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2024-08-1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精选11篇)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篇1

0 引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工程质量是建筑业能够发挥支柱产业作用的重要基础。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执法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监督执法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完成政府所委托的任务。探索新型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模式是当前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重要课题。

1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现状

1.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立法不完善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立法不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立法层次过低。应该说,《建筑法》是我国建筑市场的最高层次的法律,但它只规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没有规定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为此,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规定只能在第二层次即行政法规中有所规定,甚至只能在更低层次的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法规或文件才有所涉及;立法不健全。

1.2 政府质量监督性质与现行监督方式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包办式”监管方式的惯性仍在延续,监督人员习惯于过去那种质量检查员、企业“保姆”的角色,习惯于签字认可,习惯于对实体质量评头论足,习惯于发号施令。建设部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中,也存在一些向微观监控延伸的倾向,尽管业内有识之士积极探索、改革目前监管方式,但受固有观念等惯性思维的影响,现行质量监督方式仍停留在对实体质量直接监督为主参与大量隐蔽工程检查的层面上,政府质量监督的执法性质没有体现出来。

1.3 质量监督的方法不科学、缺乏手段

许多的质量监督人员还处于“眼看、手摸、耳听”传统的监督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多,许多质量监督机构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还较缺乏,质量监督的手段与方法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已严重地制约了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影响了质量监督机构的信誉和形象。

2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法规体系

为了有效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它们是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法律准绳和规范依据。现行《建筑法》与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有必要从长远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设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从根本大法上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合理确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严格界定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其相应的惩处标准。

2.2 转变质量监督管理理念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转变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不直接指挥、调控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插手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使企业能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建设主管部门首先应挣脱部门管理的约束,对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地区的所有市场主体,无论是发包方、承包方,还是中介机构,都要一视同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同样的保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公平合理竞争的宽松外部环境。要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从大量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履行好决策性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研究有关产业经济,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战略,促进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将过去包揽的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交出来,有些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范围内的事,应直接交还企业去办,有许多属于企业间的公共事务或服务性事务,交给行业协会承担;使政府致力于管理好必须由政府管的事,改变不作为、滥作为和封闭分割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

2.3 由定点监督向巡查监督转变

改革现有工程质量监督方式,逐渐将定点监督向随机巡回抽查监督过渡。质量监督人员到现场不是直接控制工程质量或进行质量把关,而是为了发现责任单位主体的违法行为,并加以处罚,目的是确保企业和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质量监督机构的随机抽查,是在各方责任主体对实体质量有合格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主要目的是复查。因此,实施巡查制度,既强化了对建设工程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也在管理中进一步体现了各责任主体对建设工程应承担的质量责任。

2.4 注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才培养、考核工作

适应建设工程市场发展形势,迎接国际质量监管的挑战,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素质。为此,必须重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才的培养,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努力提高自身质量监管素质。建立和健全对质量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能力和绩效考核、考评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考评的指标体系,把质量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监管绩效同其工资、奖励待遇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建立良好有效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结合,设计有效管理激励机制,把具备工程、管理、金融、法律、外语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吸引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岗位上来,以高水平的人才资源,培育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技术优势创新能力和社会市场竞争能力。

2.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武装质监队伍。目前,钢筋扫描仪、数字显示式回弹仪、激光测距仪、钢筋锈蚀仪、地质雷达、涂膜厚度仪和钢化玻璃辨认仪等检测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中。这些仪器不仅轻便、快捷和准确,能在工地现场立即对工程质量做出科学的判断,而且都属于无损检测,不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损坏或者造成质量缺陷,还可大大提高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因此,监督机构配备一批便携式的质量检测设备来武装质监队伍是不可缺少的。

2.6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

工程报监时录入工程基本信息资料,分配监督编号,按工程类别和所在区域分配给监督科室,监督员接收分配的任务后开展日常的质量监督工作。检查工地之后,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在监督系统中录入施工进度、实际施工质量等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作为监督的档案资料,而且也可为领导对工程的跟踪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监督科室也可以根据近期突出的质量问题,加大对工程的巡查和重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制度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建设工程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7 引导舆论方向,构建全社会重视工程质量监管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引导舆论方向,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系统研究国外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在开拓工程保险市场的同时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者联手防范、降低工程质量风险,促进我国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本文对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的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对于如何完善我国质量监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

[2]徐波,赵宏彦.法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与实施状况[J].世界建筑,2004(8):56-58.

[3]徐波,赵宏彦.创新管理体制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J].工程质量,2003(12):234-236.

[4]谢琳琳,何清华,热云.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建筑经济,2007(5):8-10.

[5]梁海.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2):227-228.

基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当前形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038-0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对建筑产品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全过程的监督。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关于监督方式及内容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工程质量监督导则》加以规范,但仍需进一步深入认识。监督方式及监督内容只有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才能体现对公众和社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控制,以达到维护公众利益的目的。

在具体监督过程中,监督方式及内容的设置应自始至终贯穿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监督相结合的思想,把质量投入要素、质量转化过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督相结合,以转化过程监督为重点,把好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交验的监督关。为此,可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式及内容设定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施工前的监督

施工前的监督属工程质量事前监督,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注册资料审查:二是对施工现场参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的质保体系进行审查。

1.1工程质量监督注册

注册方式建设单位在申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前,按规定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项目监督登记手续。注册内容:建设单位在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手续时应提供下列资料:1)工程规划许可证;2)施工图审查文件及批准文件,勘察及设计文件;3)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及合同;4)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管理机构组成及相关人员资格证书;5)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6)其它需要的文件资料。当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不齐全时,应督促其补齐后再办理监督注册手续,并将监督注册登记表一份存入监督档案。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投资形式、责任主体、有关机构的信誉和质量保证能力,制定出有差别性的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方案,并根据监督中发现问题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1.2.质保体系审查

审查方式:工程施工前监督组在施工现场进行核对审查。

审查内容:按照建设单位在办理监督注册时提供的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项目管理机构组成,相关人员资格证书等资料及相关规定,对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岗位责任制、人员资格及到位情况进行审查、核对。对审查达不到要求的责任单位,责令其整改。监督组应及时填写建设工程质保体系审查表存入监督档案。

通过对以上两方面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归根到底是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因为建设单位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这也是规范建设单位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

