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如何学好数学

2024-11-27

初中新生如何学好数学(精选10篇)

初中新生如何学好数学 篇1

每带一届新的学生, 第一节课我都不是忙着上课, 而是会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以下是我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的总结, 写出来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说明数学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

1. 数学在高考中的分值是150分.

最关键的是分差会很大.有很多学得好的考生能考140分以上, 也不乏满分的, 然而考得差的有70分~80分的, 还有的甚至更少, 就这一科就是60分~70分的差距, 要想从其他科把这60分~70分拉上来是很困难的.因此,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数学, 才有可能赢得高考.

2. 在以后的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

学习数学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遇到问题知道如何思考, 如何理性地对待问题;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思维严谨的人.

二、指出学习数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上课要注意听讲

这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样的重要, 要是上课听懂了, 课下稍微看看, 找点题练练就好了, 可是上课要是没听懂, 课后可能花很多时间也看不懂, 就会事倍功半.如何认真听课呢?首先, 要在课前告诉自己这节课很重要, 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不能错过.只有先觉得重要才会重视.比如, 同学们会迟到, 那是因为你们不够重视, 那赶车赶船时为什么大家都不迟到, 因为你觉得重要, 会提前去等待, 而不是算好了点再去.所以只有重视才能做到;其次, 课前要预习, 有针对性地听讲, 这样会避免跑神.

2. 课后要多做题、多思考

课上听懂了只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条件, 要想学得好, 还要课后多练.很多学生课余时间没有抓好, 就算上课时懂了, 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做题时要注意, 不要看一遍题目做, 做不出来就看答案, 要多思考, 实在做不出来再看答案.思考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能够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做过以后一定要再想一遍, 要把这题好的东西提取出来, 为我所用,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而很多同学都忽略这一点.所以就出现做很多题, 可还是长进不大.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多思考.

三、要求学生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不少学生在学期开始时决定要好好学习, 买资料, 做作业, 可是没过两周就坚持不下来了, 理由有:1.基础不好, 和以前知识相结合的都不会, 影响学习积极性;2.学了一段时间还是没变化, 考试还是有很多题目不会做;3以前的坏习惯改不掉.以上几点其实是学生给自己找的开脱的借口, 说到底就是坚持不下来.我给的建议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弱点定好计划, 不管一天的学习是忙还是轻松, 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当天的任务, 不管考试考多少分, 一定要找出还有哪些没学好.坚持三个月, 一定会有收获.

四、告诉学生学习是脑力活, 要开动脑筋

我发现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每天很拼命, 可成绩不见提高, 排除智力的因素就是光花时间没动脑.时间是学好的必要条件, 不是充要条件.为什么有很多同学能玩好游戏却学不好课本知识, 那是因为他对游戏有兴趣, 在玩游戏时花了很大精力思考.如果在学习数学上也能开动脑筋, 那么数学成绩也能有很大的提高.还有遇到问题愿意想办法去解决, 多问老师和同学, 多动脑子思考.要想做好一件事情, 反思也是很重要的, 只有反思了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有进步.

最后, 就是提醒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过就忘的情况, 这是很正常的, 不可能你遇到的每一个知识, 每一个问题都能记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思考, 理解记忆.只要大家能够做到这些, 我相信大家在数学的天空中一定能展翅翱翔.

初中新生如何学好数学 篇2

一、尽快适应环境,树立必胜信心。尽快适应环境,包括对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的适应。只有尽快适应环境,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要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千万不能听别人说初一数学难就轻言放弃。数学其实是不难的,只是理论性较强,不要害怕,更不要太紧张。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喜欢学、愿意学。

二、转变学习观念,寻找科学方法。积极适应中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法。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尤其是当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称你心的时候,更要主动去适应老师,而不应该怨天尤人,甚至抵触。

三、抓细学习环节,培养良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凡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进入初中,科目增多,难度加大。所以,我们必须把预习当做每天的必修课。课前预习是大家首次独立接受新知识,对新知识容易产生兴趣。通过

