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保护功能

2024-10-16

自动保护功能(共9篇)

自动保护功能 篇1

0 引言

汽车上的起动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机和继电器组成, 而继电器又有起动继电器和组合继电器两种。正是由于起动系统所使用的继电器不同, 才决定了装用组合继电器的起动系统具有自动保护功能, 而装用一个起动继电器的起动系统则不具备自动保护功能。装用组合继电器的起动系统电路原理图如下, 本文根据该图分析自动保护功能的原理及相应故障的判断、排除方法。

1 电路图说明

图中的起动机上有三个接线柱, 分别是:D、4、5。其中, D接柱就是起动机吸力包上的50接柱, 内部对应的是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4接柱是起动机的主接柱, 经常用30来表示;5接柱就是起动机的附加电阻短路接柱, 直接连的是点火线圈上的附加电阻。

2 起动过程

发动机起动时, 司机将点火开关拧至起动档, 此时点火开关上的1、2、4三个接柱有电, 从蓄电池正极出发的电流分两个支路。一个是:蓄电池正极→熔断器F14→电流表→点火开关 (1→2) →充电指示灯→L接柱→组合继电器的常闭触点→E接柱→蓄电池负极。此时, 蓄电池放电, 充电指示灯亮。另一个电路是:蓄电池正极→熔断器F14→电流表→点火开关 (1→4) →组合继电器 (SW→线圈1→常闭触点) →E接柱→蓄电池负极。此时, 线圈1通电形成回路, 控制常开触点吸合, 将组合继电器的B接柱和S接柱接通, 从而接通起动机的电磁开关电路, 其电流走向为:蓄电池正极→组合继电器 (B→S) →D接柱→保持线圈→搭铁, 同时, 蓄电池正极→组合继电器 (B→S) →D接柱→吸拉线圈→起动机的励磁绕组、电枢绕组→搭铁。两个线圈通电, 产生电磁吸力, 将起动机电磁开关内的主触点与主接触盘接通, 产生电磁转矩, 带动曲轴旋转。

3 起动后

发动机起动后, 点火开关回位, 回到正常行车档, 即1档。此时, 点火开关的1、2、3三个接柱有电。同时, 发电机的转子轴在曲轴的带动下开始旋转, 发电机正常发电。发电机的电压超出蓄电池的额定电压时, 除了向全车的用电设备供电, 还要给蓄电池充电。由于发电机中性点电压是发电机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值的一半, 所以电路为:发电机中性点N→组合继电器 (N接柱→线圈2) →搭铁, 此时, 线圈2通电形成回路, 控制常闭触点断开。根据起动过程的分析可知, 充电指示灯电路和组合继电器的线圈1的电路都不能接通, 所以, 充电指示灯灭, 起动机不工作。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 如果司机有误操作现象, 又把点火开关打到了起动档, 虽然4接柱又通电, 但由于发电机中性点电压的作用, 起动机也不会再工作。这就是自动保护功能。由于单纯的起动继电器没有中性点接柱, 所以不能控制常闭触点的断开, 也就不具备自动保护功能。

4 汽车失去自动保护功能故障分析

4.1 现象

对于装用组合继电器的起动系统的汽车而言, 在正常行驶过程中, 如果司机又把点火开关错误地打到了起动档时, 听到了齿轮撞击的声音, 这是起动机上的驱动小齿轮和飞轮齿圈啮合的声音。如果自动保护功能正常, 是不应该出现齿轮撞击声音的, 所以根据该现象, 就可以断定是失去了自动保护功能。

4.2 原因

根据对起动过程的分析, 可以很容易地分析出引起失去自动保护功能的原因主要有: (1) 充电系统有故障, 发电机中性点无电压; (2) 发电机中性点N到组合继电器的N接柱之间的导线断路或连接不良; (3) 线圈2断路、短路或搭铁; (4) 常闭触点烧结不能断开。

4.3 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

起动发动机并保持中速运转。首先,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检测发电机中性点N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为发电机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值的一半。如果电压为零或很小, 则说明发电机不能正常发电, 应该检修发电机或充电系统;如果电压正常, 则说明充电系统正常。然后, 应进一步检查发电机中性点N到组合继电器的N接柱之间的导线, 如果有断路情况应排除;如果导线连接正常, 则应检查组合继电器的线圈2和常闭触点。拆开组合继电器, 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检测组合继电器的N接柱与搭铁之间的电阻值。如果为零, 说明线圈2有搭铁故障;如果为无穷大, 说明线圈2有断路故障;出现这两种情况均应重新绕制线圈。如果有一定的阻值, 说明线圈2正常。最后, 检查常闭触点的开闭情况及接触情况。动、静触点应该保证接合面平整, 接触面积在80%以上, 无烧蚀、烧结的现象, 并且应该能顺利地闭合、断开, 否则就应该对触点进行打磨或更换。烧蚀较轻的可以用0-0#砂纸打磨, 烧蚀严重的则应更换。

5 总结

因为只有装用组合继电器时, 该起动系统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 所以, 对装用起动继电器的汽车而言, 在正常行驶过程中, 如果司机又把点火开关错误地打到了起动档时, 听到了齿轮撞击的声音, 并不能说是失去了自动保护功能, 这是一个对自动保护功能的认识问题, 需要澄清。

自动保护功能 篇2

不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要想用好自动更新功能,还需要掌握一些必备技巧。巧妙激活自动更新功能

有时候,想在线更新漏洞补丁程序,不过打开系统属性窗口,单击Windows Update按钮后,发现其后界面中所有功能选项都是灰色不可点状态,这样用户就无法使用自动更新功能。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Windows系统的自动更新功能被意外禁用了,此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重新激活自动更新功能:

首先依次单击系统桌面中的“开始”“运行”命令,切换到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gpedit.msc”命令,进入组策略对象编辑器,将鼠标定位到“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 Update”目录上。

其次从目标目录下找到“配置自动更新”组策略选项,用鼠标双击该选项,打开所示的选项设置对话框,选中“已启用”选项,再按“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操作,这样自动更新功能就能恢复正常了。

删除重复自动更新项目

有些用户在成功安装Windows XP SP2系统后,打开系统属性界面,可能会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自动更新”功能按钮。虽然点击这些功能按钮后,都能发挥作用,但是会让人看了不顺眼。如果希望将重复的自动更新项目删除一个,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操作。

首先逐一点选“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命令输入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按回车后,切换到系统注册表编辑界面中,找到该界面左侧区域的“HKEY_LOCALMACHINE\SOFTWAREX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ControlsFolder/System/shellex/PropertySheetH andlers”注册表分支。

其次在目标分支下面,我们能同时看到两个名为“AutoUpdate Property”的键值,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并用鼠标右键单击之,执行右键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再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即可。

不让自动更新频繁提示

为了预防日渐增多的网络病毒攻击,不少用户往往会将Windows系统设置成自动下载并安装更新系统文件,以及时安装各种漏洞补丁程序。可是,Windows系统在自动更新完最新补丁程序之后,往往会要求用户执行重新启动操作,虽然用户能够选择暂时不重启系统,但是默认每过十分钟时间,系统就会弹出一次重新启动提示框,正在进行的工作常常因此被打断,让人非常恼火,如何禁用系统更新的重启提示呢?很简单!只要将Windows自动更新功能提示重新启动的默认参数作出适当调整即可,下面就是具体的调整操作步骤:

首先依次单击系统桌面中的“开始”“运行”命令,切换到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gpedit.mse”命令,进入组策略对象编辑器,将鼠标定位到“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 Update”目录上,在目标目录下找到“对计划的安装再次提示重新启动”组策略选项。

