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今天的明天

2024-06-21

发生在今天的明天(共7篇)

发生在今天的明天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 建筑的能耗也随之急剧上升, 巨大的建筑能耗,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负担。因此建筑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对绿色建筑昨天、今天的研究及其明天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地位,研究

1 绿色建筑的昨天

1986年开始试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随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发布, 国家对建筑节能率的目标为百分之三十。1994年, 我国又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国家对建筑的节能和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2005年, 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 坚持走技术创新、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新型道路。2006年6月1日, 我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立了中国式的绿色建筑, 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更加强调节水、节地、节能、室内环境的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从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绿色。

上个世纪中下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一代代建筑师的不懈努力, 中国建筑有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 随着全球能源的告急, 中国的建筑能耗越来越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保温做法、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以及空调能耗等都成了阻碍中国建筑进步的诟病。据统计空调能耗占真格建筑能耗的2/3左右;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改善和解决, 绿色建筑也将应运而生。

2 绿色建筑的今天

当今, 绿色建筑已在许多国家盛行。如美国联邦中心、梅里特高级公寓、斯文森工程大厦等被评为世界十大绿色建筑。这些建筑的共同特性是将自然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的设计要素, 巧妙利用自然环境和各种节能环保材料来设计建造的。

绿色建筑就是本着“以人为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节约资源、减轻污染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式, 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健康、高效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总而言之, 绿色建筑包括了生态、环保、节能建筑三大类。

2.1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应用当地的自然规律、生活环境, 例如气候、太阳、水源等, 来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并且要尽可能不破坏当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的运作和生长。满足这种条件的建筑称之为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也是绿色建筑的一类, 可持续化。生态建筑的范围非常广, 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

1936年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 建筑错落有致, 很有力度, 整个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林融合在一起, 犹如地下生长出的。其建筑从容镇定, 不破坏当地的环境, 建筑与环境、艺术和生态结合, 也为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所学习。

我国的深圳的万科建筑中心就是巧妙的运用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设计师将当地的水源、阳光、植物、风向、气候与建筑结合于一体, 成为了我国生态建筑上的新地标。

2.2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提高利用自然条件下的能源, 如通风、采光、取暖等。利用高新技术材料, 提高建筑的围护结构的性能, 在不采用空调和其他采暖降温设备条件下, 使室内温度能达到最为舒适。由此可看, 建筑的节能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节约, 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利用效率, 减少建筑本身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能耗, 另外一个就是研发, 不断研发既环保又高强度的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中有许多节能材料如:节约型水龙头、雨水收集器太阳能光伏板等。太阳能光伏板屋面, 它既可以收集太阳能给建筑提供能量, 还能美化建筑, 可谓是两全其美。

建筑节能设计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1) 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额保温性能, 控制不同方向上窗户大小、设计处理好夏季遮阳, 冬季保暖以及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2) 常用能源的优化设计。包括不同地域要进行不同的冷暖设计;提高采暖和空调系统的高效利用率;利用合理的控制方式, 节省能源输送产生的能耗;优化照明基础, 减少照明能耗;利用适宜节能的热水系统, 如地热、工业废热、热泵等。

(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设计。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2.3 环保建筑

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低碳环保已成为社会主题, 低碳环保建筑主要是由新型材料涂料和新技术两种结合建造而成。如今, 环保型材料已经普遍使用。例如环保型混凝土:不仅要满足作为材料的最基本的要求, 还能减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能够与自然协调共生。环保墙材:加气混凝土砌砖, 表面用特殊拉毛浆粉面, 具有阻热蓄能效果。环保漆料:生物乳胶漆, 不仅施工简便还有很多种颜色, 能给家居带来五彩斑斓的色彩, 避免普通建筑装修材料的甲醛等污染。还有环保照明、环保地材等等。

低碳环保建筑的新技术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国家体育馆、鸟巢全部采用钢结构, 坚固、美观有质感。而今, 最为全世界所关注的日本纸建筑, 它的建筑材料价格低廉、防水、防火、美观又能建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还有我国的水立方, 采用膜结构。它们共同点优点就是可以回收利用, 体现了绿色建筑“零废料”的环保理念。

3 绿色建筑的明天———引领建筑界时代的主题

在当今能源严重匮乏的时代,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势在必行。它不仅节能, 还能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这种理念慢慢被人认识, 但让它深入人心尚需时日, 相信我们不会等得太久。近年来, 我国政府牵头, 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倡导、奖励、补贴及优惠等政策。使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稳步发展。

在将来, 作者认为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1) 绿色建筑必须与建筑设计、材料、设备、技术的关系在建筑和建设中要正确定位, 必须要做到全面、全方位、联系、变化、发展和多元绿色化整体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应遵循节能、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原则。 (2) 必须要做到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建筑施工对环境不污染、建筑材料要环保化、建筑设备应节能可持续利用、建筑技术要先进化。

在人类演变发展的历程中, 建筑的兴建能使我们看到每个时代下的文化和特色, 而绿色建筑以其独特功能慢慢被人运用, 它不仅可以创造舒适的环境, 还可节能减排。在以后的建设中我们要大力倡导绿色建筑, 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关注生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为宗旨, 构建绿色建筑、绿色城市、绿色未来。

参考文献

[1]余晓平.建筑节能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0.

