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柱(精选12篇)
框架梁柱 篇1
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 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 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和安全可靠。但是, 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不够重视, 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1 节点处的钢筋制造方面的问题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尤其是地震区、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节点区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 且钢筋密集, 配置箍筋存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 再放节点箍筋。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箍筋笼, (箍筋笼必须按照梁的不同高度, 通过计算进行制作。) 安放预制的梁柱节点加密区的箍筋笼, 并与柱筋进行绑扎或焊接牢固, 再放梁的钢筋, 以确保构件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 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在边柱节点上, 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 对边柱点梁钢筋锚固段制作时, 应考虑同时满足最小锚固长度、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的要求。节点区也常出现多根梁交汇, 梁钢筋穿入节点区, 出现多层钢筋叠层, 造成梁的有效高度减小、承载力降低, 产生裂缝。因此在施工中应该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设计详图, 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 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2 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作为梁的支座本身属于柱的一部分, 所以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在工程实践中, 多层框架设计上一般都取梁板混凝土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若原设计图纸上标明的柱与梁板混凝土强度仅相差5MPa, 一般也会在图纸会审时将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改为与柱相同。这种情况的节点区混凝土施工只需与梁板一起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即可, 而在高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 为了满足框架柱的轴压比要求又避免柱子截面尺寸过大, 往往需要取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梁板砼高出2个或2个以上的5MPa.这种情况, 施工时就要采取特别措施保证节点混凝土的质量。
(1) 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的留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比较复杂, 由于荷载组合及内力计算的结果, 要求同一层的竖向结构 (柱、墙)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水平结构 (梁、板)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水平施工缝通常留于柱脚, 柱顶若要留水平施工缝则应留于梁底。若同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同时浇捣, 则柱顶不留施工缝。而任何情况下竖向结构高等级混凝土与水平结构低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应留在水平结构内, 即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内不应有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 梁柱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别浇筑的施工。高层建筑多数使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站泵送浇捣, 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捣方法为: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 分层振捣, 在梁柱节点附近离开柱边≥500mm, 且≥1/2梁高处, 沿45°斜面从梁顶面到梁底面用5mm网眼的密目铁丝网分隔 (做为高低等级砼的分界) , 先浇高标号砼混凝土后浇低标号混凝土, 即先浇节点区混凝土后浇节点区以外的梁板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柱、梁、板混凝土时, 应重点控制的是节点区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不得将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留成施工缝或出现冷缝。应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严格控制施工配料, 并在现场测控混凝土坍落度, 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以防梁端高低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出现混凝土收缩裂缝。
(3) 不应采用梁柱节点随同楼面统一浇捣。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 给施工带来不便。但如考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捣, 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 会削弱节点强度, 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 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 所以不应采用。
3 产生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
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按先柱后梁的次序浇捣, 也会有少数楼层在梁柱节点处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附近出现微细裂缝。其裂缝的具体原因是:
(1) 梁柱节点处,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 (相差两个等级) 时,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 柱子体积大, 水泥用量多, 产生的水化热高, 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 共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2) 柱子断面大, 刚度大, 梁的截面相对较小, 受到柱子的强大约束, 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 也容易产生裂缝。
(3)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 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 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
(4) 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 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 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 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 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 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 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4 梁柱节点处裂缝的防治措施
(1) 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 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 对柱子混凝土, 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 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 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 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 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 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 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 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 减少收缩。
(4) 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 增加水平构造钢筋, 提高梁的抗裂性。
(5) 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 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 以期降低坍落度。在现场, 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6)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特别是梁, 除了板面浇水外, 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 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 可以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 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不容忽视, 应该提高对抗震节点重要性的认识, 严格管理, 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 确保施工质量能达到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不留隐患。
框架梁柱 篇2
关键词:钢结构;钢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梁柱节点的连接设计方法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性作用,梁柱结点既是梁与梁交叉的受力结点也是梁与柱连接的受力结点,这个结点既是钢框架结构中的受力枢纽也是钢框架结构中的传力枢纽。梁柱节点在传统上一般采用螺栓锁紧、焊接、螺焊混合等连接方法。概述
钢框架结构在重量、韧性、安装周期、规模化生产、操作简易便捷等方面都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而且使用寿命也要长出许多,并且由于钢结构的坚固性与构件连接的多种选择性使得整座建筑的抗震性能与美观性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正是由于上述的这些优点,钢框架结构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梁柱节点是钢结构框设计之中的一个留给设计人员的最难抉择的关键点,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处理这个关键部位时都会深思熟虑一番,因为梁柱节点是钢框架结构工程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钢结构框梁柱节点可以采用的连接方式为下述几种:
1.1 刚性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获得最高的强度与刚度;
1.2 铰接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获得最大的柔性;
1.3 半刚性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所获得的刚性与柔性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国内外的许多建筑工程专家们仍然在继续着对梁柱节点连接设计的研究与探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好的连接方法,更快速的施工方式都将随着新的创意、新的材料的出现而出现。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来看,无论是工业建、构筑物还是商业建筑物,抑或是民用建筑都越来越多的开始倾向于采用钢结构的半刚性连接,具体选择何种结构这是由其综合评估方面的考量所决定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半刚性接的方式可以大大加快施工进程,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省去了焊接的操作,铰接的连接方式也提高了构件标准化的进程。工商业建筑的刚性连接是考虑到所受的荷载较大。各种连接形式特点
上述的三种连接方式各有其特点,但是这些连接形式最终还要归结为下述的连接方法:
2.1 普通螺栓及高强度螺栓连接
2.1.1 普通螺栓
钢结构连接用的螺栓共分为 10 余个等级,分别为 3.6、4.6、4.8、5.6、6.8、8.8、9.8、10.9、12.9 等级。等级在 8.8 级及以上的螺栓称为高强度螺栓,因为其制造材质为低碳合金钢或者是经过热处理过的中碳钢。在钢结构梁柱连接中较少使用 8.8 级以下的普通螺栓,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高强度螺栓以保证关键连接部位的安全可靠。
2.1.2 高强度螺栓
