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地工作

2024-09-12

快乐地工作(共6篇)

快乐地工作 篇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于作文。快乐地教学,快乐地作文,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永远的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为了使学生乐于作文,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在游戏中作文

把游戏的观念引入作文教学,我发现学生不但不害怕作文,反而喜欢这种带有游戏意味的作文课。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起步作文时,让学生一起玩“画鼻子”的游戏。游戏结束了,同学们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红润的脸蛋上都挂满了笑容。我首先指导学生说说游戏过程,然后再把游戏过程写下来,再加上我们的心情, 就是一篇很好的记事作文。一节课时间,学生都能完成三百字到四百字的习作,且篇篇内容具体,情景交融。和作文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作文,学生写作快乐,教师指导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通过游戏,除了能够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之外,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开心投入地写作文。如击鼓传花背课文、堆雪人、打雪仗……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非常吸引学生,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基础。

二、创造快乐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愫;竞争激烈的校园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学生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学生有了素材,就可以快乐轻松地完成习作。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创造快乐源泉,习作也就简单多了。

三、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

我在我们班创设了《班级作文选刊》,让学生将自己快乐的事、 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事,最感兴趣的事,写到《班级作文选刊》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当学生过完新年,走完亲戚,逛完公园,旅游回来,当学生看完“最美孝心少年”,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看完“日本说钓鱼岛归他们所有时”“看马航飞机失去联系,154名中国人,牵动着中国人的心时”,学生处于写作的亢奋状态,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中,思维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多年来, 我总是着力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作文课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作文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个性,快乐作文。

我们要善于把生活中不起眼的“快乐”用放大镜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用“快乐”的眼睛去看一切事物,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生活,用“快乐”的生活观、面对生活。让他们在写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写作。

快乐地工作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我们总是视而不见,用一副生硬的面孔把幸运之神一次次拒之门外,让许多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做人如此,做事亦如此。我们整天板着一张脸,业绩不佳的烦恼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与

日俱增,一个逆反的规律循环,始终伴随你。作为我厂对外的窗口部门,我们加油工及后勤人员,按照“一笑、二礼、三心、四创”要求,积极倡导文明用语,规范服务。做到车到有声,车走有语,服务热情,态度诚恳。以加油工服务规范为标准,在日常的工作中,微笑服务,快乐工作。组织、引导车辆有序进站加油,用文明、亲切的言语按抚等侯的客户情绪。在工作流程中做到精确、稳妥。对不文明的客户,要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营造和谐的氛围。

梁士强 信访工作可以快乐地做 篇3

可一见到梁士强,记者的思维定势被颠覆了。这哪像传说中的信访办主任啊,一件普通不能再普通的黑外套,不大合身地套在他那膀阔腰圆的身架上,走路快如风,说话连珠炮,生动的脸上溢满真诚的笑意,一点不假,一点不做作,全无那种貌似矜持的“机关气”和“官气”,整个儿就是一邻居大哥!进到他的办公楼,别有一番风景:大厅里排列着靠背座椅,接待桌上茶香氤氲,有“微笑大使”“形象大使”前后忙活;有体现私密空间的一间间恳谈室,有来自全区各职能部门派驻的代表值班,随时准备接谈并解决问题……

“我还以为你这个信访办主任就是个受气包,成天就是替政府挡老百姓骂的角色呢,没想到……”

“错,”梁士强打断我的调侃,认真地说,“我来信访办5年了,我要追求的、也是带着大伙儿一块儿奔的,就是要做到‘快乐信访’!”

快乐——信访?……

快乐源于心

列数党政机关那些林林总总的部门和单位,要说信访办是个既没权势又没“油水”的清水衙门,恐怕谁都相信;而要说就这样一个地儿,会是“快乐而潇洒”的部门,恐怕没几人会相信。

梁士强的神奇,就在于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梁士强是在5年前走马上任区信访办主任的。此前,他以区政法委副书记之衔,兼着好几摊子事:区维稳办主任、区610办主任……再往前,他管过计划生育,在乡镇任过职。实话实说,当时调他来信访办,他也感到很突然,毫无思想准备。同在一个区,他太知道当时的信访办是个怎样的烫手山芋——信访总量居高不下,遗留问题久拖未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倍感压力与被动……他自己兼着的那些工作已把他累得够呛,再加上如此一副重担,他干得了吗?