预习可做到心中有数,明白哪些知识点一看便会,不必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哪些知识点通过思考后才会;哪些知识点通过反复思考仍不明白,这就是你听课的侧重点。能带着问题听课,你听课的效率就可事半功倍。也只有这样,学习才能获得主动。

2、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源头。跟上老师授课的思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上课注意力越集中,“卡壳”现象就越少。若某个问题没有听懂,你一定要先记下来,等课后再和同学们交流或请教老师。一定不要不了了之。

3、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大,为了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一开始就必须培养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但有一点切记,不要只顾“记”而影响“听”,只有“听懂”“记”才会有效果。

4、养成认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就错失了训练良机,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业阶段的偷工减料,必然带来知识上的千疮百孔,为日后的学习制造了层层障碍。一丝不苟地对待每次作业,养成良好做作业习惯,是一个优秀学生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5、养成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习惯。“实践出真知”。在动手实践中,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并且在动手实践中,手脑并用,对同学们各种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三人同行,必有我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要“多说,敢说”,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害怕自己说错,要把课堂

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当成合作的伙伴。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达到动脑、动口、激发思维、活跃气氛的作用,达到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好数学的效果。

四、做一定数量的题,做一定质量的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所学知识、方法掌握得怎么样。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我们应该追求做题的效益。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然后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总之,初一是同学们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成绩分化的重要阶段,但是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几点,学好初一数学就会成为轻松而顺理成章的事。

附:初一学生的心声

我的困惑:

★我刚上初一,刚学数学就学得头疼,怎么才能学好呀?

★我小学数学也很好,但到了初中数学直线下滑,谁能帮助我呀?

★我不喜欢数学,有好多的公式,脑子也绕不过来弯?到底怎么办才能让我主动的去学数学?

我的体会:

★我有切身体会啊,我是初一的。小学的时候我数学一直是全班前三的,毕业考也考得很好。但是到了初中之后,我的数学成绩也开始下降了,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1、没有适应初中的环境(我刚进初中时,上课就一直发呆)

解决方法:让自己努力适应,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逼自己做到,因为中考考不好,就意味着上职高、技校,那样就没前途了。

2、上课没有认真听(我们班就有同学上课做作业,导致没有听课,成绩下降)解决方法:认真听讲,不做和课堂无关的事情,要学会控制自己,方法同1.3、没有跟上老师的思路(有时候我们老师讲题的时候会跳步骤,对于咱这种没数学天分的人来说,要跟上就很困难了)

解决方法:先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如果老师允许课上提问,就要提出来;如果课上不能问,你可以下课先自己琢磨,或请教同学,实在不行,可以课后问老师。

4、作业难度较大,老师讲了听不懂(我们的作业都不是基础题,都是提高题,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偏难,导致很多同学对数学失去信心)

解决方法:听不懂就问,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要和同学讨论(注意,是讨论),这样会加深印象,做作业时,可以把学的东西大概想一遍,然后思考一下,怎么样逆用。这些就是我总结出来的了,在初一成绩差了之后自己分析了一下,所以这个学期我成绩上来了,这个学期数学考试基本上每次都是满分的。

★我也是初一的学生,我自以为数学学得还不错,我的经验有四点:

1、做好课堂笔记,还有笔记的记号也要做的分明,会的;不太懂;完全不懂; 还有就是重要的定理;公式;还有重要的题型;这些在你的笔记上要一目了然,这样找起来方便,不至于需要时一时找不到而产生烦躁情绪,导致对数学失去兴趣。

2、我要讲的就是学习兴趣,想学好一样东西首先就是要培养兴趣,从而才会在自己解决难题时体会到其中的无限快乐与成就感。

3、课后不要盲目做题库,那是盲目乏味的,题库里大多数都是会的,总是做既浪费时间,又会让人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要有选择性地做。还有就是要去思考,研究不懂的题,即使有点懂了也要经常去看去琢磨,到完全掌握。那时带来的是成就感。

4、多交流,不是什么题都可以靠自己琢磨就能搞定的,需要互相讨论才会有好的方法。

以上四点,我认为前两点是最主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有兴趣你才会自觉去记笔记,而且记的也会很认真。而有了笔记你在做题时遇到问题,知识点能够很快得到解决,这样你才不会对数学失去兴趣。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篇3

