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对策

2024-09-05

科技进步对策(精选12篇)

科技进步对策 篇1

摘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黑龙江省科技进步状况取得了明显进步,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科技进步与创新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本文在阐述黑龙江省科技进步状况的同时,认真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进步状况,对策,分析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战略部署,黑龙江省科技工作坚持科技发展“五大方略”,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八大行动计划”,科技进步与创新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1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基本情况

2011年,黑龙江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排名由2007年的第14位晋升为第12位。2011年黑龙江综合科技进步监测值达到53.87%,比2010年提高了2.71%,增幅居全国第3位。科技进步环境指标在全国排名由2007年的第22位上升为第7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国排名第11位,科技进步环境得到了明显优化。

2012年,黑龙江省省级科技投入为4.64亿元,从R&D投入构成来看,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经费比重分别为9.7%、14.8%、75.5%。共登记科技成果1 461项,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5.5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 006亿元,同比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由全国第29位提升至21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4家、创新型企业337家、高新技术产品1 058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0 157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有效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型省份建设。

2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尽管黑龙江省研发经费投入呈逐步上升趋势,但研发经费投入增长速度和投入规模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11年,黑龙江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02%,比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84%的水平低44.6%。而2011年黑龙江省研发经费为128.8亿元,远低于辽宁、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过弱,不仅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亦影响到科技产出的效率。

2.2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

科技创新尚未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大部分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黑龙江省企业研发投入仅占全省社会研发投入的6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黑龙江省企业的投入总量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2.3 省属科研机构成为黑龙江省推动科技进步的短板

黑龙江省是一个科技资源富集的省份,科研院所具有学科全、历史久、影响大等特点。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能力没有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增强。

2.4 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2011年,黑龙江的科技人力资源指数监测值为74.75%,全国排名第13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居全国第4位,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15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居全国第29位,这都说明黑龙江省作为人才大省,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的多种方式,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技术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外资和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确保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设立相应科技专项,支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活动。

3.2 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研发、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能力。建立政府搭台、院所创新和企业转化三位一体的螺旋上升架构。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3 加快省属科研机构改革进程

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打破条块分割,依托现有省属科研机构,整合组建一批高水平的行业技术研究院。实施人才强所(院)战略,使行业技术研究院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水平技术创新机构。发挥重点大学、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供技术源头。稳步推进省属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科研院所管理结构。

3.4 优化全省科技进步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工作的法规、政策,依法行政,完善科技执法体系,依法保护创新创业活动。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工作。加强省、市、县三级科技行政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培育

参考文献

[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201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陈桂中.地方科技立法的理念创新与实践[J].决策管理,2009,(26):1-2.

[4]陆铭,任声策.基于公共治理的科技创新管理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

科技进步对策 篇2

撰写要求

一、撰写要求

(一)选题原则

按照“全面、真实、准确”的方针,遵循“大事不漏、小事不收”的基本原则,从各领域、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纵观全市,对2007年发生的事件、活动和成果等进行全面的估量和平衡,从中选出在全国、全市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意义;体现最新知识和最高水平的事件、科技成果、科技人物作为年鉴的选题。单项事件列条目,标准从严,避免工作总结式文稿。

(二)撰写文章、条目的一般要求

1.各类条目、文章都应标有题目。部分中、长条目,根据需要,可在文中标出分层小题目。标题要简明扼要。

2.条目要求直陈其事,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所选用的材料在具备准确性、稳定性、权威性和资料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材科的新、广、精。要避免偏狭,不以各人好恶决定材料的取舍,也不以各人的观点对所述人、事、物作任意褒贬和评论。

3.条目和文章的撰写应该采用说明、记叙文体,述而不作。文句要精炼通顺,合乎逻辑,认真执行《汉语语法》。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易读易懂,不啰嗦重复。注意文字叙述的生动和通俗。材料须翔实,应以事实说话,不作空泛议论,删除空话、套话、华而不实及形容词过多的内容。提倡写三五百字的短条目。

4.在撰写条目时,为有助于说明问题,可配以图表(示意图、表格)和照片,但必须同时配有图注。若配备图表有困难,可由撰稿人提供线索,由编辑部收集和约请专人绘制。图表和照片要求正确、直观、清晰。

5.撰稿中所涉及到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或术语、重要会议名称和组织机构名称,一律用全称。有关外国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专用学术名词,一般都应译成中文。

6.《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截稿时间为2007年12月31日。《上海科技年鉴》截稿时间为2008年1月31日。

7.撰稿人(或单位)必须通过网上填报系统提交材料或稿件,正式提交后的材料需下载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编辑部。作者(或单位)对已送交编辑部的稿件,如有修改,应及时通知编辑部。编辑部对不合要求的来稿有权要求修改或不予刊登。

(三)条目撰写的具体要求

1.概况性条目:全面而概括地记述2007年各行业、部门、学科的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重要发展。不要面面俱到,避免与其他单列条目重复。应把重点放在自身的特点和突出的变化上。

2.综合性条目:对大量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加工而成,力求全面并突出重点。主要收入各行业、部门和学科的基本情况和数据指标,重要成果,年度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情况,年内采取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加作者评论。

3.典型性条目:(1)会议条目除了介绍会议的时间、地点、组织单位外,着重介绍会议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学术性会议必须介绍会议的中心议题及主要观点。具体发言、会议气氛和场景均不必写。(2)新发现、新成果条目除了扼要介绍背景材料,着重讲清“新”的意义,说明具体提供的新内容及今后影响。介绍科技成果的内容时,只需通俗叙述原理,不需论证、推导大量公式。(3)人物条目:一般先写生卒年、国籍、活动领域(职业),然后介绍