[2]宗敏.绿色建筑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

发生在今天的明天 篇2

为了对欧洲的建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参观了四个以建筑知名的城市——伦敦、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和巴塞罗那,并且采访了与这些城市的四家建筑公司。一些公司正在建设新的地标,另一些公司已经功成名就,但每一家公司都企图建造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建筑物。

从住宅到商业建筑,从实体建筑到概念建筑,领导这些公司的资深建筑师都在谈论,欧洲建筑今天的立足点在哪儿,他们将以怎样的计划来帮助它们成为现实。

鲁伊斯·杰利:成为可持续生活的活动分子

Cloud9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由西班牙建筑师恩里克·鲁伊斯·杰利(Enric Ruiz-Geli)创立于1997年。恩里克·鲁伊斯·杰利是一个“多面手”式的建筑师,除了受技术和数字程序推动的建筑设计,他的工作涉及场地布置、安装和材料开发。Cloud9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的最新项目之一——在巴塞罗那的Media-TiC大厦,预示了一种审美愉悦和创新的生态建筑模式。这个项目被提名获取2011年“英国生命保险设计大奖”(Brit insurance Design Awards)ㄢ

鲁伊斯·杰利认为,目前的一代建筑师“工作在一个经济和环境发生灾难的年代”,必须受到创新和价值理念的推动。“这不是关于平方米或预算,或你的建筑物如何大的问题,而是关于怎样深化你的理念、你的研究、你的技术,以及取得怎样的社会结果的问题。”今后的10年,在欧洲建筑领域,将看到许多引导性的建筑。社会需要实验,需要证明什么样的建筑是可行的。他希望看到许多将促进理解、思考和对话的项目,为我们能以另外的方式生活铺平道路,创造生态城市环境和生态居住区。

维戈拉斯沃斯:把可持续性看作一个创新的机会

英国建筑师萨拉·维戈拉斯沃斯(Sarah Wigglesworth)的专长是设计节省成本的、节能的和可持续的建筑。她从1994年创立自己的公司以来,主要工作是在公共部门。萨拉·维戈拉斯沃斯被《建筑实录》杂志评选为“十个最优秀的国际建筑师之一”。她和她的公司主要是与英国的一些市政府合作,开发适合21世纪的学生需要的学校。

萨拉·维戈拉斯沃斯认为,在今天,可持续性是建筑师面对的最令人感兴趣的挑战之一。她说:“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思想,考虑回收利用,但这并不意味粗制滥造。我们必须把可持续性看作一个创新的机会,而不是看作一种障碍。”

她认为,今天成功的建筑的定义是,通过建筑能带来的安康,表达优秀的设计价值。未来的10年,在欧洲建筑界,有希望增加“地方主义”的思想。因为建筑师有更多的动力为社区服务,使他们参与进去,并且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就是使人们理解建筑,与建筑建立联系,并且关心建筑、喜欢建筑。

马斯腾布洛克:建筑的改进将从简化开始

荷兰建筑师比亚那·马斯腾布洛克(Bjarne Mastenbroek)和他的公司将每一个项目看作一种景观,而不仅是看作一种建筑,他们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将可持续材料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建筑,尊重环境,并且改善环境。

马斯腾布洛克的SeARCH建筑事务所创建于2002年。2009年,SeARCH建筑事务所获得著名的“荷兰建筑年建筑师奖”(Architectenwerk Dutch Architect of the Year),并且进入了2011年的“荷兰设计奖”(Dutch Design Award)决赛。

马斯腾布洛克说,建筑应当是包括一切的。他担心,现在的建筑成了一种“独家行动”。随着全球人口大幅增长,马斯腾布洛克认为,“我们需要战胜许多挑战,我们需要建设节约材料的可持续建筑,建筑的改进将从简化开始”。

马斯腾布洛克认为,今天的成功的建筑的定义,与五千年以来是一样的:它与众不同,并且为新的问题提供答案和解决办法。未来10年,欧洲建筑的场景是提出一种思维方法——利用建筑去加强基础设施、低成本住房和学校的特殊品质。这些建筑类型占所有建筑的99%。

英格尔斯:今天对建筑成功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

丹麦建筑师比贾克·英格尔斯(Bjarke ingels)在2006年创立BiG建筑事务所。从那时以来,英格尔斯成为欧洲和欧洲以外最著名的青年建筑师。他赢得了2010年“欧洲建筑奖”(European Prize for Architecture)。英格尔斯和他的公司以他们大胆的建筑和非传统的设计理念著名。他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建筑的社会要素。

英格尔斯说:“我们设法分析每种情况的特殊问题和潜力,然后设法使我们的项目达到最好的效果。”

撤留之间:乡村小学的今天与明天 篇3

其中几项敏感的调查数据,例如,52个县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等,这些布局调整引发的新问题立即引起人们的热议。

布局调整成效如何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其必然性,它对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从审计署专项调查的角度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办学规模和效益,2006年至2011年,1185个县共撤并布局分散、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9.6万所,新建和改扩建设施相对齐全的学校1.22万所,校均学生人数增加17%,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二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的优化,2011年被调查县的学校专任教师平均比2006年增加35%,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增加1倍以上,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增加19%以上,小学和初中的生师比均有所下降,更好地满足了“一科一师”的教学要求;三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升了办学标准化水平和教学质量。

就甘肃省来说,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学校多、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等问题。很多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偏远学校生源减少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空壳”现象。

从2006年起,甘肃省加快了布局调整步伐,各地按照本地实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工作。据相关资料显示,2001年至2010年间,我省小学减少了5895所,初中校均规模由766.4人增加到872.7人。

从全省角度来看,通过实施“四个集中”调整,校均规模逐步增大,有利于发挥资金的集中和规模效益,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教育投入方式,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率。通过撤并教学点和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很好地促进了集约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实现教师资源集约。同时,实行寄宿制教育,还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减轻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问题在哪里

