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2024-09-16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精选4篇)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进普通饮食或鼻饲流食,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吞咽康复训练, 同时注意进食体位、量及形态。[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进行正确的早期吞咽康复训练, 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 避免了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使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以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而发生的中枢性瘫痪, 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功能障碍。据报道30%~65%的急性脑卒中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1]。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 病人常因吞咽障碍而出现误吸, 误吸是脑卒中合并肺炎的主要死因。因此, 为了重建吞咽功能, 我科对收治的19例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病人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 可防止呼吸道合并症, 缩短恢复时间, 减少致残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8例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 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27例, 女11例;年龄46岁~78岁, 平均65.7岁;脑梗死32例, 脑出血6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 心脏病史6例。有2次以上脑卒中发作者7例, 曾有TIA发作者18例。

1.2 判断标准

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引起。病人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轻者进食流质饮食即出现呛咳, 重者出现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 声音单调, 粗钝, 发音困难, 所具有的个人特色消失, 进食困难。神经科检查:软腭反射消失, 咽反射减弱, 舌肌运动困难, 下颌反射亢进, 无舌肌萎缩, 有病理性脑干反射及情感障碍。

1.3 方法

两组病人均于发病后2 d至1个月采用常规内科药物对症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进普通饮食或鼻饲流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早期行吞咽功能训练, 每日2次, 每次30 min, 连续治疗1个月, 同时根据进食原则进食。

1.3.1 康复训练

①对于口腔障碍的病人行吞咽肌活动, 训练张口, 呼气时咳嗽动作。伸舌向外, 左右上下摆动, 尽量往外伸。每天3次~5次, 每次20 min。②发音训练。发音训练一般在晨间护理后及午睡起床后进行, 让病人大声发“啊”, 可训练病人随意闭合声带, 有效地防止误咽。③声门闭合训练。用鼻吸气, 闭唇鼓腮, 同时双手胸前对掌, 用力推压, 憋气5 s后发声呼气。④吞咽功能训练。用冰冻的长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 然后嘱病人作空咽动作, 每天2次或3次。寒冷刺激可使吞咽反射变快。反射训练还能提高口腔黏膜的感受性。⑤下颌运动。做吸吮及张口闭口、鼓腮吐气动作, 以锻炼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

1.3.2 进食原则

①进食体位:进食时应坐起, 不能坐起的病人采取30°半卧位, 头偏向健侧, 利用重力使食物沿健侧转移到咽部。②饮食前:给予饮食前应行简单有效的床旁试验——吞咽水试验。③一口量:开始一口量为3 mL~5 mL, 逐渐摸索酌情加量。④食物形态:软食、糊状或冻状的黏稠食物, 将食物做成“中药丸”大小, 并将食物置于舌根部以利于吞咽。如液体在口腔内传递困难, 可以使用吸管或奶瓶, 因吸吮动作能有效激发吞咽反射, 促进吞咽力度。⑤进食后注意事项:为预防食管反流, 进食后应保持坐位0.5 h~1 h以上。病人每次吞咽小食团后, 然后嘱病人反复空吞咽, 使残留在口腔的食团全部咽下, 再行口腔护理。也可适当给病人1杯开水饮下, 避免使用吸管以免误入气管。吞咽后嘱病人咳嗽1下, 将肺中气体排出, 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3]。

1.3.3 评价方法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1个月后对病人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①参照洼田饮水试验[4]评价方法:取坐位, 予30 mL温开水服下。1级:1次顺利咽下;2级:2次以上咽下, 但不引起呛咳;3级:1次咽下, 有呛咳;4级:2次以上咽下, 有呛咳;5级:咽下困难, 频繁呛咳。②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吞咽功能提高2次;有效, 吞咽功能提高1次;无效, 吞咽功能无变化。

