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能与节能

2024-07-18

耗能与节能(精选10篇)

耗能与节能 篇1

输油泵和加热炉是输油管道系统两种主要的耗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降低设备的能量损失和燃料消耗十分关键,通过对这些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测试和结果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对于降低输油成本、提高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非常重要。下面以某条输油管道的输油泵和加热炉节能测试为例,详细说明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对应提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节能改进意见。

1 测试方法与结果

1.1 测试依据标准

输油泵测试依据标准为GB/T 16666—1996《泵机组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Q/SY GD0015—2009《输油泵机组节能监测方法》;加热炉测试依据标准为SY/T 6381—2008《加热炉热工测定》;结果评价依据标准为SY/T 6837─2011《油气输送管道系统节能监测规范》。

1.2 加热炉测试结果

共测试加热炉23台次,综合合格率为21.7%。其中排烟处空气系数的合格率为73.9%;排烟温度的合格率为43.5%;炉体外表面平均温度的合格率95.7%;热效率的合格率56.5%。具体结果见表1。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A站2#、C站1#、2#加热炉各个负荷下的排烟温度均偏高,排烟热损失大,导致热效率偏低,运行不合格;各台加热炉正常运行时的烟气含氧量偏高,经过节能测试人员现场调节油风配比后过剩空气系数明显下降,提高了热效率。

1.3 输油泵测试结果

共测试输油泵6台次,综合合格率为50%。其中功率因数的合格率为100%;机组效率的合格率为83.3%;节流损失率的合格率为66.7%。具体结果见表2。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A、C、D三个站的输油泵机组的功率因数均满足评价标准SY/T6837─2011《油气管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规范》的要求,达到了合格水平;C站的2台输油泵机组1#、3#均在大流量区运行,由于进行了节流,节流率均超过标准要求小于10%的要求,节流损失很大;输油泵机组效率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即单泵额定流量附近时,A站4#、D站2#泵机组在高效率区内工作,监测的效率指标全部合格且达到节能评价值。

2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加热炉

1)加热炉的受热面积灰严重。透过炉前的看火孔,可看到炉膛内的炉管积满厚厚的黑灰和条纹壮的白灰,过厚的积灰严重削弱了炉管的换热能力,最为严重的是大量条纹状的白灰大大恶化了炉膛辐射换热的性能。

2)操作人员对新型燃烧器的调节技能掌握不够。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被测三个站的加热炉,在调节前都出现配风严重过大或不足的情况,而调节时,完全由燃烧器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除C站外,其它两个站没有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在场协助或学习。

3)燃料计量仪表不准确。

4)炉前及炉膛后防爆门端面的炉体保温欠佳。

2.2 输油泵

1) C站的2台输油泵机组1#、3#均在大流量区运行,节流阀开度为30%,节流损失很大。

2)电动机功率因数有待提高,减少无功损失。

3)测试过程中遇到站上有输油泵被动停车情况发生。

3 提高耗能设备效率的节能措施和建议

3.1 加热炉方面

1)加强炉管清灰。如增加炉膛的炉管表面清刷频率、加强对流管束的吹灰频率或力度等。

2)强化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加热炉油风配比调节的技术培训。组织相关教材强化学习及考核等。

3)加强燃料计量仪表的检验。

4)试验、推广使用可增强炉膛辐射换热的涂料。

5)加热炉大修时,注意加强炉前和防爆门端面的炉体保温。

6)进行燃油改燃气时,注意燃烧器对天然气的气压适用范围。

7)对于加热炉的尾部受热面不够可考虑请专业的加热炉设计厂家进行测试和换算来确定。

3.2 输油泵方面

1)虽然泵的功率因数满足标准要求,但各台泵机组的电动机功率因数还有提高的余地,建议加装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以便节约电能。

2) D站在大流量生产运行时,应选择两台工频输油泵机组并联运行,避免泵机组在大流量区工作的变频设备的变压、变频整流带来的能量损失。

3)对于节流损失较大的输油泵,建议进行拆级改造或更换相同输量低扬程输油泵,电动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更改成变频电动机。

4)测试过程中遇到站上有输油泵被动停车情况,建议定期进行振动故障诊断测试,做到故障预防,避免类似被动停车情况发生。

4 小结

通过对某条实际输油管道中的加热炉和输油泵进行节能测试,分析了机组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能改进建议。由于测试结果具有代表性,因此长输原油管道主要耗能设备节能测试与分析可为其他管道系统开展节能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摘要:输油泵和加热炉是输油管道系统两种主要的耗能设备, 在运行过程中, 降低设备的能量损失和燃料消耗十分关键, 通过对这些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测试和结果分析, 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这对于降低输油成本、提高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非常重要。通过对某条输油管道的主要耗能设备输油泵和加热炉节能测试为例, 介绍了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 同时依据有关标准和现场实际情况, 对所监测设备的用能状况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技术分析和整改建议。

关键词:输油泵,加热炉,节能测试,结果分析,节能建议

耗能与节能 篇2

统计数据显示,钢铁、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等这些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全社会能耗将近77%左右。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高耗能项目增长过快,行业间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总而言之,这都是目前这些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一个企业解决高耗能问题除了跟企业经营方式有关,最大的原因则与企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去年对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是工信部对严肃处理高耗能产业所下发的第一张政策条令,而水泥行业以其特殊的工业地位也成为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所燃烧的第一把火。这种情况下,水泥行业不得不对生产方式进行调整,更多的是在生产设备上狠下功夫。

据了解,通过水泥企业选购的设备已经占据了整个行业设备总需求的大半部分,尤其是作为水泥生产的前端破碎设备更是在科技上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大型化、绿色化破碎设备成为水泥企业在选购中优先考虑的标准。截止到目前,我国知名的水泥粉碎设备生产商郑州鼎盛所研发的大型单段反击式破碎机和石灰石专用破碎机逐渐成为市场上的首选,原因就在于其生产的破碎机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反击式破碎机更是以产能优势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新型高产量碎石设备。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就是要严格控制高耗能、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发展。在此次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形势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以及关闭小的生产能力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是当前高耗能产业的主要突破手段,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才是解决浪费污染的最佳途径。

特种设备:高耗能更要高节能 篇3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等。特种设备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备,又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既关系到安全发展,又关系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特种设备647.65万台(套),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其中高耗能特种设备,约占总数的50%。

正因为高耗能特种设备巨大的节能空间,而且具有数量多、增长快、分布广的特点,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创新性地将其纳入,并且作出了实施节能审查与监管的规定。

做到了就有好效果

依据《节约能源法》,国务院2009年1月修订颁布了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纳入了依法行政的轨道,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等环节增加了与节能相关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的主管部门,制定并颁布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的部门规章,明确了节能监管的内容,对生产、使用等环节的节能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按照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特种设备规范标准制修订积极推进,截至去年年底,已经颁布了《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两项节能技术规范,正在制定有关换热压力容器能效评价、电梯能效评价规则等20多个相关规范和标准。

“十一五”期间,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已被列为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首位。《“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继续把锅炉(窑炉)改造列为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首位,并明确提出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同时,与高耗能特种设备相关的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高效换热器等节能减排技术列入了工作方案。更重要的是,还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已经成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

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社会有关方面共同推动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研究取得成果。大型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已开发完成并投入生产;换热压力容器系统节能研究及试制产品已取得突破,新型板式换热器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多个品牌的节能电梯的能耗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锅炉效率快速测试方法开发成功,使得数十万台工业锅炉的日常能效监测成为可能。

