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口才课程

2024-06-25

应用口才课程(精选12篇)

应用口才课程 篇1

著名口才专家邵守义指出:“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 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 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 抒发情感, 从而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活动。”[1]《演讲与口才》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水平、交际技能等功能,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探究《演讲与口才》课程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一、模块化教学概述

1.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式教学 (简称MES) 是国际劳工组织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 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化教学法”[2]。它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不同教学模块, 且进行了岗位需求及工作技能的深入研究, 使教学模块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得到最大体现。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一是课程内容模块化。不同的内容模块, 能适应不同学习背景、发展需求的受教育者需求, 体现新技术、新知识, 大幅度增强教学内容适用的广泛性。二是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每个教学模块内容的建立都是根据职业的岗位需求而定, 它以一种技能的形成为主要目标, 把专业技能与知识融为一体。三是模块的实用性、灵活性强。模块之间既有机结合, 又相对独立, 可以进行多重组合, 灵活多变。

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侧重理论, 轻于实践。

《演讲与口才》课程讲究互动性与实践性, 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师能力水平、学校硬件设施及课时安排等原因, 导致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长篇大论讲理论, 而学生很少有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缺少实践经验。

2.方法与内容过于单一。

不少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照本宣科, 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 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学习参与性不高。更主要的是, 很多教师没有对教授的内容进行更新、拓展、延伸, 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守旧贫乏, 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1+3”模块化教学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具体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的理念和技能;学生形成明辨是非、言语审美的能力;通过训练, 全面提升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 以适应各种社会活动。

2.设计“1+3”模块。

“应用型本科院校, ‘演讲与口才’课程体系的教学重心不是‘演讲’而是‘口才’。这个‘口才’不仅仅是一般的交际口才, 还包括职业语言技能, 如:求职面试口才、推销口才、谈判口才、教师口才、主持人口才等”[3]。针对此要求, “1+3”模块内容可设计为:“1”即全面提升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能力, “3”指的是传统文化撷英、与校园社团活动对接、解读应试技巧三大模块。

(1) 传统文化撷英

作为一名成功的演讲者, 应该具备以下两种功夫:内功和外功。内功包括“四有”:有思想、有道德、有学识、有应变能力。外功指的是嘴上功夫, 即能说好普通话, 并力求准确、精炼、形象、生动。修炼内功不是一蹴而就, 必须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日积月累。此模块重在介绍与演讲者素质息息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旨在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熠熠生辉。传统文化大浪中的随处一朵浪花, 皆有演讲者可寻可追可学之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呈现的大爱情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所传递的以德修身、以识养身,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所透露出的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精神……都是一名成功演讲者应专心修炼的内功。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 纪晓岚巧对乾隆等经典佳话所体现的思辨口才、人生智慧, 都值得每一位演讲者去深读、细品, 领悟。演讲者, 必须具备深厚的“内功”, 才能通过语言来呼吁、感染、激发身边的人。

(2) 与校园社团活动对接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以校园活动为契机, 加强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训练。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校园活动琳琅满目, 其辐射范围之广、参与学生规模之大、形式内容之丰富, 吸引了众多学子。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活动, 甚至将课堂搬到活动现场, 让学生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老师集中点评, 可以一改只有理论传授的教学局面。也可以推荐一些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团队和学生个体, 为他们开设绿色通道, 提供直接参加活动的机会,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是以学生社团为平台, 增强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实训。大学校园的社团种类繁多, 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普遍偏高。抓住学生这一特性, 选择紧扣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内容, 或者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的相关性社团, 以此为平台,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演讲社、读书协会是众多社团协会中最适合作为这一平台的, 而这些社团的指导老师大多数也承担着《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 任课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同时, 无形中把社团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或者把所带班级的学生带出去, 参加社团活动, “走出去、引进来”这一方式, 可以更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3) 解读应试技巧

就业能力是个人自我成长进步、检验学习成果、体现社会价值的能力。有人研究表明:“近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难是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的共性难题。”[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就业单位非常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在面试这一环节, 口语表达显得至关重要。《演讲与口才》教学体现实战性, 能够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竞争能力与素质。

一是面试口才教育。求职是一门学问, 它不仅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个人实力, 而且需要有较好的口才应对策略和技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初次面试时, 评委就会问及很多问题, 以检测应试者的综合素质。每回答评委的一个面试问题, 就可谓是在做一次演讲。

二是面试礼仪教育。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社会各行各业也较为注重礼仪, 透过礼仪, 可以展示个人与团体的风采与素质。首先要强调时间观念。守时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时间观念也可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其次要注意服装。面试关系到是否成功就业, 是一种非常正式的场合, 服装、配饰的穿戴关系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再次要注意态势语言。协调、大方、灵活、自如的态势语言, 可为求职者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力求语言精准。坦诚、谦虚的态度, 自信、大方的举止, 自然、富有亲和力的语言, 会让求职者在任何场合都受到欢迎, 并且有助于获得成功。

三是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职业口才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及就业方向, 设立不同的职业口才教育板块, 如教师口才、推销口才、谈判口才、主持人口才、论辩口才等, 针对性地进行实训, 以增强学生应试能力。

3.“1+3”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效果

(1) 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使用“1+3”模块化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习效果显著,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大方、自信地进行一段演讲或一段口语交际。

(2) 教学效果明显强化

很多同学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不敢说、不善于说的现象比较多, 但在本课程学习结束之后, 都能站在讲台上表达所思所想, 不少同学还能发表精彩的演说。另外, 在项目试点前, 某班级的学生平均分仅为75.21分, 而在实施了项目试点后, 另外一个班级的该门课程学生平均成绩提高至79.35分, 随着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在第二次试点之后, 某班级成绩提高幅度更大了, 平均分达到了85.38分。

(3) 学生评价得到改善

按照本院的“网上评教”制度, 每个学期的期末, 学生要对本学期的每门课程进行评教, 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满意度。“1+3”模块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使学生学习《演讲与口才》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自然评教分数也有明显提高, 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邵守义.实用演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

[2]李春田.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J].中国标准导报, 2007 (10) .

