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系统

2024-07-21

缓冲系统(精选11篇)

缓冲系统 篇1

摘要: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越来越普遍,文章对缓冲区溢出原理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正确构造溢出字符串、设置跳转指令地址和加载shellcode中系统函数这三个方面对利用Windows系统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对缓冲区溢出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缓冲区,溢出,堆栈,Windows,shellcode

0 引言

近二十年来,缓冲区溢出漏洞已成为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的攻击占了远程网络攻击的绝大多数,这种攻击可以使一个匿名网络用户有机会获得一台主机的部分或全部控制权,可以使蠕虫病毒进行迅速高效的传播,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安全威胁。

缓冲区溢出攻击之所以成为一种常见的安全攻击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系统和软件非常普遍,且一旦漏洞被成功利用,被攻击者植入的攻击代码将获得与目标程序相同的系统权限,从而得到被攻击主机的控制权。

2 缓冲区溢出原理

2.1 进程在内存中的映像

假设有一个程序,它的函数调用顺序如下:

main(...)->func_1(...)->func_2(...)->func_3(...)

即:主函数main调用函数func_1;func_1调用func_2;func_2调用func_3。当程序被操作系统调入内存运行,其对应的进程在内存中的映像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随着进程中函数调用层数的增加,函数栈帧是逐块向内存低址方向延伸的;随着函数调用层数的减少,各函数调用的返回,栈帧会逐块被释放而向内存的高址方向回缩,各函数的栈帧大小随着函数中局部变量的不同而不等。

(2)进程对内存的动态申请发生在Heap(堆)里,随着系统动态分配给进程的内存数量的增加,Heap(堆)有可能向高址或低址延伸,取决于不同系统的实现,通常是向内存的高址方向增长。

(3)当BSS数据或Stack(栈)的增长耗尽了系统分配给进程的自由内存时,进程将会被阻塞,重新被操作系统使用更大的内存模块来调度运行。

(4)非初始化数据(BSS)区用于存放程序的静态变量,这部分内存都被初始化为零;初始化数据区用于存放可执行文件里的初始化数据。这两个区统称为数据区。

(5)Text(文本区)是个只读区,任何尝试对该区的写操作都将导致段违法出错,文本区被多个运行该可执行文件的进程所共享,用于存放程序的代码。

2.2 函数的栈帧

函数调用时建立的栈帧包含了下面的信息:

(1)函数的返回地址:返回地址是存放在父函数的栈帧还是子函数的栈帧里,取决于不同系统的实现,Windows系统是放在父函数的栈帧里;

(2)调用函数的栈帧信息,即栈顶和栈底;

(3)为函数的局部变量分配的空间;

(4)为被调用函数的参数分配的空间。

2.3 缓冲区溢出

从函数的栈帧结构可以看出:函数局部变量的内存分配发生在栈帧里,如果在某个函数里定义了缓冲区变量,则这个缓冲区变量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就在该函数被调用时所建立的栈帧里。由于对缓冲区的潜在操作(如字串的复制)都是从内存低址到高址,而内存中函数调用的返回地址就在该缓冲区的上方(高地址)——这是由栈的特性决定的,这就为覆盖函数的返回地址提供了条件。当有机会用大于目标缓冲区的内容来向缓冲区进行填充时,就有可能改写保存在函数栈帧中的返回地址,使程序的执行流程发生转移,进而执行预先准备好的代码。下面是缓冲区溢出的示例:

(1)函数对字符串缓冲区的操作,方向一般都是从内存低址向高址的,如:strcpy(s,"AAA.....")。

(2)函数返回地址的复盖。

注:字符A的十六进制ASCII码值为0x41。

(3)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用进程可以访问的某个地址,而不是0x41414141来改写调用函数的返回地址,且该地址正好是准备好的代码的入口,则进程就会执行这些代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由于有地址冲突检测机制,出错时能调试查看寄存器映像和堆栈映像,使得对缓冲区溢出漏洞可以进行精确的分析,确定溢出偏移地址,也便于攻击者寻找缓冲区溢出漏洞。

3 Windows系统缓冲区溢出的利用

假设已经准备好了溢出后执行的基本shellcode代码,针对Windows系统缓冲区溢出的特殊性,还须解决如下问题:

(1)正确构造溢出字符串

前面已指出,随着进程中函数调用层数的减少,栈帧会逐块被释放而向内存的高址方向回缩。在Windows系统中,系统会用随机数据填充废弃不用的堆栈空间,因此必须用下面的方式精确构造溢出字符串,确保溢出后的shellcode不会被随机数据覆盖:

…NNNNNNNNNNNASSSSSSSSS…

其中,N为NOP指令,用于溢出占位;A为跳转指令,使执行流程跳转到shellcode,后面会分析确定A的具体内容;S为shellcode代码。在缓冲区溢出发生之后,堆栈的布局如下:

即A覆盖了返回地址,S位于父函数栈帧的顶部,A的内容,就是指向S的调用。后面会分析如何准确设置A的具体内容。

我们知道,Windows系统的用户进程空间是0—2G,操作系统所占的是2—4G,用户进程的加载位置为:0x00400000。用户进程的所有指令地址、数据地址和堆栈指针都会含有�x0字符,因此不管A中的跳转地址如何设定,也必然含有�x0字符,而�x0字符恰好也是字符串结束的标志。这样就会导致前面的溢出字符串在A处就被�x0阻断了,根本无法将shellcode植入进程。此外,shellcode中本身也可能存在�x0字符,也会影响其植入。这就需要对溢出字符串进行编码处理,处理掉所有不能在shellcode中出现的“�x0”字符,然后在基本的shellcode代码执行前,再由一个子程序对其解码。一种可行的编码方式是对溢出字符串进行xor0x99处理,用同样的程序即可完成解码过程。编解码程序如下:

(2)正确设置跳转指令地址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函数返回的时候,esp(栈顶寄存器)指向的地址,就是缓冲区溢出后shellcode的开始位置。因此函数返回后如果立即执行jmp esp指令就可以使程序执行流程跳转到shellcode上来。要实现这一点,可以把上述溢出字符串中A的内容设为内存中一个已存在的jmp esp指令地址即可。一个Windows程序运行时,内存中很多动态链接库(dll)都会有jmp esp指令,出于通用性的考虑,可以选择kernel32.dll里面的指令,因为kernel32.dll是系统核心的dll,这些dll一直位于内存中,而且对应于固定版本的Windows其加载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同的Windows系统版本,kernel32.dll中jmp esp指令地址不同:

win98第二版下(4.00.2222a),地址为:0xbff795a3

winnt4下(4.00.1381),地址为:0x77f0eac3

win2000下(5.00.2195),地址为:0x77e2e32a

等等。

以这种方式设置跳转指令地址,需要预先知道目标操作系统版本,否则jmp esp地址如果不对,目标程序就会跳出“无效页错误”对话框并退出运行。

(3)正确加载shellcode中的系统函数

实现具备一定功能的shellcode,通常会调用一些基本的win32系统函数,如Read File、Create Process等,但这些函数必须加载到目标程序的进程空间后才能被使用。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可以考虑使用win32系统函数Load Library来加载相应的动态链接库,用Get Proc Address来获得所需函数的地址。在shellcode里面可以包含一个函数名表,保存每一个需调用函数的函数名,并在shellcode执行前,使用上述两个函数逐个获得这些函数的地址即可。

这个办法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Load Library和Get Proc Address本身如何加载并获得调用地址?研究一下这两个函数的作用可以知道,每一个win32程序都需要用它们来取得所有其他函数的地址。因此可以断定,目标程序肯定会加载这两个函数。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找到这两个函数在目标程序里面的加载地址,它们是否会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而变化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动态加载的函数在目标程序里设置了一个入口表,由目标程序自己加载,且该入口表地址是固定的,不会因操作系统不同而变化。这样,就可以使用wdasm32之类的工具来搜索目标程序中的Load Library和Get Proc Address,得到它们对应的入口表地址,假设为AAAA。在shellcode里面,就可以直接用call[AAAA]指令来调用了。

4 缓冲区溢出的保护方法

有四种基本的方法可保护程序免受缓冲区溢出攻击:

(1)编写正确的代码

编写正确的代码是很有意义但耗时耗力的工作,特别是使用C语言这类容易出错的编程语言,程序员往往追求性能而忽视代码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包括很多版本的C标准库都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尽管目前已有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和规范来指导程序员编写安全的程序,但具有安全漏洞的程序仍然不断出现。除了要求程序员尽可能编写正确的代码外,目前已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工具来帮助程序员检查代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工具可以通过人为随机地产生一些缓冲区溢出来寻找代码的安全漏洞。一些静态分析工具也可以用于侦测缓冲区溢出的存在。

(2)使用非执行的缓冲区

通过使目标程序的数据段地址空间不可执行,使攻击者即使向缓冲区植入代码也不可能被执行,这种技术被称为非执行的缓冲区技术。很多老的Unix系统都是这样设计的,但后来的Unix和MS Windows系统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和功能,往往在数据段中动态地放入可执行的代码。为了保持程序的兼容性,不大可能使所有程序的数据段不可执行,但可以设定堆栈数据段不可执行,因为任何合法的程序都不会在堆栈中存放代码,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程序的安全。目前,Linux和Solaris都发布了这方面的内核补丁,Windows Vista也增加了类似的内存保护机制。

(3)进行数组边界检查

与使用非执行的缓冲区保护不同,数组边界检查完全防止了缓冲区溢出的产生和攻击。只要数组不能被溢出,溢出攻击也就无从谈起。为了实现数组边界检查,所有对数组的读写操作都应被检查,以确保对数组的操作在正确的范围内。最直接的方法是检查所有的数组操作,但是通常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的技术来减少检查的次数。常见的实现数组边界检查方法包括编译器检查、存储器存取检查、使用类型安全语言等。

(4)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

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和边界检查略微不同,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在程序指针被引用之前检测它的改变。因此,即使攻击者成功地改变了程序的指针,由于系统事先检测到了指针的改变,因此这个指针将不会被使用。实现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需要操作系统或程序编译器的支持。

5 结论

本文中,我们详细描述和分析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和Windows系统中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并总结了缓冲区溢出保护的基本方法。由于缓冲区溢出攻击是目前出现频繁、危害极大的攻击手段,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了解系统弱点、掌握攻击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护都具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Windows下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程序,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技巧才能加以利用,同时也使Windows系统的安全防护面临挑战。

参考文献

[1]Randal E.Bryant.David O'Hallaron.Computer Systems: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Foster,J.C.缓冲区溢出攻击—检测、剖析与预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许治坤.网络渗透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黑猫(virtualcat@hotmail.com).如何编写自己的缓冲区溢出利用程序.2001.

[4]ipxodi(ipxodi@263.net).Windows系统下的堆栈溢出.绿盟月刊.2000.

[5]David A.Wheeler.安全编程:防止缓冲区溢出.IBM developer Works.2004.

缓冲系统 篇2

缓冲,字面意思是指减缓冲击力。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使冲突缓和。除了真正的冲击力外,缓冲还有抽象的意义。凡是使某种事物进行减慢或减弱变化过程都可以叫缓冲。比如让化学反应不那么剧烈的物质就叫缓冲剂。缓冲的程度不同,可用减缓的百分数来表达。缓冲不同于隔振和减振,它是利用缓冲器吸收冲击的能量,然后使其转变为热能,或者平缓地释放以延长速度变化的时间,从而达到尽量减小机械设备所受冲击力的目的。

在机械振动中缓和机械所受冲击的措施。工程中存在着各种冲击问题,飞机着陆、炮弹发射、机床部件的快速往复运动、包装物起吊或跌落等,都会使机械和地基基础受到冲击。在冲击力作用下,机械的零部件会产生很大的动应力,并可能导致破坏,周围的机械和建筑也可能受到危害。因此,在机械工程中对所有不需要的冲击力都应采取缓冲或者隔离的措施。例如,锻压机械的砧座底部必须放置缓冲材料;为保证精密机械或仪器在吊装运输中不受损坏,应采取可靠的缓冲措施等。缓冲不同于隔振和减振,它是利用缓冲器吸收冲击的能量,然后使其转变为热能,或者平缓地释放以延长速度变化的时间,从而达到尽量减小机械设备所受冲击力的目的。缓冲器按吸收能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缓冲器,能将冲击动能转化为弹性元件的变形能,或用缓冲材料的内阻耗散能量;液力缓冲器,用液压节流方式吸收能量;气体缓冲器,靠气体的压缩吸收能量。液力缓冲器在工业上的应用较为普遍。

不妨缓冲一下 篇3

当规章制度与管理实践有冲突时,园长不妨把事情放一放,来一个缓冲。下面的事例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佳佳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每一次英语课都听得非常认真。一次上英语课,佳佳在无意中瞟到妈妈在外面,就开起小差来,时不时地转过头去看妈妈。英语老师几次用眼神提醒她都不见效。下课后,英语老师表扬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并给他们发了五角星,而只给佳佳半颗五角星:“佳佳,我很愿意给你一颗完整的五角星,可你今天上课不专心,只能得到半颗五角星,另外半颗五角星老师代你保管,希望你下次能得到整颗五角星。”佳佳听了老师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并大声说道:“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一定会改正,下次我一定要拿到整颗五角星。”

缓冲系统 篇4

近几年来, 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过程中其供料机构上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随着筒仓需求的多样化, 其容积要求越来越大, 筒仓不仅要考虑风载、雪载、地面振动等外载荷因素, 其内载荷也要考虑, 同时支撑筒仓的钢结构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这方面的问题曾引发过多起筒仓壁破裂或崩塌事故, 如法国布雷市1997年因筒仓倒塌造成了死亡11人的事故[1], 瑞士在同年也发生了筒仓崩塌事故[2], 而我国也因为设计时载荷考虑不足产生过重大事故。1998年天水市一钢筒仓突然倒塌造成二死三伤, 损失130多万元[3,4]。因此, 对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供料机构强度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5]。

1 基本结构与分析模型

1.1 装车系统基本结构

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缓冲仓、给料闸门、定量仓、称重传感器、控制室、卸料闸门、卸料溜槽7部分组成。当列车进入装车系统站线, 操作员通过控制室起动整个系统。带式输送机从装车塔架顶部将煤块装入缓冲仓, 操作员通过设置于缓冲仓内的料位计观察料位情况, 防止煤量过多或过少, 确保储料仓总保持一定量的煤。然后储料仓给料闸门打开, 煤块进入定量仓, 当重量达到称重传感器设定值时给料闸门关闭。待车厢到位后, 定量仓下的卸料闸门打开, 通过定量仓下的卸料溜槽装入车厢内, 卸料完毕后闸门关闭, 自动进行第二次配料称重循环作业。

1.2 分析模型

文章将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缓冲仓强度进行数值模拟, 建模时对结构进行了如下简化:不考虑焊逢对结构的影响, 将仓壁看作一个整体;忽略螺栓等连接件对结构的影响;忽略各结构件上的圆角、倒角等。以徐州五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快速装车系统为例进行研究。缓冲仓的主要参数如下:筒仓内径2 800 mm, 筒仓高为2 000 mm, 漏斗卸料口直径1 000 mm, 漏斗高为1 000 mm。模型及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

1.3 边界条件

除结构的自重外, 缓冲仓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来自储料对缓冲仓仓壁的作用, 筒仓仓壁主要承受来自储料的水平压力和竖向摩擦力, 漏斗主要承受储料的重力作用。经过对缓冲仓进行静态分析, 为了考虑缓冲仓装卸料过程的动态作用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在进行荷载计算时, 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 在静态压力的计算结果上乘以动态压力修正系数, 并考虑荷载的效应组合。将算得的荷载结果施加在仓壁的相应位置上。缓冲仓加载效果如图3所示。

缓冲仓通过环梁置于硐室内的支座上, 可以认为环梁底部是固支的, 因此将环梁底面设置为固定全约束, 限制其所有自由度。而在缓冲仓上端仅对其环向及径向的位移进行约束, 竖向位移保持自由。

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2.1 应力分布

完成荷载施加和边界条件的定义后, 即可利用Workbench软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缓冲仓等效应力分布示意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 缓冲仓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竖仓部分下端靠近环梁处的内壁上, 最小应力位于筒仓顶端。总体来看, 竖仓部分上部的应力较小, 中部应力变化较为均匀, 底部应力相对较大, 而漏斗部分整体应力较大, 且上部应力大于下部, 这是因为漏斗部分几乎承受了缓冲仓内物料的所有重力荷载。通过对内外侧应力的对比可知, 相同位置内侧应力稍大于外侧, 且内侧仓壁靠近环梁的位置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

