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在这里进行

2024-09-30

传统在这里进行(共6篇)

传统在这里进行 篇1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因循守旧的“整把抓, 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将学生和教学目标进行正确分层, 才能更有效地开始实现因材施教,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一、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进行分层

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 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叫“因材施教”。因此,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 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 进而进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学习, 我们的指导思想和采取的态度是什么非常重要, 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学习, 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和最后的成绩。如果有积极向上、敢于拼搏、永不言败、充满自信的心态, 就可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反之, 不求上进、怕字当头、得过且过、庸庸碌碌是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因此,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进行分层并分别进行指导, 特别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要究其原因并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2. 留意学生的学习方法

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也不是每一种学习方法都会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方法, 并帮助他们分析、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有的孩子天资聪颖, 上课听了一遍就能融会贯通了, 那这类孩子学得就比较轻松, 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了;有些孩子仅仅上课听了一遍还不能熟练掌握知识点, 那就需要在课后再进行消化吸收;还有一部分学生记性比较差, 理解能力也不强, 这部分学生就需要多花点时间通过各种练习巩固, 以达到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最终目标都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 作业的完成随时关注。对于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 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了解造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再帮助他们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通过向家长和前任教师了解、座谈、面试、观察、查阅档案等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后, 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时的“分层”反映了教师对该学生原有基础和近期内可达到目标的分析后形成的认识。我们可以把低层 (即学有困难的, 在班上处于下游的学生) 称为A层, 中层 (即各方面表现平平的, 在班级中处于中游的学生) 称为B层, 高层 (即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 在班级中处于上游的学生) 称为C层。这样做的目的, 一方面是表明, 分层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好中差等级, 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 A层学生可以升到B、C层, C层学生也可以升到D、E层。例如, 我班学生陈伟杰, 刚从别的学校转过来时, 语文基础很不好, 经过自身的努力和课堂上的训练, 语文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已经升到了B层, 现在正向C层努力。

二、充分吃透教材,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要想上好一节课, 要想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仅仅全面了解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充分吃透教材,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海伦·凯勒》这课时, 我反复阅读文本和参考书, 深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的动人事迹。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一场重病使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第二段写小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刻苦学习, 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第三段写海伦在萨勒老师指导下, 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终于学会了说话。第四段讲海伦大学毕业后, 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所以, 本文结构为:生病———奋斗———奉献。通过阅读感悟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教与学的重点。

在充分吃透教材后, 我初步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潜心读文,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根据学生的情况, 我再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A层学生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抓住重点词语,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B层学生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反复诵读,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C层学生的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潜心读文,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朗读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设定的层次目标, 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这样就避免了“好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状况的发生, 也使每个学生通过一节的学习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并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真正进行了因材施教。

传统在这里进行 篇2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重拾中国传统节日内容,珍贵的民族文化,立足我们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曾这样分析节日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生活才有意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负载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最富有诗意的语文学科,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理解文学进而理解人生、社会、生命和历史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更应该担任起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但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对这一传承的责任淡化了,甚至疏忽了。殊不知,语文教学传承着节日文化,而节日文化又促进了语文教学,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生活化,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于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仪式、意义十分陌生,甚至一无所知。节日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就是吃喝玩乐。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现代价值取向己经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风俗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我们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时要突出春节辞旧迎新和祝福团圆平安的主题,营造家庭和睦、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践行文明、谦让的礼仪规范。突出清明节“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感恩思源,通过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突出端午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突出中秋节的团结、喜庆丰收的主题,了解“和”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健康人格;突出重阳节感恩父母、敬老孝亲的主题,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美德,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1、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现有教材中尽管传统节日的题材数量不是很多,但仍然可加以发挥,抓住机会点燃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比如古典文学中常涉及节日,往往节日是诱发作者情思、体验的导火索,典型的即是春愁、秋思。节日是作品的背景,因此教学可通过体验节日,进而赏析节日与诗人情感的联系。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整首词都是围绕着中秋节展开的。初中生对中秋节的吃月饼、团圆含义很熟悉。教学可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中秋的方式“热身”,引出苏轼是在离开弟弟苏辙七年后的中秋之日写的,埋下伏笔,中秋节与哪种意象最为相关?词作中是否出现了该意象,又是如何描述该意象的?等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在赏析诗作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物体,将月亮、月宫、中秋节的联系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中包含浓厚的团圆、事圆、人圆的意味,对照诗人现有的境遇,词作中才有诗人往返于人间与月宫的情绪。

