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释放特性

2024-06-16

养分释放特性(精选6篇)

养分释放特性 篇1

施入土壤中养分释放速率越慢, 养分利用率就会提高, 肥效期则会延长, 此类化肥称之为控释肥。控释肥是加入生物、化学抑制剂变性或经包膜而形成的释放特性较慢的肥料, 如包膜尿素、长效碳铵等。由于具有长效性和缓效性, 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吸收规律相近或一致[1], 养分利用率可以较大提高, 且对环境的污染较轻。因此控释肥料是当前施肥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2]。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植物营养的转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及它们在土壤中的某些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有机质矿化的速度及各种养分存在的状态, 直接影响土壤的供肥状况[3,4], 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5]。土壤微生物极易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 比如不同施肥制度、根系分泌物等[6]。因此, 控释肥的施用势必将影响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命活动状况[7], 而土壤酶是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主要内容[8,9],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控释肥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旨在为优质高产番茄制定合理的土壤配肥制度。

一、材料与方法

㈠供试土壤与基础肥力试验设于庆阳市西郊大棚基地。供试土壤为黑垆土, 试验地基础肥力为:有机质15.36克/千克, 碱解氮48.8毫克/千克, 速效磷8.3毫克/千克, 速效钾201.8毫克/千克, p H值8.4。

㈡供试肥料控释尿素D90 (控释期90天) , 控释尿素D60 (控释期60天) , 含氮量≥42%, 尿素 (N≥46%) , 过磷酸钙 (P2O5≥12%) , 硫酸钾 (K2O≥33%) 。控释肥均为北京斯格利复合肥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㈢试验设计该试验设置 (1) D90、 (2) D60、 (3) U、 (4) CK (不施尿素, 只施有机肥) 、 (5) 空白 (不施肥) 5个处理, 小区面积为2米×5米, 3次重复, 随机排列;磷钾全部做基肥深耕是一次施入, 控释氮素全部作为底肥于移栽时施入, 而普通尿素基肥一半移栽施入, 另一半于膨大坐果期追施。用量分别为纯N 300千克/公顷, P2O5225千克/公顷, K2O 225千克/公顷, 有机肥75吨/公顷。4月20日移栽, 密度为40000株/公顷, 分期采收, 分次计产, 以总产进行统计分析, 田间管理同一般大棚生产。供试品种为宝冠3号。

㈣取样测定

1.取样时间。分别于2010年6月下旬和8月下旬。采集0~20厘米根区耕层土壤, 对角线法分样, 筛后分成两份, 其中一份风干保存, 以待测定土壤酶活性、有机质等[10], 另一份置于冰箱4℃下保存鲜样, 以待测定微生物类群和数量。

2.土壤悬液制备。称土样0.5克, 迅速倒入带玻璃珠的49.5毫升无菌水瓶中, 振荡5~10分钟, 使土样充分打散, 制备成土壤悬液, 然后稀释3~8倍液待测备用。

3.菌液平板制备。取6、7倍液两管稀释液各1毫升, 分别接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 每个稀释度接两个平皿。然后取冷却至50℃的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分别倒入以上培养皿中 (装量以铺满皿底高1.5~2毫米为宜) , 迅速轻轻摇动平皿, 使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制成细菌平板;取4、5倍液两管稀释液, 在每管中加入10%酚液5~6滴, 摇匀, 静置片刻, 然后分别从两管中吸出1毫升加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制成放线菌平板, 选用高氏1号培养基 (每300毫升培养基中加入3%重镉酸钾1毫升, 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 ;取2、3倍两管稀释各1毫升, 每个稀释度接两个平皿。在融化的土豆蔗糖培养基中, 每100毫升加入灭菌的乳酸1毫升, 轻轻摇匀, 然后制成霉菌的平板[11]。

4.土壤微生物培养。将接种好的细菌、放线菌、霉菌平板倒置, 即皿盖朝下放置, 于28~30℃中恒温培养, 细菌培养1~2天, 放线菌培养5~7天, 霉菌培养3~5天。观察生长的菌落[12,13]。记录土壤稀释分离结果, 并计算出每克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计算方法:选择长出菌落数30~300之间的培养皿进行计数, 按以下公式:总菌数/克=同一稀释度几次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5.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用比色法测定[14];脲酶活性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转化酶活性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15]。

6.土壤养分测定。土壤有机质测定用油浴重铬酸钾容量法[13];采用硫酸重铬酸钾消煮液测定土壤氮素[16];采用钼试纸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1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速效钾[18]。

二、结果与分析

㈠不同释放特性氮素对番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图1表明:施用不同释放特性尿素, 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所有施肥处理中皆以普通尿素单独施用对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小;但施用控释尿素对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关于施用控释化肥是否也能明显影响根际土壤特殊生理菌群数量变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对三大类微生物的影响, 细菌和真菌依次为D60>D90>U, 较对照增加显著, 但是尿素较对照不显著;放线菌依次为D60>U>D90, 增加数量较对照菌表现显著。

㈡控释尿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表1结果显示, 过氧化氢酶是参与土壤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的一种重要氧化还原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生物氧化过程的强弱[19]。在番茄试验中各施肥处理稍高于对照, 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控释尿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这与有关资料认为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施肥处理间差异较小相似[20]。虽种植作物不同, 但可能是由于试验时间较短, 故差异不显著。

