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户外夏令营(精选5篇)
登山户外夏令营 篇1
夏令营是以亲近自然、鼓励探索、培养能力、促进友谊和丰富人生为基本宗旨的青少年校外活动, 具有团体性、体验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显著特点[1]。国发[2014]3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将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夏令营成为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教育将会越来越普及化, 然而通过青少年的夏令营开展户外教育将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户外教育是一种在户外情景中, 利用户外资源, 藉由户外活动的形式来达成教育目的, 对学习者而言, 需要通过感官参与, 经由直接、具体的体验来促进“做中学”, 协助了解学科、人及环境的关系, 在认知发展的同时, 更使得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得到发展[2]。在青少年的夏令营中展开户外教育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管理中心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的10多个城市举办了以学习登山英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为主题的青少年登山夏令营活动。笔者作为贵州贵阳站夏令营承办方的参与者融入活动中, 对在户外开展的青少年登山夏令营活动进行了为期7天6夜的实地观察, 浅析在青少年登山户外夏令营中的户外教育。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通过在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询了大量关于夏令营、登山户外以及户外教育的论文, 为能够深入研究准备了充足的资料。
1.2 实地观察法
笔者通过在对贵州省悠山美地户外探险运动有限公司7天6夜的登山户外夏令营活动进行实地观察, 笔者在活动中作为活动的总协调人、医务人员、摄影师, 对该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 对该次的青少年登山户外夏令营活动进行了深入观察。
1.3 个案研究法
在青少年中开展户外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笔者通过以7天6夜登山户外夏令营为案例, 通过案例的具体内容来探讨青少年户外教育。
2 研究结果
2 . 1 三维视角的构建及其意义
户外运动是指人们在自然环境或与自然环境相关环境里开展的一类体育活动的统称, 户外运动的理念概括起来有几个关键词:科学、安全、环保。首先谈及的是科学户外。科学户外指引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户外运动, 多把握一些科学规律, 减少一些盲目和冲动, 从意识上、物质上、体能上、技能上和知识上做更科学的准备[3]。通过青少年登山户外夏令营, 各种各类的户外项目的开展和实施, 有助于增强青少年户外意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青少年初步认识户外运动的基本技能, 培养参与户外运动的兴趣;有助于将自然科学知识融入户外实践, 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其次是安全户外。在青少年登山户外夏令营中, 安全户外包括在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青少年户外安全的学习。识别和评估户外运动的风险, 掌握合适的户外知识技能, 未雨绸缪并合理应对, 是实现户外安全的前提[3]。青少年通过户外教育能够基本了解在户外的安全知识和在日常生活生活中简单的自救自护知识。第三, 环保户外。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开发, 对户外环境保护开发出一套户外环保法则 (Leave No Trace) , 即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法则。它教人们如何尊重环境, 对人们活动的区域造成最小的冲击或者没有冲击, 以此来切实有效地关爱人们活动的环境[3]。青少年通过在户外的环保教育, 既能让他们知道在户外如何的爱护环境, 尊重自然, 又能潜移默化到原本的生活中去, 从而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通过青少年登山户外夏令营,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户外教育、安全户外教育以及环保户外教育, 有助于青少年在认知和发展的同时, 更使得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实现户外教育的价值。见图1。
2 . 2 科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户外教育
青少年登山户外夏令营可以拥有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形式, 但都不会离开户外教育。科学户外教育不仅是个人意识上的遵守规律, 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具体的户外实践中, 其中以悠山美地的夏令营为例 (见表1) 。每一项课程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户外教育的理念, 通过在户外的环境中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促使学生在做中去学, 在认知发展的同时, 促进孩子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通过悠山美地青少年登山户外夏令营活动, 促进了青少年的户外教育, 在意识上, 青少年进行户外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自然教育, 培养了青少年的户外意识;在物质上, 通过夏令营活动的参与, 青少年对户外运动有初步的认识, 能够简单的了解参与一次户外活动需要做的简单准备;在体能上, 在夏令营期间的活动中, 身体活动的项目较多, 可以增强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在技能上, 夏令营期间的课程学习, 使参与者掌握一项或者多项户外技能; 在知识上, 包含了户外技术学习、自救自护学习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等, 通过较为丰富的户外技能学习, 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内容, 拓展他们的视野。科学视角下的户外教育, 是通过在意识上、物质上、体能上、技能上以及知识上的学习和培养进行科学的户外运动。
