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思想

2024-10-16

进步思想(共9篇)

进步思想 篇1

思想的进步和创新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思想的进步和创新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毫无疑问,学习是思想进步的源泉,但是,只有学习是不够的。学习可以使人自身的知识更为丰富,知识的进步只是表明一个人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增加, 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思想的进步却并非如此。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是知识运用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却是对存在的问题和思想进行反思和创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从每一次科技革命到社会改革,莫不是思想进步和创新的结果,而反思在思想进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反思就没有思想的进步。

当然,人每天都会反思,比如,当完成了一项任务、做完一项工作或者与人发生了矛盾冲突、一件本来应该做好的事情办砸了时,人们总会反复思考其中的得失成败。这是一种反思———较低层次的反思,还远远无法达到思想进步的目的。

平时我们所讲的反思,顾名思义是“反复思考、回过头来思考”。它注重的是,思考自己做过的事或想法在做和想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偏差或纰漏,是在事情原有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重演”,得出的大多是经验和教训。

比如,教师讲完一节课,反思一下讲课时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教学环节设计的利弊等等,对好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改进,这就是教学反思。长期如此,可以提高教学能力。又如,某学生非常喜欢打篮球,把学习放在一边,班主任忍无可忍将其叫到办公室痛批了一顿,结果不欢而散。班主任事后可能会反思,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可能不对,下次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其交流,让其从喜欢打篮球转到喜欢学习上来。同样,善于这样反思的教师,其教育能力一定能够提高。

面对上述问题,如果这样反思:这节课为什么要讲,能不能不讲,让学生自己学是否更好,或者运用其他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是否更好? 为什么要反对学生打篮球, 打篮球难道不能创造一个精彩的人生吗? 有了这样的反思, 就会出现思想和观念的冲突,即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和“成人成才观”提出质疑,从而进行思想批判。

长期以来,正是因为缺乏对教育的哲学反思,使得教育思想无法真正进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思想的保守和固化, 禁锢了人们对成才、学习的认识,使得人才评价体系单一化,升学率成为教育的唯一目标等。因此,即使学校里有一万个刘翔、乔丹、比尔·盖茨、爱迪生这样的天才苗子,也早早地被教师作为学困生或挟家长扼杀在摇篮中。这不仅是教育的悲剧,更是人的悲剧。而一个国家文化、体育、科技等的落后,与教育思想的落后不无关系。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把人们习以为常、毋庸置疑的观念或常识作为反思批判的对象, 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有些思想和观念被社会普遍接受成为了一种常识, 而常识是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又能被生活所检验的东西, 没有人去思考常识的合理性,因此容易出现一些合理的“偏见”或社会性观念偏颇。

那么,什么才是哲学反思呢?

哲学反思是以思想为对象进行的反思, 不但反思某种思想的内容, 而且要反思构成这种思想内容的前提,以及形成这种思想内容的逻辑过程,分析思想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否科学, 形成思想内容的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

比如,在学校里,分数考得高的学生都深受老师喜欢, 这是习以为常的观念。深层次的哲学反思就是:“分数考得高的学生都深受老师喜欢”这种观念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以及为什么分数考得高的学生老师就喜欢? 再比如,狼吃了羊,我们说狼是凶残的,但当我们在吃羊肉串或涮羊肉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同样的观念? 这两种观念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其逻辑过程是什么?

当把这些思想和观念的前提及其逻辑过程揭示出来,再思考清楚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思想和观念的前提是不合理、不科学的,甚至是荒唐可笑或错误的。当我们对其进行批判和思考,进而树立新的思想和观念时,就是一种思想的进步和创新。

进步思想 篇2

本学年上半学期我承担高二1-----7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周课时数14节。下半学期承担高二文科1----3班的教学任务周课时12节。担任高二历史组备课组长工作。

在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党员积极分子。在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够较好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对学生严格不失关爱。

在备课组工作中团结本组成员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承担区、校各项任务能够较好完成。

