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性能

2024-11-05

抗旱性能(共4篇)

抗旱性能 篇1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土壤耕层结构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土壤的质量是制约粮食增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阜新地区十年九旱, 长期以来, 该地区农民习惯用中小型机械旋耕或翻地作业, 大部分土地都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 致使耕层变浅, 土壤耕层只有12~15cm左右, 土壤干旱现象逐年加剧;犁底层逐年上移造成土壤坚硬、板结严重, 阻碍了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 也是农作物根系不能深扎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 机车多次进地, 土壤被压实, 导致降雨径流现象十分突出, 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明显降低, 抗旱防涝能力越来越差。

1 机械化深松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三个核心技术分别是深松、免耕播种和秸秆粉碎还田, 其中深松是近年来农业部重点推广的一项成熟的农机化技术, 也是旱作节水栽培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阜新市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 在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通过深松来改善土壤条件, 对解决阜新地区农业水资源制约瓶颈,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意义重大, 有监测数据表明, 将实施深松整地的地块与未实施深松整地的地块进行对比, 深松地块的玉米、小麦平均增产可达到10%以上, 中低产田效果更为明显, 增产率一般为20%~40%。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显著强于未深松的地块。

深松这项技术可以在只松土、不翻土的情况下, 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具, 深松超过30cm, 打破坚硬的犁底层, 使土壤疏松, 松土层加厚, 土壤耕层结构改善, 从而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 减少径流, 减少水份蒸发损失。深松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 动土量小, 特别适合阜新地区黑土层浅、不宜耕翻作业的土壤, 是改善农作物根系生长条件的一项农机化技术。

2 深松的性能分析

2.1 深松的保墒性能

深松的关键在于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 传统的机械耕地较浅, 一般小于20cm, 土壤常年形成一层坚硬、封闭的犁底层, 且多数农田由于长年施用化肥、农药等, 使土层板结严重, 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降低致使作物根系很难深扎, 影响作物高产。机械深松深度可达35~50cm, 是目前其它耕作方法所达不到的深度, 深松后的土壤的团粒结构得到改善, 容重下降, 体积密度为12~13g/cm3, 空隙度增加, 透气性增加, 变松的土壤纳水性强、透气性好, 有利于提高耕作层输送水分、营养的能力, 促进作物根部的呼吸与养料吸收, 更适宜作物生长发育, 提高产量。深松后的地块, 增加了土壤的气性微生物和矿物质的有效分解, 有机质含量增加, 可以培肥地力, 通过我区2011—2012年田间对比试验, 实施土壤深松的田块, 化肥使用减少5kg/667m2, 作物根系发育良好, 根系下扎较深, 同时, 作物次生根发达, 根系活力强, 茎秆粗壮, 大豆增产270~360kg/hm2, 增产率12%~17.8%;玉米平均增产1 200kg/hm2, 增产率约20%。此外, 深松对地表扰动小, 只松土不翻土, 可有效排涝、排除盐碱, 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 深松地块与旋耕地块相比, 可减少水土流失和防止土壤的风蚀, 更利于保墒、保护生态环境。

2.2 深松提高土壤蓄水性能

用深松技术替代农田翻耕, 并与镇压相结合, 可增加深层土壤紧实度, 提高雨水下渗速度,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强度, 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深松后的土地蓄水容量较未深松地块可增加15m3/667m2, 一般0~100cm的土层中可多蓄35~52mm的水分, 则可多蓄水165~330cm3/hm2, 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条件增加5%~15%, 灌溉水的利用率至少提高30%;深松后的地块可充分接纳天然降水, 通过深松可促进雨水和雪水下渗, 深松作业的地块土壤渗水速率较未深松地块提高5~10倍, 可在1h内接纳300~600mm的降水而不形成径流, 有力的提高土壤了蓄积雨水和雪水的能力, 天然降水保存在0~150cm土层中, 相当于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土壤水库”, 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 伏雨、冬雪春用、旱用, 真正实现天旱地不旱, 按土壤在1h内接纳300到600mm降水测算, 比不深松的地块多蓄水20t/667m2以上, 大量降水存入地下也大大地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和流淌损失, 确切的说, “土壤水库”的形成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也是一种有力保护。深松地块的作物每季可减少浇水1~2次。一般来讲, 干旱的年份, 进行深松可以在土壤中获得水份, 利于作物生长;雨水较多的年份, 进行深松可以促进水份下渗, 缓解水涝, 利于作物良好生长, 阜新地区去年6月上中旬出现持续干旱天气, 6月下旬及7月上旬, 出现洪涝, 实施土壤深松的田块比对照田块的抗旱性、抗涝性均显著提高, 而近段时间的高温伏旱, 降水量少, 阜新各地不同程度出现旱情, 正值玉米进入拔节生长的关键期, 玉米机械化深松对抗旱保墒发挥出巨大作用, 也充分证明深松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3 深松注意事项

