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

2024-09-10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精选9篇)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 篇1

1 CIAV的分离与鉴定

病鸡在感染后7 d病毒滴度最高,从感染鸡的大部分组织、(全血离心后的)灰层细胞、直肠内容物中都能分离到病毒[2]。随着抗体的形成,病毒滴度下降,但在全血和淡灰层细胞至少在感染后14 d仍保持感染性,即便在有中和抗体的鸡中也是如此。肝脏或脾脏的淋巴细胞或灰层细胞都是分离病毒的最佳材料。接种细胞之前,首先将组织匀浆上清液在70℃[3]加热5 min或用氯仿处理以便消除或灭活可能的污染物。

MDCC-MSB1细胞是病毒分离和滴定的较优选择[4]。使用新制备的2×105个/mL细胞培养物,当细胞增殖到105个/cm2时接种先前制备的组织匀浆上清液,接种前先将接种物做1:20或更大比例的稀释,接种物与细胞培养物的比例为1:10。培养物设2~4 d传代,传代后36~48 h,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物。通过PCR确证CIAV分离物。

备1日龄易感雏鸡肌肉或腹腔接种是初次分离CIAV最特异的方法。此法比细胞培养灵敏100倍。在接种后14~21 d,血细胞比容值小于27%,表明CIAV存在[5]。对于非贫血的鸡只,可在死后检查骨髓萎缩。

2 CIAV的DNA检测

2.1 聚合酶链式反应

CAV基因组很小,且各个CAV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很保守。因而设计诊断用的通用性PCR引物是可行的。很多研究者都设计特定的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出了CAV特异的核酸,特异性较高,敏感性也很好。Soine (1994) 设计多组oligo-引物,采用巢式PCR可扩增出能和特异性探针发生杂交的CAV基因片段,但该方法易造成假阳性结果。Dren (1994) 采用了热启动PCR进行诊断,此法具有高敏感性,可成功地检测出一个感染细胞,相当于10 TCID50中的CAV核酸分子[6]。

2.2 DNA探针

Todd (1992) 用32P标记的克隆化CAV DNA片段作探针、Noteborn (1992以非放射性的地高辛标记的CAV全基因组作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可检测到CAV感染鸡组织或感染的MSB1细胞内的病毒核酸[7,8]。Allan (1993) 和Nielsen (1995) 用PCR法标记的生物素化核酸探针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作原位杂交,在优化条件下可检出人工感染鸡和临床患兰翅病病鸡体内的病毒核酸[9]。

3 CIAV抗体检测

可以用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确诊鸡组织中病毒的感染。通常优先选择感染后7~12 d采集的胸腺材料做诊断试验。组织涂片和冰冻切片,经丙酮固定后,可用抗CIAV的多克隆鸡或兔高免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11,12]。

可以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切片做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11~13]。用蛋白酶Ⅲ预先处理组织将明显提高病毒抗原检测的灵敏性[12,13]。使用单克隆抗体可获得最满意的结果,因为多抗可产生严重的非特异性背景色。

4 CIAV血清学检测

4.1 荧光抗体试验

在抗体检测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是一种标准检测方法。

用1 mL GiFu毒株 (105.0TCID50/0.1mL) 接种MDCC-MSB1细胞, 作用1~2 h后置10mL完全营养液中, 于5%CO2、37℃培养。72~96 h收获细胞培养物1000 r/min离心10 min;用0.01 mol/L pH7.4的PBS离心, 洗涤3次, 调整浓度至2×106/mL。涂片, 干燥后用冷丙酮固定5~10 min, 于-20℃保存。将病鸡血清按1:80稀释后滴加于抗原上, 37℃湿盒作用30 min。用0.01mol/L pH 7.4的PBS洗涤3次, 每次5 min。然后加1:40稀释的兔抗鸡抗体, 37℃湿盒作用30min。同样洗涤3次后, 甘油封片, 荧光显微镜下检查。设未感染MSB1的细胞以及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作为对照。

结果只有在标准阳性血清与抗原呈阳性, 阴性血清与抗原和对照呈阴性时有效。接种后40 h收获的MSB1细胞样本,经免疫荧光染色可检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原,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胞肿胀,核区内出现较小的、形态不规则的荧光染色颗粒或轮环状结构。

4.2 酶免疫测定

在一些使用疫苗的国家,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肉鸡群的免疫效力,但已经有假阳性报道[14]。以部分纯化的细胞培养毒直接包被ELISA板或单克隆抗体包板捕获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可用于检测血清抗体,并且都已用于商品化试剂盒的生产[15],但由于病毒复制量较低,成本较大,难以大批量生产和推广[16]。

由于各CAV毒株的基因序列的保守性,以CAV基因的体外表达产物纯化物作ELISA检测原,用于检测鸡血清抗体的ELISA,被证明是既特异又敏感的方法,为CAV血清学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4.3 病毒中和实验

