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日记

2024-06-29

班级日记(精选7篇)

班级日记 篇1

自从推行新课程理念以来,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利用《班级日记》来管理班级, 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所带班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并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赞许。

《班级日记》的主要内容是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各种情况, 学生根据学号轮流记载, 班主任通过阅读《班级日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人生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班级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大多数都不愿向老师说自己的心里话, 特别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一改往日的活泼天真, 而显得心扉紧闭, 沉默寡言。在找不到倾诉伙伴时, 他们只好将所思, 所想写入《班级日记》。班主任根据《班级日记》提供的信息, 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正确的教育策略。一次在翻阅《班级日志》时, 发现班上韩某有借钱的行为。我及时找韩某了解情况, 他开始说买作业本了, 经过我多次促膝长谈, 他终于吞吞吐吐地讲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借钱是给朋友过生日, 因家里经济拮据, 父母平时不给零花钱, 为了不伤好友的情谊, 他只好向同学借钱买礼物赠送。听完他的诉说, 我从心底产生了浓浓的同情, 告诉他礼物不在于多么贵重, 只要能表达真诚的祝福就行了。韩某觉得我的话有道理, 表示以后要珍惜家长的劳动, 将心思用到学习各门功课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写入《班级日记》, 同学们看后都触动很大, 明白了什么样的生日才过得有意义, 有价值。

还有一次, 那是准备迎接年终统考的时候, 班长想让同学们劳逸结合, 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就在《班级日记》中写道:“班主任老师,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我们多么希望能开一个‘元旦’联欢会, 留下难忘的中学生活回忆, 您能实现我们这个小小的愿望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我先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 找来班委会成员征求意见。联欢会如期举行, 气氛相当活跃, 猜谜语, 游戏, 魔术表演等节目精彩纷呈, 青春和理想在这里放飞,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二、根据《班级日记》充实班会内容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的主要阵地。《班级日记》我每周翻阅, 对影响大, 代表性广的问题, 在班会课上予以强调和要求。如有段时间, 不少同学在《班级日记》里谈到抄袭作业, 我便将班会主题定为“实话实说”。全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一致认为抄作业容易使自己养成懒惰的毛病, 阻碍考试成绩提高, 也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随后, 我号召学生成立“帮困小组”, 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 杜绝了抄袭恶习, 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用《班级日记》与家长交流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 都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而班主任告诉家长的是大致印象, 《班级日记》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记录, 弥补了这一不足。一次, 我在家长会上介绍了班级总体情况后, 轮流传阅《班级日记》, 有位后进生的家长看完说:“我的孩子每次回家都讲没有作业, 原来他的作业经常拖欠, 我被蒙了啊。老师, 我应该怎么做?”会后, 我和家长交流了想法, 达成共识, 避免了误会发生。

四、用《班级日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班级日记》时, 有的同学以为这不是作业, 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于是难免字迹潦草, 剽窃他人材料者也时有发生。为了《班级日记》内容详实, 又能提高表达技巧, 我实行奖励制度, 每月进行评选, 优秀者年终考核时加分计算, 《班级日记》的质量有了提高, 也促进了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一次, 期末考试作文出的题目是“我们的班集体”, 因为有写《班级日记》的习惯, 同学们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文笔优美, 50分的作文, 得分都在40分以上, 没有一个写跑题的, 受到阅卷老师的肯定与赞扬。

综上所述, 《班级日记》能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为学生的自主教育提供依据, 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法宝。

班级日记 篇2

在练字课前,男生们都围着塑料凳子上看吹小球,我也去凑热闹。

我发现有一个银色的小球和红色的小球正在互相碰撞,不料,红色的小球脱离了轨道,像一个找不到妈妈的孩子急得东窜西跳,不一会儿就钻进了小凳子的洞洞。等它的`主人许驰去找它时,它却躲在里面不想出来,可我们哪里知道它就卡在两个凳子的中间呀!