深松不需要年年进行, 每4年对土壤深松一次可以持续保持作物高的水分利用率和产量, 4年深松一次的耕作方式能提高大约25%左右的经济效益。深松深度要因地制宜, 可根据土壤耕层状况来确定, 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北方地区深松提倡以秋季全方位深松为主, 秋深松起垄的地块要注意起垄后应及时镇压, 以防跑墒。

摘要:机械化深松技术在促进作物早熟、稳产、高产的同时, 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 解决旱区农业水资源制约瓶颈, 针对阜新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 结合实际详细分析机械化深松技术的抗旱保墒性能, 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化深松技术,抗旱,保墒,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李峰.浅析机械化深松技术要点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12) :138.

抗旱性能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引进的不同品种禾本科牧草大力士甜高粱、乐食高丹草、优12墨西哥玉米草、萨博苏丹草草种为研究对象, 取当地大地耕层壤土, 置于直径18 cm、深25 cm的花盆中, 测定花盆中土壤含水量后放于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试场大棚中, 于2015年6月15日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土壤水分测量采用盆栽称重法进行, 水分胁迫分为正常水分需要CKI (75%~85%) 轻度水分胁迫NWS (60%~70%) 、中度水分胁迫MWS (50%~60%) 、重度水分胁迫HWS (35%~45%) 4个对比, 每个对比4个重复, 水分按占田间最大持水量计算。

1.2 试验方法

按照试验计划开始进行正常水分需要、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分正常生长期、临时萎蔫期、永久萎蔫期3个时期分别取样, 取样后进行生长状况分析、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测定、粗纤维测定、粗蛋白测定[3,4,5,6]。

1.2.1 叶片含水量测定方法

每份植物样本在烘箱内80~90℃条件下干燥2~3h, 干燥器中冷却后分别准确称质量 (W1) ;每份样品用打孔器钻取小圆片150片, 立即装到上述称量瓶中 (每瓶随机装入50片) , 盖紧瓶盖并精确称质量 (W2) ;将称量瓶连同小圆片置烘箱中105℃下烘15 min以杀死植物组织细胞, 再于80~90℃下烘至恒质量W3 (称质量时须置干燥器中, 待冷却后称) 。设称量瓶质量为W1, 称量瓶与新鲜小圆片的质量为W2, 称量瓶与烘干的小圆片的质量为W3 (以上质量单位均设为g, 下同) 。

样品鲜质量:Wf=W2–W1

样品干质量:Wd=W3–W1

植物组织的总含水量 (鲜质量%) = (W2-W3) ×100/ (W2-W1)

1.2.2 叶绿素测定

采用叶绿素快速测定仪测定, 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 (单位SPAD用mg/g表示) 或绿色程度、叶面温度。

1.2.3 粗蛋白、粗纤维测定

粗脂肪用索氏提取法, 利用脂肪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性质, 经反复浸提后, 全部粗脂肪溶于有机溶剂中, 与残渣分离。蒸馏除去溶剂, 将残渣烘干后, 准确称其质量, 即可求的样品中粗脂肪的含量。粗蛋白, 根据蛋白质的含氮量比较恒定, 平均为60%, 通过测定样品的含氮量进而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胁迫对不同禾本科牧草的生育影响

水分胁迫条件下, 不同禾本科牧草抗旱性能差异显著, 叶面萎蔫程度、萎蔫时间长短、正常生长期到临时萎蔫期再到永久萎蔫期不同表现体现牧草抗旱性[7]。从图1中可以看出, 禾本科牧草大力士甜高粱永久萎蔫所需时间最长、萨博苏丹草萎蔫时间所需最短, 品种间永久萎蔫时间差异显著。大力士甜高粱、乐食高丹草、优12墨西哥玉米草、萨博苏丹草随时间变化与水分胁迫程度成正相关, 每个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大力士甜高粱表现最好。

2.2 水分胁迫对不同禾本科牧草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从表2看出,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 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每个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胁迫5 d时, 大力士甜高粱、优12墨西哥玉米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缓慢, 萨博苏丹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则下降较快;10 d时, 萨博苏丹草叶片相对含水量迅速下降, 优12墨西哥玉米草则呈缓慢下降趋势;15 d时, 萨博苏丹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最快。对照萨博苏丹草含水量最低, 乐食高丹草与大力士甜高粱差异不显著。大力士甜高粱叶片的保水力较好, 萨博苏丹草的保水力最弱。

