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

2024-10-10

建筑材料(通用12篇)

建筑材料 篇1

世界能源消耗危机问题日益严重, 节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在我国, 建筑能耗就约占全国能耗30%左右。建筑能耗主要体现在使用过程中的采暖与降温上, 加强建筑物的保温隔热, 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节能措施之一。建筑外表面是建筑室内与室外热量传递的主要介体, 包括建筑外墙、外窗、屋面等, 其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建筑的外观形式也很重要。追求艺术性很强的建筑不一定达到最佳节能要求, 强调了保温隔热的最有利方式也可能对建筑外观有直接影响, 如何使建筑物既符合降低能耗要求, 又不违背“经济、美观、实用”三大原则是现代建筑的重点及难点。下文以广州某文化中心为例, 共同探讨建筑材料、建筑艺术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建筑概况: (1) 建筑物性质:公共建筑; (2) 建筑地点:中国广州, 夏热冬暖地区; (3) 建筑面积:地上7665m2; (4) 建筑层数:地上6层; (5) 建筑高度:25.1m; (6) 架空层:无; (7) 屋顶花园:无; (8) 建筑轮廓及朝向示意图:见图1。

1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表1、表2)

以上数据均由T H-B E C S 2 0 0 8软件得出。

由于该设计不满足节能规定性指标, 需要进行权衡判定。当设计建筑空调年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空调年能耗, 满足节能性能化指标, 符合节能标准要求。材料的传热系数是节能计算的关键参数, 各部位的导热系数、传热系数越小对节能越有利。该建筑窗墙面积比小于0.4,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 中4.2.4条规定, 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而Low-E玻璃则价格较高, 因此该建筑较优的主要保温隔热材料组合是:屋面:30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墙: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窗:6mm中等透光热反射玻璃塑钢窗。

数据来源:《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9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

材料的选择对节能很关键, 选择不当有可能达不到节能要求, 或为达到节能要求可能需要增加成本, 不符合经济原则。

2建筑外观形式直接影响节能效果

从建筑轮廓及朝向示意图 (图1) 可以看出, 建筑平面为弧形, 虽然是正南北向, 也不一定位于北面的外围护结构就属于北向的外围护结构。不同朝向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要求有所不同, 节能隔热验算也要求建筑东、西向外墙的温度不能超过35.6℃。

根据表2, 该建筑较优的主要保温隔热材料组合得出的设计建筑空调年能耗与参照建筑空调年能耗相差1.8kWh/m 2, 理论上应该还有优化空间。试把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厚改为190厚, 得出设计建筑空调年能耗为133.03kWh/m2, 参照建筑空调年能耗为134.45kWh/m2, 设计建筑空调年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空调年能耗, 似乎也符合节能标准要求。但选用1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后, 东向外墙温度达35.67℃, 高于节能要求的35.6℃, 不能通过外墙隔热验算。如果只从经济角度考虑, 把建筑外形设计为规则的矩形, 可以准确区分各向外墙, 当东向外墙不能通过隔热验算, 只把东向外墙改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其余不变, 或许就能通过隔热验算, 满足节能要求。但该建筑外形为弧形, 保留建筑设计现状, 则难以区分各向外墙, 只能把全部外墙均改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把该建筑外形由弧形改为矩形的艺术效果差异) 。

建筑也是一门艺术, 除了满足自身的实用性外, 还存在美观性, 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在设计上我们不能只考虑建筑的经济与实用性, 而忽略其美观艺术性, 在当今日益受人们重视的建筑节能面前, 更不可牺牲建筑的艺术价值。每一个物体都存在其多面性, 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 我们不可顾此失彼, 要在矛盾中找平衡点, 使建筑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摘要:节能课题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艺术与建筑节能相互矛盾又密不可分, 如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既满足节能要求, 又遵循建筑设计“经济、美观、实用”三大原则, 成为新的焦点及难点。本文拟抛砖引玉, 以一弧形建筑节能设计为例, 浅探建筑材料、建筑艺术与建筑节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节能,公共建筑,弧形建筑,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

[1]涂逢祥.建筑节能形势与政策建议[J].建筑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4.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

建筑材料 篇2

第一次:ABCAABAABB判断BBAAAAABAA 第二次:BBCBBBCAAC判断 ABBBBAABAA 第三次:CDDBDCDCBDADACCDDACD 第四次:BCDCBBCABDBCCADACBDB 建筑材料A

第一次:CBDCBCBCAD判断 AABBBAAAAB 第二次:CCCBBBBBBD判断AAAAAABBAA 第三次:BCDADBAABC判断AAAAAABABA第四次:AACCAABBAB判断AAABBABAAA 建筑构造

建筑材料与建筑设计关系浅析 篇3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建筑都是衡量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建筑材料作为一座建筑全部的物质组成部分,从建筑出现之时起便与之产生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总是互相推动和促进的,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给建筑设计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如建筑结构的创新等。而建筑设计的发展,又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人类对建筑材料与建筑设计关系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的过程。

原始阶段:对材料简单的加工利用

原始人类为了躲避自然雨雪、风暴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直接利用。渐渐地人类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天然洞穴之中走出来,开始利用泥土、石头、草、木材、竹子等作为建筑材料。原始人类用石制的简易工具对自然界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其能用于构筑一定的遮蔽空间。新石器时期的黄河中游氏族部落,在地穴之上架构木架、草泥,形成适合居住的穴居 。另外,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建筑,已经出现了榫卯技术,这表明河姆渡先民对于材料的加工水平在当时已经到达较为先进的阶段。而随后出现的版筑技术,即将两板之间装满泥土,用杵捣紧,筑毕拆除木柱木板而成墙的技术,更是建筑技术的重要发展。

在这一阶段的建筑中,建筑材料仅被用于构筑各种可供人类居住、活动的空间,其中很少有主观上的设计成分。建筑的最终形态往往是各种材料根据地形,气候和易得性被选择性应用其中后的客观结果。因而这一时期的建筑物往往最能体现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可供选择的材料类型。

发展阶段:出现人工建筑材料,

并运开始用材料表现特定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增强,在建筑材料上表现为出现了人工建筑材料。人工建筑材料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同时也拓展了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和建筑物的构筑方式。与此同时,人类对于传统材料加工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筑的形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几何形状,也不再是材料选择性堆砌的结果。人类开始在营造过程中加入主观的想法,并试图用建筑这种形式来表现特定的主题。

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的几种人工材料之一,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由于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耐久性,砖很快被人们接受并用于建筑工程中。根据战国出土的遗址,砖曾被大量用于砌筑墓底和墓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建造的长城也是由方砖砌筑而成。而在遥远的古代埃及,一座座由巨石砌筑而成的高耸陵墓开始出现在广阔的茫茫沙漠中。这种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构图的纪念性建筑物被当做作统治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就是金字塔。金字塔作为一种纪念性建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陵墓的功能,粗犷石材所堆砌而成的巨大体量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成熟阶段:充分发挥材料特性并将其作为一种表现手段

玻璃、金属、混凝土等材料的出现使建筑设计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应用和发挥了这些新材料的可能性,建筑的高度和跨度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在平面和空间上也比过去自由多了,这些突破也相应的影响到了建筑形式的变化。1851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就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它的外形为简单的阶梯型的长方形体,各面只显出铁架和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展现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外观属性。同样在1889年世博会上建造的机械馆刷新了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记录,将钢铁的结构和材料之美展露无遗。

在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建筑中后,新型的框架结构取代了以往的笨重的结构形式,使得建筑设计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帕米欧肺病疗养院都是现代建筑中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经典之作。而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和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则更是基于混凝土而超越了混凝土。在建筑设计中材料被巧妙的与空间的主题和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造就了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杰作,形成了具有精神性的场所。