在病毒中和试验中[2],将血清或卵黄做二倍稀释,与等体积的含200~500TCID50/0.1mL的CIAV悬液混合,混合物在37℃下作用60min或4℃过夜,然后在MSB1细胞培养上滴定。如果要做大批血清样本检查,可使用微量反应板[17]。感染细胞需要传8~9代,但如果混合物中病毒浓度较高时,则可以较早获得结果,无需传代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在接种后的第2天和第3天,用显微镜检查接种培养物的CIAV特异性的CPE。

5 鉴别诊断

高剂量的磺胺类药物或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中毒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出血性综合症”。黄曲霉毒素也可损害免疫系统。但在临床上,鸡很少接触到足够剂量的能引起急性中毒的黄曲霉毒素和磺胺类药物。同时,鸡的亚临床中毒可能增加CIAV的致病力。

MDV能造成胸腺和法氏囊严重萎缩,特别是高致病力病毒感染后[18]。IBDV可诱发淋巴组织萎缩并伴随典型的组织病变,正常情况下不感染胸腺。虽然有关于某些MDV株引起贫血的报道,但MDV和IBDV一般不导致贫血[19]。与急性IBDV感染有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也会发生,但比CIAV诱发的贫血消失早[20]。

腺病毒是包涵体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症的主要病因,该综合症常常发生于5~10周龄的鸡[5]。可是,由CIAV单独感染的实验鸡没有发展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硬化症病毒也可引起免疫应答低下,通过对血液涂片的显微镜检查,可以把由成红细胞病毒引起的贫血与CIAV引起的贫血区分开来。

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 (CIA) 是由鸡贫血病毒 (CAV) 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它主要致4周龄以下易感雏鸡的发病和一定比例的死亡, 其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 尤其是胸腺的萎缩和骨髓髓质的脂肪变性。由于CAV感染的靶细胞是胸腺的前T细胞、脾脏的成熟T细胞和骨髓中的成血细胞, 所以感染CAV的成鸡仍然会出现一过性的免疫抑制[1], 从而容易并发或继发其它病原的感染, 如MDV、IBDV、NDV等。感染鸡对正常的疫苗免疫的反应性下降, 从而导致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 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 (CIA) ,鸡贫血病毒 (CAV) ,诊断

参考文献

[1]Adair B.M., Immunopathogenesis of chicken anemia virus infection.Dev Comp Immunol, 2000, 24 (2-3) :247-255.

[2]陈奖励, 周方红, 辛九庆.鸡贫血病毒的全基因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99’北京国际禽病会议论文集.

[3]Allan, G.M., J.A.Smyth, D.Todd, and M.S.McNulty.In sytu hybridiz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chicken anemia virus in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Avian Dis1993, 37:177-182.[4Nielsen, O.L., M.Bisgaard, and S.Alexandersen.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chicken anemia virus in experi-mentally-induced infection and field out-breaks.Avia Pathol1995, 24:149-155.

[5]Hu, L.B., B.Lucio, and K.A.Schat.A brogation of age-related resistance to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by embryonal bursec-tomy.Avian Dis1993a, 37:157-169.

[6]Smyth, J.A., D.A.Moffett, M.S.Mc-Nulty, D.Todd, and D.P.Mackie.A se-quential histopathologic and immunocyto-chemical study of chicken anemia virus in-fection at one day of age.Avian Dis1993.37:324-338.

[7]Michalski, W.P., D.O’Rourke, T.J.Bagust.Chicken anemia virus antibody ELISA:problems with non-specific reactions.Avian Pathol1996.25:245-254.

[8]Miles, A.M., S.M.Reddy, and R.W.Morgan.2001.Cionfection of specificia-pathogen-free chickens infectious with 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and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ffect of MDV pathotype.Avian Dis45:9-18.

[9]Gilka, F.and J.L.Brown, S.L.Spencer.1995.Extravascular haemolytic anemia in chicks infected with highly pathogenic Marek’s disease virus.24:393-4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诊断 篇2

一、IBD的临床特征

该病潜伏期为2~3天,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后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程短,一般为7~8天,多呈“一过性”;可诱发多种疫病,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患鸡畏寒、扎堆,严重腹泻,极度虚弱,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典型发病鸡群呈现尖峰式死亡曲线。特征病变是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出血、水肿或萎缩,肾脏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病毒分离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2~3天,最佳组织是法氏囊组织。此外,临床上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二、鉴别诊断

1.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患病鸡群整体精神状态较好,常见肾脏肿大、苍白,多数呈斑驳状的“花肾”,输卵管有尿酸盐沉积,排白色稀粪,明显脱水;腺胃、肌肉一般无出血。有时可见法氏囊充血或轻度出血,但无黄色胶冻样水肿,耐过鸡的法氏囊不见萎缩或呈蜡黄色。病死鸡气管充血、水肿,支气管黏膜下有时可见胶冻样变性。

