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产业

2024-10-08

再制造产业(精选12篇)

再制造产业 篇1

再制造产业是指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 将废旧产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种产业。它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 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的一种产业。

2005年,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 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2009年1月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2010年5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31日联合发文宣布, 我国将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 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时, 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 大型废旧轮胎翻新。

在机械工业中, 机床通常被称为工作母机, 是机械制造业的基本加工设备, 它的品种、性能、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其他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专家指出, 机床再制造可充分利用老旧机床所蕴含的附加值, 降低制造成本, 实现节能节材。

机床再制造不同于机床维修, 它是将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机床作为再制造毛坯, 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修复、性能升级, 所获得的再制造机床在技术性能上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新机床的水平。机床再制造也不同于机床的再循环, 它是将报废机床作为高级资源而最大限度利用的回收方式, 其生产成本要远远低于新机床制造的成本。

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机床保有量逾700万台, 其中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占到60%, 大量老旧机床依然在使用或将面临报废。因此, 实施机床再制造不仅能够实现大量老旧机床设备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而且节能环保, 将形成新兴的产业, 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技术方面, 2012年5月底, 重庆机床集团联合重庆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了科技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项目验收, 此举标志着重庆机床集团在绿色再制造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验收组的专家认为, 此项目在机床再制造各单项技术的基础上, 形成了再制造与综合性能提升成套技术, 并制定了金切机床的再制造技术标准, 在废旧机床评价与再制造方案设计、多功能信息化提升终端装置、再制造标准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据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 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与制造新品相比, 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 节能60%, 节材70%, 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所以再制造产业前景广阔。

再制造产业 篇2

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相关概述

第一节、再制造产业的界定

一、再制造的概念

二、再制造与维修的区别

三、再制造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的位置

第二节、再制造产业特性

一、理化特性

二、应用领域

三、生产模式特点

第三节、再制造产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资源效益

四、环境效益

第四节、再制造产业的准入门槛

一、技术门槛

二、产业化门槛

三、再制造对象的条件 第二章 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一节、国际再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规模

二、企业类型

三、研究领域

四、技术理念

第二节、主要国家再制造产业发展综述

一、欧洲再制造业

二、美国再制造业

三、日本再制造业

第三节、国外发展再制造产业的策略措施

一、注重对再制造业的研究规划

二、立法支持发展再制造业

三、加强再制造“回收渠道”管理

四、注重发展再制造业运作模式

第四节、再制造巨头卡特彼勒公司案例分析

一、发展进程

二、产业化支撑

三、价值链“共赢”

第三章 中国再制造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二、工业经济发展

三、产业结构调整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六、未来经济形势分析

第二节、社会环境

一、能源消费结构

二、节能减排目标

三、居民消费习惯

四、节能环保观念

第三节、技术环境

一、再制造基础理论研究

二、再制造技术进展

三、主要自主研发技术

四、再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第四节、行业环境

一、装备制造业

二、汽车工业

三、工程机械

四、机床工业

五、船舶制造业

第五节、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因素

一、人力资本因素

二、固定资产投资因素

三、外商直接投资因素

四、研究与开发因素

五、企业集聚因素

第四章 2014-2016年中国再制造产业总体分析

第一节、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历程

二、产业现状

三、发展特征

四、试点情况

五、产业联盟

第二节、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优势(Strengths)

一、有利于节约企业生产成本

二、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四、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五、有利于企业保护产品核心技术

第三节、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劣势(Weaknesses)

一、再制造相关政策立法尚不完善

二、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成熟

三、回收与生产过程存在技术水平限制

四、“回收-生产-销售”产业链不完善

五、税负过重加大再制造企业经营压力

六、公众对再制造产品认可度不高

第四节、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机会(Opportunities)

一、再制造产业潜在产值较高

二、再制造产品需求空间广泛

三、再制造产业原材料来源丰富

四、政策层面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五、再制造技术引进与创新机会

第五节、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风险(Threats)

一、再制造产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二、再制造市场监管缺失

三、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第五章 2014-2016年中国汽车再制造行业分析

第一节、中国汽车再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一、产业规模

二、发展现状

三、市场格局

四、投入分析

五、项目进展

六、发展思路

第二节、汽车再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

一、OEM再制造商模式

二、独立再制造商模式

三、承包再制造商模式

四、联合再制造商模式

五、综合分析

第三节、零部件再制造

一、中外比较

二、试点制度

三、运作模式

四、工艺流程

五、市场前景

第四节、发动机再制造

一、产业规模

二、市场定位

三、发展隐忧

四、前景预测

第五节、汽车再制造业壁垒因素分析

一、政策性因素

二、技术性因素

三、社会意识性因素

第六节、汽车再制造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产业布局与产品定位策略

二、国际合作策略

三、技术创新策略

四、规模化发展策略

五、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第六章 2014-2016年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工程机械需求分析

一、市场需求形势

二、节能减排需求

三、未来需求趋势

四、国内外需求预测

第二节、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一、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机遇

二、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综述

三、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投资规模

四、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竞争格局

五、工程机械再制造项目进展状况

六、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中国矿山机械再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一、发展矿山机械再制造的必要性

二、矿山机械再制造市场概况

三、矿山机械再制造技术进展

四、煤炭机械再制造投资机会

第四节、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成本控制分析

一、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

二、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

三、其他成本控制

第五节、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进入/退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

二、退出壁垒

第七章 2014-2016年中国轮胎再制造行业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轮胎市场的竞争结构

一、新进入者

二、供应方分析

三、用户分析

四、替代品分析

五、行业内的竞争

第二节、中国轮胎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二、发展规模

三、市场格局

四、政策机遇

五、技术进展

第三节、中国轮胎再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

一、生产企业的设立和布局要求

二、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要求

三、防火安全要求

四、安全生产要求

第四节、中国轮胎再制造行业的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产业链风险

第五节、中国轮胎再制造行业投资前景展望

一、市场前景

二、规划目标

三、发展策略

第八章 2014-2016年中国机床再制造行业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机床需求分析

一、需求规模

二、需求结构

三、需求空间

四、需求形势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机床再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优势

三、产业模式

四、技术框架

五、应用状况

六、标准化进展

第三节、中国机床再制造行业市场主体分析一、三大主体综述

二、专业维修改造企业特点

三、机床制造企业特点

四、数控系统制造企业特点

第四节、中国机床再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一、废旧产品回收体系不完善

二、产业化难度较大

三、批量再制造技术落后

四、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第五节、中国机床再制造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绿色化发展方向

二、产业转型机遇

三、标准体系渐趋完善

四、市场潜力巨大

五、发展前景乐观

第九章 2014-2016年其他再制造领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家用电器再制造

一、以旧换新加速家电回收

二、“绿色家电”成发展主旋律

三、废旧家电循环再制造快速发展

四、国内家电再制造技术取得进展

五、家电再制造项目投资模型分析

第二节、办公设备再制造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分析

三、政策路径

四、投资策略

第三节、船舶再制造

一、主要风险因素

二、风险程度分析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四节、激光再制造

一、关键技术

二、前景展望

第十章 2014-2016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长株潭地区

一、产业基础

二、浏阳基地

三、宁乡基地

四、提升策略

五、前景展望

第二节、湖北

一、产业基础

二、产业化进展

三、武汉工程机械再制造基地

四、风险因素

五、前景展望

第三节、江苏

一、发展优势

二、产业化进展

三、无锡汽车再制造

四、苏州发动机再制造

五、前景展望

第四节、成都

一、产业基础

二、发展必要性

三、产业优势

四、发展思路

五、政策措施

第五节、其他地区

一、陕西

二、河北

三、山东

四、安徽

五、浙江

六、上海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再制造领域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三一重工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未来发展目标