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建筑设计已经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其中比较主流的方向是绿色节能建筑和高科技建筑。而这几种建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相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壞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通过增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就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途径之一。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砂浆、聚氨酯泡沫塑料 (PUF)、聚苯乙烯泡沫板 (PSF)、聚乙 烯泡沫塑料(PEF)、硬质聚氨酯防水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制品(GRC)、外挂保温复合墙、外保温聚苯板复合墙体、膨胀珍珠岩、防水保温双功能板、发泡式聚苯乙烯板等都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和明显有效的节约能源作用。另外,能够利用材料自身的性能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来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建筑材料,如木纤维、天然吸湿性材料 (如石膏)、天然多孔矿物材料 (如硅藻土、蛭石、海泡石等)和其他非晶多孔材料等,也是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除了绿色建筑,参数化建筑的风潮如今也正在席卷世界。如今的建筑正由人们所熟悉的欧几里得几何体构成转变为非欧曲面的构成。各种外形新颖奇特的流线型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出现。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已经无力撑起这样奇特的建筑形态,这就要求新的材料要登上历史舞台。新的信息化新型材料,如:纳米碳管、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正在逐步被开发应用到新的建筑之中去。另外人们也将塑料纳入了自己的选择范围之中,如聚碳酸酯、聚乙烯等。还有高性能保温材料,只需要薄薄的一层涂料就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材料,这样一来建筑就可以做的相当轻盈。

关于建筑造型与建筑材料的探讨 篇4

关键词:材料质感,体块形式,装饰性图案纹理,雕塑感

建筑不是纯艺术品, 但它与所有其他日用品一样, 人类在保障其使用的基础上, 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使其能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享受。

由于人类对视觉信息的敏感, 优于听觉、嗅觉、触觉乃至建筑自身所特有的空间感觉, 所以视觉造型可以说是建筑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视觉意义上, 完全可以说, 建筑就是能住的雕塑。

与雕塑一样, 建筑的视觉意义也来源于材料质感、体块形式、装饰性图案纹理这三者。在这里如果拿建筑和雕塑类比, 首先可以很容易看到, 建筑的每一个美学流派, 都可以与雕塑的流派相对应。如立体派、构成主义等等。

如果说建筑是一种雕塑, 那么这种雕塑的最大视觉特征就是周身开孔——因为建筑需要开孔采光。然而开口部分采取不同于外墙的材料, 例如玻璃, 这就必然造成一部分建筑的外观上, 两种材料 (外墙材料和窗户材料) 互相分散点缀, 缺乏某些设计者想表达的材料整体感。

建筑师构思出很多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是建筑整体完全采用玻璃或其他透明半透明的材料, 这样建筑的外墙材料就与开口部分材料相一致而形成整体。例如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 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等等, 再比如外墙材料采用色彩光泽与玻璃类似的建筑材料如铝幕墙, 以形成整体协调的外感。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需要自然采光的建筑类型, 如办公楼等。第二是对于一些以人工照明为主的建筑类型, 用完全不透明的外墙材料, 取消开口。如剧院、电影院、商场、体育馆、博物馆等, 则外墙不需开口采光。有条件使用单一的外墙材料, 如金属、木、竹、石材, 形成雕塑感非常强的外观。例如鸟巢、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 都有非常整体的材料外观, 给人的视觉感受与现代雕塑无异。

由此可见, 使用单一的建筑材料, 弱化孔洞的感觉, 加强建筑材料的整体感是形成雕塑感的重要途径。但大多数建筑难于使用单一的建筑材料。这就需要退而求其次地寻求弱化孔洞感的途径。

当然, 周身开孔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戏剧性的景观, 有许多建筑师夸大窗的形状, 使建筑立面上窗户琳琅满目, 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例如现代派常使用这一手法, 建筑立面上的窗口方块纵横对比, 犹如蒙德里安的抽象派绘画作品。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另类的审美观念。适用于一些具有独特意味的建筑, 如商场和教堂等。

而常用的手法是加强一种材料的表面积, 减少另外一种材料的表面积, 一种为主, 另一种为铺, 主次分明。最为忌讳的是两种材料 (墙体和窗) 面积大体相当, 平分墙面。

亦即采用实多虚少或实少虚多的手法增强雕塑感。实少虚多, 用的是加法, 强调体块的咬合。有不透明材料的小体块加入玻璃材料的大体块中。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可以说是类似于有杂色的雕塑材料, 需要设计师因势利导地进行雕塑, 例如一块青色的翡翠, 杂有小面积的黄色, 这本来是美中不足, 但好的工匠懂得把那一小块黄色雕成一只蝉, 好的构思不但掩饰了缺陷, 而且更丰富和活跃了翡翠的内涵。类似的, 建筑中不同材料, 有B材料的建筑构件 (小体块) 做成加入或镶嵌入A材料 (主体大体块) 的手法。这里用的是加法, 强调体块的咬合。加法运用适度, 可以起到调节建筑外观单一感的作用。

亦可以采用减法, 采用实多虚少增强雕塑感。实多虚少, 给人的感觉是在大的实体体块上挖除小体块。留下了小体块的玻璃材质。人们对一件雕塑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材料质感。同样的雕塑题材, 同样是笔筒、鼻烟壶, 同样是雕一条龙。是用普通石头, 是用新疆出产的羊脂玉, 用沉香木, 用青铜或者白铜, 犀牛角, 乃至用不锈钢。不同的质感引发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羊脂玉的温润、沉香木的古朴, 不锈钢的冰冷精美。雕塑离不开材料美感。建筑也是一样。人们往往在看建筑的第一眼, 便是看它的材料美不美, 并通过它的材质便很直截地感受它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如一些建筑采用石材, 一眼看上去给予复古的意味。同样的建筑, 换一种材料便马上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玻璃幕墙给人予晶莹透亮的感觉, 石材给人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感觉, 不锈钢给人予精美和高科技的感觉, 木幕墙给人予文学感和古朴情调感, 竹给人予田园的感觉。涂料则往往塑造出零线脚零分割线的墙面, 给人予几何美感, 最适合于现代派建筑。而面砖既不是砖、木等传统材料, 又包含了大量分割线而削弱墙面整体几何美感, 是一种介于现代美感和传统美感的中庸材料, 适合于后现代建筑。

由于审美疲劳, 人们只会对独特的材料产生关注的欲望。某些材料已经司空见惯, 人们就会把它当作普通的背景而忽略掉它。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就要使用一些比较独特的材料, 独特的材料可以提升建筑的审美价值。一些新材料如劈离砖, 刚开始时候以新颖的质感, 引发大众的关注, 而如今由于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已经见多不怪, 不再具备审美价值。一些传统材料如砖、石、木, 在现代加工后, 具有崭新的纹理和色泽, 大众一眼便能判断是现代新颖材料, 他们与抽象的几何形式相结合, 同样也具有强烈现代感。

根据视觉审美心理学, 高档的、新颖的、崭新的、色彩鲜艳的、对比分明的材料更容易引起人的关注。建筑上一个体块一种材料, 几种材料质感色彩对比分明、互相衬托, 体块之间用加 (咬合) 的关系, 大体块局部使用减 (挖除) 是最能体现现代感雕塑感的。

当然也有同一块墙面采用不同材料拼贴, 由于这些材料没有起伏感, 都在同一层次上, 类似一副拼贴画, 实际上属于装饰性图案纹理。如KPF设计的很多办公大楼, 铝板和各种不同色泽的师材相间, 富于装饰性。这实际上是包涵了一种古老的审美意味。工业时代以前的世界建筑, 由于科技尚未发达, 可以选择的建筑材料极为有限, 东亚为木、西亚为土、欧洲为石, 因此材料质感的美学因素不被重视, 同时由于结构类型的单一, 体块形式都很单调,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美学元素是装饰性图案纹理。通过各种装饰性图案纹理, 增加建筑的文学性, 增强美感。进入工业时代, 首先在与工业美学相应的抽象派审美观念的引领下, 简洁纯粹积木般的体块形式成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其次人类处理结构能力的高超发展为体块形式的多样化、夸张化、动态化提供了技术保障;而计算机绘图的介入, 为一些三维空间感很强的体块形式如扭曲的绘制, 提供了便利。三方面因素的合力, 使得建筑体块形式空前丰富起来, 方的、圆的、三角的, 倒三角的, 扭曲的, 离散的。体块形式成为重要的审美元素。

