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安全

2024-05-27

化验室安全(精选12篇)

化验室安全 篇1

为了顺应国家的安全要求和市场的需求, 工厂面临着技术改革。化验室作为检验工厂产品质量的一道重要关口, 也是技术改革的重点。随着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多, 实验设备不断更新, 仪器和药品也不断增多, 化验室变得更加复杂, 随之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为保护化验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安全问题成为化验室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 化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再现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化验室安全事故总是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人们可以根据事故发生后残留的事故信息, 经过分析、判断、推理, 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 并从中学到防范化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知识, 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为此, 必须要研究清楚化验室安全事故的起因、表现形式以及危害类型, 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

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 谈谈如何做好化验室的安全管理, 做到零事故的发生。

1 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原因分析

1.1 火灾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化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1.1 供电线路老化, 以致漏电着火。

近年来, 化验室由用电引起的事故占化验室安全事故比例较高, 可见化验室用电安全不容忽视, 特别是线路老化而又未及时改造的。

1.1.2 设备原因导致失火。

(1) 任何仪器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对超过正常使用寿命的仪器, 要及时报废。有的工作人员只要仪器还没出问题就照常使用, 以致设备“超期服役”, 留下安全隐患, 容易导致失火。 (2) 设备出现故障未及时发现和维修。如电热油浴恒温箱等仪器有时需要工作过夜, 如果未及时发现故障, 在夜晚无人值守时出现温度失控, 就容易导致失火。

1.1.3 未关电源引起失火。

下班离开化验室时忘记关闭电源, 致使设备通电时间过长, 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失火。

1.1.4 仪器操作不当, 温度设置过高引起失火。

如使用控温范围为0~250℃的电热恒温箱, 若将温度设置超过250℃, 就有可能失火。

1.2 爆炸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化验室。我厂化验室很多的化验样品具有易燃易爆性。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2.1 违反操作规程, 引燃易燃易爆物品, 进而导致爆炸;

1.2.2 烘箱温度失控, 超过易燃易爆品的燃点爆点, 发生爆炸。如烘干DDNP、二次引火头时。

1.2.3 操作不慎, 导致压力容器发生爆炸, 如电热蒸馏水器要严格遵循先开水后送电, 先关电后关水原则。

1.3 药品危害

普通工厂化验室内较少使用剧毒药品, 但是也有许多常用药品是有毒的。如黑索金可以用来毒老鼠, 误食会引起中毒;在纯硅的铁、铝、钙含量测定时所用到的氟化氢, 氨水等,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 经呼吸道侵入, 腐蚀骨胳、造血神经系统、牙齿、皮肤、粘膜等。水溶液为氢氟酸, 对肌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被低浓度氢氟酸灼伤后几小时才会感觉到疼痛, 造成的溃疡不易愈合, 引起剧痛;硫化锑的游离硫含量测定时所用的四氯化碳, 经呼吸道吸入会对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另外, 若操作不慎, 浓硫酸、浓盐酸等试剂飞溅出来会严重腐蚀实验仪器, 甚至伤害实验者的皮肤、眼睛, 等等。往往因为是常用药品, 操作者容易掉以轻心, 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 酿成不良后果。

1.4 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化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 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而造成设备损坏。

2 防范措施

2.1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面对安全问题, 应防范于未然, 千万不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重视。安全意识的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警惕性高、防范意识强, 许多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所以增强化验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在新化验员进化验室之前, 必须由化验室负责人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并在每次化验之前, 提前强调化验的注意事项。

2.2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都有一定的规程, 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正规操作。最好将每一台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打印出来贴在仪器上面, 让化验员一目了然。每个化验员都要在了解化验流程、熟悉仪器操作后才能正式开始化验, 降低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2.3 完善规章制度, 实施规范管理

2.3.1 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有必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 对实验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2.3.2 规范管理。

化验室难管理往往不是因为制度太少, 而是因为监督管理不到位。有些规章制度如同虚设, 所以要落实各项制度, 必须规范管理。有毒和易燃试剂要专柜保存、专人管理;精密仪器集中在一个房间, 定期抽湿防潮;严格执行登记制度, 包括药品、仪器的使用, 记录每次使用的日期、时间、使用者姓名和使用前后的状态等情况, 化验员经常对记录进行核对和检查。

2.3.3 安全检查。

做好化验检查监督工作, 有备无患。每次进入化验室都要打开门窗通风, 离开时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经常检查消防器材是否过期, 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定期检查各仪器的使用状态, 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并及时处理, 确保每一件仪器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结语

化验室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 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尤其在其安全问题上绝不能粗心大意, 稍有不慎可能酿成大错。所以, 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预防为主的安全防范意识, 以及对化验员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 是实现对化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切记以人为本, 防患于未然。

化验室安全 篇2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安全工作的发展,搞好201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水泥有限公司从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入手,以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自我防护能力为重点,在全厂各车间班组中广泛开展安全意识教育,从而提高职工的自保互保能力。组织职工观看教育警示片,人人写出如何保护自己的心得体会,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树立“安全从我做起,安全从小事做起”,真正做到远离“三违”,确保“四不伤害”。

结合实际情况,****水泥有限公司扩大了安全教育范围,让安全教育进入生产现场,不仅向全厂职工发放安全知识资料,还让职工针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操作经验,谈谈自己对安全生产的体会。

我作为化验室分析组的一员,平时要接触许多药品与电气设备,所以,对于安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对化学分析知识有所了解:

第一,上班进入工作岗位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第二,防止有毒化学药品误入口腔或吸入呼吸道,以免引起药物中毒。操作时要特别注意,所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严禁食具和仪器互相代用,用有毒药品工作后仔细洗手和漱口。

第三,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品时,不得靠近火源,应立即清洗干净;高温物体,应放在不会引发火灾的安全地方。

第四,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必须先用烧杯夹子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防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

第五,开启氨水、盐酸、硝酸等药品封口时,应先盖上湿布,再打开瓶塞,以防溅出;使用强碱熔样时,应防止坩埚沾水,以免发生爆炸。

第六,还要防止玻璃器皿割伤。

实验室里不准有裸露的电源线头,一切电源设备必须安全完好;实验室里所有电器不得私自拆动及随便修理。一切电器设备的维修、各种仪器设备的维护,应严格按操作规程由电工或专职人员处理;各种电器设备用完后应拉下闸刀,切断电源。