在教科研方面以科研先行促教研。在本学习我申请了区级“十一五”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高中历史记忆方法的研究》。在选题上注意结合历史学科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困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是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本课题已成功开题学生的探究活动已有一定收获。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重实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落实课标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和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走进顺义九中大型活动中我承担了岳麓版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授课任务。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张增强老师在评课中说“这样的课紧紧围绕新课标三维目标设计较好务实。特别是对秦始皇的的评价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在评价中注意引用当今史学家的评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思维量。听了这样的课让人心情愉悦是一节好课。”本学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个人也取得了一点成绩1.承担区级“十一五”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高中历史记忆方法的研究》。

2.本学年在顺义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我所撰写的《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一文获三等奖3.磨课感受《刻骨铭心的记忆尽然花香的一路------记千古一帝“秦始皇”》发表于顺义教育2009年第三期。

4.在顺义区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5.被评为顺义九中十大教科研先进个人、顺义区先进科研工作者。

进步思想 篇3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一、 思想内容概括总结

(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主要内容: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开创出思想活跃新局面。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他们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于是大胆揭露专制统治的弊端,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国之司命”,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思想上主张务实,经世致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建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人性上,肯定人的自然欲求,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二) 西方启蒙思想主要内容:

西方的启蒙运动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主张开明君主制;卢梭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孟德斯鸠主张法制,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康德主张人非工具。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二、 二者分析对比

(一) 相似点

1. 从历史背景看:两者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有了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了一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

2. 从内容看:两者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李贽挑战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儒家经典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不能以它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黄宗羲否定旧儒学的“君为臣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发展了民本思想;顾炎武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

3. 从进步性看:两者都反映了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黄宗羲驳斥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则反映了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 从影响来看:两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和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启蒙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构建了资产阶级未来的理想社会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二) 不同点

1. 经济条件:明清之际的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17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

2. 政治条件:明清之际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李贽等人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异端”或“另类”;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 思想条件:中国长期以来,儒家思想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尤其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化高压专制政策,使新思想很难传播;而在法国启蒙思想产生之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还可以吸收英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4. 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们虽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但只是限于表面,力度不够深;他们提出的各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过于空泛,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他们也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启蒙思想家全面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并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付诸实施。

5. 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其统治的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034.tif>三、 真题演练

1. (2011年天津卷,第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 (2011年北京卷,第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3. (2011年海南卷,第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4. (2012年山东卷,第15题)“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 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 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 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5. (2012年海南卷,第10题)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 以民意制约权力

B. 以道德制约权力

C. 以权力制约权力

D. 以权利制约权力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 1. C 2. D

进步思想 篇4

一、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展示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我们要时刻牢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要有意识地寻找与课本知识有联系的事例,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利于人格塑造, 从而使他们对思想品德学科产生亲切感。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时, 涉及了维护受教育的权利问题。课堂导入我出示了这样一则案例:小龙同学逆反心理强, 经常不做作业, 老师教育多次无效, 叫来家长, 要家长配合教育, 于是有了以下几种观点:

老师:你想想, 自己还是学生吗?上课不听, 作业不做, 考试一塌糊涂, 你知道来学校是干什么吗?真不如不上。

爸爸:你还愿意上学吗?不愿意上, 干脆回家外出打工, 别浪费家里的钱物了, 我挣钱也不容易。

爷爷:孩子, 读书那么苦累, 别上学了, 会写自己的名字, 能认一些字就行了。

以上这些观点, 马上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接着说出两个问题: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假如你是小龙,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课堂导入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轻松引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维护受教育权利, 履行受教育义务。

二、课堂注重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同身受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目的是让学生用心感悟, 真情体验, 这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点。比如利用日常生活事情的再现, 就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