在材料质感方面, 建材品种的空前丰富, 使得建筑设计者的选择多了起来, 象古代一种建材使用千年, 一个街区都是一种建材的历史结束了, 建材开始象流行时装一样, 具有了流行性。就好象一件普通款式的服装用上了独特的衣料业会引人注目一样, 普通的方盒子建筑用上了独特的建材也会引人注目, 我国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在大型现代建筑中, 使用一个很简洁的体块形式, 然后配以新颖建材取得强烈视觉冲击力已成为最新的设计流行趋势。例如我国的国家大剧院, 汉诺威世博会匈牙利馆等等。

在装饰性图案纹理方面, 由于装饰性图案纹理与现代建筑简洁抽象的审美观念风格上有所抵触, 所以现代建筑上的装饰性图案纹理趋于简化, 一般不使用附加的线脚和图案, 只运用和夸大功能性细节 (如分割线和勒脚) 和功能性构件来作为装饰性图案纹理。这些功能性细节和功能性构件亦常采用简洁抽象的体块形式与主体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现代建筑亦有采用额外的构件来做装饰, 比如现在流行的模仿KPF的构架。这些装饰性构件亦采用简洁抽象的体块形式。

可以看出, 现代建筑往往追求新颖体块形式、新颖材料和新颖结构。尽可能减少线脚和分割线等装饰性图案纹理。而传统建筑则注重线脚和分割线等装饰性图案纹理。一些当代建筑大体上采用现代建筑的手法, 同时又运用了大量的线脚和分割线等装饰性图案纹理, 实际效果是减弱了雕塑感和现代建筑的简洁抽象美感, 但同时具有一种传统的文化意味, 表达了文脉。这种后现代的设计手法比较适合用于一些需要表达地方文化的建筑上。

实际上建筑审美就是在简洁和单调、传统和现代、独特和怪异之间寻找平衡、把握火候。传统到什么程度、现代到什么程度, 简洁到什么程度不是单调, 独特到什么程度不是怪异, 都有赖于建筑师结合环境和建筑自身性质赖把握。

水工建筑材料 篇5

[文 摘]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混凝土经常受到渗漏的威胁,渗漏会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必须了解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本文论述 了水利工程混凝土产生渗漏的原因、渗漏处理的原则以及渗漏防治措施。[关键词] 水利工程 混凝土 渗漏 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 都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混凝土本身为透水介质,因而在水利工程中发生渗 漏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长期的渗漏不仅会使得钢筋锈蚀,而且还会引起混凝土的钙化 反应,进而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结构疏松,耐久性降低,严重的可能会使水利工程结 构产生安全隐患或导致破坏。同时由于渗漏的作用,使得有压水渗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1]。渗漏产生的原因

渗漏发生后,需要对渗漏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具体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 修补处理方案,原因分析是制定经济与合理的修补处理方案的前提与基础。

2.1 变形缝渗漏成因分析

变形缝为沉降缝、伸缩缝和抗震缝的统称。因为变形缝为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因而在水利工程中,变形缝位置为渗漏水的主要位置。变形缝的止水设计防水等级高,变形缝及止水材料均选用耐久性良好的材料,但在实际工程中,大部分变形缝处存在渗 漏水的情况,其原因可以从设计、施工和材料三个方面来解释。

设计中如果设计的密封止水材料的尺寸和变形缝尺寸不合理,将导致密封止水材料 的伸缩率小于变形缝的长期变形量,这样外水会通过接缝渗入混凝土结构内部。施工中 如果不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将容易导致止水带周围混凝土有蜂窝孔洞、止水带位置偏移、止水带焊接不严密、密封材料嵌填质量差等问题。如果止水材料选用了劣质产品或未选 用合适的止水材料,如在高腐蚀性环境中仍选用橡胶类止水材料,均易造成止水材料的 老化与腐烂,形成渗水通道。

2.2 混凝土裂缝渗漏成因分析

混凝土为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当混凝土结构上的拉应力超过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混凝土结构上将出现裂缝(裂缝多半为弯曲裂缝,而且是拉裂缝)。根据裂缝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分为温度裂缝、凝缩裂缝、干缩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超载裂缝、钢筋锈蚀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等。根据裂缝发展深度的不同,可以分 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和表层裂缝。对于裂缝成因的分析应根据结构内力大小、混凝土 材料性能、混凝土施工时的配合比、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营环境等方面着手,一般混凝土 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非单方面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组合引起的[2]。渗漏处理的原则

渗漏处理是为了消除渗漏给水利工程建筑物带来的危害,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 性,最终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渗漏处理方案必须根据渗漏调查、渗漏原因分析 并结合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和特点,综合选择适当且经济的修补方案。渗漏处理一般采用防水堵漏的方法。为了能有效地止水和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水压,防水堵漏应尽可能的靠近渗漏源头,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的稳定。渗漏修补一般应选择在 无水期或枯水期进行。如果必须在有水状态下进行修补,应严格遵循“上载下排,先排 后堵”的实施原则。渗漏防治措施

4.1 变形缝渗漏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建筑物在变形缝位置出现渗漏时,首先考虑采用热沥青进行补灌,当补灌

沥青效果不明显时,则应采用化学浆液灌浆,一般化学灌浆材料选用聚氨酯和丙凝浆液。

4.2 基础渗漏防治措施

岩基渗漏一般采用帷幕灌浆技术,用加深加厚阻水帷幕来达到对基础防渗的目的。帷幕灌浆是将具有胶凝性的浆液或化学溶液,按照规定的配比或浓度,利用机械(或浆 液自重)对之施加压力,通过钻孔、埋管或其它方法把浆液压送至岩体或其它物体(混 凝土,砂、充填土等)的裂隙、孔隙或空洞内,形成一定宽度的阻水帷幕,以减少渗流 量或降低扬压力的工程措施。

帷幕灌浆的设计一般包括灌浆压力、帷幕灌浆深度、帷幕灌浆的厚度和长度等4 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在地质条件、建筑物质量等条件的允许下,使用较高的灌浆压力 是有利于工程防渗的,但灌浆压力不宜过高,太高的压力容易产生地层的隆起,并且在 遇到有较大孔隙、裂缝时,较高的压力容易造成大量吸浆现象的发生,使浆液流到不需 要防渗的远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帷幕灌浆形式确定后,除了封闭式帷幕灌浆要深入 基岩外,悬挂式帷幕则要计算其深度。悬挂式帷幕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坝基扬压力允 许值、地层透水性、坝基排水措施等因素,结合大坝工程的实际需要,参照渗流计算成

果及其它类似工程经验综合考虑。防渗帷幕的厚度主要由工程地质条件、大坝基岩的防渗标准、幕体本身的密实性、稳定性以及帷幕允许的水力坡降来决定。帷幕深入岸坡内 的长度,同样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且宜延伸到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相交处或 相对隔水层处,与河床部位的帷幕连成整体。

当地质条件为非岩性地基时,一般可在建筑物上游采用粘土截水墙,粘土铺盖或进 行粘土灌浆和化学灌浆等方法以改善下游的排水条件等[3]。

4.3 裂缝渗漏防治措施

在裂缝渗漏处理之前,应先根据裂缝发生渗漏的原因、渗漏量的大小、渗漏范围以 及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等情况,分别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措施。(1)表面处理

在裂缝产生的部位,用水泥砂浆(适用于较宽缝隙的裂缝),环氧树脂(适用于微

裂缝)对裂缝部位表面进行粘补、涂抹和嵌补等,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表面裂缝。对于 裂缝渗漏量较大,但对建筑物影响较小的裂缝,可采用钻孔导渗或埋管导渗。钻孔导渗 一般采用风钻在漏水裂缝位置一侧钻斜孔,穿过裂缝面,使漏水从钻孔中导出,然后封 闭裂缝。埋管导渗即沿漏水裂缝在混凝土的表面凿若干上小下大的槽形,先在渗漏集中 的部位埋设引水铁管,然后用棉絮沿裂缝填塞,使漏水集中从引水铁管中排出,再采用 防水快凝砂浆或快凝灰浆快速回填封闭槽口,最后把引水管封堵。(2)结构内部处理 对于只需要防渗堵漏的裂缝或浅缝,可采用水泥灌浆,但对于渗透流速较大、裂缝 开度较小(小于0.2mm)以及受温度变化影响的裂缝,应采用化学灌浆处理。(3)内部处理与表面处理相结合

