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失范

2024-09-29

师德失范(通用4篇)

师德失范 篇1

教师良好的师德和表率作用,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心灵的基础,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将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中师德失范的现象屡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如,教师因学生做错题而罚抄课文,因迟到而惩罚学生打扫卫生,甚至进行罚款处置,变相地体罚学生等;教师不公平地对待学生,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三六九等,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学困生“横眉冷对”,甚至给学困生佩戴“绿领巾”,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而导致师德缺失与失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品质,没有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三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着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那么,针对导致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引导教师不断铸师魂、重师德、树师表,怎样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与加强。

一、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道德品质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1.“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学校首先应针对教师的具体状况,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辅导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使教师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依法执教。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新理论,研究新案例,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探索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贯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大力提倡爱心与责任心结合、为人表率观念,不断更新师德风尚。

试想,一个动辄以“罚、打、吓”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的人,怎么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厚德载物的新一代接班人呢?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心、爱心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教师的师德风范才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加强师德修养的制度建设,提高教师个人的道德素质。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在本职工作中保持师德修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制度建设,使教师进行师德修养有章可循,从而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使教师更好地按照道德规范教育和管理学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人格

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一系统工程的完成则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应着重加强对自身责任心的锤炼、事业心的激励和爱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要防止由于师德缺失与失范带来的急功近利或“揠苗助长”式的畸形教育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增强“三个意识”,即教师意识、育人意识和依法治教意识,始终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方式,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进行精心教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起好“路标”作用

教师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借鉴和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严格执行师德规范,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把教书育人宗旨贯穿在工作始终。

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2. 真正发挥“路标”作用,正确处理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多探究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路和措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教师师德,缺失和失范,原因,师德修养

师德失范 篇2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切实解决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禁师德失范行为,现将有关规定重申如下,请各地各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禁从事有偿家教。中小学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从事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不得到社会办学机构有偿兼课。

二、严禁收受学生及其家长的`礼金礼品。中小学教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在教学生及其家长的礼金、购物卡和礼品,不得借教师节、春节等节庆之机收礼。

三、严禁接受学生家长的吃请。中小学教师不得接受学生家长为其子女毕业、升学所设的“谢师宴”,不得接受任何有可能影响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的吃请。

四、严禁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不得侮辱、歧视学生,不得以任何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中小学教师违反以上禁令一经查实,除全部清退违规收受的钱物外,所在学校还应视其情节作出以下处理:情节较轻的,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当年考核定为基本合格,两年内不得晋升职称;情节较重的,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三年内不得晋升职称、不得提拔;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解聘教师职务,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学校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疏于监管、查处不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对该校三年内的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师德失范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学校因素;师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34-02

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主流上是比较好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现象也是存在的。这种师德失范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管理因素值得注意。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学校原因

(一)学校领导者表率作用欠佳

1.学校领导者是否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对教师师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很大。有位中学校长说:“今天学校的管理,很大的方面,不是靠纪律去管,是靠校长的人格魅力去管。”[1]这人格魅力,就主要体现在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公正严明上。

那么,现在农村中小学的领导者的情况如何呢?有人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农村中小学校长整体情况是好的,但[2]“部分校长素质偏低、管理思想滞后”“相当一部分校长领导水平不高”“有些校长的专制思想较为严重”。笔者与不少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同学聊天时,从他们的口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笔者曾经还亲耳听到有位农村中学校长说:“我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我说了算。”专制思想一览无遗。曾经有一个学校的不少老师向笔者抱怨:“要讲师德,你先把我们校长的师德提高了,再来和我们讲!”原来,这个学校的校长言行不一,给教师的承诺通常不会兑现,说一套做一套,而且每周在学校待的时间不多,对教师基本不管不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老师怎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呢?我们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形成和发展怎么不受到负面影响呢?当然,这只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偏低,管理思想滞后,“官本位”和专制思想较为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都严重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遵守师德规范的内在动力,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大打折扣,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部分学校领导者不重视师德建设。笔者发现,在农村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领导者不重视师德建设。主要有以下情况:首先,由于现在全国上下都对学生的安全很重视,不少地方都实行了“学生安全一票否决制”。因此每个农村中小学校长都极为重视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教师只要保证学生在学校中的安全就是大功一件,其他的好商量。其次,由于如今高考制度仍然要以应试教育来应对,因此社会和家长还是很看重学生的成绩。所以,只要是能让学生不出事、又能拿出好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这样的教师即使出现一些失范行为也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有的觉得“这是小节”,不会有伤大雅。再次,还有些学校的领导者由于领导水平有限,能够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交给的任务已经不错了,因而无暇顾及师德建设这个“软任务”。这些都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良好师德氛围的培育。