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我爱我家》这一内容时, 我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周日家庭作业, 叫学生亲自体验“自己当家”活动, 从早晨买菜摘菜起, 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 做饭、炒菜、洗碗、洗衣服、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等。回校后在课堂上, 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思考,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有的说:需要他人的帮忙;有的说, 很累, 挺不容易的, 干完后就想好好歇歇, 也有的说, 父母亲天天如此, 爱撒我们心田, 我们要孝亲敬长, 报答他们......我说:“是啊, 你们的父母也一样, 最需要这些理解和帮助, 家庭是温暖的, 我们要孝敬父母。”这种情感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这种角色的体验使学习效果更好。学生亲身经历、用心灵感悟, 不仅有利于学生青春期的成长, 而且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幅提升, 也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三、课堂要关注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现实热点, 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

现实热点问题, 即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群众的生活, 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 它不像时事政治材料那么具有时效性, 但它的影响是重大的, 与思想品德的联系也是相当紧密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有一节内容是“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课堂上, 我介绍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最美教师张丽莉, 她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 也感动了整个中国, 使当时的春天格外灿烂美好。学生通过这个事例, 真正理解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使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榜样力量的量熏陶。

可以说, 感动中国的张丽莉向前一扑, 一拉一撞, 两名学生获得了新生, 而她, 永远失去了双腿。其实, 她可以选择不动, 后退, 但她没有这样去做。责任感、心理品质、道德意识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她的行为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光彩。生活回归课堂中, 让学生感悟生活, 学会做人, 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并且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 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另外, 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校园中的生活素材, 增强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和增强校园安全意识, 拉近和思想品德课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四、引用国内外时事, 印证思想品德的道理和观点

国内外时事热点、焦点反映着国内外的社会生活现实, 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教师要敢于突破思想品德课本的束缚, 大胆引进、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 立足于课本知识, 为学生作生动、通俗的讲解。比如,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 我为学生作了“十八大专题讲座”。时间不长, 就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 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大政方针。因为,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就有国情方面的内容知识, 我国的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些大政方针就是立足于国情提出的,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繁荣。

国内外重大时事, 可以把学生学习融入到国家生活中, 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像钓鱼岛、南海等问题, 引入课堂, 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激发自强不息的奋进意识, 也加深了对国情、国策、发展战略的掌握和理解。

记得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 不是两个东西。”让课堂回归生活, 教学中要捕捉生活事例, 指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与情感、心灵、智慧相撞击, 才能真正获得思想品德课程的新知识。这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 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时时要求进步 篇5

在学习上,我始终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适应大学里的自主学习方式,攻克了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好练习,并于阶段性复习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始终坚持!正是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大一正是凭着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获得了“奖学金一等奖”和校“优秀团员”。在成绩面前,我没有骄傲,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始终努力着不断进步。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绩,我知道自己在不断进步,同时还要更加不懈的努力,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平时在学习中,自己经常和同学交流经验,带动本班和本宿舍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在平时自己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刚进入大学,我从最基本的点点滴滴做起,同时担任校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干事,系学生会就业部干事,班级团支书,协助老师开展各项工作,组织班上的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本人担任校电子协会会,校创业协会会长助理,物理与应用电子系学会生委员。每逢考试,我都负责帮助同学们整理复习资料,把自己平时学习的心得与同学们交流,让大家共同学习,带动班级共同进步。我也深深体会到班级集体所给我带来的温暖,平时对班里活动积极参与,真正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来。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多数同学的支持和认可。在刚刚结束的评优工作中,被同学评为“三好学生”。

助学金一般要把自己家庭的困难情况说清楚,再说说自己在学校的一点点表现,特别是要把你的优点说多点。

大致理由你可以说:父母无固定工作,而且身体欠佳,现在家庭每月经济仅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十分困难。

最后,你可以说:现在,我特此申请“大学生助学金”,希望能够减轻家庭负担,同时,我也要继续的努力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国家,社会,学校对我的关心。

望学院领导给予批准支持!