截至去年,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为依托,全国已经设立了41个工业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基本具备对全国锅炉新产品实施定型能效测试的能力,为设计制造的市场准入提供了技术支撑;设立了82个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机构,为使用环节节能工作开展了技术服务。全国已经培训了21.6万名司炉人员、8.1万名节能管理人员和能效测试人员。在全国建设了112个安全与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

3年来,通过锅炉节能改造、水处理达标活动、司炉人员培训、锅炉房管理提升、推广节能技术等措施,已实现节约标准煤2386万吨。其他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特种设备如何高节能

坚持技术引领。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工作必须依托先进技术的引领,组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一是改善燃烧技术。要发展和应用分层燃烧、可调节炉拱、精密加工炉排、循环流化床等技术,以改善我国大量存在的低热值煤、煤矸石等燃烧利用效率。二是增强换热技术。要研发更为高效的换热元件,改善设计结构,增强传热技术水平,以提高换热效率。三是创新控制技术。把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到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和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中,包括测试技术、调节技术、变频技术以及系统优化技术等,通过先进控制手段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四是提升能量回收技术。要促进能量梯级利用、能量回收利用以及系统优化设计的升级,实现锅炉排烟热量、换热工艺中余热余压以及电梯回馈能量合理利用的最大化。

实施重点工程。一是工业锅炉更新改造工程。要淘汰报废一批结构老化且能效极低的锅炉,改造一批可继续使用但能效较低的锅炉,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大型锅炉。二是高效换热压力容器应用工程。按照系统优化设计原理,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组织推广应用新型板式换热器、螺纹管和折流杆换热器等高效换热器,提高能源传递效率,实现能量梯级利用。三是电梯起重机换代工程。结合老旧电梯起重机械的改造,应用永磁同步电机、集成控制装置、能量反馈系统等技术,实现节能电梯起重机械的换代升级。四是工程车辆节能提升工程。开展与发达国家先进标准的对比研究,将质量、安全、节能高度统一,完善我国工程车辆的能耗标准体系,强化公共检测能力,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工程车辆的能效提升。

创新工作机制。遵循高耗能特种设备管理的内在规律,创建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高耗能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密不可分。例如锅炉运行会产生锅内结垢和炉内结焦的现象,大幅降低传热效率,既威胁安全运行,又导致能耗增加,所以设计、制造和使用时必须同时考虑安全和节能两方面的要素。又如特种设备钢材选用和结构设计,从安全角度希望裕量大,从节约角度希望裕量小,这就要求综合安全与节能的要素,科学地确定设计裕量,即安全系数。

近年来,通过修订压力容器制造标准,将我国压力容器的安全系数从3.0调到2.7,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减少50万吨以上的钢材消耗。因此,应充分利用业已成熟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实施节能监管,从管理的角度将安全性与经济性有机协调起来,建立两者统一的规范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检测评价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现行法规,更好地落实《节约能源法》作出的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实施节能审查和监管的规定。

高耗能特种设备有着巨大的节能空间,节能工作承载着历史的使命,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我国节能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换热压力容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高耗能行业中广泛应用的能量交换设备。目前,这四大行业在用换热压力容器25万台左右,年回收热量(主要是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约7亿吨,换热效率仅为60%~70%,如果将上述四个行业中50%的换热压力容器更新为换热效率达到80%~85%的高效换热器,则每年多回收的热量可折合4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目前全国162.8万台电梯中,仅50%为节能电梯,如果将普通电梯进行节能改造或更新为节能电梯,每年可节电200亿度以上。我国起重机械已达150万台,工程机械已突破400万台(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调整范围的30万台),同样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

锅炉: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和重要污染源。2010年,我国原煤产量32.4亿吨,锅炉用煤达23.8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3.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锅炉,特别是燃煤工业锅炉的能效水平较低,平均运行效率仅为65%~70%。目前我国燃煤工业锅炉59万台,“十一五”期间每年耗煤约6亿吨,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若提高10%~15%的热效率,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约6000~9000万吨原煤。我国电站锅炉年消耗煤炭已超过17亿吨,虽然能效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由于耗煤基数巨大,技术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仍有较大节能空间。

耗能与节能 篇4

在我国大力开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各地区、各行业均面临着不断提高的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其中,高耗能企业是关系到地区和重点行业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目前,实现节能减排的路径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1]。在高耗能企业中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节能减排的目标设定和政策要求是否对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并且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调度或协同效应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个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展了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之间关系的研究。在企业方面,刘梦华(2010)以橡塑工业为例,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发展的关键所在[2]。宋小波等(2010)调查分析郑州龙祥铝业的节能减排相关工作,该企业以先进技术来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工作[3]。何兰艳(2014)就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展开探讨,提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应运用到煤矿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4]。余子鹏等(2015)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在区域层面,陈莉(2010)以合肥市的科技创新环境为例来研究其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节能减排的成功推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6]。王丽民等(2011)研究表明,在河北省工业化尚未完成、产业结构重化特征明显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7]。在协调发展及评价研究方面,Antonio Algaba等(2012)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节能减排系统,以此客观地研究企业节能减排进程的具体发展[8]。Kanako Tanak(2012)以欧盟和日本的节能减排方法进行比较来评估在钢铁行业CO2减排和节能效益,结果表明在钢铁行业的生产中利用余热发电,副产气体发电,能源管理等工作是相辅相成的[9]。Zheng Jiliang等(2013)探讨了我国能源密集型产业节能减排的进展,并研究了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对能耗的目标和三废减排强度的影响[10]。赵湘莲等(2013)构建企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展开实证分析[11]。

综上可以看到,目前对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第一,二者都是重要的工作和研究课题;第二,技术创新对实现节能减排起到关键作用;第三,对企业研发与绩效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能力的耦合评价开展了研究,但对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为此,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设计、构建适合于高耗能企业类型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度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选择一企业为案例来测度和实证分析其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度变化。

1 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的联动运行机制分析

如上所述,在我国当前传统的高耗能企业产品结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其节能减排的路径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来推进。但也应看到,随着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不断提高,客观要求企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例如,来自广东珠三角地区348家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表明,节能减排对企业技术创新确实有显著的拉动作用[12]。陈诗一(2010)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对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损失和收益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效应对技术协同创新的促进与抑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13]。

因此,本论文提出的假设是,高耗能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是联动运行的,并且形成了联动运行机制,从长远来看,将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其技术原理见图1。

为对二者以及之间的协调状况作出定量评价,下面分别构建适合高耗能企业特点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案例来对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联动运行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2 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实用性、科学性以及可获得性的原则来构建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此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科技创新系统和节能减排系统两个部分。协调度是组成系统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是系统之间协同作用的度量[13]。

科技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的指标选取要充分考虑到能代表科学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在高耗能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的中高级职称、高技能人员比例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科技研发能力;R&D的投入率和研发投入金额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和科技发展水平;专利申请授权数和技术贸易合同额表明着企业在科技方面的产出水平;新产品销售率能够表明企业使用高技术来生产的新型产品,间接地反映出企业的高技术水平和创新潜力。

节能减排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耗能企业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等显著特点,因此,在节能减排系统指标体系中,综合能耗表示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情况,直接地反映出对能源的节约状况;生产耗新水指标反映企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节约效果和水耗水平;SO2、COD和烟尘的排放指标主要可以衡量该企业减排工作的成效;综合利用率指标间接地反映出企业对资源能源的节约使用和减少排放综合效果。

