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工程(共10篇)
电力线路工程 篇1
1 工程概况
云南小湾送出线路工程包含多条500kV线路, 这些线路中有紧凑型线路, 有常规型线路, 有单回有双回, 有不同导线, 铁塔根开大、基础作用力范围大, 设计复杂。线路路径所处的滇西地区地质条件变化多样, 给工程基础选择带来困难。
线路所经区域构造线多以短轴背、向斜为主。南部长期处于隆起状态, 断裂活动频繁而强烈, 该大断裂走向近南北向略呈波状弯曲, 为二级构造单元界线。
区域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的可塑-坚硬状态的粉质粘土、粘土及含碎石粉质粘土, 山间洼地中局部有软塑-可塑的冲洪积粉质粘土及粘土[2]。沿线地形以高原型低山、丘陵地貌为主, 间夹少量山间盆地。在灰岩分布区, 不良地质现象表现为溶蚀现象。
地表水的渗入引起表层土体滑动, 是导致土体失稳的重要原因。塔基基础施工会较大程度地改变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及植被生长环境, 进而破坏山体原有稳定平衡状态, 对塔基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设计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2 基础选型
在计算分析比较各类基础型式特性后, 不同地质条件对应的优化基础型式见表1:
根据以上分析, 本工程按下列原则选用基础:
1) 山地岩石地基选用岩石嵌固基础。
2) 山区粘土地基, 包括含碎石土粘土地基和含粘土碎石层地基的实际承载力条件适合选用插入基础和掏挖基础。
3) 位于山间盆地的塔位, 地基条件为有地下水的软塑粘土地基选用大板基础;盆地个别塔位的流塑粘土覆盖层厚度达6.0~10.0米以上时, 可选用灌注桩基础。
在明确地基基础基本型式后, 具体塔位基础的技术方案要根据铁塔所处的位置、铁塔型式、地基承载力特性并技术经济比较后按最优原则确定。同时, 根据地质报告和具体塔基条件, 采用必要的护坡、保坎和排水沟等方案, 保护塔基稳定和自然环境。
3 基础选型比较
本工程线路路径以山区地貌为主, 山地岩石地基条件和山区粘土地基条件约占98%。粘土地基中工程上较为成熟的是斜柱插入式大板基础和全掏挖基础。这两种基础型式各有特点, 本工程大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都可采用。山地基础的合理选型对工程基础材料指标和工程造价影响较大, 因此, 有必要对插入式大板基础和全掏挖基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1 技术方案比较
插入基础抗拔计算采用的是土重法。依靠基础底板以上的土体重量和基础自重抵抗上拔力 (见图1、图2) 。
其特点是基础主柱与塔腿主材坡度一致, 铁塔主材内力可沿主柱轴线直接传递至基础底板, 大大减小了对基础主柱和底板的偏心弯矩, 与大板基础相应也减少了主柱和底板的配筋。在线路基础中已广泛使用。
掏挖基础基础抗拔计算采用的是类似岩石基础的“剪切法”, 依靠土体重量、基础自重和土体凝聚力, 原状土的力学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具有较强的抗拔承载能力 (见图3、图4) 。
原状土基础开挖基坑时不扰动原状土, 避免大开挖后再填土, 无需混凝土模板, 对自然环境影响小。 采用掏挖基础的优点如下:
1)
可充分发挥地基土的原始力学特性, 与插入基础相比, 其基础砼和钢材用量基本相当。
2) 插入基础由于采用大开挖施工方式, 基坑土方开挖量是掏挖基础开挖量的2~3倍。
插入基础相采用大开挖方法施工, 作业面大、坑土堆放量大, 对原始坡体破坏面大, 基础完成后有时需要采用挡土墙、护坡等辅助保护措施来保证基础的稳定。
3) 掏挖基础可采用加高 (深埋) 型式结合铁塔全方位高低腿的使用, 能够充分适应原始地形, 减小基础的保护范围。
相应地减少降基值和基面开挖量。由于掏挖基础充分利用了深层完整土体的力学性能, 对原始坡体破坏小。掏挖基础施工对原始地表的破坏小, 基面开挖、施工弃土量低, 有利于保护原始地表的水土和植被。掏挖基础节约辅助保护工程的材料量, 可降低基础工程的整体造价。
4) 从施工便利性分析, 插入基础和掏挖基础都有十分成熟的施工工艺, 各有特点。
插入基础主要工序:基坑开挖、支模 (插入角钢定位) 、砼浇制、拆模、回填等施工工序。
掏挖基础主要工序:基坑掏挖、地螺定位、砼浇制。
两者相比, 插入基础主要增加了模板和回填工序, 插入角钢定位 (特别是高低腿的插入角钢) 对施工技术要求稍高。掏挖基础基坑掏挖对最大深度有一定要求。
本工程的掏挖基础的掏挖深度为直线塔4.6米~5.5米, 转角塔5.0~6.5米, 施工企业完全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目前掏挖基础, 如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 最大深度掏挖深度也已达10~12米。
5)
掏挖基础的地脚螺栓连接方式利于减小地震的影响和震后的快速恢复。
3.2 经济分析
插入基础和掏挖基础在技术上均满足要求, 施工方法、施工工程量和材料量略有不同。在计及施工费用和材料价格后两者工程投资相当, 掏挖基础略低。
4 结语语
综上所述, 本工程山区粘土的地基承载力在240~280区间, 是选用掏挖基础的最佳地质条件。结合沿线地形条件、施工条件和出于保护滇西良好自然环境, 本工程优先采用掏挖基础, 既体现了经济效益又最大化地取得了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质图说明书1:500000.[R].
[2]云南小湾500kV送出线路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R].
[3]DL/T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
[4]云南小湾送出线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R].
