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青铜时代

2024-08-06

安徽的青铜时代(精选5篇)

安徽的青铜时代 篇1

当人们还沉浸于讨论多大规模的数据才是“大数据”时, 最新调查显示, “大数据”时代已然降临。置身其中, 作为传统电视新闻的代表—联播类栏目应顺势而为, 用数据化分析观众喜好, 增进互动, 向新闻本质渐进回归, 将宣传新闻化, 开发利用全数据价值, 在回应观众诉求中引导观众, 自觉变革, 克服宣传味、八股味、联播腔、难接地气、与百姓生活隔膜等问题, 在自媒体时代获得新的生机。今年以来, 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在安徽广播电视台的直接推动下, 做了一些有益有效的尝试。

融媒体报道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

观众生成内容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一个方向。在电视新闻竞争乃至整个媒介竞争中, 没有互动便意味着失去观众, 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加快, 应该努力与电视观众进行全方位交流互动, 积极搭建市民社会的公共话语空间并以此引导舆论。《安徽新闻联播》在2013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中就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专门开设《两会微评》, 在安徽省内首次进行百姓评论员“海选”, 通过与16个市电视台的联动, 每天选出3名百姓评论员就会上热点话题在工作生活场所点评, 这些百姓评论员多为基层干部、社区居民、田里的农民, 他们在接到话题之后, 还会征求身边百姓的意见, 成为小小的民意代表, 再进行观点碰撞。与此同时, 还在拥有十几万粉丝的@安徽卫视上发布相关热点话题, 吸引了大批新浪微博网友留言, 从这些网友留言中进行微博筛选, 成为网络评论员, 如此, 网络评论员与百姓评论员、专家评论员“三位一体”, 新鲜热辣点评每日会上热点, 成为全国两会报道的一大看点。在这个例子中, 其实参与报道的只是部分观众, 起到的是“样本”的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 观众反馈可以建立在全部观众的基础上, 即:1样本=总体1, 通过对观众体验, 包括何时暂停、后退和快进、网络上的观众评价、搜索操作、观看视频的时间和使用终端等等进行分析, 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看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另一方面, 在节目中更多设置微博摘选、彩信自拍、市民DV创作等环节, 在滚动字幕中播发观众的短信, 在新闻中使用一些手机视频的内容等等, 把观众的反馈更好地运用到选题线索、互动、生成报道等各个层面, 满足观众的成就感和价值报偿, 并产生自我激励和重复参与行为。

面对新媒体浪潮, 特别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迅猛发展, 要善用和巧用新媒体, 打通两个官方和民间舆论场, 提升传播力。一是塑造有灵魂的官方微博。目前, 栏目已经开通了@安徽新闻联播, 需要优化发布策略, 打造微博个性, 开展话题传播和活动营销等立体式互动营销,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微博区别于其他微博用户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与新媒体联动。媒介融合是电视新闻创新之法, 联播类栏目更需要与微博、微信联动, 在嫁接融合中创新, 比如:在2013省“两会”特别报道中, 《安徽新闻联播》推出了专栏《微播两会》, 运用微博进行报道创新, 启动“百名代表委员微对话”的活动, 为上千万微博网民提供了一次与全省1400名代表委员零距离互动的机会, 活动推出后, 线上线下引发多方热评和强烈反响。事实上, 在与新媒体的互动中, 还可以运用记者与主持人微博、频道和栏目官方微博等, 以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等形式在公共话题和公共交流空间中互动, 增加官民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 发挥建设性作用。

突破惯性思维, 塑造栏目知性亲和的气质

惯性的思维定势是对创造力的极大束缚, 对于联播类栏目而言, 这种惯性势力更为普遍, 容易损害节目品质, 而要突破思维的惯性和惰性, 需要力戒宣传味、八股腔、联播体, 塑造出与众不同的、能够令观众亲近的气质。而这个重塑, 首先需要各级把关人解放思想, 做新潮流新思维新理念的引领者和运用者,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融会贯通, 为节目所用, 这一点非常关键。