2.2 权重确定

这里采用熵值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首先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先进企业各指标值与现有清洁生产指标标准值,取最先进值为基准值,再根据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的实际数据,依据基准值来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评价,因而得到科技创新系统中评价指标值的样本集合为{Xij|i=1,2,…,n;j=1,2,…,p},节能减排系统中评价指标值的样本集合为{Yij|i=1,2,…,n;j=1,2,…,m},其中Xij、Yij分别为两个系统在第i年份下的第j个指标值,n、p、m分别为指标取值年份数和两个系统的指标数量。根据基准值对评价指标值的样本集合进行评价,对于越大越优的指标,评价公式:xij=Xij/λ。对于越小越优的指标,评价公式:xij=λ/Xij。其中xij为评价指标的评价值,λ为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对节能减排系统中评价指标的样本集合做同样的归一化处理,得到yij。

用条件熵计算指标相对权重。对科技创新系统进行评价指标的比重变换,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年指标的比重qij,即。再计算第j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熵值ej,即,其中k=1/lnn。为了更方便对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系统和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度的评价,采用(1-ej)来确定第j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重要性权重。根据以上公式,也可得到节能减排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bj。

3 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按照上述科技创新系统与节能减排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设置,得到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借鉴物理学中的系统动力学协调度模型,得到两个系统的协调度(系数)模型为

其中,i=1,2,…,n表示年度,Ci表示第i年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系统与节能减排系统的协调度。该模型表示,当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值T(xi)、R(yi)越一致,则两个系统的协调度越好[14]。

协调度Ci只是表示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而无法反映两个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还需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反映两个系统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

这里,D表示企业科技创新系统与节能减排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即反映两个系统的耦合与协同作用,当系统综合评价值较高,且具有协同效应时,D值最大),C为协调系数,Q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两个系统的权重系数。考虑到两个系统对高耗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分别赋予权重系数α、β为0.5。

参考国内外资料以及高耗能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等级划分,设定两个系统协调发展度的5级水平(见表1)。

4 宝钢案例实证分析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是以钢铁业为主,是钢铁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领先者,是我国建设循环经济和实施绿色钢铁产业链协同创新战略的先进企业,也是高耗能企业的最典型代表[15]。

4.1 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及其基准值设置

按照图2所示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以钢铁企业清洁生产指标标准值或国内先进企业的相关指标值作为基准值,得到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基准值设置(见表2)。

4.2 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历年指标值及其评价值

根据宝钢2005—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年报资料,得到宝钢近10年科技创新系统和节能减排系统历年各指标的实际数据(见表3),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2005—2014年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各指标的历年评价值(见表4)。

4.3 结果分析

按照论文所给出的系统间协调度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计算出宝钢近10年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度变化(见表5)。根据表5,科技创新系统、节能减排系统、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演变曲线见图2。由图2可见,近10年宝钢的科技创新系统与节能减排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分析。

2005—2007年,宝钢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发展处于不协调状况,并且T(x)<R(y),即科技创新系统滞后于节能减排系统的发展。2008—2010年,宝钢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大了科技研发的力度,积极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从基本不协调发展到协调状态,不过仍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2010—2012年,宝钢进一步开展以科技创新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这时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达到优质协调的状态,科技创新水平反而走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前列。2012年至今,宝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的齐头并进,这使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达到交替领先、优质协调的相互促进状态。总而言之,近10年宝钢的科技创新系统和节能减排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不协调到协调、后期互相促进的局面。

5 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是双向的相互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设置也起到了促进加强科技创新的作用。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协调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对高耗能企业来说,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可以说是其两个轮子,当这两个轮子齐头并进时,效果最好,协同效应最高。宝钢作为我国高耗能产业中先进企业的代表,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程,并且近期二者之间的进程达到了交替领先、相互促进的局面。这说明,只要我国坚持节能减排目标的驱动作用,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工作,高耗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是可预期的。

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耗能企业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现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为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协调度作出客观评价,建立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宝钢2005—201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实证分析宝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调度发展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宝钢的科技创新系统和节能减排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不协调到协调、后期互相促进的局面。

耗能与节能 篇5

1、特种设备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设备及其相关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2、建立健全经济运行、能效计量监控与统计、能效考核等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3、特种设备要符合特种设备能效指标要求,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或者出厂文件的要求配备、安装辅机设备和能效监控装置、能源计量器具,并记录相关数据。

4、开展节能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节能管理制度。

5、特种设备及其系统的运行能效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整改或者节能改造。整改或者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不得继续使用。

耗能与节能 篇6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收入的增长, 人们对于建筑条件的标准与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建筑消费的重心由室内装修与耐用消费品方面向建筑环境品质与建筑功能方面转变,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室内中所需的能耗, 例如:采暖、通风、热水供应以及空调等;这些能源资源需求的加大, 需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企业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合理的控制建筑耗能。

2 建筑耗能的概述

2.1 建筑耗能的定义。

应当从两个方面对建筑耗能的定义进行理解, 一个方面是从广义角度来阐述建筑耗能的定义, 另一个方面是从狭义角度来阐述建筑耗能的定义。从广义角度来看, 建筑耗能实质上就是指建筑工程项目中原材料的制造以及施工阶段, 一直到建筑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能源资源的消耗;从狭义角度来看, 建筑耗能实质上就是指建筑的运行耗能, 主要包括:照明、采暖、洗衣、空调以及炊事等一系列方面的耗能, 运行耗能在建筑耗能处于主导地位。

2.2 建筑耗能的特点

2.2.1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气候差异性显著。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方面的差异非常大, 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于南方地区而言要低, 所以全面采取了冬季采暖措施, 而南方地区则没有采取冬季采暖措施, 大多数采取的都是空调制暖或者是小型锅炉的方式来抵御严寒。我国北方地区采取的冬季采暖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北方地区建筑耗能, 需要更多的能源资源来支撑采暖措施, 所以建筑耗能的控制十分重要。

2.2.2 城市与乡村住宅耗能用量差异性显著。

我国城市与乡村在住宅耗能方面的差异非常大, 主要体现在:能源种类不同, 我国城市与乡村在能源方面的种类不同, 城市主要有电、煤、燃气等商品能源, 而乡村一些地方也有电、煤等能源, 但是主要还是以薪柴或者秸秆等为主要的能源。

2.2.3 不同公共建筑的耗能差异大。

公共建筑, 实质上就是指非住宅性质的民用建筑。一些公共建筑在除去采暖方面的耗能情况下, 单位建筑面积耗能差异性显著, 例如:一栋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在对中央空调进行使用的时候, 它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一些不使用中央空调的小规模公共建筑耗能的几倍。

3 基于建筑耗能分析下的建筑节能对策与措施

3.1 建筑节能技术。

我国不同类型的建筑中, 普遍存在维护性能、保温性能以及隔热性能差的情况,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建筑耗能的情况十分严重;针对这一实际状况, 就应当完善建筑维护结构节能技术, 主要是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窗技术与外墙保温技术, 其中包括浇入、钉挂、涂抹以及粘贴等一系列方法, 对高效保温材料进行固定的多种外墙保温技术, 还有地反射率玻璃、断桥合金窗柜、活动外遮帘、空中密封玻璃以及充惰性气体等多种节能窗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 施工人员应当应用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能够吸取低温热源中蕴含的热量, 为建筑物提供一定的热量, 能够减少建筑对于热量的消耗。热泵型家庭热水机组, 能够从吸收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中空气蕴含的热量, 然后将热量融入水中形成热水, 有利于建筑中热水的提供;空气源热泵, 可以在冬季吸收建筑外部中空气蕴含的热量, 然后转化为热能提供给建筑, 适合在在小规模居民楼里使用;地下水水源热泵, 主要是抽取地下层的水资源, 然后提起地下水资源中蕴含的热量, 再将水灌到地下, 对建筑进行供热;污水水源热泵, 可以从城市污水中吸收热量, 对污水进行再次利用。节能门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建筑耗能, 能够改善建筑窗户中的保温效果, 使建筑中的门窗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温功能, 减少建筑门窗中热能的散失而导致的能源消耗。