电力线路工程 篇2
一、共享电力杆路背景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大力实施,各运营商加快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建设,农村建设任务尤其艰巨。受到同业竞争、环境限制等因素影响,在农村道路旁、自然村落中新建架空杆路非常困难,对于没有光缆路由资源的地方,几乎寸步难行。于是,共享电力杆路建设光缆线路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二、通信行业规范解读
按照通信线路工程设计和验收规范文件所述,通信线路不宜附挂电力杆路,即使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其间隔距离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但是,根据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描述:
根据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描述:
规范表明,在不可避免时,允许和10KV以下的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并与有关方面签订协议。
三、全国范围实施情况
纵观全国范围内,在没有管道和杆路资源的路由上,利用电力杆路架设通信线路的现象经常出现。
在光缆线路中,光纤是非金属材料,传输的是光信号,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但是光缆线路包括金属构件,电力线路可能会损坏光缆,中断通信,甚至损坏通信设备及危及人生安全,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根据各地实际施工与维护经验表明,由利用电力杆路架设通信线路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未经供电公司同意私自架设、非专业队伍不规范施工。由于非专业队伍的不规范施工,电力杆路上乱挂光缆线路现象严重,给供电网安全运行埋下了众多隐患,如电杆倾斜、电杆弓弯、安全间距不足、妨碍电工上下杆作业等。电力杆路障碍和事故的发生,必定会影响光缆线路的安全运行。为此,需要在光缆线路设计、施工及维护各环节全方位的重视。
四、共享电力杆路技术分析
(一)共享电力杆路的属性和高度
仅考虑共享10KV以下的电力杆路,属于低压或高低压电力杆路。
共享10KV电力杆路时,光缆线路与电力线路的净距离应不小于2.5米的安全操作间距,且光缆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下方。共享220/380V电力杆路时,与电力裸线的净距离应不小于1.5米的安全操作间距。
光缆线路距地面的高度应该满足设计、验收规范的要求,避免通行车辆或通行物体刮擦。
与树木的垂直、水平间距,应考虑到供电线路的高电压可能通过潮湿树枝传导到光缆线路,施工和维护过程中都应保证即使在极端天气情况下通信线路也不与树枝发生擦碰。
(二)共享电力杆路关键施工工艺
吊线抱箍安装位置应同时满足距地面高度和距电力线路垂直高度要求,所有紧固螺丝应齐全、拧紧,遇有与电杆上引下线、路灯线等电力线路碰触可能时,应采取绝缘保护措施。光缆线路的吊线每间隔150~200米必须接地一次。
拉线制作受环境地形等因素限制,现有电力杆路增加拉线比较困难。如果有条件增设拉线,则拉线与吊线的张力应该均衡,不可使电力杆路产生倾斜、弓弯、发生电力线条的垂度变化;拉线距地面垂直高度2.5米以上之处应加装绝缘隔电子,使得在吊线上可能出现的感应、泄露电流与地面拉线线条阻断。
分纤箱的安装、光缆接头盒的固定及光缆预留的圈留,不能影响电工维护作业时正常上下杆工作。
浅谈道路工程测量 篇3
随着设计单位对高速公路设计控制点的日益规范化、标准化,如何进行施工前的中线放样和水准测量,本文仅作简单介绍。
一、中线放样
1.中线放样的过程
(1)导线点坐标复测
目前公路的施工设计单位仅提供给施工单位导线控制桩及其坐标。施工单位进场后,由设计单位进行交桩,而后使用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配经纬仪,对导线点进行复核联测。测量过程严格按照 相应等级级导线点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前可以根据设计单位所给坐标先计算好转折角和边长,与实测结果相比较,当误差较大时应查明原因,是导线点挪动或仪器故障。当该段导线点观测角和相邻导线点边长都己实测完毕,导线点复测的外业工作即宣告结束。接下来进行导线点坐标复测计算。
(2)主要中桩放样
主要中桩指直圆、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直圆、圆直、交点等,且位置较好能够相互通视的点,不能大用处。中桩放样是以某相距最近的导线点为测站, 后视相邻导线点,拨角测距放出该中桩点,观测角和距离是以这三点的坐标计算得出的,在放样中桩时应注意两项:①放完一个中桩点后,必须进行仪器归零校核,归零误差应在限差之内,否则所放点位应重新放样:②测站导线点到所放中桩点距离小于到后视导线点距离。第一条是测量放样的常识,而第二条则是根据导线放样中桩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减少误差的一种办法。放样中桩的数量以能达到相邻两中桩能够通视为下限,并写出中桩放样的详细记录。
(3)栓桩
导线点放样的中桩如未调整,其中桩放样记录也是栓桩的一种办法。如调整了,应在导线点二次实测进行记录栓桩。其它骑马桩、三角网等也可进行栓桩。但无论哪种办法,都应考虑施工由于高填或深挖以后是否还能由其恢复中桩。
2.中线放样的几个问题
(1)导线点丢失后,是恢复其原来点还是重新布设? 恢复其原来点十分困难, 测量精度和重新布设的结果是一样的。一般来说,按照相邻点通视的要求重新布设速度快,提前选点布设完毕随导线点测量一次完成。
(2)导线点坐标取值是用设计方所给数值,还是用承包商自己复核计算的平差结果?既使使用的相同的导线点,而由于测量时取导线长度不一,虽说其导线点坐标是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定值,但取某一段或取全线测量其结果就不一样,此外,人的视觉误差和仪器精密程度不同,复测的导线点坐标即使精度很高也不会与设计值相同。从道理上讲,应该取精度高的导线点坐标。
二、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过程
(1)测量。测量严格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的仪器一定要经过有关部门校核,每相邻两个水准点进行闭合测量。加密的水准点都要进行闭合和复核,作好详细的记录。
(2)计算。首先,应该从数据上检查是否满足四等水准的要求;而后,每两个水准点闭合计算,复核设计单位的所给的水准点闭合计算,复核设计单位的所给的水准点是否闭合。计算临时布设的水准点高程,整理出包含原始和自设水准点高程成果表。
2.水准放样的问题解决
当有两个点高程不闭合时,一般有3种处理方法:a.在两个水准点之间设临时水准点将闭合差均布下去,等于设几个台阶消除闭合差;b.假设 B M1 ,B M2 ,B M3 ,B M4连续 4个水准点,B M2与BM3 不闭合, 可以采用BM1和 B M3闭合计算,改正 B M2的高程,或者B M2与 B M4闭合计算改正 B M3的高程:c .B M1与 B M4进行闭合计算,改正 B M2和B M3的高程。第一种方案是强制闭合,后两种要视具体情况确定。当然有条件可以用高精度水准点检查。
三、怎样与其它标段联接
1、中线联接
设计单位交桩时,应在标段接头处指出两个导线点作为两个标段的共同点,作为前一标段的附合导线已知终边和后一个标段的起始边,其余依次类推。施工单位应按照指示的附合异线的已知始边和终边进行导线测量和计算,其坐标不再改正。监理还应该指出标段交界桩的放样办法,即以这两个导线点哪个为测站,哪个为后视点。有条件的还可以规定标段头尾一定距离范围中桩的放样办法。
2、水准联接
监理应该规定某水准点作为接头处共同点,相邻标段接头一定距离之内都必须以此水准点放样。
四、下部结构施工测量放样控制
1、承台施工测量放样控制
钻孔桩成型后经监理复核后将中心坐标投射到承台垫层上,尺寸线应延长至承台模板外缘以方便检查。
2、柱、盖梁施工测量放样控制
桩柱施工时,主要控制柱的平面位置及竖直度。在支柱模和浇筑时应时刻关注墩柱的竖直度及偏位。盖梁施工时,应控制好梁底高程,如果采用满堂式支架应设置好沉降点以便于观测。如采用抱箍时,应注意浇筑时观测抱箍是否产生沉降。
3、薄壁墙、耳背墙施工测量放样控制
在薄壁墙施工放样时,应考虑梁板长度在允许范围内尽量增大跨径,以防止预制梁板安装释放不进去。在高程控制时应考虑,由于拼装模板处理接缝时,添加胶条是模板尺寸相应增高,故应在原设计高程中减掉相应数值,一般在 0 、 0 2 . 0 . 0 3 之间。( 根据薄壁墙高度决定)耳背墙施工放样时,应给安装梁板提供足够的空间,尽量在允许范围内取下差。保证安装是不至于因背墙涨模产生梁板安装困难。
五、上部结构及附属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控制
上部结构测量放样施工,主要是围绕竣工验收及与道路衔接进行的。其中包括:桥面铺装、梁板预制、护栏及锥坡等。
1、预应力梁板预制过程中的尺寸控制
由于预制梁板为标准构件,因此在施工中构件的结构尺寸至关重要。理论上应该是取小勿大,宁低勿高。在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缩尺,在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梁板高度超过结构尺寸。
