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沥青路面

2024-10-16

市政沥青路面(精选12篇)

市政沥青路面 篇1

沥青路面建设非常复杂, 而沥青自身性质使其路面基层柔软不坚硬, 但现代化社会发展对道路施工技术与施工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沥青路面坚实、耐磨、施工期短, 且其表面非常平整、噪声低, 后期养护维修简单便捷, 但正常使用中会出现诸多问题, 比如施工技术限制、行车密度、超载现象等问题, 因此人们十分注重沥青路面质量病害防治。探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 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防控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1 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

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很多, 本文对此进行了下述几方面分析:

(1) 混合料离析, 此问题会导致摊铺的路面两侧及中间混合料粗细不均匀, 从而使得两侧较粗、孔隙率过大, 极易发生浸水问题, 严重损害路面, 但是, 如果中间较细则会导致长时间受力集中的地方, 极易出现损坏或车辙。

(2) 裂缝, 通常可将裂缝分为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 该问题均是因路面设计不合理, 施工质量低劣等问题或者路面不均匀沉降与结构承载力缺失等问题导致的。

(3) 车辙则多为结构性车辙与流动性车辙, 多是因荷载大于路面各层强度, 路面与沥青面层等均产生结构永久变形, 加之沥青路面因车辆的碾压而出现流动性变形, 进而出现流动性车辙。

(4) 基层施工问题, 此问题均是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 亦或是强度缺失而出现的各种基层问题, 施工时并未根据规范程序展开, 路基强度偏弱, 且稳定性不强。再者, 因基层找平不合理而导致路面麻面或掉粒等, 这些因素均影响着路面的平整度, 且沥青未能与集料充分结合时会导致基层失稳。

2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2.1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沥青为施工主要材料, 施工方务必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采用A级石油沥青进行施工, 此沥青高质量、高粘度、针入度小、含蜡量低、低软化点, 中下层要以针入度小的沥青材料进行施工, 而特殊路段则要以改性沥青进行施工, 实际施工中应分析改性沥青对工艺的影响;集料亦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 我国诸多地方的沥青路面所用的集料均是相同的, 比如碎石规格不一、质量不同、针片状含量高, 而这些问题均会使得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化较大, 从而影响到路面质量, 集料要自采, 以确保其规格相同、质量稳定, 为了确保集料和沥青具备有效的粘附性与抗剥落性, 可选择碱性岩石集料, 且务必确保集料清洁、干燥、无风化、坚硬、不含杂质、规格标准, 具备良好的强度与耐磨性。

2.2 加强配合比设计

级配选择可谓是矛盾体, 往往为了确保路面具备良好的抗车辙能力, 而选择较粗的级配材料, 级配过粗会严重影响其高温稳定性, 且并不好控制, 而为了处理此问题, 多应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此类混合料具备非常稳定的抗车辙性能, 可有效提高混合料中粗集料用量, 从而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沥青用量应严格控制, 其用量对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很大。

2.3 加强施工控制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其与整个工程质量息息相关。施工材料进场前应严格检查, 若有未达标的材料, 则应严禁进场, 这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施工时应严格处理接缝, 保证接缝具备应有的严密性, 从而有效防止使用时出现漏水;严格控制路面排水设施施工, 应合理缩减积水于路面停留的时间;沥青路面出现病害时, 导致路面质量降低的原因多是路基质量未达标而形成的, 这说明应严格控制路基施工质量, 尽可能防止路基沉降, 并加固软土路基防护;碾压施工时要紧跟摊铺作业之后, 沥青混合料处于高温下时容易被压实, 从而获得更好的压实效果, 但在此期间应严格控制碾压时间。

2.4 加强维护管理

市政沥青路面施工大多于城市中, 应不断加强路面日常维护和管理, 并提高维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完成后的运行亦十分关键, 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维护方案, 并为此投入相应的人力与财力, 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 政府与社会均应积极参与, 相关企业应做好带头作用, 严格将各项维护管理工作落实, 确保市政道路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同时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3 结语

沥青路面使用中会出现诸多质量问题, 其不仅要对沥青路面材料进行选择, 亦应严格控制施工材料配合比要求, 确保各项施工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不断加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病害防控, 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行车安全, 并保证其具备良好的舒适度与畅通性, 从而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 提出了适用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的防控措施, 应不断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与配合比设计, 加强施工控制与维护管理工作, 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沥青为市政工程中常用的路面材料, 其质量问题与市政工程息息相关。沥青路面多会出现各种问题, 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市政道路工程亦随之大量建设, 这使得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 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 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问题,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桦, 尹如军, 王国安.公路裂缝处理技术及设备[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4, (3) :25-27.

[2]燕明.分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通病成因论其防治方法[J].中华民居, 2011, (6) :257-258.

[3]日玉林.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1) .

[4]许世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 11 (11) :203-205.

市政沥青路面 篇2

1我国道路建设概述

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交通体系的支撑,上图是我国至来全国公路的总里程以及全国公路密度的统计相关数据,从图中所示的情况来看,我国公路总里程数是在逐年增加的。沥青作为我国公路的主要路面材料,庞大的公路总里程数意味着巨大的沥青消耗量。虽然当前我国对于沥青路面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沥青路面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这意味着我国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资金来维护沥青路面。探究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为国家节约财政资金,可以说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的控制

材料质量是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沥青路面的施工原材料主要有沥青、砾石和粗细集料。要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满足新时代的交通网络运输能力的需求,就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

2.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同等级的市政道路施工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满足道路的需求,在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配合比进行科学的实验,从而科学地搭配材料的品种、级配和用量。

2.2施工前的准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对沥青路面的影响重大,如果基层路面的平整度、强度和弯度达不到要求,上层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肯定也不会太长。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首先要确保好基层路面的质量,确保沥青路面基层无杂物,压实度达到了一定的要求。

2.3施工材料的存放。对于砾石或粗细集料等施工员材料需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因为这些原材料一旦出现受潮的情况势必影响最终沥青的质量,各种原材料混合之后的稳定性也有所差异。

2.4车辆温度的控制。运输沥青的车辆对于温度需要严格的控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沥青的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尽量保持沥青的温度在合理的范围,从而维持理沥青原有的特性,保证施工质量。

3我国沥青路面比较常见的病害

3.1路面裂缝。路面裂缝是我国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之一,我国每年都会为修补市政道路的路面裂缝投入大量的资金。导致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施工过程中对于沥青的各原材料的配比没有进行预试验,施工完成之后沥青路面在车辆长期的负载下就出现了沉降等,导致路面的含水量不断增加,路面基层的稳定性也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路面裂缝的出现。如果路面裂缝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裂缝会越来越宽,影响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3.2路面泛油、油包。路面泛油、油包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上也常有出现,这种问题前期并不会对道路造成任何影响,长此以往却会危害道路的稳定性。路面泛油、油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道路施工设计工作没有做到位,基层路面的平整度没有达到要求,在路面不平整的条件下,粘层油会流动到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导致有的地方缺乏粘层油,在沥青路面上就体现为泛油、油包。在车辆以及外界气候的长期作用下,可能会出现部分路面下面没有粘层油,导致沥青路面与下层的基层分开,表现为路面出现裂缝,或者完全破损。

3.3车辙。车辙是沥青路面所独有的损坏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般是由于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强度变低,同时强度变低的沥青路面受到较重的车辆的碾压,则车辆经过之后就在路面上留下了车辙印,这种问题一般在夏天出现得较多,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4沥青路面道路施工技术要求

4.1对路面施工的设计进行详细检查。前期做好完备的准备工作对于后期的路面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沥青路面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对路面施工的设计进行详细的检查,探讨路面施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存在缺陷,则及时进行修改。施工前可以结合设计图纸对整个工程所需的沥青用量进行计算,可以具体到每天的`沥青用量,从方便采购部门的工作。

