快乐育人。班级学生人数多, 日常管理事务繁杂, 班主任工作压力大, 这样的状况无法使班主任快乐起来。因此, 提高班主任的科学管理水平, 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是“快乐育人”的关键。每月组织班主任学习一本班级管理书籍, 每周举行一次班级管理座坛, 让班主任在学习交流中提升班级管理艺术,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减轻工作压力。同时, 分批组织班主任外出参加高层次班主任培训, 更新班主任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班级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动态管理, 加强学生自治, 让班主任从班级“事务堆”里走出来, 保持快乐心情, 科学管理班级。学校还购买了电动音乐按摩椅, 由医务室保管, 面向班主任开放, 让班主任在繁重的工作之余, 消除疲劳, 放松身心。

四是快乐生活。学校是教师生活的基本场所, 在纷繁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特别注意调适教师的心情, 让教师拥有快乐的生活。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家庭趣味运动会, 为女教师献上一盆鲜花, 为教师创造节日的快乐;教师过生日, 学校为教师送去生日礼物及贺卡, 为教师送去祝福和喜悦;组织教师参加 “快乐大课间”活动, 学习太极拳二十四式、跳健身舞, 举行跳绳比赛、转呼啦圈比赛, 让教师在锻炼中享受运动的乐趣;成立教师自行车俱乐部, 利用节假日, 组织教师参加自行车野外骑行活动, 让教师释放压力, 愉悦心情。

二、构建快乐课堂, 让学生乐学会学

“乐学”的课堂有两大“要义”:一是学中有乐趣;二是学后有成功体验。从乐趣入手, 创新学习形式, 让学生享受全新的学习, 解决学生“爱学”的问题;从效率、质量入手, 引领教师践行“四给”理念,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之乐, 深入构建“乐学”大课堂。

一是活动激励与专家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启乐学之旅的基础。从读、写、坐姿入手, 抓学生的学习习惯, 让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学习的成功, 进而创造学习成功之乐。在班级开展“争做小榜样”活动, 将“小榜样”学生的正确读写姿势拍成照片, 在教室展出, 同时, 在 “争星台”上给“小榜样”加星奖励, 激励学生学习“小榜样”的正确学习姿势;在全校开展寻找“最美学习习惯班级”活动, 不定时地检查评比各年级的读写姿势正确率, 评出“最美学习习惯”班级, 在教学楼大厅展示板张贴宣传。通过立标、评比, 学生历练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动性被空前调动起来, 课堂上, 主动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的学生多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达到科学化和自主化, 又推出了“专家进校园”活动, 让专家给学生授课,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014年4月, 邀请了烟台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温秀军老师举行“实用写字讲座”, 为全校学生进行写字指导, 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二是开展趣味十足的学科专题活动, 夯实学生的基本能力。一成不变的单调的学习活动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学校适应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 让学生乐于学习。计算达标对抗赛、汉字听写大赛、阅读能手擂台赛、拼音大PK、英语口语挑战赛、基本能力竞技大舞台等趣味十足的学科专题活动, 让学生在紧张刺激和快乐当中提高了书写、计算、阅读、口语表达等学科基本能力。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从培养读书兴趣做起, 开启快乐阅读。学校建起了植物园、紫藤长廊、蔷薇长廊、观光走廊等绿化带, 所有绿化区域都安装了舒适的座椅, 绿荫掩映间正是学生专享静心读书雅趣的好场所。举办读书节, 开设教师、学生及家长读书讲坛, 组织“读书明星”“读书人物”“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倡导建立家庭读书角和亲子读书活动, 在浓郁的读书氛围里, 学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人生享受, 真切体验到一日无书、食不甘味。每年四月, 举行读书节, 组织“跳蚤书市活动”“经典诵读比赛”“读书总结表彰”等富有乐趣的读书活动, 在读书节的推动下, 在多彩读书活动的配合下, 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学习意识越来越强, 学习能力也越来越高, 学生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四是践行“四给”理念, 成就“成功课堂”。在课堂教学管理上, 引领教师做到“四给”:一是把思考的时间给学生;二是把讲解的机会给学生;三是把参与的过程给学生;四是把实践的乐趣给学生。各教研组确立两个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班, 通过教学领导干部与实验教师结对子, 深入推进教学研究, 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 自主思考、自主实践, 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 愉快地活动、愉快地学习,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以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兴趣, 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 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014年, 在教研室组织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 学校参赛的七节课均获得栖霞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创造快乐德育, 提高德育实效

学生厌倦枯燥的道德说教, 多喜欢生动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因此, 学校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形成道德体验, 提高了德育实效。

