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难点

2024-09-05

结构设计难点(通用12篇)

结构设计难点 篇1

摘要: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诠释了实验体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对疑难问题的突破, 意在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实验体验,教学难点,思维拓展

余文森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的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 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学生知识理解的疑难处就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解决疑难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

试验可以使一些不易理解的现象直观呈现, 使一些不明显的现象变得明显。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 呈现给学生真实的实验现象, 避免无力的解释, 也是提高课堂有效的措施。

一、巧增实验, 拓展思维

案例1:凸透镜成像

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中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时, 学生经常遇到的难题是: (1) 不小心将凸透镜边缘损坏了一小部分, 在物距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情况; (2) 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 观察到的光屏上的像的情况。对于这两个问题仅仅用空泛的语言描述, 实在难以让学生领会。因此在开展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有意识地增加两个实验步骤: (1) 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时, 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 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2) 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时, 在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滴上一滴泥水, 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现象通过实验呈现, 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后印象深刻, 同时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案例2:弹簧秤测力计的使用

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力的存在》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 学生常会遇到这样的疑惑:两手分别用5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学生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操作, 但对于两手用同样的力拉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多少有些不解。遇到这种情况, 不妨在实验中增加实验: (1) 一端固定弹簧测力计使读数为5牛; (2) 一手固定弹簧测力计, 一手拉动弹簧测力计使读数为5牛。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切身体会使其意识到手起到的固定作用和墙壁起到的固定作用是一样的, 从而解除学生的困惑。

案例3:粉尘爆炸实验

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氧化和燃烧》中关于“爆炸”概念的教学,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 瞬间累积大量的热, 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 就会引起爆炸。学生很难理解爆炸的发生, 此时, 可以增加粉尘爆炸实验:在奶粉罐中放入几根火柴, 在罐口上放一层沙布, 用橡皮筋将沙布固定。在沙布上放上一些面粉, 盖好。将奶粉罐放在三角架上, 下面点燃酒精灯, 敲击罐体, 使面粉洒下, 形成粉尘。一段时间后看到粉尘爆炸。面对爆炸现象, 学生便很容易理解面粉加工厂等地方要严禁烟火。

二、巧用实验, 释疑解惑

案例4:探究金属钾与硫酸铜的反应产物

在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最前几位的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推测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

(1) 把1块绿豆大的金属钠放入1小杯滴有酚酞的水中;

(2) 把1块绿豆大的金属钾放入1小杯硫酸铜溶液中。

对于习题 (1) , 学生见过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不仅能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还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然而对于习题 (2) , 学生根据碱的性质, 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但对于产生的现象无法准确描述, 在学生推测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后, 适时地增加实验金属钾与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 试管中不仅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 还出现了黑色的物质, 这黑色的物质究竟是什么?由此展开实验生成资源的探究。该实验的增加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此习题基础上, 增加实验“将钠投入水和煤油中”, 发现金属钠沉在煤油层下, 浮在水层上, 在交界处剧烈反应。借此现象提问:

(1) 钠为什么会在煤油和水的分交界处?

(2) 钠表面为什么会产生气泡?

(3) 钠为什么能上下跳舞?

(4) 让实验现象更加显, 可加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的说明生成了什么?

这个实验不仅体现了密度等物理性质, 还体现了化学反应和浮力知识等。

科学的综合性不仅体现的在知识的综合上, 也体现在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上。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能力。

案例5:浮沉的判断

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浮力》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小科和妈妈一起上街到夜市买了一袋观赏鱼, 袋内约有1/3的体积是封闭的空气。小科回到家后将没有打开塑料袋的观赏鱼直接放入家里的鱼缸中。若不计塑料袋的自重, 那么这个装着水和鱼的塑料袋在鱼缸的水中所处的状态是 () 。

A.悬浮在水中 B.漂浮在水面

C.下沉到缸底D.先悬浮, 后下沉

对于这类问题, 我们不妨做个实验, 让学生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新理念下, 教师依然可以从一个普通的知识点上寻找出实验与知识联系, 挖掘他们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知识点,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和兴趣, 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索、发现、质疑、反思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只要在教学教学活动中多开动脑筋, 就一定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教学案例, 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结构设计难点 篇2

关键词:化工设备;高温;高压;压力容易;结构设计

化工设备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会面临着高温、高压等恶劣的工况,因此,需要对化工设备的高温结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对于确保化工设备安全运行及化工设备的使用时间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于各种化工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加大了对于化工设备的需求,但是现今一些新发明的高温化学工业设备在高温结构设计方面质量方面参差不齐,一些化工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垫片、法兰、螺等部件由于受到高温的作用,经常会出现变形或是蠕变变形、部件结构弹性下降等影响化工设备使用性能。为提高化工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应当在化工设备设计过程中做好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分析与设计,避免化工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1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在设计中的缺陷分析

1.1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在使用中弹性下降问题

化工设备的使用性能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受到高温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弹性较为敏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受到化工设备生产过程中高温的影响会使得化工设备的高温结构的弹性下降进而影响到化工设备的整体功能。因此,为应对高温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影响,需要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件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设置相对应的螺旋弹性垫圈以减小高温变形的影响,这些所添加的高温垫圈的作用类似于套筒的作用,通过改变高温结构部分的弹性变形系数来使得化工设备的结构弹性得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影响法兰从而实现对于热膨胀部分的充分吸收,从而降低化工设备因材料膨胀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影响。弹性垫圈与套筒所起的作用相类似,但是相较于套筒来说,使用弹性垫圈的结构较小,同时采用密封垫片可以获得较强的预紧力,同时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对该结构所能承受的作用力的范围引起足够的控制,避免控制作用力过大而造成高温结构被压扁。因此,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于压力和温度的控制,此两点是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化工设备整体结构弹性的前提。

1.2化工设备高温结构变形或蠕变问题及对策

化工设备在高温条件下运行时,高温会使得螺旋连接产生蠕变现象,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使得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法兰、垫片等部分产生一定的变形,这些蠕变或是变形会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连接的紧密性与密封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这也是造成化工设备容易损坏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解决好化工设备高温结构中的法兰、垫圈、螺钉等在高温条件下产生变形或是蠕变破坏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连接及密封效果。因此,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应的将隔热衬环安置与法兰或是垫片的内侧,通过使用隔热衬环来将热量有效的隔离,避免化工设备生产过程中的高温对法兰、垫圈和螺栓等产生较为严重的热影响。通过采用隔热衬环可以使得法兰、垫圈与螺栓等受到的热辐射效果明显下降,提升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同时通过采用隔热衬环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的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温度差,提高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的整体性能,提升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法兰、垫片、螺栓连接部分等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性能,较少或是避免高温蠕变或是变形的发生。提高化工设备的使用寿命。

2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2.1精确设置设计参数

化工生产中的工艺参数的设置在化工工艺生产中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只有在确保基本参数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化工设备及工艺的安全生产。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秉持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进行分析和计算,任何设计细节都需要经过多次讨论、论证,避免因细节的忽视而影响到推理值的准确性。例如,在参数设置的过程中,推力矩数值与实际值存在着微小差别或是不符合相关标准或是规范时,会造成法兰连接的不紧密,容易在法兰连接处产生泄漏等安全隐患,从而对化工设备的安全、可靠的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参数做进一步检查,在确保参数准确的基础上对各项细节加以把控。

2.2控制好温度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的影响

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法兰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于温度的控制,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温度的骤变将会使得法兰的连接产生剧烈的反应。所以,为避免或降低高温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所造成的影响,应当在连接部分设置相应的隔热衬环,从而使得温度的转变经历更多的过程,如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作为隔热衬环板的材料,要注意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部分温度的控制,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当法兰温度过高时,在隔热衬环设置环节和焊接工艺中容易出现焊缝剪切的问题,使得隔热衬环板凸出,降低法兰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使得化工设备高温结构法兰连接的安全隐患大为增加,所以,在法兰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意温度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影响,将连接温度控制在300℃以内,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在温度的控制方法上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做好活套法兰的使用,在使用活套法兰还可以更好的抵抗热循环和热冲击,活套法兰相较于一般的法兰厚,而且活套法兰的刚度较大,其挠度可以通过减少法兰和法兰螺栓张力而减小。活套法兰在管道上应用较多,而在大直径的设备上使用活套法兰成本较高。(2)在螺栓上增加使用弹性垫圈,通过使用弹性垫圈能够有效的减小热膨胀对化工设备的影响,但是由于垫片体积刚度的影响,使得弹性垫圈所能承受的预紧力较为有限,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弹性垫圈会在回火时降低其弹性。(3)做好化工设备高温结构中垫片材料的选择。

2.3做好对于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安全检验

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可靠性对于整体工艺的完整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进行定期的检测、检验,及时发现化工设备高温结构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整体工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结束语

化工设备高温结构的设计对于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化工设备高温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分析化工设备高温结构中所隐藏的各种隐患从而做好对于设备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巧妙设计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篇3

【目标设计】

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有关的规定: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中,无论是岳麓版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还是人教版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都是围绕这一课标要求展开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并且这一内容在各种考试中都是重点内容,尤其是历年各省高考命中率很高。

围绕课标要求,结合教材、考纲和学情,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解读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地点、代表企业;认识民族工业艰难兴起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幕小话剧,模拟情景,帮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实业家的爱国思想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宏伟志向。

【情景设计】

在创设情境时,把时间、地点、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实业家的爱国热情等诸多因素,自然合理地浓缩到一个独幕剧中,形象生动地再现场景。让学生代表有感情地演绎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在輕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生成新知识。具体设计如下:

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上海某富商家的一幕:

家丁(进屋):老爷,门口有个叫花子,自称是您老家的亲戚,要见您。估计又是来借钱的,您看——见还是不见?

富商(哀叹):咳!这年头,乡下人难活命啊!让他进来吧。(家丁下)管家——

管家:在。老爷,您有何吩咐?