从不向组织讨价还价的梁士强还是自己想通了,工作以来,每遇人生关口节点,他调解自己心态的法宝既简单又管用,那就是“换位思考”:站在组织的角度,看来对我的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自己此前从事过的所有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而从事信访工作,更是直接面地面地与人打交道,既然调我来,这不正说明是组织上对自己以前从事群众工作的肯定吗?

第一天走进信访办办公楼,梁士强本来已经轻松下来的心情蹭地一下又揪紧了。大厅里来回穿梭着闹闹嚷嚷上访的人,一个个脸红脖子粗,怒气冲冲;堵着门的地界儿上,横七竖八躺卧着一家人,一问,是个已上访24年的老上访户,带着媳妇、儿子躺在地上耍橫,声言再不解决问题就带着被子到区政府门口躺着去……的确,问题成堆,积案如山,形势严峻呐!再看看这些已经成为自己下属的工作人员,虽然了解他们还需时日,可怎么看着就像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一个个苦大仇深似地,见面抬不起头,笑起来很勉强,比哭还难看?

看来,都是压力太大造成的。梁士强决心选准一个突破口,以便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不用说,迫在眉睫的就在眼前——就是那堵着门躺在地上、已历经6届区政府、持续上访达24年仍未解决的积案。

梁士强仔细分析了案由后,深感无怪乎他的前任、还有前任的前任何以对此案束手无策的原因——这根本就是一查无实据的无头案!事主李某20多年前系本地某农业公司的业务员,在经济活动中发生一次达100多万元的亏空,李某坚称在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亏空给堵上了,而公司方面则称没有,由于时过境迁,人事更迭,双方都找不出有力证据,就一直僵持下来。李某于此就开始与信访办较上了劲,持续上访24年之久……

显然,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找到当时的原始凭证!梁士强下了狠心,既然来了,就不能畏难。他在全体工作人员会上进行了动员,又在区领导支持下,成立了一个有公、检、法等部门共同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以他为组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取证调查。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下河南,走山西,来来回回行程数万公里,寻访知情人数以千计,在有关地方搜寻的单据纸条加起来有数麻袋,终于弄清了全部事实。在得之不易的证据面前,在梁士强苦口婆心有理有据的劝解面前,双方各自退让一步,圆满达成了和解。

这件困扰区委区政府20多年的上访案件的成功解决,一改区信访办的形象,给大伙带来了精神面貌的极大改观。梁士强趁机因势利导,大会小会说,个别谈心讲,自己身体力行做示范,极力倡导鼓吹他的“快乐信访”理念——

大伙儿想想,我们每天接谈的大小信访案件,有哪一件是我们信访办的人干的吗?没有,全都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因为他们的失误、因为他们的不作为、或是因为他们掌握政策有偏造成的,我们这儿是在为他们堵漏补缺,帮他们纠偏正误,是代表党和政府在行善政,这是一般人干得了的吗?再想想,来信访的人谁见过是个有权有势的人吗?没有,全都是社会最弱势的普通群众,他们是实在没招了才来找我们,我们帮他解决了问题,这是成人之美,他会感激我们一辈子!因此,我们干信访的为何不能有点自豪感,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快乐显于形

在梁士强身体力行地灌输和推行下,昌平区信访办的全体同仁对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是的,信访工作的确是许多人不愿意做的一项工作,但也是许多人做不了、做不好的工作。信访工作者要用两个肩膀担起道德和正义,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我们既然有幸做这项工作,能经常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就要身在其中,乐在其中,营造快乐的信访氛围,把群众的笑脸看成是对自己丰厚的奖赏,把为群众解决问题当成是积善行德的实际行动……