化验室应备有适用的灭火器材,并保证能正常使用。

实验室安全探访录 篇3

北京,东城。

在繁华热闹的某商业街区的商场对面,一栋颇有名望的研究所大楼静静矗立。在其身后十多米,另一座大楼比邻而居,是这家研究所的众多实验室所在。

4月下旬的一天,《科学新闻》记者走入这家隐于闹市的研究机构,探访了几家生物类实验室。

拥挤之患

实验室禁止陌生人进入。记者跟随先前约好的王成功,走进电梯。

门刚要关上,突然跑进一个女研究生。“不好意思”,透过口罩,她笑了笑,伸出戴着白色胶皮手套的手,随手按了一下5层。她的怀里,抱着装有冰块的盒子,里面插着几只红色的试剂小管子。

“按下6层,谢谢。”电梯里还有一个端着饭盆的学生,似乎刚从地下一层的食堂打饭上来。

出了电梯,王成功苦笑着说,研究人员打饭、做实验、运垃圾都要用这个电梯。他在这家研究所工作已逾十年,从硕士、博士直至留所工作。

进入实验区域,走廊一侧摆放着各种实验电器。两个打着圈摇晃的机器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一个平底玻璃器皿中,蓝色的药水正在轻轻荡漾,对一块凝胶进行染色。

用“拥挤”一词形容这个走廊一点都不过分。由于空间资源有限,很多实验室把冰箱、冰柜等大型仪器都放在了走廊上,一个挨着一个,颇有“占地盘”的感觉。

挨着大冰箱的还有个超净台,一个女学生正坐在台前做实验。酒精灯前,她摆弄着手里的试管,很认真,丝毫没有觉察有人路过。

穿过逼仄的走廊,走入一家实验室,实验架和实验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参差不齐。绝大部分空间都已经放满了各种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

贴着墙壁,有一个类似大柜橱的东西。“那是通风橱,”王成功说,“一些挥发性的、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都在那里配置。”

毒气之忧

走出这家实验室,记者在走廊里遇见了刘丽,临近博士毕业的她,正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实验。

甫一走进刘丽实验室,刺鼻的酸味便让人下意识地捂住了口鼻。

“是冰醋酸味儿。”刘丽笑笑,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原来,刘丽的实验室经常做一些蛋白凝胶电泳的实验,需要用到大量冰醋酸。

“为什么不使用通风橱?”

“实验室太小,而且没钱装。”刘丽表情平静地说道。

确实,刘丽所在的实验室只有三四十平方米,一张实验台将房间一分为二,一边是实验区域,另一边则是学生们读论文、查阅资料的办公区。

环视周围,这家实验室的窗子紧挨着另一幢大楼的墙壁,通风条件并不甚理想。

记者在其他实验室也发现了很多相似的情况,拥挤的环境,充斥着刺激气味的空气。甚至当通风橱闲置时,有的研究人员也并不使用,直接在普通实验台上配置挥发性试剂。

操作之险

一位低年级学生正在刘丽实验室中进行DNA凝胶电泳的实验。

他显然同时在做几件事情,对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操作区中微波炉中已经沸腾的液体并未发觉。经过提醒,他匆忙从微波炉里拿出冒着气的电泳液体,并急急忙忙地加入了1微升的EB。

EB,是一种DNA染色剂。它可与DNA的碱基分子嵌合,导致错配,具有强致癌性,并且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因此,涉及EB的操作,要求十分严格。

“你这样做不会导致挥发?”

这名男学生有些尴尬,想挠挠头,却发现自己未用EB操作专用手套,忙跑到EB专用区取回自己的一次性手套。

刘丽告诉记者,有些学生实验习惯非常不好,乱扔沾着危险试剂的手套不将沾有如EB的移液器枪头打人特定的区域;更有甚者,还在废物缸中乱翻可能被大意丢弃的有用样品。

记者在几家实验室调查发现,科研人员更重视能使实验成功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而对于实验中涉及的药品、试剂毒害性,以及操作习惯却没有过多关注。

垃圾之虑

通常,实验操作结束并不是一个实验的终点,接下来是实验留下的“战场”的清理工作。

而实验废液的处理,就是其中一项。

某实验室的博士朱明告诉记者,她的实验室配有一位实验清洁师傅,专门负责刷瓶子、试管、培养皿,而对于一些菌液、实验缓冲液、培养基残液等,都是先将其直接倒入下水道,而后将所盛容器浸泡于84消毒液之中,最后用洗涤剂洗刷。也就是说,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实验废液的处理。

一些科研人员也会将一些实验废液直接倒入医疗垃圾桶中。

在王成功实验室,张华正在水池边刷洗着养细胞用的器皿,记者也没有发现相关的废液处理设施和人员。不一会儿,小张戴上又长又厚的胶皮手套,从实验台下拉出一口盛着满满深绿色的酸液的大缸——专门用来浸泡实验器皿。

“洗不干净的器皿就用这种酸来泡。”小张从酸缸里小心而迅速地捞出器皿,快速地转移到水池里,沥干残液,打开水管,冲走酸液。

刘丽所在的实验室里两个垃圾桶格外惹眼。两个桶都已经很满,但是外表看上去却并无差异。

“为什么是两桶?”原来,按照规定,生活垃圾和实验垃圾必须分开放置。

“其实有时都随便扔了,到底扔进哪个桶里,我们也分不清。”刘丽的一位低年级师妹说道。

记者观察发现,研究所科研楼每层都配有医疗垃圾桶,与生活垃圾桶分开:医疗垃圾是黄色垃圾袋,而生活垃圾则是黑色垃圾袋。当装满垃圾后,清洁工人把袋子收口拎出来,运送到楼下的垃圾站。

这个小型的垃圾处理站位于科研楼的后边,被四周的高楼包围着,很远以外便可闻见垃圾的酸臭味。它每天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周围楼群里的生活垃圾,也包括科研楼、食堂以及周围居民生活区的日常生活垃圾。

记者来到这里时,一辆标有“北京环卫集团”的大垃圾车正在轰隆隆地工作中,搅碎的垃圾正在向垃圾车的后部“输入”着,尘土扑面而来。

nlc202309020931

而一位从科研楼出来的女清洁工,拎着两个黑色的大垃圾袋径直扔到垃圾车上。当被问及医疗和实验垃圾的去向时,垃圾站的一位年老的清洁工斩钉截铁道:“什么都棍在一块儿!开始的时候做实验的垃圾还是装在黄色的塑料袋里,后来就全用黑色塑料袋了。”