.2.学历、经历、贡献和科技成就。

二、投稿要求

科技进步催生现代建筑 篇3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建筑已进入到一个过渡时代,即从古代建筑向现代建筑的过渡。这个过渡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美学原则来实现的。由技术发明所带来的建筑方法的革命,意味着基于石料和木材的耐力之历史悠久的比例体系告终。

到这时,建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艺术处理逐渐改为工程技术,由哲学问题趋向科学。新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结构系统,它必须依赖于材料和新工艺。

首先是材料的变革。开始是生铁的运用,后来又将铁和玻璃配合在采光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1785年发明了熟铁,它具有更强的张力和可塑性。后来又出现了钢,从而更能实现引人瞩目又尺度巨大的设计。

19世纪40年代,平板玻璃开始工厂化生产,自50年代以后得到推广。由于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大量推广使用,减少了承重墙,外墙成了玻璃、金属壳或者轻型砌体的维护结构。因此,建筑成为容积的建筑,而不是体量的建筑,从而导致了新的空间组合概念的建筑。

其次是工艺的变革。工艺的改变,是通过建筑构件主要部分的工业化生产实现的,随之现场操作也实现机械化。这一变化需要比古老的手工业作坊更大的组织才能应付。于是,大建筑承包商便应运而生。到了19世纪80年代,伏特为拿破仑做了由一组电池产生电流的实验后,电灯已可以供给那些用得起的人使用。该世纪最后10年,电梯、电话和机械通风相继被采用。尤其是电梯的发明,使得高层房屋的垂直运输问题得以解决。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美学观的改变,使得现代建筑在19世纪萌芽,其中“伦敦水晶宫”、“包豪斯学校校舍”、“埃菲尔铁塔”、“古根海姆博物馆”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建筑的新形式。

伦敦水晶宫

伦敦水晶宫(crystal Palace)是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时的主展馆。当时组委会向世界各国建筑师征集设计方案,要求主建筑在一年内建成,博览会结束后还要便于拆除。组委会在收到的245个设计方案中,居然没有一个可以满足要求。传统建筑形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后来,有一个叫做约瑟夫·帕克斯顿的园艺师建议只用清一色的铁和玻璃。他在设计的过程中参照了自己建造花房的经验和参照铁路棚站的形式,把花房的建筑方式和当时的科技发展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建筑方式“玻璃和铁的风格”。整个建筑用了3300根一样粗细的铁柱,构成一样大小的空间;用了30万块一样大小的玻璃,一种木质框架以及铁梁。同等规模的装配构件按一定的数量早就做好了,所以在建筑场地只需要把它们组配到一起。

当时的《泰晤士报》评述说,这座“水晶宫展览馆”以无与伦比的机械独创性,产生出来一种崭新的建筑秩序,具有最奇异和最美丽的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座建筑物。伦敦水晶宫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新建筑,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建筑。铁塔是由居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公司设计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古代为了建设方式传授方便,建筑界出现了很多的法则,它们容易被记住,而且容易掌握。这些法则虽然合乎力学原理,但工匠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只能按照这些法则的规范进行建造。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建筑形式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没有突破性的结构改变。

18世纪末19世纪初,科技的进步首先引起了建筑材料的变革:生铁、熟铁等金属材料相继被应用,使大跨度的建筑形式成为可能;电梯的发明使得高层房屋的垂直运输问题得以解决,结构力学的发展对于当时的建筑形式的改变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变革使建筑在高度与跨度上同时取得突破。

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公司的两名刚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敢于打破所有前人的理念束缚,大胆采用新科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

两人把建筑结构内部的力提前计算出来,在图纸上可以得出安全合理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图。并且在工厂预制配件,现场只需安装。

这是建筑史上一次空前的伟大进步。

包豪斯学校校舍

包豪斯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校,在世界建筑史和工业设计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校舍是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佩斯设计的。这座建筑被称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新校舍包括教室、车间、办公室、礼堂、饭厅以及高年级的宿舍,建筑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

在设计建造新校中,格罗佩斯首先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放在第一位,他把校舍按功能的不同分为几大块,由功能决定其体型,如工厂设计成一个大通间并有大片的玻璃墙,使它有良好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线。学生宿舍采用多层结构形式,面对运动场。

过去的设计方法通常是先决定建筑的总体外观,然后把各个部分安排到这个体型中去,这种设计的艺术程序是由外到里。而格罗佩斯把它倒过来,通过对功能的分析决定建筑的布局与构成,体现了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了建筑的表里如一。

包豪斯学校校舍,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它是对古典主义建筑性格和功能的彻底反叛,一反古典主义建筑重装饰的风格,把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放在首位。建筑师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即后来风靡全球的国际风格。

至此,20世纪的建筑师们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努力清除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传统的影响,创造属于新世纪建筑的结果。他们从多方面进行了多种风格的探索,而达成了一种共同的风格,即是国际风格。

科技进步对策 篇4

1 河南省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能力差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 企业技术创新起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就是要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技术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 它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 在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激发企业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1.2 科技投入不足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直接受益者, 所以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也应该是技术创新经费的主要投入者。2008年, 河南省科技活动筹集的经费中, 企业投入的比例高达79.04%, 而政府投入的比例仅为13.6%, 这样一种以企业投入为主的模式是符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但河南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致使河南省的大中型企业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3 高层科技人才缺乏, 人才流失

2008年, 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09793人, 能够进行深层次科研的科学家、工程师132939人, 与其他省市相比人员总数远远落后。造成高层科技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 人才政策滞后, 用人机制不活。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相比, 河南省关于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政策滞后, 且不完善, 很多政策缺乏系统性、灵活性和部门联动。面临人才的激烈竞争, 河南的人才政策本身就缺乏竞争优势。同时对现有政策宣传落实不够, 人才政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力。用人机制不活, 就连企业用人, 往往也要受许多限制。