缓冲仓内壁沿母线方向的应力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图5 (a) 描述了竖仓内壁环梁以上部分的应力变化, 图5 (b) 描述了整个漏斗内壁沿母线的应力变化。

由图5 (a) 可知, 缓冲仓竖仓部分内壁的最大应力并不是位于竖仓最底部与环梁相接处, 而是出现在距离环梁大约0.18 m处, 应力曲线在该位置发生突变。这是由于竖仓底部的位移受到限制, 竖仓仓壁在此处偏离了竖直方向出现局部弯曲, 储料水平压力与竖向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使该处仓壁出现了弯曲内力, 从而引起仓壁应力在该处出现急剧变化。漏斗强度计算的结果表明, 上部应力大于底部。而在图5 (b) 中, 漏斗顶部的应力很小, 在距离顶部约0.2 m处发生突变迅速增大并出现最大值。这是因为强度计算时, 没有考虑环梁对漏斗壁应力的影响。而环梁的存在对漏斗的上部进行了加固, 使该处仓壁的应力得到降低, 同时在环梁与漏斗壁的相接处由于环梁的作用, 限制了壁面的径向位移, 仓壁变形量在此发生突变, 在储料重力荷载的作用下该处出现应力集中。

2.2 应变分布

通过对缓冲仓等效应力的分析可知, 由于环梁限制了仓壁的变形, 使得环梁与仓壁的交接处出现了应力集中。下面将对缓冲仓的变形情况作进一步分析。缓冲仓变形分布示意图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 缓冲仓环梁部分的变形最小, 最大变形出现在竖仓部分底部靠近环梁处, 为一个环形带状区域。这是因为缓冲仓通过环梁固定于支座上, 环梁几乎不发生变形。总体看缓冲仓的变形分布规律与应力分布基本相同, 竖仓部分自上而下变形量逐渐增加, 漏斗部分整体变形较大。缓冲仓内壁沿母线方向的变形曲线如图7所示。

由图7 (a) 可知, 缓冲仓竖仓部分仓壁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径向变形和轴向变形, 而切线方向几乎没有变形。其中, 轴向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且变化较为均匀, 这是因为缓冲仓竖仓部分底部固定, 而上部仅对其径向和环向位移进行约束, 轴向位移自由, 仓壁在储料摩擦力作用下承受轴向压力。仓壁的径向位移的变化较大, 其变化曲线与竖仓内壁的应力变化曲线非常接近, 径向位移先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大, 在距离环梁约0.18 m处发生突变然后迅速减小。这是由于固定的环梁使竖仓底部的径向位移受到限制, 从而导致在接近环梁位置径向位移出现转折并迅速减小。应力与径向位移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该转折处, 在荷载过大时容易发生局部屈曲, 导致刚度损失而引起过大的径向位移, 即“象腿”破坏现象。

由图7 (b) 可知, 漏斗顶部的变形很小, 与应力分布规律一致, 表明在环梁的作用下该区域的变形受到限制, 应力也相对较小。在距离顶部约0.2 m处曲线出现突变, 变形量迅速增大, 对比图5 (b) 中的应力曲线可知, 漏斗壁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距离顶部约为0.2 m位置, 即该变形量发生突变处, 表明变形量的突变导致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在距离顶部约0.8 m处变形量达到最大值, 该位置与应力曲线中的第二个峰值相对应, 可见若不考虑环梁的作用造成的应力集中, 漏斗在储料重力荷载的作用下, 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均出现在漏斗的中上部。

3 结论

(1) 缓冲仓竖仓部分仓壁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径向变形和轴向变形, 而切线方向几乎没有变形。仓壁的径向位移的变化较大, 在距离环梁约0.18 m处发生突变然后迅速减小, 从而引起仓壁应力在该处出现急剧变化。

(2) 由于环梁限制了仓壁的变形, 漏斗部分在距离顶部约0.2 m处曲线出现突变, 变形量迅速增大, 使得该位置出现了应力集中;在距离顶部约0.8 m处, 变形量达到最大值, 该位置为应力曲线的第二个峰值, 漏斗在储料重力荷载的作用下, 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均出现在漏斗的中上部。

摘要:为提高缓冲仓的安全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采用Ansys workbench对缓冲仓的强度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缓冲仓竖仓部分仓壁的径向位移的变化较大, 在距离环梁约0.18 m处发生突变然后迅速减小, 从而引起仓壁应力在该处出现急剧变化。由于环梁限制了仓壁的变形, 漏斗部分在距离顶部约0.2 m处变形量出现突变, 迅速增大, 使得该位置出现了应力集中, 在距离顶部约0.8 m处, 变形量达到最大值, 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均出现在漏斗的中上部。分析的结果为缓冲仓的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快速装车系统,缓冲仓,强度,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1]刘冲, 齐玫, 臧梦, 等.煤矿列车装车过程自动化[J].煤矿自动化, 1999 (6) :27-29.

[2]Guy Mavrot, Isabelle Sochet, Patrice Baillly.Silo vulnerability:structural aspect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3 (16) :165-172.

[3]R.Kiseslbach.Bursting of a Silo[J].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1997 (4) :49-55.

[4]归衡石.钢筒仓倒塌事故和贮料流动影响[J].冶金矿设计与建设, 1999, 31 (5) :50-54.

汤米的缓冲贴纸 篇5

我回答道:“汤米,贷款给小孩是我的目标之一,而且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孩子都还清了他們的借款。你要用这笔钱来做什么呢?”

汤米说:“我从4岁起,就认为自己能促进世界和平。我要制造一种贴在车后面的缓冲贴纸,上面写着‘请为我们孩子维护和平’,然后是我的签名‘汤米’。”

我说:“我可以支持这个构想。”他需要454美元以制造1000张贴纸。马克·汉森儿童免息贷款基金开了一张支票给印制贴纸的厂商。

汤米的父亲在我旁边耳语:“如果他没有偿清贷款,你会没收他的脚踏车吗?”

我说:“不会的,我不会那样做,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诚实、有道德感且做事有原则的,但他们必须再学些别的东西。我相信他会把钱偿还给我们。”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超过9岁,那就让他们为诚实、有道德感及有原则的人工作,赚自己的零用钱,这样他们就会很早掌握这个原则。

我们给了汤米一份我所有录音带的拷贝,他每卷都听了21遍,并把所有的内容都铭记在心。录音带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定要先向顶尖人物推销。”汤米便说服他父亲载他去里根的住所,汤米按了门铃,守门人出来了,汤米用了两分钟,把他的贴纸介绍得令人难以抗拒,守门人把手伸入口袋,掏出一块五给汤米,说:“拿去,我要买一张,等一下,我去把前任总统找来。”

我问汤米说:“为什么你会请前任总统买你的贴纸?”汤米回答道:“是你在录音带里说要请每一个人都来买的啊!”我说:“是啊!是啊!真是不好意思!”

汤米又寄了一张贴纸给戈尔巴乔夫,并在信中附了一张一块五美元的账单。戈尔巴乔夫寄给汤米一块五及一张他的照片,上面写着:“汤米,为和世界平勇往直前!”并签上了“米契尔·戈尔巴乔夫总统”。

我告诉汤米:“汤米,我拥有好几家公司,你长大后,我要雇你呢!”

他回答说:“开什么玩笑!我长大后,我才要雇用你呢!”

《橘县纪录报》周日版刊出了一则有关汤米、儿童免息贷款银行及我的特写报导。执笔的记者萧·马堤访问汤米,6小时后,完成了这篇精彩绝伦的专访报导。马堤问汤米,他认为自己将会对世界和平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汤米回答道:“我想我年纪还不够大,我认为一个人要到八九岁才能停止世界上所有的战争。”

马堤问道:“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汤米说:“我爸爸、乔治·本恩斯、瓦理·裘纳及马克·汉森。”汤米显然在选择偶像方面品味非凡。

三天后,我接到问候卡公司的来电,一位叫贺轩的专门代表传真了《纪录报》上的那篇特写文章给我,他们将在旧金山举行一个研讨会,希望汤米能参加演说,因为他们知道汤米为自己立下了9个目标:

1.用电话询问价钱(棒球卡的报酬);

2.印制贴纸;

3.贷款计划;

4.想出与人打交道的方法;

5.拿到领袖的住址;

6.写信给所有的美国总统及其他国家的领袖,并附赠一张贴纸;

7.和每个人谈论和平;

8.致电每个书报摊以介绍自己的产品;

9.和学校洽谈。

贺轩希望我的公司——“看谁正说话”能承办汤米前往研讨会的演说事宜。因为两周的筹划时间实在太短了,汤米的演说遂胎死腹中,但发生在贺轩、我自己及汤米之间的协调过程却十分有趣且振奋人心。

琼恩·睿勃斯打电话给汤米,想邀请汤米上她主持的综合电视节目。之前,也有人把《纪录报》上有关汤米的专访传真一份给她。

琼恩在电话里说:“汤米,我是琼恩·睿勃斯,我要你上我拥有百万观众群的电视节目。”

汤米说:“太棒了!”他压根儿不知道琼恩·睿勃斯是何方神圣。

琼恩说:“我会付给你300美元。”

汤米回答说:“太棒了!”因为反复聆听我“推销致富”的录音带,汤米已深知个中诀窍,他继续向琼恩推销并说道:“琼恩,我只有8岁大,我不可能一个人去上你的节目,你可以顺便提供我妈妈的旅费,对不对?”