比如:全国两会特别策划启动前夕, 为了配合整个宣传, 提升报道整体感, 便创新性打破《安徽新闻联播》延续多年的惯常报尾方式, 将原本没有信息量的客套式结尾一变而为特别的报道, 以“两会表情”为标题, 以图片形式定格两会上的精彩瞬间, 贯穿两会全程, 播出后各方反应很好, 认为形式新颖创意出人意表。为了延展报道效果, 台里决定把《大美安徽》作为《安徽新闻联播》的常设性特殊专栏, 将之作为持续推广安徽“三个强省”建设成果、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微窗口, 已经成为栏目的一个收视高点和品牌。再如:联播的重大会议报道尤其是两会报道, 一般都是习惯于严肃沉稳, 甚至色调上, 也常常是非常喜庆的红色、黄色, 甚至记者出镜的服装也都是红色为主。在《安徽新闻联播》2013省两会特别策划《美好安徽走向幸福》中, 分管台领导提出, 将沙画引入时政新闻报道中作为片头, 徽风皖韵的气息令人赏心悦目, 沙画这样一种指尖上的舞蹈使得时政报道的屏幕形象清新时尚, 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这在全国同类节目中属首创。在随后的春节特别策划《感动, 这个年》中, 不仅把沙画继续运用到片头中, 还用来讲述人物故事, 不仅有效回避了图像表现力不足的短板, 更以朦胧灵动的画面给了观众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一改以往电视新闻人物故事讲述尤其是回溯式讲述的常规做法。随后在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中, 台分管领导提出来把沙画片头再次升级, 打造一个彩色版本, 清风扑面。

回到原点看问题, 把握社会脉动, 回归新闻本位

“生活在新闻联播里”“死也要死在新闻联播里”, 这些网络里流传的段子在搞笑之余其实耐人寻味:为什么观众会觉得我们有一部分报道不真实, 显得假?这些其实也警示我们, 尊重新闻规律, 回归常识, 回归新闻报道的原点, 直面社会转型期现实, 把握社会直接脉动, 贴近真实的百姓生活, 报道才会有热度和温度, 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今年年初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 各地也纷纷在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篇幅和次数上做出具体规定, 其实对于联播类时政新闻栏目而言, 根本问题不是时政报道量上的增与减, 而是如何转变对“什么是新闻”的认识, 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 一是必须第一时间发布新闻, 实现直播常态化。网络时代, 电视在技术上最大的优势是现场同步直播, 不确定性和带入感是电视直播的最大魅力, 相对于微博直播等新媒体直播的碎片化, 电视现场直播传递的信息更加完整和全面, 《安徽新闻联播》将逐渐尝试引入微型直播样态, 在省委省政府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和重要主题报道、评论员评论等样态中, 尝试引入直播连线。更加注重与新技术融合, 探索与新媒体的合作, 与省内移动通讯运营商合作进行3G直播平台的建设, 利用3G、微博等, 尝试即时多点直播, 形成以SNG卫星直播车为主体、3G设备为辅助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必须说“有营养”的话。抛开习惯的“官话”, 学会说“民话”。9月下旬, 《安徽新闻联播》推出全媒体新闻行动《平凡人中国梦》, 人物的选择和节目理念主张简单、真实、打动、有境界、有情怀, 摒除面具、虚伪、功利, 可以用“四个回归”来概括, 就是回归平凡小事, 回归人的本性, 回归自然本真, 回归理想, 人物的追求有一定的超越现实的境界和理想, 报道要回归新闻理想, 有新闻担当。如此诚心诚意地说老百姓的贴心话, 自然可以赢得良好收视。