第二, 高学历人才培养不足。目前, 河南省有普通高校84所, 其中本科院校33所,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5所, 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15所。全省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10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4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845个。河南省具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的数量仅占全国现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的1.7%, 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6% (占全省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16%) , 与硕士单位的比例是1:3;河南省具有硕士学位授权高校的数量仅占全国现有硕士学位授权高校的2.8%, 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17.86% (占全省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45.45%) 。从学历层次结构上看, 河南硕本比例不足1∶20, 与全国的1∶10左右的平均水平差距相当大。这表明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与河南经济大省的位次很不相称。

第三, 人才环境不尽如人意, 人才作用发挥尚不充分。约四成的科技人员对工作环境不甚满意。据有关部门问卷调查, 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知识特长发挥充分的只有10.4%, 比较充分的占47.4%, 42.1%的人认为尚不能发挥出特长;对现有工作条件很满意的仅占8.6%, 比较满意的占5l%, 40.4%的人对工作环境不太满意。

1.4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最主要指标, 也是评价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河南省科技成果成绩突出, 但成果转化率却不高, 许多成果仅仅是潜在的生产力, 没有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虽然技术引进经费在逐年增加, 但消化吸收经费所占比例却在逐年减少。据统计, 河南有近半数的企业还不能吸收引进技术, 具有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企业难以有效消化, 达不到“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创新”的目的, 只能出现“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2 对 策

2.1 拓宽科技投入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财政科研投入要争取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政府要选择一批关系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重点扶持。改变政府资金的投入方式, 变无偿拨款为以项目为中心的资金整合, 积极探索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政府投资的有效形式, 可采取贴息贷款、部分偿还、融资担保、资金匹配、有偿滚动使用、国有资产注入等形式, 运转政府科研开发投资。

2.2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切实解决人才瓶颈制约

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 是提高科技实力的核心。经济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都是由人来实现和完成的, 因而科技进步和创新, 最终要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 它由人的知识、技能、体能和劳动意识等基本因素构成。人力资本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 具有创新性、创造性, 具有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有效配置资源等市场应变能力, 所以它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本, 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证。因此, 我们应切实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真正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

2.3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

目前, 河南省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 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小, 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大。所以要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把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作为主战场。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新科技产业, 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重点行业有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服务制造业、特种车辆及改装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等。

二要加快高新区建设, 构筑科技资源聚集高地。今后, 要把加快高新区建设做成牵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这一任务摆在首要位置, 切实落实高新区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政策, 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聚集创新人才的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基地以及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有条件的高新区还要探索市场化的发展模式, 面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此外, 高新区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办成专业特色园区。

2.4 营造良好的科技环境和条件

科研体制的改革要适应以下“三个转变”:“创新主体多元化”——实现创新主体由单一科研部门向多元化转变, 尤其要突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核心作用;“创新过程集成化”——实现创新过程由发明研究的“线型模型”向系统集成转变, 更注重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功能整合;“创新目标实效化”——实现创新目标由单纯地追求高水平向追求市场效用转变, 更加重视实效性。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推动科技力量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开发体系, 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衔接、科技机构与企业融合的产学研一体的科研新格局。

2.5 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就必须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技术贸易、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建设。这些机构在创立初期, 由于市场比较脆弱, 要靠政府的支持, 其活动主要是非营利性的。随着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必须由非营利性向营利性机构转变, 要主要依靠市场取得收入。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立起先进的信息通信网, 建立能够供各类服务机构共享的数据库, 如科技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科技服务人才数据库等。这样能更好地把技术成果与生产单位联系起来, 促使科技成果有针对性地、有效率地转化为生产力。

2.6 加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科技、信息的迅速扩散, 世界市场的继续扩大, 带动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的转移,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源和机遇。河南省要借助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我所用。要抓住机遇, 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关键技术, 把自主创新与必要的引进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国际科技交流与水平, 为中原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搭建起引知引智的平台。

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省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要想实现科技兴省之路, 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时必须与自身现状相结合,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

关键词:科技进步,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罗佳明, 王卫红.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 (2) .

科技进步创新中国 篇5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3、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在北京时间11月17日正式发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曙光星云”位居第三,另外39台国产超级计算机榜上有名,总体占有率8.2%。4、11月15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京沪高铁2008年4月开工,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公里,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7055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高铁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5年时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5、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和王振义(血液学专家)两位科学家获得。

【教材知识链接】

1、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7、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常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8、明确责任、胸怀祖国、奉献社会、艰苦奋斗。

【中考命题预测】

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直是中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热点的考查,通常会以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不外乎是教育、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国情,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青少年的要求等,以考查学生对某种行为的辨别能力,对事件数据等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联系自身实际的实践探究能力。

1、“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奠定了物质基础;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成功发射提供人才支持;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成功发射提供了战略支持;党的正确领导,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3、“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有何意义?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5、目前“天河一号”已成功应用于勘探、尖端装备研制、生物医药、动漫设计、新能源材料、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气象预报等领域,先后为20多个单位提供了高性能计算服务。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科技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天河一号”世界第一的地位还能持续多久?“天河一号”工程员李楠说:“相互超越很可能成为今后世界超级计算机强国竞争的常态。”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的地位,必须怎么做?

①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②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7、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①要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

②培养创新精神,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③培养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8、我国科技基本现状(科技国情)

在一些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整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原因)

①(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会产生巨大影响。②(国情)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世界)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教育的竞争,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0、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②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③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科技创新;④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11、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

为什么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现阶段,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12、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差距,为此我国应当怎样做?)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③加大科技投入,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④奖励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⑤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3、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差距,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办?