有句老话说得不错,精神变物质。如今再走进昌平区信访办,扑面而来的就是“微笑服务”,所有工作人员把微笑作为一种必备的职业素养,坚持做到对上访群众迎进门,问候一声“您好”,接谈时“您请坐”,送出门“您走好”,从感情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跟着,是在全系统大力开展“快乐信访、和谐信访”活动,梁士强充分调动自己广博的知识积累,发挥文才好口才好的优势,自任“教师爷”,通过一系列心理素质培训、修身讲座、健康讲座,以及建立读书日和每天半小时健身活动等,引导大家培养愉悦快乐的心态,锻炼健康的身体,从而有效缓解了信访干部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

队伍建设上水平,直接提升了整体工作水平。梁士强在信访办5年,创新了许多工作机制和手段,其中最著名的是“五访一恳谈”工作模式和“一单式”工作法。在区、镇(街道)、委办局建立“接访、下访、约访、专访、回访”的“五访”机制,把正常接访、对症下访、领导约访和专访、全面回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矛盾化解率;在农村、社区则推广“恳谈室”,以恳谈室作为协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平台,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及时报”。“一单式”工作法,即群众的信访诉求,须严格按照“写单、递单、研单、处单、存单”5个环节的流程办理,使“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得到真正落实。

几年的实践和运行,“五访一恳谈”工作模式和“一单式”工作法在昌平大放异彩,还惊动了北京市和国家信访局,大小领导来此考察调研,并及时向全市、全国推广了他们的工作经验。

快乐贵有情

信访工作对于个人的心情、思想以及生活的影响,梁士强的感受更加强烈。“就我们接触到的上访事件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小事,但就算小事也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待、去对待,对受到困扰的百姓来说都是大事,而小事一旦解决不好,也就变成了大事。”

从哪个角度去看待?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情”字——你对老百姓有没有感情。

对梁士强触动最深的是民工讨薪。据他讲,讨薪一类的上访事件占到其信访工作的40%。他提到发生在昌平南口一个工程中的一次民工集体讨薪事件。“300多民工干了一年活,不仅一分工资没拿到,反而赔进去150万元。”梁士强说,“那150万元是承包商向民工收的保证金,在银行存着,可开发商和银行的不法人员玩了花招,偷偷地把这些钱给提走了。”

民工找不着开发商,那自然就找到政府来了。300多人一下子把区政府堵了7天7夜。梁士强说,当时是真着急上火,所有的工作都被打乱了,“但从内心讲,这些民工也够冤的。虽然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可既然找到了政府的门,就说明人家还相信政府能为他们撑腰。”

经过艰苦的工作,梁士强终于把躲到国外的开发商给找了回来,在多方协调下,民工150万元的保证金被追回,而且赶在民工回家过春节前,350万元的工资也发到了民工手中。

习惯于“换位思考”的梁士强在督促下属办案时经常挂在嘴边有一句话,“他要是你的父母、家人你怎么办?”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你就把来上访的人都当你的亲人,无论多么着急上火,你都不会不耐烦,也不会瞎抱怨,总会尽心竭力去帮他解决问题。情字当先,梁士强极力倡导的“快乐信访”的那“快乐”,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为了这份“快乐“,梁士强真把自个儿全身心都搭进去了。几年来,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也没有在家度过一次除夕,平均每年加班时间多达700多个小时。然而,他唯一“快乐”不起来的,是面对他的家人。去年,他爱人不幸出了车祸,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卧床不起。梁士强在拼命工作之余,还要挤时间照料爱人,每天须端屎倒尿,亲手烧三顿饭,亲手喂爱人吃,晚上睡觉时还得至少帮爱人翻五六次身,基本每隔一小時就得起一次……远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实在看不过去了,一个电话打过来,哭着求梁士强:“爸爸,您能不能把职给辞了呀?您这样太累了!等我毕了业能照顾妈时您再上班好吗?”

有泪不轻弹的梁士强接到女儿电话后眼泪止不住哗哗流,可他能轻易“辞职”吗?短暂痛苦过后,一听见有人敲办公室门,梁士强立马抹去眼泪,强颜欢笑,重又恢复工作常态……一个真性情的好男人,身上就应担着如山一样的责任!梁士强知道,这责任里,同样也包括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啊!