2施工中的监督

对于施工中的监督属事中监督,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施工作业面的抽查;二是工程实体抽查。

2.1施工作业面抽查

抽查方式:以工程中质量转化过程的施工操作面为主线,建设、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监督抽查。监督组在施工现场抽查施工作业面的施工质量时,应采取与工程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检验相结合的抽查方式。根据监督方案实施不预约、不通知的监督抽查,以保证抽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抽查内容:以施工操作面为主线,以与本操作面工程相对应的责任主体、相关机构质量行为和操作面施工质量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为设计交底、变更工作程序情况;施工方案、工艺编制及报审情况;材料检验、报验及抽查情况;施工方案、工艺执行情况;作业面工程检验、报验及实物质量情况等。监督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工程设计文件,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进行抽查,对工程材料的抽查应在对材料质量有怀疑时进行。监督组应及时填写XX部位操作面监督抽查记录表存入监督档案。

通过施工作业面的监督,使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得到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实现,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质量转化过程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

2.2工程实体抽查

抽查方式:以中间产品工程实体为主线,建设、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监督抽查。监督组在施工现场抽查工程实体施工质量时,应选择工程结构质量、环境质量和重要使用功能部位及项目,根据监督方案实施不预约、不通知的监督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

抽查内容:以工程实体为主线,以与本工程实体相对应的责任主体、相关机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为该分部(分项)施工资料情况;该分部(分项)监理资料情况;实体性能抽测情况;外观质量情况;尺寸偏差情况等。监督组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文件,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进行抽查,对工程实体的抽查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监督组应及时填写XX部位实体监督抽查记录表存入监督档案。

通过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抽查,使工程实体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监督机构应站在执法的地位,通过工程实体质量问题追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机制,查处各主体责任者的违规行为,增强各责任主体的自律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保证工程实体质量。

3工程验收监督

工程验收监督属事后监督,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分部(子分部)验收的监督:二是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

监督方式:以主要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为主线,建设、监理、设计、施工主体协作配合的工程质量验收监督。监督机构与建设单位约定时间,监督组到验收现场进行验收监督。

监督内容:以主要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为主线(一般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单位工程),以与本工程验收的责任主体、相关机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为主要内容。具体设定为验收条件核查;组织形式监督:验收程序监督;观感质量抽查;使用功能抽查等。验收监督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工程设计文件,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进行验收监督。监督组应及时填写工程验收监督记录表存入监督档案。

在这一阶段的监督中还应着重把好两关,一是严格把好对主要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关,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二是严格把好对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住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采用上述监督方式及所设置的内容,可有效地促进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现一般性质量问题的,应提出整改意见: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应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可根据各阶段监督工作发现的质量问题划清责任单位,并依据相关单位项目构成的岗位责任制裁定责任人。建立工程建设各方质量管理信用档案,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違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记入相应不良信用档案,通过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手段,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结束语

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其建造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众多。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参与建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监督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参考文献

[1]巴瑞苹.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5).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篇3

当前, 虽然各种质量监督条例、法规和技术性文件不断完善, 质量监督手段不断提高, 但从根本上说, 工程质量监督仍然没有脱离图纸审查、现场监督、工程监理等制度的范畴。从当前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执行的质量监督规式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工程质量监督负责制执行僵硬。一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行监督负责制, 责任到人, 从受监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都由一两名固定监督员负责到底。它的弊端是:不易全方位地监督, 不能充分体现监督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不利于严格执法、廉政建设和发挥全站团队优势;同时不适应目前工程量大和时间紧的工作特点。2) 工程质量监督范围过于狭窄。很多地方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只注重对房屋建设质量监督, 忽视市政工程、开发区工程、园林建设、城市道路、旧房屋拆除以及其他方面的监督;只注重履行建设手续的项目监管, 忽视因为各种原因未办理手续的项目监管。无人监管的项目成为质量事故的高发地段。3) 工程质量监督方式单一。只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 忽视对建设工程全过程, 包括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工程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产权登记等有关建设程序和步骤的监管。4) 工程质量责任主体行为的违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设计单位不能按有关规定及时出具设计变更图;有的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部对主要部位和关键工序不能施行旁站监理, 对入场材料把关不严;有的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空洞、抄袭、没有审批, 并存在着上道工序不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等问题;极个别建设单位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赋予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认识不足, 为了单位的自身利益, 导致实施的竣工验收存在组织形式、程序、内容和执行标准不明确, 甚至有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如:违规甩项验收, 将不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予以验收, 有的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 严格履行制度, 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工程招投标, 施工许可资质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部予以监管。工程开工之前, 要求建设单位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 并到施工现场核查工地施工的准备情况。若存在未报监先行施工的, 应依据有关文件规定予以处罚。在工地现场监督时, 应审查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及个人相应的资格和责任能力, 以保证责任主体各方在资质、资格上符合要求。2) 积极推行巡查制度。鉴于工程建设任务量大、责任主体多, 监督机构的运作规式可采用固定检查与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那些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工程质量问题, 可以采用不定期、不告知的随机巡查, 这样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的目的, 并对违法行为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3) 着力强化不良行为监管。对不良行为记录管理要与巡查结合起来, 与资质年检挂钩, 将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建筑市场, 并按规定进行公示,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有效保证巡查的效果和权威性。4) 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统计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 全面掌握所监督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和工程实体质量发展趋势;通过对各类质量行为及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有针对性地制定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重点, 将各种情况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5) 大力提高队伍素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强,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依法行政能力。因此, 要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 要把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到为政府和群众负责的高度, 要自觉地、负责地完成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从而使工程各责任主体单位法制意识明显提高, 质量行为进一步规范, 违法行为逐步减少, 工程质量将会提高。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任重道远, 我们要认真探索, 积极进取, 不断总结, 努力适应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完善监督工作的方式、程序内容, 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 依法行政, 结合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和谐发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 从而使监督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篇4

日期:2003-7-17 作者:

【实施时间】2000-12-06【发布单位】建建质〔2000〕38号 建设部建筑管理司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建质〔2000〕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工作程序,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司制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现印发给你们。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司质量技术处。二○○○年十二月六日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建立和遵循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程序,以加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 强制性标准;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内容是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主要监督方式是巡回抽查,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实施监督。工程竣工后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现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提出如下,供各地开展工作参考。