“经常看见一些药品瓶子、塑料管子、手套之类的被扔进来。”这位清洁工向垃圾搅碎器那比画着。显然他是知道那些并不属于生活垃圾,可他在铲垃圾的时候却也没有戴防护口罩。

经过沟通,记者得知,这些清洁工人受雇于物业公司,并非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她们多是外地来务工的中年女性,文化程度不高。在她们眼中只有清扫的概念,并不具备基本的生物实验常识。

管理之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研究所实验室里,低年级的研究生都是通过师兄师姐获得相关实验操作信息的。

这种说法在刘丽处也得到了印证。在该实验室,并没有专人对有毒试剂取用进行统一监管和定期统计。

“在我刚去实验室的时候,都是师兄师姐告诉我该注意什么。老板基本不管这些的,一般只讨论科研课题、想法,关心实验进展,指导修改文章。”

而在王成功眼里,虽然有规章制度,有实验室安全操作手册,但是执行起来不够严格,或者没有专门管理人员来监督,“有毒药品并不需要申请用量,也不可能‘人盯人’”。

有一次做电镜实验,需要用到砒霜。王成功通过所里的药品组代买,在药品组仅仅做一个登记就可以取药了。对药品称量没有要求。

作为有着十年“工龄”的科研人员,王成功有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虽然设置有安全负责人,但多是防火、水、电、爆炸隐患的负责人。如果让一个人去监督每个学生做实验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资料链接

南京理工大学-废弃实验室爆炸

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一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

该实验室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为一栋30平方米的小楼,位于南京理工大学南墙外500米的火化工实验场,正在拆迁。从实验室构造图上可以看到,这栋实验楼共三层。

爆炸威力巨大,波及数千米外住宅小区,周边的多数居民家中受损,玻璃破碎,也有汽车被砸受损。爆炸倒塌范围达到34平方米,附近居民都称有感觉。

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4月1日,黄洋饮水后身体不适送医,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

据警方初步调查,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已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林藕告存在嫌疑。

警方证实,林森浩经过预谋,利用在复旦大学医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将剧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存放在实验室隐蔽处,并于3月31日中午拿出实验室带回寝室,注入饮水机,黄洋饮用后中毒。

清华女生离奇“铊”中毒案

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是个19年未告破的悬案。

1994年11月底,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出现铊中毒症状,最后得助于朱令中学同学贝志诚求助互联网才得到确诊和救治。但朱令已终身致残,几近植物人,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

朱令铊中毒事件发生后,“谁是投毒者”一直是舆论焦点。

北京大学又一起“铊”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级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某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某曾交待,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作实验对象,也投了毒。

王交代了投毒的一些情况后,医院对两名受害人及时用了解药,方转危为安。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

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发生3名大学生铊中毒事件。

当年6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大学生铊中毒案情况。校方介绍,引起3名大学生铊中毒的毒源已初步查明,系犯罪嫌疑人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的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

5月22日,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了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3名受害人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3名学生铊中毒。

(崔雪芹/整理)

化验室安全 篇4

当全社会都在倡导安全稳定、环保、可持续建设的大环境下,推广一种新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培养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每个人的安全素质,树立起深入人心的安全文化理念,营造健康、有序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显得意义重大[1 - 2]。

1 认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1. 1 实验室安全文化阐释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发挥着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3]。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教育所无法比拟的[4]。

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定位是引领、规范、科学。它是校园的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高校逐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路上,必须要有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先进的实验室设备、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它也是校园的行为文化,促使全体师生具有明确的科研学术行为规范,实验室人才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更是校园的观念文化,培养和体现群体意志、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5 - 6]。

1. 2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室安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是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工作素养的标尺,更是高等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容之一。高校的安全管理者们正力求通过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一种安全氛围,让师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更深层次地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打造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

2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下文以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为例,阐述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2. 1 完善实验室安全工作队伍

2. 1. 1 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

学院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制。根据 “学院- 研究所( 实验中心) - 实验室” 三级管理体制,确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

2. 1. 2 成立安全工作小组

学院成立了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督导组。并于每月月底,组织由实验室主任、研究所安全员、学院实验室秘书组成的安全督导组进行实验室安全卫生的常规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积极督促落实整改。

2. 1. 3 明确各实验室房间责任人和安全员

学院确定各实验室房间责任人和安全员,并通过门牌固定在实验室门口,做到 “谁使用,谁负责”。

2. 2 健全实验室安全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人员的日常行为,学院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守则、学生守则、大型仪器操作规程等,并张贴上墙。部分实验室以个性化桌签、安全小贴士等形式宣传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为实验室人员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操作指南,强化了安全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安全习惯。

此外,学院了相继制定了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验室异常情况应急方案、实验室安全员岗位职责、实验大楼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案等。让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通过管理制度分层次建设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最终约束全院所有管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的各种不安全行为。

2. 3 开展针对性强、有特色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

材料学院在学校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以 “安全实验、品质科研”为主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

2. 3. 1 做好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期间,学院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及知识学习考核。系统开展了以研究所、团队为单位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集中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实验室参观、现场讲解药品、仪器、安全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组织学生通过安全教育网站学习安全知识并进行上机测试,考试通过后颁发由学院、研究所和导师共同签发的实验室准入证,推行实验室准入制。

同时,有针对性地邀请安全专家进行实验室安全、消防讲座,宣讲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实验室技术安全要点、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多发事故分析、灭火逃生和应急救援知识等内容。

2. 3. 2 培养师生的安全文化意识

学院组织师生参与消防紧急疏散演习和消防安全技能大赛。按照实验室突发状况处理的预案,模拟了火灾发生、现场报警、关闭水电气、灭火、人员疏散和救援等情景。让师生在“真实化”的场景中掌握灭火要点和灭火技能,提升自救逃生本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2. 3. 3 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学院将实验室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倡导安全文化,提高体师生兴趣,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如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让全院学生更加重视实验室安全,加强防患意识。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评比活动,综合考察卫生、安全、氛围、文化特色等,评出 “十佳实验室”,并张贴荣誉牌,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争创文明、整洁、安全、和谐的科研环境的良好氛围。通过实验室图片展,集中展示 “十佳实验室风采”、“导师安全寄语”、 “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以及 “实验室安全小常识”等四个板块,以形象、鲜活的表现形式对安全文化元素起到良好的灌输作用。

实验室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在实验室刚性的管理制度下,丰富了柔性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利用刚柔并用的灵性管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师生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和强大的自我防控力[7]。

