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2024-06-27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精选12篇)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篇1

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本文将主要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 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1]。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视频、图像、动画等结合为一体的先进技术, 它具有集成性与交互性。它能够将数字信息通过界面显示出来, 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被充分赋予了时代发展新特点, 同时具备了显示各种形式的媒体特点[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 它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工业生产、传媒广播教学等方面, 都运用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无论是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还是娱乐都有多媒体技术的身影。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3]。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 技术的创新, 未来多媒体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就是想探索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道路, 从而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持续稳步发展, 这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相关技术尤其是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的研究, 这样才能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那么何谓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呢?计算机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是解决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和处理, 包括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多媒体数据的输出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 为解决电视数字化及高清晰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 视频压缩技术

传统的压缩编码是以集合论为基本, 它没有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主管能动性与事件本身含义[4]。因此压缩编码的发展是从信息论开始的一个不断在更新完善的过程。按照信源的统计特点可以分为:预测编码、小波编码、矢量量化编码[5]、转码编码等方法, 根据图像传达景物特点可以分为图形编辑与基于内容的编辑。基于内容压缩编码方法是当前最先进的压缩方法。

(二) 视频点播技术

近年来, 多媒体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视频点播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技术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视频点播方式, 实现了人们随意收看电视节目的想法。视频点播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点播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视频服务系统实现功能的核心是视频服务器, 视频服务器是视频点播技术实现的主要载体, 它充分保障了视频播放的质量。

(三)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多媒体信息通常都是非格式化的数据, 它具有数据存储分散、存储对象复杂等特点。当前多媒体资料管理工作开展得不是很好, 它需要良好的数据模型为基础, 利用引入封装、对象、多态、继承等概念来描述其对象[7]。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充分融合起来是当前多媒体系统研发的主要方向。

(四)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集成技术, 它涉及到很多学科, 如: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 利用计算机可以合成真三维画面, 从而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虚拟现实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形成逼真实体, 用户通过感官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带来的先进性与趣味性。目前虚拟现实在航天、军事、医疗、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 流传媒技术

流传媒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流式传输, 将声乐、动画等通过服务器发送到给用户, 用户不需要等到文件全部下载完成就能进行观看,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 流传媒技术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提高了效率。总之, 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可视化综合到一起, 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六) 音频技术

所谓“音频技术”, 主要是以电声技术为核心内容, 同时还包含了生理心理、建筑声学、音乐艺术等相关技术[8]。它主要的技术支持是一种结合了应用声学、声电换能原理、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它使信息的提高方式更具灵活性。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现有的技术应用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最为广泛, 它转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鲜感。

(一) 多媒体教室的组建

多媒体教室的组建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性技术的主要体现之一。在多媒体教室建设中, 我们可以配置一些先进设备, 如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室摒弃了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中, 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主体, 依然发挥主体作用, 不能过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让课堂教学被多媒体技术牵制[9],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 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多媒体教室具有许多先进功能, 如:广播教学、转播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语音复读机、网络考场等。在进行广播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屏幕和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向学生进行广播。在进行广播教学时, 学生可以举手提问, 教师再为其解答, 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教学的开展更加有趣;通过转播教学, 教师可以将电脑屏幕及声音向学生转播,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屏幕监视是指教师通过电脑屏幕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实时监控, 查看学生学习状态[10], 并实现远程辅导学生;遥控辅导也是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 通过遥控辅导, 教师可以手把手指导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学习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室实现了交互式教学, 学生能够进行电子举手, 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多媒体语言复读机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 它包括:跟读回放、和音对比、自动断句、原文跟读、语速调节、语音监听、自定义教学方法等;多媒体教室还实现了网络考场, 具备成绩汇总、排名、查看试卷、系统阅读等功能, 能够快速实现成绩查询、成绩汇总。

结束语

本文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个部分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大领域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视频点播, 视频压缩、多媒体数据库、流传媒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上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同时, 多媒体技术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创新, 我们必须不断寻找自身的不足, 去探索更为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让我国未来多媒体技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 多媒体技术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饶军辉, 王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与电信, 2010 (12) :53-54+57.

[2]杨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 (09) :225.

[3]张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23) :93.

[4]陈逸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 (06) :179-180.

[5]惠红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J].电子测试, 2013 (07) :223-224.

[6]刘颖, 王磊, 郝锦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195-196.

[7]董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8) :25-26.

[8]汪琳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0) :167-168.

[9]孙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4) :191-192.

[10]李晓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6) :146-148.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篇2

2004-2-9全新3G技术管理培训--摩托罗拉工程学院

张鲲 南京邮电学院

摘要 流媒体技术是在数据网络上以流的方式传输多媒体信息的技术。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流媒体技术的相关应用必将成为未来高速网络的主流应用之一。本文就流媒体的一些关键技术、机制和相关协议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流媒体 QoS 视频压缩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 媒体同步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压缩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流媒体业务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应用。所谓流媒体就是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本文中着重介绍视频流。目前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还有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Internet的无连接每包转发机制主要是为突发性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不适用于对连续媒体流的传输。为了在Internet上有效地、高质量地传输视频流,还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例如基于视频的压缩编码技术、应用层QoS技术、连续媒体分布服务、流服务器、媒体同步技术和相关协议等。

其中,原始视/音频经过视/音频压缩算法的预压缩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响应客户请求时,流服务器从存储设备中获得视/音频数据,应用层QoS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状态和QoS要求来改变视/音频比特流。然后通过传输协议把压缩过的比特流打包并且发送到网上。由于拥塞数据包可能出现丢包或者过度时延。为了提高视/音频的传输质量,网络中配置了连续流媒体分布式服务。对于成功传输的数据包,它们首先通过传输层,然后在进行视/音频解码前经过应用层处理。为了获得在播放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同步,还需要媒体同步机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六个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都是流媒体结构的组成部分。流媒体中的关键技术

2.1 视频压缩及编码

目前网络是异构性的,缺乏QoS质量控制,并且带宽也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传统的不可扩展性视频编码的目标是将视频压缩成适合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码率的码流,是面向存储的,因此不适合网络传输。为了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面向传输的可扩展性编码的思想应运而生。可扩展性编码[2]就是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成多个流,其中一个可以独立解码,产生粗糙质量的视频序列,它适应最低的网络带宽,称为基本层码流;其他的码流可以按层为单位在任何地点截断,称为增强层,用来覆盖网络带宽变化的动态范围,它们不可以单独解码,而只能与基本层和它以前的增强层联合在一起解码,用来提高观看效果。因此,可扩展

性码流具有一定的网络带宽适应能力。

可扩展性编码主要分为时域可扩展性编码、空域可扩展性编码和质量可扩展性编码。可以选择在时间、空间和信噪比(SNR)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实现扩展。考虑到编码效率和复杂性两方面,MPEG组织采纳了精细可扩展性编码(FGS)和渐进的精细可扩展性编码(PFGS)[3]。精细可扩展性视频编码采用位平面(bitplane)编码,它的基本层使用基于分块运动补偿和DCT变换的编码方式达到网络传输的最低要求,增强层使用位平面编码技术对DCT残差进行编码来覆盖网络带宽的变化范围,它每一帧的增强层码流可以在任何地点截断,解码器重建的视频质量和收到并解码的比特数成正比,它可以实现连续的增强层速率控制。FGS虽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但是效率太低,PFGS在保留了FGS所具有的网络带宽自适应和错误恢复能力的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编码效率。但是可扩展性编码的效率较非可扩展性编码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压缩FGS和PFGS的基本层码流,有专家提出一种称为精细的空域可扩展性(Fine-Granularity Spatially Scalable,FGSS)的视频编码算法,使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的增强层码流都可以在任何地点截断,具有极强的网络带宽适应能力和错误恢复功能,同时保持了空域可扩展性编码的多分辨率特性,它可以满足拥有不同网络带宽和不同分辨率接收设备的许多用户的需求,性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结合多种视频编码技术来适应网络上的QoS波动是今后可扩展性视频编码的发展方向。比如,可扩展性视频编码可以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错误弹性编码可以适应丢包;DCVC(Delay Cognizant Video Coding)可以适应网络时延。这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提供一种应对网络QoS波动的解决方案。

2.2 应用层QoS控制技术由于目前的Internet只提供Best-effort的服务,所以需要通过应用层的机制来实现QoS的控制。QoS控制技术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带宽的变化进行响应和处理分组丢失的技术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拥塞控制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

拥塞控制的目的是采用某种机制应对和避免网络阻塞,降低时延和丢包率。常用的拥塞控制机制有速率控制和速率整形。对于视频流,拥塞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速率控制。速率控制机制试图使一个视频连接的需求与整个连接链路的可用带宽相匹配,这样可以同时使网络拥塞和包丢失率达到最小。速率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基于源端的、基于目的的以及混合速率控制。在基于源端的控制机制中,视频源端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控制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动作。这种方法在因特网中被率先采用,但是在异构网络中的运行情况并不是很好。基于目的端的控制机制则主要根据所接收的视频流的状况向上层反映相应的统计信息,实时调整缓冲及播放内容,并力图使节奏均匀,这种机制使用较少。混合性速率控制的方法兼有前二者的特点,即目的端增加减少通道,而源端同时根据反馈调整各个通道的速率。混合速率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是目标集分组的方法。

拥塞控制只能减少数据包的丢失,但是网络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数据包丢失,而且到达时延过大的分组也会被认为没有用而被丢弃,从而降低了视频质量。要改善视频质量就需要一定的差错控制机制。差错控制机制包括:

(1)前向纠错(FEC):FEC是通过在传输的码流中加入用于纠错的冗余信息,在遇到包丢失的情况时,利用冗余信息恢复丢失的信息。它的不足是增加了编码时延和传输带宽。

(2)延迟约束的重传。通常流的播放有时间限制,因此,仅有当重传的时间小于正常的播放时间时,重传才是有价值的。

(3)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 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的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质量的影响。在Internet环境下,最典型的方法是多描述编码(MDC)。MDC把原始的视频序列压缩成多位流,每个流对应一种描述,都可以提供可接受的视觉质量。多个描述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质量。该方法的优点是实现了对数据丢失的鲁棒性和增强的质量。其缺点是相比单描述编码(SDC),它在压缩的效率上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在多描述之间必须加入一定的相关性信息,这进一步降低了压缩的效率。