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盲目和不符合实际的现象,引发了新的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如,审计署重点抽查的25127个学校的1257.63万名走读生中,有49.31万名(占4%)上学单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万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或丘陵地区。而在审计署走访的7.2万名乘车上学走读生中,其年人均上学交通费支出为839元,比布局调整前增加390元。19.99万名校内寄宿生年人均食宿费支出1658元。同时,审计署还调查了3.28万名家长校外租房陪读学生,年人均费用支出8046元,占其家庭年均收入的36%。同时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集中办学规模,使现有生源大量向县镇学校集中,抽查显示,有2140所县城学校(占65%)的班级学生规模超过国家规定的50人,其中352个班甚至超过了100人。

其实,这一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在今年5月审计署《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公布之前,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意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在布局调整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过急过快的情况,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二是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参差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三是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寄宿制学校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得不到保障。四是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五是部分群众经济负担加大。村小或教学点撤并后,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增加了交通费用。寄宿生还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伙食费。有的家长在县镇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

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审计署的调查结果还是国务院《意见》中所指出的这些问题,甘肃省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省政府也指出:有的地方脱离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学校覆盖半径过大、校均班额过大、安全隐患增多,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校舍处置不当,致使教育资源浪费和流失。

如何规范

如何在调整过程中考虑到农村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经济社会、地理位置和教育现状等问题,不能因为调整而损害农村学生的教育权利,增加农村家长的教育负担,这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尺,考验着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智慧。

甘肃省政府及时调查研究,于2013年4月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合理确定区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和规模以及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的功能和分布,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保证学生就近上学。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选择走读或寄宿。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防止因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和“上学难”。

《意见》认为,村小学和教学点是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难点和“风险”点,也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点。

为此,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出发,省上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如,要继续推进学区统筹教学管理机制,实现“学生不动资源动”或“送教上门”。同时,可采取“并”、“挂”等形式(“并”即乡镇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形成规模优势;“挂”即对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保留教学点,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实行“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管理),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作用,通过统筹安排课程、组织教师巡回教学、连片教研、集中备课等方式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学质量。

另外,从经费和政策上予以保障,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研究完善符合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并采取在绩效工资中设立岗位津贴等有效政策措施,吸引、支持优秀教师到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要加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培训工作力度,着力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短评

学校布局调整绝不是简单的撤并和集中,归根结底,它一方面反映了城镇化背景下学校布局的结构性变化,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教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不是学校规模的增大,也不是学校的“城镇化”,它更加需要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换句话说,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核心是,不管学生在教学点还是在城镇学校读书,都能享受到一样的教育资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相反,如果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上的学生无法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即使保留了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家长也会想方设法送子女入城,哪怕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对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所谓“空壳”学校进行撤并或“自然淘汰”,将会对当地学生造成两重伤害,一方面损害了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造成学生上学难和家长负担的加重。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今天与明天 篇4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扩大国际市场, 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1999年初, 中央适时地提出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那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展如何?未来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如何?我们逐一作分析。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

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 是开放经济的必然趋势, 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走向世界, 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从商品到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都跨国界流动, 所以中国企业必须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 走向国际化。与此同时,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 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被人们称为“地球村”。国内的市场空间也在逐渐变小, 企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竞争企业必须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加快发展的步伐, 走出去, 进入到国际市场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2013年, 商务部发布, 中国外贸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 首次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这无疑证明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014年上半年,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633.3亿美元, 同比增长2.2%。从数字可看出, 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业务, 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因而进一步深化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同时, 国际化能为企业更好地贴近国际市场, 获取最新知识, 使得企业能够从外国竞争者那里学习全球最新创新和商业战略, 发挥各种比较优势, 聚集无形资产, 提升竞争力。例如, 海尔、华为、联想等跨国企业已形成了较高的全球品牌知名度。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中国企业跻身世界市场经历不久, 迄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人力资源的缺乏、高新技术的创新不够、国际自主品牌的短缺及风险控制能力的低下等, 都制约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经营。

1.人才缺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中国市场正在变成一个国际市场。要参与全球竞争, 首要的问题就是国际人才的极度匮乏。世界著名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2008年在《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 这可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中国的毕业生人数多, 但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10年后, 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 而目前中国仅有约5000名此类人才。”从这组数字中可看出, 在中国每年5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 极少有人具备从事跨国企业所要求的行业的必备技能, 满足跨国企业所需技能要求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却严重不足。另一消息,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何斌列举了证券行业最缺的是三类人才:“一是金融IT规划师, 二是金融风险控制专家, 三是对金融产品进行最终量化的金融工程师。”就金融IT规划师而言, “这类人才在国内是很缺乏的, 虽然IT人才很多, 但是熟悉证券行业的人并不多, 这就造成业务人员和IT人员无法配合。懂IT和业务还不够, 还要懂得业务发展的趋势。而这一类的顶尖人才不是在硅谷, 就是在华尔街。”我国许多学校虽然设置了这样的专业, 但它们培养的人才还差得很远。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一大障碍便是缺乏专业人才。据《商业周刊》调查, 目前有88%的公司主管认为, 能与外国同行打交道、具有跨文化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匮乏, 将成为制约公司全球化发展的“瓶颈”。

国际运作相当复杂, 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而中国海外企业的外派人员多以外语人才为主, 这其实只是符合国际化经营的最低要求, 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企业经理人普遍缺乏, 这就很难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作为载体和实践者, 再优秀的战略设计方案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此外, 不少国有企业将派往海外工作看成是“政治”待遇而非工作需要, 于是外派人员经营轮换也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国际化人才, 而我国多数人才在短期内很难适应这一新要求。