语文教材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采桑子 重阳》、《醉花荫》等诗词,都是关于重阳节的,而相对于端午、中秋、春节,学生对重阳节的认识就非常模糊,观念也相对淡薄,因为生活中,重阳节已经淡出全民节日活动的视线。那么这时,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利用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传统节日文化,从而加深学生乃至社会对这一传统节日的从新重视。再如,在讲授现代文《端午的咸鸭蛋》、《春酒》等文章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文章中讲述的各地节日特色,来丰富学生对节日传统和节日文化的认识。

在教学汪曾祺《端午的咸鸭蛋》,适逢端午,家家吃粽子。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导入,引出汪曾祺在文中谈到的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习俗。在体会了作者借端午习俗抒发浓浓思乡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各地端午习俗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端午节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2、将传统节日引入语文活动中

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话题来启发学生,让节日文化走进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走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常语文活动包括辩论会、演讲会、写作等。教师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或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动口、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既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_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所注重的。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春节是亲情融融的日子,如果给远在外地没能回家的亲人打电话、发短信,你想怎么说?若是制作贺卡的话,你会写上怎样的贺词,用上怎样的诗句?再比如,举办清明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跟清明节有关的文学作品、经典名句、音乐、各地的清明风俗等,并在班级汇报各自成果,接受同学、老师的提问。在真切的节日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在每逢节日来临之际,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节日诗词朗诵会,古诗情景剧表演。如清明节“清明雨祭先烈”;端午节“粽叶飘香,怀念屈原”;中秋节“与月相邀,喜迎中秋”……学生在朗朗诗声中品味经典,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3、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

为了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题材较少的缺陷,语文教师还应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教师首先应广泛搜集一节日为题材的名篇佳作、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如丰子恺的《过年》、钱钟书的《辛巳除夕》等。其次,在课后阅读训练中增加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多设计与节日内涵有关的练习题。比如教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要求学生收集、诵读有关中秋赏月的诗文,在同步训练中选择《中秋咏月诗三首》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设计与中秋节“月圆人园事圆”的精神内涵相适应的题目。

传统在这里进行 篇3

什么是传统民间游戏?传统民间游戏以集体游戏和户外活动为主要载体, 所以更能锻炼孩子的群体意识, 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怎样解决矛盾与冲突。在互动游戏中, 会产生社会关系的雏形, 儿童们在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 这将是他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式多样

传统民间游戏形式多样, 种类繁多, 有动手的, 有动腿的, 有动脑的, 有在室内的, 有在户外的, 有竞争, 有合作, 有道具, 有角色, 而且男孩子有男孩子的游戏, 女孩子有女孩子的游戏。

二、传统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

传统民间游戏即使需要的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 多是以废旧物品、身边随手就能抓来的自然物品。如“捉迷藏”类的游戏中有“躲猫猫”“捉野猫”等, 不需要任何的道具, 只需要找一个闲置的地方就可以进行了, 如抓子游戏可用石子或棋子, 用塑料袋、鸡毛、毛线可做成毽子等。有的游戏只需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 如“石头剪刀布”“背人”“炒黄豆”“编花篮”等。

三、趣味性与民间文化特色

娱乐性是游戏的生命, 趣味性是游戏的延续, 有些游戏能够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 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如女孩喜欢的跳皮筋, 边念儿歌边跳, 玩法上从一根到两根、三根, 位置由低到高。儿歌的内容常常是诙谐逗趣的或者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 边念边跳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还可以锻炼跳跃的动作和节奏感, 增加幼儿的肺活量。有时缺少同伴还可将绳子套在椅子上、树上……此外, 玩水玩沙更是孩子们的最爱。