(4)错误的取消(concealment):错误的取消是指当错误已经发生后,接受端通过一定的方法尽量削弱对人的视觉影响。主要的方法是时间和空间的插值(Interpolation)。近年来的研究还包括最大平滑恢复,运动补偿时间预测等。

2.3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continuous media distribution services)的目的是在Internet 尽力服务的基础上提供QoS和高效的音/视频传输,包括网络过滤(Network Filtering)、应用层组播(Application-Level Multicast)、内容复制(Content Replication)等,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网络过滤:网络过滤是拥塞控制的一种,不仅可以提高视频质量,还可以提高带宽利用率。不同于发送端的速率整形,网络过滤是在流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传输路径上通过虚拟信道连入过滤器,该过滤器根据网络的拥塞状态实现速率的整形。网络过滤通常采用的是丢帧过滤器(frame-dropping filter),其基本方法是客户端根据网络丢包率向过滤器发送请求来增减丢帧速率,以调节媒体流的带宽。这种速率整形可以在拥塞点进行,这样可以提高速率控制的效率和拥塞控制的响应时间。

应用层组播:IP层的组播存在诸如可扩展性、网络管理和对高层应用的支持(例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屏障。应用层组播机制打破了IP组播的一些障碍,其目的在于构建网络上的组播服务,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组播控制。它允许独立的CSPs和ASPs等建立它们的Internet组播网络,这些组播网络可以互连成为更大的媒体组播网络。媒体组播网络可以利用内容分布网络的互连,通过在不同种类的服务提供者(比如ISPs、CSPs和ASPs等)之间的应用层的对等关系来构建。媒体组播网络中每个具有组播能力的节点称为媒体桥(MediaBridge),它做为应用层的路由。每个媒体桥和一个或多个相邻的媒体桥通过明确的配置互连,这个互连建立了应用层重叠拓扑。媒体桥在媒体组播网络中用分布式应用层组播路由算法来确定一条优化的虚拟组播路径。如果网络不通或者过度拥挤,媒体组播网络会自动的根据应用层路由规则来重新确定路径。并且,只有当下游客户端需要某媒体内容时,媒体桥才会传输它。这就确保了不管客户端的数目而只有一个媒体流,从而节约了网络带宽。

内容复制:内容/媒体复制是提高媒体传输系统可扩展性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复制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网络连接的带宽消耗。

(2)减轻流服务器负荷。

(3)缩短客户端时延。

(4)提高有效性。它主要有两种形式:caching(缓存)和mirroring(镜像)。镜像是把原始媒体内容拷贝到网络上其他分散的备份服务器中。用户可以从最近的备份服务器上获得媒体数据。缓存则是从原服务器中获得媒体文件,然后传输给客户端,同时在本地做备份。如果缓存中已经存在客户端需要的数据,缓存就会把本地拷贝传给用户而不是从传送原服务器中的媒体数据。

2.4 流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在流媒体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视频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请求以后,它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缓存中,再把缓存的内容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客户,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目前存在三种类型的视频服务器结构[4]:

(1)通用主机方法。采用计算机主机作为视频服务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选择、传送数据。缺点是系统成本高而且不利于发挥主机功能。

(2)紧耦合多处理机。把一些可以大量完成某指令或者专门功能的硬件单元组合成的专用系统级联起来,就构成了紧耦合多处理机实现的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费用低、性能高、功能强,但是扩展性较差。

(3)调谐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主板上有一个独特微码的嵌入式仿真器控制。通过在主板中插入更多的服务通路,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

对于流服务器,如何更有效支持VCR交互控制功能;如何设计磁盘阵列上多媒体对象高效可靠的存储和检索;如何设计更好的可伸缩多媒体服务器;如何设计兼有奇偶和镜像特性的容错存储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5 媒体同步

所谓媒体同步是指保持一个数据流或者不同媒体流之间的时间关系。通常有三种类型的 同步控制:流内(intra-stream)同步、流间(inter-stream)同步和对象间(inter-object)同步。由于网络时延,导致媒体流在传输过程中失去同步关系,媒体同步机制可以确保客户端正确地恢复媒体流的同步。媒体同步机制实际上就是在媒体内或者媒体间说明其时间关系。说明时间关系的方法有:基于间隔的方法、基于轴的方法、基于控制流的方法和基于事件的方法。对于连续媒体,应用最为广泛的说明方法是基于轴的说明或时间戳。时间戳法是在每个媒体的数据流单元中加进统一的时间戳或时间码,具有相同时间戳的信息单元将同时予以表现。在发送时,将各个媒体都按时间顺序分成单元,在同一个时间轴上,给每个单元都打上一个时间戳,处于同一时标的各个媒体单元具有相同的时间戳。在各个媒体到达终端后,让具有相同时间戳的媒体单元同时进行表现,这样就得到了媒体之间同步的效果。对与终端系统而言,同步机制包括阻止(preventive)机制和纠正(corrective)机制。前者是主要通

过减小延迟和抖动来减少同步错误,后者主要是在发生同步错误之后恢复同步。考虑到Internet传输的延迟随机性,同步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接受方的错误补偿是必须的。

另外,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是由3W(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组织规定的多媒体操纵语言。可以实现多个流和文本信息在播放时的时间同步控制和空间位置布置。通过SMIL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用户交互功能。

2.6 流媒体相关协议

2.6.1 实时传输协议(RTP)与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和RTCP(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都是基于IP的应用层协议。RTP为实时音/视频数据提供端到端的传送服务,包括有效载荷类型标识、序列标号、时间标签和源标识,可以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由于TCP中重传机制会引起时延,通常RTP运行于UDP之上,但是也可以在TCP或者ATM等协议之上运行。RTP本身并不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者拥塞控制,而是通过与RTCP配合使用,使传输效率最佳。RTCP用来监视服务质量和在会议过程中交换信息。它提供QoS反馈、参与者标识、控制包缩放、媒体间同步等服务。RTCP包中包含已发数据包的数量、丢失数据包数量等统计资料。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动态的改变传输速率甚至有效载荷类型。

2.6.2 实时流协议(RTSP)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由Real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一个应用层协议。它可以在媒体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建立和控制连续的音/视频媒体流,协同更低层协议RTP、RSVP等一起来提供基于Internet的整套流式服务。RTSP提供了一种可扩展框架,使得可控的、点播的实时数据的传送成为可能。它提供用于音频和视频流的“VCR模式”远程控制功能,例如暂停、快进、快退和定位。支持单播和组播。RTSP还提供选择发送通道的方法(如UDP、组播UDP和TCP)和基于RTP的发送机制。RTSP像是媒体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远程控制”,它提供多种服务,如从媒体服务器上检索媒体、邀请媒体服务器进入会议、添加媒体到现成节目。RTSP在语法和操作上类似于HTTP,因此许多HTTP的扩展机制都可以移植于RTSP上。在RTSP中,每个节目和媒体流由RTSP URL确定,全部节目和媒体特性都在节目描述文件中给予了描述,包括编码、语言、RTSP URLs、目的地址、端口号以及其他参数。但是,不同于HTTP的无状态和非对称,RTSP是有状态的、对称的协议。RTSP的服务器保持会话状态以连接RTSP流的请求,并且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可以发出请求。

2.6.3 资源预留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5](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是运行于传输层的一个网络控制协议。RSVP允许数据流的接受方请求特殊的端到端QoS。RSVP是非路由协议,它同路由器协同工作,在传输路径的路由器上预留必要的带宽,减少网络的时延和抖动。RSVP的流程是单一的,并不区分发送方和接受方,且支持单播和组播,适应于可变成员个数和路由。RSVP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它的应用只限于在测试的小Intranet网络上。结论技术的进步和用户的需求促进了流媒体应用的迅速发展。在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视频点播、交互电视、远程医疗、网络音/视频、实时多媒体会议等方面,流媒体技术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网络中流媒体业务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协议做了研

究,并探讨了未来流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我们相信,随着流媒体应用的不断普及,宽带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必然会在未来的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Dapeng Wu,Yiwei Thomas Hou,Wenwu Zhu,Ya-Qin Zhang,Jon M.Peha.Streaming Video over the Internet:Approaches and Directions [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01;11(3):282-300

[2] Marta Mrak,Mislav Grgic,Sonja Grgic.Scalable Video Coding in Network Applications[C].In:Video/Image Processing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4th EURASIP-IEEE Region 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IPromCom,2002

[3] Feng Wu,Shipeng Li,Ya-Qin Zhang.Progressive Granular Scalable(PFGS)Video Using Advance-Predicted Bitplane Coding(APBIC)[C].In:the 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ICSS35),Hawaii,USA,2002

[4] 吴国勇,邱学刚,万燕仔.流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篇3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0081—01

1引言

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空前发展,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运用环境。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又反过来促进了和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近年来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大院校都纷纷建设了校园计算机网络,通过校园网实现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如何利用高带宽的校园网络,在提供高质量的传统网络服务的同时,进行或加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已经成为校园网络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

2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关键技术

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建涉及到多种计算机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等等。在本系统中,多媒体技术、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系统实现的关键,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技术。

2.1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的出现是计算机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多种媒体的功能,比如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信号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给人们一个全方位的感知空间,大大改善人机界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多媒体技术指的是多媒体的采集生成、传输、使用、存储的全部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包括多媒体制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

2.1.1多媒体制作技术

多媒体制作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对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处理和组织,使之成为系统的课件和教学资源。根据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多媒体制作技术包括了动画制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视频编辑技术等等。

2.1.2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要远比其他的信息要大,这使得不管是对多媒体信息的存贮,传输和处理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网络的环境下,如果不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压缩成容量更小的格式,将很难得到有效的传输。比如传输NTSC制式的视频信号(640X480象素/24位/30帧),如果不经过压缩处理,将需要211Nbps的传输速率。如果用磁盘保存,650MB的光盘只能记录不到25秒的信号,对于音频而言,兑情况与视频类似。因此压缩技术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2.2流媒体技术