其次用鼠标双击目标选项,打开组策略属性对话框,先选中“已启用”选项,再在“等待时间”位置处将默认的10分钟调整为更长的时间,例如我们可以输入240分钟,再按“确定”按钮执行设置保存操作,这样系统日后会每隔4小时,才会弹出一次重新启动系统提示框。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完全禁用重新启动功能提示,只要双击“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 Update”目录下的“计划的自动更新安装后不自动重启动”组策略,选择其后界面中的“已启用”选项即可。

恢复受损自动更新功能

许多用户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变慢时,往往会使用专业优化工具给系统进行全面优化,不过在优化操作结束之后,反而容易导致系统发生更多奇怪故障。这不,笔者曾经对系统执行优化之后,发现点击系统中的“自动更新”功能按钮后,系统竟然弹出一个空白窗口,无法进行下载更新。

系统自动更新功能之所以会受到损坏,可能是专业优化工具在优化系统时,意外破坏了Vbscript.dll、Jscript.dll等DLL文件的注册信息,这些信息与系统自动更新功能的正常运行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可以尝试重新注册这些DLL文件,来恢复受损的windoWS系统自动更新功能,具体方法为:

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弹出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cmd”命令并按回车后,切换到DOS命令行工作窗口,在该窗口命令行提示符下,执行“reg 8vr32jbcript.dii”命令,重新注册一下Jscript.dll文件执行“regsvr32vbscript.dll”命令,重新注册一下Vbseript.dli文件,最后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这样说不定能成功恢复受损自动更新功能了。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找一台Wind0WSUpdate程序工作正常的计算机系统,打开该系统的资源管理器窗口,切换到子文件夹窗口“C:\Windows\System32”中,将“Olep r032,dll”、“Asycfilt.dll”、“Stdole2.tlb”、“Oleaut32.dll”这几个文件选中并执行拷贝操作,之后将这些文件同时粘贴到故障计算机系统中的“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下,来直接覆盖同名文件,再将计算机系统重启即可。

当然,一些优化工具在执行优化操作时,有时会强行停用“Automatic Updates”系统服务,而只有在该系统服务工作正常的时候,自动在线更新功能才能发挥作用。所以,遇到自动更新功能受损时,检查“Automatic Updates”服务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也很重要,在进行检查时,可以先打开系统运行对话框,执行“services.msc”命令,切换到系统服务列表界面,双击“Automatic Updates”选项,打开目标系统服务属性界面,在“常规”页面中要是看到该服务被停用时,只要按“启动”按钮,就能将它恢复运行了。此外,笔者曾经对自动更新升级操作前后的系统服务工作状态进行了认真比对,看到Windows Update服务除了与“Automatic Updates”这个服务有关外,有时还与“Background IntelligentTransfer Service”、“TaskScheduler”、“WindoWSTime”这几个服务有关,要是用户采用常规方法依次检查、恢复这些服务工作状态时,显然会降低工作效率。其实,用户可以借助超级兔子之类的专业优化工具,先将系统所有服务工作状态快速恢复到缺省状态,再采用手工方法修改、设置好“Backg roundInteligentTransferService”这些与自动更新操作有关的系统服务。

禁止自动更新强行重启

在Windows 2008系统环境下,遇到“重新启动系统以便完成安装更新”这样的系统提示时,要是选择延迟启动系统的话,WindoWS系统自动更新功能可能会随时强行关闭所有工作窗口,从而造成用户正在进行的工作白白浪费,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Windows 2008系统的自动更新功能新增了强行重启功能。为了防止工作信息突然丢失,我们只要进行如下设置操作,禁止自动更新功能强行重启系统:

首先单击Windows 2008系统桌面上的“开始”、“运行”命令,在系统运行框中执行“regedn”命令,弹出系统注册表控制台窗口,将鼠标定位到该窗口左侧区域的KEY_LOCAL_MACHINE\SOFTWA REkP oli cie s\MicrosOft\Wind ow s\Window sUpd ate\AU分支上,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分支,从右键菜单中依次选择“新建”“Dword32”命令,手工创建一个名为“NoAutoRebootWithLoggedOnUsers”的双字节键值。

其次用鼠标双击“NoAutoRebootWithLoggedOnUsers”双字节键值,切换到设置对话框,输入数字,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操作,再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这样自动更新功能日后就不会强行重启系统了。

提高自动更新工作效率

尽管WindoW8系统自动更新功能可以及时安装更新漏洞补丁,保护系统运行安全,但是每次在上班时间自动运行,显然会影响上网流畅性,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率。事实上,我们可以巧妙设置自动更新功能工作时间,让其错开上网访问高峰时段,从而提高自动更新工作效率。

在进行这项设置操作时,只要依次单击“开始”“控制面板”命令,打开系统控制面板窗口,双击“WindowsUpdate”图标,按下其后界面中的“更改设置”按钮,切换到设置界面,在“自动安装更新”位置处,设置好自动更新功能的工作时间,确保该时间与上班时间错开,同时选中“检查更新,但是让我选择是否下载和安装更新”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执行设置保存操作,这样自动更新功能日后会征求我们同意,才能进行下载更新操作。解决自动更新时的错误

有的时候,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Update服务,在线更新安装漏洞补丁程序时,突然会遭遇无法更新安装的故障,并且系统还会出现8024402f错误的报警提示,即使重试若干遍,可能依然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在更新安装漏洞补丁程序的时候,Windows Update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更新错误,而其中以8024402f错误发生的频率是最高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类型的错误,主要是由于本地计算机系统与Windows Update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不稳定。此时,我们不妨可以避开上网高峰期时段再试,看看是否可以让Windows Update服务正常工作。要是上述错误还是不断出现的话,那多半是本地计算机中某个正在运行着的应用程序拦截了自动更新安装操作,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包括系统防火墙、防病毒软件、代理服务器程序、反间谍软件以及其他具有拦截功能的程序,此时只要在更新安装的时候暂时关闭这些应用程序,或者对这些拦截程序进行合适设置,就能解决问题了。

提高自动更新成功率

在利用Windows系统内置Windows Update服务在线升级时,要是IE浏览器自身设置不合适,它会给自动更新安装操作带来许多麻烦,从而影响操作成功率,例如IE浏览器的安全等级如果设置得过高时,会对安装更新操作增加安全审查环节,甚至有的升级脚本运行权限会受到限制。为了让Windows Update服务运行更顺畅,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设置IE浏览器,让其更加智能、快速地处理自动升级过程中的一些脚本程序:

首先启动运行IE浏览器程序,打开浏览界面中的“工具”菜单项,点选下拉菜单中的“Internet选项”命令,切换到Internet选项设置对话框,点选其中的“安全”选项卡,按下对应选项设置页面中的“受信任的站点”按钮,弹出的设置对话框,单击这里的“站点”按钮,打开可信站点列表界面,将Windows Update服务器地址“http://update.microsoft.com”正确输入到“将该网站添加到区域中”位置处,同时按“添加”按钮,这样Windows Update服务器站点就变成了“受信任站点”了,之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自动保护功能 篇3

1.1 遥测和遥信以及遥控功能

1.1.1 遥测

1) 通过电流量输入采集模块采集各出线回路的各相电流, 单个模块可采集16回路电流。每一个回路可以由电流量输入模块采集该回路的电流, 并根据测量的实际电压、功率因数等来计算该回路的实际用电量。

2) 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采集变压器的温度信号、湿度信号以及液位信号等模拟量信号 (各个模拟量信号需有4m A~20m A或0V~5V输出) 。

1.1.2 遥信

利用开关量采集输入模块采集各出线回路开关分合闸状态、开关故障报警信号、失压报警信号、过压报警信号以及框架式开关的位置, 并对变压器的风机状态、高温、超高温信号等开关量实施监控, 一个单独模块一般可采集16回路开关状态。