2 . 3 安全视角下的青少年户外教育
安全第一, 是户外教育的第一理念。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成功与否, 安全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安全的开展登山户外夏令营是户外教育在夏令营中延续长存的关键所在。在登山户外夏令营中孩子们亲近大自然, 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舒适感的同时, 应该意识到大自然中也充满了很多不可确定的危险因素, 孩子们也应该懂得相关的安全户外知识。因此, 在夏令营中规避危险, 保障安全必须引起重视。
户外教育开展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影响的因素比较多, 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法规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装备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1) 法规因素。户外安全法规政策是户外安全保障体系的上层理论指导, 指导并规范户外安全保障体系中的装备、保险、急救等方面, 同时为保障户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4]。 (2) 人为因素。人是整个夏令营活动的主体, 人在整个活动中具有不可控性。其中的人包含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夏令营团队人员、执行方的教练以及工作人员、参与夏令营活动的青少年以及家长、活动地点的其他人员等。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开展夏令营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状况。 (4) 装备因素。在整个活动项目中, 岩降、攀树、划艇等项目都需要使用到户外的技术装备。 (5)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含的范围很广, 其中包含户外保险、突发情况后外界的救援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
从安全视角下剖析户外教育, 不仅仅是指在户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参与者的户外安全, 而且也包含安全参与户外的学习。因此, 在开展户外教育时, 要树立安全户外学习的教育目标, 同时, 在开展户外教育的活动的前后, 从法律、人为、环境、装备等各方面的因素严格监控。通过户外教育, 对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培养富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 . 4 环保视角下的青少年户外教育
LNT是一个专注于户外道德规范的具有教育性、非盈利性的国际组织, LNT在1960年被美国农业部林业局正式推出, 但LNT这个非盈利性免税性组织正式成立却在1994年, 2000年LNT得到了美国四大土地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到了2007年美国国家公园联盟主席同意LNT正式加入其联盟, 从此, LNT的理念和课程开始在所有国家公园内传播。
“走过不留痕”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提前计划和准备 (小团体旅游;避开高峰期;备必须品 (如工具、食物、衣服) ) ; (2) 在可耐受的地表行走和露营 (使用已存在的路径和露营点;缩小空间范围 (如帐篷、野餐) ) ; (3) 妥善处理垃圾 (带走所有废弃物) ; (4) 保持自然原貌 (不要触碰历史文物、动植物群) ; (5) 让营火的影响减至最低 (使用用过的营火坑) ; (6) 尊重野生动植物 (将食物储存在远离动物的地方;远距离观察野生动植物) ; (7) 为其他人着想 (不要大声喧哗;远离其他旅行团体露营) 。LNT已经在全球的户外界被采用, 这得益于此法则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保视角下的户外教育融入在具体的活动的终始, 从活动开展之前的计划与准备, 行走和露营地的选择, 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带回, 保持好自然的原貌等等, 这些准则融通了整个户外教育的过程。
环保视角下的青少年户外教育带给青少年的不是一个“走过不留痕”准则, 而是从行为约束到行为的改变, 直到最后的行为保持。在悠山美地七天六夜的夏令营中, 通过环保教育一课, 出现了特别明显的良好现象。在活动开展的第五天是周末, 有其他的户外爱好者来露营, 露营者在周边做了户外烧烤, 露营者产生很多垃圾没有收拾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帐篷, 孩子们跑到教练这里来报告此事, 在教练的引导之下, 孩子们学会和露营者沟通, 并一起的处理了产生的垃圾。
3 结语
户外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户外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 开展户外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其中让青少年参与登山户外夏令营是一种很独特的方式。青少年户外教育要将科学、安全和环保三种理念融为一体, 户外教育要从意识、物质、体能、技能以及知识上做更加科学的准备;既要安全的开展户外教育, 同时要将户外安全的理念传递给青少年;户外教育是享受自然馈赠给大家的环境, 同样, 大家应更加注重户外环保, 呵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国外青少年夏令营运作模式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 2014 (10) :114-119.
[2]严奕峰.国外户外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 (1) :43-46.
[3]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安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4:1-5.
[4]齐震.论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管理观察, 2009 (4) :190-192.