2.2.1流媒体定义

流媒体的概念来自英语Streaming Media的翻译,流技术的开发创意是从传统的TCP/IP协议对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的方法中获得的。当在网络中通过TCP/IP协议下载文件时,服务器会按照一定的次序将文件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数据包,然后依次发送出去。在客户端再将这些数据包重新组装起来,最终形成和原来完全一样的完整文件。传统的下载方式下,只有当文件被完整下载后,才能对文件进行操作。流技术也是按照特定的顺序将文件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发送,而在客户端则不用等到文件完全被下载后才能操作。这个技术对于音频、视频这样庞大的文件的传输而言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在音频、视频文件的下载过程中,播放程序就可以播放它们,也就是说,可以一边下载一边播放,而不需要等到整个文件都被下载到本地才能播放。为了使播放的过程更加稳定连贯,通常客户端会为数据的接收开辟一个缓存区,用户只需要在缓存充满前等待很短的时间(通常是几秒钟)就可以播放和欣赏音频、视频文件了。这种在Intem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实时媒体就称为流媒体。

2.2.2流媒体的传输协议 MMS协议(Multiple l ledia Sever Protocl)是微软公司的流传输协议,它主要用于在互联网上连续传输多媒体广播、视频文档、音频文档、现场直播以及所有实时或预先录制好的节目素材。通过该协议,用户可以通过电脑,使用微软公司免费提供的播放软件(目前最新版本是klediaP]ayer 10)来播放位于专用流服务器上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 MMS协议是建立在UDP~TCP传输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被广泛的应用在WindowsNTServer和Windows2000Server平台的流式服务上。 RTP协议(Real Time Protoc01)是用于IntemetJz~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R耶被定义为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RTP通常使用UD睐传送数据,但RTP也可以在TCP,~ATM等其他协议之上工作。UDP传输是无时间顺序的,通过RTP协议可以达到时间同步的目的。RTP议主要完成对数据包进行编号、加盖时间戳、丢包检查、安全与内容认证等工作

RTCP(RealTimeControlProtoc01)通常和RTP一起协同工作,提供网络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当应用程序开始一个RTP会话时将使用两个端口:一个给RTP一个给RTCP。RTP本身并不能为接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这些服务。通常R胛算法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层来实现,而是作为应用程序代码的一部分。RTP会话期间,各参与者周期性地传送RTCP包,RTC咆中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的数量等统计资料。

RTSP协议(Real Time Stream Protoc01)是由美国RealNetwork公司和Netscape公司共同提出的,该协议定义了一对多的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目前微软最新版本的流媒体服务平台已经提供了对RTSP的支持。

RTSP协议也是应用级协议,用于控制实时数据的传送。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使用RTSP时,客户机和服务器都可以发出请求,即RTSP可以是双向的。RTSP还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框架,使实时数据(视频、音频等)的受控、点播成为可能。

2.2.3流媒体的文件格式

为了便于多媒体文件在互联网上传输,通常除了根据不同的压缩标准进行压缩外,还可以经过特殊的编码,转换成流式媒体文件格式再网上进行流式传输。用户经过短暂的缓存填充等待后,便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多媒体文件,还可以实现拖动进度条和实现快进、快退等操作。

2.2.4流媒体文件格式

在网上以流的方式传输标准媒体文件,但是因为文件巨大,效率不高,一般都是将压缩媒体文件编码成流式文件,加入一些特定的附加信息,比如计时、版本和压缩信息等。流式文件格式经过特殊编码,使其可以在网络中边下载边播放。

2.2.5流媒体发布格式

媒体发布格式是视听数据安排的唯一途径,物理数据无关紧要,我们只需要知道数据类型和安排方式。媒体发布格式不是压缩格式,也不是传输协议,其本身并不描述视听数据,也不提供编码方法。媒体发布格式文件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媒体的信息,实际的视听数据可以位于多个文件当中,而由媒体发布文件包含的信息控制流的播放。以特定方式安排数据有助于流式媒体的发展,因为我们希望有—个开放媒体发布格式为所有的商品流式产品使用,为使用不同压缩标准和媒体文件格式的媒体发布提供一个事实上的标准。

3小结

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 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已逐渐成为信息处理领域中主要的信息媒体形式。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互渗透和发展的产物, 它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和特征

2.1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

“多媒体通信”一词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 即“多媒体”和“通信”。这说明多媒体内容和通信承载能力是“多媒体通信”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我们一般可以这么理解, 多媒体通信是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并存的通信方式。在多媒体通信过程中所传输和交换的是一个既有声音, 又有图像, 也可能还有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类型的综合体, 而且这些不同的媒体信息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

2.2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通信的单一媒体、单一电信业务的通信系统格局, 反映了通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种趋势。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涉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技术。多媒体通信系统必须同时兼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三个主要特征。

(1) 集成性集成性是指将原来独立的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音像等技术与计算机融合为一体。从信息组成角度看, 集成性不仅指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在内的多格式的、大量内容数据信息, 还包括一些附加的控制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显示的能力, 它表现为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

(2) 交互性交互性指的是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 交互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机交互界面, 也就是系统的终端向用户提供的操作界面;二是用户终端与系统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用户对通信的全过程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这是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 也是区别多媒体通信系统与非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准则。

(3) 同步性同步性指的是在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现的图像、声音和文字均以同步方式工作, 它是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也是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最为困难的技术问题之一。如要呈现一个包含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的信息, 多媒体通信终端需要通过不同传输途径将所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出来, 并将这些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同步起来, 构成一个整体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信息的同步与否, 决定了系统是多媒体系统还是非多媒体系统。

3 多媒体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

3.1 压缩编码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 ISO、IEC、ITU制定了一系列的压缩编码标准。

(1) 音频编码标准

国际上, 对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审议在CCITT下设的第十五研究组进行, 相应的建议为G系列, 多由ITU发表, 已发布的相关系列的标准有G.711、G.721、G.722、G.723、G.728、G.729等。另外在目前应用的标准中还包括MPEG系列中的音频编码和DOLBY实验室推出的AC系列。

(2) JPEG标准

JPEG是联合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其中“联合”意指CCITT和ISO联合组成的一个图像专家小组。他们开发研制出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称为JPEG算法, 并被确定为国际标准。

(3) H.261和H.263标准

在多媒体通信标准中, 电视图像的编码标准都采用H.261和H.263。H.261主要用来支持电视会议和可视电话, 并于1992年开始应用于ISDN。该标准采用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技术, 可使用硬件或者软件来执行。H.263是在H.261的基础上开发的电视图像编码标准, 用于低位速率通信的电视图像编码, 目标是改善在调制解调器上传输的图像质量, 并增加了对电视图像格式的支持。

(4) MPEG标准 (系列)

MPEG-Ⅰ处理的是标准图像交换格式 (SIF) 或者称为源输入格式 (SIF) 的电视, 压缩的输出速率定义在1.5Mbps以下。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当时具有这种数据传输率的CD-ROM和网络而开发的。

MPEG-Ⅱ标准是一个直接与数字电视广播有关的高质量图像和声音编码标准, 主要适用于数字存储媒体、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和数字视频广播系统。

MPEG-Ⅳ是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方法, 突破了MPEG-Ⅰ和MPEG-Ⅱ以矩形/方形块处理图像的方法。MPEG-Ⅳ具有高效压缩、基于内容交互 (操作、编辑、访问等) 以及基于内容分级扩展等特点, 具有基于内容方式表示的视频数据。

MPEG-Ⅶ的正式名称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 它为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规定一种标准化的描述, 这种描述与多媒体信息的内容一起支持用户对其感兴趣的各种“资料”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

3.2 同步技术

同步就是保持和维护各个媒体对象之间和各个媒体对象内部存在的时态关系, 组织多种媒体序列以实现某种特定的表现任务。媒体间同步通信方案可分为四类。

3.2.1 多路复用同步技术

多路复用同步技术是将多个媒体流的数据复用到一个数据流或一个报文中, 从而使它们在传输中自然保持着媒体间的相互关系, 以达到媒体间同步的目的。多路复用的同步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同步比特开销较少;但它的灵活性较差, 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同步要求。

3.2.2 同步标记同步技术

发送者在每个媒体流中插入“同步标记”, 每个媒体流通过不同的通信信道传输, 接收方缓存数据直到所有信道中的“同步标记”都达到时, 才将已同步化的数据提交给用户。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其简单性, 以及能与现有协议体系良好地兼容, 但它不适合媒体流来源于不同结点的情况。

3.2.3 同步信道同步技术

将不同的媒体在分离的信道中传输, 同步信息并不包含在媒体流中而是通过附加同步信道来单独传输的。该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媒体通信要求之不同;能支持较复杂的同步关系;不改变数据流, 可用于直连设备;不需要时钟同步。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同步信道中的同步信息可能丢失或比要同步的媒体数据迟到。在数据传输速率化频繁的情况下, 需要传输大量的报文分组作为同步信息, 开销将会很大。

3.2.4 时间戳同步技术

不同的媒体流通过分离的信道传输, 媒体间同步是通过所有媒体流的数据单元都达到一样的端端延迟这一间接的方法而完成的。数据分组在发送端打上时间戳, 接收方在从发送时计起的一个固定延迟后, 才将数据分组提交给用户。时间戳同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接收方基于时间戳实现媒体间同步, 同步信息 (即时间戳) 装入数据分组中一起传输, 不要附加信道, 不需另外的同步信息, 不改变数据流。

3.3 终端技术

终端设备是组成通信网的要素之一, 它的功能与业务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也与通信网的性能直接相关。多媒体通信终端是挂在多媒体网络上的一个个支点, 是各种媒体信息交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多媒体通信终端一般由搜索、解码、同步、准备和执行等部分组成。

搜索部分:指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输入交互部分, 如各种输入方法、选单选取等输入方式。

解码部分:对多种信息表示媒体进行解码, 并按要求的表现形式呈现给用户。

同步部分:处理多种表示媒体间的同步问题。多媒体终端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种表示媒体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终端, 由同步处理部分完成同步处理, 再送到用户面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声、文、图、像一体化的信息。

准备部分:其功能体现了多媒体终端所具有的再编辑功能。

执行部分:完成对系统的接口。它主要由网络和各种接口组成。

3.4 多媒体数据库

由于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多媒体数据库具有下列区别于传统数据库的特点:占用存贮空间大, 数据源广泛;大量的非格式化数据信息, 即多媒体信息, 种类多, 结构复杂;由于大多数多媒体应用都主要基于通信技术, 因此数据库系统必须是完全分布式的。

4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如视频会议系统、现代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系统等, 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视、音频压缩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 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 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通过传送协作成员的视、音频信息, 方便了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同时, 视频会议还利用多媒体支持协同工作中各种信息的处理, 从而可营造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视频会议系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网络介质从PSTN、ISDN、ATM、LAN发展到因特网。ITU-T发布了一系列的视频会议标准, 主要有H.320、H.323、H.324、H.310。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网络, 它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传递信息, 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实时地、交互地或者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利用Web强有力的交互性, 创建一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远程医疗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信息技术来传输医学信息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的一门应用学科, 这里所描述的医学信息包括医学图像、实时的音频和视频、患者的病历、医学设备输出的数据等。

视频点播系统 (VOD) 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 是可对视频节目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VOD技术在社会各领域 (如服务、教育、金融等) 的应用十分广泛, 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5 结束语

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它将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通信的分布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悦, 李永全, 刘元超.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科技, 2006.5:91-92.