[3]蔡荷芳.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池州学院学报, 2011 (5) .

[4]冯羽, 狄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审视和系统构建[J].职业时空, 2011 (1) :151-152.

应用口才课程 篇2

陈树成课程说明

演讲又叫演说,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手段相结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阐明事理抒发情感进行宣传表达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演讲,演讲攻略让您成为演讲高手。

“演讲与口才”目的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纠正语言表达的各种问题,克服在公众场合语言表达时的心理障碍,掌握语言表达的各种技巧。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学会观察生活,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丰富自己的语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课程的概述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演讲的性质特征等基本理论,特别是要了解演讲的要素及其在演讲活动中的作用,从而对于演讲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学习此门课程的基础。

2、关于演讲者和演讲稿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并自觉培养演讲者应具备的素质、修养及能力。要求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分析,迅速反应,合理表达,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掌握并运用演讲稿写作的方法技巧,完成演讲稿的实际写作。

3、在演讲的一般技巧和不同类型演讲技巧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要求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我的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面对不同演讲时境和不同听众的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内容

演讲概述

1、演讲的本质与特征

2、演讲的目的与作用

3、演讲的要素与类型

演讲者与听众

1、演讲者的素质

2、演讲者的能力

3、演讲者与听众

演讲稿的写作

1、演讲稿的写作准备

2、演讲稿的具体写法

演讲的表达技巧(6学时)

1、演讲的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2、演讲的态势语言表达技巧

不同类型演讲技巧

1、命题演讲

2、即兴演讲

3、论辩演讲

考核训练

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训练、课堂讨论及辩论等方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高职口才课程教学手段初探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手段

中国分类号:G718.5

0引言

口才课是以全校学生为对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笔者认为,如何让学生在掌握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得在课堂上受到一些人文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这门课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其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然而,和小学、初高中相比,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却较为疏远,有时一学期下来,有许多学生竟然说不出老师姓什么,老师也不认识自己的学生,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何能够使学生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笔者采取如下手段:

1.1生动幽默的自我介绍

在第一次课堂上,除了概述这门课的课程内容与学习要求,让学生从心理对这门课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花部分的时间去做一个生动幽默的自我介绍,全方位的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老师,给他们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2尽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中这样写到:“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一位任课老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叫出学生的名字,等于给了他一个莫大的赞美,他会认为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因此也会在这门课上表现的更加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较为顺畅的互动,喊出他的名字比叫“这位同学、那位同学”效果要强上百倍。

1.3以朋友的身份主动找学生沟通

刚走进大学校园的他们,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一下子又脱离了家长的管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但同时又绝不会主动找老师谈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主动的去找学生,先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建立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信任感,然后在谈话的过程中捕捉到学生的一些心理状态,并及时的给予一些疏导和帮助。

2.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开口

口才这门课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与技巧,重点掌握朗诵、演讲、交谈等不同口语表达形式和求职、社交及不同行业的口语表达特点和训练方法、途径。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讲话时能够条理清晰,用语准确,声音响亮,仪态大方得体。

2.1三分钟的脱口秀培养学生敢说话

这是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对全班学生提出的规定动作,要求每个同学每人三分钟脱口秀,内容不限,可以谈谈自己,自己的朋友、舍友,家乡等。这是锻炼他们口才的第一步,很多同学也许会有些不大情愿,但是这时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在后面推他们一把,逼他们勇敢的迈上讲台,能够当众讲话。正如,卡耐基所说:“演讲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问题在于每个人是否发现、发展和利用这种天资。一个人能站起来当众讲话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2.2营造平等、愉悦环境使学生参与课堂交谈

除了上述的硬性规定之外,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比如,在讲“启事”这个定义时,老师将汉字与文化的知识融会贯通来讲,从“启”的甲骨文入手,让学生试着去猜它的本意,引导学生了解“启”字在“启事”中的含意,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人文熏陶。

3.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

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确实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也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借助多媒体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概念、领会方法,有时放一个简短的视频,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堂中讲到《态势语》这一章节时候,放一首手语版的《感恩的心》,让学生跟着去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势语的理解,并且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不难看出,现代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使用的工具,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切不能被“多媒体”这个现代技术奴役,现在存在普遍的现象是老师在上面机械的放PPT,照读PPT的内容,毫无教学艺术可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

4.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别很大,甚至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面对着不同的学生,首先你要了解他们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因材施教方面,孔子在教育弟子方面可以说给我们后来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据史料记载,子路个性逞勇好斗,孔子便在施教过程中加以纠正。有一次,子路问:“君子好勇乎?”孔子回答说:“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告诫子路首先要崇尚义,如果没有义只有勇,无论身份高低,都会走上歪门邪道。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施教,如面对胆怯害羞不爱说话的学生,老师多提问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敢于开口,并对他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加他的信心,便于他以后能够勇于发言。

5.结语

口才课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因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教师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树芝主编.口才与演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焕玲.写作与口才课程模块式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8年

[3]侯哲哲.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2月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篇4