挺过2010年的梁士强不容易,实际上从来到信访办工作的这5年都不容易,但让梁士强倍感欣慰的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一道,向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屡获高分的答卷。正如他前不久在全办工作人员大会上作述职报告中所说的——

5年来的信访工作经历,使我的人生得到了升华。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工作理念,就一定能战胜迷惘与虚妄,自由地、舒展地、快乐地工作、生活,从而实现“快乐信访,铸造自己快乐人生”的目的。

我将始终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以一颗善良之心,用激情和汗水,与同志们一道为信访群众和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让昌平区的信访工作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据说,大伙儿听了他的述职报告,全都被深深感动,当场有好些个人控制不住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掉……

快乐地漫步作文 篇4

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贪恋静谧的人。无论是安静地阅读还是听着音乐,都很是享受那一份安然与闲适。不过有时候,这种滋味更适合放在心底,就像是漫步这种流动的方式,只要有一份好心情,亦教人爱不释手。

那是一个人的惬意。有时是早春的阳光,有时是仲夏的星夜,有时是清秋的细雨,有时是初冬的飘雪。淡淡地欣赏,淡淡地留恋,脚步踏过缤纷的风景,心灵走进四季深处。浅浅地嗅一嗅花木的芬芳,小心翼翼地拾一片落叶带回去夹入诗集的扉页。脚步没有沉重的羁绊,亦没有偏执的目的,真正的随性而已。

漫无目的地穿过幽深的小巷,足迹润湿了青石板上柔软的青苔,两侧砖墙斑驳,像是引人走进历史的深处。随随便便地在长街踱过,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着绚目的光彩,如同穿越盛世的尘埃。一路向前,不想停歇,因为心情从不疲倦,及至踏上太阳晒的松软的土地,除去鞋袜的缠裹,脚掌传来温热的触感;旷野无人,天地沉默,将身影融在晨霭中,看天际跳动着的红色火焰,已然征兆着新一天的到来。

是的,我喜欢漫步,不需要步履匆匆地赶赴某地,不需要心急火燎地完成任务,是点点滴滴的纯朴自然,恍若流水般,淡定清澈,流淌着舒缓的节奏。而每当不长不短的一段路途走下来,心里竟也似有什么东西,释然了——

恍惚觉得,人生来就是行走者,行走在生命这条漫长不可预知的旅途上。没有谁一诞生便注定方向,全看自己在路上的掌握。一开始,人们漫无目的地走啊走啊,四季的风景在沿途变幻,时间的秒钟嘀嘀嗒嗒转个不休,什么都敢尝试,什么都愿挑战。直到越来越多的.东西背负在人们肩上,高速的马达逼得人们不得不加紧脚步,以免落于他人之后。有人逐渐盯着金光闪闪的目标,露出贪婪的表情。殊不知,他已一步一步走近沼泽的边缘,瘴气浮蔽了眼界,污泥困陷了他们轻快的步伐。步步为营,小心算计,心灵不堪重荷地喘息。终于,他们错过了人生这条路途原本的、美妙的意义。而我想,一路轻松地吹着口哨,一边踱向一片繁花似锦未尝不是好事。看似没有急切的方向,实际上,却是一直坚定地朝着生命神圣的深处前进。正所谓“高瞻不见云飞过,低头可见手中天。曲曲弯弯圣贤路,退步原来是向前。”

另外,我不喜欢又沿原路返回去,正如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重复看过的风景。于是,愿意选择一条新的道路。即使不甚熟悉,也不知道沿途是否会有藤蔓荆棘,但至少,保持这样隐隐期待与探秘的心情,会让生活的新鲜感从不降低。

正如所见,我会偷偷笑着,一路上无拘无束地漫步行去。哪里有真、善、美的风景,就让我们毫不犹豫地接近,采撷一份美丽心情,让心灵在风中轻盈起舞。

是的,我的快乐,恰在漫步。

有效地体验活动快乐地感悟新知 篇5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体轻重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大小一样,但轻重不一样)老师这儿有两盒物品,请你们猜猜看,哪一盒重些呢?

生1:1号盒子重一些。

生2:2号盒子重一些。

生3:它们一样重。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到底谁猜得对呢?