[2]余林.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山西科技, 2006.6:29-31.

[3]庾志成.论多媒体通信[J].现代电信科技, 2006.11:1.

[4]高宇, 王建平, 张若庚.多媒体通信技术[J].邮电设计技术, 2003.8:28-32.

[5]刘勇.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8.1:36-37.

[6]王英波.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6:95.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否认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所以,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有效地避免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才能够有效的避免病毒频发以及骇客带给人们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讲述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对象,后讲述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字:计算机;安全监测;监测对象;监测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但是,计算机的各种安全隐患变得更加的复杂多样,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的构建,继续研发计算机安全监测的关键技术,才能够保护人们的计算机上网,提供一个安全、宽松、绿色的生活环境。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对象,然后才能够研究更加高端的科技监测技术。

一、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对象

一般来讲,计算机安全监控的对象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信息,另一个是操作。这里的信息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文本或者是文件信息。而操作就是指人为地进行对计算机的操作,包括复制粘贴记录以及删除,总之包括了计算机用户所进行的一切操作行为。在计算机系统中,都是以文件或者文本作为载体来存储和传播的,所以对计算机系统信息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对一些涉密的文件保护不力,就有可能导致信息安全被泄露。人们对一些保密文件进行修改或者是复制以及删除或者是恶意的`传播等非法操作,这都会导致保密信息被泄露,对计算机的安全监测造成了威胁。计算机安全监测的对象也包括计算机用户的一切操作行为和活动。如果人为的操作过程中故意泄露计算机密码或者是对保密的文件进行上传,都会造成计算机安全的隐患。在监测的对象中,人为的操作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一旦人为的操作违背安全规定,会造成计算机的系统被损坏或者是系统崩溃。

二、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有效探究

为了实现对监测对象的有效监管,建立真正安全的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对检测技术进行有效的探究,尤其是掌握核心的关键技术,能消除计算机的安全隐患,守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第一,运用回调函数进行控制。这种技术的运用流程就是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序树立一些函数的应用数据库。可以对系统操作实现异步监控或者是同步监控,当用户进行的某一件事情操作完成之后,系统就会就此停止,并且有可能直接进入下一个轮回。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人为的恶意操作,监督监测用户按照流程进行规范操作。第二,系统的拦截模式。为了保证一些计算机系统被非法访问或者遭到骇客攻击,计算机就会设立一些拦截模式的系统。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对某些应用程序的监控,把需要调动的代码,转移到系统管理者想要嫁接的程序上,从而实现对系统的保护和隔离。计算机用户已经打开这个文件时,系统就会自动调出空间中的函数,从而引发拦截模式,这样就可以把这些非法用户拦截的系统文件之外,有效避免恶意的侵害。第三,对人为操作监测的关键技术。很多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是涉密的,严禁复制粘贴或者是恶意上传。因此,必须要建立基于文件复制粘贴监测的监测技术设计。文件的复制粘贴都是通过剪贴板来进行,为了保证文件不被恶意的复制粘贴,就可以在剪贴板上安装监控器,形成有效的链条模式。计算机用户恶意的对文件进行复制时,剪贴板就不会提供服务,导致复制粘贴无法正常进行,保证了文件的安全性和涉密性。另外,人的操作都是通过鼠标,或者键盘来进行,为了实现计算机安全监测对人为操作的监测,必须要注重对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控制。为了保证计算机不随意被人为操作,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函数建立比较严密的监控系统链。当计算机被恶意操作或者是在安全受到威胁时。系统就会发出一些信号,启用安全监控程序,鼠标和键盘无法按照正常的使用被恶意用户使用。还有就是为了防止他人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文件或者信息进行复制粘贴,可以通过设置锁屏或者是密码登录等方式。只要没有登录密码就不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这样也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第四,对中间层驱动进行监控。中间驱动层是计算机文件被修改时必须要经过的区域,当计算机操作用户想要调取程序的有效信息时,就需要将调动代码下载到驱动当中,如果能在中间驱动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就能够防止文件被下载,实现异常数据的拦截,而且中间层驱动监测最大的优势就是覆盖范围比较广,作用就会更加的明显,所以,对中间层驱动进行有效地监测,能够提高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的准确度和科学度。

三、总结

面对科学技术对计算机安全网络造成了巨大冲击,必须要努力构建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作为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以对计算机用户提供安全保护,也能够禁止病毒的入侵和骇客的访问。所以必须要研究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才能真够真正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当然科技是不断创新发展的,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的更新改进技术,破解当下计算机安全的困境,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

参考文献:

[1]何晨旭.关于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19):70-70.

[2]朱宇兰,李伟松.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7):83-83.

[3]马浩.基于未知木马的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1):95-96.

[4]邓有林,姜吉锐.基于人体指纹的局域网安全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J].保山学院学报,2015,34(5):54-58.

窃听风暴:媒体权力和关键人物 篇6

媒体:引爆导火索

2002年4月的一天,格伦·穆尔凯尔像往常一样,走进位于伦敦南部的那间狭小的办公室。他的工作可不怎么光彩——私家侦探,而他的特长是非法窃听。

就在上个月,萨里郡一个名叫米莉·道勒的13岁女孩失踪了,获知这一消息的《世界新闻报》记者立即找到了穆尔凯尔,希望通过他的窃听获取消息。穆尔凯尔通过固定电话追踪到了女孩的手机号码,并顺利侵入了手机留言信箱——这里存满了米莉的家人给她的电话留言。凭借这些留言,《世界新闻报》做出了一篇独家报道。

而今天,穆尔凯尔的任务是删除这些留言——米莉的留言信箱早就满了,为了持续获取信息,《世界新闻报》的记者请穆尔凯尔将部分留言删掉,以便有更多的存储空间。

正是这个简单的举动,使米莉的家人确信她尚在人世,警方也排除了“遇害”的可能性。然而几个月后,当米莉的尸体被发现后,所有人都在疑问:究竟是谁在清理米莉的信箱?答案在2011年7月4日揭晓:英国《卫报》爆料,《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电话,扰乱警方破案。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世界新闻报》是英国最八卦的小报之一,窃听电话、翻垃圾、购买名人隐私等手段无所不用,像菲尔普斯吸食大麻、老虎伍兹的性丑闻之类的猛料都是它爆出来的。本来,人们抱着隔岸观火的娱乐心态,对名人隐私乐此不疲。然而,在米莉事件中,《世界新闻报》无视人命关天,依然只顾爆料,不仅伤害了一个家庭,也让英国人意识到:只要有新闻价值,任何人都逃不出《世界新闻报》的掌心!

就在米莉事件曝光后,《每日电讯报》又披露:2005年伦敦地铁恐怖袭击发生后,穆尔凯尔曾应《世界新闻报》的要求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电话进行窃听;此外,窃听丑闻的受害人可能还包括阵亡英军士兵的家属。紧随其后,伦敦警察局又披露,遭《世界新闻报》窃听的受害者可能多达4000人……

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将这一事件形容为“极其恐怖”的无情行为,并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2011年7月7日

关键人物:詹姆斯·默多克

7月7日,已經沸沸扬扬的英国舆论再次爆出重磅消息: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停刊。当众宣布这一消息的不是鲁伯特·默多克,而是詹姆斯·默多克——新闻集团欧洲和亚洲区总裁,当然,他更为显赫的身份是:老默多克的儿子。当舆论的炮火纷纷对准《世界新闻报》时,这个传媒帝国的“太子”毫无悬念地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现年39岁的詹姆斯是默多克的次子,他曾经是个“家族异类”。当他的兄长规规矩矩地从名牌大学毕业、进入新闻集团“辅佐”老爸时,詹姆斯蓄胡子、戴眉钉、染头发、刺文身,刻意在人前隐瞒他的姓氏,俨然一副叛逆小子的模样。1995年,还差一年就毕业的詹姆斯从哈佛大学辍学,和朋友合办了一家音乐公司。有人说,从哈佛肄业的人多少都有两把刷子。一年后,这家音乐公司便被环球音乐公司以250万美元收购。当然,环球音乐公司背后的老板正是默多克。一种说法是詹姆斯在一年时间内就取得不俗的盈利,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不管怎样,詹姆斯最终回归家族公司,迈上了“成为”默多克甚或“超越”默多克的征途,华丽转身成为名牌西装和考究细丝边眼镜装扮下的沉稳商人。

1999年圣诞节,默多克的一句发问“喜欢吃中餐吗”,27岁的詹姆斯便受命只身前往香港独挑大梁。彼时,新闻集团从“小超人”李泽楷手中获得的星空电视台正处于生死关头,五年亏损五亿英镑。甫一上任,詹姆斯便做出大胆举措,选择印度作为星空卫视攻入亚太地区的突破口,大举进军印度电视市场。如今,星空卫视已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电视台,并在中国内地成功落地,星空电视台也已扭亏为盈。初试牛刀便大获全胜,令默多克对这个曾经的“问题青年”儿子刮目相看。

2003年,詹姆斯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英国天空电视台首席执行官。一开始,英国人并不给面子,称他是“戴耳环的哈佛辍学生”,然而詹姆斯再次奉上了漂亮的成绩单——到其离职前,天空的收费用户由2003年的715万户增至867万户,年经营收入也从当初的1.9亿英镑增长到3.75亿英镑。此外,天空电视台还精明地购入英国另一家表现出众的独立电视台17.9%的股权,并与英国电信展开了竞争。