自立体验。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 将学生分批送到乡镇小学学习体验生活, 在快乐、新鲜的下乡锻炼中, 让他们学会自立。比如, 与唐家泊镇中心小学交换学生, 做一周的访问学习。学生自带铺盖、洗漱用品, 由学校统一接送, 体验回来, 学生们感受深刻, 受益匪浅。学生连炫琪说:“一周的体验, 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 自己去飞翔, 所以, 从现在起, 要学会自立, 不让父母操心。”此外, 学校还与市特殊教育学校联谊, 让学生去特殊教育学校跟聋哑儿童、盲童一起学习生活, 在特别的生活天地里学会关爱, 学会生存, 体会幸福, 体验生命。

劳动体验。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学习, 让他们在那里感受劳动的快乐, 从而理解劳动的价值, 树立劳动观念, 体会父母的辛苦, 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比如, 组织学生到安立制衣厂体验生活。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 孩子们给裁剪的布料标注号码、给成衣剪线头、练习用缝纫机缝合布料, 通过参观和实践, 孩子们发现, 劳动是不容易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眼高手低。学生王清玉说:“写号特别辛苦, 每一个数都不能编错, 错一个的话所有的工程都白费了, 所以叔叔编号很辛苦, 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辛苦很多。”这样的参观实践活动还有很多, 如到烟台栖霞红壹佰照明有限公司、梅卡庄园等参观实践。

安全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安全演习,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带领学生到消防队参观学习, 听消防民警的安全报告, 接受消防培训。在惨烈的图片面前, 孩子们为水火的残酷而胆战心惊, 为消防民警的英勇无畏所震撼, 为生命的脆弱而感叹……听着民警叔叔的安全讲座, 孩子们一个个聚精会神, 格外用心。参观过程中, 他们还练习了消防水带的排布, 灭火器的使用, 参观回来之后, 不少学生还做起了家庭消防宣传员, 动员家长在家里也配上了泡沫灭火器。

爱心体验。给学生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 让他们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学校将校园树木公开招标, 组织学生认养“爱心树”, 认养树木上挂上爱心标签, 标签上印制认养学生姓名, 认养学生在校读书期间, 负责“爱心树”的浇水工作, 由此培养学生对学校、对生命的热爱。组织学生周末进行爱心义卖活动, 组织餐厅志愿者到学校餐厅参加爱心服务, 筹集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生。比如, 2013年4月, 学校组织了一次义卖鲜花活动。义卖活动在东山早市、振华商厦、丝绸公司路边、万家超市入口、电影院等六地展开, 共义卖鲜花500多盆, 收入1500余元, 义卖所得全部存入了学校爱心基金。学生王子昊说:“这次爱心义卖活动结束了, 看着手里的钱, 我真正感受到了挣钱是多么不易, 坚持是多么重要, 爱又是多么伟大!”2013年12月, 大队委利用爱心基金组织少先队员代表分别看望了苏家店明德小学王淼正等七位困难同学并为60名困难同学购买了新书包。

四、开发快乐舞台, 增强体能和才艺

科学利用时间与空间,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 让学生乐于锻炼, 享受运动;享受艺术, 拥有特长。

一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每月安排一个体育活动项目, 比如跳绳、呼啦圈、抖空竹等, 每个级部安排一个课外活动, 统一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每项体育活动结束后都统一组织比赛, 评选出体育小明星。同时, 编制、推广适合学生运动的韵律操, 编排了乒乓球操、武术操、骑马舞、垫子操、兔子舞、小苹果舞等欢快活泼的校本操, 每天课间操安排学生练习。在数百人一齐蹦跳的壮观场面中, 孩子们玩得起劲, 锻炼得尽兴。每次做完优美的校本操, 撤离操场时, 孩子们迈着欢快的步伐, 就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孩子都有喜爱玩沙的天性, 学校就专门为孩子们建起了运动休闲沙坑, 并在沙坑里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 这样孩子们既可以在沙坑里尽情地玩沙, 又可以在沙坑里毫无顾忌地尽情地玩健身器材, 既安全, 又惬意。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运动经常化, 引入了亲情的力量, 利用寒暑假, 给学生布置仰卧起坐、跳绳、呼啦圈等体育作业, 要求家长陪同孩子锻炼, 并填写反馈意见表。家长在反馈意见表中说, 有了家长的陪伴, 孩子运动起来更有乐趣。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运动的成功与欢乐, 又推出了“体育节”。学校每年四月举办一次体育节, 安排全员参与的亲子趣味运动会、趣味游戏、短跑、跳远、接力赛、 抛实心球等田径比赛项目, 三人制篮球联赛等新颖有趣的运动项目,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运动。体育节中涌现出来的“体育小明星”, 全部在“体育纪录墙”上展示, 让孩子们品尝运动的快乐, 享受运动成功的喜悦。