2 结果

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8%,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 两组比较, 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吞咽困难是其主要症状, 因饮食摄入不足或误吸易造成营养不良和吸入性肺炎[5,6,7]。以往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病人常采取鼻饲流食或静脉补液, 以维持其营养。但对长期留置胃管者胃管内残留食物利于细菌繁殖, 易造成肺部感染, 并不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本文通过对19例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早期行康复训练和摄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1个月后, 有近84.2%的病人能够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 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康复训练, 促进了舌和咀嚼肌的运动, 防止咽下肌群失用性萎缩, 加快了吞咽功能的恢复。避免了因鼻饲流食而引起的便秘、腹泻、误吸、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通过训练还可减轻脑卒中引起的功能缺损,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降低致残率。

心理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老年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同时还存在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因偏瘫生活不能自理, 病人可能性情急躁, 甚至发脾气, 这样会使血压升高, 病情加重。还常常使病人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因此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 教会病人简单的哑语, 从思想上开导病人, 嘱家属给其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养身经验的交流,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协助病人度过危机, 以有效方式面对困难和挫折, 以利于疾病康复。

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大多数吞咽障碍病人经康复训练后接近正常, 但仍有少数病人吞咽功能改善较差, 需继续训练。因此病人出院前, 应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强调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并向其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脑梗死致吞咽困难的处理[J].神经病学, 2005, 8 (1) :163.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97.

[3]朱镛连.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康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 14 (2) :125.

[4]王拥军, 卢德宏, 崔丽英, 等.现代神经病学进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05-209.

[5]贺维亚, 鲁广秀, 蒋建华.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16) :2364.

[6]赵明利, 叶文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11, 25 (1B) :97-99.

[7]栗江霞, 王建芬, 侯学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8B) :2123.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篇2

关键词:B超,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舌运动

假性球麻痹患者在摄食-吞咽准备期、口腔期吞咽障碍严重, 因此, 了解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舌运动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B超检测假性球麻痹患者口腔期舌运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受试者均来自2008年8月~200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病例组共9例, 其中男性5例, 女性4例, 最大年龄73岁, 最小年龄10岁, 平均年龄60.44±20.23岁, 其中脑出血4例, 脑梗死5例。对照组共17例,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0例, 最大年龄81岁, 最小年龄28岁, 平均年龄58.65±15.70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MMSE分值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1.1 假性球麻痹诊断标准

(1) 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2) 下颌反射亢进; (3) 咽反射存在; (4) 有强哭强笑; (5) 无舌肌萎缩; (6) 伴双侧椎体束征。

1.1.2 病例组入选标准

(1) 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假性球麻痹。 (2) 经吞咽造影检查或临床症状证实有吞咽障碍。 (3) 能配合检查。 (4) 目前病情控制稳定。 (5) 获得患者同意。

1.2. 实验用具

实验用具:选用Philips iU22 (Philips Ultrasound, USA) 大型多功能彩色大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采用C5-2 PureWave纯净波单晶技术探头, 变频范围2~5MHz, 可录像, 24帧/s。

1.3 B超检查方法

患者取坐位, 助手固定患者头部, 将超声探头放置于颌下, 取矢状位。患者保持舌部静止, 调整探头位置, 在显示器上能清晰看到舌面及舌根部后, 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录取受测试者空吞咽或吞咽2~4ml水的图像进行分析。

1.4 所需收集的数据

B超录像先用Powershowcaser软件转化成AVI格式录像或JPG格式图片, 再用绘声绘影11.0将图像分解至每一帧进行分析。B超及VF均收集下列数据, 用于统计学分析。

1.4.1 上抬期持续时间 (s)

从吞咽时第一次舌面运动开始到舌面上抬至最高点观察到吞咽反射被诱发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为秒。

1.4.2 平台期持续时间 (s)

抬至最高点开始至舌面开始下降所需的时间, 单位为秒。

1.4.3 下降期下降时间 (s)