我们把凳子一个一个搬下来,终于我们看见了它。可是它却从凳子上滚了下来,像是在滑滑梯,从我们的眼皮下溜走了,“这球到底着了什么魔呀!想累死我们吗?”我心想。这时我听见许驰说:“找到啦!”我跑去看,狡猾的小球竟然溜到了讲台与墙的缝隙里了,那条缝隙只有两三厘米宽。许驰请来了毕文博,让他把球拿出来,可是他不仅没把球拿出来,还把自己的水彩笔给弄进去了。

主角总是最后出场。我跑去先把毕文博的水彩笔捞了出来,又去捞小球,可是这可不像捡彩笔那样简单,捡彩笔时只需要用小指一勾就上来了,球总是乱滚,够不上来,我又用扫帚扫,扫不出来,最后我用手抓,终于把它抓了出来。

《班级日记》的设置与效益 篇3

为了给那些需要关爱但又不善于表达、受了委屈又不善于当面解释、有了想法又不敢当面提出、有了困难又难以启齿的学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为了让老师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我们搭建了这个师生互诉衷肠的“谈心亭”——《班级日记》。

一、《班级日记》的运作和设计

《班级日记》每天由一位学生写日记,第二天早上交到班主任手里,班主任阅读后及时给予回复并在当天放学前交还学生,在他看完后传给后面的同学。全班学生依次轮流进行写作。

1.主旨

在第一本日记的第一页打印上《班级日记》的主旨,让每一位学生清楚认识设置《班级日记》的目的和意图:

记录班级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抒写高中生活的酸甜苦辣,讴歌身边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的先进事迹,抨击班上无视纪律、抄袭作业等丑陋现象,说出自己的理想以求互相勉励,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发泄”以求健康成长。不求文采华丽、篇幅长短,只求真心交流、细心记录。

2.卷首语

每本日记都要针对当时班上情况写上卷首语,表明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望。

3.讨论话题

每本日记可以结合一个阶段的班级情况,师生共同制订讨论的话题,有的由班主任指定,有的由学生推荐。如班风、学风、早恋、亲情,等等。讨论的话题和内容的质量决定了师生交流的深浅,而且日记能否成功运作取决于学生主人翁态度的发挥和班主任的用心设计。

二、《班级日记》的效益

1.日记让所有的学生“参政议政”

学生在日记中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在大家的参与中,班级常规日渐规范,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有了表现的机会。

2.日记让老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促进了教学工作

学生通过日记对老师的教学提出看法和建议,从作业的布置、板书的设计到老师的态度,从老师的言行到对教材的处理,他们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日记让老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老师可以及时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

3.日记让老师了解现在的学生缺少什么

在日记中,学生会诉说学习上的苦恼;学生愿意把和父母的矛盾以及在家里的不愉快跟老师诉说;有的学生会把与同学相处的烦恼告诉老师,甚至把结交异性的目的透露给老师……在阅读学生的日记中,我体会到了被人信赖的幸福,也感受到中学教育任重而道远!

4.日记让学生有了恰当的“发泄”方式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被重视,如何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对待遇到的所谓“不公”,用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呢?老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心态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而《班级日记》的设置无疑为师生的沟通建立了方便的通道——学生可以把不满在日记中“发泄”;老师通过日记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5.日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在日记中,学生愿意吐露当面不好说的事,有的会耐心解释老师对他的误解,有的会洞察到老师的烦恼而开导、安慰老师。在日记中,我随时可以看到:老师,天凉了,请注意身体;期末临近,老师注意休息;祝老师新年快乐……在读《班级日记》时,我真正体会到我和学生之间“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

三、《班级日记》在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培养每位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篇日记的态度

一开始,很多学生对这个可以吐露心声的空间感到新奇,总想把自己的所想、所思一吐为快,但又顾虑自己的某些想法会成为其他同学课后讨论的话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约定了“日记纪律”,即对事不对人,同学的秘密不能越过教室的门槛。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在日记中想说、愿说、敢说的风气。如果轮到写日记的学生因为特殊情况而自己不能写的情况,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写,过后该学生要主动解释原因并补上一篇高质量的日记。

2.班主任要用心写好每一篇日记后的留言

班主任再忙也不能只在日记后写上“已阅”“已查”等字样。否则,学生在第一次写日记时说出的心里话,如果得不到想要的回复,那么他就再也不愿吐露心声了。所以,班主任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任何一个疑问都要耐心解释,对学生提出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合理建议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对学生流露出的任何不正常的蛛丝马迹都要明察秋毫。留言的形式也要因人而异,老师除了针对学生写的内容给予回应外,也可以以一句名言或自己喜欢的一段话结束,或者用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结尾。总之,班主任给学生的每一句话,都要浸透着对学生的真诚关爱。这样做,不仅使每位学生在写日记后可得到期待的答案,而且会让他从心底里盼望着再次和老师进行真诚的交流。

蔺敞和她的“班级日记”工作法 篇4

她就是蔺敞,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那么,她到底凭的是什么可以和“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在如此高规格的论坛上“同台竞技”呢?