对于影响建筑物结构强度的裂缝,除了要采取内部处理外,还需要进行表面修补,以达到防渗、结构补强的效果。

4.4 散流或集中渗漏防治措施

当混凝土结构存在空洞、蜂窝、抗渗标号低和不密实等缺陷时,易造成水利工程建 筑物出现散渗或集中渗漏的现象。对于大面积的细微散渗及水头较小的部位,一般采用 表面涂抹抒法,如流速较大,可先用麻丝或棉絮楔入孔洞,以降低流速和减少漏水量,然后再进行堵塞;对于大面积散渗,可修筑防渗导水;对于建筑物内部混凝土密实性差、裂缝孔隙比较集中的部位,可用水泥和化学灌浆;对于涵洞壁很薄,漏水范围大,且缩 小洞径不影响用水要求时,可采用内衬钢板、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块,套管可 采用铸铁管、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管等;对于集中射流的孔洞,流速不大的,可将孔洞凿 毛后用快凝胶泥堵塞。

4.5 绕渗的防治措施

绕渗的防治措施一般为开钻孔灌浆、开挖回填和加深齿墙等。在选择处理方案之前 要先了解渗漏部位和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4]。

4.6 点漏的处理

灌浆堵漏法对于孔洞较大、水压较大且漏水量大的孔洞封堵非常适用,也可用于内 部蜂窝孔隙较大、密实性差的混凝土渗漏和回填。灌浆堵漏法要先将漏水孔口凿成喇叭 形,然后用快凝灰浆把灌浆嘴埋入,并封闭灌浆管四周,使漏水沿管集中排出,然后再 用高强度砂浆回填至原混凝土面,必要时可以立模养护。待高强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沿灌浆嘴顶灌浆。

当漏水孔较小且水压不大时可采用直接堵漏法。先将漏水孔凿毛,并把孔壁凿成与 混凝土表面接近垂直的形状,用水冲洗净槽壁,然后使用快凝止水灰浆捻成与槽直径相近的圆锥体,待灰浆开始凝固时,迅速用力堵塞于槽内,并向孔壁四周挤压,使灰浆与 孔壁紧密结合,封住漏水,外面再涂抹防水砂浆保护层。

漏水孔洞较大且水压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间接堵漏法。首先清除漏水孔壁的松动 混凝土,并将孔洞区域凿成适合下管的孔洞,孔洞深度根据漏水情况确定,将胶管或塑 料管插入孔中,使得渗漏水能沿管流出,然后采用快凝灰浆将管四周紧密封闭,待凝固 后,拔出导水管,采用与直接堵漏法一样的方法将孔洞封死。有的情况也采用木楔堵塞 法,即先把漏水处凿成孔洞,再将一根比孔洞深度短的铁管插入孔中,使水顺管子排出,用快速灰浆封堵铁管四周,待灰浆凝固后,将一根外径和铁管内径相当且襄有棉丝的木 楔打入铁管,将水堵住。最后用防水砂浆层覆盖保护。结语

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往往具有体积大的特点,因而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着一些安 全隐患,再加上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常年处于有水环境中,出现渗漏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了解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是解决水利工程建筑物渗漏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浅谈建筑材料的管理及材料的检验 篇6

【关键词】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检测

1.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1.1材料管理的基本方式

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体,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进入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规则,建筑市场和建筑材料市场管理机制以法律、法规来约束,平等竞争、自由交易。

1.1.1集中型

一般采取集中管理的形式,把供应权集中在企业,企业统一对厂家、经销商、外商代理、承包商等集中计划、采购、供应、管理。

1.1.2直线型

一般是对包工包料、项目承包责任制或项目股份制单位,根基工程需用情况,直接供应到施工现场。对计划、采购、供应、管理、信息传递和反馈处理,现场直接解决。

1.1.3分散型

分散性是指任务比较分散或跨地域施工工程,可因地制宜或“集中领导,分散管理”,扩大基层供应管理权限或对大宗材料由企业集中计划供应,将部分供应管理权放给基层,抓大放小,总体上调控,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

1.2材料管理的职责范围

1.2.1材料管理的职责

①遵守国家物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上级和企业内部关于料具供应管理的规章制度。

②参与现场施工平面布置规划,了解和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技术措施和用料要求,作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即合理规划好现场仓库,堆放的场地和运输道路。严格贯彻执行现场施工平面布置管理制度。

③参与调查附近材料资源、运输情况,进行“三比一算”(即比质、比价、比运输、算成本)择优选用最佳货源供应与大宗材料主备点。 按工程合同规定,及时与建设单位和上级供应部门商定供应分工,衔接落实各种料具加工的供应渠道。

④根据两算(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材料分析,按照施工顺序和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编制月、旬材料供应进场计划,掌握施工用料动态,及时反映工程需料信息,力争料具分期、分批、有节奏的进场,切实保证工程需要。

⑤严格把好进场材料验收关,坚持法定计量,做好检尺、量方、点数、过称和规格质量的检测,逐日逐批填写验收检测原始记录,发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坚决拒收。对符合工程严格防止“三差”损失。主要材料和构件进场,均应检查材质证明或出厂合格证。

⑥按照料具性能和物资技术保管规程的要求,对各种料具实行科学管理,做好仓库和料场的防火、防雨、防洪、防潮、防盗等工作。指挥进场料具一次就位,合理堆码,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为班组领料,盘点核算创造条件。

⑦根据施工预算材料分析,实行定额管理,定额供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有罚,建立周转使用材料的维护保养制度。对造成的材料损失浪费现象,须及时记录,查明原因和责任,按规定给予处理。对重大的浪费问题要报告领导或上级,追究其经济责任。

⑧贯彻节约措施,实施节约指标。做好耗料核算和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工作;配合财会人员正确核算单位工程和经营维修,临时设施等项目的实际耗用材料成本。

⑨负责对班组料具员的业务指导。帮助班组搞好节约用料与耗料核算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与员工管理相结合的作用,促进现场文明施工。

1.2.2材料管理的内容

①材料计划管理。②材料进场验收。③材料的储存和保管。

④材料领发。⑤材料使用监督。

⑥材料回收。⑦周转材料的现场管理。

1.3材料采购供应

1.3.1材料采购的原则

建筑企业材料部门在竞争择优、优中择廉、保证质量、保障生产、降低成本的目标下,完成材料采购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

材料采购供应,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熟悉有关经济合同法、财经制度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②按计划采购的原则。

采购供应计划的依据是施工生产需用。按照生产进度安排采购时间、品种、规格和数量,以有利生产、便于施工、综合平衡、提高效益的原则,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盲目采购而造成积压,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③坚持“三比一算”的原则。

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算成本是采购环节加强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条件下,选用价格低、距离近的采购对象,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1.3.2材料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

①材料名称(牌号、商标)、品种、规格、型号、等级。

②材料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

③材料数量和计量单位。

④材料包装标准和包装物品的供应和使用办法。

⑤材料的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包括专用线、码头)。

⑥接(提)货单位和接(提)货人。

⑦交(提)货期限。

⑧验收方法。

⑨材料单价、总价及其它费用。

⑩结算方式,开户银行,账户名称、账号、结算单位。

{11}违约责任。

{12}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的其他事项。

1.3.3材料供应的方式

按照供应单位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不同,材料供应方式有甲方供应方式、乙方供应方式和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三种。

①甲方供應方式。

甲方是对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项目业主的代称。 甲方供应方式就是建设项目开发部门和项目业主对建设项目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作法是甲方负责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和资源组织,按照建筑企业编制的施工图预算负责材料的采购供应。

②乙方供应方式。

乙方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代名词。乙方供应方式是由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由本企业负责材料采购供应的方式。乙方供应方式的具体供应部门可以是乙方企业材料部门、分公司料具部或项目经理部分别或联合组织采购供应。乙方供应方式可以按照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组织进料,可以在所建项目之间进行材料的集中加工,综合配套供应,可以合理调配劳动力和材料资源,从而保证项目建设速度。