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周龄以上的鸡多发,16周龄以下的鸡较少发生。解剖可见肝脏肿大数倍,又称大肝病;脾脏体积增大,呈灰棕色或紫红色;肾脏肿大,色变淡;肝、脾、肾多见肿瘤;法氏囊无出血、胶冻样水肿和萎缩病变,剖面皱襞有灰白色隆起或结节增生,因瘤体发育而失去原有形态结构。瘤体剖面偶见干酪样坏死或豆腐渣样物质。

3.速发嗜脑肺型新城疫。4~7周龄鸡多发,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可见明显的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法氏囊无水肿或萎缩,但有出血、坏死和干酪样物,亦可见腺胃乳头出血和盲肠扁桃体出血或肿胀,新城疫HI价测定可达9~11 log2(感染IBD的鸡群HI价仅为2~3 log2)。

4.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由媒介昆虫传播,一般在气温20℃以上,媒介昆虫繁殖快、活动力强时流行严重。患鸡精神沉郁,鸡冠苍白,内脏器官肿大出血,脾可肿大1~3倍,肾、肺出血最严重,胸肌、心肌可见白色小结节或血肿,脂肪组织上有小血肿。

5.包涵体肝炎。5~7周龄的肉仔鸡多发,表现为精神沉郁,贫血,剪开骨髓常呈灰黄色,肝脏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和坏死,腿肌可见出血斑,法氏囊有时亦可见萎缩且呈灰白色。该病有时与IBD混合感染,从而使症状加重。

6.传染性贫血。1~3周龄的雏鸡多发,表现为精神沉郁,骨髓黄染,鸡皮肤、喙、肉髯和可视黏膜苍白,全身点状出血。特征性病变是翅膀或腹部皮下出血,又称蓝翅病;胸腺、法氏囊萎缩。

7.马立克氏病。4~18周龄的鸡多发,表现为外周神经肿大,瘫痪或轻瘫,消化道、性腺、肝、脾、肺等常见肿瘤,虹膜常见混浊;偶见法氏囊萎缩。早期感染IBDV,可增加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

8.球虫病。该病多出现血便,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因腹泻导致机体脱水,羽毛粗乱,皮肤皱缩。用抗球虫药物治疗有效,即可准确鉴别。

9.雏鸡白痢。该病14~21日龄常发,鸡群怕冷昏睡、缩头垂翅,粪便呈糨糊状,肛门常被干石灰样粪便封堵,常伴有肺炎,并可见肝脏肿大、变脆、有坏死点,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10.葡萄球菌病。患鸡表现为各关节肿大,多见皮肤液化性坏死,皮下呈弥漫性出血,法氏囊呈灰粉色或灰白色。

11.大肠杆菌病。患鸡多见肺炎、肝包膜炎和心包膜炎等病理变化,法氏囊呈灰黄色,可见轻度肿大。

12.磺胺类药物中毒。当各种磺胺类药物的用量超过饲料量的0.5%时,连用5天,便会发生中毒。患鸡常表现兴奋,痉挛,不食,偶见麻痹;剖检患鸡可见出血综合征的多种病变(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内脏器官有出血,水肿,脑膜水肿、充血和出血,骨髓黄染),但法氏囊仅呈灰黄色,未见水肿和出血。诊断时,有磺胺类药物用药史,停药后病情好转或停息,即可正确鉴别。

13.霉菌中毒。饲料被黄曲霉污染后,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2~6周龄的雏鸡危害严重,常伴有神经症状,死亡率可达20%~30%。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胆囊肿胀,皮下及肌肉偶见出血;法氏囊仅呈现灰白色,不见萎缩或肿大。

14.禽痛风。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病,表现为行动迟缓,腿、翅关节肿胀,厌食,衰竭,腹泻,肾脏、心脏、肝脏等内脏器官均可见尿酸盐沉积。因粪尿中尿酸盐增多,肛门周围羽毛上常黏附大量白色尿酸盐。

15.肾病。患鸡常有急性肾病表现,法氏囊多呈灰色,可见轻微萎缩。该病多呈散发,通过询问病史可准确鉴别。

16.雏鸡脱水。一次性大量出雏、过高温育雏或长途运输时,均易引起雏鸡脱水,多在1周龄内发病。临床表现为趾爪干瘪,多为单侧肾脏肿大、苍白,可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肿大,充盈尿液和尿酸盐。

三、小结

IBD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时要及时上报疫情,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要按计划进行正确的免疫接种。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育雏期间要尽可能地消除应激因素,适时投放抗应激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防止该病的暴发和继发感染。

(作者联系地址: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科研路2号农牧科学研究院 邮编:024031)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及防治 篇3

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呈蔓延趋势, 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CAV主要侵害鸡的造血器官和淋巴组织, 导致雏鸡贫血、出血或成鸡免疫抑制, 并能加剧同其它疾病如马立克氏病 (MD)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新城疫、葡萄球菌病及隐孢子虫病的混合感染, 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一概述, 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1 发病情况

