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水泥

2024-07-18

秦岭水泥(精选11篇)

秦岭水泥 篇1

1 四川华西兴业公司与胡仲实、胡叔潜兄弟

山城重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具有特殊的地位, 当国民党政权西迁重庆的时候, 重庆热闹了。设在重庆的四川水泥公司也就成了香饽饽。四川水泥公司是怎么建立的呢?这要从四川的另一个企业, 四川华西兴业公司说起。说华西公司就得从胡氏兄弟说起。

胡仲实、胡叔潜兄弟是四川广安人, 其父胡葆森是清末翰林, 供职于北京, 所以, 胡氏兄弟与在北京读书的胡子昂, 宁芷邨等交往甚密, 感情深厚。胡氏兄弟考入南开大学工科, 毕业后胡仲实进入北京政府任工业司司长, 并以此结识了不少北洋系实权人物, 与西南军阀也有相当联系。而胡叔潜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回国后在天津开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

1929年冬, 胡仲实决定退出政界, 兄弟二人回川发展, 兴办实业, 于是编写了一份《开发华西计划书》, 赢得了当时驻防四川的二十一军军阀刘湘的支持, 也就得到了四川重庆军政各界的支持。于是胡叔潜将天津无线电公司迁往重庆, 并以此为班底开始筹备, 著名的四川华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此诞生。胡氏兄弟以25万元占有公司50%股份, 后来公司大规模增资, 他的股东包括了军阀、财团、银行等, 在官僚们看来, 兴办实业是发展地方经济、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而在金融界, 这正是资金的一条出路。胡氏兄弟还以师生关系的情谊邀请到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投资入股。

华西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两大部分, 一是承建、改建工程, 二是自办工厂。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个初级形态的投资公司。

华西公司的崛起是从重庆电力工厂开始的。1932年以前, 重庆只有一家电灯公司, 规模很小, 直流发电, 用户电灯发出微弱的光, 看书写字都很困难。改善照明条件是重庆官民人心所向。华西公司经与军部、政府商议, 经过数月精心准备, 于1933年初开工, 建设厂房、安装设备、铺设线路, 1934年7月完工, 正式投入生产, 发电量600万度, 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先进的电力企业。

正式向全市送电的那天, 华西公司与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一个大型的送电开通典礼, 晚宴过后, 刘湘等军政要员登上山顶俯视山城, 但见万家灯火次第展开, 嘉陵江、长江水面上映照着闪烁的灯光, 山城宛如一颗水上明珠, 刘湘看得如醉如痴, 他情不自禁地说:“我在重庆多年, 今日才知山城如此美丽。”

华西公司因此在重庆名声大噪。

之后, 华西公司承包了重庆自来水厂的改扩建工程、铁路建设工程等, 然后投资经办了四川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 四川水泥公司与宁芷邨、胡子昂

四川水泥公司的主要创办人是宁芷邨先生 (图1) 。

宁芷邨, 1895年8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嘉定府犍为县清水溪, 在犍为县上小学, 在成都上中学, 1919年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 即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毕业后进入了刘文辉的二十四军, 凭借军中势力在军地两界有所建树, 在重庆等地创办新型工商企业二十多个。

1934年, 宁芷邨与回川发展的胡仲实、胡叔潜等共同创办了华西兴业公司。他们分析当时四川及国家形势, 认为军阀混战基本结束,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即将到来, 大量基础建设项目一定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 于是他们决定投资建设大型水泥制造企业。宁芷邨以常务董事的身份, 亲赴京津沪考察, 在上海与华商水泥的刘鸿生建立了友好关系, 刘鸿生表示全力支持宁芷邨在重庆创办水泥生产企业。后来, 刘鸿生的华商水泥公司为重庆水泥公司支援技术工人, 刘鸿生担任重庆水泥公司的董事, 才有了上一集中讲到的, 刘鸿生的公子、共产党地下党的刘公诚 (刘念悌) 潜伏在重庆, 就是潜伏在刚刚创办的四川水泥公司里。

考察归来, 向各位董事汇报, 创办四川水泥制造企业的意向得到了华西兴业公司董事会的支持, 得到了重庆社会各界和地方军政当局的支持, 于是四川水泥公司开始筹建。

1935年10月30日, 宁芷邨、胡叔潜 (华西兴业公司总工程师, 见图2) 、刘航琛 (华西兴业公司董事长) 、潘昌猷 (重庆银行总经理, 见图3) 、吴受彤 (川盐银行董事长) 等人在重庆川盐银行举行第一次筹备会议。会议决定: (1) 在重庆设立水泥公司及制造厂, 定名为四川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四川水泥公司; (2) 资本总额为120万元 (银元) ; (3) 成立筹备处, 宁芷邨任筹备主任, 胡叔潜、刘航琛、潘昌猷、吴受彤为筹备员。11月3日, 在重庆白象街刘公馆召开第二次筹备会, 决定: (1) 修改由宁芷邨起草的公司章程; (2) 购买美金10万元, 用以订购进口设备使用; (3) 购买南岸玛瑙溪土地作为厂址; (4) 确定公司发起人为宁芷邨、胡叔潜、刘航琛、潘昌猷、吴受彤、何北衡、胡仲实等7人 (后加入卢作孚、康心如等) 。

1935年秋天, 宁芷邨前往上海购买机器, 途中他拐了一个弯, 来到了江西, 他要找一个人, 一个在二十四军时的同事, 谁?胡子昂。我们这些60后对于胡子昂的名字还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我们年轻的时候, 报刊广播里出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民主人士名单时, 常有这个名字 (图4) 。

胡子昂 (1897-1991) , 字鹤如, 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 在巴县中学读书, 1919年就读于北京农业专科学校 (今北京农业大学前身) 时, 投身于“五四”运动。1923年毕业回川后, 曾任巴县中学教师、校长、巴县农会会长、重庆市教育局长等职。1926年从军, 在军阀刘文辉手下的二十四军历练多年, 任川康边务处长, 1930年在南昌任江西农业学院总务主任兼技师、江西省农场场长。1935年加入四川华西兴业公司, 任协理、经理职务。经过宁芷邨的工作, 胡子昂辞去了江西农业学院和农场的差事, 认真地做好了善后工作, 于1935年底回到重庆, 加入了华西兴业公司, 并以13000元的投资成为华西的股东、协理, 后任经理。

自1938年始, 胡子昂与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有过多次交谈和接触, 使他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胡子昂还先后同张澜、史良、黄炎培等上层民主人士有过交往, 受他们的影响, 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38年7月开办中国兴业公司, 1942年在公司遭排挤而辞职, 就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 1944年中国兴业公司倒闭。1945年秋, 胡子昂积极支持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的建立, 以后又积极配合民建会的工作。1946年, 胡子昂出任重庆参议会议长, 并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立法委员。1948年底, 胡子昂离开重庆到香港。

1949年9月, 胡子昂应中共中央邀请, 由香港到北京, 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12月随刘邓大军挺进西南, 回到重庆, 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副市长, 民建中央副主席, 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主席, 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3 四川水泥公司诞生

在四川水泥公司的建设过程中, 宁芷邨为筹备处主任, 胡子昂被任命为工程处处长。

1936年1月, 四川水泥公司在上海招标, 中标的是丹麦史密斯厂的机械设备和德国米亚格厂的电气设备。2月完成了购买重庆长江南岸玛瑙溪土地的工作, 并开始平整土地。6月, 收齐全部投资120万元 (银元) , 其中川盐银行28万元, 国民政府重庆行辕24万元, 重庆银行22万元, 个人投资最多的是宁芷邨5万元, 其他投资人共32人计41万元。

创办一家在当时是最新型最先进的大型水泥企业, 而且是在重庆这样一个条件比较差的地方, 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资金筹集、工厂选址、土地购买、设备订购和运输、建筑安装、人员配置等事无巨细, 无一不需要筹备人亲力亲为。作为筹备处主任, 宁芷邨先生是一个考虑问题周到、执行能力强、讲求效率、清廉勤俭的人, 面对重重困难, 他从容应对, 有条不紊地逐一解决。

宁芷邨十分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安排和使用, 四川水泥公司的股东胡叔潜就在启新洋灰公司做过工程师, 为了加强技术力量, 宁芷邨又聘请了上海华商水泥公司龙华水泥厂的化学博士徐宗涑和德国工程师蔡德诺。在制定公司工资级别的时候, 宁芷邨参考卢作孚的民生公司的做法, 生产第一线人员的工资高于机关行政人员的工资。制造厂主任和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徐宗涑 (1946年去台湾, 后任台湾水泥公司总经理) 、康振玉、蔡德诺的工资是每人每月500元, 而公司总经理的工资则每月为250元, 协理的工资为每月200元。宁芷邨还安排在工厂内建造了三栋比较好的石砌房屋供三位专业技术人员居住。

筹备处最初只在美丰银行大楼租了一间房子, 只有5个人。这真是难以想象, 创办如此规模的水泥生产企业, 筹备处包括勤杂人员在内只有5个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白天在筹备处办公, 晚上就地过夜, 在他们之中甚至有曾当过县长的人。制造厂的办公用房则是将购买土地时作为地上物的几间破房子稍加修整后使用。原定的设备是日产100吨, 年产30000吨的, 对于购买设备时数量不菲的回扣, 宁芷邨代表公司表示不要回扣转而增加少量设备款, 将原定设备规模更换为日产150吨, 年产50000吨的设备。

玛瑙溪厂址原本没有码头, 装载设备的轮船只能停在江心, 水泥设备在当时可是超大型设备了, 特别是重达十吨的锅炉, 运抵玛瑙溪后无法靠岸, 更无法搬运上岸。作为工程处负责人的胡子昂可急坏了, 他先是找来两条大木船并排, 试图将锅炉吊装到两条木船上, 不曾想, 锅炉刚刚吊装接触到木船, 那木船已经处于半溺水状, 一旦木船倾覆, 数十万的锅炉将葬身江底, 胡子昂赶紧作罢。一连两天, 都没能想出解决的办法。轮船停在江心一天就是一天的费用, 胡子昂夜不能寐, 就是睡着了也时常被噩梦惊醒。第三日, 胡子昂梦见自己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 杀向曹操的连环船, 在那连环船上如履平地, 正在纳闷, 一支长枪刺来, 他大惊醒来, 赶紧操起电话:“芷邨, 我有办法了。”

宁芷邨一听就知道胡子昂说的是哪件事:“快说子昂, 你有什么办法?”

“用四只大木船, 以钢绳纵横捆扎连成一个巨大的船筏子, 把锅炉吊装到这个筏子上, 运到岸边。”

“好啊好啊, 怎么早没有想到, 并不复杂, 明天我在岸边给你放九千响鞭炮, 为你庆功。”

第二天一早, 胡子昂命人找来四只大木船, 用钢绳连在一起, 果然一次成功。宁芷邨也果然燃放了九千头的鞭炮, 为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而欢呼。

1937年9月底, 四川水泥公司制造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全部完毕, 10月10日举行竣工投产典礼, 国民政府重庆行辕主任贺国光等军政要人前来参加, 市政府军乐队到现场演奏, 为典礼助兴。这个时刻正是八一三淞沪抗战最激烈的时候, 离12月13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的日子, 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四川水泥公司出品的水泥使用的商标是“川牌”, 木桶包装, 每桶水泥重166公斤, 价格为8元银元。

至此, 祖国西南,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大半个中国被日军铁蹄蹂躏的时候, 在最需要物资支援抗战之时, 四川水泥公司应运而生。它的诞生, 凝聚了华西人振兴四川经济、支援国家建设的赤子之心, 也为日后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4 卢作孚如何进入华西

1936年10月22日上午, 四川水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 会议地点在重庆的四川美丰银行, 33户股东全部到会。会上, 宁芷邨汇报了筹备情况, 通过了公司章程, 选出首届董事11名, 他们是:吴受彤、刘航琛、潘昌猷、关吉玉、何悦崖、康心如、邓子文、卢作孚、宁芷邨、刘鸿生、王方舟;监察3人:胡子昂、叶元龙、汪栗甫。

卢作孚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董事, 那么, 卢作孚是如何进入华西、进入四川水泥公司公司的呢?

我们都知道卢作孚是船王, 是民生公司的老板, 我们有所不知的是奇人卢作孚。卢作孚生于1893年, 四川重庆合川人。他自幼上学读书, 但是家境贫寒, 小学毕业就辍学了。说卢作孚是奇人, 这第一奇就是, 小学毕业没钱继续上学了, 遂自学;自学一年以后不是接着上学, 而是自己办学了, 讲授中学数学, 并且边自学边教书, 还自编教材, 还没少编。编的什么教材呢?有《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应用数题新解》, 其中《应用数题新解》还被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一个小学毕业的相当于中学二年级学生年龄的少年, 能有这样的学识和魄力, 还不是奇人吗?辛亥年间, 卢奇人在成都参加辛亥革命, 民国初期又到成都、北京、上海等地周游, 1914年回家乡合川在中学任教, 又参加县志的编写工作, 然后又到成都在《群报》、《川报》做编辑、记者的工作, 开始树立了教育救国的思想, 并付诸实践, 开办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陈列馆、游艺场、音乐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一个小学毕业生, 从事报纸编辑记者工作, 还要兴教育救国, 这真是卢奇人的第二奇啊。然而到了1925年, 这些文化产业相继难以为续, 失败使卢作孚转变了思想, 他又开始了实业救国之路。他认真考察了重庆的城市特点, 认为航运是重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运输是“各业之母”, 1926年, 他白手起家, 筹集资金8000元, 买了一条0.6t的浅水铁壳小轮船, 起名“民生号”, 开辟了渝合航线,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航运公司——民生实业公司诞生了 (图6) 。

卢作孚的船队顺风顺水, 盈利颇丰, 1927年春, 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地区团务局局长, 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时, 进行乡村建设实验, 那是当年的新农村建设。在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中国唯一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温泉公园。他在这里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修建体育场、改造旧城市, 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与此同时, 民生公司也发展很快, 到1929年又新制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 总吨位230t, 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沪线。当年, 卢作孚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此间还曾担任四川省建设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为抗战时期的军需民运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西公司火起来了, 华西把重庆点亮了, 又要投资兴办水泥公司, 这西南的企业家们都想往华西投上一股呢。经营民生公司的卢作孚当然也不例外, 也想参上一股, 于是卢作孚派他的弟弟卢子英前往华西公司洽谈入股事宜, 但是, 出乎卢作孚意料之外的是, 胡仲实拒绝了卢作孚的要求。胡仲实的理由是不能让民生吃了华西。这当然是生意场上事, 无所谓谁对谁错, 但当时大名鼎鼎的卢作孚却是大失颜面, 于是, 华西公司、四川水泥公司往来长江的货物运输, 开始遭遇掣肘, 不是没有船就是没有仓位, 就这样, 卢作孚轻而易举地掐住了华西公司、四川水泥公司和胡仲实的脖子。

胡仲实、胡子昂当然心知肚明, 只是没想到后果来得如此之快, 而且如此严重。没办法, 胡子昂决定找卢作孚协调, 但是, 卢作孚却端起架子了, 这也正常, 生意场嘛。胡子昂几次派人前往民生公司约见卢作孚, 但是民生公司总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 见不到卢作孚, 就无法沟通, 达不成谅解就无法保证华西公司工程的运输, 一时间胡子昂也是一筹莫展。

这一日, 冬日暖阳, 卢作孚依然保持着自己良好的习惯, 来到北碚江边, 脱衣活动, 跃入水中, 开始冬泳锻炼。卢作孚游至江中, 兴致正高, 忽然发现一矫健身影, 乘风破浪, 向自己追逐而来, 于是卢作孚改变方向, 力图摆脱来人, 几次改变数度加速, 始终没有甩掉来人, 于是二人几乎并肩游到岸边, 出水言欢。来人正是胡子昂。

“卢先生好身手。”胡子昂赞扬道。

“胡先生也好厉害啊, 想甩都甩不掉啊。”卢作孚笑答。

二人一同走上游艇, 卢作孚拿出白酒:“暖暖身子吧, 不知道胡先生也有冬泳爱好, 还是特意与我冬泳较量啊。”

“被你所迫, 特意水中相请。”

“甚为感动, 说吧, 相请何事?”

“请你去临江楼吃火锅。”

“谁做东啊?”