3.2 节能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设人员, 应当重视建筑节能材料的运用, 认识到建筑节能材料对于控制建筑耗能的重要作用,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应的建筑节能材料,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效率, 还能够有效的节约建筑中的能源消耗, 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人员在节能灯具方面的选择, 应当尽量选择使用寿命长、高效能的荧光类高效节能灯具;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上, 应当选择防火性能强、环保效益高的保温材料, 例如:挤塑板、酚醛板以及聚氨酯。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设人员, 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节能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建筑涂料的选择上, 应当选择有机无机复合、低污染、多功能、耐候性强、防水性强的涂料;在建筑窗户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像低辐射镀膜玻璃、UPVC塑料;重视对复合材料的运用, 在建筑围护墙体隔热材料中应当选择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 这种材料价格低廉、环保、施工便利。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建筑能源的消耗, 建筑人员应当充分重视建筑节能材料在建筑耗能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一些建设单位及其相关部分, 过于重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加快以及经济效益的扩大, 而忽略了建筑节能, 导致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耗能情况十分严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而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 对于能源的利用需求非常大, 一旦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能源的节约, 那么将会造成建筑能源的巨大浪费。一些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 只重视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而没有从一个长远的角度去关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不予理睬, 或者做一下表面上的工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多多少少的采取一些建筑节能措施, 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国家建设部门出台的政策。针对这一实际状况,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建筑耗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条例, 这样能够有效的规范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节能事项, 使每一个建筑企业都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建筑节能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呈现一种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建筑规模的扩展,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 而我国建筑能源资源的存储情况并不乐观, 所以就需要针对建筑耗能制定出相应的建筑节能举措, 有效地控制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能源资源的消耗, 节约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能源资源的使用, 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能源节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志峰.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现在与节能措施分析[J].暖通空调, 2010 (34) .

[2]蒋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清华大学学报, 2011 (12) .

耗能与节能 篇7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近30%,其中住宅能耗约占60%[1]。住宅单位面积能耗相比公共建筑虽小,但由于我国住宅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因此总能耗增长惊人。2005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m2,其中住宅建筑107.69亿m2,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5.46%[2]。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后我国城镇住宅建筑仍会以每年 4.3~5.2亿m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26 m2[3]。今年,“节能减排”作为“两会”一个热点问题而受到极大关注,为更好地推动政府节能工作的展开,更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宏观调控居民能源消费方式,本文系统地、针对性地对国内住宅建筑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

1 调查概要

该调查在2007年9月进行,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分发到各住户手中,调查城市为哈尔滨(73)、大连(54)、北京(135)、马鞍山(56)、上海(136)、长沙(27)和广州(54)七个城市(四个气候区),括号中为有效样本数。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住宅结构、主要耗能设备、生活方式、舒适性及空气品质和能源使用情况等,本文主要分析前两部分(见表1)。

2 调查住宅概要

2.1 建造年代

图1是建筑年代统计。从图中看出,各城市调查对象住宅建造年代主要集中在90年代后,其中长沙住宅整体上较新。除哈尔滨外(10%左右),其它城市仍有近20%~40%的住宅为8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而我国最早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于1986年,因此以上几个城市的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潜力巨大。

2.2 建筑面积

图2是建筑面积统计。整体上大连和马鞍山的住宅面积相对偏小,大连住宅面积低于60 m2的住户约40%,而且整体都基本上低于120 m2。其它城市建筑面积则相对大一些,90 m2及以上的住户比例都在40%以上,长沙和哈尔滨则更高(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除大连和马鞍山外,其它几个城市都有近10%或以上的住户的住宅面积不低于150 m2,广州最高(35.19%)。2002年,日本、瑞典和德国这三个发达国家新建住宅平均建筑面积分别是:85 m2、90 m2、99 m2。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居住实践后,已筛选出一个舒适、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户型区间:单套住宅面积在85 m2~100 m2[4,5]。一般来说面积越大,能耗也将随之上升,因此户型过大已成为我国建筑节能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3 主要房间外窗朝向

从图3可看出,考虑到能接收更多的日照,一般住宅主要房间外窗以朝南向居多,其中广州有所不同,虽然南向比例也最高,但是相比其它城市较低(31.48%),外窗朝向对能耗的影响比较显著,最佳的外窗朝向根据房间功能和需要可能略有不同,须进一步研究。

3 外围护结构统计结果

3.1 外墙

图4是外墙材料统计。在不考虑不明住户下,受气候条件影响,整体上南方城市普通砖的比例比北方城市高,其中上海有所不同,普通砖使用率较低(20%左右),而较多使用钢筋混凝土(30%以上)。混凝土砌块则主要在北方城市使用,以加强外墙保温,但是整体比例并不高,像哈尔滨、大连和北京这些严寒、寒冷地区都在20%以下。另外,保温效果相对较好的空心砖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均不超过10%,使用最多的反而是广州(7. 41%)。

改善外墙热工性能对于冬季采暖节能效果明显,夏季空调的节能效果远小于冬季。而夏热冬冷地区很少采暖,夏热冬暖地区则基本不采暖,且近年来,该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比越来越大,外墙能耗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外墙保温相对而言并非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时,切不可生搬硬套寒冷地区的节能方法而简单地采用降低墙体传热系数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3.2 外窗

透过门窗的能耗约占整个建筑的50%;而通过玻璃的能量损失约占门窗能耗的75%,占窗户面积80%左右的玻璃能耗占第一位[6]。

图5、图6分别是主要房间外窗窗框材料和玻璃种类统计。

从图5中可看出,南方城市(上海、长沙、广州)主要采用铝合金窗,占有率均在60%以上,而北方城市则主要以塑钢窗为主,哈尔滨和大连均占到60%以上,普及较广,铝合金窗约在20%~40%之间。但北京塑钢窗的使用率却并不高(29.85%),主要还是以铝合金窗为主(37.31%)。广州地区基本上不使用塑钢窗(3.7%)。

塑钢窗的隔热性能远优于铝合金窗(塑钢窗框传热系数为2.0~2.8 W/m2·K,铝合金窗框为4.2~4.8 W/m2·K,断热铝合金窗框为2.4~3.2 W/m2·K)[7]。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北方城市应尽量选用塑钢窗框以达到需要的节能效果。

除哈尔滨外,其它城市的外窗主要都以单层玻璃为主,其中南方几个城市单层玻璃比例都在80%左右,大连和北京为60%左右。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哈尔滨、大连和北京,双层玻璃比例并不高,中空玻璃比例更低,分别是26.03%、11.11%、22.14%。中空玻璃具有减轻冷热辐射的功用,采用隔热性能高的中空玻璃时,冷辐射就会大大减小。例如,相同的房屋在寒冷的冬季(室外-8℃,室内20℃),3 mm厚普通单层玻璃冷辐射域占室内空间的68%左右,而采用中空玻璃则为13.4%左右[6]。文献[8]模拟后指出,考虑经济条件下严寒、寒冷地区至少应该使用中空普通透明玻璃,夏热冬暖地区使用此类型玻璃节能效果也较单层普通玻璃明显。

3.3 遮阳

(1)遮阳类型

图7是遮阳类型统计。各城市普遍采用布窗帘这种最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所占比例基本上都在60%~95%之间。在室内悬挂浅色窗帘可隔离40%左右的太阳辐射热[9],但室内遮阳的效果不如外遮阳,其会反射、吸收、透过部分阳光,吸收和透过的部分阳光最终均变成室内的冷负荷。而遮阳棚等外遮阳形式在太阳辐射未到达窗户前已将其过滤,节能效果明显。虽然北京、上海和长沙也有一定比例住户使用,其中长沙最高(29.63%),但考虑到会影响建筑整体美观,因此无法得到普及。对于南方城市,一般南向外窗由于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日照,需要遮阳的时间也较长,所以可以考虑设置永久性的固定遮阳板,而东、西向外窗采用活动式的遮阳板,以便随着阳光照射的情况加以调节;北方不应安装水平遮阳板,可考虑安装活动遮阳板,以保证冬季供暖能耗不会增加。

