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广播

2024-05-19

IP广播(精选8篇)

IP广播 篇1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 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明显增多, 各种极端性自然灾害不断出现, 给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桐乡市 (文中简称“我市”) 现有应急广播系统性不强、覆盖面不广、普及性不高, 特别是农村地区应急广播建设技术模式相对落后, 总体投入相对不足, 与国家、省里的有关要求和广大农村群众的期望需求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 在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过程中, 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 建成了覆盖“市-乡镇-村”的农村应急广播, 不仅扩大了广播节目覆盖, 推动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还在应对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的救灾抢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专门将其作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列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畴, 要求全省各地全面推进建设。应急广播体系是国家和我省应急广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建设美好和谐社会。

1数字IP应急广播系统概述

数字IP应急广播系统 (Digital IP Audio System) 是构建在当前广泛使用的TCP/IP通讯网络基础上的新一代交互式广播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服务器架构, 容量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展, 可以在局域网或者以太网内运行。服务器软件平台基于linux技术, 安全性、可靠性都非常高, 用户操作软件平台采用微软主流操作系统, B/S架构, WEB界面, 操作简单, 稳定可靠, 用户体验非常流畅, 功能极其强大。该系统从技术上符合应急广播的发展方向。

系统充分利用广电现有的IP数据传输网和公安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专网等网络资源设施, 无需重复组网就可以实现IP广播的全部功能。能够实现本市或者跨县市, 乃至跨省全国性的网络应急广播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向指定终端播发数字化加密音频流和控制流, 由网络音频终端接收并解码成音频信号和数据信号, 实现对所需终端进行管理、控制、播放和信息回传的功能。

通过部署应急广播服务器和软件应用平台, 数字IP广播可以随时做到远程播放和远程管理, 真正实现广播的可管可控,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播出的安全级别。未经过认证鉴权的访问, 将会被服务器阻止, 是真正意义上的防非法插播数字广播系统, 是新一代应急广播建设的首选模式。

数字IP广播的传输是基于TCP/IP协议, 并采用加密数字音频编码系统, 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所有功能均由广播服务器提供, 无需一般用户干预。系统的安装设置也非常简单, 核心功能都是通过系统平台软件来实现的, 各个授权播控端可以直接使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数字广播系统。

2数字IP应急广播系统特点

安全播出对于整个广播系统来说极为重要。在本系统设计中, 采用了多项安全播出的技术措施, 使得本系统达到了很高的安全级别, 完全满足国家广电总局对于广播安全播出的要求。

2.1智慧

1.部署各级网络播控平台 (省级、市县级、乡镇级、村级广播) 。

2.完成广播电视台日常广播的播出和紧急广播的播出。

3.通过播控平台软件操作, 完成手动或全自动广播, 点对点广播, 点对组广播, 全区域广播 (单播、组播、全播) 。

4.远程播出, 在获得授权后, 领导可以在其办公室直接发布高质量广播 (使用电脑或话筒) 。

5.全自动或手动控制广播终端的开关和音量, 具有多达100级的个性化独立终端音量控制机制。

6.完全双向交互式传输, 具备全网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 接收终端或接收控制器的状态信息实时回传。在本地随时随地可以查看设备的信息, 并可实时监听播出内容。

7.可以在不同的接收终端上同时播放不同的内容, 实现差异化广播。

8.行政村 (小区) 广播室可以随时点播服务器上的节目并在本地音箱上播放, 极大提高了广播的利用率。

9.数字IP广播采用多种码率传输, 最高支持192kbps的码率, 高保真音质, 足以满足任何广播需求。

10.通过数字IP广播接收控制器, 可以实现数字音频解码和管控, 完全做到与原有的FM调频广播传输系统无缝对接, 保证原有FM广播系统可以继续使用, 并且从功能上得到提升。

2.2应急

1.真正应急所需, 在紧急广播等应用场合, 应急办或其他应急部门在获得广播授权后, 在任何地点, 只要具有网络环境、电脑或者其他移动设备, 就立即可以进行应急广播网络远程实时播出。

2.方便部署省、市政府应急办播控平台和公安、气象部门播控平台 (仅需配置IP播出器和开通权限即可) 。

3.方便部署乡镇级和村级应急广播平台。

4.设有10个等级的紧急广播播出权限, 满足各级政府应急广播所需。用户可以选择对所需的区域进行应急广播。

5.具有双向对讲功能, 在某些应急应用场合, 可以直接呼叫报警中心, 可以立即控制现场,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通讯系统可以接入平台, 实现电话应急播放、短信应急播出等功能。

2.3安全

1.核心服务器管理:所有的播出和控制均通过系统核心服务器统一管理, 一般操作员无需维护系统, 使得软硬件的管理和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2.服务器具有防火墙功能:保证服务器不易受黑客攻击。

3.通讯信令加密传输:所有向服务器发出的指令均采用加密处理, 通过网络途径无法截取信息。

4.通信协议认证:终端和服务器之间需要认证和登陆, 独有认证协议, 其他系统无法登陆服务器。

5.账号登陆:每个操作用户具有唯一账号和密码, 并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6.音频数据流加密传输:不符合加密协议的数据流不会被服务器接受, 也不会被播出, 彻底杜绝非法插播。

7.播出功能需要U盾认证:采用U盾硬件密钥方式, 没有U盾, 无法启动播出引擎。 (这点类似于网银的做法) , 从源头上保证了安全播出。

8.日志记录:每个操作用户的登陆过程和操作将会永久保留。

9.录音功能:自办节目和应急广播的播出, 服务器会自动进行全程录音并保存, 随时可以调用。

10.强制关闭终端:在需要的时候, 可以强制关闭终端。

11.黑名单记录:屏蔽发起攻击的IP地址。

3数字IP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IP应急广播系统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

3.1市级应急广播播控中心

市级应急广播播控平台安装在桐乡华数中心机房, 配置云广播主服务器、媒体服务器、播控平台软件等IP智慧播出设备, 同时配置系统工控电脑、话筒、调音台等播出设备, 利用全市IP数据传输网络和公安监控专网, 建立全市数字IP应急广播系统平台, 如图2所示。

市播控中心平时按对农广播节目播出时间设置自动播放流程, 实现定时对全市自动广播。系统预留气象局、公安局、应急办、人防等部门应急广播信号接入。

3.2镇级应急广播机房

镇级应急广播系统设备安装在各镇广电站, 如图3所示。机房主要配置2台乡镇广播转发服务器, 播控平台软件等IP广播播出设备, 同时配置系统工控电脑、话筒、调音台等播出设备。