传统的民间游戏有很多, 但并不是都适合在幼儿园进行,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的传统游戏, 比如: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 各方面还没有发展好。而且他们喜欢在老师的身边, 亲亲老师, 抱抱老师。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做游戏, 如“拉大锯”, 可以面对面玩, 也可以坐在教师膝盖上玩。如“蚂蚁叮叮痛”游戏, 两个人手捏着手儿, 一起念一起玩。

中班幼儿思维比较有独创性, 活动量也有所加大, 但是合作性较差。针对幼儿的特点, 我们可以让幼儿玩“赶马车”游戏, 幼儿自己组织, 召集伙伴, 并且分配角色。这些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合作进行, 极大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一物多玩, 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释放, 新的玩法、新的花样让他们不断体味到创造的乐趣。

大班以丰富户外活动为目的, 开展规则性游戏、竞赛性游戏, 合作性游戏为主的传统民间游戏。大班幼儿自主性较强, 户外活动时常常喜欢追逐打闹, 活动量大。我们在开阔的运动场进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运动场上幼儿自主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如“地雷爆炸”、“捉迷藏”、“跷跷板”“大饼油条”等等, 或提供一些简单的玩具进行“翻花绳”, “四角包”、“抓包”等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极为宽松的环境, 只要遵守基本的规则, 幼儿可以参加任何形式的、自己喜欢的活动。许多民间游戏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胜心, 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如:四角包游戏, 谁的技巧好谁就赢的多, 孩子在游戏中不甘落后, 努力学习, 掌握摔打的技巧。当孩子在游戏获胜后, 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

传统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优秀的历史创承文化, 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的同时对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也完善现代幼儿园游戏体系, 它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 而且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 把游戏特别是传统民间游戏充分利用起来。其实, 也许游戏的内容是旧的, 但是游戏玩法却可以是灵活的;游戏材料是旧的, 但教师及幼儿的思想是活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将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到底, 让孩子们的回忆里充满乐趣。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增强体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在体育活动中, 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传统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优秀的历史创承文化, 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的同时, 也完善现代幼儿园游戏体系, 它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 而且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传统在这里进行 篇4

这里有

为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连续缴费不脱保,及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从9月1日起,凯里市社保局启动了2018年度凯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工作。

近日不少的听众朋友给FM89.8打电话咨询关于社保的一些问题,帮忙记者整合了听众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黔东南州社会保险事业局医疗工伤生育待遇审理科副科长杨琼接受了帮忙记者的采访,并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听众问题1:社保和医保有什么区别,问什么要缴纳社保和医保?杨琼副科长:医保是社保其中的一个险种。社保全称是社会保险,他主要包括的项目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制度是为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听众问题2:在网上看到城镇居民从9月1号起缴纳的医保费用是180元?杨琼副科长:居民医疗保险180元的收费是根据贵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7113号)要求定的。由于《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文件要求,坚持实行“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简称“六统一”)。新农合的筹资标准是120元/人,为此,黔东南州人局已经州医改办申请,州医改办行成文件向省医改办上级部门请示,建议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统一按120元/人标准执行,此事正在办理中,具体的业务办理在户口所在地或暂住地的当地社保部门咨询办理。

听众问题3;有单位的是否可以自己缴纳社保?如果单位不缴纳怎么办?杨琼副科长:有就业单位的由单位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这是就业者自身的权利。可以自己缴纳的人群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就业的人群)可以自行缴纳。如果遇到单位不为单位职工缴纳社保的,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单位就业者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应该享有的权利。温馨提示:(一)缴费时间:

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的参保群众,实行6个月待遇等待期)。

(二)缴费地点:

所属街道(社区)。898帮忙记者还给大家了解了一些关于医保的问题哦!