登山户外夏令营 篇2
在户外活动中,团队中的每个人应具备充分的自助精神和团队精神。每个人都是领队,意味着每个团队成员都应在充分自助的基础上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强烈的责任心和丰富的户外经验,将帮助我们走得更高、更远、更安全。
02队伍组成应该合理,在难度和强度较大的活动中,新人比例不应超过三分之一。
队伍组成是否合理,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之一。新人可能在能力或者经验上略有不足,新人比例太大的.话对队伍的行进速度、行程安排会有所影响,增加活动的不可控因素。
03队伍不应少于四人,活动中应时刻坚持二人同行原则,严禁独行。
活动中必须坚持二人同行原则,严禁独行。因为一人独行遇到意外时没办法得到他人的救助,很容易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基于“二人同行”原则及队伍在遇到特殊情况如探路、人员受伤、下撤而导致分队的可能性,队伍人数也不应少于四人。
04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活动人员和留守人员都应当彻底了解行程计划。
80%以上的户外事故都因准备不足而引起。完整的活动计划应包括天气情况、行程计划、装备食品计划、团队分工、交通接驳、风险评估、安全预案等,同时在活动出发前务必使参与人员与留守人员都充分了解。
05加强日常锻炼,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的对自己身体进行检查,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活动要循序渐进,不要参加大大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活动。身体发生劳损或受伤时,应及时休养。
06培养户外安全意识,学习户外知识和技能,积极提升户外能力。
户外运动不同于一般玩乐,具有一定的风险,参与者需要培养户外安全意识,通过学习户外知识和技能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规避户外风险的发生。
07敬畏自然,重视每一座山峰。量力而行,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没有哪一座山峰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冒险。控制欲望、提升能力、充分重视、安全出行,不因一时的欲望和冲动而罔顾自身安全。
08活动前应将紧急联系方式告知队友,同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人,随身携带应急资料卡。
为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请务必随身携带应急资料卡。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证号码、血型、身高、体重、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电话与地址、个人病史(含药物反应、过敏史)、保险公司与保单号等,应急资料卡应妥善保管并做好防水等防护措施。
09活动前应当密切留意当地天气预报,活动中天气突变时应及时调整行程。
在活动进行前,必须收集活动地区相关的气象资料,如气温、降水、风力、风向、日出日落时间、台风警报等。在进入山区后,应随时保持对天气的关注,同时密切留意山区小气候。如天气变坏,一定要及时调整行程,当发生恶劣天气时应及时下撤。
中法登山户外救援体系的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登山户外,救援体系,中国,法国
1 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登山户外运动从从一项少数人从事的专业运动, 逐渐发展成为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积极参与的运动, 成了群众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面对每年几千万人参与的登山户外运动, 安全如何保障是登山户外运动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世界山地和高原资源大国, 对全球户外运动和旅游爱好者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 从体育产业和旅游行业来说也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潜力, 但近年来户外运动爱好者遭遇安全意外、旅游者罹患高原病等消息却屡屡见诸报端。以往事故发生时多是临时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救援队, 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 非专业队员实施的救援, 都很难达到满意的救援效果, 有时还会贻误时机, 错过最有利的救援时间。因此建立完善的登山户外救援体系对于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发展, 将会有很大价值和非常积极的意义。
2 中国、法国登山户外救援体系比较分析
2.1 救援组织结构的比较
2.1.1 中国的登山户外救援的管理体系
中国登山户外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 但和登山户外运动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与自身日益发展的山地资源大国形象也不协调, 迅速建立覆盖全国的登山户外救援体系建设已经势在必行。中国在西藏、四川、青海和新疆等登山运动比较集中的省区, 利用地方登山协会和景区管理当局等, 建立区域“互救机制”, 以便在山难发生之初, 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此外, 中国还将在深圳、杭州和北京等户外运动开展活跃的城市, 建立城市救援体系, 与区域“互救机制”共同形成中国登山户外区域救援体系和救援机制。目前, 我国西藏、青海、福建、四川、新疆已建立登山户外救援培训基地, 民间救援队有40多个, 陕西、甘肃和云南在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1]。
2.1.2 法国登山户外救援的管理体系