4.2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对施工进行合理安排。市政道路施工的工期较长,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大,站在这一角度考虑,工期每延长一天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要尽可能的避免路面施工过程中的中断现象。在施工之前务必要结合图纸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首先,施工体制要实行双班轮流制,以保证路面整体施工的流畅性,;其次,在施工要点路面要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到场指挥施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并且为路面施工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4.3科学控制沥青的原材料比例。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最终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对此一定要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合理。施工之前首先要在工地的实验室中对混合料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保证沥青混合材料能够满足道路设计等级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最佳配比确定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采购部门需要根据最佳配比来采购各种材料的用量。

4.4道路基层路面的处理。道路基层路面的平整度、强度都会对上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沥青路面的铺设前,要对路面基层进行一定的处理,主要是清理基层里面残留的杂物,基层中尤其不能存在植物的树根等能够腐蚀的物质。沥青路面对基层的含水量有较高的要求,在道路基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碾压,让含水量降到一定的水平,然后进行上层沥青混合料的铺设。土壤的质量也会对沥青路面有影响,在路面基层施工时同样需要对土壤进行检查,如果土壤达不到路面建设的要求,则需要更换土壤。

5结语

市政沥青路面的施工不仅是城市的发展程度的象征,也是我国的经济命脉。在市政沥青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施工的技术,从施工的原材料配置、施工方式、路面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此避免沥青路面出现不良问题。同时,相关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市政道路,继而满足人民群众使用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怀.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3):282-282.

市政沥青路面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1、引言

市沥青路面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路面形式。基于沥青路面道路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环节多。为了确保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我们必须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一方面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出行方便的安全的道路,另一方面可以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避免因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进而返工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问题。供市政道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参考借鉴。

2、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1 混合料的拌和

材料是工程建设施工的主要构成元素,也是基本元素。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为了能保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应从施工所采用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入手,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前的质量检查,从源头上杜绝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影响道路施工质量。其次在原材料拌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混合料的拌制。具体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2.1.1 对于各种原材料施工单位应在原材料进场前派专人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抽样检测,待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材料进场后应根据材料的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并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晒措施。

2.1.2 根据沥青路面道路工程的设计配合比配制符合道路工程施工所需的集料、沥青混合料及矿料。配制完成后应做相应的质量检验。

2.1.3 沥青路面道路的所有材料在拌合结束后应进行试铺,从试铺作业中检查各种混合料的配比质量及性能发挥是否满足道路工程的需求。

2.1.4 基于沥青容易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性能变化,应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以及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温度控制措施,避免因温度因素影响沥青性能发生变化,影响道路施工质量。

2.1.5 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拌合时间拌合沥青混合料,拌合沥青混合料应确保其均匀性,能够完全地同矿料融合,即沥青充分地包裹细石子。

2.2 混合料的运输

2.2.1 基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连续性的特点,应考虑选用大型的运输车辆,车辆在装载沥青混合料级其他混合料前应彻底清扫车槽内的杂物,并在车槽侧面留置温度检查孔。

2.2.2 为了避免运料车内的混合料发生离析现象,应不断地移动运料车位置。使混合料为流动状态。

2.2.3 如果拌合站同施工现场的距离较远,运料车每次运输时间超过半个小时或者当时的气温低于10℃以,应采取必要的遮盖保温措施。如用篷布覆盖运料车。

2.2.4 为了避免施工现场运料车同摊铺机发生碰撞,应控制好他们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免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施工进度。

2.2.5 如果在施工中发现混合料存在离析、夹杂硬壳或者雨水淋湿均不得投入使用。以免部分的混合料质量不合格投入施工中对整个道路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2.6 应根据每天的道路施工工程量合理混合料数量。避免因拌合的混合料数量过多,超过道路施工所需混合料数量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2.3 混合料的摊铺

2.3.1 在选择摊铺机械时应根据道路工程施工量合理确定摊铺机的型号。避免因道路施工工程量过小而选择大功率的摊铺机械造成因施工场地过小不方便施工。同时也会增加摊铺机运行时所需要的能源的浪费。经济性较差。

2.3.2 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应对摊铺机的机械性能及原理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在摊铺机作业过程中发生故障第一时间给予处理。

2.3.3 摊铺沥青路面时应保证摊铺机作业的连续性及材料的不间断供应,避免因摊铺机摊铺速度过快材料供应不上影响施工的连续性,进而给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带来影响。

2.3.4 沥青路面在摊铺作业前,应对路面基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路面基层上有杂物,应彻底的清扫干净,避免因路面基层存在杂物影响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同路面基层的粘合性。

2.3.5 严格检查运送到施工现场混合料,如果发现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存在花白料或者超温料不得投入使用。

2.3.6 严格控制摊铺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通常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的温度控制在130℃-165℃之间。

2.3.7 对于料斗阀门开度大小应根据供料速度和刮板输料器的具体工作要求而定。

2.3.8 如果是在雨季施工,对于道路中层面和表层面的摊铺作业应采用浮动基准梁法进行摊铺。对于那些经雨水淋过的混合料不得投入使用。

2.3.9 对于道路边缘位置,摊铺机无法摊铺到位的路段,施工技术人员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人工摊铺。对于那些厚度摊铺厚度不均的路段,在满足不超过道路摊铺厚度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二次摊摊铺,直至路面摊铺厚度均匀,保持一致为止。

2.4 混合料的压实

2.4.1 沥青路面完成摊铺、刮平作业后,应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2.4.2 沥青路面碾压应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初压、复压和终压。各个阶段的碾压施工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执行,要求初压实现路面平整及稳定,复压实现路面密实及成型,终压要消除路面碾压机的轮迹。

2.4.3 严格执行碾压路面的实时测温工作。加强对碾压完成后路面的管理,凡是碾压过后路面混合料的温度超过70℃时碾压机不得在其上面停留。避免路面在碾压机的重载下发生变形。另外,还需做好路面碾压过程中机械燃油、润滑油洒落到路面上的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邓应龙.浅谈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佟彩霞.市政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3]梁卓煜.市政沥青道路平整度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0(16).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探析 篇4

在对路面进行沥青摊铺前, 应对已施工完成的基层、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 严格把关, 待达到摊铺条件后方可进行沥青摊铺作业。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步骤:

试铺试验段→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面层的压实成型→接缝及其处理→开放交通等过程。

1 试铺试验段

沥青路面在进行摊铺施工前, 在施工较为方便的基层路段选一路段做试验段进行试铺。其目的是确定和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工艺参数的正确性。

(1) 验证投入施工机械的类型及其数量是否合理和匹配。

(2) 验证已在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摊铺工艺参数是否正确。

(3) 验证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是否合理。

(4) 验证松铺系数、接缝方法、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等工艺参数是否合理。

(5) 通过试铺确定每班铺设的沥青混合料用量及每班铺设长度。

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 在正式铺设作业中应安排足够的沥青混合料运料车, 其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沥青混合料, 使摊铺作业不得中途停顿。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空档等候, 用摊铺机轻顶运料车缓缓前进并逐步卸料。

(2) 在向运料车装料前, 向运料车车厢板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

(3) 在运料车运输过程中, 沥青混合料上用篷布覆盖, 做好保温、防雨和防污染措施。

(4) 运料车应干净整洁, 车厢及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及其沥青混合料的赃物。

(5) 检查运料车运到摊铺现场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参数, 未达到施工工艺要求不得使用。

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 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前, 对路面基层要再次进行检查, 检查基层平整度、横坡、宽度、高程等参数。

(2) 摊铺前, 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设置找平基准点、基准线, 然后根据设计图中的图样进行放样。施工时按已标注的桩线、顺序进行摊铺。

(3) 在开工前要对摊铺机平板进行预热, 使摊铺机的平板温度≥100℃。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环境温度、风速及基层表面温度和摊铺试验段确定的技术参数综合确定, 但不得低于130℃。一般情况下, 用两台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摊铺, 根据现场作业面合理设置两台摊铺机的前后距离。

(4)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要按国家现行标准要求进行, 保持匀速、缓慢、中途不得停顿, 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摊铺作业时, 遇雨雪大风天气时停止作业。