中学生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报效祖国。

14、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③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④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15、请奉献几个增强同学们科技创新意识的金点子(至少从3个角度提出新的建议)

①进行校园科普宣传活动;②开展青少年科技小制作活动;③举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16、青少年要实现美好的理想,除了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

艰苦创业精神;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实践精神;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自立自强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终身学习的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17、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国家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④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在各行各业中为创新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⑤加强法制建设,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18、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9、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检测设计】

1、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奖金额为500万。下面所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党和国家重视人才、鼓励创新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C.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人才是指受到国家奖励的人

2、我们中学生要想把本身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下面所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B.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C.放下学习,潜心搞发明创造

D.踊跃参与实践,锻炼实践能力

3、实践探究

【现状警示】

材料一:中国汽车在2009年的最终产销数迈进了1350万辆,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汽车产量中的55%——约740万辆汽车并非“中国创造”,而仅仅是在中国制造罢了,中国的汽车工业目前主要还是在给国外品牌打工。即便是剩下的45%仍然处于中国汽车行业的中下层。材料二:下面是权威部门的一组统计数据:第一组:我国的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8%,而发达国家占40%;第二组:我国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等许多大型装备依赖进口。

(1)我感触领悟: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时事播报】李克强副总理在主持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时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焦点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表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位置,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我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们为什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焦点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责任践行】

(3)科教兴国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个人的责任。你以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你准备如何把本身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参考答案:

(1)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或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我们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焦点;②这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科技进步引发野战给养变革 篇6

口感大改观 不再难下咽

为了使野战食品能够受部队欢迎,在研制野战食品时更强调适口性,使得在口味和口感方面更容易被部队所接受。首先将野战食品的口味和口感加工得接近日常饮食,尽量使用现代技术方法加工食物,使各类食品能够保持原汁、原味和原形,减少粉碎、混合和压缩,从而增加可连食性。同时为克服口味品种单调的弊端,增加野战食品的花色品种,以不同的品种组成多种不同食物构成的餐谱,包括各种受欢迎的风味食品在内,从而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调换性,满足指战员在饮食上的更多喜好。为改善野战食品的适口性,比较强调热食保障,除去生鲜食品必须烹调加热外,许多熟食成品也尽可能地经过简单的加热过程成为热食,或者调制热汤料或热饮料,从而使野战食品更加有滋有味,美军甚至提出战场上尽可能地保障三餐热食。如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广泛使用的单兵快餐食品,品种多,口味佳,可接受性好。美国所采用的快速冷冻法不仅可以减轻野战食品的重量,而且可以保持野战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提高食品的复原性能,成为世界各国野战食品的发展方向。

以需定产 增加品种花样

完整的野战食品系列是部队在各种战斗条件下饮食保障的需要,外军极为重视。如美国不仅有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通用的单兵和集体野战食品,还有特殊条件下特种部队使用的特种食品以及短期应急使用的救生食品,不仅有按敌区以外的其他地域使用的需要炊事人员制作热食供应的小集体膳食,还有同一地域不能制作热食和分散部队使用的快餐膳食,以及按敌区和紧急情况下单兵使用的方便食品。随着现代战争的特点和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现代战争需要,外军对军用食品系列不断改进,使其结构更加合理,营养更加丰富,用途更加广泛。由于野战食品的多类型多品种,以及功能用途的多种多样,很难用几种固定类型的野战食品就可以完全满足部队需要。因此,野战食品的组成结构和包装,在几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应该按单兵或不同人数的集体餐份,分别包装不同类型的食品,包括各种主食、副食、调料、汤料或饮料,以及各种风味的方便食品和混合熟食品等;按照战时部队的不同需要,随机搭配不同品种和不同数量的人餐份或人日份,可以形成更多品种花色的餐谱,组成不同类型、不同批次以满足部队的战时需求。这种野战食品模块化的设计,不是构想,在有些国外军队中已有实践。

打破“凉菜”传统

“自热”开始流行

自热食品是一种不用任何加热设备和燃料就可以自动加热的野战食品。在第一次对伊战争时,美军所使用的快餐食品的加热是通过食品袋在沙漠的沙子上由阳光进行或通过汽车的叶子板和散热器进行的,可在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的基础上提供热食。目前,自热食品分为单兵和集体两大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战争对野战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开发自热食品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的研究重点之一。这就要求野战食品的制作,以简便快速、自动加热为原则,亦可在每个食品盒内配置一盒固体燃料,手动点燃加热食用,以利于士兵恢复体力,增加食欲,并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机动性和分散的要求。

军民一体化

灵活机动、负担小

过去,野战食品由军队自身进行保障和大量的储备,不仅加重了军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随着社会经济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野战食品保障逐渐走上了军民结合、军民兼容和保障社会化的道路。近年来,国外在野战食品的研制过程中也积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如美军为了吸收地方的先进技术成果和促进野战技术向民用转化,每年定期与地方各工业部门和学术研究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为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1988年美军纳蒂克公司根据国防部指令,召集新泽西州大学和21家有关公司就1988~1993年野战食品先进制造技术进行论证并共同制定CRAMT计划,使野战食品的研究走在科技的前列。美军为增强在全球的竞争力,于1986年制定了联邦技术转让法,使美国军方能及时将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用于野战食品的加工和生产。军队减少储备,和平时期由地方食品工厂储备生产技术和生产线。这些工厂平时生产民用食品,一旦军队需要,立即转产野战食品。