琼恩回答道:“没问题。”

汤米又说:“还有,我刚看了一出《富豪名士生活剪影》的节目,提到在纽约时要住川普大饭店,琼恩,你会帮我们安排一切,不是吗?”

琼恩回答:“当然。”

“这个节目也提到,在纽约时要去一睹帝国大厦及自由女神像,你可以帮我们弄到入场券是不是?”

“是的。”

“太好了!我有没有跟你说,我妈妈不会开车?我们可以坐你的豪华轿车,对不对?”

琼恩说:“当然没问题。”

汤米上了琼恩·睿勃斯的节目,主持人、录影的工作人员,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他的表现大大折服。汤米是如此帅气、风趣且率真,他也是一个不凡的自我激励者。

他所说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且具有说服力,以至于观众当场就从皮包里拿出钱来购买贴纸。

节目最后,琼恩俯身向前问汤米:“汤米,你真的认为你的贴纸会带来世界和平吗?”

汤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热切地说:“目前为止,我只卖了两年的贴纸就使柏林墙倒了,我做得还不赖吧!你说是不是?”

至今,汤米已经售出2500多张缓冲贴纸,也已经还清了他向马克·汉森儿童免息贷款银行所贷的454美元。

(转载自中国学生网)

四柱液压机冲裁缓冲系统研究 篇6

四柱液压机是通过液压系统中活塞的下行运动带动上下模具快速合模,使金属板材发生永久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的加工设备。板材冲压工艺由于工件形状及尺寸固定、加工成本低、效率高、适合于批量生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军工、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纺织、航空等领域。

板料冲裁时,在金属材料断裂瞬间液压机突然卸载、失荷,使工件负载突然消失,油缸内的液体压缩能和机身弹性变形能急剧释放,造成板材在断裂瞬间冲头突然失控,以极大的速度下冲,压机会产生巨大的强烈的弹跳、冲击和振动,并产生很大的噪声。不仅使工作环境恶化,而且对设备和模具都造成损害,易使液压阀损坏,严重影响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为此,国内外在对液压机上进行冲裁工艺作了广泛研究,获得了可喜成果。目前的快速冲压液压机一般都具有冲裁功能,如汽车纵梁成形液压机大都能进行落料、冲孔、弯曲与成形工序操作。

2 减少冲裁噪声的方法

液压机在冲裁时产生冲击及振动的根本原因,是在板料断裂瞬间压机突然失荷,油缸的液压能与机身弹性变形能急速释放所造成的。其现象是冲头瞬间突然失控,以极大的速度下冲,伴以压机晃动与巨大的噪声。针对这种冲裁过程的负荷特点,设计了以下几种应对方法。

(1)在液压缸内加缓冲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活塞在其行程即将走向终端时,在活塞与缸底之间封住一部分液压油,强迫它从油缸内的小孔或缝隙中挤出,产生节流背压阻力,使工作部件受到牵制,逐渐减慢运动速度,达到缓冲的目的。通过试验证明此方法达不到缓冲的预期效果。表现为缓冲作用过大、缓冲作用失效和缓冲过程爬行。

(2)据记载,国外某公司曾经研制过一种冲裁缓冲装置,该装置只能吸收冲裁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冲击能量的40%~60%,因此缓冲效果不甚理想,其噪声仍然很大。

实际生产中的冲裁噪声使压机的工作吨位也受到限制。为了提高液压机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扩大其工艺用途,在四柱液压机上加装了缓冲缸,通过多次试验,获得了成功。

3 缓冲原理

我们采用了在工作台两端加装缓冲缸。其基本原理是在板料断裂的瞬间,由缓冲缸提供反向力作用在滑块上,以代替冲裁时板料作用在滑块上的载荷,使压机由冲裁工艺载荷平稳过渡到缓冲缸载荷,使主油缸内积聚的液压能与机身弹性变形能受控释放,消除突然卸载现象,也就消除了压机产生的冲击与振动。如图1所示。

缓冲缸结构如图2所示。

根据用户要求,我们计算一下一台液压机冲裁工件时的冲裁力。

加工板材为厚度1mm的不锈钢板,长1750mm,宽1250mm,中间有两个内圆直径250mm。

根据冲裁力F计算公式:

式中:k———冲裁系数,一般取1.3;

L———冲裁周长,L=(1750+1250)×2+250×3.14×2=7570mm;

t———板材厚度;

ζ———抗剪强度,不锈钢ζ=510MPa=5100kg/cm2。

计算得:F=5018910kg≈500t

多次试验证明,缓冲力为冲裁力的50%左右即可获得良好的缓冲效果。即缓冲缸的公称力可按压机公称力的40%~60%选取,即缓冲力为250t。因缓冲缸加在工作台的两边,则一边的缓冲力为125t,即125000kg。

液体最大工作压力p=25MPa=250kg/cm2。

根据油缸工作压力p=F/s,则:

由s=3.14×d2/4,求得d=252mm,即缓冲缸上活塞的直径为252mm。

采用缓冲缸的关键是缓冲力的建立及何时作用在滑块上。冲力过早作用在滑块上,则滑块载荷等于冲裁力加缓冲力,缓冲力过大,压机无法进行满负荷冲裁工作;若在板料断裂后作用到滑块上,则无法实现载荷的平稳过渡,产生冲击。

4 结论

通过对四柱液压机加装缓冲缸进行冲裁工艺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冲裁力与缓冲力的关系。缓冲力为冲裁力的50%左右即可获得良好的缓冲效果。即缓冲缸的公称力可按压机公称力的40%~60%选取。

(2)缓冲缸预充压力对缓冲效果无明显影响。试验中对缓冲缸内预压力大小进行了调节,发现无预压力也能达到满意的缓冲效果。

(3)缓冲力起始作用点对缓冲效果的影响。缓冲力起始作用点的调节应根据冲裁件断面上的光亮带宽度确定。缓冲力起始作用点过早时,虽也能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但附加力增大;起始点过迟,则冲裁时产生明显的振动与噪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不在压机满负荷下冲裁,可适当提前缓冲作用点。故缓冲力起始作用点的调节无需高精度的调节。

(4)压机主油缸容积的影响。无缓冲时,改变主油缸储油容积对冲击、振动是有影响的,但是有缓冲缸后主缸储油容积大小对缓冲效果无明显影响,无需人为减小主缸储油容积,如增加工艺垫板等。

(5)缓冲系统刚度的影响。缓冲系统刚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应尽量减小缓冲缸储油容积,包括管道容积。特别是系统内的气体对刚度影响很大,要保证系统充分排气。

(6)冲裁工艺问题。在试验中,用同一块板料,在同一副模具上落料,发现无缓冲时冲裁质量比较好,而有缓冲时冲裁质量差。对端面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冲裁间隙,当冲裁间隙过大时,板料受拉伸弯曲的作用加大,光亮带高度缩短,断裂带高度增加,斜度也加大;当间隙过小,上、下裂纹不重合,产生第二次剪切,从而在剪切面上形成第二光亮带,在光亮带与第二光亮带之间夹有残留的断裂带;而当加缓冲冲裁工件时,板料的端面特征与模具间隙偏小时出现的情况相似,这与目前各种手册、资料给出的冲裁模具间隙数据都是以无缓冲为冲裁条件有关,在液压机上进行有缓冲冲裁时这一数据都要进行修正。

摘要:简要叙述了液压机冲裁缓冲系统工作原理,并研究分析了影响缓冲效果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液压机,缓冲系统,冲裁

参考文献

[1]雷华桢,王东方.板料冲压成形及回弹数值模拟的应用与研究.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42(6).