1)高强度螺栓种类。性能等级在 8.8 至 12.9 之间的高强度螺栓连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用于 10.9 级及以上强度中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另一种是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在使用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时经常会出现施工人员安反垫圈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垫圈不但起不到紧固的作用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松扣的作用了,正确的安装是有倒角侧朝向螺头。2)抗剪连接螺栓。在钢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连接中,高强度螺栓因其动力荷载的承受力、摩擦承压抗剪与耐疲劳等优良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高强度螺栓的抗剪性能的特性不同可划分为下述两种:a.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摩擦型的高强度螺栓是依靠其预拉力以提高梁柱之间的压力以对抗梁柱之间的分离的拉力产生的滑移。摩擦型的高强度螺栓承受剪力时,只是以其摩擦力对抗滑移。在实际的测试实验过程中,摩擦型高强高螺栓要求其抗滑移系数必须大于或等于其设计值。b.承压型高强度螺栓。承压型高强度螺栓是依靠其侧壁的压应力抵抗来自梁柱的剪力。承压型高强度螺栓与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最大不同就是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允许剪力超过其摩擦力,当剪力超过其摩擦力致使接接件之间产生了滑移以后,螺栓杆与孔壁相接触,这时候承压型的特性就显现出来,螺栓与杆身的抗剪就是其区别于摩擦型的最大特点。
2.2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焊缝形成的混合连接这种连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焊缝的破坏强度高于高强螺栓连接的抗滑极限强度,其比值宜控制在 1~3 之间;2)不能用于需要验算疲劳的连接中;3)其施工顺序,应根据板件的厚度,施焊时能否采取反变形措施等具体条件分析决定,一般采用先栓后焊的方式,此时高强度螺栓的强度应计及焊接影响,作一定的折减;当采用先焊后栓且板间又不夹紧时,宜采用大直径螺栓,并需将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乘以折减系数;4)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可以和侧角焊缝共同作用。在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连接中,则不能用这种连接,施工时一般采用先栓后焊的程序,并在设计中考虑温度影响将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予以适当折减;5)能共同工作的混合连接,其总承载力可按不同连接方式承载力的总和考虑。
2.3 全焊型连接
全焊型连接时疲劳敏感,焊接结构的低温冷脆问题比较突出,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对结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除因受力复杂,接头刚度大或施焊不便的安装接头不宜采用焊接外,可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中。
全焊型梁柱连接的优点及施工时注意事项试验结果表明,全焊型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好于栓焊型混合连接,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在全焊型梁柱连接中,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厚度的节点板。节点板太强,不仅浪费材料,也不能充分利用节点域的变形能力耗散地震能量;相反节点板太弱的梁柱连接虽然能发展相当大的塑性变形,但由于梁翼缘难以形成塑性,也限制了节点的耗能能力。同时,节点域的塑性转动过大会增加框架的水平位移,对框架的整体受力不利。在这种连接中,梁上、下盖板边缘加工后与柱采用对接焊缝连接,盖板与梁的连接采用角焊缝,梁腹板与柱连接通过钢板或角钢而连在一起,钢板或角钢与梁腹板采用角焊缝连接,钢板或角钢与柱采用对接焊缝连接。在施工时应保证对接焊缝的质量,对接焊缝必须焊透,梁上、下翼缘、盖板与柱对接焊缝的质量对梁柱刚性连接的滞回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焊缝与柱翼缘的连接面应注意除油除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刚性连接的种类欧美及我国广泛采用的梁柱刚性连接又可分为三类
3.1 梁端与柱的连接全部采用焊接连接。
3.2 梁翼缘与柱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梁腹板与柱的连接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
3.3 梁端与柱的连接采用普通形连接件的高强螺栓连接。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措施
地震区的刚性连接节点设计要满足多遇地震下弹性状态的承载力要求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状态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根据钢框架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按照有效控制梁上塑性铰位置的思路,采用在梁腹板进行开孔削弱的节点形式促成塑性铰的形成。
结束语
螺栓与焊接是较为常用的梁柱连接方法,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目前国外正在研究一种较为先进的类似卡榫结构与螺栓焊接融合的连接方法,这种连接方法不仅梁柱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加大更有利于力的传导,而且由于兼用了螺栓与焊接的方法使得连接更加有保障,并且还避免了传统的螺栓连接因连接处螺栓断裂、连接头断裂等出现事故的情况。即使螺栓与焊接过程都出现问题,这种卡榫结构仍然会牢牢地将梁柱连接在一起,当然了,这种结构也需要螺栓与焊接手段对其进行最终加固。
参考文献:
[1]郭猛 涂远军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区优化施工设计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2007年6期
[2]郭佳齐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7期
框架梁柱 篇3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心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历次地震中证明,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大多发生在梁柱节点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当前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恰恰对现浇框架节点部位的施工操作不够重视,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节点部位存在大量施工质量问题,无疑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1.框架梁柱节点施工钢筋部分
1.1 钢筋制作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的箍筋及受力主筋在节点内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内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箍筋间距越小,节点抗剪强度即受剪承载力也越高。节点区内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二乏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但是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有些施工人员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保证构件钢筋的安装质量,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1.2节点箍筋
规范明确规定: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避免主筋受剪切弯曲破坏。可是有些没计、施工人员对节点箍筋加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设计人员未考虑节点内力分析。在节点核心区也无明确标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节点区纵横交叉的钢筋本来就很密集,按正常绑扎钢筋已感困难,要求加密难度更大,在施工图中明确标注的情况下,也就很难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箍筋安装绑扎。纵筋的锚固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
2.框架梁柱节点施工模板部分
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的模板支设也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梁柱节点模板若在现场散支散拼,易出现尺寸偏差大、拼缝不严、表面平整度差等问题,故宜采用场外预先制作定型模板的方法。例如可根据柱的四个角用方木和18mm厚胶合板,制成4片M形的定型模板,也可根据柱和梁截面的宽度用方木和18mm厚胶合板,制成4片U形定型模板。在梁柱节点处,采用定型模板既可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又可提高模板的周转次数并节省人工。
施工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做法,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过大、拼缝不严密、表面平整度较差等通病。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可以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
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节点模板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5mm厚夹板制作,用60mm×9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同定,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
3.框架梁柱节点施工混凝土部分
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处留设施工缝,节点区域与梁板同时施工,节点区域的剪力由混凝土及箍筋共同承担。因此应该保证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按照要求,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处应按强柱弱梁的原则,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混凝上浇筑时,应按图在粱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小板定位,并先浇筑梁柱接头的混凝土,随后浇筑梁板混凝土。这样既不便于施工,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梁柱节点区与梁板分开浇筑时,若现场没有较严密的组织措施,接槎处易形成冷缝。为保证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现实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尽量使程序简化;施工单位也要充分领略设计意图,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结构设计方面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进行合理取值。一是整个工程的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种类不应过多,且与竖向构件截面的变化要错层同步;二是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要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要与竖向构件相匹配,使实际施工简单化,尽量减少梁柱节点区单独浇筑混凝土。
现场施工方面为做好梁柱两个不同等级混凝土在同一浇筑面的接槎,在组织流水段浇筑时,要根据浇筑面的宽度和浇筑速度,分别算出梁板混凝土和梁柱节点区混凝土的体积,妥善安排两种等级混凝土的用车量并计算各自的浇筑时间,以确保两种混凝土在规定的接茬内完成。
结语
高层结构框架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等级差异现象普遍存在,其施工质量关系到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影响到整个建筑物安全和使用寿命,受到很多学者和广大业内人士的普遍重视。随着高层施工经验的不断累积,各种针对性措施的日益完善,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对于高层梁柱节点质量的控制将会达到日臻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乔亚雄.浅谈增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措施.山西建筑.2008(6)
2.朱凯,吕大为.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探讨.煤炭工程.2008(7)
3.张义良.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四川建筑.2007(5)
住宅楼框架结构梁柱设计探讨 篇4
某工程, 是一幢底层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楼, 建筑面积8 994 m2, 建筑层数为6.5层, 总高度23.5 m, 总长度65 m, 建筑占地面积1 260 m2。工程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35 KN/m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 kPa。
2 结构选型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而且必须使结构具有足够抵抗侧力的刚度, 使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侧向位移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基于上述基本原理, 工程综合分析了结构的适用, 安全, 抗震, 经济, 施工方便等因素, 选取了结构方案, 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 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承担竖向力和侧力。钢筋混凝土框架刚度布置相对比较均匀, 在满足建筑功能情况下, 尽量减少平面扭转对结构的影响。由于工程体型相对简单, 满载较均匀, 且桩端下不在软弱下卧层, 桩型为端承摩擦桩, 所以工程只在±0.000以上设100 mm宽的抗震缝, 同时兼作伸缩缝。
