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共12篇)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1
2012年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以改革的姿态和崭新的面貌拉开帷幕,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宗旨, 以落实“十二五”规划为指导, 以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为前提, 以引领媒体战略发展为目标, 以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为己任, 既关注方向性的创新战略, 又强调具体化的应用部署, 研讨会的作用突出, 反响热烈, 效果很好。
让更多的同行参与电视技术创新。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 技术最先进, 系统最完整, 规模最庞大, 经验最丰富, 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央电视台在引领和带动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方面,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作为中央电视台主办的, 目前国内唯一的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权威性的、高层次的电视技术论坛, 吸引了众多的电视技术同行和业务专家。通过这一研讨会, 能够把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运营情况, 在较大的范围内和较高的层次上得到恰当的沟通和及时的反映。
将更多的技术产品充实制播一线。现在, 我国不仅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引进速度和应用能力上居于世界前茅, 并且, 在广播电视设备的拥有量和需求量上也排行国际前列。通过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这样的桥梁和渠道, 把当今世界广播电视领域最前沿、最尖端、最精湛、最优越的产品和成果介绍给大家了解, 推荐给大家评价, 结合各自的需求环境、适应条件和应用基础, 进行判断, 进行选择, 进行检验。
使更多的生产企业壮大广电市场。我国作为电视大国, 电视行业市场庞大, 需求旺盛。在过往的十九届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当中, 几乎所有在国际上著名的广电领域的技术厂商都曾在研讨会上登台亮相, 几乎所有进入广电市场的民族企业也都曾在研讨会上一试身手。这些国内外的广电企业在产品门类和技术流派上各具特色, 都充分重视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的行业引导作用和市场推广机会, 多年来, 利用这一研讨会率先在中国市场发布最新技术、推出最新产品。研讨会在壮大广电市场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集更多的智慧谋划广播电视发展。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一直紧紧跟踪电视技术进步主导方向, 紧紧围绕电视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认真探讨和重点研究。受邀前来交流的厂家大都是广播电视业界知名和资深的技术企业, 有着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经验, 与会的许多代表也都是各地方和各方面的关键领导和核心骨干, 有着创新的理念和切实的需求, 一年一度的研讨会作为一个最佳的阐述机会、交流渠道和共享平台, 信息密集, 机会涌现, 有着得天独厚的宣传辐射和放大促进作用。电视媒体以及上下游的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行业用户等借此良机, 聚焦关注, 传达期待, 精诚合作, 有效协同, 集思广益, 共谋发展。
创更多的机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举办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的根本思路和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运用技术、转化技术、普及技术和融合技术, 最大化地服务于广播电视传播效能和行业力量的发展壮大。善用这一高端研讨会的品牌价值和集中导向, 提供和发掘装备设施、内容消费、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源, 积极利用行业重点工程和重大技术投资的发展时机, 激活产品市场, 拉动产业增长, 促进内容消费, 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在提高电视行业社会效益的同时, 有力地提高其经济效益, 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 为国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样才能够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 来审视和引领技术的探索和产品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从全局和长远的维度, 来筹划和实现创作
om的繁荣北和京媒国体际的电强视盛技。术研讨会正按照既定的目标健康地成长, 其作用及影响、意义与价值不断彰显出tv.c来, 已经受到业内外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好评。
cc Vtech@l:T ai E-m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2
----关于洪江区工业园建设的调研报告
洪江区科技局蒋龙
建设工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我区区域面积小、工业用地少,建设工业园区是我区发展工业的现实选择。如何利用好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的洪江工业园,成为了破解洪江工业发展瓶颈的重大课题。我认为: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依靠科技进步,引领工业园区企业逐步向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是我区建设工业园、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一、以科学发展观定位洪江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不是一句空话,从我区的现实情况来看,洪江工业园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定位和规划。我区国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矿产资源匮乏,这就决定了洪江工业园必须走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
洪江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根据我区工业园区现有化工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结合洪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依托现有的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园区内加速要素集中、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深度加工上求突破,在资源综合利用上下功夫,用5-10年左右的时间,走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轻度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将洪江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省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开发等具有高新技术特色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解放思想,重在创新。有人说:洪江不适合搞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肯定不会落户洪江。思路决定出路,这种落后的思想本身就决定了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滞后。
二、我区工业园应走科技创新型的发展道路
1、区位、区情限制了我区传统工业的发展。首先,我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靠西,离怀化市中心74公里,处于偏僻的山区,再加之区内自然资源和矿产匮乏,直接造成了我区企业生产原料、产品市场两头在外。这种大进大出、长进远出的生产和销售格局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本来利润低微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更重。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 4997万元,规模工业企业利润率平均不到3%。这种长期极低的利润收入严重影响企业后续的发展。其次,极小的区域面积和山区地貌也决定了我区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从洪江工业园来看,总规划面积只有不到7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也只有
2.3平方公里。如果让劳动密集型企业再挤占这寸土寸金的黄金之地,我区发展将得不偿失。
2、我区工业园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目前,园区内聚集了恒昌锗业、荣华晶体材料、恒瑞新材料、东方石英化玻、三氯氢硅等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潜力的企业。以怀化市洪江恒昌锗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生产的二氧化锗用于添加剂、催化剂,生产的金属锗具有半导体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导纤维、红外光学、太阳能,半导体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其后续高端产品大直
径锗单晶、锗单晶片、光导纤维、有机锗等则根据市场行情可进入实验阶段,这些后续高端产品应用于军事科技、通讯光缆和医药行业领域。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来看,恒昌锗业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该公司采取连续水解的方法使高纯二氧化锗的密度达1.5克/平方厘米以上,纯度达到6个9以上,提高二氧化锗回收率2%;生产的区熔锗锭一次合格率达80%,出厂产品标准控制在50欧姆厘米,纯度达7个9以上。从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也相当可观。2006年,恒昌锗业公司生产产品3.44吨,实现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为2731万元和2071万元,实现利润18.5万元,实缴税金64.7万元,2007年,该公司生产锗锭8.95吨、二氧化锗4.62吨,累计总产值过亿元,同比增长260%多,实现销售收入8750万元,同比增长322%,实现利润83万元,同比增长349%,上缴税金260万元,同比增长302%。从这些数据来看,以上企业走科技创新道路的成长性较强。