生4:我觉得可以用手掂一掂,这样就知道谁猜得对了。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谁想动手掂一掂?(学生掂一掂后一致认为是2号盒子重一些)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后,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重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需要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体验物品的轻重。

……

【赏析:课始,张老师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既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物体轻重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活动操作,建立千克概念

师:看,老师这里还有两袋物品(一袋装的是两包精盐、一袋装着1千克大米),谁愿意来掂一掂,并判断谁重谁轻?(学生通过掂一掂后感觉两袋物品的重量很接近,于是产生争论)

师:怎么回事?刚才用这种方法能掂出物品的轻重来,现在怎么行不通了?那么,是不是就分不出它们的轻重呢?(学生想到用秤来称)

师:要想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秤来称。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许多生活中见过的秤,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台秤。(大屏幕出示台秤,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们桌子上都放着一袋盐,谁知道两袋这样的盐有多重?

生1:1千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包装袋上写着一袋重500克,两袋就是1000克。

师:真了不起!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秤称一称,看看是不是1千克,好吗?(学生小组合作称一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学生操作感受,体验1千克有多重)

……

【赏析:质量接近的物品,张老师仍然先放手让学生掂一掂,当掂一掂的方法行不通时,学生产生了第二次认知冲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张老师设计“先掂再称”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使学生在平等轻松的氛围里敢于质疑、探究、讨论。感受1千克有多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张老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感受、去体验,实现了千克概念的主动建构。】

三、回归生活,估计物品质量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用掂或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可是现在又有问题了。你们看(拿出一些鸡蛋),老师还带来了什么?

生:鸡蛋。

师:老师想称出1千克的鸡蛋,谁能告诉我该怎么称吗?

生1:拿出台秤,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指针指着1千克为止。

师:方法不错,可是有点慢。如果我们先估一估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多少个,然后再称,就省事多了。

师:大家先估计一下,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有的说30多个,有的说20个左右)

师:好,我们就一起数出20个鸡蛋称称看。(师生一起称鸡蛋,结果是20个鸡蛋重1千克多一点)

师: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与它们的个数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5个中等大小的香蕉差不多是1千克,小一点的香蕉大概有6个。现在我们一起来估一估1千克的苹果大约有多少个,再称一称,看谁估得准。(师拿出苹果,学生实践体验)

师: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估一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

【赏析: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后,张老师又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称鸡蛋的重量,引导学生从个数上去估计生活中的物品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估一估”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估算能力,而且让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有效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新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快乐地数数 篇6

一切准备就绪,我信心满满地踏上了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度。我所任教的这所小学虽然校舍陈旧,教学设施也不够先进,但却是Norfolk市排名第一的小学,也是本市唯一一所开设汉语学科,且非选修课的学校。我教的是1~3年级学生。由于只有个别几个班级有多媒体设备,所以我不能利用ppt教学,而低年级的学生们又处在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年龄段,所以每节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课堂备课环节的重点。

经过了漫长的暑假,孩子们把以前学过的汉语淡忘了,所以我决定利用前6节课帮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这一天,复习的内容是“数数”,授课班级是3年级200班,这堂45分钟的复习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互相用汉语问好后,我拿出一把铅笔,用英语提问:“谁能数一数这里有多少支铅笔?”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孩子们纷纷举手。Henry数过后告诉我是10支。我又问:“那谁能用汉语数一数呢?”这回可没有了刚才的沸腾。偶尔听到几个学生在下面数到5就停住了。于是我自然地导入了今天的课程:“好,我们今天就来复习用汉语数1~10。”学生们拍手表示感兴趣。

由于学生们对数字1~5还记忆犹新,所以我拿数字卡片快速向他们展示,经过几轮,他们就能熟练地数到5了,接下来我让他们用手指来数1~5。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先握紧拳头,然后从食指开始,依次中指,无名指,小指,最后是大拇指展开。我说:“看,中国人是这样数的。”我伸展五指,然后从大拇指开始,依次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合拢。他们惊奇地看着,伸出手来比划着,于是我趁机说:“咱们现在就用中美不同的方法来数1~5,听好我的口令。”可是这下孩子们乱了,大家做得都不一样了,于是我解释道:“中国人讲究一个‘和’字,而美国人则更重视‘自由发展’,看看和数数的手势一样不?”他们听了我的解释笑了,这回再数就容易记了。这时Patrik举起手来说:“老师,我的爷爷是法国人,他教给我法国人是这样用手数数的。”他举起小手,握紧拳头,先把大拇指竖了起来,然后依次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看,我们还有意外的收获呢!