一、适当进行鼓励, 增强学生开口信心

目前虽然人们对口才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但对口才训练的重视度仍旧不够, 加之学生还未曾进入社会, 缺乏社交活动的锻炼, 同时对在公开场合交流有一定的畏惧, 普遍存在着“不愿开口”、“害怕开口”的问题, 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在教学中, 首先应当分析学生的心理, 做好动员工作,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演讲与口才》这一课程, 让学生明白口才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 其次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及时适当的鼓励, 增强学生对自己口才的自信心, 使学生勇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案例展示的方法给学生做动员工作, 鼓励学生开口时, 如笔者即给学生讲述林肯、萧伯纳等名人练习口才的案例, 让学生意识到好口才并非是天生的, 而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 消除学生胆怯、自卑等心理障碍, 引导学生大胆开口, 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鼓励, 使学生敢于开口。

二、优化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内容较多, 但课时较少,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是教学中的难题之一。而作为一门课业, 教材中理论性的知识必不可少, 但这一部分的内容同时又是学生所不感兴趣的, 因而,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在遵循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准确地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 调整知识结构,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从敢于开口到乐于开口, 进而达到锻炼学生口才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口才课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较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寓教于乐, 促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编排主要有演讲、交际、论辩、求职、谈判等几个不同的模块, 在实际工作中, 可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综合使用讲解法、案例教学、示范教学、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求职模块时, 笔者即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 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锻炼了学生口才, 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现代职场中口才的重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

另外, 目前高职院校中基本都配备有多媒体设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引入录音、视频等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氛围, 使学生们能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中展现自我。

四、强化课堂练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课堂练习,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采用个性化的练习方法, 趁热打铁,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课堂练习时须注意练习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练习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但不能机械地重复教材内容, 同时注重练习与课堂讲解的配合, 使讲、练相互配合, 此外, 在强化课堂练习时须注意适度性, 不可为了练习而练习, 以避免过于频繁的练习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五、开展课外活动, 锻炼学生口才技巧

由于高职口才课课堂时间有限, 适当地布置课外作业可补充教学内容, 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也应当注意作业布置的多样化、适度性和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如笔者针对求职口才教学模块, 让学生们课下搜集现代职场中常见的求职问题, 并思考若是自己遇到这些问题会如何回答;学习演讲口才时, 进行半命题或开放式的方法让学生准备简短的演讲稿等。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演讲赛、辩论赛等课外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

六、注重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个性等各有不同, 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学生基本素质实际水平作为基础,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用综合的考核指标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对于能力强、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在进行肯定, 对不善于表达自己、胆小、自卑的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 寻找其闪光点, 树立学生自信心, 发掘学生潜力, 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并给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

结语:

《演讲与口才》的实践性较强,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适当运用课堂练习和课外活动,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同时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终赢在职场。

摘要:《演讲与口才》是高职院校中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这一课程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祁福雪.身教重于言传——谈教师身体力行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 .

[2]林素真.开放式课堂探讨发散思维与情景反应的教学方式——以《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 (11) .

[3]翟淑英.演讲与口才课讲练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 (12) .

[4]余春柯.浅谈《演讲与口才》课德育目标的实施与建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 .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篇5

第一次在别人面前朗诵;第一次在别人面前演讲;第一次觉得上课时一种享受;第一次觉得上课是一种交流。这门课给我太多的第一次,也让我意识到了培养情商的重要性。

如果确切的说在这门课中我学到了什么?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勇敢,主动,渴望,态度。

有人说:如果你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我想未必吧,如果你没有一刻勇敢的心去展现自己,让别人发现自己,即使你是金子也会被蒙上那薄薄的灰尘,通过朗诵、演讲、辩论赛,让我可以勇敢的展现自己,在他人面前勇敢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跨越,最起码是开启了与别人沟通的大门。只有敢做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才能指引一大批人吃西红柿。

在别人眼中先 下手为强,可能是一个贬义词,而我却认为它是一个褒义词。其中就包含了主动的好处。可能是我们的教育形成了我们总是被动的习惯,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主动带给我们的快了,就像上次的辩论赛,我主动的去收集资料,主动的研究辩题,主动的和我们组的成员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辩论赛的结果,还有主动做一件事带给我的快乐。我想如果我主动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肯定会有许多以外的收获。

人是奇妙的动物,有他们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个人魅力及做事风格。上完这门课让我渴望去探索每个的独特之美,看见一个人我会忍不住的想和他交流,想去探究他们的内心深处。

态度决定一切。是的,没错!当你态度端正的去做一件事,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做成这件事,至少是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就像我们的学习态度,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现在不是读的什么名牌学校,可是我一直用他们的精神熏陶自己,我虽然不是他们学校的人,但我可以学习他们学校的魂。

应用口才课程 篇6

【关键词】口才与演讲 考核 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9-01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可以作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言语交际基本知识和进行演讲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的能力和当众演讲能力,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检测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通过一次卷面考试来评判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为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特点,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将口才与演讲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使学生掌握演讲与口才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格与从业规范。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置的课程。这门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极强,并且要面对快速变化世界中思维最活跃的一群当代大学生。

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为期末理论课考试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期末理论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情况。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从题目类型和出题数量来看,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偏重于对相关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且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太大,有的学校《口才与演讲》期末理论课卷面考试成绩就是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实际上,一次笔试很难判定学生的实际口才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激发学生平时上课的热情。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手段,它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要想改变考试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必须进行考试改革,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创新点