内容民生化, 让人文精神照亮报道

在习李新政“民本指向”的指导下, 内容民生化将是联播类栏目报道内容的重要增长极, 而内容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 让人文精神照亮报道。因为, 新闻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生的采访, 人文精神应如血肉般灌注入以事实为骨架的新闻叙述之中, 才能产生震荡人心的力量。一是聚焦“新民生”“大民生”。在日益扩大的市民社会, 将有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到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中, 主流媒体应该通过搭建市民与政府对话的平台, 让民众意见最终上升为政府意志成为可能, 同时将目光切入到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思维死角和视觉盲点, 探讨解决百姓物质、精神、权益等层面的需求问题, 这里电视新闻所起的作用, 不再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而是提供民众与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关注、讨论和交流甚至博弈的平台。二是国计民生化—致力于时政新闻的民生化。对于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宏观政策, 努力寻找它们与百姓生活的关联度, 多做解读式、调研式报道, 提升报道的前瞻性、建设性, 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 越是重大时政报道, 越要强化和体现民生视角。再以2013全国两会特别策划《走进春天》为例, 致力于关注百姓生存与发展、权益的大民生理念, 做观点新闻, 在我们的报道中反映百姓最为关注、党委政府关心、代表委员呼声强烈的问题, 如:改革、发展、房价、楼市调控, 在采访中, 力求去除以往容易出现的正确的废话, 赞美话客套话和官话, 在直面问题甚至很尖锐地谈问题, 然后言之有物地建言献策。三是让报道触碰人心。新闻报道的竞争, 说到底是思想的竞争, 新闻因人而生动, 要多从人文角度观照各类报道, 使得主题宣传新闻化、新闻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比如:迎接十八大自主策划《红色青春》就是选取以80后为主体的优秀年轻党员为主人公, 讲述他们扎根基层的青春励志故事, 以他们在基层的生活实录为基础, 袒露真实的青春心语, 给年轻观众很好的激励, 因为青年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未来。2013年元旦起, 《安徽新闻联播》开设了《寻找身边的感动》专栏, 它以微型纪录片的方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感人故事, 以触碰人心的细节放大感动元素, 展现蕴含其中的人性光华和道德力量, 今后将继续打好感动牌, 传播正能量。四是持续开展舆论监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监督力。《安徽新闻联播》专栏《群众利益无小事》开办之初是全国联播类节目中唯一的舆论监督专栏, 2013年在此基础上开设了《百姓关注》专栏, 多选百姓反映强烈、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的话题, 立足建设性, 理性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评论特色化, 树立媒体立场

主流媒体的影响, 关键是看立场, 看是否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的能力, 在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中, 面对生产性和传播性越来越强的受众, 以“现场”贴近受众、以“立场”吸引受众就显得格外重要。

打造电视新闻的评论高地, 关键是要实行新闻评论员制, 有一批评论员队伍, 这样才能确保原创和质量。目前, 《安徽新闻联播》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百姓评论员、网络评论员、专家评论员、主持人评论员的架构, 特点上新锐与主流相结合, 地域上本土与外地相结合, 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 职业上广覆盖社会各个阶层, 目的是形成多元多视角的意见表达。创新评论内容。不止是省内大事件大活动, 百姓关注度高的公共热点话题、民生话题类稿件、传递正能量的稿件, 都可以进行评论, 根据每日每档节目情况, 灵活选择主打稿件增加评论元素, 打造观众记忆点。比如, 从3月下旬开始, 连续一个多月推出的“聚焦不文明现象”系列, 每天播出都有单独的评论板块, 以“百姓论文明”的形式, 百姓评论员和网络评论员轮番上阵, 效果很好, 受到中央文明办批示表扬。创新评论形式。除了常态的本台评论、本台短评、百姓评论、记者手记、记者感言等体裁样式, 还可以逐渐引入多种形式, 比如, 直播连线、评论员记者式现场评论、街头海采、演播室视频连线、网络连线、电话连线、电话采访、口播+图像或图片双视窗、口播+字幕双视窗等等, 今后还将重点开发主持人评论、本台述评、记者述评。

制度是保障, 构建高效顺畅的创新和策划流程

电视新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机制是指挥棒, 制度是保障, 有了好的机制, 创意会不断迸发。围绕《安徽新闻联播》, 目前已经构建起台长策划调度会制度以及策划调度会、编委会、部门、编辑记者四级策划制。创新评估体系、奖惩机制, 台长基金每年拿出10万, 专门针对联播设立创新奖。盘活人力资源, 对于系列化规模化的重要报道, 打破部门分割, 调集全中心甚至全台优质资源。开门办联播。鉴于目前采编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密切与省相关政府部门、智囊部门的合作, 建立常态长效的合作机制, 提升报道的前瞻性和深度系列化策划。深化与地方台合作, 地方台尤其是60多个县级台如同我们深入全省各地角落的毛细血管, 需要更好地发挥他们距离现场更快更近的优势, 为我所用, 并通过他们, 扩大联播和本台在当地的影响力。探索和推行集约化运作, 改进栏目运作理念、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 使之更加科学化、畅通化、高效化。打造学习型团队, 提升综合素养以及持续的竞争力。