(5) 摊铺作业时, 对摊铺层的找平采用摊铺机的自动找平方式, 要保持均匀过渡, 使其路面平整顺畅。

(6) 在不能进行机械摊铺的地方可采用人工摊铺。在进行人工摊铺时应扣锹布料, 不得扬锹甩料, 边摊铺边整平。

(7) 不管是机械摊铺或人工摊铺, 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要尽快碾压, 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时, 要立即停止摊铺, 并做好沥青混合料的保温措施。

(8) 摊铺上面层前应对下面层表面进行清扫, 清理干净下面层上的所有杂物。并视情况适量洒布透层沥青, 使上、下层密切粘合。

4 面层的压实成型

(1) 沥青混合料摊铺后, 要尽快进行碾压。开始碾压温度≥120℃。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碾压一般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

(2) 碾压时的碾压温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种类、压路机型号、环境温度、摊铺层厚度及试验段摊铺总结的参数确定。

(3) 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在对市政道路和高等级路面碾压时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顺序一般从外侧向中心、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4) 初压结束, 立即进行复压。复压要压到铺设面层紧密成块, 经钻孔或核子密度仪检验密实度达设计要求后方可终止复压, 复压段总长度一般不超过80m。

(5) 复压结束后, 紧接着进行终压。终压不少于2遍, 面层无明显轮痕和疏松空隙, 表面平整光洁方可结束。

(6) 在进行初压、复压时, 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压路机钢轮。但严禁向压路机钢轮上涂刷柴油。

(7) 压路机将沥青面层碾压成型后, 按前进方向顺序驶离成型路段。不得在该路面上停放机械设备或摆放任何杂物。

(8) 由于每个工程的压实参数不同, 沥青路面的碾压方法、碾压工艺也会不同。因此必须适时改变对摊铺层的压实参数、碾压工艺, 对摊铺层进行适时碾压。

5 接缝及其处理

(1)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m以上。路面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 (热接缝) 或300~400mm (冷接缝) 以上。用专用检验直尺不断进行纵、横向检查, 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2) 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

(3) 进行人工摊铺或者进行半幅路面摊铺时采用冷接缝。

(4) 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路面的横向接缝要用垂直平接缝, 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5) 不管是市政道路的沥青铺设, 还是高等级道路的沥青铺设, 应尽量把横向接缝设在构造物的连接处, 减小接缝数量, 使之平顺过渡, 保证路面的顺畅、平整。

6 开放交通

沥青混合料铺设后, 经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碾压成型合格, 待自然冷却至表面温度≤50℃后, 方可开放交通。

7 工艺质量控制

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 时刻注意摊铺层混合料及摊铺层外观的检查,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确保摊铺层表面平整密实, 两侧整齐, 无空洞、空隙、裂缝、咬边和混合料不均匀等现象。碾压成型后的路面无明显轮痕, 横缝紧密、平顺, 面层与路牙及其他构筑物衔接平顺, 无鼓泡、积料、积油、积水现象。

参考文献

[1]GB5009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

[2]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

[3]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市政沥青路面 篇5

在城市道路建设及规划中,沥青砼路面因其施工进度快、性能稳定等优势被广泛应用。然而,沥青路面在建设上需要路面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刚度和强度,以满足承载能力需求;同时,对于高温、低温条件下的车辙及裂缝问题,往往是困扰道路管养的首要难题。为此,笔者结合我区城市道路建设实际,从沥青路面各种病害分析中进行调查分析,尤其是针对常见的病因,如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交叉裂缝、网裂、车辙、边缘损坏等问题提出施工建议。

1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进行科学设计

道路设计是确保路面结构合理性的基础,依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要求来进行优化,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在前期设计上,一方面要从半刚性路面设计要求出发,首先考虑温度变化下导致的裂缝成因,并由表面逐步形成对底层的影响。因此,在沥青面层应该选用优质的改性沥青,确保在温度变化下的稳定性要求。针入度较大的沥青作面层。其次在提升路面抗冲刷性能中,选用抗拉性能稳定、以及干缩系数小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最后在沥青铺设厚度上,结合道路测量结果来合理选择,既能够减少成本,又能够提升性能。另一方面在沥青路面混凝土级配设计上,结合市场工程道路沥青路面等级要求,在选用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时应该遵循以下要求:一是保障混合料的.最大密度来提升使用质量。从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设计中,尽可能的追求最大密度,从而获得稳定性目标;二是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最大密度线为依据,从较小的目标和生产配合比上来符合级配范围,级配范围太宽容易混淆AC结构和AM结构,无法确保后期质量控制,也可能导致沥青混凝土工作性能下降;三是当矿料级配偏离最大密度线,矿料级配对路面性能可能带来两种趋向,一种是带来沥青用量过多,路面抗裂性能下降,从而衍生更多不稳定性;另一种是增加集料成本,使得路面坚硬难以压实,导致路面后期离析或剥离现象。四的泌水性、耐久性、抗滑性以及稳定性需要兼备,不能求其一而忽视其他;五是对于交通量大、道路负荷多的路段,以及纵坡路面、道路交叉口、收费站前后等路面,需要从沥青混凝土的热稳性上选用改性技术,确保矿料级配作用稳定。如果选用大公称粒径矿料,容易诱发热稳定性问题;六是在沥青混合料热拌中,对于不同混合料及使用条件进行明确,特别是对于混合料的工程特性要进行正确选择,优化级配设计。

2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进行科学施工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要精良,特别是沥青材料,要依照沥青混凝土录用标准及要求,选择优质沥青来进行改性处理;对于粗集料的选择要科学,通常按照坚硬度、光洁度、无杂质要求进行分选,并从集料的强度及耐磨性能上进行分级,对沥青的粘附力不能低于IV级,在铺设上最大粒径应小于层厚的1/3;对于细集料的选择依照坚硬、光洁、无风化要求,如天然砂或机制砂为主;在矿粉选择上,以5mm以上石灰岩细石粉为主,含水性≤1%,粒度范围在0.075mm的75%-100%,无团结现象,塑性指数小于4%,不能使用回收粉尘。在混凝土搅拌配合比上要准确、可靠。在施工拌合过程中要确保均匀性,特别是对于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进行及时检测并记录;对于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不够时,要适当掺入消石灰,并确保掺入均匀;也可以适当掺入抗剥落剂,依照掺入量进行,特别是温度控制在140℃;在计量、温度测量等过程中,要进行定期校验;对于各项指标的检测中,一旦发现花白料或结团现象,要适当提升拌合温度,并适当延长拌合时间;对于每日施工后各拌合料的用量进行计算,如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等量进行计算,获得平均油石比,级配等数据。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做好保温,尽量减少运输耗时,利用篷布对运料车进行覆盖保温,在接料过程中,按照前、中、后三次移动装料,避免离析;结合道路铺设需求合理设定运料车数量,尽量减少摊铺停车或启动次数。针对混合料摊铺及碾压工艺,首先要对下承层进行检查,对路缘石及周边杂物进行清扫干净,并对透层油脱落问题给予补洒;对于施工中各机械进行合理配套,做好设备的保养及调试、试机工作,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对于摊铺机要进行充分预热,在摊铺速度及供料上要合理,通常混合料料位恒定且高于螺旋输送器的2/3高度。在碾压工艺中,要确保碾压的及时性,依照“高频、低幅”要求从两边向中间进行,折返时应关闭振动,避免沥青层推移。

3结语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问题较为多样化,在设计及施工中应从各环节进行严格执行标准。同时,在后期管养上要加大监管及责任力度,分头把关,制定好计划和施工重点,确保工程质量。

市政沥青路面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探析

1、关于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征探究

柔性基层材料与半刚性基层材料有一定的区别,集中表现咋材料构成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通常来说,柔性基层材料指的是级配碎石粒料与沥青稳定随时等混合料基层。这样便把柔性基层路面的结构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性相互补充,而且这已经成为避免沥青路面结构早期被破坏的一种有效技术。经过大量实践结果证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除具有良好承载力之外,它的耐久性与稳定性也十分的稳定。

