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精选9篇)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 篇1
0 引言
建设安全本质型煤矿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未来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首先就要保证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一些煤矿企业往往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这些因素威胁着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只将经济利益视为自己长期发展的目标, 却忽视了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就应该从根本上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矿井的建设,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1 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矿井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将人、物、系统、制度这四要素进行统一管理, 只有从根本上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制度, 才会更好的确保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很多煤矿的工人都是在井下作业, 这就大大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 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或者是安全意识不强, 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对此笔者建议煤矿企业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工作人员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 并建立一定的安全管理理念, 为职工的安全作业给予更大的保障。
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2.1 倡导安全理念文化
倡导安全理念文化对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安全理念文化主要能够体现出煤矿企业自身的个性、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建构的。安全理念文化能够反映企业发展的目标,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 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文化能够时刻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 尤其是下井下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边的设备等, 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为了更好的让人们认识到安全理念文化的重要性, 有关管理者还可以定期的对员工开安全意识大会, 目的就是更好的灌输安全知识以及安全矿井建设的等有关的知识[2]。
2.2 安全文化理念创新
安全文化理念的创新非常重要, 安全文化是煤矿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 在社会的发展中, 文化理念在不断的创新,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追求“文明”生产和“文明”建设, 这种理念要远远高于安全生产, 为了实现安全文化理念, 有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在实际的工作中, 如果发现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 并且给予警告处分。只有这样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
2.3 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有一些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很多从事煤矿工作的员工来自于农村, 这部分员工往往安全意识较差, 组织性不强。对比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的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管理,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政策, 为建立一个安全本质的矿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 在实际的煤矿作业中, 有关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的遵守安全条例, 不得擅自违背条例, 一经发现, 必须要接受惩罚, 这也是为树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基础。
2.4 安全教育文化引导
通过观察前些年的煤矿行业可以发现, 该行业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其后果是惨重的, 每一个煤矿坍塌都会造成多人死亡或者是受伤, 回顾这些事故是悲惨的, 也是令人伤心的。但是通过回顾这些煤矿事故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尤其是对于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情况, 更应该加以重视, 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 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总结, 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只有通过经验教训的分析, 才会更好的起到预防的作用。煤矿有关部门的领导有必要定期的对员工讲述一些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些能够时刻警醒人们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进而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3]。
2.5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对于人们而言并不困难, 只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规定的章程进行建设就可以,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将这项任务落实到实处, 而是将安全文化建设放在了嘴上。笔者认为只有从实际行动上落实并贯彻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让员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 才能够从思想上接受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进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
2.6 实施科技兴战略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 很多高科技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当中,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 适当的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例如煤矿企业为了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创设无人值守和生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 这种技术不能能够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 还能够确保人们工作的安全性, 避免事故的发生。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给予了很大的保障。煤矿企业的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加强重视, 应该将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工人的自身安全视为首要的任务, 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不折手段, 只有实施科技兴战略, 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 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笔者简单的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内容,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现如今我国煤矿行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为了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对其严格管理, 从根本上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素质培训, 要确保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意识, 这将会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及和谐矿井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煤矿行业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发展的越来越壮大, 由于煤矿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以加强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 并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煤矿企业,矿井建设,安全培训,本质
参考文献
[1]王晓娜.企业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关系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7) :134-135.