一、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办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登记手续。(二)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完成后,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应携有关资料到所在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填写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见附表1)并按规定交纳工程质量监督费用。(三)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时,应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以下有关资料:

1、规划许可证;

2、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

3、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5、其他规定需要的文件资料。(四)7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由监督机构发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书》和《工程质量监督计划》(见附录2)。(五)建设单位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书》,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

二、开工前的监督准备工作(一)确定质量监督工作师 质量监督机构实行站长负责制,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实行监督工程师责任制。站长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以质量监督工程师为工程项目监督负责人的质量监督组,具体承担工程监督任务。项目质量监督工程师对监督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督责任。(二)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 项目质量监督工程师对负责监督的工程项目,应当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等,编制质量监督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工程特点,明确监督的具体内容、监督方式。要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使用功能和关键工序作出监督计划,并应将必须监督的重要部位及安装中的重要环节,及时通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三)检查施工现场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核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检 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请有关单位填写《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 表》见附录3。

三、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一)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工程项目报建审批手续齐全;

2、基本建设程序及有关要求;(1)按规定进行了施工图审查;(2)按规定委托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自行管理工程的,应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无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和迫使承包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等行为;

4、按合同规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二)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依法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任务与本单位资质相符;

2、主要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3、图纸及设计变更勘察、设计人员签字出图章手续齐全;

4、设计单位无指定材料、设备生产厂家或供应商的行为。(三)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监理的工程项目有监理委托手续及合同,监理人员资格 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2、工程项目的监理机构专业人员配套,责任制落实;

3、现场监理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

4、制订监理规划,并按照监理规划进行监理;

5、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操作工艺,对分项工程或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认;

6、对现场发现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现象和发 生的质量事故,及时督促、配合责任单位调查处理。(四)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所承担的任务与其资质相符,项目经理与中标书中相一致,有施工承包手续及合同。

2、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

3、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能贯彻执行:(1)组织施工技术交底及参加图纸变更洽商;(2)执行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3)对建筑材料、构配件有能促持其质量的存放条件;计量器具精度符合要求,材料、构配件和商品砼按规定进行进场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时,不得使用;按规定对现场试验室、搅拌站进行管理。(4)做好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项目检查评定记录,记录要及时、真实;(5)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6)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要及时、真实、完整。

4、按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检测,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5、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的行为。

四、对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的监督 实体质量监督以抽查方式为主,并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地基基础实体必须经监督检查后方可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实行必须经监督检查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监督记录表 格见附录4。(一)地基及基础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或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检测报告和地基验槽记录。

4、抽查基础砌体、砼和防水等施工质量。(二)主体结构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结构安全重点部位的砌体、混凝土、钢筋施工质量抽查情况和检测。

4、砼构件、钢结构构件制作和安装质量。(三)竣工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有见证取样检测报告。

2、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工程安全检测报告和抽查检测。

4、水、电、暖、通等工程重要部位、使用功能试验资料及使用功能抽查检测记录。

5、工程观感质量。

五、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时,重点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规范情况等实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将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情况列为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重要内容。(一)工程符合下列条件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3、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价,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4、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确认。

5、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6、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合格证及必要的进场试验报告。

7、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8、有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9、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二)工程竣工验收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

1、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2、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

3、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4、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1)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2)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工程档案资料;(3)查验工程实体质量;(4)对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作出总体评价,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意见,验收人员并签字。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进行协调,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质量监督报告,监督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质量监督报告表,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工程规模、工程类别、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参建各单位及负责人、开工时间、竣工验收时间;工程规划许可证号、施工许可证号、监督注册号;监督部门、监督人员、监督起止时间等。(二)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三)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功能项目监督抽查情况,以及抽样测试情况;(四)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核查意见;(五)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意见;(六)对工程遗留质量缺陷的处理意见。(七)是否符合备案条件的结论性意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必须经项目监督工程师签认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人审核,加盖公章后向委托部门报送。(见附录5)

七、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工作。(一)建设单位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有关规定,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备案部门办理备案手续。(二)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2、工程竣工验收意见表。

3、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工程概况、合同内容执行情况、工程管理及竣工质量验收情况,质量总体评价等。

4、工程施工许可证。

5、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6、单位工程质量综合验收意见。

7、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能抽测资料。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公安消防、环保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9、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10、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11、商品住宅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三)备案管理部门收到备案申请后,应审查备案文件是否齐全并对照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予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署同意备案意见。对违反有关规定程序、文件不全、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进行整改。整改达到要求后,重新申请备案。(四)备案管理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在收讫竣工验收备案文件15日内,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五)备案管理部门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并责令停止使用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备案之前已投入使用或者建设单位擅自继续使用造成使用方损失的,由建设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六)备案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房屋建筑工程给予备案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七)对于符合条件、文件完整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已经提出备案,备案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办理备案手续的,建设单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讼诉。

八、职责(一)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质量监督时,发现涉及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质量隐患,可委托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检测发现质量问题,由责任方承担检测费用。(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工作中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有权采取责令改正、局部暂停施工等强制性措施,直至问题得到改正。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报告委托部门批准后实施。(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可将建设工程质量行政处罚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专用印章。(四)定期向委托的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质量情况。根据抽查监督的数据,定期进行分析,向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报告质量形势。包括质量上升、下降情况原因分析,以及好坏典型等。(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质量监督工程师对监督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督责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履行监督职责、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或未认真执行质量监督工作方案而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执行任务直到撤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资格的处理。质量监督工程师发生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记过直到取消质量监督工程师资格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一)建设工程应按单位工程建立监督档案,监督档案应及时、真实、完整。(二)监督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工程质量档案封页:标明工程名称、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名称、开竣工日期以及档案编号等。

2、档案目录。

3、建设工程报监资料,包括:报监登记表、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的编号及日期等。

4、有关各责任主体单位的资质和有关人员资格审查记录。

5、质量监督记录。①监督交底会议纪要。②建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及整改报告。③历次监督抽查记录。

6、行政处罚决定书及相关材料。

7、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8、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三)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统一用国际标准A4号纸,按档案管理规定装订存档。(四)监督档案应按工程重要程度保存,保存年限按有关档案管理要求由各地自行规定。附录1: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略)附录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书;(略)附录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略)附录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记录;(略)附录5: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略)Copyright © 2005-2006 TENCENT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常电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常