[2]戚鹏,辛献杰,王永智.工艺参数和材料性能对板料成形回弹的影响.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42(1).

[3]俞新陆.液压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4]雷天觉,编.新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缓冲系统 篇7

关键词:电磁力,排斥,碰撞

1 研究背景

汽车安全历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安全和财产的损失。汽车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目前, 各国都在努力降低交通事故的伤亡率, 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汽车的安全性能在不断地提高, 现代汽车的安全设计都在从整体上来考虑, 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

随着人们对驾驶安全要求不断提高, 汽车的安全技术性能也在不断完善, 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高性能的电子科技产品应用于汽车安全系统当中, 对汽车的安全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汽车安全性分析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 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 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 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

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 使汽车能够自己“思考”, 主动采取措施, 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 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 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倒车、超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 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者提供车体周围必要的信息, 并可自动采取措施, 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储大量有关驾驶者和车辆的各种信息, 对驾驶者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因此, 汽车的安全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ABS、EBD、TCS、LSWS等的应用当汽车发生事故时, 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例如, 以车速50公里/时进行正面撞车时, 其发生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左右。为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防止对乘员的伤害, 必须设置安全装备, 目前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等。

由于很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 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 由于使用方便, 效果显著, 造价不高,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 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 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 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 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 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 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 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3 电磁力与距离关系的分析

电磁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其大小主要与电流、距离等因素有关, 电磁力变化是非线性变化。根据图1中可以看出, 电磁力主要集中在1-300mm之间, 距离越小, 电磁力越大, 成指数上升。当出现车辆强烈碰撞时, 线圈内会流过强大的电流, 人体向前倾, 根据曲线图的走向, 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力, 此强大的电磁力会缓冲人体和方向盘的接触, 很大限度的防止人体直接接触方向盘而造成的二次伤害。

4 电磁缓冲防撞系统的初步构思

电磁缓冲防撞系统是利用电流流过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 同极性电磁力互相排斥的原理, 达到缓冲并防止驾驶员身体上部碰撞方向盘。在方向盘内放置超导线圈, 安全带需要特殊设计, 使正对方向盘的安全带部分需要内置超导线圈, 当车辆车头猛烈撞击时, 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 信号传递到ECU中进行处理, 使方向盘和安全带内的超导线圈通电, 产生同极性磁场, 互相排斥, 使人身前倾缓冲, 两者越接近, 排斥力越大, 致使人体不碰触到方向盘。 (图2)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系统的介绍, 该系统是借助一种非接触的力来进行缓冲, 达到人体不接触硬件物体, 以此来保护人身安全。该系统利用电磁原理, 故从车辆碰撞到系统起作用之间时间非常短, 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时间。在如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 该系统应用在汽车上造价低廉, 安全系数高, 值得更进一步研究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建立.电磁力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中的探究[J].技术应用, 2014 (16) :117-118.

[2]王丽.电磁防撞系统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36) .

[3]佟国栋.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汽车电磁防撞装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9) :11-14.

缓冲系统 篇8

在电力、通信等对供电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通常要求其中的仪器设备不间断供电,即在无外界提供电能的情况下,电源系统还能持续为仪器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确保系统正常可靠工作。为此,必须采用储能元件,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蓄电池具有储能密度大的特点,因此,在长待机时间的不间断电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其缺点是功率密度低、充放电电流不能太大,因此,在对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场合的应用受到限制。而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的特点,瞬间可提供很大的功率;而且还具有更低的串联等效电阻、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宽的温度工作范围和电压变化范围、免维护和可密封及无污染等优势[2]。但其缺点是能量密度低,储存同样的能量时,其体积要比蓄电池大得多。因此,将二者进行合理组合,利用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方式的复合电源系统可以使供电系统同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并且极大地延长电源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源系统的稳定性[3]。

但超级电容器的最低电压可以为0,如果在复合电源系统中,采取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直接并联方式,相当于将蓄电池短路,必然会损坏蓄电池,因此,必须在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之间加入某些形式的限流缓冲电路。可作为限流缓冲电路的形式较多,较为简单的是通过串接串联电阻来防止峰值电流超过电池允许的最大值,但由于电阻为耗能元件,会降低系统的整体效率,增加电容器的充电时间。另一种形式是将限流线性电压调节器(LDO)作为缓冲电路置于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从而控制电池峰值电流。但使用LDO时,由于其无法提升电池电压,使得超级电容器的目标电压必须始终低于电池电压,特别是在电容器电压太低时,由于LDO属于线性电压调节器,会产生较大的损耗,致使该类缓冲电路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还有一种形式是在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之间加入DC-DC变换器,可以避免上述不足。由于功率变换器的存在,使得该形式与前2种形式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蓄电池组和超级电容器组的端电压可以不同,因而在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次,由于可以通过控制功率变换器的开关导通比,将蓄电池的输出电流限定到安全可靠的范围,因而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另外,由于蓄电池基本上以恒流输出方式工作,从而可优化蓄电池的放电过程[4]。而且,由于超级电容器组与蓄电池组之间的能量流动过程具有可控性,因而,在能量管理上更加灵活,可根据蓄电池的型号、负荷状况、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设计系统的能量管理过程[5]。由于功率变换器组成的缓冲电路具有上述诸多优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变换器的缓冲电路,论述了电路的组成和原理,介绍了关键元件参数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了验证。

1 Buck变换器的组成和原理

Buck变换器又称降压变换器,其主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在图1中,Vi为输入电压,Vo为输出电压,VT为开关管,L为储能电感,iL为流过电感的电流,Ub为开关管控制电压;VD为续流二极管,C为输出滤波电容,RL为负载电阻。设开关周期为T,导通时间为Ton,则开关频率f=1/T,开关导通比d=Ton/T。

在开关管VT导通期间,二极管VD截止,输入电源通过电感L向负载提供电能,同时流过电感的电流iL线性增加,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储存在电感L中,当电感电流增加到大于Io后,电容进入充电状态。在开关管VT关断期间,二极管VD导通续流,流过电感的电流iL线性减小,在减小到Io之前,电感电流给负载供电,同时给电容充电;当iL减小到小于Io后,电容进入放电状态,向负载供电,以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Buck变换器工作时,开关导通和关断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2(a)、(b)所示。

(a)当开关VT导通时,VD截止。流过负载的电流为Io,流过电感的电流iL线性增加,负载两端的输出电压Vo为上正下负,电感L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并储存,当电感电流增加到大于Io后,一部分给负载供电,一部分给电容充电。其等效电路如图2(a)所示。

(b)当开关管VT关断时,电感L保持其电流iL不变,负载两端的电压仍为上正下负。电感电流iL在此阶段线性减小,在iL减小到Io之前,电感电流一部分给负载供电,一部分给电容充电,当iL减小到小于Io后,电容进入放电状态,和电感同时为负载供能,以维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不变。其等效电路如图2(b)所示。

在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之间加入基于Buck变换器的缓冲电路后,可使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端口电压进行灵活配置,并可防止蓄电池的短路以及大电流放电,保护蓄电池,延长其使用寿命。

2 基于TL494的Buck型缓冲电路设计

2.1 TL494的原理和特点

TL494是一种电压控制型脉宽调制控制集成电路,工作电压可达40 V,内有5 V的电压基准,死区时间可以调整,主要应用在各种开关电源中[6]。TL494的内部组成框图如图3所示。

TLA94是一款频率固定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主要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振荡器、死区时间比较器、误差放大器、PWM比较器以及输出驱动电路等组成,其各引脚功能说明如下:

1、2脚分别为误差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3脚为补偿端,为了增加电路的稳定性,需外接补偿电路;4脚为死区时间控制端,从4脚加入死区控制电压可对驱动脉冲的最大宽度进行控制;5、6脚分别用于外接震荡电容和电阻,用以设置振荡频率;7脚为接地端;8、9脚及10、11脚分别为TL494内部末级2个输出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12脚为电源供电端;13脚为输出方式控制端;14脚为内部5V基准电压输出端;15、16脚分别为误差放大器2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

TL494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定时电阻RT和定时电容CT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计算公式为:

输出脉冲的宽度调节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2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幅值期间才会被选通,输出脉冲宽度将随着控制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减小。