通过新增的数字IP广播接收控制器, 实现数字音频解码和管控, 与原有的FM调频广播传输系统无缝对接。

3.3村级应急广播室

在行政村建立村级广播室, 配置数字IP广播播出控制器、播出话筒、DVD播放机等插播设备。

通过新增的数字IP广播接收控制器, 实现数字音频解码和管控, 与原有的FM调频广播传输系统无缝对接。

数字IP广播播出控制器具有取代电脑, 操作更方便快捷的优点, 极大的方便村一级广播的应用。

有条件的行政村广播室也可以配置工控电脑及播出软件, 利用工控电脑及播出软件, 具有在线点对点开关、在线音量调整、在线播放网络音源文件等功能。

3.4接收终端

自然村组接收终端主要为室外型IP广播接收音柱, 如图4所示, 安装时需要接入220V电源和数据网络5类线等。组网时尽量利用公安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专网的各项设施设备。

新农村居民小区接收终端也可为室外型IP广播收扩机, 外加仿真草坪音箱等, 如图5所示。收扩机的安装需要接入220V电源、数据网络5类线, 建议安装在小区光交接落地箱内。

4小结

依据对农村数字IP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发展要求, 设计了从桐乡华数中心机房广播信号传输至镇级应急广播机房、村级应急广播机房以及美个自然村组公共场所、居民绿化带的接受终端的实现方案。建成后与省市县级市三级应急部门实现联动, 重点满足乡镇、行政村两级应急信息发布需求, 确保实现全市行政村应急信息发布全天候响应并迅速送达目标地区。经过实践, 该应急广播系统简单可行, 性价比高, 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章小平.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农村公共应急广播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 2013 (S1) .

[2]金建伟.广播“村村响”调频共缆传输的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 2010 (07) .

[3]王德建.调频广播共缆传输实践[J].中国有线电视, 2009 (04) .

[4]虞捷, 杨淑江.应急广播预警系统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与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 2012 (11) .

IP广播 篇2

 概况及需求

监狱是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执行法纪、教育改造的重要使命。随着监狱管理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监狱广播系统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公共广播的功能,因此建设一套功能完善的广播系统,既可实现整个监狱集中统一广播,又可实现分区、寻址及呼叫对讲等个性化的广播,以便利用这套系统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及文化知识。

监狱的周边及门口是监狱与外界联接的部分,往往是在押人员越狱逃跑的地方,通过图像监控系统与广播系统联动发出警报、警示广播进行语音威慑,可以有效的保证在此看管的人员安全,并且可有效地配合监狱看管人员工作,防止在押人员越狱行为的发生。

为了防止监舍内意外事件发生,一般需要对囚犯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监看囚犯在监舍内有任何违规活动,则通过监控报警系统与广播系统联动,狱警都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中心广播来提醒囚犯注意,进行警示广播。若监舍内发生意外情况,犯人也可通过紧急求助终端向值班狱警求助。

监狱内部、食堂、室外操场等公共场合是犯人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在押犯人情况混杂,容易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在狱警相对比较少的情况下,为保证各公共区域的人员、设施的安全,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监控报警措施。通过图像监控系统与IP网络广播系统联动,在出现非正常情况时,及时向现场在押犯人发出警示广播,同时向有关监狱管理部门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对各种紧急情况做出及时处理,有效保证看管人员及在押人员的安全,为监狱的整体安全与稳定打好基础。

 方案设计

公共广播系统的IP化发展分析 篇3

关键词:IP公共广播,TCP/IP,Cobra Net

1 系统概述

公共广播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基本系统, 平时在建筑内播放背景音乐;在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 肩负着自动强行切换音乐源, 并以最大音量向设定好的分区进行广播疏散和警告信息的功能。公共广播系统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系统, 系统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目前, 智能建筑行业产品的数字化技术已趋于成熟, 随之而来的工作就是厂商们逐步将产品传输架构向IP网络移植, 大部分厂商已陆续推出不同深度的, 基于IP架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并逐渐成为行业应用主流, 在这个大前提下, 建筑智能化系统承载网络走向融合,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本文从公共广播系统和其他智能化子系统均由统一的网络通信平台承载这一角度进行论述。

2 系统架构发展分析

公共广播系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模拟系统阶段、数字系统阶段及IP系统阶段。

模拟系统由公共广播主机将呼叫站、音源设备和消防报警信号通过模拟音频线缆传输到功放上, 由功放推动各回路喇叭进行声音播放。系统各分区只能播放相同的音源, 不能实现个性化播放的要求。公共广播主机与喇叭间通过模拟线路直接连接, 对于超高建筑或超大园区, 采用定压方式传输模拟音频信号需选择线径较粗的线缆, 模拟音频线不能与弱电线缆共用线槽, 需单独布设桥架, 布线施工复杂。因此, 模拟系统适用于分区少、建筑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小型公共广播系统项目, 模拟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当建筑需要在不同分区播放不同音源时, 模拟系统则显得力不从心, 数字系统随之应运而生。

数字系统由数字矩阵主机将呼叫站、音源设备和消防报警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通过多条广播总线连接到功放上, 由功放推动各回路喇叭进行声音播放。系统采用数字分区管理方式, 各分区可播放不同音源, 满足个性化播放要求。但数字系统的架构与模拟系统类似, 只是采用了总线协议传输, 布线的繁复程度与模拟系统相差无几, 数字网路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IP系统以布线简单、功能强大、互通性好及可集成性等优势, 在近几年迅速发展。系统由主控服务器将呼叫MIC、音源设备和消防报警信号进行数字编码, 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传送给网络解码器等解码设备, 解码设备将数据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后接到功放上, 推动喇叭进行播放。系统结构简单, 只要有以太网信息点的地方就可以安装设备, 扩展性强。适用各类公共广播系统项目。

目前, 基于IP传输架构的公共广播系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 各厂商推出的IP产品采用的协议多种多样, 如TOA、Peavey公司采用的Cobra Net协议, ITC、ACE公司采用的TCP/IP协议, QSC公司采用的Q-LAN协议, Audinate公司采用的Dante协议等。这些技术都依托以太网进行开发, 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一网融合提供了基础, 但由于标准化做得还不够规范, 也为融合承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公共广播系统IP网络融合实验分析

融合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建筑智能化中重要的公共广播系统, 对网络的可靠性、延迟、丢包及抖动等传输特性有很高的要求。如何保证IP公共广播系统在智能化各系统融合后被可靠承载, 需要通过有效的实验测试、对得到的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制定完善的网络策略来实现。

3.1 典型应用场景

本实验选取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中标的《中石油新疆乌鲁木齐大厦》这个实际工程案例作为网络融合实验的典型应用场景:建筑面积69 343m2, 地上35层, 地下2层。本典型场景中, 地上1~35层每层设置一个广播分区, 地下2层为一个广播分区。共有8个分控室和1个总控室, 每个分控室管理2个楼层。