[2]吉忠堂.煤矿安全培训与本质安全化矿井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06) :145-150.
[3]赵建民.露天煤矿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浅谈[J].经济论丛, 2014 (04) :132-140.
[4]张星海.试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与推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04) :132-154.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 篇2
摘要:煤矿安全既是矿井的命脉所系,又是矿区千家万户的幸福之源。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关键词:本质安全型矿井西露天矿
煤炭在近50年内仍将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能源,且逐步成为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总量的不断增加,对煤炭需求量将会显著增加。煤炭作为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如何对其进行安全、经济、高效、充分的开发利用一直是采矿工程领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西露天煤矿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煤矿,作为50多年的老矿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开始时的技术经验不足和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导致剥采比严重失调,78-85年实行了技术改造项目具备了达产条件于88年达产150万吨。同时在86年实施了632方案,缩短了西露天矿的寿命,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由于境界内的资源不足闭坑的日期也迫在眉睫,解决众员工再就业的问题是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于是08年实施的陡帮横采内排设计横空出世,最终西露天矿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现如今经过西露天矿50多年的开采历史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露天矿境界内资源量不足与从业人员多的矛盾;设备老化,主要工艺设备超期服役;随着矿山工程的发展,露天矿边坡逐年趋于高、大、陡,且服务期限越来越长,滑坡灾害损失及生产影响时间呈上升的趋势,滑坡已成为露天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所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必然的趋势。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可更好地进促进安全生产良性发展。坚持安全理念引导人的原则,以“明规范、晓利害、知轻重、强责任”为主题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多形式、多层次广泛宣传安全法律法规、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矿井安全制度措施,不断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以“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寓教于乐,运用安全文化统领全员的思想行为。
深化安全培训,由“注重取证”向“增强技能”转变,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人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一是突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突出班组长的业务培训,使班组长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管理技能,促使其有效地搞好现场安全管理。三是突出职工队伍的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工人应知应会教育和强制性安全轮训,提高职工的自保、互保技能,努力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实用型职工队伍。
深化现场管理,由“形态质量”向“内在质量”转变,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关键要抓现场,抓现场的根本问题是实
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现场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制定质量评估标准,通过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化控制、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杜绝违章违规作业等现象的发生。以实现动态达标、保持行业级水平为目标,完善考核措施和奖惩标准,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每项工作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兑现。
深化安全责任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克服“高度重视下的麻痹松懈症”,是防止事故频发的必要举措。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以及每一个岗位。严格执行科室、连队、班组三级安全责任制,通过问责制的形式一级抓一级,层层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开展事故责任调查分析。无论哪个环节、哪个单位出了问题,都按照有关规定,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由“告知检查”向“随机抽查”转变,提高超前预防能力。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前告知达不到预期目的,随机抽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对不安全因素“发现得快、控制得住、排查得早、解决得好”。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 篇3
关键词:无尘化;建设;职业危害防治
一、构建无尘化矿井和加强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的实际意义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职业安全和健康。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尤其是“新的技术、新的装备、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已经在众多煤矿的生产系统中开始普遍使用,伴随着持续提升的矿井的安保能力,和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监督,已经基本上控制甚至杜绝一些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让安全管理由过去的保障人的生命权益慢慢转换为现在的保护职工健康权益。[1]因此,更加看重工作场所的粉尘治理。不可避免的是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可产生很多粉尘,粉尘是煤矿主要危害之一,在粉尘中有一种呼吸性粉尘,吸入体内容易引起尘肺,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同时,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达到一定浓度后,如果不小心触发它的爆炸条件,还会引起爆炸和火灾,同时会产生很多的对身体有毒害的气体。然而,煤尘的参与又进一步扩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使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更加严重。所以,对矿井内的粉尘治理已经不仅仅是卫生的要求,还成为“一通三防”管理的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因此,对煤矿粉尘的治理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现实问题确是:即使通过一些传统的防尘和降尘等措施,十分有效地控制现场粉尘的浓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受到特殊的工作岗位比较容易产生粉尘以及薄弱的职工劳动防护意识等一些不定性因素影响,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尘肺病的威胁。
现在,相关部门日益严格地要求对职业危害的防治。《职业病防治法》已经明确指出:“把因为接触粉尘从而引起的一些疾病归纳到职业病的范畴,并且对那些从事高危性粉尘工作的职工进行特殊管理”。相关部门要求煤矿工作场所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的浓度一定要达标,严格的执行监测监督程序。
二、加强粉尘治理力度和提高职业安全的主要方法
众多煤矿企业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还想实现无污染、无危害的生产。[2]因为这已经成为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前景。所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就成为了必经之路,重中之重是:“使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加强落实组织领导力度、应用综合治理方法等措施”,持续不断的优化无尘化矿井建设和逐步完善健康管理的制度。
1、优化宣传途径、加强领导力度、完善制度体系
(1)从本质上转变思想观念。坚决履行和职业危害告知相关的义务,重新设计并统一设置关于职业危害的告知牌和警示牌;在井口和选煤厂等一些重要场所设置警示标语或公告栏。加强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的宣传教育,最好做到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全体员工的职业危害的防控观念以及健康保护意识,真正做到关心健康、注重安全、珍爱生命。