富商(同情):到账房支些钱给他,总不能看他饿死街头吧。

管家:是。不过,老爷,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富商:但说无妨。

管家:您也注意到了这街上逃难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这个月咱已经接济了好几个乡下亲戚了,再说咱家的生意也不如从前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富商(好奇):你有好想法?

管家(兴奋):您看租界里那洋人的厂子一冒烟,银子就哗哗地赚!

富商(感叹):是啊!可是咱一没设备,二不懂技术,怎么办厂啊?

管家:这都可以向洋人买啊。报纸上早就登了,李鸿章李大人的江南制造总局,还有轮船招商局,都是从洋人那里买的机器和技术。

富商(激动):好!咱也办个厂,一来可以长长咱中国人的志气,二来也能让那些过不下去的老乡混口饭吃。

【问题设计】

首先,设计问题要指向鲜明、设问科学,这样学生才能有明确的思考方向。

其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地展开。如果直接设问:由此情景剧,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则显得问题太大,尤其是在新授课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一知识点,会有很多学生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层层铺垫,给学生架好扶梯,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就感。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做好总结点评。

问题设计如下:

(1)对话中表明当时上海已有哪两类企业?

(2)这些企业对富商创办工厂分别有何影响?

(3)当时富商创办企业还具有哪些条件?

教学实践证明,本教学设计在多个教学班中均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构设计难点 篇4

石油焦化过程是重质油热转化过程之一, 也是一种石油炼制加工过程。目前炼油厂应用最广泛的是延迟焦化, 我国自上世纪60年底至今, 延迟焦化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至2005年底我国延迟焦化装置加工能力为42.25Mt/a, 占到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12.94%, 仅次于美国。可见, 延迟焦化在石油冶炼中的地位之重要。

延迟焦化主要包括焦炭塔框架、储焦池、露天栈桥系统、加热炉、分馏塔、压缩机厂房、高压水泵房及焦炭外输装置等。其中露天栈桥是该装置重要组成结构, 它的主要功能是及时转移从焦炭塔出来经溜槽进入储焦池的焦炭及焦石, 露天栈桥与焦炭塔框架、储焦池及焦炭外输装置有密切的联系且使用频率很高, 故露天栈桥的设计对延迟焦化装置的空间及成本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露天栈桥系统结构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结构平面规划、栈桥模型计算、杯口基础计算、栈桥柱设计、吊车梁及辅助桁架、制动梁等附件设计及柱间支撑设计。由于延迟焦化装置布局的局限性, 导致露天栈桥的平面规划、基础形式及埋深、吊车梁系统设计等方面有一些难点, 现结合工程实例, 浅要分析一下栈桥的结构设计要点。

2 露天栈桥结构设计要点

本装置位于新疆奎屯, 为16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 结合焦炭塔框架和储焦池尺寸, 本露天栈桥跨度29.5m, 纵向尺寸134.5m, 结合本装置规模, 选用两台电动桥式抓斗起重机, 额定起重量20t, 轨顶标高13.98m, 吊车为重级工作制 (A7) 。栈桥立面图如下。

2.1 计算模型简化

本工程简化模型为平面排架结构, 纵向吊车刹车力由柱间支撑承受, 栈桥柱选用工字型柱, 截面尺寸为工600x1500x250x200, 采用PKPM排架计算。荷载主要包括自重、走道板传来的恒载与活载、风荷载、吊车荷载与地震荷载。

露天栈桥柱主要是柱顶位移控制, 查现行规范及《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露天栈桥柱横向位移限制Hc/2500, Hc为基础顶面至吊车梁顶面的高度。经计算本工程均满足要求。

2.2 预制栈桥柱配筋设计

预制栈桥柱根据计算及构造要求进行配筋, 在这需特别注意考虑预制栈桥工字型截面柱吊装验算及翻身起吊验算并最终得出预制柱的配筋图。

2.3 杯口基础设计

本工程场地内主要土层为杂填土与卵石层组成, 故基础采用天然地基, 基础座在2层卵石层上, fak=450kpa, 由于焦炭塔框架基础与储焦池基础基底埋深不同, 为避免基础相碰, 需将个别基础埋置深度加深, 所以基础设计时采用了高杯口独立基础与一般杯口独立基础, 基础施工时需结合焦炭塔框架基础与储焦池底板,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2.4 吊车梁系统设计

由于露天栈桥与焦炭塔框架、储焦池有紧密的联系, 以及场地与工艺的限制, 导致露天栈桥纵向柱距出现非标情况, 所以在选用吊车梁系统时就出现了非标尺寸, 现行国标图集吊车梁柱距主要是6m与12m, 设计时需注意考虑。从近些年情况来看, 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与钢吊车梁相比, 钢吊车施工速度快且便于吊装, 故笔者建议选用钢吊车梁。

本工程设计前, 笔者查阅了多个延迟焦化装置中露天栈桥吊车梁的设计, 大多采用吊车桁架, 笔者认为这种吊车梁系统施工复杂且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本工程选用两台重级工作制的吊车且使用频率高, 这样对吊车梁的疲劳验算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若焊缝质量施工不好将造成很严重安全事故, 故笔者选用了与原来不同的吊车梁系统, 参考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5G514-4《12m实腹式钢吊车梁》选用实腹式钢吊车梁, 经计算标准柱距选用图集中GDLZM12-8ZY钢吊车梁, 由于新疆气候寒冷故材质选用Q345-D。此外还包括了辅助桁架、制动梁、下翼缘水平支撑走道板及两侧栏杆, 这些附件均无特殊要求, 参考图集做相应的选择即可。材质均采用Q235-B。其余非标情况参考GDLZM12-8 Z Y制作, 为方便现场安装均采用同一高度。吊车梁与这些辅助干系共同构成吊车梁系统, 整体上构成了一个空间结构的吊车梁系统, 对于重级工作制的吊车即保证了强度, 稳定和疲劳的安全性, 又降低了施工的技术难度。

2.5 柱间支撑设计

露天栈桥系统纵向水平力依靠支撑系统来传递给基础, 纵向水平力主要有吊车纵向刹车力及风荷载, 柱间支撑包括上柱与下柱支撑, 采用双肢柱间支撑且满足长细比与抗震性能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1) 露天栈桥平面规划时, 需结合焦炭塔框架、储焦池、高压水泵房及管架基础, 保证相互之间的施工顺序及基础之间不碰撞, 柱距尽量采用标准轴线尺寸, 以方便吊车梁及附件的设计。

(2) 露天栈桥计算时, 需严格控制栈桥柱子的横向位移, 此位移为一台最大吊车水平荷载标准值所产生的侧移。

(3) 栈桥柱设计时需注意预制柱的吊装验算, 合理确定吊点位置, 翻身起吊时需验算其配筋是否满足要求。

(4) 栈桥基础设计时, 需结合杯口基础构造配筋及插入深度采用合适的杯口形式。对于偏心距eo>2hc的工字形柱, 柱在杯口的插入深度应适当加大。

(5) 吊车梁选择时, 建议选择实腹式钢吊车梁, 需特别注意吊车梁的挠度限制,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挠度限制为L/1 2 0 0, 当场地位于极寒地区时需注意选用材质为Q345-D, 一般情况下为Q345-B.同时非标吊车梁应参考标准柱距做相应调整。

摘要:本文结合新疆某延迟焦化装置中露天栈桥的工程实例, 重点介绍露天栈桥结构选型及布置、栈桥柱设计、基础设计、吊车梁系统设计及结构设计中一些难点,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及结论。

关键词:延迟焦化,露天栈桥,杯口基础,吊车梁系统,抓斗起重机

参考文献

[1]瞿国华.延迟焦化工艺与工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瞿国华.延迟焦化工艺与工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王文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王文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结构设计难点 篇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程璐

南京市教研室 陆伟

一、设计思路

以往跨栏跑过栏的教学,基本都是沿袭运动训练的步骤,以两条腿(起跨腿、摆动腿)分别进行教学、练习后,再过渡到两条腿配合的完整过栏技术。但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依据普通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原有技能储备的状况后,我将运动训练的先抓好分解技术及技术细节再汇合成完整技术的方法,改变为先进行完整技术的整体教学后再逐步强化技术细节的方法。

在器材方面,考虑到是普通学生,他们大都会对标准的栏架产生畏惧心理,标准的栏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使用体操小折垫对栏架进行了替代,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栏架的畏惧心理,降低危险性,并能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初步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过渡到不同要求的标准栏架。

二、学情分析

水平五高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已经处于成熟期,具备一定的跑跳能力,但进行竞技性的跨栏跑所需要的跨越及平跑能力还不具备,在初中阶段也没有接触过该项目,因此技能基础几乎为零,又由于是合班上课,学生的个体会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对标准栏架都存在畏惧心理。

三、教材分析

跨栏跑教材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一个项目。跨栏跑的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攻栏的关键技术由摆动腿的抬伸和起跨腿的蹬地几个技术组成,摆动腿的抬伸技术做不到位和起跨腿的蹬地不充分会造成打栏现象,起跨腿蹬地的角度不正确会造成跳栏现象,而攻栏技术不流畅也会影响整个过栏技术,因此,本课将摆动腿的抬伸技术和起跨腿的蹬地技术做为本课的重点,将两条腿的协调配合做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

1、教与学的策略

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在慢跑中跨越不同高度及远度的小折垫,让学生初步体验跨越的感觉;并以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调动情绪。

在基本部分的开始,结合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专项准备活动,初步模仿了过栏技术中两条腿的技术动作。接着过渡到“跨栏坐”练习,并结合手臂的摆臂动作,让学生对栏上动作有较清晰的认识和体验。

教师在跨栏步的技术动作讲解时,总结了6个字的口诀,摆动腿:抬、伸、压,起跨腿:蹬、展、拉,方便学生记忆,并结合练习方式进行分解动作示范。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练习边大声说出动作要点,强化对六个字技术要点的记忆。

学生通过原地模仿练习,基本掌握了两条腿的技术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跑动中的练习,设置了三种限制性的练习方法,每一种限制性练习都会重点突出1-2个技术要点进行提示,层层递进的使学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第一种组合 的设计主要是限制起跨点的距离,让同学们初次尝试体验,不断提示学生回忆跨栏步6个字的技术口诀,强调向前,而不是向上跳,并转换到第二种组合。