2008年8月5日, 山西省长子县某养殖户饲养肉鸡4 000只, 40日龄开始出现死鸡, 每天死亡3~5只, 死鸡均表现为烂翅, 开始以为是营养因素或饲养管理不到位并没有在意, 后来发展为每天死亡10多只且全部表现为烂翅膀, 于是前来就诊。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

2 临床症状

鸡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后的唯一特征性症状是贫血, 鸡感染后14~16 d病情达到高峰, 雏鸡多在2周龄左右发病, 发病后5~6 d大量死亡, 呈急性经过, 且经过多种方案治疗, 无明显疗效, 死亡率通常为10%~20%。病初, 病鸡精神沉郁、冠髯苍白、增重减慢、皮下出血;30%~60%的病鸡头颈部、胸部及腿部皮肤上有出血现象, 翅膀及胸部广泛性渗出性出血;有的病鸡周身皮肤呈蓝紫色;翅尖部毛囊出血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随着病情的发展, 有的鸡共济失调, 驱赶时翅膀着地, 后期出现麻痹, 头颈震颤, 卧地不起, 有的失明, 发病20~28 d后存活鸡逐渐康复, 但若继发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 则病情加重, 死亡率可增大至60%。

3 剖检变化

特征病变是骨髓萎缩.胸腺萎缩则最为显著, 肌肉、内脏器官苍白;股骨的骨髓脂肪化, 呈淡红色甚至呈黄白色;法氏囊萎缩不太明显;严重病鸡胸腺萎缩、退化, 呈深红褐色;肝脏肿胀、黄泽, 出现阴影;腺胃外观斑驳, 粘膜出血;皮下和肌肉有时可见出血性变化。

4 诊断

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但需注意与原虫病、曲霉菌中毒及服用过量磺胺相区别。另外, 常有混合感染而易混淆, 确诊还需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

分离病毒常用动物试验:给1日龄无特定病原鸡接种0.1 mL经处理的肝脏病料, 14~16 d检查红细胞压积低于27%, 股骨骨髓变黄白色及胸腺萎缩等病变, 即可确诊。但须注意本病毒是常在病毒, 不能单独使用病毒分离与血清学诊断确诊, 而应结合症状病变等作出综合诊断。

实验室血液检查, 可见血细胞比容值降到20%以下, 严重者降到l0%以下, 红细胞、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5 防治

严禁从疫区引入种鸡、种蛋。发病时, 应对鸡群进行严格封锁和消毒, 已发病的鸡用黄芪多糖、清开灵口服液和广谱抗菌药物 (如氧氟沙星溶液、百病消、奇特霉素) , 连续用药4 d, 该方案用药1疗程后所治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随访时, 养殖户介绍, 用药第二天鸡群精神状态开始好转, 采食饮水均有所增加, 待用完药以后, 鸡群状态恢复正常, 采食量达到正常水平。

在防治的同时, 还应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预防, 以降低鸡群对该病的易感性。另外, 为防止子代暴发该病, 必须在开产前6周用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对种鸡进行饮水免疫, 种鸡可在16周龄时以活毒冻干苗饮水免疫预防。

6 小结和讨论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 导致其他疾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 因此, 在发病后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降低经济损失;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本病, 肉鸡比蛋鸡更易感, 2~3周龄雏鸡易感性最高, 该病可以垂直和水平传播, 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它免疫抑制性药物均能降低母源抗体水平, 增加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代红艳, 张键.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与防制.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6 (04)

[2]陆洪菊, 赵敏, 瞿剑平.鸡传染性贫血病在我国的流行、诊断及防制.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5 (05)

[3]杨克礼, 潘玲, 李玉.鸡传染性贫血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家禽科学, 2005 (12)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 篇4

一、诊断技术

1. 流行病学诊断。目前,商品代的蛋鸡和父母代、祖代的种鸡均能发生J亚群白血病,所有品系的肉用型鸡均可感染ALV-J而发病。在蛋鸡中,目前已发现白来航、海兰褐、罗曼等品系以及地方鸡种如中国麻鸡会感染发病。种鸡最早在6~8周龄发病,发病高峰期在20~30周龄。种公鸡比母鸡多发,发病率为5%~20%,甚至高达25%。在性成熟前后发病较为集中,性成熟后公鸡的死淘率迅速增加,鸡群整体受精率下降。发病鸡均以死亡而告终。母鸡感染后产蛋量明显下降,产蛋期间月死亡率高达6%,在产蛋高峰期死亡率更高。肉鸡在2周龄左右即出现死亡,发病死亡率为100%。

2. 临床症状诊断。病鸡大多消瘦,体重较轻,食欲不振,饮水减少,脱水严重,精神萎靡,鸡冠苍白,发育不良。有的鸡胸部和肋骨异常隆起。病鸡的腿骨跗关节往往增粗,在后期可见到瘸腿现象。病鸡从站立不稳或跛行发展到伏地不动或爬行移动,极少数鸡瘫痪,双腿曲起。如发生血管瘤,则在其周围可见到羽毛被血污染。脚部发生血肿块,触之柔软,有波动感,破溃后导致鸡笼或地面上有血迹。有些病鸡的鸡冠或肉垂上有黑色或紫色的血肿区,有的鸡头部隆起。病鸡常因无法采食、饮水,逐渐消瘦,最后衰弱而死。病程长短与患鸡的体质、继发或混合感染的状况以及流血的严重程度相关,短则5~7天,长则1月有余。