(2)全方位加强组织领导。将职业安全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并成立职业安全监督小组,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进行健康检查监督,同时也应该在矿区医院中成立职业病预防治疗中心,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医护等专职人员组成,各级单位也需要组织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建立无尘化矿井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各科室和区队需要分别设置一个副职,来对综合防尘降尘工作进行综合分工,开采单位必须指定专业的防尘人员。
(3)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关系着工作能否落实。只有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各项防尘措施落到实处。[3]对此,相关部门修改并且出台了《放射防护管理规定》和《职业卫生管理规定》、振动防护和听力保护等政策,特别是针对职业安全制定了《职业卫生考核细则》,形成了一种满足生产现场实际需要且还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安全制度体系。在全国煤矿系统中实行一种集质量、环境合职业安全为一体的健康管理体系,完成三体系并行运行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整合优化,正式启动并运行全面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考核结果要和各单位奖惩挂钩,使矿井职业安全健康得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综合防尘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技术装备要不断升级
(1)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装备。采煤工作面必须安装特别的降尘装置,例如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装置;进回风巷也必须使用旋转喷雾和捕尘帘;破碎机、转载机机头转载点可以采用封闭式的方法进行喷雾降尘;回风巷可以安装粉尘在线监测喷雾系统进行检测;对风流净化水幕进行全面的改造。[4]综掘工作面要加大对新型的湿式大功率除尘风机、控尘系统以及加压泵的使用力度;要在综掘机的承载段要进行高压喷雾泵的安装,达到水电闭锁的目的;同时工作面回风流必须安装以及使用捕尘帘。要将功率较大的除尘风机安装在普掘工作面中,让喷浆机以及除尘风机之间达到联动的目的;同时也应该将放炮远程压气式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安装在必要的区域,改善职工的现场作业环境。
(2)不断加强矿井下综合防尘降尘的管理力度。要对安全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的检查,保证系统的最新性,及时的安装煤矿粉尘和瓦斯检测仪等监测仪器,建立多个粉尘监测点。认真实施对采掘工作面的注水策略,有效的使用矿车的防尘车罩,加强洒水降尘除尘和地面冲尘的管理力度,再建立完善的运输过程。建立完整的管道、电缆系统,也包括对其他机电器材的日常维护体系。并且要对管理牌板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范,使用具有防尘设施以及冲尘作用的管理牌板。
(3)全面开展对地面的重点区域的粉尘治理工作。煤场以及选煤厂是产生地面粉尘和噪声管理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与现场相结合,来对企业进行模板化管理,保证煤场的环境治理工作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展,不断加强对选煤厂和煤场标准化车间的建设,保证防尘降噪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对现场洒水降尘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不断的完善,实现煤矿的综合治理,保证煤矿开采环境的优良,可以有效的控制矿井上下的粉尘,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3、看重个体防护,贯彻依法管理方针
(1)加强对个体劳动保护用品的有效管理。做到严格依据《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规定实施管理办法,为那些存在职业危害的职工提供及时以及满足安全鬼父的的防护用品。并且要对个体防护用品用具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专人进行管理。同时也应该为井下人员提供电子血压计和急救箱等紧急救自救的医疗器械。
(2)加强对个人防护的知识教育力度。要对“三三联动”的机制进行深化,必要时,可以选择将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当成矿井军事化、封闭式安全培训的关键性内容。[5]做到每天都要按时督促和教育职工正确佩戴并使用保护用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职工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情况进行不定时动态抽查,在下矿井之前要严查那些不按要求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等劳保用品的矿井职工,对每一位下矿井工作的职工进行现场提问,比如:所在岗位职业的潜在危害、怎样使用防护用品等。
(3)加强对职业病防护和治疗工作。首先要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完善,建设并装修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室,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要对特别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例如接尘、接噪、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等,并保证查体率、合格率均可以达到100%。同时,一定要妥善安排历史遗留的职业病人,并且要对他们的恢复治疗以及健康疗养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证职业病人可以全部得到治愈,没有尘肺病例的新增。
结语
如果想要使职业病得到控制就要做到,必须将建设无尘化矿井作为基础,使现场粉尘的浓度得到控制;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进行强化,更加深层次的防治职业病。[6]以上两点是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实现粉尘控制以及职业危害防治目标的科学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三点要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不断的加强基础化管理,并构建出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有效机制;其次,要对综合防尘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将事后治理转换成事前防范;最后,必须对职业健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做到全面实施职业危害的防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永升.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3,01:85-88.
[2]袁辉,张国伟.绿色矿山 筑牢职业健康屏障——访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经理赵兵文[J].现代职业安全,2013,09:8-11.
[3]李荣强.无尘化矿井建设在峰峰集团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106-107.
[4]周泉,石恒伟.百善矿无尘化矿井粉尘综治系统工程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04:122-123.
[5]刘新.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预防矿山机电设备事故[J].安全与健康,2012,11:42-43.
基于人为失误的矿井本质安全建设 篇4
1.1 人为失误的定义
所谓人为失误,是指由人的行为导致的失误,即相关人员在工作、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的实际功能与期望功能的不一致,所导致的结果可能会以某种形式给工作与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人为失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发生在制定计划、工程设计、加工制造、设备的安装使用及维修等各种工作过程之中。人为失误将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是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质上也是人为失误的一种。
1.2 人为失误的分类及特点
按照产生原因可以将人为失误划分为三类:随机失误、系统失误和偶发失误。
1.2.1 随机失误
由人的行为所具有的随机性而引发的人的失误被称为随机失误。同时它具有不可预测、不会重复发生的性质。
1.2.2 系统失误
由于工作条件设计缺陷所引发的人为失误被称为系统失误。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任务的要求超出了人的承受能力;二是既定的规章制度与工作人员日常惯性行为的不一致。在上述情况下,这种失误模式具有可能重复发生的特点。
1.2.3 偶发失误
它是指由某些突发情况引起的人为失误,或在事前难以预测的偶然行为。
1.3 人为失误与本质安全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对于事故的发生频率以及严重程度和事故的影响范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企业进行安全管理首先要对员工的个体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分析个体行为模式,同时了解人的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
2 人为失误事故统计及其原因分析
2.1 事故统计分类指标
事故性质可将其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可以预见与避免的事故,但是由于人为原因而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所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和由于科技水平所限而无法避免的事故。
按伤害程度,事故可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
轻伤是指失能伤害所造成的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重伤是指失能伤害所造成的损失工作日大于或等于105日;死亡是指造成死亡的事故。即永久性的全失能伤害以及由死亡造成的损失工作日均为6000个。