(2)遮阳使用率

图8是各城市遮阳使用率统计。遮阳设施基本上都在8:00以后开始使用,在中午12:00~15:00之间先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受气候影响,哈尔滨、大连的遮阳使用率相对较低,均在30%以下;长沙使用率相对最高,但峰值时也仍有20%以上的住户没有使用遮阳措施;其它城市峰值时也仅为60%左右,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广州,其使用率竟不足40%。实测表明,有效的遮阳可使室内最高气温降低1.4℃,平均温度降低0.7℃,室内各表面温度下降1.2℃,从而可以延长自然通风时间,减少空调使用时间,达到节能效果[10]。

3.4 阳台设置

图9显示,各城市绝大多数住户都有封闭阳台,拥有未封闭阳台的并不多。封闭阳台相当于一个被动式太阳房,冬季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散失,因此一般尽可能地使用封闭阳台,尤其是北方地区。但是却不宜盲目加强阳台保温性能,从而使阳台温室效应增强,增加夏季空调负荷。

4 主要耗能设备统计结果

4.1 空调设备

(1)空调设备拥有数

图10是空调设备拥有率统计。从图中可看出,从北往南,空调拥有率大体呈增长趋势。哈尔滨空调拥有率最低(20.55%),大连和北京分别为37.74%和62.12%;马鞍山、上海和长沙的空调拥有率都基本达到100%;广州虽然处于夏热冬暖地区,但空调拥有率仅为48.15%。空调户均拥有数与收入成正比,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空调数还有较大增长空间[11],耗能将呈增长趋势。

(2)空调类型

图11a、11b分别是客厅和卧室的空调类型统计。图中显示,客厅以分体壁挂式和柜式空调为主,而卧室则主要为分体壁挂式;窗式空调也仍有相当一部分住户使用,其中哈尔滨和广州比例最高;另外中央空调普及率并不高,只有小部分住户使用,其中长沙相对使用率较高。

(3)空调位置

图12是空调位置统计。图中显示,空调主要安装在客厅和卧室,但马鞍山、上海和长沙也有部分住户在其它房间也安有空调。另外,在卧室安装空调的住户比例整体要高于客厅,说明卧室的热环境相对差一些,可能与卧室通风不如客厅有关。

(4)空调使用率

图13是月空调使用率变动。哈尔滨和大连使用期间集中在7月上旬~9月中旬,在8月中旬达到峰值,分别为17.81%和30.19%;北京使用期间集中在6月上旬~9月下旬,在8月上旬达到峰值(57.6%);马鞍山的使用期间集中在6月下旬~9月中旬,在8月上旬达到峰值(90%),上海集中在6月中旬~9月下旬,在7月中旬~8月中旬期间使用率达到100%,而长沙则集中在6月上旬~9月中旬,在7月下旬~8月中旬期间使用率达到100%;广州使用期间集中在6月上旬~10月上旬,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48.15%)。

图14是日空调使用率变动。空调使用高峰集中在中午12:00以后和晚上18:00以后,此时室内人员较为集中。各城市空调使用率随时间波动较大,参照图8可发现,虽然个别城市空调拥有率较高,但是同时使用率都不是很高。

(5)空调设定温度

图15a、15b是客厅和卧室的空调设定温度统计。可以看出,客厅和卧室的设定温度主要都集中25℃、26℃,而且整体上越往南,住户设定温度呈上升趋势。客厅设定温度整体上都要比卧室低一些。值得注意的是,仍有相当部分住户设定温度较规范要低很多,因此应多加强宣传,鼓励居民提高制冷温度。

(6)空调不使用原因

在对“已有空调房间想用空调时却没用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图16),相当一部分住户选择“没有”,即想用就用。从图中可看出,一般在风扇满足舒适性情况下,许多住户会选择不开启空调而尽量使用风扇。另外调查还发现,“电费增加”和“对健康不利”是影响空调使用的相对较为主要的因素,而前者相比后者又影响更大一些,说明电价仍是控制空调能耗的关键手段,而空调对健康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4.2 风扇

(1)风扇拥有数

图17是风扇拥有数统计。南方城市的风扇拥有率基本接近100%,而北方城市有相当一部分住户没有风扇,哈尔滨、大连和北京的无风扇率分别约为31.43%、43.59%和16.15%。可以看出,随着气候区向南推移,住户拥有风扇数有增长趋势,北方主要以一台和两台住户为主,南方城市则基本都在两台以上,其中长沙和广州拥有四台的住户分别占到了约25%和50%。

(2)风扇使用率

图18是月风扇使用率变动。哈尔滨和大连风扇使用期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9月中旬,在8月中旬达到峰值,分别为37.14%和56.86%;北京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9月下旬,在8月上旬达到峰值(71.88%);马鞍山和长沙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9月下旬,其中马鞍山在7月中旬~8月下旬基本稳定在峰值(96%),而长沙在7月下旬~8月下旬维持在峰值(86.36%),上海则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10月中旬,在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96.67%);广州使用期间集中在5月中旬~10月下旬,在7月下旬~9月上旬处于峰值(98.15%)。

图19是日风扇使用率变动。各城市风扇日使用率变动趋势大致相同,分别在12:00~14:00和18:00~21:00出现高峰,其它时间段使用率较低。

4.3 乘凉方式

图20是夏季乘凉方式的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城市以及广州住户对通过开窗这种自然通风方式乘凉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其它南方城市则更多地依赖空调等制冷设备,这也是影响各城市空调拥有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只要室内温度不超过29℃,相对湿度不超过80%,都会感觉比较舒适,即使有些微热感,也不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12],因此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尽量采用这种节能的乘凉方式,从而减少风扇和空调开启时间。

4.4 热水器设备

图21、图22是热水器设备的统计。热水主要用于洗澡、炊事以及洗漱。从图中可看出,目前各城市大部分住户采用的是自备热水器,效率较高的集中供热水方式没有得到推广,只有哈尔滨、北京和长沙有部分住户使用,分别占到9.59%,6.06%和29.63%。

热源统计(图22)显示,北方城市主要以电热水器为主,北京三种热源比例差不多;南方城市则以燃气热水器为主,其中马鞍山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较高,与燃气热水器差不多。针对一些城市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应加强太阳能的推广普及工作。

5 结 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针对这两部分仍有较大节能潜力,综上所述,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除大连和马鞍山外,其它几个城市都有近10%或以上的住户的住宅面积不低于150 m2,广州最高(35.19%)。户型过大已成为我国建筑节能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调查显示,保温性能较好的外墙体材料及外窗材料普及率不高,围护结构整体保温性能较差。

(3)各城市普遍采用窗帘遮阳,所占比例基本上都在60%~95%之间。遮阳设施一般在8:00后开始使用,在12:00~15:00之间先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住户使用遮阳意识较差,遮阳使用率较低,增加了额外能耗。

(4)从北往南,空调拥有率大体呈增长趋势。哈尔滨空调拥有率最低(20.55%),大连和北京分别为37.74%和62.12%;马鞍山、上海和长沙基本达到100%;而广州仅为48.15%。

(5)空调主要安装于客厅和卧室,设定温度主要集中25℃、26℃,而且整体上越往南,住户设定温度呈上升趋势。

(6)南方城市的风扇拥有率基本接近100%,而北方城市有相当一部分住户无风扇。随着气候区向南推移,住户拥有风扇数有增长趋势,北方主要以一台和两台住户为主,南方城市则基本都在两台以上。

(7)电价仍是控制空调能耗的关键手段,且空调对健康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8)各城市大部分住户采用的是自备热水器,效率较高的集中供热水方式没有得到推广,只有哈尔滨、北京和长沙有部分住户使用,分别占到9.59%,6.06%和29.63%。热源统计显示,北方城市主要以电热水器为主,南方则以燃气为主。

(9)本文由于采用问卷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文中数据仅供同行们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小林,于航,董奇.上海市松江区住宅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J).建筑节能,2007,35(7):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R).2005.