2、预应力梁板安装控制
主要是防止因预应力作用是墙面铺装层结构尺寸不足和梁板安装时端头顶背墙是伸缩缝尺寸不够。应在制作垫石时适当降低设计标高, 以满足结构层需求。 在制作端头模板时,应计算模板堵头接缝时处理的空间,适当缩小
3、附属工程的测量控制
电力线路工程 篇4
混凝土的浇筑的基本施工方法:浇筑混凝土前, 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此外, 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由于混凝土工程属于隐蔽工程, 因而对混凝土量大的工程、重要工程或重点部位的浇筑, 以及其他施工中的重大问题, 均应随时填写施工记录。
2 防止离析
浇筑混凝土时, 混凝土拌和物由料斗、漏斗、混凝土输送管、运输车内卸出时, 如自由倾落高度过大, 由于粗骨料在重力作用下, 克服粘着力后的下落动能大, 下落速度较砂浆快, 因而可能形成混凝土离析。为此,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浇筑高度超过3m时, 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3 施工缝留设
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浇筑, 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 且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则应事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施工缝。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1/10, 因而施工缝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宜留在结构剪力较小而且施工方便的部位。混凝土基础一般不宜留设施工缝, 如施工确有困难必须留设, 则必须经设计认可并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 如预留插秧筋等。
4 分层浇筑
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层与层之间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接合并振捣密实, 在佛山本市的一般气候条件下一般不得大于1.5~2.0小时, 当线路运输条件较差时, 必须添加高效缓凝减水剂, 增加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每层的厚度可参考下表取用。
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常见, 其上有巨大的荷载, 整体性要求高, 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 要求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 具体详见附表 (1) 。
6 防止裂缝
要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产生裂缝, 就要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这就必须减少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为此应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降低水泥用量, 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小浇筑层厚度, 浇筑后宜进行测温, 采取蓄水法或覆盖法进行降温或进行人工降温措施。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25℃, 必要时, 经过计算和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可留施工缝而分段分层浇筑。
7 浇筑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 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三种 (下图) 。全面分层法要求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较大, 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强度较小。工程中可根据结构物的具体尺寸、捣实方法和混凝土供应能力, 通过计算选择浇筑方案。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斜面分层法。采用分段分层法施工时, 段的宽度不宜小于2m, 因为分段宽度过小, 就相当于斜面分层的施工方法。在斜面分层法施工时, 斜面的坡度不应大于新浇混凝土的自然流淌的坡度, 对一般混凝土控制其不大于1/3, 对泵送混凝土控制在1/6~1/10。
1—模板;2—新浇筑的混凝土;3—已浇筑的混凝土;4—模板
8 试件制作
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 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试件。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 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9 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成形
在浇筑混凝土时, 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成形, 振动机械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内部振动器、表面振动器、外部振动器和振动台, 最常用的是内部振动器 (俗称振动棒) 。
a) 内部振动器;b) 外部振动器;c) 表面振动器;d) 振动台
1 0 现场搅拌混凝土时, 混凝土配比的初步判断
当施工单位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 由于施工单位职业性质, 决定了施工单位往往少放了水泥, 这就需要对现场的配比进行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提出意见, 下面的配比仅供参考 (附表2) , 具体需按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1 1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分为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两种方法, 现场施工多采用自然养护。混凝土的自然养护, 即在平均气温高于+5℃的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混凝土的自然养护也可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采用此法可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 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应将敞露的混凝土全部表面覆盖严密, 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人工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保证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摘要:电力线路混凝土工程施工, 从表面过程看, 你会觉得相当简单, 没什么秘密之处;其实从专业的角度, 一点并不简单, 依据本人经验, 电力线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离散度是比较大的, 所以质量控制的难度不小, 专业的质量分析应对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可靠度进行分析, 这里, 仅抛砖引玉, 介绍应掌握混凝土施工的一些基本控制方法。
“亮化工程”点亮幸福路 篇5
“自从村里有了路灯,村民相互串门方便多了,邻里之间关系自然也和谐了!”晚上七点一到,新城村一排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齐刷刷地亮了起来,村民谢书华高兴地说。
“我在映山红瓷厂上班,晚上加班回家还得打手电筒,只有手电筒那一点亮,周围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到,有时还真有点害怕,你看现在好多了到处都装上了路灯”村民李先生高兴地说。
“乡村太阳能路灯每晚工作四五个小时,由自动感光装置控制开关,不用人工管理。”村主任谢晨俊介绍说,太阳能路灯环保节能,安装简单,我们管理也省时省心,村里又不用交一分钱的电费,一到夜晚,灯光点亮村村通道路,晚上锻炼散步方便多了,村民都非常开心。希望这样的民生工程以后越来越多!