2.技术缺乏优势

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力丰富、资本相对短缺的发展阶段, 因而, 中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而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有学者认为, 这种现象, 虽然从长期来看能获得比较优势, 但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因为这种比较优势的实现完全依赖价格竞争, 缺乏垄断优势。中国企业还是以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为主, 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为辅, 且输出的是一些手艺技术或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许多高新技术, 在中国企业还是从无到有, 而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则已是从好到精。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企业多集中在附加值不高的产业链低端。根据IBM的研究结果, 中国绝大多数的原始设备制造商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层, 获得的利润率不足产品价值的5%, 而大部分的产品利润都被那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较强高端科技技术的外国公司收入囊中。

目前,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无论是从基础条件、消化吸收资金投入还是研发投入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甘肃省统计局曾统计过, 我国企业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比重较低, 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 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3%, 大部分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 而且这一趋势还有加剧之势;从企业对技术的消化吸收看, 消化吸收强度不够。日本和韩国成功的经验是在技术引进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消化吸收的投入, 这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的水平。而我国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 我国500强企业的这一指标也仅为1:0.1, 差距较大。同时, 在2012年, 我国技术引进费高达372.5亿元, 技术消化经费支出仅为25.7亿元。近10年, 我国企业消化吸收强度一直在0.04-0.09间徘徊。很明显, 这说明我国企业二次创新能力非常缺乏。人员质量上看, 中国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的6.9%, 这也体现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在质量上还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 中国企业每年开发有6万多项新产品, 其中能达到国际水平的不足2.5%;在研发课题项目数量上, 全国每年有数十万课题, 可企业技术创新课题只占22.4%, 而美国工业企业的研发项目占全国的70%以上。

3.国际级自主品牌缺乏

中国企业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以及整个营销战略和管理方面都处于较低级的经营阶段,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 一双做工、款式、质地差不多的鞋, 中国品牌的可能只卖到20美元, 而其他发达国家产的品牌, 就能卖200美元甚至500美元。正我国企业技术缺乏优势是因为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级的自主品牌, 所以在价格上完全不占优势。

按照海尔集团张瑞敏的理解, 世界名牌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建立的本土化的名牌的综合。所以, 名牌的形成既需要产品的品质保证, 更需要文化的积淀。而我国大多数跨国经营的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中国的百年品牌———“张裕”, 酒味独特, 在品质上并不比法国的差, 但在法国许多城市的酒廊、商场里张裕的售价只能是人家的零头, 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内超市也频频可见。尽管“张裕”等16家中国知名企业曾于2002年共同签署了《北京宣言》, 向全国企业发出倡议:向世界名牌进军!但客观地说, 以中国品牌的实力, 要在短期内挤进相对稳定而又具排外性的世界名牌阵营绝非易事。

4.风险控制能力亟需提升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许多东南亚的企业破产了, 甚至欧美的一些大型企业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韩国的大宇集团、英国的巴林银行及美国的安然公司等相继倒闭。在我国, 数家上市公司直接退市, 处于破产的边缘。分析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外部环境改变的影响, 但根本原因是是存在于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够。所谓企业风险指的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 会受到来自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从而使得企业收益偏离预期收益, 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可能和机会。

据报道, 自2004年以来, 中国共有14家企业在海外发生巨额亏损, 累计亏损达950.5亿元。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金融衍生品投机遭遇折戟沉沙已经不是新闻。2004年,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在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损失约5.5亿美元;2005年, 中国国储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作空被套;2008年,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出现了重大亏损。其中, 国航损失77.07亿元, 东航亏损63.53亿元, 上航亏损额1.7亿元;2009年, 中国中铁在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亏损, 合同总额4.47亿美元;同年年底, 中石化集团在海外投资的3个油气田项目, 累计亏损1526.62万美元;2010年, 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暂停, 具体损失没有数据显示。2011年6月, 中国铁建投资沙特轻轨项目亏损高达41.48亿元;7月, 中铝宣布澳大利亚昆士兰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最终告吹, 项目损失3.4亿元;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万猛提到, 近三年,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中, 70%都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跨国经营通常比国内经营有着较高的难度, 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成本也将不断降低。中国企业可借鉴成功国际化企业经验在更广的范围内利用全球资源, 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

1.人力资源本土化

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市场的竞争, 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 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 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 企业国际化经营, 本质上就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其它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发展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管理, 不但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理, 同时也需要一批熟悉国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人, 这样才能使公司的各种行为符合当地的国情, 更好地“入乡随俗”, 以保证公司运行平稳。

一项调查显示, 近10年来,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员清一色是外国人的状态在不断改变。现在, 本土员工正跻身外企高层, 中国人才已经成为在华外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电子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摩托罗拉, 本土管理人员已由十年前的11%上升到目前的93.3%;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 所有在华商店全部由中方员工直接管理;爱立信 (中国) 有限公司, 25名总监中有21名是中国人;宝洁、联合利华90%的高级管理职务是由中国人担任等等。人力资源的本土化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人力资源本土化不但能减少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经营管理上的矛盾, 还能消除语言、习俗、文化等带来的障碍, 为跨国经营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可借鉴在华成功外企的经验, 雇佣当地员工, 聘用国际人才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揽四海英才为我所用, 同时也完善人才管理, 逐步形成一整套合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自主技术国际化

“自主”指自己做主, 不受别人支配。自主技术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 某项技术的独占许可权利。我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尤为突出。华锐风电公司副总裁陶刚曾说, “国际化对华锐这样的企业来说最关键是技术。装备制造业去国外成本优势都是一样, 而对于比较高端的制造业而言, 只有成本优势远远不够, 用领先的技术打开市场, 对于装备制造业非常重要”。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也曾表示说, “对于国际化, 必须要有自己的专有技术, 企业竞争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具有领先技术且不断创新, 企业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可见, 独占一项技术, 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甚至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美国是高技术的发祥地, 在高技术的各个领域, 一直局域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梳理了科技立国战略, 高技术产业突飞猛进, 在大力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技术开发, 电器、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知识密集产品的比重迅速提升;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为恢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结成联盟, 制定了一系列的自主科技发展政策, 在欧洲计算机计划、机器人计划、通信网计划、生物技术计划、材料计划上都有重大突破。欧洲高技术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上升。要做到自主企业国家化, 可以与跨国公司合作, 如实施战略联盟、合资开发等手段取长补短, 但绝不可以把创新能力的提高寄托在人家的施舍上, 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 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3.品牌国际化