1.1.3 遥控

通过继电器控制输出模块分别对低压各出线回路 (带有电动操作机构、失压脱扣器的开关) 实现开关的远程分、合闸功能。

1.2 监控系统功能

1.2.1 显示功能

系统可显示变配电站实际开关柜体图、一次系统图, 并在一次系统图上显示各开关的分、合状态;显示各配电回路的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频率以及功率因数等电量参数;显示各开关的分、合状态和事故报警类别等;显示各回路电量参数的实时曲线图;显示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以及高温、超高温报警及瓦斯保护;显示其他工艺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情况。

1.2.2 报警功能

状态报警。当变配电系统的开关出现过载跳闸、短路故障跳闸以及综合继电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时, 计算机能够通过多媒体音箱发出声音报警并自动记录时间、站号、回路名称、事故类别。

超限报警。当变配电系统的各电量参数出现超过额定值时或其他工艺设备超限运行时, 计算机能够通过多媒体音箱发出声音报警并自动记录时间、站号、回路名称。

三相不平衡报警。当变、配电系统的三相电流或三相电压值出现不平衡时 (可自定义范围) , 计算机能够通过多媒体音箱发出声音报警并自动记录时间、站号、回路名称。

1.2.3 控制功能

在变配电站总值班室中央管理机处, 可以通过鼠标器控制各种高、低压开关 (带有电动操作机构或者带有交流接触器) 的合闸和分闸;同时也可实现电气闭锁功能, 以防止具有闭锁回路的开关误操作。另外, 还有统计和打印功能以及历史记录、通讯功能、自检功能。

2 变电所内的电磁干扰

2.1 电磁干扰的来源

目前, 电力系统的电磁干扰源有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两个方面。外部干扰包括高压开关操作、雷电、短路故障、电晕放电、高电压大电流的电缆和设备向周围辐射电磁波、高频载波、对讲机等辐射干扰源, 及附近电台、通信等产生的电磁干扰、静电放电等。内部干扰是由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元件布置和生产工艺等决定的。主要有杂散电感、电容引起的不同信号感应, 长线传输造成的波反射、寄生振荡和尖峰信号引起的干扰等。

2.2 变电所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干扰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线运行的影响很大, 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消除或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有:

2.2.1 隔离和屏蔽变电所的微机监控系

统、微机保护装置以及其他自动化装置所采集的模拟量, 大多数来自一次系统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它们均处于强电回路中, 不能直接输入到综合自动化系统, 必须经过设置在自动化系统各种交流回路中的隔离变压器。这些隔离变压器一次、二次中间必须有隔离层和屏蔽层, 而且屏蔽层必须安全接地, 这样可起电场屏蔽作用, 防止高频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入自动化系统的相应部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关量的输入、输出, 主要是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等的控制。这些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都处于强电回路中, 如果与自动化系统直接相连, 必然会引起强的电磁干扰。因此要采用光耦合隔离或继电器隔离措施, 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开关量输入回路前及信号变换部分应考虑采用滤波, 开关量输入信号送给CPU之前, 必须进行隔离处理, 可采用光电隔离, 而且两级光电隔离的效果会比较好。在开关量输入板的出口处和CPU板的入口处各设置一级光电隔离。开关量输出回路也应该在前端采取隔离措施, 可通过光耦合或继电器进行隔离, 而且两级隔离的效果比较好。在CPU板的出口处和开关量输出板的入口处各设一级隔离。开关量输出回路一般都用于控制现场的设备, 要求实时性强, 所以一般不能加滤波器。

2.2.2 接地

在变电所中, 一次系统接地是以防雷和保证安全 (系统中性点接地) 为目的的, 但它对二次回路的电磁兼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接地合适, 可以减少所内的高频瞬变电压幅值, 特别是减少电网中各点的瞬变电位差, 减少了电网中的瞬变电位升高。这对二次设备的电磁兼容很有好处。电磁干扰可能进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弱电部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微机电源。因为电源与干扰源的联系比较紧密, 同时电源线直接连接至系统各部分, 因此来自电源的干扰很容易引起死机, 所以对微机电源的地线处理是很重要的。微机电源地线与机壳的连接方法有一点连接、多点连接和不连接。实践中, 多采用微机电源地线和机壳不连接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由于干扰造成的流过电源的浪涌电流可大大减少, 从而增加了抗共模干扰的能力, 可明显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3 微机电源的抗干扰

微机电源回路是电磁干扰最容易进入的通道, 所以电源回路必须采用比其他回路更多的抗电磁干扰措施。对于微机电源的抗干扰, 在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都是很有效的:一是在电源的输入侧安装电源滤波器, 可以滤去交流电源输入的高频干扰和高次谐波。二是在电源的输入侧安装隔离变压器, 由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直接向微机供电;三是通过UPS电源向微机系统供电, 可有效地抑制电网低频正常状态下的干扰。

3 结论

近年来,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电力、煤炭、钢铁、航空等行业。但是,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都为低电平的弱电系统, 它们所工作的环境是电磁干扰极其严重的强电场所, 很容易受到电磁的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 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 应注意提高变电所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了变电所的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针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状况, 并提出了变电所抗电磁干扰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远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标准规范与操作管理.

[2]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T635-1997.

word中自动更正功能 篇4

在“自动更正”选项卡中有很多复选框,每个复选据代表—种自动更正功能。以下列出它们各自代表的含义:

●显示“自动更正选项”按钮 自动更正后显示“自动更正选项”

●更正前两个字母连续大写 将单词中前两个字母连续大写的第二个大写字母改为小写

●句首字母大写 指每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改为大写

●表格单元格的首字母大写 将输入到表格单元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英文日期第一个字母大写 将英文日期中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改为大写

●更正意外使用大写锁定键 将因误按“Caps Lock”键而输入的大写字母改为小写,并产生的大小写错误 且关掉“Caps Lock”键

自动保护功能 篇5

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分接开关(以下简称分接开关)具有可频繁动作、动作时无电弧产生、反应迅速等优点,因此被应用于配电变压器实现有载调压[1,2,3,4,5,6],稳定0.4 k V配电系统电压。因此,如何实现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成为配电系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7,8,9,10,11,12]。但电力系统要求供电可靠,而无触点有载调压中执行开关功能的电力电子组件及控制系统中的电子器件均可能发生故障,导致配电变压器调压绕组短路而损坏,这也是制约分接开关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在调压绕组产生环流时对配电变压器实现保护,进而实现不中断供电的研究却未见报道。

本文以现有的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主体为对象,设计出一套分接开关系统。该系统在分接开关出现故障时,可将有载自动调压功能退出,使配电变压器自动恢复到额定分接头继续供电,具有保护调压绕组和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双重功能。

1 分接开关主电路

1.1 分接开关的构成

分接开关与配电变压器本体连接接线如图1所示,图中SCR、TRIAC分别表示普通晶闸管和双向晶闸管。

分接开关由开关执行单元、监控单元、过流保护单元、触发单元和启动单元五部分组成,分Ⅰ、Ⅱ、Ⅲ3个档位,分别对应配电变压器高压侧105%UN、UN和95%UN3个分接头。开关执行单元以反并联晶闸管模块作为有载调压执行分接开关,以阻容吸收模块作为过电压限制组件;监控单元以单片机为控制器,通过电压检测电路,采集高压侧分接头之间的电压从而确定负荷电压,并由高压侧调压绕组提供电源;过流保护单元以自动空气开关(AS)作为过流检测和保护组件;触发单元中,Ⅰ、Ⅲ档位分接开关采用TLP3041光耦构成的触发器,Ⅱ档位分接开关则采用TLP521-4光耦构成的触发电路[13,14,15];启动单元不设专用电路,借用Ⅱ档位分接开关,通过TLP521-4光耦构成的触发电路,实现无源自启动功能。