战绩斐然的詹姆斯很快超过了他能干的哥哥,被认为“继承了商界大亨的血统,似乎天生就知道如何在舞台中央保持刻意的姿态”。当然,詹姆斯也不像外界所说的是默多克的“应声虫”。最明显的例子是,2009年英国大选前夕,詹姆斯突然指示旗下的《太阳报》“倒戈”,转而支持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詹姆斯的“背叛”不仅使工党深受打击,也令默多克尴尬不已,因为他和布朗私交甚密,不过默多克最终也转而支持卡梅伦。

从2007年开始,詹姆斯平步青云,从新闻集团欧洲和亚洲部的负责人,一路升至新闻集团公司副首席运营官、公司国际业务主席与首席执行官。所有人都明白,这名年轻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坐上新闻集团的头把交椅。然而,丑闻缠身的《世界新闻报》正是詹姆斯辖下报纸,它所爆出的系列窃听丑闻,最终将这位商界新星拖下了水。

在窃听风暴爆发后的第三天,詹姆斯做出了应对举措:立即关停《世界新闻报》。有分析说,虽然詹姆斯因曾批准向电话窃听案的受害者支付和解金而饱受批评,但是关闭《世界新闻报》一方面顺应了民意,表达了新闻集团对窃听事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怒火更大范围地烧向新闻集团,实属“断腕求生”的明智之举。

不过,这场愈演愈烈的窃听风暴对于一路顺风顺水的詹姆斯来说,无疑是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正如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所说,“他(指詹姆斯)在控制丑闻造成的损害一事上的表现可能决定未来他是否能接替其父出掌新闻集团”。眼下,詹姆斯不仅被要求辞去天空电视台董事会主席的职务,还可能会因为窃听和行贿丑闻而被刑事起诉。更有传言说,詹姆斯成为下一个默多克的愿望很可能会泡汤。

2011年7月8日

关键人物:安迪·库尔森

但是,窃听风暴并没有因为源头的关闭而停息,7月8日,伦敦警方证实安迪·库尔森被捕的消息,理由是涉嫌贪污以及“合谋窃听电话”。作为《世界新闻报》的前主编、卡梅伦政府的前发言人,现年43岁的库尔森在这一轮持续数年的窃听风波中始终是一名关键人物。

尽管近年来遭遇不少冲击,但《世界新闻报》一直是英国最大的周日小报。而2003年开始担任主编的库尔森自然功不可没,是默多克集团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有人说,库尔森惟一的新闻理念就是:搞到独家新闻,不惜一切代价。据称,库尔森经常毫无顾忌地和同事们谈论“黑暗艺术”,只要能挖出“猛料”,便可以不管新闻的来源。对于这一点,在《世界新闻报》工作过十多年的肖恩·霍尔非常清楚:“库尔森是一个可怕的主编,也是一个骗子,作为经营报纸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报纸的新闻来自哪里。只要不被发现,《世界新闻报》都鼓励员工进行电话窃听,库尔森对此早就知情。”不过,直到2005年,《世界新闻报》的窃听手段才真正惹来了麻烦。

2005年5月,《世界新闻报》报道了威廉王子膝盖肌腱受伤的消息。这条不痛不痒的新闻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却令王室起了疑心,因为威廉王子受伤的事情鲜有人知。次年,《世界新闻报》又一次刊登出威廉王子嘲笑哈里王子的邮件,警方顺藤摸瓜,揪出了该报的王室新闻记者克里夫·古德曼和私家侦探格伦·穆尔凯尔,并认定他们曾窃听查尔斯王储的通讯秘书和副官,以及威廉和哈里王子私人秘书的电话,次数高达609次。古德曼和穆尔凯尔随即被判入狱。

正是因为牵涉这一案件,库尔森不得不引咎辞去主编职务。不过,他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被当时的保守党党魁卡梅伦招至麾下,担任该党首席联络官,负责竞选策划包装和媒体联络。有人猜测,正是通过库尔森,保守党终于与和工党保持多年“蜜月”关系的默多克拉上了关系。卡梅伦成功当选后,功不可没的库尔森顺理成章地出任其政府发言人。

然而,正当库尔森春风得意之际,《世界新闻报》的劲敌、一直对窃听事件穷追不舍的《卫报》于2009年捅出一则爆炸性消息:《世界新闻报》曾拿出100万英镑作为封口费,要求一名因手机短信被窃取而曝出绯闻的体育界名流放弃诉讼。窃听丑闻再次浮出水面,库尔森被迫辞去发言人一职,《世界新闻报》副总编辑伊恩·艾德蒙也因此被捕。而引爆全民怒火的米莉·道勒事件则成了压倒库尔森和《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月18日,就在库尔森被捕后十天,曾经揭露《世界新闻报》窃听行为的肖恩·霍尔暴死家中。虽然目前没有找到霍尔死于谋杀的证据,但是,这“恰逢其时”的死亡无疑令这场窃听风暴更加扑朔迷离。

2011年7月10日

媒体:绝响与重挫

7月9日,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世界新闻报》主编科林·梅尔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邮件:“今天是非常困难的一天……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我们应得的回报,但我知道,我们会推出一期令所有同仁自豪的报纸。”读罢主编的信,编辑们开始制作第8674期,也是最后一期《世界新闻报》。

通过天空电视台的画面,人们看到《世界新闻报》的采编室一派忙碌景象,大家似乎憋足了劲儿想要为《世界新闻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但是一些细节仍然透露出了离愁别绪,一名员工的衣服上写着:“再见,令人痛苦的《世界新闻报》,今天我将离开你。”副主编爱德华兹对BBC的记者说:“这里有280名员工,他们跟几年前的窃听丑闻完全没有关系。他们只是一群勤奋工作、诚实能干的新闻工作者。如今,他们要为不是自己所犯下的罪过而失去工作。”

《世界新闻报》最后一期特别专题的开头写道:“‘这是一个慵懒的周日下午。妻子在沙发上安然入睡,孩子们出去散步。你舒服地把脚放在沙发上,拿起眼镜开始翻《世界新闻报》。’这句话出自伟大的作家乔治·奥威尔。尽管这句话写于1946年,但是,一个半世纪以来,这已经成为寻常人家的一个普通场景。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报纸早已融入英国,成为普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并非自吹自擂,《世界新闻报》168年的历程,也完整记录了英国和整个世界的变迁。从维多利亚女王逝世到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殒,从泰坦尼克号沉没到人类登上月球……广泛的触角、出众的采编团队、独特的报道方式,使这份报纸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日小报。在最后一期中,编辑们历数了那些因《世界新闻报》的报道而被抓捕或免职的罪犯,总结了《世界新闻报》做过的好事,甚至盘点了往期出现过的半裸女星,但大部分版面是用来回顾以往的头版,其中不少都标着“独家”字样。正是为了争得“独家”,这份报纸开始漠视法律、漠视道德底线,走上了自我毁灭的歧途。

结束了忙碌的一天,200多名员工纷纷聚集在办公大楼前,举着最后一期报纸合影留念。与此同时,他们的大老板——默多克正十万火急地飞赴伦敦。默多克可不是来安抚这些丢掉饭碗的记者和编辑的,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己对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的收购顺利,为此,默多克父子已经忙活了大半年,并准备花125亿美元来换取BSkyB61%的股权,以此将传媒帝国的版图向广播电视领域拓展。

早在这个收购计划的筹备阶段,英国的传媒业界就曾联名上书商务大臣,痛陈这项收购可能会创造一个可怕的巨兽,使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抗衡,加重新闻集团对英国媒体业的控制(新闻集团控制着英国40%的报纸销售份额和6%的广播电视新闻观众)。最终,英国政府在获得“将天空电视新闻台设为独资公司以保证其编辑独立性”的保证后,才批准了这项交易。

1969年,当默多克进军伦敦时,首先看中的就是《世界新闻报》。正是凭借这份报纸的利润,新闻集团先后收购了《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在英国市场收益的帮助下,默多克又转战美国。如今,《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福克斯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均在他的名下。就在米莉·道勒事件曝光前一周,他的继承人詹姆斯还信心满满地对媒体表示:收购BSkyB是新闻集团未来十年扩张的开始。

然而一切都随着《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画上了句号。英国反对党工党提出要求新闻集团撤销对BSkyB收购的动议进行投票表决,而就这一动议,英国政坛的观点空前一致。尽管这对新闻集团的收购行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迫于政治压力,7月13日,默多克不得不宣布,新闻集团放弃收购BSkyB。至此,新闻集团的扩张计划遭到重挫。

2011年7月17日

权力:吃出来的祸

7月17日,窃听风暴出乎意料地波及另一个主角——本该是调查窃听事件的伦敦警方。当天,英国伦敦市警察局局长保罗·史蒂文森宣布辞职。据称,史蒂文森不仅聘用《世界新闻报》前副主编尼尔·沃利斯担任顾问,而且还被发现曾接受一所奢华温泉疗养院的免费招待休养。而就在史蒂文森接受招待期间,默多克的爱将丽贝卡·布鲁克斯也“恰巧”出现在该疗养院。翌日,曾在2009年决定不再重新调查《世界新闻报》窃听案的伦敦市助理警务处长约翰·叶慈,则因与沃利斯和布鲁克斯私交甚密,遭警方停权后宣布辞职。

实际上,伦敦警察局的高层与新闻集团之间的往来远不止这些。据英国媒体披露,从2006年至今,叶慈一直定期和《世界新闻报》的编辑们吃饭,而局长史蒂文森在调查窃听丑闻期间,和默多克的属下吃饭18次,其中八次是和《世界新闻报》当时的副主编沃利斯。窃听丑闻曝光后,就有媒体报道说,由于伦敦警察局内部一些人员与《世界新闻报》关系密切,警察局有意压制了对窃听案的调查。在四年多的调查中,警方只起诉了几个所谓的“流氓记者和编辑”,拒绝扩大调查规模。

按照史蒂文森在7月19日听证会上的说法,他手下45名新闻官中有十人一度为《世界新闻报》的母公司新闻国际工作。而此前参与调查窃听丑闻的警员安迪·海曼不仅与调查对象吃吃喝喝,而且在离开警察局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说,小报和警方之间早已达成不言自明的默契:小报需要新闻爆料,而警方需要掩盖丑闻。比如,《世界新闻报》曾爆料动作明星德诺姆·埃利奥特的女儿成为妓女,这正是他们以500英镑从警方买到的内幕。而这笔秘密交易最终导致了这名年轻女孩的自杀。一位前警方官员毫不避讳地表示:“警察们经常和记者出去喝酒,建立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而这种长期“吃喝出来”的微妙共生关系,终于在这场窃听风暴中“大白于世”,并罕见地引发英国警界大地震。