科学“瘦身” 实现高营养化

论信念与科技进步 篇7

1 信念的力量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产生思想, 思想控制行动, 行动导致结果, 这是推演了几个世纪亘古不变的定律。一个国家的兴衰, 一民族的起落必有其因果这一铁律, 这一定律便是正确的信念及不断的实践。回首历史, 大到国家, 小到个人, 天下事不进则退, 不发展就是腐化。今天的失败皆因昨天的不努力, 而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成功。行动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 即是求真务实的过程, 实践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是发展的依据, 是检验的标准”, 按此定律指导我们的工作, 只要我们每天思考着、学习着, 实践着, 走过一段光阴之后, 便会突然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

传说, 我国古代一位武将, 为国立下无数战绩, 后遭到奸人所害, 奸人为斩草除根, 不留后患, 将武将之年仅五岁的遗孤挑去双脚脚脉, 使他终身不能行走。但这个孩子在心里却埋藏下复仇的信念。怀着定能替父复仇的信念, 经多年的苦练实践, 他可以口吐钢针, 杀伤千军。由于他练就的这一绝枝, 使他成了一名捕头, 不久便完成了他复仇的终愿。

“一个人如果能够运用信念的力量, 他就掌握了最可怕的武器”

2 科学研究要坚持信念

人类历史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是在坚持信念的基础上长期持续调查分析的结果。科学研究工作中要有锲而不舍精神, 执著追求的毅力, 脚踏实地, 注重累积, 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要有科学研究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信念。人类是通过信念和意志力来控制万事万物的, 而所有的成就又都是认识的积累。科学研究中要克服浮躁心理, 要能够沉下一颗多欲的心, 坐得住冷板凳。要知道, 信念贵于黄金, 恐惧只能让人们裹足不前, 害怕困难比困难本身更可怕。如果没有静思默想, 没有一件件地去做事, 是不可能一挥而就的。

法国科学家, 巴斯德报着科学可以救国的信念, 终日埋头于他的试验室, 做化学和微生物学研究, 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问题: (1) 每一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生物的发展。 (2)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病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3) 传染病的病菌, 在特殊的培养之下, 可以减轻毒性, 使它从病菌变成防毒的疫苗。这些发现的结果成为我们现在所有食品工业的灭菌基础, 进而才会有我们所见的超市中品类繁多的食品;这些发现才使人们可以在药店中买到各种抗菌素;这些发现才使人们知道了家畜脾热瘟的治疗及狂犬疫苗的产生。这些发现不仅拯救了当时的法国, 现在看却是拯救了全世界。

1905年, 年仅26岁的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并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从理论上得出:极少的物质就能产生极大的能量的结论。众多科学家们持着这一信念, 去寻找质量转换为能量的途径。三十年后, 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放射元素铀发现了核裂变, 终于找到了这一质量与能量的转换方法, 从而使人类跨入了核能时代, 这就是我们见到的清洁能源—核电。与此同时, 科学家们又发现, 两个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同样会释放能量, 即是核聚变, 并已考证, 太阳就是依此原理发光、发热的。如果科学家们坚信质能公式成立, 人类就可以制造一个新的“太阳”, 而核聚变的材料里的放射元素是氘和氚, 它们又来源于水。1升海水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众所周知, 地球表面被四分之三的水所覆盖, 有那么多海水, 人们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上的海水提供的核聚变可供人类使用50亿年, 那就意味着人类现今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将一去不复返, 到那时, 我们将是天清地宁。人类不会放弃这一信念的, 也定将不断探索实践!

3 科学进步要建立正信念

信念不应是守旧的, 而应是与时俱进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常被陈旧的信念所束服, 要再创辉煌就要冲破旧的观念建立正信念。正面的信念可从知识来提取, 也可从成功的经验提取。“世界上不是没有美丽, 而是我们常常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 人们的创造能力完全取决于信念的力量。信念可以人的头脑变成磁石, 当专注某件事时科学创造就开始了。在科学研究的工作中, 我们应象雷达一样去捕获信息, 发现问题,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从黑暗寻求光明, 从绝缘中创造希望。其实,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解除为一个个简单事物, 每一个现象都是一个确切无疑的具体原因的结果, 而原因则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精确地按照其自有规律运行的。经常思考确立正确性的信念, 再不断的实践, 我们定会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所收获, 有了信念, 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宝石, 要坚信:惊奇是科学研究的种子, 功不唐捐。

人们过去的成功并不在于人类满足现状, 而是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是否有巨大的正确的信念。信念的大小决定成就的大小。没有信念便没有思考, 既使你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 既使把人锁进试验室里也不会有所发现。唯有从学习和经验中确立正确的信念, 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 一个人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每一个人都创新与发展着, 一个国家才能步入更高的兴盛, 人类就更前进一步。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科学”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的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 在科学研究中, 科研人员不仅拥有满腔热忱, 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感染和鼓舞下, 克服重重困难, 坚持到最后的成功。习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 提出中国梦, 其中, 科学梦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未知世界的信念, 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 推动着人类世世代代探索未知、追求终极的真理。但科学探索进步之路是崎岖而不平的,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必定要心怀坚定的信念, 才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由末知到已知的未来, 实现科学进行, 现实科技梦、中国梦。

摘要: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人类历史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是在坚持信念的基础上长期持续调查分析的结果。信念不应是守旧的, 而应是与时俱进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常被陈旧的信念所束服, 要再创辉煌就要冲破旧的观念建立正信念, 科学探索进行步之路是崎岖而不平的,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必定要心怀坚定的信念, 才会实现科学进步, 现实科技梦、中国梦。

关键词:信念的力量,坚持信念,建立正信念,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高文兵.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抓手[N].中国教育报, 2011.10.17