在法国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建救援组织, 由政府出面, 私人企业经营管理救援直升机公司, 保险公司提供相应费用, 形成了政府提供政策和条件, 社会力量参与经营管理, 保险公司提供经费保障的救援体系。目前, 在法国提供登山户外救援的专业救援直升机公司就有10家。
2.2 保险体系建设的比较
2.2.1 中国登山户外保险现状
登山户外保险的设立可以为户外爱好者减少后顾之忧, 为救援队救援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推动山地救援工作规范化、商业化运作, 保障登山户外救援可持续发展。中国登山户外保险的特点是“三少一高”:提供登山户外保险公司少、设立登山户外保险险种少, 参与登山户外人群参保人数少, 保险费用高。目前国内提供专业的登山户外保险的公司只有北京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中体保险) 和太平保险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登山户外运动专项保险”。在中国参加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当中, 大部分人不愿意加入专业的户外俱乐部, 因为专业俱乐部组织的活动, 通常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一些网友自发组织的活动, 以至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加。而政府和民间团体的专业救援队伍以及应急救援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
目前中国每年5万多参与户外运动爱好者中绝大部分处于无保险或无有效保险的状态, 这大大影响了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我国近年来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事故统计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重大事故都发生在爱好者或非正规机构组织的活动。因此, 加强登山户外参与者的风险意识, 使其积极参保, 是保证参与者利益和救援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
2.2.2 法国登山户外保险现状
法国登山户外运动历史悠久, 参与人数众多。法国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一, 保险业历史较长, 也相当发达。专业登山户外运动的险种也很多。目前我国很多保险经纪公司代理的登山户外运动保险大多是法国的保险公司。他们的提供的险种多, 保障好。例如, 法国安盛保险公司针对中国客户, 为不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不同的保险品种, 品种多, 保障到位。
法国保险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位置。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 法国保险业的作用是重要的,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量开办的生命与健康保险, 不仅为法国人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更为法国政府省去了许多麻烦。法国保险密度高达2541.13欧元/人, 而中国保险密度反为318元人民币/人, 按1:10的汇率来计算, 法国保险密度相当于中国保险密度的79倍[2]。
在法国不仅参加保险的人数多, 而且保险的险种也多, 我国保险费对于紧急救援和自然巨灾险几乎为零, 而法国的紧急救援险占了总保险经费的2.2%, 这意味着与我国相比, 法国有大量的救援经费保障山地救援活动的开展。在法国对于严重的登山户外事故一旦出现, 法国的救援直升机公司直接进行专业救援, 保险公司支付所需的救援经费。
2.3 救援培训形式和内容的比较
2.3.1 中国登山户外救援培训形式和内容
中国救援培训形式有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和民间团队组织的培训班。根据培训的对象以及目标的不同, 培训班的形式和要求也各不相同 (见表1) 。
虽然各部门职责不同, 培训内容也不尽相同, 但都是中国救援培训的核心力量。近年来, 由于国家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频发, 各地的救援培训发展迅速, 效果明显。江苏、河北、广西、重庆、北京、内蒙、贵州、浙江、安徽、广东每年相关救援培训就超过10万名。各地救援培训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 政府购买服务:北京、上海等;第二, 行业委托 (主要是公安消防、交通运管、民政部、红十字会、中国登山协会委托培训) :西藏、重庆、河北、贵州、云南等;第三, 市场化运作:各地救援队广泛开展, 自愿参加。
最近五年, 仅从中国红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员培训而言, 全国平均每年培训救护员300万, 救护普及人数超过1000万 (2011年培训救护员365万, 普及人数超过1900万) 。这些参加过专业的培训的救援人员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 参与了历次的灾害救援和重大活动服务工作, 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2.3.2 法国救援培训形式和内容
就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而言, 阿尔卑斯山区已有近2个世纪的经验了。法国是山地、乡村旅游、户外运动方面救援培训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而它成功的经验及其中一些失败的教训都尤其值得像中国这样, 处于旅游、户外运动业发展初期的国家借鉴。在法国的山区和农村, 许多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都从事着山地向导, 接受了系统的山地户外救援培训, 从事漂流、滑雪教练等工作。在法国除了有法国民防学院培训专门的救援人员外, 针对法国山地资源丰富的现状, 有专门的法国警察救援学校培训各类救援人才。