助学金一般要把自己家庭的困难情况说清楚,再说说自己在学校的一点点表现,特别是要把你的优点说多点。

大致理由你可以说:父母无固定工作,而且身体欠佳,现在家庭每月经济仅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十分困难。

最后,你可以说:现在,我特此申请“大学生助学金”,希望能够减轻家庭负担,同时,我也要继续的努力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国家,社会,学校对我的关心。

有进步,但进步有限 篇6

基于中国城市化的大背景和各地“经营城市”的小气候,即使我们实行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征用农地仍将加速,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无须对此大惊小怪。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警惕的是,如果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征地不仅会造成财富损失,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当前某些“开发区”土地撂荒现象以及被征地农民集体上访问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征地补偿问题事关农民的衣食饭碗、土地价值的再分配、全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可不慎!

透视诸多征地纠纷,不难发现焦点有二:征地是否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征地是否给予公平合理补偿。许多征地纠纷的起因,乃是当地政府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为开发商的私人利益服务,低价征地、暴力征地、违法征地,结果导致激烈冲突;即使国家基于公共利益考虑而征用农地,如兴建基础设施和大型工程,如果补偿政策出现偏差,仍会产生诸多矛盾,毕竟市场经济观念已深入人心,很难要求农民“舍小家,顾大家”,何况农民作为低收入群体,若继续提供“原始积累”,显失社会公平。虽然《指导意见》相对于此前的征地补偿安置规定已有重要突破,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利益的确认”和“补偿标准的确定”这两个核心问题,而且有关规定过于宽泛,经不起进一步追问: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是如何衡量的?被征地农民是否有权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府干预用地单位劳动用工之举是否正当?听证是否由独立的第三方主持?听证的结果对于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有何影响?如何约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分配土地补偿费?

虽然其他国家不乏征地补偿安置方面的成熟经验,偏偏我们无法实施“拿来主义”,原因在于我们的土地制度和决策程序十分独特。如果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来不成问题,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准,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谈判即可;而我国却是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农村土地则属于集体所有,因此不是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谈判,而是国土部门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宣布征地政策,并且由于土地市场发育不良,难以发现市价标杆,于是按土地平均年产值的若干倍数确定补偿安置标准,而土地平均年产值并不容易准确评估,倍数的确定更是弹性极大,从10倍到30倍都是合法的,因此“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实际上难以确定。如果依据公共选择程序,只有“出于公共利益需要”才能改变土地用途,这需要召开听证会,规划部门充分听取各界意见,尊重利益相关者的意志,然后决定是否将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而我国土地规划是“自上而下”的,且缺乏稳定性,不受立法机关约束,也无需听证程序,财政动机、部门利益、长官意志即可令规划变脸,其间自然难以避免权力寻租。

进步思想 篇7

一、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的灵魂和人才培养的核心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 德智体三位一体, 不可缺少任何一项,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 科学文化素质是条件, 身体健康素质是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就等于没有政治生命和灵魂。一个人要想得到全面发展, 必须具备完善的素质。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结构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身体健康条件, 二是心理面貌。人的心理面貌又可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因此,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 即德智体三个方面, 它构成人才的素质系统。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和情操, 它是人生的灵魂, 决定人从事社会活动的态度和工作效率, 是人才素质的核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统帅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灵魂

要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作为生产力决定要素的劳动者, 不但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一旦得到提高, 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人不仅是生产的主体, 同时也是政治主体、历史主体和道德主体, 人只有实现了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才能有效地掌握现代的生产方式, 才能成为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社会变革的倡导者、参与者。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化解矛盾, 理顺关系, 为人们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劳动氛围, 激发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 不难想象, 在一个杂乱无章、管理无序、人际关系紧张、政治空气沉闷、舆论是非不清的环境里是不会有好的劳动效益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毛泽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自然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引起一定的社会震荡。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也会出现新变化, 会产生大量的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思想问题,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就会受到影响。解决这些问题, 使人们的思想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 正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寻找与市场经济的契合点, 找到恰当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再造新的优势, 使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充分发挥作用, 消除改革中的阻力, 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再立新功。思想政治教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 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探讨解决这些思想问题的办法, 进而对其进行积极疏导, 最后予以解决, 这样就会扫除障碍, 保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生产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生产力当中劳动者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素质, 二是思想道德素质。人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生产力最核心的部分。劳动者仅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而没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他的人生态度就会扭曲, 人生观和人生价值就会迷失方向, 因而他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 生产力水平也难以提高, 他甚至可能以科技知识去干危害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的事情, 会损害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生产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而提高人的素质。而劳动者, 即人的要素又在生产力中占居首要地位,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想政治教育就起到了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从而带动整个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此, 从这个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是生产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如前所述, 由于体制的转变, 必然会引起人们观念上的变化, 出现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 诸如贫富悬殊出现、失业人数激增、利益不断冲突等, 都会使人们产生恐慌心理、认识模糊和不满情绪等, 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 引发社会动荡, 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进而阻碍社会进步。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功能和社会政治整合的作用, 来调试人们的心理, 协调人际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 安定群众情绪, 以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正常的、稳定的联系和关系, 维护个人的心理平衡, 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确立的新时期, 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认识不足的倾向, 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软弱涣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性保证。