由于我镇路灯年久失修、线路老化等问题,导致大部分路灯无法正常工作,过境公路街道昏暗,加之该路段车辆来往频繁,我镇映山红瓷厂工人们夜晚下班回家极其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完善我镇基本设施,提升我镇品位,保证我镇亮化与环保节能同步,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我镇把实施乡镇“亮化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在整个“亮化工程”实施过程中,我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质量为先、规范建设,严格管护,高效运行的原则把亮化工程作为美化新城形象、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民心工程来抓。
一是实地调查走访,逐步推进农路“亮化工程”。我镇早在年初就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实现寨前至黄夏村道路“亮化工程”全覆盖。为此,我镇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亮化工程领导小组,进行资金筹措、建设规划和招投标等一系列工作。镇村干部奔走于每个村组的大道小巷,实地调查走访,细致缜密地组织实施。
二是精选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为了将这一民生实事办实办好,我镇在招投标过程中选择资质好的建设队伍,路灯全部采用亮度高、耗电少、使用寿命长的新型LED灯。
三是加强施工监督,确保工程进度。路灯安装过程中,按照先中心路、后农村埭路的原则,结合各村现有地理条件,做到科学安排,合理配置,各村安排专人跟班作业,全过程监督,确保质量标准全部合格。
电力线路工程 篇6
1 验电是线路封地的前提与保障
在对线路施工前, 验电是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线路停电的倒闸工作是通过变电站的相关操作人员实现的, 因此, 对线路工作人员来说, 验电才是进行技术操作内容的首要操作内容, 对工作现场是否停电进行确认重要方法, 是安全完成下一个工序的保证, 能有效消除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操作失误, 从而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 实现线路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在很多情况下, 线路工作都是通过在野外进行的, 其特点是接线点多、施工面积广、线路长, 尽管是在分支线挂接地线及操作时相挂辅助接地线之前, 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后, 通常也要事先验电, 以确保安全。
2 接地线选择
1) 接地线悬挂地段和数量的选择。进行接地线的连接与安装时, 并不能一味追求接地线的数量, 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可安装接地线, 对有需要安装接地线的地方, 也是要通过相关计算和合理的设计后才能做出决定。对一些大规模的线路接地施工过程中, 通常都是通过工作设备在两侧进行挂设。在对两侧杆塔导线上进行相应的接地线连接时, 并使用个人安全线在相应的工作中, 以确保个人安全线的正确使用, 并能满足线路工作时的安全需要。但不能在杆塔工作中, 对相邻的两侧同时进行接地, 如果进行这样的操作将会引起感应电流在接地线中产生环流, 进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发生安全事故。如果是多班组时则应以工作段为单元来对接地线进行增设, 根据接线方式和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在做好员工安全保障后再进行地线的连接, 确保工作时绝对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做到把工作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 在工作期间必须规定未经同意不能随便进入工作区, 同时进入人员做远离杆塔或离杆塔接地连接的设备距离至少大于3m。2) 导体及材料的选择。在电力线路的连接时, 要对线路的导体及材料进行合适的选择, 因为在电流一旦出现过热或过剩的情况下, 必然会造成线路的热量快速升高, 由于线路热量急剧升高将会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有个别施工人员为图方便, 在防风电及感应电压上对个人保安线使用一些铁丝及铝线进行代替, 使保安线的作用大大下降。还有在工作完成后匆忙剪断的尾头还挂在杆塔上, 这将给线路安全运行留下严重隐患。
3 加强挂、拆地线工作人员的监护
在进行验电、挂地线要做到有专人监护, 同时对挂接地线操作进行监督, 对在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存在不安全行为与动作的要及时进行纠正;在对接地线进行验电、悬挂时, 应确保工作人员保持与接地线及带电设备有一定的安全净距;未挂妥地线前, 参与工作人员也要做到与待接地导线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在对电、连接地线进行检查时, 一定要设有专人对地线的连接操作进行护看与监看, 如果发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未落实到位的, 做到及时发现并纠正;在对电、悬连接地线检查时, 要禁止接地线、员工以及带有电的设备随便靠近;在未挂接好地线前, 确保在场的工作人员距离待连接地导线保持在安全距离外。
4 验电器、接地线的试验与保管
在平时的维修检查工作中, 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不管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还是在施工现场, 验电器以及接地线的放置不合理通常和其它工具乱放在一堆;在使用时, 随意进行抛掷出现接地线绝缘杆的磨损、破坏等问题, 这样将为日后进行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必须要及时制止该类问题的发生。当用验电器时要对工具表面进行认真检查, 一旦发现有破损, 要立刻停止使用;在使用接地线前, 也要对外观进行查看, 如果有发现绞线中有断股、松股、夹具断裂现象, 以及护套出严重破损等情况的则不可再使用。在保管安全绝缘工具时, 平时存放也不能随便, 要设有专用的库房, 并规定存放温度及湿度在一定范围内, 温度一般在-15℃至+35℃, 相对的湿度范围一般在5%~80%。验电器要存放在装入防潮盒内并置于通风干燥处或者直接放到绝缘安全工具柜内。在运输的过程中, 接地线和验电器要有专用工具箱, 在使用时应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 而且要用干净的毛布擦干净再进行使用。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 做到将绝缘安全的工具作为首要安检的重点, 保证工具使用的安全。
5 接地线的装设要求
当安装接地线时, 必须要使用专用的夹具, 把它固定在导线上, 禁止利用绕组的方法进行接地或短路, 以免出现过热而被烧毁。接地的一端要固定牢固, 连接好以确保其可靠接地。对于室内的配电装置, 接地线应悬在刮掉油漆的导电部分的固定位置。但当用在挂接地线时, 必须先连接好接地端, 然后再把导线端连接好。然而当拆接地线时顺序刚好相反。同杆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 应该把低压挂好先, 再挂高压。然后挂好下层, 再挂上层, 而且还要在有可能送电 (包括感应电) 到停电设备各侧处安装接地线, 同时要注意保证好与带电段的安全距离。地线安装或拆除时必须要有两个人工作, 安排一个人的守看, 另一人操作。操作的时候要使用绝缘操作杆和戴好绝缘手套, 拆卸、安装过程应该始终保证接地线处于良好的接地条件。
6 接地电阻值对线路中接地线的影响