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是能拥有自己的品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宏曾经说过:“我的左脸是索尼, 我的右脸是松下。”在他看来, 索尼和松下这两个品牌, 让他在国际交往中感到非常自信。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则是要创立名牌产品和世界驰名商标, 名牌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象征, 代表着企业国际化的经济实力。日本从品牌做起, 逐步使欧美发达国家和全世界接受了“日本制造”, 丰田、本田、索尼、松下、东芝等, 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韩国倾尽国力培育大企业, 现代、三星、LG等品牌不断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息, 逐步为世人所认知和接受;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 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 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因此, 如何建立中国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快速扭转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印象, 已成为考验中国企业的难题之一。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品牌优势, 不断获取利益。海尔集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在2003年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公布, 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它是按照国内、出口、FDI三种市场开拓方式齐头并进、大致均衡的原则, 开拓了国际市场, 获得了国际承认, 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品牌国际化可采用OEM战略, 即贴牌战略;USP战略, 即特色经营, 将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特性、个性宣传出去, 借助这个卖点来实现快速销售的品牌战略。例如, 20世纪50年代的M&M’s巧克力, 是第一家在巧克力外包有糖衣的巧克力糖, 并以此迅速成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CI战略, 即企业识别战略, 通过理念识别 (MI) 、行为识别 (BI) 、视觉识别 (VI) 三个方面构建企业文化内涵的。只有将品牌赋予先进的文化内涵, 才能迎合消费者, 才能提升品牌形象, 才能“打得进”国际市场。

4.全球网络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21世纪的今天, 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 各国人士无不在追求拥有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库。全球网络信息化是依托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给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所需的一切信息, 帮助企业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 大多数企业都具备上网能力, 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却十分有限, 大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当然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全球的市场信息, 也就无法规避国际市场风险, 从而无法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所以, 我国企业在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同时, 首先应实施信息化战略, 完善全球网络信息系统, 培育敏锐的全球化反应能力。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信息化都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的过程, 所以必须时刻把握所处行业的风险与机遇, 借助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工具推动企业突破阶段性瓶颈、获得良性成长。

脚下是今天,眼里是明天 篇5

他到城里去找活儿干。城里有那么多等着再就业的人, 哪里有什么好活儿等着他找?他很清楚这一点。他没做什么绚丽的梦。所以, 当一家快餐店的老板答应让他试试, 他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那份替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那是一份工资很低但活儿却很累的工作。他不挑, 也不说什么, 即使有时一天要跑近百趟、送几百份快餐。

这个少年羸弱、瘦小, 人很腼腆。有的客人熟悉他了, 偶尔与他搭讪两句、逗逗他, 比如人家问他:“是不是不想上学, 逃学出来打工赚钱的?”他说是。可他接着又说, 他不是不想上学, 是上不起。他娘一年前病了, 到现在也没好, 常年药物不断;他的父亲是个残疾人, 靠在小镇上开一个烧饼摊, 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说他没想要赚那么多、那么多的钱, 他只想帮爹顶起家, 别让它垮下去。

少年在快餐店里, 总有很多新伙伴, 因为他们流水一样很快地流来, 又很快地流走。除他之外, 没有谁在快餐店干长, 多的两、三个月, 少的, 几天, 十几天。辛苦的工作, 微薄的工资, 让人没法不生跳槽的念头, 并把它很快地付诸行动。

一茬茬的人来了, 一茬茬的人走了。当有的伙伴问他走不走的时候, 他总是摇摇头, 或者简单地说两个字“不走”, 然后笑笑。

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向那家快餐店叫外卖快餐的客人, 无论是商贩、店主、白领, 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 没有人说他不好。那家快餐店的老板信任他, 如同信任自己的左右手。

春夏秋冬, 寒来暑往, 一天又一天……他把那个城市的很多大街小巷跑熟了, 他把那个城市里很多职业、很多身份的人也跑熟了。

没有人替他记数, 可他知道, 他已经干了六年了。他已经从当初来时的少年, 长成了一个青年。相当一些他的老主顾, 都以为他已经成了快餐店的小老板。那些刚刚来到快餐店的小伙、姑娘们, 更是认为他是小老板。一天, 一个新来的女孩问他:“每个月赚多少?”他红着脸说:“三百”。她不信, 她说:“不管怎么说, 你也是一个小老板了, 怎么可能一个月只赚三百。”他老老实实告诉女孩, 他只是个送外卖的。

他没有说谎, 也不是谦虚, 他的确是个送外卖的, 六年来一直是, 那女孩问他一个月赚多少的时候, 还是300元。

人们以为这个当初从偏僻小镇来的少年, 大概还会做下去, 也不知会做多久。

可是, 几个月后, 没有任何迹象和兆头, 他居然辞去了给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

几天后, 他开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

在那个城市里, 大大小小的家政服务公司已经开了很多很多家。很多的家政服务公司在同一座城市里, 竞争激烈是很自然的事, 竞争一激烈, 怎么会有太多的生意?六年的时间里, 很多人都熟悉他了, 这些熟悉他的人, 都替他的生意捏着一把汗。