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轻伤、重伤以及死亡、重大伤亡和特大伤亡事故。
轻伤事故是指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是指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至2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至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且包含10人的事故。
2.2 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对伤亡事故的有效统计与分析,可以对相关部门的当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
2.2.1 按伤亡事故频率统计
伤亡事故的频率是按下式定义的:
式中:a-伤亡事故频率;
A-伤亡事故发生次数;
N-参加生产的职工人数;
T-统计时间间隔。
世界各国的统计指标不尽相同。而我国往往是用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以及伤害频率等指标来表示。
(1)千人死亡率
是指某时段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工伤事故死亡的人数。
(2)千人重伤率
是指某时段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工伤事故重伤的人数。
(3)伤害频率
是指某时段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工伤事故伤害的人数。
(4)千人负伤率
是指某时段内工伤事故的人次数,即我国的工伤事故频率统计指标。
2.2.2 按事故严重率统计
事故严重率,顾名思义是指事故造成严重程度的统计指标,我国常用的有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等。
(1)伤害严重率
是指某时段内每百万工时因事故损失的工作日。
(2)伤害平均严重率
通常是指每人次受伤害所造成的平均损失工作日。
2.2.3 按产品产量统计
(1)百万吨钢(或煤)死亡率
(2)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
3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事故的发生要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物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机器设备、环境设施以及工具等);一个是主观的,即人的因素(如人的态度、能力、缺陷等)。其中,作为一切活动的实际主导者控制人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3.1 不安全行为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人在输入信息、加工以及输出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失误。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作环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盲目作业。
(2)生产过程缺乏安全措施,监管不力,导致违章作业泛滥。
(3)懒惰心理,从而忽视安全程序。
(4)过度劳累,导致行为动作变形。
(5)安全意识薄弱,未按规章制度执行。
3.2 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其他措施
3.2.1 预防人为失误及其危害的技术措施
以事故预防与防止损失为出发点,以减少人为失误及其损失为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第一个方面是采取制止人为失误的相关措施。
(2)第二个方面是采用使人为失误无害化的技术措施。
(3)第三个方面是采用控制人为失误所能造成后果的措施。在
3.2.2 预防人为失误的管理措施
预防人为失误的管理措施主要有职业适应性措施、作业标准化措施、安全教育措施和技能训练措施等。
(1)职业适应性措施
本文研究人为失误与矿井本质安全建设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分析矿井不同工种的职业特性,包括工作的条件、所处的物理环境、使用的工具、工序的操作特点、训练所需的时间等特性;简单地说,为工作挑选合适的人。
(2)作业标准化措施
制定作业流程和作业动作,科学设计“机”,防止人为失误。
(3)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煤矿工人应先培训后上岗,矿井应有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应有核心内容。
3.2.3 加强煤矿自身硬件设施建设
虽然完全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减少、控制不安全因素,防止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一旦出现了不安全状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使得事故不容易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玉中,等.煤矿工人人为失误的原因及其控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5.
[2]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3]张力.人因失误心理背景与核电站安全[J].核力工程,1992,11(4):91-96.
[4]张力,王以群.复杂人一机系统中的人因失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6(6):35-39.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 篇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制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对事故处理的力度。煤矿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煤矿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5.77下降到去年的3.1。绝大多数煤矿的技术装备、管理素质、培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双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轰轰烈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全国煤矿的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当前促进煤矿安全的有效措施。本质安全型矿井指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形成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的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井基本条件、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 矿井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矿井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跟踪、闭环式管理,隐患治理做到项目、措施、时间、资金、责任五落实。达到“通防安全示范矿井”标准,达到“防治水安全示范矿井”标准,高瓦斯矿井执行了瓦斯治理制度。
2、企业的安全理念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影响思想,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保证安全制度的落实。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全体员工树立本质安全理念。煤矿出事故是偶然的不出事故是必然的,任何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文化推动生产力,企业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良好安全氛围。全体员工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生命和健康成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3、安全管理制度、模式与水平: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的落实有专人和部门负责。矿井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一通三防”管理机构和防治水专门机构,配齐安全监察人员和其它相应的工作人员
4、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装备水平:煤矿企业必须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对安全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做它用。煤矿井上下使用本质安全设备,建立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的制度。采掘装备现代化;辅助设施自动化;监测监控数字化。
5、质量标准化水平:质量工作是安全工作的前提,煤矿企业认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达到A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6、煤矿安全程度评估达到“A”级矿井标准:安全程度评估能有效促进煤矿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促进“双基”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因此安全程度评估达到“A”级矿井标准
7、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应达到省级先进单位标准。
8、安全培训教育与职工素质:安全培训教育与职工素质: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行业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安全生产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未经安全培训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取得安全工作资格。