1、要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聽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4、注意数学方法的学习。

(1)、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

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数学学习过程都是用旧知识引出和解决新问题,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决更新知识。初中知识是基础,如果能把新知识用旧知识解答,你就有了化归转化思想了。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2)、学会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

5、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篇4

一、导致高一新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

1.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特点上有了较大变化

(1)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在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 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 等等。学生一下子还不能适应。

(2)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容量变大了,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同时辅导课又少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适应这种变化, 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没有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3) 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 老师通常为学生将各类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学生只要记忆模仿。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新生在短时间内要想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还相当困难。

2. 进入高中后学生顺延了以前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动机不明确,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麻痹思想。有些学生自认为很聪明, 在初三临考时只发奋了两三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 因而认为只要高三临考前再发奋几个月, 就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2) 学习方法不当, 不重视基础一味蛮干。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认为基本题只要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却很感兴趣, 认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买了一大堆资料, 晚上加班加点, 钻研难题, 乱套题型;到了白天无精打采, 上课根本听不进, 对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只能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3)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前不预习, 不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 什么地方该详细听,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他一概不知。所以笔记只能全盘抄录, 顾此失彼。课后复习更是能省就省, 或是走马观花。课后作业不独立完成, 翻书本笔记或交头接耳, 应付检查, 更谈不上什么归纳、概括、系统小结了。

二、学好高一数学的要点

1. 选准好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知识体系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中的数学知识, 大多是本源性、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到新的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教学的难点,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2. 注重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 课前要认真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 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 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做好笔记。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预习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认真做好笔记并不是全盘抄录, 而是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

(3) 及时巩固复习并归纳分类整理。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每天作业前都要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板块结构, 并将复习成果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

(4) 独立作业并书写规范。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是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通过作业, 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能将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如果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就起不到做作业的效果。另外平时作业就要书写规范, 只有做到平时如考时, 这样考时才能如平时一样得心应手。

(5) 勤学好问。“三人行, 必有我师”, 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以及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做到不懂就问, 绝不带着问题过夜。

3. 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

(1) 培养自己准确的计算能力。有些同学认为计算是否准确只是个细心问题。我要说的是平时作业不细心, 怎能保证考试就细心呢?准确计算的能力, 要靠平时认真坚持和严格训练才能养成。几乎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 都离不开计算, 因此, 同学们要明白这一点, 并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从严要求自己, 培养自己算得快又准的能力。

(2) 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有时会安排一些内容让同学们去自学, 同学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认真自学, 并将自学的结果归纳总结, 然后与老师的结论进行比较, 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从“学会”上升到“会学”。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高一开始, 同学们可试着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 认真地重证、重解, 并适当加些批注, 特别是课上的典型例题课后自己要重新分析, 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并做好解题反思, 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从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一些看法。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继续分析新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努力找到适合他们的最佳学习方法并给予指导, 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隆忻.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2]丁尔升编著.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10.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篇5

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应形成长久的习惯,定期展开知识的讨论与复习,能够自我摸索数学当中的规律,数学蕴含的哲理无限,需要我们终身去翻阅这本大书,不断的汲取其中营养,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要学的还有很多,此时教师应辅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通过预习可初步的了解勾股定理、商高定理等之间的数学发展史,能够初步的理解图示信息,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而基础较强的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应将目标定位于勾股定理的案例解析上,结合不同学生的层次与基础能力,分别制定教学计划,也要分别的设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独立的知识点上形成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并将整体的数学知识罗列出来,按照考试中选择、填空、应用题等分值占比,与常出现的例题等摸索清楚,找到自己的软肋,在薄弱点能够自我消化,注重及时的漏洞填充。

课堂的学习听讲中,应找到知识的重点,能够深入浅出的释疑解难。在课后要跟进复习理解,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的回顾数学的知识要点,并进行总结,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总结与归纳习惯,才能更好的理清数学的知识脉络。复习的过程中可摸索考试的规律,让复习的效率更高,如:二次函数是考试的重点,且填空、选择与应用的形式均有可能,题型复杂多变,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不能仅仅会做典型案例,还应举一反三的拓展相应的二次函数计算,整式、分式、二次根式通常会以基础的填空、选择形式出现,但也要注意在大题中,这些公式也是基础的思路,是解题的初步条件,这就要求学生理解运算的关系与分析式,几何的学习可以由此及彼,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长度、角度计算后,四边形、圆形的理解也同理,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动关系式,并摸索数学的规律。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考试习惯