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建立高效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对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维护公众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而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能,需要不断研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在规律性,细致分析工程质量实现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主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只有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才能保证在科学理论基础上,构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监督管理模式,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制化、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一、我国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1. 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框架。目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分阶段进行监督管理的。其中,建设单位主要负责工程立项阶段的质量,由国家计划部门对工程立项阶段的质量实行监督管理;由勘察设计单位负责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由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审查监督;施工阶段的质量主要由施工单位负责,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行监督控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所涉及的所有对象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中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主要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建设体制的深化改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到现在为止,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最高层次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其监督管理的内容涵盖建设工程所有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另一方面是起辅助作用的社会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包括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间接主体及中介机构对直接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监督控制。其中社会监督控制体系受到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制约。

二、国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特点

1.实行强制性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通过实行强制性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担保与保险公司将在施工阶段积极协助监督承包商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期保证工程质量不出问题,担保与保险公司就可以不承担或少承担维修费用等。承包商一定要加强质量监督,尽最大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以提高企业名誉,争取担保,这也是承包商得到社会肯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大赢家的最佳选择。

2.工程咨询业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政府为了建立完善的资质评定和审核制度,激励相关的组织和工作人员,采用了法律法规手段来规范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工程管理的行为,从而使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以更高效率的工作、高质量的管理效应争取更大的发展。专业人士的介入,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社会化,保证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咨询行业的自律约束机制对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做出了贡献。专业人士组织和专业人士的管理,宏观上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微观上依赖行业协会的工作条例、职业道德标准的监督控制。

3.建设高效的政府服务职能。政府服务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核心职能,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为建筑业发展而服务,政府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政府是服务机构,跟企业的立场不应该是对立的,政府的服务职能体现在建筑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国内建筑市场的管理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等的每一个方面。其次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场,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和健康是政府体现自身价值的方面。对建筑业参与者的管理是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调节、行业自律、专业组织辅助管理来实现的,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约束企业和各方主体的行为,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

1.完善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应依靠中介组织进行微观和直接监督控制的思想,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宏观和间接的监督管理。政府通过建立和健全法律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和鼓励质量体系认证,培养和营造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规范和约束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从根本上把握和加强工程质量。

2. 完善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转变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不直接指挥、调控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插手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使企业能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建设主管部门应首先挣脱部门管理的约束,对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地区的所有市场主体,无论是发包方、承包方,还是中介机构,都要一视同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同样的保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公平合理竞争的宽松外部环境。要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从大量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履行好决策性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研究有关产业经济,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战略,促进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将过去包揽的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交出来,有些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范围内的事,应直接交还企业去办,有许多属于企业间的公共事务或服务性事务,交给行业协会承担:使政府致力于管理好必须由政府管的事,改变不作为、滥作为和封闭分割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

四、结语

综上可知,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控制体系的作用,大力发展工程咨询业,以适应各层次投资主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工程咨詢公司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扶持、保护大中型,促使专业协会趋于向管理科学化、经济实体化和组织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争取做到以建筑业每个专业领域均有相应的工程咨询公司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满启祥.浅析工程建设质量责任主体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03,3.

[2] 徐波.认清形势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J].工程质量,2001,2.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分析 篇6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和任务

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对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各参建方单位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工作之一。

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方面实施监督,重点是要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加强监督,尤其是加强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备案四项程序的监督;对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行为方面的监督,重点是要加强对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现场到位情况及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检查监督。施工前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进行监督管理;施工中则围绕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三部分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竣工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则是对竣工后的建设工程投入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直接的危害和损失。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1)部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管理不够严格。一些建设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不规范,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过分相信和依赖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2)检测市场管理还不规范。一些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检测人员队伍素质和检测单位质量行为还有待规范。3)部分监督人员的质量监督方法及手段不够科学。一些质量监督人员还是喜欢采用“眼看、手摸、耳听”的传统监督方法,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监督手段。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针对上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内部管理,树立执法人员形象。首先,应严格规范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执法行为,促使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正确依法履行职责,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情况的定期书面汇报制度,努力做到监督记录制度化、规范化,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做到勤检查、勤督促、记录及时、台账健全、考核到位,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全面竣工。其次,要加强监督机构自身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通过监督机构考核认证工作和采取层级监督管理办法,构建一支权威、协调、高效的工程质量监督队伍。2)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监督,重点应加强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特别是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备案四项程序的监督。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监督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监理细则、旁站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二是通过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通过责任追究的办法提高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四是加强见证取样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见证取样工作不流于形式。3)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思路,逐步实现质量监管与建筑市场监管相互协调。监督机构要积极配合建筑市场管理部门和招投标管理部门,建立一套企业质量诚信与市场准入相联系的管理制度,对多次受到质量处罚、处理和质量投诉较多的企业在投票时应给予一定的限制,让其失去市场份额,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从而使优秀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制度。对于违法违规严重的单位,根据其行为恶劣程度在招标评分时给予相应扣分;企业因质量事故进行整改的,在整改期间应限制其投标。4)加强检测单位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检测工作质量监督和检测市场的管理,把规范检测市场、规范检测单位质量行为、提高检测人员队伍素质和检测单位效益作为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同时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对属于新开展的节能检测项目,要从技术和管理上做好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5)对工程质量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工程质量鉴定工作是工作质量事故处理、质量纠纷裁决、对存在质量不确定因素的工程进行质量状态甄别的工作,其鉴定结论是工程质量验收、质量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质量鉴定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质量监督范畴。未经备案的鉴定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鉴定文件不能作为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和竣工验收依据。6)抓好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推进难度较大的住宅分户验收、质量通病治理等重点工作,通过现场会、观摩会、典型经验介绍等方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解决重点、难点问题。7)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建设工程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的受力主体,是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控制,是质量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加强主体结构质量监督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监督小组制定的《监督方案》中确定的监督控制点实施监督,经监督员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二是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发现问题必须进行处理;三是要加强主体结构质量的抽测,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确保主体结构安全。8)继续做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一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质量检查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继续维持高压态势,并增加灵活多样的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以达到增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目的。二是加强对进场材料质量抽查,发现问题要追根溯源,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岗位,要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强制性条文、涉及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建筑节能等方面的质量问题,以及弄虚作假、明知故犯等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建设单位质量责任的追究力度。三是在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要重视对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寓指导、宣传、服务于检查之中,提高检查工作成效。9)加强竣工工程备案管理。竣工工程备案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重要工作职能,但由于涉及公安消防、人民防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职能,具有一定复杂性,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容易导致竣工工程不能按时备案。对此,一是要求建设单位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二是提前完善消防等验收条件,三是加强备案工作管理。房屋建设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房屋所有权登记机关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工程不得进行交接。

