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水解(精选4篇)
解析水解 篇1
1.下列不能使FeCl3水解完全的是 ( )
(A) 加水 (B) 升温
(C) 降温 (D) 加FeCl3晶体
(E) 加Na2CO3晶体
(F) 加Mg粉
解析: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升温使平衡正向移动.FeCl3水解有盐酸生成, Na2CO3、Mg粉跟盐酸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答案: (C) 、 (D) .
2.为什么热的纯碱去污效果好?
解析:Na2CO3水解使溶液生成NaOH, 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升温使水解程度加大, 溶液碱性增强, 去污效果好.
3.NaHCO3、NaH2PO4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解析:由于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所以NaHCO3溶液显碱性;由于H2P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所以NaH2PO4溶液显酸性.
4.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明矾水解生成Al (OH) 3, Al (OH) 3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5.草木灰能否跟铵盐混合使用?
解析:NH+4+H2ONH3·H2O+H+
CO
二者混合促进NH+4水解, 使c (NH3·H2O) 浓度增大, 分解放出氨气损失肥效.
6.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硫铵、芒硝、纯碱?
解析:分别各取少许配成溶液, 分别测其pH, 溶液呈碱性的是纯碱, 溶液呈酸性是硫铵, 溶液中性是芒硝.
7.为什么长期盛放Na2CO3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
解析:Na2CO3水解生成NaOH, Na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 生成Na2SiO3, Na2SiO3具有粘性使胶头滴管和瓶口粘在一起不易打开.
8.Na2S溶液中c (Na+) ∶c (S2-) =2∶1正确吗?
解析:S2-因小部分水解而消耗, 故c (Na+) ∶c (S2-) >2∶1.
9.如何配制FeCl3溶液以确保其纯度?
解析:将FeCl3溶于用盐酸酸化的水溶液中, 盐酸抑制FeCl3水解, 避免FeCl3溶液中混有Fe (OH) 3而出现浑浊.
10.如何用绿矾配制FeSO4溶液以确保其纯度?
解析:将绿矾溶于用硫酸酸化的水溶液中, 并加入少量Fe粉, 既抑制了Fe2+水解又防止Fe2+被氧化.
11.常用的泡沫灭火器的原料是NaHCO3和Al2 (SO4) 3溶液, 试述灭火的原理, 为什么不用Na2CO3溶液代替NaHCO3?
解析:NaHCO3和Al2 (SO4) , 在溶液中发生3HCO-3+Al3+3CO2↑+Al (OH) 3↓.Na2CO3和Al2 (SO4) 3在溶液中发生3CO
12.己知HA、HB、HC是三种一元弱酸, 由弱到强, 则浓度相同的NaA、NaB、NaC三种溶液, 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
解析:NaA、NaB、NaC所对应的酸分别是HA、HB、HC, 因为三种酸由弱到强, 则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NaB、NaC. (越弱越水解) .
13.己知HA、HB、HC是三种一元弱酸, 由弱到强, 若三种溶液NaA、NaB、NaC溶液pH相同, 则c (NaA) 、c (NaB) 、c (NaC)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
解析:若相同物质的量的浓度三种溶液, 则pH由大到小, 若要使三种溶液pH相同, 则NaA、NaB、NaC的浓度由小到大.
14.0.1 mol/L的下列溶液,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
(A) CH3COOH (B) NH4Cl (C) HCI (D) H2SO4 (E) NaCl (F) NH3·H2O (G) Ba (OH) 2 (H) NaOH (I) CH3COONa.
解析:本题要弄清二元强酸, 一元强酸, 弱酸, 水解显酸性, 中性, 水解显碱性, 弱碱, 一元强碱, 二元强碱.答案: (G) (H) (F) (I) (E) (B) (A) (C) (D) .
15.比较相同物质的量的浓度Na2CO3、NaHCO3、C6H5ONa三种溶液pH大小.
解析:Na2CO3、NaHCO3、C6H5ONa所对应的酸或酸根分别是-HCO-3、H2CO3、C6H5OH, 它们电离常数由大到小顺序是H2CO3>C6H5OH>HCO-3, 相同浓度三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Na2CO3>C6H5ONa>NaHCO3
16.实验室可用Na2S、AlCl3溶液混合制备Al2S3吗?