实验设备选用了国内著名品牌ITC公司基于TCP/IP协议开发的IP公共广播产品。

3.2 网络结构设置

此案例场景的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1) 前端设备

地上1~35层每层设置一个分区, 每个分区有多个回路, 每个分区在楼层竖井内配置1台网络适配器, 将IP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通过多通道功放连接到每个回路的音控器和吸顶喇叭上;地下2层每层设置一个分区, 每个分区只有1个回路, B1F和B2F各配置1台网络解码功放, 将IP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连接到各层回路的音控器和吸顶喇叭上。

2) 控制设备

一层消防控制室作为公共广播系统主控中心, 配置有呼叫MIC、CD播放器等外置音源设备, 通过调音台连接到主控服务器上。主控服务器将外置音源信号或本地MP3文件编码, 传输到BINet上;各分控中心也配置有呼叫MIC、CD播放器等外置音源设备, 通过调音台连接到分控服务器上。分控服务器将外置音源信号或本地MP3文件编码, 传输到BINet上。

3) 传输网络

主控服务器、分控服务器、网络适配器和网络解码功放均通过非屏蔽双绞线连接到BINet的交换机上, 通过BINET进行数据传输。

3.3 典型业务的流量分析

表1所示为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和公共广播厂商共同分析的ITC公共广播系统典型业务流量特性。

表1中从左到右每列的内容就是对系统的分析过程:

注:1) “—”表示无明确要求;2) ITC的公共广播系统背景音乐业务流、播音与通告业务流和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的协议和端口号相同 (UDP/15 112�UDP/5 000) , 传输指标也相同;3) COS值从0~6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1) 分析系统有哪些业务;

2) 分析每个业务产生什么样的数据流;

3) 分析数据流从哪些设备开始, 流向哪些设备;

4) 统计数据流采用的协议和端口号, 用于BINet对每个数据流区分开进行网络策略保障;ITC的IP公共广播系统背景音乐业务流、播音与通告业务流和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协议和端口号相同 (UDP/15 112UDP/5 000) , 无法区分, 只能统一保障;

5) 统计数据流所占带宽的理论值, BINet通过网络策略对系统所需带宽进行保障;ITC的IP公共广播系统采用MP3文件编码方式, 对带宽要求不高;

6) 分析数据流的传输特性是BINet网络保障策略中最重要的内容;公共广播系统对时延、抖动和丢包都很敏感, 传输必须得到可靠保证;

7) 分析各业务的优先级, 用于BINet综合各系统优先级后制定优先级队列, 并对数据流进行优先级标记。公共广播系统中的消防联动广播业务肩负着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其优先级在BINet中应是最高的。

4 实验验证

对系统业务进行流量分析后, 在实验室搭建系统实物模型, 对上述流量进行打压实测, 采集到量化的实验数据。BINet根据各个子系统实测的数据制定Qo S策略, 给公共广播系统最优的传输保证, 并在实验室进行混网融合实测, 验证该Qo S策略是否有效。

ITC的IP公共广播系统混网融合后主要业务流的传输指标实测值如表2所示。

由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ITC的IP公共广播系统的主要业务在混网融合实测环境下的传输指标完全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 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证明通过完善的Qo S保障策略, 该广播系统在网络融合环境中能够可靠运行。

5 结束语

通过实验总结出公共广播系统IP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 任何一种协议的IP公共广播系统都可通过《系统业务流量特性分析表》进行分析, 为混网融合提供依据。本次实验只选取了1个品牌的IP公共广播系统产品进行测试, 但在实验后也将《系统业务流量特性分析表》作为标准文档发给了其他厂商并得到了其他厂商的反馈, 为验证IP公共广播系统在BINet中的可承载结论收集了大量资料。

从厂商的反馈信息来看, 目前IP公共广播系统主流的网络协议主要有Cobra Net协议和TCP/IP协议等。有一小部分采用Cobra Net协议的厂商, 因在实际的融合承载项目中偶尔出现声音质量差和丢包的情况, 出于对BINet的可靠性的考虑, 往往会建议集成商单独组网。其实造成丢包的工程原因很多, 如网络设备的带宽不足、VLAN划分不准确等等, 并非是Cobra Net协议的公共广播系统在BINet上承载不可靠, 而主要是由对Cobra Net协议的公共广播系统分析有漏洞、制定的网络保障策略不完善造成的。

本次实验后, 对Cobra Net协议的公共广播系统做了细致分析, 虽然Cobra Net协议与其他智能化系统采用的TCP/IP协议在传输机制上有冲突, 并且Cobra Net协议通常会采用广播机制, 这对于不做VLAV划分的融合承载网是很可怕的。但采用VLAN隔离技术将Cobra Net协议设备和TCP/IP设备各自划分在不同的VLAN下, 通过完善的Qo S保障机制完全可以保证Cobra Net协议的公共广播系统在BINet中的可靠承载。能够通过本次实验总结的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这也是本次实验的另一个价值体现。

从集成商的角度看, 认为TCP/IP协议的公共广播系统, 使用MP3格式的编码方式, 占用的网络带宽很小, 牺牲了音质但减少了BINet的压力, 在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更适用于对声音质量要求不高的公共广播系统;Cobra Net协议的公共广播系统, 采用无压缩的PCM数据, 能更好的保证音质, 但因其数据包很大, 并且必须通过严格的VLAN管理将其数据包与其他TCP/IP数据包分开, 给BINet带来较大的压力, 这种协议更适用于体育场馆、数字会议、剧院、报告厅及电台电视台等对声音质量要求高的专业扩声系统项目。

集成商一直在努力建立“一网到底”的BINet作为智能化系统的通信平台, 希望公共广播系统厂商通过研究这次网络融合实验所给出的一些数据和问题, 开发出更加适用于融合承载的IP化公共广播系统。

附:Cobra Net协议简介

在IP公共广播系统中, 采用Cobra Net协议的厂商比较多, 这是因为Cobra Net协议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实时的、稳定的传输专业音频数据的协议, 专利属于美国Peak Audio公司。大部分专业扩声领域厂商购买了美国Peak Audio公司的专利使用权并应用其品牌专业扩声产品。公共广播系统只是专业扩声领域中的一个应用, 因此这些专业扩声厂商推出的公共广播系统直接移植了Cobra Net协议, 这也是为什么Cobra Net协议的公共广播系统比较多的原因。

标准的Cobra Net协议采用与CD唱片同样的无压缩PCM数据, 采样率和量化分辨率却使用了广播级的48k Hz和20Bit, 远远高于CD唱片的数据指标, 高效便捷地满足广播电台直播间的信号传送、录音棚中各录音间之间的信号共享等高质量要求[1]。