第二种组合 是在第一种组合的基础上,突出几个向前,摆动腿向前伸和起跨腿向前蹬以及身体向前倾和右臂向前伸,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向前的概念,体会向前的动作,尽可能的不降低跑速跨越障碍。

第三种组合 是在前两个组合动作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起跨腿展拉动作设计的。教师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组合垫子,对技术动作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和讨论,清晰的知道这样组合垫子的意图,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之后教师再做一正一误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对比,并对这两个示范动作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正确技术动作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带着要求进行到练习中。同学们通过层层递进的限制性练习,逐步掌握了过栏技术动作。

最后设置了自主分层练习方式,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障碍,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既能消除部分胆小学生的畏惧心理,又能满足部分能力较高学生的需求,关注到了每位学生,推动全体学生发展。并锻炼了学生大胆尝试、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自主练习后,设计了学生展示,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信;以及师生pk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感知技术的差距避免学生盲目骄傲。

2、组织策略(器材改造)

本节课将小体操垫作为贯穿本课教学的重要器材,整节课从头至尾都是利用小体操垫进行的教学与练习。并利用体操垫的不同摆放与组合,反复练习,以提高练习密度,并设计了针对重难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课的开始即以一个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将小体操垫按要求摆放到位。既能达到快速布置好器材、场地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一排为例)

准备活动:各排围绕本排垫子进行慢跑、跨越

及游戏,后又以一个小竞赛的形式,达到每人一张垫子的目的,进行后面的练习。(以一排为例)

在基本练习中,专项准备活动、跨栏坐练习等辅助练习均为每人一张垫子进行。在原地模仿练习的教学中,同样以每人一张垫子往返练习,以达到提高练习密度的效果,并在练习中边练习边大声说出6个字的动作要点,以加深对技术要点的印象。

在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种限制性的练习方法。均以前后四人一组,将四张垫子组合成两组垫子的方式,以排为单位循环练习。大大提高了练习密度。

自主分层练习中,教师设置了8组不同难度的障碍供学生自主选择。

考虑到栏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同学们之间能力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首先对栏架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如栏架的外观、让学生淡化栏架的意识,消除对栏架的畏惧心理,并在栏前放置垫子,是防止学生摔倒碰到铁质的栏腿上;调整了栏架的高度、用轻质材料替换了栏架的横板,这样更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和消除部分体能较弱学生的心理畏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针对性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组,尽可能的保证每组学生人数大致平均,使每位学生都达到基本相同的练习次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的增加栏间距和栏架的个数。

3、评价策略

导入部分,以刘翔作为切入点,以他的傲人成绩及他的精神,让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以鼓励、赏识为主,关注体能较弱的学生,激励所有学生大胆尝试,超越自我。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总结的评价方式

结束部分的总结中,对学生本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对他们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将本课的这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带入到生活和学习中,达到更高的目标。

课后反思: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而跨栏项目技术动作又相对复杂,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我将跨栏跑两条腿的技术动作简化为简单好记的6字口诀——抬伸压蹬展拉,并在原地模仿练习中让学生们边做动作边大声呼出口诀,从练习效果来看,还是很有效的,学生们已将过栏技术要点铭记在心。在跑动练习中,我也针对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分别针对两条腿的技术动作,将小垫子组合成三种限制性练习方式让学生们练习,通过这几种组合的练习,学生们基本都能够将过栏的动作做出来,效果比较好。

2、在限制性练习中,我根据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了集体讲解,并采用了正误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相互讨论,说出错误动作错在哪里,在集体纠错后的练习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

3、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节课的后半部分设计了自主练习的时间,也就是设计成不同高度,不同栏间距,不同材质的栏板共8组栏架供学生自行选择练习,由于学生们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过栏的技术动作,因此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此时更渴望跨越真栏,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的情绪高涨,积极性也非常的高,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学生们自行练习时,我也不断地观察,不断的采用鼓励的语言,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尝试跨越,选择到更适合于自己的一组栏架;在几轮练习后,我又请了几位学生出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不仅使展示的学生更加自信,而且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挑战欲望,紧接着我向学生发出挑战,此时课堂气氛又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我在PK中有意稍稍输给学生,这样的设计效果的确很好,与我PK的学生自信满满,非常有成就感,而其他同学也给他们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4、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目标和重点主要放在两条腿的过栏技术上,身体的姿势和摆臂只是想在学习过程中稍加讲解,因为这不是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但我发现在学生们过栏时,不少学生因为上体没有很好的控制而导致整体过栏动作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将进一步思考第一节课中是否要将上体和摆臂的要求也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加入其中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能解决这一问题。

指导教师点评:

1、本节课的设计巧妙,节奏流畅,教学效果明显,负荷适当,达到了目标的预期。

2、本课主要的教学亮点是采用了“限制性教学法”,通过垫子的不同摆放和组合形式,较好的达到了限制错误动作发生,促进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效果。

3、本课的教学步骤设计清晰、科学、合理,层层推进,较好的完成了技能教学任务,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清晰规范,教态清新自然,讲评、纠误即时、准确,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反应了任课教师自身较高的基本素质和课堂掌控能力。

4、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健康主线目标的教育渗透,反应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较为深入的理解,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尝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难点解析 篇6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相关问题;分析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众所周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建筑中唯一的火灾自动预防系统,主要由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包括可燃气体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感温感测器、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等各类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和消防联动控制等部分组成。

以火灾报警控制器为核心的部分构成了火灾自动探测与报警的基本单元,以消防联动控制器为核心的部分构成了消防联动控制的基本单元。这两大部分组成了完整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然,各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其建筑特征,使用的设备差异很大,建筑中其他与火灾或安全相关的监控,如温度参数、压力参数、电气参数、毒气参数等也可以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要这些参数的显示不影响系统中固有的各类信息显示即可。

2、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的难度

2.1涉及的专业多。火灾报警系统涉及到强电、智能化、暖通、给排水、建筑等专业,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2没有专门的院校培养消防人才。我们国家至今只有在个别院校设立了消防专业,但也往往侧重于消防战训、指挥等,所以真正搞消防工程设计、安装的专业人才很奇缺。

2.3火灾报警系统产品发展很快,已从传统型、地址型发展到智能型,而且产品品种多,又无互换性,要充分了解其性能并灵活运用于设计中也是不容易的。

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往往是连同建筑施工一起进行的,不少设备设施在前期施工完毕后变成了隐蔽工程,比如防火阀的安装。一些防火阀在前期被安装在屋顶上,而防火阀下端往往是各类错综复杂的管道设施。当防火阀误动作后,如果要手动复位就变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除了要在室内使用升降车这类大型设备外,往往还要求维修人员在高空管道上爬行,增加了工作风险和难度。

2.5大型设计院由智能化专业来设计火警系统,而一些中、小型设计院的强弱电均由电气专业来设计,工作量和难度都加大,这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难点及相关问题分析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无标准,通讯协议不开放,数据格式不统一,传输非标准技术层面的信息交换不畅通。通讯协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完成信息传输、确认及响应所必须遵循的法则,系统只有依赖完善合理的标准,才能实现系统组件间乃至更为广义的信息交互,从而完成扩展、优化系统的功能。目前,以多种形式的总线制为主流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普及和推广,但国内尚无针对总线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的设计标准,由于技术来源不同(引进、合作、开发及仿制),其通讯协议的复杂多样引发了诸多问题。

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困扰用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火灾探测信号处理的任务就是要剔除干扰,及时、正确地判断火灾,但是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由于环境中的气流、灰尘、湿气、电磁场、电瞬变、静电以及人为干扰的影响和不规律性,其变化特征与火灾时的烟雾或温度变化有其相似之处。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例如离子和光电感烟传感器不但能感应很宽的非火灾现象“粒谱”,另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又有某些探测“盲区”,误报、漏报严重影响用户使用。

3.3用户操作使用困难

由于消防报警设备产品市场没有独霸一方的绝对强势产品,也由于标准规范给生产商留下太多的发挥余地,因此消防报警设备的主机不像PC机那样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加上产品进口因素,用户界面更呈现“联合国”效应;设备本身用户界面不友好,而且日常使用和操作人员大多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外语能力,加上人员的频繁变动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很大一部分消防设施运行得模模糊糊,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用户使用积极性不高。

4、解决的有效对策

4.1建立统一、开放的通讯协议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衍生,其数据传输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才能保证信息数据传输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及准确性。国家有关部门可组织国内大型生产企业,有步骤地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标准,形成国家强制标准,作为公共资源予以颁布实施。在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标准时,应瞄准当前国际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借鉴现已获得广泛公认的标准总线、通讯协议,利用现有软件,硬件技术,使协议与国际接轨。同时,该协议标准亦应以国内技术相对先进、产品性能相对可靠的生产企业的现行标准为基础技术支持,使国内火灾自动报警产业的发展得到合理的衔接、过渡和更新。

4.2采用智能化的火灾探测器算法技术完成火警判断。智能化算法技术主要是指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高新技术,该技术是对人脑或自然神经网络若干基本特性的抽象和模拟,通过该技术处理火灾探测器提供的火灾信号,让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模仿人完成对火灾的某些判断过程,将会降低误报和漏报的发生,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4.3采用广域网设施,使系统能在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区域内做到集成。采用动态即插即用技术,使网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随时可以增加和减少并入的报警主机。网络应支持多台操纵站,同一个报警信息不同部门的操作终端皆能接收到,设备应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并作详细记载的功能。設备应能支持动态远程操作,用户可以利用电话线远程拨入设备,进行动态监视,了解报警状态和故障信息,检查值班人员的工作,为消防指挥提供可靠的信息。在特殊情况下,远程监视点还可以作为备用的值班位置,使用户对报警系统的使用更灵活,更方便。此外,远程接入功能还可向专业维修厂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远程诊断窗口,使消防报警设备的正常运行获得额外的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舒适、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运用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要使其在建筑电气的中成熟运用,还有一个较为长的探索过程,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去应对,随着不断的探索,我们一定会实现火灾报警系统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成东.建筑电气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 吴海峰,张志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原因及预防措施[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82-84.