二是开展艺术活动。满足小学生爱唱爱跳, 爱写爱画的个性发展需要, 让他们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学校开发了二胡、陶艺、版画十字绣、剪纸等近10门艺术类课程,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修。为了满足小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 每年六月都举办一届艺术节, 组织书法展览、绘画大赛、文艺汇演, 让学生人人参与, 人人展示特长, 为学生展示才艺、提升艺术素养搭建舞台。一幅幅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在孩子们怡然自得的气氛中完成, 一幅幅天真烂漫的五彩画卷描绘着孩子们快乐的梦想, 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诠释着孩子们的欢欣与激情, 孩子们在快乐中领悟艺术的真谛, 在尽情挥洒中展示独到的才艺。

通过打造“快乐”特色文化, 学校开拓了一条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之路, 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形成了一支“师德高、业务精、乐奉献、善创新”的教师队伍, 现在一走进校园, 看到的是:花木繁茂的植物园, 欢声笑语的沙坑, 挂满 “小明星”照片的“荣誉墙”, 洋溢着灿烂笑容的“笑脸墙”, 留下美好回忆的“足迹墙”……校园里处处留下了学生快乐的印迹, 无处不在的快乐滋润着孩子们幸福成长的心田。

2014年3月, “快乐德育”工作经验在烟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做交流。2014年7月5日, 学校的德育工作经验 《奏响实践育人的主旋律》在山东省首届创新教育节上做了交流。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文明单位”等上百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让教师幸福地成长 篇11

打破终身制,引入竞争制

当今中国有一种机制很不好,那就是终身制。把中国的行政系统和事业系统比作一座高楼,处在最下层的是普通干部,爬到第二层就是股级干部,第三层是科级干部,然后是县级、厅级——每爬到一层,就终身享有这一层的待遇,而无需担心哪一天因工作没做好会跌倒下一层。这样就会使某些爬到高位的人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也会使某些人以不正当的手段爬到高位,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如果能打破这种终身制,引入竞争制。让每一位处在高一层的人感受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威胁,感受到不把工作做好,不奋力进取就随时都有被他人挤入下一层的危险;也让每一位处在低一层的人感受到,只要奋力进取做出成绩,就可节节攀升。这样,犹如给一潭死水注入了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恬水,变得朝气蓬勃。如教育系统中的高级职称终身制,很多老师认为评上了高级已经到顶了,不管我怎么做,既不会使我的职称提高,也不会使我的职称降低,做好做歹一个样,又怎会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呢?如果能打破职称的终身制,评上一次三或四年后推倒重来,与下一层的同台竞争。不过,如果你在三四年内做出了更大的成绩,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业绩,就可以与上层的同台竞争。在这种竞争机制的推动下,谁还敢懈怠?

抓大放小,为教师松绑,给教师

自由成长的空间

现今教育行政系统对教师管得太死、太细,把教师当学生来管制,不敢放手,具体细化到要备多少节课,要做多少次作业,作业的批改要达到什么要求,一个学期要运用多少课件一一这些细化的标准大大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限制了教师施展拳脚的空间,耗费了教师的青春。磨灭了教师的激情,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笔者以为,作为教育行政领导,应当高瞻远瞩,规划未来,制定长远的计划,让教师们看到明晰的、切实而又远大的教育蓝图;应当从大处着眼,小处放手;应当抓住教育的本质,重点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真正成长;应当尊重和重视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应当倾听来自一线教师的心声,一切以人为本,彻底去除一切不利于教师成长的束缚,为每一位教师提供自由成长的空间,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以各种手段激励每一位教师不断前进!而不要只注重短期的功利,注重一时的政绩,而置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于不顾。

制定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成长的兴趣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渴望是受人认同。”教师也不例外。所以作为管理者。应深切了解这一人性,从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对教师的努力表示肯定、赞美,激励教师不断前进。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具体如下:

精神激励。包括目标引领和精神奖励。目标引领即为教师的成长制定一个前进的目标。许多人之所以无所事事,浑浑噩疆过日子,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比如可以分层制定逐级向上的目标,如校园合格教师——校园骨干教师——校园学科带头人——校园名师——县级名师——市级名师——省级名师——国家级名师——教育专家,每一层的目标都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物质待遇,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这些标准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努力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精神奖励包括语言的赞美、业绩的宣扬。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要不吝赞美之词,要善于去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之处,抓住其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性格上的闪光点大加表扬。对于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处,不仅要在口头上赞美,还要以各种形式在全校加以推广、宣扬,不仅让全校的老师了解,还要让全校的学生知道。如有可能,还应向县、市级推荐,把教师推向成功。

物质激励。即以物质奖励的方式(包括金钱奖励和实用物品奖励)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加以肯定。这不仅能使教师从精神上受到鼓励,也能让教师在物质上受益。这双重的受惠将更能促使教师克服惰性,不断前进。

改革评价机制,促教师专业成长

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两种。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素质自定一个专业发展目标,将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与确定的要求进行比照,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教师内在的自我评价。外界评价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同事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等。