第二节、柳工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未来发展目标

第三节、徐工机械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未来发展目标

第四节、中联重科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未来发展目标

第五节、玉柴国际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未来发展战略

第十二章 2014-2016年中国再制造产业逆向物流分析

第一节、再制造逆向物流概述

一、逆向物流的概念

二、逆向物流的管理模式

三、再制造逆向物流的内涵

四、再制造逆向物流的流程

第二节、再制造逆向物流的管理环节

一、回收

二、初步分类、储存

三、包装、运输与仓储

第三节、影响逆向物流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二、内部环境因素

三、促进和阻碍因素

第四节、投资逆向物流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物流园区与逆向物流园区

二、理论可行性分析

三、实际可行性分析

四、逆向物流园区运作策略

第五节、再制造逆向物流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一、未来方向

二、发展策略

三、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2014-2016年再制造行业政策体系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再制造行业政策动态

一、政府出台政策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二、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实施方案获批

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容

四、再制造“以旧换再”试点方案

五、2014-2016年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

第二节、发展壮大中国再制造产业的政策路径

一、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建立实施鼓励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

三、对再制造市场流通实行严格监管

四、提高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

五、深化再制造产业示范试点工作

第十四章 2017-2021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大势所趋

二、再制造产业将成循环经济新亮点

三、我国再制造产业技术研发趋势

第二节、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市场潜力

二、未来中国再制造产业规模预测

三、2017-2021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前景预测

四、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附录:

附录一:《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附录二:《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附录三:《再制造“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 附录四:《再制造单位质量技术控制规范》 附录五: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 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

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再制造产业发展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再制造;产业发展;法律问题;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38-02

再制造就是借助新材料和高技术手段对废旧产品实施修复改造,形成批量化生产。其符合“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也符合低碳经济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依靠能源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增长的弊端开始凸显。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移,创造经济持续发展的更好环境。

一、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2009年1月《循环经济促进法》第40条规定: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制造产品或者翻新产品。确定了再制造产品的合法性,但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如“国家支持”但没有规定具体的途径或者方式。其次,规定用于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而目前“国家规定的标准”也十分模糊。再者,用于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还应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制造产品或者翻新产品,虽然相关部门已发布了《关于启用并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管理与保护的通知》并开始实施,但目前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三大产业的再制造产品标识和商标使用管理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体系。

(二)相关政策支持薄弱,降低了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我国再制造相关政策几乎一片空白,税收优惠政策和融资渠道缺乏,虽然《循环经济促进法》做出了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的引导和促进性规定,但没有具体政策规定,目前,机床再制造行业普遍税赋较重,现行“三减三免”优惠期较短,税额抵免的比例过低。

(三)现有试点分布零散、限制多,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确定了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使得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了一定得发展,但是其他装备产业却很不明确,而且该办法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规定了诸多限制。再者,各个试点分散在各个不同区域,联系不紧密,难以达到规模效应。

(四)社会认识严重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从企业来说,相当一批企业对再制造持否定态度,认为再制造不是大企业应该从事的业务。而且,大部分消费者都没有接触过再制造产品,对再制造产品存在误解,不愿意使用再制造产品。

在制造业发展初期,公众对其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再制造是指对于废旧装备采用高技术修复的产业化,使其不低于原有设计的性能,能够重新使用。维修作为保持产品正常运行的传统措施,多以换件为主,对个别零件的修复也是用现有设备、技术以单件方式进行。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品的范围已覆盖汽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铁路装备、医疗设备及电子类产品,再制造企业众多,配套的再制造回收企业数量庞大体系完整。

综合而言,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认识,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

二、国外再制造产业有关政策法律借鉴

目前发达政府非常关注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从法律保护到政策支持、监管手段等等形成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德国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其利用法案、条例和指南三个层次相辅相成的法律法规体系。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其根据先后颁布和修订的8部综合性和专项再生法,有效地运用了相应的法律手段,界定了政府、企业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了包括基本法、综合性法律、专项再生法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建立配套的预算、税收、融资政策和实施机制

发达国家多采用预算拨款、专项资金、财政补贴和融资政策等财政手段来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在融资方面,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金融组织贷款门槛低,还利用贷款贴息方式选择一些特别重要的项目予以支持。在财政预算方面,对发展再制造业给予相应生产、实验费的1/2补助。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美国联邦政府实行的扣税免税,创造性地开创了新鲜材料税。

(三)完善再制造产业经营管理和协作机制

目前,发达再制造产业经营管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体系。如在美国有专门的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协会负责管理汽车发动机再制造行业的技术、设备、产品等事宜,并对一些具体零部件的再制造制定了标准。地区、部门与行业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如法国旧轮胎回收与环保协会发动生产销售商成立联营公司承包其废旧轮胎回收任务,再与一百多家环保企业组织协调旧轮胎的收回、分类、翻新、分解和再生产品的生产。

(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一是日本政府与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支持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各主体活动。二是发展民众环保意识,鼓励参与再制造知识的普及。三是企业积极参与再制造,提高企业积极性。四是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再制造产品的宣传、推广。

由此可见,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长效的国家再制造产业规划以及科学的产品回收体系是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

三、对我国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政策法律建议

(一)尽快制定配套法规细则,创造再制造发展的法制环境

前述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依靠法律文献,还必须建立完整的立法体系及相互配套的法规细则。我国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再制造产业管理的配套法规和规范,增强《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可操作性,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推动和保障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1.制定再制造产品回收、质量、标识标准管理体系

应加快建立与汽车零部件、机床、轮胎翻新等再制造产品回收利用、再生质量要求等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应具体要求各种再制造产品要达到不低于原品的质量标准,严格禁止不标准产品流入市场,同时,还应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鼓励发展的三大产业的再制造产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

2.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法律责任制度

再制造产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但是《循环经济促进法》未明确相关法律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因此,还应该从立法上规定企业准入制度,明确再制造业务的主体,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对违法行为进行有力的制裁。

3.鼓励设定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地方性规范文件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统纲,各地区可以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具体管理和实施办法,加强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整合,形成系统、可操作性强的规范,使得《循环经济促进法》鼓励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规定的实施更具针对性。

(二)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提供再制造发展的支持和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仅仅依靠立法明确了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够的,要想促进再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必须完善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

1.财政方面

《循环经济促进法》第43条规定了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第44条规定了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发展再制造产业相关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再制造业的发展,实行有利于再制造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2.税收方面

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多种优惠措施,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政策优惠。加大企业对再制造技术研发的税前扣除比例,可设计再制造专用设备投资额的税额抵免,延长从事循环经济的企业优惠期限。

3.金融方面

《循环经济促进法》第46条规定对有关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因此在实施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该重点强化再制造产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畅通再制造产业的融资渠道。其次,各大金融机构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应当适当给予优先贷款、低息贷款等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

(三)加强产业引导,构建再制造产业服务协作体系

要想改变我国再制造企业零散分布、管理无序的现状。首先,必须加强通用技术、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构建相关的管理、成果转移、标准、检测等技术服务体系;其次,建设现代再制造逆向物流、回收、仓储体系,完善物资回收和产品运输体系;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统筹规划,结合各地发展优势,整合现有试点企业,引导各企业分工协作,完善公共服务支持体系,实现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四)强固再制造产业的监管体系

要建立和完善再制造产品生产和市场流通的监管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相关部门应该严守再制造企业的准入制度。其次,还应实行强制性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把再制造产品质量关。再者,应严密监管再制造原材料的监管,保证原材料数量稳定、来源可靠、渠道合法,严格废旧产品的进口审批程序。还应规范再制造产品销售体系,严格控制再制造产品经过标记后在市场上销售。

(五)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形成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要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公众以及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再制造产品的宣传活动,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参与。调动政府和企业进行再制造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同度,鼓励消费者接受并使用再制造产品。

四、结语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鉴于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内建设具有示范性的大型再制造产业园区十分必要。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再制造产业是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建立合理的激励和支持机制,解除政策制约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同时,建立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的逆向物流体系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完善再制造产品生产和市场流通的监管体系,为再制造产业发展优化市场环境。此外,还必须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努力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集的再制造产业群。

参考文献:

[1]程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J].财会研究,2009,(8).

[2]汪洋.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8,(1).

[3]张天蔚,孙彤.由日本的实践看我国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融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4]高红贵.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6,(17).