土壤多酚氧化酶参加腐殖质组分中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其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腐殖化进程[13]。多酚氧化酶活性为D90>D60>CK>U;说明控释尿素具有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且释放控释期越长则多酚氧化酶活性越高。

转化酶对增加土壤中易溶性营养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21]。研究结果表明, 各施肥处理转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 尤以D90、D60两种控释尿素对转化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 且显著高于普通尿素。

脲酶的酶促反应产物氨是植物氮源之一, 它的活性可以用来表示土壤氮素状况。番茄施用控释尿素脲酶活性明显低于普通尿素和对照, 降低了脲酶活性。磷酸酶可加速有机磷的脱磷速度, 积累的磷酸对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22]。碱性磷酸酶活性控释尿素>普通尿素>对照, 三种释放特性不同控释尿素之间无明显差异。总体来讲, 控释尿素具有提高磷酸酶活性的作用。

㈢控释尿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从表2看出, 控释尿素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有明显提高作用, 对速效磷有降低作用。D90、D60有机质分别比对照增加8.02毫克/千克和5.20毫克/千克。对全氮的影响在番茄上尤为突出, D90全氮含量比对照相对高61.4%~67.5%, 比尿素相对高34%~57.6%, D60全氮含量比对照和普通尿素也有明显提高。控释尿素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控释尿素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虽然仍以U为最高, 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差异不大, 说明了对生育期长的作物, 普通尿素在生长后期的供肥能力很低, 控释尿素则可持续供应养分。控释尿素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有很强的规律性, 铵态氮含量D60>D90>U>CK, D90、D60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但比U有显著的提高, D90铵态氮含量比U提高60%~124.06%, D60比U提高67%~143.68%。控释尿素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与铵态氮规律相似。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恰与其他各项有相反的规律, 控释尿素处理速效磷含量均低于U和CK, 说明控释尿素对氮素的缓慢释放和持续的供应, 提高了土壤磷素的利用率, 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注:取自土层0~20厘米

㈣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为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因子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x1) 、全氮含量 (x2) 、碱解氮含量 (x3) 、硝态氮含量 (x4) 、铵态氮含量 (x5) 、速效磷含量 (x6) 、速效钾含量 (x7) 为自变量, 以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 (y1) 、多酚氧化酶 (y2) 、转化酶 (y3) 、脲酶

(y4) 、磷酸酶 (y5) 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由表3表明, 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仅与速效磷呈显著的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的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仅与硝态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其他养分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而转化酶与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

注:r0.05=0.8110, r0.01=0.9170, n=4;*显著相关, **极显著相关

以上分析表明, 过氧化氢酶、转化酶不能表征控释肥料短期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对于过氧化氢酶不能表征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有关文献报道可能是由于过氧化氢酶的富集遭到了肥料中的阴离子的封阻[22]。转化酶不能表征控释肥料在短期内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在目前还未见报道。脲酶在番茄作物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负相关方面, 在目前也未见报道, 在黑垆土上, 对于生育期长的作物, 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与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故其活性高低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24,25], 多酚氧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各类作物土壤肥力指标值得肯定。对于生育期短的作物不能用磷酸酶、转化酶的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土壤速效磷对许多酶活性呈负相关的影响需要继续验证。

三、结论

㈠控释尿素可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比较具有控制释放氮素养分、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及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显著效果,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控释尿素的施用可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磷酸酶、脲酶活性, 特别能协调氮、磷、钾养分供应的平衡性, 减少了氮素养分的各种损失, 其生态效益更为明显。克服了施用普通尿素不利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的提高, 土壤酶活性的降低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控释尿素的使用可以为作物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

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及其他形态的氮的转化与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过氧化氢酶、转化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在评价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作物作具体的分析[26], 不可一概而论。

㈡控释尿素能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控制释放特性后, 能明显增加微生物数量, 但是不同释放特性对于三大类微生物影响力不同。总之释放过快和过慢均会使微生物数量减少, 以释放期60天尿素效果最佳。

㈢施用释放特性不同尿素的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控释尿素具有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且释放控释期越长则多酚氧化酶活性越高;D90、D60两种控释尿素对磷酸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但是释放氮素较慢会降低脲酶活性, 而转化酶活性受尿素释放特性影响小。

摘要: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 研究施用不同释放特性尿素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释放特性氮素随施用量增大, 根际细菌、真菌数量也随之增高, 但对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 其中以控释尿素D60对3大类微生物影响最大, 效应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对特殊生理菌群数量无明显改变;控释尿素能够增加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对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影响不大;控释尿素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有明显提高作用, 对速效磷有降低作用。

关键词:番茄,控释尿素,根际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养分

养分释放特性 篇2

关键词:包膜型控释尿素,凯氏定氮法,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养分释放率

包膜控释肥是采用聚合物包膜,可定量控制养分释放数量和释放期,使养分供应给作物各生育期。目前,我国缓释肥料国家标准( GB/T 23348 -2009) 已颁布实施[2,3,4,5]。标准中规定25 ℃ 静水浸提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肥料氮素释放率,作为评价缓控释肥料的氮素释放特性的标准方法。凯氏定氮分析方法操作繁琐、耗时长,分析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易出现失误, 不适用于缓控释肥料中间产品的控制检测。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仪器、样品与试剂