进步思想 篇8

1. 时代背景及文人生涯

纵观李氏王朝五百年历史, 政变和党派斗争不断发生, 可以说朝鲜朝是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换句话说, 朝鲜朝时代不仅经历了丙子胡乱和壬辰倭乱等外来侵略, 内部也充满了党派斗争、权力篡夺等问题。不仅如此, 平民百姓和两班阶层的主要矛盾, 也逐渐显现并激化。

金时习生活的时代 (世宗17年至成宗24年, 公元1435年至1493年) , 朝鲜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处于政治上较为平稳、文化上较为发达的时代。金时习的聪明才智, 自年幼时就已经显现出来, 是公认的神童。但是他的性格刚直, 不与现实妥协。在经历王位篡夺和端宗去世的事情后, 金时习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将所藏书籍全部焚烧掉, 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许筠 (先祖3年至光海君11年, 公元1569年至1618年) 出生在名门, 作为家中的少子, 自幼受到兄长和姐姐的关照。许筠的姐姐蘭雪轩被称为女神童, 兄长们不仅才能出众, 并且都走入仕途。在这样的环境下, 他官至刑曹判书和左参赞。但是, 年幼时父亲、仲兄和姐姐蘭雪轩相继离开人世, 壬辰倭乱时又失去了妻儿。虽然经受了一系列的打击, 但他始终胸怀社会改革的大志, 度过跌宕起伏的一生。

燕岩朴趾源 (英祖13年至纯祖6年, 公元1737年至1805年) 生活在英祖和正祖时代, 朝鲜半岛正逐渐进入现代化。朴趾源虽出身名门, 但因父亲早年去世, 家族势力倾倒, 在时任敦宁副知事的祖父膝下长大。十六岁时祖父去世, 他与李普天的女儿结为夫妻。在结婚之前, 朴趾源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婚后跟随丈人学习《孟子》, 向叔丈人学习太史公的文章技巧。朴趾源虽然能力出众, 并通过科举考试, 五十岁之后, 朴趾源跟随正祖进入朝野, 后因正祖驾崩, 他以身体原因为由, 告老还乡。

金时习、许筠和朴趾源三人的人生经历都颇多坎坷, 他们都具有与当时社会不能妥协的进步思想。三人虽都出身两班家庭, 但他们有的出身下层两班家庭, 有的与家人过早离别, 有的因父亲去世, 家族势力逐渐瓦解, 他们坎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思想。朝鲜朝时代的进步文人, 他们对社会和制度的看法以及愤怒, 都是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场上形成的。例如, 金时习在四处流浪的过程中, 不断了解和感受百姓的生活。许筠与庶子交友, 朴趾源在下人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虽为两班阶层, 但从幼年期到成熟阶段, 都与平民百姓有着近距离的接触, 并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2. 进步文人思想的贯通性

思想的形成过程, 与时代的大背景, 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 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前文所述, 知识分子通过与平民的接触、体会百姓的苦难, 对国家的兴旺盛衰产生了自己的思想。