1.1大大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出现

级配碎石基层的铺设可以大大减少沥青路面因温度的变化出现的裂缝,从根本上改善路面性能,以全面提升路面使用年限。然而,根据当前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一般来说,级配碎石的过渡层约在15-18cm范围内为最佳。而且级配碎石施工的一个重要技术则是保证材料清洁,且内部不能含有泥土,从而保证柔性基层有良好的嵌挤能力。除此之外,选择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必然会使沥青层厚度增加,同时能够避免贯穿性裂缝的产生,而此时路面的裂缝主要集中在路面表层。因此,通过对面层的维护便能快速恢复路面的应用功能。

1.2减少沥青路面车辙数量

铺设级配碎石基层对抗车辙性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沥青层厚度较大,使碎石表层压力得以降低,而且也可在级配碎石层以下,铺设一层稳定土,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强路基土整体强度,而且又减轻路基顶面垂直应力,防止沥青路面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形,所以,柔性基层并不会增加路面车辙数量。此外,碎石基层的铺设尽管使沥青厚度增加,但这并不代表车辙数量会增多,反之,如此厚度的沥青路面结构并不会对车辙数量产生任何的影响,而且所有现象都不能证明结构性车辙的出现。现阶段,国内柔性基层路面的沥青厚度相对较薄一些,通常在6——12cm范围内,尤其是对二、三级道路建设来说,其厚度在2.5——5cm范围内。因沥青层的厚度较薄,因此沥青层底部的弯拉应变力较大,在较大荷载作用下极易使路面出现疲劳,以至于出现网裂破坏。由此看来,难以保证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所以,必须重新认识市政道路柔性结构。

1.3有效延缓沥青路面水损坏

另外,级配碎石基层的铺设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路面排水能力。这是由于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和沥青表层性能相接近。而且沥青厚度的增加使得路面结构受力变得十分均匀。与此同时,沥青层空隙率十分的稳定,可保证水分由基层顺利排出,不会破坏路面的水稳定特性;除此之外,沥青混合材料对水分变化并不是十分敏感,从而减少了反射裂缝以及干缩裂缝的产生,不能使路表层积水渗透到路面结构的内部,最终有效避免路面结构的水损坏的影响。

1.4厚度确定

在利用柔性基层结构时,并不是简单的把半刚性基层更换成柔性基层即可,而是对各层厚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尤其是沥青厚度要结合不同区段交通量大小进行确定,通常在20——25cm范圍内。而有些地区柔性基层因铺设罩面,因此,会增加沥青厚度,同时沥青路段的承载力也不断在增加。在此情况下,路面使用性能、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等较好,至少在20——40年以内未曾进行过结构性大修的现象。再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分析,在一些重要路段当中,只有在保证沥青层厚度的前提下,才会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这样一来,才会延长沥青路面使用期限。

2、级配碎石柔性基层结构配合比

2.1原材料

对于级配碎石混合料的配置来说,通常是选择多种不同粒径大小的碎石以及石屑搅拌而成。另外,原材料技术性将直接对级配碎石基层的整体性强度以及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级配碎石基层获得较好强度以及刚度,材料最好选用石灰岩碎石,同时根据技术要求,严格对碎石各项指标予以审核。并且,要保证集料的清洁,同时按照规格大小要求予以存放。

2.2碎石级配

要保证级配碎石取得较好嵌挤力、达到高强度要求以及良好透水性的一重要因素是控制好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级配组成。通常情况下,密实的连续级配可获得良好的密实度,这样级配碎石的CBR、抗变形能力都得到了增强。根据大量研究资料证明:对级配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公称最大粒径。它直接决定着级配骨架,如果公称最大粒径越大,那么CBR值相应也会非常大。如果粒径非常大,也会出现离析现象,反而会降低混合料的密实度以及强度。通常来说,混合料粒径为31.5mm,此时级配碎石的强度以及抗离析能力最好。

3、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常用的方法

级配碎石沥青路面结构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结构的组成,而结构形式和成型工艺也有紧密关联,因此,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而言,路面使用性能也能够借助施工工艺调整予以提升。现阶段,路面压实工艺主要以振动压路机为主,但是,因轮胎压路机吨位持续在增加,因此,压实法远远落后于实际生产发展要求。因此,在混合料配置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和碾压工艺相作用,以便最终形成良好的结构。因此,详细的施工工艺包含以下几点:

3.1混合料搅拌

为保证混合料更便于控制,使搅拌更均匀,最好运送到中心站进行集中搅拌,而且在施工阶段要对级配构成的变异性予以控制。而且,在施工阶段,要用搅和机,确保机器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还要结合碎石材料粒径科学、合理的调整叶片直径。在进行上料过程中,还需要配制装载机,这样才能保证混合料满足级配要求。此外,在搅拌阶段,还必须结合各地区温度、湿度等加入一定量的水分,这样可确保碾压级配碎石含水量处在最佳状态。

3.2混合料摊铺

在摊铺级配碎石混合材料时,最好选用双机联合梯队予以摊铺。而且在进行摊铺之前,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事先在下基层洒上水,这样可保证下基层顶面的湿润。此外,双机联合梯队之间的间距最好控制在10-20cm范围内,同时两台机器轨道相互重合约30-60mm。一般情况下,摊铺速度最好控制在1.5m/min,此时和拌合机生产力相互匹配。除此之外,在进行摊铺过程中,要设置专人对摊铺机局部出现的离析现象予以合理的处理,保证摊铺平面的整齐。

3.3混合料碾压

级配碎石成型的最后一道施工工序即为碾压。而且此道施工工序非常重要。另外,级配碎石结构强度可通过嵌挤、锁结、细小集料填充获得良好的联结强度。所以,级配碎石基层压实度的提升称为提升级配碎石强度的一有效手段。

4、结语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要必须合理选定路面原材料,并且加强对材料的存放于管理,提升路面施工质量。这样一来,才能使沥青路面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全面发挥出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立军等.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房磊(1983-),男,安徽淮南人,淮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一室主任工程师。

市政沥青路面 篇7

1. 车辙指标的确定

根据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路面在使用初期不应出现明显车辙,但在高速重载路段及交叉路口附近,车辙却非常明显。车辙不仅影响行车安全、降低行车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且由于车辙积水,易于诱发其它病害,从而导致路基早期破坏。然而,由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采用了较厚的沥青层,与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相比是否会出现过大的车辙,这是推广应用此类路面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车辙作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之一。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及指标限制在后文阐述。随着交通量不断增大以及车辆交通的渠化,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由于永久变形的累积而导致路面出现车辙,车辙使路表产生过量的变形,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易于引发其它病害;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甚至会由于车辙内积水而致车辆飘滑,影响了高速行车的安全;车辆在超车或更换车道时方向失控,影响了车辆操纵的稳定性。综上所述,车辙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

2. TOP-Down裂纹

根据目前国外的研究成果,对厚沥青层沥青路面除了由下而上的裂缝外,还存在自上而下TOP-Down的裂缝扩展方式。并且大量试验路的调查结果表明,这种自上而下的裂缝形式是厚沥青层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类型。作为一种新型路面破坏形式,其对路面损害比较大,由于裂纹起始于路表,再加上温度应力及车辆荷载的作用,导致裂纹慢慢扩展,路表水就会向下渗流,很快会污染到基层,导致基层结构的破坏。对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来说,水的浸入必然会导致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沥青从石料表面脱落,加快基层的损坏进程,继而进一步导致整个路面结构的损坏,这样势必会导致初期投资很高的柔性基层沥青在没有达到设计年限时产生早期损坏。

二、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实例研究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市政公路建设为例,介绍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20世纪80年代,随着交通量的增大,重型车辆的增加,天津市区已基本形成了2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cm黑色碎石+15 cm粉煤灰石灰碎石(粉煤灰石灰钢渣、粉煤灰石灰碎石)+l5 cm石灰土(二灰土)+l5 cm石灰土(二灰土)的典型结构。近年来,随着市政公路的进一步修建,对路面强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于是上面层+中面层十下面层+水稳碎石基层+二灰碎石(二灰土)底基层+石灰土垫层路面成为路面的基本形式。