Cobra Net协议传输的基本单元称之为Bundle, 每个Bundle包含8个音频通道。每个音频通道数据流大小为48k Hz×20Bit=0.96MBit/s, 再加上控制数据和其他数据, 每个Bundle的实际数据流大小为9Mbit/s。Cobra Net协议中每个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最大吞吐量为单向8个Bundle, 也就是72Mbis。这样的带宽对BINet来说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Cobra Net设备必须采用VLAN隔离技术与其他TCP/IP设备划分在不同的VLAN下。这是因为Cobra Net技术采用了O-Persistent传输机制, 即音频传输需要的是同步传输, 需先在网络中建立同步的时钟才能传输。TCP/IP网络是一个非同步传输的网络。如果网络上同时有同步传输的Cobra Net数据包和非同步传输的TCP/IP数据包, 会造成延迟、丢包和网络中断的情况。因此, 必须通过VLAN隔离技术, 将Cobra Net设备划分在一个独立的VLAN下, 避免Cobra Net数据包和TCP/IP数据包混合。

参考文献

IP广播 篇4

我的工作单位地处西北偏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两个工作区相距较远。长期以来,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极端性自然灾害以及技术安全事故给电台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我台现有应急通信手段覆盖面小、系统性较差、普及率低,整体相对落后。为了彻底解决这一局面,加强电台应急体系建设,采用数字IP网络应急广播对讲系统。

2系统设计

广播发射台应急广播对讲系统的设计应密切结合我台现有资源、所处环境、管理特点进行设计,遵循高标准、节约成本、便于维护、 易于扩展的原则。

2.1基本结构

本系统是基于IP网络的应急广播对讲系统。利用我台现有局域网,通信终端通过台内网与系统服务器连接,采用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TCP/IP协议以及数字音频技术,将音频信号进行数字编码,以IP数据包形式在我台内网进行传送,再由音频解码终端进行实时解码和播放。系统主要包括主控服务器、IP网络适配器、IP网络音频编、 解码终端、有线广播避雷器、网络功放、对讲设备、扩音设备等组成。 主控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完成网内设备的配置管理、节目任务的编排等。IP网络适配器安装在各区域前端,负责将前端设备接入内网。IP网络音频编、解码终端主要对来自服务器的控制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实时编、解码和播放,把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传输给功率放大器,最后传输到前端音箱,由音箱播放。有线广播避雷器安装在室外音柱所在区域,针对户外扬声器和传输线路易于受到雷击,把雷击时的瞬间高电流切断并传导入大地,对机房广播设备起到保护的作用,雷击时自动切断输出;过压保护及漏电保护。网络功放接入内网,主要任务是驱动扩音设备。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2.2需求分析

我台包含技术区、办公区、生活区三个部分,区域分散、周边环境复杂。为了便于管理,技术区与办公区需部署应急广播对讲系统, 生活区需部署应急广播系统,具体需求包含以下几点:

(1)与我台现有专网充分融合,确保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利用办公网络,系统采用多级管理,减少网络带宽影响,满足工程中多点控制、多级控制等使用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布线数量、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

(2)系统采用分区设计,使用者可根据需求选择对不同分区进行广播。我台部门众多,对不同区域进行特定广播时,需要系统提供地址选择和权限管理功能。根据权限不同,可任意对其中一个或多个区域进行语音广播。

(3)可提供不同部门之间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全双工稳定语音通信。我台地处山区,通信信号极不稳定。通过语音对讲功能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紧急情况下可以一键接通控制中心。

(4)提供稳定可靠的应急广播服务。根据智能化电台建设需要, 结合我台实际管理需求,利用应急广播系统在特定时段进行自动播报。紧急情况下,能及时通过广播播放告警信息。

(5)提供语音对讲查询功能。根据电台工作实际需求,需要对录音文件经常调用。

(6)主控服务器可实现单点选择监听功能。通过监听,可实现对播出质量和播出内容的有效监控。

3系统实现

3.1总体布局

应急广播对讲系统主控服务器设于我台监控中心,主要完成所有音频流点播服务、计划任务处理、终端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管理节目库资源,为所有IP终端提供定时播放和实时点播媒体服务,响应各IP终端的播放请求,为各音频工作站提供数据接口服务;音频服务器软件可将传统音频资源转换成数字节目存储到节目库,方便重复使用。

对讲系统分别部署在技术区和办公区各职能部门,应急广播系统分别部署在生活区宿舍楼、生活广场、活动中心以及办公区和技术区各职能部门。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3.2分区设计

在系统设计时,应根据我台区域划分、建筑布局特点以及管理特点进行分区设计。通过分区控制,设计多种广播实现方式,满足不同区域用户在播放过程中的需求,达到操作灵活简便的目的。在实施分区控制的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管控可靠、安全,采用分级管理模式。不同角色的用户给予相应操作权限。监控中心给予最高权限,方便对所有IP终端进行实时监控,其余各部门仅具有操作权限,不具有配置管理权限。

我台具体包括广播分区、对讲分区和组合分区三大类。各分区可合并或独立工作,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广播分区包括乙机房、丙机房、办公楼、监控中心等11个分区,在每个分区的网络接入点安装IP网络功放,本区域所有音响就近接入相应功放。功放和音响的功率根据区域空间大小进行选择。音响类型根据安装地点进行选择,具体包括广播音柱、吸顶音响和草坪音响三类。对讲分区包括技术区各部门,以及办公区台办室、技办室等9个分区,每个分区配置IP对讲设备。组合分区是将有相似功能的区域进行合并,具体包括技术部门、草坪音响、宿舍楼、全台所有IP终端等四个分区。

3.3 IP地址规划

为应急广播对讲系统划分专用网段,并与其它网段进行隔离, 保证系统安全。充分考虑未来系统扩容,保留一定量的地址资源。广播分区和对讲分区所有终端分别配置IP地址和ID号。组合分区中, 对合并后的分区配置相应ID号码,方便紧急情况下的一键操作。

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测试。

4.1监控中心对任意IP终端进行调度测试

监控中心管理员可通过设置于此的对讲设备和主控服务器对所有区域IP终端进行单个或合并调度。

4.1.1对讲系统测试方法

(1)单向寻呼:按下事先配置好的目标终端通话编号+“CALL” 键,实现单一广播功能,按CANCEL键挂断。既可以呼叫对讲终端, 也可以呼叫一个或多个广播分区。

(2)多终端呼叫(会议模式):按下“对讲终端通话编号”+‘#’+ 对讲终端通话编号+‘#’+....+“CALL”。会议模式由发起人主持, 参会者发言按“CALL”。