一、住院起付线,有调整吗?答:有,根据医院等级进行调整的。一级医院原来住院起付线:60元,现在调整为:200元;二级医院原来住院起付线:200元,现在调整为:300元;三级医院原来住院起付线;30元,现在调整为:600元;

二、基本医疗、大额医疗住院报销比例有调整吗?答:没有。与调整前一样,根据医院等级不同,报销比例也不同。一级医院:在职职工报销比例87%,退休人员报销比例96.5%;二级医院:在职职工报销比例85%,退休人员报销比例94.4%;二级医院:在职职工报销比例83%,退休人员报销比例91.9%;不论在哪级医院发生大额医疗报销比例都是95%。

三、转诊转院时,与原来住院待遇有改变吗?答:有,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我州参保人员在州内二级及以下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报销比例都按调整后相应医院的等级标准执行。第二种是:州内二级医院转州内三级医院住院的,起付线按调整后三级医院起付标准执行,调整前报销比例没有下降,调整后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三种是:州内参保人员转往州外医院(属就医地医保定点医院)住院的,调整前起付线按当地医院等级收取,调整后按1200元。

四、没有转诊转院手续的,可以报销医药费吗?答:政策调整前不能报,调整后可以。但是必须是在就医地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五、未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是多少?答:起付线是1500元,报销比例是50%。不论是州内、州外都一样执行这个标准。

六、如果因为病情属急诊急救、突发疾病,没有转诊转院手续,发生的医药费用可以报销吗?答:可以,应当在入院后10天内将住院证及医院提供的首次入院记录等材料到参保地补办手续,然后按相关规定享受待遇,没有补办理转院手续的,按未转院的标准执行。

七、转诊转院的程序怎样办理?答:由办理转诊手续的人员提供协议医院出具的转诊转院通知单(有主诊医师和分管院长签字)到参保地经办机构办理,方可享受相应待遇。

八、转诊转院后,医疗费用怎样报销?答:通过转诊转院,尽量选择全国已联网开通的协议医院(省内、省外),发生的医疗费用在住院医院直接结算,如转往未开通全国联网的省外医院,发生医疗费用全额现金垫付后,按要求提供材料,到参保地社保(医保)经办机构报销。

九、以上报销比例是指发生的总费用吗?答:不是。是指符合医疗保险支付项目规定范围内的费用(自费、自付的费用除外)。

十、调整政策后全年的最高支付标准是多少?答:调整后的最高支付标准与之前一样,全年都是20万元。但是,基本医疗保险段与大额医疗段有改变,调整前基本医疗保险是5万元,大额医疗15万元;现在调整基本医疗保险8万元,大额医疗保险12万元。

另外对于工伤保险有一个需要提醒特别大家注意的问题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时,怎么办?答:参保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须积级组织抢救,并在24小时内(节假日顺延)以书面或电传等方式向登记参保的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同时报送《贵州省工伤事故信息快报》,以保障工伤人员的就医治疗。

记者:刘芳塬责任编辑: 蒋丽薇、晶晶媒体编辑:晨熙 路况、新闻热线:0855-8234898赞 是一种

传统在这里进行 篇5

关键词:古代文学,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范畴, 笼统地说,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是人化世界的总和。文化由宗教信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法律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内容构成, 包括物质、精神、心理与制度文化。”[1]

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的总称。从时间上来讲, “中国传统文化, 指中国古代 (鸦片战争以前) 的文化。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5000年之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世界上曾经有过与中国古代相媲美的文化类型, 如巴比伦文化, 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 它们有的消失了, 有的衰败了, 有的中断了。唯独中华文化传承不绝。虽然它也曾遇到过种种危机和挑战, 但却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一样, 一往无前, 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机。中国古代文化内容丰富, 气势恢宏, 蕴涵深刻, 形式多样。它的悠久和辉煌, 足以使每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2]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中所表现提倡的高尚志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顺应潮流、不断革新的行为追求, 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重人格、尚气节的思想境界, 知行统一、自我完善的修养目标, 淳朴务实、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等等, 都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所积淀, 具有民族的文化特性, 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准则, 影响、规范着当今社会。

