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型旅游产品

2024-08-03

释放型旅游产品(精选6篇)

释放型旅游产品 篇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生活中的白领面临的压力也在加大。外出旅游作为释放压力的重要形式,也是城市白领减压的主要手段之一。释放型旅游产品指以释放压力为主要目的,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专业的旅游设计环节和要素得到心灵释放、压力减少的的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或者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观光旅游产品受到城市白领的青睐。但是由于白领阶层工作繁忙,很难有较长的假期出游,周末成为主要的空闲时间。因此在释放型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融入微旅游的流行因素,使都市白领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无需过多的资金,也无需提前的准备,进行一次“微旅游”,应该是周末减压旅游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纵观目前国内的旅游产品供给现状,即使有少数旅行社尝试开发释放型旅游产品,但仍然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另外,国内极少有专题研究释放型旅游产品的内容[1,4]。因此,研究释放型旅游产品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一、释放型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1. 旅行社的释放型旅游产品

笔者以广州为例调查发现,旅行社基本没有涉及到“释放型”为主题的旅游,即使是有,也还仅仅停留在营销文字上,释放压力实质内容的产品不多。如广之旅的厦门、桂林阳朔、北海三条悠闲减压自助游线路,直接提到了“减压”的内容;南湖国旅的盘龙峡瑜伽温泉线路,也是一条在内容上符合“养生、减压”主题的产品;中青旅的夏季旅游专题“夏班啦,出发吧”,以及到三亚、成都、黔东南等地的以自然为主的休闲旅游也提到了“减压”的宣传文字。综观上述旅行社的“减压”主题线路,仍然大部分是常规线路,基本上停留在营销口号层次,“阳光海滩与豪华酒店”、“温泉瑜伽”、“远离喧嚣”、“吃到满意,睡到自然醒”等口号是传达压力释放的主要信息,但形式上没有太多的创意,在服务内容上也没有明示。

2. 旅游俱乐部的释放型旅游产品

一些旅游俱乐部专注于做体验线路,其主要目标市场也主打年轻人,了解旅游俱乐部的产品的情况,有利于本项目的设计。笔者调查广东一些大型俱乐部的产品发现,其提供的线路虽然也有提到放松身心的内容,但都以专题旅游活动为主,并没有针对都市白领的释放型旅游产品,特别是“微旅游”式的产品。如广东自驾游俱乐部的南沙赏樱花、叹美食,黄山鲁公园星河丹堤摄影活动以体验性、季节性为特征;大唐户外旅游俱乐部也是以季节热门线路为主,如到广东连平观赏桃花、湖南萱州赏油菜花、武汉赏樱花等,突出体验和赏花。龙迹户外俱乐部、广东山水旅游俱乐部的旅游线路也是大同小异。这些俱乐部的线路即使在行程中有体现释压的内容,但并没有以“释压”作为营销主题,也没有相关的专项产品,周末短途出游、释放工作压力的产品更少。

3. 网络旅游分销商的释放型旅游产品

携程网、去哪儿网等大型旅游电子商务零售商以提供商务预定、自助旅游产品预定为主,其推出的旅游线路大部分是传统线路,极少有以“释放压力”为主题的旅游产品。蚂蜂窝等旅游网站则在一定程度上为释放型旅游产品提供了信息便利,他们推出的旅游攻略、旅游社区论坛、用户旅行真实体验评价等内容对设计微旅游项目提供了借鉴意义。例如根据其提供的广州小洲村旅游攻略,即使是异地游客也可以周末独自背上背包,带上耳机,前往小洲村独自行走,其行程符合“微旅游”的内容。

二、释放型旅游产品的消费对象分析

为了解市场对释放型旅游产品的态度,笔者于2013年1月~2月在广州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6份。问卷调查对象的年龄段集中在20岁~30岁之间,31岁~40岁的人群也占了23%的比例,男女比例均衡,以白领为主体。总结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以下特点。

1. 出游观念强,出游时间以法定假期为主

52%的调查对象每年出游频度有为1~3次,42%为3次以上,说明年轻人的出游观念越来越强,旅游需求大。有46%以周末出游为主,42%以国家法定假期出游为主,带薪假期或是专门请假去旅游的人占极少部分。白领的工作时间固定,周末是比较固定的休息时间。