③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建设项目业主,根据分工确定的各自材料采购供应范围,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由于是甲乙双方联合完成一个项目的材料供应,因此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就材料供应中具体问题作明确分工,并签订材料供应合同。■

【参考文献】

[1]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

[2]黄家骏.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第二版)[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4]建筑材料检验.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5]张健.建筑材料与检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

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篇7

1 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材料行业的影响分析

目前, 全球正处于一个文明社会, 节能减排问题也是世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不断颁布建筑节能政策, 研发一大批环保性、技术性的建筑材料产品。自2005年开始, 我国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根据这项《标准》, 明确规定了淘汰类型、激励类型的建筑材料产品。

首先, 淘汰类型。在《标准》中, 淘汰、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 主要包含如下几种:其一,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对人们健康具有威胁, 生产工艺低下的建筑材料, 例如实心粘土砖, 在取土过程中, 毁坏大部分耕地, 在焙烧时, 大量SO2被释放, 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其二, 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 被浪费的建材资源, 例如某些坐便器一次冲水量达到9L以上, 某些地漏水封不超过5cm, 在使用过程中, 造成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尤其是我国缺水、水源较少的区域, 实施该《标准》十分必要。其三, 某些影响建筑暖冷供给的建筑材料, 例如实心粘土砖、油毡等建筑材料, 在建筑暖冷供给过程中, 浪费了大量了能源。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处于夏日用电高峰期时, 用电量与五个三峡水坝的负荷量相等, 若采取隔热优质建筑材料, 可节省1/2建筑用电量。

其次, 激励类型。在《标准》中, 对于激励类型建筑材料, 主要包含如下几种:其一, 环保型建材。例如水泥、石膏等刨花板, 使用这些材料, 建筑性能良好, 使用天然产物, 提高了废物利用率, 降低了建筑成本,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二, 改良高分子建筑材料。例如PVF、塑料、改性剂等建筑材料产品, 不仅无害于人体健康, 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在高层建筑中十分适用。

2 建筑材料是建筑节能的前提

对于建筑节能而言, 建筑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栋建筑节能与否, 很大程度要看建筑能否是资源节约最大化, 主要包含节省材料、水、用地、能源等, 是否减少环境污染, 人们使用空间是否高效与健康, 建筑与自然之间是否和谐共存。而建筑材料是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内容, 关乎了建筑节能的整体效益。

其一, 外墙节能。主要包含外墙、屋面、门窗节能。在外墙节能中, 导热系数较小, 可选择框架填充墙、低层承重墙, 选择厂家的蒸汽混凝土砌块。制作保温复合墙时, 可选择岩棉板、石膏板制作保温材料, 与泡沫板匹配使用, 可降低导热系数。对于太阳辐射热隔离, 可选择挑檐、阳台等方式进行遮阳, 设置反射幕墙与浅色墙面。

其二, 屋面节能。可设置隔热通风性屋顶, 选择架空板进行隔热, 在内部设置保温材料, 实现冬季保温与夏季隔热。设置岩棉屋顶。对于蓄水屋面, 蓄一层水在刚性防水屋面上, 目的是利用水蒸发原理, 使屋面能够大量消耗太阳辐射热, 降低屋面传热量与屋面温度, 起着良好隔热效果, 进而改善热工性能。

其三, 门窗节能。对于建筑外围护结构, 门窗节能效果相对较差, 作为冷风渗透的渠道, 使门窗隔热性能得以改善, 可有效提升热舒适性, 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近些年来,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不断出台, 建筑市场中涌现了许多门窗节能产品。现阶段, 安徽、杭州等地也出台了地方建筑节能规范与标准, 积极推动建筑节能发展。对于建筑节能性能而言, 窗型是第一要素, 推拉窗节能效果较差, 而固定窗、平开窗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在提升门窗制作质量之外, 提升门窗气密性极为重要, 而增设密封条是主要手段之一。

其四, 给排水节能。针对传统镀锌钢管问题, 选择给水管材时, 首先考虑塑料管材。而对于给水塑料管材具有诸多类型, 例如钢塑复合、铝塑复合、HDPE、PEX、PCVU等管材。塑料管道选择也是难点问题, 需按照经济性、技术性原则。对于高档住宅, 可选择铝塑复合管, 因此造价较高, 相对材质也较好。对于安置房、廉租房等住宅, 可选择PVCU管材, 因其造价, 符合经济型性原则, 而且不影响使用效果。另外, 尤其要注意住宅热管管选择, 对于上述管道, 除PVCU管、铝塑复合管, 其它管道均和达到热水管道需求。

3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预测

在建筑业今后发展进程中, 建筑节能是主要发展趋势, 而建筑节能发展趋势是建筑材料利用与废弃物利用, 使废弃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既可提升能源回收利用率, 又可降低环境污染。同时, 通过太阳能制冷, 运用太阳能技术, 也是今后建筑节能的主要发展趋势。

首先, 注重建筑节能设计, 按照节能技术标准, 强制性执行建筑节能政策。

其次, 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材料, 在今后建筑建设过程中, 大力提高节能型、环保型材料的利用率。

第三, 对传统屋面、外墙进行改革,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 使用保温性能良好、隔热效果优良的围护结构。

第四,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进行多学科综合与分析, 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性节能技术。

第五, 注重保温节能门窗技术的运用。

第六, 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强化用能管理, 优化运行围护, 使日常使用能耗得以最大化下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建筑市场而言, 节能型、环保性建筑材料是其必然发展趋势。由于建筑节能政策影响下, 我国建筑市场涌现了一大批环保性、技术性的建筑材料产品, 例如铝塑复合、玻璃钢、铝合金等节能产品。根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各地建筑市场的节能型建筑材料占有率正在快速提高。因此, 发展与利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 有利于提高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摘要:建筑节能主要是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房屋使用过程中, 为满足同等需求, 达到相同目的基础上, 尽量降低能耗。可以说, 建筑节能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 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涉及诸多领域, 实施难度较大。而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建设的基础, 建筑材料的控制好坏, 关乎着建筑节能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建筑材料管理研究 篇8

1 对于材料的管理控制

1.1 材料的采购问题

应注意材料采购供应计划编制的合理与合法, 将其与批准的设计文件所列材料清单进行核对, 重点审查采购计划是否与年度投资计划相一致。同时, 应保证订货合同的合理性, 使其与批准的基建计划, 设计文件以及设备采购计划相符, 发现多购、少购、重购、漏购情况, 应予以纠正。购入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及成本也应予以关注。采购成本一般由买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三部分构成。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 坚持以低价购入, 降低费用。分期分批采购, 防止超储积压, 降低存储成本。材料的验收入库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建设单位应及时验收到货的材料, 当出现质量低劣, 不合规格等问题时, 建设单位应及时联系退货或索赔等事宜。对于价值高、批量大的采购, 可以考虑采用投标招标的竞争机制, 以期获得合理的价格和及时质优的供货服务。

1.2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首先, 材料的使用计划应当明确, 应对所需材料规格、品种、数量、成色科学量化, 不可只凭经验估算。其次, 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 应强化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把收发关, 集中统一管理。有的单位实行项目施工后, 项目经理因一时急需而自行采购, 一旦使用完毕后容易造成积压和浪费。因此, 企业应统一调度材料, 以供使用, 并测算出最佳库存量并实行限额领料, 同时可以考虑建立责任成本制, 制定降低消耗的考核标准, 严格定额标准, 促进责任目标的实现。

1.3 关于材料的盘点

企业应健全盘点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材料, 重点是成型钢筋、商品混凝土、周转材料, 塑钢材料、砂石料, 查明账物不符的数量及原因, 保证账物相符, 编制"材料盘点报告表", 核对定额及库存材料明细账, 研究盘盈或盘亏的情况, 分析原因, 作出适当的处理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对于出现的错误应立即指出, 违法行为应查明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工程竣工和年度终了时, 盘点使用的材料, 对剩余的材料及时办理转移或退库手续, 充分利用剩余材料, 减少浪费。