3 楼盖设计
工程选用的是主次梁楼盖, 主次梁楼盖虽然存在着结构高度较大和模板安装制作比较复杂的问题, 但却具有下列优势:
①楼盖混凝土折算厚度最小, 自重最轻;
②开间大, 房间布局灵活;
③承载力大;
④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比平板和双向密肋楼盖要大得多。
3.1 板的设计
3.1.1 板厚取值
现浇楼盖中, 板的混凝土用量约占整个楼盖的50%~60%, 板厚的取值对楼盖的经济性和自重的影响较大, 在满足板的刚度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量采用较薄的板, 双向板的最小板厚度为80 mm, 板的厚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四边简支板为1/40, 连续板为1/50。工程最大板跨为5 m, 其余板跨均小于4 m, 考虑到工程为住宅楼, 板内有埋机电暗管, 因此小于4m的板跨板厚也取100 mm, 5m板跨板厚取140 mm。
3.1.2 板的配筋
板的配筋主要对板中某些不合理的配筋进行调整, 如工程卫生间, 阳台处, 标高都为H-0.05 m.PKCAD配筋时一般对负筋在板有高差情况下也通长配筋。
3.1.3 支座负筋直径的取值
对于工程的设计, 一般板厚都≥100 mm。根据简支板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最小构造支座负筋为ϕ8@200, 这与旧规范所给的ϕ6@200合适, 因为ϕ6@200的筋太软, 钢筋架易被踩蹋, 致使负筋的有效高度很低而发挥不了构造负筋的作用, 现行所规定使用的ϕ8钢筋虽比ϕ6钢筋要好些, 但如不采取其它措施, 也同样易产生构造负筋变位。
4 梁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量建筑的兴建, 建筑人员根据建筑功能和环境条件有目的的选择主次梁楼 (层) 盖的设计方案也随之增多, 同时也出现在主次梁楼盖设计中应怎样合理布置柱网的综合效益最好。究竟应该选择短跨为主梁还是选择长跨为主梁,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 是否应该考虑现浇板的共同工作效应, 如何有意识地对端跨进行调整会更有利。
4.1 如何合理布局主次梁与柱网
主次梁体系的传力途径从广义讲是楼面荷载通过板传给次梁, 再由次梁通过受弯传给主梁, 最后由主梁传给柱子.在支承和传递荷载的过程中, 主次梁的变曲变形, △I均与它们各自承担的弯矩Mi及其自身跨度的平方成正比, 而与弹性模量E和弯曲平面内截面惯性矩Ii成正比, 另一方面, 从设计要求来分析, 建筑功能要求主次梁所占的结构空间高度越小越好。
因此, 工程做主次梁楼盖的柱网布置时考虑上述影响优先选择的柱网是矩形以短跨为主梁, 长跨为次梁, 而且短跨与长跨的比例应小于0.75比较经济, 工程一般比较常取0.65~0.7, 这样设计出来的主次梁截面高度能协调一致, 从而保证楼盖的结构高度最小, 另一方面, 从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美学方面考虑, 主梁的布置是依据房间布局而定的。
以短跨主梁截面尺寸为300 mm×600 mm, 次梁截面尺寸为200×300现浇板厚为90 mm, 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
4.2 现浇板的考虑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 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 从而形成楼架作用, 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 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 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因此设计工程时特别注意了下列问题:
(1) 框架弹性受力分析时框架梁的合理截面形式在进行整体现浇梁板分析时, 本人为计算方便, 把框架梁简化为矩形截面 (与无楼板或预制楼板的空框架一样计算) , 很显然这与现浇梁板框架结构的实际性能不符。若在进行整体现浇梁板的框架分析时, 框架梁的线刚度仅取矩形截面IR值, 计算得出的自振周期明显偏大, 而实际上框架位移值要比计算值小, 则该框架结构实际承受的地震作用及其效应都将比计算值大。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梁端负弯矩计算值偏大, 而跨中正弯矩值却偏小等。所以, 设计时根据整体现浇梁板共同工作的特性和原理, 按规范规定的有效翼缘宽度, 将现浇板作为框梁架的翼缘, 共同参与弹性受力分析。
(2) 梁端负弯矩钢筋的合理分布范围对作为框架梁翼缘的现浇板内与架肋平行的钢筋参与梁端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工作的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和《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01) 中都未很明确的规定。所以, 设计时按矩形截面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所需的梁端负弯矩钢筋与无现浇板的空框架梁一样布置在梁筋顶部的宽度范围之内, 而翼缘板内平行于梁肋的钢筋则按现浇板的受力或构造要求设计布置,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梁支座处负弯矩钢筋的配筋量, 导致负屈服弯矩的相应提高, 由于作为梁翼缘板内平行梁肋的钢筋参与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工作, 支座处的负屈服弯矩明显要比无翼缘矩形梁的负屈服弯矩提高。这时裂缝可能不会出现在框架梁上, 而先在柱上出现塑性铰, 形成强梁弱柱现象。
为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的, 保证在罕遇地震时, 能很快地在梁端附近出现塑性铰线, 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体系。应将按设计荷载, 地震作用计算所需的梁端弯矩钢筋合理地分布在梁肋及其有效的翼缘宽度范围之内。
至于多少有效翼缘宽度内的钢筋可以被考虑, 共同参加梁支座正截面的抗弯工作也暂时没有定论。根据经验取每一梁侧的6倍的板厚范围内的板上, 下钢筋参与共同抗弯。
在工程设计时为保证以上 (1) , (2) 两点的共同作用, 梁端弯矩在SATWE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进行调整, 梁端弯矩的调幅系数取0.8~1.0。
(3) 梁跨中弯矩的取值
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未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分布, 而仅按满布计算, 考虑该工程层数只有6.5层, 可通过调整信息下的跨中弯矩增大系数来加大梁的跨中弯矩, 以达到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影响的目的, 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0~1.3.对于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的各层, 此系数不起作用。
(4) 梁扭矩折减
工程的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这时宜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作用而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 折减系数一般为0.4~1.0.对于工程折减系数取0.4。若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 梁的扭矩不应折减。
(5) 梁刚度增大
主要考虑现浇楼板对数值的作用, 楼板和梁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 而计算时梁截面取矩形, 因此可将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放大, 通常现浇楼面的边框梁取1.5, 中间框架梁取2.0。
4.3 关于次梁受力
工程所用的设计软件PK引入了构件的内力大小与其刚度成正比, 并由变形协调条件确定。根据空间三维分析, 次梁不再像平面框架分析方法中那样作为荷载加到主梁上, 而是与主梁共同作用。
其次从结构中可以看出, 局布结构布置较复杂, 主次梁有时很难确定, 梁的支座和跨长也就很难确定, 只能根据刚度条件来计算其实际受力状况, 不过, 大多数情况下, 对于框架梁, 一般以柱间距为一跨这与平面框架分析是一致的, 但对于非框架梁, 应该一榀框架梁到另一榀框架梁之间为一跨。
4.4 主次梁相交导致后果
主次梁相交时, 当主梁两侧的次梁跨度相差过大而在主梁中引起的扭矩以及次梁边跨与主梁相交在主梁中引起的扭矩往往容易被忽视, 其后果将导致建筑结构的可靠程度降低, 留下事故隐患, 甚至诱发安全事故。
因此结构设计中慎重考虑主次梁相交在主梁中引起扭矩的作用。根据扭矩的大小采取构造抗扭措施, 或通过计算来进行梁的抗扭设计, 而不要随意把次梁两端假定为铰支来考虑忽视扭矩的作用。这样做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可靠度, 消除了事故隐患, 尤其要尽量避免主次梁相交时次梁靠近主梁支座这种情况, 以免在主梁中产生过大的扭矩而使梁的抗扭截面尺寸不够, 产生抗扭超筋现象。
4.5 箍筋加密
工程抗震设计, 框架梁的梁端1.5 h~2 h (h为梁高) 范围内箍筋需要加密, 这是为了使梁端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域有较好的延性, 这是抗震设计的构造要求。显然, 构件除了要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外, 还需保证在受力状态下的安全, 如梁还应满足竖向荷载作用 (或与水平荷载组合作用) 下抗剪承载力的要求, 以此确定抗剪箍筋的数量。但工程所用的PK软件只输出框架梁端 (节点) 处的剪力和箍筋面积, 梁其余部分的剪力和箍筋面积的变化情况不得而知, 导致用程序计算时在加密区1.5 h~2 h长度内满足梁端部受力和构造要求 (如箍筋间距为100) , 而在非加密区 (1.5 h~2 h以外) 范围内的箍筋数量则按加密区数50% (如间距200) 配置, 本人认为这是不安全的。框架梁的剪力, 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 剪力反对称, 若中间的箍筋数量按加密区数量的50%配置, 则加密区的长度至少需要L/4 (L为梁长) 。
因此, 做设计时应重视这一现象, 最好由端部剪力和梁上荷载计算出中间部分的剪力进行配置箍筋, 如果设计时间不允许, 为安全起见, 结合有经验工程师的经验, 在梁全长范围内都按端部最大剪力配置箍筋, 最大间距为100 mm或150 mm, 这在水平荷载较大时也不会浪费多少钢筋。
5 柱设计
工程框架柱设计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问题。在设计中经常出现, 框架柱的断面由轴压比限值确定。这往往使柱子断面很大, 一方面, 这样大的柱子, 很容易使柱的剪跨比大于2而形成短柱;另一方面, 由于柱断面很大, 占去了许多建筑空间, 工程师们不易接受, 同时, 由于自重增大, 引起地震反应增大, 造成恶性循环。
5.1 工程轴压比限值的实质
规范通过限制轴压比, 主要是希望柱发生延性好的大偏心受压破坏, 从而保证框架柱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在高轴压比情况下V-△滞回环骨架曲线的下降段比较陡, 滞回环的丰满程度差, 在循环次数不多的情况下, 框架柱丧失的承载力较大, 耗能的能力较差, 在低轴压比情况下V-△滞回环骨架曲线下降段比较平缓, 框架柱承受变形能力较大, 而承载力降低不明显, 对轴压比加以限制, 即要求在满足一定层间变形时, 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在第三个循环抗力下降量不超过前一个循环抗力下降量, 保证在大变形下, 仍有稳定的承载能力, 从而保证框架柱“大震不倒”。
5.2 影响工程的因素
5.2.1 (1) 选用矩形截面柱的原因
框架柱的断面形状将直接影响着柱截面界限破坏时钢筋和混凝土内应变, 应力的分布和混凝土受压边缘的极限应变, 从而影响到不同的截面形式的框架柱, 反映出的强度变形特性是不一样的, 在相同条件下, 圆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可提高10%左右.但本工程为住宅建筑, 考虑房间布局的因素, 只选用矩形截面的柱而不考虑选择圆柱。
5.2.2 剪跨比的确定
建立在截面界限破坏基础上的轴压比公式中, 未考虑剪应力的影响, 没有体现出剪跨比的影响, 事实上, 剪跨比能够大体反映截面上弯曲正应力与剪切应力的比例关系, 因而是框架柱破坏形式的主导因素。通常认为框架柱的剪跨比越大, 延性越好。在一般配筋条件下, 当入>2时, 框架柱在横向水平剪力作用下, 一般都会发生延性好的弯曲破坏;当入≤2时, 框架柱就变成了短柱, 在横向水平剪力作用下, 一般发生延性差的剪切破坏。这种情况在工程中出现在与楼梯休息平台相连的框架柱和墙有大开窗处的框架柱。对与短柱工程采取全长加密, 取ф8@100。
5.2.3 箍筋约束的影响
在利用界限破坏条件推导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时, 并没有考虑箍筋约束的有利影响, 箍筋能改善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特别是能提高混凝土受压边缘的最大压应变。
5.2.4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影响
工程不考虑采用高强混凝土, 因为高强混凝土虽可以减小轴压比, 但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一样, fc和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 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 变形能力变差。
总之, 柱子设计关键是控制轴压比。根据规范轴压比限值取0.9。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短柱现象, 千万不能忽略了。
6 结语
框架梁柱 篇5
杨陈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摘 要:]在框架结构中,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但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关键词:]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模板 1工程概况
昆明市盘龙区龙江片区(大波村)保障房项目位于昆明东北部大波村,拟规划建设的大波村立交桥西南,西北绕城东连接线以南、昆曲高速路原严家山收费站以西。项目区距离昆明北部客运站约1.5公里,区位条件较好,周边已经形成较好的交通路网。
工程内容:我项目承建地块七9班幼儿园,地块八8-2#、8-3#楼及其附属裙楼、地下室附属结构。
9班幼儿园为该居住区配套公建工程,主要为框架柱结构。2节点区的钢筋绑扎
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
2.1箍筋的间距。2.2纵筋的锚固。