3. 病理变化诊断。感染的成年鸡群中,60%~70%的死鸡可见到肿瘤。骨骼上的肿瘤多见于胸骨(一直延伸到剑状软骨)、肋骨、脊椎、耻骨和大腿骨。骨骼肿瘤通常为弥漫性或结节状分布,颜色呈黄白色,质地脆弱似奶酪样,骨髓颜色明显变淡。在肋骨和肋软骨接合处常见肿瘤,有时在下颌骨、鼻腔软骨和头盖骨上也常见到异常的隆起,并非所有的病鸡都能看到骨骼肿瘤(包括内脏肿瘤明显可见的病例)。肿瘤可见于所有的内脏器官,以肝脏、脾脏、睾丸、心脏、肾脏及肌肉最常见,有时在喉部和支气管部位也能见到肿瘤。肝脏明显肿大,甚至增大数倍,可充满整个腹腔,表面开始为黄白色小肿瘤结节,以后逐渐形成弥漫性分布。脾脏显著增大,可达数倍或十余倍,颜色变淡或有黄白色结节状肿瘤。睾丸肿瘤病灶颜色与睾丸相近,稍偏黄,呈结节状或弥漫性浸润。心脏、肾脏多为黄白色肿瘤病灶。有时在卵巢、腺胃、胰脏、肺和肠系膜上也能见到从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结节,平滑而有光泽。卵泡出血、充血,萎缩。严重者在腹腔内可看到从骨盆或脊柱两侧延伸至腹腔内的圆形、黄白色、黄豆至桂圆大小的肿瘤结节。有时在皮肤和肌肉上见到血疱。有的鸡有心包积液,肝脏上有包膜。法氏囊肿大,但坐骨神经无眼观肿瘤病变。

4. 鉴别诊断。要注意与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症、马立克病相区别。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法氏囊增大、有肿瘤,但没有瘫痪症状。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症能引起法氏囊肿瘤和外周神经细胞浸润,在肉用型鸡上很少见到肿瘤。马立克病一般多在8周龄至开产初期发病,在胸骨、肋骨上较少见到肿瘤,常见到鸡的瘫痪症状,虹膜褪色和瞳孔不规则,法氏囊萎缩,坐骨神经肿大,皮肤和肌肉有时会有肿瘤。

二、防制技术

J亚群禽白血病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易在鸡群中广泛散播。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药物可利用。防制该病以检测并淘汰ALV-J感染的种鸡为上策,将无ALV-J感染后代隔离饲养以建立一个无病核心群,但ALV-J的清除及建立无病鸡群是一项极其费力费时且花费大的工作,这需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种鸡养殖过程中,必须抓好预防工作:①每隔1~3个月应检查1次,发病鸡和可疑鸡应随时淘汰,以杜绝传播。②孵化用蛋和留种用蛋必须从无病鸡场购买,孵化用具及孵化厅要彻底消毒。③雏鸡和成鸡以及种公鸡和种母鸡应分开饲养,以防相互接触传播。④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营养全面,避免各种应激,搞好清洁卫生,强化环境卫生消毒,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鸡粪要集中堆肥发酵处理。⑤在给鸡注射疫苗或药物、采血、人工授精、断喙时,注意针头、剪刀等的消毒,最好一鸡一套器具。⑥切实做好马立克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及鸡贫血病的疫苗接种。⑦购买的疫苗要来源可靠,最好选择名牌厂家生产的疫苗。

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措施 篇5

一、发病原因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是2~4周龄鸡群发生传染性贫血的主要病因。鸡传染性贫血一般为垂直感染与水平传播感染, 研究表明垂直感染的雏鸡一般表现为急性临床症状, 水平传播感染的雏鸡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三酸 (泛酸、叶酸、烟酸) 缺乏, 始发于育成后期, 常见于蛋禽、种禽以及超过90天日龄的肉禽。

二、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后唯一的特征性症状是贫血, 感染后14~16天后达到高峰。病鸡精神沉郁, 皮肤略显苍白, 感染后生长受阻, 血细胞比溶介于6%~27%之间, 表现出典型的贫血特征。鸡群感染该病后10~20天增重下降, 死亡率逐渐上升, 一般为5%~15%, 通常不超过30%。如果该病和法氏囊、马立克、脑脊髓炎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 则会加重症状, 死亡率会上升到60%~80%。

三、预防和控制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大多数药物都有相当的抵抗力。研究表明, 用5%的酚处理2小时仍未杀死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用50%乙醚处理18小时和用氯仿处理15分钟, 用0.1%氢氧化钠溶液37℃处理2小时或15℃处理24小时, 也不能完全灭活。用反向肥皂、两性肥皂或邻二氯苯为成分的商业用消毒剂对此病毒也无效, 用碘或次氯酸盐处理该病毒有效, 但需37℃处理2小时以上。