对学生无形中也是一种熏陶

2005年9月,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整体搬迁至位于郑东新区的新校区,此时,蔺敞也刚

好调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并兼任144名学生的辅导员。学校搬至新校区,而教师大多在市区居住,每天搭乘班车早出晚归,一到晚上整个新校区只剩下学生。这样一来,辅导员和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沟通和交流,即便有辅导员留校值班,这也不足以让他们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如何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学生工作呢?经过近一年的摸索,蔺敞首先在自己带的班级中实行了让学生写“班级日记”的做法,受到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2007年3月,在中文系主任蔡明的倡议和支持下,“班级日记”工作法开始在全系推广。

“班级日记”工作法的具体内容是:由系里统一为各班购买笔记本,专本专用,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记录,一人负责一天,一般记录的是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包括每天的学习、考勤、纪律、卫生以及学习感悟、工作建议、美文推荐等。周末由班委对日志情况进行梳理归类,总结出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存在不足的小组和个人提出改进建议。下周一上午,辅导员把“班级日记”收回,利用中午的例会时间进行交流,下午再把笔记本交给班里,并由辅导员将一周来“班级日记”的记录情况具体反馈给学生。

蔺敞说,刚开始让学生写“班级日记”的时候,不少人都有抵触心理,认为日记都是中小学生才写的,况且又是公开记录,谁愿意把私密的事情或者不愿公开的事情写到“班级日记”上,然后等着全班同学传阅呢?“小儿科”的做法不适合大学生。

所以,有些学生就对写“班级日记”持应付态度,既然都得写,那就写点无关紧要的东西,不是可以摘抄美文吗,那就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写到上面,完成任务就行了。

针对学生的质疑,蔺敞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中文系学生来说,平日里必须注重文字能力的锻炼,写“班级日记”刚好也是一种方式,即便有些学生应付,摘抄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他自己也是一种无形的熏陶。

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2007年11月,蔺敞在查看“班级日记”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新校区的后勤服务表现出不满。新校区各种配套设施还不到位,学生有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学生的言辞比较激进,表现出的是对后勤管理人员的不尊重。怎么办呢?蔺敞认为,直接找到这些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对他们苦口婆心地教育一通,效果肯定不会好,况且这也会打击学生在“班级日记”上说出自己心声的积极性。

蔺敞想,何不让学生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呢?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学生的生活教师,他们也理应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于是,蔺敞经过和后勤部门沟通,准备举办一次“温暖和谐一家人”的征文比赛。当然,比赛奖品由后勤部门提供。

征文比赛的效果超出了预想,通过这种无形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要客观地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情,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能因为对一件事情的不满意而否定整体,也不能因为周围的人身份不同而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后勤部门也通过此次征文找出了工作中的疏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大半年过去了,蔺敞惊喜地发现,为应付而写“班级日记”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班级日记”的内容越来越实质化,反映学生心声的文字越来越多了。她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给学生说,“班级日记”记录的是大家的成长历程,并非只有大事才能写在上面,既然是成长历程,那就有对与错、成功与失败、优点和缺点,发生在课堂上的事情可以写,发生在课后的事情也可以写;生活上的事情可以写,学习上的事情也可以写……

全力以赴写好属于自己的一笔

牛力是中文系的辅导员,对于“班级日记”,他有种独特的感情,因为他亲自感受过“班级日记”所发挥的作用。牛力曾是2004级普本三班的班长,“很幸运,在大三,我赶上了写班级日记”。幸运,是牛力现在的感受,当时他并没有觉得“班级日记”有什么作用。

每当牛力给新生介绍“班级日记”时,他总会讲这么一段故事。当时牛力的宿舍有两个人总是闹别扭,从大一就开始了。矛盾的根源其实很简单,就是作息习惯的不同。刘鹏宇喜欢让整个宿舍都按照自己的习惯作息,他想休息的时候必须关灯,他想看书的时候即使再晚也必须开灯。如果大家默默忍受,也就算了,可是住在对面的张迪偏偏和他较上了劲,什么事都逆着刘鹏宇来,结果自然是两人经常摩拳擦掌。

|实际上,刘鹏宇和张迪都知道自己的做法有所不妥,但是谁都磨不开面子主动向对方说出自己的不是。大三下半学期,“班级日记”走入了他们的生活。刘鹏宇比较机灵,想着何不利用这个平台,把自己的内疚写在上面,等到该张迪负责“班级日记”的时候,他自然会看到。