几乎没有人料到, 小伙子的家政服务公司, 居然一开张就迅速火爆起来!不到一年, 他已经在那个城市里开了四家连锁公司!他财源茂盛, 资产像滚雪球一样, 飞快地滚动、飞快地变大!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外地小镇来的, 没有任何背景和依靠的人, 做的又是几乎无缝可钻的家政服务行业, 他怎么会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呢?只有他一干就是六年的那家快餐店的老板不觉得意外, 他了解小伙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知道小伙子是怎样做事, 他更清楚:在小伙子老老实实、勤勤恳恳送六年外卖的经历中, 他结识了几千位那个城市里的生意人, 而生意人, 恰恰是最需要家政服务的群体!与小伙子相识的那几千位生意人, 都对小伙子有着最好的印象!了解了这些之后, 人们茅塞顿开:他早就积累了旺盛的人脉, 积攒了厚厚的资源, 培养了广阔的市场!他把自己的家政服务业做大, 完全是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的事。

他成了那个城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名人。可他还像一个整天东跑西颠送外卖的小伙计那样平实、谦和、温良。当有记者缠着他, 非让他讲其成功的所谓“秘诀”时, 他只反过来问了记者一个问题, 就让那个聪明的记者一下子把住了他的成功之脉——他是这样问记者的:“很少会有一个人送六年的外卖, 是不是?在这个城市里有吗?”

发生在今天的明天 篇6

中国的喜剧小品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 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的优点, 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反映生活、再现生活, 主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从话语结构上看, 它是对话式。表演的双方或多方在台上采取话轮替换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信息。观众从接受的信息中或得到娱乐或受到教育, 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喜剧小品是逗人发笑的艺术, 是一种以语言和表演为主的喜剧性说唱艺术。小品必须使人发笑, 不可笑则不成为喜剧小品。可是喜剧小品何以使人发笑呢?其中笑料的构成主要依靠什么来体现呢?我认为, 小品语言中的会话含义是一个主要的、基本的因素。本文以赵本山最受人喜欢的喜剧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为例, 探讨H.P.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理解。

一、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首先提出的, 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话含义”理论以其新颖重要的内容引起了哲学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格莱斯于1957年发表的《意义》一文中正式提出“非自然意义理论”。他把意义分为两类:“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交际理论, 任何交际过程都涉及交际意图, 任何成功的交际都取决于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准确理解。

讨论会话含义首先要从会话的合作原则入手。格莱斯认为, 谈话的各方要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原则, 特别是合作原则, 也就是说, 谈话各方要相互合作、共同配合 (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格莱斯还指出, 合作原则包含四条准则:

1. 量的准则

(1) 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2. 质的准则

(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 关联准则

所说地话与话题要相关联。

4. 方式准则

(1) 避免晦涩;

(2) 避免歧异;

(3) 简练;

(4) 有条理。

人们在谈话中如果要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意思, 就必须遵守上述四条准则, 如果违反了这些准则, 说出的话就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

但人们在交谈中并不总是直接说明意图和含义, 我们平时常听人说“某某人话里有话”, 这个话里有的“话”就是会话含义, 也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前所述, 会话含义是由于发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四准则而产生的, 或者说违反合作原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违反合作原则是产生会话含义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二、喜剧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会话含义

发话人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就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四准则,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常常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意不遵守这些准则, 这样会话含义就产生了。小品语言是从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在分析小品语言的特征时, 我们发现, 作为现实生活的会话之再现, 小品中的对话往往违背合作原则, 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言外之意”, 即“会话含义”。

无论是违反会话四原则中的一种或是几种, 都会产生会话含义。下面就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会话为例来具体分析、理解。 (以下对话中, 赵本山用赵, 宋丹丹用宋, 崔永元用崔代替。)

宋:我叫白云。1

赵:我叫黑土。2

宋:我属鸡。3

赵:我属虎。4

宋:这是我老公。5

赵:这是我老母。6

这是小品一开始时引发的一个笑料。赵本山说的6, 明显违背了四原则中的方式准则, 没有清楚明白地表达要说的话, “老母”一词有歧义, 不能用来形容夫妻关系, 从而引起了误会, 产生了笑料。

崔:今天的话题是“昨天, 今天, 明天”。我看咱改改规矩, 这回大叔您先说。7

赵:昨天, 在家准备一宿;今天, 上这儿来了;明天, 回去, 谢谢!8

赵:挺简单。9

崔:不是, 大叔, 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 我是让您往前说。10

宋:前天, 前天俺们俩得到的乡里通知, 谢谢。11

崔:大叔大妈呀, 我说的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呀, 不是……昨天、今天、明天。12

赵:是后天?13

崔:不是后天。14

宋:那是哪一天呢?15

崔:不是哪一天。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咱, 这个——回忆一下过去, 再评说一下现在, 再展望一下未来。您听明白了吗?16

赵:啊……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17

宋:那也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呐。18

赵:是, 你问得有点毛病。19

宋:对, 没有这么问的。20

从会话7到15明显是违反了量的原则, 主持人崔永元提出的话题是“昨天, 今天, 明天”, 而赵本山就直接从字面上理解成为简单的三天, 直到第16句, 主持人才给出了完全的诠释, 即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样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诙谐、朴实农村大叔的形象, 让人忍俊不禁。

宋:俺俩搞对象那钱儿吧, 我就想送他件毛衣, 那钱儿穷, 没钱买;赶上呢我正好给生产队放羊, 我就发现那羊脱毛, 我就往下薅羊毛。晚上回家呢, 纺成毛线, 白天一边织毛衣, 一边放羊, 一边再薅羊毛。结果眼瞅着织着差俩袖子让生产队发现了, 不但没收了毛衣, 还开批斗会批斗我, 那会儿不是有个罪名叫……21