TL494内置1个5.0 V的基准电压源,使用外置偏置电路时,可提供高达10 mA的负载电流,在典型的0℃~70℃温度范围50 mV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源能提供±5%的精确度。

2.2 缓冲电路的设计

基于TL494的Buck变换器电路如图4所示。由于Buck变换器只有1个开关管,所以使用TL494控制电路时,TL494应采用单端输出方式,输出方式控制端13脚接低电平,2个输出晶体管的发射极E1、E2并联接地,集电极的输出端C1、C2并联输出驱动开关管;TL494内部的误差放大器1及其外围元件构成电压控制模式的调节器,其反相输入端2脚通过R3接到基准电压端(5 V),同相端1脚接到输出电压在R10和R11上的分压端,R1、R2和C3构成电压调节器的补偿网络;TLA94内部的误差放大器2及其外围元件构成输出过载保护电路的电流比较环节,其同相端16脚接输出电流采样信号;将14脚的基准电压经过分压后接到反相端15脚作为过电流保护的设定值,当电流流过R9产生的电压超过该设定值时,误差放大器2输出高电平,开关管关断,从而实现过电流保护;5、6脚所接的电容和电阻用来设定芯片的振荡频率。

蓄电池通过缓冲电路为超级电容器充电,当缓冲电路的输出电流过大或输出短路时,R9上产生的压降增加,当其增加到超过15脚的电压时,误差放大器2输出高电平,致使功率开关管关断,输出电流下降,从而限制了电流的进一步增加。当超级电容器充电完毕,缓冲电路正常工作时的输出电压为21 V,若由于某种原因致使输出电压有升高趋势时,电压误差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1脚电压升高,其输出电压Ve增大,使PWM比较器的高电平输出脉冲宽度增大,芯片输出端8、11脚的高电平脉冲宽度也增加,功率开关管的导通比减小,输出电压将下降,最终使输出电压维持稳定。因此,该缓冲电路通过芯片内部的误差放大器及电路相关元件参数的设计实现了限流恒压的作用。

该电路的具体参数设计如下:输入电压VIN=24 V,输出电压VOUT=21 V,开关管的工作频率f=50 kHz,超级电容器的充电电流设定为1.5 A。本实例中,取CT=0.01μF时,则根据式(1)计算可得RT=2.2 kΩ。

电感值可根据式(2)进行计算[6]。

式中:VIN为输入电压;VOUT为输出电压;T为开关周期,等于开关管工作频率的倒数;RL为负载电阻。代入相关参数可得:L>38μH,实际电路中电感取值为100μH。

电路设计过流保护值为2 A,取R9=0.1Ω,则TL494设定的16管脚的电压(EA+)=0.2 V。15管脚的电压(EA-)与所接的2个分压电阻应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VREF=5 V,(EA+)=(EA-)=0.2 V。取R8=5.1 kΩ时,计算可得R7=220Ω。

3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图4所示电路,并应用上述设计参数对电路进行实验,可得在超级电容充电起始和完成状态时的开关管输出电压波形分别如图5(a)和(b)所示。

从图5(a)中可以看出,当系统上电开始对超级电容器充电时,由于超级电容器的起始端电压为0,缓冲电路的输出端相当于短路,但是通过加入PWM控制的Buck变换器缓冲电路,可根据设定的最大充电电流,将开关管的开通占空比调至比较小的值,确保了蓄电池在超级电容器接近短路的情况下,维持对超级电容器的恒流充电方式,有效防止因超级电容器短路造成的蓄电池损坏,使系统工作安全可靠。

图5(b)为超级电容充电完成时的开关管输出电压波形,从图5(b)中可看出开关管的开通占空比很高,接近于1,从而使得超级电容器的端电压与蓄电池的电压接近相等,确保超级电容器储能最大,可维持大功率输出的时间更长。

4 结论

针对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之间不同的端电压,通过设计合适的DC-DC变换器拓扑及其参数,可方便实现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组合储能,避免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直接并联时,由于超级电容器充电期间的短路现象对蓄电池造成的损坏。由DC-DC变换器构成的缓冲电路可使组合储能电源系统中的蓄电池以恒流输出方式工作,确保系统工作更为安全可靠。

摘要:针对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组合储能技术中串联电阻及LDO存在的功耗大、系统配置不灵活及端电压不可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开关变换器的缓冲电路,采用电压控制型脉宽调制芯片TL494作为其核心控制器,可方便地实现限流恒压功能。根据复合储能电源系统的电气性能指标要求,提出了关键电路元件参数的设计方法,实例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电路及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缓冲电路,设计

参考文献

[1]朱松然.铅蓄电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柴庆冕.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张靖.超级电容蓄电池复合电源的研究与仿真[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4]闫晓金,潘艳,宁武,等.超级电容-蓄电池复合电源结构选型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44(5):75-77.

[5]唐西胜.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及稳定性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2006.

缓冲系统 篇9

1.1 机封甘油系统

BD601、BD602、BD603 搅拌器机封, 因为对应的工作压力相对较高, 工作介质危险性相对较大, 机封缓冲液系统原设计的是甘油自动补偿系统。自2003年9月起, 开始频繁出现系统误动作引起机封腔异常补甘油, 导致机封短时间内突然失效。甚至BA602、BA603 机封两次均发生更新后使用不足一个月便发生失效, BA601机封在2004年7月更是在投用不足24小时便发生失效, 给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原系统的国外生产厂家早已不存在, 所以, 原配件已无法购买。车间和检修公司也曾对缺失配件及机构进行自我改造, 但使用效果不理想。自2007年始, 此系统一直采用人工手动补甘油的办法来维持, 但可靠性极差, 一般新机封投入使用一个月不到, 机封下部的摩擦副便失效, 只靠机封上部摩擦副来维持生产, 从而导致机封最长使用寿命不到10个月, 短的仅有一个月甚至时间更短[1]。

1.2 机封故障危害

甘油补偿系统的设置是为了平衡机封组件工作时的负荷从而来延长寿命, 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一旦甘油补偿系统发生故障, 其对机封的危害远大于不投该系统对机封造成的危害, 甚至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机封的失效。

以BD603 为例说明, 当机封腔内压力下降时, 甘油补偿缸的活塞会同步上移, 当回讯开关检测到活塞移至LSA开关位置时, 小电磁阀会迅速打开, 甘油会在极短的一瞬间将甘油缸活塞迅速推下至LSB或LSH位置, 电磁阀在接收到LSB或LSH开关回讯后会立即关闭。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这一动作在极短的瞬间便已完成, 不会造成甘油补偿缸内压力的波动, 所以不会对机封造成不良影响。但在故障时, 却可能发生电磁阀持续保持在开的位置, 从而导致密封腔内压力骤升并保持下去。且由于电磁阀的持续开, 总管压力会下降, 甘油泵会反复自起动以维持总管压力, 从而对机封组件如波纹管、动环、静环等造成较大的冲击性载荷或持续高压载荷。机封内组件在反复性冲击性载荷或持续高压载荷作用下极易造成波纹管的永久变形失弹、在焊接薄弱区域发生断裂、传动套顶丝的易位松动等, 会加剧磨擦副的摩损, 还会造成静环、动环的破损和断裂[2]。表1中列出了甘油系统典型事故的详情以及分析。

2 改造情况

机封系统主要通过维持机封密封腔和容器内稳定的压差, 从而避免机封在容器的较高压力或压力波动而造成的附加压力下持续运行。

2.1 改造前的情况

机封甘油自动补偿系统主要有甘油密封站和机封密封腔压力变送组件两个部分组成。甘油密封站主要由甘油罐、甘油泵、袋式蓄能器、电磁阀及压力开关及相应管路组成, 而机封密封腔压力变送部分包括甘油压力补偿活塞缸、甘油压力开关 (液位) 等组成。

正如图1 所示, 正常生产时机封密封腔内压力等于甘油压力补偿缸活塞上部压力, 甘油压力补偿缸下部压力等于容器内压力。在正常生产时活塞并不移动, 当机封密封腔内甘油密封液逐步损失时, 活塞同时逐步上移, 当活塞上移至LSA开关位置时, 甘油站A电磁阀将接受信号打开 (当活塞上移至LSL开关位置时, 甘油站两电磁阀也将接受信号打开) , 较高的压力将在瞬间使活塞下移至LSB或LSH开关位置时, 电磁阀将关闭。当机封腔内甘油损失速度较快时, 由于电磁阀的频繁开启会导致甘油电磁阀前总管压力低开关触发, 甘油泵自起动, 当一台泵启动仍不能满足压力需求时, 第二台甘油泵将会自起动。当甘油总管压力达设定值或甘油大罐液位低低时, 甘油泵会联锁停。