佛教作为社会的精神支柱, 在高丽时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进入朝鲜时代后, 佛教的发展被抑制, 朝廷大力推崇儒教, 并将其作为新的国家政治理念。在佛教和儒教交替的过程中, 两者共存的同时, 又相互对立。梅月堂金时习作为抑佛崇儒时代的文学家, 不仅通达儒教的思想体系, 在佛教和道教思想上也达到很高的水平。蛟山许筠创作的《洪吉童传》, 通过洪吉童的孝心、遁甲术和理想国的建立, 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得道思想很好地融入在作品之中。许筠不仅是自由奔放的思想家, 虽在成长在儒教社会, 但他对当时的教条主义不断地进行讽刺。不仅如此, 他的交友对象中, 不仅有因身份制度而饱受痛苦的庶子阶层, 还有与儒教思想对立的佛教僧侣。在燕岩朴趾源的研究中, 对于教理思想的记录很少, 但是他对朝鲜实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揭露两班制度的腐朽, 并指出其缺乏实用性, 对国家的发展无利, 从这几点出发讽刺两班思想。朝鲜半岛逐渐进入近代化, 朴趾源将实学作为自身最重要的思想, 并通过作品将其保留下来。

金时习对于现实社会的立场, 可以从“我与世道相矛盾”这句话来体会, 可以说他的个人思想, 与当时社会是完全相背离的。他所处的社会, 是依靠“名利”而运作的社会。同时, 在人们只看重名誉和利益时, 世道和人心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因为所谓名利并不具有一定的价值标准。换句话来说, 他与现实社会间, 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是完全相背离的, 也就说他的价值标准与现实社会所反映出的价值观是相互矛盾的。《金鳌新话》是由金时习创作的韩国第一部汉文小说, 书中人物不仅外表优秀, 并且才能出众, 他们与现实社会相对立, 在梦幻般的的世界里经历着各种奇异的事情。与以往的汉文作品不同, 书中人物都是朝鲜半岛本土人物, 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在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独有的风俗、思想和情感也很好地融入到作品之中。此外, 多数研究者认为《金鳌新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明代《剪灯新话》的影响。此作品中, 强调人本的重要性, 对于压迫百姓的行为, 做出强烈的反抗, 表现出渴望自由和超脱的世界观。

许筠生活在一个矛盾的时代, 他坚持和吐露了自己改革的想法。许筠通过《洪吉童传》的创作, 反映出忠孝思想、立身扬名思想、三纲五常思想以及反抗精神。洪吉童把贪官污吏的钱财分给平民百姓, 打击贪污腐败是忠于君王的表现。与父母离别的悲痛, 是对孝思想充分的表现。洪吉童为治理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反映出立身扬名的思想。反抗精神则通过嫡庶差别, 以及社会现象的讽刺表现出来。此外, 许筠所创作的《洪吉童传》作为朝鲜半岛文学史上第一部韩文小说, 在文体革新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时的朝鲜朝社会, 两班阶层通常使用汉字文献, 在世宗大王创造训民正音之前, 民间没有通用的文字, 平民百姓无法共享文学创作的成果。许筠使用韩文创作小说, 对于平民百姓接触文学创作, 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与金时习的创作一样, 许筠在《洪吉童传》中也表现出了对于理想世界的憧憬, 并且他的作品受到中国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的影响, 个人英雄主义色彩非常浓厚。

朴趾源生活的时代, 亘古不变的封建社会正走向衰退, 新的文明正逐渐发芽。经历如此历史和社会的混乱期, 朴趾源对现实的认识与众不同。金日万通过民族主义、实用主义, 以及人道主义等现代文学的研究方法, 对朴趾源的社会思想进行了分析。在庶子身份解放思想上, 燕岩与许筠持有相同的看法, 对当时社会非人性的政策和读书人的虚伪进行了批判。朴趾源主张利用厚生的思想, 充分发挥所有资源, 使百姓过上富有的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 强调所有事物的实用性。朴趾源在身份和土地改革、商工业振兴的改革思想形成的同时, 还通过《许生传》这部作品表现了自己的商业思想。在文学创作上, 朴趾源引领了文体的改革, 很多人开始模仿他的写作方法。通过对《热河日记》的分析, 朴趾源在作品中不仅使用了日常生活用语, 并且做到了白话和古文的混用。他在中国游历的过程中, 接触了很多新的文化, 并将这些文化和感想记录在《热河日记》这部作品中。并且, 朴趾源作为北学派的一员, 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 受到了中国的很多影响。