崔:挖社会主义墙角!22

宋:是, 给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会主义羊毛。23

崔:这罪过不轻啊。24

赵:她心眼儿太实, 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 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 薅得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25

崔:我听出来了, 这个定情物实际上就是没送成, 那结婚的时候就得有像样的彩礼, 有没有?26

宋:说出来都不怕大伙笑话, 他家穷的管啥玩意没有。27

赵:别巴瞎, 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28

崔:还有家用电器呀?29

赵:手电筒么!30

在以上关于定情信物的对话中, 宋丹丹在21和23中, 采用夸张的口吻, 违反质的原则, 让人们在笑声中回忆那段中国不堪的历史,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而赵本山在27中也同样是违反了质的原则, 一个人不可能将一只羊的羊毛全部拔掉, 只是为了达到了夸张诙谐的效果。同时他作了一个夸张的比喻, 将没了羊毛的羊比喻成光头的明星葛优, 这明显是违反了关联准则, 没毛的羊不会和人相像, 但是由于葛优的光头形象深入人心, 这种比喻反倒是更加深了夸张和幽默效果。在27至30的关于彩礼的问题回答上, 赵本山为了顾全面子, 故意说还有一样家用电器, 很显然是违反了质的准则, 但却增加了不少幽默效果, 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老实、本分, 但又虚荣、可爱的农村老汉形象。

在小品的最后, 还有一个由于故意违反关联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宋:就剩, 一句啦?31

……

宋:我十分想见赵忠祥。32

赵:拉倒吧!干啥完玩意儿!33

崔:人家让说发自肺腑的吗!34

赵:这么丢人呢!没正事儿呢!让你说一句话你说这干啥完应, 丢不丢人!不说点关键的!35

崔:大叔要么您说, 一句话。36

赵:我也剩一句啦?37

崔:啊, 一句话, 对。38

赵:来这儿的火车票谁给报了。39

主持人崔永元出于礼仪和惯例, 让老汉和老太说一句结束语, 老太和老汉各说了一句自己认为最关键的, 即32和39。老太把自己想见偶像赵忠祥的心愿表达了出来, 而老汉则关心报销车票的问题,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太和老汉故意不与主持人合作, 没有说出自己参加访谈节目的感想, 而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这样就在最后再一次让两个朴实、真诚、不懂人情世故、没有虚伪、让人捧腹不已的乡村老夫妇形象更深入人心, 既达到了塑造人物的目的, 又达到了预期的幽默效果。

三、结语

在日常真实的交际中, 人们说出一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图, 同话语本身的意义可能有相当大的距离, 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这就需要人们从句子上下文和意义中推断说话人实际想要表达的意义, 即Grice的会话含义,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交际中, 捕捉这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对于理解话语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就导致误解和受骗。

从以上对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喜剧小品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 从而产生会话含义以制造笑料, 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 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的理解和研究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语用学的发展, 而且为小品等其它艺术开辟了新的观察和研究途径。

参考文献

[1]Wayne A.Davis.Implication:intention, convention, and principle in the failure of Gricean theory[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Grice, H.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M].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

[3]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6]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做好今天是为明天发展奠基 篇7

中小学教育的质量高低决定一个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近几年来, 我们以市教育局教研室为工作母机, 以学校为工作基地, 创新工作方式, 努力通过教研所产生的巨大正能量来带动整个中小学教育更好更快地提高质量。

因此, 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一、校本研修——让教师在整个团队中优质发展

基础教育的质量看学校, 学校教育的质量必看教师, 教师专业的优质发展又必须依赖有效的校本研修。

群体动力学理论告诉我们, 教师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自己。教师教学策略与风格的形成、改进,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群体。

校本研修的特点是“以校为本”、“基于校本”。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基于教师自己的问题的校本研修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研修立足本校, 面向每一个教师, 引导教师发现、反思、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 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教师的群体文化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认为: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是“点火器”, 教学反思是“发动机”, 解决问题是“宿营地”, 总结提升是“制高点”, 那里会有更美的胜景。

我们推进校本教研的主要做法:

一是制度推动。我们出台了《三亚市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厘清概念意义, 提出实施策略, 明确保障要求, 倡导模式创新。第九小学、第一中学等许多学校研制了校本教研规划以及相关处室科组齐抓共管的工作职责。同时还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以此引导教师逐步建构教学与研究共存的工作方式,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典型示范。我们根据地域相近、方便交流的原则, 把全市2个区、6个镇、共176个中小学校, 分成8个区域, 每个区域确定一个校本研修示范校, 每个学期由市教研室组织安排1至2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所有观摩教师都要全程参与, 鼓励教师人人亮“见”, 畅所欲言, 说真话, 说实在话, 讲问题, 讲真问题, 互动交流, 取长补短。目前, 全市确立为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达11所, 市第一小学、第九小学等学校还被确定为海南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通过典型示范, 一方面促进了校际间的双向交流, 另一方面也激发了片区内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 从而使区域内的校本教研一直开展得有量有质, 有声有色。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前提是不能让一个教师掉队, 这同样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只有完美的团队, 没有完美的个人。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 才会有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校本研修的内涵就是要让任何一个教师在团队中点燃与时俱进的薪火, 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始终跟上前进的团队, 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二、区域联动——做大做强城乡区域教育

基础教育的质量看学校, 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必看农村, 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直接地影响着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

三亚现有中小学校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存在着不少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或城乡结合部的学校, 它们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师资力量不强, 专业引领不足, 合作交流不多,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对三亚来说, 这些基础薄弱的学校无疑是教育教研最大的“短板”。有“短板”, 就意味着不均衡。因此, 我们把提“短板”, 谋质量作为现时工作的一个重点。