1. 预防措施。

在引种时要从没有该病的种鸡场引种, 有条件的种鸡场应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发病鸡群可使用抗生素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 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以减缓病情, 降低死亡率, 这对缩短病程及病鸡耐过康复有积极作用。

2. 管理措施。

该病当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 必须以防为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并重视日常卫生管理。

3. 免疫接种。

通过使用疫苗免疫种鸡 (一般于13~15周龄接种, 不能晚于开始收集种蛋前3~4周) , 可有效预防病毒的垂直传播。

4. 药物保健。

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治措施 篇6

1诊断鸡群传染性贫血的方法

1.1鸡患传染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鸡的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 这种病毒可以破坏鸡的免疫淋巴细胞, 使感染的鸡丧失免疫能力。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饲养者必须密切监视, 一旦发现鸡有感染现象, 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避免大量鸡染病。鸡感染后会出现一些明显的临床症状, 根据特征性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雏鸡感染后, 可以根据翅膀颜色进行初步判断, 患病的雏鸡翅膀会出现蓝色, 如果身体出血现象, 基本可以确诊。成年鸡中一旦发现有骨髓萎缩, 不能正常行走, 就要进行详细检查, 如果发现鸡内脏呈现白色并且淋巴细胞大量减少, 就可确认为鸡传染性贫血。

1.2对疑似病鸡进行病原学诊断

因为鸡传染性贫血属于病毒类疾病, 因此采取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方便快捷, 并且诊断结果准确。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主要分布在鸡的胸腺等免疫细胞大量分布的部位, 提取此种病毒十分方便, 提取后就通过注射细胞增殖液让疑似染病细胞进行增殖, 如果第七代之后细胞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基本就可证实鸡患传染性贫血。

1.3对疑似病鸡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

近几年来, 由于生物技术不断发展, 分子生物学诊断已经十分成熟, 并且诊断准确而迅速, 特别是可以诊断出隐性感染的鸡传染贫血病毒, 可有效防止该病的传播。此种诊断方法, 主要是对鸡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提取, 然后利用一些引物使鸡的核苷酸序列快速增殖, 如果出现序列变异, 就可以确诊鸡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除此之外, 对鸡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增殖还可以采用高温增殖的方法, 可以快速得到大量序列, 十分便利, 近几年被广泛采用。

2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2.1增强检疫措施

为了给鸡群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饲养者应做好鸡舍的管理工作。每天都要进行鸡舍的消毒, 降低感染鸡传染性病菌的风险。此外, 要根据季节和温度对鸡舍进行合理的管理, 例如在低温季节要对鸡舍进行控温, 而在夏季要做好鸡群的病毒防治工作, 提供新鲜的饲料, 每天进行鸡舍的消毒通风工作, 及时清理鸡舍中的排泄物等, 保证鸡舍的清洁。饲养员要随时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 发现疑似患病的鸡及时送诊, 切断病毒传播源。

2.2保证饲料的新鲜健康

对鸡传染性贫血进行防治, 还应保证饲料的安全健康。首先对购买饲料厂家的选择, 不能贪图便宜选择不正规的小生产作坊, 而应选择能够提供完整的饲料原料清单以及规范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厂家。并且将饲料保存在温暖干燥的通风处, 防止饲料腐败发霉。其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病毒预防制剂, 提高鸡群的自身免疫力。第三还应当注意饲料的合理搭配, 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 保证鸡群不会因为缺少微量元素而免疫力下降。对已经感染的病鸡, 必须尽快隔离,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阻止病鸡的继发感染。

2.3按时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

对鸡传染性贫血进行防治, 还应当做好鸡群的免疫预防工作, 16周龄以下的鸡可以接种弱毒冻干疫苗。同时饲养员应认真记录鸡群的接种周期, 科学的进行下次接种的预判, 确保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的全面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景儒, 等.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 (4) .

鸡传染性贫血的防制方法 篇7

1 病原

CIAV属圆环病毒科、螺线病毒属, 病毒粒子呈圆球形, 直径约19~24nm, 基因组为环状单股DNA, 无血凝性;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但不同病毒株的毒力有较大差异, 抗原性无差别;该病毒可在鸡胚中繁殖, 也可在MDCC-MSB1细胞系上生长繁殖;生化特性表现为对热抵抗力较强, 60℃作用1h、100℃作用15min方可将其灭活, 能耐受50%氯仿作用15min、50%乙醚作用18h、p H3.0作用3h、5%酚作用5min才能令其失去感染性, 临床常用福尔马林和含氯制剂针对性消毒灭源。