“胡仲实做东。”

“哈哈哈哈, 那我去。”

就这样, 一项重要协议在酒桌上达成了。华西公司、四川水泥公司接受卢作孚的投资, 卢作孚不干预华西公司、四川水泥公司的经营, 民生公司为华西公司、四川水泥公司提供运输上的便利和支持。

从此, 有了民生公司, 有了卢作孚, 华西公司与四川水泥公司的事业更是蒸蒸日上, 顺风顺水。

5 川渝军阀刘湘和川康军阀刘文辉华西公司、四川水泥公司的股东

刘航琛、宁芷邨、何北衡、胡子昂等都是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二十四军两军中崛起的人物, 卢作孚也是靠老军阀杨森鼎力支持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军阀在西南各项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中, 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四川水泥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与这些在军队中闯荡出来的知识分子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有必要通过这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了解军阀。

军阀、地主, 在当代语境当中毫无疑问是贬义词,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当重新审视历史上的人和事。在此, 我们讲一讲与中国水泥史话相关联的军阀、地主。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四川, 绕不开刘湘和刘文辉两个军阀。而对于解放前旧社会的四川, 相信50后60后的人们对大地主刘文彩这个名字绝不陌生, 没错, 军阀刘湘、刘文辉就是刘文彩他们家的人。

四川的两大军阀是堂叔侄关系, 刘文辉是堂叔, 而年长他六岁并且先出道的刘湘是堂侄。

刘湘 (图7) , 1888年7月1日出生, 幼时就读乡间私塾。1904年, 考入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十七岁时, 刘湘背着家里赴雅安应考, 遂被四川武备学堂陆军弁目队录取。次年4月, 考入四川陆军讲习所。1908年初, 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他对教官能绝对服从, 对同学则虚心求教。

1909年夏刘湘毕业, 被分配到建成不久的新军三十三混成协 (旅) 六十五标作见习官。1910年春, 保送到总督赵尔巽刚开办的四川陆军讲武堂深造。1911年, 调任第十七镇六十八标一营前队排长。辛亥革命爆发后, 第十七镇改为第一镇。刘湘任第二标张邦本支队的少校差官, 随部进驻川北。1912年, 任营长。二次革命中阻击讨袁军, 保护泸州, 并升任团长。1915年护国战争中阻击护国军, 受到袁世凯表彰和授勋, 后刘湘审视大局, 放弃抵挡护国军并放弃泸州。护国军遂攻克成都。蔡锷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遂委任刘湘为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后袁世凯时期, 中央政府失去统一能力, 军阀混战遂愈演愈烈。1921年1月8日, 刘湘等川军首领联合通电表示四川自治。6月6日, 四川混成旅旅长以上各将领联合推举刘湘为四川总司令, 24日又被推为四川省长, 7月2日, 刘湘在重庆正式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 所部八万余人, 刘湘遂成为四川军阀速成系的首脑人物。

在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的时候, 刘湘请缨并通电全国, 主张全国总动员, 与日本拼死一决,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抗战前线因病去世。

刘文辉 (图8) , 1895年1月出生, 幼时聪慧不凡, 成绩优异。13岁时虚报年龄报考成都陆军学校, 后来被保送至西安陆军中学、北京陆军第一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毕业后, 刘文辉投奔已是川军将领的嫡亲堂侄刘湘。刘湘安排刘文辉在川军第八师任上尉参谋, 之后又让刘文辉改任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 从此势力大增, 逐渐成长为四川军阀的后起之秀。抗战以后, 中共南方局通过刘文辉的儿女亲家张叔明、民盟中央委员张志和等与刘文辉接上关系, 刘文辉自此走上“亲共”的路线, 1944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 1949年通电起义, 宣布即日起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 竭诚服从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解放后, 刘文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委任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后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民革中央常委, 民革四川省委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 刘文辉调任林业部部长, 1976年6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82岁。

1926年10月, 蒋介石任命刘文辉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 刘湘为第二十一军军长、加委川康绥抚委员长。从刘湘、刘文辉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 这两个军阀其实原本就是绅士, 是知识分子, 当他们在军界混成地方军大佬的时候, 他们深知知识和知识分子对于军队的发展、对地方统治的重要性,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到北京等地, 到知名学府去网络人才。刘湘得到何北衡、范崇实、刘航琛等人, 刘文辉则得到了宁芷邨、胡子昂等。这些年轻的学生出身的知识分子在军中得到重用, 完成自己的第一桶金, 然后依仗军中地位和实力, 投入到金融实业领域, 最后在政界获得地位和身份。同时, 为地方建设、为国家经济, 也为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6 最后说说这个奇人——刘航琛

1936年10月29日, 四川水泥公司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董事、监察人联席会, 选举吴受彤、潘昌猷、刘航琛为常务董事, 吴受彤为董事长、宁芷邨为总经理。这里说说这个常务董事刘航琛 (图9) 。

刘航琛, 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学生, 投身川军二十一军, 靠着军队的势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 后投身政界, 风云一时。他是华西公司、川盐银行、四川水泥公司的重要人物, 但在介绍这些公司这段历史的资料里, 却少见他的业绩, 大概是因为他在1949年没有留在新中国的缘故吧。在讲述四川水泥公司诞生长成的故事中, 我们没有关于刘航琛的具体事迹, 但是, 从他一生的传奇经历, 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四川在重庆在军界在政界在金融界在实业界的权势和作用。

这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刘航琛, 1896年生人, 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中药世家。少东家刘航琛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 三年后是北大经济系高材生。

1923年, 刘航琛北大毕业回乡到泸县中学任教, 后地方军阀请他做从军顾问, 刘航琛牢记祖训, 深觉不妥, 遂留书一封, 逃走了。

然而要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上, 有悖于社会常态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人行事, 那是太难了。后面发生的故事, 使他不得不改变了初衷。

前边说了, 刘航琛他们家在四川泸州, 现在的泸州老窖依然是名酒,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泸州, 大概是因为泸州老窖吧。刘航琛家是中药世家, 也造酒卖酒, 但是他们造的是花酒, 也就是甜酒。那时候中国白酒的容器是瓷瓶, 而洋酒是用玻璃瓶装酒。刘航琛家的甜酒由于要区别于中国传统白酒, 于是采用了在当时还是比较新颖的玻璃瓶。但是想不到的祸端无缘由地降临, 尤其是在没有法治的国度里。

1926年四川军阀刘湘再度控制重庆后, 设有烟酒税征收局, 王用九任局长, 王局长制定一项政策, 把玻璃瓶装酒一律视为“洋酒”, 按机制酒类征税条例课以重税。刘航琛家“爱仁堂”的瓶装露酒, 即按洋酒课征。刘航琛气不打一处来, 他特为此事递交了一份尖刻的申诉书, 他写道:“钧座所订规章, 不问酒之洋不洋, 只问瓶之玻不玻, 若如钧座穿西装, 着革履, 遂谓之为洋人, 可乎?”王用九阅后大怒, 立即查封“爱仁堂”重庆分号并要逮捕刘航琛究办。刘航琛不得已求助于老同学何北衡, 何北衡此时任21军政治部科长兼巴县县长, 在政、商两界十分活跃。在何北衡的斡旋下, 化解此事, 但前提是刘航琛出山做从军顾问。酒税风波使刘航琛大受刺激, 他意识到在这样的社会, 有钱无势, 毫无安全感可言, 从此他抛弃祖训, 走上了亦官亦商的道路。

刘航琛在21军刘湘手下被举荐为铜元局事务所所长, 凭借他的智慧和能力为刘湘的财政增添了巨大收入, 藉此刘湘委任刘航琛为二十一军财政处科长。不久便升任副处长、处长。

刘航琛掌握了二十一军财政大权, 施展他的手腕, 成为刘湘的“聚敛能臣”, 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为自己聚敛了大量财富。

刘航琛要以经济实力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 再以政治势力来维护自己经济的发展。他充任刘湘的财政官员后, 倚仗权势, 亦官亦商, 开办川康银行, 巧夺川盐银行, 以两行为支柱, 大肆角逐, 到处扩张, 插手美丰银行, 渗入聚兴诚银行, 硬卡重庆银行。他四处投资, 担任银行、工矿贸易企业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头衔就有70多个, 显赫一时, 成为重庆金融界大亨。刘航琛四处搭架子、打楔子, 人们称之为“工商界的木匠”。而这位“木匠”在1937年就已经是川康、川盐两家银行的董事长, 实际已经是四川水泥公司大股东的董事长, 在四川水泥公司成为掌握实权的人物。

刘航琛承办二十一军财政, 颇擅敛财, 从财政上有力地支持了刘湘不断扩充实力, 打败其他军阀, 独霸全川, 备受刘湘赞赏。但刘湘觉得刘航琛言大而夸, 居心叵测, 不易驾驭, 对刘航琛并不信任, 而刘航琛确实狡黠, 在为刘湘敛财的同时也使自己聚集了大量钱财, 并与南京政府搭上关系。所以, 当刘湘受命组建四川省政府时, 并没有提名刘航琛任财政厅长一职, 但刘航琛终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支持下当上了四川财政厅长。

1948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 刘航琛为其助选, 与李宗仁关系甚密。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 总统职权交副总统李宗仁代理。6月, 刘航琛终于当上了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 但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已是崩溃在即了。1949年10月, 刘航琛携眷属逃往香港, 后又到台湾去布置业务, 并打算向蒋介石再求个一官半职, 但蒋介石以刘航琛过早弃职逃港, 经济部事务交代不清为由, 命令对其逮捕追究。后经何应钦、张群向蒋介石说情, 刘航琛才得以取保释放。此后, 刘航琛在台湾无法立足, 乃折返香港, 郁郁寡欢, 于1975年9月死于香港。

事在人为, 事情都是人做的, 水泥工业也不例外。从祖国西南水泥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看其中各人命运, 与国家命运、历史更迭息息相关。刘湘战死沙场, 刘文辉胡子昂走上共产党的革命道路, 刘航琛远走他乡。那么, 卢作孚、宁芷邨命运如何?请看下集《中国水泥史话 (11) ——解放前后的西南与江南水泥》, 卢作孚、宁芷邨和“洋灰陈”陈范有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王燕谋.中国水泥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2]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等.启新洋灰公司史料[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63.

[3]吴大国, 等.华新厂志1946—1986[M], 1986.

[4]刘振权, 等.中国水泥厂志[M], 1986.

[5]刘念智.实业家刘鸿生传略[M],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2.

[6]重庆水泥厂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重庆水泥厂志[M], 重庆出版社, 1994.

[7][美]陶涵.蒋经国传[M], 华文出版社, 2010.林添贵译.

[8]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G], 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9]中国建材, 2009, (6) .

[10]中国西部水泥网.

秦岭水泥 篇2

关键词:山区;水泥路;养护;使用寿命

1 搞好山区水泥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1.1 为山区人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山区的地理条件比较恶劣,在加上山路崎岖,人们的外出十分不便,有些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为了将自家种植的农作物拿到市场上出售,或者是去市场购买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都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天气情况好的时候就很麻烦了,如果遇上阴天下雨,路面很滑,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山区内水泥路的修建可以缩短人们的出行距离,路面平坦,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

1.2 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

山区的水土条件独特,所以会孕育出一些稀有的动植物,它们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少,基本上属于天然无公害,受到经济发达大城市高消费人群的青睐。在山区未通公路以前,这些农作物很难走出大山,出现在外界的餐桌上,山区人民也就得不到经济利益。随着水泥路的建成,山区的交通运输逐渐发达便利,很多生产商直接把工厂建在大山里,让大山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财富,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2 山区水泥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2.1 水的防治不及时,是水泥路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山区水泥路的横向缝是采用沥青进行填灌,纵向缝为施工缝,则不需要填灌沥青,没有设置相应的排水沟。经过多年的通车使用,水泥路面的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造成路面的填缝水泥出现脱落的现象。山区降雨比较频繁,路面长期处于积水状态,流经路面的地表水就会通过接缝处渗透到基层,又不能及时从排水沟流出,很容易造成水泥路基的软化。在这种情况下,再有载重量加大的车辆通过时,水泥路面板块更加松动,最后可能断裂破碎。

2.2 超重车辆的通行加剧了山区水泥路的损坏

按照常理来说,山区人员分布比较松散,水泥路的通车辆也会较少,损坏程度应该较低。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为了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一些开发商把赚钱的眼光放在了山区的石头上,他们大肆的开山炸石,再用大型车辆运输到建筑材料加工厂,这些车辆大多数都是经过改装的,加厚大梁、加高车厢等,装载了滿满的石头,严重超过了山区水泥路的负荷程度,水泥路就无法逃脱被破坏的噩运。

2.3 有关山区水泥路养护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我国虽然早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很多法律还不健全,或者是存在一些漏洞,特别是有关山区水泥路的养护和管理方面有很大欠缺。国家和地方政府一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山区的经济建设方面,无暇顾及到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在制定有关山区的管理制度时,没有把水泥路的养护列入范围之内,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就给山区水泥路的养护造成很多漏洞,一些官员和施工人员就会忽视养护工作,水泥路的使用寿命将会大大缩短。

2.4 山区水泥路养护资金缺乏

养护资金缺乏是做好山区水泥路养护工作最大的制约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水泥路养护的财政资金比重也在增大。特别是“十一五”以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专门用于山区水泥路的养护工作,但是由于山区水泥路的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存在的问题多等原因,养护工作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家投入资金的力度还在加大,但是远远赶不上山区水泥路养护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2.5 山区人民对水泥路的养护意识淡薄

山区的水泥路建设给山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只顾享受这些便利,却没有把养护工作放在心上,更不用说落到实处。一些山区的群众为了图方便,直接把水泥路作为场来使用,在上面堆放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甚至还有倾倒垃圾的现象,阻碍路面积水的排放,给水泥路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当水泥路面发生损害时,人们往往认为路是大家的,别人不管,我也不管,没有任何人及时采取保护的措施,造成山区水泥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 搞好山区水泥路养护,提高水泥路使用寿命的策略分析

3.1 明确养护责任的划分,做好山区水泥路的养护

上级政府应该结合山区的实际情况,把水泥路养护工作的人物分成几个部分,再合理的分配到下级有关政府部门,有关水泥路养护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养护工作,对养护工作直接负责。还要组织专门的人员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对山区水泥路的养护工作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对于那些养护不合格的、或是没有达到规定养护进度的,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争取实现每一段水泥路都有专门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负责养护工作。

3.2 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山区人民保护水泥路的意识

搞好山区水泥路的养护工作,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山区人民保护水泥路的自觉性。负责养护的单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把水泥路养护的重要性传达给每一位山区人民,争取让所有的人都加入到水泥路养护的队伍中,自觉减少对水泥路的破坏,不在路面上堆积农作物秸秆、不随意倾倒垃圾、载重量超标的车辆不准在水泥路上行驶、不在水泥路周围挖土、炸石。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大家都能积极投入到水泥路的养护工作中,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水泥路的养护工作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使用寿命自然就提高了。

3.3 建立健全山区水泥路养护的相关制度

在法制化的中国,一切工作都要上升到法制层面,实现有法可依,山区水泥路的养护也不例外。我国应该完善法律体系,把有关山区水泥路养护的细则列入到有关的法规制度内,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作为依托,让那些妄想钻法律空子的人无计可施,确保山区水泥路的养护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要求进行。

3.4 提高山区水泥路养护人员的素质

从事山区水泥路养护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虽然吃苦耐劳,但是受教育程度一般都比较低,对水泥路的知识了解不深入,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山区水泥路养护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山区水泥路养护工作的质量,避免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失误,就要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让养护人员掌握必备的养护知识和技术手段,在养护工作的实行中就会得心应手。

3.5 加大对山区水泥路养护工作的经济投入

山区水泥路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山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为了实现中西部的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应该加大对山区水泥路养护的投入力度,让养护部门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必须的养护材料和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加大科研力度,争取实验研究出更有效的养护方法,开发和使用的养护材料。有了财政的坚强后盾,山区水泥路的养护势必一路前行。

4 结 语

综合上文关于搞好山区水泥路养护,提高水泥路使用寿命的探讨,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山区的水泥路建设,是为山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水泥路的使用寿命将会对山区人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山区水泥路的养护工作,采用一切有效、可行的方法,致力于水泥路的养护工作,提高水泥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周红波.浅谈在山区通畅工程中水泥路面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3(10).

[2]刘炳,赵元元.浅谈公路养护中水泥路面的养护及维修[J].河南科技,2013(07).