市教育局陈正光等领导高度重视这些薄弱学校的帮扶提质工作, 多次研讨, 谋篇布局, 指示我们要集中力量, 下真功夫帮助薄弱学校改变面貌。为此, 我们采取了上下结合区域联动的工作策略。

区域联动的基本思路是:点上辐射, 线上包抄, 面上开花、体制创新的“点线面体”相结合。

区域联动的运作途径是:

一是以过岭、南岛2所农村学校为试点, 推进“双主体两转变六要素”有效教学实验 (简称“226”有效教学实验) 。计划用三年时间, 通过市教研室对其量身打造, 专业引领, 融合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有效教学经验, 力争一年内学生基本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两年内学校初步形成可在全市推广的基本经验, 三年内学校跻身全省有效教学实验示范校行列。今年4月, 我们召开了“226”有效教学实验现场观摩与研讨会。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吴益副院长对此项具有三亚特色的实验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它是:基于“目标”的教学改革实验;基于有效教学理论依据的教学改革实验;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创造的教学改革实验。

二是选取城乡10所中小学连接成线, 形成三亚城乡连线开展有效教学实验的基本格局。引领这些学校以有效教学课题为载体, 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目标, 结合各自实际创新课堂教学, 力争用两年时间探索建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具有本校特色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新经验。

三是发挥海南省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北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的面上示范和辐射作用, 实行对“一对一”、“一帮二”的结对帮扶。今年2月, 我局制定了《三亚市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方案》, 就工作目标内容、措施要求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全市有20所城乡中小学校结成帮扶共同体, 通过互派教师、定期交流、联合教研等途径, 让城市带动农村, 强校帮扶弱校, 加速提高整体的质量水平。市教研室还实行蹲点帮扶, 本学期以来, 已到三所农村薄弱学校蹲点调研, 每到一所学校工作两天, 吃住都在学校所在片区。市教研室领导和教研员真正静下心来, 沉下身去, 听课观课, 走访交谈, 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处方”。蹲点帮扶结束之后, 向市局和学校提交有质量的分析报告, 并不间断地对这些学校进行后续的跟踪调研。

四是以设立分校的形式创新管理体制, 加快薄弱学校改变落后面貌。月川小学原是河东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 生源多是流动人口的子女, 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不满。2009年, 市教育局决定将其改制为市优质学校——第九小学的所属分校, 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经过三年的努力, 月川小学现在终于摘掉了“落后之帽”, 成为一所全市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今年4月, 我局又将原河东区丹州小学改制为第七小学的所属分校, 力争三年内彻底改变丹州小学的落后现状, 使其跨入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行列。

一花独秀不是春, 百花争艳春满园。2015年是省政府确定的三亚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年。当一些薄弱学校彻底改革落后面貌之时, 必将是我们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日。任务光荣而艰巨, 时间流逝而紧迫, 我们必须加倍努力, 奋斗不息, 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三、评价驱动——引领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教育教学需要评价, 没有科学有效评价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熟的粗放的。

中小学学业质量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程度更高。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片面地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导向的单一评价严重偏离了教育评价的本义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引导学校切实转变办学行为,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直是我们无法绕过去的一道高坎, 也是一直困扰我们多年的迫切而现实的一大难题。

实行科学有效的多元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世界性趋势, 不可逆转。现代教育教学评价一大特征是教育教学评价与教育教学的过程平行, 既重视评价的结果, 又重视评价的过程。

我们认为: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绝不等于考试分数观和片面升学率观, 分数和升学率绝不是教育教学的全部;在三亚基础教育还没有实现均衡发展的现阶段,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仍然是评价的主要方面, 应当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当三亚基础教育在实现均衡发展之后并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之时, 学生学业成绩所占比重应当适当减少, 保持在适合的维度上。同时, 我们还认为, 教育教学的质量一定形成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而不可能形成于过程之外。

2012年, 三亚市政府拔付中小学教育教学奖励资金1000万元, 用于奖励当年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在三亚教育史是第一次堪称重教奖教的重大壮举, 震撼人心。

基于以上认识和市政府提供奖励资金所创造的契机, 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2012年三亚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及奖励实施方案》 (三教[2012]169号) , 由此构建了以“基础测评”、“素质提升”、“内涵发展”为三大评价指标的“811”评价体系。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最核心的有关要素和环节, 我们设立“基础测评”、“素质提升”、“内涵发展”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其中:

“基础测评”为终结性评价, 占整个评价指数的80%, 数据来自当年我市高考、中考、小考 (小学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 的综合得分。

“素质提升”为过程性评价之一, 占整个评价指数的10%, 数据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的综合得分。

“内涵发展”为过程性评价之二, 占整个评价指数的10%, 数据来自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特色课程和网络教研方面的综合得分。

依据此方案, 我们对2011-2012学年度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一批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和教育教学业绩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和奖励。该学年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取得累累硕果, 证明“811”评价体系对于全市中小学校和教师不仅是吸引与推动, 更是激励与唤醒, 凸显了其产生的巨大的“磁场效应”。

我们承认, “811”评价体系并不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完整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是针对当前教育教学评价的时弊而提出来的。这样评价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评价谁好、谁不好, 而是为了树立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充分调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都能从自身发展与进步中获得信心和力量, 同时旨在引导我市中小学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毫不动摇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811”评价体系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再探索再完善。面对这样那样的批评, 我们义无反顾, 坚持“811”评价坚定不移!时间将证明“811”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 质量才是定音锤。质量发展, 会让基础教育更加精彩。

“仰望理想的天空, 走实脚下每一步。”教育教学需要定见, 更需要行动, 而我们所缺乏的恰恰是把定见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我们缺乏的恰恰是把平凡琐碎的事情耐心地慢慢做好。我们已在加速行动, 有的人可能还在睡着。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下一篇: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