试验仪器: T6 新悦分光光度计,北京市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KDY -9830 型凯氏定氮仪,北京市通润源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验样品: 包模型控释尿素; 尿素( 分析纯)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子量为60. 06; 尿素,某品牌大颗粒尿素,上海化肥中心测得其总氮含量是46. 52%。

试剂溶液: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广州化学试剂厂; 浓盐酸( 分析纯) ,广州化学试剂厂; 95%乙醇,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尿素标准溶液( 工作液) ,准确称取尿素国家标准样1. 0719 g,溶于1 L容量瓶中。此溶液1 mL = 0. 5 mg尿素态氮;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称取20 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加入1 L 95% 乙醇,溶解后,加入100 mL浓盐酸混合,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1. 2 试验方法

( 1) 25 ℃静水释放测定法

方法提要: 试液中的尿素态氮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定量反应,生成柠檬黄颜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波长430 nm处测定吸光度A,根据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尿素态氮的含量。

方法步骤: 称取包膜型控释尿素10. 0 g放入0. 15 mm尼龙纱网做成的小袋中,把小袋口封严后,将小袋放入250 mL玻璃瓶或塑料瓶中,向瓶中加入200 mL蒸馏水,加盖密封,重复摇动3 次。

将上述样瓶置于25 ℃ 的恒温培养箱中,然后按如下时间1、3、7、28、35、45、60 d等将样瓶中溶液全部取出测定养分释放率,直至养分释放率达80%以上视为释放完全。每次倒出样瓶内全部液体后,需重新向原样瓶加入200 mL蒸馏水,封严口后放入恒温培养箱继续培养。注意: 取样时须将样瓶上下颠倒3 ~5 次,使瓶内释放液浓度混匀。

将上述倒出来的样液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用脱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从稀释定容好的250 mL容量瓶中准确移取1 mL样品到25 mL比色管中,准确加入5. 0 m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室温放置30 min显色。于波长430 mn处, 用比色皿1 cm,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液,测其吸光度A。

根据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尿素态氮的含量。

( 2)养分释放率和累积释放率的计算

初期养分释放率: 缓释肥料在施放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养分没有缓控释放效果而先提前释放出来,这部分养分占养分总量的质量分数,以该养分在25 ℃静水中浸提24 h的释放率占该养分总量的质量分数表示。以v1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w1——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得在25℃静水中浸提24 h的包膜型控释尿素养分的释放量的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

w总——用凯式定氮仪法测得的包膜型控释尿素总氮的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

累积养分释放率: 某种缓释养分在一段时期内的累积释放量占该养分总量的质量分数,以该养分在25 ℃静水中某一时期内各连续时段养分释放量的总和占该养分总量的质量分数表示。以vt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 t——标明的养分释放期,以天数计

wt——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在25℃静水中浸提某一释放期内的包膜型控释尿素养分累积释放量的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

2 结果和讨论

2. 1 试剂用量对养分释放率测定的影响

准确称取10. 0 g的包膜量为4. 0%的包模型控释尿素样品, 按样品处理方法,然后用凯氏定氮仪法测定其总氮含量和初期释放率得44. 67%和3. 59%。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用量对包模型控释尿素养分初期释放率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条件试验, 测定其在不同试剂用量的吸光度,同时测定其相应试剂用量的空白试剂的吸光度,按释放率公式计算,结果见图1。

从图1 的结果来看,当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加入量为小于5. 0 mL时,反应不完全,分光光度法测试结果偏低; 当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加入量为5. 0 ~ 10. 0 mL时,反应基本完全,吸光度非常稳定,所测得结果和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结果相符。从节约试剂量考虑,选择加入量为5. 0 mL时显色最佳。

2. 2 显色反应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准确移取6. 0 mL的0. 5 mg/mL尿素标准溶液,加入到25 mL比色管中,加入5. 0 mL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进行显色, 用蒸馏水至刻度,然后于波长430 nm,比色皿1 cm,以脱盐水为参比,测定其在不同时间的吸光度,同时测定其空白试剂的吸光度,结果见图2。

从图2 可以看出,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和尿素反应,溶液显色反应在10 min即可基本完成,在反应时间为20 ~60 min内, 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非常稳定,长时间放置后所测结果会稍微有所增大。综上分析,确定显色时间为20 min。

2. 3 包膜型控释尿素态氮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步骤为分别移取尿素标准溶液( 工作液) 0. 00、2. 00、 4. 00、6. 00、8. 00、10. 00 mL于25 mL比色管中; 分别加入水至10 mL,摇匀; 向上述比色管中加入5 m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在室温下放置30 min显色。于波长430 nm,比色皿1 cm,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其吸光度。按实验步骤操作,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

根据一致性检验法,算出标准曲线1 的相关系数r1 = 0. 9994; 标准曲线2 的相关系数r2 = 0. 9999; 剩余标准差检验F = 5. 455,F0. 05 = 6. 388; 回归系数检验t = 0. 119,t0. 05 = 2. 306; 截距检验t = 0. 409,t0. 05 = 2. 306; 符合条件,经过一致性检验后的曲线参数: K =8. 286,B = -0. 009。