4 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探讨 篇7

1 强化质量意识是工程质量之根本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或作业所具备的、能用以鉴别 (定性和定量) 是否合乎标准的特性。筑路员工和质量行为是对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实际反映, 而质量行为又总是受人的质量意识和情感所影响和制约, 是一种心理约束。因此, 强化广大筑路员工特别是项目法人的质量意识就成为质量管理的核心, 是提高工程质量之根本。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是“点多面少、分布广泛”, 市级质监组织在质量监督工作中难免顾此失彼, 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县级质监组织, 设立专职监督工程师和监督员, 负责辖区内一般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与监督。针对本地实际情况, 动员受益乡镇、村民自发组织, 积极参与监督, 切实形成上下协调、控制有效、覆盖全面的监督管理模式。

强化质量意识, 首先是领导者的责任。目前, 各工程部门在公路基本建设中虽然都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了质量管理法规, 各级领导齐抓共管, 但一些工程在不同项目、不同路段中仍存在质量通病。这就要求各个参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单位领导, 应以极大的责任感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重视, 把“质量第一”摆在企业生存、荣辱的高度认识, 真正坚持“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 带领职工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其次, 还要实行严格的全员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不是独立的单一制度, 而是整个管理责任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 强化质量意识的约束, 应当将各部门、各岗位、每个职工职能、责任、权益用书面规定下来, 这样一来, 质量管理工作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职, 办事有标准, 工作有监督, 形成职工保岗位, 岗位保部门, 部门保目标的责任网络。

2 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是提高工程质量之关键

2.1 坚持两会制度

要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协调会。所谓两会就是“施工工地碰头会”和“监理例会”。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方法, 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 布置循环工作管理重点。具体做法是:

⑴选择质量问题在日常工作当中, 有针对性地筛选出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普遍性问题, 在“两会”上提出来。

⑵现状调查对现状进行详细的摸排调查, 注重用数据说话, 并加以整理、分类, 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 掌握问题的实质。

⑶设定目标明确我们将要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解决到什么程度。

⑷分析原因问题明确了, 目标也设定了, 接下来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质量出现问题。

⑸确定主要原因通过现场测试、现场验证, 调查分析, 最后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⑹集思广益, 制定对策, 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论证对策的可行性。

⑺检查效果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进行比较, 计算经济效益。

⑻巩固措施取得成效后, 就要把效果维持下去, 防止问题再发生, 及时制定巩固措施。

⑼总结回顾我们通过发现问题, 查找原因, 制定对策, 组织实施, 取得成效, 这一系列的PDCA 循环系统, 使一切工作都具有可操作性。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及工地施工技术负责人,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量、进度、费用三大目标的协调, 汇总工程质量情况, 集中解决材料、机械、劳力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实验检测和计量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及时纠偏, 杜绝不合格工程的发生。

2.2 施工过程三项控制

公路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必须施以动态的管理。首先从源头抓起, 从规范招投标工作入手。招投标领导组应严格审查拟投标的施工、监理队伍的资质资信情况, 严禁超低价竞标, 招标过程杜绝暗箱操作, 坚持“公平、公开、诚信”原则, 进行招投标活动, 择优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队伍。从始至终我们监督组织都要进行全过程监督, 防止发生违规现象。严格落实公路建设“四项制度”, 建立健全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界面清楚、责任明确、控制严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岗位责任制。其次, 对施工过程控制更是重中之重。各级质监人员依据公路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对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审查人员资质、机械设备、工地临时试验室仪器等与投标承诺的符合性, 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到位情况, 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和工艺控制、工序交接情况, 根据施工进展及工程特点, 采用定期专项检查和不定期巡回检查等灵活多样方法手段,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抽检试验、各种配合比验证试验, 重点对基层进行钻芯取样检查, 沥青面层碾压温度的测试检查, 沥青含量的抽提筛分试验, 桥涵构造物台背的回填压实检查, 对试验段铺筑实行全过程跟踪、记录与检验。通过这些质量检查, 就可基本上消灭质量通病, 保障工程质量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2.3 注重质量保证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农村公路质量保证资料应加强重视, 随时随地检查监理日志、监理工作指令的发出与反馈, 工程资料不仅完善而且及时真正做到工程完资料完。大搞资料打假活动, 严格杜绝资料造假。资料应具有时效性和完整性, 不能在完工后补资料, 甚至编资料, 对于一些隐蔽工程还应有音像资料留存。对监理和施工单位建立信誉档案。将从业单位组织机构名称, 以及主要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总工和质检负责人, 在本年度所建工程项目中的优劣、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质量管理行为、施工过程中的履约情况统统登记在册存档管理。对于那些不合格、不按合同履约的单位记入黑名单, 并网上公布, 今后不得参与公路建设。

3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部门肩负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管理重任, 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质量监督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主要指标和检测频率, 制定监督工作要点, 及时制止和纠正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 针对“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里程长、投资少的特点, 不断更新质量理念, 以全面强化工程现场的质量管理为主线, 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争先创优为目标, 加大监管力度, 健全质量管理体制, 规范市场运作。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优劣, 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优劣。本文旨在提高全社会对质量监督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作用。同时, 各地市, 县级质监机构, 也应科学地进行职工队伍的管理和教育, 本着人员精干、高效务实、作风过硬的原则, 做到“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不留死角”, 对农村公路项目的监督覆盖率达100%, 将质量监督工作具体化, 可操作性强, 加强自我约束, 不断提升监督理念, 重科技, 重法制, 重信誉, 监督行为客观公正, 以数据为准, 树立公路建设“成也质量、败也质量”的理念, 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 质量问题无小事, 是事关国家的财产和百姓的安全, 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的大事。我们要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为契机, 夯实农村公路建设基础,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对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对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探讨