在他们毕业的时候,“两个人终于以男人独有的方式把积累很久的问题解决了,一人一杯酒,一饮而尽”。牛力说,当时在场的同学都被他们感动了。

后来,两个人同时考上了广州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同一个导师,同一个宿舍。不同的是,两人不再“冷战”,而是成了一对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禹燕飞也是中文系的辅导员,她和蔺敞同时到中文系工作,也同时见证了“班级日记”的成长。她说,“班级日记”由学生以“接力传递”的方式记录着众多心灵的对话,一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不以为然,而一旦写入班级日记就格外引起大家的注意了。“有学生对我说,写班级日记有种压力,知道全部同学都会看,便会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写好属于自己的一笔。”

拓展班级日记的功能

2007年年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辅导员骨干支持研究课题招标,在系里的支持下,蔺敞以“班级日记研究”为主题成功申请到该重大课题。在当年的重大课题名单中,蔺敞主持的课题是河南省高校唯一的辅导员骨干支持研究课题,河南教育学院也是全国唯一申请到该项目的成人高校。

2008年年底,蔺敞带领课题组形成了两万余字的结项报告。在报告中,她总结出了“班级日记”的五大作用:搭建一个学习的好平台,形成了和谐班风;开辟一个沟通互动的好渠道,产生了写日记的热潮;提供一个思考的好机遇,成了学生反思的乐园;凝聚一股团结和谐的好力量,出现了争相交流的新气象;夯实一个科学管理的好基础,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见证者。课题顺利结项的同时,蔺敞也接到了教育部的电话,邀请她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并在主论坛上发言。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在河南教育学院调研时对“班级日记”工作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作出批示:“班级日记很有特色,希望中文系进一步拓展它的功能。尤其是对那些毕业后做教师的学生,可将日记跟踪到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做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日记,记录教师的成长轨迹,发现教师的成长规律。”

蔺敞没有想到“班级日记”工作法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更加坚定了她把这项工作做大做优的想法。只是,最近有学生不断反映,写班级日记的机会太少了,一个人一年也只能有两次机会。

班级日记300字 篇5

今天早读课都不错。其中XYY表现最好,因为她一直在认真读书,没有跟别人说话。这可是好现象,大家要向她学习。

下课时有些不文明现象,如HSJ、ZY骂人,骂人可是不文明的,要改哦。

语文课上,老师心情很好,请了好几个人上台演讲。他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而又特别的故事。我们真是感谢他们。

数学课是别的班级的数学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大家都没有开小差,一定要继续保持呢。

品德课上,老师很生气,课上到一半就上不下去了,因为大家都吵吵闹闹的。课堂上这样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呢。我们以后要注意了。

今天午读课上。数学老师来迟了,有些同学表现不好。如GWC总在讲话,不过后来又改正了。我想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呢。可是问题又来了,大家都吵着起哄要开电扇,我想:把衣服脱了,不就不热了么。这样的天是不用开电扇的。我该说好的了:LSJ表现很好,因为她一直在看书,可见,她的作文写得好,原来是她看书多呀。我们一定要向她学习。

下午,大家表现都不错,但愿每天都能这样。

让班级文化在温馨日记中开出花朵 篇6

关键词:温馨日记;成长;和谐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这样说道: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植株十分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同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其实这种现象在人类中也存在。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到1982年先后产生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共生效应”的杰出典范。

就是在这段话的影响之下,我为了让学生在集体中达到“共生效应”,建立了互助互帮的学习“共生圈”——温馨日记。

这么多年来,作为每天批阅他们日记的班主任,我欣喜地发现这种形式的日记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有她独特的魅力,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不多说了,过程和方法在写作过程中也能充分体现,只说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温馨日记给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思考的烙印……使学生时刻享受思维碰撞带来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里用学生自己的话来明证:

一、晒出心灵文字,让心情在阳光下畅快呼吸

周国平认为:“日记是灵魂的密室。”他曾说:“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可是我感觉,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深度的自我思考,更需要和同龄人之间潜移默化的相互融合才能畅快淋漓地成长。我们的温馨日记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一个学生对温馨日记这样说:

当我伤心地写下一篇充满惆怅的文章,小组成员们都会在评注中给我安慰。当我快乐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分享乐趣。这已经不是一篇仅用笔墨挥洒的文章了,而是一个家庭同心的铭刻,一字一欢笑。一笔清墨,两种笔调,许有三四人喜,亦有五六人忧,七波眼神,八个不同的灵魂,都于此时交汇相融,如同音符一般整齐而不乏灵动地舞动,舞着舞着,我们的心情就快乐起来了!

是温馨日记给了他们晾晒心灵的机会,是温馨日记让他们那些理不清道不明的心思在阳光下得以梳理,得以闪耀光彩。

二、亮出生命底色,让个性在相互评价模仿中完善

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她可锤炼学生的思想品德恒心毅力,而温馨的小组日记让学生在自律的同时,在相互参与评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个人的心灵,完善和健全各自的人格!

一个学生对温馨日记这样说:

从不相熟的同学到开得起玩笑的团体,温馨日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个性,了解了组里的同学的个性。若不是见到何xx对“去杨老师办公室偷作业”的形象描绘,我也许会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沉默严肃、不善言语的人;若不是见到徐xx对“上信息课时活跃幽默的氛围”淋漓尽致的描写,我不会发现庞大的他的内心还住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大男孩;若不是看见姚xx对她傻乎乎的同桌的趣味调侃,我还以为她要写一辈子的抒情散文和诗歌;还有我们的“家长”——“含笑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她临危不乱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时的“大姐大”形象,也体悟到了她平时的“犯二”生活。当然,如果没有小组成员对我的热辣评价,我可能至死都不懂我的个性中原来也有那么多让人欣赏的优秀因子!

很多美好情感,很多积极的想法,或许还有一些不言而喻的灵性与霸气,都随着温馨日记融入孩子的性格中。也许多年后,这便是一幅美轮美奂的书画长卷,舞动千年。

温馨日记,于孩子们青春年少的季节,记录着他们丰富多彩的花样生活,这种真实生命的共同体验经历,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得以践行,于是,我的班级因为有温馨日记这一纽带变得更加和谐流畅。有人说“小鸟是树的花朵”,有人说“友谊是生活的花朵”,我感觉,温馨日记就是班级文化的花朵,学生的成长历程就在温馨日记中开出美丽的花来!

参考文献:

周会霞.运用日记教学推进高中生可持续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班级日记 篇7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初中英语课堂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表明, 合作活动也是落实帮扶活动的重要途径。但是, 要让小组合作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帮扶作用, 仅仅有合作小组的形式是不够的。而据我们手头有限的资料, 发现关于如何进行合作小组活动, 尤其是在合作中有效开展帮扶活动的论述往往停留在理论层次, 过多地强调“应然”, 给人一种“一合作就灵”的印象, 而对有效开展帮扶活动的过程性研究则语焉不详, 未能解决存在的困惑。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认为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日记活动, 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合作活动日记的意义

1.合作日记的“现场”意义。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 有机会观察他们的同伴, 而且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往往比教师所看到的更多 (Bound, 1986) 。他们获得的信息是真实的、生动的。通过具体的案例, 合作日记能生动表现同学之间如何形成互帮互学的人际关系, 不同学生如何发挥不同的作用, 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受益于与同伴的合作。特别是英语学困生, 他们是如何得到同伴的激励和帮助, 降低学习焦虑, 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体验学习的快乐的。

2.合作日记的反思意义。

日记多以一个个“微型”案例的形式呈现, 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回顾、反思自己及同伴的合作学习过程, 当然也包括学困生与非学困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强化对问题的认知能力, 同时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评估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比如, 通过记述小组活动中, 学困生缺少合作交流机会, 信心不足, 充当旁观者、甚至干扰者的角色的现状, 促使学生对合作过程, 包括帮扶过程及效果进行反思, 切实提高合作效率。

3.合作日记的反馈作用。

提高小组合作活动效率, 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 这是毋庸置疑的。许多研究者强调教师的直接调控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 尤其是农村初中面临大班额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直接观察, 获得的信息量往往不足, 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发现问题, 指导合作活动。而教师通过合作日记, 可以掌握每个小组的微观信息, 从而改进或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间接调控小组活动。