9、科技创新与技术管理水平:矿井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机构和科研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开发、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以优化生产要素、创造“本质安全型环境”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与煤炭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开展合作和交流,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培育具有激励、约束、自适应能力的技术创新机制体系,矿井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行政管理体系和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要适时调整生产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推行先进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10、职业健康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国际安全健康管理的模式,它反映了企业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水平。煤矿企业应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取得有资质认证机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 篇6
关键词:煤矿,本质安全,矿井建设
企业发展,安字为先。安者,企之大事,生存之基,兴旺之本,不可不察。浚安之道,一曰清源明道,完善理念体系;二曰树人夯基,打造攻坚利器;三曰有令必践,强化高效执行。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煤炭产量大国,但与产煤大国地位相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矿事故发生最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从而得知,中国煤炭行业依旧是高危行业。国家因此强化了安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定下来。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基础工作,是将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是所有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煤矿企业,全面推进安全管理,树立安全理念、规范工作标准、细分岗位责任、严细监督检查、严格精考细核,有助于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营造零缺陷的三维空间,实现人、机、物、环相互需求与和谐稳定,打造本质安全型的高效矿井。
1 树立科学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为创建本质安全夯实思想基础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煤炭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提出“带着感情抓安全”、“坚决不要一两带血的煤”等理念,坚决破除“干煤矿不能不死人”等旧观念,牢固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等新观念,树立“零”理念(死亡人数为零),全面推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的健康权益、幸福权益和生命权益。把科学、先进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落地生根,让安全管理理念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灵魂。要想抓好煤矿安全,首先要始终摆正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在安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心理,要坚持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忌因为煤炭价格走高、需求量增大而盲目加班加点赶进度。其次要处理好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分轻重缓急,切忌为降成本、增效益而减少安全投入,要切实保证安全投入及时、足额、到位。要统一思想,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传统,提高认识,层层落实、贯彻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橱窗、牌板、班前会、培训学习等,制做安全管理专题,扩大宣安全管理理念,强化安全精细化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安全管理内涵、宗旨、核心和灵魂,让安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 细化工作标准,为本质安全构筑坚实防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准则,就是纪律,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严字当头,细字着眼
2.1 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奖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处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等管理制度。分专业、分岗位制定工作标准体系、流程控制体系、信息反馈体系。
2.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工作标准
要从规范、细化制度和明确标准入手,建立一整套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责任说明、作业流程、各工种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职工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同时,要保证制度和标准规范编制、规范实施和规范运作。要深入现场、认真调研,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严格规范制度和标准的编制过程,使其符合安全生产实际,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要将规范职工文明生产作为安全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教育先导,引导职工自觉遵纪守规。健全合法、合情、合规、合理的制度体系,确立可以执行、能够执行、容易执行、自觉执行的工作标准,为确保矿井本质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3 分清岗位责任,为做好本质安全强化组织保障
有职必有责,失职必问责。全面强化责任追究,在落实上下大功夫,谁有问题就追究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凡是煤炭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无论事故大小、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人身伤亡,在调查、追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责任制度,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要通过对事故责任的追究,起到警示教育的积极作用,促使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化,持续保证安全生产。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工作目标量化分解、责任细化,实现从各煤矿领导、各级科室到各个员工,任务细分化,责任要明确。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制度,要坚持分管矿长、专业副总、业务科室管理人员分专业口层层把关,矿领导24小时轮流井下跟班,规定区队干部、技术员24小时井下现场盯点。要严格执行矿领导干部带班检查和“一班三汇报”安全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形成级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保证体系,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4 落实安全管理于生产中,为打造本质安全建立长效机制
4.1 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
强力灌输安全“零”理念,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进行广泛深入的的安全大讨论,由矿区到矿,由矿到区队,由区队到班组,由班组到个人。从上到下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气氛,始终把安全生产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4.2 强力推进“系统抓,抓系统”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出台安全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安全管理行为,规范员工安全操作行为。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即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安全管理体系。
4.3
强力推进技术、科技、装备升级,提升装备水平,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4.4 抓好瓦斯、水害治理,瓦斯区域治理;
加大排查隐患力度;加强整合矿井的安全管理,加大地面企业的安全监管;狠抓安全培训。
5 六项措施要狠抓,为本质安全型矿井保平安