%

2.3 水分胁迫对不同禾本科牧草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从表3可知,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 各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条件下 (对照) , 优12墨西哥玉米草的叶绿素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萨博苏丹草, 水分胁迫至5、10 d时, 大力士甜高粱叶绿素含量一直显著高于萨博苏丹草, 乐食高丹草与优12墨西哥玉米草差异不显著;水分胁迫至10 d时, 优12墨西哥玉米草与乐食高丹草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但是显著高于萨博苏丹草。乐食高丹草的叶绿素含量初期下降速度缓慢, 10 d后下降速度较快;大力士甜高粱叶绿素含量初期下降较快, 后期呈缓慢下降趋势;萨博苏丹草的整体下降速度最快。由此说明, 大力士甜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低, 抗旱性最强。

2.4 水分胁迫对不同禾本科牧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从表4可知, 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 4种不同品种禾本科牧草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正常条件下 (对照) , 乐食高丹草、大力士甜高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萨博苏丹草。在水分胁迫过程中, 萨博苏丹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显著低于其他牧草品种;干旱胁迫至10 d后, 优12墨西哥玉米草的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萨博苏丹草和大力士甜高粱, 乐食高丹草显著高于萨博苏丹草。可溶性蛋白在植物细胞中起着失水保护剂的作用, 会减弱细胞水分的损失。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 植物适应干旱的能力增强。

%

从表5可知, 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 4种不同品种禾本科牧草体内粗纤维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正常条件下 (对照) , 萨博苏丹草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乐食高丹草, 优12墨西哥玉米草与大力士甜高粱差异不显著。正5、10、15 d时萨博苏丹草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大力士甜高粱粗纤维在各个水分胁迫条件下都最低, 与萨博苏丹草差异极其显著, 与其他2个品种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第一, 叶绿素是体现植物营养状况和生长状况最有效的指标, 当水分胁迫处于中度时, 叶绿素的含量已减少1/2以上;处于重度水分胁迫时, 叶片接近永久萎蔫, 损失量高达90%以上, 几乎耗尽。

第二, 4种不同品种禾本科牧草叶绿素生成受到影响与水分胁迫程度成正相关[8], 适宜水分是土壤水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5%~55%, 即土壤有效水的17%~23%。

第三, 4种不同品种禾本科牧草的抗旱性以大力士甜高粱最强, 其次是乐食高丹草, 再次是优12墨西哥玉米草, 最差的是萨博苏丹草。

%

参考文献

[1]潘根生, 骆耀平, 钱利生, 等.茶树叶水势、萎蔫系数与耐旱力的关系[J].茶叶, 1999, 25 (3) :147-149.

[2]郭爱桂, 刘建秀, 郭海林, 等.几种暖季型草坪草抗旱性的初步鉴定[J].草业科学, 2002 (8) :61-62.

[3]谭艳, 彭尽晖.植物抗旱机理及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 (5) :423-426.

[4]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杜建雄.硅对干旱胁迫下草坪草生长及抗旱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10.

[6]毛培春, 孟林, 高洪文, 等.39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J].草业科学, 2010, 27 (11) :82-88.

[7]彭明俊, 赵琳, 温绍龙, 等.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抗旱性评价[J].西部林业科学, 2006, 35 (2) :74-77.

树木的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探索 篇3

1 抗旱树木的形态

由于树木的形态结构会受到生长环境的直接影响,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 最终树木的生理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作为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叶片来说, 在干旱威胁下, 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最能够反映树种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从抗旱树种叶片的形态适应特征出发其表现主要有:角质层的本质是一种类质膜其主要功能是使水分向大气散失减少, 发达的角质层存在于叶片表皮外壁, 对于植物来说就像穿了一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屏障衣一般, 所以角质层越厚的植物其蒸腾降低和能量反射提高地就会越大, 最终树木的抗旱性能就会大大增强。具有表皮毛的植物其表皮毛可保护其免受强光的照射以及蒸腾减少;比叶面积较小的植物可最大程度减少水分丧失, 所以许多植物为了适应恶劣环境减少水分的流失其叶片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有的会退化成针刺的形状。从上述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叶片形态特征不仅可揭示树种的适应性与干旱胁迫对树种的影响并且可奠定叶片生理生态功能研究基础, 所以在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中叶片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