金时习支持王权政治的理念, 首阳大君篡夺王位登基之后, 他对新的世祖政权产生巨大的不满和憎恶, 随后焚烧书籍走上流浪的道路。朴趾源虽才能出众, 一直都未进入官场, 后得到正祖的重用, 五十岁后才开始做官。许筠虽有着放浪不羁的性格, 并且抱有改革的想法, 但是他始终忠实于王权。金时习、许筠和朴趾源三人, 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正义之士。梅月堂和燕岩虽逃避现实, 但他们始终坚持世间正义。金时习坚持正义的价值观, 许筠的立身扬名思想, 朴趾源主张的利用厚生, 都致力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大丈夫治国平天下, 远离名声和利益的争夺。从强调人权和反抗压迫, 改革嫡庶差别的身份制度, 以及人道主义等思想中, 反映出三人对于社会改革的一致态度。

《金鳌新话》在创作方面虽受到《剪灯新话》的影响, 但是在内容上是以朝鲜半岛为背景, 对于当时的普通民众来说, 相当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以汉文文学为传统的朝鲜社会, 第一部韩文小说《洪吉童传》的创作, 对于扩大文学受众群体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不仅如此, 许筠在文学创作上的创举, 促进了韩文文学发展的同时, 也提高了平民文学创作的参与性。在朝鲜朝社会, 无论是汉文小说还是韩文小说, 小说这样的文体是不被两班士大夫阶层所认可的, 并不能够称得上正统文学, 韩文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更加受到蔑视和贬低。在文学创作手法上, 朴趾源对日常用语的运用, 以及古文和白话的灵活混用, 引领了一股新的文体革新浪潮, 也顺应了朝鲜社会近代化的趋势。梅月堂、蛟山和燕岩将朝鲜朝社会的文学、政治和百姓生活积极地融合在一起, 在文学作品的平民化、文学的大众化方面,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如中国清朝时期的启蒙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朝鲜时代的进步文人在吸收先进事物的同时, 尝试将先进的思想和事物运用到国家的治理上。中国和朝鲜半岛自古以来, 在地理上是邻国关系, 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上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上述内容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对于朝鲜半岛革新思想的形成, 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3. 结论

梅月堂金时习、蛟山许筠和燕岩朴趾源作为朝鲜朝时代的奇才, 对于文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者在文体改革、对社会的批判和讽刺两班阶层方面, 都表现出了一致的共同点。三人虽出身两班家庭, 但他们更加关心平民百姓, 更加能够理解百姓的处境。与出身相比, 后天的经历对他们思想的形成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三人思想的研究, 他们都是忠于王权的正义之士, 并且强调人权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在思想上进步, 还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 推进了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与此同时, 朝鲜时代的进步文人, 大部分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他们的经历上我可以看出, 这些大思想家在当时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摘要: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艺术性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的, 即对社会的再现, 或依照个人理解而创造出的艺术。在朝鲜时代的文学家中间, 有一部分先进创新思想的人, 他们的文学创作, 对推进先进社会的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朝鲜朝初、中、后期的大文学家中, 金时习、许筠和朴趾源三位文学家, 在文体改革、社会批判和讽刺两班阶层方面, 都表现出了相同的态度。

关键词:朝鲜十代,文人思想

参考文献

[1]朱吉淳.通过李朝时代重镇小说家的生涯看思想的共通性—以金时习、林悌、许筠、金万重、朴趾源为中心.语文学论总第8期, 1968.