中医智慧推动营养科技进步 篇8

20世纪末以来, 全世界掀起了营养学研究热潮, 至今, 虽然保健品品种已经超过万种, 但是, 营养行业依然没有形成, 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地运用数学。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 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发现了中国运动员应用的QBS营养平衡技术, 纷纷开始了食物的靶向性研究。

其实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一是机体需要归经归脏适宜的食物;二是机体需要气味温热寒凉合理的食物;三是机体需要功效正确的食物。

2005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举重队营养科技攻关人员研究发现, 人体的经络导电性与人体的营养需求关系密切, 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 组织中医专家和营养专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发明了QBS营养平衡技术, 创建了全营养辨证施膳学。

全营养辨证施膳 (Quanyingyang Bianzheng Shishan, 简称QBS) 技术, 是一种通过经络导电性与营养需求之间的编解码, 进行人体营养需求计算的营养平衡技术。它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人体的营养需求, 从而制定出精准的个性化营养平衡方案。人体通过QBS技术获得符合体质状态需求的食物, 就解决了人们享受美食之余的健康之忧。

中医智慧精准找到食物靶向性

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告诉了我们很多食物的靶向性, 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的归经归脏!《黄帝内经》不仅指明了我们现在依然常吃的很多食物的靶向性, 还指明了养生之道。《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和秘诀要真正落实到民众, 绝非易事。首先, 要想“和于术数”, 如何判断出精准的术数呢?“饮食有节”这个度该如何掌握呢?全世界一代代的营养科学家一直在努力。

经络导电性与营养需求之间编解码的发现破解了这些难题!营养科技工作者在为运动员及医院患者进行全营养辨证施膳营养科技服务过程中发现, 经络导电性的改变与沿着中医理论进行的预期惊人地一致。于是, 他们找到了食物靶向性的检测方法、监控方法和计算方法, 创建了“QBS-营养平衡技术”, 创建了全营养辨证施膳学。

“QBS-营养平衡技术”将营养数学化

声音数学化了, 测量仪 (接收仪) 可以将每个声音都形成对应的编解码, 所以有了电话、手机、微信。同样, 我国科学家研究出了营养与经络导电性的编解码, 将营养数学化。QBS-营养平衡技术通过对人体经络导电性计算出人体所需营养素的五行比例, 精准算出个体营养需求, 实现了营养平衡个性化精准管理。

例如, 通过经络导电性计算出顾客机体的营养需求比例为肾系统:心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肝系统为6:1.5:1:1:0.6, 同时从中医原理分析出该顾客需要的营养功效为补肾温阳、养心安神、健脾温中、益气生津、清热解毒, 因此便确定为该顾客提供营养平衡的食材为黑扁豆、莲子、芡实、白芝麻、绿豆, 且黑扁豆:莲子:芡实:白芝麻:绿豆的比例为6:1.5:1:1:0.6, 同样, 其它营养素也是这样计算, 最后合计人体对每种食材的需要量, 将可以在三餐中摄取的分配到三餐中供给, 将在三餐中不易食用的食材组成“QBS营养汤”供给;则人体营养素五行合理、功效适宜, 从而使人体向营养平衡的状态发展, 不断重复操作直到经络导电性检测结果正常。

而如果按照传统的大数据经验进行推算, 则无法形成个人精准的营养平衡方案, 例如人体需要的蛋白质, 既可以用肉类提供蛋白质, 也可以用从豆类提供蛋白质, 而不管提供蛋白质食材的分类及功效, 因此, 就可能达不到QBS营养平衡技术那样的功效, 营养平衡效果就不能尽如人意。

研究发现, 营养平衡不仅可以改善体质, 还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情绪、记忆力、敏锐性和思维能力等。营养平衡, 人的生理代谢就正常, 经络导电性就平衡, 能反应灵活、思维敏捷, 工作和学习效率就高。

但如果饮食方法不当, 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比如吃了太多精米、精面和糖, 大量淀粉和糖分就会在人体合成有镇静作用的血清素, 导致人脑细胞活力受限, 大脑也就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了。更可怕的是吃垃圾食品, 就是那些含有大量脂肪和胆固醇的不易消化的食物, 摄入太多, 消化时间长, 血液会过久地积于腹部, 造成脑部血流量减少, 脑细胞就会缺氧, 脑的应激性和灵敏度也会降低, 造成了昏昏沉沉, 思维迟钝的状态。

促进全民营养平衡

QBS-营养平衡技术不仅对竞技运动能力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还是养生保健、辅助医疗、防病治病的重要技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进行营养平衡, 可以改善体质, 使人达到中医常说的“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QBS-营养平衡技术还对胃溃疡、肾炎、高血压、黄褐斑、慢性胃炎、糖尿病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控制和辅助治疗作用。

2009年以来, 已经有多家 (21家) 医疗机构先后参加了QBS-营养平衡技术研究, 已为患者提供了QBS-营养平衡技术服务5万余例, 成为切实可行的养生保健和疾病辅助治疗技术。很多通过QBS营养平衡科技服务顺利治愈不孕症生产的儿童被家长们称为Q宝宝。

绿色GDP与科技进步 篇9

1 GDP与绿色GDP

1.1 GDP

GDP即英文(Gr os s Domes t i c Pr 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

(1)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2 绿色GDP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社会和谐度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即:

绿色GDP=GDP-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社会综合成本(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社会和谐度)(1)

其中,资源成本又称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如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为资源耗减成本,具有中间消耗的性质。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特用林、防护林等)和南方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其资源耗减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