2 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生长的树木其环境干旱, 为了适应环境达到抗旱性的效果树木的形态结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上都发生着变化, 所以树木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木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的研究能揭示树木适应外部环境内在机理。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主要表现有:叶片绒毛、气孔频率、栅/海比值、蜡被等的解剖结构;胁迫下叶片气孔的运动形式;茎的某些解剖结构及根 (丛枝菌根) 的次生构造的某些特点;有学者在观察研究灰毛滨黎茎的解剖结构时, 发现该植物具有抗旱的多轮异常的维管束, 因为该结构的存在干旱条件下的物质运输更加畅通, 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得到全面保证;也有学者对1年生根系的次生构造特别是导管与木质部面积比、导管与根径面积比、根横切面木质部与韧皮部面积比等指标的常见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进行过评价[1]。

3 抗旱造林研究

抗旱造林简单的说就是对干旱地区水分利用率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保证树木能够顺利进行生长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保证抗旱造林措施的有效进行。

3.1 选择树种

在树种的选择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选择时也应该选择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 如此可以使小气候环境改变, 树木便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比如说参试树种以相思、合欢、加勒比松、黄豆树等, 那么进行造林后就可以对树林进行胸径、树稿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 同时也可以对该地区的抗旱能力研究分析, 以选择出该地区较为适合的树种。

3.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造林地形其采取整地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对整地过后的林木有研究发现, 不仅仅是针叶树木也包括阔叶树木, 经过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 如果不进行整地的造林的话其成活率可能只是停留在10%附近, 所以整地工程的实施在造林中可以有效地使造林树木的成活率提高[2]。

3.3 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伴随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 在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 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 比如说保水剂、“根宝”、旱地龙等的应用, 在提高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效果。有实验证明, 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的栽后一个月的树根其根部的生长情况要是其他没用化学剂的根部的2-5倍, 并且根部的长度也比较长, 最后的成活率对比显示而没经过处理的树木成活率仅仅约为42%, 而经过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在75%附近[3]。

3.4 容器苗造林技术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容器苗造林技术有着作业程序简单、保水性较强、造林成活率高等的优点,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般与困难地造林中被广泛应用。有数据显示利用容器苗造林, 其成活率要比裸根苗高出25-69%, 在某些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甚至可达到80-90%。不过容器苗造林也存在自身比较突出的缺点, 如手工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等, 可是一定的生产环境下合理选用容器苗造林最后的经济效益还是合理的。

3.5 深栽造林

作为成功经验的深栽造林是指在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盐量较低 (低于0.3%) 、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与沙壤土地区中, 进行打孔深栽杨树, 插杆深入到地下水的10-20cm处, 踏实的同时栽植孔也填满土。目前这种方法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推广[4]。

3.6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以天然雨水为主要形成形式, 在形成地表径流之后, 通过合理控制雨水, 并合理进行处理与分配, 使得树木的生长需求即便是在干旱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下也能够得到满足。这种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土壤改进措施, 可以使得降雨较少的地区土壤形成有稳定水分资源, 在提高经济林品种和产量里应用雨水造林方法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3.7 固体水种植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形成于20世纪末的一种新的干旱造林技术, 是将普通水进行固化的一种高新技术, 使得水的物理性质处于固态物质, 并且不易挥发、不流动、不融化和不结冰。与次同时这种固态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能良好, 在降解之后无残留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在目前的植树造林工程中这种方法也十分常见, 是植物水源供给方式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应用这种植树技术的过程中, 首先要清楚这种固体水的本质, 它与过去常采用的保水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用普通的水进行加工固化而行成固体水其98%成分是水,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缓慢地溶解失水, 从而保证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不过这种技术是有限制的, 固体水切口横截面与水体接触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实施该种技术时容易造成供水不足与水资源流出过多的现象。所以一般情况在在造林工程中都会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横截面与土壤微生物, 如此才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要求供水。也因为改善植物生长水分需求与使用固体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植物需水状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 所以在干旱的条件下, 对于改善植物水分布状况和提供水分需求, 适应的固体水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供水措施在与植物吸水过程中同步进行着[2]。

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林业来说, 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与公益性产业其生长周期较长、见效也较慢, 面对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因素的制约, 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投入。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量、降低造林成本等方法来改善林业生态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公益性, 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使困扰人类文明前进步伐中的环境问题妥善解决。文章通过树木抗旱性的分析以及目前较常见的抗旱技术的探索, 希望在今后抗旱造林施工中起到借鉴。

参考文献

[1]邓东周, 范志平, 李平, 等.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3) :1005-1009.

[2]唐君, 杨永成.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6) :244.

[3]张兴根.关于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J].科技传播, 2013 (18) :124-120.