[5]吴大华.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浅析 篇4

1 再制造概念

(1) 再制造定义

装甲兵工程学院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徐滨士院士将再制造定义为是以机电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 以实现废旧机电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 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 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 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1]。

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第二条定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把旧汽车零部件通过拆解、清洗、检测分类、再制造加工或升级改造、装配、再检测等工序后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批量化制造过程。”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将废旧件经过一系列加工, 最终形成一个新品的制造方式, 其性能要求及质量需达到或超过原件。

(2) 再制造与维修及制造差异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与维修及制造无论从加工对象, 加工手段, 达成效果都有较大差异, 具体如表1所示。

如图1所示,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时间, 同时保持较高使用性能。

(3) 汽车再制造优点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符合循环经济要求, 再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估计仅为新产品所需能源的1/5至1/4[2], 同时减少了环境排放, 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废旧件的剩余价值, 减少了填满废旧件所需空间及费用, 也减少了废旧件重冶炼等一系列浪费及二次污染。在成本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 再制造产品的价格为新产品的40%~60%[3]。可以看出,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范畴, 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

2.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

再制造加工过程中包含逆向思维, 对废旧件进行检测、分析及逆向再制造加工处理, 这也是一个消化, 吸收, 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图2是一个典型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再制造是核心, 拆解后检测、寿命评估及分类、装配后检测试验则是新品质量保证手段。

机械类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加工的方式主要包括尺寸修理法及高新技术尺寸恢复法。尺寸修理法不考虑原始设计尺寸, 通过切削等加工来恢复原来配合形位公差、粗糙度等技术指标, 并形成修理尺寸, 配件则需按修理尺寸进行制造, 此方式简单易行且成本很低。通常修理尺寸都会标准化, 以利于互换性及规模生产, 但维修次数受限。

高新技术尺寸恢复法是指采用先进设备及工艺使得废旧品尺寸恢复至新品设计尺寸的一种方式, 主要包括表面工程技术 (如电刷镀、电喷涂[4]、热喷涂) 及激光加工技术等, 该方式不但能恢复新品的设计尺寸, 而且获得的耐磨性、消除表面应力方面的性能甚至比新品都要好。

另外, 电控类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也包含电控软硬件的更新或优化升级。

2.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体系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涉及较多环节, 包含回收、再制造、销售、服务及维修、客户使用、产业政策支持等内容, 具体见图3。

从图3中可看出: (1) 再制造环节使汽车产业真正形成了高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服务维修模块中使用汽车再制造零部件, 延长顾客的整车使用寿命, 甚至可直接作为全新零件参与新车组装;

(2) 顾客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识程度、需求状况及汽车再制造产业政策都汽车再制造有较大影响, 甚至决定了汽车再制造产业的生存及发展;

(3) 汽车再制造过程中的失效分析及质量分析模块, 对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同时设计模块也会支持汽车再制造的实施,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具有复杂输入及严格输出的产业特点, 这使得其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及信息管理更具挑战性。

汽车再制造生产管理中需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 (1) 废旧品回收数量, 回收时间及再制造件需求情况不确定; (2) 废旧件的可制作性需经过多重检测评估及分类; (3) 再制造过程中所需物料及匹配物料不确定性; (4) 再制造的具体工艺路线不确定, 加工时间不同; (5) 再制造件种类及类型较多, 需严格管理便于追溯及互换[5]。

以上这些不确定因素, 要求在生产管理中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式, 建立快速响应的信息化回收渠道, 使用合理的检测手段及评估体系, 建立柔性化的生产方法及过程管理手段, 来确保再制造生产的高效运作。

上述不确定因素与再制造件等同或高于原件的技术要求, 给质量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要点如下: (1) 建立先进的检测评估系统, 可对废旧件进行科学评估, 并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及专用设备, 只有这样才能从硬件上保证了再制造新件产品的可靠性; (2) 形成完善的再制造的设计技术标准及试验验证及评价标准; (3) 基于ISO9000认证标准建立完善的单位及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5]。

图3中描述的各模块之间的物流关系, 各模块之间一环扣一环, 并形成若干个循环, 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能高效地了解到各模块的存在、需求及变化状况, 并以此为基础迅速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有利于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 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协调的物流和生产环境。信息管理将会成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系统的驱动力[6]。

3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3.1 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在欧美及日本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经相当成熟, 从产业政策、再制造工艺及设备、逆向物流及销售服务等各环节都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

在美国有5万家以上的再制造公司, 产值已超过500亿美元, 同时陆续形成了多个再制造协会, 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信息沟通及共享平台, 比较著名的有AERA、AARA、APRA、ARA、PERA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再制造、翻新和再利用汽车零部件工业指南》、《轮胎广告和标记指南》, 环境保护署颁布了《再制造材料建议公告》,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已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等零部件的再制造制定了相关标准。欧洲的汽车再制造水平也很高, 汽车零部件回收利用率90%以上。日本2005年开始实施《汽车回收法》, 日产早就开始变速箱的再制造生产, 售价是新品的60%。

3.2 国内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差距

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目前处于刚起步阶段, 规模程度及效益不高, 但企业及社会的重视程度逐年加深。

2005年,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

2008年3月2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选择确定了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并出台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

2009年1月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

2011年9月14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扩大再制造产品种类和范围, 并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还存在如下问题: (1) 客户对再制造意义认识不清, 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存在怀疑; (2) 虽国家出台多项鼓励措施及优惠政策, 但再制造产业政策仍不完善, 甚至“五大总成”仍未正式解封; (3) 再制造加工工艺及技术还处于低端或小规模水平, 再制造技术标准没有掌握; (4) 仍未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特别是废旧品回收体系) 及信息管理体系, 导致目前产业规模小, 发展迟滞。

4 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方向

(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朝阳产业, 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需企业、市场及政府联起手来, 共同推动该产业发展。

(2) 进一步完善国家产业政策, 对限制“五大总成”再制造的法案进行修订, 并制定废旧产品的报废标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 再制造产品的准入标准等。

(3) 提高再制造技术水平, 引入先进的再制造加工设备及工艺, 寿命检测技术, 并形成再制造的技术标准及试验验证标准。

(4) 参考国外经验, 积极探索多种再制造企业模式, 如OEM模式、独立再制造商模式等[7]。充分挖掘再制造的型式, 如退化式、进化式等[8], 依据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再制造产品。

(5) 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及回收体系, 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优势, 进行决策及协调。

(6) 提高顾客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识水平, 增强其信心, 鼓励其购买。

(7) 建立各专业再制造行业协会, 提供信息共享及交流平台。

相信随着上述各发展方向突破, 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定能创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摘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介绍了再制造概念、与维修和制造的差异及其优点, 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产业体系及管理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 最后指出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参考文献

[1]徐滨士, 刘世参, 史佩京, 等.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效益分析及对循环经济贡献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 2005 (01) :1-7.

[2]陈迅, 简怡, 王臻.再制造及对我国汽车再制造的思考[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2) :59-61.

[3]李德才, 曲洪亮, 江振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艺研究[J].森林工程, 2007, 23 (5) :29-32.

[4]陈水胜, 鲍晓斌.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 27 (5) :33-35.

[5]徐滨士, 史佩京, 刘渤海, 等.再制造产业化的工程管理问题研究[E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3905.TG.20121128.1623.014.html, 2012.

[6]李素华, 段齐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系统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12, 34 (10) :60-61.

[7]储江伟, 张铜柱.汽车再制造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用车与发动机, 2009 (1) :65-66.