3、借助区外和省外建设工业园的成功经验,走科技创新型的发展道路。以苏州工业园为例,可以充分认识科技型企业对经济的贡献非常之大。园区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各类研发中心60多家。园区共推动企业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89项,其中科技部及火炬中心的重点科技计划80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拨款约2.3亿元,园区配套经费近2亿元。2006年,苏州工业园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62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87亿元,占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的38%。以浏阳生物医药园为例,可以深切感知从无到有不是梦想,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是成功之路。该园是在一片荒山野岭里,通过十年艰苦创业建立起来的一个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高科技园。当初他们的条件可以说比我们洪江区更艰难,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现代工业基础,但他们有胆识,有创新精神,从1998年初提出要在洞阳和北盛那片荒地上建设浏阳工业园,很多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谈,到1999年底提出建设浏阳生物医药园,定位为打造专业特色,建设高科技园,总体规划用地9.3平方公里。他们提出的“孵化项目招商”的思路非常值得借鉴。他们走访了全国30多所医药大专院校,用有限的资金,成功引进了卡介苗多糖核酸、中药戒毒等10多个高科技项目,引进10多家制药企业落户园区,再利用这些高科技项目吸引了更大规模的投资商来重组这些项目,先后有大连美罗、康恩贝、九芝堂、湖南有色、加拿大zendex公司等上市企业和投资公司来园重组和扩大投资。目前园区拥有制药工业企业72家,保健食品企业15家,医药创业企业33家,配套制药机械及包装企业6家,国家级实验室2个,医药科研所8家,成为全国制药企业非常密集,上下游配套非常完善,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结合非常活跃的园区。2006年医药园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1.25亿元,2007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1亿元,利税总额6.4亿元。浏阳如果当初规划建设的是一个综合性工业园,没有科技项目的支撑,也许就难以打造出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工业群。
三、用创新思维建设有洪江区特色的工业园
1、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组建园区建设班子。借鉴浏阳生物医药园和苏州工业园的成功事例,工业园应实行独立法人管理,成立工业园管委会,强化工业园的班子建设,明确园区管委会的责、权、利。区工委、区管委应对园区管委会充分授权,根据园区发展的要求选择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实行人、才、物的相对独立,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可以自主对外招聘,自定薪酬,还可自主对外招商和投融资。区工委、区管委进行宏观调控,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工业园工作协调会,将工业园管委会提出的有关土地、拆迁等政策解读和法律运用,有关招商引
资、投融资等重大问题在协调会上讨论解决,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各相关部门确定1名专职领导负责与工业园管委会进行业务协调。
2、规范园区相关服务。(1)基本服务:免费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手续;配套完善商务服务如打字、复印、电话、传真、internet接入、飞机、火车票预订。强化专业培训服务,如IC认证和ISO9000质量认证、税务、法律、知识产权、企业管理、营销等相关知识培训。发展中介服务,通过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企业策划、商务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服务。(2)其他配套服务。投融资服务:入园企业够条件的,可享受“园区产业发展基金”的资助,协助企业在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协助企业申报国家及省内各专项基金,积极向风险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及各类投资公司推荐项目,积极探索通过担保公司贷款担保,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3)市场服务。协助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证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发挥园区同类企业集中的优势,联合进行市场策划和组合销售,创立企业著名品牌。(4)人才服务。为企业引进国内外急需人才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人事、档案代理,成立园区企业家俱乐部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多学科人才汇集效应,解决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和技术难题。
3、引进高新技术,创造核心竞赛力。目前,在园区内,以恒光化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已初具雏形。利用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核心竞赛力是一条加速发展我区经济的捷径。(1)引进单晶硅项目。现落户我区的三氯氢硅项目是将恒光化工的氢气和氯气作为原料生产出三氯氢硅,三氯氢硅(无色透明液体)是制成单晶硅的原料,而单晶硅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大功率输变电、电力机车、整流、变频、机电一体化、节能灯、电视机等高科技领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因此,由三氯氢硅进一步延伸发展单晶硅将是企业的发展方向。(2)高纯锗的进一步深加工项目。恒昌锗业公司将恒光化工的盐酸、氯气、液氯、氯化氢、硫酸、氢氧化钠作为原料生产出现有的二氧化锗和区熔锗锭,这两种产品目前还只是锗深加工的初级产品,其后期产品如锗单晶、晶片、远红外光学、光纤级四氯化锗、电子工业及太阳电池等产品都是国家重点开发和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项目。锗单晶片是制作红外光学材料、半导体器件和激光器的原材料,其售价是金属锗的3倍,企业目前也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并做出了进一步开发锗单晶、晶片的可行性分析,规划建设一个占地30-50平方米的锗深加工厂区。我们相信,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的办法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在5年内,园区可实现产值10个亿,实现利税1个亿以上。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产业梯度转移。招商引资是开发园区发展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不动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借竿撑船,踏板起跳”策略,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要坚持政府、企业、个人一起上,实施专业组团招商、以商招商和民间招商。要落实招商引资责任,明确领导责任、目标进度、质量效益、资金到位、奖罚措施,真正做到“在招商引资中论英雄,在园区建设上见真功”,形成你追我赶、千帆竞发的良好招商局面。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正在进行产业转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腾笼换鸟”,电子、化工、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胶等行业的大批企业将从珠三角转移出来,而我区在承接这一产业梯度转移上动作缓慢。在招商引资中,要严格按照洪江工业园的产业特色和规划进行选择,千万不能“饥不择食”。
5、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首先,要把工业园区作为“特区”对待,抓紧制订和完善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入园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有关手续要按照“从简、从速”要求办理,做到“大事特办、小事快办”,争取在办事程序上“快人一拍,胜人一筹”。要推行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的工作人员,要予以严厉处分。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3
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科建立于1927年,经过长期积淀,1985年为硕士授权点,2003年为博士授权点,2008年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2013年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兽医学科排名第六,系四星级专业。目前,该学科已发展为河南省优势学科A类,是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现有专职教师79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2.3%,有国外留学经历的4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中原学者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