参考文献

[1]施义清.浅谈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M].《云南现代交通》2005 (6)

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固定资产

我国的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工程质量管理也得到较大的水平提升。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不仅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相关条例规范实施, 还要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近几年, 政府开始根据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条件, 形成良好的质量监督方式。不仅要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改革, 还要建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1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现行质监体系不完善。监督技术落后

目前, 我国的建设活动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 建设的房屋工程也不断增多, 一些固定资产也逐渐形成。随着建筑活动的增加, 在施工过程中、勘察以及对工程设计期间, 也体现了工程的复杂性, 特别是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以及新材料的使用, 专业的施工队伍成为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趋势。对于工程建设质量, 由于质量主体体现较大变动性, 对建筑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及优化等形式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期间, 人员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多。而且, 一些官商现象的存在, 存在的行政干预现象、特殊政策待遇等, 不仅减少投资, 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所以说, 面对建筑市场发展的复杂环境, 质量监督体系在执行过程中根本不能完全制约一些现象, 还应对其不断改进与发展。

1.2 质量监督责任不明确

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 监督机构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他们直接参与到工程建设环节中去。但没有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 导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颠倒了人员的负责程序, 还只是由政府作为工程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如果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责任不够明确, 在客观形式上, 无论是微观、宏观性管理, 还是直接、间接性管理, 都会直接影响政府的管理体系, 以产生工程质量监督运行中的矛盾, 从而实现了多头管理以及条块分割的形式[1]。

1.3 监督机构的监督方式单一, 无法实现全面监控

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 具有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特点, 所以, 单一的工程质量监督方式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经济需要。质量监督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根本没有发展创新理念, 实际的发展速度也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随着该制约形式的不断展开, 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检验准确性, 有效的评定方法也很难评判。

1.4 质监人员素质不高, 执法不严

工程质量监督单位虽然在人员素质、使用设备以及监督理论、经验等形式上都得到较大改变,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还存在人员素质、使用设备的不完善现象, 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质的改变。在这种监督形式下, 不仅会降低工程质量的监督深度与力度, 还会影响政府监督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2 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

随着监督职能的不断优化, 保障监督内容与监督程序的一致性, 能够保障工程的质量监督方法。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方面。其一, 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因为对工程进行监督内容比较多, 特别在设计、材料等监督过程中, 存在的事故比较多。因此, 工程质量监督单位在工程设计期间, 首先, 应对设计文件进行优化, 并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而且, 要把握工程中的重点, 以提高工程结构的质量[2]。其次, 将工程中的主体结构作为监督工作中的重点, 并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最后, 对民生工程进行有效监督, 考虑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利益, 对实施工程中的质量因素进行监督。其二, 抓好工程的源头。首先, 应对招标阶段进行监督与管理, 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 优先选择施工队伍。然后, 设立各种制度, 不仅要减少工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还要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其三, 明确监督程序, 能够促进监督的权威性发展, 要转变微观的监督形式, 以巡查、抽查等方式进行改变;还要加大检测力度, 以先进设备, 利用相关数据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 如何加强质量监督

为了能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工程的建设标准, 在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发展形式下, 根据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角色以及相关职能, 不仅要形成新的认识, 不断发扬创新理念, 还要优化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体系, 完善法律执行机制, 以促进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新形式。

3.1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在传统的工程监督机制中, 执行的是单一的监督行为, 目前, 已经促进了该监督方式的延伸[3]。针对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质量行为, 对工程产品质量都要进行监督, 并将工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作为质量监督过程以及形成的最终结果。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监督, 执行巡视监督以及季度性的监督检查等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 还要对工程质量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方位监督。

3.2 尽快丰富工作手段, 提升技术含量

质监系统无论工作性质如何定位, 技术水平始终是立足之本。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期间, 具有一定的权威意识。所以,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对质量因素进行管理, 增加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 还要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 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工程的质量监督水平。

3.3 建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能够促进监督执法的透明性发展, 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的“阳光行为”[4]。工程在建设初期, 相关人员就要具有知情权, 不仅要能够掌握监督工作中的主要方法、相关内容以及相关手段, 还要充分利用工程监督各个部门, 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避免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出现相关的质量事故。

3.4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集体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发展能够促进监督行为的公平性以及准确性。随着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不断改革,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以及监督执行的相关手段成为重要的发展形式。因此, 应优化传统的监督方法,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在人员配置形式上, 要由一个专业人员转化为两个, 并要持证上岗。在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 还要制定严格的执法理念, 根据不同的监督行为, 在各个科室分别设置监督, 从而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的合法性与标准性[5]。

3.5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执行的是服务与执法相互结合的形式。对于工程质量监督单位, 应根据工程质量在建设前期、中期、后期发展的各个环节, 对一些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前期, 要对事件作出预见与服务。如果工程质量不断下降, 就要针对工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找出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监督人员并对其作出积极指导与改正。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 在工程建设期间, 对工程质量以及监督行为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监督职能不断转变形式下, 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成为发展中的主要任务, 所以, 我们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不断研究与优化, 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以及规范的监督行为。

参考文献

[1]柏育秀.建设工程政府质量监督的管理模式探讨[J].低碳世界, 2015 (29) :204-205.

[2]金鑫.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16) :570-570.

[3]王伟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新材料新装饰, 2014 (2) :103-103.