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cm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砼工往往不得不用撬杠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并振捣。这样一来,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影响与砼的粘结。此外,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尤其是穿带弯钩(如在边支座)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破坏已绑好的节点箍筋。
另一种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尤其是建筑中当柱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实践中常见的情况是:在验收梁、板钢筋时,有关方面才发现和提出节点区箍筋问题要求施工班组整改。但是,此时往往模板都已安装完毕,如果不拆除节点区模板,根本是不可能整改到符合规范要求的。遗憾的是:实际上不少工程最后都是在“尽可能整改”中马虎过去。
实践证明:只有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定位)箍筋。具体的施工流程:绑扎框架梁以下柱箍安装柱模浇灌柱砼(顶层边柱要注意留够梁筋的锚固位置)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节点(定位)箍筋一道安装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梁柱节点支模一般都比较麻烦,工效底。施工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做法,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过大、拼缝不严密、表面平整度及接驳垂直度较差等通病,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可以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装梁底模时已一起安装)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其具体要点如下:
3.1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3.2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节点模板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
3.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0mm厚夹板制作,用40mm×50mm(柱截面大于1000mm时可用50mm×10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Ф12圆钢。
3.4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
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加快进度。节点区的砼浇灌
框架梁柱节点作为梁的支座本身属于柱的一部分,所以节点砼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为了满足框架柱的轴压比要求又避免柱子截面尺寸过大,往往需要取框架柱的砼强度等级比梁板砼高出2个或2个以上的5MPa。这种情况,施工时就要采取特别措施保证节点砼的质量。比较成熟有效的做法是:在梁柱节点附近离开柱边≥500mm,且≥1/2梁高处,沿45°斜面从梁顶面到梁底面用5mm网眼的铁丝网分隔(做为高低等级砼的分界),先浇高标号砼后浇低标号砼,即先浇节点区砼后浇节点区以外的梁板砼。应注意的是:
4.1节点区砼与梁板砼应连续浇筑,不得将高低强度等级砼交界处留成施工缝或出现冷缝。
4.2采用商品混凝土,并在现场测控砼坍落度,加强对砼的养护,以防梁端高低等级砼交界附近出现砼收缩裂缝。节点区高强度等级的砼宜采用坍落度比较小的砼配合比。节点和梁的砼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增强砼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框架梁柱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强度验算;施工处理
建筑工程是人们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法规,虽然法规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但是对于建筑工程的节点混凝土浇灌的结构施工与处理也有了明确的规定,施工人员可根据这一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有利于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设计者一般会采用高质量的混凝土柱进行施工,对其柱截面进行全面控制,然后在对建筑楼层中梁板中的混凝土进行合理控制,采用强度合理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对其承载力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高层建筑物的质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也被列入到我国现行的相关规定中,有效的提高了其安全性。由此看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形式的设计直观重要,其强度设计更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只有保证其设计强度,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高层建筑工程不断增多,每一项高层建筑工程结构形式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也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施工。例如泵送施工工艺等。并且为了保证节点混凝土浇灌的质量及性能,施工人员还对其进行了分批次处理,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不间断的供应材料,保证工程的连续性,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二、受剪、受压验算规律
在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计算其受压与受剪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采用分阶段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及安全性。
1、从我国现行的相关规定要求出发,设计者在对建筑工程受剪、受压及抗震能力进行验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按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合理的布置工作,然后在对这些节点区域按照强度等级进行浇筑,最后再对核心部分进行处理,使其承载力达到设计的要求
2、在对建筑工程的中心位置进行验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梁板之间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充分考虑,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5MPa,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均衡性检测对其进行考虑,以此提高混凝土的受压能力。
3、在梁板之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节点区域,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节骨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节点区域的受压能力,并保证各个部位受压能力的均衡性。
三、高层建筑工程框架梁柱节点的施工措施
我们哈知道,在对梁柱节点区域进行出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对高层建筑的下部分进行施工与处理,其主要施工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当高层建筑中梁板与柱之间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超过5MPa,那么施工人员不需要对节点区域重点处理,而是可以和楼盖一起浇灌并施工,可以提高该部分的受压能力及承载力。
2、当高层建筑中梁板与柱之间混凝土强度等级没有在10~15MPa之内时,那么施工人员可以在节点区域设置相应的短钢筋,并保证其设置方向为竖直方向。
3、当高层建筑中梁板与柱之间的混凝土强度相差超过20MPa,此时我们即使在其中增设短钢筋也无法保证其受压能力及承载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与柱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其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在其施工中,由于施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谨、细心。
偏心受压计算公式中虽然没有体现节点区在各方向水平梁对其提高强度的影响,但事实上该影响是存在且有效的,尤其中柱节点通常有两向梁对其约束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正如抗剪验算中考虑“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一样,同等条件下中柱的抗剪承载力是边、角柱的1.3倍左右。上述施工措施虽未将中柱、边柱、角柱加以区分,但事实上应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上述施工措施可以针对边柱和角柱节点区而言,如系中柱节点区,则可将各条措施中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差异各提高5MPa。
四、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合理取值
梁柱节点区的强度验算和施工处理同时也涉及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合理取值问题,其合理与否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整个工程的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种类不宜太多,一般为8层左右变1个等级,且与竖向构件截面的变化错层同步。
2、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要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要与竖向构件相配搭,使施工处理简单化,尽量避免或减少节点区单独浇注混凝土。
分析以上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配搭,对于30层高层建筑,节点区需要加短筋的仅为1/4楼层;对于40层高层建筑,则为3/5楼层;对于55层高层建筑,第1方案节点区需单独浇注混凝土的为2/7,节点加短筋的为3/7,第2方案节点区需单独浇注混凝土的1/4,节点加短筋的为1/2(后一方案的优点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种类最少,仅有4种且为完整等级)。至于节点区加短筋的做法,在柱顶梁底标高处预插短筋,其插入深度及突出梁面各300mm,位置首选复合箍筋的交叉点处,当交叉点少于短筋根数时则另加选取靠近柱主筋的内侧位置,布筋原则是均匀对称。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节点区域和钢筋的受压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为后期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提供方便,这在我国建筑施工中是特别需要重视的。此外,在高层建筑施工的造价方面,一般的混凝土要比单独的混凝土等级程度要高,但从正面的结构分析,依然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房屋质量,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谭晖.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监督要点[J].铜业工程,2007(04)
[2]李大浪,左菊林.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华龙国际大厦的应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5(04)
[3]李秉仁.混凝土結构用钢使用现状发展趋势和建议[J].中国冶金,2000(03)
论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
通常情况下, 梁柱的节点是将整个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连接在一起的关键要素, 同时也是梁柱结构的主要受力部分, 所以在整个框架结构的施工当中对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能对施工的操作按照相关的规范严格进行, 就很有可能对整个框架结构的质量和整体的强度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探讨施工节点的标准施工工艺是非常必要的。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技术
在对框架结构的节点部分展开施工时, 首先要对节点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配筋, 整个过程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箍筋设置, 一部分是箍筋锚固, 箍筋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给节点处的混凝土添加一些约束力, 这样就会使节点的抗震能力以及强度能够有很大的提升。一般来说, 箍筋之间设置的距离越短节点处的混凝土约束力就越大, 所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抗剪性能也就越优越, 在地震频发地区有其应该缩短箍筋之间的距离这样也就使得节点处能够承受由于地震产生的巨大破坏力, 但是在当前的梁柱节点施工中, 施工人员往往只重视柱端和梁端的箍筋密度, 而对其他部分的箍筋密度相对较为忽视,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对梁柱的节点做上非常清晰的标示。在节点处钢筋的种类差异相对较大, 同时钢筋的数量也很多, 但是空间又十分有限, 所以在节点处的箍筋施工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通常在施工中都会采用在梁板施工结束之后再加入梁的钢筋, 按照要求做好以后才能放入梁的箍筋, 这个过程中安装和绑扎的难度相比于其他的工程都比较难, 而且很多施工人员都觉得这项施工如果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去操作会非常麻烦,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擅自减少钢筋的密度, 或者是钢筋绑扎的紧密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 这会直接对混凝土自身的强度和抗剪性产生非常明显的不良影响, 所以自节点施工中可以先将箍筋支撑钢筋笼, 然后将其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当中, 同时还要将其进行焊接或者是绑扎, 之后再放入梁柱的钢筋,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尤其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一边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的质量。