2. 4 搭建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安全交流平台

学院通过学院网站、QQ群、微信群等载体及时发布实验室安全相关事项和通知,并在群中交流实验室存在的各种问题,互相监督,引起重视; 通过搭建青年教师论坛的交流平台,邀请海外学习归来的老师畅谈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有效举措,引起大家热议和交流; 通过两月一期的 《学院实验室安全简报》,借助 “重要文件、会议通讯、安全隐患通报、经验交流、安全提醒”等板块,为全院教师提供安全理念宣传与分享的平台。

3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探究

3. 1 将安全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广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活泼、灵活、轻松、互动的形式,借助学生会及社团开展一些趣味横生的实验室安全专题活动。将安全教育融合在活动当中,让安全理念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家自觉行动的一部分,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3. 2 建立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沟通教育机制

规范化操作是避免事故发生和环境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8]。在实验室中,研究生和本科生是与实验室安全联系数量最多的人群,因此在日常的实验中,导师责任重大,要经常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行为,共同探讨安全有效的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并合乎环保原则。

此外,实验室要在定期的科研组会中融入安全教育的元素,会上除了探讨科研学术,还要总结一个阶段以来的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提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通过师生交流达成共识、解决安全问题。形成既要重视科研质量和成果,更要倡导安全与环保的双赢理念。

3. 3 重视 “走出去与请进来”

重视实验室之间( 校内、校际) 的安全经验交流,提倡“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互动交流文化,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借鉴先进,对周边高校院所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学习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也可以邀请安全专家来校讲座,邀请相关老师来院参加论坛交流,不断更新安全文化理念,在互访交流中推进实验室安全化建设。

4 结语

化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篇5

一、应急组织与职责

在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车间组成化验室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蔡全莲,副组长:何东梅,成员:魏玉秀、谢国霞、寇莎、任明华。

小组人员分工:

组长:全面指挥化验室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

成员:根据职责范围,指挥事故工段及化验救援人员进行现场具体的救援工作,解决救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有人员受伤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

事故发生后,车间按照生产调度的指令,迅速以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为基础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长任总指挥,副组长任副总指挥,组长不在时,由分管事故发生工段的副组长为临时总指挥,行驶总指挥的职责。

成立车间应急救援队伍,成员由发生事故工段当班人员及机电维修人员组成,必要时,车间应急指挥部可向安全生产技术部申请抽调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职责:

当班分析人员:根据指挥部要求做好事故监察、指标控制状况,并及时汇报。

机电维修人员:负责现场泄漏物的处置、泄漏设施的抢修、应急救援物质等工作。

二、应急处置

1、取样时遇到有毒气体泄漏

及时看风向标往反方向赶紧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打电话通知同伴是否安全叫她一定要注意安全,再联系上一级或调度说明情况并了解情况,如果自己已中毒严重时撤离至空气新鲜处,赶紧联系上一级救援,采取相应措施。

2、酸碱烧伤事故应急措施

(1)被酸灼伤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患处15分钟以上,再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清洗,情况严重者应送往医院。

(2)被碱灼伤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患处15分钟以上,再用2%的硼酸溶液清洗,情况严重者送往医院。

3、着火紧急处理措施

(1)每个人必须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分析仪器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否者仪器会损坏,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3)电石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

(4)药品库房着火应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

4、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化学危险气体爆炸事故发生后,应马上切断现场电源,关闭阀门立即将人员疏散到新鲜空气处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迅速转移,若有机

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药品着火,应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得随意用水灭火,以免扑救不当造成更大伤害。

5、有机物和无机物存放措施

有机物和无机物必须分开存放,有机物废液不能倒入下水道处,以免造成水污染,应该回收或处理。

化验室安全 篇6

[关键词]地质实验室;安全隐患;原因分析;措施

一、地质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

(一)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意识对于保障我们在实验中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其他环境中,缺乏安全意识很容易造成对危险因素的忽视,或者对安全提示视而不见。化验员在知识与技能上,并没有如老师般丰富的经验,在地质实验室中很多危险物品化验员并不了解其危险性和在一些错误操作下,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并且,由于实验室中的物品多种多样,很容易出现错拿,或者错放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实验前,要确保化验员对实验内容的了解,提高其安全意识,让化验员对整个实验过程合其中的一些危险操作有深刻的印象。

(二)危险化学物品使用不当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避免不了一些危险的化学物品的使用。有调查显示,在工科院校中,发生爆炸,火灾等事件在校园安全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3.6%。而地质实验室又极易引发这类事故。实验室中有大量繁杂且性质各异的化学用品,在进行实验时,有一些刺激性的气体是对人体有害的,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存放大量化学用品的地方如果开关位置不合理或者没有安装防爆灯,若没有及时的检查,很容易在未知的情况下发生自爆。而使用完这些化学物品以后,也要妥善的处理,不能随意丢放,或者倒入水池中。一些具有腐蚀性的物品会对实验时的器材造成破坏,也可能对后续实验的同学造成伤害。实验台上废弃的试剂或者物品也要交给管理人员或者按照要求妥善处理。

(三)缺乏消防和急救措施

保障化验员的安全是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此,实验室配置安全设施和规范安全制度也很重要。为了防止在实验中发生一些危险状况,必须配置一些应急的医用药品。一些单位因为资金不足或者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安全设施不足,缺乏应急药品,一旦发生意外,无法及时处理。另外,在单位实验室中,对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措施培训和应急救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也常常容易被忽略掉。

(三)安全管理和教育

许多单位虽然在实验室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守则,化验员规范,危险品管理措施,工作人员守则等等,但却没有引起化验员足够的关注,这些制度形同虚设。调查显示,在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中有80%以上的原因是操作失误。高效实验室缺乏规范的管理,在制定制度和有效落实的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缺乏一定的考核机制,实施力度不够。一旦老师或工作人员没有过多强调,许多同学就将安全制度抛在脑后。安全措施的持久性不够,导致最终落实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安全管理对策

(一)提高安全意识

在进入实验室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实验相关知识,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设计到的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安全守则,了解试验中可能使用到的化学用品的物理性质和危险性,查阅相关文献,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心无旁骛,一旦發现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告诉工作人员。随时留意周围同学的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与自己的有所差异。在实验结束后,不要立即离开实验室,要认真检查使用的器材是否还原,断电,灭火。用过的化学物品要按照要求处理得当。