2. 4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实验

分别取2 个包膜型( 4. 0%) 和2 个包膜型( 3. 5%) 的包膜型控释尿素样品,编号为1#,2#,3#,4#,进行6 次平行测定,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总氮含量和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初期释放率,结果见表2。

同时用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其初期释放率,分别计算得出5. 62、4. 59、11. 00、9. 80,视为真值。从表2 中可见,变异系数( 相对标准偏差) 为1. 23% ~ 2. 30%。

综上所述,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初期释放率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比较令人满意。

2. 4 回收率试验

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同时,于同一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尿素标准溶液( 此溶液1 mL =0. 5 mg尿素态氮) 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除以加入量,计算回收率。

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初期释放为1. 69 mg,回收率是95. 5% ~ 101. 3% ,回收率平均为98. 1% 。 因此,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包膜型控释尿素释放率有较好的准确度。

1. 1 分光光度法与凯氏定氮法对比试验

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和凯氏定氮法( GB/T23348 - 2009) 测定两种包膜量的包模型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率,结果见图3。从结果来看,达到两种方法的要求,而且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3 结论

养分释放特性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复混肥料(25-20-0):粒度d=3.8~4.4 mm,挤压造粒所得;钙镁磷肥(P2O5≥12%):中原磷化公司(GB20412-2006);复合酸:调制;聚酯化合物:调制;包膜设备:自制;电导仪:DDS-11型,天津永红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包膜肥料的制备:以钙镁磷肥和复合酸等为材料,采用自制的包裹设备,在常温和一定湿度下对复混肥料进行包裹处理,形成一层以磷酸铵镁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包膜。无机膜经高温处理使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经过聚酯化合物HFC进行封面处理,制备出无机包膜缓释肥料。

包膜缓释肥料在水中养分释放率的测定:量取50 m L水于150 m L三角瓶内,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包膜肥料,将三角瓶放在25℃恒温箱内,每24 h测定1次电导率。每次测定前,各个样品均震荡1 min。

电导率与肥料组分元素浓度相关关系的测定:分别取未经包膜的复混肥料0.10、0.20、0.30、0.40、0.50 g,各放入150 m L三角瓶中,加水50 m L,制成复混肥料的系列浓度溶液,充分溶解后,进行电导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溶液与电导率的关系

化学肥料溶于水中即会发生电离,电离所形成的自由离子的浓度,决定了肥料溶液电导率的大小。因此,电导率可表述肥料养分进入溶液中量的变化[3],这是电导法测定养分释放率的理论基础。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水溶液中复混肥料养分浓度的增加,其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两者成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电导率与养分浓度的这种线性关系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肥料释放进入溶液的数量。

水溶液中包膜肥料的含量∥g/L

2.2 封面与不封面无机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特征

当包膜肥料放入水中后,由于养分元素的不断释放,其电导率不断上升(图2)。从图2可以看出,不封面的包膜肥料养分元素的渗出速度快,溶液的电导率在4 d左右变得基本稳定,此后出现极为缓慢的上升。而被HFC封面的包膜肥料溶解速度很慢,养分元素渗出慢,因此电导率的上升也比不封面缓慢得多。

养分释放时间∥d

根据养分释放的特征曲线可以看出,包膜肥料养分释放大致可分为3步:一是水分将包裹层中的可溶性组分溶解,膜孔被水膨润并逐渐扩大;二是水分进入膜内将被包裹物中的可溶性组分溶解,形成高浓度的养分溶液;三是水分不断进入膜内,在水气压差的作用下,使养分不断地向膜外扩散[1,4]。

在膜的透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膜内的水气压差是决定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的关键因素。随着膜内养分溶液浓度的下降,膜内外水气压差逐渐变小,养分的释放率也随之降低。这样,肥料养分的释放就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升速阶段。该阶段养分释放率呈递增趋势,从养分开始释放到包膜层建立恒定的养分浓度梯度为止;二是恒速阶段。从第1阶段结束至核心中的可溶性组分的溶液达到饱和、可溶性组分完全溶解为止;三是降速阶段。从第2阶段结束至核心中的可溶性组分完全渗出为止,这一阶段中,养分释放率不断下降[1,2]。

由图2可以看出,以HFC封面的无机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特征曲线具有典型的“L”型养分释放曲线特征[1];而不以HFC封面的无机包膜肥料养分释放快,控释时间短,不具备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特征。

2.3 HFC封面次数对释放率的影响

无机包膜肥料经HFC封面后,其养分释放速率明显变慢。试验表明,HFC不同的封面次数,对养分释放率也有很大影响(图3)。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HFC封面次数的增加,溶液电导率的增加更加缓慢,故以HFC封面物质处理次数越多,HFC所占比重越大,所制得的包膜肥料缓释效果就越好。

由无机包膜肥料养分释放曲线可以看出:当溶液电导率达到2.5 m S/cm左右时,膜内所包裹的养分基本释放完全(图3),过此点以后电导率持续缓慢上升,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无机膜在水中会缓慢溶解,释放出自由离子;二是极少量的封面材料HFC的官能团在水中也会电离释放出H+;三是H+浓度增加有助于无机膜的溶解,加速自由离子的释放。后2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特征曲线后期封面的无机包膜肥料电导率超过不封面的无机肥料。