(3)双向对讲:按下“对讲终端通话编号”+“TALK BACK(”双向对讲),在对方按下OK键可通话对讲。

4.1.2广播系统测试方法

在主控服务器内编排制作相应内容,通过服务器文件播放功能对任意区域进行广播。

4.2相应区域定时播放相应内容测试

通过主控服务器软件的定时采播功能实现定时、定内容播放。

测试方法;设定一个或多个语音对讲点定时播放音频节目,或对任意指定的语音对讲点区域进行广播讲话。

4.3语音对讲录音功能测试

系统能自动对语音对讲通话内容进行数字录音, 录音文件保存在主控服务器硬盘中,以便日后进行查询和调度。

测试方法;通过对讲系统进行通话后,主控服务器中查找相应通话音频。

4.4网络监听各终端播放内容和音量大小测试

系统可任意设置IP终端作为系统监听使用,实现单点选择监听功能,即管理中心能够对各个点进行广播监听,监听其播放内容和音量大小,以便实现调整远端各个IP终端音量大小和播放内容。

5结语

本系统将网络、语音对讲以及广播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应急广播系统的可靠运行。与传统广播方式相比较,本系统解决了传输距离有限、抗干扰能力差、扩展性弱的缺点,操作更加灵活,管理更加智能。该系统是我台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紧急情况下的调度控制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方式。

摘要:本文结合广播发射台工作实际,介绍了一种基于IP的应急广播对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了其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以及在广播发射台的典型应用,分析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其它中、短波发射台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系统已投入运行,软、硬件均经过严格的功能测试,稳定可靠。

关键词:IP广播,应急对讲,广播发射台

参考文献

IP网络广播在煤矿中的应用前景 篇5

目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信息化在煤矿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绝大多数煤矿不但进行计算机网络普及、软硬件设备齐全, 而且很多煤矿都陆续具有了稳定可靠、覆盖矿井上下的工业以太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矿山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井下工业以太网将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为建设煤矿井下IP网络广播系统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可以作为煤矿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通讯手段。新型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可以分布在巷道、侯车室、猴车沿线、皮带沿线、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岗位上完全消除呼叫盲点。使井下作业、休息人员可清晰听见音箱广播声音和报警语音并且可通过对讲音箱和井上、井下对讲通信。紧急情况下, 调度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 将紧急处理预案语音通过“新IP矿用语音广播系统”紧急广播。井下音箱将反复播放报警声和报警语音, 及时通知井下作业人员迅速疏散和撤离, 并对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交接班时, “广播系统”可以播放宣传教育、事时新闻、背景音乐等内容, 对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娱乐职工文化生活、实现人文化管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巷道、皮带等地可通过对讲音箱喊话对讲进行调度, 起到井下高效调度的作用。

1 IP网络广播与模拟广播对比的优势

IP网络广播系统是基于TCP/IP以太网络的数字化音频广播系统。IP网络广播系统在物理结构上与IP网络完全融合, 可以实现传统广播系统对应的各项功能, 并借助TCP/IP网络的优势, 对比普通模拟广播系统在内容局限、空间局限和功能局限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关突破。从而为煤矿领域广播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

对比传播内容方面, 模拟音频广播系统只能支持卡座、CD机、麦克风等设备输出的模拟信号, 此种信号源无法保证高品质的听觉效果, 对于数字格式存储于网络服务器和各种载体上的各种音频资源无法直接应用。IP网络广播系统支持各种模拟音源的数字化转换, 同时作为数字化的音频广播系统, 直接应用数字格式的音频资源。当今社会正是以数字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媒体资源以数字格式存在, 而且随着发展仍然在不断的更新, 所以这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比应用空间方面, 模拟音频广播系统从节目源到发声单元, 都建立在专用音频线路, 需搭建专用的网络通信链路, 受功率和线路的限制, 距离、发声单元数量、音质都存在很大的局限并且扩展性不强。而IP网络广播系统融合于标准TCP/IP网络, 可直接利用现有TCP/IP网络, 无需再重复布线, 含有嵌入式系统的终端设置独立MAC地址及IP地址, 可跨网关连接, 使发声单元的使用空间随着TCP/IP网络的延伸而无远弗届。对比系统功能方面, 模拟音频广播系统的运行平台是一套硬件设备, 决定了系统的应用功能和管理功能都是固化的、有限的。IP网络广播系统的运行平台则是系统软件, 通过控制网络上的音频流信号, 轻松实现任意路径、多任务的传送, 诸如点播、任意点对点、视频信号传输、录音、任意/无限分区、多任务预设等功能, 而模拟音频广播系统是无法实现的。

2 目前IP网络广播系统功能简介

2.1 紧急报警广播功能

紧急情况下, 调度人员可以启动紧急报警广播, 在井下各广播站点全线播放紧急报警声和告警语音, 为井下工作人员疏散撤离提供必要的声讯信息;同时调度人员的指挥命令也可通过麦克风进行全线广播。并且多任务实现单点、区域、全局广播。

2.2 背景音乐和宣传语音广播功能

(1) 正常情况下, 可将广播室播音员的语音在井下各广播站点全线或分区播放; (2) 正常情况下, 可将音源播放计算机播放的背景音乐、宣传语音, 在井下各广播站点全线或分区播放。

2.3 全双工对讲功能

任何一台对讲音箱可和井上调度室进行对讲, 可对设置的一个区域内所有音箱对讲。

2.4 远程音量调节

系统可远程控制所有终端, 如:IP地址更改、按键呼叫更改、及音量大小调节。

2.5 广播故障检测

具备广播故障自动检测功能, 并在广播控制主机上显示广播状态, 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处理。

2.6 录音功能

广播系统支持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 有助于对广播内容的严格把控。

2.7 多模式定时播放

可定时播放, 并且可按照不同时长、文件次数来设置。

2.8 拆讲、强插、监听

可针对任意终端进行拆讲、强插、监听等管理员相关功能。

2.9 系统及终端IP化

系统及对讲音箱实现全IP话, 可任意接入以太交换网络, 方便系统安装。

2.1 0 多用户登录

系统支持多用户登录, 并且不同用户具备不同权限。

2.1 1 实时监控

可实时监控所有终端话站。响应速度快, 一眼就能看所有终端的实时状态。

2.1 2 音频文件支持广、语音响度大、清晰度高

终端话站支持各种音频文件播放, 并且声音响度大、清晰度高。

3 IP网络广播未来功能拓展

如何将IP广播发挥的淋漓尽致, 就要充分利用IP广播的智能化、网络化来特性, 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联动

将IP广播系统与矿井中其他各种系统之间实现联动。如:与安全监控联动, 当有害气体超标时, 广播终端可自动广播;与人员定位系统联动, 当井下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所在区域终端会自动广播告知相关人员紧急撤离等等。

3.2 资源共享

在各个煤矿集团公司内部需求树立数据网和声频网。把传统的公共广播网或IP广播网汇聚成为一个数据网, 把播发终端、点播终端、音源收集/寻呼终端、长途控制终端等各种终端联网起来, 这样不光装置、控制起来便利灵敏还能在实现资源共享。如:集团调动中心与各子矿的调度室之间利用以太网专线或者以太网VPN技术实现统一管控、统一广播等目的。