汽车再制造行业报告 篇5

1、应报废汽车数量和实际报废量及发展趋势

按照正常的报废规律,我国汽车的理论报废量从2004年就已经达到百万级规模,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而快速攀升,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预计2015年理论报废量将超过800万量,2017年超过1000万辆。但据统计,2007-2009年我国报废汽车回收量仅有汽车保有量1%不到,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普遍在5-8%。

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实际报废与应报废之比)低,大部分应报废汽车未按正常手续报废,有的继续上路或被违法拆解。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加大对汽车报废回收及再制造的鼓励以及在汽车检测、报废、注销登记方面法规的日益加严,汽车实际报废量将越来越向理论报废量靠拢,给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2、分管部门

我国已建立了由商务、工商、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分工管理的报废汽车回收监管体系。商务部(具体为市场体系建设司)是报废汽车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报废汽车回收网络建设规划、企业准入、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管理,并负责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的统一制定和发放。工商部门主要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注册登记,以及对企业经营的监督管理。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在用机动车的年检和注销,监督运营报废车辆的解体。我国再制造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此外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环保部、交通部在国内贸易、旧件及再制造产品进出口、环保、汽修市场等方面承担各自的管理职能。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到目前关于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试点管理一直由国家发改委(具体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主导。由于工信部是主管工业的部门,其职能也涵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方面的管理,具体管理部门为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3、政策法规(补贴等)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

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律范畴进行规范。

2008年,国家发改委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共设立了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

2009年,商务部起草,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是我国报废汽车行业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是规范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依据。

2009年,《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的实施使乘用车车主报废更新也能获得资金补贴,2010年年初以旧换新提高了补贴标准,补贴已达5000-18000元。

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和机床将作为今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目前,商务部牵头制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汽车的“五大总成”,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能够用于再制造。

4、回收资质的取得和发放

申请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

(2)有符合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和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存储场地、拆解场地以及拆解设备;(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设施;

(4)有相应的报废机动车拆解专业技术人员;

(5)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废弃物存储设施和处理方案。

设立回收拆解企业,还应当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规划。

申请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以及证明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备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审查申请材料并进行现场核查,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颁发《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证书》;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持《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证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

5、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报废汽车回收率很低,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回收市场秩序混乱。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较大,导致报废汽车在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相当大的市场。很多地区对废车流向的监管不严,大部分应报废汽车未按正常手续报废,有的继续上路或被违法拆解。

(2)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没有现成的可借鉴模式,发展经验不足,再制造企业的技术不够发达。目前在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正规生产企业仅10余家,能够形成规模、具备再制造技术能力的企业只有五六家,再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以 4 及废弃物处理技术不够发达,社会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铜陵市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在参考国外一些经验的同时,只能依靠自己不断摸索前进。

(3)再制造产业中废旧零部件的来源不够,国内出于安全、环保方面的考虑,报废汽车“五大总成”需要强制回炉,并且禁止进口汽车类废旧产品。

(4)我国汽车维修配件市场混乱,存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再制造产品与它们相比,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且容易让消费者混淆。

(5)国家政策还未成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有关管理制度急需健全,技术标准还不完善。

6、采取的措施

(1)公安部门按照国家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对到期车辆实施强制报废,并对违反规定上路行驶的报废汽车进行查处。(2)2009年起,我国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使乘用车车主报废更新也能获得资金补贴,对汽车回收行业带来极大的刺激。

(3)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设立了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目前已经取得了成 效。

7、现状

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很低,2008年,刚刚设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产业规模和市场成熟度与国外相比差距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再制造产能为:再制造发动机约11万台,再制造变速器约6万台,再制造发电机、起动机100万台左右,产值仅为25亿元。2011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预测将超过7000万辆,按所需汽车维修零部件每辆1000元算,需产值700亿,缺口相当大。看看国外,再制造业发达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年产值已达到500亿美元,并形成了一个产业。

8、行业发展趋势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1800万辆,居世界第一,按照预测,2015年,报废车辆应达到800万。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匮乏,而我国正逐渐走向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这必然导致我们对汽车业进行循环经济。

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对再制造产业作出重要批示:“再制造产业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扩大内需和环境保护。再制造产业链条长,涉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和组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国家发改委设立的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具备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加上它巨大的潜在市场,再制造产业必将一步步壮大。

二、行业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企业)

1、行业企业数量

国内正规以及非正规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企业,根据市场调查,粗略估计,已达到几千家。

2、拥有回收资质企业的数量

目前全国具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509家,回收网点1800余个,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回收拆解报废汽车40多万台(正规报废手续处理的)。

3、进货结构: (1)进货量和发展趋势

安徽省汽车保有量近170万辆,同时与其接壤的六个省份保有量合计达到1800万辆,如果按照5%(发达国家5%-8%)的报废率来看,这七省的汽车应报废量超过90万辆。铜陵市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初定收购量目标可为10万辆,未来规模逐渐扩大,争取早日达到市场最大消耗量。

7(2)价格

目前国内旧车若直接报废处理,正规报废车回收机构一般以每吨不到2000元的价格回收,而在黑市上则每辆能给到一两万以上的价格。不过,国家现在有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正规报废车回收机构一般先以每吨600元价格回收,车主自己再通过商务部门领取剩下的国家补贴。(3)进货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整车4S店,这是该企业废旧零部件的主要来源。车主在4S店维修更换新的零部件后,很多旧的零部件便留给了4S店。4S店将维修替换下来的旧件定期分类打包后卖给再制造企业。第二个渠道是报废汽车拆解厂,车主将要报废的车辆交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过程结束后,再制造企业可向拆解厂收购可再生零部件。其他渠道,如维修厂、维修店等,也提供少量的再制造旧件。(4)回收汽车种类

货车、客车、小轿车、农用车、公交等。

4、市场竞争激烈程度

目前在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正规生产企业仅10余家,能够形成规模、具备再制造技术能力的企业只有五六家,市场竞争小。从安徽省来看,铜陵市产业园有不小的压力,如滁州 8 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还有邻省的长三角循环经济产业园也包含废旧汽车的拆解、加工、深加工等功能。

5、销售结构(汽车废旧零部件和废钢铁等)(1)售价

回收可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它的售价将是制造新品的50%以下。

对于不可再利用的汽车废旧零部件和废钢铁,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将它们转化为原材料,按照市场价卖给钢铁制造公司。(2)买家

再制造企业可将大部分的再制造件卖给4S店,少数的出售给汽车维修企业或者个人。对于不能再利用的废料,售给钢铁厂。(3)市场需求情况

目前国内汽车维修方面,都使用的是原厂新品,价格昂贵,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考查国外再制造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后的情况,美国福特公司的汽车零部件回收率目标高达95%,环保、价格低廉的再制造件必将代替制造新品。2011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预测将超过7000万辆,按 所需汽车维修零部件每辆1000元算,需产值700亿,需求量极大。(4)出售方式(网络?)

通过便利的交通环境,我们可与国内汽车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将再制造件出售给他们的4S店。对于其它维修企业,我们可以建立短期合作,或者在网上开设直营店,向需要者提供再制造产品。

6、废物如何处理(重金属, 汽车拆分后的无用垃圾)报废汽车经过拆解处理后,除了部分可再制造外,大部分经处理后用于材料回收,主要包括金属、废液、塑料、玻璃、橡胶等,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处理。

轻薄废钢料一般利用机械打包法压制成有一定形状和密度的包块,这种包块可以入炉冶炼,还便于运输,节省了运力和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长条形的废钢通常用废钢剪断机将其剪断至合适的长度,以便冶炼。对于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的钢屑、铸铁屑等,一般经加工后回炉冶炼是有效的处理途径。

废液、塑料、玻璃、橡胶等,我们也要运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做到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例如引进SEDA集团的报废汽车废油收集系统。

关注“再制造” 篇6

什么是“再制造”?国际再制造工业委员会主席说:“再制造是一个将废旧产品恢复到如新品一样性能的过程。它能够节约能源和自然资源、填埋空间,还能通过减少材料熏培而减少了再循环过程中造成的空气污染。我们的资源利用越接近“零浪费”,就有越多的子孙后代能够享用与我们今天同样多的资源财富。可持续发展正呼唤我们进入更高效益的产品再制造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再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滨士说:“再制造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的产业化,既是一种节约资源的先进制造,又是一种保护环境的绿色制造,已经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个蓬勃发展的再制造产业体系正在中国悄然‘崛起’!”