兽医学学科在引领行业科技进步、行业急需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坚持“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学科逐步形成了动物疫病免疫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控、兽医生物技术、细菌耐药机制和新型兽药研发、畜禽健康养殖等5个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张改平院士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系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他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基于纳米胶体金技术的疫病病原、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发各类快速检测试纸条及技术标准21套;设计了线性/空间结构化抗原、病毒样颗粒抗原及新型免疫佐剂,为精确、微量、高效“新概念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该学科现有国家级动物科学试验示范教学中心、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现代畜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7个;拥有大型仪器63台,仪器总价值5500万元。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坚持“引进、培养、引进+培养”工作方针。近3年,学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其中OIE猪蓝耳病参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1名,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院校博士8人;引进人才拥有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3项。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培养了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人。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遵循“坚持一流标准、结合重大需求、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激励”的基本原则,通过“领军人物团队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团队提升工程”的实施,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力争5年内再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优青1人,8~10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科围绕河南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大需求、保障食品安全战略发展思路,结合自身优势,5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48”重点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35项,总经费达1.3亿元。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单项经费达1500万元,是全国兽医学科第二个重大项目,彰显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科在全国的实力。5年来,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37项。该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围绕高通量快速诊断试剂研发、新概念疫苗和病毒免疫机制,通过“重大动物疫病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研究工程”,阐明或部分阐明猪蓝耳病病毒病原的致病分子机制,深入阐明2~3种疫病的宿主病患相互作用的机制。发表SCI论文200~300篇,完成10~12种新兽药的申报工作,获得批文5~6种,转化直接经济效益5000万~8000万元。
人才培养英才辈出。2014年,学科博士生王荣军毕业学位论文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近5年,学科有15位硕士和2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奖数量居学校首位。学科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1次、特等奖2次,在全国同类专业评比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和“创青春”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为学校进入全国百强“创新性大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获得国家首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目前,河南省仅有3个学校获得该殊荣。学科培养了王艳玲、张改平、秦英林、张许科等优秀毕业生。2015年,河南首富秦英林获得2015年度中原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称号。学科“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国际化培养工程”,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素质。每年为社会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100名,本科生500名。
社会贡献有目共睹。兽医学学科专家长期参与河南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在我国兽医学科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战略政策制定、学科规划与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我国畜禽行业重大疾病开展疫苗研发攻坚,创建了区域性重大疫病病毒动态种质资源库,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先后获得14个新药证书,成功转让企业近20多家,技术转让费近亿元,为有效防控我国重大禽病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学科与牧原食品、洛阳普莱柯、大用集团、华英集团、固始三高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经营龙头企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帮助4个行业企业成功上市。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兽医学学科带头人)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4
该学科现有专职教师79 人, 其中教授35人, 副教授30 人。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2.3%, 有国外留学经历的41 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 国家杰青1人, 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 人, 中原学者3 人,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 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 人, 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 个, 农业科技创新团队3 个, 省级创新团队4 个。
兽医学学科在引领行业科技进步、行业急需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坚持“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 学科逐步形成了动物疫病免疫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控、兽医生物技术、细菌耐药机制和新型兽药研发、畜禽健康养殖等5 个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张改平院士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系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他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基于纳米胶体金技术的疫病病原、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 研发各类快速检测试纸条及技术标准21套;设计了线性/ 空间结构化抗原、病毒样颗粒抗原及新型免疫佐剂, 为精确、微量、高效“新概念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该学科现有国家级动物科学试验示范教学中心、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现代畜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7 个;拥有大型仪器63 台, 仪器总价值5500 万元。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 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 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坚持“引进、培养、引进+培养”工作方针。近3年, 学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引进高层次人才10 人, 其中OIE猪蓝耳病参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1 名, 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院校博士8 人;引进人才拥有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3 项。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 人, 培养了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 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 人。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 遵循“坚持一流标准、结合重大需求、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激励”的基本原则, 通过“领军人物团队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团队提升工程”的实施, 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 力争5 年内再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长江学者1 人、国家杰青1 人、优青1 人, 8 ~ 10 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科围绕河南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大需求、保障食品安全战略发展思路, 结合自身优势, 5 年来,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 国家“948”重点项目,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35 项, 总经费达1.3 亿元。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 单项经费达1500 万元, 是全国兽医学科第二个重大项目, 彰显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科在全国的实力。5 年来, 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 项、国家发明专利37 项。该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 围绕高通量快速诊断试剂研发、新概念疫苗和病毒免疫机制, 通过“重大动物疫病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研究工程”, 阐明或部分阐明猪蓝耳病病毒病原的致病分子机制, 深入阐明2 ~ 3 种疫病的宿主-病患相互作用的机制。发表SCI论文200 ~ 300 篇, 完成10 ~ 12 种新兽药的申报工作, 获得批文5 ~ 6 种, 转化直接经济效益5000 万~ 8000 万元。