3.3 APP应用

目前国内的APP数量已经达到50多万款, 即使在这种高压的竞争下, 依然有很多企业热衷与手机APP建设。智能手机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着各种机制的完善, 手机比电脑更能得到群众的热爱, 除了功能全面, 还易携带。IP网络广播系统也可利用目前强大的IOS、Android终端实现对井下的广播终端实现管控、广播等功能, 提供个矿山安全监测人员及矿领导使用的高端产品。

4 结束语

结合煤矿安全的重要性, IP网络广播系统的应用前景良好, 我公司生产的《KT425矿用广播通信系统》总结了全国各地大多数煤矿的广播系统及其他不同领域的公共广播系统, 根据煤矿场景的不同共研发了井下本安型音箱共四款, 还研发了与系统结合的地面防水音柱及统一的管控平台。充分的发挥了IP网络通信的智能化、网络化性能, 以及包含了专业的电路、电气方面的研究。

摘要:很多煤矿企业已经意识到IP网络广播系统相比较传统广播能更有效的提高煤矿领域矿井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迅速指挥人员安全有序的撤离危险区域的重要性, 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将IP网络广播的智能化、网络化等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以便更好的为煤矿企业保驾护航。

关键词:IP网络广播,智能化,网络化,APP

参考文献

IP广播 篇6

关键词:节目源,ASI,IP,传输,网络设计

在我国数字电视起步阶段, 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前端、节目源传送与分发广泛采用ASI方式, 即节目前端信源接收设备、复用加扰设备和调制设备之间传输的是ASI信号, 此种方式大多采用单机设备实现, 设备之间采用直连的方式。通常广播电视视音频信号经编码复用后生成TS流, 以AS接口方式送入SDH传输网络或直接通过同轴电缆, 送入节目源传送与分发网络, 因每台设备完成单一功能, 单台设备故障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太大影响, 整个系统可以采用全备份方式进行安全保证。

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 IPTV、OTT等新媒体、新业态不断涌现, 对广播电视节目源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ASI组网方式的劣势也日益明显:

(1) 设备集成度低, 运营维护不便, 运维成本巨大;

(2) 节目调度困难, 难以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

(3) 升级扩容性差, 与三网融合趋势下广电业务数量激增的矛盾日益明显;

(4) 三网融合新增业务大多以IP数据方式进行传输, ASI组网难以承接日后的数据业务;

(5) 双向、互动业务开展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 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中心、节目集成平台前端开始采用IP组网技术, 将前端信源接收设备、复用加扰设备、调制设备接入网络中, 广播电视信号采用IP数据包形式在网络上传送与分发。

1 IP传输封装原理

按照国际标准ISO13818规定, 广播电视信号经压缩编码, 变成适合有信道噪声、远距离传输的TS码流, TS码流由TS包组成, 每个TS包的长度固定为188字节, 由包头和净荷组成,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为将TS包变成适合以太网络传输的IP包, 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映射示意图如图2所示) 。

(1) TS包映射进UDP帧

UDP层是基于RFC768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一定数量的188字节长度的TS包直接映射进UDP帧中, 因为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单元 (MTU) 为1500字节, 故映射进UDP帧中的TS包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1~7, 即最大每个UDP帧中有1316字节传输流数据。UDP帧头为8个字节。

(2) UDP帧映射进IP包

IP层是基于RFC791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Specification) , UDP帧直接映射进IP包中, 这个过程允许访问以下IP包头参数: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生存时间、服务类型, 映射过程在D类IP地址和对应以太多播MAC地址之间进行, 并支持受限IP多播。IP包头为20字节。

(3) IP包映射进以太帧

数据链路层是以太网基于IEEE8 0 2.3/8 0 2.3 u (10/100Mbit/s自适应, 双绞线, RJ-45接头) , 为适合以太网传输, 需要将映射后的IP包数据进行以太网封装。以太网封装时需要明确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封装数据类型, 同时增加CRC校验。

以太网帧中的数据长度规定最小46字节, 最大1500字节 (MTU) , 数据包的长度不够46字节, 要在后面补填充位。经过上述映射和封装, 最大为7个TS包的数据长度为1358字节。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数据长度超过1500字节, 以太网封装时则要对数据进行分片处理, 而在上述映射封装过程中, 设置UDP映射最多为7个TS包, 将数据长度控制在1500字节内, 避免出现分片处理。

经过封装后的TS包就可以在以太网络中传输, 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源的IP传输。

2 IP网络设计

IP网是采用TCP/IP协议互连起来的网络, 干线传输通常采用ATM、SDH、光纤等技术, 即IP overATM、IP over SDH、IP over Opticals, 目前市场上还出现采用DTM技术的IP over DTM传输, 下面主要对当前广泛应用的IP over SDH技术及组网进行介绍。

IP over SDH, 又称为Packet over SDH或PPP over SDH, 它是在局域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广域网技术, 是以SDH网作为IP数据网的物理传输网络, 在SDH网上直接运行IP业务。其网络拓扑图如图3所示。

为将已经进行IP封装的TS包送入SDH网络运行, 需要将IP包映射进SDH的帧结构中, 其具体过程如下:一是将IP数据包插入到PPP帧中的信息段, 采用HDLC帧格式进行数据帧的定界;二是使用链路适配协议, 按字节同步的方式, 由SDH的通道层的业务适配器将PPP帧映射进SDH的净荷中, 加上相应的开销, 装入一个SDH帧中。

采用IP over SDH技术传输节目源, 网络体系结构简单, 技术成熟, IP包的封装效率高, 利用SDH的自愈环, 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实时传输业务服务质量Qo S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3 IP组网的优缺点

3.1 优点

TCP/IP协议是应用最广泛的协议, 业务扩展容易, 是建设NGB和三网融合的需要, 而采用IP传输技术传输广播电视信号, 将IP路由技术扩展到数字电视领域, IP路由交换可以实现节目级的交换调度, 方便地实现远程管理和业务数据互通, 不受限于物理设备的连接方式, 是一个完全基于内容的媒体路由交换平台。

在IP组网中采用的是集成式设备, 可以通过交换机轻松布线、接线, 能够节省核心设备接口资源, 并且能够节省成本, 包括电费、UPS电源费用和人工维护费用等。

在考虑网络安全性上, IP组网支持全IP组网1+1热备份, 这是被业内公认最安全的组网方式, 具备节目级/端口级/板卡级/设备级/链路级/系统级等6级备份机制, 全面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同时IP组网能够为未来提供良好的扩展升级接口, 同时由于IP组网多采用集成插卡式设备, 扩容也更加容易, 可以从容应对三网融合趋势下出现的新增需求。