2011年7月11日~20日

多米诺骨牌坍塌

虽然詹姆斯·默多克有壮士断腕的果决,但就在《世界新闻报》关门大吉后仅隔一天,新闻集团旗下的另外两家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就被拖下了水。这两份报纸的工作人员,竟然曾入侵前首相布朗的法律文件,并六次假扮布朗用电话从银行骗取他的账户信息,非法盗窃布朗儿子的医疗记录。

第一张骨牌从英国倒下,很快传到了远隔重洋的美国和澳大利亚。这对于默多克的传媒帝国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

7月11日,《世界新闻报》曾经的竞争对手、英国《每日镜报》报道称:一位前纽约警官透露,当9.11事件发生后,《世界新闻报》记者曾联系他,想获得遇难者的电话号码以及他们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前的详细通话记录。所幸,这位警官没有对《世界新闻报》承诺的报酬动心,当即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面对这样的报道,美国人显然不会无动于衷,从国会议员到9.11遇难者亲属,纷纷致电、致函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要求对默多克旗下的媒体进行调查。7月1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开始展开调查,一旦窃听行为被证实,必然会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引起美国监管部门注意的,还不仅仅是“窃听”的嫌疑。据英国多家媒体报道,已有确切证据显示,《世界新闻报》记者曾贿赂警方。美国法律专家称,一旦传闻被证实,美国司法部门就可能对新闻集团适用“境外腐败行为法”。

在默多克的老家澳大利亚,他的“老乡们”同样担心自己的隐私被窃听。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新闻公司已经公开表示,要对旗下媒体过去三年来所有的稿子和款项进行一次彻查,以缓解民众对窃听丑闻可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担忧。但这似乎不太奏效,7月21日澳大利亞总理吉拉德表示,新闻公司必须接受质询,回答一些“困难的问题”。

随着窃听丑闻的不断升级,昔日无限风光的传媒精英们陆续被拉下马。7月14日,英国警方逮捕了《世界新闻报》前副主编沃利斯。7月15日,新闻国际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和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相继辞职,默多克在短短数小时内失去了执掌英美市场的两员大将。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篇7

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教学系统,就是在软件中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学习、答题等,然后对于学生的操作作出评价。教学软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1教学效果更生动,信息更加丰富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效果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信息量更大。教学软件的制作一般是团队经过长时间的信息收集、整合进行研发的,它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包含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也更加精良。学生在使用教学软件进行学习时,能接触到许多课堂内容所不具备的知识和信息,能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全面。另外,教学软件不再单纯是知识的教学,也整合了许多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体验,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有利于增加课堂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1.2互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参与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学生主要作为接收方面,课堂的互动性较差。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在软件上进行学习和答题,并且可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增加了互动性。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后对课堂上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也可以将教学软件作为预习功课的工具,对知识进行提前了解,让学生实现随时学习。另外学习软件还可以学习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是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需要合适的开发平台,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学资料的收集。之后对软件的编写进行内容上的设计、组合,通过团队的开发、调试、试用,之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最终确认完成才能提供给学生使用。以下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过程:

2.1软件的总体设计

软件的总体设计就是以教学目标位依据,对软件中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总体设计包含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划分,软件中音乐、图片等素材的使用设计等。教学软件的总体设计就是软件大致框架的构建,是软件设计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总体设计中就要将软件的大致结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等体现出来,形成一个基本雏形。

2.2软件脚本的编写

软件的脚本是整个软件开发的蓝本,脚本的编写确定了系统的运作和系统的表现形式。在脚本的编写中,软件开发人员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的课件的呈现方式,主要内容的安排、画面的链接等问题,要对软件的成品有一个基础性的规划。

2.3教学素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需要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包括穿插在软件中的知识内容、音乐、图片、视频以及习题等。这些素材都需要在软件开发之前进行收集和筛选,素材的质量和丰富度直接决定了教学软件的好坏,因此素材的准备工作量很大,是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2.4项目分布

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在于,软件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光盘的刻录,并且传送到网络以供更多的用户使用。在大多数学校中,学校会将内容上传到校园网络上以便于师生学习使用。

3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关键技术

3.1人机的交互设计

人机的交互设计所用到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数据库服务层,该技术可以节省用户操作的时间,以便于更加快速的浏览软件中的内容。二是,应用服务层,在数据库服务层的下一个步骤,主要功能是方便用户查看信息,属于操作环节。

3.2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直接决定了用户看到的软件页面的效果。页面设计就是对软件呈现给用户的画面的设计安排,既要能完整的呈现教学内容,又要美观大方,新奇有趣,给用户好的视觉体验。现在的页面设计一般使用SQL Server2000,该软件有助于保持数据的完整性,系统功能完善并且方便维护,很容易实现C/S模式的数据管理。

3.3教学软件的导航设计

教学软件储存了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资源并不能在主页面上全部体现,因此要想让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很好的检索到资源,就需要简明易懂的导航。用户要能根据界面上的导航指示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合理的导航设计才能让用户更快的检索到资源,否则永不不能发现软件中所蕴含的所有资源,就对资源造成了浪费,使用效果也不好。

4多媒体教学软件未来的发展趋势

4.1更加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现阶段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软件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多媒体教学软件会更加的个性化,慢慢接近私人订制的趋势,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更贴近用户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软件也会更加的智能化,不仅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是能针对预习、复习、考试模拟等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成为一个更全面的学习平台。其中包含的知识量也会更加丰富,技术更加先进,为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提供更大的便利。

4.2更具有情感性和互动性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感情性和互动性是未来教学软件研发的趋势。教学软件的设计能够更充分的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根据软件内容对使用者的心情、状态进行判断,提供适合使用者的方式让客户使用。同时增加与使用者的互动,让用户更多的参与进来,而不是单调的学习,给用户更好的教学体验,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5总结

多媒体教学软件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将对师生的教学和学习带来更前完美的体验,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变革,让教学从传统的模式进入了一个音乐、视频、图片等多种元素结合的课堂,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给课堂带来了不一样的授课效果。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

参考文献

[1]石通.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6).

[2]许崴.关于构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测评平台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篇8

1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特性

数字移动媒体广播的出现无疑让传统广播事业突破了原有限制,使业务的覆盖面以及普及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主要面向于移动通信端,如手机、车载设备等。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不仅可以满足固定接收机的应用条件,并且在室外移动环境下依然具有良好的接收能力。基于上述特点使得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在内容上呈现了多元化特点,可满足各类型移动终端的需要。另外,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使得它具备了更强大的内容交互、共享功能;同时,在基本内容显示方面也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优化,让用户的体验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功耗方面由于采取了新型技术使得媒体资源播放时长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为交互业务的正常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关键技术方案分析

目前,市面上主流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方案主要包括5个类型:DVB-H系统、MediaFLO系统、T-DMB系统、S-DMB系统以及ISDB-T系统,其特点如表1所示.

2.1 DVB-H系统

DCB-H系统是最为常见的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可将其视作DVB-T系统的改进版并已经形成了EISI标准。在该系统对信道传输进行详细规定,所采用的结构为IP分层结构。在正常工作时音视频数据一般是先通过IP封装,然后将其转移至MPEG TS流中。目前,该系统运用最普遍的是H.264视频编码标准以及AAC Plus音频编码标准。当然,该系统并未对音视频标准进行严格规定,可结合实际需求对相关标准进行调整。在DCB-H系统当中并不存在时间交织技术,而是采取了MPE-FEC技术替代,以此来保证音视频资源的接收质量[1]。系统中还采用Time-Slicing技术,这可有效控制接受机的实际功耗,无疑可以延长移动客户端的使用时间。DVB-H系统对多数小型移动终端可完美支持,保证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2.2 MediaFLO系统

MediaFLO系统是高通公司的象征性产物。作为当前市面上最大的移动通信硬件公司,高通无论是在资产实力上还是技术实力上都处于行业的顶端,它结合自身在移动网络的优势开发出了一种针对性的系统即为MediaFLO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即FLO以及MDS。MDS主要是对内容资源进行整合。由于MDS具有复合性结构,因此可将供应商提供的节目进行整合,同时可将相关业务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便可构建出大范围的单频网[2]。与其他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不同MediaFLO系统承载的业务可以是相同区域业务,但也能够承载不同区域性业务。当处于相同区域时则可保证良好的接受质量,而对于内容不同的区域性业务则可采取屏蔽手段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可避免冲突、干扰的情况出现。FLO主要承载了信号发送的功能,其音视频标准分别为H.264视频编码标准以及AAC Plus音频编码标准并利用Turbo码以及RS码作为信道编码,这使得系统的编码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让系统的收益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于复用结构以及交织模式的作用让接受机可更好地对任一段未交织信号进行接收,这样便可实现区域业务切换。在上述工作模式下系统功耗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让移动终端的工作时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FLO当中采取了4K COFDM调制方式,因此可支持多个实时视频节目,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选择。

2.3 T-DMB系统

作为新一代的广播系统T-DMB系统的业务覆盖面较DAB系统更宽,可以承担各类型的多媒体业务,在保证音频节目质量的同时,还可为受众提供智能交通业务、电子杂志业务、股票金融业务,网络信息业务等。在T-DMB系统当中视频信源编码主要是基于MPEG-4 AVC与H.264技术,音频方面则采取MPEG-4BSAC技术[3]。在信号传输过程中采取了RS编码,这使得信道保护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信道传输则采用了DAB传输标准。在该系统中当前才使用的是III波段,使得带宽为1.54MHz的信道中可对两路视频节目进行传导。介于T-DMB系统与DAB标准相同,因此系统在使用Ⅲ波段时无需对净码率和复用结构进行调整可直接使用,同时能够使用时间交织技术来保证车载接受质量。

2.4 S-DMB系统

S-DMB系统与T-DMB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为S-DAB系统的改良方案。目前,S-DMB系统采取的是System E标准[4]。在使用过程中由于S-DMB系统采取卫星传导方式,因此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对于信号较弱的地区则可提升补点发射机数量来提升覆盖效率。该系统采取的音频、视频技术分别为H.264+AAC Plus以及卷积编码+RS编码。此系统为服用结构,通过码分复用实现,经过QPSK调制可与卫星同步并对DMB节目进行转发。

2.5 ISDB-T系统

该系统是基于DVB-T细改良而来,在日本使用较为广泛并已经正式投入商业运营。ISDB-T与DVB-T在调制方式上差异不大,模式包括2K、4K、8K,因此可将频谱划分地更为细致,这将大幅度提升信道的使用效率[5]。而每个子频带均可输送不同类型的节目,相互之间又可自由组合,大大地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在OFDM技术的作用下使其功能得到增强,可将带宽化为多个子频带。

3结语

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出现让广播事业的发展突破了瓶颈,使得多元化业务得以实现,让客户的体验感得到了增强。未来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是广播事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应当给予重视。在我国,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新技术让广播服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了让其更上一个层次还要在节目内容策划上与之匹配,对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为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剑辉,冯景锋,刘骏.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工程实施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S1).