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篇7

1 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所在

桥梁工程施工时, 有一些质量问题是经常会出现的, 这些质量通病不止会带来经济损失, 还会影响施工单位、建筑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因而必须特别注意。这些质量通病表现为:

1.1 人员因素导引发质量问题

无论什么样的工程, 人员因素都是第一位的, 人员因素既包括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也包括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对待施工问题的处理能力和职业操守。桥梁工程现场施工中, 一旦出现玩忽职守或者消极怠工, 都会形成质量隐患, 造成安全问题, 对这种现象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干预和纠正, 后期的质量验收就很难通过, 工程的质量也就难以保障了。

1.2 材料因素引发质量问题

对于桥梁工程而言, 原材料是基础, 也是根本。选材不当或者材料技术不达标都会影响桥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目前, 我国建筑材料市场较为混乱, 不乏劣质材料鱼目混珠。因而桥梁工程施工首要要关注原材料的选用和存放, 避免因为原材料选用不恰当或者存放不合理影响整个工程的性能和质量。

1.3 机械设备因素引发质量问题

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是桥梁施工必不可少的依靠。因而桥梁工程的施工必须以良好的机械设备运行为保障, 技术参数也要精确到位。因而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 使用时也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指南等技术标准。

1.4 自然因素引发质量问题

桥梁工程通常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中, 因而受其影响也较大, 暴晒、低温、潮湿等都会影响到桥梁工程的质量, 引发变形等问题。此外还要注意地质条件的影响, 必要采取恰当的加固手段应对地质的不稳定。

2 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手段

2.1 钢结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钢结构是桥梁工程的关键部件, 因而必须严格质量管控, 尤为关键的是选择恰当的材料, 对于选定材料的必须逐渐验收合格证书、批文、成分及性能检验报告以及质量保证等文件, 验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施工要求。对于焊缝要还要进行焊接后的检测, 特别是对接焊缝或者有特殊要求的焊缝。对桥体还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对钢结构表现进行涂装处理时要杜绝蒸汽和水汽, 还要进行祛除灰尘、油污等附着物的处理;涂装不宜在结露期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钢结构表面清洁或者油漆喷刷要在4小时内完成。如果喷漆超过4小时, 要对钢结构表面进行打磨, 形成细致毛面, 涂料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粘度, 必要时可采用稀释剂。稀释剂的选用要和施工方式、涂料体系相匹配。如果涂料已经实现配好, 临时进入稀释剂的情况是不允许的。

2.2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 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验收和检验, 必须在相关技术标准的指导下进行。 (2) 对混凝土进行验收, 必须承包人和监理人员同时在场, 通常采用无破损的检验方法, 重点验收桥梁工程的孔桩和全部具有代表性的桩, 如果最某些桩有质量怀疑, 还需要再次进行整体性的检验。对混凝土进行无破损检验时要设置预埋件, 一般是由承包人负责设备, 要遵循图纸的要求。 (3) 芯样钻取工作人员, 要么由承包商配备, 设备和技术要求能全桩长钻取7厘米直径或者更好的芯样, 通常需要专门的训练;要么由监理工程师指定专业钻探对承担取样工作。 (4) 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必要的复查。要用经纬仪对桩平面位置进行复查, 还依据灌注记录对混凝土进行复查, 复查要提供书面报告。

3 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监理措施

3.1 强化人员质量意识

对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 必须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是桥梁工程结构施工的主导人员, 他们负责具体的施工和组织, 因而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 才能保障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要让施工人员全面了解桥梁工程结构施工的重要性。

3.2 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可行

桥梁工程正式施工之前, 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事实证明, 对桥梁工作结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严格的控制, 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具体详实的质量管理计划必不可少。制定合理有效地施工方案和质量监管计划可以提前找出施工中质量监管的疑点、难点, 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严格质量监管措施

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 具体表现为:设计图纸施工、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质量标准检查验收等内容;认真做好桥梁工程技术质量交底工作, 将具体的施工方法, 质量监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等内容传达给各施工部门,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检查和抽查工作。

3.4 适时引用现代化监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化监测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桥梁工程结构施工中, 既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还包括通信技术, 都能够和质量管理技术有机结合, 实现资料的共享、资源的高效配置, 为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提供科学、有效、全面完整的资料基础。

4 结束语

桥梁工程关系城市形象和群众生命安危, 因而必须严格结构施工质量管控, 坚持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施工单位、监理人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必须责令整改, 问题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因此说, 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事关重大, 必须继续进行全面的探讨和钻研。

摘要:当前, 桥梁工程众多, 作为其中较为重要的结构施工, 可谓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桥梁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桥梁工程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任务和要求。本文重点阐述了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 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桥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方培雄.梁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监理措施[J].国外建材科技, 2011 (3) .

[2]杨占生.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2 (12) .

[3]范龙卫, 陈高峰.高架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浅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2 (3) .

[4]梁卓华.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及措施[J].城市建设, 2010 (10) .

斜屋顶结构施工难点与重点控制 篇8

本工程为欧式建筑小区, 屋面错落有致, 设有塔楼, 造型极为复杂。本文主要阐述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的情况下, 项目部如何解决斜屋顶结构施工的施工难点和施工重点, 最终完成了设计图纸的各种复杂造型。

2 工程概况

地中海风情汇福苑工程为大型住宅小区, 总建筑面积96万m2, 其中由我公司承建的为28.6万m2 (一组团10.4万m2, 三组团18.2万m2) 。地基处理采用CFG桩, 筏板基础, 剪力墙结构。1栋、4栋、11栋、12栋最高檐口高度56.4m, 地下1层, 地上15-18层。9栋、10栋最高檐口高度97m, 地下1层, 地上29-33层。屋面为带隔汽层的斜屋顶, 主楼斜屋顶为坡度为40%, 塔楼尖塔最大高度为10.10m, 尖塔坡度为30%, 外挑檐悬挑长度为1.2m。

3 施工重点与难点

屋顶有外挑檐, 挑檐的悬挑长度较长, 致使挑檐的模板和支撑体系完全悬空, 给挑架搭设造成很多不便。带隔汽层的斜屋顶, 空间较小, 给斜屋顶模板安装带来很大难度。坡屋面坡度大, 且存在折板, 混凝土不易定型。尖塔高度和坡度较大, 如何解决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成为施工难点。

4 施工方法

4.1 斜屋顶挑架搭设

4.1.1 斜屋顶挑架选型

根据不同阶段的施工要求, 经过不断技术改进, 本工程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斜屋顶挑架, 一种是用槽钢为悬挑构件的挑架, 另一种是用钢管作为悬挑构件的挑架, 下面将分别阐述:

4.1.2 槽钢挑架

挑檐支撑采用14b#槽钢作为完全悬挑构件, 装修时作为外墙立面施工和斜屋面的防护脚手架, 部分槽钢在外墙转角处作为吊篮支架。

(1) 施工流程:

槽钢孔预留———预埋地锚———槽钢搭设———水平网和脚手板铺设———防护及加强措施---挑檐模板加固———结构、装修阶段施工———支撑及槽钢拆除。

a槽钢孔预留:按照每1.5米一道槽钢, 在结构外墙上预留孔洞, 在绑扎墙体钢筋时, 将槽钢孔位置定出, 将胶带裹好的聚苯板用扎丝绑扎牢固, 要求预埋聚苯板下皮距顶板表面50mm (槽钢交叉位置为250mm) 。洞口大小为80*200mm (槽钢立放) 。待槽钢拆除后采用C25微膨胀混凝土填实。出现槽钢交叉的情况, 需将较高槽钢保证水平, 墙体洞口采用50+100mm方木作为垫片。

b地锚预埋:在绑扎顶板钢筋时预埋地锚, 将地锚埋设在顶板下铁下面。地锚环采用光圆16钢筋加工制作, 每根槽钢锚固端部不少于2道地锚。槽钢与地锚环之间空隙采用方木塞实, 具体做法详见图1。

c槽钢搭设:14b#槽钢穿过地锚, 从室内向室外挑出, 将成品槽钢9000mm断成2根或3根 (视现场确定) , 每根长4.5m (3m) 。悬挑长度为1400mm, 槽钢与槽钢之间间距不大于1.5m。

d水平网和脚手板铺设:在顶板支撑立杆下口, 沿垂直于槽钢方向满挂2层水平网和满铺脚手板, 并用铁丝绑扎牢固。

e防护及加强措施:

悬挑槽钢端头搭设防护架, 搭设高度超过挑檐作业面1.5m。防护架外侧满挂安全绿网, 在阳台位置的挑出槽钢端头采用斜挑钢管卸载, 搭设如图所示。

f挑檐模板加固:挑檐侧模采用铁丝+花篮螺栓加固, 沿挑檐长向间距为800mm。g.阳台部位和山墙部位的挑架搭设立面图如图2、图3:

(2) 转角处挑架做法:

由于转角处挑檐槽钢外挑无法封闭, 脚手板无法铺设, 所以此处改为钢管挑架。将钢管交叉用十字卡锁死, 并用14#钢丝绳卸载, 与结构墙拉紧。在顶板支撑下口满挂2层水平网和满铺50mm厚脚手板, 并用铁丝绑扎牢固, 具体搭设平面图如图4。

4.1.3 钢管挑架

一组团采用槽钢挑架, 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施工安全, 但是成本较高, 并且对后续的内装修和外装修施工作业面不利影响较大, 三组团施工时经过项目部和施工作业人员反复研究, 采用了钢管挑架。钢管挑架的施工流程同槽钢挑架, 不同之处如下:受力体系发生变化, 整体桁架的所有杆件均作为主要受力构件, 无论是阳台、飘窗还是山墙部位, 均在悬挑横杆下方增加2道斜撑防止横杆变形。