2 关于材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动态的管理体系

企业及时准确地记录施工中材料的耗用情况, 及时反映材料的需求给采购部门, 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材料员每月可测算出下个月某种材料的使用量, 报送材料总库 (站) 。材料总库 (站) 在各施工项目之间进行调剂, 并可与计划部门协调, 调整生产进度, 避开某种材料的使用高峰, 加速周转, 以维持正常的库存, 减少库存量, 节约成本。

2.2 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借助于电子计算机, 将材料库存量, 耗用量等数据输入电脑, 掌握合理的损耗和占用时间, 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 及时补充库存。可以借鉴制造业中采用的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以工业工程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 体现物流和资金流信息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建立库存帐面材料余额和可供使用材料数量余额间差异的数据库, 以生成可利用资源库, 为生成资源供应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

2.3 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在材料管理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 突然失去重要的供应商, 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材料被盗或丢失等。因此应重视风险管理, 即通过识别风险, 分析风险, 衡量风险,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 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 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展开市场调查, 充分掌握材料供应商的基本情况, 包括现有的和可开展合作的潜在供应商;建立备用数据库, 防止资料丢失或被破坏而造成的混乱;加强保管制度, 选择安全可靠的存放地点以及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2.4 重视对材料收发保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应使材料保管人员掌握各种实用技能, 例如熟练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材料的管理者而不是简单的收发员。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震.中国建设项目审计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1.

[2]朱荣恩, 徐建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6, 1.

[3]李敏溢.应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的管理[J].财会通讯, 2000, (10) 1.

建筑材料 篇9

关键词:建筑节能领域,相变建筑材料,应用

1 引言

现阶段建筑节能领域存在较为繁复的管理程序, 并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必须在整个项目中管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内容。建设建筑节能工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筑节能领域中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 并且只有通过相关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稳定有效开展项目的施工。建筑节能领域中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必须更新技术, 提高技术管理的水平, 以便有效开展土建工程项目建设, 并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引进最新的先进技术。笔者针对建筑节能领域中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 从相变储能墙板、相变储能砂浆、其他相变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旨在为今后建筑节能领域中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管理提供经验和指导。

2 建筑节能领域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

为了减少建筑工程中的材料消耗, 降低空调以及供暖系统的投入成本,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上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1 相变储能墙板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相变储能墙板产生了, 其作为一类围护结构类材料, 由相变材料组成。结合其建材基体实际, 有如下几类:第一类是基材为石膏板的建材, 其在外墙内壁中应用较多, 有着稳定室内温度和房屋舒适度的优点;第二种是基材为混凝土的建材, 其大都应用于外墙体;第三种是基材为保温隔热材料的建材, 大都应用于节能高效的建筑当中。总结而言, 此类墙板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应用较多, 如果屋内温度高于此材料时, 材料就会因为相变的产生而吸收屋内多余热量, 反之, 屋内温度低于此材料时, 材料就会因为相变的产生而释放屋内多余热量, 最终使得房间舒适度得以保障。因而, 相变储能墙板有着调整围护结构热量、保证房间舒适度的功能。

2.2 相变储能砂浆

如果在砂浆等基质中混入相变材料, 就可以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备蓄能力。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 在微胶囊技术下, 如果在能量微球中封装一定的石蜡, 并且混合于一定的灰泥, 就能形成石蜡砂浆, 此种砂浆若用于房屋的内墙, 就能起到冬天保存热量夏天排除热量进而使得屋内温度得以稳定的效果。如果房屋中的温度高于22摄氏度的时候, 石蜡就会因为融化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进而使得房屋中的温度得以降低;反之, 如果房屋中的温度低于22摄氏度的时候, 石蜡就会因为凝固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进而使得房屋中的温度得以升高。

还有国外研究表明, 如果将一定浓度的丁基硬脂酸盐融合于丁基棕榈酸盐, 就能形成一类相变材料, 若采用直接混合的方式混合于灰泥砂浆, 采用一定工艺就能将相变储能墙板制造出来。此类墙板有着更好的储热性能, 在相变材料的作用下, 可以更为精确的控制储热量。

2.3 相变材料的其他应用

在其他方面, 包括相变储能混凝土、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相变材料涂料、相变蓄热地板等。

和一般的混凝土相比, 相变储能混凝土的热熔相对较大, 因而若将其应用于外墙体, 就能稳定房屋温度, 使得房屋中的舒适度得以保障;建筑节能的地基力量就是保温隔热材料, 也是当前节能设计中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就相变材料涂料而言, 若在建筑当中进行应用, 就能使得储热能力得以升高, 进而更好的普及材料。就相变蓄热地板而言, 大都和电加热融合而用, 在地板采暖下, 可以平衡屋内温度, 能够保证居住者的头凉和脚暖, 有着相对较低成本, 可以广泛应用。

3 结束语

总之, 上述种种因素都会对建筑节能领域中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管理产生影响, 并且地质状况、气候条件、运输情况、资金情况、政策处理和施工难易程度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建筑节能工程, 由此可见, 该项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并且有极大的难度, 一方面要将各种外部影响因素考虑在内, 另一方面要保证管理者的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抓好各个环节, 要将各项事宜落实到位。对建筑节能领域中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严格把关, 并重视和有效控制技术问题, 将控制管理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落实到位。我国现如今普遍开展了控制和管理建筑节能领域中相变建筑材料的应用工作, 因此, 进一步科学有效控制建筑工程中节能应用管理问题是现如今相变建筑材料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巨松, 金亮, 吴晓丹.相变材料发展及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 2010 (02) .

[2]谢芳.相变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郭智伟.相变材料发展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6 (03) .

[4]陈荣国, 陈艺兰, 刘心中, 吴伟钦.相变材料及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 2015 (23) .

建筑材料 篇10

流行于中国古代的两大哲学派别主要是孔子的儒学和老子的道学,儒学主张入世,主张心系天下关心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治理;而道学主张出世,主张个人对名利的淡薄。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青云得志的时候,总会以儒家来激励自己,在仕途不顺的时候,则会以道家来宽慰自己,他们总是徘徊在儒家与道家之间[1]。

比较有意思的是,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一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大自然的相互呼应,相互融合与协调,而不是与之相对立。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总有一种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犹如天然形成的一般的气质。

我们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住所是天然的岩洞,自从我们的老祖先从巢居和穴居的栖身处走出来的时候,就开始了居住空间的建设,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由于受到生产力条件的限制,最早的古代建筑以夯土(中国古代以重物夯制的方式把松软的土变平整和压实)和木材为主,确切说是夯土墙和木构架。

在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至今发现的建筑遗址数以千计,甚至出现了房屋的遗址。由于我国地域之大,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材料条件的影响下,建筑的营建方式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各种各样。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发现了至今约六千到七千年的建筑遗址,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的房屋。目前发掘到的遗址部分显示为长在23 m左右,进深约8 m左右的木构架,专家进行相关的推测,认为可能是一座长条形状的体量巨大的干阑式的建筑。

这一建筑遗址出土的木构件显示,其柱,梁,枋,板等结构已经使用了榫卯方式,且很有可能是使用石器进行的加工,专家推测有可能当时长江下流的木结构建筑技术略高于别的地区。

而在同时期的黄河流域则流行所谓的“木骨泥墙”式房屋,由于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细腻,且含有一定的石灰质,经过加工不易倒塌,因此便于人们通过挖掘来建立洞穴,至今陕西地区仍然有居民居住在窑洞当中。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目前已经发掘面积为南北大约300 m,东西大约200 m的遗址显示,仰韶文化时期后期的建筑已经发展为地面建筑,其建筑立面主要使用木骨架上扎结植物的枝条然后涂泥浆的方法,而屋顶的制作方法也近似相同。为了防止屋顶的坍塌,在房间室内会用木柱子做支撑,根据房间的大小,木柱子的数目也不等,这时候远远没有形成以后的建筑模数和建筑制作规律化。为了防潮,人们会使用火来烧烤建筑的内墙壁和地面,使之陶化,有的建筑铺设了地面防水层,使用材料仍然是木材或者植物。