人才培养英才辈出。2014 年, 学科博士生王荣军毕业学位论文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近5 年, 学科有15 位硕士和2 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 获奖数量居学校首位。学科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学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1 次、特等奖2 次, 在全国同类专业评比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和“创青春”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 为学校进入全国百强“创新性大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获得国家首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目前, 河南省仅有3 个学校获得该殊荣。学科培养了王艳玲、张改平、秦英林、张许科等优秀毕业生。2015 年, 河南首富秦英林获得2015 年度中原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称号。学科“十三五”期间, 将通过“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国际化培养工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素质。每年为社会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100 名, 本科生500 名。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5
在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标牌广泛应用于各个商业领域。未来,互动和融合是数字标牌行业的发展趋势。高略信息即将推出的庆典通、会务大师两款产品,是数字标牌开拓婚庆、会议市场蓝海,向更为互动、智能的“互动数字标牌”发展的先锋之作。
庆典通、会务大师以婚庆行业和会务行业的深度应用为契机,使个性时尚的婚礼,智能高效的会议不再是水月镜花。顺应互动数字标牌行业从“静止”走向“互动”的市场应用潮流,庆典通、会务大师引领着行业的变局。
触屏互动技术开创婚礼、会议互动智能体验
创办策划公司多年,黄先生曾一度陷入迷茫。他苦诉道:“婚礼本是幸福的事,可婚礼的流程形式基本都是按套路出牌,难有新花样。最后是出了苦力不 讨好,好多客户对我们抱怨说婚礼太乏味,没能给他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另一方面,同行竞争激烈,公司接到的项目日益减少。为此,黄先生甚至想过关闭策划公司。
而现在,黄先生的生意越来越火,客户的抱怨也越来越少。黄先生分析称,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公司开始使用电子签到器、LED屏等电子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新颖时尚,而且能够制造出很多花样,让活动现场的氛围更加轻松、欢快。黄先生说:“现场氛围好,客户都很满意。现在有了这些优化工具,我对自己公司未来的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
随着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数字标牌产品功能已经远超电子签到器、LED屏。像高略信息的庆典通和会务大师这两款互动、智能一体机,已经 实现了触屏和多媒体互动的两大技术突破。一方面,人们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进行签名、查询、人机互动等操作,而且签名可以永久保存,新颖时尚,颇具纪念价值。另一方面,这两款产品可以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络,将人们的照片、感言等即时上传到网上分享,并现场展示网络互动情况。这种更为互动、智能的体验,必将成为未 来婚礼、会议形式的主流。
庆典通指明婚礼“多样化智能互动”发展方向
拥有精彩时尚、欢乐幸福的婚礼无疑是新婚夫妇梦寐以求的,可是很多新婚夫妇都在抱怨自己的婚礼没个性、缺乏新意、互动不足。高略信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别研发了集多样化互动、智能体验于一体的庆典通。
很多新婚夫妇都希望能在结婚之后,一起去世界各地旅游,但是受限于财力、工作等多种因素,无法实现这一理想。对此,庆典通特别整合了全新的AR智能展示技术和强大的高略“云”计算后台为技术支撑,以此实现了虚 拟和现实有效对接的强大功能。通过AR技术,庆典通能够展示世界各地的景点图片,将站在屏幕前方的新婚夫妇“摄”入屏幕,与图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两 人身在景区之中,“现身”世界各地。
微博分享功能是庆典通技术革新的又一应用价值。庆典通特有的拍照功能,能够为新人现场拍照,再通过联网技术,将现场照片即时上传到相关网站,与 网友分享自己的幸福。而庆典通的微博墙功能,可以实时展示微博页面。亲友们可以用微博发送祝福,并通过庆典通现场展示,调动现场喜庆氛围,给新婚夫妇留下 幸福美好的回忆,让婚礼成为众人的幸福大Party!
会务大师引领会议“一体化互动、智能管理”变革
会务大师是高略信息高新技术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据调查,大多数商务人士均认为会议乏味沉闷、形式单
一、效果低微,是浪费时间、消耗资源的重要 源头。为此,会务大师融合了多样化高效互动与一体化智能管理功能,以生动、立体、智能互动的展示,成为企业展示的最佳载体,以高效智能的流程管理,提升应 用价值,为未来高效、智能会议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庆典通一样,会务大师也拥有电子签到、拍照摄影、游戏、联网等互动功能。而会务大师最独特之处,莫过于它的一体化管理功能。会务大师是一款出 色的流程优化工具,可对每个环节进行内容把控、时间把控、人员调配等现场管理。在保证高效、高质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时间、人力成本以及资源消耗。
此外,会务大师还充当电子白板的角色。会议过程中,所有资料均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储存于会务大师,并通过会务大师进行互动展示。会议结束后,嘉宾 可以通过会务大师下载所有相关资料。因此,会议能够在“无纸化”的过程中进行,同时避免了嘉宾用纸笔记录的麻烦,提高嘉宾的专注力,进而提升会议效率和质量。
高略信息进入“互动数字标牌”蓝海战略时代
据了解,除了庆典通和会务大师这两款深度应用于互动数字标牌行业的标准化产品,高略信息还将推出互动数字商圈解决方案相关系统和服务。互动数字 商圈解决方案是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互动理念研发的系统方案,构筑一个实体商城、网络商城、移动商城3合1的智慧数字化商圈。如今,高略信息新品 及招商大会即将于5月25日召开,新的互动数字标牌的行业应用标准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将在中国遍地开花。
高略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高略信息一直致力于互动数字标牌的行业应用和研发,通过技术突破,将互动、智能的理念融入各种行业应用、实体商业环境,进而首创了屏商互动智能商业模式,展现了互动数字标牌另辟蹊径的“蓝海”发展蓝图。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6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欢聚一堂,参加今天的盛会。首先祝贺《演艺科技》杂志社成立十周年,同时也对即将受到表彰的优秀论文作者、最佳合作伙伴,和为杂志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专家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熊主编饱含深情地回顾了杂志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对此,大家都是感同身受。《演艺科技》杂志诞生、成长、发展、壮大到今天,经历了风风雨雨,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应该说,这十年来,她在行业乃至社会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不断提高,逐步取得了行业内权威媒体的地位。我觉得,这一点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凝聚着杂志社广大同仁的辛勤汗水、聪明智慧,还有他们改革创新的精神;同时,也饱含着社会各界、行业专家、读者、企业界等方面的关爱和支持,更体现了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对杂志的爱护、正确的引导,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投入。对于所有关心杂志成长的人们,我们要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据我所知,《演艺科技》杂志是我们文化系统创办的为数不多的、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行业科技类杂志。十年来,这本杂志在加强行业内部的业务和交流,推进技术进步、科技和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快速地向生产力转变等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上,我们都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新产品、高科技产品,我觉得这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在我们这一行业里的大量运用,使行业的整体实力得以提升。作为行业有影力的《演艺科技》杂志,她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经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在不断地跟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足迹,跟踪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只有这样,才能借助科技的力量,如虎添翼,快速发展。文化也是一样,文化部和科技部最近正在进行合作,采取很多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来推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这方面的工作,文化部是由文化科技司来推进,今天文化科技司的王丰副司长也参加了会议。《演艺科技》杂志在探索文化和科技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希望杂志继续秉持高端的科技定位,发挥行业的资源优势,继续探索和开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渠道,借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这股东风,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继续谱写未来十年新的辉煌!