(二)教师管理评价制度缺乏人性化

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既要起到规范和约束教师行为的作用,又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对教师需求的关注。然而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只有制度的刚性,过于注重制度的“管、卡、压”的功能,没有人文关怀的“柔性”,忽视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主体地位在制度中缺失。笔者发现,不少农村中小学都实施了比较苛刻的考勤制度,对教师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过度控制,缺少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比如,有些农村中小学规定:教师迟到早退1分钟罚款4元,5分钟罚款10元,20分钟以上按旷工计,处罚加倍。学校领导不定期到办公室和教室进行查岗,在办公室10分钟未回者和在教室未见教师者都按旷课一节处罚等等。访谈中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考勤制度苛刻,过于压制人,而且罚多奖少,带给教师的多是压抑、焦虑、痛苦甚至愤怒,觉得自己每天就像犯人一样,特别没劲。

另外,由于对学校及老师的评价实行“学生安全一票否决制”,教师们如履薄冰般地守護着学生,生怕有半点差错。虽然保护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师德的应有之意,但过分强调甚至当成唯一工作,那学校和教师就失去了教书育人的天职,完全是本末倒置了。不仅学校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使教师失去了职业尊严,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做出有悖师德规范的行为就在所难免。

(三)师德教育乏力,师德监督机制缺失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教师师德教育比较缺乏,作为在职教师培训的主阵地——教师继续教育,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师德的培训。平时偶尔有师德的学习,也是老生常谈的说教和流于形式的过场,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和打动人的东西。农村中小学师德的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很多监督制度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很好地机制去实施对中学师德的监督,监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监督的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学校和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师德建设工作,教师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客观造成了师德修养下滑。

二、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师德建设,领导是关键。要在学校这一教师职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微观职业环境中重视校长的道德领导意识和能力,用校长的高风亮节、率先垂范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条件。

1.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抓好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的师德建设。首先,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师”表率。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学校领导只有不断地接受再教育,不断地完善自我,掌握先进教育理论,运用先进教育手段,才能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去解决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2.改革现行的领导干部任命制,实现竞聘与任命相结合的制度。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目前我国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长仍然实行任命制。这样校长往往更多地只对上级负责,不能很好地关心师生切身利益,不能将心思用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因此,应改革现行的任命制,实行竞聘与任命相结合制度,先由教师选出的候选人中再由上级主管部门考察、公示择优录用;同时,加强考核、评估、监督,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平淡淡靠边站的有效竞争机制。

(二)实现学校制度的伦理化

“德性的学校制度是学校成员德性之善得以体现的前提。”[3]因此,实现学校制度的伦理化,是师德建设和促进良好师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应该保证学校制度建设公正。罗尔斯认为:“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公正,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4]教师制度的公正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基本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发展机会的均等,学校管理标准统一、决策民主,对教师评价结果公正、全面、客观。只要制度内容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立足点,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做到“目中有人”,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关爱与信任,这个制度就是公正的制度,就会得到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2.应该保证学校制度建设民主。要做到学校制度建设民主:首先,要在核心管理层内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各成员的意见,必要时可展开辩论。其次,将制度制定的目标、意图、内容等放到学校中层管理者會议上征求意见,并据此修改补充制度的构想,形成初步的方案。再次,将由中层管理者会议上形成的初步制度框架交予全体教工进行广泛地讨论。最后,将制度草案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另外,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和教师保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倾听教师对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度在不断地改进中得到完善。

3.坚决履行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教育法》第29条明确规定,“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乃至生活的地方,因而也应该成为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后盾。农村中小学应该在教师需要时,及时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让他们深深体验到“学校即家”的感觉,并为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而骄傲自豪。

(三)建立健全师德管理评价监督制度

教师良好师德的形成,既需要教师的自律,也需要适合教师的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制度约束和保障。

1.建立和完善师德的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制度,是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按照教育法规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对教师个体的师德状况进行经常公正的评价,促使其扬善弃恶,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师德评价的方法一般有观察了解、问卷调查、谈话、座谈会、意见箱等。