图1中,为监控系统供能采样的变压器T一次侧跨接在配电变压器高压侧Ⅰ档位和Ⅲ档位之间,Ⅰ、Ⅲ档位的6组反并联晶闸管采用有源触发方式,即监控单元有电且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后,通过由TLP3041构成的触发电路使相应晶闸管导通,在监控单元无电或有电但发出高电平控制信号时,相应的晶闸管将处于关断状态;Ⅱ档位的3组反并联晶闸管则采用相反的触发方式,即在监控单元无电或有电但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反之处于截止状态。

1.2 自动稳定输出电压原理

在变压器负荷不变时,随着电网电压的变化,分接头之间的电压将发生改变。而在电网电压不变时,由于高压绕组漏电感抗的存在,负荷电流的变化也必然导致漏感抗压降的变化,进而导致分接头之间的电压发生改变,因此,分接头之间电压的变化实时地反映了负荷的变化。综上所述,监控系统根据分接头电压的变化而自动地改变分接头,就可达到基本稳定变压器输出电压的目的。

1.3 保护功能实现原理

在图1中,对于接在Ⅰ、Ⅲ档位的开关元件,当其中一档处于导通状态,另一档处于截止状态时,其承受的电压最高,为调压绕组之间的最高电压。而在任何情况下,接在Ⅱ档位上的开关元件承受的最高电压仅为接在Ⅰ、Ⅲ档位开关元件承受的最高电压的一半,且开关元件所选用的参数相同,则接在Ⅱ档位的开关元件的安全裕度是接在其他2个档位的开关元件的安全裕度的2倍,又因为Ⅰ、Ⅲ档位的开关元件电压安全裕度为3倍额定电压,电流安全裕度倍数为31,所以接在Ⅱ档位的开关元件不会出现过流击穿,发生电压击穿的概率也很低,因此,Ⅱ档位的分接开关在无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可以确保自身不被击穿。因此从经济、技术及供电可靠性考虑,仅对Ⅰ、Ⅲ档位的开关元件进行过流保护。

Ⅰ、Ⅲ档位的开关元件无论是在分接头变换过程中,还是在正常运行时,当任一档位的晶闸管模块因被击穿而引起调压绕组短路产生环流时,在其相应回路中的自动空气开关都将瞬时跳开,切断短路电流。自动空气开关跳开后,监控单元供电变压器T也将失去电源,致使监控单元因失电而退出调压功能,同时Ⅱ档位的3组反并联晶闸管会因监控单元失去电源而自行导通,配电变压器高压侧保持在额定档位继续运行,既实现对调压绕组的保护,又保证配电变压器继续供电运行。

2 触发电路

2.1 Ⅰ、Ⅲ档位分接开关触发电路

2.1.1 电路构成

根据总体功能要求,高压侧Ⅰ、Ⅲ档位的反并联晶闸管应在监控单元无电或监控单元有电但输出高电平时截止,在监控单元有电且输出低电平时导通。为实现本功能,本文采用TLP3041光耦作为监控单元与触发电路的耦合组件,晶闸管采用自取能方式获取触发电压,电路如图2所示。

图2中,作为分接开关的反并联晶闸管模块跨接在调压绕组与中性点之间,对于10 k V、5%分接头的配电变压器,按电压波动±10%计算,则正常工作时,Ⅰ、Ⅲ档位的反并联晶闸管所承受的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为:

由于开关元件采用90 A/2000 V的反并联晶闸管,而TLP3041光耦输出侧双向晶闸管耐压值为400 V,考虑电路的安全裕度,采用4个TLP3041串联的方式来提高电路耐压能力。

2.1.2 电路工作原理

触发分接开关工作过程:系统正常上电工作后,当监控单元输出端d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且在TLP3041检测到A、B间电压在过零点附近(|UAB|>0)时,TLP3041输出侧光控双向晶闸管导通,电阻R4、R5、R6和R7被短路,|UAB|在R1或R2上产生触发电压,使反并联晶闸管模块导通。例如当A、B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升高到设定值UAB=20 V时,二极管VD1导通、VD2截止,电阻R1被短路,R2上的压降UR2高于SCR2的触发电压UG T,SCR2触发导通。同样地,当UBA=20 V时晶闸管SCR1导通。

关断分接开关工作过程:在监控单元失去电源或监控单元有电且输出端d为高电平控制信号时,TLP3041输入侧红外发光二极管因没有电流流过而不发光,从而使光耦处于截止状态,A、B两端电流流经电阻R4、R5、R6和R7,电阻Ri(i=4,5,6,7)的选择保证了反并联晶闸管模块在其所能承受的任一电压作用下,其触发电阻R1和R2上的压降均低于晶闸管的触发电压,确保了晶闸管在电流过零关断后因没有触发电压而处于关断状态。

2.1.3 组件参数设计与验证

电路组件参数的选择要考虑到在变压器变换分接头过程中可能有过电压和短时过电流的产生,因此,主电路电力电子组件应该留有较大的裕量,本触发电路基于触发MTC 92-20反并联晶闸管模块而设计。触发电路中半导体器件参数选择如表1所示。

触发电阻R1、R2和限流电阻R3的取值取决于反并联晶闸管模块参数,由MTC 92-20说明书可知:晶闸管应采用6 V强触发,触发电路提供电流应能达到4~5倍的IGT,且触发电流应在100μs内上升至1.5 IGT以上。设定反并联晶闸管模块触发导通前两端电压为20 V,则电阻R1、R2和R3的取值应满足:

当监控系统无电或监控单元有电但输出高电平时,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4个串联电阻R4、R5、R6和R7应符合以下关系式:

其中,UR4-7为电阻R4、R5、R6、R7端电压的和。

TLP3041输入侧限流电阻R8的取值应满足:

据上述分析,选择各电阻参数如表2所示。

针对所设计的触发电路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电路如图3所示。以5 V直流电源模拟控制信号和电源,250 V交流可调电源经由白炽灯构成的300 W灯盘负载加到反并联晶闸管模块上,通过控制直流电源的通断检验触发电路的导通与关断功能;通过调节交流电压值,采用示波器(SC)来观察和测量反并联晶闸管波形及电压值,最后观察灯盘亮灭判断反并联晶闸管的通断状态。

测试结果为:当图3中的c、d端接通+5 V电压且A、B两端电压高于20 V时,灯泡点亮,表明晶闸管导通,关断直流电源时,灯泡熄灭,说明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直流电源的通断可以使灯泡点亮或熄灭,表明在监控系统无电或没有低电平控制信号输入时反并联晶闸管关断,反之导通,实现对触发电路的功能要求。

Ⅰ、Ⅲ档位的分接开关两端的电压波形及负载波形分别如图4、图5所示。

从图4、图5中可以看出,反并联晶闸管触发导通稳定,负载波形畸变程度小。

2.2 Ⅱ档位分接开关触发电路

高压侧Ⅱ档位的分接开关要兼做启动开关,而启动过程中监控系统是不工作的,所以要求该触发电路具有在监控系统无电或监控系统有电且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时,反并联晶闸管能利用自身触发电路通过自取能方式获得触发电压从而导通,而当监控系统有电且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时关断。为此采用TLP521-4光耦作为触发电路和监控单元的耦合组件。触发电路[16]与图2类似,将耦合组件换为TLP521-4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TLP521-4光耦输入侧没有电压作用,即相当于监控系统没有电压(启动状态/空开跳闸后状态),或有电压但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则光耦输出侧处于截止状态,在待触发的反并联晶闸管模块两端电压作用下,小晶闸管VT i(i=1,2,3,4)导通,并在R1或R2上产生高于反并联晶闸管模块触发电压的电压,使其触发导通。当TLP521-4光耦输入侧有电压,且控制系统输出端发出低电平控制信号时,光耦输出侧处于导通状态,饱和导通状态的输出光控三极管使触发电路中的小晶闸管VTi(i=1,2,3,4)的门极与阴极短路,导致其一直处于截止状态,交流侧电流流经R4、R5、R6和R7,电阻Ri(i=4,5,6,7)的选择同样保证了触发电路中电阻R1和R2上的电压均低于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电压,使反并联晶闸管关断截止。监控单元通过触发电路实现了对反并联晶闸管模块的导通与关断控制。