1.注重全面考核,强调平时表现

针对《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参与性强这一特点,课程成绩的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学过程、环节的课堂反馈应当成为该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的20%的平时成绩+80%的期末理论课卷面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突出《口才与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伴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可以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平时成绩50%(其中作业占10%,平时训练占40%),期末成绩50%。具体来说,就是加大了对学生口语表达环节的考核。平时训练考查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命题演讲等模块设置下的综合表现,旨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学生对每一细分模块的随堂演练和模仿将成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且分值将较之前评定标准提高,拟定为总成绩的40%。而期末考试的口试以抽签方式决定要说的话题,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与笔试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重视功在平时。

2.结合口试笔试,增加考核方式

一般情况下,《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期末卷面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且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很难全面提升学生对交际语言知识和演讲知识的独自运用能力。在新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也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要求,活学活用,活练活考。口试由现场抽题,从表达的内容(正确、鲜明、典型、生动)、语言(普通话和副语言)和考场技巧(自控、控场、时间)等方面评分。这种开放式考试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3.加强实践考查,重视能力体现

《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以评定成绩为主,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新的考核方法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当场赞美他人,对特定话题讨论、命题演讲等,通过灵活变通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摒弃死记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期末卷面考试中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由二部分内容构成,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课堂实训。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课堂实训,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40% 。

2.作业演练。每次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定时间对作业内容提问或组织学生演练,然后讲评。每次作业要积累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10% 。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1.笔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

2)考核方式:开卷,考查

3)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4)题目类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等

2.口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

2)考核方式:老师提前给出演讲主题,学生自拟题目,脱稿演讲3-5分钟。

3)评分细则:

仪表形象:着装整齐,大方得体;姿态自然,动作适度。

演讲内容:主题鲜明,符合主题内容;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

语言艺术:发音标准,流利;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

四、《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改革意义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有赖于不懈的勤说苦练,也离不开相关的理论学习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作为一门正式开设的课程,《口才与演讲》既要求学生掌握训练口才的途径与方法,还必须具备培育口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将《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重心从期末转向平时,从笔试转向口试,既保证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了实践技能的操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实践证明,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将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简介:

应用口才课程 篇7

目前, 不少高职院校对于《演讲与口才》课程仍保持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不少教师虽然深知实践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但受课程学时数、教学硬件条件落后等因素制约, 不得不沿用中学“填鸭式”的方式, 照本宣科, 将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方式单一, 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 这些都极大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另外, 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客观题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论的识记, 主观题也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没有能体现出《演讲与口才》学科的特点。这些都无法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 应当进行教学改革。

2 如何对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1 完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比较重视对学生技能技术的培训。高职院校学生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一个现代人, 如何在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基础上, 拥有一副好口才更是不可或缺的。鉴于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参差不齐, 教师在讲授《演讲与口才》课程时, 应该首先对有声语言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使学生系统性地了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这可以为学生后期的语言实践训练打下基础。其次可以特别关注态势语言的表达, 巧妙地利用态势语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 还能对讲话者所讲内容有一定的补充强调、调控节奏的作用, 使讲话者与受众进行更深的交流。另外, 教学内容应当按模块划分, 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明确而清晰。除了对传统章节如朗读、朗诵、演讲、辩论等内容进行讲授, 还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增加求职、公关、谈判、营销及主持等多种口才知识,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在他们进入社会前打下一个坚实的口语基础, 提高高职学生的沟通交际、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 使教授内容更加符合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

2.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完善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填鸭式”灌输教学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和章节内容, 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供学生更多练习机会, 并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练习与分析中更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针对朗读、朗诵、演讲等章节的学习, 首先可让学生采用速读的方式来练习。速度法的训练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齿伶俐, 语音准确, 吐字清晰。刚开始读的时候速度可慢一点, 逐次加快, 最终达到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注意读的过程中不要停顿, 字词读准确, 吐字要清晰, 要尽可能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其次,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培养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记忆能力;针对辩论、求职、谈判及主持等章节的学习, 可进行情境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 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课上开展辩论会、模拟招聘、模拟商务谈判等实践练习, 情境式教学法将言、行、情融为一体, 使学生体验更丰富更全面, 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针对公关、营销及主持等章节的学习, 可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 给学生一些正面或反面材料, 学生分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 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得出更加全面的结论, 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同时避免日后自己发生类似的错误。

2.3 优化教学手段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教师要改进“一本书、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准备丰富的课件资料, 各个章节的学习都可准备相应的视频音频资料。如朗读朗诵可配合音乐来渲染情境, 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欣赏与练习;公关、营销及主持等章节可准备相关内容视频, 让学生进行观摩和分析, 比单纯分析纸质材料的教学方式更有立体感;演讲、辩论、求职等章节可利用摄像教学的手段, 将学生课堂练习摄录下来, 进行回放, 不断总结升华提高。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扩充教学信息量, 增强教学生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改革考核方式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就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完善和调整。为了纠正学生平时不认真学、期末搞突击的不良学习作风,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 而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考核。口语表达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将考核总成绩与平时练习密切结合, 提高平时练习在总成绩中的百分比, 激励学生多参加平时的课堂练习, 才能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期末考核也应该增加口试相关内容, 如:学生可就本门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充分准备, 展现自我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当今社会,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具有优秀的口才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因此, 要想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注重实践教学,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手段, 完善考核方式,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而该门课程的教学也会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玮.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演讲与口才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2) :3.