广东水泥:水泥“华尔兹” 篇3

相较于其他省份水泥的发展热情, 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的广东水泥工业更像是一曲沉缓的“华尔兹”, 节奏不快, 但步步有力到位——以大企业集团为引领, 根据市场容量, 不急不缓、有条不紊地推进新增产能, 抬高市场进入门槛, 保证水泥产业健康发展, 而落后产能淘汰有序退出, 避免造成市场大起大落。当前广东水泥布局大框架已基本确定, 但其中仍存在市场变数, 这首华尔兹还在继续谱写……。

1 经济:改革开放前沿我国第一经济大省

广东, 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 拥有优越的沿海运输条件, 同时毗邻港澳、侨胞众多, 在改革开放中成为国家优惠政策的最大倾斜地: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其中三个在广东境内;1985年2月17日批准成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东部成了香港加工业的外迁地……

在上个世纪90年代, 广东就已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 成为经济发达、具有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图1、2) ———广东陆地面积仅占全国1.85%, 贡献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1/7财税收入、1/4的外资总额、1/3外贸总额。2012年广东GDP总额57, 068亿元, 人均GDP5.18万元/人,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4万元/人。然而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 广东大规模基础设施开始的时间要早于其他省份, 固定资产投资已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1994年至今的绝大部分年份里, 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国水平,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19, 308亿元, 占GDP仅32%, 低于全国40个百分点。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2008年底, 国务院下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与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共称三大增长极, 然而东西二翼及粤北山区仍然滞后。为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2011年, 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旨在明确未来的经济定位, 将广州、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珠三角城市群则将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引擎, 同时加快发展以汕头、湛江为中心的粤东西两翼城镇群, 形成沿海新的经济增长带。

2 市场: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广东水泥工业起步并不晚, 1929年广东西村士敏土厂开始建设, 1932年投产, 是省内第一家转窑水泥企业, 水泥生产能力100万吨, 全国排第四 (唐山启新1889年、上海龙华1920年、南京中国1921年) , 首创的“五羊牌”水泥率先出口, 并首批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l989年, 珠江水泥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投产, 成套引进丹麦史密斯公司现代化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线, 是我国第一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建立起来的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并自有石灰石矿山、砂页岩矿山和专用码头。1993年4月由香港越秀、广州国际信托合资经营, 成为国内中外合资的大型水泥生产企业。

1992年, 广东省云浮水泥厂2000t/d熟料线投产, 年水泥生产能力100万吨。1998年香港长江基建集团青洲英坭 (集团) 有限公司收购广东省云浮水泥厂, 组建合资公司广东广信青洲水泥有限公司, 在广州、深圳及珠海配备散装水泥中转站。

1994年, 广东英德水泥厂与香港粤海建材合资组建了南华水泥, 地处粤北石灰岩地区, 是广东发展水泥工业的主要原料产地, 拥有广东最大、品位最好的石灰石矿山, 水陆运输方便, 水泥年产量170万吨。同年, 广州市花都水泥新型干法带预热转窑也建成投产, 生产能力为1200t/d、年产40万吨熟料。

然而与经济领先迅猛发展不协调的是, 进入二十一世纪, 广东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步伐并不快, 2002年时任中国水泥协会会长的雷前治对广东水泥在推广新型干法水泥采取隔岸观火按兵不动的局面很是着急, 他喊话:“你们再抱着枕头睡觉, 等醒来就没有份了!”2003年广东新型干法水泥建设再度启动 (图3)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 广东省水泥工业规划以粤北 (清远、韶关) 建设3, 000万吨生产基地、粤西 (云浮、肇庆的山区) 3, 000万吨基地、粤东 (梅州、惠州的山区) 2, 500万吨基地, 三大基地为省内水泥发展重点, 其中粤北基地是重中之重。

有港资背景的本土企业亨达利在2003年投产5000t/d、2500t/d线, 吹响了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冲锋号;本地民营企业塔牌、光大在粤东梅州、惠州建线;央企中材在粤西云浮布局……2005年由香港越秀企业 (集团) 和德国海德堡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广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 生产规模为6000t/d熟料、年产250万吨高标号水泥, 华南地区单条生产线生产规模最大。面对着广东这个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这些企业集团在进入时都怀揣宏伟大略, 然而自2004年8月海螺水泥在广东的第一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在英德落地开花, 随后势如破竹的发展势头、稳扎稳打的区域布局策略, 使这些企业在发展规模与速度上相形见绌。由此看来, 企业的战略定位不一样, 未来的结局就不一样, 产业进步是由企业发展推动的。

海螺在长三角一展锋芒之后, 第二目标就是珠三角, 其发展战略是做区域、上规模、重物流, 在广东的目标市场直奔珠三角城市群, 2004年第一条线在清远英德落户, 2006年, 在英德的4条线 (含昌兴1条) 和由其托管的昌兴英德龙山3条线全部投产, 成为广东水泥工业发展领军企业;同年, 台泥也随海螺脚步, 在大陆英德2条6000t/d线投产, 拉开进入华南市场的序幕, 2007、2008年又分别投产1条6000t/d生产线, 广东最大水泥生产基地在英德落户。

2006年集中投产使当年成为广东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投放最高年份, 共投产14条线, 熟料产能1, 845万吨。然而新增产能急速增长, 落后立窑并未迅速退出, 地方主管部门很快就意识到产能和市场容量成长的匹配问题, 及时调整新建产能速度, 2007~2009年新增投产产能回落, 每年只有两、三条线投产, 产能分别为300~400多万吨。在这一轮的新型干法建设中, 粤北地区步伐最快, 很快形成熟料产能2, 000万吨, 成为国内最大水泥生产基地, 从根本上改变了广东水泥产业格局, 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 确立了新型干法水泥在广东省的主导地位。

2008年出台4万亿投资, 众多省份建设火爆, 在这轮疯狂的全国大建设中, 很多地区包括水泥在内的产业, 由于刺激政策或突发事件, 政府缺少中长期规划, 盲目招商引资, 众多企业一窝蜂地涌入, 成为引发产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广东在经历此前连续几年的产能低位投产后, 于2010年进入第二阶段新型干法水泥建设发展期, 但其在这一轮的产能建设中与其他区域有着根本区别:

一方面, 以海螺、台泥、华润为首的大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 推进布局。华润水泥从广西布局转而直接进入广东, 在肇庆封开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 2009年末开始陆续投产;海螺、台泥也继续发力, 在粤北英德相继建设11条5000t/d规模以上生产线。另一方面, 中材以及一些有实力的地方企业塔牌、光大、罗浮山、广英等根据自身特点跟进, 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顺势而为、有序地退出,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结构调整, 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目前广东已投产、在建生产线合计70条, 熟料产能达到8, 813万吨, 其中5条线600万吨熟料产能在2013年投产完成, 另有4条生产线620万吨熟料产能将在随后两年陆续投产。然而广东巨大的经济总量和并不算出色的石灰石资源禀赋形成了对比, 已在建熟料产能的人均值845公斤/人 (图4) , 是一个需要由外来输入的省份。目前水泥行业新线审批关死, 若审批闸口放开, 广东凭借人均熟料产能低于900公斤和落后产能淘汰量大是上线扩能首选区域, 但考虑到广西熟料、水泥大量输入, 广东在把握区域间差异和市场整体协调方面一直做得很到位。

3 企业集团:海螺、华润大手笔引导广东水泥工业建设

广东与广西, 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历史根基, 两广水泥工业在发展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广西为生产基地, 广东为市场, 大企业集团布局也贯穿两广。前三大企业集团海螺、华润、台泥的熟料产能占到了广东区域45%, 并与广西布局互相依托、支持。这三大水泥集团雄踞广东区域内的两条水路, 海螺、台泥重磅基地在北江隔岸相望, 随着航道扩容, 或将加大市场力量, 华润肇庆封开生死决战, 成功突破西江航道运输制约。

3.1 海螺、台泥:英德重磅建设基地北江扩容凸显优势

海螺在华东市场上充分感受到了大兵团新式装备在市场上的绝对优势, 和它商业上的老搭档昌兴携手开发华南第二战场 (表1、图5) , 完全翻版其在华东区域战略布局模式──熟料基地 (矿山) +粉磨站 (城市群) 。

万吨

*台泥4条5000t/d线由海螺托管

2004年在广东英德投产第一条线, 紧接着在英德一地3年投产7条线 (昌兴4条线托管于海螺) ;2009年、2010年在清远另一基地清新区又连续投产2条5000t/d线;期间在江门 (目标市场中山、江门、珠海) 、佛山 (目标市场:广州、佛山、肇庆) 配套建设粉磨站, 在惠州 (目标市场:深圳、东莞、惠州) 与惠州罗浮山水泥合作, 通过罗浮山作为水泥输出通道, 将在清远的熟料基地通过这三大粉磨站转化为水泥分销到周边地区, 打通珠三角市场, 一举成为广东领军。

珠三角得手后, 海螺又开辟在广东第二区域市场, 2007年在湛江建设320万吨粉磨站, 与广西玉林熟料基地配套, 2012年收购茂名大地, 粉磨能力180万吨;2013年在阳江投产5000t/d生产线, 形成粤西区域市场布局。

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变换, 海螺意识到中转站的快速、灵活优势, 实现三级跳, 在中山、揭阳等地区建设中转站, 拉近市场距离。海螺战略推进根本改变了广东水泥市场格局, 奠定了广东水泥结构调整基础, 推动了水泥产业升级。

台泥对进入中国大陆水泥情有独钟, 台湾已容不下董事长辜成允做水泥的胸怀, 要来大陆大施拳脚一展宏图。台泥稍滞后于海螺 (表2、图6) , 2006~2008年一气投资30亿元, 在一江之隔的北江对岸建设4条6000t/d线, 可谓气吞山河, 2009年又收购昌兴4条5000t/d生产线 (仍由海螺托管) 。

海螺、台泥的英德基地是业内少有的重磅水泥生产大基地, 当时考虑通过北江水路运输, 因北江受季节影响, 不能终年通航而且航运能力有限, 后改用公路, 公路由于地方加强治超管理, 运输成本增加, 最终采取水路、陆路并用。业内对英德建设大基地有不同看法, 分歧意见在于, 近年来受北江枯水限制, 清远港运力严重不足, 主要是由于北江航道水深不足, 每逢枯水期 (每年3个月以上) 塞船现象严重, 公路运输的环保和物流压力过大, 而能源成本居高不下, 国际石油不断创新高, 致使物流成本节节攀高, 大规模生产成本下降不能抵消物流成本上涨, 内部环境改善难抵外部环境变化。

为突破运输瓶颈, 打开经济发展之口, 广东将清远水利枢纽工程纳入“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和“新十项”工程之一, 已于2009年10月开工, 2012年完工。清远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 船闸通航能力将计划从设计之初的500顿标准修改为1, 000顿标准, 二线船闸标准也会有所提升, 这将大大改善海螺、台泥的运输能力。

3.2 华润水泥:大手笔打通两广“生死线”

华润水泥, 这个貌似外行的水泥集团, 却创造了水泥行业继长三角之后第二个经典的“两点一线”布局 (表3、表4, 图7) :将基地布在广西, 市场落在珠三角, 通过西江相连。

2004年华润第一条线在广西贵港平南投产, 去向却是直奔珠三角, 而后至2007年, 接连投了5条线, 如鱼得水地进入了珠三角。华润正在为自己“眼光好、运道佳、人勤天酬”庆幸之时, 老天爷却在此时发威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2007年下半年正值市场旺季来临, 西江却遭遇季节性断流, 水泥的保供遭遇挑战。这让华润深切地意识到如若不突破西江航道运输制肘, 那么原本所谓“两点一线”布局可能就危在旦夕, 广西布局或将功亏一篑。

那第二步生死战略步棋, 到底应该怎么下?华润想到曾经落选的一个选址方案, 在肇庆封开有座储量丰富的大型矿山, 离码头40多公里, 且中间多山区, 如若建造皮带长廊, 跨度长、起伏高、弯度大, 此前海螺、华润、中材都考察过这个选址, 最终都因山区运输距离过长、没有先例可依而放弃。华润遭遇西江季节性断水切肤之痛, 感受最深, 最明白封开建线是事关命悬一线的生死结———在封开建设大规模熟料基地, 能够和广西贵港基地形成互补保供珠三角市场, 若被海螺、中材拿去, 广西华润就会全军覆没, 华润痛下决心拿下肇庆封开。

然而这么高难度的长廊没有成功经验借鉴, 国内最长皮带廊在江苏嘉新, 也只有16公里多, 40多公里谁也没有“玩过”。华润水泥找到皮带长廊生产的世界顶级公司──法国雷伊, 双方密切合作, 建设起“亚洲第一长皮带廊”。2009年底第一条5000t/d线投产落户肇庆封开, 对华润来说, 肇庆封开基地是继打通从广西贵港沿西江至广东珠三角的水路通道后, 在广东西江上建立的又一大型生产基地, 直接把生产基地推进到广东境内, 离珠三角市场运距更近, 成为打通从广西贵港沿西江至广东珠三角的重要连接点。3, 000吨船舶通航常年畅通无阻, 对常年通航西江的水泥保供能力实现了双保险, 确立了华润在两广乃至华南地区发展的里程碑;并在汕头配套建设200万吨粉磨站, 试水江河联运, 为进一步“走得更远”做好准备。此后华润于2010年、2011年在封开再投3条5000t/d生产线, 五线、六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封开基地进一步夯实了华润沿西江黄金水道的地位, 成功地复制了海螺在长三角的模式, 这一模式是企业借自身实力投资巨额资金, 将基地-物流-市场完美地结合, 产能利用率发挥得淋漓尽致, 是实现系统成本领先的重要保证。

封开基地建成确立了华润在广东的地位, 不战而胜, 2009、2010年借势收购越堡、环球、阳春水泥, 合计400万吨熟料产能, 迅速进入了广州、惠州、阳江三地;2012在云浮罗定投产1条5000t/d生产线;2013年10月, 华润与广英在广州签署意向书, 双方就华润水泥控股广英水泥、实现战略合作达成一致意向, 华润一脚伸进了粤北地区;湛江5000t/d线若在2015年投产, 华润的广东版图再度扩张, 涉足广东全境 (含粤东汕头粉磨站) , 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而商贸出身背景的华润水泥非常重视市场销售, 在沿西江一线大力推进布点水泥中转站, 减少了粉磨这一倒运环节, 使销售触角更多、更快、更直接地对接市场。

4 区域:格局分化或存变数

海螺、台泥在粤北建设大型生产基地, 华润、中材在粤西沿西江布局, 本土企业塔牌、光大在粤东搭台, 形成广东三大水泥生产基地格局。此间, 昌兴、越秀、环球被台泥、华润收入囊中, 本地民营广英、新丰异军突起, 南方水泥悄然进入。而西江的物流优势彰显, 沿西江中转站的迅速发展成为亮点, 物流成本的弹性空间充分体现。

珠三角地区, 含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和肇庆, 这9个城市又细分为中江珠 (中山、江门、珠海) 、广佛肇 (广州、佛山、肇庆) 、深东惠 (深圳、东莞、惠州) 三个区。肇庆从市场角度属珠三角地区, 从水泥生产基地角度属沿西江地区, 具有双重身份。

珠三角经济发达, 是广东最大水泥消费市场, 然而区域内环保要求高、土地紧缺, 熟料生产线仅12条, 熟料产能1, 643万吨 (表5) , 远远不能满足本地水泥需求, 成为市场洼地。珠三角市场水泥有三个来源:珠三角1, 650万吨, 粤北3, 300万吨, 沿西江 (肇庆、云浮) 2, 700万吨, 这些地区熟料产能合计7, 500万吨, 70%在珠三角消费。

(如表6) 2012年底, 光大新建2条5000t/d线落子, 熟料产能620万吨, 成为珠三角熟料产能最大的水泥企业;2010年华润通过收购越秀与环球, 拥有3条线熟料产能400万吨, 直接进入市场核心区, 与其沿西江的广东肇庆封开4条5000t/d线和广西贵港7条5000t/d线, 合计14条线, 形成近3, 000万吨水泥能力围攻珠三角;塔牌2条5000t/d线布阵惠州, 与粤东梅州基地策应, 直击珠三角;江门实德金鹰新投5000t/d线。