无机包膜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铵镁,其是含氮、磷养分的缓溶性化合物。该无机包膜肥料虽然在不封面情况下膜内所包裹的养分释放比较快,但由于包膜的溶解比较缓慢,包膜成分中养分的释放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包膜在肥料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无机包膜肥料的缓释作用和营养效果会更为明显[5,6,7]。有关包膜成分中养分的释放规律和营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养分释放时间∥d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电导率法检测无机包膜肥料的包膜效果是可行的,它是测定无机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率、研究其养分释放规律的准确、便捷方法[8,9,10]。不经封面的无机包膜肥料,虽具有一定的缓效性,但由于膜的透性强,养分释放仍较快,缓释效果不理想[11,12]。而无机包膜本身作为缓释性肥料还有待研究。

采用HFC封面的方法,可有效地增强无机包膜肥料的缓释效果,且缓释时间随封面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便于养分释放的定量、定时控制;同时,经HFC封面的无机包膜肥料不吸湿,长期放置不结块,这对于肥料的使用和存储都是十分重要的[13]。

摘要:采用磷酸铵镁盐对复混肥料进行了包膜处理,用聚酯类化合物再对包膜颗粒进行封面,制备了无机包膜肥料。用电导法测定了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率,研究了包膜及其材料对养分释放的控制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铵镁盐包膜可以延缓养分的释放;聚酯化合物封面比不封面的无机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缓慢得多;应用电导法测定无机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率是可行的。

养分释放特性 篇4

玻璃肥料是一种缓慢释放的长效无机肥料,它是将含有某些特定元素的矿物质或化合物熔入玻璃中,再将其研磨成一定粒度的粉末施入土壤中[5]。由于玻璃的溶解速率慢、溶解度小,因此,玻璃肥料能以缓慢速率长期不断地为植物提供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目前,国内外已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其中,Amin等[6]学者研究了玻璃肥料成分与溶解度的关系,还指出玻璃肥料的施用对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与此同时,贺祯等[7]研究表明,玻璃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大量的矿废渣和废弃玻璃,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起到废物利用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玻璃肥料的研究多集中在玻璃微肥上,由于氮素的热不稳定性,对玻璃复肥特别是含氮玻璃缓释肥料的研究甚少。

土壤淋溶试验常用来模拟控/缓释肥在土壤中淋出特性。该试验通过土壤淋溶方法,研究玻璃缓释肥料中的养分缓释性能,旨在为该类肥料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玻璃基质型缓释肥料为实验室自行研制的肥料品种,利用玻璃材料与矿质肥料熔融制成,养分含量为6-4-14。普通肥料为尿素(含N 46%)、钙镁磷肥(含P2O512%)和氯化钾(含K2O 60%)。

1.2 试验设计

设玻璃缓释肥料、等养分普通肥料和不施肥(CK)3个处理,4次重复。各处理的肥料使用量如表1所示。

(g)

1.3 试验方法

选用500 m L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在瓶口套上100目尼龙筛网,并在离瓶底1/4处横切开。称取100 g风干土,把不同肥料分别与土壤混合均匀后装入瓶中,再加入70 m L水,使土壤充分湿润,然后瓶口朝下、切口朝上固定在钢架上,用带漏斗的三角瓶承接淋溶液。分别于第1、4、8、12、16、20、24、28天取样。每次取样时添加70 m L去离子水进行淋溶、过滤,收集滤液并保存,然后测定滤液中N、P、K含量,并按溶液体积计算养分淋出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玻璃缓释肥料的氮素淋溶特征

用2种肥料处理的不同时段氮淋出率呈现不同的规律(图1)。普通肥料第1天的氮淋出率为89.02%,第4天降低到1.60%,第8天后几乎没有氮淋出。而玻璃肥料的氮淋出率则呈现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的规律,第1天的氮淋出率仅为49.10%,比普通肥料低了39.92个百分点(P<0.01)。第4天后玻璃肥料各时段的氮淋出率均显著高于普通肥料处理(P<0.01),至第28天玻璃肥料仍有1.22%的氮淋出。由此可见,玻璃肥料具有延长氮素释放的作用。在整个淋溶试验过程中,玻璃肥料的氮累积淋出率始终显著低于普通肥料(P<0.01)(图2)。第28天玻璃肥料的氮累积淋出率为74.65%,较普通肥料91.77%的累积淋出率低17.12个百分点。说明玻璃缓释肥料中氮的总溶出量相对较少,从而使该肥料在作物生长的中期仍能提供较多的氮养分。

2.2 玻璃缓释肥料的磷素淋溶特征

由图3、4可知,普通肥料和玻璃肥料的磷素养分淋出量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玻璃缓释复合肥料制作原料中的磷本身就属于微溶性磷肥,制作过程中又需要经过高温熔融,产品中的磷可能与玻璃基质材料反应形成枸溶性磷;同时普通肥料所采用的钙镁磷肥也是一种枸溶性磷肥。但二者的养分淋出仍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普通肥料的最大磷淋出率出现在第1天,而玻璃肥料在前16 d时几乎无磷被淋出。此后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2种肥料磷素累积淋出量都逐渐增加,但普通肥料的累计释放率要稍高于玻璃肥料。