[2]陈连锦.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应用口才课程 篇8

司法口才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法律专业学科,早在1992年,根据司法部的规定,在我国部分重点法律本科院校已经开始开设该门课程。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院至2006年初,人文科学系法律专业并未开设这一课程,而该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法律专业的学生也需要经受司法实践的检验。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经批准,在2005级法律专业大一新生中,开始尝试进行《司法口才实训》的课程教学。笔者作为首个“吃螃蟹”的人,在经历了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后,现提出关于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浅见,以供参考。

初遇司法口才学令人兴奋,深入研究起来却格外艰难。主要是参阅的资料奇乏。在国内,普通口才学、演讲学的研究轰轰烈烈,而司法口才学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做为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选用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安秀萍教授所编著的《司法口才学教程》。除此外,几乎找不到其他可供借鉴的教参。司法口才学是一门处于法学和口才学边缘的交叉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以至于学术界对这一学科的关注显得过于冷漠。本人在认真研习相关教材以及论文的基础上,感觉到这一学科有着与传统法学专业课程孑然不同的特点:一是以“三大”实体法和“三大”程序法为主干的传统法学专业课程,更加侧重对学生理解能力或者说是理论能力的培养,而司法口才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锻炼;二是传统法学主干课程的体系划分主要是以“总论”和“分论”来加以区别。比如刑法、民法、合同法等等。而司法口才学主要分成三大版块:第一部分从理论上探讨该学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脉络;第二部分着重研究司法口才与汉语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为学生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总结司法工作人员在具体办案过程常见的司法口才方法和技巧。这种体系的划分直接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不可能仅仅体现理论讲解,更为重要的是操作。三是虽然有些高校法学专业开设有“模拟法庭”或者“法律实务”课程,也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从学科内容上来分析,司法口才科学涵盖了司法宣读、司法问话、司法评议、法学解答、法庭演讲、法庭辩论等各项内容,而“模拟法庭”的授课却相对注重程序的把握,在范围和授课重点上相对狭窄的多。

二、改革《司法口才实训》课程的构想

现在的学生品位高了,吃苦的精神却少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得面如土色,早已不被青年人所接受。如何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将“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是我们这些教书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将“苦读”变成“乐读”?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教授任务的成败。基于司法口才学与传统法学专业课程的不同特征,笔者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有如下设想:(1)正确处理该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之间的关系。有的法学专业课程理论几乎占据全部课时,没有实践动手的机会。而司法口才需要大量的专项训练,在每一种司法口才方法教授后都需要专门的课时及时进行演练,甚至这种演练要占据绝大多数的课时;(2)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应针对各司法口才应用方法建立专门的题库,并且题库要分别设置不同的情景环境,以让学生有发挥的“真实感”;(3)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别的法学技能实践课相比较而言,要把以学生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唱“双簧”。强调双方的互动,双方的配合。可以说,这门课程更要重视教师的示范、分析、评论、引导和总结。(4)要敢于进行考察方式的大胆变革。英语专业的“口语”课程侧重让学生开口,所以在考察上也以学生的口语表达为主要内容。而司法口才也强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否开口是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在考试形式上,可以以“书面”考察理论和“口语对答”考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5)争取能够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在院、系、教研室的支持下,收集或购买能够专门体现司法宣读、司法问话、法庭诉讼交流等单项内容的光盘。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中,以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应用口才课程 篇9

一.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构建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使“实用口才”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能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尤为关键。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郭海霞副教授在《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中系统阐述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总结下来, 高职学生的学习呈现以下几个值得教师关注的特点:

1)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学习意志力不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 但是他们面临挫折时, 就缺乏迎难而上坚持到底的意志力, 而且现在的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普遍很差, 这与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

2)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往往急功近利。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高层次的需要, 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 大部分同学的求学目的, 就是为了将来自己有一份很好的职业, 但自身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并不多, 更谈不到兴趣,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发现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 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3)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低下, 自主学习意识薄弱。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仍然需要在别人的督促下进行学习, 而且完成作业的时候,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十分薄弱, 极少学生会在业余时间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一来, 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创新教育方式不是很适应, 绝大多数同学的再学习能力不强, 很难获得学业上更大成功。

4) 对不同的课程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心不是学习, 而是社团、恋爱等其他事情, 他们对教师的课的质量缺乏关注, 教与学严重脱节, 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 对那些按新的课程标准开发出来的课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相当高的。

2.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与过程性考核方式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一般采用终结性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是分数和通过率。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期终考试, 只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却无法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不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内心体验, 也难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忽视了改进与激励功能。因此, 单凭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而过程性考核, 就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 侧重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它是教与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 是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措施, 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在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课程的内涵开发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为学生服务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享与合作的精神、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增强。所以, 近年来它在不少高职学院课程教学中被推广使用。

二.“实用口才”课程考核机制构建

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 笔者将“实用口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标准确定如下:

“实用口才”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解读:

1.“实用口才”课程为考查科目, 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 总分100分, 其中出勤占20%, 最后一次口头测试占20%, 另外60%属于过程性表现分。这一内容再配合我校过程性考核文件中缺勤次数达20%或请假次数达30%重修这一要求, 就可以保证学生的到课率, 让自主意识薄弱、学习坚持度不高的同学至少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过程性表现60%的具体内容及分配比例:

首先:小组测试分30分, 每班分若干小组, 每周一测试, 测试题在上周课结束时公布, 测试时每组轮流派一代表参加测试, 测试要求完全脱稿。测试由老师打分, 最后全组算平均分, 分数算科目成绩的30%。这样既能保证班上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过一次有准备的测试, 也能让学生通过积极准备的过程有效提高表达质量。

其次:小组积极表现分占10%, 每次上课都有分组讨论探索环节, 这时小组积极参与, 派代表发言, 按表现次数加分, 分数占总分的10%, 即加分上限10分。

再次:个人自主表现分占10%, 在“牛刀小试”或其他分享表达环节中, 主动上台表现的学生, 按次数加分, 上限10分。但每人一学期自主上台次数至少为3次。

最后:综合表达质量分10%, 学习积极性上来了, 但每个学生的表达素质和学习态度依然会有差异, 为了体现这一差异, 我们用10分为每位学生的表达打评价分。

3.奖罚制度:

加分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团组织的以口头表达为主的活动, 每参加一次加5分, 获奖再加5分。

扣分项目:上课玩游戏一次扣5分 (五次以上者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 ;睡觉一次扣5分;影响课堂教学秩 (如随便讲话干扰老师上课等行为) 一次扣5分。

三.“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的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给积极学习的学生以新的挑战, 他们认识到, 要全方位地在这门课程中获得好成绩,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对于平时学习不努力想浑水摸鱼的学生来说, 这又是一种压力, 在这种压力的促动下, 尤其是以组为单位的群体压力下, 他们只能被动学习。同时过程性考核理念渗透到作业、出勤、互动参与、实训演练、测试等环节, 达到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兴趣的教学目的。

2.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质量等因素记录课堂成绩。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习的效果在学期成绩评价上能够得到体现, 这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课内外相关活动的参与。

3.融洽了师生关系。过程性考核机制中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机会, 课堂气氛活跃, 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都有所增强, 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4.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化。过程性考核方式赋予了老师考核学生较大的灵活性,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进行综合判断, 有更多的机会来实践利用考核分数引导学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老师逐步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 在内容设计时更加着重于导学,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各种任务。

过程性考核机制的建构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科学公正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应该成为“实用口才”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意志力不高、主动性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普遍匮乏这些特点, 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课程需要进行大胆变革。该文主要探索“实用口才”课程考核机制的构建。笔者发现建构过程性考核机制, 能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 2007 (30) .

[2]郭海霞.《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6月.

应用口才课程 篇10

1 整合的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

教育者要以培养学生的现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趣为原则。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习惯相对欠良好, 学习兴趣相对不浓厚。然而, 不能否认, 大学生的好奇心与知识吸纳能力非常强。信息技术所表达的朗诵、音乐、画面、图片、艺术字体, 均能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和心理震撼, 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1.2 辅助性原则

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 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发挥辅助作用, 使学生掌握知识, 习得技能。教育信息技术因其直观的信息感与丰富的图文资料, 可以对口才教学起到深化、推动的辅助作用。然而, 它决不能代替口才教学的教学内容分析, 不能代替对学生个体状况的分析, 不能代替对口才教学过程的灵活科学设计。

1.3 启发性原则

口才课程的教学, 应该体现“启而不过, 引而不发”的含蓄性和导向性;同样, 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都应该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引导。现代教学技术, 作为教学的工具、手段与方法, 应该摒弃信息的灌输与平面呈现, 力求渗透对口才知识体系的思维引导, 重在通过点拨, 展现口才知识体系的立体感。

1.4 实效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运用, 始终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服务。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端、丰富, 并不是其在口才教学中的意义所在。因此,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 必须遵循“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讲求实效。

2 整合的方法

2.1 营造民主氛围, 让学生有话想说

第一, 从思想上, 教师应该树立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 扬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 以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身份进入教学角色;第二, 从形式上, 应该营造开放式课堂风气, 不必拘泥于传统课堂的“严肃”。学生或站或坐, 或笑或嗔, 不仅应该宽容对待, 更应该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开口说, 大胆说;第三, 从手段上,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学生了解名家的成长历程, 欣赏名家的演讲朗诵, 减少距离感与畏难情绪, 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2.2 强化训练内容, 让学生有话能说

比如, 在进行朗诵训练时, 首先, 用录音设备记录学生已有的正常朗诵水平情况, 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范例, 让学生进行感性对比;其次, 重复播放, 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找出自身不足;第三, 学生进行二次朗诵, 教师进行指导, 形成突破;最后, 学生自我小结, 归纳朗诵需要注重的要点和方法, 教师进行指导与总结, 强化学习印象, 提升学习效果。

2.3 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

口才教材中大量存在很多话题训练, 在传统教学实际中, 学生往往由于这类训练过于死板和笼统, 一时感到无话可说, 造成训练效果不理想, 甚至成为了教师的个人表演。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这种训练。比如:改变话题给出的方式, 由纯文字题目的交代, 改为图片式、音乐式, 或视频片段式, 弱化“题目”压力, 凸显“情境”吸引力, 让学生说观后感、听后感。在实物前, 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 哪怕没有想法, 把自己所看到、听到的说出来, 也是成功。

2.4 分层构建过程, 让学生有话会说

口才知识的渐进性决定了口才教学的循序原则。设计训练项目, 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用多媒体、录音、博客等信息技术手段, 在训练时先利用微博或QQ群发起主题, 让学生用文字聊;再在课堂上说, 从说准到说顺、说细再到说完整, 既要适当降低坡度, 打实各阶段口语基础, 又要逐步增加难度。

3 整合的模式

3.1 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互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信息技术的运用, 重在通过对口才教学内容的消化与重构, 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求知、启迪学生思考、加深学生记忆、引导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 促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限制, 主动探究, 大胆假设, 学会质疑。

3.2 静态教学与动态教学的结合

口才教学中的“普通话训练”, 是口才知识体系的基础, 以往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时, 大多是通过听录音或者教师本身示范的方法来进行静态教学, 然而由于直观性不够, 教学时间限制, 效果并不理想。可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设计, 形象细致地展示发音原理、发音方法、发音过程, 尤其可以通过连续幻灯片的声影制作, 动态展示不同情状与方法下发音的不同效果。如此, 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呈现, 顺应教育认知规律, 精简教学时间, 优化教学实效。