2.2 改造后的情况

系统更新主要相关设备为:两台高速泵 (机封冲洗系统PW水泵) 、三台调节阀、六台现场转子流量计及相关管件及仪表。

改造后的机封缓冲液系统流程如上图2所示。在正常生产时, 通过来自BD906 的HHPW来实现对结晶器上部空间的覆盖;机封的上部密封是通过来自两台高速泵BG1007D/E的PW水, 以高于结晶器的工作压力0.2-0.3MPa来实现, 并最终流回到循环溶剂罐BD801中。

3 改造结果

针对机封甘油自动补偿系统的故障情况, 为了减少机封甘油自动补偿系统的故障的发生, 增加机封的使用寿命, 减少不必要的停车和检维修费用, 车间对机封缓冲液系统进行了更新。现就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前后的优劣性进行对比分析。

3.1 原理方面

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前, 甘油是从甘油密封站打到机封腔进行密封, 属于间歇性、有损耗的密封;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后, PW水是从PW水高速泵打到机封腔进行密封, 属于连续性的、可再收的密封。

3.2 机械方面

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前, 甘油压力补偿缸参与密封的实现, 却总出现渐进开关固定板与活塞杆的平行度有偏差、活塞上下两O环磨损造成活塞与缸体卡死、活塞本体上下部分的连接螺钉扭断、活塞位置指示器在移动过程中的左右易位引起监测活塞位置的回讯开关误报警等现象;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后, 甘油压力补偿缸不再参与密封的实现。

3.3 仪表方面

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后, 在机封前后流程上分别增设了转子流量计。这种设计思路的更新改进, 相比较于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前, 可以通过机封前后转子流量计的示值变化情况, 对机封泄露情况作出准确、实时、有效的判断, 从而作出处理。

3.4 压力方面

与BD601、BD602、BD603对应的搅拌器机封密封压力要求比正常工作压力高0.2-0.3MPa。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后, 新增的两台高速泵BG1007D/E的出口压力达到4.75MPa。而且, 搅拌器机封前后各新增设了调节阀, 可以根据密封的好坏情况进行微调处理, 以保证密封的正常。

3.5 介质方面

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前后, 密封介质由甘油改为PW水, 不仅价格上比较便宜, PW水相对来说也可以自产自供自足, 而且经过密封后的PW水还可以回流作为循环溶剂加以合理再利用。

化工车间PTA装置搅拌器机封频频失效先前是影响装置正常安稳长优运行的一个设备热点, 而甘油自动补偿系统的频频故障是导致机封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车间在分析故障原因并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后, 对机封缓冲液系统进行了相关的更新改造。通过关于机封缓冲液系统改造前后优劣性进行的对比分析, 结晶器搅拌器机封缓冲液系统由甘油改为PW水, 使用前景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李凯民, 王仁旺.PTA装置甘油密封系统仪表控制的改造[J].河南化工, 2004 (7) :37.

新规定“下沉”须缓冲 篇10

“艾经理,刚刚罗贝来找我们财务部结算工资和奖金,你看我们还要不要按照上次新发布的规定给她算呢?”听到“新规定”一词,艾经理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对于物流行业的M公司的员工来说,最近公司出现的很多新规定都给人一种“来路不明”的感觉,仿佛是经理拍脑袋拍出来的,而这些规定又常常以牺牲员工的个人利益为代价,容易产生推行不顺畅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规定1:由于员工自身操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公司和员工本人各承担一半,如果失误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将取消该员工年底奖金的领取资格。

员工心声:准备辞职的罗贝收到了在M公司的最后一封邮件。“什么?现在才告诉我还要赔偿上次失误的损失?出现失误要求公司和员工本人各承担一半?那公司为什么不去雇佣机器人?为什么不加大培训的力度?让员工都摸着石头过河,不出事情才怪!”在操作部门,罗贝是最热心的一个。虽然由于自身原因,罗贝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但经过多次协商后已经挽回了大半的损失,可是公司在她离职前的最后一分钟还向其索要赔偿。罗贝愤然离职后,很多业务由于没有进行工作交接而变得一片混乱,部门经理需要亲自整理几天才能大概理出个头绪。

规定2:员工在职期间做出的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一切劳动成果所有权归公司所有,未经公司批准不得以个人名义出售和发布。

员工心声:身为分公司经理助理的Ben,来自印度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凭着优秀的工作表现和对电脑的熟练掌握,他很快就成了艾经理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为了解决公司财务预算效率低的问题,Ben多次与财务经理沟通,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开发出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小软件,使公司的财务效率得到提高,他也获得了艾经理的嘉奖。可是Ben渐渐发现自己的主要工作竟然集中在这个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上,反而很难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层面,他觉得自己更像IT部门的员工而不是经理助理。Ben一方面对现在单一的工作内容不满意,另一方面一直对独自在印度抚养孩子的妻子心存愧疚,他多次考虑让妻子一起和他在中国工作,可是妻子的中文并不好,又很难适应中国文化。最后Ben不得不为了家庭提出离职,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提出辞职的第二天,IT部门的同事就向他索要系统的控制密码,据说是得到艾经理的批准才来的。这让Ben十分愤怒——系统的开发权是属于自己的,艾经理凭什么来要软件的控制密码?一气之下,Ben将一封软件版权的警告邮件发给了公司里所有的人……

如何减弱新规定的“冲击”

近两年以来,M公司的离职率始终居高不下,除了工作上的压力以及外界市场对人才吸引这两个表面的因素外,M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上述来路不明的新规定只是点燃了员工离职的导火索,企业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导致员工失控的真正原因。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建立员工离职管理制度。面对企业优秀人员的离职,很多企业都是一筹莫展。员工离职后再去谈管理为时已晚,重要的是离职前的预防工作,为企业留住需要的人才。招聘中,大部分企业都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是一方面企业很难给员工保持忠诚的条件,另一方面,员工对忠诚度有着各自的认识和解读。现在的员工更愿意忠诚于职业而非企业,越是优秀的员工,对职业的忠诚度就愈高,越渴求一个利于自己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环境。因此,企业需要认识到员工的离职并非意味他们对企业“不忠”,也可

能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更适合自身成长的空间。

人才培训是降低员工离职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各个公司的制度和文化存在很多差异,无论员工在原来公司的业绩多么辉煌,同样都需要接受本公司文化和工作流程的必要培训,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不但避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而且会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依存感,减少日后实际工作中由于岗位培训缺失而带来的种种弊病。案例中M公司的罗贝若受过系统完整的培训,想必也不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

人才储备也是降低员工离职的另一有效手段。根据物流行业的特殊性,M公司应该按照客户的服务流程进行分工合作,即客服人员和文件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把与客人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职责划给客服人员,而将与客人交接文件,收款等事项交由文件管理人员负责,并且形成两人一组的链式组合,即一名客服人员和一名文件管理人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其中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划分清楚,沟通均以邮件的书面形式进行。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保证有据可查,避免问题出现后双方纠缠不清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员工离职的交接步骤,一旦一名员工因特殊情况不能工作,由于在合作的情况下,工作的具体内容能够为另一名员工所了解,因此可以立即进行工作的交接。这无论是对员工病假还是离职,都是很好的缓冲方式。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方式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员工离职的一个主要因素。分公司经理与下属的中层管理人员之间,中层与一般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都可能使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无形中加深了彼此的误会,容易产生冲突。针对这些情况,建议做出如下调整:

沟通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要消除员工之间的疑虑和猜忌,进行换位思考,从公司和个人两个角度出发寻求两者的利益平衡点,营造一种公司内部双赢的氛围。保证公司内部的双向沟通,即形成当一个指令下达之后,各个部门上下各级之间互相传达的过程,这样可以保证公司沟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不能只注重自上而下的沟通,而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沟通,如果只偏重于由上级下达命令,则很容易使公司内部出现沟通障碍。

关于沟通不畅的问题,公司可以通过成立工会的方式来解决,让员工共同推举自己心目中的代言人,让代言人将员工的意见集中反馈给工会,再由工会通报给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员,使代言人成为联系上下级别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针对公司出台的种种新的规定,也可以先和工会人员探讨,由他们将公司的新规定加以推广,从而避免员工的抵触情绪。规定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由工会统一提出,公司再根据工会的意见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缓解员工对新规定的“水土不服”现象。