华润市场意识敏锐, 既有学习、复制能力, 又有不拘一格的创新能力。在封开突破禁区建设水泥生产基地, 奠定其大规模生产、保供水泥的能力与市场地位, 这种大规模基地如何快速地将水泥销售出去更需要本事。华润在两广发展模式是战略领先、赢在市场, 笔者认为其在两广的三步棋确立了如今市场地位:第一, 确立两点 (广西基地、广东市场) 一线 (西江物流) 战略进入水泥业;第二, 接受市场挑战, 敢于吃螃蟹突破禁区, 建设40多公里皮带长廊连接矿山和码头, 保证3, 000吨船舶常年沿西江水道畅通无阻, 奠定在两广市场地位;第三, 华润除在东莞有200万吨粉磨站外, 更重要的是沿西江通过自建和合作模式广布中转站, 使销售触角更多、更快、更直接地进入市场。

珠三角内已形成以大型粉磨站和上百家星罗棋布中转站并存的市场格局, 成为水泥集散地, 熟料主要来自周边, 海螺、华润、台泥、中材等在这个区域都布有粉磨站 (表7) :

华润汲取海螺在长三角“基地+粉磨站”经验, 在两广因地制宜变通为“基地+中转站”模式, 降低物流成本、更贴近市场, 今年在珠海又收购了粉磨站和商混站。

海螺复制长三角模式, 通过在江门、佛山自建粉磨站, 在惠州罗浮山水泥合作形成水泥出口通道, 将在清远的熟料基地通过江门、佛山、惠州三个粉磨站将水泥分销到周边地区, 并在中山、揭阳等地区建设中转站, 拉近和市场距离。

台泥为加快广西贵港生产基地熟料的周转, 正加紧在广东东莞配套建设600万吨大型粉磨站和沿西江建设水泥中转站, 水泥的市场配置正在向大型、便捷方向推进。

除了大企业集团, 地处惠州的罗浮山水泥不禁令人拍案叫绝。笔者曾认为独立粉磨站规模不宜过大 (超过100万吨) , 否则市场好时拿不到熟料, 市场差时卖不出货, 两头遭挤压。但显然, 罗浮山水泥突破了这一“禁区”。老板吴国强有其独到之处, 旗下拥有5家200万吨粉磨站, 为免受制于人, 熟料主要来自粤北海螺、台泥、光大和其他厂家, 把握住惠州这一地理位置, 抢占先机, 占据了多个“出口要道”, 成为熟料、水泥集散地, 东南西北, 分销到惠州、广州、东莞、深圳, 甚至远到汕尾、河源等地。同时狠抓内功, 依靠产品质量、服务至上, 与上下游建立良好关系, 有钱大家一起赚的理念赢得了朋友, 占有了市场。

在调研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沿江中转站崛起, 在深圳据说就有三十几家中转站, 在号称“中转一条街”的集散地, 每年吞吐水泥八九百万吨, 所有品牌水泥在这里都可以拿到, 一些具敏锐洞察力的经销商, 将骨料、沙子、水泥中转站沿码头建成一条龙水泥生产线, 一辆辆水泥搅拌车川流不息地进出。中转站大大降低成本, 减少水泥从生产到市场的中转环节, 加快了资金流动性, 提升了企业成本竞争力, 这一商业模式正在市场竞争中愈发体现其优势, 水泥企业进一步加大开发、挖掘它的潜能, 小野田在深圳建有大型中转站, 过去从日本进口水泥, 现在主要做华润西江生意。地方政府为推动经济, 正努力加大西江、北江通航能力, 随着物流通道改善, 水泥格局也在变化之中。

4.1 粤北区:广东新型干法起源地

粤北, 包括清远、韶关和河源, 广东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从粤北地区展开, 已建成投产24条生产线, 熟料产能3, 300万吨 (表8、9) , 占广东熟料产能37%, 为广东水泥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其中78%的熟料产能集中在清远, 韶关、河源经济发展滞后, 在2012年加速发展, 新丰越堡在韶关投产两条5000t/d线, 而没有新型干法水泥的河源去年和今年也有两条线投产, 这一地区密集的投产必然会引发市场变化。

2004年海螺在清远英德投产第一条5000t/d线, 揭开了进入华南地区开辟第二市场的序幕, 成功地复制在华东地区的经验。2004~2006年两年多的时间内, 海螺建设投产4条5000t/d线 (其中昌兴持股25%) , 昌兴建成投产3条5000t/d线 (由海螺托管) ;2006~2008年, 台泥隔江在海螺对岸建起4条6000t/d线;2009年台泥将昌兴4条线收入囊中, 继续由海螺托管。英德基地的建成, 改变了水泥市场格局, 推动了广东水泥工业的发展, 此后, 借鉴粤北基地建设经验, 粤西、粤东基地相继建成, 广东高起点、高水平的建设是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建设的楷模。

今年10月末, 一则消息引起关注, 华润与广英在广州签署意向书, 双方就华润水泥控股广英水泥、实现战略合作达成一致意向。广英, 地方民营企业, 3条线的规模1000t/d、2000t/d、5000t/d, 分别建于2003、2005、2011年, 足见其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 董事长张志坚在广东水泥是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邻居就是海螺双5000t/d配置生产线, 但张董从未服过输, 能够和海螺过招才能表现广英的实力。广英在地方有很好的基础, 华润通过控股广英一脚伸进粤北地区, 也可看出华润要做实广东的决心。有位老总曾评价说要想赢得海螺的尊重, 那你必须能够在市场上不输海螺, 华润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 并有更大想法。

近两年韶关、河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1年以来南方水泥先后收购韶关乐昌、中源水泥进入;有路桥建设背景的新丰越堡2012年在韶关新丰县投下两条高配置5000t/d线;河源市是新型干法水泥空白地区, 2012、2013年底分别投产3200t/d和5000t/d线, 为后期带来遐想。

4.2 粤东:大企业集团沿海战略线的要地

粤东, 含梅州、揭阳、潮州、汕头和汕尾, 只有梅州产石灰石, 拥有熟料基地, 8条生产线, 720万吨熟料产能, 辐射周边地区 (表10、11) 。

本土企业塔牌在梅州立窑起家, 目前已形成三个生产基地, 梅州基地、惠州基地和武平基地 (福建) , 在战略布局上三个基地相互策应。梅州基地覆盖粤东大部分区域, 先后建成投产2500t/d、5000t/d线, 一直是该地区产能规模最大企业, 拥有良好品牌口碑;惠州基地水泥部分供给珠三角, 部分供给粤东, 御外攘内, 是保护粤东市场的重要关口;福建武平基地直通粤东市场, 并在福建、江西拥有市场一席之地。塔牌面对市场与竞争对手, 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积极拓展混凝土业务, 在市场上有良好的信誉度。

华润在汕头建成投产200万吨粉磨站, 港口能够停靠万吨船舶, 其在沿西江有大型熟料基地, 在粤东沿江继续布点是其早晚的日程;海螺为扩大市场份额, 也将市场向东推进, 在中山、揭阳布中转站。

除塔牌外, 粤东熟料生产线都集中在梅州地区, 除蕉岭龙腾 (油坑建材和龙腾) 有5000、1000t/d线外, 大多是2500t/d线, 由于梅州独处一隅, 市场一直不错, 企业各据一方, 随着大企业东进推移速度加快, 梅州“伊甸园”还能持续多久?何去何从, 企业各有打算。

粤东华润水泥高管层前些日子集体亮相拜访塔牌或是信号, 粤东若是纳入华润领地, 华润将从广西通过广东直通福建, 一路畅通, 可见粤东对华润来说是相当重要。华润有多产业并购经验, 下手狠、出手快、手笔大, 在水泥业已有领教。2012年, 华润调整市场策略, 先是叫停扩张性收购, 确立“内功到位, 全产全销”, 2013年销量两位数激增, 目标如愿达到;外延性扩张重启, 市场上再凸显强悍作风, 连下福建福泥、广东广英两城, 新拓疆土, 拉近和市场竞争对手距离。

4.3 沿西江区:华润打通两广通道

沿西江, 是指广东境内沿西江流域、面向目标市场珠三角的生产基地──肇庆和云浮, 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广西贵港。广东肇庆、云浮两市共计2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 熟料产能2688万吨 (表12、13) , 是继粤北的第二大熟料生产基地, 若加上广西贵港水泥, 已超过粤北。

沿西江肇庆、云浮, 云集了央企中材、港企广信、本土民营企业亨达利、石井, 华润受西江断流之困最晚进入, 后又借封开规模、成本、物流之优势, 成功地获取珠江、越堡、环球, 一个企业成功发展的背后是战略、机遇和执行力各个因素的交错。

华润在广西贵港竖起7条5000t/d线, 目标市场指向珠三角, 成为事实上的“广东市场水泥”。通过西江连接贵港生产基地和珠三角的“两点一线”战略, 受到西江断流制肘, 果断在肇庆封开翻山越岭架起40多公里皮带长廊, 投产4条5000t/d线, 在建2条 (规划8~10条) 。在此基础上通过沿江遍布中转站, 更是直接进入市场, 这一趋势已愈发为市场所接受。

中材较华润进入要早, 但行动迟缓一些, 在云浮布有5条线, 700万吨熟料产能, 2011年年底在罗定投产5000t/d线各项指标占优, 取得良好效益。据了解, 中材有一个庞大计划, 借鉴华润封开经验, 在云浮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 和目前基地对接实现石灰石资源共享, 若项目建成投产后, 其效益或不低西江华润。由此看到产业升级与产能过剩的矛盾, 一方面通过规模扩张, 合理布局降低系统成本;另一方面, 产能过剩, 生产能力服役时期过短便遭出局, 造成资金浪费。如何把握一个度, 既不能一刀切又要避免一窝蜂, 这确实是产业发展中需慎重研究的问题。

亨达利水泥领头人何金秀, 当年在广东带头发展新型干法, 有着宏伟水泥发展目标, 随着中材进入, 亨达利联手中材共同打造云浮水泥业, 放缓了继续扩张脚步;广信青州有港资李嘉诚背景, 在云浮拥有最好矿山, 1992年建成2000t/d线, 时隔21年在2013年建设投产5000t/d线;石井水泥原在广州, 2006年迁址肇庆发展, 先后建成2500、3000t/d线, 四会骏马、高要金刚距珠三角近在咫尺, 有区位优势。

4.4 粤西地区:华润、海螺斗智斗勇

粤西, 含湛江、茂名和阳江, 区域内仅4条新型干法生产线, 熟料产能465万吨, 华润、海螺两家产能占到80%以上 (表14、15) 。

湛江, 海螺320万吨粉磨能力, 熟料主要来自广西玉林的北流和兴业, 运输距离180公里;华润通过收购一家粉磨站, 2005年扩建到60万吨, 2008年达到100万吨, 2013年增加到200万吨, 熟料通过陆路广西陆川 (160公里) 、贵港 (260公里) 或铁路红水河 (370公里) 三地均可运入, 根据市场情况取舍进入。

茂名, 海螺收购茂名大地粉磨能力180万吨, 熟料来自广西北流;华润2012年在云浮罗定投产5000t/d线, 离目标市场茂名运距200公里, 和北流不相上下, 一步到位直接运水泥;茂名石化胜利是老牌企业, 今年将原老线改造成2500t/d线, 石灰石来自阳江阳春, 距离也在200公里。这三家企业各有千秋, 运石头、熟料、水泥, 成本一比高低。

阳江, 华润收购阳春水泥, 2010年投产2500t/d线, 海螺和华润一墙之隔建起5000t/d线, 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 有规模和区位优势。

粤西是成长中的市场, 前景看好。当前农村市场很火, 大部分新建房是三、四层, 五、六层也是常事, 华润在粤西撒网遍布水泥销售网点。据了解, 海螺、华润在粤西都有计划新建线, 但在目前产能过剩背景下, 暂且偃旗息鼓。粤西地区凸显海螺、华润两家在市场上斗智斗勇, 这一市场很难再有新军进入, 通过粤西看到这个新市场是在大企业的区域布局下, 在竞争中健康成长。

5 思考:企业发展踏准市场节奏

相较于其他地区水泥产业风风火火的节奏, 广东这个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大省, 新型干法水泥建设却不急不躁, 在把握市场容量、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增产能的节奏上做出有益探索, 取得经验。

广州水泥价格在2012年前一直高于全国水平, 2011年P·O42.5平均价格为444元/吨, 是历史最高位年份。然而由于2011年、2012年新增产能密集投放, 新增熟料产能1750万吨, 2012年价格急速下跌, 四季度旺季回归, 2013年淡季再度下挫, 一年间经历了两轮价格高落高企 (图8) :

第一轮:受产能释放压力, 2012年5月起价格不断下挫, 8月跌至275元/吨;英德矿山突发炸药事件进行停产整顿, 水泥供应不足, 四季度旺季来临, 价格垂直上升拉到410元/吨。

第二轮:2013年淡季来临, 由于年前停产恢复生产和新增产能投放, 企业间为市场份额展开新一轮竞争, 3月跌至295元/吨, 持续两个月。5月市场转旺, 市场方负面因素被消化, 强势企业手握市场份额, 逐步拉升价格, 若考虑煤炭降价因素, 当下价格已是近年高位。

比较广州、北京、上海三个城市的水泥价格 (图9) , 我们看到, 广州的平均价格要高于北京、上海40元/吨之多, 尽管广州也经历过市场低谷, 但周期短、修复快。北京市场主导企业是冀东、金隅, 上海市场主导企业是海螺、南方, 广州市场主导企业是华润、海螺, 三大市场可以说是全国市场风向标, 广州为何能在市场上始终保持高价位?

本报联席专家组近期连续发布广西、广东深度市场调研报告, 通过对市场竞争格局的描述, 可以看到两广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毫不逊色其他地区, 只是在竞争中各个企业的定位、策略有所不同。华润、海螺在市场高位竞争中越发确定了两家市场地位, 话语权越发权重, 集中度不断提高, 市场主控能力不断提升, 坊间有句笑谈“老大老二干架, 老三老四出局”, 两广市场水泥竞争大戏印证了这一流传。从广东水泥市场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思路———依靠大企业, 发展要适度, 根据市场的容量有条不紊地推进新增产能投放, 抬高市场进入门槛, 这是保证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避免造成市场大起大落。

然而市场不能静止看待, 而是在不断发展, 近几年新增产能密集释放, 必然引发市场变化。特别是粤北的韶关、河源和珠三角的惠州, 这三地相关密切, 或是最有遐想的区域, 市场潜藏变局。

这一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相连, 但缺乏领军企业 (表16、17) 。

区域内除光大外, 规模都不够, 光大产能在一地又显过于集中, 2012年在惠州龙门新增2条5000t/d线, 销售半径必然要画大, 但韶关、河源新增产能压制了光大北上势头。

塔牌在惠州有品牌优势, 但2008年以后再未有大的动作;新丰越堡两条线装备配置水平高, 地处韶关、河源、惠州之间, 面向三个市场, 但较对手区位优势并不明显;河源金源、和兴, 单点新进入企业, 如何借地区发展守住本地市场是当前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南方水泥通过收购韶关乐昌、中源进入广东, 此前一直传言南方有意进入广东, 但从现在的市场态势看, 这应该是一步棋;华润通过收购惠州环球单刀进入惠州腹地;粤北英德熟料经惠州罗浮山输出水泥, 以惠州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西向增城、广州, 南下东莞、深圳, 东至汕尾, 北上韶关。

此区域正处于市场变局之际, 新老对手各有盘算。2011年以来区域内新增产能投放密集, 至今已投放6条线, 年内河源金源5000t/d也将投产, 在如此短时间的区域内投放7条线1000万吨熟料产能, 必将引发市场流向变化。该区域市场格局头绪纷多, 旧的市场平衡已被打破, 新的市场秩序还未建立, 是广东省最不确定的区域。韶关、河源是经济成长区, 还有发展空间, 大 (庆) 广 (州) 铁路将经过韶关, 未来市场空间可期。华润、海螺会不会继续挺进扩大市场份额;光大、塔牌如何坚守阵地伺机发力;罗浮山、新丰越堡是否有新举措;南方水泥有何打算……, 这么多的遐想需要时间、机会。

嵩基水泥水泥职业危害防治材料 篇4

职业病危害防治材料汇编

二O

一一年六月

关于成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决定 总经理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领导小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安全环保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专(兼)职职业病危害管理人员责任制 分厂长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臵与报告制度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与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登嵩基字[2011]31号