2 科技进步与绿色GDP关系分析

在如何看待科技进步对绿色GDP的影响和社会后果及前途的问题上,目前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危害超过它所获得的成就,认为科技进步对绿色GDP既有贡献又有损耗,损耗大于贡献;认为经济增长带来的自然和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核战争威胁、贫富不均等,应该归结为科学技术在改造自然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过程中造成的;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已超出了人的控制,成为一种异已的力量。因此,应该采用限制进步与增长的办法来延缓自然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二种观点主张用更长远的时间观点看待世界,提出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思想,描绘了一幅美好诱人的“信息社会”的前景,认为当今的问题是这个“过渡期”产生的,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就将摆脱目前的困境。

第一种观点夸大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把科技进步与产生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社会根源混淆了。科学技术仅仅是隶属于社会的一种现象,污染和核威胁等问题固然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但它们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问题的真正根源在社会,尤其是社会制度,正如把人变成机器奴隶的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人类自己。实际上,科技进步出现的负面影响,不是科技进步本身的结果,而正是科技进步不够即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的表现或科技成果未被正确使用的结果,这表明更应引起重视的是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与其正确应用的方向,而不是限制其发展。第二种观点把自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原因完全归结为工业化社会进程,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的功能,认为科技进步对绿色GDP影响完全是贡献,忽略了科学技术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把科学技术当作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的唯一因素,这也是片面不符合实际的。

可持续性与科学发展是作为人类长期发展的一种战略提出来的,其指标绿色GDP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关系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相统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等诸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无论历史还是未来,科技进步是推动可持续与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更应形成共识和主流意识,科技进步是推动自然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3 科技进步促进绿色GDP增长

我们应当全面准确地看待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和强大的动力。根据绿色GDP的计算公式(1),运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降低环境、资源、社会综合成本,改善与实现绿色GDP的增长促进自然和现代社会可持续的发展:

(1)自然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技术一是针对污染源的,多数用在工业生产线或市政工程的末端,因而称为“后处理技术”;二是以控制“点污染源”造成的污染为目标,它对非固定的污染源如对“面源污染”不起作用。然而,面源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却占很大比例。虽然现有的环境技术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全球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国也如此,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与环境保护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有关。因此,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要提高其科技含量。主要是通过新技术,特别是生态技术的应用,从“点源污染”的治理向“面源污染”的治理发展,从“回收利用废物”向“再制造”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改变其“后处理”的性质。这样,就能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2)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动脉,解决资源问题就要依靠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目前资源问题主要是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浪费。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节约资源以及加强资源利用的计划和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关的科学技术。如开发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开发运行安全、高效清洁的核能技术;开发利用水力与地热资源,开发应用人类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海水中氢同位素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海水淡化设备低成本制造与普及等。我们相信随着科技进步与进步,人类将以最理想的方式解决自己对资源的需求。

(3)社会综合因素成本如何降低。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社会综合因素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人口数量与质量,因为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着资源分配、影响着贫富悬殊、影响着社会公平和谐,解决人口数量与质量问题也要依靠与人的教育和健康有直接关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前人口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二是人口素质提高的滞后。一方面人口激增,另一方面自然资源日渐消耗减少,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其结果是自然资源分配极度紧张。人口的激增,由于财力和资源局限,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国民因教育受到限制,人口素质提高往往滞后。解决人口问题,一要通过现代管理与医学技术手段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二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的文化水平,使每个人能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把人由资源的消耗者变成财富的创造者。这样,就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使人与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得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绿色GDP代表着一种要求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技进步是推动绿色GDP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石建平.关于绿色的简化计算与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 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进步,企业发展

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实行制度创新

电力是现代社会输配主要消费能源的载体, 是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 都需要坚强的电力资源提供保障。新安县电业公司正是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 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 向管理和服务要效益, 致力服务于电力客户, 服务于发电企业, 努力承担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电力资源配置,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树立了电业公司的良好形象。

新安县电业公司的现代管理手段并不是停留在表面, 而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体的理念, 把细致的环节落实到了具体实践中。一是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成了操作性强的企业标准化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包含15个应用模块, 覆盖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规章制度等多项内容, 供员工在学习和实践中灵活运用。二是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为全体员工“充电”, 以科学知识武装人。完善各类作业指导书、指导卡、管理流程图等1300多个, 注重搜集各类专业管理典型经验、标准化知识培训教册602套, 并实现标准体系内容的适时更新, 以方便查询使用。三是综合运用规范化的管理措施,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结合电业部门性质和特点, 制定了《新安县电业公司标准化作业辞典》, 具体包括标准化作业通用流程、标准化作业基本固定格式、典型管理工作标准化控制卡等8项内容, 成为所有主要管理工作和现场工作精细化、标准化程序的工具书。如今, 该《辞典》已作为典型模板在河南省县级供电企业推广应用。四是严格考核,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推行积分制绩效管理办法, 对所有科室、站所按职责分工实行专业归口考核。以科学的考核方法评价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益和服务质量, 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真正让员工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在公司形成了干事敬业的新风尚。五是实行业绩公开, 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将年度重点工作、专业计划、经营指标等分解到季、月, 细化到周, 具体到岗位责任人, 利用“目视看板”平台, 将各部门的例行工作、月度计划、工作完成情况等公布上墙, 增加了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六是运用网络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为解决群众缴费难题, 该公司在营业网点收费、银行代收、邮政储蓄等原有收费方式的基础上, 升级营销用电信息软件, 建成了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 积极推行自动缴费机、POS机刷卡等缴费新业务, 推行“电费一卡通”缴费模式, 客户持卡不仅可在居住区的供电所缴费, 也可在全县任何一个网点缴费, 并能随时查看电费电价、应缴电费、用电性质等信息。