2.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因此,建立师德建设有效机制就必须重视奖惩机制建设。就笔者走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来看,他们很希望把师德评价考核结果与教师物质奖励、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以及聘任、辞退等真正挂起钩来。所以,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规定,凡是获得师德评价为优秀等次的教师,在其职务聘任、晋升和评优、评先进中优先考虑,凡是年度师德评价为不合格的教师,学校有权责令其停职检查和待聘。对连续三年师德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予以解聘。

3.构建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各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机制,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以形成系统的师德监督体系,构建“舆论、学生、家长、教师”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师德自律。

参考文献:

[1]闫小柳,赵忠义.师德修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2.

[2]苏艳红.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现存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3]刘超良.制度:德育的环境支持[J].教育科学,2004(8):15.

浅析当代社会师德失范的原因 篇4

关键词:当代社会,师德失范,原因反思,构建

引言

教师被人们尊崇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 现代社会, 师德出现了失范的现象, 面对师德的失范, 我们必须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 找出师德失范的原因, 对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补充、反思与构建。

一、传统师德与现代师德

(一) 中国的传统师德

中国是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长期以来儒家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 因此, 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便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师德。概括起来就是: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教书育人, 诲人不倦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中国的传统师德突出的是给学生当好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本身首先要做到;在传授知识与技术时, 不仅要教好所传授的知识与技术,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作人;在传授知识与技术的过程中要有耐心, 不厌其烦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必须练好内功, 提高自身素质, 完成自我“修身”, 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作到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二) 现代师德

我国的师德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是沿袭着传统师德。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西方的教育理念与师德标准传入到我国, 中国的传统师德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一时间, 我国的师德陷入了盲区。直到2001年在“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大会上, 把“以人为本, 敬业奉献”作为现代师德的内涵提了出来。接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12月23日正式下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中提出了六条新标准: (1) 爱国守法; (2) 敬业爱生; (3) 教书育人; (4) 严谨治学; (5) 服务社会; (6) 为人师表。这就是我国目前最新的师德标准。

(三) 师德失范类型

教师道德失范, 是指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现象与行为。属于职业道德失范的范畴, 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德育主体性力量的缺失。教师道德失范的类型主要有: (1) 教师目的型; (2) 价值取向型; (3) 自我中心型。所谓教师目的型是指只授业不传道, 育人目的淡漠化;所谓价值取向型是指重名利轻奉献, 服务意识边缘化;所谓自我中心型是指我行我素, 传统意识排斥化。

二、当代社会师德失范的原因

(一) 外来思想冲击, 理想失落, 价值标准混乱

随着我国对外的改革开放, 一些国外的新思想、新理念也涌入了我国。国际上一些老牌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势必冲击我国一些人对原有理想的失落。理想教育与现实社会存在的反差使部分信念意志薄弱的教师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困惑, 甚至是混乱。因此, 多年积累、沉淀的优良的“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等教师的传统美德存在不同程度的淡漠。

(二) 市场经济大潮引起教师价值取向的偏颇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 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国有资产和利益财富进行了重新组合与分配, 因此, 各行各业的利益收益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教师这个职业的利益与收益同社会上其他某些行业的人员相比明显失衡, 曾几何时, 一个大学教授的月薪不如一个卖茶蛋的。因此, 他们的价值观、利益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打破了原有的思想认识, 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价值体系基础, 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师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教育系统内道德调控体系不健全导致师德建设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系统的改革力度是很大的。但是, 教育系统内部道德调控系统建设不够健全, 因此而导致师德建设缺失。

首先, 作为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的学生, 他们中部分人因种种原因, 根本就不想当老师, 所以他们不会主动接受师德的教育, 更不会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

其次, 就这样走出校门时还存在着某些缺憾的师范毕业生, 他们去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其师德修养是先天不足的, 而这种不足, 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在职教育和再教育来进行弥补的。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师范生师德方面的缺憾与不足在走上讲台前和在教师岗位上并没有得到重视, 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中, 至今未发现有与此相关的培训班或课程, 所以, 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下降也是必然的。

第三, 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教师, 他们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生长与生活的环节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模式, 因此, 什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等这些高尚的师德情操在他们身上是很难体现出来的。

三、结束语

上一篇:冷光源系统下一篇: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