二、合作活动日记的措施

1.确定日记重点。日记应详略得当, 主要围绕几个要点, 如有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是如何表现的, 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或亮点有哪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重点写日记, 不必面面俱到。

2.合理分工, 合作完成。教师把合作日记作为特殊作业布置给学生。小组成员 (一般以四人为主) 轮流执笔, 其他小组成员阅读, 负责评点、解释或补充, 一方面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阅读日记, 及时反思。

3.教师批阅, 在案例中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以班级、小组为单位) , 提出对策, 在课堂中检验, 在日记中反馈成效。

三、利用合作日记反思的策略

1.反思合作与帮扶的关系

案例:阮南嫣: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成绩都比我好, 在操练对话时, 他们大多能流利地说出来, 而我经常卡壳, 由于他们经常帮我练习, 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我表现得有些懒, 他们不免要来责怪我。我真是拖了小组的后腿。但四人小组活动让我非常快乐, 希望能继续进行下去。

方鹏:他们说我“反正他成绩差, 不用管他的”。每次听到这句话, 我的心中就会燃起愤怒的火焰。我承认你的成绩比我好, 但你也不能看不起我, 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同组同学补充:方鹏在讨论时总要说些空话, 劝阻他的时候, 他还不信服, 要抱怨几句, 弄得我们三个都不是很喜欢他。)

陈森彪非常聪明, 成绩很好, 我们有问题去请教他, 他每次回答得都很有道理。但他不爱说话, 不喜欢主动与我们讨论, 有时还要发脾气。 (陈森彪补充:当我遇上烦心事的时候, 就不容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对待组员脾气很急躁, 对工作就显得有些不负责。当我安静下来, 想起刚才的行为, 就会感到后悔。如果我觉得必要, 还是会跟组员去主动道歉的。)

在我们小组, 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多, 讨论气氛不浓, 靠组长唱独角戏, 速度慢。组长为了加速, 不得不只报答案。

反思:合作小组活动只是为帮扶活动的落实提供了可能性, 但并非必然性。另一方面, 帮扶活动可能会影响合作效率,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学困生和优秀生的共同参与和进步, 合作小组将是不完整的, 合作活动只能是走过场。

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整体学习风格表现为沉思型。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 他们的合作技能需要逐渐培养。

策略:1) 首先通过班级讨论, 实施动机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合作的价值, 相信自己能够在合作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 从而激发参与合作活动的意愿。其次, 在班级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 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交流。

2) 合理分组。进行异质分组, 把学习成绩后20%的学生分散到十多个四人小组中;增强各小组成员的小组归属感, 明确分工。

日记反馈:鲁冬强虽然英语水平一般, 但他每次遇到不会读的单词, 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 还能认真倾听成员们的对话。但他自己还不会发表意见。

朱刚林, 他不会读的单词尽力去读会。自告奋勇地让我们问他, 在对话中, 我们帮他纠正了一些错误。我们经常会帮助朱刚林和屠黎明读单词。

阮南鄢, 她小学时没有学好音标, 现在单词容易读错, 甚至不会读。她很认真, 只要一遇到不会读的, 就马上来问。

鲁佳娣会先问我们她不会的单词, 然后开始读, 她读起来很慢, 要先拼一下再读, 不过都能读对。

2.反思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案例:“服务员”开始问话了, 阮南鄢呆住了, 不知该怎么回答。陈森彪是个急性子, 说:“快点, 活动时间只有八分钟而已。”金超赶紧帮阮回答了。

最后, 阮南鄢给我们大家复述的时候, 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他抢过记录本, 给我们示范了一遍。然后, 不耐烦地说:“好了, 好了, 时间都到了。”

我问薛芳, What kind of vegetables would you like? 薛芳回答:I like broccoli.这时, 鲁尧的反应最大, 大声地纠正了薛芳的错误:“应该是I'd like broccoli.”