签发人: 李天义

关于成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决定

各单位、分厂、部门: 为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保证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防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特成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具体如下: 组 长:李天义 副组长:屈贯欣 屈松杰

成 员:赵建伟 刘占晓 吴金权 李颖水 屈松江 王金超 李朝峰 李建斌 田慧玲 吴知义 屈二梅 张 慧 赵甲树 王丙军 闫丙辉 孙学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由赵建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O 一一年六月二日

总经理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臵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健康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厂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大会报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所需经费,监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为哈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及时报告企业内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并参与事故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对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领导小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直至实施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2、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3、根据公司机构设臵,明确各部门、人员责任。

4、制订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5、直接领导本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立企业健康管理台

帐和档案。

6、组织对公司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7、经常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展开情况,对查处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并由相关部门整改落实。

8、经常听取各部门、安技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健康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9、对企业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10、对本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工总负直接责任。

安全环保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1、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3、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4、对本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专(兼)职职业病危害管理人员责任制

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健康先进经验。

3、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单档案。

4、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登记、上报、建档工作。

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对这些

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职业危害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7、负责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8、负责建立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分厂长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1、把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全体职工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职工的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单位范围的检查,对各作业场所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对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职业病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

一、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二、公司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三、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时,公司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四、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臵设臵广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

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五、公司安全环保部、职业健康管理办公室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车间职业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六、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办公室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一、生产管理运行中心和安全环保部每年各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新项目立项前,项目负责主管科室申报建设项目的同时,申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说明“三同时”过程中的详细清单。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进行职业危害评价。

三、专职安全员每年向公司安全环保部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申请报告。每年在公告栏中向职工公布,存档。并经公司安全环保部向相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四、各分厂、班组每月书面上报安全环保部所属单位女职工孕期、哺乳期的健康状况,便于监督检查。

五、各分厂、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为实现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确保影响职工职业健康安全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本公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宣传教

育培训管理工作。

二、新员工培训

1、公司新招收人员,应经过入公司安全、职业健康及劳动纪律要求培训,培训合格后进行分配岗位,按合同管理签劳动合同。

2、上岗基本教育:包括职业健康、公司各项执业管理制度、安全、环境意识、重大危险源、相关法规等;

3、岗前技能教育:包括所在岗位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设备性能,及实际作业指导、现场异常或紧急状态处理等。

三、在岗人员培训

1、特殊工种人员包括电工(维修电工、运行电工)、仪表工、锅炉工、起重工、焊工、公司内车辆驾驶员及国家相关规定中涉及的特殊作业人员。

2、特殊工作人员由安全科组织相关部门、分厂,有计划地送外培训,训练合格方可上岗。

五、检验人员培训

1、检验人员是指从事产品质量分析、检验、验证人员,也包括经授权从事中间产品分析或验证人员,同时包括经授权从事职业健康安全监督分析的人员。

2、属于分析检验人员应由安全环保部按计划外培训,取得合格证,得到授权检验人员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内部培训。

六、安全环保部应按照计划组织培训,建立培训档案,按人记录每一员工教育、培训、技能的经历,每次培训的签到、卷纸、教案及培训总结等相关记录应存档备案。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为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经常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检修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特制订本制度。

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检修分为大修、中修、小修、系统(装臵)停车大检修和事后维修。

2、实行科学文明检修,认真执行检修技术规程,提高检修技术水平,逐步延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使用周期。

3、根据检修间隔期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检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编制出设备大、中、小修计划,设备检修计划与生产计划同时制订,同时下达,同时下达考核。

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检修计划由分厂编制。主管副总批准后下达。检修计划提出时,应同时提出备品配件、材料、器具计划。计划在年前2个月提出;季度计划在提前15天提出;月计划在月前5天提出。

5、设备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大修方案包括:检查内容、质量要求、工程进度、劳动力、备品配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试车验收规程、安全措施等。设备的大修方案确定后,有关部门要做好材料、备品配件的供应和检验作业人员的准备工作。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检修必须严格办理设备交接手续,严守检修安全技术规程,检验人员在检修前按规定办理签证检修任务书及动火证等手续。生产车间负责对停车的设备进行处理,合格后交检修人员,并派专人帮检修人员联系处理有关事宜,施工现场应设安全防护栏杆或警示标志,以确保安全检修。

7、设备检修要严格执行检修方案和检修规程。若检修项目进度、内容需要变更,质量要求遇到问题,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告,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8、设备检修要把好质量关,采取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并贯彻于施工的始终。主要设备大修竣工验收由安全科组织,一般设备的大修及所有设备的中修竣工验收由车间组织,施工单位做到工完、料净、场地请。

9、压力容器的检修,除按检修规程或方案验收外,还必须执行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10、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检修记录,并记入设备档案。

11、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采用专用工具,现场要清洁,摆放要整齐,确保职业危害防施设备检修质量。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必须无偿为从业人员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2、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必须购买合格的产品。

3、仓库保管人员对劳动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建立台档,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4、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发放必须做到定期发放。

5、劳动防护用品、用具使用:从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真正起到防护作用。

6、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领取由专人统一领取、发放。

7、安全环保部要经常对给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人员讲解使用的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用人员要认真学习,确保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8、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经常检查从业人员对劳动防护用具的使用佩戴情况,发现使用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并给予批评教育;定期对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性能良好。

9、劳动防护用品不得用货币和其他物品代替。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1、综合部负责对职业危害防治进行管理和员工安全体检工作。

2、安全环保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危害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危害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生产管理运行中心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分厂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危害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6、公司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7、各分厂、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 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从业人员在离岗前进行职业危害健康检查。

8、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9、公司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危害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设臵安全标志。

10、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或其它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臵设臵安全标志。

11、公司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送检测结果。

12、公司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13、职业病管理(1)、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由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初步诊断后,由公司安全环保科上报市职业病防治管理部门,由具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部门组织诊断鉴定。

(2)、当公司接到职业病防治部门的结论定为职业病后,填写职业病登记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报告。

(3)、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诊断终结,疑有后遗症或者慢性职业病的,应当由具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部门予以确认。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健康监护档案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职业健康体检复查人员名单及复查结果报告、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处理意见书、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二、职业病诊断档案主要包括:职业病诊断说明书、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用所有资料、临床检查与实

验室检验报告等结果报告单、现场调查笔录及分析评价报告等。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借阅:

1、各有关部门、单位查阅档案资料者,须持单位介绍信或征得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对所查内容、利用目的做详细登记。

2、档案原始材料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需外借的,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

3、借阅档案材料必须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一般情况下,外借期限不超过一周。

4、对借阅的档案材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不得在档案资料上标记、涂改或撕页、拆卷等。归还时档案人员要进行检查,保证档案完整无损。

四、档案的保管:

1、档案室切实做好七防,即防潮、防虫、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晒。

2、档案室严禁吸烟及存放易爆、易燃等易于导致火灾的危险品。

3、档案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档案资料摆放整齐,便于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4、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业务,准确、及时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服务。

5、对所保管的档案资料,要经常查看,发现破损和字迹不清的,要及时进行补修、复制,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6、档案室严谨无关人员随意进入。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公司职工上岗工作前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综合部、分厂领导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二、进入工作现场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代号防尘口罩;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

三、上述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两小时到户外休息15-20分钟。

四、输送粉状物料采用密闭化、管道化措施;采用常规输送设备时应采取密闭措施,较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料落差,缩短输送距离。

五、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和扬尘点采取密闭措施。

六、应根据散发粉尘的特点及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情况,分别采取局部密闭、整体密闭和密闭小室等不同密封方式。

七、建立、健全防尘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防尘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防尘工作的管理与防尘技措项目的实施。

八、制订必要的防尘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九、对各类接尘人员应进行防尘教育和防尘技术培训,并进行必要的考核。

十、定期检测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并将结果整理归档。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有专人负责对作业环境、应急及其他监测联系工作。

一、制订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确保检测正常运行,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点分布图;

2、监测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

3、监测的周期;

4、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二、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价。

1、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向劳动者公布。

三、检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原则;

1、及时向所在部门告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情况;

2、在现场设臵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3、进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场所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

4、对超标的职业危害因素制订治理计划并加以实施。

四、实施部门及经费保障

每年生产管理运行中心提出经费计划,保证必要的经费来完成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与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本公司实际,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订本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

二、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

根据本公司各分厂区域存在的噪声及粉尘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分厂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制成分厂

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

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 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三、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设在办公室。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若总指挥不在公司,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一)、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

1、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屋子、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

4、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6、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7、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二)、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总经理):负责组织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

生产中心主任: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臵工作。

安全环保部长: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保卫科长:负责指挥灭火、境界、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办公室主任: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

供应:负责抢救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四、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厂和全体员工,都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应急救援队伍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

(一)治安队:由保卫科人员组成。

负责人:保卫科长。担任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员工疏散。

(二)消防队:由各分厂义务消防员组成 负责人:保卫科长。担负灭火、疏散可燃物料。

(三)抢险抢修队:由公司各分厂检修班组成。负责人:各车间主任。担负抢险抢修、现场清理工作。

(四)医疗救护队:由各分厂班组长组成。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担负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五)物资供应、运输队:由本公司车辆驾驶员及物资装卸队组成。

负责人:材料转运部长。保证救援物资和其他急运物资的运输供应。

五、发生职业病时的处臵

公司有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有:

(一)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因车间级岗位防护设施损坏、物料泄漏、防护品不合格或损坏、人员应及时巡查及早发现,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发生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重大职业危害事故: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病危害死事故较难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安全 环保科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

2、安全环保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指挥部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专业对口科室迅速向上级安检、公安、劳保、保险、环保、卫生等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

4、指挥部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5、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工作小组:(1)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由包围、生产管理

运行中心、安全环保部、办公室、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组成由检修班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阻止抢修,今早恢复生产。

(3)公司救援信号主要是用电话报警联络。消防火警电话 119 医疗急救中心 120

六、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臵得当,公司内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证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有关部门和车间,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院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术语和定义

1.建设项目:指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储存装臵和设施的建设项目。

2.“三同时”制度:指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建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和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预算。

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较重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三、职责

公司生产管理运行中心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三同时”的责任部门,公司生产管理运行中心是建设项目施工与试生产阶段“三同时”的责任部门。公司生产管理运行中心是“三同时”的具体执行部门,全面负责实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公司生产管理运行中心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资金的有效投入。

四 工作程序

1.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规范》编写职业卫生专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完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后,应当按规定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方可动工建设。

4.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5.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当向原审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并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

6.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建设过程实施监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施。

7.在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尽可能由原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技术机构承担。

8.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当向原审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申请书》,并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

9.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结束后,各职能部门认真整理资料并归档。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臵与报告制度

为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处臵和报告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规章,尚未发布。待发布后,以国家总局规章为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

参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二、管理分工

1、确立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专职机构为安全环保部以及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

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臵方案,明确各类危害事故发生时,各负责人和相应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三、事故处臵、报告

1、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

2、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做到不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5、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2)分析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

(4)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

(5)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6、事故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

登封市嵩基水泥有限公司

秦岭水泥 篇5

摘要: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道路建设的情况下,混凝土道路建设容易受到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促使道路路用性能降低。究其原因,是水泥的流变性质、水泥颗粒分布、水泥的强度等因素会使水泥的技术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混凝土质量,促使混凝土道路的路用性能间接受到影响。对此,本文以分析水泥的技术性质为切入点,就水泥的技术性质是如何影响混凝土道路路用性能的予以探究。

关键词:水泥的技术性质;道路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

为了高质量的建成混凝土道路,提高混凝土道路的路用性能,就一定要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加以控制,否则其将影响混凝土道路路用性能,降低混凝土道路的应用性。所以,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成混凝土道路,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施工要求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科学、合理分析水泥技术性质,从而科学选购水泥,避免水泥技术性质影响混凝土的使用。

一、道路混凝土用水泥的技术性质分析

(一)水泥的流变性质

水泥的流变性质对水泥使用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水泥可以满足道路施工要求,明确水泥的流变性质是必要的。通过对水泥的流变性质的检测,确定水泥的流变性、塑性粘度、剪应变速等方面会影响水泥的流变性质。因此,在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如若不对水泥的流变性能加以控制,将会使道路的路用性能受到影响。

1.水泥基材的流变学模型

从流变学角度出发来分析水泥基材的流变性,可以了解到水泥浆体的屈服应力、流变类型、塑性粘度等均会使水泥基材的流变性发生变化。为了详细了解水泥的流变性质变化情况,在此笔者将对水泥基材的流变学模型予以分析。基于流变学及水泥流变性质特点,可以确定水泥基材的流变方程式为:

注:表示为剪应力,表示为屈服强度;表示为塑性粘度;表示为剪应变速率。

基于此公式来分析道路建设中,混凝土施工工序,可以确定混凝土运输、搅拌、振捣等工序,均会引起混凝土流动。因参数屈服强度、塑性粘度因素对水泥流动剪力影响。在混凝土流动的情况下,水泥屈服强度、塑性粘度参数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泥的流动剪力,促使水泥的流变性质改变。

2.凝结时间

而水泥在凝结成水泥石过程中,如若不能有效的控制凝结时间,容易引发水泥流变性质的变化。而在道路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受到温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混凝土凝结效果不佳,那么水泥的凝结时间也会加长,如此必然使水泥的流变性质发生变化[1]。

(二)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质

1.水泥颗粒群特征

在混凝土道路建设中,水泥选用不当,使得水泥细度、颗粒等级等方面不符合施工要求,那么水泥颗粒群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使水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2.水泥的化学组成及体积安定性

因水泥中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等化学成分,会在水泥使用的过程中影响水泥的技术性质,尤其是水泥与水作用。因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均可以与水发生反应,改变水泥的化学性质。而水泥与水反应后在水泥石硬化的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影响水泥石硬化程度,改变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三)水泥的力学性质

1.强度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水泥的力学性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水泥强度作为水泥力学性质最直接的体现,其容易受到水泥细度、水泥净浆等因素影响,促使水泥强度发生变化,那么水泥的力学性质也会有所改变。

2.水泥的变形与性能

在混凝土道路建设中详细检测水泥变形程度与性质是了解水泥力学性质的有利条件。而综合大量实践,可以确定的是水泥变形程度会受水泥的温度、水泥矿物等因素影响;而水泥的性能则会受水泥浆体的弹性模量的影响。所以,在控制水泥的力学性质时,可以通过控制水泥矿物、水泥温度、水泥浆体的弹性模量等变量来达到目的[2]。

二、水泥技术性质对道路水泥混凝土性质影响

(一)水泥的流变性质对新拌道路混凝土工作性质的影响

新拌道路混凝土还未凝结,最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促使混凝土的工作性质发生变化。在混凝土凝结的过程中水泥流变性质的改变,或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或影响混凝土凝结度等,促使混凝土的工作性质受到影响。选取某水泥厂不同细度的水泥,对其物理指标予以测试,可以不同标准稠度用量的水泥,其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不同,利用不同标准稠度用量的水泥来制备混凝土,那么混凝土将会受到影响,使其工作性质发生变化。对以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增多,会使水泥的流变性增强,促使水泥的技术性质发生改变,影响水泥的工作性质。笔者以工厂水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水泥凝结时间与水泥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得到两者关系曲线(如图一所示)。由此可以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在1小时左右,如若其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容易增加水泥凝结时间,增加水泥的流变性能,促使新拌道路混凝土工作性质降低[3]。

图一 泥凝结时间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二)水泥颗粒分布对硬化道路水泥基材的影响

混凝土道路水泥基材硬化程度与水泥颗粒分布情况息息相关,一旦水泥颗粒分布情况发生改变,水泥基材的硬化程度就会发生改变。水泥颗粒分布之所以能够影响水泥胶砂性能,主要是水泥颗粒分布的改变,会使水泥颗粒参数、胶砂收缩性能、胶砂耐久性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了水泥的胶砂性能。而对于道路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则是水泥颗粒分布参数的变化,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的渗透性,促使混凝土性能发生变化[4]。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混凝土道路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需要注意水泥的技术性质对道路混凝土工作性质的影响、对硬化道路水泥基材的影响等,有效控制水泥的应用,避免水泥的技术性质影响混凝土道路質量,降低混凝土道路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参考文献:

[1]左惠.水泥的技术性质对道路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0.

[2] 刘长虹.建筑施工中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

[3] 王玉梅,程国红.道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流变性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7):442-443.