解析:3S2-+2Al3++6H2O3H2S↑+2Al (OH) 3↓, 实验室制备Al2S3可用Al粉S粉混合共热.
17.MgCl2·6H2O晶体高温灼烧时产物是什么?
解析:MgCl2·6H2OMgCl2+6H2O, MgCl2+6H2OMg (OH) 2+2HCl, 温度升高盐酸挥发平衡正向移动生成Mg (OH) 2, 高温灼烧Mg
18.0.1 mol/L某一元酸和0.1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则溶液的pH ( )
(A) >7 (B) <7 (C) =7 (D) ≥7
解析:酸和碱完全中和, 若为一元强酸则为中性.若为一元弱酸, 因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答案: (D) .
19.pH=1 HCl和pH=13碱等体积混合, 则溶液的pH ( )
(A) >7 (B) <7 (C) =7 (D) ≥7
解析:若为一元强碱则为中性, 若为一元弱碱则碱过量显碱性.答案: (D) .
20.pH=5 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c (OH-) 和pH=9 CH3COONa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c (OH-) 分别是多少?
解析:NH+4+H2ONH3·H2O+H+, c (H+) =10-5 mol/L, CH3COO-+H2OCH3COO-+OH-, c (OH-) =10-5 mol/L显然两种情况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c (OH-) =10-5 mol/L.
21. 0.1 mol/L CH3COONa溶液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1) c (Na+) >c (CH3COOH-) >c (OH-) >c (CH3COOH) >c (H+)
(2) c (Na+) +c (H+) =c (OH-) +c (CH3COO-)
(3) c (Na+) =c (CH3COO-) +c (CH3COOH)
(4) c (CH3COOH) +c (H+) =c (OH-)
(A) (1) (B) (1) (2)
(C) (1) (2) (3) (D) (1) (2) (3) (4)
解析:CH3COONa是可溶性的盐, 属于强电解质, 在溶液中完全电离CH3COONaCH3COO-+Na+, 因为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 CH3COO-在水中只有少部分要发生水解, CH3COO-+H2OCH3COOH+OH-所以c (CH3COO-) 比c (H+) 及c (OH-) 大得多, 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 所以c (OH-) >c (H+) .综合起来, 不难得出 (1) 正确.根据电荷守恒 (2) 正确, 根据物料守恒 (3) 正确, 结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4) 正确, 也可以通过质子守恒得到 (4) 正确.答案: (D)
22.草酸 (H2C2O4) 是二元弱酸, KHC2O4溶液显酸性, 0.1 mol/L KHC2O4溶液中,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 c (C2O
(B) c (K+) +c (H+) =c (OH-) +c (HC2O-4) +c (C2O
(C) c (K+) =c (HC2O-4) +c (H2C2O4) +c (C2O
(D) c (H2C2O4) +c (H+) =c (OH-) +c (C2O
解析:KHC2O4是可溶性的盐, 属于强电解质, 在溶液中完全电离KHC2O4K++HC2O-4, 因KHC2O4显酸性, 即HC2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A) 项正确的.根据电荷守恒, (B) 项错误, 应改为c (K+) +c (H+) =c (OH-) +c (HC2O-4) +2c (C2O
23己知HF的酸性比HCN的酸性强.现有物质的量的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NaF和NaCN两种溶液, 已知前者溶液中离子数目为n1, 后者溶液中离子数目为n2.则n1、n1的大小关系.
解析:NaF、NaCN均为强碱弱酸盐, 水解显碱性, 由于HF的酸性比HCN的酸性强, 知NaCN溶液碱性更强, NaF溶液中c (H+) 大于NaCN溶液c (H+) .两种溶液中c (Na+) 相同, 故NaF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大于NaCN溶液中阳离子浓度, 由c (Na+) +c (H+) =c (OH-) +c (F-) , c (Na+) +c (H+) =c (OH-) +c (CN-) 可知这两种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浓度等于阳离子浓度的两倍, 故n1大于n2.