总结

2大数据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 信息产品加工将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 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将构建在大数据之上。在大数据时代, 一切皆信息, 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包括联播类栏目在内的电视新闻而言, 需要以求真之意、务实之心, 顺应变革, 乘势而上, 在一场场新闻竞争中胜出, 以饱满的新闻理想和新闻精神更多服务于社会和百姓。

安徽的青铜时代 篇2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能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善土壤的不良特性;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剖面分析表明,环境只是古聚落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基础因素,生产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夏商周时期全省聚落总数增加,但淮北平原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聚落大规模缩减.皖中和皖南的丘陵山地地貌使那里所受洪灾较轻,灾后这些地区因热量条件好使聚落迅速发展起来.新聚落大多建在利于农业生产、能躲避洪水的地方.

作 者:朱光耀 朱诚 凌善金 王吉怀 杨晓轩 ZHU Guang-Yao ZHU Cheng LING Shan-Jin WANG Ji-Huai YANG Xiao-Xuan 作者单位:朱光耀,ZHU Guang-Yao(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蚌埠学院地理系,安徽,蚌埠,233050)

朱诚,杨晓轩,ZHU Cheng,YANG Xiao-Xuan(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凌善金,LING Shan-Jin(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王吉怀,WANG Ji-Huai(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安徽的青铜时代 篇3

作为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主题活动,“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www.sdjk365.com)上线启动仪式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进主持。在众多媒体和嘉宾的见证下,大家共同庆祝“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上线这一重要时刻。

“时代健康”:品牌期刊的数字化升级之作

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保健与生活》是全国品牌期刊,多年来秉承“面向群众,贴近生活”的办刊理念,凭借优质的内容、高效的推广、清晰的经营思路和精益求精的办刊态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支持,发行量连续9年大幅增长,邮政发行上升幅度居全国同类杂志第一。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多媒体的兴起和阅读方式的改变深刻影响着期刊的出版。此次,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保健与生活》期刊社倾力打造的“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的成功上线,是其从传统纸质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由此期刊社搭建了由纸质期刊、健康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图书、线上线下活动构成的全媒体健康服务平台,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相辉映、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出版界力探大众健康服务领域的先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20世纪以来,数字化使人们的生活处在变革之中,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作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传统媒体更是深刻感受到数字媒体带来的压力。传统媒体需要改变传播形式,实现多样化传播。《保健与生活》期刊社迎击挑战,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数字化创新之路。从手机报、电子期刊到微博、博客、官网,无一不凝聚办刊人的心血和智慧,而“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营更是实现了期刊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

“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是安徽省唯一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信息与内容运营平台。该项目由中国保健协会、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机构协办并提供医疗卫生资源协助。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提供技术支持,自主知识产权。

提供全方位、立体覆盖的健康增值服务

“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资讯版块主要由“新闻专题”“养生保健”“怀孕育儿”“美容减肥”和“食品调查”“曝光台”等单元构成。其中“新闻专题”为广大关心公共卫生事件、最新医学发现的网友提供最新的医学资讯。由“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自行拍摄的名医访谈视频,更是“新闻专题”版块的一大亮点。“养生保健”为广大网友分门别类地提供了各种常见病防治知识及各种药膳美食制作视频,更有全方位的健康养生资讯;“怀孕育儿”“美容减肥”重点为广大的女性网友提供科学权威的资讯内容。

“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名医在线”频道以及“就医指南”频道中的“全国医院排行”和“疾病分诊查询”,集结全国各疾病专科著名专家,建立疾病咨询平台。网友可以通过网络与医生直接交流,获得相关疾病防治、恢复调理指导。截至目前,平台已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如北京医院心内科专家邓开伯、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等入驻在线咨询频道。此外,“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还与三甲医院合作成立数字健康中心服务网络,提供寻医导航服务(包括远程挂号、预约专家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信息服务。

“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建成上线后,将依托健康数据库和平台品牌进行整合营销,赢利模式既有广告、付费咨询服务,也有与三甲医疗、体检机构开展的合作医疗服务。未来,平台将与国内大型IT公司合作推广“健康云计划”,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规模。