2 流行病学

鸡是目前发现的CIAV唯一自然宿主, 尚未发现其他禽类对本病易感。自然条件下, 具体总结易感性表现为“1~7日龄”雏鸡最易感, 可致其产生极度贫血, 并引起淋巴组织和骨髓的可视病变, 有高发病率、致死率 (30%~50%) , 不同品种的鸡1~2周龄均易感, 但随日龄增长易感性、发病及死亡率随之降低, 2周龄以后的鸡感染而不发病 (隐性感染) , 有母源抗体保护的雏鸡可被感染但不发病, 通常雄雏交雌雏易感。另外, 易感性的强弱还与母源抗体有关, 与遗传因素基本无关。传播途径主要是垂直传播, 带毒的鸡胚出壳后即发病、死亡, 也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构成水平传播。CIA是典型的免疫抑制病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能增强本病的传染性和降低母源抗体的抵抗力, 从而增加鸡的发病及死亡率, 可造成鸡马立克氏病等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应答。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7~12d, 典型临床症状是贫血, 病鸡视诊皮肤苍白, 发育迟缓, 精神沉郁, 羽毛散乱、蓬松, 集体消瘦, 体重减轻, 喙、肉髯和可视粘膜苍白, 翅膀皮炎或蓝翅, 躯干部及四肢均可能出现点状出血、局部出血及坏死。临床上常继发其它感染 (多为细菌性感染) , 产生坏疽性皮炎。血相检查见血液稀簿如水, 血凝时间延长, 红细胞及血红素明显降低, 红细胞压积降至20%,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液中出现幼稚型红细胞, 细胞核肿大, 核仁明显, 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吞噬细胞内有变性红细胞。一般发病后第2d开始出现陆续死亡, 5~6d达到高峰期, 之后逐渐下降, 第7d后逐渐恢复正常。预后不良的病鸡多数出现腹泻, 局部皮肤病变明显, 翅膀、头、胸、腹侧、腿内侧、爪部出血及坏死。由于感染毒株的差异, 本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变化较大, 在自然感染情况下, 发病率大致为20%~60%, 病死率约5%~50%, 母源抗体可表现出显著的保护性 (保护期持续至3周龄) , 受保护的雏鸡被感染不发病, 但不断向外排泄带毒物质。康复鸡继发感染严重, 免疫力低下, 随时可能因不利应激因素诱发多元化疾病、加剧死亡, 死亡率10%~50%。剖解病死鸡可见肌肉、内脏器官及全身苍白贫血, 肝脏肿大, 脾、肾肿大, 腺胃粘膜、肌肉、皮下都可见有出血斑, 胸腺和法氏囊明显萎缩;骨髓萎缩性病理变化, 股骨的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淡黄色或浅红色。

4 诊断要点

结合上述典型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对本病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获血清学鉴定。

5 综合防制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 因此要坚持以防为主, 种鸡场、孵化场一旦鉴定出本病, 应果断淘汰及彻底消毒净化疫源及落实无害化处理措施。

5.1 加强引种、进鸡检疫检验, 严防外来疫源;加强本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措施, 无病史鸡场必须严防死守, 防止管理人员及各种用具构成疫病传播, 避免养殖环境、饮水、饲料被污染;怀疑被污染的鸡场应立即采取净化措施, 实施养殖环境彻底、重复消毒, 并坚持足够休养期 (20~30d以上) , 及时隔离和淘汰病鸡, 更换健康鸡群;及时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疫苗, 可大大降低本病发生、死亡率。

5.2 目前本病有2种疫苗可供选用, 一是由鸡胚生产的有毒力的活疫苗, 有母源抗体保护的鸡群于2周龄后饮水免疫, 种鸡13~15周龄接种免疫, 可有效预防子代发病, 但不能在产蛋前3~4周接种, 或可能通过种蛋垂直感染本病;二是可用减毒活疫苗, 通过肌注、皮下注射或翅膀刺种进行免疫。

5.3重点加强种鸡源头控制, 对种鸡 (含后备种鸡、SPF种鸡) 进行CIAV血清抗体检测, 及时淘汰感染种鸡;坚持自繁自养, 不得已对外引种时必须予以CIAV抗体检查, 确定健康、安全后方可入场。

5.4 主动保护高危易感群1日龄~2周龄以内雏鸡, 禁止与中、大鸡混养, 实施专用舍专舍饲养, 强化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消毒措施, 以确保鸡群渡过高危险期, 减少本病发生、死亡率。

鸡传染性贫血继发新城疫的防治 篇8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四合永镇王某饲养3500只蛋鸡, 常规饲养, 按正常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鸡只24日龄时, 鸡群中出现病鸡, 病鸡精神萎顿、贫血, 并有零星死亡。养殖户立即投喂黄芪多糖和蒽诺沙星饮水, 连用3天不见好转, 并出现羽毛松散, 拉黄白或黄绿色水样稀便、呼噜、咳嗽, 并且死亡鸡只数量明显增加, 养鸡户遂急忙带病死鸡到笔者处进一步诊治, 通过剖检化验, 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继发新城疫, 立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使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2 临床症状