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实行科技创新

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是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工具, 实施用电安全、高效管理, 是新安县电业公司在科技创新中的新举措。为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步伐, 公司投资116万元在铁门镇、南李村镇建成了6个智能化台区。SUPER2000调配系统和PV2000视频监控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完成了生产、营销、调度、95598、规划设计、应急和实时系统一体化的调配三维GIS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曾经是管理难度大、线损高、事故多、常投诉的配电台区, 如今变成了收费易、管理好、服务优的先进工具。利用GIS系统地理定位与设备信息采集功能, 还可及时采集各变电站、10千伏及以上线路和低压用户信息, 将开关、线路带电状态, 线路三维数据, 杆塔、台区图片及时传送, 台区实时电流、电压分合闸状态一目了然, 实施数据信息共享后, 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管理者, 能快速地实施自动化处理。该局智能化台区建设已被国家电网公司选入2011年重点科技创新项目。

除此之外, 该公司投资110万元建成了首座数字化变电站, 具有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设备运行视频自动化系统、调度部门远方设备状态检修等先进功能。投资80余万元对11座变电站全部安装微机式五防闭锁装置。投资27万元对3条10千伏配电线路安FWZK/BR—I型无功功率智能补偿控制器, 线路供电质量、可靠性显著提升。

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培养人, 以科技投入支撑企业的健康发展, 使新安电力公司在做大做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 供电量达10.3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61%;售电量达9.63千瓦时, 同比增长22.19%;实现总产值5.6亿万元, 同比增长4.05%;创利润400万元, 同比增长

21.95%。

参考文献

[1].曹霞.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科技支持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11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以打造卓越品牌生态圈为重要抓手,构建了中国流行面料发布展示中心、时尚信息服务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创新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等专业服务平台,助力自主品牌的突破与提升。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总经理 胡松:

科技与创新是品牌的重要支撑

TAweekly: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建立的出发点是什么?

胡松: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品牌。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中国的部分纺织服装品牌利用一些洋品牌来打开市场,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让企业长远发展。

我们现在有一批优秀品牌正在快速成长,它们在国内一线城市核心商场与国际品牌一争高下,并推动了价值链的持续提升,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推动力量。

园区的目标就是针对这些快速成长品牌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通过整合国际国内的资源,提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服务和平台,全面提升品牌的设计、研发和时尚表达能力。

创业园是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项目,所以注定这不是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我们希望把这个创业园区打造成一个示范园区,为更多的面料生产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行业发展两个重要抓手,而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正是致力于把科技和时尚进行集成创新的平台。

TAweekly:目前创业园以打造品牌产业生态圈为重要抓手,请问有哪些举措?

胡松:首先我们要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有不断沟通交流的机会。现在在我们的园区里每月都有2~3个专业针对品牌面料的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可以进行交流,还可以针对性提出要求。另外,我们的建筑设计也从便于展示、交流出发,楼体呈现半围合的设计风格,以此来打造交流空间。

然后就是搭建一个系统的服务平台。我们整合色彩供应链管理、信息分析、面料应用、质量控制、社会责任等专业资源要素而建立一个集约化的专业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具有良好产业生态的品牌发展平台,推动卓越品牌的发展。这个专业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开放式的,我们会不断吸纳行业优秀服务企业和机构,为品牌企业提供针对性、优质的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国际一流的产业链专业服务。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现如今已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意不仅拥有迄今为止世界纺织领域最完整的两条产业链,同时在科技研发上具有强大实力。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副总裁 丁彩玲:

科技创新是原动力

TAweekly:如意目前拥有世界纺织领域最完整的两条产业链,请简单介绍一下。

丁彩玲:这两条产业链是棉纺和毛纺。

在棉纺方面,去年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卡比棉田,这对当前企业棉花原料是一个很大的补充。目前,我们棉纺的产业链很完整,从棉田里的棉花开始,到面料、再到成衣,直到销售。在毛纺方面,我们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建立了一万多亩的牧场,产业链也比较完整,从收割羊毛原料开始,到羊毛加工,再到面料生产,然后一直到成衣的销售。

打造整个产业链的模式,使如意拥有显著的优势,也大大提升了如意的国际竞争力。

TAweekly:如意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那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亮点是什么?

丁彩玲:从公司始建之初,就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对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每年如意都要引进200多名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入公司,这对于如意的人才梯度建设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延续。对新吸收进来的大学生,如意都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在他们工作几年之后,如意会根据他们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以及所从事的专业方向,再送到不同的大学进行在职教育培训。这是我们如意的特色,在做好本职的工作同时,大家都不断在学习。

TAweekly:在企业里,一些科技项目难免会遇到失败,面对失败,如意是如何解决的?又如何激励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丁彩玲:因为企业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所以对科技研发人才呵护有加。

科研项目不可能百分百地成功,有三分之一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能够成功,就已经非常不错。如意的科技创新氛围很好,这里允许有失败,这里更看重的是失败的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对策 篇12

据英国路透社8月18日报道,全球领先科技企业思科公司8月17日宣布计划裁员5 500人。思科是继英特尔公司4月宣布裁员1.2万员工之后的又一家科技公司。在今年1月,戴尔公司宣布已裁员1万员工,在其以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公司EMC,创下业界最高并购案之后,戴尔公司可能还会进一步裁员。美国就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研究显示,截至今年8月,美国的科技公司已裁员6.3万人。

点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向“超级云”服务靠拢,裁员人数还会大幅增加。这些服务可管理硬件、软件、网络及数据库,因而不需要员工对多个技术层面进行管理,硬件工程师或许是最不被看好的职业。

上一篇:旅游OTA下一篇:企业文化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