(1) 阳台处和飘窗处钢管挑架搭设平面图和立面图如图5、图6:槽钢挑架下面采用1道钢管斜撑, 为了提高钢管挑架的安全系数, 钢管挑架下面采用2道斜撑。

(2) 其它墙体处挑檐施工:山墙位置的槽钢挑架下面不采用钢管斜撑, 但是钢管挑架下面增加2道斜撑, 根据外墙间距不同, 钢管挑架横杆布置不同, 当两道外墙间距小于1800mm时, 将两片挑架合并, 横杆两端固定, 取消横杆下面的斜撑, 具体搭设立面图如图7、图8

4.1.4两种挑架的对比分析

槽钢挑架与钢管挑架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

(1) 槽钢挑架的优点:

承受荷载较大, 安全性高, 并且外墙转角处槽钢可以做为吊篮支架, 在受力体系中, 槽钢作为主要悬挑受力构件, 钢管脚手架作为顶板支撑传力构件, 顶板荷载通过立杆将力传到槽钢上, 在山墙位置不用斜撑, 搭设操作比较简单。

(2) 槽钢挑架的缺点:

成本高, 比较笨重不易拆除和改动,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借用塔吊, 拆除时需要将槽钢切断才能人工搬运, 占据顶层的作业面较大, 影响挑架层的外装修和内装修施工, 外墙预留洞口较大, 最后混凝土堵洞和外装修补洞比较困难。

(3) 钢管挑架的优点:

成本低, 钢管重量较小, 搭设和拆除较方便, 后续比较容易拆除和改动, 并且对后续的装修施工作业面影响较小。

(4) 钢管挑架的缺点:

承受荷载较小, 安全系数不高, 整体钢管组成一个桁架结构, 立杆和斜撑共同承受顶板荷载, 支撑点和连接点较多, 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在搭设和拆除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严禁私自改动, 必须加强对架子工的培训, 项目部安全员、技术员、质检员必须在现场监督检查到位, 每个接头都要检查到位,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2 模板安装

4.2.1 斜屋面室内支撑:

斜屋面结构形式复杂, 屋面坡向多, 且屋面存在折板。斜屋面支撑采用φ48钢管搭设成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间距为1200*1200mm, 第一道横杆距地500mm, 相邻横杆间距不大于1200mm。高度小于1000的斜屋面支撑采用100*100方木钉制, 作为支撑立杆。

单向斜屋面支撑示意图如图9:

施工流程:确定屋面标高———满堂红脚手架搭设———标高调整———顶板模板安装

4.2.2 坡度较大的塔楼模板

由于塔楼坡度较大, 为保证顶板混凝土成型质量, 塔楼屋顶采用双侧支模, 受到施工场地和安全要求限制, 屋面内侧模板支撑体系和龙骨在地面上预制完成后吊装到屋面上, 塔楼外层模板在屋面上现场安装。

(1) 塔楼内侧模板

由于屋顶作业面狭小, 在屋顶进行模板安装比较危险, 并且为了缩短工期, 塔楼内侧模板在地面上预制 (支撑体系和龙骨预制成大构件) , 胶合板在大构件吊装到位后安装, 塔楼内侧预制模板必须在塔吊允许吊重范围内进行。

施工工艺:搭设支撑体系→安装固定龙骨→吊装

a搭设支撑体系:

用钢管搭设支撑体系, 所有钢管连接必须搭设成稳定桁架体系, 外圈钢管每1.5m/层, 中间设主桁架体系, 主桁架体系为满堂脚手架和剪刀撑, 满堂脚手架步距1.5m, 横距1.2m, 纵距1.2m;钢管搭接不得少于三个扣件连接, 所有边、角、棱、外圈的钢管与主桁架体系必须用剪刀撑连成三角稳定连接体系, 设置吊装点, 吊装点与主桁架体系连接可靠。支撑外部示意图如图10, 预制模板内部示意图如图11。

b安装固定龙骨:支撑体系外圈1.5m/层钢管做主龙骨, 用钢丝把次龙骨50×100mm方木固定牢固。

c吊装:模板支撑和龙骨组装完毕后, 且经项目部检查合格、不超重, 采用塔吊吊装到屋面。

(2) 塔楼外侧模板

塔楼外侧模板具体做法同墙体模板安装, 采用竹胶板和方木作为外侧模板, 为了保证顶板厚度, 塔楼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之间增加顶模撑。

4.3 钢筋绑扎

由于斜屋顶存在多个斜面相交, 在屋脊处负弯矩钢筋多层交叉, 为了保证钢筋加工的准确度和精度, 钢筋放样根据现场实测实量后进行。斜屋面与塔楼墙体相交处板筋采甩筋做法, 甩筋标高必须重点控制。

4.4 混凝土浇筑

如何保证斜屋顶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问题, 是斜屋顶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在浇筑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塌落度不宜过大, 一般控制在120-140mm。

(2) 要注意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要求从两边低处往中间坡处浇筑, 不要从低处一边经过坡顶到浇筑到另一边。否则混凝土梁柱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形。

(3) 坡屋顶由于受到施工场地和安全因素的限制, 一般无法采用地泵浇筑, 通常采用塔吊吊运, 应注意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性.所以各工种及相应设备应当准备充分。

(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屋脊处负弯矩钢筋的保护。

(5) 浇筑时通道的搭设宽度要足够, 较高处要用滑槽引导混凝土到浇筑点, 以防混凝土冲击板面引起变形。

(6) 浇筑完成后要采用覆盖方式养护。

4.5 吊篮预留洞和预留吊环

4.5.1 外墙预留洞

由于坡屋顶坡度大, 作业面狭小, 无法放置吊篮支架, 吊篮只能在顶层室内放置, 需要在结构墙上预留施工洞。

(1) 吊篮施工洞口预留, 每处预留上下两个洞口对应, 上口用来穿钢丝绳, 下口用来外伸电动吊篮挑架钢管;

(2) 洞口尺寸为宽*高=300*400, 遇到有门窗、洞口处根据实际情况留设;吊篮留洞具体尺寸见图12;

4.5.2 顶板预埋吊环

外墙上预留吊篮洞口, 必须待吊篮拆除后才能封堵, 施工难度很大, 并且影响工期, 为了便于外装修施工和维修施工, 通过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沟通, 三组团在屋面挑檐上增加吊篮吊环, 吊环永久放置, 具体做法见吊环预埋如图13。

(1) 原有挑檐配筋不变, 增加吊环钢筋附加钢筋, 吊环钢筋与板上部受力钢筋置于同一层面, 吊环钢筋为φ14钢筋, 不允许使用经过冷加工的钢筋。

(2) 每个吊环设计承重为0.5吨, 使用吊环的同时, 檐口不允许有其它施工荷载。

(3) 待施工完毕后, 吊环外露部分刷防锈漆一道, 调和漆2道, 面漆颜色与所在装饰面层颜色一致。

5 结束语

以上是对地中海风情汇福苑一、三组团在斜屋顶结构施工中施工难点和重点的总结, 通过不断摸索和探讨, 克服了种种施工难题, 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采用钢管挑架和预埋吊篮吊环相结合的方式, 节省槽钢费用近40万元。以上施工方法, 仍有不足之处, 仅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_2002

结构设计难点 篇9

北京饭店二期改扩建工程位于北京市的中心地带,属于北京2008奥运配套工程及2006年北京市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北京饭店向北延续功能与拓展的载体。整个工程从东至西分为商业、酒店公寓、豪华公寓3个地块,地块之间分别有2条城市道路穿越,各地块地下部分均为4层,并通过车库将地下连成一体,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7×104m2。本文仅介绍豪华公寓结构设计。

豪华公寓地上建筑物总平面呈[字形布局,由南北两栋公寓(南侧为1#楼,北侧为2#楼)和会所3部分组成,地下4层,另外还有1个地下夹层,两栋公寓地上均为7层,会所地上2层(见图1),地上建筑面积为3.5×104m2。在会所两端设防震缝,将3栋建筑地上分为3个独立的抗震单元。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场地类别Ⅱ类。在豪华公寓结构设计中遇到了一些难点,下面分别讨论。

2 结构计算中嵌固部位难以明确指定

结构计算中,模型嵌固部位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直接影响结构受力真实性,从而关系到结构安全。一般建筑只要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的要求,均可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该公寓楼结构计算中,嵌固部位很难直接依据规范要求确定。一方面,本工程中地下车库顶板有3m覆土,用于庭院绿化。豪华公寓两个主楼地下室均为两侧临室外回填土,另外两侧临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因为绿化土层没有压实要求,故车库顶板覆土对于主楼的嵌固作用不大,也就是说主楼地下室顶板(即±0.00m处楼板)不能做为主楼的嵌固部位。另一方面,主楼范围内地下夹层楼板(即-3.20m处楼板)与车库顶板处于同一标高,该处楼板往下的地下室均临室外回填土,对主楼的嵌固作用比较强,应该可以做为嵌固层,但是地下夹层楼板由于建筑功能及设备需要等原因,板面开了很多洞,不符合抗震规范[1]要求。因此,地下夹层楼板也不能做为嵌固部位。根据以往工程实践,嵌固部位如果再下移一层,设计结果将会很保守,经济性不好。针对本工程结构嵌固部位很难确定在哪一层,结构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地下室建筑布局,增加地下混凝土剪力墙布置,提高地下室结构楼层的侧向刚度。经计算地下室楼层侧向刚度是相邻上部楼层的4倍多,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2)对于地下夹层楼面开洞较多的情况,和建筑专业及有关设备专业认真协调后,在满足他们要求的情况下,在楼板开洞处间隔2.8m左右布置了多道井字梁,从而有利于楼层水平力传到周围土体中;

3)分两个版本计算,将结构嵌固部位分别设置于地下室顶板和地下夹层楼板,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定为2,结构设计中按二者的不利情况控制。