接地的电阻值对线路接地线是有影响的, 通过铁塔接地或与杆塔接地装置在电气上横担接地时, 要保证杆塔接地电阻应与接地通道良好。但在一些土质的电阻率较高以及外作用力频发的地段, 由于线路的工作时间长或受外界的环境影响, 使到杆塔接地体会出现生锈、接地的引下线断开及联板被偷盗的情况出现, 接地电阻的值不能达到标准要求, 出现泄流, 封地线而起不到作用, 造成短路故障时失去了接地保护, 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工作开始之前, 要先接对地电阻值进行测量和细心检查接地引下线的连接问题。对于沙土、岩石、瓦砾等电阻值超出标准的地质要采取多加接地点、钢钎深度、接地线数量等复合接地方面的措施, 通过工作票签发人的充许后, 再把接地在土质良好、电阻值小的相邻杆塔处封挂上去。
7 结语
电力改革的漫漫“长征路” 篇7
中国电力改革自2002 年开始
2002 年2 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也就是著名的“5 号文”。“5号文”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十六字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实施厂网分开, 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 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 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 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 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 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这次改革时至今日, 基本只实现了厂网分开。
2003 年7 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进一步强调要逐步实现“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的电价改革目标, 以及“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实施输配分开试点、全面推进电价改革”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但是这次改革也没达到预期效果, 输配环节还是掌握在几大电网手中。
2007 年初,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总体思路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针对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并指出, 电力体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 与加紧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一起被明确列在“十一五”前两年的改革日程中。
2009 年10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电监会联合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 ( 征求意见稿) 》。该意见稿明确了改革的必要性, 确定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并提出电价改革的七个重点任务。其中第三个重点任务是在东北地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 进行竞价上网试点, 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第四个重点任务是放开了20% 的售电市场, 允许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能, 自主协商电价。
2010 年5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2010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 2011 年要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 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2011 年9 月,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标志着历时多年、备受社会关注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14 年11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 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与“5 号文”齐名的“9 号文”出台
2015 年3 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业内人士将该意见称为“9 号文”。“9 号文”被总结为“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 即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 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 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 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 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2015 年11 月9 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云南省、贵州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复函》正式批复同意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 贵州省成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之一。
2015 年11 月30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发布电改6 个配套文件:《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这6 个指导意见被相关负责人称为电力改革的“施工图”。
业内人士指出, 电力改革涉及国家能源安全, 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电改案例来看, 我国电改的成功必须要确保四个“一”, 即一个中立的输电系统, 一个透明的电力交易体系, 一个严格的中央政府监管制度和应急方案, 一个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公开、 公平、 公正的投资环境。
发达国家如何完成电改
电力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很多发达国家像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在发展过程也经历了电力改革这一过程, 我国在电改中或许可以借鉴其中经验。
英国
气球飘上线路险酿电力事故 篇8
据抢修人员介绍, 这只气球飘到110 kV鲁西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110 kV侧电流互感器与主变压器连接线上, 巡视人员发现后立即向上级汇报。
接报后, 宜宾电业局变电运维主管等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 发现气球所挂处与地面约8 m高, 很容易引起设备事故, 当即指挥人员隔离事故点, 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变电运行人员拿来绝缘工具, 穿上绝缘靴, 戴上绝缘手套, 小心翼翼地用带电测试杆将气球取下, 消除了设备隐患。