1.熟悉考试题型,合理安排做题时间

做题时有的学生在一道自己模棱两可的问题上花费太多的计算时间,后续的大题计算发挥失常,有的学生很快完成了计算,但时间较长又懒得验证,有时候计算思路不够清晰,担心验证反而改错,这些都是初中生常见的考试问题,考试之前学生应该对各项题型占多少分,每一个部分占多少分有一定的认识,如四边形不仅会出现在选择、填空中,还有可能是压轴题,再如圆的做题中,要结合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中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中的一些线段长度及角度的计算这些难点部分进行解析,避免在考试中出现陌生题,造成学生焦虑的情绪。

2.确保正确率,学会取舍,敢于放弃

考试中如若有足够的把握,当然不希望学生们丢分,但也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应灵活应变,面对自己毫无思路的题也暂时略过,先去答完自己有把握的题,这样一方面在心理上,学生有把握的题越多,他们的信心就越强,之后在计算难题的时候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安慰,一方面能够让得分的题确保基础的分数,然后再去那些较为困难的题目,在检查完毕后,将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最后一个或者几个难点突破上,形成考试战略。

3.快速准确,不择手段

数学的知识虽然是建立在一定的逻辑上的,但也需要学生具备数学的感知猜测能力,尤其是面对模棱两可的问题,学生如若无法去选择正确的答案,那就需要利用排除法,将感觉与题目结果不符的内容删除,而后留下最有可能的选项,在大题上,学生如果找不到思路,可尝试画图看看思路能走到哪一环节,继而搜肠刮肚的回想有关的公式定理,去寻找下一环节衔接点,相比较学生直接的放弃,还有得分的希望。

4.严格学生纠错的指导

学生无论在学习中或者在考试中出现错误都应及时总结纠错,如:

看似问题雷同,但解法各有差异,一个是代数式,一个是分式方程,分式的化简运用的是分式的基本性质,解分式方程运用的等式的性质,学生只有规避常见的错误才能够以错纠错,提高成绩。

初中新生如何学好数学 篇6

“症”状一: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大容量、较抽象的变化

相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而言,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且数学语言比初中时显得更抽象化,学生对诸如“集合”“映射”“定义域”等概念难以理解。确实,高中的数学不论从知识内容的“量”和知识本身的难度,还是一些数学概念的陈述及运用,与初中的数学知识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和差别。初中的数学较直观、语言较通俗,而高中的数学就变得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

面对这一“症”状,我认为应在数学课开始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即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高一新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学习障碍,甚至是严重的困难,考试成绩也许会有很大的下滑,有可能会从初中时的经常考一百多分下降到现在的七八十分,甚至更低一些——对此,学生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并要正确认识。出现这种成绩下滑的现象是正常的,但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可以逐渐学好高中数学的。如果教师在开课前给学生打好这样的“预防针”,那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或困难时,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至于产生畏惧数学或是对此失去兴趣和自信的问题。这一点对高一新生在以后逐渐学好高中数学知识是很重要的。反之,学生若对学习高中数学的困难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旦在学习中受挫,就很容易丧失信心,如此一来,就很不利于以后的学习。所以,我以为,在数学课开始前给学生打“预防针”,是解决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大容量、较抽象的变化这一“症”状的必须之举。

“症”状二:对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思想准备不足,学习方法欠当,导致一段时间后出现难以适应或是无所适从的现象

有些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完全从放松的中考前紧张的状态中恢复过来,认为现在刚上高一,离毕业和高考时间还长;还想以小学、初中时“先松后紧”的“成功”经验来度过高中的时光,还想用以前的突击式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数学成绩,认为高一的数学应该不会太难,待到高二、高三时再努力也不迟。殊不知,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最难的内容(如函数、立体几何等)是放在高一年级学的,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而且现在许多高中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高三全年搞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因此一开始不抓紧,到后来想追也追不上。若高一新生出现上述这些“症”状,那影响是很大的。