安徽的青铜时代 篇4

1.1 泛娱乐化标题更易引起关注

《帮女郎》正式开始运营微信平台时,当务之急就是提高粉丝量和阅读量,这是衡量微信平台运营是否成功的标准。相应的其微信的标题和内容也就要以吸引眼球为首要目标。于是,可以发现省内、夸张、惊悚、具有悬念等特点的新闻标题易吸引点击。例如“禽兽!合肥40岁男子诱杀6岁女童并虐尸,竟然是因为……”

不难发现,这些标题有泛娱乐化的特点,但这种泛娱乐化倾向是值得警惕的。网络新闻娱乐化,让网络新闻下滑成娱乐产业,把真实的新闻创作成悬念丛生的娱乐故事,使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大受质疑,造成网络新闻的世俗化、市井化,甚至趋于娱乐化的八卦。但是,在网络大环境中又不得不这么做,也反映出了电视节目在互联网冲击下寻求生存的无奈。

1.2 受众并非网络失范化的始作俑者

虽然“标题党”式的消息能获得大量的点击率,其分享转发率却无法与高点击率成正比。2014年9月,腾讯的数据表明,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80%来自于朋友圈,因此转发和分享才代表了内容的高质量。《帮女郎》微信除独家消息外,涉及教育、文艺、环保、爱情的文章转发和收藏量较高。同样,2015年3月27日,《帮女郎》微信发布了一篇标题为“麻烦路过合肥105医院的大家,照顾一下这位爷爷的生意”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位残疾老人为帮孙女筹钱治病在医院门口卖红薯的故事,这篇内容的阅读量在后台已经达到了44万(2015年4月23日统计),在微信前台只能显示“100000+”的阅读量,意味着已经超过前台显示的极限。这是微信平台运营最为成功的一次案例,市民们觉得这条信息很有用,就会转到自己的朋友圈里,举手之劳,又能提供莫大的帮助,是大家都愿意做的。

所以,受众并不完全是网络娱乐化和失范化的始作俑者,“内容为王”的原则并不能因媒体形式的变化而遭到抛弃。因为事实证明,对于高质量的内容他们更加倾向于向别人传播,大部分受众的心是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也愿意通过回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净化网络环境,让新闻回归本真,不仅需要受众的再接再厉,也需要媒体自身的良性探索和管理部门的引导监督。

2 新媒体时代编辑方式需协同创新

2015年后,微信平台成为《帮女郎》网络平台的主体,成为主要的编辑重点。但由于微信每天必须推送4到5条消息,而公众平台的特点又让它不可能篇幅过于短小。所以,发布什么内容、独家内容又占多少是编辑们每天都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每天下午2:00开始,编辑们开始了晚上7:00左右推送微信的准备工作,称之为“找选题”。所以,微信平台的内容除了独家采访编辑的内容外,大部分也是源自互联网,有时甚至是直接转载。对于微信来说,这种找选题的方法显然是有缺陷的,它造成了《帮女郎》的微信内容和其他许多媒体微信内容的同质化。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大量的人力用于电视节目的采编和播放,微信平台推出原创内容人力不足,而且栏目也并不可能专门为微信平台准备一支原创团队来编辑内容。对于微信平台来说,长期下去会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传统节目团队和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协同创新迫在眉睫。

3 新媒体平台要重视反馈渠道的作用

每天下午,编辑都要对后台粉丝的留言和反馈进行回复。但互动往往只能通过文字进行,并且是非即时性的。微信平台收到的投诉往往多而杂,一个事件需要绵延很长时间才能搞清楚,效率并不如热线电话高。然而,因为电话的数量有限,依然有很多需要帮忙的人没有办法打进电话,于是就出现了在电视台门口堵门以期望获得关注和采访的事件。

2015年3月,一位需要帮助的女士抱着孩子在电视台门口拦住了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去路,向他们讲述了这样的案例:“孩子的母亲是自己的亲戚,刚生完孩子,发现有先天性的疾病无力救治,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音讯,希望通过《帮女郎》找到孩子的母亲。”事实上,这位女士已经通过微信甚至热线电话联系过节目组,但是一直得不到采访的反馈,无奈之下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向电视台求助,并交了一叠关于孩子的材料。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发现了节目对线索处理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真实可感的反馈渠道,仅凭多开通几个平台,往往不能起到预期中的效果。