美国的一个调研小组研究结果表明:制造1台新的发动机平均消耗能源是再制造所需能源的11倍之多;而制造1台新的交流发电机所消耗的能源是再制造过程的7倍多。也就是说,再制造这些产品仅仅需要制造新产品能源的7%和14%。再制造可以使节能与节约资源同时完成,再制造比再使用、再循环节约能源与资源要多得多。美国8-52H型轰炸机1961~1962年生产,在1980年、1996年两次进行技术改造和再制造,使原来20~30年的服役期延长一倍,预计可以使用到2030年。飞机可以通过再制造提高性能,延长寿命,发电机组、电动机和许多电器产品更加应当可以做到,例如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建设的小火电发电机组经过再制造,改造为供热机组、调峰调频机组,或者在老机组前面加上高效燃气轮机组改造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就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大节省宝贵的金属资源。在发供电领域和电力消费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和再制造,不断延长其使用寿命或增加其功能,或通过延长售后服务链,提高其重复使用率,如与打印机配套的墨盒、硒鼓在美国墨盒平均使用4.5次,硒鼓平均使用15次。通过软件开发,即可给售后电脑进行升级服务。给现有电视机配一个机顶盒,就可以使其从模拟电视转化为数字电视。

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 (经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 、科技厅 (委、局) 、公安厅 (局) 、财政厅 (局) 、环境保护厅 (局) 、商务厅 (局) 、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 各直属海关, 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现提出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一、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 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 可节能60%, 节材70%, 节约成本50%, 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面。我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 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汽车保有量达4957万辆 (不含低速汽车) , 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 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 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再制造是制造与修复、回收与利用、生产与流通的有机结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主要用于维修, 既能提高维修技术质量, 又能提高维修效率和效益。国外经验表明, 当再制造零部件占维修配件市场的65%时, 汽车维修速度将增加8倍。发展再制造产业还能使制造企业有能力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 形成良性循环, 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提高十分有利。

二、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2005年,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2005年,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2008年, 《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律范畴进行规范。目前,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到2009年底, 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 并在探索旧件回收、再制造生产、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及监管措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开发应用的自动化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等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试点工作也已开展。

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再制造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再制造作为新的理念还没有被消费者及社会广泛认同;再制造旧件来源及再制造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再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 有关管理制度急需健全, 技术标准还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

三、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紧紧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提高再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再制造应用领域、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规范旧件回收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着手, 加强法规建设, 强化政策引导, 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制造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实现再制造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努力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法规规范、政策引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二是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强规划指导,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继续推进再制造试点示范, 由点到面, 有序推进。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相结合。鼓励科技创新, 解决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加强再制造标准体系、旧件回收体系、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等建设。四是坚持严控质量与加强监管相结合。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成本, 加强对再制造产品和市场监管, 维护消费者权益。

四、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 深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以推进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 消除制度瓶颈, 完善回收体系, 规范流通市场, 努力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 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压缩机、机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时, 继续推进大型旧轮胎翻新。

(二) 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组织开展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机床、矿采机械、铁路机车装备、船舶及办公信息设备等的再制造, 提高再制造水平, 加快推广应用。

五、加强再制造技术创新

(一) 加快再制造重点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再制造产品设计技术和产品剩余寿命评估、经济环保的拆解和清洗、微纳米表面工程、无损检测等技术的研发, 开展旧件性能评价、再制造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鼓励生产企业、研究设计单位开展有利于再制造的环境友好设计。

(二) 加强再制造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依托国内有基础的技术研发单位和企业, 加快建立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 (技术) 中心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做好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成熟适用技术的衔接, 形成再制造关键设备生产研发体系。

六、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一) 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加快完善有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 加强有效分类和回收管理, 形成与再制造规模相匹配的旧件收集能力。

(二) 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再制造标准体系, 制定再制造技术标准和规范, 包括再制造技术通则、旧件检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再制造工艺技术规范和再制造管理标准等。

(三) 规范再制造环保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对再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物分类储存管理, 提高后续废物再利用潜力, 减少废物的处理处置量, 消除再制造产品的安全环保隐患。

(四) 推动再制造服务体系建设。在部分定点维修网点 (含汽车“4S”店) 设立再制造产品专柜, 建立再制造产品连锁示范店和售后服务点。选择若干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 开展再制造产品生产与售后服务一体化试点。

七、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 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 组织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近期中期发展目标和重点, 提出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

(二) 完善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相关法规。尽快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适当取消对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强制回炉的限制。根据再制造产品原料自身的安全环保风险及国内实际需要, 建立鼓励、限制、禁止进口的分类管理制度, 制定再制造旧件和再制造产品的进出口管理目录及管理办法, 并规范再制造企业管理,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三) 完善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制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 研究对列入目录的再制造产品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再制造提供信贷、担保等投融资服务。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要将再制造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作为支持重点, 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优先采用再制造产品。

(四) 建立再制造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 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 建立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对拆解企业的监管, 防止可再制造的旧件流失, 加强进出口旧机电产品检验和监管。

(五) 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有关专业课程中设立再制造课程, 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在岗人员技能培训等多种模式, 加快培养技术人才, 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再制造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编写针对不同用户和消费群体的宣传资料, 设立再制造产品体验馆, 举办再制造技术、产品、工艺设备展览会和再制造发展论坛, 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 普及再制造知识, 引导用户和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

八、加强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 建立协调机制。各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 切实履行循环经济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责, 工信、科技、公安、财政、环保、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 密切配合, 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及时解决再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

(二)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开展再制造产业发展预测分析、法规政策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加强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和国际交流与合作。W10.07-01

再制造产业 篇8

关键词:再制造,循环经济,资源节约,产业结构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零部件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可以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甚至超过新品。再制造的成本只是新品的50%,可节能60%,节材7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 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可有力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简而言之,再制造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技术和产业。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士曾指出,在新世纪里,工程科学的基础要从20世纪单纯追求规模、效益的模式转向建设4R(再减量、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循环经济的方向。中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的中间阶段,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4R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循环经济,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展的需求,通过节约、回收和利用废旧资源,产生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简要介绍再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常用再制造技术和产品。

1 再制造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 ;2009年1月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 ;2010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31日联合发文宣布,我国将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 ;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大型废旧轮胎翻新。

我国已经在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研发的“自动化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等再制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重汽集团与英国Lister Petter公司于1998年合资创办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专注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建成的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生产线可年修复10万台套斯太尔、康明斯、大柴6110、朝柴6102等十几个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发动机产品。截止2009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

卡特彼勒公司再制造已有30年的历史,在7个国家建立了14个再制造工厂,每年有超过200万件的旧件被再制造,覆盖至少6000余零件号。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再制造总部位于上海,目前主要是服务亚太采矿设备的售后服务,市场上为人熟知的卡特320系列挖掘机,其发动机系统、液压系统均有再制造件的覆盖,再制造产品的性能与新产品无异,价格平均只有新产品的一半。目前美国全国机动车维修市场中70% ~ 80% 的配件是再制造产品。日本JRC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在东京和大阪地区有数家分支机构。该企业2008年总产值约合人民币45亿元,其产品涵盖发动机、转向器、变速箱、转向泵、底盘、制动器等多个类别,仅转向器、转向泵的再制造,年产量就在50万台以上。以色列将一架回收价格大概在200万美元的废旧波音747再制造成货运飞机,售价达到8000万美元,而新的货运飞机售价则达到1.3亿美元。

2 再制造的技术手段及其装备

目前常用的再制造技术手段包括 :1)电刷镀技术、复合镀技术 ;2)热喷涂技术 :包括高速电弧喷涂技术、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等 ;3)激光熔敷技术 ;4)等离子堆焊技术、药芯焊丝堆焊技术。其中电刷镀技术、热喷涂技术、堆焊技术由于技术手段成熟,装备成本低,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的废旧零件再制造。我国目前可以制造真空等离子喷涂、大气等离子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爆炸喷涂、电弧喷涂、粉末火焰喷涂、线材火焰喷涂设备 ;可以制造喷涂材料包括金属粉末 (Ni基、Co基、Fe基粉末等 )、陶瓷粉末、金属陶瓷粉末 (Al2O3、Al2O3 +Ti O2、Cr2O3、Zr2O-Y2O3、WC-Co、MCrAlY等)、线材(Al、Zn、Cu、不锈钢等 )。设备质量和先进程度在在国际上处于中上水平,虽然材料还不太齐全,但中国已成为能制造和生产大多数热喷涂设备和材料的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3 再制造的工艺流程