2.3 玻璃缓释肥料的钾素淋溶特征

由图5、6可知,供试肥料的钾素淋溶特征和氮素淋溶特征呈现出相似的规律。玻璃肥料第1天钾素养分淋出率为40.46%,比普通肥料低32.13个百分点(P<0.01),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其钾素淋出率逐渐降低。至第28天玻璃肥料钾素淋出率为1.24%,显著大于普通肥料的0.28%(P<0.05)。这表明玻璃肥料在淋溶的后期仍有钾素释放,有效地延长了钾素养分的供应期。和氮素累积淋出率相似,玻璃肥料同样显著降低了钾素养分的总淋出量(P<0.01)。第28天玻璃肥料的累积钾素淋出率为60.18%,较普通肥料79.90%的累积淋出率减少19.72个百分点(P<0.01)。

3 结论与讨论

玻璃基质型缓释肥料是一种新研制开发出的新型三元复合肥料。试验测定结果显示该肥料在土壤中的氮、钾淋出率显著低于普通肥料,其养分释放期比普通肥料明显延长。因此,玻璃肥料能够有效地减少作物生长前期施用肥料时造成的氮、钾养分淋失,同时能有效地增加作物生长中、后期氮、钾养分的供应,提高养分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但玻璃基质肥料控制养分释放的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2]朱兆良.中国土壤氮素研究[J].土壤学报,2008,45(5):778-783.

[3]张民,史衍玺,杨守祥,等.控释和缓释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化肥工业,2001,28(5):27-30,63.

[4]樊小林,廖宗文.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3):219-223.

[5]高熙英,宫葵.缓释玻璃微肥的初步研制[J].化肥工业,2005,32(2):43-44,52.

[6]AMIN F,THOMASSIN J H,BAILLIF P.Synthesis of Glass-fertilizerMaterials and the Study of Their Behavior in Simulated Alteration[J].Comptes Rendusdel Academiedes Sciences,1990,311(13):1505-1511.

养分释放特性 篇5

1 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寿光市位于潍坊市西北部,北濒渤海莱州湾,总面积2180km2。是国家确定的蔬菜、粮食、果品、水产、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市,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市,也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该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年均气温12.4℃,年均日照时数2160h,>0℃的积温4243℃,无霜期195d。年降雨量为614mm。地貌是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分为寿南缓岗区、中部微斜平原区、北部滨海浅平洼地。寿南缓岗区成土母质多为冲积物,土壤类型为褐土和潮褐土。中部微斜平原分布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河间洼地等微地貌单元。土壤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河滩高地主要发育着褐土化潮土和潮土。缓平坡地多发育湿潮土,部分低洼地区发育着砂姜黑土。北部滨海浅平洼地,成土母质为海相沉积物与河流冲积物迭次相间。土壤为滨海盐土和滨海潮盐土[9,10]。

1.2 研究方法

1.2.1 采样方法

样品采集利用GPS定位技术,以行政村为单位,每个村选择有代表性,在空间位置呈上、中、下分布的三个户的地块定点取样。取样时间为2005年9月,于小麦播种前进行,取样深度为耕层0-20cm,共计采样1175个。采样密度为1.19个/hm2耕地。

1.2.2 分析方法

土壤有机质(OM):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测定;碱解氮(NH4+-N):扩散法;有效磷(P):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交换性钾(K):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Fe、Mn、B、Cu、Zn:DTPA浸提-原子吸收法;交换性Ca、Mg:醋酸铵浸提-原子吸收光谱法;全氮(T-N):凯氏定氮法。

1.2.3 地统计分析

将GPS测点数据导入GIS(Ar-c GIS9.0)软件平台,生成用于地统计分析的样点数据图层,通过关键字段与样点土壤属性信息建立链接。然后采用专业地统计学软件包GS+(Version3.2)进行半方差函数计算和模型拟合。

2 结果与讨论

2.1 土壤特性初步评价

本文根据寿光市2005年实测露天耕地样点土壤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其描述性统计特征数据见表1。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所涉及的13个项目中,OM、p H、Fe、Mn、Ca、Mg等6个项目的分布频率属于正态分布,其余7个属于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C.V.)表示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的大小,变异系数C.V.≤10%为弱变异性,10%

依据临界值NH4+-N:50mg/kg,T-N:0.008 g/kg,P:12mg/kg,K:78mg/kg,Mn:5mg/kg,Zn:2mg/kg,Fe:10mg/kg,Ca:401mg/kg,Mg:122mg/kg,Cu:1mg/kg,B:0.5mg/kg[12,13],对寿光市露天耕地土壤的营养元素低于临界值的样点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的Ca、Mg比较丰富。土壤有效态Zn普遍缺乏,其低于临界值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百分数为91.98%。NH4+-N、T-N、P、K、Fe、Mn、Cu、B其低于临界值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百分数分别为29.53%、44.23%、43.32%、21.45%、7.98%、3.30%、29.72%和2.93%。

本研究所涉及的13个项目化验结果的分布频率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寿光市露天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比较高,含量低于10g/kg的样点仅占17.0%,大多数有机质含量在10g/kg-20g/kg之间,另外还有2.1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20g/kg。图2的结果还显示寿光市露天耕地90%以上酸碱度都在中性(p H6.5-7.5)范围内,只有9.05%的耕地酸碱度较大(p H7.5-8.5)。这说明寿光市大部分耕地酸碱度适宜,只有少量耕地存在盐化威胁。