2. 结伴出游比例大,出游方式以自助为主

78%的调查对象喜欢与家人或朋友一同出游,只有少部分人与同事、恋人或者独自出游。85%的调查对象比较喜欢自助或者半自助的出游方式,跟团游仅占13%左右。针对短途旅游,大部分调查对象能接受的价格在1200以下,其中200元~800元之间就占了65%的比例。关于出游的交通,自驾、火车、高铁和旅游大巴是大部分人倾向的交通方式,少部分人选择骑行、徒步。

3. 减压形式多样,旅游减压动机比例大

超过46%的调查对象在生活中会选择柔和型方式释放压力,另外有35%采用体验型方式释放压力,选择刺激性活动释放压力仅仅占18%。有超过91%的调查对象有出游的冲动。旅游活动的释放压力选项包括心理辅导、暴力发泄、狂舞、high歌等。

三、释放型旅游产品设计与实施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微旅游式的释放型旅游产品市场潜力大。笔者以广州为例,根据目前都市白领的需求,立足于周边旅游资源,设计出一些专项减压的释放型旅游产品,并提出经营对策。

1. 立足市场调查,科学设计释放型旅游产品

笔者根据市场调查,设计案例产品:“抛开琐事,敞开肚皮,稳食军团之顺德美味”。

宣传文字:“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压力....无处不存在的压力,让生活在都市的你,倍感疲倦。你是否有过这种冲动,随时抛下工作,毫无准备地“离家出走”,逃离生活,逃离城市,去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枚吃货,如果你觉得一顿美食可以烦恼尽消,只要你敞开肚皮,你就能抛开琐事那么就毫不犹豫地加入我们的稳(寻找)食军团吧!寻找美食,当然无法错过粤菜之乡———顺德。也许在旅程中,无法给你奢华的餐馆,但却绝对能让你的舌头得到“帝皇”般的享受!加入我们吧,去寻找最最原始,最最美味的顺德美食,也许你看到的饭店其貌不扬,但却深藏不露!

行程安排:第一天,从现代化的广州来到顺德杏坛闻名遐迩的水乡———【逢简水乡】,可以尽情呼吸那浓郁的乡村气息,逃离城市,尽情享受乡村风光的美好;【李小龙的故乡-均安】品尝《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的均安蒸猪;容桂马岗,参观【顺德南方医科大学】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忆那时的自在,那时的潇洒!还可到马岗品尝特色鸡仔饼;经过高赞大桥,远眺顺德发展最强劲的镇———【容桂镇】车观容桂最繁华的地段,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塔。晚餐就来到容桂很出名的食街饭店。晚饭过后,驱车到大良,入住酒店。晚上自由活动,可以逛逛大良步行街【华盖路】。第二天,【龙的酒店】品尝粤菜之乡的早茶;行走顺德最美的湿地公园【顺峰山公园】,可租自行车环游公园,也可慢慢闲逛公园;伦教【品香饭店】尝试那里很美味的排骨饭。随后再来到最正宗的伦教糕糕点店,尝试顺德特产伦教糕!我们继续驱车前进,来到最古老的陈村粉私房,品尝出名的陈村粉,是时候归程了。不消半个小时就回到了广州,此次行程完美结束!

上述产品将美食、水乡风光结合在一起,突出了顺德美食之乡的特点,使游客在品尝顺德特色美食的过程中,得到释放压力的效果。

2. 立足游客实际,合理经营释放型旅游产品

一是在设计旅游产品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要素。减压方式要特别,也要深入人心,提倡在结伴出游中获得心灵的深层交流,以及促进彼此间的理解和关心,唤醒游客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热情。可以借鉴一些旅游俱乐部的营销模式和经营理念,突破与传统旅行社的差异性。如推出的线路可以有不同的价位套餐,让游客有充分的自主权。

二是要注重差异,简单易行。一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旅游产品对自己的压力释放效果一般或者效果显著但不持久,这说明旅行社的释放型旅游的产品不成熟,游客对旅游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的释放型旅游产品必须跳出传统旅游产品的框框,在设计中要选择方便、简单、及时、门槛低的方式去释放游客的压力,并注意融合地方文化要素,要真正让游客释放压力,满足游客内心的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薛群慧,包亚芳.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J].浙江林学院院报,2010,27(1):121~125.