卡特彼勒公司的典型再制造流程包括六个环节。1)旧件回收存储 :回收的废旧产品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旧件会根据类别予以储存。这是实现再制造的原材料。2)旧件的拆解、检查 :将旧件完全拆解,根据再制造标准进行检查,报废强制更换件(包括了密封件、轴承、衬套等极易磨损的零件),对于剩余的零件继续进行检测,对于有明显的裂纹、磨损、变形等无法修复的零件进行报废。3)清洗 :通过熔盐冲洗、热清洁、超声波清洁、无磨损喷砂清洁等手段去除零件表面的污垢、油漆、锈蚀,露出零件金属层。4)复检 :采用超声波检测、磁力探伤、气动测量、三坐标测量等手段继续检查零件的几何形状及表面的细微磨损、微裂纹,根据技术标准判断哪些是无法修复要报废的,哪些是符合标准直接可以做为零部件件进入库存使用的,哪些是符合标准等待修复还原的。5) 修复 :根据零件的材质、结构、失效状态分别采用金属重铸技术、热喷涂技术、激光熔敷技术、等离子堆焊、电弧堆焊技术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修复。6)装配检测 :修复的零件进入装配环节形成再制造产品,经过出厂检验以确保再制造产品的品质与新产品一致,然后进入流通环节。

可见,再制造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两个鲜明特点,不同于简单的修修补补,是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是绿色化制造的生产工艺。利用先进技术将废旧零件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无废弃物生产,既防止了污染排放,也使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

再制造产业 篇9

一、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相对较晚, 但随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政府愈来愈重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2005年,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知, 再制造成为四大领域之一。

2006年2月,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联合颁布《汽车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明确要求汽车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指标纳入汽车产品市场准入许可管理体系, 推动了我国汽车产品报废回收制度的建立。

2007年12月,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并指出:选择装备再制造等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开展试点。

2008年3月, 国务院发改委出台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 确定了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其中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重汽、奇瑞等整车制造企业和潍柴、玉柴等发动机制造企业。

2010年4月26日,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研究制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 抓紧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消除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法律障碍。制定再制造旧件和再制造产品进出口管理目录。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将会为再制造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同时要认清, 相对于欧美国家成熟的再制造产业体系, 我国再制造产业仍然处在维修、改造的初级阶段。另外, 我国拥有丰富的再制造资源, 发展再制造产业潜力巨大。随着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将产生大量的废旧机电产品, 再制造产业是以报废机电产品或零部件为原材料。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底, 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 产销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 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9898.8万台, 比2008年增长9.6%。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09年12月我国通信业运行状况》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手机产量实现6亿部, 同比增长超过7%。其中, 国内手机销售规模为1.68亿部, 同比增长6.5%。

到2010年底, 我国可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等产品6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 年翻新轮胎数量达到1200万条, 另有35家企业获批开展其他机械产品再制造项目。如果能实现这些产品的再制造, 不仅会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有效节约能源和成本, 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来看, 我国再制造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二、我国发展再制造产业的瓶颈

(一) 缺乏对再制造产业的广泛认识

首先是人们对再制造产业还未形成广泛认识, 主要是缺乏公众参与再制造的氛围与机制, 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好处, 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再制造产品的消费欲望。其次是制造企业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积极性不高, 没有看到再制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 再制造涉及的职能部门管理部门较多, 各个部门或机构对再制造的认识的程度不一致。

(二) 再制造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 较少考虑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 并且有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例如在2001年发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中规定, 禁止报废的汽车整车、五大总成和拼装车进入市场交易, 拆解的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销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可见, 尚未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三) 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明确的再制造的知识产权保护法, 缺乏再制造行业的管理办法。由于缺少可作为依据的、具有权威性的标准和规范, 如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规范、再制造企业的资格认证体系等, 有关质量、周期、相关服务等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假冒伪劣的再制造产品的产生, 再制造产品质量千差万别, 使再制造产业形象受损, 并影响到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 再制造市场监管缺失

目前再制造行业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如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证、产品信息案, 对再制造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或备案制度。未形成规范的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等。市场监管的缺失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不利于再制造产品的合理流通, 阻碍再制造企业的健康运行, 制约再制造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五) 未形成良好的逆向物流体系

逆向物流就是将报废产品中有再利用价值的部分加以分拣、加工、分解, 使其成为有用的资源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它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产品和物资的完整、有效和高效利用过程的协调。而目前我国实行废旧发动机禁止进口政策, 并且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必须回炉冶炼。这些政策都将阻碍良好的再制造逆向物流体系的形成, 严重制约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六) 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有待加强

为了提高旧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产品及企业竞争力, 就需要加强再制造技术创新, 研发再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三、对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目前,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很大, 发展再制造产业, 有利于节约资源, 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增加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 我们要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一) 加强再制造意识宣传

政府、企业、社会应该相互配合, 通过社会宣传、思想教育等措施提高公民、企业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识。利用学校、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切实让人们转变再制造产品的认识, 宣传使用再制造产品的优点, 其质量性能达到或超过原产品, 并且在成本、资源利用、能耗、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比原产品占优势。

(二) 加强制定有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

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可行的激励政策, 对再制造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等, 对开展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给予资金扶持, 鼓励外商为再制造投资。

适时调整、放开对汽车等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限制政策。对报废产品的回收、拆解及再制造实现“变堵为疏”, 建立再制造与制造、回收、拆解相衔接的制度。

(三) 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有利于再制造行业的管理办法, 杜绝假冒伪劣配件的流通。不论这些产品瑕疵是原产品本身存在, 原产品经过使用后性能降低所致, 还是再制造过程中产生的, 制造厂家应当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同时加强建立实施制造商责任延伸制度, 要求制造商对自己的产品进入报废期后的回收与再制造承担责任。鼓励制造商对再制造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初始制造使用环境友好型设计、可拆卸设计和可再制造设计, 提高产品的模块化和标准化。

(四) 进一步扩大示范试点, 引导形成再制造产业化

在当前开展的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再制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再制造试点的内容和范围, 如扩大到家电、工程机械、化工冶金等领域。政府应该引导探索再制造产业化, 支持产业化项目的实施, 并逐渐形成研发、制造、分拣、回收、再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

(五) 加强流通监管体系建设

首先, 制定严格的再制造行业标准。如制定报废产品检验标准、再制造技术标准导则、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等, 严格确保产品质量。

其次, 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如再制造产品实行产品认证、强制标识、产品信息备案等制度;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或备案制度。

再次,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例如企业在制造资源性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时, 可以利用他们的差别适当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降低再制造产品价格, 以此提升再制造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 允许企业通过自主创新, 把再制造的产品上打上自己的品牌标识。这样, 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在宣传自己品牌产品的同时也为再制造产品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激发创新活力,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六) 提高创新研发能力, 重视人才培养

企业、科研院所应该加大对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加强自主创新, 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规模较大、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可以考虑自己建立相应科研机构或实验基地, 打造自己的专利技术、品牌。国家应该加大在再制造研发、应用上的支持力度,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推进再制造工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力争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链条。

摘要:我国再制造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但目前存在着缺乏对再制造产业的广泛认识,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法律制度不健全, 制造业市场监管缺失, 未形成良好的逆向物流体系, 制造关键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有待加强等瓶颈。可以通过加强广泛宣传, 加强制定有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 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扩大示范试点, 引导形成再制造产业化, 加强流通监管体系建设, 提高创新研发能力, 重视人才培养来促进再制造产业良好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再制造产业,瓶颈,对策

参考文献

[1]房巧红.发展我国再制造产业的意义及必要性[J].物流科技, 2009 (4) .