再过两天,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用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篇7
目前, 大连良农公司承担的国家级星火计划, 国科发计[2012]611号, 项目编号2 0 1 2.GA651006号。正开创一种工厂化制菌棒, 农民包棚集约化出菇的新型产业链。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工业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工厂化生产大大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但目前我国农民仍是食用菌生产的主力军。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资料, 我国食用菌产品80%来自农民生产, 工厂化是发展趋势, 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全部进行工厂化一次性投入过大, 燃料又难以集中, 根据这个实际情况, 大连良农公司将食用菌产业的拌料、灭菌、接种、培菌、出菇的五大环节合并同类项, 前四个环节出工厂实践, 制成菌棒发放给农民, 农民去实践出菇的第五个环节, 这就是工厂化制菌棒, 农民管理出菇。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8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朱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
所谓转基因生物 (GMO) , 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转化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 使之产生定向的、稳定的遗传改变, 并形成新的品种。目前, 我国在转基因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转基因棉花方面, 我国研发出了抗虫棉。2012年, 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推广面积约333万hm2左右, 其国内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5%上升到2012年的近95%;高产抗虫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优于常规杂交棉, 效率提高了40%, 产量提高了20%, 成本降低了60%, 纯度可达100%, 比常规杂交棉增产25%以上, 累计推广30万hm2, 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1亿元;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基因RRM2, 培育出复合型第二代转基因优质抗虫棉。
在转基因水稻方面, 研发出了抗虫水稻。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通过安全性评价, 并开发出新型抗虫水稻和双价抗虫水稻;新型抗虫水稻新组合“粤杂932”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均达到大面积推广的要求;克隆了可能抗稻飞虱的新型Bt基因Cry56Aa1、Cry54Aa1、Cry30Fa1和Cry30Ga1, 初步检测对褐飞虱具有抗性, 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对稻飞虱有杀虫活性的Cry蛋白;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水稻新组合进入生产性试验, 可比对照增产17%以上;转Os PHR2水稻的氮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在低氮条件下小区产量比对照高40%以上。
在转基因玉米方面, 研发出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高植酸酶玉米新组合“蠡玉16”和“蠡玉35”比对照明显增产, 已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作为饲料使用可有效减少动物养殖磷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基因Cry1Ac-M, 并培育出高抗玉米螟新品系BT-38, 目前已进入安全评价的生产性试验, 为转基因抗虫玉米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在转基因小麦方面, 研发出了抗病转基因小麦。高抗小麦黄花叶病转基因新品系N12-1已完成生产性试验阶段的安全评价,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抗旱转DREB基因小麦新品系在旱地条件下千粒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加15.8%, 增产达20%以上。
在转基因大豆方面, 研发出了抗除草剂大豆。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呼交06-698”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 含油量超过21%, 除草成本降低70%, 具备了产业化条件。
此外, 我国还培育出了具有特殊用途的转基因产品———人血清白蛋白;以及高抗性淀粉转基因水稻, 可作为糖尿病人专用食品。
尽管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由于公众对转基因有疑虑、有争议, 导致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在中国已经停滞多年。中国每年约需进口7 000万t的玉米、大豆和油菜籽, 相当于中国所有作物总产量的12%左右。如果不借助转基因技术大幅提升产量, 中国对作物进口的依赖程度将继续增长。这是一个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 也是一个新产业,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社会对转基因技术有争议、有疑虑, 这是正常的。转基因农作物的产业化、商业化推广, 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稳打稳扎, 确保不出闪失, 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要大胆创新研究, 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 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
所以,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生物技术是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孙毅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限制因子, 有限的农田和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都需要通过创新生物技术来改善。而通过采用生物技术, 可以增强生物体对病虫及不良环境的抵抗性;提高农作物产量, 改良其品质和使用价值;改善食品营养, 增强人民健康;提高农作物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保持生态平衡等等。
目前我国粮食问题面临严峻形势,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到2030年, 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 届时, 粮食将面临巨大缺口。2040年时, 考虑人口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 中国城镇人均消费粮油当量为498 kg, 农村为482 kg, 按照15.5亿人口计算, 合计粮食总需求为7 470万kg。假设技术条件不变, 在现在粮食种植面积和复种率基础上, 还至少需要增加约4 667万hm2耕地才能满足。
鉴于如此粮食安全形势, 我国几代国家领导人力主发展转基因工程。邓小平说过,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 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 要靠尖端技术。”温家宝则说, “我力主大力发展转基因工程, 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世界性粮食紧缺更增强了我的信念。”习近平说, “要大胆创新研究, 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 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
转基因是保证食品安全性的需要。食品安全性关乎民生大计, 必须从源头———产品的生产抓起。影响农产品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化学农药残留、植物病虫危害、真菌细菌污染及化学添加剂等。
美国科学院于2016年5月17日发布的一份详尽报告称, 从总体上来看, 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农民的劳作时间, 降低了杂草和害虫带来的损失, 为农民节省了不少费用。但对于害虫控制、农耕活动和农业基础设施而言, 转基因既有积极影响, 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报告还提出, 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转入了抗虫或抵抗除草剂的基因。但在未来,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给农作物增加抗旱及抗高温或低温的能力, 从而帮助农作物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 (例如杂交) 相比有其独特性, 它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 将动物、微生物基因转入植物中。但是, 从总体上来看, 转基因技术仍是传统育种方法的延伸, 它所面临的健康、环保问题传统作物同样也有。甚至可以说, 转基因技术在某些方面要比传统育种方法更安全可靠, 因为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 对它们的基因大多数都茫然无知, 无法预知其可能的后果, 而转基因转入的则是有了透彻了解的特定基因。转基因技术只是一种育种方法, 转基因品种与其他改良品种没有本质区别, 其安全性问题应与其他育种方法培育的品种同等看待, 应以科学的态度, 依据事实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