[4]李智颖.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201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措施探究 篇9

首先, 监管模式混乱。目前, 国家的监管模式和社会的监管模式是建设品质得以保障的关键要素。不过, 虽说监管体系在品质监管活动中具有很关键的意义, 不过却不能够和社会力量有机的统一到一起发挥重要的意义。

其次, 项目品质检测领域的相关机制存在问题。现在, 我们国家的该项检测单位还有很多的是设置在国家主管机构之下的, 此时就会导致腐败现象发生, 进而干扰到项目品质的实现。

第三, 国家的监督活动意义无法有效地体现出来。过去的监管活动非常重视具体物体的品质监管, 对于建筑项目来讲, 由于其有着很多的独特性, 比如其时间很久, 专业非常多, 而且工序很多, 使用的物质和设备等也很多。如果单纯的借助这类单位来开展监管活动的话, 就会导致该项监管活动无法有效的落实。不能够对品质开展综合化的测定活动。

第四, 品质监管的措施太过细化。项目品质监管的具体要素有三项, 也就是说基础和主体以及装修。工作者要认真的开展活动, 关键做好隐蔽项目的检测工作。为了确保项目的品质合乎规定, 很多的品质监管单位有时候会明确具体的时间和次数以及详细的人员等等。很显然这类措施非常的具体细化。此时就会导致建设项目的面积和监管组织的水平之间出现一些不利现象, 进而干扰到该项活动的开展。

第五, 项目品质监管的领域不是很宽泛。现在, 品质监管单位的关键活动是在建设时期, 只是对建设时期的活动开展一些监管工作。对于设计等时期几乎就没有认真的关注, 很显然其对于开展综合化的管控活动来讲, 负面效益很高。

第六, 项目的实体的品质监管体系非常的单调。过去的监管体系, 对于各个单位和各种项目都是开展那种非常单一化的, 没有差异的监管活动。无法发挥出存在的优势特点。

第七, 监理方面对着非常多的违规问题。现在, 监理方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违规问题。比如超过级别的开展监理活动。默许别的单位等开展该项活动, 将项目转包。和建设方订立不真实的合约。体系混乱, 获取不正当的权限。监理工作者的执业水平不高。监理内容存在缺陷。对于重点区域没有做好细致的检测活动。不结合规定开展评审活动。

第八, 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明确。大多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 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个别机构是企业性质。因此, 造成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法地位认同度不高。

2 应对方法

对于上文中提到的这些事项, 为了强化监管活动, 就要开展好如下的一些内容。

第一,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 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和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 同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 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 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第二, 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保障能力, 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 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规范建设监理行为, 实施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 有效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 培育有效的建设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 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 推动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和监理咨询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转, 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保险和建设监理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社会保障作用, 全方位挖掘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潜力, 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第三, 转变角色, 恢复执法地位, 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转变角色就是要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实体质量的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由“看、问”式现场检查向采用科学仪器, 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的权威性监督转变;由直接审验工程质量等级向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由以施工现场对承包商的监督为主向全面、全过程监督转变。改变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行政职能, 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以经济和法律相结合为主要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所有参与者实施执法监督。

第四, 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和方法, 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效能。对建设工程质量, 政府监督管理必须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点, 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实现监督方法的科学化, 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 以有效地适应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 保证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提高监督管理技术装备能力和监管效率, 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和建筑科学技术进步。

第五, 不断的完善品质监管模式, 确保行业发展顺畅, 进而提升项目的总的品质。建设项目的品质的获取是一项牵扯到多个客体的, 受到非常多的要素干扰的, 包括建设项目的决策以及建设等等的综合步骤的一个非常繁琐的体系, 要想从根源上应对好该项品质不良的现象, 就应该形成体系项目的思想, 对它开展综合化的管控活动, 设置有序的监管体系, 也就是说对项目的主体品质开展管控活动, 涵盖建设监理等的维护体系。

工程质量监督主要针对建筑工程设计、监理、总包、施工单位及设备构配件生产厂家。因此, 需要很好地处理与有关各方面的关系, 做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相互协调,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设计、施工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 也直接影响设计、施工单位的信誉和竞争能力。站在这个层次上来看, 品质监管机构带动设计和建设品质的提升, 不仅仅确保了国家等的权益, 同时还保证了建设以及设计等的利益是相等的。所以, 相关的各方要达成一种品质至上的思想, 要切实的体现出其自身的优点, 积极地做好协调活动, 确保项目的品质优秀。

摘要:我们国家目前的建设项目的品质监管模式不是很合理, 所以在开展品质监管活动的时候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文章分析了一些具体的要素。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田金红.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3) .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与发展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建设工程建造的完整性、可靠性,使用安全性以及功能体现完全性,能够实际的促进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能够实现建设材料的使用率提升,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用现状较为不理想,对于建设工程的整体运作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采取的主要改进手段就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实际的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得到完整的展现。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模式的陈旧,管理方式的落后,管理技术的单一,以及管理操作的不稳定等,这直接导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无法得到体现,建设工程的质量不受控制,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建筑的安全性都低于预估目标。创新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的现代化,能够提升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逐步的促进建设工程的发展。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质量监督管理在建设工程中占据较为主要的地位,通过相关部门机构的共同努力,质量监督管理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内容操作逐步完善化。但是随着建设工程的内容、结构、类型、环境等不断的复杂化,对于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逐步提升,质量监督管理的进展受到的影响以及限制逐步增加,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速度与时代的发展速度逐步脱节,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逐步的显现出来。

2.1.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建设工程知识较为固定,较为陈旧,实用价值不高,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施工的操作以及工程施工的内容较为不了解,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管理经验较为不足,导致管理能力有限,还存在的问题就是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观察能力不足,管理手段落后,以及管理意识较为单一,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高,工作态度不佳,这直接导致质量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无法实现发展完善,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固定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针对性的对重点的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对于较为不主要的内容采取忽视态度,这导致潜在问题以及隐患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建设工程的进展容易受到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有所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质量监督管理执行方式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形式化管理,即采取来回走动的方式进行现场管理,但是管理的方向以及管理的内容,管理的要点以及管理的计划,管理的注意事项以及管理的操作都较为模糊,这导致质量监督管理在建设工程中所占据的地位逐步弱化,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也受到抑制,最终致使出现质量监督管理与建设工程脱离化的情况,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极为不利。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探究

3.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管理人员结构

针对管理人才缺乏问题,首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全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内容,现代化的建设工程相关知识,在实现理论化培训完成之后,在进行实践化培训,实践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实际的场景模拟培训,由专业人员带领,进行现场的质量监督管理,将理论培训成果结合实践培训成果挑选质量监督管理人才,成立小组组长结构,再由小组组长带领成员进行特定内容管理,定期进行管理效果以及管理想法的交流探讨,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由该部门负责的小组全权负责,小组组长负主要责任。实现规范化管理模式,逐步的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从根本上巩固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发挥。