4 对于互联网时代电视节目的反思

有些传统媒体的人不禁要问:什么时候,我们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了,难道苦心建立起来的传统媒体的坚固形象就轰然崩塌了吗?媒介融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形式看,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在强迫传统媒体与自己融合,这是一种吞噬式的融合。互联网的急躁和传统媒体的高傲碰撞后,传统媒体以认输而告终,亦步亦趋地跟着网络技术进步的步伐。2014年5月起,湖南卫视的一些高收视率的节目不再与民营视频网站合作,而是全部在“芒果TV”进行网络独播,这开启了传统电视台在互联网开辟的新模式,增强了网络视频门户之间对版权的重视程度,也促进了市场竞争,是一次好的借鉴。当然,湖南卫视有财力、有节目内容,并且盛产综艺节目,那么民生新闻节目《帮女郎》也可以进行小范围探索,进而决定是否可以走这条路。

5 结语

在找到完美的转型之路前,像《帮女郎》这样的电视节目和所属的电视媒体还是应该有努力的方向,那就是不能只把电视定义为客厅里那样一件从方到扁的盒子,让自己的专业之道和互联网的开放精神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新常态下新老媒体的平等对话。因为专业,电视还有掌握主导权的机会,虽然人人都会吃药,但还是需要医生来指导人们怎么吃,正如人人都成为自媒体,那么专业的新闻人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把关。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中受到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从业人员能发挥的作用更加难能可贵,但探索不能停止,因为环境在进步的时候,停止就意味着倒退。

摘要:《帮女郎,帮你忙》(简称《帮女郎》)是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非常出名的一档民生热线新闻栏目,面对新媒体时代,它在不断转型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以维护在省内民生新闻中的地位。当电视节目在跟着媒介技术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空间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节目要面对的,也是整个电视行业以及传统媒体行业要直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让我们对电视与新媒体碰撞的未来之路产生思考。

关键词:帮女郎,民生新闻,电视,新媒体

参考文献

[1]黄会锴.媒体“新常态”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2014(9).

[2]杨文军.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娱乐节目的自我营销[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3(5).

[3](美)乔治·吉尔德.通信革命——无限带宽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105).

安徽的青铜时代 篇5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新媒体已然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其超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新媒体产业也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着大量资本流入,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日渐上涨,发展势头强劲,整体产业发展不断向纵深挺进。

在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我国院线和影院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3年末,全国院线数量45条, 2014年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共上映影片388部,总票房合计296. 39亿人民币,增长率达36. 15%[1]。由于国产电影数量逐步增加和质量稳步提高,各地影院建设加快,越来越多的电影观众选择在影院观影,人们的影院观影习惯正在逐步形成。2014年,中国观看电影人次达8. 3亿,同比增长34. 52%[1]。《关于“全国校园电影院线”会商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全国校园数字电影院线正式启动建设,3—5年后在全国高校将建设6000块银幕,主要覆盖大学校园并辐射周边中小学校。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校园院线已有10条,2014年总订购场次48343场。其中,陕西励志校园数字院线规模最大、覆盖学生最多,全年订购影片38158场,在10条校园院线中位居榜首,自2010年成立以来,受众学生近6000万人次,学生覆盖率81. 6%[2]。

目前,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已有多家院线获得批准建设,采取多种方式经营多所高校数字影院,放映优质廉价的电影。2012年,安徽首家校园影院———MMC校园影院正式开放营业。该影院位于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大礼堂,共设有118个座位,每天能容纳约600人进行观影,这是由几名大学生筹资组建的,致力于服务校园,为学生提供更为实惠、优质的文化生活服务,此举深受学生欢迎,在校园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也为安徽高校影院的快速持久发展开创了先例,提供了典型引领。

二、蚌埠市高校影院建设发展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蚌埠市高校学生观影现状及未来高校影院建设的可行性和前景,2015年6月,笔者在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蚌埠市内高校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对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90份,回收调查问卷190份,回收率100% , 其中男生75人,女生115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9. 47% 和60. 53% ,统计数据并进行了分类加总分析。