[2]周兴伟,冯景锋,李熠星.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S1).

[3]白杨,冯景锋,黎阳.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调制器实现关键技术[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12).

[4]杨卫名,邓中亮,陈庆方.一种适用于多种多媒体广播标准的CA系统[J].电视技术,2009,(7).

媒体融合要抓好关键环节 篇9

广电行业在媒体融合上原本是有前瞻性的。十年前商业视频网站风生水起之时,广电媒体就启动了网络视频业务及IP电视、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之后又开办了网络广播电视台。这些举措为广播电视融合新兴媒体发挥了积极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尴尬的是,十年过去后,商业视频网站强势崛起,几大巨头的影响力已经超过多数省级电视台,而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乏善可陈,与这些巨头们渐行渐远。更为严重的,在互联网颠覆性创新的冲击下,注意力经济已经全面分流,电视媒体的强势地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时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中央出台《指导意见》,与其说是指导传统媒体如何融合新兴媒体,不如说是给传统媒体提出严重警示。能看到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能将其变为现实。柯达、诺基亚、黑莓等国际著名企业的轰然倒塌,就是血的教训。新世纪以来,广电媒体人严重依赖传统业务,对互联网发展走向估计不足,对网络新媒体业务投入不够,造就了目前的被动局面。中央已经提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广电媒体人需要的是决断力和执行力。融合发展时代,新闻宣传必须充分保障,其他各类经营性业务则要有所取舍,要把融合的重点放在互联网视角下成长性好的业务上。

计算机硬件维护关键技术探讨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启动

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故障, 就必须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启动原理, 来判断是否是硬件出了问题。

1 启动过程

(1) 贮存在R O M (只读存储器) 中的Bootstrap Loader程序和自诊断程序移动到RAM (随机存储器) 中。 (2) 随着Boot strap Loader的运行, 储存在辅助记忆装置中的操作系统将系统文件送到RAM中。 (3) 执行系统文件Io.sys和Msdos.sys。这时画面上出现“StartingWindowsnXP……”的信息。 (4) 若有Config.sys则执行它。 (5) 执行系统文件的Command.com文件。 (6) 若有Autoexec.bat则执行它。 (7) 读取Windows的初始化文件“System.ini”和“Win.ini”, 再读取注册表文件。 (8) 启动结束, 出现初始画面, 运行操作系统。

2 系统启动顺序

(1) PC电源的ON——显示器, 键盘, 机箱上的灯闪烁。 (2) 检测显卡——画面上出现短暂的显卡信息。 (3) 检测内存——随着嘟嘟的声音画面上出现内存的容量信息。 (4) 执行BIOS——画面上出现简略的BIOS信息。 (5) 检测其他设备——出现其他设备的信息 (CPU, HDD, MEM) 。 (6) 执行OS (操作系统) 的初始化文件-Starting Windows XP等。

这个过程中, 在主板的ROMBIOS中监测硬件是否异常, 包括硬件故障, 接线情况, 各类卡的安装等。如果发生错误, 画面上什么也不出现, 启动停止。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硬件故障。

3 通过声音进行判断

在启动时主板中发出声音, 通过这个声音可以判断是何种错误根据主板形式的不同, 声音的表示也有所不同。

AMIBIOS:

1短:内存刷新失败;2短:内存校验错误;3短:基本内存错误;4短:系统时钟错误;5短:CPU错误;6短:键盘错误;7短:实模式错误;8短:内存显示错误;9短:ROMBIOS校验错误;1长3短:内存错误。

AWARDBIOS:

1短:启动正常;2短:非致命错误;1长1短:显示错误;1长2短:键盘错误;其他BIOS可查阅相关资料, 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4 遵循的方法

判断出是硬件问题之后, 下面介绍一下硬件出现故障时我们需要遵循的方法。

(1) 先外设后主机。由于外设上的故障比较容易发现和排除, 我们首先根据系统上的报错信息先检查鼠标、键盘、显示器等外部设备和工作情况。排除完成后再来考虑复杂的主机部分。 (2) 先电源后部件。电源很容易被用户所忽视, 一般电源功率不足, 输出电流不正常很容易导致一些故障的产生, 很多时候用户把主板、显卡、硬盘都检查遍了都还找不到原因, 殊不知这是电源在作怪。 (3) 先简单后复杂。计算机发生故障时, 首先从最简单的原因开始检查起。很多时候故障就是因为数据线松动, 灰尘过多, 插卡接触不良等引起的。在简单的方法测试完了后再考虑是否是硬件的损坏问题。

5 故障排除法

在排除故障时, 日常情况下你可以用以下方法排除故障 (见图1) 。

5.1 插拔替换法

插拔替换法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方法, 也是最有直接效果的一种方法。很多硬件工程师目前都还是用此方法来排除计算机的大小故障。插拔替换法很简单, 就是首先根据计算机上出现的问题, 大致怀疑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譬如计算机的显示器上, 显卡上, 硬盘上, 键盘上……, 将怀疑的对象拆下来安装到其他好的计算机上, 如果另外一台计算机不能工作则可以直接知道是该对象出了问题。没有问题继续怀疑、替换, 最终必将能找到问题对象。

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 例如内存自检出错, 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判断故障部位, 无故障芯片之间进行交换, 故障现象依旧, 若交换后故障现象变化, 则说明交换的芯片中有一块是坏的, 可进一步通过逐块交换而确定部位。如果能找到相同型号的微机部件或外设, 使用交换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元件本身的质量问题。

5.2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主要是通过看、听、闻、摸。“看”即观察系统板卡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 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 表面是否有烧焦痕迹, 芯片表面是否开裂, 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当然了, 不用说您也知道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 (这将造成短路) , 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烧焦变色的地方, 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 (铜箔) 是否断裂等等。

“听”即监听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

“闻”即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 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

“摸”即用手按压管座的活动芯片, 看芯片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另外, 在系统运行时用手触摸或靠近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可以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用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 如果发烫, 则为该芯片损坏。

5.3 用专门的诊断软件检测

诊断软件是一种专门的硬件故障检查工具, 可以使其帮助迅速查出故障的原因。如Norton Tools (诺顿工具箱) 。该诊断软件不但能够检查整机系统内部各个部件 (如CPU、内存、主板、硬盘等) 的运行状况, 还能检查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工作能力。如果发现问题会给出详尽的报告信息, 便于我们寻找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

5.4 系统最小化检查

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哪个硬件出现了问题, 可以使用最小系统法来判断。最小系统法就是去掉系统中的其他硬件设备, 只保留CPU、主板、内存、显卡四个最基本的部件, 然后开机观察是否还有故障。如果有, 则可排除其他硬件的问题, 故障应来自于现有的四个硬件中。如果开机后不能正常工作, 则将该四个部件用插拔替换法来排查。如果能正常工作, 再接硬盘。再接显示器。以此类推, 直到找出故障为止。

当然, 计算机上的硬件上故障排除和维护有很多种, 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一些常用的硬件维护知识, 具体的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本文并没有具体教你如何去检查计算机上出现的具体故障, 如黑屏现象要如何排查, 相信这些具体方法也不是简单几句话所能表述完成的。不过, 只要你按照上面所说的总体要求去做, 遇到计算机故障不要惊慌, 相信你也能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

参考文献

[1]陈珊珊.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分析[J].科技资讯, 2009 (2) .

抽象:计算思维培养的关键 篇11

【关键词】 计算思维 抽象 自动化 编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90-020

计算思维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于2006年提出,在美国计算机权威刊物《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概念:“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但由于计算思维的内涵丰富,在理解上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甚至于有的人一开始并不承认计算思维的存在。

但随着包括计算机科学界在内的各界科学家的逐渐接受,计算思维在西方科学界越来越受重视。冠以“计算”二字的诸如“计算生物学”、“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等学科早已涌现,并对各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布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亚利耶·瓦谢尔,表彰他们在开发多尺度计算模型处理复杂体系的化学反应,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的贡献就是典型的计算思维的体现。信息时代的创新,如果缺少了计算思维,犹如大雁失去了翅膀。

计算思维教育在美国、英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内涵广泛的计算思维的关键到底是什么?怎样去培养?本文试图从计算思维的提出者周以真教授的演讲稿的学习开始,借鉴英国的经验,谈谈我们的做法。

1.抽象:计算思维的关键

我们检索了许多关于计算思维的论文和演讲稿,期望搞清楚计算思维的关键内涵到底是什么,期望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能在中国传播。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周以真在2011年3月4日的卡内基·梅隆大学“OurCS Workshop”上做的“计算思维”的演讲稿有一个清晰的图示,如图1.