本研究参考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9,10]、黄绍文等研究成果[13],对研究区土壤各养分元素含量进行分级。以土壤中NH4+-N:60mg/kg,P:15mg/kg,K:100mg/kg,作为中等肥力的土壤标准,以NH4+-N:90mg/kg,P:20mg/kg,K:150mg/kg,作为高等肥力的土壤标准,从图2的结果可以看出,寿光市土壤大量营养元素NH4+-N、P、K的有效含量中,K的状况最好,超过100g/kg的样点数接近60%,其中超过150g/kg的样点为24.51%;NH4+-N次之,超过60g/kg的大约为50%,其中超过90g/kg的为6.69%;P最差,超过15g/kg的样点不足40%,其中超过20 g/kg的为20.77%。处于临界值与中等肥力标准之间的为低肥力土壤。

寿光市露天耕地土壤中的Ca、Mg元素都比较丰富,以土壤中Ca:2000mg/kg,Mg:200mg/kg,作为中等肥力的土壤标准,以Ca:3000mg/kg,Mg:300mg/kg,作为高等肥力的土壤标准,从图2的结果可以看出,寿光市土壤Ca、Mg元素的有效含量中,Ca的状况最好,超过2000g/kg的样点约占97.5%,其中超过3000g/kg的大约为80%;Mg元素次之,超过200g/kg的大约为92%,其中超过300g/kg的占18.91%。

从图2还可以看出,寿光市露天耕地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均衡,Zn含量普遍较低,大部分在临界值以下,余下的少量耕地处在低含量水平。Cu的状况稍微好些,高于临界值的数量超过70%,但是有51.42%的含量处于1mg/kg-1.8mg/kg的低水平,超过1.8mg/kg的仅占18.87%。Mn的状况最好,低于15mg/kg的低含量水平的比例只占到41.51%,在15mg/kg-30mg/kg之间的中含量水平占50%以上,还有7.75%含量水平超过30mg/kg。Fe的含量状况较差,虽然低于临界值的比例不大,但是有效态Fe的含量大都不高,仅处于10mg/kg-17mg/kg的低含量水平。B的状况相对比较均衡,有接近50%的耕地含量水平比较低,在0.5mg/kg-1.0mg/kg之间,还有接近50%的耕地含量水平比较高,超过1.0mg/kg。

2.2 空间变异结构分析

采用GS+(Version3.2)分析土壤养分的半方差结构,进而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Nugget/Sill)表示空间变异程度,如果该比值较高,说明由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较大;相反,则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较大;如果该比值接近1,则说明该变量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的变异[12,13,14]。从结构性因素的角度来看,块金值(Nugget)与基台值(Sill)的比例可以表明土壤养分的空间相关程度。该比例<25%,说明系统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比例在25%-75%之间,表明系统具有中等相关性;比例>75%,说明系统相关性很弱[6,7,15]。最大相关距离即变程(Range)是指变异函数达到基台值时,采样点的间隔距离,表明土壤要素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它表示了在某种观测尺度下,空间相关性的作用范围。在变程范围内,样点间的距离越小,其相似性,即空间相关性越大[12,16]。

寿光市露天耕地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别(表2)。通过计算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以及对其进行F检验表明,NH4+-N、T-N、Cu、Ca、Mg的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决定系数较小,模型的拟合度较低,变异性结构较差,说明其含量基本趋于以小块状变异为主,虽然其在整个区域的变异系数不大,但其渐变性分布规律差。

OM、P、K、p H、Fe、B、Zn等其他土壤养分变异结构明显。Zn的变异系数较大,从半变异函数结构来看,其在整个区域内表现为恒定的变异。P虽然变异系数较大,其最大相关距离也较大,说明P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着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的区域因素引起。K、p H、Mn、B也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也主要是由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的区域因素引起,分别占其总变异的80.58%、84.75%、79.33%、79.52%。OM、Fe在研究区域上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人为、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较小,占其总空间变异性的37.30%、43.31%。

F0.05=5.59,F0.01=12.2

最大相关距离表示某土壤养分观测值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值时,则说明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若小于该值时,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OM、P、K、p H、Fe、B的最大相关距离较大,在40.47-88.73km之间,表明这6种土壤养分含量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其含量具有较强的渐变性分布规律,这与寿光市整个区域的母质分布规律有关。其中土壤NH4+-N、T-N、Mn、Ca、Mg的最大相关距离较小,在3.51-12.45km之间,推测原因是分散经营下,各地块之间在施氮量、方法、种类等田间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3.1 寿光市露天耕地土壤特性除p H值为弱变异性外,其他均为中等变异。

寿光市土壤有机质、Ca、Mg含量较高,N、P、K有一定程度的缺乏;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均衡,Zn普遍缺乏,Fe含量不高。

3.2 寿光市露地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别。

NH4+-N、T-N、Cu、Ca、Mg的变异性结构较差,其他土壤养分变异结构明显。Zn在整个区域内变现为恒定的变异。P、K、p H、Mn、B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的区域因素引起。OM、Fe在研究区域上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较小。