针对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时出现的上述“症”状,我以为应该用以下“灵丹妙药”来解决:一是加强沟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要对学习高中数学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强调学习高中数学时“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性,争取在高一阶段将所学内容深入理解,扎实掌握,为高考打好基础。指出那种“先松后紧”或“突击式”的学习方法的危害性,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课内专心听讲,课后及时练习巩固,不能仅满足于对结论、公式、定理的套用, 还应重视结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切实理解数学概念,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逐步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二是在刚开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直观化”的教学策略,放慢教学进度,问题设置要注意梯度,借用初中的传统作法,抓住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联系,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分散教学难点,多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化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结论、方法具体化,给学生一段适应的过渡缓冲期,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循序渐进,加强练习,平稳过渡。三是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更抽象、思维方法更趋于理性,学习高中数学再不能如初中时那样坐等教师上课,被动学习,而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一定要了解新课的内容,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找出自己费解的地方,为顺利听懂新课打好基础。还要养成“听、记、思”相结合的习惯,即将上课时的认真听讲、及时记下重点内容和积极思考、善于反思结合起来,多与同学切磋交流,及时归纳总结,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以为,只要我们在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前打好“高中数学比较难学,成绩出现滑坡是比较正常的”的“预防针”,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服用“做好心理准备、‘低起点、小步子’,直观化的教学策略、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的“灵丹妙药”,相信新生们一定会逐步适应并学好高中数学的。

初中新生如何学好数学 篇7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知识内容剧增。不少学生反映, 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 觉得离生活很远, 似乎很“玄”。另一方面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确实,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 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并且在原有基础上知识内容剧增, 加上数学语言的抽象化, 对学生思维能力各方面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二、高中生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 套用的“模子”没有了, 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 或是上课根本不听, 自己另搞一套,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3.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 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 时间安排合理。课前自学, 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和好奇心。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 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 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 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 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 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 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2.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 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 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 同学们要知道,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 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 平时注意观察, 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特别是, 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 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 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 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 都有利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记数学笔记, 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 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 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与同学建立好关系, 争做“小老师”, 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争做数学课外题, 加大自学力度。反复巩固, 消灭前学后忘。

摘要: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 进入高中阶段, 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高一学生来说, 如何学好数学, 做到对数学每一道题随机应变的解答出来, 至关重要。

初中新生如何学好数学 篇8

“症”状一: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大容量、较抽象的变化

相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而言, 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而且数学语言比初中时显得更抽象化, 学生对诸如“集合”“映射”“定义域”等概念难以理解。确实, 高中的数学不论从知识内容的“量”和知识本身的难度, 还是一些数学概念的陈述及运用, 与初中的数学知识相比, 有着很大的变化和差别。初中的数学较直观、语言较通俗, 而高中的数学就变得较抽象, 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

面对这一“症”状, 我认为应在数学课开始前给学生打“预防针”, 即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高一新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要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 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学习障碍, 甚至是严重的困难, 考试成绩也许会有很大的下滑, 有可能会从初中时的经常考一百多分下降到现在的七八十分, 甚至更低一些———对此, 学生要有思想上的准备, 并要正确认识。出现这种成绩下滑的现象是正常的, 但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 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 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是可以逐渐学好高中数学的。如果教师在开课前给学生打好这样的“预防针”, 那么,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或困难时, 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不至于产生畏惧数学或是对此失去兴趣和自信的问题。这一点对高一新生在以后逐渐学好高中数学知识是很重要的。反之, 学生若对学习高中数学的困难没有清醒的认识, 一旦在学习中受挫, 就很容易丧失信心, 如此一来, 就很不利于以后的学习。所以, 我以为, 在数学课开始前给学生打“预防针”, 是解决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大容量、较抽象的变化这一“症”状的必须之举。

“症”状二:对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学习思想准备不足, 学习方法欠当, 导致一段时间后出现难以适应或是无所适从的现象