电力线路工程 篇9
关键词: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混联线路,支路追加法,信道建模
0 引言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微网、负荷的灵活控制,提高需求侧的供电可靠性和管理水平[1]。而通信网络作为电力用户与分布式能源信息交互的通信渠道,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配电业务应用的主要支持系统。
目前,国内的配电通信网规划确定了配电网通信系统综合采用光纤、载波、无线多种方式的技术路线。但在实际建设中光纤通信存在光缆敷设费用昂贵、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无线通信存在通信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而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PLC)技术利用现成的配电网络作为信道,大大节省了建设信道的投资,随着新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技术的快速发展,PRIME规范、G3-PLC规范、ITU-T G.hn规范及IEEE 1901.2标准[2]的颁布,为PLC技术的实用化提供了依据。目前基于多载波调制方法的PLC技术已成为当前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
由于城市配电网大多是架空线和电缆的混联线路,拓扑结构复杂多变,且沿线跨接多台配电变压器及分支线路,使得信号在电力线传输过程中出现频率的选择性衰落。因此建立精确的中压配电网混联线路PLC信道模型,分析载波信号传输特性,是PLC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载波信道建模方法大体可分为自顶向下法[3,4,5]和自底向上法[6,7,8,9,10]两大类。自顶向下法通常将电力线通信信道看作多径模型,通过实测得到实际电力线的传输特性,再经过曲线拟合得到所需建模参数,本身不具有精确性。自底向上方法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模型参数,能够很好地描述信道特性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但是遇到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量将变得很大,且该方法无法用于环网及手拉手的联络结构。文献[11]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节点的信道建模法,该方法能够解决环网问题,但对于配电网而言,其存在大量信息节点,模型的矩阵阶数较高,计算量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路追加法的中压配电网混联线路的PLC信道建模方法。根据配电网网络拓扑结构,利用支路追加法,逐一追加网络各条支路,生成一组该网络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在此基础上求解信号的传输函数,分析传输特性。该方法原理清晰,运算量小,增减支路方便,不受网络结构限制,适用于树形网络、手拉手网络及环网等各种结构,为PLC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
1 电力传输线模型
PLC载波信号利用现成的电力线网络作为传输信道,在进行支路追加法的信道建模时,每条输电线路均要作为一条输电支路进行追加。而现有配电网输电线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大类,两者分布参数不同,波阻抗不同,故两者信号传输特性不同。因此,在进行基于支路追加法的PLC信道建模时需分别计算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单位长度参数,推导出各自的传播常数γ和特性阻抗ZC。
1.1 10kV架空线路单位参数计算
10kV城市配电网常用架空线型号为JKLYJ。由文献[12]知架空线路单位长度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其中δ为表面层厚度;R1为导线的实心分布电阻;μ0为真空磁导率;DGMR为自几何均距;,其中D为导线平均几何均距,H为导线对地高度;ε0为真空介电常数。
1.2 10kV电缆线路单位参数计算
10kV配电网中常用的电缆型号为YJV22型,由文献[13]可知电缆线路单位长度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w为导体芯半径;rs为电缆中心轴线到最外层半径;σw为导体芯的电导率;σs为导体芯与金属屏蔽层填充材料的等效电导率;f为频率;ε为导体芯与金属屏蔽层填充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
1.3 电力线传输方程
高频载波电流沿着图1所示的传输线传播时,可以用均匀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不同位置处的电压、电流不等。
图1中,线路两侧电压、电流关系式为:
式中:U1,U2和I1,I2分别为线路两侧的电压和电流;为传播常数;为特性阻抗,R,L,G,C分别为对应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电感、电导和电容;l为输电线路全长。
2 基于支路追加法的配电网PLC信道模型的建立
图2为一简单配电网混联线路的拓扑结构图。图中共有3个电压节点,3条输电线路,2条负荷支路。其中US为载波信号的信源电压,为已知量;ZS为信源及耦合设备的等效阻抗,为已知量;IS为信源输入配网的电流,为未知量。U1,U2,U3为网络各节点电压,为未知量;I11和I12为架空线1两侧电流,为未知量;I21和I22为架空线2两侧电流,为未知量;I31和I32为电缆线3两侧电流,为未知量;If1和If2为各负荷侧流入配电变压器的电流,为未知量;ZT1和ZT2分别对应各配电变压器的高频等效阻抗,可根据变压器型号、容量等参数预先求得,是一个有关频率的函数,为已知量。图中除电源支路外,电流方向均为背离母线为正。本文以此配电网络为例,阐述利用支路追加法建立配电网PLC信道模型的过程。
2.1 追加载波信源支路
如附录A图A1所示,以大地为参考点,列写信源支路1的伏安特性(volt ampere relation,VAR)方程:US=ISZS+U1;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KCL)方程:IS=0。两个方程包含两个未知变量,得到此时的网络矩阵方程式如下:
可见,矩阵方程式(8)对应AX=B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形式,矩阵A,X,B从左至右依次对应式(8)中的3个矩阵。矩阵A为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已知;矩阵X为该方程组的变量矩阵,为未知;矩阵B为常数矩阵,本文中表示载波信源的注入电压。
2.2 在某一节点处追加一条输电线路(增加新节点)
如附录A图A2所示,在节点(1)处追加一条传输线,相当于网络增加了一个新节点(2)和一条传输线1(支路2)。此时,修改节点(1)的KCL方程:I11-IS=0;然后分别列写传输线1的电压、电流方程及节点(2)的KCL方程:
网络增加了3个独立方程、3个未知变量,故需修改式(8)的矩阵方程,修改后的矩阵方程如下:
其中:矩阵A0,X0,B0分别表示矩阵方程式(8)中的系数矩阵、变量矩阵和常数矩阵;矩阵
一个节点处增加一条传输线路(增加新节点)后,使得原系数矩阵增加3行3列,原变量矩阵和常数矩阵分别增加3行。
2.3 在某一节点处追加一条负荷支路
如附录A图A3所示,在节点(2)处增加一条负荷支路3。网络中节点数目不变(2个),输电线路数目不变(1条),负荷支路数目加1。此时,需修改节点(2)的KCL方程:I12+If1=0;列写负荷支路3的VAR方程:U2=ZT1If1。网络增加了1个独立方程、1个未知变量,故修改式(10)矩阵方程如下:
其中:矩阵A1,X1,B1分别表示矩阵方程式(10)中的系数矩阵、变量矩阵和常数矩阵;矩阵C=[0 0 0 0 1]T,D=[0 0-1 0 0],E=[ZT1],F=[If1],J=[0]。