指至平台期舌面开始下降至舌运动停止时所需的时间, 单位为秒。如果患者立即产生下一次吞咽则以到达下一次舌运动启动前舌面最低点时间为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设P<0.05水平为统计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双侧检验。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别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年龄、MMSE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上抬期持续时间、平台期持续时间、下降期下降时间等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 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B超结果提示病例组与吞咽功能正常对照组在上抬期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平台期持续时间和下降期下

降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注:*表示P<0.05, **表示P>0.05

3 讨论

假性球麻痹表现为舌、软腭、咽喉、颜面和咀嚼肌的中枢性瘫痪。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可表现为以舌肌无力为主的口腔期吞咽困难, 咽期吞咽功能损伤较轻。当舌运动功能下降时, 可表现在舌面运动异常, 因此, 观察舌面的异常运动能判别舌肌运动功能是否受损。1983年, Shawker等首次报道用B超探测舌运动。1984年, Shawker又用B超研究舌和口腔底部的软组织解剖, 证实能够用超声成像显示一个正常人的舌的肌肉和口腔底部的运动。本研究中, 病例组上抬期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提示吞咽口腔期舌运动功能受损。上抬期时间主要与舌肌的主动运动有关, 舌肌运动功能受损, 舌肌运动协调性差, 不能及时诱发有效舌运动, 因此在超声结果上表现为上抬期持续时间延长。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台期持续时间和下降期下降时间两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其原因考虑为进入平台期后, 吞咽反射已被诱发, 吞咽动作进入不随意期, 舌肌松弛, 舌外形复原, 舌面下降, 没有涉及舌肌的主动运动功能, 故二者差别不大。

电视透视检查经常被称为评估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广泛用于评估吞咽障碍。患者VF检查时口腔的假牙会遮挡X射线, 不能床边评估, 检查时会受到X线的照射, 对于有严重误吸风险的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引起误吸、呛咳、咳痰颜色改变等并发症的风险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使用。B超检查能反映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运动的异常运动特征, 具有安全、方便、可床边进行的特点, B超检查舌运动尤为适宜。不足之处在于未能评估误吸, 纤维喉镜检查能明确有无误吸, 二者均能床边操作, 联合应用能较全面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对于舌运动障碍明显, VF检查后纤维喉镜检查没有发现误吸或喉头渗透的患者, B超检查舌运动也是适宜的。

本研究观察的样本量较小, 今后需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了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运动的异常运动特征及与吞咽功能的关系, 可考虑口腔内涂布超声造影剂增强或使用M型超声技术提高观测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 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1.

[2]张婧, 周筠, 徐晓彤, 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异常模式[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 (12) :1093~1095.

[3]Shawker T, Sonies B, Stone M, et al.Real time ultrasound visulization of tonguemovement during swallowing[J].J Clin Ultrasound 1983, 11:485~490.

[4]Shawker TH, Sonies BC, Stone M.Soft tissue anatomy of the tongue and floorof the mouth:an ultrasound demonstration[J].Brain Lang.1984 Mar, 21 (2) :335~350.

[5]Horner J, Massey EW.Silent aspiration following stroke[J].Neurology.1988, 38 (2) :317~319.

[6]郭钢花, 李哲, 关晨霞, 等.电视透视吞咽检查指导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32 (1) :22~25.

[7]张婧, 王拥军, 张姗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0 (9) :536~539.

[8]伍少玲, 马超, 燕铁斌, 等.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30 (6) :396~399.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确诊为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40例, 均经头颅核磁共振 (MRI) 确诊延髓部有梗死灶;病程为2周~6个月;所有患者神志清醒, 无认知障碍及失语症, 排除标准: (1) 严重的营养不良伴有其他急重症状; (2) 注射部位有感染、出血及不配合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0例。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包括吞咽功能训练 (应用冰冻的棉棒快速刺激口腔、咽部、软腭等吞咽器官, 同时按摩颊部及下颌关节进行功能训练, 30 min/次, 2次/d, 治疗5 d/周) ;普通针刺 (主要针刺穴:百会、四神针、颞三针, 留针30 min/d, 针5次/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SGB治疗, 成功的标准为出现阻滞侧出现Homer征 (即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等) , 左右交替进行, 10次为1个疗程[2]。