3 建议
山地救援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各地区海拔差异大;地区间地形差别大;救援队建设差异大。因此需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开展登山户外救援, 保证户外运动爱好者生命人身安全, 促进登山户外运动健康发展。
3.1 加强法规建设, 注重政策的落实。
国家体育总局为了加强登山户外运动的组织和管理, 保证登山户外运动爱好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规避登山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特别制定了《国内登山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各地部门高度重视登山户外安全工作, 严格执行和各地方有关登山户外运动的法规及大型体育活动的相关规定, 建立各种登山户外运动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落实突发山难紧急救援工作。一旦发生险情, 要立即组织救援, 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3]。各地政府应加强应急救援法规建设,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国家应急救援和民间登山户外救援相结合的登山户外救援法制体系, 做到登山户外救援有制度、有宣传、有监督。同时注重相关政策的落实, 保证各地登山户外救援组织的合法化、正规化和网络化。
3.2 建立登山户外风险控制体系, 探索登山户外救援的商业保险。
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对登山户外运动的认识不足, 保险费用较高, 险种较少。政府部门应该为国民健康安全出发, 引导保险公司介入户外运动, 利用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以及各种慈善资金设立专业的险种支付户外救援队进行救援的费用。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 将高山探险、户外穿越以及救援系统纳入商业保险体系。[4]
3.3 与部队合作, 探索直升机救援的可行性。
3.4 加强全国救援系统网络化建设, 实现及时就近救援。
通过加强救援系统网络化建设, 实现只要有人呼叫, 就有相应的救援队在最短的时间到达。首先从救援演习和比赛入手, 宣传登山户外救援的理念和知识;其次是在大众初步具备了登山户外救援的理念和知识之后, 按照区域救援的思想, 推动建立区域救援体系;最后在完善登山户外区域救援体系和救援机制的基础上, 以局部带动整体, 逐步在全国建立形成登山户外救援网络, 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筹划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以基金会为基础的全国登山户外救援组织;建立登山户外救援组织机构, 最终目标是在全国建立山难预防和登山户外救援体系[5]。重视和加强登山户外救援技术设备的研制、救援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同时, 加强登山户外救援技术设备的研制、救援技术的普及和培训。
3.5 加强与国际救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利用政府和福利机构提供经费, 积极开展国际组织, 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多年来山地救援方面的经验和实力, 可在技术教学和制度建设方面提供支持。
3.6 注重专业救援人员培训, 提高救援队伍整体素质。
在对专业救援人员培训方面, 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和公安部消防部队、中国民政部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的联系与合作, 建立更多的登山户外救援培训基地, 整合各方资源, 培养出更多的地方性、民间的专业救援和救护人才。并且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召开更多山难调查及救援技术培训研讨会, 给与会人员提供一个深入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研讨会逐步建设和完善各地救援网络, 推动中国登山户外救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www.lvye.info/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3829/c84.
[2]王洪涛.中法两国保险业务的比较分析[J].上海保险.2006 (01) :45-47.
[3]http://tyj.hnloudi.gov.cn/item/91.aspx.
[4]龚君良.中国户外运动立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9 (03) 210-212.
登山户外夏令营 篇4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中心党委书记、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续川就2014-2015年中国登山协会情况做了通报,总结2014年工作内容并推出了2015年相关赛事、活动计划。他表示,登山和户外界在新形势下面临机遇和挑战,应向基层深入,为项目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户外部主任张志坚、培训部负责人王云龙就《中国户外运动正式发展10年》、《安全户外,尽享自然》做了主题发言。被列为正式开展项目后,中国户外运动10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跨越式发展。王云龙介绍,从2001年至今,中国登山协会已举办各类培训班近450期,培养学员超过1万人次,并于2013年启动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推动户外运动健康发展。
登山户外夏令营 篇5
一、喜爱登山运动的根源
(一) 河南人爱登山的外在动力