在已有节点处追加一条负荷支路后,使得原系数矩阵增加一行一列,原变量矩阵和常数矩阵分别增加一行。
2.4 在两节点间追加一条输电线路
如附录A图A4所示,在节点(1)和节点(2)之间追加一条输电线路2(支路4)。网络节点数目不变(2个),负荷支路数目不变(1条),输电线路条数加1。此时,需分别修改节点(1)和节点(2)的KCL方程:I11+I21-IS=0,I12+If1+I22=0;列写传输线2的电压、电流传输方程:
网络增加了2个独立方程、2个未知变量,故修改式(11)矩阵方程如下:
式中:矩阵A2,X2,B2分别表示矩阵方程式(11)中的系数矩阵、变量矩阵和常数矩阵。
两节点间增加一条传输线路后,使得原系数矩阵增加两行两列,原变量矩阵和常数矩阵分别增加两行。
按照上述方法,将网络的全部支路追加完毕后,即形成了整个网络信道模型矩阵方程。
2.5 减少一条支路
若网络中减少某条支路,无论该支路是传输线路还是负荷支路,只需在原矩阵方程中删除该支路包含的只与该支路有关的独立变量,以及独立变量所对应的行与列,其余部分不变,矩阵阶数相应降低。
2.6 载波信道传输特性的求取
综上所述,图2中共有未知变量12个,根据支路追加法建立的整个网络的PLC信道模型矩阵方程如式(20)所示:
式中:ai=ch(γili),bi=-ZCish(γili),ci=sh(γili)/ZCi,其中i=1,2,3,为第i条输电线路的特性阻抗,为第i条输电线路的传播常数,li为第i条输电线路的长度,Ri,Li,Gi,Ci分别为第i条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电感、电导和电容。
矩阵方程式(20)对应AX=B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形式。由于该方程组系数矩阵A是由网络所有独立方程得到的,故系数矩阵A的行列式D=A≠0,该非齐次线路方程组有唯一解,即U1=D1/D,U2=D2/D,…,If2=D12/D,其中:D为系数矩阵A的行列式;Di是把系数矩阵行列式D中的第i列元素用方程组右端的常数矩阵B代替后得到的12阶行列式。
由此,可求出图2网络中各未知变量间的比值关系。对于电力线载波信号的传输而言,信号接收节点(3)与信号输入节点(1)的电压传递函数H3,以及PLC信道的输入阻抗R1,则由上述方法很容易计算得到:
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其中输电线路数为m的配电网而言,含有n+m+b个未知变量,采用支路追加法可得网络的PLC信道矩阵方程:
再利用上述比值关系,可依次求得配电网中各节点间的电压传递函数及PLC信道的输入阻抗。
3 仿真计算
本文参考河北省保定市10kV城市配电网线路型号及参数,分别搭建了图2简单环形网络的数学仿真模型和实验室RLC电路测试模型,将数学仿真模型得到的传输特性与利用网络分析仪测得的RLC电路测试模型的传输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为了使实验室RLC电路测试模型尽量与实际配电网的线路相符,在搭建RLC电路测试模型前,分别计算不同线路型号下长度为50m的线路参数,将每50m线路等效焊接成一个集中参数的RLC电路π型模型,利用多个RLC电路π型模型的级联来等效一条10kV分布参数的输电线路,以使得在实验室RLC电路上进行的测量数值尽量与实际配电网的测量相吻合。
图2架空线1和2型号为JKLYJ-10 kV-240mm2,架空线路1长0.5km,架空线路2长1.5km;电缆线路3型号为YJV22-10 kV-240mm2,长1km。载波信源位于节点(1)处,接收点位于节点(3)处,本文设信源内阻ZS=50Ω,配电变压器阻抗为固定值ZT1=ZT2=500Ω[14]。图3为采用本文方法仿真与通过实验室RLC电路测量得到的图2收发节点间的电压传输特性图。由图3可知,本文所提建模法与实际测量得到的信号传输特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图4是河北省保定市10kV配电网的典型辐射结构的网络拓扑图。结合实际,图中线路均是型号为JKLYJ-10kV-240mm2的架空线,线路长度如图所示,其余网络参数与图2相同。则接收节点(4)与信号输入节点(1)的电压传输特性如图5所示,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由图3和图5可知,本文所提的基于支路追加法的配电网PLC信道建模方法不受配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的限制,无论配电网网络结构是环形拓扑结构还是辐射型拓扑结构,该建模方法都能够较准确的反应信道的传输特性,具有较强的模型适应性。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路追加法的中压配电网混联线路的PLC信道建模方法。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利用支路追加法,逐一追加网络各条支路,列写支路的VAR独立方程和KLC电流方程,生成一组具有唯一解的网络代数方程矩阵,通过该代数方程矩阵中各未知量的比值,求解信号的传输函数,分析信道的传输特性。在配电网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在原代数方程矩阵基础上,增减部分行与列即可得到修改后的新代数方程矩阵。该方法原理清晰,运算量小,增减支路方便,不受配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的限制,适用于树形网络、手拉手网络及环网等各种结构。该建模方法为PLC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实用化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
电力线路工程 篇10
近几十年中, 国家对电网的建设从未间断, 其技术水平更是不断发展, 技术人员不断的将国际上最新的科技和设备应用到国家电网中, 为企业用电和社会用电提供了便利, 也为相关电力部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电力的生产、供给以及服务方面有了新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情况, 技术人员必须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更新的技术, 在过去的线路维修经验上推陈出新, 不再固步自封的使用定期检修方法, 而是寻求线路检修的新思路。在本篇文章当中, 笔者从自身实践出发, 对输电线路检修问题作出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线路检修工作者提供帮助。
2 线路检修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科技的进步为线路检修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模式, 运行检修成为更多电力企业进行线路检修的首选方式。这种方式将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作为检修的重点, 对其作出动态的监控和维修, 通过对线路整体做出细分, 将检修单位落实到一个个的状态单元, 使得检修过程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检修模式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实际应用却并不如此, 该模式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 线路状况的多样化
电力企业多采用架空和电缆两种输电方式, 这两种方式所对应的线路结构是不一而同的, 相应的, 在输电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前者而言, 由于线路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 非常容易受到干扰, 所以在设计检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而电缆输电则没有这么复杂, 线缆大多深埋与地表之下, 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小, 很少出现问题。不过我国电力行业目前还不够成熟, 在电缆接头、分支技术等领域仍处于探索期, 这使得电缆输电大大受阻, 存在成本和可行性双方面的问题。