3.3 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统一

信息手段的运用, 不仅仅平面存在于教学过程, 还应该立体存在于教学评价。比如基于Moodle技术的口才教学管理评价信息平台, 具有开放源代码、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特点, 可从课程管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等方面提高教学有效性。此外, 还可利用学院已有的“家校通”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 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评价平台, 及时搜集与整理口才教学的评价反馈。

3.4 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协调

口才学习基于长时间大量训练, 仅仅依赖课堂45分钟绝对不够。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网页或个人博客, 建立口才训练资料信息库, 开辟“名家论坛”、“经典演讲”、“训练诀窍”、“作业交流”等板块, 将优秀的文章、视频上传, 创设网上作业交流平台, 以此丰富口才教学的外延, 优化口才教学的方式。

总之, 信息技术是高职口才教学的必要手段, 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 能极大提高口才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联系具体的教学实际, 不断创新整合路径, 在探索中实践, 在实践中反思, 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 使高职口才教学有效地促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S

摘要:高职口才教学对声音、影像的素材需求较大, 而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信息技术与口才课程整合不科学的现象。本文从整合原则、整合方法和整合模式三个方面, 对信息技术优势在高职口才课程中的优势发挥进行探讨, 意欲初步构建立体的、多层次的整合框架。

关键词:口才,信息技术,高职口才

参考文献

[1]梁林梅, 唐卉, 洪岩.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12) .

应用口才课程 篇11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精品课;实训

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最基本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演讲与口才实训》精品课建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激励理论和过程控制为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实训课,突破了传统理论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讲台的主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参与性,全身心投入到各模块训练当中,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提升自己的当众演讲能力和沟通能力。实训时间以一周为例,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能达成目标,需要学生制定周训练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开展,当天的目标当天达成,用过程控制来保质保量的达成训练目标。

二、建立“障碍突破、能力提升、成果汇报、技能竞赛”四段式实训方式

实训课程的流程设计和创新对于提升实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讲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在较短时间里有较大提升需要主客观共同努力。主观上:学生需要突破自身障碍,克服恐惧心理、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客观上: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教学模块设计提升学生的训练热情。

1、激励式+参与式实训方式。演讲障碍的突破主要是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的突破。激励式训练突破演讲心理障碍。要使学生突破自卑、恐惧障碍需要进行激励。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处在一种被肯定被认同的良好氛围当中,形成互帮互助、互相支持的良好人际关系当中,逐渐克服社交恐惧,克服自卑心理,为当众演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每次实训开始要进行激励式动员,提高学生对演讲与口才能力获得的愿望,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参与式训练突破学生能力障碍。演讲与口才实训用一周的时间集中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讲台的主人,不再是传统课堂的听众。

2、考核+竞赛式演讲热情延续方式。演讲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周的实训只是一个开头。如何使一周的课程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呢?就需要保持学生学习演讲、提升口才的热情,需要他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练习。

一周的实训通过汇报考核的方式结束,确定学生的成绩。为了能发挥更大作用 ,在本学期演讲实训结束之后进行一次全系的演讲与口才比赛,延续学生的训练热情,创造一种持续不断锻炼口才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口才能力有所突破,达到实训的最大目的。

三、实训教学内容模块化建设

教学内容设计的“1+5”模块化建设。1指的一个中心:演讲口才全面提升为中心;5指的5个内容模块的设计,即心理素质训练、体态语训练,演讲稿的设计训练、命题演讲训练、即兴演讲训练。五个模块安排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对公众演讲需要具备能力进行分解,从单项到全面,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四、建构视、听、读、写、练、演的全新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讲授为主的上课方式,多方式整合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建构视、听、读、写、练、演的全新教学模式。

视:引入台湾著名培训师林伟贤《魅力口才》演讲教学光盘

听:教师演讲技巧主题讲座

读:《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经典演讲稿赏析、片段阅读

写:演讲稿的设计

练: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小组演讲训练

演:自拟题目演讲汇报

一周演讲与口才实训设计的教学内容有:观看名人演讲知识讲座——教师演讲技巧专题讲座——命题式演讲训练——即兴演讲训练——小组演讲训练(自拟题目演讲训练)。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训练,学生能从心理到演讲基本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基本能脱稿上台自如表达,少数学生能做到内容振奋人心,感情真挚,感染力强的效果。

五、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行动。具体表现如下。

1.阶梯训练法:把训练项目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训练。2.情景教学法:(情景训练、情景分析、情景模拟)。既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先练再针对存在问题讨论归纳技巧,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演讲光盘资料,让学生模拟学习。3.范文评析:选择优秀演讲稿范文,让学生在评析中,掌握演讲稿写作技巧。4.练习法: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自拟题目演讲这几个模块都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点评,纠错,鼓励。

六、立体化教学资料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抓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树立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观念,实现了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光盘有声资源,网络免费资源四位一体的教学资源,为演讲与口才实训教学提供了优质服务和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

本实训课程选用了《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纸质教材为主体实训教材,配套学生使用的《演讲与口才实训手册》学生可利用书中提供的演讲技巧结合书中提供的大量练习方法和内容进行口才训练,并在手册当中记录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过程控制,利用光盘有声资源进行模仿学习,利用网络免费资源(如演讲与口才网、中华口才网、中华语言艺术网等)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和学习更多的演讲技巧。

七、打造和谐互补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精髓,是重中之重,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有一支实力强的教学团队,只有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有效地实施其他各项内容的建设,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任。