1. 滨海新区沥青路面面层材料选择

对沥青路面各种面层进行研究,以对比各种面层的使用效果,各类面层使用效果如下。

(1)上面层

沥青路面以其连续性好、行车平稳舒适、抗震性好、噪音小以及维修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大多采用密级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和轴载的明显增大以及高等级公路交通车辆的渠化作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悬浮密实型连续级配不再能承担日益增长的交通要求。其中,车辙已经成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地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功能和寿命。综上所述,重载沥青路面可采用以下上面层。

1)通过合适的方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改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以降低沥青路面对车辆荷载变化的敏感性。为了有效地防止路面车辙的产生,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使用改性沥青、调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掺加外掺剂等。

2)可以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沥青马蹄脂碎石(SMA)及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

3)可以使用SBS改性沥青、LDPE改性沥青、环氧树脂改性沥青、粒化聚合物作为混合料外加剂等,均可重点解决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4)可以使用纤维、土工格栅、橡胶类等添加剂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等强度。

(2)中面层

中面层沥青混合料主要考虑其抗永久变形能力,即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从天津市沥青路面的使用情况来看,由于矿料级配中碎石含量较少,沥青稠度较小,致使中面层空隙率较大,雨水常常通过孔隙渗入基层,引起路面的过早损坏,加之这些中面层的高温稳定性也较差,路面病害严重。为避免中面层设计不当而引起路面的损坏,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提出如下要求。

1)采用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可以改善道路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疲劳性能、水稳定性以及耐老化性能等。

2)中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推荐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

3)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车辙等性能常用的技术有使用改性沥青、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掺加外掺剂(如纤维、土工格栅、橡胶类等)。

(3)下面层

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普遍存在路面反射裂缝,从而导致路面抗车辙能力不足和耐久性差,影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少此种病害的发生,延缓基层裂缝向中、上面层反射及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的作用,使路面铺筑之后具有良好的骨架结构,且具有防水、高温稳定、低温抗裂等特性,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提出以下要求。

1)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

2)使用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可以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等性能。

2. 滨海新区沥青路面基层材料的选择

对沥青路面各种基层和底基层进行研究,以对比各种基层的使用效果,各类基层或底基层使用效果如下。

(1)密级配沥青碎石ATB

沥青稳定碎石具有较强的抗剪、抗弯、耐疲劳性,很少产生干缩裂缝,其刚度较小。与传统的用于面层的沥青混凝土相比,它是针对于基层用的,粒径偏大,级配偏粗,沥青用量偏少,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于面层要低;与沥青碎石相比,有较多的细集料和填料,级配和原材料要求相对较高。

(2)二灰(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类口

用这类材料作基层的沥青路面状况良好,近几年修建的高等级公路,许多路段采用此种材料。用二灰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板体性强、水稳定性和冻稳定性好等优点,可显著减少面层的弯沉,改善面层的受力状态,同时二灰稳定碎石的隔温性能及抗开裂性也比较好,可作为沥青路面的一种基层。但二灰碎石也有初期强度不高,强度形成需一定的完成期,同时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抗冲刷能力不及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不足。

(3)水泥稳定类

水泥稳定类基层具有强度高、板体性好、水稳定性好及抗冻性强等多种优点,且可根据当地材料供应情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粉煤灰石屑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开山料基层、水泥稳定砂砾石屑基层、水泥稳定钢渣基层等多种形式,既满足了要求,也节省了工程造价,正是由于水泥稳定结构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能适用不同的气候水文条件、交通条件,因此具有广泛的运用。

三、结语

柔性路面具有可以连续施工无接缝、平整度高、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但是受沥青本身材料特性局限,较刚性路面强度和刚度都比较小,尤其在通车后期,容易出现裂缝、车辙、坑槽等病害,直接影响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虽然初始投入小,但是后期维修成本高。因此,推广受到一定阻碍。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然后以天津某市政道路为例,探讨了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工作。

关键词: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参考文献

[1]赵亮.级配碎石在吉林省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市政沥青路面 篇8

1.1 设计方面

在确定道路交通量时比较随意淡化, 设计的基础欠扎实;路面结构组合的设计不合理, 基层设计材料缺乏针对性, 面层使用结构形式的空隙率偏大;缺少设计基础数据的支撑来确定道路路面的结构层厚度, 且违反了《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路面结构层的层间连接设计存在严重缺失, 影响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1.2 施工方面

表现有:半刚性的施工质量低劣;层间连接的施工质量缺乏保障;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粗糙;路面裂缝多且伴有纵向裂缝, 与高速公路相比较, 病害发生率偏高;路面在连续降雨后会出现坑洞多、网裂严重等质量问题;公交汽车站台与道路交叉路口存在车辙严重、面层细料脱落等病害。

2 加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对策

2.1 设计上

(1) 科学合理确定交通参数, 市政道路的城市环道部分交通量与公路大致相似, 市政道路的主体区间道多以轻型车为主, 路面车辆组合特征有很大不同, 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以轴重为荷载标准, 小客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轻型货车居中, 大客车与重型货车起决定作用, 因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量特征来进行分类设计, 行驶大型车辆的主干道与城市环线道可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 一般只供轻型车行驶路段则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案进行, 根据交通量进行分类设计, 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 也能够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2) 防水与排水。与公路利用边坡排水或者通过横向排水沟排水不同, 市政道路的排水方式是先横后纵, 即从路面到路缘再经收水井与支管排出, 城市主干道由于多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 受水面积比公路大, 路面水滞留时间更长, 地表水对路面的侵蚀更严重, 路面排水防水问题更突出, 在设计时要贯彻“疏堵结合”原则。疏就是要做好排水, 缩小收水井的间距, 一般是1 0 m~1 5 m之间, 交叉路口处的间距要更短, 道路中央绿化带的下面要设置透水层与横向排水盲沟, 便于把水引到雨水管, 路面表层下面设置排水碎石盲沟;堵就是要做好防水, 采取按密级配且孔隙率低于7%的沥青结构层, 确保结构本身防水, 在沥青砼面层中下层的表面喷洒粘油层来保证整体性, 考虑在路缘石、路面与其它构筑物的接触面加涂沥青, 防止水利用缝隙浸入。

(3) 道路交叉口的抗病害。城市道路公共汽车站台范围与交叉路口的车行道普遍存在车辙明显、面层细料脱落、车道网裂沉陷等现象, 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疏导使得车辆的制动频率高, 导致路面冲击破坏大从而引发路面病害, 因此在设计时, 要特殊考虑交叉路口的基层与面层, 提高基层的设计标准, 确保其稳定性和刚度, 能够抵御车辆反复制动力造成的冲击, 区域酸性集料过多会降低与沥青黏附性, 因此表面层的设计要求加入高温稳定性强的抗剥落剂或者为改性沥青砼, 用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

2.2 施工上

(1) 加强集料的质量控制。集料级配和集料质量是影响沥青砼面层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 集料要符合这些要求:碎石的形状大致与立方体相似且表面微观的粗糙度大, 质地要坚硬;建议用人工砂替代圆形颗粒形的天然砂。当前市政道路多使用就地采购碎石, 这种碎石的规格一般不符合要求, 建议沥青路面的施工用碎石去无风化的片石料场固定采购, 碎石加工要求使用二次破碎工艺, 一破使用锷式破碎机, 二破采用反击式或锥式轧石机, 使针片状碎石的含量减少, 且碎石最大粒径与筛孔尺寸相匹配。