(3)陈红春.住宅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J).南方建筑,2006,(2):82.

(4)住宅及写字楼建筑节能研讨会(C).北京,2005.

(5)静超,吉野博,菅原子,三田村章,谷川兼一源城かほり,千叶智成.东北地方の住宅9户における2年间にわたるエネルギ消费量等の详细分析(C).日本建筑学会环境系论文集,(618),17-22,20070830.

(6)梁冠华.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及技术性举措(J).住宅科技,2007,(5):45.

(7)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介绍(EB/OL).http://dbs.arch.tsinghua.edu.cn/BuildingInfo.

(8)刘宇宁,陈超,屈璐,等.玻璃窗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及其特性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25(6):81-84.

(9)卜震,陆善后,范宏武.窗户遮阳技术在节能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05,(3):34-35.

(10)付祥钊,侯余波.中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下)(J).建设科技,2002,(5):.59.

(11)M.Santamouris,K.Kapsis,D.Korres,I.Livada,C.Pavlou,M.N.Assimakopoulos.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er-gy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sector(J).Energy andBuildings,2007,39(8):893-905.

耗能与节能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行政以及法律手段, 其中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近年来, 中国在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中分别规定了30多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 起到了一定效果。然而, 同国外先进国家针对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建立专门的税收体系相比, 中国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仍显得比较零星、分散, 税收优惠方式单一, 没有形成配套的税收优惠体系, 税收的杠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1]。

因此, 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及时了解并把握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实施效果, 尤其是对高耗能企业影响程度。根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的披露, 中国高耗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六大行业, 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中, 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仍然是能源消费的主体, 其能源消耗的高低对全国能源消费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论文以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将其界定为高耗能企业, 通过实证分析, 检验相关税收政策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效应, 探究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以期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

1理论假设

合理适当的税收政策能有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理论界认同, 并已被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验证。我国独立的环境税收体系尚未建立, 现行税收政策只是通过相关税种或一些税种的特定税目对节能减排进行调节, 关联度较高且最具代表性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2]。由于企业所得税难以用确切的指标来衡量涉及节能减排税收收入, 论文选取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3个税种分析税收政策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 并提出以下3个假设:

假设1: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呈负相关关系, 且增值税税收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作为中国税制的主体税种, 增值税中相关税目覆盖范围较广, 节能减排增值税也是节能环保税收收入的主体结构, 占据着绝对比重, 能够对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种货物以及资源产生普遍的影响, 进而对企业税负、纳税现金流以及利润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可能会加强高耗能企业合理利用能源、注重环保的意识和行为,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3]。

假设2: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呈正相关关系, 消费税税收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消费税中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有小汽车、汽油和柴油等特定税目, 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效果恐怕并不明显, 难以抑制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而且目前中国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比重较低, 可能导致其节能减排功能失效。

假设3:资源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呈正相关关系, 资源税税收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日益上涨的资源需求和价格严重加剧了人们对资源的无序和过度开采。而与国际上众多国家相比, 我国资源税税率偏低, 能源使用承担的税负较轻, 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节能减排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且极可能出现逆向调节的现象。

2研究设计

2.1变量选择

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的变量选择可以分成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3部分来分析设计。

2.1.1被解释变量

由于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 因此论文以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的发展程度, 分别检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对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反映税收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的影响, 我们利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对变量数据进行变换。能耗指标是指把高耗能企业所有能源消费按标准煤折算, 并以199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基准计算的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中国高排放行业的减排目标是以二氧化硫来描述的, 排放指标仍以199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基准, 用每万元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表示。

2.1.2解释变量

目前中国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税目繁杂, 零星分布在相关税种中, 且大多都依附在主体税种中,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难易程度, 论文以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资源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来衡量税收政策的完善程度。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是指增值税中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原煤、原油、成品油、机械和交通设备、小汽车、发电和供电等特定税目所产生的增值税收入。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是指消费税中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小汽车、汽油、柴油等特定税目所产生的消费税收入。节能减排资源税收入是指对资源税的所有税目课征的税收收入总和[4]。

2.1.3控制变量

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很多, 要控制除税收政策外其他因素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以能较准确地测量税收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效应。鉴于中国目前节能减排政策现状, 应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出发, 收入政策上选取“准碳税”, 支出政策上选取“财政环保支出”。因此, 论文以财政环保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控制变量。另外, 为了更好地控制环境支出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政策作用效果, 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也作为支出政策, 引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产值比重作为控制变量。

2.2模型构建

为了减少各个变量数据异方差性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在方程两边取对数, 对6个变量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并引入随机误差项。检验各税种对能耗指标或排放指标的影响, 论文建立如下多元对数回归模型, 通过回归分析各变量的系数的符号和估计值的显著性来考察税收政策在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实施效果[5]。

2.3数据说明

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统一性和完整性, 论文选择1996~2012年的相关样本数据。其中, ENE和EMS是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六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除以其工业总产值计算出来的, VAT、CT和RT来自于历年《中国税务年鉴》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的税收统计资料计算而来, FSE和IGI来自于历年《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公报》。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如下:

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是变量的稳定性, 由于DF检验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能保证方程中的残差项是白噪音, 为了保证模型的有效性, 论文采用ADF检验法来检验序列的平稳性, 也就是Dickey和Fuller扩充的DF检验法。在变量非平稳的情况下, 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差分法, 其中, ΔLn (ENR) 、ΔLn (EMS) 、ΔLn (VAT) 、ΔLn (CT) 、ΔLn (RT) 、ΔLn (FSE) 、ΔLn (IGI) 分别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6]。各变量的ADF检验结果见表3。

注: (c, t, k) 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Δ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

从表3所示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1996~2012年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但采用差分法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均平稳, 所有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I (1) , 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也就是长期的均衡关系, 因此, 对于这些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时间序列, 我们可以进一步对其做协整检验。

3.2协整检验

由前面的单位根检验分析可知, 1996~2012年时间序列, Ln (ENR) 、Ln (EMS) 、Ln (VAT) 、Ln (CT) 、Ln (RT) 、Ln (FSE) 、Ln (IGI)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可以对满足相同单整阶数的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因此, 论文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对这些变量进行回归, 得出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 并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判断残差序列的平稳性, 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满足协整关系, 也就是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7]。

能耗指标回归方程估计的结果如下, 残差序列及其单位根检验分别见表4和表5。

注: (c, t, k) 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排放指标回归方程估计的结果如下, 残差序列及其单位根检验分别见表6和表7。

注: (c, t, k) 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从表5和表7可以看出, 无论是采用能耗指标还是减排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 残差序列ε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即可以确定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ε是平稳的, 说明Ln (ENR) 或Ln (EMS) 与Ln (VAT) 、Ln (CT) 、Ln (RT) 、Ln (FSE) 、Ln (IGI)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表示1996~2012年期间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值排放与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比重、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比重、资源税收入比重、财政环保支出比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比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3.3结果分析