再制造产业 篇10

出席奠基仪式的还有江苏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张宪华、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张家港市委副书记朱立凡等领导。姚林荣书记同徐滨士院士一道为基地揭牌。

早在今年3月和7月,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处领导一行先后到基地考察, 对基地建设现状十分满意。10月24日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正式获批, 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再制造示范基地之一, 是当前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

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文件指出, 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中单列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 重点建设5-10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再制造业集聚发展。国家循环经济处郭启民多次提出, 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是中国再制造产业的“生命线”, 开展再制造示范基地的建设, 给再制造带来新的活力, 形成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据悉, 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其中启动区1.1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项目37个, 公共服务类项目9个, 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 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基地将力争通过3至5年的建设, 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 形成核心技术引领、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运作模式先进的发展格局, 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再制造生产基地。

当前, 基地已经培育了富瑞特装、西马克、那智不二越等10家从事再制造的骨干企业, 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发动机再制造为主, 冶金设备、精密切削工具再制造为辅的产品体系, 并成立再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独立运作, 在全国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和示范性。

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将构建逆向物流和旧件回收体系、拆解加工再制造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三大体系”, 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冶金设备及工程机械、机床模具及切削工具、电子办公设备再制造和再制造设备生产等“五大主导产品门类”, 建好创业孵化、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拆解清洗、固废收集“七大中心”。

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的建立, 将聚拢长江三角特有的资源优势, 推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再制造产业发展。

再制造介绍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 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 可节能60%, 节材70%, 节约成本50%, 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面。我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 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汽车保有量达4957万辆 (不含低速汽车) , 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 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 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国制造“再实业化” 篇11

创新为王

杨万胜:企业要想摆脱困境,首要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没有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战略转型。

张忠:想保持竞争力一定要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上多下功夫,把原有的原料优势保存下来。

高瑞彬:制造业企业应对寒冬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元化,在不同的产业里实现互补;另一个就是创新,做下一步新技术的突破。

张军:制造业是一国之本,为什么美国现在再实业化?归根到底是全球的发展得靠制造业,因此一定要在“智”造方面努力创新发展。

徐浩宇:为什么国内的医药企业没有非常大的、强的,或者能够进入世界舞台的?就是因为对医药标准的执行情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有差距。

再造优势

詹宏钰: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优势。不管经济情况是好还是不好,都得这么做。中国市场一定会走过大起大落的过程。

邓伟:企业若想把创新能力转换为盈利能力,就要响应需求,突出优势,抵御诱惑。可以多元化发展,但必须专业化经营,只做最有优势的行业。

由华东:在中国市场上任何一个领域都是红海。企业要想做好,必须在质量上、效率上、成本上都要形成自己的优势才行。

轷震宇: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城市核心区中打造产业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把产业和城市发展结合的更好。

袁明:实际上现在IT的制造已经不是纯粹的制造,而更多是制造软件。苹果的外观都很漂亮,它仅仅是为了吸引你买它,而实际上你是在买它的软件。

容永康: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怎么能看准市场。生产的成本你可以控制,可以减低。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可以再减,所以就要开始考虑转型。

李飚:我们企业通过在产业链上做实、不断地向产业链的其他方向延伸,即便今年的经济状况比较低迷,企业所受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陈岩:西方大的石油公司,不管是壳牌也好,还是BP,过去都是大而全,都是进行过多元化。而现在的发展趋势应该说是很集中,很专业化。

蒋锡培:怎么好好利用存量资产,这是我们制造业当下需要考量的。我觉得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90%的行业中会消失掉一半的企业,这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管理制胜

张伟祥:我建议大家要坚守主业,通过这两三年的维持,看看怎么跟世界企业竞争。

许志华:如何在品牌方面拉近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这对中国民营体育品牌来讲是一个巨大挑战。

王伟东:德国制造企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几点:第一、用材非常考究;第二、注重工艺;第三、讲究技术含量;第四、注重产品品质的体现。

顾培基:外资撤离中国是因为这些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了,永远会存在资本替换,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李建民:当“开源”遇到一些阻碍的时候,“节流”可以把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使整体运营效率提高,使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

汤谷良:中国的经济,惟有依靠制造业才能持续振兴——这就需要企业提升主营业务利润,控制现金流和财务风险。

杨毅:做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而不是要追求成为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寿宇澄: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

再制造产业 篇12

在中国从事机床再制造的主要力量有三类:一类是专业机床再制造企业,如被工信部列入机床再制造试点企业的武汉华中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自控);第二类是机床制造企业,如重庆机床集团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等;第三类是数控系统制造企业, 如西门子自动化工厂、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这三类企业构成了当前国内机床再制造的主体。这三类企业的寿终产品或者旧件的来源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立回购再制造模式,例如卡特彼勒采用的“闭路式回收方法”,客户购买该公司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包括两个部分,即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及旧件押金。如果客户能够归还一个相同品类的旧件,则可获得旧件押金返还。我国绝大部分小型机床再制造企业采取的是通过参加公开拍卖,上门议价收购,老客户介绍三种渠道回购或回收废旧机床,例如重庆浙西机床有限公司。这种交易模式确保公司拥有充分的废旧机床库存,然后进行再制造。另外一类就是委托再制造模式。委托再制造模式下,旧机床不发生产权转移。例如:华中自控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先后为哈尔滨电机厂、上海第三机床厂、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东芝水电设备(杭州)有限公司等大企业量身定制一系列重型、超重型机床的维改技术方案,利用新技术对原设备进行合理化、现代化的再制造。绝大多数“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采取委托再制造模式。

正如吴义苗理事长指出的:进行委托再制造的企业更愿意从事高、精、尖、利润大的再制造项目,国内扶持政策也是倾向于这类企业。但是更多的机床停留在中小机床的再制造企业手中,如何在委托机床制造企业、委托再制造企业和回购再制造企业之间建立服务和技术转移的纽带,实现高精尖机床和中小机床再制造的同步发展,形成机床再制造的产业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联盟伙伴的选择研究:Wann Yih Wu等认为选择标准中厂商互补能力是合作伙伴最重要的特征,其次是无形资产,然后是市场营销知识能力[2]。 朱宇指出在行业竞争强度和溢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学习能力较低时会选择与同行企业合作的横向技术联盟模式,而学习能力较高时则倾向选择与上下游关联企业合作的纵向技术联盟模式[3]。张红兵指出联盟企业应该利用合作伙伴互补性的优势知识资源,积极地构筑组织间学习的长效机制[4]。

关于构建联盟的动机及方式的研究:张睿,于渤, 赖胜才将知识势差作为条件变量引入了技术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动因的分析,指出在市场需求拉动和企业间竞争的驱动下,高位势联盟主体的“拉动”和低位势联盟主体的“跟进”使知识在技术联盟组织间循序渐进地流动[5]。曹兴,宋娟针对技术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行为,深入分析了影响知识转移因素。相对于契约式联盟,股权式联盟更有利于知识转移效率的提高[6]。

关于技术联盟政策激励的研究:张睿,于渤指出技术联盟组织间的信息共享会促进知识转移效果[7]。 马永红,王丽丽,王展昭指出产业技术联盟的内部动力来自联盟成员自身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利益驱动力、发展需求和优势互补三个方面。产业技术联盟的外部激励机制主要是指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提供专项支持等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对技术联盟合作的政策支持,进而发挥政策激励与引导作用[8]。陈晨子,赵顺龙指出进行知识合作的企业如果能合理地使用法律手段和契约控制保护自己的利益,也会增强企业转移知识的主动性。为了保障知识转移有效、公平地开展,政府需要出 台一系列 的政策措 施保护企 业权利[9]。曹兴,秦耀华研究得出努力对产出的影响程度与激励呈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方的风险规避度与激励呈负相关关系,外部不确定性对激励的影响不显著;知识转移方努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中,知识价值与知识转移方的努力水平正相关,努力对产出的影响程度与知识转移方的努力水平显著正相关,显性激励与知识转移方努力水平的相关关系不显著[10]。洪进, 汪良兵,赵定涛指出为加速我国技术转移系统协同演化进程,不断提升我国技术转移能力,现阶段应重点强化薄弱环节,提升技术中介和扩散系统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统筹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加速技术转移系统演化进程[11]。

以上文献主要从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构建联盟的动机及方式、技术联盟政策激励的方面研究了技术转移的相关问题。而本文主要关注于特定的机床再制造行业,并从机床再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流程、供应链的响应能力、以及两种模式的战略定位分析,提出再制造技术转移的路径、从而促进回购再制造企业的发展策略,促进机床再制造的产业化发展。