[2]刘少和,李秀斌.旅游产品转型与广东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建设思考[J].现代乡镇,2009,(Z1):27~30.

[3]黄秀娟,刘伟平,兰思仁.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与应用——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角度评价[J].林业科学,2009,(07):122~129.

[4]张殿东.成都传统休闲文化脉络分析[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1,(6):41.

旅游释放生产力 篇2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产业要素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食、住、行、游、购、娱”, 但旅游行业专家认为, 如今的旅游产业要素已扩展为“食、住、行、游、购、娱、体、会 (会议) 、养 (养生) 、媒 (媒体广告) 、组 (组织) 、配 (配套) ”, 他们相互交织组合, 形成了游憩、接待、交通、商业、建筑、生产制造、营销、金融和旅游智业九个类别的行业, 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旅游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相互作用、融合, 在带动目的地消费、GDP、就业增长的同时, 还带来了农民与居民收入高效提升, 文化品牌价值, 环境生态价值, 和谐社会建设等一系列良性社会效应。今后一段时期, 旅游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将更为明显。据预测, 到2015年, 全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 约占GDP的4.8%, 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 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 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 旅游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 旅游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 旅游业对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 旅游业可以为社会就业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 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旅游业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达1亿人次, 境外旅游花费可达1000亿美元以上, 相当于减少我国国际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 旅游业将发挥平衡国际贸易、缓解贸易磨擦的润滑剂作用。

释放型旅游产品 篇3

关键词:尺寸效应,耦合作用,Ⅰ—Ⅱ型耦合能量释放率,试件高度

实验是研究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基础, 而模型试验则是混凝土构件力学行为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的深入, 发现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不仅与材料性质有关, 还与试件尺寸有关。由于试验仪器及经费限制, 一般选用模型的试件尺寸远小于实际结构。这种力学性能随其几何尺寸而变化的现象, 称之为尺寸效应[1]。由于尺寸效应的存在, 使得某些实验结果无法直接用于实际工程。因此, 研究模型试验中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1 尺寸效应机理

1921年, Griffith以裂缝传播方法为基础, 阐述了尺寸效应产生的原因, 1925年, Gonnerman首次在研究中考虑尺寸效应[2]。根据混凝土尺寸效应的研究发现, 相对于其他材料, 混凝土在更大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 其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原生缺陷的存在及扩展。因此, 应用传统强度理论研究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 结果表明:尺寸效应主要源于材料内部的裂缝, 当某一处于临界状态的截面, 材料抗拉强度ft无法抵抗其拉应力时, 内部微裂缝开始汇集并不断向前推进;当宏观裂缝形成时, 则通过能量平衡控制其进一步扩展。

影响尺寸效应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原因, 混凝土是由骨料、砂浆等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 其内部存在微裂缝和微空隙, 且不同组分的接触界面是薄弱环节, 随着试件尺寸加大, 所采用的不同相材料随之增多, 导致试件不同组分的接触界面增大, 从而形成缺陷。作为材料内部原生缺陷的微裂缝、微孔隙以及薄弱界面, 在大尺寸试件中, 尤为明显。另一方面, 尺寸效应还与试验过程中振捣、养护及加载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大, 在实验过程中,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材料的不均匀性增加, 使材料的力学性能随之发生改变。

2 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

实际上, 在外力作用下, 混凝土内部的众多微裂缝将汇聚扩展, 形成宏观裂缝, 然而, 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始于受载前就已经存在的原生缺陷, 其内部微裂缝的不断扩展, 正是构件和结构强度、刚度、韧性降低的原因。一方面, 断裂力学是研究宏观裂缝扩展稳定性及扩展规律的学科;另一方面, 作为研究材料或构件原生缺陷形成宏观裂缝的全过程的损伤力学, 非常适合描述微裂缝的萌生与演化发展[3]。综上可见, 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 结构的破坏实质是内部微裂缝在损伤和断裂的相互作用下, 不断向前扩展, 从而导致材料的逐渐弱化。因此, 将断裂与损伤耦合考虑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 关于损伤和断裂的耦合作用的研究并不多, 而实际工程中, 这种耦合作用往往无法忽略。因此, 基于损伤能量释放率的推导过程, 并结合断裂力学中Ⅰ—Ⅱ复合型裂缝的物理场形式, 推导出平面应力状态下裂缝尖端邻域内损伤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参数, 即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耦合型能量释放率KⅠ—ⅡD[4]为:

其中, KDⅠ—Ⅱ是采用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相耦合的分析方法, 衡量裂缝扩展过程中的耦合作用, 反映裂缝尖端小邻域内的物理场强, 能够代替断裂力学中应力强度因子和损伤力学中损伤变量的概念。式 (1) 中的分子项, 反映了材料外界因素 (如荷载) 的变化所引起的物理场的改变, 而分母项反映了材料自身已有缺陷所引起的物理场的改变, 也就是说, 耦合型能量释放率同时包含了材料发生破坏的外部和内在因素。对于实际工程结构, 混凝土构件的尺寸较大, 如果KDⅠ—Ⅱ不具有尺寸效应, 则可以直接将小试件计算得到的耦合型能量释放率应用于大尺寸结构中。否则, 应在混凝土结构的耦合分析中考虑KDⅠ-Ⅱ的尺寸效应。因此, 基于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尺寸效应, 具有重要意义。

3 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的尺寸效应

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日趋完善, 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来研究尺寸效应。本文针对文献[5]中尺寸为900×200×200, 1 300×300×200, 1 700×400×200, 2 100×500×200的试件, 通过有限元模拟各试件的起裂情况, 求出相应参数的起裂值, 分析其变化情况, 从而研究K (DⅠ—Ⅱ) ini的尺寸效应。计算不同尺寸试件, 求出其起裂时的Dini, K (Ⅰ—Ⅱ) ini和K (DⅠ—Ⅱ) ini, 并绘制Dini, K (Ⅰ—Ⅱ) ini和K (DⅠ—Ⅱ) ini的趋势图, 如图1~图3所示。

图1~图3是四种不同高度试件的计算结果。其中Dini, K (Ⅰ—Ⅱ) ini和KD (Ⅰ—Ⅱ) ini总体上都是随试件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有较明显的非线性性质, 变化规律也较为相似。图3中, 试件高度对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的起裂值KD (Ⅰ—Ⅱ) ini具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高度范围内, 随着试件高度的增加, KD (Ⅰ—Ⅱ) ini增大。这表明试件起裂时所需的断裂损伤的耦合作用与其高度有很大关系, 在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情况下, 试件愈高, 起裂时所需要的耦合作用就愈大, 即KD (Ⅰ—Ⅱ) ini愈大。由此可知, 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KD (Ⅰ—Ⅱ) ini参数存在尺寸效应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了解混凝土结构带裂缝工作时的耦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显然, 起裂时所需要的耦合作用越大, 则试件越不易起裂, 即KD (Ⅰ—Ⅱ) ini越大越好。因此, 若试件高度在一定范围内, 可通过限制试件高度, 控制构件的起裂。

4 结语

尺寸效应作为材料的固有特性,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构件产生尺寸效应的原因。针对不同尺寸的试件, 基于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高度试件的起裂情况, 计算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 对比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 分析该参数随试件高度的变化情况, 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尺寸效应, 说明Ⅰ—Ⅱ耦合型能量释放率存在尺寸效应现象, 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通过限制试件高度来控制试件的起裂情况。

参考文献

[1]杜修力, 张建伟, 符佳, 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6 (3) :14-19.

[2]黄煜镔, 钱觉时, 吕伟民.基于尺寸效应的混凝土脆性评价指标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5, 31 (3) :105-108.

[3]孙雅珍, 赵颖华.混凝土结构断裂与损伤耦合分析研究进展[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 17 (1) :30-33.

[4]安丽媛.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的损伤断裂耦合分析[D].南京: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释放型旅游产品 篇4

2008年1月9日, 德州仪器DLP产品事业部在2 0 0 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 (C E S) 宣布其最先进的投影芯片将持续升级, 引领投影产业在画面质量和产品性价比的创新。众多行业领先的厂商, 包括三星、LG、奥图码、ALCO、美隆、NEC、明基、Dreamarcade、S y p r o及扬明光学均采用D L P技术, 开发并制造面向新兴市场的多媒体迷你投影产品、即时影院投影产品、微型投影产品和游戏投影产品。