(二)规范使用化学物品

化学物品使用不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化验员没有规范操作,二是实验室的细节管理不到位。化验员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如需用到化学物品,在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及时咨询老师,不要擅自做主,随意使用实验室中的物品,对于使用剂量,使用目的都要明确清楚。实验室要对化学物品的特性有明确的标识,用量和用途都要写明。有危害性的物品要分类保存好。并且提醒化验员不要乱拿乱用。危险物品的存储和使用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每次实验的用量,实验过程和化学反应都要在课前给化验员讲明。每种实验用品都要有备案。虽然实验教学用品会对有害物品有严格的控制,但也无法保证每个实验都绝对安全的,不同的试剂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规范,依照老师的指导领取化学用品。

(三)做好防范准备

许多事故的发生和扩散都是因为实验室安全防患意识薄弱,设备不够完善,挽救措施不够及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因为实验室中主要存放的是易燃,易爆,易挥发,或者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因此实验室要防患于未然。必须配备灭火器,消防栓,检测仪器,消毒仪器,以及急救医药箱等,对实验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还要给化验员配备护目镜,防护手套等等,实验环境要保障通风良好,保证化验员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并且还要定期对实验室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借鉴可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对化验员和教师普及意外事故发生时正确的反应和应对措施,避免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四)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

没有管理就没有责任,制定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需要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学校要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学校要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防范的能力。做好监督工作,时刻掌握实验室中的状况,排查不安全的隐患。学校要认真考核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每一级的人员都要确保认真负责,安全措施环环相扣,彼此相连,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对所有师生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因此,只有每一个人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安全措施才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总结

随着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也正在逐年增加。在培养化验员独立创新,开拓实践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加强安全意识,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设备,做好防范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提高地质实验室安全度的策略,期望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安全问题关乎到每一个人,因此,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建斌,赵涛涛.高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2]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效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3]管路贵,刘淑萍,尹云.高等学校实验室环保安全工作探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23(9):130-133.

[4]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

作者简介

实验室安全作业的管理分析 篇7

一、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走廊、楼梯、出口应保持畅通, 每层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特别是易燃、易爆气体储藏室及化学实验室更应根据其不同特性配置足够的消防、喷淋、冲洗、急救等安全设施, 并不得随意移动、损坏和挪用;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工作服, 进入无菌室必须按规定程序更换隔离服、工作鞋和工作帽;实验室不得放置任何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并严禁在实验室饮食;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前要检查水、电、气和门窗, 做好安全、防火、防盗工作,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实验室危险物品的存放管理

存放易燃、易爆和易挥发药品、试剂的库房应配置空调通风系统, 保持恒温恒湿、气流畅通, 并由专人保管。放置的化学物品应根据不同特性分类标识、存放。基本原则是:毒品、易爆炸品存于保险箱并分格安放;易燃品及性质互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试剂应分库分类堆放或上货架, 货架下层放液态试剂, 中层放固体类试剂, 上层放小包装试剂;易受光照变质的试剂必须放在库内最阴暗处;剧毒品、易爆品、菌 (毒) 种的存放应严格执行“双人保管”制度, 领用时须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详细登记领用日期、用量和剩余量, 并由领用人签字备案。

三、实验室安全用电管理

实验室内的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 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大功率试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 严禁与照明线共用, 谨防因超负荷用电造成失火;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求, 留有一定余量;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 必须保持装置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实验室室内照明器具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可能散布易燃、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 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器线路和装置;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置, 工作人员要心中有数, 在这些地方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 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 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线路, 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作的对已有电器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 必须经实验室与办公室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 严禁吸烟, 必须使用明火实验室的场所, 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使用;工作人员手上有水或潮湿时不要接触电器用品或电气设备;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 (防止漏电或感电) ;实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四、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他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时, 必须穿戴防护具 (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 且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 同时务必遵守操作规程, 勿自行改变实验流程;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严禁戴隐形眼镜, 以防止化学试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 应立即清洗干净, 不得靠近灯火, 以防失火;易发生爆炸的操作, 不得对着人进行。

检测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验室人员学习化学安全、防护、救护等相关知识, 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及防护知识, 熟悉应急预处理措施与方法。实验室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工具, 如灭火器、冲洗龙头、洗眼器、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知道安全工具的放置位置和安全使用方法, 并定期更新安全工具。

五、实验室应急处理措施

1. 当检验人员在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时, 实验室的任何

人员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可先自行进行伤害的预处理。同时可拨打120紧急救助电话。采取救助的同时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中心领导。

2. 当发生诸如火灾、水灾、化学品或燃油泄漏、环境污染等蔓

延性灾害时, 实验室的任何人员都有责任、义务和权利采取防止灾害蔓延的一切措施。同时, 应呼救其他人员帮助并拨打119火警紧急救助电话, 部门负责人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 当出现或发现危险品、剧毒品或菌 (毒) 种及被检物品损

坏、丢失或仪器设备、设施损坏时, 当事人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防止出现其他情况。

4. 当检测中出现停电、停水、停气等影响检测的故障时, 检验

人员应首先对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实施保护措施, 防止仪器设备和物品损坏, 及时做好现场记录, 同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规划研究 篇8

安全人机工效学是集工效学、安全工程、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系统工程、生物力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科学[1,2,3,4]。安全人机工效学主要作用是通过人-机-环相互关系的研究为作业人员创造最佳的作业条件和环境, 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减少失误、减少疲劳, 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也事故的系统分析、事故的预防以及安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5,6]。

安全人机工效学实验是安全人机工效学研究的基础, 作业环境与作业活动模拟、作业过程人员心理、生理、劳动负荷等参数变化等均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开展研究, 因此, 开展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建设是有必要的, 通过科学规划研究, 充分综合运用安全人机工效相关学科的设备和技术, 最终建设成为门类齐全、重点突出的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基地。

2 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体系架构

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是安全工程科学研究的基础, 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 一是作业人员同作业对象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人的心理、体力、能力与岗位作业要求、作业环境、疲劳状态之间的关系;二是以生产系统的微观基础如作业或操作为研究对象, 对工作过程中的程序、操作、动作进行诊断分析;三是通过作业环境与事故环境模拟与仿真, 以及劳动工具工效学评估, 改善作业环境, 减少作业人员负荷与生理心理压力, 实现安全与健康作业[7,8,9]。

基于这三个研究方向, 在对国内外有关实验室调研[10,11,12,13,14,15,16,17]的基础上, 我们初步规划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体系架构应包括基础测量、虚拟仿真与监测、心理与行为分析、综合评估等4个实验室 (见图1) 。