1.3疗效评价标准采用FOIS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3]。该量表根据患者能否经口进食或管饲进食及进食种类逐步进行分级 (1~7级) , 具体如下:Level 1:不能经口进食;Level 2:依赖管饲进食, 最小量的尝试进食食物或液体;Level 3:依赖管饲进食, 经口进食单一质地的食物或液体;Level 4:完全经口进食单一质地的食物;Level 5:完全经口进食多种质地的食物, 但需要特殊的准备或代偿;Level 6:完全经口进食不需要特殊的准备, 但有特殊的食物限制;Level 7:完全经口进食没有限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 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 P<0.0

3讨论

真性球麻痹又称真性延髓麻痹, 由于延髓是吞咽的调控中枢, 所以真性球麻痹患者会表现为临床症状严重、治疗难度大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会造成许多并发症, 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负担, 浪费了医疗资源[4]。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应用SGB治疗吞咽障碍积累了丰富经验[2], 本研究观察SGB对真性球麻痹影响为临床治疗吞咽障碍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SGB治疗, 能提高脑卒中致真性球麻痹患者额吞咽功能, 减少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及社会, 节约了医药成本, 为临床治疗真性球麻痹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曾西等研究结果相似[2]。

SGB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 在临床的应用已日益增多, 研究[5,6]显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主要作用于交感神经节, 通过药物及局部物理刺激效应, 产生对迷走神经、三叉神经、舌下神经、喉返神经等自主神经的调节, 而这些神经对吞咽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而关于SGB治疗真性球麻痹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曾西, 范杰诚, 王德军, 等.间歇口腔营养管进食对重度脑外伤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 (6) :460-461.

[2]曾西, 王德军, 王留根, 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 (2) :114-115.

[3]龚淑梅, 李国荣, 曾西, 等.间歇口-胃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18) :23-25.

[4]马金娜, 宁丽娜, 王再岭, 等.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 2014, 21 (6) :406-408.

[5]黄海龙, 周立, 叶茂盛, 等.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9, 15 (2) :18-19.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篇4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早期康复,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