在手工艺制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筑用的瓦出现了,瓦的出现是一个建筑发展史的标志,标志了人们建造工艺的提升,大约在西周时期,瓦第一次出现在建筑上,使得当时的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阶段发展到了比较高级的样式阶段,到了春秋时期,建筑上大量使用了瓦,瓦当时也逐渐成为艺术创作的样式,瓦钉也已经出现,用于瓦与屋顶的固定,瓦的材料本质上来说还是泥土。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铁开始参与到建筑活动中来,但仅仅是作为配角而存在,主要用来固定木结构。到了战国时期,铁质工具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建筑用的木材也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加工,出现了斧、锯、锥、凿等工具的使用。同时,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大块的空心砖,到了西汉出现了楔形的和有榫的砖,最后大大促进了石材建筑的发展。

两汉之后的上千年间,我们国家的建筑材料保持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在保持木材,石材,铁器的基础上,基本没有新的材料的使用,以至于中国古代的建筑有详细的所谓“大木作”之称呼,到明代砖作为建材开始广泛被社会采用,据记载明代大量使用“空斗墙”,明代出现了琉璃面砖和琉璃瓦,用于建筑立面和屋顶的装饰,到清代随着中西交流的逐渐加深和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开始有一些新型的材料被中国建筑师和匠人所采用,例如清代乾隆年间从国外引进了玻璃,玻璃的出现使得原本纸糊的窗户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室内空间开始变得透彻和明亮。石材在建筑中的使用也有所突破,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法总是首先应用到皇家建筑中,满清皇室曾经大量兴建皇家建筑和园林,除了京师北京之外,这些建筑和园林遍布承德、热河等地,在一些皇家园林中,如圆明园的长春园里出现了巴洛克风格的欧式建筑,其大量使用石材,在周围的中式传统建筑群中显得别具一格。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中西交流力度也越来越大,西方的建筑材料随着帝国主义的枪炮也来到中国,钢铁技术、钢筋混凝土、玻璃、金属等都逐渐成为中国新式建筑的有力支撑点。随着清政府颐和园的修建以及最后几座皇家陵墓的修建,中国绵延千年的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在官方工程系统中终止了活动,虽然在民间仍然有所延续,但已经逐渐推出主流的舞台。

此时远在欧洲法国巴黎的一些高等建筑艺术院校中,开始出现折中主义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也逐渐漂洋过海来到近代中国。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一些时尚的新型住宅,如上海铜仁路的吴同文宅,这些新住宅广泛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大片玻璃等新型材料,采用新的建筑结构,装置了电梯,弹簧地板,采用了玻璃顶棚等新的设施,整体建筑空间在新材料的作用下显得通透和流畅。这些新的建筑材料在沿海一些开放城市首先登陆和普及,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西方很多国家在远东地区的商行极力向中国倾售新型建筑材料,客观地说,这也加快了中国建筑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的建筑材料的发展规律是从天然材料开始,发展到各种新型的人造材料,且人造建材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良好,新材料满足了各种建筑风格的需求,也催生建筑风格形式的新的变化。

2 中国建筑风格形式的演进与变化

中国建筑风格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哲学思想、官方的统治思想以及建筑材料密切相关。中国的建筑形式则与社会各个阶层的需要密切相关。

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劳动人民居住天然的岩洞,这是我国境内已经知道的最早的人类的居住形式。《韩非子》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这句话提出了巢居的住所形式,有专家猜测这或许是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形式,而一些地势很高的地区,人民则可以直接开凿洞穴进行居住。这是由于生产力底下的前提下,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去发挥智慧创造安全的居住空间。

距今六千到七千年前,当我国进入氏族社会的时候,开始有人造房屋的出现,其代表样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河流密集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河姆渡村发掘出土的河姆渡房屋,如图1所示;第二种是北方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房屋已经出现相对精细的建筑结构,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而且很多构件上都有榫卯,如图2所示,有的有一处,有的有多处,榫卯结构大大增强了建筑的耐风性和抗震性,使其居住起来更加安全。这些榫卯由当时的石器工具加工,可见当时的手工艺技术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木材从这一时期开始在古代建筑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且由于地势低洼的原因,为了防止潮湿,很多建筑有木架的台基。

同一时期里,北方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龙山文化中,广泛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涂以泥浆的做法来制作房屋,房屋的室内为了安全期间,使用数量不等的木柱子作为支撑,为了巩固房屋,立面和地面会采用细腻的泥土涂抹或者烧烤,使之陶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潮湿,室内地面上出现了防水层,材料为木材或者植物,由于在室内生活,因此,这些房屋设计的有烧火的坑穴和相关的排烟口。在这些建筑的建设中,木材和泥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由于这些材料的限制,当时应该不会有多层的房屋和建筑,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北方的建筑也爱选择地势相对高的地方选址搭建,而这些高的地势也具有台基的雏形。

台基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大特色,有人俗称中国古代建筑为“三段”式建筑,即一间中国古典建筑通常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西方古典建筑也有台基或者类似于台基的结构,如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也出现了几阶的踏步[2],相对于西方古典建筑,中国建筑更加强调台基,早期的中国建筑台基还是由夯土制作,最早的目的是为了防潮防水,加上建筑本身有一定的重量,为了保证建筑物完工之后不会出现塌陷的安全问题,也需要一个坚实有力的台基,台基后来逐渐用来代表封建等级制度,据说西周时期出现的高台建筑就可以看作是台基的顶峰表现。

早期的台基主要用夯土筑成,后来则在建造过程中在夯土的表面包砌砖石,有的甚至还有压阑石、角柱和间柱。还有一大类的台基由佛教中的座演变过来,称为须弥座,图3所示,其形体的表面有复杂的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高级的建筑中,如宫殿、寺庙,塔的基座等,目前最早记录的须弥座见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中,发展至唐代其样式到巅峰,非常华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宋辽等时期继承了这种风格,须弥座至元代开始简化,明清时期的须弥座则主张上下的对称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称为“大木作”,也就是建筑的主体,通常由“柱、梁、枋、檩”组成,把木艺在建筑学上推向了一个淋漓尽致的高潮,宋代的李诫根据实际经验著有《营造法式》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工艺,大木作如图4所示。

大木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其正面相邻的两个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也叫“面阔”,开间这一叫法一直沿用到当代的建筑,我们通常称室内空间的水平横向距离为“开间”。由于中国古代理法和哲学的作用,建筑的开间数在汉朝之后大多采用十一以下的奇数(也有少量的偶数开间建筑)。一般来说,民间的建筑用三至五开间,官方的宫殿建筑、宗教的庙宇建筑、政府的署衙建筑用五到七开间,如果用到九开间以上,说明这个建筑是非常正式非常隆重的,例如唐代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和清代北京故宫太和殿则采用了十一开间的规格。

由于建筑屋顶的重量,因此,建筑的柱子就要起到承重的作用,把屋顶的重量传达给台基。

柱子同样采用木材来制作,有的在建筑的四周,有的在建筑的室内,但几乎没有纯粹用来装饰的柱子而都是有一定的承重任务的。中国古代柱子大多使用圆形的剖面,秦朝出现过方形的柱子,汉代的柱子样子更多,增加了八角、束竹、凹楞、人像等新的式样。在上千年的建筑建造中,柱子的位置出现过所有调整的时候,宋代的一些建筑将室内的柱子向内移动,称为“移柱造”,还有一些建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柱子,称为“减柱造”。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一个结构,同样由木材制成,其作用在于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过斗拱专递到立柱,在周朝的青铜器中,斗拱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发展到后来出现各种样式,也有单层斗拱和多层斗拱之分,唐朝时候斗拱形式达到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宋朝时候发展到成熟阶段,在北宋的《营造法式》中将斗拱用材分为八等。到明清之后斗拱的尺寸也越来越小,其实用性也有所降低,最后主要是用来进行建筑立面的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架则是封建等级的直接体现,常见的屋架都是山形的顶,常见的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其等级不同,分别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最高等级的建筑如故宫太和殿,则使用了庑殿顶,一般来说,只有皇家建筑和孔庙才可以使用这类屋顶,庑殿顶的样式如图5所示。