另外,不要局限于正式的沟通方式,不妨多尝试非正式的沟通方式,譬如定期组织开展公司内部员工的文娱、聚餐、体育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多样、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增加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合作的交流机会,促进相互之间了解程度。有些在工作场合难以启齿的话,在轻松的氛围中反而易于沟通。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公司的内部激励机制,是保证其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生理、安全、友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五种需求层次并存,其中往往只能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这个主导需求是根据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所处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对于Ben来说,公司没有为其提供个人成长空间和晋升通道,不能满足其成长需要。作为分公司经理的助手,Ben虽然受到领导的器重和信任,但因公司对其工作范围与职务的限制,宛如一层“玻璃天花板”隔住了他的前进之路,打击了他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公司失望,因而选择离职。因此,挖掘员工个人的深刻需求,并有条件地满足这种需求,才是最好的激励方式。

缓冲系统 篇11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变频技术和单片机技术控制热泵机组和各种水泵的运行, 同时利用一种双储能缓冲装置, 开发利用水源热泵如何在供暖、制冷的同时制备生活热水。

1 双储能缓冲装置

通常, 在水源热泵系统中, 一台热泵机组同一时间只能有一种工作方式, 供暖或制冷, 其热源或冷热源一端一直与地下水源系统相接, 只要机组运行就需要抽取地下水, 没有冷、热同供的功能, 泵机组的使用率低, 能源的利用率也低。

双储能缓冲装置由两个储水箱和若干个电磁阀及离心水泵连接组成, 在热泵机组的两热端分别通过管道和电磁阀连通带出水口的供热储水箱, 其中一管道上安装离心循环水泵;在热泵机组的两冷端分别通过管道、电磁阀连通供暖/制冷储水箱, 其中一管道上安装离心循环水泵, 供暖/制冷储水箱上安装连接空调机组的进出水管, 出水管中安装变频控制泵;一对热泵机组的热、冷端通过管道、电磁阀连通深井泵;另一对热泵机组的热、冷端通过管道、电磁阀连通回灌管;供热储水箱通过管道、电磁阀连通供暖/制冷储水箱,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热泵机组2—供热储水箱3—供暖/制冷储水箱4-1—电磁阀4-2—电磁阀5-1—电磁阀5-2—电磁阀6-3—电磁阀7-3—电磁阀8-4—电磁阀8-5—电磁阀9-4—电磁阀9-5—电磁阀10-6—电磁阀11-6—电磁阀12、13—离心循环水泵14—深井泵15—空调出水泵16—出水口17—进水管18—回灌管

在夏天需要同时制热水和制冷, 此时, 机组优先使用两水箱中的冷、热源, 从而在制取热水的同时产生冷水, 用冷水供给空调系统, 实现一机两用, 能效比可达1:10左右, 任何一方不足时, 可通过智能控制方式从地下水中提取能量。在冬天, 同时供热即供热水和供暖, 此时, 从地下水中提供热量分别进入两个储水箱中, 一个储水箱用作供热, 另一个水箱用来供暖。

双储能缓冲装置能够实现对地下水源供给系统的控制, 夏季尽可能在储能装置中进行能量交换, 从而有效提高能源和热泵机组的利用率, 并尽可能减少对地下水源的利用, 减缓回灌井的老化。

2 变频变流量节能控制方案

2.1 变频调速原理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源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n、f、S、P分别为电机的转速、供电电源频率、转差率、电机极对数。

由式 (1) 可知, 当转差率变化不大时转速正比于电源频率, 只要能平滑调节电源频率, 就能平滑调节电机转速。因此, 变频调速实际上是调节异步电动机的供电频率, 将电网电压提供的恒压恒频交流电变换为变压变频交流电, 变频伴随变压, 平滑调节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 从而实现异步电动机的无级调速。

2.2 变流量节能方案

变流量的含义是流体 (液体或气体) 在特定管道或风道中流动时, 其流量是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变化的。采用变流量输送流体的目的, 是在满足终端负荷需要的前提下, 实现输送系统的节能。

在没有调速的系统中, 水泵一年四季在工频状态下全速运行, 而在实际运行中, 所需的流量往往比设计的流量小很多, 这就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而仅通过改变水泵起、停台数或调节节流阀开度来控制流量, 则是以电机的使用寿命和调节阀上的能耗为代价的。

根据水泵的相似律, 水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具有如下关系:

式中, Q、H、N、n分别为水泵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和转速。

从式 (2) 可以看出, 水泵的扬程与水泵流量的平方成正比, 轴功率与流量的立方成正比, 而流量又与转速成正比。即降低转速运行时, 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因此, 当水源热泵系统需要的水流量减小时, 电机的转速降低, 消耗的能量就会明显减小。

3 控制系统的结构

本文利用宏晶STC89S51单片机设计水源热泵的控制系统, 单片机控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便于实现智能控制算法。同时根据系统运行和终端需要, 利用变频器调节各水泵的运行。

系统采用STC89S51作为控制核心, 利用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两个水箱、地下水源、输出口的温度量和水位, 以及终端需求, 通过内部控制算法输出开关量控制各阀门的开闭以及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4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系统运行过程中, 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源热能, 分为5个工作模式, 即:单独制热水模式、单独供暖模式、单独制冷模式、供暖制热水模式和制冷制热水模式。

4.1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1) 单独制热水模式。这一模式下, 系统仅仅制备生活用热水, 只需要使用双储能缓冲装置中一只水箱, 因此采用闭环控制方式。根据水箱水温和出水流速, 计算出当前热水的需求范围, 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源频率, 从而调节深井泵抽取地下水和图1中左侧离心循环水泵抽取的冷水的流量, 使得热交换更加高效。

(2) 单独供暖/制冷模式。单独供暖与单独制热水模式控制策略类似, 仅仅通过管路阀门控制, 将储热水箱改变即可。单独制冷模式下, 需要地下水将室内热能带到地下, 应通过管路阀门的控制改变地下水与循环水在热泵机组中交换的位置, 达到制冷的目的。单独供暖/制冷模式下, 需要采集各空调终端的温度、开关状态等信息, 因此可通过串行通信方式, 与房间终端分控制器互相通信, 根据终端需求, 驱动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运行。

(3) 供暖制热水模式。此模式对于地下水源的热能需求最大, 既要制备生活热水, 又要对空调房间供暖。在双储能缓冲装置的管路设计中, 制热水和供暖共用一个离心循环水泵, 因此, 该模式下需要协调热水和供暖之间的热能分配。根据不同时段热水和供暖的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分段分别制热水和供暖, 这样可以解决不能同时进行制热水和供暖的问题。

(4) 制冷制热水模式。夏天, 室内外热量很大, 空调的作用是将室内热能转移到室外;同时夏天也需要大量的生活用热水, 这就产生了制冷制热水模式。这种情况下, 可以不需要地下水的参与就可以实现热能的转移。同时开启两个离心循环水泵, 内部互相进行热交换。由制热水水箱的水温和出水流速, 计算出当前热水的需求范围;同时根据房间各终端的温度调节需求, 综合计算各自热交换需要的流量。通过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调节两个离心循环水泵的的转速。必要时, 采用深井泵抽取地下水补充能源。

4.2 控制流程

以单独制热水模式为例, 采用C编制控制程序。首先, 采集热水水箱的水温、水位等信息;根据当前的热水状况, 判断系统状态, 给出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循环采集信息, 通过PID控制算法, 不断调节变频器的输出, 达到平稳输出热水的目的。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5 结语

双储能缓冲装置可以极大地提高水源热泵低品位能源的利用率, 运用单片机和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高品位能源的损耗。当前变频调速技术已经较多地应用于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中, 实践效果良好。根据不同工况, 在单片机程序的控制下, 双储能缓冲装置按照不同模式运行可以实现生活热水制备和同时供暖或制冷的要求, 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降低了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薛志方, 史琳.水源热泵系统节能控制运行研究[J].流体机械, 2006 (6)

[2]宫香山, 王立峰, 王晓纯.水源热泵系统的仿真与控制[J].能源技术, 2006 (4)

[3]唐义锋等.一种基于热泵机组的双储能缓冲装置.专利号:ZL200820034665.4

上一篇:学困下一篇: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