通过单根和协整检验后, 论文采用普通最小两乘法 (OLS) 分别对能耗模型和节能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8和表9。

从表8和表9所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 当被解释变量为能耗指标 (ENR) 时, 样本调整后系数R2=0.9423, 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各解释变量对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变化的解释力度高达94.23%, 并且模型的整体性检验F=53.2166, P=0.0000在1%水平上是高度显著的, 说明解释效果较好, 论文建立的模型是高度成立的。VAT的系数是-1.5202, P值为0.0545, 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说明在控制了环境支出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政策作用效果后, 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我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显著负相关, 该比重每提高1%, 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52%, 增值税税收政策中针对原煤、原油、成品油、机械和交通设备、小汽车、发电和供电等项目课税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这与我们的原假设一致。CT和RT的系数分别是1.5622和0.3871, 说明节能减排消费税和资源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我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正相关, 消费税税收政策中针对小汽车、汽油和柴油等项目课税以及资源税并没有能够对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的下降起到推动作用, 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2) 当被解释变量为减排指标 (EMS) 时, 调整R2=0.9601, F=77.9408, P=0.0000, 回归结果与能耗指标 (ENR) 的回归结果基本相同, VAT的系数是-1.9087, P值为0.0590, 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排放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CT和RT的系数分别是1.7554和0.3171, 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排放正相关。

以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采用能耗指标还是减排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 VAT的系数都显著为负, CT和RT的系数都为正, 与原假设相符, 最后都得出涉及节能减排的增值税比重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显著负相关, 但是涉及节能减排的消费税比重和资源税比重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却是正相关。从表面上来看, 这些数据分析好像有背于常理, 但是深入的理论分析则可以解释数据背后的合理性。

就增值税而言, 不仅是我国税制的主体税种, 而且也是节能环保税收收入的主体结构, 具有筹集税收收入和环保收入的绝对优势。增值税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主要与其普遍征收和价外税特点密切相关。 (1) 增值税中相关税目覆盖范围较广, 使得其能够对能源以及各种高耗能产品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 从而充分发挥增值税对节能减排的调节作用。 (2) 增值税实行价外税制度, 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有助于单位和个人识别, 从而有利于调整生产消费结构。当然, 我国增值税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改革完善空间, 涉及节能减排的增值税税率大致在13%这档。例如对石油液化气、天然气和居民用煤炭制品等能源产品以及化肥、农药等高污染产品给予13%的低税率政策, 低于一般税率17%, 不利于减少企业和个人对该类产品的消费和节能减排意识的树立, 与节能减排税制改革总体趋势不相符。

就消费税而言, 尽管对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税目和税率进行了调整, 突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效果并不明显, 难以抑制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消费税未能发挥应有的节能减排作用, 究其原因, 主要与消费税的税目少、税率低和价内税特点有关。 (1) 消费税只是选择少数消费品征收, 覆盖范围太小, 可以促进节能减排的税目仅包括成品油、小汽车、摩托车等少数几种, 碳排放系数最大的煤炭这一能源消费主体未纳入征收范围, 造成了大量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消费方式存在, 大大折扣了消费税的节能减排作用。另外, 大量消耗木材的原浆纸、木制高档家具, 环境污染较大的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化肥、农药、电池等高能耗产品也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导致其无法有效降低消费者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 抑制消费结构高碳作用有限, 对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2) 尽管我国数次调整汽油、柴油的定额税率, 与调整之前相比, 含铅汽油、无铅汽油和柴油的定额税率有了很大的上升, 分别达到1.40元/升、1.00元/升, 0.80元/升,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节能减排消费税税率仍然偏低, 对其购买行为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较小, 并不能有效抑制燃油和高能耗产品过度消费。 (3) 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制度, 消费者负担的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消费税税金具有隐蔽性, 不利于单位和个人识别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从而削弱了消费税对消费方向、消费结构以及高能耗产品的引导、调节和限制作用[8]。

就资源税而言, 最初开征目的并非针对节能减排, 而只是为了调节级差收益, 并没有充分体现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的政策意图。另外, 资源税作为地方税, 各地税率标准不统一, 政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意减免,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税应有的节能环保作用, 进一步削减资源税的节能减排功能。资源税节能减排功能失效, 究其原因, 主要与资源税的范围窄、税率低和计税依据不科学有关。 (1) 目前只对矿产品和盐类征资源税, 难以引导和调节节能减排行为, 而且对二氧化硫具有吸收作用的草场、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尚未纳入征税范围, 致使碳储备资源遭到疯狂的开采, 破坏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降低了税收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调控资源。 (2) 长久以来中国资源税采用单一的从量定额征收模式, 资源税不能与能源价格挂钩, 尽管2011年11月1日开始对原油和天然气全面实行从价计征方式, 但消耗最多污染最严重的煤炭仍按照从量定额方式征收, 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另外, 与国际上众多国家相比, 中国资源税税率偏低, 能源使用承担的税负较轻, 难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3) 现行资源税是以自用量和销售量为课税数量, 而不是开采量或储备量, 间接鼓励了纳税人无序和过渡开采能源, 不利于资源回采率的提高, 加剧了资源浪费和高碳排放行为, 影响资源税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深度和实施效果, 严重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推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实证检验相关税收政策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效应基础上, 通过对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3个税种的分析, 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显著负相关, 节能减排增值税税收政策能够有效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增值税税率大致实施13%低税率, 节能减排增值税政策仍有很大的改革完善空间。

(2) 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正相关, 节能减排消费税税收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3) 节能减排资源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正相关, 节能减排消费税税收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4.2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未能有效地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 甚至在相关税种出现逆向调节的情况, 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有待于优化, 政府急需综合系统地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 以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

4.2.1提高增值税能源产品税率, 增强节能减排促进功能

现行的增值税对石油液化气、天然气和居民用煤炭制品等能源产品以及化肥、农药等高污染产品实施13%的低税率, 不利于减少企业和个人对该类产品的消费和节能减排意识的树立, 与节能减排税制改革总体趋势不相符, 未来可以考虑将涉及节能减排的增值税税率统一调整为17%的基本税率。

4.2.2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 提高消费税征收税率, 适时改革其价内税制度

(1) 将尚未纳入消费税的对节能减排不利的行为及产品纳入征税范围。例如, 燃烧造成大量碳排放的煤炭, 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产品, 大量耗用木材的高档木制家具, 不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 对农业发展造成污染的化肥、农药等。 (2) 提高汽油、柴油的定额税率, 以有效抑制燃油和高能耗产品过度消费。 (3) 在适当的时机实行消费税价外税制度, 突显出消费者负担的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消费税税金, 便于单位和个人识别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从心理上直接加强消费税对消费方向、消费结构以及高能耗产品的引导、调节和限制作用。

4.2.3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提高资源税征收税率, 调整资源税计税依据

在资源税的改革过程中, (1) 扩大征收范围, 将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急需保护的森林、沼泽、草场、海洋等纳入征税范围, 以解决日益突出的森林、草场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问题。 (2) 逐步提高税率, 对碳排放资源课以重税, 实行累进税率课征制, 并适当拉大税率之间的差距, 进一步增加能源消费成本, 促使高消耗企业主动节能减排。 (3) 调整计税依据, 以实际开采生产数量或划分给企业的资源可采储量作为计税依据, 这样可以使开采后未出售或未自用而积压的资源也成为应税资源, 强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促使企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提高资源回采率, 防止资源的乱采滥用。

参考文献

[1] .刘方.节能降耗税收政策的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18) :259~261

[2] .张磊.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 (1) :157~160

[3] .张兆国, 靳小翠, 李庚秦.低碳经济与制度环境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3, (3) :109~119