反思: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教师给学生的准备时间有时不够充分。为了按时完成任务, 活动中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唱主角, 而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被“剥夺”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有机会说, 由于错误出现率比较高, 经常遭到同学打断。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策略:1)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 教师应充分备课, 认真设计, 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平等地交流与沟通。

2) 采取多样的小组活动形式, 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

3) 把预习时间放在课堂上, 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准备完成任务的知识。

4) 树立相互尊重的意识, 要学会倾听, 优秀生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同学, 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不能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 不能把差生当成陪衬。

反馈:陈赢在我们组相对比较弱, 但我们都尽力地帮助他, 尤其是单松佳, 能耐心地给他复述对话。

秦苗芬经常在一边做听众, 但是最近一次讨论, 她自己要求汇报调查结果, 为自己争得机会。她居然顺利完成了任务, 让我们对她刮目相看。

后来, 苗赛琪刚问到一半, 赵瑜婷却突然打断了她的话, 指出了她的一些错误。我们阻止了赵, 让她等苗说完了再指正。

3.反思合作中语言运用的问题

案例:当问到张磊时, 他干脆不说英语了, 直接说中文。问他问题, 他根本听不懂, 所以我们帮他翻译, 然后我们说一句英语, 他跟一句, 还好总算是胜利完成了任务。

郦邢完全听不懂我在讲什么, 只听懂了“Can I help you?”他回答:“Yes, please.”后面就由我们来替他翻译。他说喜欢吃西瓜, 但我不会拼, 他就换了。随后他接了一句说:“这些说的如果可以得到, 那该多好啊。”我们对他置之不理。

反思:在课堂上盲目排斥翻译法和第一语言的使用, 在客观上造成了一批差生。应该灵活地使用翻译法, 能让课堂教学方式更丰富;允许学生适时用中文表达, 满足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 获得属于他们的一份认同。这样能让课堂生活“亮”起来, 让学困生获得自尊、自信, 有机会融入课堂。

4.反思交际策略问题

案例:大家争论不休, 其中有个组员嗓门挺大的。最终, 还是我说服了他们。

他很固执, 不管我们怎么讲道理, 他总坚持是他对, 认为我们是错的, 而且嗓门特大。

有时, 我的观点与他们三个不同, 而他们却都一致, 于是就合起来攻击我, 经过一番苦争, 我总是屈服。但最后证明往往是我对。

今天我们讨论第八单元中有关服务员和顾客的话题, 本来是我当服务员, 刚开始还蛮顺利, 可是进行到一半时, 章翔锋突然说他要当服务员, 我们没办法, 只好让他当。

反思:就学生的背景来说, 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各不相同, 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各不相同, 加上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容易养成唯我独尊、互不相让的性格, 在合作中形成交际障碍。

策略:1) 时间管理策略。遇到一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难题, 小组暂时搁置处理。等完成其他任务时, 再回过头来讨论。

2) 讨论问题策略:以理服人、以证据服人。比如运用语法规则, 利用词典、课本、笔记本、讲义等资源。

3) 交际策略:既不强词夺理, 也不屈从多数。学会倾听, 积极参与

4) 教师应注重小组讨论前的课堂讨论, 给小组讨论提供模式或思路, 引领学生掌握积极的讨论策略。

反馈:经过一番争论, 他们三个终于认同了我的意见, 我当时非常有成就感。我变得自信, 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意见。

我们小组讨论的方案有三种, 一是讲理由 (推理) ;二是查找资料, 解决“争端”;三是把问题放一边, 到最后解决;有时也去别的小组那里求得支援。

讨论时, 我们的组员一个一个轮流报答案, 如果有不同的答案, 就举手说明, 并且阐明他的观点, 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就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既可以促进学习, 又可以增加同学间的友情。我开始注意学习方法,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也可以让自己少犯错。现在我英语学习的能力提高了, 成绩稳定了。

结语:帮助英语学困生重新树立起英语学习的信心, 提高英语成绩, 广大农村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通过合作日记, 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 让学生善于在合作中互助, 让教师有效地指导合作活动, 提高利用同伴资源进行帮扶活动的实效性。合作日记, 记录的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生命经历, 收获的是健康的情感和成功的体验。

摘要:探讨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进行合作日记等新方法, 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通过合作日记, 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 让学生善于在合作中互助, 让教师有效地指导合作活动, 提高利用同伴资源进行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合作日记,学困生,班级,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2003.

[2]葛炳芳.构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体系[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8) .

[3]陈蕾.课堂小组讨论中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3) .

[4]张书胜.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专刊, 2005.

[5]苏守珏.如何在合作学习中激活“中间沉默层”[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9) .

[6]李欣.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9) .

上一篇:甲钴铵联合治疗下一篇:建筑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