3.2 缺点

目前的IP组网中并没有提供关于网络安全、防网络攻击的相关保护设施, 虽然数字电视前端的IP组网环境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另外, 在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源传输过程中, 延时和抖动会对节目源传输质量带来重要影响, 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传输质量。

4 结语

IP广播 篇7

克拉玛依工程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教育基地)是克拉玛依市实施“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中重点建设的“六大基地”之一,将按照立足新疆、服务西部、辐射中亚的区域定位,集中各方优势,打造石油品牌。教育基地主要开展从各层次职业及专业教育到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培训与资格认证教育。教育基地占地总面积约480万平方米,有中央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员公寓区、湖滨公共区、实训区等区域。根据教育基地教学特点以及建筑分布和区域划分,有必要建设一套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广播系统,然而传统广播普遍采用音频或调频方式,会受到电压、功率、阻抗等因素影响,传输距离短,系统扩展性差,并不适用于教育基地。IP网络数字广播建立在网络平台上,采用网络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来传输,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传输距离短、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互动性能差等问题,全面显著地体现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2 需求分析

教育基地广播系统的基本情况如下:一是教育基地所有教学楼都部署有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符合规范要求;二是教育基地部署有业务光缆系统,将整个基地所有单体进行联网;三是广播室的设置应较为灵活,满足分区管理。根据以上需求分析,从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考虑,应设计一套兼容现有消防应急广播的校园IP广播系统,并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在设备及器材上有机结合。根据规范要求,应急广播的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并满足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校园IP广播系统主要用于学校教学信息的传播、校园上下课铃声的播放、多媒体校园广播的开展等。用自动化广播系统替代传统电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具有自动定时播放、预排播放、不同时间播放不同内容、远程广播寻呼等多样化功能,满足学校开展信息化、语音寻呼广播等功能需求。整个系统在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校园广播系统应采用分散式设置和集中式管理模式。分散式是在学校各个广播区域设置网络音频终端、网络寻呼站和广播软件操作系统,可满足各个区域进行独立广播和控制。集中式是在校园总广播站设置系统服务器,利用校园网络将各个区域广播音频终端、网络寻呼站和分控软件操作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数字化网络广播系统。

(2)校园网络广播应具备手动广播、定时广播、临时插播、终端配置、终端状态查看、终端工作监听、建立节目库等使用功能,同时支持消防联动广播等外挂功能,系统支持终端远程点播、终端之间的对讲、寻呼终端的远程对讲和广播等功能。

(3)校园网络广播系统应可以实现分区域、多区域独立或组团播放,通过软件操作轻松完成系统自动运行、不同时间段播放不同节目、节目自动播放、自动停止等功能,满足校园无人值守系统自动运行的需求。

3 系统设计

校园IP广播系统严格按照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要求,结合相关设计标准和建设图纸进行设计,一是校园广播系统的总服务器设备设于中心广播控制室,与网络核心设备联通,对整个系统进行广播寻呼控制、背景音乐播放控制,支持广播系统数据和音频的传输,支持系统定时播放、终端点播、临时插播等系统功能;二是各个区域的弱电井设置安装IP网络适配器和功放,IP网络适配器通过网络与中心广播控制室服务器连接,对来自服务器的控制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实时解码和播放,把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传输给消防输出模块,最后传输到前端音箱,由音箱放声。校园IP广播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各教学楼室内消防应急广播采用海湾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在教学楼的每层弱电井均有一个或多个GST-LD-8305输出模块,通过校园广播音频线缆将每栋教学楼所有的消防模块进行串联,后端汇聚到IP网络适配器及功放,就可以通过前端消防喇叭进行扩声,满足消防广播强制切入功能(在校园广播线与输出模块之间串联两个250V-22μM双极性铝电解电容器)。教学楼室内广播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具体的输出模块接线如图3所示。

3.1 广播控制室设计

广播控制室系统主控设备由系统服务器、音源设备、广播寻呼话筒、消防设备周边设备、监听音箱等组成,整个广播系统以专用的主服务器作为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主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广播寻呼控制和背景音乐播放控制,支持广播系统数据和音频传输,支持系统定时播放、终端点播、临时插播等系统功能,主要有:

(1)广播控制室的CD播放器、收音机通过软件的采播,可以播放到所有楼层,通过专用的设备将音频信号放大和混合,把音频信号输出给系统服务器,用于采集播放节目。

(2)广播控制室桌面式IP网络寻呼站,可以对各个区域进行对讲和广播,广播方式可以采用单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的广播,另外配置广播话筒,用于紧急广播,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广播讲话。

(3)广播控制室节目定时器,用于定时控制设备电源打开和关闭,可以定时给音乐设备供电,用定时采集节目到指定区域播放,控制电源时序,定时上电或定时断电,给其他设备定时上电和断电。

(4)广播控制室IP网络有源监听音箱,通过服务器软件的控制,可以利用有源监听音箱监听到前端各个区域的节目播放内容和控制播放音量。

3.2 广播分区设计

广播分区综合每个区域的使用需要,一是各教学楼室内区域应相互独立,实现每栋教学楼广播的控制;二是根据基地室外区域划分建设各区域室外广播;三是每个区域配置IP网络终端适配器和不同功率放大器的配合使用,不同区域选配不同的音箱进行扩声。具体分区如下:

(1)教学楼室内广播区域有:一号公共教学楼、石油工程系教学楼、二号公共教学楼、电子电气工程系教学楼、机械工程系教学楼、信息工程系教学楼、石化工程系教学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综合体育馆和室外运动场。

(2)室外广播区域有:中央教学区、湖滨公共区、入口公共区、学生生活区、实训区。

教育基地校园IP广播分区特点有:一是功率分区,即教学楼室内区域功率较小、室外广播区域功率较大;二是信号分区,即教学楼室内信号和室外广播信号采用不同信号源。整个广播系统分区较灵活,扩展性能优越。

3.3 广播线路设计

校园IP广播系统的广播线路采用两种方式,由网络部分和后端模拟部分组成,网络部分采用基于校园网,利用网络进行通信,后端模拟部分采用普通RVVP音箱线(RVVP屏蔽线防干扰,适用于周围有较强干扰的场所。普通场所可选择不带屏蔽的RVV线。考虑现场情况,可根据需要选择),主要用于功放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功放与音箱之间的广播线路采用二线制和三线制两种方式,有音量控制器的广播线路采用三线制,没有音量控制器的广播线路采用二线制。

4 系统功能

校园IP广播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学校上下课铃声播放,开展校园广播,课余时间播放校园节目,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整个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