[4] .张彩庆, 董园园.节能减排与税收政策的灰色关联分析[J].华东电力, 2010, 38 (8) :1123~1125

[5] .朱云欢.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1, (3) :73~78

[6] .朱迎春.中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研究[J].当代财经, 2012, 330 (5) :26~33

[7] .盛丽颖, 杨志安.中国碳减排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 2012, 200 (3) :157~159

[8] .郭存芝, 孙康.税收优惠的节能减排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 2013, 35 (2) :261~267

耗能与节能 篇9

一、泵站能耗大的原因分析

㈠黄河水质泥沙含量大是泵站能耗大的主要原因 黄河的长度长, 流域广, 并且水中的泥沙含量非常高, 颗粒大, 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水泵正常工作的, 同时对于阀门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从统计数据上能够清楚地看到, 黄河平均泥沙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河流, 对于离心水泵来说, 在泥沙含量比较大的流域中, 固体物质较之水质点来讲, 会比较大, 因此脱离叶轮的相对速度也会比较快, 其绝对速度在圆周方向的分速度就会变小, 其扬程和流量也就会随之降低。由于泥沙的磨损, 水泵填料和密封环间隙加大, 降低了容积效率, 加之泥沙与轮盘的磨损, 过流部件机械效率降低直接导致轴功率的增加和能源的增大。对于阀门而言, 黄河水质加大了对密封面的冲蚀, 同时对于轴瓦的磨损会使轴端渗漏或使阀轴偏心, 造成阀门关闭不严或卡阻, 影响阀门的密封性能, 阀门关闭不严会引起电机倒转, 水泵不能启动等事故。对于泵站机组而言, 含沙水质降低了设备的功效, 加大了电机功率, 增加了泵站的维护、管理、运行成本。

㈡设备的配置选型方面

1.主水泵的配置选型。黄河含泥沙水质对水泵技术性能有直接影响, 随着含泥沙量的增加水泵的过流部件的磨蚀使水泵寿命大为缩短, 具有棱角的沙粒在与金属表面冲击力的作用下, 半径较大的叶片表面线速度大, 固相泥沙颗粒对叶轮表面的磨损增加, 实际流量变小, 加之泥沙颗粒对金属表面形成划痕, 最终使泵体过流金属表面凹凸不平, , 泵体内腔壁面、泵舌、叶轮、口环、轴承等处形成坑洼及马蜂窝状, 叶轮呈鱼鳞状沟槽, 效率急剧下降。

2.主电动机的配置选型。由于受当时科技及制造水平的局限, 所选用的主电动机效率与功率因数偏低。能耗相对较高。

3.主阀门的配置选型。出水阀门选用了电动闸阀加逆止阀的配置, 流阻系数和水头损失较大, 能耗相对较高, 事故断电会产生大的水锤效应, 高扬程大流量泵站会产生破坏性效果。

4.前池及导流引渠的设置。前池设置设计不合理深度太浅, 容积太小, 泵站进水口距离导流引渠位置太近, 加之导流引渠上没有设置沉沙池, 在降低水流流速及阻止泥沙沿程逐渐沉降方面设置不科学, 导致前池泥沙淤积, 诱发水泵汽蚀磨损, 效率降低。

在水泵投入使用之后, 其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会加大设备的老化程度, 具体的表现为:设备的管道上锈或者是磨损, 这就使得流水部分的空间变小, 阻力变大, 进而水头损失也会随之增大;水泵密封环中间的空隙变大, 其叶轮和叶片会出现缺损或者穿孔的现象, 这会导致水泵的转速降低, 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上述种种都属于设备老化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阻碍设备正常运行, 造成其工作效率无法提高的主要因素。如果是水中的杂物较多, 在水泵的出口处的密封圈必然会被腐蚀, 从而降低密封效果, 这样一来回水就会对密封面进行反复的冲刷, 进而使其产生沟槽或者坑槽, 对于这种情况, 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其进行保养, 那么就会使其破损情况加剧, 进而造成机组停运, 水泵工作效率急剧降低, 耗能加大, 从而提高维修的成本, 如果是出水阀门回水渗水加重就会引起水泵机组连续向后倒转, 进而导致设备无法启动;设备中, 还存在电动机绝缘老化的问题, 一部分的电动机滑动轴受到磨损, 转子轴受力变形, 从而其运转的时候, 定子、转子局部相互接触就会出现故障, 这样的情况下, 转子的外缘被车削, 从而是空气间隙增大, 磨损加剧, 电动机工作效率下降。

二、泵站节能途径

㈠设置初始沉积池 (前池) 在pH值大于7的黄河含沙水质环境下, 泥沙本身含有相当数量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胶体, 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 从西北到东南流动过程中, 颗粒粒径逐渐减小。颗粒表面积越大, 负荷越大, 吸附作用越强, 对泵站设备的破坏性也越严重, 导致能耗增加, 维护成本增大, 所以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就应该从源头进行整治, 笔者认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取水口一泵站能否不直接从黄河缓流处取水, 而是在其附近设置一沉积池 (前池) , 该沉积池面积要大, 对周边环境能起到生态建设作用, 由大功率抽水泵从黄河将含沙水提至沉积池, 经沉积池对黄河水进行初步沉淀, 然后再经高于池底一定高度的沉积池出水口将已沉淀的黄河水流入一泵站前池中, 沉积池也可以与前池建在一处, 中间用隔墙分开, 泵站取水口应在前池的端口并远离沉积池出水口, 这种设计虽然多设了一个沉积池, 增加了几台大流量水泵, 但从泵站多级设备运行总成本考虑可以节省设备的其他费用, 也能简化一泵站的建设费用。同理二、三级泵站前池的深度也应加深 (沉积池必须定期除沙, 至少一个灌期除沙一次) 。

㈡配置技术性能优良、效率高的设备 主水泵水力模型应完全满足工程实际技术特性需求, 特别是要适合黄河含泥沙水质工况特征, 要选用自动清污机, 随时清除杂物, 控制栅前栅后水位落差。选用新型基恩型电动机, 技术参数应满足主水泵配套功率及转速要求。

㈢加强管理创新, 推进管理智能化 采用新型智能化检测装置, 适时监测水泵及泵站流量、扬程、效率动态信息, 采用先进的旋转设备故障预防判别装置, 通过监控和检测,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处理, 保证工程设备高效运行。

㈣加强检修管理, 提高设备自身效率 必须重视机组的日常维修维护, 以机组的运行时数为依据, 认真做好机组的小修及大修工作。通过维护修理, 及时发现问题, 消除隐患, 延长使用寿命。

㈤加强运行管理, 确保设备高效运行 工作人员对于拦污栅的清理工作要多加重视, 及时排查, 及时清理,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头损失, 提高水流速度以及设备的工作效率, 进而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㈥加强渠道及建筑物维修管理 在节能减耗的过程中, 对于渠道和建筑的维护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 工作人员加强监管和排查力度, 对于问题能够及时发展, 及时处理, 进而阻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从而减低维修成本的投入。

㈦强化继续教育, 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我国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这位高扬程泵站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为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尤其是在综合性优良泵性的研发以及大型泵站经济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 更加需要人们去解决。

三、结语

耗能与节能 篇10

本刊讯:根据《转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等十部门拟定的天津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函[2011]87号)要求,天津市经信委对列入市重点监控的50家耗能企业开展了2011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综合评价考核,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核查、专家点评等方式,充分了解企业节能工作进展情况,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量化计分并划分考核等级。

2011年,50家重点监控耗能企业201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622.27万吨标准煤,占年度控制目标的98%,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3.4%,顺利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等11家企业为超额完成等级。

上一篇:灭火方法下一篇:施工导流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