解析水解 篇2
本课时主要通过实验验证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从表观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第1 节的知识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有效地扩展知识,使学生发生认识上的飞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正确的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鉴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教学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
(2)利用实验,由宏观结论运用化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从旧知走入新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本节课归结起来优点主要有:
(1)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强。本节课由于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助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去阅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演示,口头表述,上黑板展示,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
(2)对于教材中实验的改进非常成功。把家庭小实验以小组的形式预先布置给学生,学生不但测了实验中要求的四种盐的酸碱性,有的同学甚至测了洗发水、洗衣粉等溶液的酸碱性。
用精密试纸使学生对溶液得到酸碱性判断非常准确。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可能是学生比较紧张,另外有一个思考题设计的比较难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原理,但是盐类水解的方程式书写还不够熟练。
(3)幻灯片在播放时跟不上讲课的速度。
(4)实验时间较长,以至于没能按计划完成相应的.练习。
附: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学会PH值测量的方法,会使用PH试纸,以及PH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寻找规律
1情景创设:
通过观看灭火视频了解泡沫灭火器中的主要成分。教师写出反应的化学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视频提出问题 提问:A泡沫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B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 C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学生讨论
结果:适用于扑救油制品、油脂等火灾, 但不能扑救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近而远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始终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使用时,灭火器应始终保持倒置状
注意:泡沫灭火器不可用于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否则将威胁人身安全
2实验探究
让学生测定以下物质的PH,仪器:PH试纸,PH计,玻璃棒 药品:指示剂(酚酞,石蕊)
学生自己选择试剂和仪器测量下列物质的PH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PH试纸的使用,以及PH计的使用规则
Nacl,Na2CO3,NaHCO3,N H4Cl, Na2SO4,CH3COONa,(NH4)2SO4 Al2(SO4)3
3.小组测量记录,汇报,并列表归类 老师最后呈现的结果
4.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其于盐的类型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以及表格内容总结规律,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结果:强酸强碱盐显中性,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可以老师帮助归纳 )
板块二分析原因
1.提问:C(H)
C(OH)酸性 C(H) =C(OH)中性 那么盐溶液中H+ OH-从何而来?
+-+-+-
4.老师引导:分析这些粒子的组合形式,发现会有弱电解质生成
平衡时C(H) >C(OH-)
小结:弱碱阳离子NH4+与水电离产生的OH-形成了弱碱NH3·H2O,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导
+
致溶液的C(H+)增大,使溶液呈现酸性,这就是NH4Cl溶液呈酸性的根本原因。 5.观看视频,从微观角度了解水解的原因
6.通过类比,学生自己写出CH3COONa的水解过程,
7.老师播放视屏,加深学生对水解过程得了解 8.老师提问溶液成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溶液成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中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点解质,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9.老师提问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解析水解 篇3