歇山顶的样式则结合了直线和斜线的样式,在侧面山墙上保持了一个小的三角形立面,视觉效果感觉棱角分明,结构清晰,这种类型的屋顶在宋元时期最为流行,在封建等级最严格的时代,只有五品官吏家的正堂才可以使用歇山顶,其样式如图6所示。

相对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则为广大中下层人民所使用,这两种屋顶的样式看起来更加轻松,气质更加随和,结构更加简单。

有了整体的木构架,古代建筑墙体常见的有夯土墙和土坯墙,其中夯土墙则是最古老的形式,后来出现了砖墙,最早见于一些墓室中。明代是我国砖结构大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建筑、城墙使用到了砖,有的建筑因为砖的使用而减少了柱子的使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也经历了材料和式样的变化,从早起的茅草、泥土到后来的陶筒、琉璃瓦,从形式上越来越美观,从结构上越来越坚固,尤其是琉璃瓦具有很好的抗水性,同时把建筑装饰的金碧辉煌。

近代中国建筑形式变化很大,主要是西方折中主义风格的到来,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些开放口岸城市率先出现了西方样式的建筑,这是一个承上启下,新旧交接,中西融合的建筑过渡时期。

建筑结构科学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重要成就,西方的力学、结构学传入中国后,使我国改变了过去建筑沿用传统法式的做法,而采用了能够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建筑结构科学。1863年,上海法租界承建公董局大1863楼,中国工匠魏荣昌中标,这一个事件开创了中国建筑工匠由传统水木业走向近代承包营造业的时代。如下图所示是一个新型建筑的例子,即北京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的大楼。

西方新的建筑材料传入了中国,催生了新的建筑形式,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有砖木混合结构、砖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9世纪中期就出现了砖木混合结构,当时建造的外国古典样式的大楼普遍采用这种结构。虽然采用的仍是传统建筑材料,但其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有很大改进之处,使得当时的建筑可以做到更高的层数,如1891年建成的上海中期江海关可以达到5层。

砖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在中国开始普及,这类建筑的立面用很厚的砖石进行承重,楼层间用工字钢固定,建造这样的建筑会使用大量的钢材,如1903年建成的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就是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的建筑技术在建材种类、结构计算、施工工艺、设备水平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建筑材料工业基础的薄弱,近代中国的建筑行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体现了建筑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局限性。

3 建筑材料和建筑样式的关系

建筑材料辐射的控制 篇11

【关健词】建筑材料;辐射类型;放射性

一、前言

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而建筑材料在不断被人们大量应用时,随之而来的问题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这其中便有因为建筑材料中的辐射量过大所导致的问题。现在的人们更是谈辐射色变,辐射无时无刻不潜伏在人们生活个个角落,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某一刻给人们以沉痛的打击。鉴于此,有必要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讨论。让人们重视起这个问题,明确建筑材料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目前,建材市场上建筑材料品种繁多,主要以瓷砖、陶瓷、大理石、花岗石、木材、水泥、石粉等为主。其中大理石和花岗石为天然石材,均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矿区,种类比较固定,产地也很明确,由于各地区地质结构不同,矿物组成比较复杂。石材质量重,价格比较昂贵,在建材市场中所占比例约为30%,大多数用于大型商店、宾馆、礼堂等公共场所。市场中大部分主要以人造瓷砖类为主。瓷砖品牌繁多,价格相对便宜,人造瓷砖在建材市场中所占比例约60%,大部分用于居民住所。建筑主体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等,均来自于本地的水泥厂和建筑材料公司。

二、建筑材料辐射的类型

(一)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是指自然界中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放出射线并能衰变成其他原子核的元素。放射性就是原子核自发发射各种射线这一性质的统称。

a射线由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组成。原子核自发发射a粒子的转变称为a衰变;原子核发生a衰变之后,电荷数Z减少2,质量数A减少4;它的贯穿本领最小,但电离作用最强。

P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原子核自发发射P射线的转变称为P衰变;

原子核发生P衰变后,电荷数改变一个单位,质量数不变;它的贯穿本领比a射线强,但电离作用比a射线弱。

Y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原子核自发发射Y射线的转变称为Y衰变;原子核发生Y衰变后,电荷数和质量数均不发生变化;原子核的Y衰变通常伴随着a衰变或P衰变发生;它的贯穿本领最强,电离作用最弱。

(二)天然电离辐射

天然电离辐射是指地球存在以来就有的电离辐射,主要包括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主要包括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来自于地球外层空间。宇宙射线中,初级宇宙射线是指从外部空间射到地球大气层的高能辐射,主要是由高能质子组成,其中氦核占10%,其余为少量的重粒子、光子、电子等。高能宇宙射线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了次级宇宙射线。当初级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时,粒子带着极大能量剧烈碰撞大气中的原子核,导致原子核四分五裂,这一过程叫做“散列反应”或者“碎裂反应”。散裂反应产生了中子、质子、介子、K介子以及一些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是指当高能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反应产物包括次级宇宙射线粒子和许多放射性核素尽管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品种很多,但是空气中的含量都很低,因而它们对环境猫射的影响很小。原生放射性核素属于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从地球形成以来,一直到现在还存在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环境中存在的原生放射性核素很多,根据它们化学行为和核素性

三、辐射主要危害与防辐措施

(一)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核辐射损伤:该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如核电站泄露以及核武器爆炸等。

2.外照射慢性放射性损伤:长期所受超剂量慢性外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疾病,如白内障、造血功能障碍、慢性皮肤损伤等。慢性损伤常发生于从事核辐射工作的人群。

3.对胚胎与胎儿的损伤: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辐射会增加死胎率和胎儿畸形率,导致新生儿死亡率升高。

4.核辐射污染后遗症:受辐射污染后半年左右会产生一系列机体变化,包括眼球体浑池、白内障、生殖器官受影响导致不孕不育、骨髓受损出现白血病等,甚至各种癌症的出现。另外,也存在遗传效应,使生殖细胞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胎儿畸形等疾病。

(二)在使用建筑材料的时候,主要有下面几项措施可以进行相关的辐射防护:

1.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该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在空间较小的房间里不能大范围的使用同一种类型的建筑材料。

2.为了预防室内建筑材料放射性浓度过高,一般在新毛还房装修前作放射性环境本底检测,这样将有利于石材和瓷砖类型的选择。

3.在建筑材料市场选购石材和瓷砖产品时,应要求经销商出示产品放射性检测报告,注意报告中商家品牌和所购品名是否一致,另外还有检测结果类别属于国家标准中的哪一类。

4.对于装修完成的房间,可请专门的环境检测公司到现场进行检测。如果放射性浓度过高,必须马上采取更换措施。若超标率较低,可不必進行更换,保持房间通风性或采取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氡气体的浓度。

四、结论

在建筑材料越来越轻便,利于建设的今天,房屋、公路、公共设施在不知不觉中都以大换了摸样,功能多了、样式新了,然而危害也越来越多了,这是人们所不希望的。建筑材料应是利于民、造福于民的。所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的修正前进的道路。让建筑材料是利于民、造福于民的。

参考文献

[1]崔霖沛.建筑材料辐射及其监测[J].国外地质勘测技术,1996.

[2]李炯棠,潘丙珍,陈锋.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对室内γ辐射水平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2005.

绿色建筑材料的定义 篇12

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并向高端发展的新时代, 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和绿色建材已经成为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建材行业最具权威性的行业组织, 中国建材联合会经过调研, 在广泛征求行业部分领导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近日提出了关于绿色建材的定义。

绿色建筑材料定义是指在原料的选用、开采加工、产品制造、产品应用过程中, 能够有效利用废弃物,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资源可循环再利用的, 不仅性能功能符合建筑物等配置的要求, 而且全生命期内与生态环境和谐, 对人类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节能、环保、低碳、安全、可循环、长寿命的特征;生产工艺和生产使用过程中贯彻清洁文明、净化环境的特征;充分利用废弃物, 减少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 具有可循环再利用的特征;具有低排放、无污染、无毒害、与生态和谐的特征;满足绿色建筑和其它应用领域配置要求, 有利于改善和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进步特征。

上一篇:价值判断标准下一篇: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