2.1 基础测量

进行人体基本测量 (形体尺寸、生理参数、认知特性等) 、环境基本测量 (温度、湿度、气压、光照、噪声、振动、辐射、空气等) 以及工作地基本测量 (几何、物理测量等) 等实验条件, 作业人员运动能力、生理变化、能量与代谢、疲劳程度测量, 进行动作捕捉与分析, 人体体表受力分析, 关节受力分析, 关节活动角度测量、动作模拟与肌肉力量测量分析, 心肺功能测试、表面肌电分析等实验。

2.2 虚拟仿真与监测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各类作业环境进行“人-机-环境”交互系统模拟、仿真与监测;同时在不同粉尘、毒物和噪声等作业环境下, 开展通风除尘等防护措施效果模拟实验。

2.3 心理与行为分析

对作业人员的听觉反应、视觉反应、知觉反应、注意力集中能力、注意力分配、时间反应动作判断等作业能力进行测量, 同时分析作业人员在重复不同强度作业时心理对环境的反应, 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进行人机系统的科学设计, 如疲劳强度实验、人体反应实验等。

2.4 综合评估

在上述三方面实验基础上, 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对作业环境与作业过程进行全方面评估, 同时, 进行个体防护用品与手持工具的工效学如舒适性、防护效率和对作业效率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实验。

3 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建设

为了更好地掌握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发展趋势, 我们对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一流人机实验室进行了调研, 收集国内外有关人机工程的实验设备资料及使用情况, 同时根据2006至2010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建设规划, 进行了实验室前期建设, 目前形成了以下实验能力。

3.1 基础测量实验室

此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人体、环境基本测量与分析, 主要实验能力包括人体基本测量 (形体尺寸、生理参数、认知特性等) 、环境基本测量 (温度、湿度、气压、照度、噪声、辐射、风速等) 以及工作地基本测量 (几何、物理测量等) 等。通过人体多参数测量, 提供工程设计的人性化基础数据。特别是增加了运动跑台与呼吸代谢、心率血压监测设备, 可模拟监测作业人员的呼吸与血液循环状态, 为劳动负荷基础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3.2 虚拟仿真与监测实验室

建立三维环境模拟仿真系统与三维运动追踪模拟系统, 同时配备三维建模软件, 分析作业人员在虚拟环境下行为运动状态、生物力学、劳动负荷等参数变化, 并通过模拟发烟装置等设备模拟粉尘、毒物等危害作业环境下, 开展不同通风除尘防护措施效果模拟研究。

3.3 心理与行为分析实验室

通过深度知觉仪、彩色分辨视野计、空间知觉测试仪、错觉实验仪、记忆广度测试仪、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仪、动作判断仪、速度知觉仪、多项反应时测试仪、视觉反应时测试仪、手指灵活性测试仪等一系列人体心理与行为测量设备, 对作业人员的听觉反应、视觉反应、知觉反应、注意力集中能力、注意力分配、时间反应动作判断等作业能力进行测量, 同时分析作业人员在重复不同强度作业时心理对环境的反应, 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进行人机系统的科学设计, 如疲劳强度实验、人体反应实验等。

3.4 综合评估实验室

通过使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对有关实验数据进行模拟与建模, 对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生理心理参数与作业效率 (含误差) 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4 结论

目前, 国内有127所高校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 但绝大多数在安全人机工效实验研究方面都比较薄弱, 缺少较完备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9,18]。近年来, 我们通过多种资金资助初步建立了国内较为先进的人机工效实验室, 但与国外先进国家如荷兰、日本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 单纯的安全工程研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未来安全与健康并重的科研工作对安全人机工效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只有通过更新知识结构, 跟踪国际先进水平, 不断促进我国安全人机工效研究向前发展。

摘要:安全人机工效学是安全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安全人机工效实验是该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 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围绕作业环境与作业活动模拟、作业人员心理、生理、劳动负荷等参数变化需要通过大量实验进行研究, 因此有必要建立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人机工效实验室。通过国内外调研, 根据初步规划研究建立基础测量、虚拟仿真与监测、心理与行为分析、综合评估等4个实验室, 可初步形成安全人机工效实验研究平台, 为进一步实现安全与健康并重安全工程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探析 篇9

1 设备安全分析

从分类来看防腐保温实验室设备可分为机械类、高温类、压力容器类、玻璃仪器类等。这些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以及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

1.1 设备安全危险类别分析

根据防腐保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类型, 存在的危险或有害因素如表1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 设备安全事故的后果主要有:设备动力造成的安全事故, 如电击、火灾、爆炸等;设备本身造成的伤人安全事故, 如噪声、碰撞等;设备工作时加工或储存的材料导致的安全事故, 如烫伤、爆炸等事故;设备损坏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如爆炸、环境污染、砸伤等事故。同时, 所有的事故都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 带来资源的浪费和工作的阻滞。

1.2 基于LEC法的工程院防腐保温研究所实验室设备危险因素评价

根据工程院《Q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附录2 (编码:PD/GCY/B-07-02) , 对工程院防腐保温研究所实验室设备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 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到, 在正常情况下, 具有显著危险性的风险因素是忘记关电源, 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 温度过高, 引起着火。反应容器损坏或使用不当造成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和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 引起中毒、爆炸、火灾、环境污染和设备起吊装置损坏和釜盖跌落导致砸伤也具有较高的风险。压力容器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爆炸属于一般风险;割伤、烫伤、噪声的危险属于稍有风险。虽然这些情形出现的可能性都比较低, 但对于实验设备的使用, 日常情况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

1.3 设备安全成因分析

从表1、2防腐保温实验室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类别及评价结果来看, 在进行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 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如表3所示。

2 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面对实验室设备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如何避免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处理解决好实验室安全的问题,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料、法、环”这五个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实验室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

2.1“人”———加强人为因素安全事故管理

对实验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之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较强的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管理对策如表4所示。

2.2“机”———进行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把设备安全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从设计选型到使用报废的全过程, 确立把设备的一生 (寿命周期) 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管理。

在设备选型论证和供应商调研期间, 充分考虑设备安全、维修、培训及售后服务等事项。如果设备设计消除不了本质危险, 就应该在危险部位安装防护装置和使用个人保护用具。

掌握设备的运行规律, 针对设备运行的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实施设备运行登记管理, 跟踪记录设备的运行、维修和保养情况。认真执行仪器设备操作保养规程, 按照“十字作业”法的内容 (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仪器设备的例行保养由仪器设备操作者负责。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要“定机、定岗、定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和实验室安全员的姓名以标牌的形式贴于实验室房间的门上。每台实验设备均落实负责人, 以标牌的形式贴于设备上。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设备, 不得继续使用。