[2]金秀中.古小说作家和自我投影的人物像.人文科学研究第21期, 1999.

[3]宋秉相.许筠和朴趾源的文学世界比较.宇硕语文第五集, 1988.

[4]权伍京等.为外国人的韩国古典作家论.朴易正图书出版, 2011.

[5]文尚基.金时习研究.东亚大学研究生院, 1991.

[6]安秉鹤.金时习的历史意识.民族文化研究第17集, 1983.

[7]郑秉洪.许筠文学的研究—以时代反映为中心.论文集人文社会科学篇第三集, 1984.

[8]金日万.燕岩朴趾源的社会思想和社会改革论.釜山政治学会报, 1994 (4) .

[9]李泰宇.燕岩朴趾源的社会改革思想研究.全州大学教育研究院, 2009.

[10]张忠烈.朴趾源的《许生传》研究.木园语文学第八集, 1989.

[11]姜东晔.朴趾源文体改革的视角.传统文化研究, 1983.

进步思想 篇9

高等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 高水平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惊人地一致。放眼世界, 高水平大学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大学职能的发挥来实现。第一, 在人才培养上, 高水平大学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的摇篮。第二, 在科学研究上, 高水平大学是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是知识发现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第三, 在社会服务上, 高水平大学与产业之间有着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关系。第四, 高水平大学还是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因此, 可以说, 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智囊团”和“动力源”,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依靠力量。

然而, 当下河南省的教育投资、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2013年河南省总人口中, 受过初中以下较低水平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高达76.62%, 位于中部六省第五;受过较高层次的高中和大专及其以上教育人口的比重仅为23.3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7.84%) , 在中部六省中仅比安徽省 (22.69%) 高不到一个百分点。相对于河南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发展的现状, 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在此背景下, 在河南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就有着重大意义, 显得尤为迫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中原崛起的需要

当前, 河南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河南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取得良好成绩和面对大好形势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高水平大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的依靠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涉及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 是全面的建设与崛起。以郑州大学为龙头的河南高等教育体系, 是河南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基础, 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是河南省知识发现、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如果没有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的建设, 河南的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而很难得到可持续发展, 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宏图就可能落空, 与兄弟省市的差距也很可能越来越大, 这是党和政府不愿看到的, 也是亿万河南人民不答应的。因此,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河南省而言, 要想尽快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增强建设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尽快创建区域内具有国内或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

传承并弘扬中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 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此, 中国8大古都河南有4个。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原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原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 在中华文化嬗变中处于重要地位。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 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指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心环节之一是传承并弘扬优秀中原文化。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育, 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的教育来实现。没有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的建设, 中原文化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会遇到极大挑战,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不能完成。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建设, 使它们在传承与弘扬中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河南人民争取平等教育权的需要

河南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居全国第17位。2014年全省GDP达到3.49万亿元, 位于全国第五。河南2014年末全省总人口10662万人, 常住人口9436万人, 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相应的, 河南省也是大学的生源大省, 2015年高考生源达77.2万人。但作为人口大省、生源大省的河南,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十分短缺, 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工程”大学, “985工程”大学一所也没有。这对于河南考生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来说, 是一件十分不公平的事情。在2015年高考中, 北京6.8万考生,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招生指标是356个;河南考生数达77.2万, 而两校的招生指标却只有236个。总之, 在目前的招生管理体制下, 人口众多、考生众多、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 使河南省考生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 在河南省建设高水平大学以及特色骨干大学, 是亿万中原父老、数百万学子的迫切渴望, 是河南人民实现平等教育权的迫切需要。

促进河南省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当前, 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形势, 世界一流大学以先进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优越的教学和科研环境、高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不断地争夺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国内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双一流”计划, 着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如未来5年, 北京将投入50多亿元建13个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上海实施高峰高原学科计划, 未来3年将投入36亿元。与他们相比, 河南省的高等教育本来处于劣势, 如果不奋起直追, 加快发展, 与他们的差距将有可能被拉得更大。

上一篇:自动保护功能下一篇:人名符号的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