Ⅱ档位触发电路组件参数选择与Ⅰ、Ⅲ档位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笔者对Ⅱ档位触发电路同样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同Ⅰ、Ⅲ档位。测试所得Ⅱ档位分接开关两端电压波形如图6所示,灯盘负载两端波形如图7所示。由图6、图7可知,反并联晶闸管正向及反向重复峰值电压较小,触发电路工作正常。

3 自动空气开关的选择

图1中,自动空气开关的作用是在正常运行时接通电路,当出现过流时无延时断开,切断过电流。在选择自动空气开关时,既要考虑其额定电流要大于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又要留有较大裕量,并在出现短路故障时能够迅速跳闸,切断故障电流,且应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

本文方案将2个三相空气开关分别置于Ⅰ、Ⅲ档位分接头与其相对应的分接开关之间,实验室采用的S11-50 k V·A-10/0.4 k V型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流为2.89 A,根据文献[17]可计算出该变压器高压侧环流峰值最高为210 A。

DZ47-60型自动空气开关适用于交流50 Hz/60 Hz,额定工作电压400 V、额定工作电流60 A的配电网络电路中,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气设备免受过载、短路、欠电压等故障的损坏,具有体积小、分断能力强、飞弧短等特点,其过流保护特性如表3所示(表中,IN为额定电流),脱扣特性曲线如图8所示。

从表3和图8可以观察到DZ47-60型自动空气开关具有高限流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限制了短路所造成的破坏性能量。图8所示脱扣特性曲线横坐标为实际电流与额定电流的比值,以空气开关额定电流IN=10 A为例,当流过自动空气开关的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0倍即100 A时,自动空气开关在0.01 s至5 s之间动作。考虑到MTC 92-20型反并联晶闸管模块所能承受的最大通态电流为90 A,且要求在出现过流时自动空气开关能在一个周期(0.02s/50 Hz)内动作,以保护反并联晶闸管模块不被击穿,过流保护单元采用DZ47-60-3P-D5型自动空气开关,其额定电流为5 A。

4 整机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目的:验证分接开关在变换分接头过程中或在正常运行时,若调压绕组出现较大过电流,保护的可行性。

实验方法:改变调压器Tt的输出电压模拟电网电压变化,使分接开关自动调节分接头,并在控制程序中设置指定档位的变换过程不经过渡支路,直接进行变换,这样原来导通的分接开关在电流过零前仍然导通,而待触发的分接开关在电压过零点触发导通,致使两分接头短路而产生环流,观察此时空气开关是否跳闸,配电变压器能否自动恢复到额定分接头继续供电运行,若空气开关自动跳开,变压器高压侧保持在额定分接头继续运行,则表明该分接开关能起到保护作用,否则不能。实验由三相变阻箱和带可抽动铁芯电感器模拟用电负荷,整机实验接线如图9所示。

保护实验中,有载调压变压器T2的负载电压在380×(1±5%)~420×(1±5%)V之间波动时,分接开关档位不变;有载调压变压器T2的负载电压低于380 V或高于420 V时,分接开关档位进行相应变换,以变压器T2一次侧分接头初始时在Ⅱ档位为例,当负载电压低于380 V时,分接头将由Ⅱ档位变换为Ⅲ档位,变压器一次侧绕组匝数减少,负载电压升高;而当负载电压高于420 V时,分接头则由Ⅱ档位变换为Ⅰ档位,变压器一次侧绕组匝数增加,负载电压降低。实验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此外,采用该分接开关的配电变压器样机在哈尔滨格瑞德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利用车间生产设备作为负荷,进行了运行考核测试。通过增加或减少负载,使变压器输出电压随之降低或升高,当超出设定允许范围时,分接开关自动变换导通状态,变压器输出电压恢复到允许范围,这说明负荷变化时将导致分接头之间电压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其电压的变化进行有载调压。样机于2015年6月相继在哈尔滨格瑞德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厂用电变压器和在黑龙江省高楞电业局作为公用变挂网运行,稳压效果明显,元件参数的选择和电路保护的设置完全满足供电要求。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具有保护功能的分接开关,经实验室整机保护实验及现场带负荷运行考核,得出如下结论:

(1)采用自动空气开关作为调压回路的保护元件,具有动作迅速、工作可靠及工程适用等特点;

(2)Ⅱ档位分接开关采用自取能无源触发方式,Ⅰ、Ⅲ档位元件损坏后,变压器可在该档位继续运行,保证了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装置的启动问题,使主电路结构更加简单可靠,降低了系统造价;

(3)分接开关中Ⅱ档位开关元件承受的电压较低,但为了保证其工作可靠性,不出现击穿损坏,采用和Ⅰ、Ⅲ档位相同的元件,可以保证安全可靠运行;

(4)当变压器负荷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变化时,高压侧分接头之间电压也随之发生改变,进而可以根据分接头之间电压的变化进行有载调压;

(5)本文所提分接开关的控制电路位于高压侧,控制对象也处于高压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控制回路与高压侧的耐压问题。

摘要:为防止有载自动调压分接开关(OLTC)的电力电子组件击穿而引起调压绕组短路进而导致OLTC损坏,设计了一种应用低压空气开关对调压绕组进行过流保护的无触点OLTC。通过低压空气开关、监控系统、触发电路的配合,实现当任一组电力电子组件被击穿时,有载调压功能退出,变压器自动恢复到额定分接头继续运行,从而保证了供电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触点OLTC在配电变压器一次侧出现环流时,能对调压绕组起到保护作用,使变压器可以在额定分接头下继续工作;在配电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所设计的无触点OLTC能根据负载电压变化自动调节变压器输出电压。

自动保护功能 篇6

一直以来, 电力供应都是确保经济体系本身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电力本身是以一种商品的身份来进入到市场之中, 那么如果说在这一极其重要的资源商品停止供应以后, 就必须要追求电力经营人员的责任。从另一方面来说, 对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进行强化, 同样也是电力经营人员本身所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电力市场的需求在持续不断的扩大, 这直接促使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成为了当前城乡改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趋势。下文主要针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故障自动隔离功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实质上就是直接为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关键所在,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之中, 主要包含了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这两个主要的子系统, 而通讯技术是否良好则是确保配电自动化能否实现的一个关键所在。就目前来说, 我国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方面, 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点工作, 并且在试验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配电主站、子站以及馈线终端这三个部分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并且展示出来了极为良好的自动化效果。馈线自动化功能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光纤通信来作为了通信方式, 利用这一形式, 来切实有效的实现了馈线自动化功能执行过程中的时效性, 从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来说, 配电网的自动化转变, 已经成为了当前市场建设过程中一个趋势。从功能上来说, 馈线的自动化的本身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配网运行过程中的负荷以及运行方式进行监控。但是由于我国现目前在这一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建设模式, 因此, 在不同条件下和环境下所产生的配网方案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 下文主要针对某个手拉手项目的供电网建设工作来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以此来针对其中所涉及到的自动化故障自动隔离功能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在馈线自动化系统之中, 所存在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遥信、遥测、遥控;故障处理, 针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故障区域进行自动的判断, 从而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 来直接将故障区域完全隔离, 当故障在经过人工处理并且消除之后, 接收到恢复正常的讯号, 再进行供电恢复;负荷管理, 依据当前电网实时承受的负荷变化, 来针对配电网的具体运行方式进行自动化的调控;重合闸控制, 当配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过电流后, 会直接自动的将断路器断开, 当断路器正常通电区域的电压完全恢复之后, 再开始通电恢复及时, 以此来确保能够从电源的末端的断路器能够依次进行自动化的闭合, 如果说在进行闭合的过程中完全失败, 那么就不会进行二次闭合, 而是等待电路再次发出恢复正常的讯号;对时功能, 能够自动对系统之中的时间进行核对;过电流记录, 针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各个不同区域所出现的过电流短路现象进行记录, 以方面后期的维护检修员工作。