秦岭水泥 篇6

新版《四川水泥·水泥商情》杂志集前沿性、新闻性和思想性的行业新闻报道和知识性、实用性的水泥技术类文章于一身。新闻报道深入行业、观点前卫、立论新颖, 密切关注行业风云, 聚焦行业重大事件,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思想性;技术类文章一直秉持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理念, 实时紧扣行业技术发展最新潮流, 精益求精, 着力探讨分析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与实用性;资讯类栏目信息翔实丰富、真实可靠、时效性好, 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四川水泥杂志有限公司水泥商情网

付款方式:

银行汇款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成都市青羊支行

户名:成都新波特兰科技有限公司

帐号:8916 0104 000 1569

邮局汇款

地址:成都市恒德路6号四川省建材科研院5F;

邮编:610081; 收款人:杨婷婷

秦岭水泥 篇7

中国水泥产业现代化之路, 本来也是历代水泥人的寻梦之旅。2012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一方面, 国内宏观环境步入全面结构调整阶段, 4万亿投资热过后开始冷却, 房地产市场萎缩, GDP助推的原动力开始弱化, 全面产能过剩的脓包开始溃烂发作, 这对于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来说, 必定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但也孕育着一个新的契机, 新的开始;另一方面, 国际经济萧条的趋势尚未根本性改变, 而产品要素进行全球配置的全球化劲风依然猛烈强劲, 对于水泥产业转型升级, 同样必定会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挑战, 但也标志着一种新的态势、新的开始。总之, 在现有的国际化政治经济语境下, 只有开辟一条崭新的符合市场经济特征、激活产业创造力和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径, 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水泥产业强国。

数点中国水泥产业的发展轨迹, 最有意义的地方是, 它给我们创造了一种不断重新展开思考的特殊空间, 当然也包含着更多的反思。本文系“系列对话”24篇中的收官之作, 之所以选定了这样一个具有统领全局和愿景展望的大题目, 不只是为了会给业内外读者留下浪漫的遐想, 而旨在引发出深刻的哲学反思, 在光荣与梦想同在中, 折射过去, 昭示未来!

水泥产量大国为啥让我们骄傲不起来

从带着耻辱色彩的“洋灰”流布大江南北, 再到连续世界水泥产量第一;从1990年1亿吨到2011年的20.6亿吨, 产量占到全球水泥产量50%以上, 产能占据全球水泥产能55%。这种超常规的巨变, 不能不令世界瞠目结舌!短短的百年里, 水泥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建筑胶凝材料, 承载了太多的侮辱和苦涩, 同样也凝结着太多的自豪和希望。

2011年值得细说一番, 续写了水泥产量20亿吨的辉煌, 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拥有4条日产1万吨熟料和3条日产1.2万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 是世界上万吨水泥生产线最多的国家;海螺水泥投产Φ7.2×6.2×69m水泥预分解窑, 堪称同类项目世界上最大;华润水泥42Km石灰石皮带运输长廊, 为世界上最长。海螺、华润两大龙头企业构建的生产物流体系, 其规模之大和效益之高, 当之无愧地居世界前列。我们有足够的理由, 为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而振臂欢呼!因为我们强烈地体察到国人实现水泥产业强国的愿望是何等的急切, 谁让我们经历了太长的短缺呢!

然而, 理性和内敛的中国人, 只是享受了短暂的快感, 脸上却挂着说不出口的几分隐忧;因为大家深深知道, 这些都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还没有到真正值得骄傲的时候, 令人艳羡的漂亮数字背后所昭示的东西, 也不是咱想要的那种又好又快的增长;那种“过头的美”来得太快了, 可能等待人们的不一定是喜悦的欢呼, 却可能是一场酸楚的祭奠!

于是乎, 经济学家们拼命睁大眼睛努力寻找着相关数量增减关系的拐点, 企业家们殚精竭虑地争取在增长数字中及早发现扩张转向衰败的兆头, 政治家们总是力求在轰轰烈烈的规模中不至于出现大起大落的折腾, 可见, 这一切都缘于中国水泥产业的大而不强!

中国水泥行业增长正陷入简单依赖数量规模扩张的怪圈中, 即把自己最熟悉的加工厂变换地方进行乐此不疲的多次复制, 进而水泥产量连续翻番, 低端产品充斥整个市场。为什么这种粗放模式能够得以成功的运转哪?从宏观上看,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宏观经济市场尚未达到饱和, 尤其是低廉劳动力、低廉能源和低廉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仍然处于过剩状态。所以, 看似热闹一场, 实质上是一种资源蒸腾的低价值消耗游戏。

今日之水泥产量大国, 与产业强国之间到底还要走多远?从空间距离上看, 似乎近在咫尺, 但花费在时间长度上, 却要显得那么的遥远漫长。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20亿吨, 占世界总量57%。然而中国人口13.46亿, 占世界人口19.3%, 人均水泥消耗约1.50吨, 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倍。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 足以保证中国在水泥产量方面的绝对优势, 世界水泥产量大国的桂冠, 肯定不会轻易被别人夺走, 预计还可以戴在头上相当长的一段时光。再往远点说, 尔后最有可能带上这只桂冠的则是我们的邻国———同样也是金砖四国和人口大国的印度。

水泥产量大国有没有值得骄傲一把的东西呢?当然是有的!然而, 虚骄的文化心理并不能带来什么益处, 除了滋长固步自封情绪之外, 还能会怎么样呢?殊不知, 这个数量增长型的数字背后暗藏着种种玄机, 暴露了产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性。到底是哪些因素让我们真的骄傲不起来哪?粗线条的解答是这样的:看看水泥产能利用率到底有多少?看看水泥散装率到底有多少?看看孰料比例降低了多少?看看燃料替代率增加了多少?看看综合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多少?看看有害气体排放率降低了多少?看看初级产品比率降低了多少?看看产品科技附加值增长了多少?看看水泥散装化子产业发展了多少?看看产业素质及效率提高了多少?面对这一连串的问号, 或许让我们过于亢奋的情绪会更冷静一些!

最纠结的是在运营效率上———利润率低。2011年, 中国水泥行业利润达到1000个亿, 吨水泥利润接近50元, 利润总额、吨利润都是建国以来冒高的一年。那么, 这来之不易的50元吨利润, 又是怎样构成的呢?水泥协会权威人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全国水泥平均价格约407元/吨, 同比是上升的, 但很多省份水泥设备的运转率只有60%;水泥吨利润中几乎有一半是企业开展环保、节能减排和处置固体废物得来的。这言外之意透露出以下信息: (1) 水泥行业12.2%的利润率, 是在产能过剩开工率刚过1/2的条件下取得的。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重庆水泥行业, 去年销售利润率仅为2%,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 (2) 水泥行业12.2%的利润率, 并不主要是靠商品销售毛利取得的, 而享受环保等产业政策补贴占了相当大的部分; (3) 水泥行业12.2%的利润率, 靠服务性产品赚取的利润微乎其微。一旦宏观经济上有点风吹草动, 利润大幅下滑的泥石流顷刻而来, 今年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就得到了验证。

从微观运营层面而言, 水泥行业利润率低下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否则行业协会不会做出如此表态;如把目光转向产业的中观层面上, 一边享受国家环保政策补贴, 一边又是制造污染大户, 需要社会支付巨额治理成本, 产业效率这笔账又该怎么算呢?

最困惑的是在产业链上———散装化率低。虽说, 我国平均水泥散装率首次突破了50%以上, 增长率达到18.87%, 这应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散装化率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规模扩张的速度, 年增速比上年减缓0.4个百分点;水泥原料型初级产品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高附加值绿色水泥终端产品的速度, 散装化率怎能跑得赢呀!

习惯思维常把散装率误当做一个简单算术方式计算出来的一般指标, 以为散装化率高低无关宏旨。其实不然, 若与人家水泥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这个“率”里所蕴含着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反映了产业模式是否优化、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产业效率的高与低。散装化率好比是一盘香喷喷的包子, 光有白胖胖的、匀称细小的皱褶灿若桃花的卖相还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在于里边装的是什么馅料?是不是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其实, 散装化率低是水泥产业结构畸形发展的指示性指标, 恰恰表明了终端水泥制品业与水泥原料规模不匹配、不协调发展的现状, 诸如水泥预制构件、混凝土、砂浆等下游分支产业发展没有跟上, 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终端市场尚不够发育, 必然会减弱对水泥散装化率持续提高的支撑条件。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最苦涩的是在子产业上———“小散弱”。接着上面的话题, 先说一下与水泥产业“DNA”关联度最高的子产业, 形象称为“亲儿子”的预拌混凝土产业的状况吧!从环境保护和产品品质保障出发, 实现水泥散装化的发达国家, 预拌混凝土用量一般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80%以上。台湾地区全面推行预拌混凝土产业的发展, 严禁在施工现场任意堆放砂石等建筑原材料, 目前年商品混凝土产量4000多万立方米。30%的搅拌站由水泥生产企业直接控股经营, 台湾水泥公司拥有23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相比之下, 我国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比率平均只有30%左右, 应用既不普遍, 发展也不均衡。目前, 只有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沈阳、大连、常州等少数城市达到60%左右, 有的地区才刚刚起步, 有的地区还是空白。

而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量更少得可怜, 是差距的另一面。发达国家的混凝土平均强度等级为40~50MPa, 最高达到200MPa, C60、C80混凝土早被普遍应用。我国平均强度C30混凝土仍是市场的主流产品, 虽已研制出C80~C100混凝土, 也只在少数重点工程或重要部位进行应用, 要大量铺开尚需时日。

“亲儿子”尚且如此, 那血缘关系稍远一些的新兴子产业, 肯定是好不到哪里去!譬如, 我在“产业疆域”博文中提及的环保子产业, 自然还处于时髦又热门的开始阶段。在这里, 着重谈一下已经起步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公共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的三大途径:1) 协同处置城市污泥, 可使城市污水厂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无害化, 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2) 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 与垃圾发电厂相比, 不需新征土地, 无二次污染, 无飞灰、灰渣的二次处理, 且处置安全、量大;3) 协同处置污染毒化土壤, 可以使受重金属污染及其各种有机污染的毒化土壤和场地, 达到参与土地市场流转的生态指标。实践表明, 利用水泥工业系统协同处置公共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不仅能够避免现行的填埋方式、燃烧方式、分解方式所带来的二次污染, 而且较比其他任何处理方式更有效、更彻底、更环保。再譬如, 大力发展的散装化物流及设备子产业, 大有前景的农村新型房屋工厂化生产的部件化拼装子产业, 成套水泥装备生产线主辅机及备配件子产业等等。当前亟待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水泥新兴子产业的支持力度, 给水泥产业强筋骨、安臂膀。

最关键的是在科技研发上———热衷“山寨”。网络语言“山寨”, 是一种对“复制”和“模仿”的意思表达。我们不去探究科技创新上“山寨”泛滥的知识产权问题, 而必须看到这种短期行为的危害, 虽说最初能够获得低成本和快速发展的优势, 但到头来却将坠入技术落后“跟屁虫”的深渊, 最后, 可能连产量大国的位置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与世界水泥产量的大国相匹配的, 理应是一个产业科技创新的强国。首先一点, 应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重大关键技术上, 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产业的发展。例如, 怎样针对“矿业+窑业+物流业”的先天性禀赋条件, 率先突破矿产消耗、热能耗、物流成本及环保治理的局限, 努力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新一代新型干法水泥工业技术, 水泥使用减量化技术, 水泥深加工制造技术, 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 低碳、脱硝技术等等。其次, 则是更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产业化融合的共性技术上, 领先一步。例如, 如何针对产业链长、环节多的产业特点, 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 开发优化技术工艺流程, 数字化矿山开采技术, 智能化制造技术, 高效、节能、长寿综合技术, 信息化管理及物流配送控制技术等。

最挑战的是在国际化上———步履蹒跚。如同整个国家的企业国际化道路依然很漫长一样, 水泥企业也不例外。水泥协会曾提醒和敦促企业“走出去”, 积极推动水泥企业跨国、跨境发展, 向国外市场转移, 在国外扩展建设自有或控股的水泥生产线, 增强我国水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客观地说, 在国际水泥市场大格局中, 我国早已成了人家跨国集团国际化链条中的一环, 况且是附加值最低的水泥熟料等初级产品那一环, 中高端消费市场几乎毫无例外地被“洋品牌”所瓜分殆尽, 说的更难听一点, 不过是扛着产量大国的名号, 服服帖帖地让人家廉价利用宝贵的资源而已。

水泥企业当仁不让的是国际化的生力军, 但目前将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的国际化, 则是浅层次上的产品国际化, 或者说是真正国际化入门的第一步;更高难度的、最能展现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战略布局的国际化, 供应链的国际化, 资本、管理团队的国际化, 乃至整个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总之,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水泥产业正在一个充满史无前例的机会和选择中成长。水泥产量不是也不可能是现代水泥产业的全部。

“碎片化”导演了水泥产业发展失衡的梦魇

水泥产业强国之路如唐僧西天取经, 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从来就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当激动人心的辉煌与令人窒息的阴影同时到来, 那美好的愿望和浮躁的心态, 被严酷的市场撞了个晕头转向之后, 今天再睁大眼睛一看, 挡在面前的真像是民间迷信传说中的“鬼打墙”, 一道连着一道, 时而朦朦胧胧, 时而密密实实, 一下子惊了产业的春梦!

遭遇第一道“鬼打墙”:“老”过剩加上“新”过剩等于全局性产能严重过剩。过去的旧病未除又添新病, 迷迷瞪瞪中走到了新型干法产能严重过剩的阶段。这是一种曾被推崇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过剩。最新信息表明, 2011年水泥产能达到了29亿吨之多。截止2011年底, 累计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513条, 设计熟料产能14.5亿吨, 实际熟料产能达到17亿吨。目前符合38号文件精神的在建生产线216条, 熟料设计产能就达到3亿吨, 实际产能3.5亿吨, 这样熟料产能总计20亿吨, 如折合水泥产能竟然达到31亿吨。现有产能大大超出终端市场需求数量, 星罗棋布的厂房装扮了产业虚假繁荣的假象, 60%左右的开工率导致产业发展迟滞的苦酒难以下咽!于是乎, 又不得不陷入了先“急火火拼命的建”尔后“慢吞吞咬牙的砍”的怪圈, 痛定思痛, 资源流血及产业效率这笔账该咋算?

下狠茬子淘汰落后产能, 步伐要快, 这很象以往齐声高喊新干法上马时那样的异口同声, 但又谈何容易!下达规划, 排定时间表, 立下军令状, 却效果平平。在新建水泥产能几倍于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的态势下, 人们明里暗里都在说:此时到底该淘汰谁?看来光淘汰立窑还不够, 大刀应向新型干法水泥过剩产能砍去, 淘汰2000t/d及以下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应列入其中, 这是连皮带血又躲不过去的事情。

放纵的后果必然是收缩, 产能过剩不正是大干快上的代价吗!昨天还轰轰烈烈奉为新宠的新型干法工艺, 转瞬间就人老珠黄被一下打入冷宫, 导致全产业的产能及市场资源的巨大浪费, 梦魇般的一通瞎折腾, 不怨天不怨地, 自导自演的黑手正是当今水泥产业“碎片化”的现实。

遭遇第二道“鬼打墙”:“老欠账”加上“新欠账”等于环保压力大叠加。环境挑战由来已久, 只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乎人类自身生存, 显得十分的严峻和紧迫。凡了解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历史轨迹的人, 无意间会发现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随着人均GDP的增长, 建筑物能源消耗强度EUI (即单位面积能耗) 也将随之增加。这条线索也明确指出了我国未来环境压力剧增的基本走向, 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 建筑及材料能耗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想当视而不见的“鸵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理: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产业, 把目标定在水泥产量规模的无限增长上, 肯定是行不通的;把希望寄托在市场的无限膨胀上, 也是不现实的。

首先由于高能耗。水泥生产离不开石灰石、粘土、铁粉、原煤 (既是原料又是燃料) 、混合材、石膏等原燃材料, 具有“矿业+窑业+粉磨”生产工艺流程, 大约吨熟料综合标煤耗105-120kg, 吨水泥综合电耗105kWh左右。其次由于高排放。水泥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石灰石分解、煤炭燃烧、原料水分蒸发、几种氧化物要煅烧成水泥矿物熟料, 必然产生大量废气;大约生产20亿吨熟料将会排出14亿吨二氧化碳。眼下, 本来就呈现碎片化状态下的水泥产业, 个体企业既无法消化掉旧体制环境欠账的沉重遗产, 又面临着新格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 雪上加霜, 只好勉强忍受着双重打击的折磨!