总之, 生物技术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不可或缺的, 是推动绿色农业的有力武器。绿色农业应将转基因技术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要知道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对其风险的防范只能依靠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 其安全性问题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更好的解决。
基因工程+传统育种=创制改良新种质
原亚萍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院教授) :
随着玉米在世界范围内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创制和选育优良玉米新种质显得尤为重要。转基因育种将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相结合, 是创制改良新种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高效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是玉米转基因技术成功的关键。体细胞胚胎再生系统因其遗传稳定及再生率高等特点, 在遗传转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玉米体细胞胚胎的诱导虽对基因型、外植体及培养条件等方面要求严苛, 但体细胞胚胎一旦形成, 愈伤组织便可在无外源激素的条件下根、芽两极同时分化, 通过胚胎发生途径生长成苗, 成活率极高。
玉米体细胞胚胎的诱导方法属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包括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诱导玉米外植体, 将上述诱导培养的外植体转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体胚扩繁, 然后放入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成苗。该方法可大量高效地诱导出玉米体细胞胚胎, 具有可通过长时间继代无限繁殖、无外源激素调控就可两极同时分化、分化率和成苗率极高的特点, 且因分化过程中无外源激素的影响, 故玉米成苗时期的体细胞突变率相应降低。通过类似生物技术手段, 创制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
做好“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中下游大豆产业链条的衔接
王绍东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大豆在我国有着近5 000年的种植史, 作为重要的粮食、油料及饲料作物之一,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豆营养丰富, 产业链条长、相关产业多, 其发展的好坏是关系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但是,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随着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加大, 低价倾销现象严重, 高成本下的国产大豆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磨难。放弃或退让我国大豆, 必然导致外资企业的垄断程度加深, 民族企业大量倒闭, 豆农大量失业, 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我国大豆产业构成存在如下问题:在品种选育环节, 轻视资源挖掘与育种母材的创制, 多通用低值品种, 缺加工专用高值品种;在原料生产环节, 高肥、高药、高成本, 低质、低值、低利润, 农民种植意愿低;在加工销售环节, 粗放低值利润空间狭窄, 大豆保健功能认知度低。
湖南天雁—自主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篇9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950年8月建厂,伴随国民经济恢复、公私合营和国家三线建设与军转民调整搬迁、军工企业改革改制与破产重组,2003年1月组建成为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湖南天雁建厂六十周年之际,荣获“中国内燃机零部件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
“微环境创新”时代,创新为企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湖南天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尊重人,引导人,成就人”的人才理念,非常注重培养、引进并发挥人才在技术、管理和用户体验三个层面自主创新的驱动力作用。
湖南天雁现有中高级管理人员86名,科研技术人员303名,其中核心技术与研发人员16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名,湖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企业技术中心还聘请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研发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形成了一支既有朝气又有丰富研发经验的科研和管理梯队。
据了解,湖南天雁在人才工作方面,一是加快人才引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实施留心工程,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执行力。
四是建立职业发展平台,开展争当敬业、技能、规范与责任、素质、合作“三三”典型员工活动,打造创新型职业化员工队伍。五是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员工培训。
只要在企业,总经理和党委书记每天都要与15名一线员工共进工作午餐,这是湖南天雁党政领导给自己定的“规矩”。“这样近距离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对公司发展的建议,我们收获也很大”,党委书记黄毅深有感触地说,员工认同度、满意度均要达到100%的“双百”目标,这也是湖南天雁不渝的追求。
近年来,湖南天雁加大核心人才引进与培养激励与约束力度,开展了分类领军人才考核和评选;制定并启动了员工职业化发展通道管理方案、宽带式薪酬体系,对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实施津贴制,仅2010年科技项目奖励就达200万元;吸收2名博士后进站,对外招聘大学生和高素质技能工人近50余人。加强队伍管理,打破了历年干部调整模式,40余名中层干部内部大交流,为历年调幅之最;公开竞聘16个中层岗位,12名年轻骨干走上中层岗位。同时,推行管理、时间、运动相结合的中层“7+1”工作法,逐步使中层“7+1”工作法转变为中层的自觉行动,深入基层、现场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渐成为定式与习惯。
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湖南天雁强化员工队伍动态管理,优化人才结构,提出201 1年员工依法退出率为5.5%,科技、管理、生产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16.56%、13.77%、69.67%的“哑铃型结构”。《湖南天雁2015年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制定了“2256”人才开发目标,即公司拥有200名研发技术人员、200名营销服务人员、50名高级管理人员、600名高级技能人员。
湖南天雁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积极解决员工住房、购物、加班就餐、购车补贴等问题;大力推进合理化建议活动,仅201 1年就收到和采纳1 131项建议,获建议价值在万元以上的项目成果奖1 1项;注重为广大员工谋实事、办好事,先后通过招商引资,将生活区旧住房甚至“棚房”进行拆迁,兴建5栋员工居住新房;坚持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和每周五、六深夜和节假日期间慰问一线加班员工,有力地保持了员工队伍和谐稳定。
技术创新如虎添翼
湖南天雁将技术质量定义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深知新产品代表未来,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是公司上下的传统。秉承“创新超越,引领市场”的研发理念,注重产学研和企企合作,企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力跨越式提升。每年有5%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产品研发,科技贡献率高达58%以上。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获国内第一:第一个成功研制斯太尔重型货车涡轮增压器和高性能气门、第一个自主研制乘用车带旁通阀涡轮增压器、第一个研制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第一个设计制造大功率柴油机和动车组冷却风机。
近年来,湖南天雁先后建立了增压器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专利信息数据库。目前,湖南天雁有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湖南天雁主持、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9项,由其主导编制的涡轮增压器产品国家标准,结束了涡轮增压器行业无国标的历史,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垄断。天雁通过自身努力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涡轮增压器工作组组长单位,成为我国增压器行业自主企业排位第1、全国排位第3的民族品牌标志性企业。