设备报废要充分论证, 报废设备要进行专业回收处理, 防止发生后续环境污染和伤害等安全事故。

2.3“料”———建立合理的备件管理模式

1) 对不同的设备备件依据损坏频率、采购周期、成本等做相应的分析, 编制备件计划。

2) 课题研究时间紧, 任务重, 尽量减少由于设备损坏导致的测试评价延迟, 重点做好关键设备维修所需备件的供应工作。

3) 备件在储存过程中需定期维护, 以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2.4“法”———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 对于每名做实验的人员, 要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内容, 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明确规定操作设备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让操作人员在实验工作中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建立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操作规程, 跟踪检查, 以保证设备安全管理真正到位。

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由专人负责, 定期检查, 确保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严禁仪器设备带病运行。

建立仪器设备操作使用制度, 将实验人员使用仪器设备的情况进行登记, 使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处于实验人员的监控之下。

2.5“环”———设备合理布局保证安全便捷

合理设备布局, 让使用者用最近的距离和最短的时间完成实验。

电力是实验室的重要动力。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工作, 电源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及连续性必需保证。实验室内供电电源功率应根据用电总负荷设计, 设计要留有余地。照明和空调用电与工作用电线路要分开, 并设专用配电系统。在实验室的四周墙壁、实验台适当位置都应配备足够的电源插座, 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用电需要, 杜绝私拉、私接电线。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要设置独立的接地系统。

实验室应装备灭火器等常规灭火设备, 并定期检查其完好状况, 使之处于随时可以使用的状态。实验室使用的压缩气体钢瓶应保持最少的数量, 而且必须牢牢固定, 或用金属链栓牢, 绝不能将其靠近火源, 或直接日晒, 或在高温房间等温度可能升高的地方使用。

3 结语

实验室是工程技术研究院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主要场所, 仪器设备是进行科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把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方能使实验室诸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课题, 从“人、机、料、法、环”这五个方面入手, 进行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将有利于提升实验室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功能, 从而打造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Q/SY-GCY GK 07-2010仪器设备管理办法[S].

[2]汪锡鑫.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10, 13 (01) :162-164.

新报告促进学术实验室安全文化 篇10

该报告是基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任命的一个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该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来自包括化学、人类系统集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大学行政管理和其他相关领域。该委员会的9条建议根据研究机构的各个层面和方面被分解为:全机构的动态和资源;研究组动态;数据;危险源辨识和分析;以及培训和学习。

该报告为提高学术实验室的安全文化提出了以下建议:

·大学领导人必须积极证明安全是该机构的核心价值, 并表现出持续的承诺。

·机构应将非惩罚性事件和险情的汇报纳入他们安全文化的一部分。

·部门领导和主要研究者应与EHS人士合作制定、实施行动和活动, 补充最初的、持续的和定期的进修培训。

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安全规范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40-02

化学课程是高校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年,接触基础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是要熟悉化学实验的操作与安全实验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增多,实验室开放时间和使用频率的增加,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化学实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1]。化学实验室涉及到的试剂种类繁多,许多试剂是易燃、易爆、具毒性或具腐蚀性;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使用到高温、高压反应条件、或者释放毒气的过程;各种仪器设备安全设备水平不一,安全防护标准复杂多样,对于实验操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维护水平。综上所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化学事故,不但对实验者的施救难度大,对学校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2]。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化学实验安全培训,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略显单一的安全教育课程并不能完全达到确保安全实验的目的,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实验者缺乏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导致操作失误而造成,或者是缺乏对实验的准确把握操控而造成安全事故。为了保证高校化学实验安全进行,一定要在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化学实验安全培训,规范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行操作为[3]。本文通过对现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后结合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基础,在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实验安全培训及规范实验操作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1 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 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安全意识不强 实验室是实现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新同学进入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工作及学习。对于本科学生所开展的基础化学实验,其中包括有简单的无机化学实验,相对复杂危险的有机化学实验等,各自有不同的实验室,各自要开展不同的的化学实验,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对于安全实验的意识不强,并且不具备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操作中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老师在培训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对安全实验的意识教育。

1.2 大型高端贵重仪器设备多,缺乏专业培训 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加大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断更新,特别是高端贵重仪器逐步进入实验室,这些仪器的投入提高了科学实验水平,同时也增加了安全管理压力,各设备安全设备水平不一,安全防护标准复杂多样。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高校对学生开放实验,但是学生缺乏专业培训,对于高端贵重仪器设备不具备使用和操作的能力。实验室管理需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通常实验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保管员、仪器维护、卫生等,导致仪器管理维护不够专一、规范[4]。并且高校缺乏对进入高端设备仪器室学生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操作及维护仪器,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实验室或实验场所多种危险因素并存 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的场所[5],而化学实验所涉及的药品、仪器、反应条件都非常繁琐,许多药品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因此在使用时需特别注意用水、用电、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可燃易爆气体等多种情况共存,学会处理安全事故的突发情况。实验室存在药品过量发生危险、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不畅通、实验室空气不流通、实验用水、用电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针对老旧实验室,此情况更为明显,安全问题更趋于严重。

2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促进实验室稳定发展

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所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保障实验安全进行的基础[6]。通过借鉴其它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结合我校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情况,从安全教育发面进行深一步的改革探讨,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2.1 安全教育课前先导入 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培养的是高尖端医学人才,在实验技术能力上的培训更是重中之重,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是为了让高校学生能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能够着实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而安全教育必须从一开始就导入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前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及危害性,切实从自身出发强化安全意识保障,确保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

2.2 教学内容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 化学实验虽内容丰富、变化有趣,确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除常规安全知识内容之外,必须根据化学实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安全培训内容,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引入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研究,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大安全培训的力度,着实提高安全意识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教师能力的培训上,我校积极开展教师能力培训,特别是对实验室教师的培训,不光是在专业知识上加强培训,同时加强教师上课素质能力的培训,能够有趣生动的讲解安全知识,让学生轻松掌握。