(一)大学生观影现状分析

在190份调查样本中,48. 95% 的学生喜欢看电影, 61. 05% 的学生更喜欢到影院观影,但是只有3. 68% 的学生是经常去影院观影的,也就是一月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频率,这表明尽管学生喜欢看电影以及到影院观影,但是实际到影院观影的次数并不多,原因在于商业影院基本都在市区,距离学校较远,只有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于2014年12月在大学城附近正式营业,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两地相距较远不便出行,去影院观影就要额外增加费用而且非常费时,所以高校影院的建立可以直接解决这一难题。调查数据显示,64. 43% 的学生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日休息期间观影,并且60. 88% 的学生集中在17—22时观影。样本中有160人选择与朋友一起观影, 占比84. 21% ,66. 84% 的学生每月观影的费用约占月生活费的2%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去影院观影不多,所以花费也较少,没有对日常生活造成额外的压力。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提示,学生在影院观影时倾向消费爆米花、薯片等休闲食品和饮料,这也为影院经营收入作出一份贡献,但也有20. 76% 的学生除观影外不消费其他产品。

(二)大学生观影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在调研的190个样本中,根据影响大学生观影的14个主要因素设立5个评分等级,记为xi( 取xi= 1,2,3,4, 5) ,1级为最低,5级为最高,越高的等级代表着该因素影响力越大。已知每个影响因素每个评价等级的百分比, 可作为概率,则变量Xi的分布律为P{ X = Xi} = Pi,i = 1, 2,3,4,5,然后影响因素i综合各个评价等级计算每个影响大学观影的因素的平均值,即均值E( di) ,E( i) = Xi* Pi,均值E( i) 评分越高,则大学生对这一影响因素的重视度越高,则此因素对评价大学生观影意愿强烈程度所占的权重就越大。这14个因素对大学生观影意愿强烈程度的影响差异不大,波动较小( 见表1和图1) ,这也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注重观影的整体品质和消费体验,所以希望影院可以尽量提升自身环境品质,从多方面和多层次满足大学生的观影需求。相对地,在这14个影响因素中,大学生更重视影片质量2、观影效果6、影院配套设施7、服务态度8、观影氛围5、空间环境4因素,这六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愿意到影院观影的主要因素。因此,影院经营者在筹建高校影院时应着重考虑这六个因素,切实满足大学生的观影需求,并且不断创新, 真诚服务学生,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支持,促进高校影院快速持久发展,真正实现教育意义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高校影院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蚌埠市大学城内的4所高校共约有70000名在校生,他们不但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而且有充足的消费时间和较高的消费需求层次,开设高校影院能够为他们减少观影成本,增加观影机会,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此外,大学城占地约10000亩,开发建设以来共投资2000余亿,建筑面积达670万平方米,各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环境优良。

在190个调查样本中,有141人认为建设高校影院有着稳定的客源,占调查样本的74. 21% ,因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而且有四五年的在读时间甚至更久; 有63. 16% 和61. 05% 的人认为价格优惠、观影便利是建设高校影院的有利条件,因为高校影院票价水平比商业院线低,而且距离近,非常便捷,能够有效地节约交通出行成本; 学生受欢迎程度较高和便于开展宣传也是有利条件( 见图2) 。根据调查结果,有82. 11% 的人期待高校影院的建立,并且有35. 79% 的人会放弃去商业影院观影而选择去高校影院,另外也有61. 58% 的人选择看情况, 所以不难看出学生对建设高校影院还是很期待,这也便于片商和影院经营者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宣传推广。

蚌埠大学城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同时也属于蚌埠经济开发区,在滨湖新区与高铁新区之间,离市中心老商业区10公里远,而且建设完成时间不长,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没有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周边商业开发也不齐全,所以拓展市场狭小。此外,耀莱成龙国际影城的成功入驻吸引了大批学生前去观影,这对未来高校影院建设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高校普通学生来说,消费水平较低,最高比例为34. 21% 的学生每个月除去必要的生活支出外可支配收入是200—400元,而且根据调查得知大学城的学生对于影院观影热情并不高,77. 90% 的学生每半年到影院观影1—3次。对于影院本身来说,建设高校影院的制约条件主要是影片放映时间不同步和片源狭窄,这是高校影院存在的自身劣势,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观影兴趣,所以放映更多的优质影片和同步放映院线影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 见图3) 。