3 转换层结构的设计

该公寓建筑竖向功能变化较多,依次是:地下4层~地下1层为车库,地下夹层为物业及设备用房,首层为商铺,2层以上为住宅。由于竖向功能的变化,使上部很多竖向构件不能落到基础上,需要转换。本工程位于8度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对于转换结构有严格的规定。相对于其它转换结构,本工程有1点有利之处,即所有转换均发生在地下夹层和地下1层,没有在地上转换。但是由于上部楼层较多,而且转换梁上墙体开边门洞很普遍,从而转换梁受力复杂。本工程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结构设计安全可靠:

1)采用SATWE和ETABS两种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分析比较二者的计算结果,按不利情况设计。下面,以1#公寓为例,比较二者的计算数据。

(1)周期和楼层最大位移计算结果如表1、表2所示,可以看出两种软件整体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2)SATWE整体计算完毕后,接力运行其针对转换结构的子程序“框支剪力墙有限元分析”;ETABS整体分析中,将转换梁按壳单元模拟,单元划分时应与上部剪力墙协调一致。取出一榀有代表性的转换结构进行对比,该榀转换结构平面位置为1#楼M轴,如图2所示,具体以(4)轴~(5)轴转换梁内力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种模型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是有限元单元不同造成的,设计中按二者的不利情况控制设计。

表中,V4、V5分别表示(4)轴和(5)轴处的梁端剪力;M4、M5分别表示(4)轴、(5)轴支座处弯矩;M中表示跨中处梁弯矩。

2)转换梁内力很大,为了满足强剪弱弯的设计思路,对于转换梁抗剪截面不足的梁端,采用竖向加腋的方法提高抗剪能力。

3)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对于转换层及转换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主要措施如下:转换构件抗震等级提高为一级,计算中按一级的要求调整转换构件内力;转换层板厚至少180mm厚,钢筋双层双向布置,且每个方向单层配筋率不小于0.30%,与转换层相邻的楼板也适当的进行了加强;框支层以下的落地剪力墙在结构楼层处设置边框梁或暗梁,以加强结构整体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30%;框支柱箍筋全部采用复合箍,且全高范围加密等。

4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较多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和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本工程虽不是高层建筑,但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3],对于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多层建筑也应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执行。由于建筑户型需要,公寓主体结构中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较多,如图2所示。一字形剪力墙平面外稳定性较差,抗震性能不好,更不利的是本工程中的一字墙大部分是短肢剪力墙。经过与审图公司的结构专家认真沟通后,针对本工程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1)结合建筑功能及平面布置,在楼梯间、电梯井筒四周以及两端山墙处,尽可能多的布置长墙。根据计算结果,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百分比最大值为:1#楼43.7%,2#楼45.2%,均控制在50%之内。

2)结构整体计算中,将楼面板按弹性板建模,这样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墙体的平面内、外弯矩,从而准确验算平面内、外稳定及承载力。

3)提高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内力调整和抗震构造措施均按一级考虑。

4)严格控制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提高结构延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一字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应控制在0.4以内,根据计算结果,1#楼和2#楼短肢墙最大轴压比均为0.39。

5)加大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厚度,使墙厚与层高的比值满足规范要求。2层楼面以下短肢墙厚度为500mm,2层楼面至3层楼面墙厚为300mm~350mm,标准层为250mm~300mm,这样,底部加强区墙厚是层高的1/11,非加强区为1/13.2,满足要求。

6)1#楼K轴和N轴处短肢墙平面外没有连续梁约束,为了提高稳定性,结合楼板(板厚最薄为200mm),沿K轴和N轴做两条连续的暗梁加强墙体稳定,如图2所示。2#楼同样按此方法处理。

5 其它问题

本工程设计中,还遇到其它一些问题,此处简要阐述一下设计中是如何解决的。

1)1#楼、2#楼及会所平面呈[形分布,结构平面不规则,如果连成一体,结构的扭转效应会很大,而且平面应力复杂,规范要求控制的诸多指标很难满足。设计中在会所两端设防震缝,将2栋建筑地上分为3个独立的抗震单元。

2)1#楼2层楼面及以上,在K轴和N轴外侧均有2100mm的外挑,如图2所示。由于此处的外挑是室内客厅或卧室的延伸,为了满足业主居住时的舒适要求,使悬挑梁变形不要过大或使用中不要发生振颤,同时防止在悬挑梁根部产生裂缝,结构设计时在悬挑梁端部每层均做立柱,且柱中纵筋连续布置,按轴向受拉构件锚入悬挑梁内或互相搭接。这样,封边梁、悬挑梁和立柱会形成一个空间空腹桁架,从而减小悬臂端变形以及悬挑梁根部内力。另外,计算中应考虑竖向地震对于悬挑构件的影响。2#楼同样存在此类问题,解决方法同1#楼。

6 结语

本文总结了北京饭店二期豪华公寓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该工程于2008年奥运前结构封顶,2008年12月主体验收通过,目前使用情况良好。本工程的设计经验可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摘要:北京饭店二期豪华公寓结构设计中遇到了几个难点:结构计算中嵌固部位难以明确指定、转换层结构如何设计以及主体结构中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较多等。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准确模拟计算、满足抗震措施和概念性加强等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该工程已经通过验收,使用情况良好。本工程的设计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嵌固部位,一字形短肢剪力墙,抗震措施,概念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园林景观水景设计与施工难点分析 篇10

从古时候起, 城镇建筑随水系而发展, 商业贸易随水系而繁荣,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水从简单的物质功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艺术特质的水景, 其形态及蕴含的历史意境逐渐受到园林设计者的重视, 并成为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点睛要素。在园林景观中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 造型喷泉、人造瀑布等水景设施遍布城市的公园、小区和厂区之间。在全球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如何用最少的水资源建立节约性、环保性的水景体系, 并同时保证其工程的质量和观赏性, 将成为现代园林水景设计的研究方向。

2 园林景观水景的形态特征

2.1 静态水景

静态水面是人们从视觉和听觉上对水体主观感受的判断。静水在水景设计中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形式, 其主要讲究平面上的变化, 或方、或圆或仿照成自然形式。静态水常以池或塘的状态出现在园林景观中, 并以水面为镜, 影为图, 遇影射景;可池鱼戏水, 水生植物飘香满地;可池内筑山、设瀑布及喷泉等各种不同意境的水式, 使其表现出深藏已久的观赏性、文化性等人文内涵。

2.2 流变水景

水是自然界中最无形态的物质, 其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流变性, 主要包括自然溪流、管流、叠水和人工水渠等。在水景设计中主要通过控制水量、水深、水宽的大小等设置来引导水景及周围景观的变化。

2.3 喷泉水景

喷泉是指水体自下而上喷出的水景形态, 这种水景体现的是一种自然形态, 它常与声效、光效配合使用, 产生多种多样的形式。喷泉的设计利用分布极广, 从城市广场到街道小区, 从公共场所到私家花园, 都可以发现喷泉的存在。

2.4 落水水景

落水水景也是一种自然状态, 它与喷泉水景相反,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水景形态。常见的有瀑布、水帘、叠水、流水墙等。由于布局的载体、位置、高差等不同, 其不仅可以形成优美的落水形象, 而且还能产生不同的水声。

3 园林景观水景的设计原则

3.1 宜“活”不宜“死”的原则

古时人类依水而居, 而后文化商贸等又因水得到了流通并传承。在现代城市里, 水的使命得到了延伸。流动水给城市灌注了新的灵性和活力, 如果将城市水系比喻为城市的血脉, 那么流动的城市水系就是保证城市血液流动的基本条件, 城市血脉流动和更新又是保证城市肌体健康的前提。

3.2 宜“弯”不宜“直”的原则

河流的自然性、随意弯曲是其本性, 所以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 要随弯就折。蜿蜒曲折的河流集合了急流与缓流、深潭与浅滩, 这种的自然河流形成了变幻的水景效果。天然河道没有笔直的, 如果我们把河流修剪成一条笔直水景, 它势必等速, 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停留生长, 而在蜿蜒曲折的水流里, 水生动植物的着床、生长能使水道生机盎然。在曲折的河道里尽量避免直线段太长, 尽量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 这样不但表现了其美学价值, 而且在水文学和生态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

3.3 虚实结合的原则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讲的是,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 随性变化以柔克刚、顺应时势, 利用万物而不争之任何。它处于低洼之地甘心, 所以是海纳百川。“浊而静之徐清, 安以重之徐生”浑浊的水静下来慢慢就会变清, 安静的东西积累沉淀动起来而产生变化。水中的哲理, 水中的道意, 表现了广大无垠的自然世界和内心优幻的禅意。

4 园林景观工程水景施工的难点与对策

4.1 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早期的园林水景工程中, 热镀锌钢管受到热捧, 虽施工成本不高, 但因长时间处于水中而表面被腐蚀, 影响水景观的欣赏效果。为了设计出合理的水景, 我们可以采用不锈钢管与UPAC管相结合, 这样不仅控制水景工程施工的成本, 也防止水管长期浸于水中而被侵蚀等问题, 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水景工程建设中管道材质的问题。

4.2 水泵形式选择

因泵房制造水景占用建筑面积大, 增加工程成本, 而且如果水泵的绝缘设备出现了损坏, 将会导致水体带电, 可能诱发触电等危险, 所以在现代园林水景市场都不再使用, 而是选用潜水泵或离心泵来提高水利, 潜水泵比离心泵可靠性要低得多, 使用离心泵的话, 就会增加管道的长度, 并且要建造泵房, 增加了园林建设的成本。所以,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研发可靠性高的潜水泵成为了现代园林建设的研究课题之一。

4.3 水景水位的控制

如今, 水景已普遍进入城市居民小区, 且大多水景工程采用雪松喷头等射吸式喷头, 这类喷头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 若水位稍有变化, 喷射的高度和水形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 给赏玩的居民带来不悦的情绪, 因此对水位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水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应装置性能良好的溢流管路等装置, 以便液位超过时, 将多余的液体能迅速溢流排出, 可以很好地控制水位, 再采用水位液压式控制阀以及水位独立平衡阀, 并且通过连通管道连接水景水池。

5 结语

水景的规划和建设,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同时做好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园林水景设计是以大自然为依托, 根据城市市民实际生活环境和审美要求, 因地制宜创造出人工喷泉、瀑布、雨亭、小溪、泉水、假山等, 并加入花、草、鱼、鸟等动植物元素, 建造出一个自身独立、功能完善的水系工程, 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上一层楼。

摘要:指出了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 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在园林景观中, 水艺也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园林水景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大自然中形式各异的景观, 它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 易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它具有灵活、流动、易于借物造景等特点, 在园林景观空间中能起到引导视觉、区分层次、净化空气等作用。要想营造出自然式山水园林景观, 必须充分了解水体, 并灵活运用水体。

关键词:园林水景设计,施工难点,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帆, 杨晓敏.目前居住环境中的人工水景[J].中国园林, 2001 (15) .