煤基油公司尿素装置采取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气提法工艺, 年产30万t尿素, 装置于2009年10月投产。自投产以来, 解析水解系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废液超标事故频发, 废液超标会引起用户系统氨氮超标, 引起环保事故, 严重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运行。
解析水解系统原设计每小时处理含NH3、Ur、CO2溶液20.481 4 t, 解吸塔塔底水中NH3≤5 ppm、Ur≤5 ppm。从运行来看, 解析塔容易出现液泛, 气相带液情况较多。开车过程或事故状态下, 解析液浓度达到9%, 解析负荷达到35 m3以上后, 解析运行明显变差, 解析中部温度提不起来, 解析塔三处温差变大, 最大可达到10℃;解析压力高, 有时需要开现场放空进行控制, 导致废液超标, NH3>50 ppm。同时, 塔盘运行周期短, 筛孔结垢严重, 运行半年后需停车清理塔盘。
回流冷却器运行周期短, 运行半年后列管堵塞严重, 冷却效果恶化, 导致回流泵超温, 解析压力偏高。
1 工艺流程简述
入氨水槽的蒸发闪蒸冷凝液, 含有一定量的NH3, 少量CO2和少量尿素, 这部分氨水分由解吸塔给料泵打出经解吸塔换热器, 加热到117℃送到第一解吸塔上部, 解吸出氨和二氧化碳, 解吸塔的操作压力为0.27~0.3 MPa, 出第一解吸塔的液体, 经水解给料泵加压到2.0 MPa经水解塔换热器换热后, 进入水解塔的上部, 水解塔的下部通入2.4 MPa蒸汽, 使液体中所含的少量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气相进入第一解吸塔上部, 液相经水解塔换热器换热后温度为137℃, 进入第二解吸塔上部, 塔下部通入0.4 MPa的蒸汽进行解吸, 塔底温度为143℃, 从液相中解吸出来的氨和二氧化碳及水蒸汽, 直接导入第一解吸塔的下部, 与第一解吸塔的液体进行质热交换。在回流冷凝器中冷凝, 冷凝液一部分作为回流液回流到第一解吸塔的顶部, 进行质热交换, 以减少出塔气相的水含量, 另一部分冷凝液, 送到低压甲铵冷凝器在第二解吸塔解吸后的液体含氨小于5 ppm, 尿素小于5 ppm, 经解吸塔换热器换热和废水冷却器冷却后送出尿素界区。
2 问题分析
1) 解析塔存在问题分析:解析塔两塔温差大, 解析一塔温度偏低, 增加蒸汽的前提下并不能有效提温。而根据氨水的温度与其蒸汽总压存在着固定关系, 可查出氨水浓度为0时, 即不含氨的温度和压力的关系。例如, 温度为143℃时, 压力为0.3 MPa时, 排出废液必不含氨。问题主要集中于温差偏大, 蒸汽上升阻力大, 证明塔盘的阻力降偏大。同时, 解析水解三塔, 互相联系紧密, 流程串联, 互相影响较大。解析一塔的效果直接影响水解的效率, 相应水解效率低影响解析二塔的解析进行。二塔底部温度达到指标, 但一塔底部温度波动大, 且低于指标, 从而引起水解温度的波动, 水解温度最终影响二塔顶部温度, 最终导致整个系统波动频繁, 废液不合格。
2) 设计塔盘采取普通筛板塔盘, 开孔6, 按设计值进行计算机模拟和塔盘水力学计算, 上塔的板孔动能因子达到了15.6 Pa0.5, 已经是筛板塔的操作上限, 如在原设计的条件下增加处理量, 上段将发生喷射液泛, 使上塔出液的氨含量超出设计指标 (NH3>1%) , 导致水解器中尿素水解不完全, 下塔出液中的氨和尿素同时超标。
再者, 筛孔极易被堵塞, 堵塞严重情况下, 蒸汽上升阻力进一步增大, 大量蒸汽堵至两层塔盘之间, 溢流堰处充满蒸汽, 最终导致下液困难, 一塔频繁液泛, 氨水漫至回流冷却器返回氨水槽, 进水解塔液量大幅下降, 氨水在系统内部形成内循环, 氨水槽液位快速上涨。
3) 回流冷却器运行周期短分析。回流冷却器为“U”型换热器, 设备位于框架四楼, 采用循环水冷却, 循环水压力到达该设备时降至最低, 导致循环水中杂物、淤泥滞留于冷却器列管“U”型弯处。
3 技改方案
3.1 解析塔塔盘改造
如果解吸塔进料达到32 t/h,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塔盘水力学计算, 上段的空塔动能因子接近22Pa0.5, 在塔径确定的条件下, 筛板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所以, 解吸塔在高于32 t/h进料的条件下平稳运行, 必须改造现有的塔内件。
湖北晨光有限公司根据我公司运行参数对塔盘进行了设计改造, 由原来的普通筛板塔盘改为单溢流导向固阀塔板。
1) 解吸塔处正常生产负荷30~35 m3/h, 最高41 m3/h, 生产负荷下限25 m3/h。
2) 新型塔有自冲刷作用, 不易附着固体颗粒及易产生自聚物料。
3) 新型塔盘能够给汽液两相提供充分的接触空间, 使之能有效分离, 减少雾沫夹带。
4) 新型塔盘效率有效提高, 板压降低。
5) 具有消泡性能, 新型塔板能够处理常规塔板难以处理的易发泡物料。
3.2 回流冷冷却方式改造
回流冷冷却方式更改为密闭循环, 密闭水中介质为脱盐水。
4 效果评价
1) 回流冷冷却方式改造效果评价。技改前, 回流冷却器为“U”型换热器, 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冷却效果逐渐减弱, 回流液浓度降低, 解析气相无法完全被冷凝, 解析压力升高。系统主要表现:解析手动放空始终有一定开度, 造成放空量增大, 氨的损失, 同时排气筒排气中氨味增加;同时回流液浓度低导致进入高压系统水碳比偏高, 转化率降低, 增加能耗。最短运行周期为3个月。
通过技改, 投用以来, 冷却效果良好。脱盐水冷却管线及水池内循环水都进行了置换, 并水池内水定期进行切换。回流泵回水温度稳定在55℃~63℃, 波动小, 回流泵出口温度稳定在75℃~80℃。解析压力稳定在0.23~0.27 MPa, 未出现超过0.30 MPa情况。