2.3 加强实验规范行为培训,保证化学实验安全 为了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复杂的化学实验都需要一个个简单的基本操作组成,所以实验规范行为培训注重的是实验过程中规范行为的培养。如果不能规范的进行实验,那么实验安全就无从谈起,实验者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实验教学中也应注意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安全知识,在任何一次实验规范行为培训中,都不能疏忽任何一个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实验室中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另一个酒精灯;加热盛有液体药品的试管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这些实验行为细节在整个课堂上进行全面教育。而任意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都可能是一个细节的忽略而导致,如:易燃易爆药品使用不当;打翻距热源过近的装有易燃有机试剂的器皿;为节省时间加快反应温度和速度,导致反应剧烈,造成容器爆裂等。因此在实验行为规范培训上不容有所疏忽,从根本上保障实验安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开展实验规范行为培训,力在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和成就感,继而启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保障高校化学实验室能够安全进行,为学生提供安全理想的实验环境。

2.4 开展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实验室安全环境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一项课后安全评价,在实验报告中突出安全知识考察一项,在实验结束后,对于实验室安全行为进行评估,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每个简单的实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没有按照实验规范行为进行的操作,即是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从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开展课后安全评价才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

3 结论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较多,其安全不仅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财产、生命安全还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环境污染。因此,提高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安全意识是对实验室安全的一道保证屏障,通过各种有趣生动的课堂教育和有效的课后安全评价方式,为高校化学实验安全进一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又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学生安全规范行为培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4):147-149 .

[2]苑乃香,谢东坡.化学实验突发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2:164-166 .

[3]刘浴辉.高校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规范行为培训[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2):182-185

[4]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01):173-175.

[5]吕明泉.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知识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05):116-118.

[6]邓留.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教育改革的尝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09):195-199.

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篇12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是从事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研究等的场所,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轻则导致实验室人员的感染,重则造成病原外泄、疫病的流行和蔓延,甚至可能导致生物灾难的发生。因此,农业部有必要尽快将我国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纳入规范性管理,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1 病毒研究中出现的生物灾害

一是相关实验研究人员的感染。许多国家均发生过实验技术人员感染病毒病原的事故,尤其是诸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之类的烈性传染病。据一项早期调查研究,美国于1900~1976年共有3 921例实验室感染,其中以布氏杆菌、Q热、各种类型的肝炎、结核等多见。近20年来,由于细菌病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病例则多集中在严重的病毒性疾病,除上述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口蹄疫等。二是病毒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实验操作失当或实验材料处理不当,造成病毒病原从实验室或通过实验动物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引起重大疫病的发生。某些疫病往往发生于一些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生产单位的附近,甚至成为疫病的疫源地之一。三是生物制品的污染或遗传性不稳定。生物制品被病毒病原污染在许多国家均有发生,主要是一些血源性疾病和输血性肝炎、艾滋病等。有人推测,艾滋病的出现是人们使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制备的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所致。动物活疫苗的污染也比较常见,如猪用细胞培养苗中常带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禽用疫苗中带有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等。遗传稳定性是活疫苗的基本要求之一,有的科研单位或生产厂家制备的中试产品(甚至正式产品)缺乏严格区域试验,造成病毒散播,甚至疫病的暴发流行。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

鉴于病毒研究与实践中已经出现的生物灾害,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3年颁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Laboratories Biosafety Manual.WHO, Geneva, 1983)。

病毒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性主要应从病原的危害性分级、实验室防护和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考虑。其中病毒的安全分级主要是根据病原对人和动物的危险性进行划分,在实验室的体外试验和实验动物的体内试验基本相似。一般分为如下4级。

安全1级:指不会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如各种安全稳定的活疫苗病毒(不包括痘苗病毒)。

安全2级:指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疾病,但发病可能性较小,常规微生物操作程序可以防止实验感染,即使发生轻度感染,也可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病原,包括大多数动物病毒,如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猪瘟病毒等。

安全3级:指可能引起人类重要疾病,但发病后其他个体传播的可能性较小的病原,如狂犬病病毒的野毒、各种出血热病毒的强毒、各型马流行性脑脊髓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症病毒等。

安全4级:指可能引起人或动物的重要疾病,并可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其他个体,且又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病原,如埃博拉病毒、疱疹病毒B、黄热病病毒等。这类病毒的危害非常大。

对于安全3级和安全4级所涉及的病原,其研究和实验应报请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相应的防护措施下进行。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3.1 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

一是重视病毒学研究中生物安全规则的制订和实施。政府职能部门专门立项,社会团体和相关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尽快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且又具有前瞻性的病毒学研究生物安全规划。必要时可以法规、条例或行业规范的形式发布。二是普及病毒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性知识,加强对有关病毒学研究与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主要是使有关人员了解病毒病原的特性,按技术规范操作,做好病毒污染时及时消毒,充分认识病毒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而主动进行安全防护和无害化处理。三是制订病毒病和实验动物感染的生物安全标准。根据病毒本身的特征和我国研究的现状,尽快制订各类病毒的安全度指标,作为指导病毒学研究的技术文件,必要时可组成专家研讨小组进行充分的论证。标准一旦形成,即向社会和研究实验部门公布,使之成为病毒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依据。四是加强对病毒学研究和实践部门的安全检查和核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研究和实践部门(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生物制剂研制单位等)进行安全检查和核查,是减少病毒学研究中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病毒危害环境的重要环节。检查和核查的重点应包括技术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实验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设备设施等,尤其是感染或死亡动物的消毒处理、污水排放情况等。

3.2 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制建设

当前,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建前论证、建后验收、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验收规范及管理办法。虽然农业部以第302号公告颁布了《国家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但因其配套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国家兽医实验室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也尚未成立,在本质上造成《规范》的可操作性不强,更谈不上监督管理。因此,尽快制订出台农业部《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对我国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实行统一的认证管理制度,负责对实验室论证、验收、审核和监管等。同时,成立农业部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技术咨询。尽快将我国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纳入有序管理轨道,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应尽快制订农业部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并监督实施。

3.3 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与规范化操作及管理相并重

高等级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当重要,在实践中也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所重视,但这里笔者认为应该强调的是实验室的正确使用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极其必要的,应牢固树立硬件设施建设与“规范化操作及管理”并重的管理思想。比如对进入实验室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参考文献

[1]野秀芬, 吴海芹, 郭耀棋.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 (S2) :35-36.

[2]章金刚, 殷震.重视病毒学研究与实践中的生物安全性问题[J].中国兽医学报, 2000 (5) :417-418.

[3]李世敏, 杨剑.日本高校生物技术类实验室的运行特点简介[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2) :150-171.

[4]王晓文, 丛媛媛等.浅析实验室管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6 (6) :615-616.

[5]项玉燕, 王世清等.浅议加强县 (市) 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J].浙江畜牧兽医, 2001 (3) :26.

上一篇:诊治研究下一篇:非技能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