[2]毛培琳, 李雷.水景设计[M].北京:林业出版社, 1995.

结构设计难点 篇11

关键词:地方院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能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工科背景鲜明的地方院校,2011年底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目前已有自动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三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立足学科专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确立了“卓越计划”实施的指导思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经验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卓越工程师”。为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校企紧密结合的“卓越计划”专业教学工作小组,聘请企业高管或高工成立行业专家委员会,构建了“卓越计划”教学管理和校企双导师制工作机制。学校还通过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建立遴选与退出机制、定制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教师评聘与考核的激励机制等,不断完善经费、人员、运行、激励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在上述管理体系建设和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撑下,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精心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使得“卓越计划”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以互联网经济为特征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北京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在呼唤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更迫切需要大量技术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来担当工程、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创新性工作。学校以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育理念为先导,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对接,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标准,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富有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自动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专业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学校标准的基础上,各专业分别制定了专业标准。如自动化专业标准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宽厚、富有科学创新意识、掌握自动化领域知识与面向物联世界的控制技术,能在IT行业、现代制造业、航空航天等行业以及智慧计算与处理、智能建筑、信息化装备、物联网等领域,从事控制系统实施、设计、开发,具备管理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二、创新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1. 科学谋划培养方案的校内部分和企业部分

学校相关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着眼于学生四年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教育和培养,坚持工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3+1”模式(要求学生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不少于40周)在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培养方案分为校内部分和企业部分。校内培养方案依据企业人才需求、技术发展、双方师资和工程实践条件、行业特色,确定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校内以理论教学为主。企业培养方案则依据行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身特色、人力资源规划、师资条件、实践教学条件,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实习、毕业设计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和案例教学为主线。

2. 大力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通识教育、工程基础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的课程模块为基础进行课程重组,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根据不同的知识结构分别提出能力要求,并详细给出实现能力要求的实现途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综合化课程组织形式,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比例,不断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建立“本科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实物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多层次创新实践体系,强调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设置由浅入深的综合设计训练环节,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工程项目或产品设计生产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综合性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例如,自动化专业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以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能力、面向物联世界的智慧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能力、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编程能力、面向物联世界的智慧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能力、面向物联世界的智慧控制系统的集成投运维护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以能力素质模块为主线打造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各类实践、科创、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融入工程专业教育,提高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量。通过该课程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数理等课程的基础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功底;进一步融入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进一步拓宽专业课程的教学平台,使学生的行业面向更为宽广。

又如通信工程专业,全面整合课程,压缩课堂讲授式理论课学时和课程门数,增加实践环节学时。理论学时由1920学时压缩为1635.5学时,独立实践环节由40周增加为55.5周。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社会伦理责任的教育,开设了职业规划、国际卓越工程师教育导论等课程,由企业专家合作制定教学大纲并担任主讲。在工程专业的模块课程设置中,紧扣当前通信行业发展的趋势,设立了三个方向的模块课程,分别与包括中兴通讯、中国普天和悦成3G在内的三类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把相应的实践环节纳入企业学习阶段完成,以突出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培养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自动化专业“电机与拖动”课程设计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学习知识。教师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网络工程专业的“Web程序设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案例,涵盖本门课程中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同时,将此案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构建了一个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将每个模块融入到不同的课程教学阶段。以对案例的分析和求解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原理和方法。

2. 开展创新活动注重与理论知识学习有机融合

各专业以学科竞赛、开放实验、科技创新项目为引领,将讲授课程理论知识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例如,自动化专业结合控制工程领域需要和专业特色,以2013“大学生研究训练中心(SRT)-车联网创新应用研究训练平台”为基础,开展各种物联网和智能车的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卓越班学生参加的2014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得一等奖4项;在第八届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电磁组三等奖1项、光电平衡组三等奖1项、光电组优胜奖1项,摄像头组优胜奖1项,获奖人数12人;“博创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获华北赛区二等奖等。

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检验学习实效

考虑到“卓越计划”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工程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学习阶段综合考评办法,综合考查工作态度、个人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每门企业学习课程的综合成绩由平时课堂作业、个人项目答辩、小组项目答辩和期末考试等多个环节组成,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是多个环节的加权值,引导学生更注重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积累。

四、夯实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水平实践平台

1. 校企共建联合实践基地

相关试点专业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创新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工程实践的教育内涵,联合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部分学生参加导师与企业合作的科研课题,参与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等实际工作。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也源于企业合作项目,并在指导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目前,学校已与中兴通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所合作建设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在深化已有合作的同时,为了保证卓越培养计划中三类模块化培养任务落到实处,通信专业还不断拓展合作企业的范围,与大唐移动、中国普天等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搭建起“专业+企业群”平台,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合作企业群。自动化专业与研华、泛华测控公司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分别在2011年、2013年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协议。

2. 构建高水平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每年向卓越计划试点班投入专项经费500多万元,推进专业建设、实验实践条件建设,已建成自动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实验室以及面向北京地区卓越联盟高校开放的工业智能化实验室。学校建设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也有力地保障了“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

3. 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深度融合

学校一方面邀请企业界专家参与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参与教材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另一方面派送学生和教师去这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及培训,提高实践动手及工程应用能力。针对试点班学生,将企业工程师认证环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实际的人才市场需求相接轨。2013—2014年,通信工程学院共组织40名学生参加中兴通讯的4G(TD-LTE)工程师认证,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开展境外实习研修

哈尔滨万达城消防设计难点探讨 篇12

1 消防设计难点

1.1 建筑定性问题

室内滑雪场相当于一个长约500m、宽约150m的向上倾斜的单层体育建筑, 高位平台约87 m, 最高点达120m, 一个封闭的餐厅位于高位87m平台处。对于这种特殊空间构造的体育建筑, 应将其定位为高度大于24m的单层体育建筑、高层建筑还是超高层建筑, 相关规范无明确规定, 滑雪场剖面图见图2所示。

对于地上4层汽车库, 由于与室内滑雪场相连, 并在滑雪场平面投影下, 其类别定性将直接影响汽车库的内部消防安全设计。

主体为2层、局部3层的商业建筑和汽车库、滑雪场之间虽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措施, 但仍与滑雪场高大空间局部相连, 故局部三层的商业综合体应定性为高层、高层裙房还是按照多层建筑设计, 相关规范无明确规定。

1.2 超大内部空间的防火分区划分问题

(1) 室内滑雪场防火分区问题。滑雪场内建筑面积6.4万m2。由于室内滑雪场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特殊性, 其空间上无法进行防火分隔, 但如果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不能满足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或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关于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的要求。

(2) 商业建筑防火分区问题。主体为二层的商业建筑, 其中商业步行街长度为410m, 上、下层之间通过挑空楼板相互贯通, 中间形成了一个巨大中庭, 步行街连同两侧的商业店铺, 面积达到28 906m2, 按照现有建筑布局, 回廊在疏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如按防火分区划分要求加设防火卷帘, 必然会使回廊分隔成许多不贯通的走廊, 容易造成人员混乱, 不利于疏散。但是, 如果不分隔将导致商业步行街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不满足“建规”或“高规”要求。

1.3 疏散设计问题

(1) 滑雪场总长500m, 设4处疏散出口, 分别位于首层娱雪区、滑雪区7 m平台、中间层38 m平台、顶部87m平台处。首层娱雪区疏散距离为73m, 滑道区最长疏散距离为460m, 滑雪场的疏散距离远超出“高规”规定大空间30 m的疏散距离要求;受到建筑平面布局的限制, 部分楼梯间在首层不能直通室外, 滑雪场87m层顶部的两部疏散楼梯只能到达首层超市内以及汽车库4层楼顶, 人员必须首先疏散到4层楼顶, 再经其他疏散楼梯才能到达室外, 疏散到超市内的人员需要经过避难走道才能到达室外;滑雪场7m平台、中间层38m平台处的疏散楼梯只能到达首层滑雪服务区内和首层汽车库内, 再经过服务区与商业建筑之间的避难通道到达室外安全区;首层滑雪服务区内设置的2个防火分区, 均没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需要经过娱雪区以及滑雪馆服务区与汽车库之间设置的避难通道才能到达室外。

(2) 室内步行街东、西长约410 m, 二层部分区域疏散距离大于37.5m, 步行街首层最不利点疏散距离大于60m, 不满足“建规”第5.3.13条规定;部分楼梯间在首层无法直通室外:受到建筑平面布局的限制, 部分楼梯间在首层无法直通室外, 需经过商业步行街或避难通道到达室外, 疏散楼梯在首层到室外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不满足“建规”第5.3.13条规定。

1.4 人员疏散安全区的认定问题

为了解决安全疏散难题, 将首层娱雪区、滑雪场各平台作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滑雪馆服务区与汽车库之间设避难通道, 滑雪场服务区以避难走道、室外通道和娱雪区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滑雪场顶部楼梯可疏散到停车场4层屋顶, 该屋顶作为人员疏散准安全区。另外, 将室内步行街作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室外通道、避难通道作为部分商业区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汽车库首层设置局部有盖的室外走道作为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