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对进一步强化当前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提出六项措施:一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跟班制度,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坚决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隐患在一线排除、措施在一线落实,杜绝各类隐患和事故。二是各单位按照知岗位、知责任、知表率“三知”要求,增强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贯彻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三是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重要岗位的检查,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四是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消除各类隐患,根据企业安全工作特点,重点做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有计划地提高装备水平,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六是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员工成才档案和有效地考核、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夯实安全基础。
6 结论
金能公司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浅议 篇7
关键词:本质安全,培训,管理,装备
金能公司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井下作业环境恶劣, 受到瓦斯、冒顶、火灾、粉尘、水害等重大危险源的威胁;随着矿井不断延深, 开采条件的多变和不可知性造成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公司在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过程中, 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实行“培训”、“管理”、“装备”三并重的原则, 确保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 强化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本前提
人是生产实践的主题, 人的本质安全是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就煤矿安全生产而言, 提高人的素质是本质安全创建的重要内容。因此, 要强化员工安全培训, 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基于这一认识, 在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过程中, 金能公司坚持把安全培训作为抓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 以“过关”培训为主导, 以全员培训、技能鉴定为主线, 强化二、三级培训管理, 把安全、技能培训做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推动内训外培工作、培训效果检查评估工作及月考抽奖活动, 使培训工作不断向“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提升员工实际操作技能工作中,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突出区队、班组培训主战场的作用, 把培训课堂“搬”到现场, 把培训目标“盯”到岗位,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让员工边干边学, 干学结合。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使员工素质明显提高, 技术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安全文化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作业过程中, 从而确保了员工能时时想安全、处处会安全、时时能安全, 在任何作业环境下都能按章操作, 做到了个体安全。
2 强化管理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手段
一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逐步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就是一切从风险开始, 真实动态地辩识和分析评估矿井所面临的一切安全风险。针对风险, 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消除或减小风险。同时, 要做到管理过程的闭环, 按照PDCA原则, 注重过程控制, 实施规范精细化管理。金能公司已有完整的本安体系建设、实施领导机构, 并成立了公司、区队两级风险管理小组。公司组织各专业人员针对全矿井349项工作任务, 辩识出1965个危险源、144个管理对象,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危险源适时进行辨识和评估, 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标准和措施。通过对体系文件的持续完善完成了从计划、实施、考核、整治四级闭环的PDCA运行模式,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并在生产一线班组提倡自主管理, 以风险管理为基础, 实现班组管理的自主化和规范化, 充分发挥班组建设在本安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 让体系建设落到基层, 落到实处。
二是切实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 以标准化达标促进本安体系建设上水平。为进一步协调处理好本安体系建设与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关系, 公司领导班子首先调整认识, 明确重点, 从抓根本、抓基础入手, 切实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 以标准化达标促进体系建设上水平。对于质量标准化工作, 始终坚持高境界的认识, 高起点的定位, 抓局部、抓亮点, 对井下所有岗点的工程质量、文明生产进行高标准地整治。坚持用“精品工程”推动和提升本安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 把工作重点落实到采掘头面的管理, 按照“现场无重点头面、无薄弱岗点、无管理死角、无薄弱人员”这一要求, 逐步在采掘头面全部实行“精品工程”管理, 井下各区域全部实施责任区留名挂牌管理, 使质量标准化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和全面化, 从而推动矿井工程质量的持续动态达标。同时, 针对一通三防、顶板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等安全管理重点, 关键抓好了跟班区队长、班组长和安检员、群监员、青岗员、党员的安全监督作用, 狠抓交接班、中夜班及零星作业人员等薄弱环节, 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机制保证人的安全行为。人往往都有一种懒惰心理, 特别是在疲劳等状态下更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金能公司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机制, 加大反“不安全行为”的力度, 突出“严、实、细、狠”四个字, 真正实现按标准上岗, 按标准操作, 按标准管理, 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不安全行为”人员积极进行教育培训, 让他们在内心深处认识违章的危害, 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安全行为”现象的发生。
3 提高安全生产装备水平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的安全管理经验证明, 单凭“高压”与“严管”换不来安全, 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广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 为员工创造宽松、舒适的作业环境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最有效途径。金能公司始终把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作为本质安全创建的重点, 使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容易出现危险因素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提高生产现场的安全可控程度, 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好转, 企业效益的提高, 借助于神华宁煤打造煤炭航母的东风, 金能公司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 有效优化矿井安全生产环境, 力求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事故。先后完善了SG—2003型束管监测系统, 为矿井防治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消灭了炮采落后的采煤工艺, 矿井实现了机械化采煤;实施了一区缓采关闭, 进一步优化了矿井通风系统;结合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的实施, 积极对矿区供电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防灭火灌浆、注胶系统进行改造, 提高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实践已使金能人深深体会到, 提高装备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科技兴安”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必由之路。
4 初步成效
一是通过对体系文件的不断完善, 完成了从计划、实施、考核、整治四级闭环的PDCA运行模式,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二是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对风险的辨识能力, 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动态危险源辨识, 并认真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意识和安全技能都有所提高。
三是狠反了“不安全行为”, 增强“不安全行为”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是提升了矿井的安全生产装备水平, 提高了生产现场的安全可控程度, 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俭.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 .