抗旱性能 篇4

关键词:北票市,荒山抗旱,造林技术

北票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山抗旱造林工作艰巨。通过对该地区常年的造林工作进行分析, 笔者将重点针对在北票市荒山抗旱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造林技术中的树种选择、集水技术等核心抗旱及配套抗旱措施进行研究。

1 北票市荒山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1 遵守适地适树原则

北票市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进行抗旱造林的过程中, 选择的树木品种必须能够适应当地的实际状况, 在树木种类的选择中应该以抗旱树种为主, 在树种的种植中应选择经验丰富的造林专业队进行施工。

树木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与其自身抗旱特性存在直接关系, 不同树种消耗的水量也存在差异。在北票市荒山区应基于植物自身蒸腾作用及水利用率等因素对树种进行分析, 做好树种的选择, 避免造林后破坏脆弱的水循环生态系统。一般在该地区可以选择种植抗旱能力强的五角枫、油松等品种。

1.2 完善整地技术

地表径流受到整地技术差异的影响, 临界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般水平沟、鱼鳞坑等整地技术的保水能力分别为75%、30%以上。在北票市可以选择水平沟整地技术, 该技术的使用效果略优于鱼鳞坑技术。在荒山造林地挖坑后, 应在下方建造拦水埂, 并在坑与坑之间建立T字型隔离埂, 提高截水效率。一般可以在雨季进行整地, 春季与秋季由于气候干旱, 所以不宜整地。

1.3 重视栽植技术

由于北票市旱情复杂, 新栽的小树苗存活率较低, 应栽植无病虫害的一级壮苗。选择的树苗必须发育健全、须根多、根茎粗实。在实施造林的过程中, 应建立树盘, 埂高在25 cm左右, 从而有效地进行蓄水, 并保护树根不受破坏。栽植时间可以选择在春夏季节, 基于季节变化特点, 选择科学方法进行栽植。春季当土壤解冻深度在20 cm以上, 可以先在干旱区阳面进行栽植, 然后再进行阴面栽植, 一般先栽种小苗, 后栽种大苗, 从而保证在水分充足的状况下长出新根。在夏季栽植的时候应在雨前进行, 这样有利于树苗的生长, 可提高成活率。

1.4 集水技术的应用

在北票市荒山此类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水是树木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给树木提供充足的水分, 可以在周边修筑树盘、拦水梗等设施, 收集自然降雨的雨水, 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水源支持。

1.5 科学苗木管理

科学进行苗木管理, 将提高苗木前期栽植的成活率。对于北票市干旱地区, 必须保护好树苗的根系, 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然后要对树苗进行等级划分, 并采用针对性措施分级管理。在此过程中水分的补给必须充足, 应采用“来一批树苗栽一批树苗”的原则;若规定时间内无法将树苗运到目的地, 应采用临时假植方式;若运输线路过长, 应提早进行树苗的运送。为进一步避免水源的浪费与树苗水分的蒸发流失, 在本地运输树苗的时候, 应对根茎适当地进行修剪, 增加叶芽数量、提高运送便捷性, 并适当地进行遮挡、放风, 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

2 北票市荒山抗旱造林技术配套措施

2.1 DJS造林技术

第一步, 在塑料容器袋下方均匀打4个直径为4 mm的小眼, 以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水和土, 搅拌成泥浆状, 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 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 把袋2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后回土掩埋, 修好树盘, 浇透坑水, 确保在无水分补充状态下自身水分可支持45~60 d, 保证树苗健康生长。该方法可提高水分保持能力, 虽然对根系生长有一些负面作用, 但是成本低、操作方便, 所以在北票市荒山造林中可以大范围使用。

2.2 容器苗造林技术

使用特殊的容器进行树种的育苗及栽培, 在容器中添加高营养的土质层, 从而为树苗的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促进其快速生根。在造林的时候可以将容器拿走, 用土质层进行育苗, 从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基于北票市实际状况分析, 种植油松若采用容器育苗造林的树木, 其成活率在80%左右, 裸苗只有15%左右成活, 并且容器育苗造林除了冬季都可以使用, 造林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 成活率还高, 所以该技术非常适合在北票市干旱地区进行荒山造林。

2.3 地膜覆盖技术

由于北票市荒山地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所以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大范围种植树木, 还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在覆盖之前, 应基于树木品种、栽植密度、树苗种类等, 将其科学地划分成若干个大小适中的地块。栽植后应做好浇水工作, 当水分全部渗入土壤后, 在1 m2的地膜中心部位开一个洞, 在洞口处种植树苗, 用其余薄膜将根部周围全部覆盖, 然后将薄膜整理成漏斗状, 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最后要将薄膜四周压好, 在周围盖上一些土, 避免大风刮走地膜。

3 结语

上一篇:信息资源建设下一篇:屋面防水的渗漏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