在C E S上, 三星和L G推出目前亮度最高、体积最小的多媒体迷你投影产品。这些产品的亮度是两年前上市同类型产品的5~6倍, 而体积仅如手掌般大小。据全球研究机构太平洋媒体协会 (P M A) 预测, 到2 0 1 0年, 重量在1磅以下的迷你投影机出货量将超过100万台。

Sypro和扬明光学在2007年已宣布研发微型投影产品, 两家公司在C E S上也独家展示采用D L P技术的微型投影产品原型机。D L P微型投影机既可以作为独立产品使用, 也可作为模块整合到当今的移动设备中, 让消费者得以更灵活地在大画面上观赏视频和图表内容。

Sypro Optics GmbH业务开发兼销售总监Hans-Joachim Stohr表示, “我们看好DLP微型投影创新技术的巨大潜能, 相信在未来它将成就更多新的商机。”

释放型旅游产品 篇5

1. 存在问题

我公司1台FZQ1380型塔式起重机,其主钩起升机构位于其顶部平台上,主钩起升钢丝绳直径为24mm、长度为1425m,通过4倍率滑轮起升主钩,钢丝绳的2个端斗固定在主起升卷扬机卷筒上,如图1所示。

塔式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钢丝绳受到拉伸会产生旋转力(绞劲),由此造成主钩处8根钢丝绳互相缠绕。释放钢丝绳旋转力(破劲)时,需先将钢丝绳从卷筒全部放出,再将钢丝绳端头从起升卷扬机卷筒上拆开后才能进行释放。大约每2个月就要释放1次钢丝绳的旋转力。由于主钩钢丝绳较长,释放1次扭转力需耗费2天时间,严重影响起重机的使用,且工作量大、危险性高,导致该机利用率降低。

2. 改进方法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在该机调入新工地前的组装过程中,我们决定解决释放主钩钢丝绳旋转力繁琐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将1425m长主钩钢丝绳分为2根,中间再用楔形索节和万向接头连接。我们选用的是15t级OO型万向接头,该万向接头的2个连接端可以相对旋转,随时释放钢丝绳产生的扭转力。

2根钢丝绳中的一根需比另一根长约8m,这样钢丝绳安装完成后,楔形索节和万向接头可避开主起升定滑轮,位于主起升定滑轮组之平衡轮下方4m处。2根钢丝绳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

主钩钢丝绳切断后,先用电焊将切断后绳头端部松散的钢丝焊死,再用铁丝捆扎,捆扎长度至少为6倍钢丝绳直径,以防止钢丝绳绳头松散。再将2个钢丝绳绳头固定在Φ24mm钢丝绳楔形接头上,每根用1个钢丝绳夹子将绳头固定,绳头距离楔形楔套的长度至少为200mm。然后用万向接头将2根钢丝绳连接。改进后的主钩钢丝绳穿绕方法如图3所示。

3. 改进效果

释放型旅游产品 篇6

1 碳酸钙的热稳定性、碳酸岩浆和矽卡岩岩浆

火山岩浆活动过程中如果硅酸岩浆接触了灰岩、白云岩, 碳酸盐岩会发生分解[16]。但壳源碳酸岩理论认为, 在硅酸岩浆提供热量以及流体降低碳酸盐矿物固相线的条件下, 沉积碳酸盐岩发生了部分熔融而不是分解[10,21]。碳酸钙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分解?存不存在碳酸盐岩熔融形成的碳酸岩?

在开放系统中, 硅酸岩浆侵入灰岩地层后, 灰岩会发生分解形成Ca O和CO2, 在原始硅酸岩浆同化生成的Ca O的早期会形成富钙的硅酸熔体, 该熔体会结晶富钙的辉石[18] (如图1所示) 。

交代矽卡岩主要通过含硅酸岩组分的岩浆热液渗透交代灰岩形成的。在封闭系统条件下, 随着早期碳酸钙分解形成的CO2增加, 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会减慢甚至停止。如图2 (a) 所示, 当流体中的CO2逐渐增加时, 碳酸钙会发生熔融形成碳酸岩, 而不是发生分解[22]。在620~800℃, 碳酸钙镁受热会分解成方解石+水镁石+CO2。同样随着形成的CO2在流体中增加, 碳酸钙镁分解生成的碳酸钙也会熔融形成碳酸岩浆, 当温度为1260℃, X (CO2) >0.6时碳酸钙会完全熔融 (如图2 (b) 所示) 。