2 故障区段定位技术

2.1 馈线故障区段的定位

对于辐射状网、树状网和处于开环运行的环状网, 在判断故障区域时, 只须根据馈线沿线各断路器是否流过故障电流就可以判断故障区段。假设馈线上出现单一故障, 显然故障区段位于从电源侧到线路末端方向最后一个经历了故障电流的断路器和第一个未经历故障电流的断路器之间。

2.2 事故跳闸断路器的定位

为了确定各断路器是否经历了故障电流, 需对安装于其上的各台FTU进行整定, 由于从原理上不是通过对各台断路器整定值的差别, 来隔离故障区段的, 因此多台断路器可以采用同一定值。这样即使增加馈线上的分段数目也不会带来任何影响。而故障区段隔离后, 越级跳闸的断路器要复位, 对于事故后跳闸断路器的准确定位是非故障区段自动恢复供电的关键。

2.3 断路器状态描述矩阵

我们可以用1维矩阵运算来判别断路器是否越级跳闸。矩阵编写原则为:若第i台断路器在合闸位置, 矩阵第i元素置为1, 反之为0。正常运行各断路器的状态可用矩阵A来描述, 正常运行时A:|11110111|。对于上例, 假设e点故障时断路器2跳开, 断路器3未跳开, 我们可用矩阵B来描述故障后的断路器状态, 如B:|10110111|。

2.4 事故跳闸断路器定位矩阵

用事故前断路器状态信息矩阵A减去事故后断路器状态信息矩阵B, 即可准确地识别事故跳闸断路器。对于上例可用事故跳闸断路器定位矩阵C来确定C=A-B=|01000000|。由于C矩阵中第2个元素值为1, 则说明故障时是由断路器2跳闸切断故障电流的。根据前边计算可知, 故障区段位于断路器3和4之间。故应自动恢复断路器2到合闸位置。对于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从故障段查找、隔离、非故障段自动恢复, 一般仅需要十几秒钟。

3 供电线路分段及支线断路器的要求

线路"过流保护"保护范围内的故障, 应由线路分段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流, 变电所出线断路器不动作;线路"速断保护"保护范围内的故障, 应由变电所出线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流, 在进行一次重合闸, 线路分段断路器不应动作;支线故障情况下, 首先跳开支线断路器, 不让故障越级到主干线路;支线断路器定值在满足运行条件下应尽可能的小, 跳闸延时时间尽可能的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是我国城乡电网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直以来, 城乡配电网的改造都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 这直接导致了城乡配电网自身的结构性极为薄弱, 并且供电能力无法完全满足日常使用和生产的需求。尤其是在我国开始针对城乡配电网进行大力改造之后, 配电网的建设目标得到了明确, 这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体系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城乡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项重要电网改造, 配电自动化技术之中, 不仅仅包含了配电管理系统, 还囊括了自动化馈线技术, 这两个方面的技术是确保配电是否能够自动化的关键所在。配电网自身的自动化发展趋势, 是社会经济体系以及科技技术影响之下的一个必然。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线路故障自动隔离功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以期为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馈线自动化,故障区段定位,自动隔离

参考文献

[1]孙德胜, 郭志忠, 王刚军.配电自动化系统综述[J].继电器, 1999, 2 (73) .

[2]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1, 2 (54) .

可实现自动测试功能的装置 篇7

基于以上背景,设计本套装置。软件测试者在要对设备进行测试时,只需将需要发送的遥控器代码按照固定的序列输入一次,然后本套装置会将这一串代码记忆,从下一次开始自动连续的发送该串代码,并将历史数据记录。

在播放机软件开发时,为了即时的监控各个系统间的通信状况,会在播放机和计算机之间建立通信,然后通过数据监控软件实现播放机软件和计算机间的双工通信,一方面播放机中各系统间的通信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显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指令,对播放机进行控制。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准确的查找出软件异常数据或者错误通信的原因。

本套装置通过红外发射装置连续的向播放机发送固定的代码序列,并将通信数据记录下来。对于再现率很低的软件bug,只要通过分析历史通信数据,查找错误数据,就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软件问题点所在,从而加快修正软件bug的进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套系统进一步说明。

1 系统构成

附图1是本套系统组成框图的红外接收装置,附图2是本套系统组成框图的遥控器代码序列发射装置及数据跟踪装置。

(1) 测试之前,先要将播放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本套系统在播放机侧使用串行通信接口,计算机侧使用RS232接口 (有些计算机没有RS232接口,可使用USB-RS232转换接口) ,然后打开通信数据实时监控软件(本套装置使用Logtool工具软件),确认播放机和计算机间双工通信正常。这里需要强调的是,Logtool工具软件可以即时的记录播放机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会将数据log自动保存在计算机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log中的函数值,错误提示等快速的分析出软件bug的原因所在,此外,通过logtool工具软件还可以实现在特殊模式下通过键盘输入指令控制播放机进行相关动作。通信正常后,可以进行下一步测试操作。

(2) 当软件测试人员了一个软件bug,并且再现率很低,需要进行反复测试时,如图1所示,打开指令输入序列控制系统和代码序列记忆系统,通过遥控器按照bug再现的步骤发送遥控器代码序列,计算机通过红外接收装置接收遥控器代码序列,并将这些代码序列转换为一串16进制数,存储于计算机中。并将其记忆。

在计算机中,通过测试条件控制软件设定各指令间的时间间隔,测试次数等相关参数。然后通过遥控器代码输出序列控制软件将设定好的遥控器代码序列传送至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此时便取代了遥控器的作用,按照既定的参数重复的发送遥控指令。播放机接收到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代码后,就会进行相关的动作,系统框图请参考图2。

此外,为了确保测试过程中为了保证播放机能够完全的重复既定的操作步骤,红外发射装置和播放机的遥控器接收窗口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信距离(15—25cm即可),并且不能有阻碍信号发射的物体。

(3) 在计算机侧,测试开始后,会通过实时监控软件 (Logtool) 将所有历史通信数据记录,以便实时跟踪各通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以便分析软件bug的原因。

2 遥控代码序列输出控制界面

图3的操作控制界面模拟遥控器上的相关操作按键,在此界面中,进行遥控器代码输出序列的生成 (包括按键值,按键间隔时间等) 。

3 控制代码生成

在图3中将遥控器代码输出序列设置完毕后, 会自动生成控制代码, 用以控制红外发射装置, 使其再现之前输入的遥控器代码序列, 使播放机进行相关动作。

本文列举出部分控制代码,以供参考:

Const SEQ_START As String="start"

Const SEQ_END As String="end"

Const LOOP_FOR As String="FOR"

Const LOOP_HDDLOOP As String="H D D L O O P"

Const LOOP_END As String="END"

C o n s t C O M M E N T_R E M O C O N_C O D EAs String="#Remocon_Code"

Const COMMENT_SEQUENCE_STARTAs String="#Sequence_Start"

Const SHEET_REMOCON_CODE_HYOUAs String="key code list"

Const SHEET_DATA As String="D A T A"

.

.

.