2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在梁柱节点支膜的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对复杂的施工感到抗拒, 这样不仅会耽误工期, 而且还会影响施工的整体效率, 在施工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进行现场的临时散装, 单丝这样的做法容易出现尺寸上的偏差, 在施工中还容易产生一些缝隙, 节点区域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但是要将其拆除重新装起来十分的费神费力, 对内部杂物的清理也十分不利同时对整个箍筋的调整也非常不方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节点部分的绑扎顺序采用正确的方式对节点进行支模, 具体的改进方法如下:
2.1首先一定要弄清楚各个节点的梁柱和楼板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 然后根据其位置关系对节点进行具体的编号, 从而对施工的顺序也有了更为清晰的掌握。
2.2依据各个节点之间的位置来确定相关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宽度在合适的数值以外应该把四个侧面拼接成一个矩形, 模板的下端应该和柱的搭接长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 这样能够给施工带来更大的便利。
2.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 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8mm厚夹板制作, 用40mm×50mm (柱截面大于1000mm时可用50mm×100mm) 木枋做背楞, 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 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 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 紧固对拉螺栓采用Ф12圆钢。
2.4随施工进度, 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 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 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 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 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 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 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 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 加快进度。
3节点区的混凝土施工
节点区的混凝土等级控制。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施工中, 混凝土的浇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模板施工完成之后, 就要开始节点的混凝土浇筑。浇筑前, 必须要对节点区所需的混凝土进行严格的配制, 所需水泥的等级强度以及混凝土的性能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 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对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控制, 而忽视了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控制的重要性, 这是需要引起设计施工人员注意的一点。一般来讲, 框架结构柱的混凝土在施工中是需要在梁底标高下的一定高度上留设一定的施工缝的, 一些设计人员为了简化设计程序就采用了与梁柱同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作为节点区的混凝土。这样虽然简化了施工工序, 但却降低了节点区的强度, 使节点的抗剪能力和抗震性能降低。
混凝土浇筑时, 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小板定位, 并先浇筑梁柱接头的混凝土, 随后浇筑梁板混凝土, 这样既不便于施工, 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有些施工人员为了方便而将梁与柱使用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 这样既提高了工程造价, 又造成浪费。因此, 在结构设计时应作综合考虑, 根据实际情况将柱与梁板选择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以方便施工。另外, 浇筑节点区域混凝土前未及时对施工缝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在浇筑柱的混凝土时, 由于振捣、石子自重等因素, 柱头施工缝区域一般浮浆较多, 表面混凝土层较软弱, 应在安装接点模板之前及支时清除松动的石子及软弱的混凝土层。模扳安装完成后, 要清理杂物、泥砂、小屑等,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水平裂缝或松散夹层在浇筑混凝土前, 还要先浇一层水泥浆,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良好地结合成一体。由于节点受力状态复杂, 且钢筋密集, 存混凝土浇注时下料、振捣均较困难, 容易出现蜂窝等情况, 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骨料的颗粒大小, 并选择合适的坍落度, 精心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4结论
框架结构在建筑的施工当中是非常普遍的, 所以框架结构的整体质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也会产生非常突出的影响, 所以应该不断加强对框架结构施工工艺的研究,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质量, 而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梁柱的节点施工, 所以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邱玉深.框架节点不等强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思考与建议[J].建筑技术, 2011, 2.
浅析钢框架梁柱连接的受力性能 篇8
关键词:钢框架,连接,刚性,极限
0 引言
钢结构不等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本身的结构设计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节点设计。由于钢结构在中国起步较晚,许多设计人员似乎更重视结构设计,而忽略了节点设计,或节点计算不全面。其实一个好的节点设计至少要考虑3个方面:1)合理性。要符合结构模型,否则会改变受力,导致结构失效;2)安全性。要保证节点有足够的强度,不先于结构破坏;3)经济性。要综合节点的标准化以及节点的可操作性。
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强节点,弱构件”,这种概念是保证节点破坏在构件端部塑性得到充分发展后发生。因此要求节点的连接强度(焊缝、螺栓)大于相连构件端部的承载能力,同时节点必须保证足够的延性,以适应构件端部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1,2,3]。梁柱连接的承载力不仅与连接的形式、焊缝的类型、焊缝的尺寸、螺栓的直径、螺栓数量、螺栓的排列有关,而且与各连接件之间的变形有关。各连接件相对刚度的变化会引起连接的破坏形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分析和设计连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来确定各连接件之间的相对刚度。因此很有必要对各种连接的受力性能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下面将针对该课题所研究的几种节点类型的性能特点分别进行讨论。
1 狗骨式刚性连接的受力性能
狗骨式梁柱刚性连接的设计原则是对梁端附近的上下翼缘截面进行约40%的削弱,从而使被削弱处变成了梁柱连接及梁端附近最薄弱的地方,在承受大震荷载作用时,此区域首先屈服,从而避免梁柱连接出现脆性破坏。
梁柱连接的设计仍采用“常用设计法”。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须满足“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原则,即规定连接的极限抗弯承载力不能小于梁截面的塑性弯矩,通常用一个弯矩增大系数来体现:
Mj≥αMbp (1)
其中,Mj为梁翼缘焊缝所能提供的弯矩承载力;Mbp为梁全截面塑性弯矩承载力;α为弯矩增大系数,我国规范和欧洲钢协规范(EC3,1992年)中取1.2,日本连接规范中取1.3。
狗骨式梁柱刚性连接的承载力计算:
根据梁的截面形式和截面尺寸首先确定梁翼缘对接焊缝的焊缝尺寸,然后计算焊缝截面的抵抗矩,利用式(2)计算Mj,然后验算式(3)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则需提高焊缝质量或施焊时加引弧板。
Mj=Ww[ftw] (2)
式中:Ww——焊缝计算截面的抵抗矩;
[ftw]——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在梁上下翼缘削弱处,由于是按照梁翼缘承担全部弯矩的假定来进行设计和计算的,因此当梁上下翼缘宽度削弱40%时,则其塑性抵抗矩将减少40%,从而M削=60%Mbp,很明显M削远小于Mj。
2 半刚性梁柱连接的受力性能
国内外文献已经证实,顶底角钢连接破坏时绕底角钢的一个临界点转动,而顶角钢则为梁端弯矩提供抗力,以顶角钢出现塑性破坏为极限状态。
根据试验结果和假定,可得顶底角钢连接的破坏机构如图1所示。由于H1及H2处的两个塑性铰之间的距离与顶角钢厚度比较起来相对较短,因此在确定极限连接弯矩承载力时,必须考虑剪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
利用如图1所示机构的做功方程,以及在弯剪关系中利用Drucker的屈服准则(Drucker,1956年),可以写出一个(Vp/V0)的
四阶方程:
其中,V0=σyl1tt,l1为顶角钢宽度,tt为顶角钢厚度;g2为H1和H2处塑性铰之间的距离。
用式(3)求出Vp,然后对与受压梁翼缘相连肢上的转动中心求矩,可得极限弯矩承载力Mu:
Mu=Mos+Mp+Vpd2 (4)
3 带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受力性能
带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破坏机制也是以梁翼缘处连接角钢屈服为准则,因此翼缘处连接角钢的刚度是影响此类连接的主要因素。由于有双腹板角钢的限制作用,一般来说此类连接的极限转角和极限承载力都高于同样参数的顶底角钢连接,因此虽然在“常用设计法”中不考虑腹板处角钢连接的抗弯承载力,但实际上腹板处连接角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一般情况下腹板处角钢承载力占总承载力的40%以上,这已经在许多资料中证实,另外,螺栓的直径、排列、预拉力以及摩擦面的处理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连接的性能。
4 外伸端板连接的受力性能
螺栓端板连接是轻型房屋钢结构的梁与柱常用的工地连接形式,当受力不很大时,可采用平齐式端板连接;当受力较大时,常采用外伸式端板连接。
当端板厚度较小时,端板弯曲变形对节点的转角贡献最大,当端板厚度增大时,端板的弯曲变形随之减小。因此,当端板厚度较小时,节点刚度受端板厚度影响较大,当端板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它对提高节点刚度的作用随之减小,因为还存在其他因素如螺栓拉伸变形等对节点刚度的影响。因此,增大端板厚度可以提高节点刚度,但并不是端板越厚越好,通常情况下,端板厚度满足计算即可,在此基础上再增大端板厚度对增大节点刚度的作用并不明显,如图2所示。
横向加劲肋对连接初始刚度也有较大影响,主要原因是加劲肋加强了柱节点域的刚度,减小了剪切变形,从而提高了节点的刚度。
节点力臂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增大梁的截面高度对提高节点刚度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加大梁截面高度可以增大节点的转动力臂,从而提高节点的抗弯承载力,同时也提高了节点的刚度。因此,在连接处局部加高梁截面(加腋的形式),可以提高节点的刚度。
已经证明单纯提高高强螺栓的强度等级,并不能显著地提高节点的刚度。影响连接抗弯承载力的因素端板厚度、横向加劲肋和高强螺栓的强度等级是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图3是端板厚度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
5 结语
刚性连接的设计相对来说较简单,首先必须以抗震原则“强节点,弱构件”为基础,然后按照设计规范和构造要求进行计算即可。
而对于半刚性连接,以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为根本,一方面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延性要求和耗能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半刚性连接很难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因此在设计此类柔性框架时须特别注意。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连接的因素,然后针对各种连接的破坏模式,选择设计目标,最后再按照连接处内力计算并选择连接件。
参考文献
[1]陈富生,邱国桦,范重.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李和华.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钱文戬.钢框架梁柱节点断裂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12):69-70.