[2]张喜武.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本质安全——神华创建煤矿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工程, 2006 (8) :36~3 9.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 篇8
煤炭资源开采的特殊性客观上决定了生产环节复杂、生产环境恶劣, 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安全。因此, 生产工人必须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全局的影响, 才能实现全员安全管理, 保障全矿井的安全生产。让生产工人背诵规程是远远不够的, 而必须使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否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因此, 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是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中最具操作性的内容, 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础。
1 本质安全型矿井需要科学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安全为天, 质量为本”道出了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了改善煤矿安全状况, 国家和行业已经制订了一系列的章程、制度, 相关学者也对煤矿事故的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 为完善相关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程、行业标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2,3,4]。煤矿也根据其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等。目前我国煤矿重大事故依然不断, 表明这些法规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非常必要。
首先, 当务之急是从根本上转变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意识。目前煤矿安全管理是从上而下的, 管理层制订各类生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针对性不强, 并要求员工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在这种模式下员工是被动的, 只知道这样做, 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更不清楚如果不这样操作可能造成的危险。因此, 实际工作中生产工人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整体的安全意识, 认为只要不发生事故就是安全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 规章制度实际上仅仅是安全检查的对照物而已, 并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5,6]。
其次, 安全费用的投入和管理不完善。一方面安全投入欠帐太多, 安全设施陈旧;另一方面安全费用计提不足, 却要应付安全事故的处理, 造成新的欠帐。本质安全要求合理计提安全费用, 并科学管理安全基金, 强化安全设施建设, 变安全费用的事故后支付为事先的事故预防, 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因此, 针对煤矿生产实际, 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就迫切需要从“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基础环节开始, 辨识其中的危险源, 制订科学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进而从本质上加强安全管理, 才能保障生产的安全有序。煤炭生产企业有必要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员工亲自参加煤矿事故机制分析, 并进行危险源辨识, 进而提炼管理对象, 针对管理对象制订相应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 只有使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贯彻实施这些标准和措施, 才能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从本质上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 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 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 进而实现“人、机、环、管”的协调统一, 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 最终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目标。因此,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应该涵盖“人、机、环、管”4个方面的内容。
2.1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具体内容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者的统一, 是消除对应的危险源的根本,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只要达到这些标准, 就应该能够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避免风险的发生。因此, 标准一方面必须客观, 另一方面必须明确、具体。管理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人的管理标准。
人的管理标准就是生产单位各岗位员工的行为标准, 即管理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应该以什么程序和方式干什么, 以及不应该干什么。这是管理标准的核心和重点。
2) 机的管理标准。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机器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提高。机的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
3) 环的管理标准。
这里的环是指生产环境, 标准则指管理对象处于安全范围的标准。
4) 管的管理标准。
管是将上述人、机、环联系起来, 实施统一管理的过程, 包括现有的组织结构合理有效、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备、规章制度的制订与落实程序合理。
2.2 管理措施具体内容
为了保证管理标准的执行, 实际工作中需要有完善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合理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是管理标准得以落实的保障。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涵盖“人、机、环、管”4个方面。
1) 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技术比武活动, 以及挂警示牌等消除各岗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2) 机的管理措施为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 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
3) 环的管理措施包括对环境对象的监测, 以及环境对象不符合管理标准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保证在安全的环境中作业。
4) 管的管理措施是对现有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进行完善的方法和手段。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机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以及保障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完备性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这些是实施本质安全管理的灵魂, 将真正体现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
3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机制及客观规律, 将事故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为了使危险源能够覆盖所有已知规律的安全事故, 进而制订完备的管理标准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 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标准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实际中, 制订煤矿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既要全面, 还要防止重复。因此要按照系统论的思想, 全面分析可能影响生产安全的危险源, 并进行科学、全面的辨识, 遵循如图1所示的流程,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由图1可见,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订要经过煤矿安全事故机制分析、危险源辨识、风险的分级分类、管理对象的提炼、管理标准的制订、相关责任人和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的确定、管理措施的制订, 以及对形成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初稿进行审核和修改并最终形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最后, 在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 还可能进一步遇到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根据新的情况重新进行事故机制分析, 制订适应生产实际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进而保持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和实时性。
总之,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订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通过“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方法, 遵循系统的流程, 由专门的科研人员, 结合现场生产作业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制订, 才能使制订出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更易被员工学习、理解和掌握, 使员工不仅知道怎么干, 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干, 并真正得以贯彻执行。只有从岗位员工和工作任务两个维度制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才能保证其针对性更强, 达到学有重点、干有标准、管有措施的目的。
4 结语
安全管理对煤矿生产是重中之重,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以预防为主, 而科学合理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证。因此, 制订完善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是建设本质安全矿井的基础和核心。
摘要:论述了制订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于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意义, 系统阐述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 说明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是从本质、源头上保证安全的根本, 提出了制订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程序。分析结果表明, 制订并实施科学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
关键词:本质安全型矿井,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2]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矿山事故分析及系统安全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