三、蚌埠市高校影院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差异化低水平定价

电影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价值通过电影票价形式得以体现,而其使用价值则取决于影片本身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一般情况下,影片质量越好,使用价值越高,电影票价就越贵[3]。对于蚌埠市高校影院而言,关键的是既要拓宽优质片源的渠道,又要执行低水平的票价,吸引更多的观众。此外,针对不同时间段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如晚上的票价比白天稍高,下午的票价比上午稍高,工作日票价更优惠,星期三半价等,这样既可以吸引目标观众群,又可以吸引潜在观众群,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基于商家联合的优惠措施

联合不同行业的不同商家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降低消费成本,尽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蚌埠大学城商家众多,涉及各行各业,高校影院可以与优质商家进行合作,比如饭店吃饭送电影票、凭电影票买奶茶减价,办理影院会员卡去理发店理发打折等,此外与银行、电子商务公司等合作, 建立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开通新功能,借助互联网渠道来吸引消费客流等都是非常好的合作方式。商家联合营销策略能够给影院发展带来无限商机,顾客在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惊喜感中享受到消费的快乐,商业联盟里各个商家在降低 风险的同 时也能获 得利润和 口碑的双 丰收[4]。

(三)新媒体多元化宣传推广

信息时代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打造多元化持续宣传推广平台,在消费者中赢得更多的关注,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使得消费者建立起对高校影院品牌的信任度。建立蚌埠市高校影院官方网站,并持续更新动态, 方便用户查询讯息;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定时推送影院资讯,开展话题讨论,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反映用户需求,并开展一些免费赢取电影票的活动; 还可以与校园广播台进行合作,在每天傍晚的广播半小时中的最后两分钟播报当晚校园影院的影片资讯,欢迎学生前往观看。

四、蚌埠市高校影院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高校优势特色资源

高校拥有艺术厅、大礼堂等能够满足高清影片播放和数百人同时观影的场地,能够为观影者营造一个宽敞舒适的环境; 校园人才济济,影院可以吸纳部分人才为之所用,包括设备技术人员、影片放映人员、网络媒体人员、 班级推广人员、收银员、服务员等,根据学校的不同专业选择相应的学生进行专业职业分配,充分利用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带动校园创新创业氛围。重视与相关社团合作,社团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人力资源,可以与社团合作举办一些宣传推介会、影片主演见面会等活动。 总之,要充分挖掘高校优势资源,合理利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高校影院成为会聚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创新创业的示范基地。

(二)树立全面真诚服务学生的宗旨

高校影院的发展应当树立全面真诚服务学生的宗旨。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也是高校影院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所以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的理念,以真诚的态度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以服务造就品牌。此外,应做到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完善影院建设,及时、合理、有效地解决学生观影的困难和诉求,提升影院运营质量。

(三)以优质片源和舒适环境赢得学生支持

高校影院要想获得长久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学生观众,凭借优质片源和舒适环境氛围赢得学生支持,满足学生现实消费需求。所以影院需要拓宽片源渠道,引入更多优质片源,对放映影片的质量要做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宣扬正能量的影片,抵制消极低俗的影片,特别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片要坚决抵制。鼓励学生创作校园影片,对于优秀影片给予放映机会,从源头上吸引学生,培养兴趣,获得支持,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以及一定的报酬,激发大学生的电影创造力, 传播电影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观影环境和消费品质越来越重视,影院应当着重改善影厅环境,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做到设施服务人性化、高级化和普遍化,营造良好的观影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优质的消费体验。

(四)开展校园创意互动交流活动

高校影院扎根校园,服务校园,充分依托校园这个大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影院建设和经营的互动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支持高校影院,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为影院的发展出谋划策。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 改善影院的经营,派发免费观影的优惠票,并开展网络话题讨论和互动交流,在活动中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校影院, 增强高校影院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摘要:随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全方位创新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影院市场蓬勃发展,各影院对新媒体营销策略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这一重要的电影消费群体的观影需求不断增长,并期待在学校附近建设优质、廉价、便捷的高校数字院线。基于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等方法,调查蚌埠市大学生观影的影响因素和高校影院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认为高校影院应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进行差异化低水平定价并采取优惠促销措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高校影院尽快落地并快速发展。

上一篇:全媒体管理体系下一篇:旅游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