框架梁柱 篇9
关键词:钢框架,梁柱节点,联接设计
前言
钢铁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 钢的产量大幅度的增加, 钢的结构也相应的扩展了应用领域。虽然, 钢结构在我国因为一些条件受到限制, 可能在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 我国现在产钢量已位居世界首位, 这必然会给钢制的结构带来更加广阔的的发展前景。梁和柱之间的节点是钢框架结构中的关键部位, 它们之间的联接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承重能力, 特别是在抗震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 钢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联接设计技术得到提高和创新是确保现代建筑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1 螺栓联接
1.1 螺栓联接形式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从目前建筑梁柱联接点来看, 螺栓联接形式主要分为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
(1) 普通螺栓主要分为A、B、C三个等级, 它们的材质主要是由低碳钢或Q235钢构成的, 形状上, 直径有16mm、18mm、20mm、22mm和24mm。C级螺栓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应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负荷结构中的次要联接, 另一种是用于安临时固定或者可拆卸结构的联接。
(2) 高强度螺栓, 它在我国有两种联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联接副和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联接副。这两种在使用性能上差不多, 在应用上可以互换。
通过抗剪联接, 根据受力特性的不同, 我们又可以把高强度螺栓分为: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和承压型高强度螺栓。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一般出现在柱梁联接中的重要部分和承受动力负荷很大的结构, 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向内力部分的联接。它的直径比我们一般见到的直径大1.5~2.0mm。这种螺栓已经出现在各大建筑结构中, 如桥梁结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钢结构联接中。另外, 在建设工程中需要临时安装和组装时, 只要不能用焊接联接的部分, 就可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代替。
承压型高强度螺栓, 它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与普通螺栓相同。都是以联接板层之间出现的滑动作为正常使用 (即在荷载标准值作用下) 的极限状态, 配以联接的破坏 (螺栓或构件破坏) 作为其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高强度螺栓因其具有联接紧密、安全性好、联接稳固等特点被现代建筑业广泛使用。
1.2 螺栓联接形式的不足及改进
对于普通螺栓来说, A、B两级的材料跟高强度螺栓很相似, 它们的成本差不多。所以, 在使用情况一样的的前提下, 可以采用高强度的螺栓。
高强度螺栓不宜重复使用, 特制是10.9S级的螺栓不能重复使用 (螺栓的表示方法是采用强度分类级别, 其性能等级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 第二位数字表示屈强比) 。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和承压型高强度螺栓二者的选择中, 由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施工费用较高, 所以, 选择时可以优先选择摩擦型高强度螺栓。
2 栓焊混合联接的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
栓焊混合联接主要是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焊缝形成的混合联接。它在梁柱联接时步骤较多, 所以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板件的厚度是选择联接顺序的前提条件, 所以, 施工人员应根据此条件选择焊接的方式, 在实际建筑操作中一般采用先栓后焊的方式, 此时可根据焊接时的具体情况, 及时减少高强度螺栓焊接时的强度;当采用先焊后栓且板间又不夹紧的时侯, 此时适合采用大直径螺栓。
这种联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焊缝的破坏强度高于高强栓联接时的强度, 它的比值要控制在1~3之间。
(2) 在静力负荷作用下,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会和侧角焊缝共同作用在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联接中, 所以, 施工时一般采用先栓后焊的顺序, 并且在设计中将温度作为影响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的首要因素, 并予以适当缩减, 如乘以0.8、0.96的系数。
(3) 能共同工作的混合联接, 其总的承载力可以按不同的联接方式考虑承载力的总和。
(4) 栓焊混合联接不能用于需要验算疲劳的联接中。
3 全焊型联接
3.1 全焊型联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全焊型联接时, 焊接结构的低温冷却问题比较突出, 容易产生变形, 对结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全焊型联接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中, 但对于接头刚度大或者焊接困难的安装接头就不太适合此种联接方式。
3.2 全焊型联接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根据实地考察及施工经验, 我们发现全此种焊接方式的梁柱联接的滞回性能好于栓焊型混合联接, 具有很好的可塑能力。但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厚度的节点板。节点板太强, 建筑材料就会浪费掉, 抗震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节点域的联接中应注意梁上、下盖板边缘加工后与柱之间的联接, 板与梁的联接采用角焊缝, 梁腹板与柱联接通过钢板或角钢而连在一起, 钢板或角钢与梁腹板采用角焊缝联接, 钢板或角钢与柱采用对接焊缝联接。同时, 也要兼顾焊缝的质量。
3.3 全焊型联接的不足及改进
从理论上看, 良好的焊缝质量和焊接构造可以提供足够的延展性, 但是想要达到理论上的效果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施工人员在设计中要对焊缝的过程进行相对严格的破损检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此外, 焊接时的一些步骤可能会使螺栓发生变形, 这就给实际结构带来了一些麻烦。虽然, 高强螺栓联接施工比较方便, 但是存在接头尺寸过大、钢材消耗较多等一些问题。所以, 在今后的施工联接中, 节点一定要保持一定传递的压力的能力, 保证即使在强震下也能保持非弹性变形。
4 结语
梁与柱节点的链接环节是钢框架中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 联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展现效果。所以, 钢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联接设计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是确保现代建筑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因此, 钢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联接设计在今后的建筑业应得到良好的重视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胜钢.钢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2]张行.两种半刚性节点的有限元分析及对框架的影响[J].山西建筑, 2010.36 (5) .
[3]陈复生.钢结构设计规范[J].广西城市建设, 2010 (9) .