[3]林柏泉, 周延, 刘贞堂.安全系统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4]汪理全, 等.矿业工程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5]刘亚定.科学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异同之我见[J].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3 (11) :35-36.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 篇9
1.1 思想认识问题
安全工作与每个员工有密切关系, 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 取决于每个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 成本核算、计件工资已遍及多个岗位, 效益观念与日俱增。为追求眼前利益, 就会出现偷工减料、设备“带病”运转、购买使用劣质材料以及摧残性使用机械设备等现象, 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所以, 思想认识错误是影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技术装备问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预先探测危险因素, 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用工, 从而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然而我国不少煤矿还在使用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 煤矿重点攻关课题的研究速度缓慢, 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也不够大, 这是影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关键。
1.3 用工制度问题
煤矿企业多种用工形式并存, 人员组成比较复杂, 特别是井下生产一线人员, 大多是农民协议工、成建制农民工, 人员稳定性差。这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临时思想, 只重视工资收入, 不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 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差, 事故应变能力不强, 这样的生产人员不可避免地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1.4 “三违”问题
在“安全第一”方针指引下, 我国围绕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相继出台, 然而, “三违”现象却屡禁不止, 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 这已被无数血的事实所证实。究其原因, 主要是“三违”者存在几种不良心理:一是侥幸心理。侥幸是最大的隐患, 是培养习惯性“三违”的温床。二是麻痹心理。麻痹心理容易使人将重大的隐患看成小问题。三是惰性心理。图省事, 怕出力, 得过且过等惰性心理存在于部分人心中。四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极易造成集体“三违”和习惯性“三违”。
2 对策
2.1 强化法规意识
煤矿生产条件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 决定了安全生产的艰巨性。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落实党的“安全第一”方针的具体体现, 安全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企业的形象, 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依法办矿的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强化法规意识,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①认识上要到位, 思想上要重视,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效益的关系;②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做到有章可循, 依法从严治矿;③加强学习, 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查隐患、保安全活动, 用典型事例教育人, 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安全意识, 提高干部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 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2 培育职工的责任心
一个煤矿职工, 如果缺乏责任心, 他便会应付工作, 敷衍塞责, 不懂装懂, 留下漏洞, 埋下安全隐患或者直接引发事故;如果缺乏责任心, 他就会心存侥幸, 凭经验、想当然, 降低标准, 出现失误;如果缺乏责任心, 他就会忽视生命的价值、人生的珍贵, 不懂得生命高于一切、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 不理解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 打造本质安全人、创建本质安全岗, 必须培养干部职工对同事、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的强烈责任心。
2.3 加强区队和班组建设
区队、班组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和关键所在。区队、班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是引发安全事故频发、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要从现场小事、细节抓起, 积极推行“系统描述”、“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工作法, 让每名员工对生产现场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完善值班、跟班、安全自保互保联保、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安全激励机制的作用, 继续深入开展以实现安全生产为内容的争创评比活动, 切实把以“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安全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2.4 强化管理措施要灵活
加强安全管理还需要采取灵活的措施, 因时、因地、因人, 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①因时是指在季节更替时期, 容易引起人们生理的变化, 或情绪不稳, 或急躁冲动, 这些隐患不及时消除, 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这就需要和职工多交流、多沟通, 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必要时进行家访, 对不放心的职工进行停工培训, 进行心理干预和安全教育, 待其心理稳定后, 再让其上岗。②因地是指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 开展专项治理。如斜巷运输就要加强“一坡三挡”和提升运输系统的检查;采掘工作面就要加强顶板控制制度的落实;突出危险区域就要重点落实“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等。③因人是指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 不同的人要区别对待。如:新工人上岗时间短, 所学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正处在实践检验阶段, 遇到实际问题容易盲目乐观、认识不到潜在的危险;而老工人上班时间长, 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都有一定的积累, 这些人会因犯经验主义而发生事故。针对不同的人, 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要有所不同, 因人而异, 灵活掌握。
2.5 强化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①坚持安全教育责任化。要明确班组长为班组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班组安全教育工作, 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②坚持安全教育科学化。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内容, 要与典型事故案例相结合, 不断剖析事故根源, 做到举一反三。③坚持八小时之外安全教育。班组长要注意观察生产中的细节, 如有的职工下班后不好好休息, 打牌、酗酒, 在上班时就会无精打采, 对安全工作放松警惕, 因此不能忽视对这类职工的教育。
2.6 强化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技能
加强区队、班组安全技术培训是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安全管理对培训也很重视, 但有明显的局限性, 为培训而培训, 效果不太理想。因此, 在抓区队、班组安全技术培训方面, 要在主动加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常规性教育培训的同时, 借助安全活动努力提高职工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积极推行“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现场帮教”等灵活的安全活动, 认真学习安全规程、施工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 并在重要的安全知识方面反复考试, 强化职工记忆, 提高职工掌握安全知识的整体水平。
2.7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装备水平
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技术装备水平有很大关系。例如:我国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数目和瓦斯突出的强度、频度, 将随着开采深度的延深、开采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多。突出危险预测预报的最大意义在于准确找出和划分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 既节省防突费用, 又使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而现有监测技术还不完善、不全面, 难以预先得知灾害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波及范围, 也难以预先制定和执行有效预防灾害的措施, 使得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事故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国家应该在此领域投入充足的力量去研究相关理论, 并开发有效产品。加大科技投入, 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一项重要措施。
2.8 规范安全行为, 遏制“三违”现象
各级管理干部必须履行自身岗位的安全职责, 不断提高安全洞察力和安全技术素质。干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心、责任感和安全忧患意识;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 并对发现的“三违”现象进行有效制止;不论何时、何地, 无论出现何种情况, 都要坚定不移地做到一切为了安全, 一切服从安全, 一切保证安全。要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那些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差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 把安全意识牢固、责任心强的干部选拔上来, 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使职工明白什么样的操作行为是规范的, 不规范就要受到惩罚。强力推行“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操作法, 以杜绝操作失误, 遏制“三违”现象发生。
3 结语
【安全本质化矿井建设】推荐阅读: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10-04
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10-21
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研究思路08-28
简报-港务公司月度安全例会暨本质安全班组建设交流会07-20
本质安全08-19
本质安全原理08-12
本质安全系统09-07
本质安全管理06-14
塑造本质安全文化09-01
矿用本质安全防爆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