(2) 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改变施工方式, 用水泥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和代替水泥稳定碎石层现场拌和, 用机械摊铺方式代替人工摊铺方式;抓好原材料的控制, 选用等级低于32.5且不带R、初凝时间大于5h终凝时间大于12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用做基层的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能超过31.5mm, 且要形成良好的级配;严格控制水泥的过度用量, 这不但可以减少浪费, 还能够避免基层裂缝增宽增多, 建议水泥的总用量控制在5%以下;对混合料摊铺接缝处理有足够重视, 采用两机并铺或者全幅摊铺, 尽量减少施工的纵缝, 当纵缝确实需要时, 要挖除松散部分, 做成整齐垂直的下切面, 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碾压并把握好松铺的厚度, 在处理横向接缝问题时, 建议以两构筑物间为一个施工分界;要重视压实养护环节, 在进行压实作业时, 要求压路机激振力、机型与基层的厚度相匹配,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碾压长度, 建议碾压在含水量最佳时进行, 碾压长度要结合需要随时调整, 建议喷洒透层油对施工路面进行养护, 并在上面覆盖土工布, 以保护成品, 避免行人、车辆闯入, 最佳喷洒时间可选定在半刚性表层风干时。

(3) 强化控制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借鉴以往同类材料配合比设计的使用效果和经验, 主要是对生产配合比的验证阶段进行强调。拌和机按照生产配合比的结果进行试拌, 铺筑100m~200m的单幅试验段, 并马歇尔试验对取样进行检测, 还要钻取芯样以观察空隙率大小, 最终确定生产用标准的配合比;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来制订施工用级配的控制范围, 明确施工级配的允许波动范围, 以检查混合料生产质量, 对经过检验的混合料配合比要严格执行。

(4) 加强控制路面施工作业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 压实度和平整度控制最重要, 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 控制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作业质量, 要注意以下问题:制订好混合料的现场作业计划, 要考虑好适度运力冗余情况, 配置与施工需求相匹配的施工器具, 建议3台以上压路机, 且包括轮胎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实工艺和压路机组合形式, 按初步、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碾压, 以实现最佳的碾压效果;注意接缝处理问题, 市政道路路面的接缝较多, 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由于通车需要导致冷接缝纵向接缝较多, 建议为摊铺设备增加配置沥青加热系统, 以实现冷接缝的热处理, 改善冷接缝产生的问题, 对纵向接缝引发的接缝离析要有足够重视, 要采取有效措施, 利用严格的施工技术加以避免。

参考文献

[1]甘华平.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方法和措施[J].科技资讯, 2009 (9) .

市政沥青路面 篇9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问题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为了使城市更好的发展, 对市政道路交通的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在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 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就是沥青路面, 随着沥青路面的大量建设, 沥青路面在使用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 从设计环节开始严把设计质量关, 为路面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要点

1.1 交通流量确定

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按照城市规划对所设计道路在市政路网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对其进行定位, 对设计路段的交通流量进行实测、预测及分析, 对设计交通流量进行确定。在市政道路中, 小客车是主要行驶车辆, 由于城市环道的交通性质与公路非常类似, 所以市政道路车组合特性差别也比较大, 因此在设计中还要依据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特征对沥青路面进行设计。

1.2 路面结构的合理设计

对路面结构进行设计时, 必须结合道路所在位置的气候、水文、环境、地质等基本参数, 确保道路路面抗滑性、稳定性、密实度及耐久性等都符合设计要求。路面结构设计的基础是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 要按照路面结构抗开裂要求及整体承载力要求对路面结构厚度值进行计算, 其中抗压参数与交通量是厚度计算中的两大要素。

1.3 沥青混凝土的科学配置

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施工材料, 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影响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有矿料级配及矿料质量。所以在设计阶段, 对相关材料必须要详细了解, 对材料的选择要严格要求, 严格规范混合料的颗粒形状、级配范围及筛孔分级等, 选择科学的级配设计结果。根据路面与路基层的不同, 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设计也不同。 (1) 在路基层, 市政道路路面层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低, 主要是交通荷载与雨水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路面沥青混凝土材料设计主要考虑抗收缩性能和抗冲刷性能, 材料主要应用粉煤灰、石灰、水泥等半刚性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碎石等柔性材料、混凝土等刚性材料; (2) 在路面层, 受到外籍环境影响较大, 主要考虑抗高温变形能力、抗低温变形能力、强度、抗疲劳能力及水稳定性等方面, 主要应的材料有SMA、OGFC、AC-C等沥青混合料。

1.4 确保排水体系通畅

沥青路面受水的影响非常大, 具有破坏性作用, 因此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而言, 对排水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设计阶段必须要对路面结构层排水、交叉路口排水及路表排水等综合分析, 保证设计出的排水体系畅通、完整。 (1) 路基排水设计中, 要考虑综合排水问题, 保证路基每一层都能顺利排水, 设计合理的排水出水口;在路基上侧设计截水沟, 将流入地表的水截断, 在路基两侧设计边沟, 及时将道路表面的水排出;将路面水、边沟及截水沟的水引流到指定位置。 (2) 路面排水设计。市政道路中, 路面排水分为单坡排水和双坡泡水, 对于车行道较宽的, 一般用双坡排水, 在路面一定距离的两侧设置排水口, 缩短路面排水时间, 降低雨水下渗率。

2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对策

2.1 混合料级配与拌合管理

路面质量及实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受混合料的质量优劣影响, 所以从冷料配比、热料生产、混合料拌合等各环节, 对各项质量指标全程进行监控。对于应用于不同位置的混合料, 要严格按照设计级配进行配比, 如路面上面层、下面层混合料的配比,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可适度进行调整。如下面层常用的级配类型AC-20, 其规定的级配范围如表1所示。

拌合沥青混合料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均匀性, 随时进行检查, 防止离析和冒白烟现象发生, 同时对各项材料的用量要及时通过抽取试件进行试验检查。

2.2 混合料运输质量管理

在运输中要由专人负责对出厂温度与到现场的温度进行检测。将混合料从拌合机向运料车放料时, 要求车辆驾驶员要将车前后移动几次, 保证混合料均匀, 降低离析现象的发生。此外, 也可以在运料车上加设尾侧挡板或在摊铺机输送螺旋前挡板下加设柔性挡板, 降低离析现象的发生。

2.3 混合料摊铺质量管理

对下承层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局部修复质量在摊铺前要全面进行检查。在摊铺过程中保证摊铺速度稳定、持续, 根据施工机械配套情况、拌合机产量及摊铺的宽度、厚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能随意改变摊铺的速度。为了确保摊铺面横向呈直线, 在摊铺前要先对熨平板进行加热, 温度到规定温度即可, 施工中将预拱逐渐微调加大, 防止反翘现象发生。

2.4 碾压质量控制

影响沥青路面质量好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与压实度, 所以压实工艺要正确选择, 选择适合的碾压机具组合。在碾压中, 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各个步骤的碾压施工, 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初压中, 用钢轮压路机进行一次碾压;复压中, 用两台胶轮压路机各碾压一次, 然后用钢轮压路机振压一次;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收面, 直至路面没有轮迹为止。

3 工程实例

3.1 概况

该工程标段全长1km, 宽度为60m, 路基为含砂性粉质土, 天然含水量比较高, 具有高压缩性, 地下水位偏高, 承载力较低, 路基为潮湿状态。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上层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厚度3.0cm, 级配AC-13F, 抗压回弹模量1400MPa (20℃) 、2000MPa (15℃) , 劈裂强度1.4MPa;下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厚度7.0cm, 级配AC-20, 抗压回弹模量1200MPa (20℃) 、1800MPa (15℃) , 劈裂强度1.0MPa。

3.2 路面设计 (如表2所示)

3.3 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中采用质量责任制, 设置专职质检人员, 对各级职责要明确;严把施工质量大关,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 保证施工作业规范化、程序化。工程所用到的混凝土、砂浆在施工前要进行配合比优选, 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 确保质量合格。施工所用水泥、砂、碎石、钢筋、排水管材等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材及施工, 保证路面质量的合格。

4 结束语

市政道路采用沥青路面, 主要的优势在于行车舒适、维护方便、施工工期短等, 因此市政道路中, 对沥青路面的应用比较广泛, 但该路面结构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存在诸多缺陷, 如路面病害多、经济性与适应性欠佳等。本文主要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并对提高路面质量的管理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以期能够对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苟仕龙, 潘志歆.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分析[J].建设科技, 2014 (13) :116~117.