框架梁柱 篇10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 如框架的梁柱交汇点、剪力墙结构的暗梁与柱的交汇点等。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 受它们共同作用且受力状态复杂。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 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 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和安全可靠。然而在实际工程中, 我们发现冈节点细部构造设计不细致, 施工不精心.容易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特别是框架结构节点在施工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
2 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 对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作用箍筋间距越小, 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大, 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 尤其是地震区, 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 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 而未对节点区作明确的标明。节点区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 且钢筋密集, 配置箍筋存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加上怕麻烦的心理, 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 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 套入柱的纵向钢筋, 并绑扎或焊接牢固, 再放梁的钢筋, 以确保构件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 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 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 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 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因实际工程中水平锚固常能满足要求。如某9层教学楼, 在设计说明中规定最小锚固长度la=35d, 柱截面bh=80mmx6Omm, d=25mm, 则最小锚固值la=3525=875n111, 其水平段K度为lh=775mm>O.45la这样就容易使垂直钢筋踢破保护层而破坏, 因此对边柱点梁钢筋锚固段制作时, 应考虑同时满足最小锚固长度、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的要求节点区也常出现多根梁交汇, 梁钢筋穿人节点区, 出现多层钢筋叠层, 如某教学楼在一节点区出现3根不同方向的大跨度梁支于同l根柱上.梁底排钢筋均为F25, 梁底保护层厚度为25mm, 由于3根梁底标高相同.因此就出现另外2根梁保护层分别为50mm、75mm, 如此厚的素凝土层很容易产生裂缝, 同时梁的有效高度臧小会降低其承载力冈此, 设计人员应该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汁, 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 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3 节点箍筋加密的问题
《规范》明确规定: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 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 避免主筋受剪切弯曲破坏。可是有些设计、施工人员对加密节点钢箍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设计人员未考虑节点内力分析, 甚至忽视了按最小体积配箍率做构造配筋, 在节点核心区也无明确标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 节点区纵横交叉的钢筋本来就很密集, 按正常绑扎钢筋已感困难, 要求加密难度更大, 在施工图无明确标注的情况下, 也就很少能满足规范要求, 致使少放、漏放钢箍的情况时有发生。下面介绍一种节点处箍筋加密区的施工技巧:a.支设梁的底模。b.摆放梁底筋、梁中箍筋。c.安放预制的梁柱节点加密区的箍筋笼, 并与柱筋进行绑扎。箍筋笼必须按照梁的不同高度, 通过计算进行制作。
4 混凝土施工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 节约工程造价.通常存设计中对上、下柱或柱与梁扳的混凝土选择不同强度等级, 然而未对结构的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作出明确说明。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处留设施工缝, 点区域与梁板同时施工, 而施工人员往往贪图方便而使用同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 降低节点的强度, 节点受力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 节点区域的剪力南混凝土及箍筋菜同承担, 因此应该保证节点域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 按施工规范要求, 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 节点处应按强柱弱梁的原则, 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 而在梁柱交汇处侧面设垂直施工缝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浇筑时, 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小板定位, 并先浇筑梁柱接头的混凝土, 随后浇筑梁板混凝土, 这样既不便于施工, 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有些施工人员为了方便而将梁与柱使用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 这样既提高了工程造价, 又造成浪费。因此, 存结构设计时应作综合考虑, 根据实际情况将柱与梁板选择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以方便施工。
另外, 浇筑节点区域混凝土前未及时对施工缝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在浇筑柱的混凝土时.由丁振捣、石子自重等因素, 柱头施工缝区域一般浮浆较多, 表向混凝土层较软弱, 应在安装接点模板之前及支时清除松动的石子及软弱的混凝土层。模扳安装完成后, 要清理杂物、泥砂、小屑等,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水平裂缝或松散夹层在浇筑混凝土前, 还要先浇一层水泥浆,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良好地结合成一体:由于节点受力状态复杂, 且钢筋密集, 存混凝土浇注时下料、振捣均较困难, 容易出现蜂窝等情况.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骨料的颗粒大小, 并选择合适的坍落度, 精心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模板制作安装方面的问题存框架结构节点的施工中, 由于处在梁、柱、扳的中心或梁、柱钢筋的交叉点, 密度大且受力复杂。
因此当与柱相互交汇的横梁与纵梁设计高度不一致时, 就容易出现误差。在模板制作安装方面难度较大.对小工的要求一定要非常严格, 模板的尺寸也一定要非常准确, 并认真检查校对图纸, 模板要钉牢, 撑拉受力要均匀, 特别是柱头模板要密实, 四周不能出现空洞, 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或加固否则就容易出现漏浆而形成蜂窝麻面, 或者造成爆模, 既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也影响梁柱的外观, 因此, 在施工中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 并精心施工。
摘要:在高层框架结构中, 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 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 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 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各种隐患。本文剖析了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中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框架结构节点梁,柱,板荷载受力点施工隐患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框架梁柱 篇11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梁柱节点刚度对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梁柱节点连接刚度的六层两跨平面钢框架模型,并对其滞回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对比分析了各模型的承载力、侧向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大,各模型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抗侧刚度、延性系数逐渐增大。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节点刚度越接近理想刚接情况,其抗震性能越好。倒三角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各模型均为耗能连梁首先屈服,且按照由底层到顶层的顺序逐渐屈服,中间底层柱在受力过程中应力较大,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关键词: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节点刚度;循环加载;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TU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1-0079-06
0 引言
1994年的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灾害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节点连接方式的结构在震害中破坏程度不同,采用焊接连接的刚性节点在震害中破坏严重,而采用螺栓连接的半刚性钢结构破坏较轻。此后的二十多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对半刚性连接节点和半刚接钢框架进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梁柱节点的半刚性连接不仅使结构的自震周期延长、阻尼增大,而且很有效地降低了地震作用(Elnashai et al,1998)。但是这种连接的节点又使得结构的弹性刚度较低、侧移较大,很难满足多高层结构设计要求(Astanesh-Als,1999)。对于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侧向刚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可以通过增设抗侧力构件改变结构的受力性能,如支撑构件,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抗侧构件。Eric和Chen(1988)分析了在半刚性连接框架中添加支撑构件后结构的受力性能,并指出设置支撑后不仅使得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有所增大,而且还能减小半刚性连接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偏心支撑构件通过偏心的耗能梁段的屈服,限制支撑的屈曲,可使结构具有很好的耗能性能。
将偏心支撑和半刚接钢框架两种耗能性能较好的体系相结合,构成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郭兵等,2011),即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结构。该结构弥补了半刚接钢框架的缺点,增加其抗侧刚度、减小侧移,不仅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也是对理想抗震体系的一个有益探索(石艳等,2010)。目前,国内外对于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的研究相对较少,王万祯等(2010)采用ANSYS软件对单斜杆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得到了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表,并根据表格回归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郭兵对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石艳,2010;田海兰,2010;徐超,2011),指出半刚性连接钢框架中增设偏心支撑显著增加了结构的抗侧刚度,降低了节点转动刚度对结构的影响,结构的震动频率和底部剪力增大,层间位移角减小。但是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V形和人字形偏心支撑结构,缺少对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结构的分析。Y形偏心支撑(YEBF)的耗能连梁与框架梁独立存在,可以通过改变耗能连梁的长度、截面尺寸优化整体结构性能,不受横梁截面限制(于安林等,2009)。由于YEBF钢框架的残余变形主要集中在耗能连梁,因而YEBF在变形耗能的过程中,对横梁和楼板造成的损害最小,震后容易恢复(于安林等,2010)。本文建立了一组典型六层两跨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并施加了水平循环荷载,通过变化各个模型的梁柱节点连接刚度,对比分析了其抗震性能。
1 节点刚度判定准则
梁柱节点连接的弯矩转角(M-θ)曲线不仅能够反应节点的抗弯承载力、初始转动刚度、转动能力,而且对框架结构的变形和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影响。对于半刚性节点连接,节点的M-θ关系曲线处于柔性节点和刚性节点之间,并且一般呈非线性关系(石艳,2010)。采用丁洁民和沈祖炎(1992)提供的节点计算模型,弯矩转角曲线如图1所示,在弹性阶段节点刚度的半刚性特性用节点初始刚度K0来表示,弹塑性阶段采用参数Kf来表示节点刚度的非线性,并取Kf=K0/40。通过给定不同初始转动刚度K0值,将梁柱节点定义为不同的连接形式。
2 有限元模型
2.1 模型建立
ABAQS有限元软件中的梁单元可以产生轴向、弯曲、扭转等变形,属于梁柱类单元。本文采用软件中考虑了横向剪切变形的B21单元建立平面框架模型,在框架梁上施加线荷载实现楼板的处理。梁柱连接采用SPRING2弹簧单元进行模拟,在CAE窗口完成梁柱节点水平、竖直和转动方向的弹簧单元设置,通过对输出的INP文件中添加梁柱节点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实现节点连接的非线性性能。有限元模型建立时,对于材料性能的设置采用Mises屈服准则,本构关系为考虑包辛格效应的运动强化模型,应力应变关系采用三折线模型(郭兵,2002)。建立的模型为平面模型,不考虑平面外自由度,只对柱脚底部的全部自由度进行约束;水平荷载通过多质点控制的位移加载实现(洪敏等,2014)。模型的屈服位移△y根据单向加载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确定,循环加载时的水平荷载按△y/4(循环1周)、△y/2(循环1周)、3△y/4(循环1周)、△y(循环1周)、2△y(循环2周)、3△y(循环2周)、4△y(循环2周)……进行施加,直到框架的最大层间侧移角达到或超过5%时,认为结构达到破坏。
2.2 模型验证
按照上述建模过程,对郭兵等(2011)的FS2系列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进行模拟,以验证建模方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实验试件为1:2缩尺比例的三层单跨两榀V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结构,采用Q235B级钢,柱脚刚接,其层高和跨度分别为1.5m和3m,框架柱、支撑构件的截面(单位为mm)尺寸分别为H180×180×8×10、100×100×6×8,框架梁和耗能连梁的截面面积相同,尺寸为H200×130×6×8,每层堆载30kN,框架梁上对应的线荷载为5.0kN/m。试件FS2采用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为14.342×103kN·m·rad-1。试件采用位移加载方式,在试件顶层施加低周循环水平荷载,步长为5mm,每级加载循环2周,直到试件产生破坏。本文采用与实验一致的几何尺寸和材料性能,选取实验试件的一榀建立了其平面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如图2所示,将滞回曲线中各滞回环峰值点相连得到模型的骨架曲线,并与实验曲线进行对比(图3)。通过对有限元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将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表中Py和Pu分别为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u和△u分别为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对应的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μ、Ce、K分别为结构的延性系数、能量耗散系数和侧向刚度。