2) 新型塔盘投用以来, 解析效率明显提高, 解析废液中氨含量分析可保证10 ppm;系统稳定情况下, 可达到2 ppm。
技改后, 运行至今塔盘效率正常, 未发现堵塞现象。从操作上来看, 新型塔盘投用后, 系统稳定性有了明显增强, 抗波动性大, 在高压系统波动或开停车过程来料浓度变化, 浓度达到10%情况下, 解析系统无较大波动。运行至今, 未出现大幅降温情况, 操作强度与难度有了明显降低, 为岗位操作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操作条件。
同时, 在保证解析废液完全合格的前提下, 解析气相现场放空全部关闭, 解析塔两塔三个温度温差为1℃~3℃, 底部温度为143℃~144℃。
5 结语
尿素解析水解系统在经过塔盘改造后, 从效率、能耗、操作方面有了明显改进, 为操作人员提供较好操作硬件的同时, 降低了系统消耗。
参考文献
[1]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氮肥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8.
[2]袁一.化肥工业丛书-尿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盐类的水解》教案 篇4
一、标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学会PH值测量的方法,会使用PH试纸,以及PH计,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灭火器的种类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
讲解: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泡沫灭火器
已知泡沫灭火器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Al23+6NaH3==3Na2S4+2Al3↓+62↑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发现它不是复分解反应,那么大家来猜想一下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
大家桌子上面有pH试纸和几种溶液,分别是
Nal,Na23,NH4l,Na2S4,H3Na,2S4,Al23
大家类测一测他们的pH值分别是多少
PPT:
强酸强碱盐
pH
强酸弱碱盐
pH
强碱弱酸盐
pH
Nal
NH4l
Na23
0
Na2S4
Al23
H3Na
我们知道酸性溶液中>,pH值小于七,显酸性,碱性溶液中-),pH值大于七,显碱性,那么盐溶液中的H+和H-是从哪里来的呢?
现在我找同学来说一下NH4l溶液中都有哪些离子呢?
有NH4+,l—,H—,H+。
讲解:我们知道溶液是呈电中性的,而氢离子浓度又大于氢氧根浓度,那么氯离子浓度就大于铵根离子浓度,我们看根据物料守恒铵根离子应该等于氯离子,而氢氧根离子应该等于氢离子,现在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都变少了,说明两者互相消耗了,呢么我们以为例,研究一下NH4l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变化
播放盐类水解的微观表现Flash动画视频
板书:
NH4l͞NH4++l-
H2͞H-+H+
↿⇂
NH3·H2
NH4l+H2͞NH3·H2+Hl
NH4++H2͞NH3·H2+H+
下面我在找一位同学参照我写这个方程式写出H3Na在水溶液中的变化
H3Na͞H3-+Na+
H2͞H+
+
H-
↿⇂
H3H
H3Na+H2͞H3H+NaH
H3-+H2͞H3H+H-
以上的过程你给我们就称之为盐类水解,那么盐类水解的定义是什么呢?同学们试着自己总结一下,可以小组讨论
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阴离子在水中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者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就叫做盐类的水解。
练习:在笔记本上写出来Al23,Na23的水解过程。
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中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H-结合生成弱点解质,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提问Na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学生分析:因其电离出的阴、阳离子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H-生成弱电解质,也就是说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中(H+)=(H-)
根据结论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H-结合生成弱点解质的反应。
帮助学生归纳盐类水解的实质:促进水的电离
提问:根究上面已学到的知识,小组讨论灭火器发生的原理,并解释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讨论泡沫灭火器发生的原理
Al23+6NaH3==3Na2S4+2Al3↓+62↑
可能是由于发生了盐类水解、由于Na2S4水解显酸性,NaH3水解显碱性
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有Al3和2的产生
学生归纳总结:原因由于Na2S4水解显酸性,NaH3水解显碱性,所以两者混合促进了二者得水解,所以有Al3和2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