[2]魏代银.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 2015 (17) :151+155.

市政沥青路面 篇10

沥青路面在我国的普通公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已经逐步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沥青路面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沥青表面处治, 主要是用沥青和细粒料按照层铺或搅拌的方法进行施工, 其厚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厘米;二是沥青贯入式, 主要是将沥青利用技术手段灌入到地表之上, 凝固之后形成的一种固态形式;三是沥青碎石, 主要是利用沥青与较小的石头做成的材料, 在这方法还能够应用于建筑行业;四是沥青混凝土, 主要是经过加热的骨料、填料和沥青, 按照相应的比例搅拌成均匀的混合物, 经过压实之后就成为了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具有着多层结构、多个层面、多个垫层等特性,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强调稳定性和强度, 只有控制好质量, 才能有效的控制好沥青路面的质量。

1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要求

1.1 沥青

沥青是构成沥青路面的主要材料, 更是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沥青作为材料的一个部分, 要有着较强的粘合能力, 只有具有这个特点才能很好的将其他材料结合到一起, 共同的组成为外形具有较强的硬度, 能够有效的抵抗住外界的各种因素和天气变化的影响的沥青路面。因此, 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要优先的选用优质的道路石油沥青, 这种沥青能够很好的应用在沥青混凝土的材料构成上。

在一般情况下, 对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针入度, 也就是俗称的沥青稠度, 稠度是沥青的重要性质, 能够随着沥青温度的高低和化学的性质而变化, 在一个相对值的沥青质与沥青油的比, 可以影响沥青稠度,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 沥青稠度的好坏决定了搅拌过程中能够将其他材料拌匀, 并达到最好的粘合效果;第二个方面是软化点, 也就是通常成所说的在沥青达到一定的温度的时候, 而且温度较高的时候沥青的稠度, 这个方面充分的表明了沥青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对温度具有着十分敏感的效应, 并且也证明出了沥青材料能够在高温的情况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第三个方面是延伸度, 这种延伸就是代表着沥青的张拉性, 表示沥青能够在不同的温度下展现不不同的状态, 并且能够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变形, 从而减少道路的损害。

1.2 材料

沥青混凝土不光要靠沥青, 还需要其他的填充物质,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矿石材料的应用。这种矿石材料其中包括了砂石、碎石、石粉、矿粉等等一些具有石质特性的原料。沥青混凝土的表面就是采用的这种石质的原料, 其颗粒的大小具有较为匀称的特点。将这些材料构成一个的集合体, 让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强度, 能够保证沥青路面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坚固的特性。

沥青路面上石质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强度和延伸性, 如果在选择的过程中各项数值不能够符合沥青路面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可能导致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 对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在进行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上要将材料规格的稳定程度与均匀程度做以保证质量的首要条件, 在使用的过程中, 要严格的进行检查和筛选, 不合格的材料绝对不能够进行使用。

2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组成

对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组成, 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第一, 根据市政道路的等级、类型、环境, 以及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 选择最为合适的沥青混凝土类型, 第二, 要根据目标配合比, 在进行配料的融合上达到平和的状态, 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第三,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铺设是上, 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验性搅拌, 并试验性的进行路段铺设, 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 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试验使其达到最好的应用效果, 保证路面的整体质量。

3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 能够经受的住外界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 施工质量中的控制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中还有一个较为关键性的因素, 就是基层的类别。基层的类别在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机结合料类, 另一类是粒料类。对于无机结合来讲, 在作为基层的时候, 其优点是具有着很好的抗冻性、防水性、耐久性, 缺点就是容易出现裂缝;对于粒料类来讲, 其优点是具有较大的密度性和强度性, 在通过压实以后具有良好的伸展性能, 缺点就是容易松散, 整体上衡量没有无机结合的强。

近些年, 我国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铺设上, 一般都是采用的半刚性的基层, 对于这种基层的建设能够很好的达到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 使沥青路面能够具有高效能的承载能力。

4 总结

总的来讲,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基础设建设的根本, 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最终表现。因此, 对于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 是道路建设的主体工作。要想建设好市政道路, 就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将环节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 保证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主要是由沥青、材料、粘性、用量等几个方面所组成。对于市政道路路面质量的控制, 需要认真的进行分析和研究, 有效的利用沥青路面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加美好。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江, 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 2005.

[2]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 2003.

[3]袁文华.浅析水对沥青路面的损坏[J].青海交通科技, 2004.

[4]李宏伟, 石喜真, 李金.论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和防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马琳, 郭兰英.提高沥青路面建设与养护质量的几点建议[J].交通标准化, 2004.

市政沥青路面 篇11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施工技术

在市政工程中,市政道路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要保证市政道路的平整性,能够进一步的延长市政道路使用的寿命;在现当代中,由于交通运输事业比较发达,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要保证市政道路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单位中建立并且完善监管制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市政道路沥青平整度,还要对市政道路做好维护工作,加强施工技术,本文就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和阐述。

一、 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因素

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就是在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素质有着一定水平的限制,以及对沥青路面施工材料没有质量保证,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进一步的影响了沥青路面平整度;自然因素就是在施工中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地形等因素影响了沥青路面平整度。

(一)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路基的沉降

路面路基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承重部分,由于,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时间长,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就会造成路基沉降的现象,由于产生了沉降的现象就会导致沥青路面平整度受到一定的损害。沥青路基沉降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材料质量使用不当,由于施工材料质量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路基的沉降现象。

(二) 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技术中,由于施工单位众多,各个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压实、碾压、接缝等施工技术水平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

(三) 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配比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施工中,由于沥青路面施工材料配比的状况也会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由于在建材市场中商家比较多,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性能也不同,在进行施工材料配比后,对质量没有一定的控制,一旦施工材料没有质量保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承受的重力较弱,从而就会影响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平整。

二、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施工技术

(一) 建立并且落实监管制度

1、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要建立监管制度,对施工过程、施工人员、施工材料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技术,对沥青路面有着质量的保证,进一步的保证了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平整。不仅仅只是建立监管制度,而且还要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尤其针对重点环节施工,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能够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项目部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并对每项工序分工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把关。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合格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建立监管制度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进行一定的监督,从而能够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进一步保证了沥青路面平整度。

3、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要想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度就必须要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施工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各原材料均有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后由材料员验收合格后方给予签收,并抽检送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投入工程使用,从根本上控制工程整体质量。各原材料(水泥、钢筋、排水管)均有合格证及复检合格报告。

(二)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在对沥青拌合技术中,要对温度进行一定的控制,控制时间和温度分别为三个小时和首先要对温度最高的一车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在公路路面接茬的地方要均匀的涂好粘层油,并且要将已经预热的熨平板直接地压放在沥青路面接茬处;然后再用预热后的摊铺机进行摊铺,在对沥青路面摊铺中,要选择性能比较好、同一型号的机械进行摊铺,要根据实际施工现场进行正确的摊铺,用热料将冷却接头预热时间更长一些,在预热中要不少于三十分钟,再对摊铺机进行平稳的慢慢的启动,把横接缝进行推平,在对横接缝推平中,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把持摊铺机,能够保证横接缝的平整度,应使用3m直尺进行一定的检测,不仅要保证平整度,而且还要保证横接缝的质量。

2、 摊铺机在开始工作中,要对摊铺机的速度进行控制,不能进行随意的更改,要避免因为速度的变化造成路面的不平整,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在特殊天气中,如下雨的时候就不能进行摊铺,被雨淋过的沥青混凝土也不能再使用,如在施工中出现离析现象,要进行及时的找补,针对不能使用的混合料,假如已经摊铺了就要立即做出清除,在进行摊铺中,要保证摊铺工作的连续性,如果摊铺机出现中断的现象,使得熨平板下面的沥青混合料温度降低,就会严重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不能使用人工进行修整,如果确实需要人工修整时就要对现场摊铺的温度进行测定,保证每一处的混合料都能满足摊铺的温度,从而对沥青路面平整度有着一定的控制。