主诉, 鸡群中约有50%的鸡只发病, 病鸡精神萎顿, 生长发育受阻, 贫血、皮肤出血、羽毛松乱、呆立、厌食、缩头, 有的呼噜、咳嗽、嗉囊内充满气体和液体, 倒提病鸡时从口中流出酸臭液体, 病鸡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

3 剖检症状

共剖检病鸡和死鸡6只, 病变基本相似, 可见全身性贫血, 血液稀薄、胸腺萎缩、骨髓萎缩, 股骨骨髓脂肪化, 呈淡黄红色, 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鸡喉头和气管充血、出血, 有大量黏液, 嗉囊内充满酸臭液体, 腹部脂肪、心冠脂肪充血, 泄殖腔粘膜脱落, 弥漫性出血, 肝肿大、发黄或有坏死斑点, 严重贫血, 病鸡可见肌肉和皮下出血。

根据临床、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流行病学, 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继发新城疫。

4 防治

4.1 对全群鸡用新城疫-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肌肉注射, 每只鸡1毫升, 每日一次, 连用2天, 饮水中加入磷霉素钙, 每日一次, 连用2天, 以防继发感染。饲料中加入瘟毒克 (主要成分:板蓝根、鱼腥草等) , 每日一次, 连用3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铁制剂及维生素B12, 以增强机体造血机能, 并用多维电解质全天饮水, 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促进病鸡早日康复。

4.2 加强饲养管理, 将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鸡舍内环境用百毒杀消毒剂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每日一次。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经回访, 3天后鸡群中不再有病鸡死亡, 7天后鸡群基本恢复正常, 10天后鸡群恢复正常。

5 小结

5.1 鸡传染性贫血危害性极大, 除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给养鸡业带来的直接损失外, 由于感染该病后伴有淋巴组织的萎缩, 使免疫应答受到明显抑制, 因而自然感染病例常以细菌和霉菌的继发感染而出现高发病率, 同时该病毒感染还能给疫苗接种带来麻烦, 影响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 加大了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本次病例的发生就是一典型病例。

鸡传染性贫血继发葡萄球病的防制 篇9

1发病情况

某养殖场饲养海兰灰商品代鸡6000只, 在鸡群30余日龄时发现部分鸡出现发育不良、颜面苍白、全身贫血和局部皮肤破溃等症状, 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 一直持续到80日龄鸡群才逐渐恢复, 发病率为11%、死亡率为9%。

2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消瘦, 饮食欲减少, 发育迟缓, 颜面、鸡冠和全身肌肉苍白, 点状出血, 翅下静脉呈粉红色。重症鸡皮肤局部淤血, 大腿、背部或翅下的皮肤有大小不等的坏阻性皮炎, 呈紫红色, 局部羽毛脱落, 触之有波动感, 有的自然破溃, 流出暗紫色液体, 沾污周围羽毛, 有特殊的腐臭味。有外伤感染的鸡一般在发病后5~6天死亡, 只表现贫血症状的鸡只在感染1个月后存活的可逐渐恢复健康, 但愈后不良, 生长迟缓, 成为僵鸡。

3剖检变化

病鸡血液稀薄如水, 血凝时间延长, 呈浅红色, 大部分病鸡翅下出血, 全身贫血症状明显, 可视黏膜、肌肉和内脏器官苍白。骨髓萎缩, 大腿肌的骨髓呈淡黄色或淡红色, 胸腺萎缩充血, 随病鸡日龄增大, 胸腺的萎缩更加明显。法氏囊萎缩, 大多数鸡的法氏囊外壁呈半透明状。病情严重者肝肾肿大, 变黄质脆。有坏阻性皮炎的病鸡切开破溃处可见呈弥散性紫黑色, 积有大量胶冻样渗出物。

4实验室诊断

(1) 细菌分离鉴定。无菌取病死鸡的肝脏和病变部位渗出物涂片,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均见到革兰氏阳性球菌, 呈单个双葡萄状排列。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18小时, 形成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不透明、灰白色、直径1~3mm的圆形小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上经37℃培养18小时, 培养基呈轻度一致浑浊, 管底有少量絮状白色沉淀物。取以上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见到固体培养基上的分离菌呈单个、双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肉汤培养基上呈单个散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甘露醇糖, 产酸不产气。根据生化实验结果, 该菌符合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药敏试验反应对氟苯尼考和氨苄青霉素敏感。

(2) 血细胞的比容值显著降低, 为19%。从发病鸡群随机抽取40份血样, 采用竞争ELISA方法进行CIAV抗体检测。40份血清总CIAV抗体阳性者为36份, 阳性率达到90%。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诊断为鸡传染性贫血病和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

5防治

淘汰病弱鸡, 采用焚烧和深埋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搞好环境卫生, 降低饲养密度, 鸡舍内每天用碘制剂和氯制剂交替消毒, 每天2次。全群鸡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 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 缓解应激反应, 提高机体免疫力。

6小结

上一篇:GPS测量精度控制下一篇:薄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