在这个图示中,计算思维被描述为“侧重于抽象”,这里的抽象是或者类似为数学模型,这是可计算的前提条件。抽象的过程可以分解为:选择正确的抽象;同时操作多个层次的抽象模型;定义层之间的关系。“自动化”在图1中反映为对“抽象”的处理,即把高强度的或海量的运算交给高速的计算设备“自动化”处理,通过处理后的反馈,不断优化抽象模型。其重要性虽然被放到“抽象”之后,但理解并学会实现一定的“自动化”——学习编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是抽象?把现实中的事物或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化简等方式,抓住其关键特征,降低其复杂度,变为计算设备可以处理的模型。

现代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虽然已经相当高,但在处理复杂事物上还是力不从心。比如天气预报、核爆炸、药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计算……所以,藉由抽象,降低复杂度,但又可以非常逼近真实事物,使其不至于失真。前面所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算法,就是在抽象上做足了功夫后才成功的,不然很难反映真实的化学实验过程。

抽象过程中的化简对重构事务处理的流程,利用自动化的高效率,人机结合,可以使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比如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办公、网上购物、滴滴打车、自适应考试与学习诊断,等等。在今天几乎所有现实都可以编码为“0”和“1”的数字化时代,谁的抽象能力强,谁就可以体现出新的创造性。

所以,我们不妨将“抽象”看做计算思维的关键,设法贯穿到中小学教育中,让学生从小具备“抽象”的意识和能力,为发展数字化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英国计算教育中对“抽象”的安排与启示

计算思维的培养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企业界领袖如Facebook的CEO扎克伯克等一起,号召每一个孩子一起来学习编程。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和计算机科学教育协会5年前就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纲要,但因为其计算机科学的专业性要求过强,难以实施,本文就不再介绍。但英国在此方面的行动显得容易实施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分析借鉴。

为了改变ICT教育以学习office等为主的落后的面貌,在计算机科学家群体和教育专家的倡议下,英国教育部于201x年专门研制了计算教育的国家课程。其学习目的是:“高质量的计算(Computing)教育能让学生使用计算思维和创造力来理解和改变世界。计算与数学、科学、设计、技术等深度关联,提供了一个理解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视角。计算的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学习信息与计算的原理,数字系统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编程使得这些知识得以使用。基于这些知识与理解,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造程序、系统等。计算教育也能确保学生具备数字素养,让学生应用并通过ICT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以适应未来工作,并成为数字社会的积极参与者。”该课程目的的陈述,把计算思维放到了核心位置。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抽象、逻辑、算法、数据表示;

(2)能使用计算术语来分析问题,并具备为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实践经验;

(3)能评价和使用信息技术,包括新兴的或不熟悉的技术,分析性地解决问题;

(4)成为有责任心、有能力、自信的、有创造力的ICT使用者。

该目标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概念如“抽象”等和涉及“自动化”的编程直接提出了要求。在学科内容的具体规划上,从5岁开始的幼儿园阶段到16岁的高中阶段,分为四个学段分别进行了安排。对于编程的教学,5岁开始的学段就让安排了学习编程的内容:

nlc202309012124

(1)理解什么是算法,算法作为数字设备上的程序是如何被实现的,并通过精确和清晰的指令执行算法;

(2)创建和调试简单的程序;

(3)使用逻辑推理预测简单程序的行为……

到了11岁的学段,才明确安排有关“抽象”的内容,并对学习“文本”的编程语言提出了要求:

(1)设计、使用和评价计算抽象,这个计算抽象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问题和物理系统的状态和行为。

(2)理解几个反映计算思维的关键算法(如排序和搜索的算法),利用逻辑推理来比较使用不同算法解决同样问题的绩效。

(3)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程语言,其中一个是文本,每个语言用于解决各种计算问题;正确使用数据结构(如列表、表格或数组),使用过程或函数来设计和开发模块化程序。

这样的内容安排,对“编程”的要求是很高的,虽然越是懂得编程、算法、逻辑(主要是指编程中的判断和循环)和数据表示,越是有利于学习“抽象”。对“抽象”的要求后移太多,有可能造成编程——“自动化”和“抽象”的脱节,其实两者完全可以结合起来,放在一起学习。

另外,对于在课时捉襟见肘的中国中小学教育,我们倾向于推荐Scratch这样可视化的搭积木式的编程,不推荐“文本”的编程语言的学习。即便是Python这样的相对比较容易上手的“文本”编程语言,每周一课时的安排,“文本”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实践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把精力放在这个方面将是得不偿失的。建议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去让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

3.如何进行“抽象”的教学

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不孤立地教编程,一开始就让学生把抽象和编程结合起来。这是总的教学原则。

我们问一位在电大教JAVA的研究生,“你自己能用JAVA写个小软件吗?”他说:“不能。”“那么你教的学生能做到吗?”他又说:“不能”。“那么,考试怎么过关呢?”他说:“都是考的一些语句命令的简单套用……”这样的编程教学在以往中小学教LOGO语言和BASIC语言时同样是个普遍现象,教学就是教语句命令,造成学而不能致用。孤立教编程的这条路,是已经失败了的,是走不通的。

那么如何将“抽象”和编程结合起来呢?我们介绍两个例子来说明。

(1)“花”的Scratch编程

抽象的目的是为了把复杂的现实化简为可计算的模型,比如对图2中一朵花进行分析,8个花瓣具有相似性,那么可以把一片花瓣绘制为(抽象)如图3中的样子(当然还有继续抓特征继续完善的余地)。然后建模,即8个花瓣围成360°一圈,每个花瓣围绕下端的中心点旋转45度即可实现。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绘制,见图4,达到图5的效果。如果绘制出来的效果距离抽象的对象(花)太远,可以继续修改完善图3中的单个花瓣,直到满意为止。这种从抽象到编程实现的过程是较为简单的,小学生完全可以做到。

(2)小游戏的Scratch编程

理解了“花”的抽象,就容易理解更复杂的抽象了。用Scratch编写小游戏是最常见的教学内容,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有些游戏对抽象的要求较低,比如打地鼠游戏,从角色到舞台的安排到编程的实现,并不困难。我们可以在Scratch的各种教材里都看到设计这个游戏的内容。

模拟类的游戏可能对“抽象”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比如要编写一个食物链系统的模拟游戏,学生要搞清楚这个系统中有哪些动植物(抽象出角色)?这些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怎样的(抽象出一个个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当在舞台(比如草地)中这些动植物遇到时各自会出现什么结果,一起和谐共生时相互间数量关系的影响(抽象为数学模型)?如果增加某个动物的数量,会对其它动植物的数量产生什么影响(应用该数学模型)……

4.结语

计算思维的教学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基本理论研究没跟上,教师的教学准备也相当不足。本文试图寻找计算思维的关键点来推进同行对计算思维的理解,以及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周以真.计算思维[OL].http://csta.acm.org/Curriculum/sub/Curr Files/Wing CTPrez.pdf.

[2]牛杰,刘向永.从ICT到Computing:英国信息技术课程变革解析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

关键字:计算机多媒体 篇12

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1 控制设备

在硬件的组成部分中, 控制设备占据着较为核心的位置, 其主要功能在于根据所接收的命令进行一定的判断, 再将需要传送的信息输入到对应的部件, 确保计算机运行系统的稳定。控制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硬件的性能高低和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因此, 控制设备的维护可以说是整个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1.2 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包括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 内部存储连接到中央处理器, 主要通过运行系统所传达的命令进行有关数据的读取和存储。外部存储器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存储空间很大, 通常用来保存用户的数据和信息, 保存时间较长。需要对外部存储器的信息进行读取时, 就要将外部存储器与计算机接口进行相联, 然后完成读取工作。

1.3 运算设备

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主要是通过专门的运算设备来完成的, 通过用户输入的不同命令来实现各种简单或复杂的运算, 满足人们对数据的处理与统计的要求。有了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 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变得更加便捷,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更加迅速精确,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4 输入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负责连接人机的部分就是专门的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其中输入设备接收用户的命令, 然后将所接收的命令传送给相应的部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最后由输出设备再传送给用户, 从而实现人机的交流与沟通。

2 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

2.1 环境清洁

计算机硬件的运行环境包括外部环境。空气的干燥程度以及空气中灰尘的含量都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硬件的工作状况。如果空气湿度较大或灰尘较多, 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硬件的工作效率。因此, 当需要对计算机故障进行检查和维修之前, 需要先确保计算机硬件的外部运行环境的良好, 然后对计算机进行清理, 为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准备良好的外部条件。

2.2 维护顺序

在正式开始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工作之前, 应当先对计算机的外接设备进行检查, 然后再检查计算机主机。因为外接设备的检查程序相对比较简单, 容易进行。因此在了解了计算机故障现象之后, 需要先对鼠标、键盘等外接设备进行检查, 检测是否存在问题。外接设备的检查工作完成之后再开始主机的检查。其次, 电源的检查优先于部件的检查。因为人们通常容易忽视电源存在的问题, 例如电源虚接等就容易导致计算机故障。因此如果在检查完计算机各个部分之后, 发现一切正常, 则需要对电源进行检查。最后,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程序应当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通常我们需要先对计算机的接线口和插孔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没有问题, 再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仔细检查和维护。

3 计算机维护的关键技术

3.1 先清洁后检测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以及空气的干燥程度都会对计算机硬件的工作状态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空气中灰尘的含量过大或者空气过于湿润, 都不利于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 甚至会影响到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长短。在平常的生活当中, 很多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最开始都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所以, 在开始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工作之前需要先进行外部环境的优化和机身的清洁, 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维护程序, 避免对计算机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3.2 先外部设备后主机

通常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工作的过程当中, 外部设备的故障较为容易检测, 进行维护的程度也相对容易。所以, 在了解了计算机故障的大致情况下, 应当先对鼠标、显示屏等外接设备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存在故障, 如果没有问题再对计算机其他部件进行检查。由此一来, 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小人为因素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

3.3 先电源后部件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在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最容易忽视掉的问题便是电源问题。例如由于电源虚接或电源功率不够等问题所引起的计算机硬件故障。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时, 人们可能常常忽略掉这些简单而又经常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可能就会明显加大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工作量。所以, 在计算机硬件的实际维护工作当中, 一定不能忘记对电源进行检查, 并保障电源的安全使用。

3.4 先静态后动态

所谓静态是指计算机在没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所保持的状态, 动态便是计算机接通电源后的运行状态, 静态与动态是刚好相反的两种运行状态。在计算机的硬件的有关维护工作过程中, 应当谨记先要关掉电源, 保持计算机静态的状况, 在静态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和维护, 如果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再接通电源进行动态状况的维修, 以免由于不正确的通电程序而导致故障事态的扩大, 带来更大的损失和危害。

3.5 先简单后复杂

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应当坚持先易后难的工作理念。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工作中, 应当先对接口进行检查, 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再进行其他部件的检查和维护。

参考文献

[1]林振宇.计算机硬件维护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2) :24-24.

[2]徐克楠.计算机硬件维护的综合策略[J].硅谷, 2011, (4) :4.

上一篇:等间隔运行下一篇:三维影像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