Dawson (1962) 于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首次观察到了碳酸岩浆喷发[20], 最近一次观察到的碳酸岩浆活动是1993年的坦桑尼亚Oldoinyo Lengai火山活动[15]。目前认为, 碳酸岩浆主要是碳酸盐化榴辉岩[15]、橄榄岩[15,22]、泥质岩在地幔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或者是地幔岩浆结晶分异或不混溶作用等不同方式形成[16]。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沉积的碳酸盐岩也可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碳酸岩, 叫壳源碳酸岩。碳酸盐岩的熔融跟高温硅酸岩浆的侵入有关, 且发生在CO2分压高的情况下[10,22]。

最近几十年,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冶铁山、鄂州程潮、安徽长龙山等铁矿的研究, 认为, 自然界存在矽卡岩岩浆, 并提出了岩浆矽卡岩的概念[1,2,3,4,5,6,7,9,11]。吴言昌等[4]阐述了矽卡岩岩浆的特征并提出了“岩浆矽卡岩-富碱侵入岩对”的概念。他们认为, 矽卡岩岩浆是由碱性岩浆同化碳酸盐岩后熔离形成的, 主要理论依据是矽卡岩矿物的自形晶结构和矽卡岩矿物中发育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硅酸盐熔体流体包裹体[8,9]以及赵斌的岩石学实验研究[8]。根据吴言昌[5]对矽卡岩岩浆的定义, 可以看出, 矽卡岩岩浆的本质还是硅酸岩浆, 只不过相对富钙。目前矽卡岩浆理论是有问题的:1) 定义不科学:用矽卡岩矿物反演矽卡岩浆, 得出的结果必然是一个富钙的硅酸岩浆;2) 错误衍生实验学研究成果[9], 赵斌等实验结果是矽卡岩矿物可以从含钙较高的铝硅酸盐熔体中析出, 而不是存在一个矽卡岩浆;3) 矽卡岩矿物包含硅酸熔体包裹体, 并不一定代表熔离产生了矽卡岩浆。它也可能是矽卡岩矿物从富钙岩浆中结晶形成的。矽卡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主要含两种成分:成分接近辉石的钙、铁、镁硅酸盐相和成分接近石榴子石的钙、铁、铝硅酸盐[11], 而不是与之共生的碱性硅酸岩, 这说明岩浆矽卡岩矿物是从一个富钙的硅酸岩中结晶的;4) 硅酸岩浆同化碳酸盐岩的岩石实验学研究表明:碳酸钙加入硅酸岩浆中的最大影响是导致了残余熔体的亏Si、富碱。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结晶富钙镁的辉石 (如图2所示) 。所以, 岩浆矽卡岩与富碱硅酸岩密切共生并不是代表某一硅酸岩浆熔离成了矽卡岩浆和富碱硅酸岩浆两个端元, 而是硅酸岩浆同化碳酸盐岩后结晶分离富钙矿物后的必然结果。综上所述, 认为, 没有必要引进矽卡岩岩浆的概念, 它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是需要岩浆矽卡岩这个概念, 因为它们与交代成因的矽卡岩是不同的, 它具有岩浆结构, 是从富钙硅酸岩浆中结晶的。理解自然界没有矽卡岩浆, 但有岩浆矽卡岩可以参照自然界存在辉长岩, 但不存在辉长岩浆。

2 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过程

2.1 成矿铁物质的来源

成矿物质来源的确认对矿床成因研究和矿床勘探非常重要。硅酸岩浆侵入灰岩/白云岩地层是矽卡岩型铁矿的标准产出条件 (接触交代式) 。因为灰岩/白云岩不含铁物质,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中, 铁只可能来自硅酸岩浆。人们目前发现与矽卡岩铁矿有关的硅酸岩浆包括从基性到酸性的各种岩性, 但侵入岩岩性多是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19,24]。层控式矽卡岩型铁矿赋存在特定的地层, 比如, 福建马坑铁矿、内蒙黄岗梁铁, 这用源自硅酸岩浆的含铁热液接触交代是很难解释的, 所以, 人们普遍认为, 该类型铁矿是由源自岩浆的热液萃取早期含/富铁地层或火山岩形成的。梁祥济等[2]通过模拟岩浆热液 (含CO2、H2O、F、Cl等挥发分) 与围岩的交代反应发现:含挥发分的岩浆热液可以通过与围岩交代反应萃取围岩中的铁到热液中, 在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沉淀成铁矿。