有些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完全从放松的中考前紧张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认为现在刚上高一, 离毕业和高考时间还长;还想以小学、初中时“先松后紧”的“成功”经验来度过高中的时光, 还想用以前的突击式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数学成绩, 认为高一的数学应该不会太难, 待到高二、高三时再努力也不迟。殊不知, 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最难的内容 (如函数、立体几何等) 是放在高一年级学的, 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 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而且现在许多高中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 高三全年搞总复习, 教学进度排得很紧。因此一开始不抓紧, 到后来想追也追不上。若高一新生出现上述这些“症”状, 那影响是很大的。

针对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时出现的上述“症”状, 我以为应该用以下“灵丹妙药”来解决:一是加强沟通,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并要对学习高中数学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强调学习高中数学时“开好头, 起好步”的重要性, 争取在高一阶段将所学内容深入理解, 扎实掌握, 为高考打好基础。指出那种“先松后紧”或“突击式”的学习方法的危害性, 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课内专心听讲, 课后及时练习巩固, 不能仅满足于对结论、公式、定理的套用, 还应重视结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切实理解数学概念,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逐步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二是在刚开始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地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直观化”的教学策略, 放慢教学进度, 问题设置要注意梯度, 借用初中的传统作法, 抓住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联系, 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分散教学难点, 多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化的方法, 将抽象的概念、结论、方法具体化, 给学生一段适应的过渡缓冲期, 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 循序渐进, 加强练习, 平稳过渡。三是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更抽象、思维方法更趋于理性, 学习高中数学再不能如初中时那样坐等教师上课, 被动学习, 而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一定要了解新课的内容, 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并找出自己费解的地方, 为顺利听懂新课打好基础。还要养成“听、记、思”相结合的习惯, 即将上课时的认真听讲、及时记下重点内容和积极思考、善于反思结合起来, 多与同学切磋交流, 及时归纳总结, 力求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 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还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初中生主动地学好数学 篇9

一、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许多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 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日常生活中教师、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 容易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我们应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每一个优点, 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要有意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成功和认识自己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 使他们从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自信心。

二、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以情感交流唤起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认知性的学习很重要, 情感性的学习也同样重要, 而且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除了可以用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逻辑性和生动趣味性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 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充分地融合好, 以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以理论联系实际感受兴趣。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要使学生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必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 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 以课堂小结的互动提高兴趣。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 课堂小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小结可分为学生小结和教师小结。让学生自己小结, 不仅能及时反馈, 而且可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也能为学生再一次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在课堂小结时, 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问题, 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

三、老师应当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 做好在教学内容中的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对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引导、鼓励他们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 也是学生把已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扩展和延伸的学习活动。为此, 在教学活动中我会努力为学生创造这种主动探究的机会。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数学自学的要求, 不能停留在了解书本知识的层面上, 而应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融会贯通各个知识要点, 能够对知识点进行逻辑推理和验证, 甚至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探究一下能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到这些知识点, 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在这里, 我们教师应当积极调动学生敏捷的思维,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使学生的思考不断地深入。

四、老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这一句古话如果运用到数学教学上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 学生就能能动地完成现阶段的数学学习, 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去思考教材中的重点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解疑的兴趣。在引导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代替他们阅读, 不要代替他们思考, 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提出问题, 找到解题的办法。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学好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2-02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是刚步入初中校门的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偏重于模仿,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到了初中,以前的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呢?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谈笔者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有以下几点: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但学习起来就会使自己立刻进入状态,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始终坚持。

2.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展示思维。

4.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这样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

5.多思、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6.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7.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一定要将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

二、要求学生多看例题、多做练习

1.多看一些例题

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例、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刚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实际的题目中,由于学生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大忙,学生可以在通过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习题十分有限,所以还应要求学生找一些例题来看,使学生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2.多做一些练习

要想学好数学,须多做一些练习。我们所说的“多做多练”,不是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有的同学通过多做练习就能学好,但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做综合题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使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会造成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看题多做题,数学成绩就一定会上升的。

参考文献:

[1]马心良.怎样搞好初中数学总复习[J].安徽教育.1993(03).

上一篇: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论文下一篇:分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