由于有限元分析时建立的模型为平面模型,较为理想化,没有对平面外的荷载及位移进行考虑,故得到的骨架曲线比试验骨架曲线略高(图3)。由表1数据对比可见,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能耗系数比实验结果稍偏大,原因在于有限元建模没有考虑焊接时的残余应力和结构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有限元分析得到的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实验值相差不大,且侧向刚度与实验值也相当接近,故上述建模过程可用来进行后续的模型建立分析。
3 抗震性能分析
3.1 模型基本参数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一组六层两跨平面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各模型几何尺寸、材料性能均相同,只有节点连接刚度不同,进而可以对比分析节点连接刚度对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模型的层高为3.6m,跨度为7.2m,模型采用Q235钢,截面形式为焊接H型钢,其中左、右两跨的梁、柱截面设计不同,左跨、右跨梁截面单位为mm,尺寸分别为H450×200×8×12、H450×260×12×16,左边柱、中柱、右边柱截面分别为H300×300×10×14、H450×450×16×22、H350×350×12×16,支撑和耗能连梁的截面分别为H170×170×8×12和H400×200×8×12,耗能连梁长度为800mm。水平循环荷载按倒三角形分布,施加荷载的比例为1:2:3……(一层:二层:三层……),并通过各层楼板施加,楼板作用等效为框架梁上施加竖向均布荷载q=20kN·m-1。为了分析不同梁柱连接刚度对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将模型的初始转动刚度定义为5种情况:1×102、1×103、1×104、1×105及1×106kN·m·rad-1,模型编号分别为BF-1、BF-2、BF-3、BF-4、BF-5,其中刚度为1×102kN·m·rad-1时接近理想铰接情况,刚度为1×106kN·m·rad-1时接近理想刚接情况。
3.2 循环加载计算结果
图5为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如图所示,滞回曲线均呈稳定的梭形,可见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
由图5所示,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大,各模型极限承载力明显增大。BF-1模型的转动刚度较小,接近理想铰接情况,但结构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可见增加偏心支撑对半刚接框架的侧向刚度和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由计算得到的骨架曲线可知,随着转动刚度的增大,各个模型的屈服荷载逐渐增大,且屈服位移逐渐减小,故模型的抗侧刚度显著增大。
表2给出了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关键数据,表中:Py和Pf分别为屈服荷载和破坏荷载,△y和△f分别为屈服荷载和破坏荷载对应的屈服位移和破坏位移,H为结构总高度,K为弹性抗侧刚度,μ为延性系数,εe为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个模型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大,其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弹性抗侧刚度、延性系数均逐渐增大,而屈服位移、极限位移逐渐减小。其中节点刚度的变化对抗侧刚度的影响最大,相邻节点刚度间抗侧刚度变化的最大幅值为38%,且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加,抗侧刚度的变化值逐渐增大,可见在半刚接钢框架中增设偏心支撑构件能显著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随着模型节点刚度的变化,粘滞阻尼系数相差不大。当模型节点刚度接近铰接情况时,结构具有较高的柔性,其粘滞阻尼系数最大;由BF-3-BF-5模型的计算结果可见,粘滞阻尼系数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综合对比各项性能指标,可见当节点刚度越大越接近理想刚接情况时,模型的抗震性能越好。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该系列模型均为耗能连梁首先屈服,保证了框架梁和框架柱的完整性,且耗能连梁的腹板首先发生屈服,可见上述偏心支撑的耗能连梁为剪切型。结构在水平倒三角荷载作用下,按照由底层到顶层的顺序逐渐屈服,但中间底层柱受到的应力较大,在第四层耗能连梁屈服后相继屈服,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一组梁柱节点转动刚度各不相同的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刚框架模型在循环加载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大,模型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抗侧刚度、延性系数逐渐增大,而屈服位移、极限位移逐渐减小。模型节点刚度的变化,对抗侧刚度影响最大,且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加,抗侧刚度的变化值逐渐增大。
(2)当框架的梁柱节点刚度接近理想铰接情况时,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结构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耗能能力,其粘滞阻尼系数较大且结构的横向侧移没有显著增加,可见偏心支撑构件能显著增加半刚接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整体而言,粘滞阻尼系数随着节点刚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大,可见节点刚度变化对粘滞阻尼系数影响较小。
框架梁柱 篇12
1 节点区的钢筋绑扎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箍筋的间距;二是纵筋的锚固。
1.1 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
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 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 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 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 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 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 (尤其是箍筋) 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
1.2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
首先, 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 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cm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 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 (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 , 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 砼工往往不得不解开扎丝, 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这样一来, 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 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 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 影响与砼的粘结。此外, 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 尤其是穿带弯钩 (如在边支座) 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 甚至会擅自烧断弯钩造成纵筋的锚固不够。其次, 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 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 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 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 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 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实践中, 也有些项目提出采取改进的办法在箍筋四个角设导筋, 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 然后再随梁骨架沉入模板内;或者采用两个“U”形开口箍套叠, 再焊成封闭箍。实际上, 只要是先把模板都安装好了再沉梁, 无论是使用导筋还是“U”形开口箍, 都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尤其是高层建筑当柱比较大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 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第三, 实践证明, 在验收梁、板钢筋时, 有关方面才发现和提出节点区箍筋问题要求施工班组整改。但是, 此时往往模板都已安装完毕, 如果不拆除节点区模板, 根本是不可能整改到符合规范要求的。遗憾的是:实际上不少工程最后都是在“尽可能整改”中马虎过去。第四, 因此, 只有细分工艺流程,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 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 (定位) 箍筋。具体的施工流程:绑扎框架梁以下柱箍安装柱模浇灌柱砼 (顶层边柱要注意留够梁筋的锚固位置) 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节点 (定位) 箍筋一道安装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这样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绑扎框架梁钢筋使用的操作架, 这时可以用工具式脚手架来解决。如果楼板底模是用钢管做顶撑, 也可以先搭顶撑架, 利用它来做绑扎梁钢筋的操作架。
2 节点区的模板安装采用工具定制工艺
梁柱节点支模一般都比较麻烦, 工效底。施工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做法, 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过大、拼缝不严密、表面平整度及接驳垂直度较差等通病, 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 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 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 可以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 (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装梁底模时已一起安装) 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优点是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 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 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 加快进度.其具体要点如下:
2.1 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 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
2.2 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
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 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节点模板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 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
2.3 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 并做好相应的标识。
模板可用18mm厚夹板制作, 用40mm×50mm (柱截面大于1000mm时可用50mm×100mm) 木枋做背楞, 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 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 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 紧固对拉螺栓采用Ф12圆钢。
2.4 随施工进度, 现场安装节点模板。
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 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 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 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 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
3 节点区的砼浇灌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
框架梁柱节点作为梁的支座本身属于柱的一部分, 所以节点砼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在工程实践中, 多层框架设计上一般都取梁板砼与柱砼强度等级相同;若原设计图纸上标明的柱与梁板砼强度仅相差5MPa, 一般也会在图纸会审时将梁板砼强度等级改为与柱相同。这种情况的节点区砼施工只需与梁板一起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即可。而在高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 为了满足框架柱的轴压比要求又避免柱子截面尺寸过大, 往往需要取框架柱的砼强度等级比梁板砼高出2个或2个以上的5MPa。这种情况, 施工时就要采取特别措施保证节点砼的质量。比较成熟有效的做法是:在梁柱节点附近离开柱边≥500mm, 且≥1/2梁高处, 沿45°斜面从梁顶面到梁底面用5mm网眼的密目铁丝网分隔 (做为高低等级砼的分界) , 先浇高标号砼后浇低标号砼, 即先浇节点区砼后浇节点区以外的梁板砼。应注意的是:首先, 节点区砼与梁板砼应连续浇筑, 不得将高低强度等级砼交界处留成施工缝或出现冷缝。其次, 应确定合理的砼配合比, 严格控制施工配料, 并在现场测控砼坍落度, 加强对砼的养护, 以防梁端高低等级砼交界附近出现砼收缩裂缝。节点区高强度等级的砼宜采用坍落度比较小的非泵送砼配合比, 使用塔吊运输, 可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 降低砂率, 从而减小砼的收缩量。节点和梁的砼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法, 以增强砼的密实性, 减少收缩。
结束语
【框架梁柱】推荐阅读:
楼梯与框架梁柱11-17
梁柱加固施工法11-02
梁柱节点混凝土的施工07-22
多角度梁柱节点的施工08-02
梁柱节点区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和消除措施05-31
框架设置07-14
测评框架07-17
语言框架10-15
分类框架10-16
决策框架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