2.2 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涵盖许多方面, 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线路的运行过程进行检修, 需要从线路铺设出发,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早的预防。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提起重视的是:
(1) 保证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符合技术规范, 具有符合规范的特性, 拥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强度等, 避免不合格材料所导致的线路故障。
(2) 详细记录检修的过程和结果, 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比如说, 在检修线路的变电设备时, 要对检修的人员、时间、方法和操作进行详尽的记录, 这样不仅可以为下一次检修累积经验, 还可以统计相关数据。总而言之, 相关部门要结合已有的经验, 以科学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指导线路检修过程, 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检修工作。输电线路检修流程图如图1所示。
2.3 在进行设备检修时遇到的问题
完备的设施是顺利完成检修任务的基础, 如果未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和更换, 就难以独立完成相应的检修工作, 给线路检修带来困难。输电线路上设备繁多, 相对应的工作量也是不容小视的, 这导致检修成本高昂,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线路的安全度。
2.4 绝缘子检测难度大, 隐患多
在线路检修中, 绝缘子的检测依旧是一个难点, 目前的检修方法还不足以彻底排除绝缘子所带来的隐患, 这就无法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给输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埋下伏笔。
2.5输电线路在防污、防雷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工业的腾飞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都加速了环境污染, 这使得存在于环境当中的输电线路腐化进程加快, 极易出现线路故障。一般来说, 线路的绝缘部位相对脆弱, 容易受到损坏, 在雷雨季节还经常出现因雷击而导致线路跳闸的情况, 增加了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4 输电线路的检修方法分析
4.1 输电线路基础环节检修方法
在开展检修工作之前, 首先要对线路做出选择, 工作人员要选择的是那些跳闸之后不会对其他线路造成影响, 不会阻碍系统顺利运行的线路, 这样才能够为后期的维修铺好道路。如果要对绝缘子做检修, 可以选择在线和离线两种方案。如果检修的对象是跨越物, 那么就要对每一个检修个体做出检测和数据记录, 根据巡视的结果来作出解决方案, 实现检修工作。如果要对雷电进行检测, 那么定位系统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数据对雷电参数进行了解, 从而预估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进而对雷电的绕击类型做出判断, 与此同时, 也不能忽视故障地的风向和地理位置情况, 要及时准确的对这方面的数据作好记录。至于塔杆的检测, 则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有挠曲或倾斜现象, 以及砼杆是否完好, 零件的完好度等等。
4.2 输电线路主要设备的检修方法详解
4.2.1 导地线
针对这方面的检修, 需要注意连接过程中所使用的配套接管和耐张线夹, 在检修之前要对握着度做出大于三组的实验, 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值。这个数值在液压和爆压这两方面都必须大于导地线最大承受力的百分之九十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导地线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重接, 那么重接过程中采用的零件各方面系数都必须高于原要求。如果要将导地线进行切断和重接, 其试用件必须接受相关的机电性能实验, 同时不能影响原定的强度, 需维持其适应性。
4.2.2 绝缘子
在对绝缘子进行检修之前, 要对线路上各个部位的连接金属销做出仔细检查, 避免出现连接不稳固或者零件老化现象, 与此同时, 还要保证钢帽和钢脚位置的正确以及各方面的状态符合检修要求。如果要对玻璃型和瓷质的部件进行检修, 需要对某些情况进行确认, 看看有没有闪络或者灼伤裂纹等损伤。对于复合型材料, 则需要关注伞裙和端部的情况。在检修过程中如果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清扫, 虽说有停电和带电两种清扫方式, 如果遇到瓷质绝缘子, 就必须采用断电方式, 一片一片的进行清扫, 必要时可以采用专业的清洗试剂。涉及到更换问题时, 必须要保证新换上的绝缘子是干净无污浊的, 还要用相应的绝缘测量仪器来对电阻做出检测, 保证电阻值在500MQ以上, 在这样的基础上将绝缘子的各个部分进行一条线上的串联, 销子的开口方向不能被改变。
4.2.3 杆塔检测
杆塔检测在线路检修中不容忽视, 输电线路是由不同的电塔及电线杆所组成的整体, 对塔杆进行的检测与居民用电息息相关。这一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其本身挠曲程度、倾斜程度的检测, 除此之外, 对混凝土干裂纹、铁质部分的腐蚀状况以及对塔杆的基础冲刷等情况的检测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5 结语
在检修的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当下的电力检测系统还存在许多漏洞, 这使得线路中的故障很难被检测出来, 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使得检修陷入僵局。因此, 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始检修之前, 需要具备对线路做出分析预测的能力, 对线路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检修方案。相关部门和检修人员应当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不断追求进步,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进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确保电网的安全和顺畅。
参考文献
[1]王晓信.浅谈输电线路检修技术与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 2010 (10) :231-232.
[2]詹世军.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其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3) :47-48.
【电力线路工程】推荐阅读:
10kV电力线路工程05-15
电力自动化电力工程10-25
10kv电力线路维修工程01-03
电力用户工程05-22
电力企业工程05-27
电力提灌工程08-16
农网电力工程05-09
电力工程安装05-10
电力工程投资05-15
电力工程技术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