接下来,我领他们复习1~7,为了便于记忆,我准备让孩子们以Happy New Year的曲调来唱1-7。当我兴奋地说出我的想法时,令我吃惊的是,他们一脸的迷茫,并抛出了:“我们不会唱Happy New Year!”怎么可能呢?难道歌名不对?于是我唱了前两句,令我大跌眼镜的是,迎来的依旧是摇摆的小脑袋。天呀,难道Happy New Year不是美国的歌曲吗?我灵机一动,问:“那你们一定会唱Happy Birthday吧?”得到的答案令我释怀。于是我临时把曲调改成了Happy Birthday。唱起来还很上口呢。开始是合唱,后来几名学生主动要求独唱,利用歌曲来帮助记忆效果还真是不错,一会儿孩子们就都记住了。课后上网查,才知道原来Happy New Year是奥地利的歌曲。

8,9,10三个数字复习后,我就向他们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他们用汉语数一数图片上有多少只动物。为了使这个环节具有些挑战性,我所选的图片并不是一目了然就能看到所有动物的。他们找着,用小手指着,慢慢地数着,当得到“非常正确”的评价时,兴奋地跳着,满是成就感。

25分钟过去了,孩子们大多能较熟练地数到10。为了让他们依旧能保持学习的兴趣,我安排了一个小竞赛:用铅笔当作筷子,拣起小盆中的糖果,同时数一数,看看谁能拣得最多,数得最好。对于美国孩子来说,使用筷子可是相当富有挑战性的,他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地要参加。我把他们分成5人一组,限定时间1分钟,每组产生一名获胜者,可获得中国书签一个。我先是向他们示范了一下怎样夹,然后开始比赛!虽然我知道,对于他们使用筷子不简单,但是当我亲眼看到他们“夹”糖果时,才发现姿势是千姿百态,每个人那几个手指头的位置都不甚相同,甚至几个孩子已经用上了两只手,可是即使这样,能夹上3个以上糖果的都不多。围观的孩子们呐喊着,恨不得把他们的几个小手也都一起用上,而当参赛的选手们紧张地数错数时,他们也要积极地帮着纠正。就在这紧张激烈的比赛进行时,我听到了哭声,转头一看,刚刚结束比赛的Peter在抹眼泪呢,嘴里不停地嘟囔着:“It' s not fair(不公平)。”这可弄得我一头雾水,哪里有不公平呢?我刚要弯下腰询问一下,班主任老师过来把他领到角落里谈话了,我们则继续进行比赛。下课和班主任谈才知道,Peter认为我没有真正地教他们如何使用筷子,仅仅示范一下就进行比赛是不公平的。由此看出,美国孩子们的这种公平意识无所不在。

刚才进行的比赛中,基本没有夹到5个以上糖果的,所以为了巩固数字5~10,这次我把5支以上的铅笔藏在身后,让他们来猜数目,猜对的有sticker作为奖励。孩子们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争相恐后地说出数字,猜对的很是开心,得到了sticker还要和我拥抱一下。

经过40分钟的复习巩固,孩子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数字1~10。最后我让她们在教室里寻找1~10中自己最喜欢的数字。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孩子们跑到了教室的各个角落来寻找数字。他们可真是精灵,消毒液的瓶子、纸抽盒、教材的目录等等都成了他们寻找最爱数字的目标。最后通过反馈,我发现他们喜欢1,2和9的特别多,然后我告诉他们,中国北方人大多喜欢5,6和9。因为他们代表了“福”、“顺”和“长久”。经我这么一说,好几个天真的孩子还嚷着把最喜欢的数字改为5和6呢。

对于课堂总结这个环节,我是让他们分组,自己来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这样可以让孩子们认真地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而Sara这组竟然记得住法国数数的手势,这样的总结效果很好。而作为作业,我则让孩子们回家教家长数1~10。孩子们非常开心有这个当小老师的机会。

上一篇:我国发展国际经济贸易下一篇:品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