本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注重知识能力互补和谐发展的高素质教学團队。在年龄结构上注重老中青结合,在知识结构中来自多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有利于本课程适应面向经济管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除了每个班级有一名指导教师外,还配有辅导教师,本课程不定期邀请著名企业的培训师、电台的主播,其他学校著名教授来校为学生作演讲与口才方面的讲座,扩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去更多更新的口才训练方法和理念。

此外,《演讲与口才实训》还积极进行网络资源的建设,指导教师通过博客、微博、学校精品课网站的平台与学校进行交流与沟通,传递学生更多训练方法,分享学生训练心得,相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符秀敏.“大班”背景下口才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1年11期

[2]童媛华.《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方式刍议,教育教学论坛[J].2010年36期

[3]盛杨.项目教学在高职“演讲与口才”实训中的应用,职教通讯[J].2010年8期

[4]梦顺英.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6年02期

[5]张兰.《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作者简介

董乃群,女,1976年12月出生,浙江余姚人,现为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副教授。

应用口才课程 篇12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共识,而对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造备受推崇,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据此,演讲与口才课程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做了初步探索。

1“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设计一项实践项目,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和任务囊括所有新知识,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而且能通过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具体地说,“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把整门课的内容设计成一个贯穿性的综合项目或者几个项目,通过一个个任务使项目的内容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依据项目设计思路,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是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完成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的优势

2.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和任务,甚至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参与设计项目与任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整个过程学生是主体,不论是温习旧的知识,还是学习新的知识,都围绕着项目的完成来进行,这就由过去的“要我学”、“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学”“才能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如,在课本剧表演中,学生主动去学习模仿微笑、走、站、鞠躬等姿态和面部表情,以适应不同剧情的需要。而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阅读教材,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询问教师等方式来解决。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都是剧中的角色,就点燃了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热情。

2.2“任务驱动”教学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任务驱动教学法都设置了项目与任务,在设计理念上就强调了项目必须是一项实际的工作,而任务必须具体、操作性强,宜小不宜大,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就使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时,师生都有很明确的目标,不论教师指点还是学生学习都围绕着一个个任务来进行,针对性强。学生学得快、学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而又轻松自然,这样,学习目标就容易达成。

2.3“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演讲与口才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己搜集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完成编写剧本和排演课本剧的任务等。在这整个过程中,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合作共赢意识。与此同时,也养成了学生自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 项目与任务的教学设计

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建立在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通过努力能完成的基础上。一般应是能串起所有知识点的贯穿性项目,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新知识。项目下又依据实际工作流程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并设置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最后学生通过完成这一个个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

“演讲与口才”是研究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语言应用课程,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知识和相关能力,培养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所必需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一门口语表达课。它是某些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很多文科类专业如市场营销、导游、文秘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后续的课程如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秘书实务、导游实务等对学生的知识链进行了拓展,它对应的工作岗位有营销员、秘书、导游等,因而,我们的项目设计要结合实际,以应用为着眼点,还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演讲与口才课已经形成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面貌。结合本课程能力目标,笔者将该门课程(共30课时)设计成一个贯穿性综合项目(含3个子项目)。

项目设计的理念:以交际活动中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课程的重组,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1 课程项目设计。在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时,明确该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并以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原课程知识点解散并重构于3个项目中,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

3.2 典型项目设计举例(表2)。

4 项目与任务的教学实施

典型项目实施举例(本项目14学时完成):

4.1 课本剧演出的教学设计(表3)

4.2 典型项目的实施与步骤

第一步,任务布置。教师提出项目--课本剧表演,并将项目分成编写剧本和课本剧表演两个教学模块(子项目)。运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及他们精彩的表演镜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作激情。在此基础上,布置任务。

第二步,分组学习。学生分组(每组4~6人)、选组长,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

第三步,任务落实。各小组认真分析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自行制订课本剧表演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步骤(这时的方案可能很多,这个过程可采用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讨论,将计划分解、落实到每个人。

第四步,操作实施。各小组依据计划,分头学习演练。包括根据交际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编写台词,设计剧情,完成剧本的编写。各小组间可以通过网络取长补短,互相交流经验,使剧本的编写日趋完善。实施过程中应提供阶段性成果,如小组成员完成的剧本等。

小组成员根据剧本反复排演是交际语言训练的关键环节,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学生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情况,如语气的轻重快慢,情感表达的分寸拿捏,姿态语言的使用等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一些原来羞涩内向的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都能表达自如,创作激情得到发掘。从而促进任务的圆满完成。通过一体化项目教学让学生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

第五步,展示评价。各小组通过汇报演出,展示最终学习成果。并各自制作PPT,派代表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展示、交流阶段性学习成果剧本,教师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填写《过程考核自评表》和《过程考核评价表》。这种教学方法目标明确,直接以项目为载体,先做后学,或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5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和实施的可能性

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课本剧演出为任务驱动,做中学,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排演过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实习中的独立性和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的工作意识、能力和自信心是教学改革前的学生前所未有的。

项目化教学,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训练贯穿了任务的始终,教、学、用真正做到了三位一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运用,这样既加深了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将理论渗透到实践中使学生的理论学习目标明确、有动力。

新课实施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需要配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材;课程项目化后,要确保教学效果,需要采用一体化集中教学,要求设备与项目教学内容相匹配、有足够的设备,此外,还应注意如何在项目竞争中避免强者更强,弱智更弱,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外任务中学习的自觉性,怎样更好地转变师生双方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角色等等,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还在继续摸索中。

摘要: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改造是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 “项目导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具有独到优势, 通过对项目与任务的教学设计, 项目与任务的教学实施, 设想了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和实施的可能性。

关键词:口才,项目,任务,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代树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期刊网》, 2011, 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空间结构体系下一篇: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