1.5 建筑耐火等级保障问题

室内滑雪场为大跨度钢结构建筑, 滑雪场屋顶为金属屋面, 该场馆如按照一类高层建筑定类, 其内部钢柱、钢梁、钢屋架等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均应达到一级耐火等级要求。但由于建筑本身的荷载要求以及保证钢结构建筑本身的艺术效果, 该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不能达到一级耐火等级要求。

1.6 氨制冷机房的设置问题

将氨制冷机房设置在滑雪道中间层与四层汽车库屋顶的位置。液氨属于乙类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 其上面的滑雪场属于人员密集场所, 氨制冷机房的设置位置不满足“建规”3.4.1条规定。

1.7 烟控系统设计问题

室内滑雪场空间高大, 商业步行街中庭空间高大、并连续贯穿约400m长, 难以依据规范要求进行防烟分区划分和烟控设计。

2 消防设计策略

2.1 建筑定性策略

滑雪馆建筑室内最高点114.5 m, 室内为单层高大空间, 与商业及停车库部分功能上相互独立。室内滑雪馆人员顶部活动区标高为87m, 依靠垂直交通向底层疏散, 因此滑雪场除大空间外防火分区及疏散宽度按照“高规”设计。

地上4层汽车库, 由于其和室内滑雪场相连, 并在滑雪场平面投影下, 将室内滑雪场定位为高层建筑, 也应将汽车库定性为高层汽车库, 防火设计执行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主体为2层的商业建筑和汽车库、滑雪场之间大部分区域采取宽度大于7m的室外通道分隔、局部空间相连的防火分隔措施。商业综合体三层局部设有电影院, 考虑该商业综合体主体建筑为二层, 且二层屋面可作为电影院的人员集散空间, 疏散条件较好。综合分析, 商业建筑总体上按多层设计, 局部标准加强, 防火分区面积、疏散楼梯间等按“高规”执行, 耐火等级按一级设计。

2.2 防火分区分隔策略

(1) 室内滑雪场内部常年温度-5℃, 并有500 mm的冰雪层覆盖, 发生火灾的几率小, 因此, 将滑雪场作为一个扩大的防火分区;87m高的主题餐厅与滑雪场采取防火墙进行严格的防火分隔, 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 000m2;将娱雪区视为滑雪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 作为人员疏散的辅助设施。服务区按不大于4 000m2划分防火分区。

(2) 商业建筑总体上采用高层与多层相结合的防火分区设计理念, 建筑耐火等级按一级设计。步行街走道是联系各商业区的人员通道, 火灾的概率较低。因此, 将步行街首层的走道和环廊作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 室内步行街不做防火分区分隔, 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

(3) 汽车库按高层I类汽车库的标准设计, 控制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4 000m2。汽车库与商业楼、室内滑雪场之间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措施。汽车库与商业楼之间局部设置7m宽的室外走道, 汽车库与滑雪场之间两侧设有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的避难走道。

2.3 疏散设计策略

(1) 将首层娱雪区视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 娱雪区人员直接向室外疏散, 滑雪场服务区以通向与汽车库之间的避难通道作为安全出口;将汽车库屋顶平台作为87m主题餐厅人员疏散的集散平台, 屋顶平台保持通畅并无连续可燃设施, 并具有进入其他楼梯间直接疏散到室外的条件;87m平台人员可就近向主题餐厅疏散, 或向下滑行至7m或39.7m平台进行疏散;滑雪场按照容纳3 000人设计, 其中滑雪区占总人数的60%, 娱雪区占总人数的40%。

(2) 将室内步行街作为“准安全区”, 解决部分疏散楼梯在首层不能直接通向室外以及缓解步行街疏散距离偏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商业与汽车库之间设置室外通道, 在首层步行街内设置避难通道, 使首层步行街最大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2.4 防排烟系统设计策略

(1) 滑雪场排烟。在±0m娱雪区、7m和87m平台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低位自然补风, 不划分防烟分区, 但应划分逻辑防烟分区, 每个逻辑防烟分区面积不应大于2 000m2, 每个防烟分区机械排烟量按1m3/ (h·m2) 确定, 排烟系统应可同时启动3个逻辑防烟分区进行排烟, 发生火灾时, 先启动最近的逻辑防烟分区, 其他分区的排烟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坡道区和38m平台严格控制火灾荷载, 较小规模的火灾烟气通过自然稀释并通过顶部平台的排烟系统排出室外。

(2) 商业建筑排烟。室内步行街公共区域采用自然排烟, 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独立划分防火分区的区域按规范进行防排烟设计。

3 问题探讨和建议

3.1 不应利用性能化设计规避规范要求

性能化设计是传统设计方法的一种补充, 而不是利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规避或放宽传统规范要求。该设计中室内滑雪场作为一个整体功能区的特殊性, 使空间上无法进行防火分隔, 要在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内部保温和室内装修材料、安全疏散条件以及消防设施配备上予以加强。对室内滑雪场采取的钢结构二级耐火等级设计, 笔者认为偏低, 建议采取一级耐火等级设计, 这就要求对钢结构的承重构件钢柱、钢梁以及屋顶承重结构的防火处理要进一步提高;滑雪场室内保温材料采用的是B1级保温材料, 建议采用A级不燃材料以降低滑雪场火灾荷载, 为滑雪场内“准安全区”的确定提供保障;滑雪场室内装修应全部采用A级不燃材料;汽车库四层屋顶平台如作为滑雪场87m层人员疏散的集散平台, 其屋顶楼板的耐火极限应进一步提高, 建议汽车库四层屋顶平台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2 准安全区、避难通道安全保障措施

通常普遍认为“准安全区域”不考虑火灾荷载, 一旦喷淋、机械排烟等自动消防设施失效不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在评估结论中往往通过加强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等手段弥补设计不足。因此, 要达到安全设计目标, 应提高现有消防设计安全等级, 如增设疏散楼梯数量和宽度, 加强防火分隔物的耐火等级等。另外, 在设定的“准安全区”内无固定火灾荷载、不设置任何经营活动等要求, 在实际经营中也难以落实。

3.3 安全疏散评估应考虑其特殊性

通常性能化评估的疏散模型都建立在平面空间内, 以人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上的行进速度为基本参数进行疏散分析, 但在滑雪场发生火灾时, 人在坡道上或是索道上进行疏散, 关于行进速度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参数可供利用。评估当中如果对火灾中人员的行为假设的成分过多或预测火灾模型中存在尚未得到很好验证或者没有被广泛采纳的成分, 这样的疏散模型就存在没有将不确定性考虑进去的风险。设计评估时不能仅考虑雪道带有坡度, 主要疏散方向为向下滑行, 疏散速度远远大于常人行走, 可在2min内从雪道顶端滑至底部, 还应考虑其中不乏有初学者以及出现摔倒等状况, 加上雪鞋、雪板、雪杖等影响行动的状况, 以及临时停电或火灾时切断正常供电情况下, 在索道上的人员疏散问题。因此, 建议在模拟滑雪场疏散时充分考虑上述各种突发状况, 必要时可以参考国外相应规模室内滑雪场设计经验, 对滑雪场疏散时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充分验证, 为滑雪场的疏散设计提供安全可靠又确实可行的依据。建议在38m层增设一部疏散楼梯, 并在雪道两侧设置人行通道, 进一步提高滑雪场疏散能力。

3.4 应充分考虑汽车库火灾对滑雪场的影响

4层汽车库设置在滑雪场投影的正下方, 无论在平面还是在竖向上都要做好防火分隔, 并应充分考虑热辐射对滑雪馆建筑结构的威胁。建议汽车库设计缩小防火分区划分, 尽量将汽车库火灾限定在最小空间内;在首层汽车库与滑雪场服务区相通处用防火墙做好防火分隔, 尽量避免相互连通;在纵向设计上提高汽车库的耐火等级, 建议采用一级耐火等级;汽车库内部不设置汽车维修等功能, 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库对滑雪馆的火灾威胁。

3.5 滑雪场和步行街烟控设计标准偏低

由于FDS在建模时只能建立矩形模型, 对于该建筑滑雪场这种带有倾斜度以及步行街的弧形中庭等特殊模型, 就需要以其他近似方式来取代, 这样在模拟方式的真实性和效果上会打折扣, 需要在模拟结果上做进一步的加强措施。室内滑雪场内部高度从0 m一直到最高处120m, 无法进行防烟分隔, 火灾时高温烟气会在极短时间内充满整个高大空间, 仅在0m娱雪区、7m平台以及87m平台处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笔者认为不能满足火灾时的排烟需求, 建议在38m层增设机械排烟。商业步行街的室内中庭贯穿整个步行街400m长度范围内, 仅在步行街屋顶天窗开设高侧窗自然排烟的设计偏低, 笔者认为应在步行街中庭顶部设机械排烟系统, 并设置相应的烟气控制分区。总之, 对于像该工程这种空间几何形状比较复杂的建筑物, 需要对烟气的流动进行充分的模拟分析, 找出烟气在该项目不规则的空间内的特殊气流运动速度和路线, 达到进一步优化防排烟设计的目地。

3.6 应充分考虑特殊建筑造型对消防救援的影响

该项目在87m层设置3部消防电梯可供救援时使用, 但该消防电梯竖向通道设计为70°倾角, 因此应对消防电梯的运行速度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消防救援需求进行验证。另外, 由于滑雪场的保温需求, 外部消防救援窗的设立会遇到很大难题;商业建筑在首层与汽车库之间设置的7.00 m宽室外通道, 应在其两个尽端设置出入口, 使消防车能够进入该通道实施灭火救援。

3.7 氨制冷机房的设置问题

该项目将氨制冷机房设置在滑雪道中间层与四层汽车库屋顶的位置, 由于液氨属于乙类易燃易爆并带有毒性的气体, 一旦发生液氨泄漏, 极易发生氨中毒和爆炸危险, 威胁上方滑雪场以及下方停车库的安全。目前, 全国已经发生多起由于氨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的案例, 建议将该项目中的氨制冷机房设置在首层, 并与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鉴于目前液氨制冷的大量使用, 建议消防规范中增加液氨储罐和氨制冷机房的设置要求条款。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一篇:仪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