Sub string_output ()

Const ForAppending=8

Dim myFileSystem As New Scripting.File System Object

Dim mytextFile As Scripting.TextStream

Set mytextFile=myFileSystem.OpenTextFile (textFile, ForAppending, Tristate False)

mytextFile.Write tempString

mytextFile.Close

change_line

End Sub

.

.

在进行按照特定步骤进行软件测试或者对测试次数有特定要求 (比如, 要求对某系统进行连续十万次操作, 并记下错误数据) 时, 本系统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以将测试工作人员从单一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避免了由于测试人员工作失误而造成的错误,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而且, 由于可以即时的跟踪到通信数据, 为软件设计人员更快, 更准确的查找软件问题点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信息。

[特别感谢]

本项目开发期间, 得到宋恩明和常宏两位同事的大力协助, 在此表示感谢。

摘要: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播放机软件自动测试装置, 尤其是一种可降低测试者劳动强度、避免重复测试中的操作错误、提高测试效率及准确率的播放机软件自动测试装置。本装置系统由红外接收装置, RS232-串行通信转换装置, 通信数据实时监控装置, 遥控器代码输出控制装置以及红外发射装置组成。

关键词:通信,测试

参考文献

[1]樊昌信等.通信原理及系统实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陈树新.现代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篇8

关键词:计算机,锅炉,自动控制

1 概述

祁南煤矿现有三台10T/H链条锅炉, 1996年投入运行, 主要是生产饱和蒸汽供该矿井地面建筑物采暖、井筒防冻、浴用水加热和洗衣房供热。锅炉控制是采用人工结合常规仪表监控, 锅炉的燃烧系统是一个多变量输入的复杂系统, 影响燃烧的因素十分复杂, 主要输入变量是负荷、供水、给煤量、给水量、送风和引风量。主要输出变量包括汽包水位、蒸汽压力和炉膛负压等。如果靠人工手动调节则要受人为因素 (经验、责任心、白夜班) 的影响, 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经常出现炉渣含碳量高, 锅炉热效率降低, 烧坏侧密封块和挡渣器。随着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现代变频技术的不断提高, 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控制锅炉的安全运行, 已经成为现代锅炉的发展趋势, 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2 总体要求

锅炉主要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 同时保留备用手操盘和关键仪表控制, 这两种方式各自独立而同时又互为备用。在正常情况下, 由计算机控制系统集中控制锅炉安全运行, 一旦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备用手操即投入运行, 保证锅炉正常运行。

3 控制功能的实现

3.1 燃烧自动控制

燃烧控制目标首先是保证锅炉安全燃烧且主汽压力应稳定在设定值, 其次是经济燃烧 (体现为空气气过剩系数恰当) 。链条蒸汽锅炉主汽压力调节系统主要是通过调节给煤量来控制主蒸汽压力, 以满足负荷的要求。由于给煤量是影响炉膛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故在构造主汽压力控制方案时把炉膛温度的影响纳入控制方案中。炉膛温度增加时减小给煤量, 温度降低则增大给煤量。由于链条锅炉运行时炉膛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故在主汽压力控制方案中设置了不调温死区, 即炉膛温度在该死区内时不改变给煤供给量。由于主蒸汽流量变化直接反映了负荷的变化, 故在主汽压力控制方案中把主蒸汽流量信号经过函数运算后直接加到控制输出上, 通过前馈形式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控制方框图如图1所示。

3.2 炉膛负压控制

合适的炉膛负压是锅炉安全燃烧的保证, 炉膛负压的控制是锅炉燃烧控制的一部分, 但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可以从燃烧控制中分散出来作为一个回路来实现。炉膛负压控制是一个快过程, 只要PID参数整定合适, 一般单回路即可以达到目的。其控制的品质受鼓风量的影响较大, 而现场没有风量测量装置, 间接取鼓风挡板开度作为前馈量, 这样存在一定的非线性, 但负压无须控制在某一定值, 而只需在一定范围内, 很好实现。炉膛负压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

考虑到引风电动机的抗冲击性, 负压控制也引入一调节死区, 在该负压范围内保持上次的输出。一般这个范围为控制目标的±2Pa。

3.3 汽包水位控制

经典两冲量串级前馈控制在各种锅炉汽包水位的自动调节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我们在现场锅炉水位的投运中发现两冲量方案不能很好地克服以下两种情况引起的锅炉水位变动。

3.3.1 锅炉负荷的大扰动。

这种情况下锅炉出力会在2~3min内突增或突减5~6t/h, 带来很严重的虚假水位现象。两冲量控制不能使给水控制阀正确、及时地快速跟进负荷的变化。

3.3.2 锅炉汽包的不定期人工排污。

这时候往往造成控制系统失效, 现场需司炉工不停地进行手/自动切换, 这也影响了汽包水位的投运效果。

上述两点在以供汽为主的锅炉上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场投运的过程中我们引入负荷变化率 (ff) 和汽包水位变化率 (fw) 两个变量, 正常水位调节时ff和fw均在某一限值之内, 当出现上述异常时, 其值会超过这两个变量, 这时我们改用一定的调节规则强行上拉或下拉水位控制阀, 以保证汽包水位在安全范围之内。待水位恢复平稳之后, 再切入两冲量方案。其控制方框图如图3所示。

此外, 锅炉汽包水位的实际投运中应注意两点:

a.阀位的保持。在水位控制目标的±3mm以内, 应保持阀位不动, 不致于因阀位的过于动作频繁而影响给水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b.阀位输出补偿。现场给水控制阀在高开度时线性不好, 做一阀位输出补偿, 由软件实现。

3.4 供煤系统自控原理

采用电极式料位传感器将煤仓内煤层高度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将根据检测信号, 当实测煤层高度低于下限时, 计算机输出控制信号, 打开输送带电机, 然后控制相应煤仓的分煤机构, 再打开漏斗口执行机构, 进行配煤。当实测煤层高度高于设定值上限时, 按顺序停止漏斗口执行机构、分煤机构、输送带电机。

4 上位控制系统

控制由DMC-50控制器和其他硬件完成控制, 而在上位计算机中要完成以下功能:

4.1 显示功能:监控系统将实时监测并采集锅炉有关的工艺参数、电气参数、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通过丰富的图形画面, 将锅炉的设备图形连同相关的运行参数显示在画面上;并能将参数以列表或分组等形式显示出来。

4.2 分析及指令功能:监控系统根据监测到的锅炉运行数据, 按照设定好的控制策略, 发出控制指令, 调节锅炉系统设备的运行, 从而保证锅炉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4.3 报表自动生成和打印功能。锅炉运行的某些运行参数不能够直接测量, 如年运行负荷量、蒸汽耗量、给水量等。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标准处理算法, 根据所测得的运行参数, 将这些导出量计算出来。并自动形成设定的报表。

4.4 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

4.5 通讯功能。使用TCP/IP协议可方便地将现场监控系统和DCS系统与公司的局域网连接起来。

5 结果分析

5.1 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 保护功能完善。

由于采用上位机控制, 操作者能通过电脑显示屏及时了解锅炉燃烧的状况, 鼓引风的速度、炉膛负压、温度, 水位高度等实时参数, 并能在极高或极低水位、超压时发出声光报警, 同时能联锁鼓引风运行。

5.2 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5.3 电机启动电流小, 启动转矩大, 具有良好软启动性能, 在0-100%额定转速范围内实现无极平滑自动调速。

5.4 由于采用了恒液位供水, 提高了锅炉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5.5 控制系统设计时采用工频和变频两种方式, 正常时采用DCS控制模式, 万一系统出现故障可及时切换到工频模式, 两种方式互为备用。

参考文献

[1]刘弘睿.工业锅炉技术标准规范应用大全 (第三篇)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5.