河南省经济发展迅速, G D P排全国第五位。人均收入3千元左右。房价低, 物价平稳, 也就是说, 他们有多余可以用来健身的费用。由此可见, 百姓的物质生活提高了, 就自然地会追求健康与运动。如今, 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 到山里去呼吸新鲜空气, 出出汗, 住住农家院, 身心得到了锻炼与调节, 起到了良好的健身作用, 也排遣了工作、学习, 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另外, 在户外登山的过程中, 同伴间可以扩大人际交往。如今, 大礼拜或节假日, 为登山户外运动提供了的闲暇时间。
(二) 河南省人爱登山的内在因素
有需求就会有行动。所谓需求, 就是说人们参与登山运动的动机。城市高楼林立, 车辆川流不息, 到处是柏油路、水泥地。而人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和健康的身体;人的需求就是要远离城市, 走进大山中, 亲近自然, 享受山水风光, 人们流连在美景中, 触景生情, 得到心里的净化、放松和满足。每次会登不的同山, 每次登山感受又不同。对于户外登山运动爱好者, 他们都会享受不同的快乐。尤其是当留下照片, 与山水蓝天融为一体时, 微信立刻就传遍四方。这就是大家热爱登山户外运动的内在因素。
二、河南省登山运动的状况
(一) Q群组织者多缺乏安全意识
最初, 开展登山户外运动, 都是由经营户外运动器材的俱乐部, 负责协调组织, 每次登山还配有专业领队, 从安全角度看, 俱乐部做的很好。现在调查中发现, 有一些网络组织, 建立了许许多多“Q群”, 他们自己发帖, 召集群中成员, 组织户外登山运动。相比来说, 网络组织的登山运动, 安全意识与安全保障措施较差, 缺乏有资质的领队, 纪律性差, 环保行为较差, 伤病急救条件差。甚至, 组织者不给登山者买保险, 一心只顾赚取利润。这种趋势还在不断蔓延。而自发组织登山者, 比如同学或同事之间, 以这种形式去登山, 组织纪律性、安全意识较强。从目前看, “Q群”这一松散组织, 对河南省户外登山运动的健康发展不利, 存在其中的不良状况, 在河南省各地市户外登山运动中普遍存在。
(二) 预防登山运动损伤
通过多年调查发现, 河南登山运动在登山过程中, 非常常见的受伤有:软组织擦伤, 占受伤情况31%, 脚踝扭伤占7%左右, 关节脱臼占0.5%, 骨折占0.5%, 肌肉拉伤占0.8%, 其他疾病占2%, 死亡占0.0001%, 未受伤占58%左右。客观地分析这些伤病起因, 首先是对户外登山运动爱好者, 没有进行专门培训, 如吃、喝、住、行、穿、戴、用、备等等专业要求, 参与者随大流者多, 其中登山专项知识掌握的少。在这些方面, 户外运动俱乐部做的很好。其次是, 参加户外登山运动的人员, 登山装备不够精良。装备精, 受伤几率就会降低。
(三) 管理缺乏科学化
河南省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户外联盟”。逐渐又成立了登山运动协会和全省范围内的登山救援协会。登山者不管在哪座山上只要被困出现危难, 接到报警, 河南户外救援队就会在第一时间, 及时进行救援。其对河南省登山户外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保驾护航作用, 积极地起到了促进了河南省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
近两三年, 网络发达, “Q群”林立, 他们利用大众爱登山的热情, 不断的组织登山运动, 虽然促进了户外装备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呈现的是一盘散沙的状况, 缺乏管理, 比较混乱, 令人担忧。
三、建议
(一) 强化管理
省体委, 可以通过河南“户外联盟”, 加强各地市“Q群”管理。市体委负责发放资质, 各地市成立监管组织, 制定管理细则, 公布处罚条例。使户外登山运动的组织者有法可依。并通过电视、网络大力宣传登山运动的健身功能, 同时, 曝光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组织者或团队, 打击、遏制不良现象泛滥, 从而使登山运动健康前行。
(二) 配备领队
登山运动都需要有领队。他使登山者避免弯路, 远离危险。他教人们科学上下山的方法, 领队还教人们如何休息, 如何保存体力, 以及传授怎样露营, 怎样使用装备等等专业知识。
河南省体委每年都组织领队培训和领队证书发放。所以建议, 每个登山团队或Q群组织, 只要上山, 必须配备领队1~2人。对讲机, 绳索, 路标, 常用药品, 急救药品等等, 每次上山, 都必须备齐, 防患未然。
(三) 自我保护
登山爱好者, 尽量不参加没有资质的登山组织, 或者少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毕竟, 没有资质的组织者, 缺乏好的领队, 也缺乏遇到风险处境解决的能力和办法。登山爱好者要装备齐全, 每次出行都要买保险, 注意天气预报, 保持良好的体能, 加强个人安全意识。
(四) 提高环保素养
环境保护是需要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山中环境保护是登山爱好者必须履行的义务。目前, 在山上乱丢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人, 摘花、毁树、踩踏农田等恶略行为, 令人不齿。以上种种现象, 都需要登山组织者, 加强对登山参与人员的教育与熏陶, 从自己做起, 人人维护山中环境与卫生。对不良行为者, 要毫不留情, 给予制止和谴责, 逐步形成人人爱环境的习惯。
由于社会的变迁, 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 估计, 河南人这一登山运动爱好, 将规模宏大的持续大半个世纪。
摘要:河南省大部分城市乡村都有山峰, 并且, 时尚登山运动的兴起, 在河南省已有20多年的历史。河南境内到处山峦叠嶂, 风景宜人, 因此, 登山户外运动方兴未艾, 成为一种时尚, 开车或组团登山, 是极为平常的事, 并成为儿童到6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人的爱好和运动习惯。这些登山爱好者大致分为三部分:自发组织;Q群组织;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经常参与人数约三百万。
关键词:登山,运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俊斌.对我国户外运动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2]王晋.我国户外体育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