假性球麻痹为神经系统临床症状, 表现是吞咽困难, 处理不当危及生命。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易引发假性球麻痹。为促进患者康复, 加强对吞咽功能训练, 减少并发症, 增强信心, 提高质量。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7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患者, 进行困难行分级训练,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7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患者。患者年龄在55~85岁, 平均年龄为68岁, 其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35例, 病程平均在两周以内, 有的虽然发生过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病情, 没有留下显著的偏瘫症状。患者的生活在发病前可以自理;没有比较严重的脏器疾病, 如心肝肾等。对于经过溶栓治疗, 或者进行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患者不在研究范围。发生短暂性的脑缺血患者和蛛网膜的下腔出现出血的患者以及存在意识的障碍或痴呆、癫痫严重的患者同样不在研究范围。然后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最进行对比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对于35例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神经内科药物的治疗。35例患者的训练组治疗方案是给予药物治疗配合康复治疗。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是发病后的1~2d内, 前提是体征平稳, 有意识、神经体征没有进展。 (2) 训练组分级治疗方法:对于轻度患者, 患者可咀嚼但不会用舌送进食物, 需要引导患者进行自动运动, 或者利用棉棒压舌板等进行他动运动, 以此来强化患者的肌肉力量, 扩大舌的可动性, 增强患者的吞咽能力。同时, 要求食物外观能引起患者食欲及具有利于吞咽的食物食物的调节。食物量从1/4勺逐渐的增加至1勺, 同时, 要保持安静, 避免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引发呛咳, 导致拒绝进食。对于中度患者, 在进食之前要保持患者的心情放松, 同时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 选择能预防咽部残留物进入气道的体位, 另外, 可以采用靠背坐位用枕使颈部前屈颈部前屈, 防止发生误咽, 并容易诱发患者的吞咽反射。患者进食时要坐直或者头稍前倾大约45°, 利于食物由咽部进入到食管。先喂食温水润滑患者口腔和食管等, 起到试验患者吞咽功能目的, 如果此时吞咽较为顺利, 可以先喂大约1/4勺的稠粥, 引导患者用舌搅拌食物, 指导用舌顶上腭, 使患者具有吞咽的意识, 然后开始吞咽的动作。当患者呛咳时, 要暂停进餐, 待呼吸平稳后再喂。如果50s后依然呼吸急促且伴随呛咳, 则建议停止进餐。可轻叩后背或进行气管吸引等措施, 防止发生吸入性的肺炎等[1]。对于重度患者:进食任何饮食都有障碍。需要系统的训练, 首先要进行舌肌训练, 或者利用棉棒压舌板等进行他动运动, 以此来强化患者的肌肉力量, 扩大舌的可动性。然后是对软腭训练:可以用冷水浸湿的棉棒刺激软腭咽部引起吞咽咽部冷刺激, 诱发吞咽反射;。三是进行喉肌训练:或者用手指沿甲状软骨到下颌上下摩擦皮肤促进吞咽反射手术法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 诱发吞咽反射, 并点头做空吞咽的动作, 通过刺激吞咽肌群, 诱发患者的吞咽反射。四是进食训练:采取正确体位, 采取一口食物多次吞咽的反复吞咽方式, 尽可能的除去咽部残留物。同时进行固体食物与液体食物的交替吞咽的轮换吞咽法, 通过不同形态食物的交替吞咽, 利于除去患者的咽部残留物[2]另外, 选择的食物要在外观上能够引起患者的食欲并具有利于吞咽的食物, 来进行食物的调节。

1.3 吞咽功能的分级评定及治疗标准

关于吞咽障碍的分级标准主要采用的是洼田氏饮水试验检查法。根据患者在端坐时, 按习惯喝30 mL温水, 观察时间和呛咳情况。其中正常为:1min顺利1次咽下;轻度吞咽障碍为2min2次以上不呛咽下;中度障碍为3min 1次咽下, 但是稍有呛咳;重度障碍为4 min分2次咽下, 仍呛咳, 或5min屡呛咳, 但是全量下咽困难。

根据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对饮食训练疗效进行评价, (1) 显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 饮水试验提高1~2级, 营养状况良好, 无并发症。 (2) 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 饮水试验提高1级, 营养状况良好。 (3) 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 饮水试验无变化或在3级以上[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采集的数据全部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经过t的检验, 当P<0.05证明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患者进行分级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 训练组患者显效69例, 有效21例, 无效10例, 总效率为90%,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 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进行分级训练包括心理治疗的非药物疗法, 主要方法有:physicaltherapy, PT (物理治疗) , speechtherapy, ST (语言治疗) , occupationaltherapy, OT (作业治疗) 等。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前、后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减轻, 运动和ADL有提高, 常规药物及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有很大的改善。并且治疗后的训练组指标优于对照组, 表明早期的康复治疗是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上的缺陷, 降低了致残率, 改善和恢复了日常生活能力, 综合康复是促进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4]。所以, 有条件医疗机构, 应进行综合康复训练, 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最大限度地减少残障和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Kelly H, Buchholz D.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withaneurological[J].Crit Care Clin, 1997, 13 (1) :39-49.

[2]黄婷, 陈爽, 李丽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分析[J].全科护理, 2011, 9 (3) :769-770.

[3]童吉力, 周琦, 罗贤良, 等.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4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 2011, 31 (9) :880-881.

上一篇:工业废水处理效益评价下一篇:阅读给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