[2]张良义.工业锅炉微机控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1, 8.

自动保护功能 篇9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从黄河万家寨水库取水,经总干线至下土寨分水闸后分成向太原供水的南干线和向大同供水的北干线。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即总干线和南干线,建有5座泵站,分别为总干一级泵站、总干二级泵站、总干三级泵站、南干一级泵站、南干二级泵站,目前5座泵站共装有15台大功率供水机组。供水机组的主轴密封以及渗漏泵、检修泵润滑用水均由清水系统中的清水加压泵提供,因此清水系统是泵站的重要辅助系统。

1 总干一级泵站清水系统

1.1 加压泵房

总干一级泵站厂外加压泵房布置在总干一级泵站主交通洞口附近。其内设有3台清水加压泵(均为卧式离心水泵)和2台生活(消防)水泵(型号为D12-25X9);控制设备有PLC控制柜(内设PLC)、卧式离心水泵软起动柜(内设3台软起动装置)、生活(消防)水泵软起动柜(内设2台软起动装置)、加压泵电源柜、生活(消防)水泵电源柜。

3台清水加压泵工作方式为1台工作、1台工作备用、1台检修备用。在PLC控制柜上,可对清水加压泵选择自动、手动、切除控制方式,工作泵、备用泵可轮换,清水加压泵同时最多可运行2台。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清水加压泵的起停由高位蓄水池和低位蓄水池的水位信号控制:当高位蓄水池水位不足,达到下限值时,自动起动清水加压泵从低位蓄水池抽水向高位蓄水池补水,一旦高位蓄水池水位达到上限值,便自动停运清水加压泵以防止溢流;在低位蓄水池水位不足时,为防止清水加压泵空转,将自动禁止或停止清水加压泵运行并发出警报。高位蓄水池的2腔内均设有水位计,相应的显示仪表设置在加压泵房PLC控制柜内。正常情况下,由其中1只水位计控制清水加压泵的起停,2只水位计可切换使用。当高位蓄水池某腔检修时,本腔内的水位计退运,另一腔的水位计投运。高位蓄水池2腔内还设有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以远方监视用水位计。

2台生活(消防)水泵工作方式为1台工作、1台检修备用。在PLC控制柜上,可对生活(消防)水泵选择自动、手动、切除控制方式,水泵同时最多可运行1台。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水泵的起停由地面厂区生活(消防)水池的水位信号控制。厂区生活(消防)水池设有1套水位计,输出4~20mA信号,相应的显示仪表设置在加压泵房控制盘柜内。

1.2 潜水深井电泵

在黄河滩#1、#2深井泵房各设有1台潜水深井电泵,均由PLC控制柜控制。潜水深井电泵可将深井泵房深井中的清水抽至低位蓄水池。

在PLC控制柜上,可对潜水深井电泵选择自动、手动、切除控制方式。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潜水深井电泵的起停由低位蓄水池的水位信号控制。低位蓄水池设有1套水位计,输出4~20mA信号,相应的显示仪表设在加压泵房PLC控制柜内。2台潜水深井电泵均带有水位测控装置,输出4~20mA信号至对应的潜水深井电泵房PLC控制柜。潜水深井电泵流量,深井水位、水位报警信号送至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控制柜显示、报警。

1.3 清水系统数据通信方式

(1)潜水深井电泵房PLC通过数字接口传送潜水深井电泵状态、运行方式信号和深井水位信号至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低位蓄水池水位信号通过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传送至潜水深井电泵房PLC。

(2)高位蓄水池水位信号直接送至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生活(消防)水池水位信号先送至加压泵房生活(消防)用水PLC后,再通过其I/O接口传送生活(消防)水池水位信号,生活(消防)水泵状态、运行方式信号至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

(3)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通过数字接口(光纤传输)传送潜水深井电泵状态、运行方式信号,深井水位信号,清水加压泵状态、运行方式信号,低位蓄水池水位信号,高位蓄水池水位信号,生活(消防)水池水位信号,生活(消防)水泵状态、运行方式信号至总干一级泵站监控系统公用LCU,从而在总干一泵站监控室实现对清水系统的远方监控。

2 总干一级泵站清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水位计

总干一级泵站高位蓄水池、低位蓄水池和生活(消防)水池均位于泵站山(坡)上,其水位均采用接触式(投入式)水位计测量,水位信号则经电缆传输至PLC控制柜。在雷雨季节,清水系统易遭感应雷击而损毁,因此只能长期采用手动、现地控制方式,导致清水系统一直运行在不稳定、不可靠状态,并曾引起主轴密封水压力不足,致使机组停机的事故。多年的运行情况和维修记录证实,该种水位测量与信号传输方式不适用于引黄泵站清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必须进行技改。

2.2 自动控制系统

#1潜水深井电泵自动控制系统所需的深井水位等信号均未接入潜水深井电泵房PLC,因此只能手动控制#1潜水深井电泵运行。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与#1、#2潜水深井电泵房PLC进行通信的MB+网已中断,造成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无法将低位蓄水池水位信号下传至潜水深井电泵房PLC,也无法接收潜水深井电泵房相关信号并上送至监控系统公用LCU,因此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及远方监控功能。

3 改造方案

方案一:采用超声波水位计。该种水位计为非接触式,通过测量声波反射时间来计算水位。它以无线方式来传输水位信号,避免了传输电缆被挖断和雷雨季节水位计遭雷击的问题。

方案二:采用雷达式水位计。该种水位计同样为非接触式,靠测量雷达波反射时间来计算水位。它同样以无线方式来传输水位信号,避免了传输电缆被挖断和雷雨季节水位计的雷击问题。

4 方案实施

在总干一级泵站高位蓄水池安装1台超声波水位计试运行后发现,天气寒冷或降温较快时,超声波水位计探头表面会出现水雾或冰霜,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随后将高位蓄水池的超声波水位计更换为雷达式水位计。雷达式水位计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并在其安装处设置避雷针等防雷设施,因此改造后的清水系统自动监控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雷达水位计、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和避雷针。

恢复MB+网连接,通过MB+网实现潜水深井电泵房PLC与总干一级泵站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之间传输潜水深井电泵相关信号及低位蓄水池水位信号的功能。由此可保证潜水深井电泵在低位蓄水池水位下降时能自动补水,到达指定水位后自动停止;在深井水位较低时,潜水深井电泵能自动停止,以防因缺水而烧损;所有水位信号及故障信号、起停信号通过总干一级泵站加压泵房技术供水PLC上传至监控系统公用LCU,恢复清水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远方监控功能。

为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在总干一级泵站的高位蓄水池、低位蓄水池、生活(消防)水池分别加装1套浮子式水位计,其与雷达式水位计共同组成水位测量系统。浮子式水位计以开关量的形式将报警水位信号送入清水系统(开关量同样采用无线方式传输)。在雷达式水位计和现有控制单元PLC发生故障后,浮子式水位计可控制清水系统加压泵继续工作。开关量参与控制的回路与PLC所控制的回路相互独立,仅作为PLC控制回路的后备。这2个回路可自动切换,并对PLC故障或浮子故障报警。正常情况下,以雷达式水位计采集的模拟量控制系统为主用,浮子式水位计采集的开关量控制系统为备用。

5 技术指标

水位计、无线传输装置、太阳能供电系统需满足的技术指标:所有设备要求能全年不间断运行;设备安装于户外,环境温度范围为一30~38℃;水位计测量精度为±1cm;水位计测控仪最终输出4~20mA的模拟量至清水系统自动监控系统;无线传输装置传输数据可靠,传输距离在5km左右,转换精度需达到0.5%;太阳能供电系统能保证水位计及传输设备可靠工作,并需加装防雷击装置。

6 结束语

上一篇:课程标准衔接下一篇:进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