2.2 铁的释放与富集

铁成矿的首要关键在于尽可能地阻止铁物质进入硅酸岩矿物中, 或者是从已结晶的这些硅酸岩矿物中置换出来, 把这个过程叫做铁的释放。释放出来的铁与挥发分和/或碱金属结合形成络合物、卤化物溶解在流体中, 称之为铁的富集。人类目前不能利用硅酸岩矿物中的铁, 只能利用氧化铁、碳酸铁和铬铁矿。而且这个模型还存在两个问题:1) 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哪种地质过程可以形成含/富氧化铁、碳酸铁地层;2) 什么原因可以促使从火山岩中萃取出的铁在相似环境下沉淀成矿。

以硅酸岩浆侵入碳酸盐岩地层为例, 分析可能的铁释放过程。如前所述, 硅酸岩浆同化碳酸盐岩的早期在接触带会形成一个富钙的硅酸岩浆。该岩浆会结晶以不含铁辉石为主的高温矽卡岩 (也叫岩浆矽卡岩、岩浆期矽卡岩或内矽卡岩[17,23]。这是矽卡岩反应系统中铁释放的第一个过程, 因为岩浆中本来与Fe结合的Si-O被消耗掉了, 从而导致了“多余”的铁。含硅酸岩组分的岩浆热液渗透交代灰岩形成矽卡岩的进蚀变过程很难有的铁的释放, 因为进蚀变矿物主要是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和透辉石和钙铁辉石系列[24], 前人研究表明[11]认为, 发生Na交代的地质表现主要有:1) 斜长石中的钙长石分子渐趋减少, 钠长石分子相应的增加;2) 斜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又进一步被细粒钠长石交代;3) 角闪石的全部被透辉石交代;4) 副矿物磁铁矿的消失。可见发生Na交代的仅仅是长石。Na交代过程中释放铁的实质在于富碱流体首先交代钙长石, 导致了流体相中Ca2+活度的增加, 从而引发了含铁暗色矿物被交代成无铁矿物而释放了铁, 比如, 角闪石被交代成透辉石。所以, 并不是所有Na交代都可以成矿, 成矿关键在于含铁暗色矿物解体释放出来了铁和磁铁矿的溶解。铁高的钙铁榴石蚀变成含铁低的绿帘石化也可释放铁, 如下反应:

实验学研究表明, 铁通过与流体中挥发组分和碱金属元素组成络合物或卤化物可以在流体中富集[12]。含铁络合物的中心离子是Fe2+和Fe3+, 矽卡岩型铁矿流体中铁的配位体主要有阴离子F-, Cl-, OH-, CO32-, S2-和中性离子H2O, 碱金属阳离子Na+, K+等多是外界离子。它们组合形成众多的铁络合物, 如Na[Fe Cl4]、K[Fe Cl4]、[Fe Cl6]3-、[Fe3+F6]3-、Fe[CO3]2[6,17]。王玉荣等[5]试验研究表明, 铁卤化物主要的搬运形式可能是Fe Cl2和Fe F2。流体中的p H值越小越有利于铁络合物的溶解[2], Fe在含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减小而减小 (如图3 (a) 所示) , 温度为600℃左右达到最大 (如图3 (b) 所示) 。

2.3 铁的沉淀成矿

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改变 (如温度、压力、p H值和Eh值变化) 时, Fe的络合物或卤化物会发生分解或者因溶解度降低从而沉淀成矿。矽卡岩系统中的碳酸盐岩就是一个常见的化学障, 比如, HCl与Ca CO3的中和反应可以促使Na2[Fe Cl4]发生水解形成磁铁矿, 反应如下:

当围岩不是碳酸盐岩时, 铁的沉淀可能更多因温度压力的降低导致络合物溶解度降低形成, 如图3所示, Fe在含Cl流体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温度在600℃以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a图中的He-Mag、QFM和Ni-Ni O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氧化缓冲剂.

3 主要认识

上一篇:GSM防盗下一篇:聚苯乙烯泡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