4.1 定时音乐打铃

系统可根据设定自动启闭设备电源,多套作息时间全天24小时编程。人性化的音乐铃声、课间操和电台节目的自动播放,每天可设置不同的上下课铃声和休息时间播放校园歌曲及升旗、课间操、眼保键操等,丰富校园生活。作息时间表可以按照春、秋季自动调整,并提供晴雨天、节假日特殊配置选项,满足校园无人值守系统自动运行需求。

4.2 分控广播功能

远程控制及寻呼功能,利用远程寻呼站可以进行校园任意点、分区或者全区广播讲话。打破传统广播播音员必须得到主机房才能对全校讲话的限制,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对系统的控制管理。

4.3 节目实时采播

校园广播系统配置有多种节目音源,如CD播放、MP3播放器、数字收音机等节目音源设备,通过主控软件实时采播,可以指定播放到相关区域或校园所有区域,满足校园多样化广播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播放网络多媒体节目和校园制作节目。

4.4 多套节目同时播放

IP网络系统配套有CD播放器、调谐器、音乐节目库,满足学校上课、下课、开展节目等音乐播放,并可实现在不同的区域同时播放不同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指定区域同时播放不同的音乐或广播通知。如在同一时间,在教学区播放不同外语节目,可以灵活设置要播放的区域,如图4所示。

4.5 网络监听各终端播放

系统可设任意网络适配器作为系统监听使用,实现单点选择监听功能,即管理中心能够对各个学校每个点进行广播监听,监听其播放内容和音量大小,以便实现调整远端各个网络适配器的音量大小和播放内容。

5 结论

校园IP广播系统,将校园广播系统与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利用了校园网络这一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校园网络全面覆盖的功能,室内广播利用前端消防喇叭进行扩声的方案,在不影响消防强制切换功能的前提下,满足了校园广播的日常功能,节省了室外广播线缆和室内前端喇叭建设投资。目前,校园IP广播系统运行良好,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运行稳定,具有节目采播、定时播放、远程控制等实用功能,满足学校日常教学的实际需求。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将音频信号以TCP/IP协议形式在校园局域网上进行传输的数字广播系统设计,以克拉玛依工程教育基地校园IP广播为例,从日常校园广播和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兼容为出发点,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具有可扩展性、可管理性、降低投资成本等优势,最大限度发挥校园IP广播系统的各项功能。

关键词:IP广播,消防广播,输出模块

参考文献

[1]杨建良.基于网络的数字IP校园广播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3:44~45

[2]杨国忠.建筑物中背景音响与消防广播的解决方案[J].电工技术杂志,2004,6:83~84

[3]彭妙颜.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的特点及其工程应用[J].声频工程,2009,4:10~11

[4]张留宛.校园智能公共广播系统改造升级实践[J].电子世界,2012,9:57~58

IP广播 篇8

数字IP网络双向对讲通讯系统采用世界先进的IP音频传输技术,将音频信号以数据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是一套纯数字传输的免提对讲系统。根据哈尔滨卷烟厂安防监控中心及广播系统改造工程的需要,解决了厂区对讲系统存在的传输距离有限、易受干扰等问题。该系统结构简单明了,只需将对讲终端接入网络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全双工实时语音对讲系统,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对讲系统的产品,是建立在通用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多分区的IP网络广播系统[1]。

2 功能设计

工厂的公共广播主要作用是进行信息发布及上班时段的背景音乐播放,通过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降低环境噪音,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公共广播系统也用于工厂内部的信息传播和语音广播,如在日常工作中,工厂可以利用广播传播安全生产知识、防火知识、播放休闲音乐等。背景音乐播放可以分区、分时间段进行,通过在系统主机软件进行预先编制,下载到服务器进行自动运行,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播放、自动选择曲目播放、自动控制播放时间、自动选定播放区域等人性化功能,方便、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工厂的工作效率。工厂广播系统还具有自动火灾消防报警功能,系统可以与消防联动起来,在紧急情况下可自动开启整个系统的电源,实现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紧急广播播放功能,结合消防分区和功能分区进行广播区域划分、控制及音源设置,一旦发生火灾,即可受控于消防联动信号,自动放送预先录制的紧急疏散广播或通过话筒广播现场疏散指令,保障工厂内人员及财产安全。该设计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A.实时任务。实时任务中包含“实时采播”和“文件播放”。在IP网络广播控制中心T-6700软件上,选择音乐文件的存储位置,播放不同的音乐。工厂利用此功能可以实现一些固定的音乐播放,如上下班定时音乐铃声的播报等。

B.紧急事情播报。IP网络广播可以通过IP网络远程寻呼站T-6702,利用厂局域网实现网上播报的功能,无须到广播中心,只要利用厂局域网网线,便可以实现远程播报,并可以对所有区和各个分区进行独立播报。此功能可应用于逢年过节或特殊时期,厂领导需要进行问候祝福或紧急通知时,其无须到广播室,通过自己办公室网络远程寻呼站就可以实现广播。

C.电台播放。IP网络广播可以通过数字调谐器T-6222,在IP网络广播控制中心T-6700软件上接收到各个电台节目,对所有区及各个分区终端进行实时播放。

D.实时音频播放。IP网络广播系统可以通过广播CD播放器T-6221、数字调谐器T-6222、编程分区控制器T-6223A、前置放大器T-6201进行节目实时采播,对所有区及各个分区终端进行实时播放。

E.与消防联动广播。通过IP网络广播控制中心T-6700主机,通过数据转换IP终端T-6713和IP网络消防信号接口T-6723,编程分区控制器T-6223A,对消防系统提供的报警信号进行触发。通过中心软件进行分析哪个区的报警,针对这个区的广播终端进行预置音乐广播,实现与消防系统的联动报警。

F.音乐节目存储。在IP网络广播控制中心T-6700可存储上万首的音乐节目或语音节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存储空间或提升系统性能。

G.分区控制功能。每台网络适配器都可接受主机房控制,同时可在本地接收音频信号,实现本地音乐的播放,如生产区域、宿舍区、食堂区都可以接入寻呼话筒和无线话筒,可对本区域进行广播讲话和背景音乐播放。

H.广播监听。系统可设任意网络适配器作为系统监听使用,实现单点选择监听功能,实现机房对各个点实时的监控。

3 消防广播系统区域分布及设备

根据哈尔滨卷烟厂安防监控中心及广播系统改造工程的需要,本广播系统共分11个分区,1个主站[2],见图1。

4 总结

本系统实现了厂区公共区域的背景音乐播放、生产管理及办公室广播和紧急事故广播,该系统完全基于现有的卷烟厂的局域网络,正是由于该系统布局简单、功能强大的特点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是以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卷烟厂为主要对象,结合具体项目阐述了数字化IP网络广播在卷烟厂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广播,应用

参考文献

[1]傅越千.基于网络传输的广播系统设计[J].电声技术.2003.(12):54-56.

上一篇:四君子下一篇:水墨艺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