3.3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较大空间尺度进行土壤养分空间结构分析,对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取样范围,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本文所描述的土壤养分变异是各个方向上的平均效果,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方向性考虑不多。今后应该加强对空间取样合理间隔以及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方向性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寿光市为例,在分析其露天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值的基础上,采用GIS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特性除pH值为弱变异性外,其他均为中等变异;②土壤有机质、Ca、Mg含量较高,N、P、K有一定程度的缺乏;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均衡,Zn普遍缺乏,Fe含量不高;③NH4+-N、T-N、Cu、Ca、Mg的变异性结构较差,其他土壤养分变异结构明显。Zn在整个区域内表现为恒定的变异。P、K、pH、Mn、B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的区域因素引起。OM、Fe在研究区域上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较小。

养分释放特性 篇6

1研究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材料

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甘蔗种植试验田, 甘蔗的实验品种为“新台糖22”, 种植密度为45000 芽段/hm2。对各个生长阶段的观测放置在田间, 试验地的养分测定则按照常规的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区的土壤主要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土, 土壤的质地主要为粘壤土, 经过理化特性分析得知:酸碱值为5.8, 有机质为23100mg/kg、全氮850mg/kg、高速磷 (P) 14mg/kg、CEC17.58cmol/kg。

1.2 研究方法

试验中一共设置了3 个处理方式, 无滴灌溉区的常规土层施肥、滴灌区域中减量施肥的土层施肥和滴灌区的土层施肥+ 减量施肥, 共进行4 次重复, 种植区域的面积为16.7m2, 试验区域采用随机排列方式。春季实施1 次滴灌。保证甘蔗出苗需水, 分蘖器实施2 次灌溉, 伸长期灌溉4 次, 成熟期灌溉2 次。

1.3 项目测定方法

对处理后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测定, 指出生长阶段的土壤水分限制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Excel2004 以及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 不同条件下甘蔗在生长阶段中的养分吸收

甘蔗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中, 伸长期吸收的水分和养分为最多, 施肥处理差异会导致肥料吸收量的不同。甘蔗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氮吸收量中滴灌减量施肥的土层施肥联合滴灌施肥方式中吸收量最高, 甘蔗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磷和钾的吸收量都呈现出和氮吸收相同的趋势。明显说明了滴灌减量施肥的土层施肥联合滴灌施肥处理要比单纯性的滴灌减量施肥中肥料的利用率要高。

2.2 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滴灌减量施肥联合滴灌施肥处理中甘蔗的产量为183855kg/hm2, 其中滴灌区内的单纯土层减量施肥处理也可以达到131160kg/hm2。同无灌溉区的常规施肥处理对比提升了70875 kg/hm2和21480 kg/hm2, 增幅分别为63% 和19%。以上结果充分说明了, 在滴灌条件下, 就算减少肥料的使用量, 甘蔗的产量不但不会降低, 还会得到一定成度的升高。因此可以断定, 在甘蔗的种植和生产中适当的降低肥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肥料使用的成本, 还能实现对甘蔗产量的提升。

2.3 滴灌减量对甘蔗品质的影响

由表1 中得知, 在甘蔗糖分、重力纯度等甘蔗品质的判断标准中, 滴灌减量施肥联合滴灌施肥的品质是最好的, 其次就是滴灌减量施肥, 以上2 个减量施肥的处理中蔗糖的含量同CK对比分别增加了1.17% 和0.52%这一数据和其他研究中的数值十分接近。

2.4 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效益的影响

滴灌减量施肥的土层施肥联合滴灌施肥处理中的甘蔗产值高达91927.5 元/hm2, 除去肥料、滴灌设备和水等投入成本, 纯增效益为22900 元/hm2, 比单纯的滴灌区减量施肥的土层施肥纯增效益要高出了24700 元/hm2。

上述结果表明, 甘蔗的生产中对常规滴灌技术进行应用和引进, 对生产成本不能实现有效降低, 甚至有可能会高于常规的生产成本风险。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 甘蔗生产中仅仅使用滴灌技术实施常规土层施肥还不够, 还必须进一步结合滴灌管理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的溶肥现代技术, 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保证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讨论和结论

广西省甘蔗主要以旱地甘蔗为主, 并且多数甘蔗的种植都在旱坡地上, 水利设置比较缺乏, 有效的灌溉面积还不到10%, 季节性干旱和缺水已经成为了制约广西省甘蔗生产的重要因素。

滴灌施肥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在我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中, 滴灌技术在旱地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这一技术在甘蔗的种植中应用较少, 在实际的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中缺乏滴灌知识, 生产者对其中的操作要领还未完全掌握, 盲目滴灌会造成滴灌作用不被充分发挥, 受到的效果比较不理想。

同无灌溉条件的常规施肥处理对比, 滴灌减量施肥土层施肥在经济效益上并没有受到显著的经济效益。虽然滴灌基础的应用可以快速提升甘蔗的产量, 但是滴灌设备的投入的成本较高, 导致了纯利润低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滴灌减量土层施肥联合滴灌施肥虽然需要的成本投入同样较高, 但是极大的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和甘蔗产量, 从而获得的纯利润明显高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充分说明了滴灌施肥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还能有效增加生产效益。

随着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完善, 使得滴灌施肥技术在甘蔗的生产和推广中使用的更加广泛。怎样将这些新研发的肥料实现在在甘蔗生产中进行应用, 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谭宏伟, 刘永贤, 周柳强, 谢如林, 杨尚东, 黄金生, 黄美福.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施肥减量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 2013 (01) :24-28.

上一篇:服务城乡基层下一篇:心力衰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