古代文学作品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作品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 更凝结了古代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 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 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 它们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 这些品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得最为丰富, 这又恰好是值得传承的精华。可以说, 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首先, 作品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血脉之根, 而古代文学作品承载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是我国传统价值观、道德观、人生感悟等的结晶。质朴的《诗经》, 诡丽的《楚辞》, 雍容的唐诗, 典雅的宋词, 都通过语言显示了丰富的文化意蕴, 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其次,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是我们的人格榜样。他们通过作品来展现自己的某些品格, 如李白的《行路难》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林语堂的《论快乐》阐明了快乐由精神决定, 永不放弃理想追求。俞敏洪的《树的精神》告诉人们渡过难关是一种心态, 你想要跨过去的话, 就必然能跨过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出了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文化品位, 但综观我们的教学实践, 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 教法呆板, 大多沿着“读一译一抄一背”的思路展开, 课堂气氛压抑, 千篇一律, 而学生只管翻译和记忆词法、句法, 对课文不能顺畅诵读, 不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生缺少兴趣, 教学效果不明显。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 需要广大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合力探索教学出路, 走出教学困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要改善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提高教师素质做起。要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更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高职语文作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古代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 想教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要求语文教师熟读古代经典作品, 只有教师领悟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才可以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用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逐渐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其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方法科学会事半功倍。因此, 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 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字词要少讲、精讲, 可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翻译问题, 扫除阅读障碍。倡导诵读,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并鼓励学生体验感悟。比如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我们就要去感受语言文字中那种生命无常, 有限生命无限追求的感慨;读苏轼的《定风波》, 就要领悟人生无论逆境顺境都可以泰然处之的豁达潇洒。读《冯谖客孟尝君》就会明白立足职场的必备素质。这样的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 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结合内容, 配以适当的音频视频, 提高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 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首先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养, 在此基础上,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而提升人文底蕴,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万军, 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芒种.2013 (11) :151.

[2]商聚德、刘荣兴等,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6:1.

传统在这里进行 篇6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定义是:“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同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由此可见,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 对传承优秀文化, 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铸造学生的灵魂, 有着非凡的意义。而对优秀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古诗文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所以, 在古诗文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非凡。再者,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格局的铺开和推进, 全球化思潮也愈演愈烈,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诸多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国与国之间的交融势必将带来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国家和民族的原生状态、固有个性在交融中慢慢地模糊起来, 人们的实用主义观念越发膨胀, 重科学而轻人文, 重技术而轻精神的风气越发浓厚, 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观念中渐渐淡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无疑显得至尤重要。

二、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要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学习古诗文也一样, 首先得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何培养呢, 我认为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 正所谓乐在其中, 所以, 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古诗文之美, 让他们的情绪为之兴奋。如在教学诗歌时, 可播放录音,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在教学《过故人庄》和《游陕西村》时, 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人情美。在教学《观书有感》时, 让学生感受到“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美。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 让学生感受乡村的清新、恬静之美。通过对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培养, 从而为在古诗文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通了一辆直通车。

2.挖掘初中古诗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重视熏陶渐染和情感体验。

语文教育要充分挖掘古诗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哲理, 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精髓启发学生、感染学生, 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让他们学习继承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要重点分析“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教学《岳阳楼记》时, 也要重点分析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用杜甫和范仲淹的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感染学生, 启发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3.发掘优秀传统之美, 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 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在教学《口技》时, 让学生尽情体会口技表演者技艺的精湛, 体会传统文化的超凡, 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紧密结合教材,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可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如有的青少年有理想, 但缺乏毅力, 不能够吃苦, 往往是龙头蛇尾,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送东阳马生序》, 用作者年轻时候的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渐渐地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针对学生害怕困难的特点, 可结合教材中的《愚公移山》, 用愚公的精神去打动他们, 从而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5.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在古诗文中自主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可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有关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在教学《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诗句时,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有关重阳节的风俗习惯。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传统文化中亦不乏古代文化消极、阴暗的一面, 这意味着教师要进行科学地分析, 让学生学会鉴别, 取其精华, 剔其糟粕。

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路慢慢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看到和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 余文森, 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版

[3] 郑金洲, 蔡楠荣.生成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上一篇:宫廷绘画下一篇:阶段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