3、 在摊铺中要合理的设置摊铺器的高度,对摊铺质量和供料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设置的高度不合理,就会影响供料不足或者不均匀,对沥青路面平整度有着一定的影响。

4、 对撒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及时的处理,由于在卸车中,会造成混合料的撒落,就会对摊铺好的横坡有着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沥青路面的平整度,针对撒落的混合料要有负责人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5、 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完之后,对沥青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查,保证沥青混合料温度合适之后方可对沥青路面进行压实。在碾压的过程中,保证压路机匀速运动,行使的速度要结合实际的施工规范来执行;在碾压过程中,分为三个步骤:初压、复压、终压,在碾压中按照步骤进行合理的碾压,才能进一步保证沥青路面平整。

6、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施工技术中,还要对沥青道路排水设备进行优化,从而能够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在施工后,还要定期的对沥青路面进行维护,进一步减少沥青路面的损坏,能够保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建设是市政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施工技术,要严格的控制沥青路面平整度,才能达到市政道路建设的目的。同时还要有着健全的监管制度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能够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度。随着市政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要把施工工艺和技术的重点放在沥青路面平整施工中,进一步创造出优良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俊发.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8)

[2]刘金军.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方法和措施[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05)

[3]刘富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5)

[4]蒋锋.关于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方法和探究[J].建筑与文化(学术版),2013(10)

市政沥青路面 篇12

1 沥青路面水损害现象的类型

1.1 松散类

麻面、松散、掉粒、坑洞的沥青面层在缝隙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之下, 导致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混合料中的集料之间丧失粘结力而渐渐变软直至松垮, 导致麻面、松散现象;在局部的有些松散的地方, 集料颗粒逐渐掉粒, 流失进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坑洞。

1.2 裂缝类

唧浆、网裂、坑洞半刚性基层基顶结合料与从路表连通孔隙及裂缝处下渗的水混合, 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产生的高速动水压力冲刷基顶形成灰浆并从裂缝中被挤压而出形成了唧浆现象;随着基层结合料的逐渐流失, 面层也随着底部脱空现象的产生而形成沉陷、网裂, 进而发展成坑洞。

1.3 变形类

辙槽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滞留在面层内的水使集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 沥青混合料强度不断损失直至完全松散。行车轮迹带下不仅出现了压缩变形现象, 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剪切破坏现象, 轮下松散的沥青混合料向两侧挤出并鼓起, 在轮迹带下形成车辙。辙槽内有时还伴随着唧浆和网裂现象。

1.4 冻融循环破坏

在冰冻地区或季节性冰冻地区, 由于水结冰时体积增大, 在沥青混合料内部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 致使混合料内部粘结力下降;而当冰融化时, 水又滞留于道路面层内,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加速了沥青膜的剥落。在路表, 当冰雪融水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就会在行车荷载和冻融循环的反复作用下产生破坏作用, 而在下面层, 当基础有较多的细粒土和孔隙时, 冬季特有的毛细水使水分逐渐积聚在基层顶面, 到春融期, 过饱和的水进入下面层空隙后, 在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剥落现象和对基顶的冲刷。水损害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作用致使沥青对集料的粘附性能丧失, 使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 而造成这种后果的两个关键性因素是水和外力的作用。

2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统计数据来看, 沥青路面水损害多出现于雨季或冻融循一环期, 排水不畅、面层透水路段的病害现象尤为严重。究其成因,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外部因素

一是路面排水系统设计不健全。目前市政道路建设排水系统设计多集中于路基、路界地表范围。对于采用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层内部排水欠缺考虑, 如砌筑式路肩、埋置式路缘石等都对水分排出产生了较大阻碍, 致使水分、空气由孔隙侵入矿质集料, 并在表面张力、路面间的真空吸附及车辆荷载作用下加速了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的产生发展。二是行车荷载对路面结构层内水分所产生的动水压力。这就间接加剧了水分对沥青膜的剥离速度, 使水损坏病害更加恶化, 行车道与超车道路面水损害程度的明显差别, 就是此作用的明证。三是施工碾压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在施工工艺上主要体现为压实度, 空隙率处于8%~12%范围内的沥青路面水损害最易发生, 由于混合料压实不充分、不及时或局部压实不均匀, 致使成型路面孔隙率较大, 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极易造成混合料压密变形, 导致路面材料松散解体并引发路面的早期水损坏。此外, 诸如地区降雨量、干湿循环也都是沥青路面老化、开裂等水损害产生的外在诱因。

2.2 内部因素

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集料性质。组成集料的各类矿物质均具有其独特化学性质与晶体结构, 集料属于亲水性材料或憎水性材料, 对水的吸附能力的大小对沥青膜剥落会产生关键性作用。且集料表面积、化学性质及孔隙大小也会对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二是沥青性质。粘性强的沥青含较多的极性物质, 其对于抵抗的置换通常优于粘性弱的沥青, 抗水性能相对较好。三是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其设计、实际孔隙率是决定沥青混合料抗水能力的主要因素。通常而言, 孔隙率处于8%~15%间的沥青路面, 极易使水分侵入混合料内部, 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并造成水损害。此外, 集料离析与温度离析也是导致沥青路面压实度不均匀、产生局部水损害的重要原因。

3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有效防治

3.1 从结构设计层面有效控制路面水损害

在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中我们应合理采用组合式或柔性基层, 令路面水分从级配的碎石基层内有效排出, 同时该环节中的沥青层具有较大厚度, 导致渗入基层水分因路径增多得到有效削弱, 令自由水不会在路面的结构层中由于滞留时间过长导致水损害现象的发生, 可有效防范路面因自下而上产生的水损害现象, 同时对改善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性能有明显作用。在路面的半刚性基层以下我们可有效设置级配碎石, 令其作为过渡层, 令排出水在到达半刚性基层之间便可通过匹配碎石的过滤层呈横向趋势排出, 减少对基层表面的损伤。再者布设级配碎石层可对半刚性基层起到有效隔断作用, 防止其产生收缩开裂导致不良反射裂缝。基于路面半刚性基层的刚度及强度过密或过大容易导致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现象, 因此我们应合理调整矿料的级配及相应的强度设计要求, 有针对性降低石灰及粉煤灰等抗干燥材料的用量, 合理提升粗集料比例, 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基层的刚度及强度。另外我们应主力确保基层的结构层厚度应达到18厘米之上, 并尽量选择具有强抗冲刷力、良好水温性能的施工材料, 依据刚度及强度标准由高至低呈逐步递减的规律布设路面结构, 切实提升基层的抗变形性能、强度, 从而有效缓解路面产生裂缝病害并最终导致水损害现象。

3.2 提高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在施工前所选用的原材料等都必须按照规格和经过严密的配合比设计后才能使用, 尤其要注意防止集料的污染。在施工时要对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加强控制.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和出场温度都要加强控制。施工时要尽量选用高效配套的碾压设备。然后再通过增加碾压遍数等方法来提高压实度以减小空隙率.

3.3 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控制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主要道路.不仅发挥了其服务通行能力的要求, 更是一个城市市容市貌的体现, 交通管理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 并且不允许超载车辆进入市政道路。要在入口处设卡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

4 结束语

路面早期水损害作为包括市政道路在内的沥青路面主要危害, 交管及施工部门应积极进行现场检测和踏勘, 有针对性地对水损害成因采取预防和改善措施, 对于缓解沥青路面水损害等早期病害现象、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摘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不仅与材料和设计等有关。而且与沥青路面的旅工质量的关系非常大, 防治水损害必须要从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从而保证路面的质量。水损害的防治是一个综合的防治过程, 要想从某一方面来防治水损害的发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必须对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进行不断探究, 才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滇池流域下一篇:物流师资