3.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创新发展——多样化

根据具体的建设工程规模,建设工程内容以及建设工程要求,采取不同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建设工程规模大,要求多,建设难度大的,采取的主要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就是采取相互监督的方式,即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监督内容为工作的认真程度以及工作的效率,部门内的相互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为工作的质量,材料的利用情况,工作的合格性,对于有监督成果的,并且真实的,给予金额上的奖励,这样能够实际的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以及监督的可靠性,能够控制监督的成本。对于建设工程规模有限,要求相对不高,建设难度低的,采取的主要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就是专业人员管理模式,实际的保证管理的效率以及管理的质量。对于处于中间类型的建设工程,采取的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就是网络化信息化管理,这样能够保证管理的效果以及成本的最低化。

3.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创新发展化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操作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长期经验,分析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以及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删减等,将改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投入实际的应用中,提炼出没有实际用途的内容以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内容,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实用性提升,能够促进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进展。

结束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能够实际的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时代相一致,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内容为完善制度,提升团队素质,确定管理内容,多样化管理方式,这样能够实际的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也逐步的发挥,能够实际的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稳定化发展,建设工程行业也得到相应的突破性提升,进而实际的稳定市场的格局,实际的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绍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7):47-48,51.

[2] 倪雪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物业,2011,10(7):145-146.

[3] 楊继清.分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4):41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篇11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应用, 其影响已波及到传统建筑业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环境日益成熟, 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活动与日俱增, 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要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相应提高。5.12汶川地震和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 使建设工程质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究竟如何搞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仁人志士也是各有己见。在国际上日本的建设工程质量名列世界前茅, 同时日本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也是世界最好的。管理体制信息化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捷径, 也是我们当前建筑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笔者认为从信息化入手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契机所在。下面谈一下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粗浅看法。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质监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而长期以来, 我国工程建设信息的查询、统计主要依靠逐层人工统计, 书面或简单的报表方式上报, 不能有效、准确、及时对工程有关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 严重影响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主体和工程的监管效率和监管力度,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及时掌握准确、完整信息, 可以使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 可以对管理目标进行更好的评估、预测和控制, 可以使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及相关单位更加重视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通过质量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 用公正、公平的监督标准来保证整个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与程序化, 强化监管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可以使监督人员耳聪目明, 卓有成效地开展监督工作, 近而推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提高。通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 可以达到加强管理力度和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信息化建设紧迫感的认识, 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认真抓好信息化建设。

2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建设部于2003年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这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也随之进入政府规划的快车道阶段。伴随着“纲要”的出台, 各地陆续推出了建筑业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意见。

近年来, 我国在建筑业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上海、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区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整体水平和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发达国家 (日本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差距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利用市场化手段研发相关软件方面、信息化标准制定方面、相关数据库建设方面及整体规划方面。因此, 全面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目前,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于互联网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信息, 包括文字、图形文档和声音、视频资料实现有效存储和快速查询。

2.2先进检测系统的应用, 采用摄像监视系统, 覆盖整个施工现场, 用以监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消防等工作, 降低施工现场管理难度, 提高工作效率。

2.3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对建设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量化, 将系统行为和形态、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及其时空表现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求解, 然后进行纠偏校正, 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

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解决的主要问题

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用来解决如下问题:

3.1 解决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问题

针对某一个单项或分项工程, 系统通过随身电脑的嵌入式软件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 以国家和建设部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 法规文件为依据, 引导确定监督检查的内容。

3.2 解决监督检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标准问题

系统通过随身电脑的嵌入式软件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 提供向导性的监督检查程序和强大的现场帮助支持查询计算系统, 引导监督人员在施工现场完成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测评, 并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给出处理意见。

3.3 解决监督检查结果的管理运用问题

整个信息化系统要建立一个与随身电脑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可进行实时信息传递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数据库, 方便管理者对监督检查信息和监督人员的实时管理控制。

4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的主要功能

为了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提高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和工作水平, 凸现政府向社会的服务职能, 并有效遏制质量事故的发生, 应该建设基于互联网及工程详细情况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包括如下主要功能:

4.1 硬件及底层软件系统

硬件及底层软件子系统由服务器端、客户终端及两者间的信息传输体系三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整个系统提供硬件及底层软件支持。

4.2 网络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功能为: (1) 接受建设工程网上报监, 划拨分配监督任务, 制定监督计划。 (2) 实现政务公开, 各项管理职能、动态信息, 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文件向社会公示, 接受社会查询及监督。 (3) 接受网上投诉, 并将处理结果上网, 供投诉人实时查询。 (4) 实行网上备案, 网上创优申报, 网上通知、公告等, 便利企业及下属单位的工作方式, 达到提高办事效率, 公开办事程序结果, 节约办事成本, 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5) 接受工地检查系统上传的工地现场监督信息, 进行工程建设各环节质量数据的登记、储存。 (6) 对监督检查工作进行实时的管理控制。 (7) 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执法管理。 (8) 监督检查工作的报表统计。

4.3 工地检查系统

随着3G时代的到来, 可以开发出直接面向工地, 执行工地现场监督检查的客户终端。

5 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5.1 加强行业指导和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

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深入调查研究, 设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 推进信息化规划的实施。

5.2 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开展信息化标准制定、优秀软件的评议推荐、信息化知识普及和业务培训等活动, 逐步打通软件之间数据流通的瓶颈, 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测评体系, 提高行业基础信息的数字化水平, 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在行业的普及, 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全面建设打好基础。

5.3 研究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1) 加强建筑业信息化法制建设, 制定有关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制度, 改革不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 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 提高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 创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体制条件。 (2)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 逐步提高执业资格者和相关岗位人员使用本专业的主要软件的比例。 (3) 制定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监督机构资质条件审核中逐步增加信息化方面的要求。行政管理中的各种申报、核准、统计等逐步采用电子申报和网上申报。 (4) 整顿和规范软件市场和网站建设, 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商和信息技术集成商资质管理机制, 促进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软件的产业化。 (5) 制定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软科学课题研究, 在建设过程中提高决策水平。 (6) 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和经费支持,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分配科研经费或其它有关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费用时, 应将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投资计划, 以鼓励和引导监督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7) 开展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通过示范企业与工程项目的率先垂范, 探索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并以其成功的经验和信息化模式, 引导其它监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上一篇:图形变换下一篇:房建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