仅2010年,湖南天雁就完成科技投入3341万元,实现新产品产值4.2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63%;启动了10万台汽油机增压器和增压器研发设施两个重大技改项目。全年完成40件专利申请,17件获授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大技术研发、汽油机增压技术研究、高速铁路风机等10个项目获国家、省市主管部门批准,获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支持近800万元。湖南天雁始终坚持科技质量领先,突出客户为尊,主导产品增压器国内主机市场份额达到22%以上、重型柴油发动机气门国内主机市场占有率达到65%以上,斯太尔气门在我国主要的重汽、工程机械发动机生产厂重汽、潍柴的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现已形成增压器7大系列360多个品种,气门12大系列40多个品种,年产能分别达60万台增压器、600万支气门;2020年规划产销增压器500万台、气门3500万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先后荣获7家主机厂的“最佳供应商”和“优秀供应商”称号,首次实现主机市场的“大满贯”。
面向未来,湖南天雁2011年提出科技开发项目不低于85项;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55%;全面推进0.8L-2.5L等10个系列汽油机增压器开发,力争配试成功6款以上;全年申报专利30项以上,完成行业标准2项以上。并着眼“十二五”,充分引用全球行业研发资源,拟在欧美等地建立研究所,在重庆、北京、东北、潍坊、无锡建立研发工作站。
管理创新保驾护航
湖南天雁坚持“以人为本,责任为重,制度为根,效率为魂”的管理理念,特别注重管理创新,大力实施“科学管理工程”,以把握消费者体验为关键,突出抓好市场营销;以品牌战略为抓手,突出抓好质量提升;以满足市场为目标,突出抓好生产保障;以管理提升为主线,突出抓好财务管控;以做大做强为重心,突出抓好资本运作;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领先文化为统领,突出抓好企业创新文化落地;以“四好、四强、四优”建设为核心,突出发挥党组织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湖南天雁先后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立GB/T19001、GJB9001A、ISO/TS16949质量管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GB/T24001环境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等体系,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机械制造20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100强,湖南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和标准化良好行为3A企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企业、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优秀供应商等。
班子强盛企业兴旺
长期以来,湖南天雁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将公司领导班子逐步打造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2007-2008、2009-2010年连续两度获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四好”领导班子,为推进公司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湖南天雁“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自身改革发展实际,一是理论建设为本冶炼政治素质,坚持把“四好”要求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公司党委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和研读书籍结合、理论学习与深入调研相结合,深入思考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不断用理论指导实践,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二是能力建设为重注意提升经营业绩。坚持采用工作业绩和“四好”行为素质为核心内容的二维绩效评价模型,将领导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细化为学习态度、全局观念、政治优势、决策能力、善于用人、民主意识等具体行为,采用自评、互评、民主评议、上级组织部门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对领导人员进行能力素质评价;三是作风建设为基塑造良好形象。把以人为本作为治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激励在岗员工,体贴困难同志,员工逢生必贺,成立帮扶中心,送温暖、献爱心。效能监察、督导巡视、领导问责和责任追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公司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四是制度建设促进团结协作。从建立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各自责权明晰的工作制度入手,正确处理三者关系,使班子团结协作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党委成员集体决策,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有力地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雁阵理论告诉我们,大雁在群飞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型“V”阵型,这样雁阵后面的大雁就可以承受最小的空气阻力,使集体飞行的效率比单飞提高70%。
2009年,湖南天雁“六年两步走翻两番622战略”圆满收官,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员工人均收入等分别较基期增长301.94%、959.66%、299%,资产翻番,新产品产值率年均50%以上、社会贡献年均增幅超过20%,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阅兵研制项目等国家重大军品科研生产任务。2010年,提前两个月实现必保目标,超额完成年度奋斗目标,主导产品增压器、气门产销创历史新高,业务收入翻两番、利润和员工年均收入翻一番的“211战略”首战告捷。并荣获中国内燃机零部件行业排头兵企业、各大主机厂优秀供应商、第三次蝉联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汽车零部件增压器龙头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成功申报湖南省车用涡轮增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益生产体系通过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达级评估检查验收并确定为2.5级、本质安全标准化管理与评价体系达到二级标准等诸多荣誉。2011年,1月份产销过亿,截止5月底,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54.51%、52.32%和64.29%,提前一个月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篇10
据日前发布的《关于公布绍兴市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培育对象名单的通知》, 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绍火名列绍兴市领军人才培育对象, 其“粉碎设备研制”团队名列绍兴市创新团队培育对象。
浙江丰利研制超微粉碎设备已达20多年, 产品涵盖10大类100多个品种, 远销欧美、东南亚。粉碎细度现已提升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级, 连续3届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其中新一代超微粉碎设备———MTM冲击磨、GJF干燥超微粉碎机等10项高新技术产品, 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项目;13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QFJ纤维超细剪磨机、超低温微粉制备成套设备等多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科研重点计划, 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丰利还抓住近年来国家优先支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良机, 先后研发出回收处理废旧电缆、废旧线路板、废旧塑料等资源再生利用设备。2009年6月, 其“一种废旧电子线路板的粉碎回收处理工艺及其设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废塑料基复合材料粉体法综合利用技术开发课题”被列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浙江丰利供稿)
吴江化纤业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篇11
吴江市是中国纺织化纤产业最为重要的集聚地之一,在产业中处于非常显著和重要的位置。吴江的产业发展轨迹是新世纪中国化纤行业快速发展的典范。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认为,吴江纺织化纤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各环节长期以来均衡发展,市场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完善,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并得到推广应用。