当竞争对手忙于产能规模扩张, 同样处在竞争煎熬中的跨国公司却为何表现出少有的淡定?看看世界级水泥巨头拉法基怎么说:我们不关心水泥卖了多少吨, 而是关心产品有多少进步和创新。在中国市场中, 除传统的水泥、骨料、混凝土等销售外, 拉法基更注重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 包括建筑用材环保产品、保温系统、路面节水系统、路面房屋快速施工系统等。再看看台泥怎么讲的:以提升竞争力、资源再利用最大化、降低单位能源消耗量、减少废弃物、利用水泥窑协助其他企业处理废弃物为主轴, 环保与经济持续发展是互动并相辅相成, 绩效良好的环保与经济将构成一个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的良性循环, 达到企业永续经营的目标。台泥和平厂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环保永续整合性规划, 紧邻港口, 煤炭输送距离最短, 环保设施“排烟脱硫系统”及“静电收尘机”之产品资源再利用, 废弃物回收率达99%以上, 对环境冲击极微。此时我之所想, 当国内水泥企业缓过神来, 花心思穷于应对产能过剩及其环境压力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时候, 自然而然又比人家在发展战略上晚了一拍, 况且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遭遇第三道“鬼打墙”:“企业微利”加上“行业低效”等于粗放式低效益野蛮增长。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早有洞见, 人类社会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中间有一个起飞阶段。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孕育了市场的魅力, 这种魅力表现为制造差异, 差异化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那么, 伴随着中国经济起飞阶段, 水泥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是否真地创造出差异化的市场魅力了呢?现实的答案可能是不尽人意的。全行业都在竭尽全力地进行水泥原料初级产品的规模大竞赛, 这能产生差异吗?肯定不能;清一色的都在照搬新型干法工艺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 这能产生差异吗?当然不能;现代公司依然延续着传统工厂的发展思路不创新管理模式, 这能产生差异吗?绝对不能。制造差异的动力机制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一切都落脚在企业管理素质上。具体说来, 无论是兼并重组整合, 或是规模经济, 也包括技术创新, 都得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

水泥产业管理水平怎样呢?从目前产业层面大刀阔斧、微观运营管理粗制滥造的现状可见一斑。表面上看, 产业活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 但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度过高, 具体反映在企业运营效益和产业效率上, 却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今年的宏观环境乍一变化, 全水泥行业利润就遭遇两位数的下滑的窘境, 宏观经济“感冒”水泥行业就“高烧”, 可见自身的免疫力极度低下。发改委网站发布2012年上半年, 全国水泥产量99 416万吨, 同比增长5.5%, 增速同比减缓14.1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利润153亿元, 下降56.8%。以湖北为例, 今年一季度水泥业实现利润5.08亿元, 同比下跌27.47%;实现利税10.39亿元, 同比下跌1.56%。吨水泥平均利润、利税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4.39元、52.08元, 降至23.49元、48.03元。由此联想起同样发生在今年6月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为了与国际同行两家大公司进行竞争, 世界最大水泥制造商拉法基集团没有选择在外部扩张上比拼, 而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采取了收缩战略:强化管理, 削减成本, 扩张减速, 提振盈利。该集团发布的未来4年新战略表明, 将要削减成本13亿欧元;计划在2015年底前停止大型收购, 并紧缩资产支出;将与英美资源公司 (Anglo American) 在建筑材料领域结盟;预计到2015年运营现金流与净债务之比将达到28%~30%, 届时资本回报率将达到8%以上。用首席执行官布鲁诺-拉封特 (Bruno Lafont) 的话说:“拉法基正开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专注于现有资产来充分挖掘其资产价值。”

与其相形见绌的是, 我们的水泥企业把全部期望都寄托在涨价上, 况且试图通过业内价格联盟来达成目的。其实, 业内人士对于产能严重过剩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并不陌生。浙江衢州从今年春开始先后5次全面停窑减产, 其停窑次数之多、停窑时间之长, 为历史之最, 与上一年曾连续10次涨价的疯涨状况形成鲜明反差。

也许, 这产业强国路上遭遇所谓的“鬼打墙”, 正是粗粝的市场对不循规律野蛮增长的一种报复, 应验了那句老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探其究竟, 导致出现三道“鬼打墙”的幕后黑手, 就是参与其中的产业主体自己, 自导自演的现实中水泥产业的碎片化状态!支离破碎的产业碎片化, 明里暗里束缚了良性产业秩序的构建和产业效率的释放。诚然, 也不能把碎片化状态全归咎于水泥产业本身, 因其有着更深刻的、更复杂的社会大背景。钢铁产业怎样?不是自作自受地开始养猪了吗;汽车产业怎样?不是正在产能过剩中泥淖中难以拔腿吗。这或许就是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过只是显得太沉重了些!“碎片化”状态靠谁来收拾、重整河山, 当然是靠企业, 而且是世界级领袖企业, 拾起散落遍地的碎片, 便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宝!

孕育世界级领袖企业为什么如此难产

如同电影《2012》里那样, 只有足够大而坚固的船, 才能抵御足以毁灭世界的风险。情同此理, 世界级水泥领袖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恐怕也没有什么两样。早在2006年, 世界水泥权威机构公布业绩调研报告, 把当时的世界水泥10强减为现今的6强, 表明了特大型水泥巨头通过扩张整合, 进一步开始了瓜分世界水泥市场的步伐。多年来, 我们一直被水泥企业规模小而弱的“侏儒症”所困扰不堪, 难免在应对市场飓风恶浪袭来的时候, 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惶恐不安。

为什么是泱泱水泥产量大国却没有诞生世界级领袖型企业呢?难产的缘由何在?

第一, 低门槛的放任扩张怎么能成就世界级领袖企业。群狼争食, “山寨”林立, 早把市场瓜分的七零八碎了。门槛低在哪?一是水泥生产技术含量低;二是环保门槛低;三是水泥产品标准门槛低;四是矿产资源利用门槛低;五是社会责任门槛低。因此, 新资本竞争者一见市场利润就蜂拥而入。数据表明, 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 全国水泥产量从7.2亿吨猛增到20.9亿吨,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从1.1亿吨猛增到11.28亿吨, 新型干法熟料产量占比从15%增长到86.3%。短期逐利者看重的是投资回报, 哪还顾及产业长远发展大计, 先捞一把再说吧!怎么能苛求这样的产业环境之下, 会诞生世界级领袖企业横空出世。尽管在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口号下, 其后果正是眼下的情形, 到2011年年底, 年产熟料能力在千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达到20家, 前10家企业集团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42%, 前20家企业的熟料产量约6.35亿吨, 占熟料总产量的53%。但是4000家的水泥企业星罗棋布, 即便是涌现出大型集团也不过是小企业低层次规模膨胀而已, 与人家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不是同一个重量级别的呀!

第二, 靠价格联盟增长怎么能成就世界级领袖企业。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 水泥全行业利润由46亿元增长到1020亿元, 其间9年大幅度增长,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达到41%, 近两年不少大型水泥 (集团) 每吨水泥能净赚百元以上, 毛利率多在16%~19%。2012年我国经济进入“软着陆”轨道, 增速明显放缓, 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比增长8.1%, 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5月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从4月份的53.3降至50.4, 接近50的荣枯线。水泥行业遭遇旺季中的寒流, 据统计, 今年1~4月全国水泥行业利润55.5亿元, 利润同比下滑60.6%。国内多个省份的水泥企业也采取了协同、限产的措施, 但难挡水泥价格下滑趋势。

此时此刻, 一种延续了计划经济旧体制的翻版的声音, 开始在产业上空徘徊, 尤其是那些初具规模的大企业集团抛出“绥靖策略”, 在行业内喊得很响, “协同限产提价”, 试图以此来抵御产能及供求过剩带来的危机。事实证明, 这种权宜之计即便形成暂时的共识, 但违背市场规律的畸形博弈, 不可能成为市场游戏规则, 走不了多远。遥想当初, 不顾重置成本的上升, 宁愿花大价钱拼命新建项目击垮, 也不对小企业整合, 如今又联合玩起了“价格垄断”。其实小企业地头蛇心里更明白, 引狼入室, 与虎谋皮, 这本是自己把自己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习惯于寻求保护的小伎俩, 得过且过的心态, 是不可能成就世界级领袖企业。

在已有的产经发展史上, 靠竞争、靠创新、靠管理成就世界领袖企业的不乏其例, 但通过原来的竞争对手“价格联盟”协同涨价的, 倒还是不多见, 因为这种近乎原始的、幼稚的策略手段早被验证只是权宜之计, 肯定徒劳无功的。

有一点尚未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就是缺少孕育世界级领袖企业的产业环境。如今现有的产业格局之下, 产业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保护有余, 而竞争不足。呵护是必要的, 但溺爱怎能成才!“猪圈岂生千里马, 花盆难养万年松”。于是出现了产业内如下的景象:大企凭借自身垄断地位在行业内称雄, 渐渐失去了艰苦创新的动力, 更愿意坐享其成, 把最省事、最方便的简单的产能规模扩张当做看家本事, 当做战略发展途径, 甚至打压潜在的具有创新力的竞争对手, 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阻碍。结果呢, 大而不强的龙头企业遍布江湖之上, 在国内竞争中不可一世, 内战内行, 可是走向国际市场, 竞争力无影无踪, 外战外行。这完全违背了产业政策打造世界级领袖企业的初衷。此外, 也有另外一种类型的企业, 完全靠躺在产业政策上过日子, 扶持政策奶水旺盛之时, 则企业热火朝天, 轰轰烈烈;一旦扶持政策断奶, 则企业跟着偃旗息鼓, 甚至夭折;这也是产业政策保护有余、竞争不足的另类表现。现代水泥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源于创新而非资本。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 鼓励竞争和创新, 企业才能日益长大。

第三, 靠低水平同质化的原料增长怎么能成就世界级领袖企业。水泥产能利用率是考量产能过剩的重要指标。从2005年高峰期的80%降低到2011年的72.99%, 2007年以来一直在75%以下走低, 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更是低于70%, 把不值得炫耀的另一面疮疤揭露出来, 流脓淌血, 欲盖弥彰。水泥产量第一是功绩, 肯定不是过错, 可值得剖析的是, 水泥产量中到底都是什么结构类型的产品, 其实这本来就是个明摆着的答案:同质化的大路货!亦或是产业初级阶段, 我国水泥多数企业向来忽视水泥产品的应用研究, 在水泥应用研发上欠缺太多, 打心眼里头不愿意、也不习惯去做那些不能先得利、甚至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反观世界顶尖的各大跨国集团, 它们无不致力于水泥产业链的经营, 无不关注水泥产品的质量和应用;通过研究各类工程领域需要的水泥基工程材料, 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 拓宽产品结构, 既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组合, 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 为建筑商提供方便、可靠的“一站式”服务, 进一步加深和改进客户关系, 同时也使公司形成完善、健康的产业格局。正是这条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世界水泥行业的领导者拉法基集团, 在混凝土与涂料、石膏建材和屋面系统4大产品领域雄居世界前列, 水泥销量排名世界第一, 预拌混凝土产量排名世界第二;瑞士霍尔希姆公司是世界上水泥、集料、预拌混凝土及建筑工程相关服务领域内的最大供应厂商之一。

第四, 靠落伍的管理人才团队怎么能成就世界级领袖企业。凡进入世界级领袖企业之列, 不仅是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强者, 更凭借手握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把杀手锏, 否则世界领袖企业的名号迟早会不翼而飞!

问题在于, 水泥行业高增长掩盖了管理欠缺的现实, 一旦增长减速就水落石出了!在我们这里, 管理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体现, 如今还真的当成了“软了巴唧”、可有可无的东西, 总觉得不如外延规模那样“硬实带劲”, 传统老套管理模式依然在台面上唱着主角, 得心应手, 其实早已成为障碍企业创新发展的桎梏。为什么老一套不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缺少领导世界级领袖企业的管理人才团队, 才是软实力“疲软不坚”的关键。管理创新, 需要现代管理人才来支撑, 只有专业化人才才能知晓创新的价值链在哪里?才能依据基本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特点, 提出并推进效率增值的解决方案, 协调和优化两种策略重整流程, 达成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很显然, 要赶上与国际水泥产业一流水平的差距, 根本在于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群体, 才能培育出有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控制能力、企业管控能力、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领袖型企业。

之所以把大而强的世界级领袖型水泥企业看得如此重要, 那是因企业是主体, 也是推动市场前进的火车头, 更是带动产业发展的航母。或许历经十年八年的不懈努力, 在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凯歌声中, 终会有世界一流的领袖型水泥企业诞生在神州大地上, 预示着我国世界水泥强国梦圆时刻的到来。

强国寻梦之旅从水泥散装化产业开始

水泥产业强国的标志是什么?本人看法起码有三条:第一条是有世界级领袖型的水泥产业龙头企业, 名符其实的全球化先锋和产业主力的跨国公司, 不仅是进入全球500强的前100位, 而且当之无愧的位列行业50强的前三甲。第二条是水泥产业全面完成了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实现了全程低碳化, 增长绿色化。第三条是水泥全产业链的效率贡献率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包括水泥散装化率、生态环保贡献率、经济增长贡献率及生活幸福指数贡献率。由此看来, 我们水泥产业强国之旅还漫长而曲折。

探究水泥产业强国, 它还表现为一种科学而稳定的制度化能力, 其实质内核上是一种无比智慧的产业秩序。现代产业发展实践证明, 一种产业秩序能产生三种神奇的力量:吸附能力、破坏能力和整合能力。遇到优势的我就大力吸纳来, 遇到消极的我就全力消解掉, 遇到分散的我就整合起来, 最终的目的是提升产业秩序的价值浓度!显然, 我们水泥产业的现状还是清汤寡水, 价值浓度稀松平常!

由此看来, 现代水泥产业应该拥有一种伟大的气象, 细部描述为有现代化的神韵、绿色化的色调、散装化的线条和产业化的图案;总之, 它从长长的全产业链里流淌出来, 从拔地而起的建筑物里流淌出来, 从不停息的市场供应链里流淌出来, 从从业者和百姓的生活里流淌出来———

那么, 怎样才能成就这一伟大的气象, 水泥产业强国之路该怎么走?