传统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和教师都不堪重负。再加上应付上级部门规定的各项常规检查,教师不胜其烦,哪有多少时间去提高自己啊!所以,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机制,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变重结果为重过程,一切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减去一切不利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束缚,让科学、合理的评价促教师成长。

在博览群书中丰富教师的内涵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和交流。朱永新教授曾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因此,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必须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成长的营养。那如何引领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营造读书氛围

作为领导,要善于造声势,营氛围,让全校师生一起融人到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中。比如可以召开一场读书动员大会,不惜花钱建造一个师生读书馆,为师生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散发着浓浓书香味的读书场所;畅通师生借书渠道,发动学生集书,建造班级图书角;推荐教师阅读书目和学生阅读书目,畅通师生买书渠道,让师生能读上好书;发动师生订阅优秀报纸杂志;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对读有所得的师生进行宣扬和奖励等。

优化读书活动

营造了读书氛围,激发了教师的读

书兴趣,还要定期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以此了解教师的读书情况,指导、优化教师的读书活动。比如校长可要求每一位教师建立一个“读书百宝箱”和一本“读书随笔集”,把读书中的妙词佳句、教育教学上的经典言论、实用方法、技巧或人生格言、名人名言摘录在读书百宝箱中。在读书中如有感悟,要注意潜心静思,善于联系教学及其生活实际,化成文字,汇成篇章,写在读书随笔集上,不限量,自由随意为主。当然,校长要从自身做起,带头记、带头写,这样就可了解其中的甘苦。校长要定期检查,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对教师的读书作出指导,不批评,以表扬为主。

在反思、总结中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你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你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总结和对课后教育的反思总结,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思考中才能成长。如何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思考,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写教育随笔;二是课题研究;三是听课评课。其中写教育随笔是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懒惰的劣根性,如何才能让教师克服懒惰,勤写随笔。我以为可以采取名利拉动,校长、学生推动,同事竞争的方法。名利拉动指定期评选出教师中的一些优秀随笔集,积极在内宣扬、推广或物质奖励,向外推荐,助其成功,让其名利双收,也让其他教师切切实实感受到写随笔集的好处,激发其写随笔的兴趣。还可通过校长检查、师生共写、互相检查督促,同事随笔竞争等方式推动教师不断前进。

在课堂磨练中提升

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课堂。可以说,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所以,打磨课堂就成为促进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引领教师打磨课堂呢?首先要引领教师备好一堂课,组织教师探讨备课的艺术,优化备课方式,力争上好每一堂课。其次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优秀教师和名师的课堂,开阔教师的眼界,活跃教师的思维,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名师课堂实录组织教师观看交流。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不看别人的戏,我演不好自己的戏。”大师都这样说,何况我们呢?可见向他人学习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再次,要积极组织上公开课、上比赛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使教师在上课中或与同事的比较、交流中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

幸福地工作 篇12

01.编了号码的几十张旧式四柱大床整齐地排列在房间两侧,床上布置了朱红色的幔帐、白色的被褥。

如果你看过经典老片《虎口脱险》,那就一定要来博纳的济贫院,这儿就是影片中英国飞行员藏身的修道院,想起来就想乐,为此我回国后还重温了一下这部老电影。

漂亮的玻璃瓦屋顶建筑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口井,黑色的铁皮桶被高高吊起悬在空中,井里还有不少闪闪发光的钱币。据说,百年战争结束后,博纳正在遭受贫困和饥饿,四分之三的居民穷困潦倒,为了重获尊敬,大法官尼古拉·罗兰决定为穷人建一个救济院,把盐场的年租金,自己的资源及葡萄园的收入都捐献给了救济院。

02/03.要病也病在博纳,有嬷嬷照顾、有修女做饭,还有幻彩的花玻璃养眼。

02/03.要病也病在博纳,有嬷嬷照顾、有修女做饭,还有幻彩的花玻璃养眼。

病号大厅对面是厨房,中央是一个哥特式的壁炉,壁炉前的木桌上,放着些收拾好的各种肉类,看样子是准备放进烤箱的晚餐。

另一个大厅里挂有一幅多折画屏:圣经里“最后的审判”的画面。

这幅由财政大臣罗兰订购,名为“最后的审判”的多折画屏,是15世纪今比利时北部弗朗德地区的著名画家拜典的作品。以前它被悬挂在穷人大厅的小教堂内祭坛的上方,只有在星期日和节假日才供病人观赏。

这幅画屏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通过自动升降的放大镜看,上帝的脚在流血……回想勃艮第酒客的一句大话:“因为有了勃艮第,世界葡萄酒就多了一种绚丽的红色”,哦,那是“上帝的血液”么?

勃艮第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两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另一个是波尔多,我还没有去过。

上一篇:全面规划下一篇:课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