化纤纺织产业是吴江市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市经济板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吴江化纤纺织产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纺织化纤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吴江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吴江纺织化纤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吴江市直接从事化纤纺织业的生产企业超过8000家,主要集中在盛泽镇及周边地区。全市拥有无梭织机15万台,其中喷水织机13万台,喷气织机2万台,剑杆织机3000台,已成为全国织造无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织造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320万吨合纤生产能力,其中融体直纺280万吨,化纤产能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生产各类纺织品120亿米、印染布36亿米、服装4亿件、针织毛衫2.5亿件。
产业体系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建立了产、供、销齐全的纺织产业格局,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吴江市化纤纺织产业集聚了一大批相关企业从事化纤纺织生产,已形成从纤维生产、织造加工、印染整理、服装制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位于“中国绸都”盛泽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现有6000多家化纤纺织商户人市交易,2010年交易额达到710亿元,已成为全国化纤薄型织物最大的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是我国第一大纺织专业市场和十大工业品批发市场之一。同时,吴江纺织品电子商务平台、纺织品物流基地,纺织技术研发检测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纺织企业提供了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信息流通、技术咨询等服务功能,对做强做大纺织产业集群具有引导促进作用。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近几年,吴江市纺织企业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如恒力集团、盛虹集团、鹰翔化纤、新民纺织、福华织造等。其中,恒力集团和盛虹集团进入了全国企业500强行列。恒力集团2010年销售超过300亿元,成为吴江最大的民营企业和江苏省最大的织造企业。
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吴江市化纤纺织产业主要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纺丝设备达到当代国际最先进水平。一大批企业建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联合的技术研究机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现有5家社会化服务的技术中心,解决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至2010年底,吴江市化纤纺织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9件。
技术创新是行业引领者的源动力 篇12
2013年, 尽管全球通信产业的发展并不景气, 但烽火通信还是通过前瞻性的技术布局、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以及成熟稳健的创新机制, 再次刷新了国内外光通信领域的诸多技术能力和创新速率, 牢牢坐稳了国内光通信领域的“第一把交椅”。
据记者了解, 截至目前, 烽火通信在新一代智能光网络、光纤到户、分组传送网、新一代光传送网等重大科研产品和技术均已研发成功, 部分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突破使得烽火通信目前已处于世界光通信研究领域的前列。例如, 烽火通信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单纤单模光纤超大容量传输系统实验, 该系统容量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完成单通道普通标准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传输记录超过目前国际上已知的最高水平;完成国内首次2240公里168×103Gb/s光纤实验传输, 其“容量—距离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确保企业“赢在明天”
如何屹立于光通信市场的领跑地位, 烽火通信的秘诀在于准确的技术决策能力、坚实的基础研发能力以及完善的端到端产品布局, 也就是说, 需要保持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与领先性。
如今, 信息通信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引擎, 其产业自身的换代革新的速度不言而喻, “赢在明天”已经成为众多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的生存之道。曾经在10G市场无限风光的北电以及希望“一机打天下”的UT斯达康, 最终都是因没有保持技术领先性和完整的产品布局, 最终消失于业界的视野。
经过长期的产业沉淀和技术积累, 烽火通信对于“赢在明天“的企业生存之道更是有着深刻理解。按照烽火通信的说法, 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不仅要吃的着碗里的, 看着锅里的, 还要思考如何尽快舀到碗里来。据了解, 烽火通信每年都将营业收入的10%作为公司的研发投入。
作为典型的“重要不紧急“的预研工作, 烽火通信多年来未有一丝怠慢, 企业深知, 虽然预研工作因对象和内容的不成熟和高难度, 很容易带来高投入、高风险以及诸多不确定性等隐患, 很多企业还会因其前景不明而减少投入, 有的干脆放弃研发而采用”追随者“的市场策略, 但其实, 长期卓越的预研能力是鉴定企业能否领先的“验金石”。
预研工作主要聚焦于基础层的核心关键技术, 准确高效的预研工作能够引导企业下一步的能力方向, 利用技术上的先发优势为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 由此换来的是丰厚的利润空间和良好的企业口碑。
因此, 近年来, 烽火通信不断强化自身的预研能力, 公司先后在NP技术积累、100G光模块技术开发、基于Cel交换的POTS预研、智能化ODN、统一网管、10G EPON、PTN等方面做了大量的预研工作, 而这些工作也为公司后来的主流产品和业务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 烽火通信也规划了中长期的技术预研, 启动了400G、SDN预研, 推进家庭网关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了与软件云平台的交互, 实现了数字家庭多元化、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在未来, 该企业也将进一步加大技术预研力度, 对于我国通信技术掌控较弱的光纤通信、数据交换、核心芯片等领域开展深入的研发与投入。
贴近用户诠释“光通信专家”新定义
不仅如此, 在移动互联趋势日益明显, 运营商转型越发急迫的情形下, 烽火通信凭借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发现, 虽然自身已是全球光通信领域产品线最为完善的厂商之一, 但电信运营商的需求在快速变化, 过去单纯建设高速、稳定的干线网络思维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市场需求, 运营商需要自身网络能够更加贴近业务, 并针对智慧城市、OTT大潮以及企业信息化等新兴需求提出更加完整、合理的光网络解决方案。
由此, 烽火通信重新诠释“光通信专家”的涵义范畴, 将触角伸向了业务终端、信息化市场、系统集成等光通信领域的上下游产业, 并通过前瞻的技术实力和革新的商业模式, 面向电信运营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真正面向业务的从核心设备、传输设备、数通设备、线缆网络乃至接入用户家中的多媒体网管等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方案。
而这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策略也得到了商业上的成功。
在2013年, 烽火通信在光网络/接入领域, OTN产品中标中国移动一干东北环和西部环, 40G OTN再获中国联通集采最大份额, 100G产品同时中标三大运营商的四次干线招标;在业务与终端方面,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宽带终端集采综合排名均为前二, IPTV CDN产品在中国电信集采中综合排名第一, 家庭网关、机顶盒等产品在电信、联通集采项目和落地实施中均获得较高份额;在数通方面, 产品首次规模突破国家电网、多个省广电市场, 高端交换机、EOC等产品首次实现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的商用, 实现对全国广电、电力90%以上区域的覆盖。
4G建网回传商用方案已就绪
过去一年被喻为是“4G元年”, 三家电信运营商同时获得了LTE牌照, 一场关于4G跑马圈地的竞争随即拉开帷幕。为了能够尽早推出4G业务品牌抢占市场先机, 三家运营商相继发布了规模较大的建网策略。比如在2013年, 中国移动4G建网超过100个城市, LTE基站数量20万;中国电信在全国48个城市进行了LTE核心设备EPC的集采;而3G速率强劲的中国联通, 也将在2014年实现其覆盖56个重点城市的LTE升级计划。
4G俨然已经成为当下拉动通信产业增长的强劲动力, 除了激发无线市场的繁荣, 作为4G网络必不可少的回传资源, 固网传输领域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这对于多年来始终投身于光通信研发和创新的烽火通信而言, 是一次难得的市场机遇, 当然也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方面, 烽火通信认为, 无论面对4G, 还是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市场需求, 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端到端完善的产品覆盖能力都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改变行业05-26
粮食行业科技创新05-17
互联网行业看科技创新08-11
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分析的论文07-07
河南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评审表09-30
科技进步考核10-18
科技进步效应08-17
科技进步对策09-05
科技进步影响评价10-01
科技进步贡献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