2两种模式的供应链流程分析

2.1回购再制造模式

2.1.1回购再制造企业特点

采取回购再制造模式的企业一般只具有简单的修复、再制造能力,而缺乏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的能力。在需求到来之前,再制造商通过预测得知机床的大致需求量,然后通过公开拍卖、上门议价收购、老客户介绍等方式获得废旧机床,作为库存存储起来。当需求到来之后,确认需求方的加工精度要求,制定再制造技术方案。然后进行组装、以及加工精度检测。 即完成再制造的采购、制造和交易过程。

2.1.2回购再制造企业流程特点

首先,对于采用回购再制造模式的企业而言,通过提前采购废旧机床作为库存,以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其次,上游控制系统研发部门和标准零部件生产企业采取的是推动式的流程,而机床的再制造是在需求到来之后才进行,因而是拉动式流程。该流程可有效地降低再制造企业的风险,因此被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再制造企业所采纳。其流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回购再制造模式的流程分析

2.2委托再制造模式

2.2.1回购再制造企业特点

采取委托再制造模式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零部件再制造能力。在需求到来之前,再制造商通过研发机床的控制系统,作为技术储备,然后通过公开竞拍等方式获得废旧机床再制造委托订单。 当需求到来之后,确认需求方的要求,并定制再制造技术方案。这类企业具有很强的控制软件的开发能力,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废旧机床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再制造方案,因而能够很好地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2.2回购再制造企业流程特点

首先,这类企业通过提前研发控制系统,实现技术储备,以提高客户的响应水平。其次,上游的控制系统研发部门和标准零部件生产企业采取的是半推动和半拉动式的流程,机床的再制造也是在需求到来之后才进行,因而是拉动式流程;其拉动流程要比回购再制造模式更长。我国绝大多数重、中型机床再制造企业都采纳委托再制造模式,从而降低再制造企业的资金风险和成本。其流程如下所示:

图2 委托再制造模式的流程分析

3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分析

3.1回购再制造供应链响应能力分析

由于废旧机床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其隐性的需求不确定性比较稳定,而供给可以完全预测。 回购再制造企业建立了一种效率型供应链,并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分配不同的响应性和效率水平,以提高整条供应链所需要的响应性和效率水平。

3.1.1供应链的需求特性

在这种模式的供应链中,再制造商面临着最大的需求不确定性:一是需求时间,二是需求数量,三是由于竞争者之间的产品异质性很小,导致再制造商因为响应速度慢带来的丢单成本很高。而需求方对再制造机床的技术参数要求是可预测的。

3.1.2供应链响应性和效率水平分配

根据这种供应链的特性,再制造商将其供应链环节分配了不同的响应性和效率水平:对于技术供应商,要求其效率高,技术的“研发—交付———测试”速度快,成本低;对于通用零部件的供应商,要求其零部件交付时间短、交付成本低,这也意味着再制造商将通用零部件的库存转移到通用零部件供应商。而再制造商作为回购再制造模式供应链的最后一环,通过建立较高的响应性,以快速满足需求。该模式下再制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程度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3 回购再制造模式的隐性的需求

3.2委托再制造供应链响应能力分析

废旧机床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其隐形的需求不确定性也较高,因此,采用委托再制造模式的企业建立了一种高响应型供应链,并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分配不同的响应性和效率水平,以提高整条供应链所需要的响应性水平。

3.2.1供应链的需求特性分析

在这种模式的供应链中,技术供应商面临着最大的需求 不确定性。一是因为 机床的加 工精度和 加工效率是委托企业首要考虑的指标,其次才是价格。二是需求方对 再制造机 床的技术 参数要求 是不可完全预测 的。高加工精 度对应高 精度控制 技术和高价格、高响应性对应高价格,利润高。因此, 再制造技术主要研 发企业更 愿意关注 于中大型 机床的再制造。

3.2.2供应链响应性和效率水平分配

根据这种供应链的特性,再制造商也将其供应链环节分配了不同的响应性和效率水平:对于技术供应商,要求其响应性很好,技术的个性化定制能力强、 “研发—交付———测试”速度快、响应性好;这也意味着再制造商将更多的隐含不确定性转移到技术供应商。而再制造商作为回购再制造模式供应链的最后一环,通过建立较高的响应性、协调能力,以快速满足需求方的个性化需求。该模式下再制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程度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4 委托再制造模式的隐性的需求

4两种模式的战略分析

通过对两种模式的供应链流程、供应链响应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两种模式在再制造技术开发战略的主要目标、定价战略、再制造战略、库存战略、提前期战略和供应商战略方面的定位。由于回购再制造模式是基于需求来临之前的活动,并备有库存已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该模式面对的隐形需求不确定较 弱;而持有库 存,使得其满 足服务的 响应性较高。而对于委托再制造模式,由于服务对象的设备存在极大差异,导致再制造企业面临的隐形需求不确定性较高,再制造企业需要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定制一系列维改技术方案,利用新技术对原设备进行合理 化、现代化的 再制造,市场的响 应性较弱。而为了提高其市场响应性,必然带来较高的服务价格和利润水平。

5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分析

通过对两种模式的供应链流程、供应链响应能力分析,以及战略比较分析,然后从利益的驱动力、发展的需求、优势互补等三方面,探讨构建再制造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和驱动力。

5.1机床制造商同回购再制造商构建“经销—售后服务—再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

由于回收再制造商技术研发能力弱,资金能力有限,游离于技术联盟之外。但回收再制造商具有市场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辐射广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再制造商从单纯的再制造业务逐步向“再制造+售后服务+经销”的混合业务模式转变。例如:重庆浙西机床公司不仅从事中小型机床的回收再制造,也是重庆机床有限公司等多家机床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和再制造服务商。正是基于回购再制造商的业务特点,机床制造商可以优选中小型的再制造商,将其纳入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向其转移机床制造和维修知识,构建 “经销—售后服务—再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联盟,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如图5-图7所示:可构建售后服务的单一渠道模式、双渠道模式、和垂直一体化模式。

5.2技术供应商、再制造商同制造商构建立体技术转让和服务立体联盟

在三位一体服务架构基础上,技术供应商、再制造商同制造商构建立体技术转让和服务立体联盟。 由于委托再制造商专注于大型机床的再制造业务,通过个性化的控制技术和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大型机床市场的个性化再制造的响应性。回购再制造模式专注于通过提供再制造技术效率和控制技术的精度,构建效率型供应链,稳定中小机床市场。 两种模式所关注的市场几乎不存在重叠和交叉,因此,委托再制造商同回购再制造商可构建契约式或产权式的技术研发、转让联盟,通过转让再制造技术获得技术许可收入。然后再融合 “经销—售后服务— 再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业务联盟,形成技术研发、转让和服务立体联盟。从而从技术和服务层面扶持回收再制造商在中小型机床这个细分市场发展,实现中小型再制造机床的提档升级,形成“四赢”局面, 繁荣整个再制造市场。以弥补中小机床企业投资力度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的问题,增加其利润来源, 降低技术研发的风险。

6政策建议

6.1鼓励机床制造商同回购再制造商构建“经销—售后服务—再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业务架构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出台引导性政策,鼓励机床制造商同回购再制造企业形成业务对接,充分发挥回购再制造在区域布局、市场响应速度和效应效率上的优势、补充机床制造商在售后服务市场中的低端市场,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满足低端市场的售后服务需求。

6.2鼓励技术供应商 、 再制造商同制造商构建立体技术转让和服务联盟

扶持政策应从单一的试点企业向再制造供应链倾斜。现有政策主要关注是试点企业。例如: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对外发布《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再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扩大市场份额,中央财政最终通过试点企业对再制造产品购买者给予补贴。 但政策要求推广企业是入选国家发改委或工信部组织的再制造试点及通过再制造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优惠政策仍然无法惠及部分技术研发企业、回购再制造企业。因此,建议从供应链角度建立考核指标,对技术研发、转让和服务立体联盟和终端再制造产品购买者均给予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7结论

上一篇:依靠科学下一篇:美丽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