如果说, 从微观运营效率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水泥企业绕不开商业模式创新这一环。现状和未来趋势给我们提了个醒:只有在推进水泥散装化产业进程中才能得以达成。当产能规模数量增长的产业模式走到了尽头, 一定会寻找一种靠优化结构增长的全新模式, 也就是说必须跳出旧有路径的窠臼, 实现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的变革。终端房地产是水泥行业的主要市场, 它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市场走向。产业化的建筑方式已悄然成为趋势, 水泥产品也向新型、绿色、高附加值变迁。

如果说, 从战略路径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争雄, 水泥产业离不开全产业链协调发展这一步;现状和未来趋势给我们提了个醒:只有在推进水泥散装化产业进程中才能得以完成, 只有水泥散装化产业才能为其搭桥。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 诸多国内大型水泥企业投资砂石、骨料及混凝土等业务, 开始进军下游砂石、混凝土产业, 普遍意识到了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性。

如果说, 从产业发展方式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 水泥产业躲不开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关。现状和未来趋势给我们提了个醒:只有在推进水泥散装化产业进程中才能得以实现。从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向注重自主创新, 研发设计, 高端技术, 精细制造;从低端贴牌生产转向创建自有品牌, 建立营销渠道, 取得消费者和客户的认同, 向价值链高端扩张;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投资、出口和国内消费并重;从粗放、高能耗、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向绿色、低能耗、低排放的模式转变。

如综上所述, 商业模式创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这三驾马车组成的战略方针, 只有在水泥散装化产业大道上, 才能纵横驰骋, 势如破竹, 直抵水泥产业现代化强国的彼岸。

普硅水泥制备发泡水泥的试验研究 篇8

发泡水泥保温板是我国目前继EPS、聚氨酯保温板、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现场喷涂聚氨酯墙体保温体系后的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

试验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制备超轻发泡水泥,这是因为普通水泥的资源分布较广、价格相对低廉, 可以降低超轻发泡水泥的制备成本,而且普通水泥的早期、后期强度较高,水泥制品的耐久性强。本文系统分析了原材料组成中的水料比、减水剂、粉煤灰、双氧水、废木粉、稳泡剂等对发泡水泥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吸水率等的影响,并提出密度为240 kg/m3 发泡水泥的适宜配合比。

1 试 验

1.1 原材料与主要仪器设备

水泥:江西海螺水泥厂生产的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新昌发电厂Ⅱ级粉煤灰;

减水剂:苏州市兴邦化学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PC-106型聚羧酸减水剂;

稳泡剂: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江西中科新建材有限公司联合研制KY-1型稳泡剂,主要成分为早强剂和速凝剂的混合物;

纤维:泰安汇鑫厂生产的聚丙烯纤维,长度9 mm,直径18~45μm;

废木粉:常州筑威公司生产,木粉纤维长度0.5~3.0 mm, 耐800℃高温,堆积密度约20 g/cm3;

发泡剂:昌九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氧水(H2O2),浓度为27.5%。

数显式压力试验机:YES-300B型,绍兴市肯特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水泥抗折试验机:KZJ-5,上海路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高速搅拌机:江苏无锡湖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发泡水泥的制备

试验以长1220 mm×宽930 mm×高460 mm可拆卸式铁制框为浇筑模具。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为1 kg/m3。发泡水泥配制时先加水,再将称量好的水泥、粉煤灰、稳泡剂、纤维等干粉料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用高速搅拌机将其搅拌成均匀浆体, 搅拌时间4~5 min,然后在浆体中加入发泡剂搅拌8 s,浇注模具成型,静置发泡,盖上塑料布,24 h后脱模,养护至测试龄期,切割成相应尺寸待用。

1.2.2 性能测试方法

发泡水泥抗压强度测试龄期为28 d,抗压、抗折、抗拉性能参照GB/T 11971—1997《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吸水率参照GB/T 11970—1997《加气混凝土体积密度、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导热系数参照GB/T 5486—2008《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水料比对发泡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水灰比影响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水泥浆凝聚结构以及其硬化后的密实度,因而在组成材料给定的情况下,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其它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依据Powers和Brownyard提出的水泥水化理论[2],当水灰比≤0.38时,水泥就不能完全水化了。水灰比为0.28的水泥净浆,在龄期360 d时,仍然有21%的水泥还没有水化[3],水灰比过小,水化热较大,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易开裂;水灰比过大,凝结硬化后的水泥石里面的毛细孔就越多,有效受力面积减小,水泥的强度也随之下降,混凝土自身的强度使之具有抵抗各种内外应力的能力,因此采用适宜的水灰比制备发泡水泥格外重要。

在前期试验中发现,水料比小于0.4时,浆料搅拌不均匀, 流平性较差;水料比太大(大于0.65)时,不利于料浆的稠化, 导致试件的稳定性差、易塌模,强度损失大。本实验设计发泡水泥的干密度为240 kg/m3,发泡水泥配合比为水泥86%,粉煤灰14%,减水剂、双氧水、稳泡剂掺量分别占水泥质量的0.013%、7%、1.48%,研究了水料比对发泡水泥抗压、抗折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可知,水料比为0.40~0.55时,水料比越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越低。这是因为多加入的水未参与水化反应, 在混凝土中以游离水的形式存在。而发泡水泥硬化过程中,游离水由于蒸发作用脱离混凝土,原来在气孔壁中所占据的位置成为连通孔,降低了发泡水泥的密实度,严重影响其抗压强度。

由图2可以看出,水料比越大,发泡水泥的吸水率也越大。这是因为本体系发泡剂的发泡过程属于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水分受热,体积膨胀,产生膨胀压力,在膨胀压力和蒸发作用的综合影响下,水在还没有硬化的塑性混凝土中形成毛细孔。由于毛细孔不仅使发泡水泥的吸水性增加,也为有害气体进出、腐蚀混凝土提供了通道,从而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4]。综上所述,试验中水料比控制在0.40~0.45为宜。

2.2 减水剂对发泡水泥强度的影响

高性能减水剂的高性能也是相对的,在一种混凝土中好用的减水剂,在另一种混凝土中则可能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减水剂与水泥之间的相容性差。当减水剂用量少而混凝土流动度大,且60 min时损失小,则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好;反之则相容性不好[5]。目前普遍使用的减水剂有脂肪族高效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6]。其中聚羧酸减水剂因其相对很低的掺量,较好的保坍和保水性能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但聚羧酸对掺量较为敏感,掺量过大同样容易泌水[7]。本试验选用的聚羧酸减水剂与所用的水泥有很好的相容性, 在2.1试验配方的基础上改变减水剂掺量,研究减水剂掺量对发泡水泥强度的影响,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在试验范围内,随聚羧酸系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水料比降低,发泡水泥的抗压、抗拉强度均提高。在既保证产品性能又降低生产成本的条件下,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宜掺量为0.010%~0.015%。

2.3 粉煤灰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粉煤灰作为发泡水泥的构架填充辅助料,其掺量对发泡水泥的强度、干表观密度有直接影响[8]。粉煤灰掺量(替代水泥质量)对发泡水泥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见图4、图5。

从图4可见,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呈增大趋势,当粉煤灰掺量为14%时最佳,此时成本最经济,干密度为245 kg/m3,符合江西中科新建材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Q/ZK 002—2012中规定不大于250 kg/m3 的要求。

从图5可见,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发泡水泥28 d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当煤灰掺量为14%时,28 d抗压强度为0.57 MPa,符合Q/ZK 002—2012规定不小于0.4 MPa的要求。

2.4 双氧水掺量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水,在一定范围内双氧水的加入不会影响成型的稳定性,若加入量过多,会导致体系密度过低则强度随之大幅下降,造成体系塌模不稳定,在2.1试验配方的基础上改变双氧水掺量,研究双氧水掺量对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导热系数、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见图6~图8。

由图6~图8可知,随双氧水掺量增加,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降低,导热系数减小,保温效果相应较好,但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当双氧水掺量为7%时,其干表观密度为241 kg/m3, 导热系数为0.057 W/(m·K),28 d抗压强度为0.45 MPa,符合企业标准Q/ZK 002—2012要求。

2.5 废木粉对发泡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废木粉作为发泡水泥体系构架中的辅助材料,类似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提高水泥骨架体系的强度和韧性。在2.1试验配方的基础上掺加废木粉,研究废木粉掺量对发泡水泥抗压、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见图9。

从图9可知,废木粉的掺量越高,发泡水泥的抗压、抗拉强度随之提高,当废木粉掺量为水泥质量的6.5%~7.0%时,抗压、抗拉强度趋于平稳。

2.6 稳泡剂对发泡水泥的影响

试验发现,随着稳泡剂掺量的增加,发泡水泥的孔径减小,强度有下降趋势。这是因为稳泡剂中含有水泥早强剂和速凝剂等成分,而发泡水泥的密度为240 kg/m3,所以强度变化对于本试验的发泡水泥而言,比纯水泥的影响更明显。本试验中适宜的稳泡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48%。低于这个掺量, 发泡水泥不稳定、容易塌模,高于这个掺量,发泡水泥的强度过低。

实验中发现,同一种稳泡剂与不同地区生产的水泥使用时,表现的效果也不同,原因主要有如下2方面,一是水泥方面:包括水泥的矿物组成、细度和颗粒形状、水泥中混合材、石膏的掺量和形态、水泥存放时间、碱含量、矿物掺合料、水泥的温度等都有影响[9];二是外加剂方面:外加剂的物质组成(分子质量、官能团)、外加剂中的碱含量、减水剂的状态和加入方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10,11]。如此多的影响因素说明了相容性的复杂性。片面地要求外加剂适应不同水泥或水泥适应不同外加剂是不科学的,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具有双向适应性。

3 复配试验

根据前面试验,采用水泥86%、粉煤灰14%,水料比0.43, 双氧水、废木粉、稳泡剂、减水剂掺量分别占水泥质量的7%、7%、1.48%、0.013%,按照此配比制备出240 kg/m3 发泡水泥, 其28 d抗压强度≥0.40 MPa,体积吸水率≤8.0%,抗拉强度≥0.13 MPa,导热系数≤0.06 W/(m·K),符合江西中科新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K 002—2012《发泡水泥保温板》的要求。

4 结 论

(1)原材料组成中水料比、减水剂、粉煤灰、双氧水、废木粉、稳泡剂与发泡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水料比增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降低;随聚羧酸系减水剂掺量增加,水料比降低,发泡水泥的抗压、抗拉强度提高;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呈增大趋势,28 d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双氧水掺量越多,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越低, 导热系数减小,抗压强度越低;随废木粉的掺量增加,发泡水泥的抗压、抗拉强度也随之提高;稳泡剂加入量少,容易塌模、不稳定,加入量多影响强度。

秦岭水泥 篇9

征集的主要内容

1.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和装备现状及展望;

2.国内外粉磨设备的技术性能、特点及选型问题;

3.大型粉磨站低投资高产节能设计及配套技术;

4.中、小型粉磨站水泥、矿渣粉磨新工艺、设备选型及经验介绍;

5.水泥粉磨工艺的类型及优缺点对比;

6.水泥磨磨内粉磨理论创新和实用技术;

7.粉磨工艺及设备优化组合, 粉磨技术改造经验及效果;

8.立磨、辊压机、筒辊磨等料层粉磨技术在水泥粉磨工艺中的应用及经验;

9.立磨磨水泥的生产经验 (运行操作、控制、维护等) 、水泥质量 (对比) 及经济效益;

10.水泥组分粒度合理分布的有效控制和节能;

11.优化水泥颗粒级配与颗粒形貌生产优质水泥的技术途径;

12.工业废渣掺量的技术措施和途径;

13.水泥工业用耐磨材料与抗磨技术;

14.粉磨烘干技术及设备;

15.水泥助磨剂:

(1) 高效水泥助磨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效果等;

(2) 如何科学选用水泥助磨剂;

(3) 水泥助磨剂与粉磨系统的优质高产的关系;

(4) 水泥助磨剂应用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5) 水泥助磨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 水泥助磨剂的发展方向探讨;

(7) 水泥助磨剂生产厂家联系方式。

征文注意事项:

1、论文字数:在5000字以下, 文中插图请尽量用cad软件按制图标准制作。

2、投稿方式:邮寄者请用打印稿;电子稿件者请投以下邮箱:s cs n79@163.com。

建筑革命 环保水泥 篇10

歪打正着的发明

虽然这种材料还没有出现在建筑高校的教科书中,也没有出现在公共建设的工程中,但是以其优良的性能,相信这一切的到来不会太远。因为公路建设、艺术品创作、房屋建设以及其他以水泥为材料建造的设施都将得益于这一材料的使用。那么,我们所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材料呢?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建筑材料,这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压力、火和酸性物质具有上佳的抵抗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这种材料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为零。这种水泥集如此种种优点于一身,同时还能将工业废料作为原材料对其进行再利用。这样的发明简直是太妙了!

这种“终极水泥”优良性能的独门秘笈是什么?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研究人员发明。当时法国正致力于对构成塑料的有机聚合物进行研究,由于这些物质极易燃烧,研究人员便试图寻找更加耐火的物质来取而代之。1972年,研究人员得到了一种由矿物合成的聚合物,将其命名为地质聚合物,原意是指地球化学作用形成的铝硅酸盐矿物聚合物。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任何一种含有二氧化硅和铝的材料都是合成地质聚合物的绝佳材料。

环保方面新贡献

研究人员通过分解主要由二氧化硅和铝组成的黏土物质,将提取物与一种碱性硅酸盐溶液相混合,然后形成一种基本由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或与苛性钾组成的混合物,结果得到了一种在室温度条件下几小时内便凝固的物质。起初,这些地质聚合物的应用仅限于航空业使用的模具和工具等高科技领域。但是,当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开始意识到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危害后,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便得到普遍重视,利用地质聚合物成为普通水泥替代品的研究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实验室约有60家。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地质聚合物在工业及环保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知道现在生产1吨传统水泥,就要至少向大气层排放1吨二氧化碳。尽管各国付出巨大努力,但水泥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这些二氧化碳50%来自于将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的工艺过程;还有40%的排放量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这是为了确保该工艺所要求1 450℃的反应温度;剩下约10%排放量则来自于电力的传输与消耗。但是科学家研制的地质聚合物水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所使用的原料是从黏土物质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矿物——高岭土,只须焙烧至650℃。经过这样的工序,可以得到一种机械强度与传统水泥相当的水泥产品,重要的是其相关工序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了80%之多。

但是,这种最早的由地质聚合物构成的新型水泥,价格是普通水泥的6倍,因为它的生产过程对碱式硅酸盐的需求量非常大。可喜的是,随后研究人员发现,火力发电厂抛弃的粉煤灰是极佳的原料,这种物质的构成有80%是二氧化硅和铝。这种以粉煤灰为原料的水泥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几乎为零,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并不需要对原料预热。热的粉煤灰可以直接作为原料投入水泥生产!同时被证实,主要由碱化过程造成的成本价格比普通水泥低30%。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这种材料仅作为预制水泥,它的应用又受到很大的局限。为了解决拓宽它的使用范围,研究人员又对制造工艺进行了改进:在粉煤灰中加入极少量的碱性溶液。如今这种革命性水泥,将成为环保型的新一代替代材料。

抗压能力惊人

在粉煤灰中加入极少量的碱性溶液,粉煤灰的微粒并不会完全分散。这种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优先使用非强腐蚀性的碱性溶液,干燥工序对周围温度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因而更适合在建筑工地上使用。为了探索这条道路,西班牙、比利时、荷兰高校中粉煤灰应用方面的专家联合起来,于2004年测试了取自欧洲15个不同国家不同来源的粉煤灰样品,结果很令人惊讶,制得的水泥在周围温度条件下凝固后,它们可以抵抗100MPa(兆帕斯卡)的压力,而传统水泥只能抵抗40MPa的压力。该抗压强度相当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足可以承载10 000牛以上的重力。另外,随着热电站的现代化,它提供的粉煤灰微粒越来越细腻,而且也更均匀,完全符合地质聚合物水泥的生产要求!

换句话说,粉煤灰不再是一种废料,而是从发电过程中得到的一种原材料。研究人员还同样以煤矿中的矸石(夹杂在煤里的石块,含碳量很少,不易燃烧,含有黏土成分)为原料成功完成了另一种地质聚合物水泥的合成试验。在未来的5~10年中,人们将会看到数百万吨级的地质聚合物水泥投入使用,而且地质聚合物水泥工业将随之全速发展。

但是地质聚合物水泥的生产过程所需的碱性溶液远远供不应求,化学工业每年仅生产20万吨用于洗涤剂和胶水生产的碱性溶液,而地质聚合物水泥却需要数千万吨。所以,地质聚合物水泥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科学家发明从富含钠和钾的岩石中提取碱性硅酸盐的新方法。

秦岭水泥 篇11

广东是一个资源较欠缺的省份, 水泥发展如何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需求?据李黎介绍, 省经信委在做“十二五”专项规划时, 也已将这个问题考虑进去了, 也就是说广东省在做专项规划时, 将总量的一部分空间留给了外省发展, 尤其是和广东物流息息相关的省份。如广东为广西留出了近2000万吨的发展空间。李黎表示, 从目前情况看, 广东省这种预留给外省发展的空间实际上对广东自身的协调和发展相当有利。但是也应该看到全国过剩的局面可能会从长三角甚至西部逐步蔓延到珠三角。这种超市场发展的模式, 李黎认为, 应从政府层面做一些检讨, 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好自身的发展规划, 否则珠三角流域今后市场竞争可能比其他地区更激烈。

最后李黎从这两年节能减排和限电情况总结道, “也可以看出, 只要水泥行业把产能、产量控制住了, 就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经济效益。”他认同中国水泥协会雷前治会长举的例子:浙江今年的运转率只有70%, 但是产值和利润是历年最好的。

9月9日下午,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副会长秘书长孔祥忠等到华润水泥封开公司进行调研。

华润水泥控股公司总经理周龙山向调研组汇报了华润水泥在全国发展情况, 以及未来华润的发展规划。

雷前治认为华润水泥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广东地区作为华润水泥重点的发展区域, 希望华润水泥继续这一轮结构调整中起到龙头作用, 积极带动行业发展。希望在当前国家鼓励兼并重组, 和扶植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大背景下, 在“十二五”期间创造出新的奇迹。

上一篇:做好下一篇:预售商品房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